电务信息化与数据环境的重建

2025-0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务信息化与数据环境的重建(精选2篇)

电务信息化与数据环境的重建 篇1

I1]高复先吴曙光信息工程与总体数据规划[M1.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高复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与辅助工具研究报告,大连海运学院信息工成研究室

[3]刘明远:论修船主题数据库的规划与实现,《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论文题目:重建电务信息化与数据环境

【摘要】本文提出了电务信息化的四项重要任务,论述了其关键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数据环境建设。期刊之家网李编辑修改发表论文QQ:528265165 【关键词】信息系统;主题数据库;数据环境。

1电务信息化的重要任务

电务信息化与呼铁局信息化有密切的关系,是呼铁局信息化总体任务在电务里的具体落实。因此,正确、全面地认识电务信息化的任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近一时期的研究,我们认为电务信息化有以下四项重要任务: 1.1建立电务信息基础设施。

呼铁局信息化要建立呼铁局信息基础设施(MI),电务的信息化建设也要搞好信息基础设施,这是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关系。电务信息基础设施(Ell),是指根据电务当前业务和可预见的发展对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流通的要求,选购和构筑由信息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库和支持软件等组成的环境。这是电务有效运作的最重要的电务基础环境。

1.2建立信息资源管理标准,搞好信息组织工作。

信息资源是电务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开发信息资源既是电务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电务信息化的归宿;而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从而保证标准化、规范化地组织好信息,就是开发信息资源的基本工作。

1.3按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开发在ELL之上运行的电务集成信息系统。

生产型电务重点要搞好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建立从设计到制造和经营管理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即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MS)。电务重点要搞好业务处理过程的信息化,既要开发电务各部门信息共享的内部集成化的信息系统,还要实现电务与业务伙伴或与客户间的信息自动交换,外部互联的有效方法就是通常讲的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应用,实际上,要建立更大范围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

1.4信息化教育,提高全员信息化认识水平,激励全员参与信息资源管理和开发使用集成化的信息系统。论文问题咨询腾讯认证QQ800099353 电务领导重视电务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高层构思、策划组织和把握电务信息化的重要任务上。电务信息系统负责人和系统分析员,在探讨、选择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寻求实用的方法工具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以保证电务信息化任务的完成。

2数据环境建设是电务信息化关键的基本的工作

分析电务信息化四项任务的相互关系及实现难度,很容易发现:电务信息基础设施基本上是花大钱买来的,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却是无法花钱买到的,至于真正意义上的电务集成信息系统,也从来没有哪一家集成商的“交钥匙工程”获得过成功。一个时期以来,不少人“重硬轻软”、“重软件轻数据”,近期不少人只重视通信网和计算机网,不重视信息资源网,这对电务信息化建设来说,都是“见木不见林”。

电务集成信息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是数据集成,或者说是标准化、规范化的信息资源管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建立和运行集成化的信息系统。

准确地理解和创建电务共享数据库是一关键技术问题。这些接口的数目和复杂性,随着新的应用增加按几何级数增加,因此,靠增加接口的方法实现系统集成是不可能的。

电务信息系统建设必需搞总体数据规划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对相互有关的应用项目的信息资源搞好规划和协调。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数据的共享,而使数据冗余度最低。上例中四个应用的有关职工的信息如果组织成共享数据库,四个应用都直接存取共享数据库,而不是通过接口互用数据,就简单、可靠、高效率地实现了四个应用的集成。工资单和人事登记表等等,是管理人员使用的数据格式,我们把它叫作“用户视图”。一般来说,不能按用户视图的原样子来建立数据库;然而,实际工作中许多应用系统都是这样“建库”的,这正是许多单位的信息系统搞不上去的根本原因。

3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

电务数据环境建设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数据集成电务内部的数据集成,以保证各部门的信息共享,从而使IRM问题集中在共享数据库的标准化、规范化设计上;电务与外单位(政府部门、业务伙伴和客户等)的信息自动化交换,特别是远程异地的信息自动化交换,使IRM问题集中在数据交换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协调和设计上。这两个方面的共同的关键,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问题。把数据环境建设做为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就是要抓好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建设。经过借鉴和研究,信息资源管理的五个基础标准,经过几年来的推广应用,逐步为一些行业、电务所采纳: 3.,数据元素标准。数据元素(Oata曰ements)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信息单位,是数据对象的抽象。

数据元素的定义是指用一简明的短语来描述一个数据元素的意义和用途。该短语的一般结构是: 修饰词一基本词一类别词

其中类别词和基本词都只有一个,修饰词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类别词居后,修饰词和基本词居前。

数据元素名称是指数据元素的代码,是计算机和管理人员共同使用的标识。数据元素名称用限定长度的字母字符串表达,可按中文词抽取首音字母,也可按英文取其词首字母或按缩写规则得出。

数据元素名称和数据元素定义在全系统中要保持一致,要控制同名异义和同义异名的数据元素。由于数据元素具有“原子意义”,所以全行业中任一电务的数据元素,不仅数目有统计规律,而且还有共同的子集。

在采用UN压DIFACT标准的情况下,数据元素应该尽量上靠国际标准,可建立数据元素名对照表,例如,缩写字母串数据元素名一四位数字编码数据元标识对照表。

3.2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信息分类编码(Information Classifying and Coding)对象,是一些最重要的

数据元素,它们决定着信息的自动化处理、检索和传输的质量与效率。应遵照《呼铁局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化规范》和《标准化工作导则一信息分类编码规定》

(国标GB7026一86),按“国际/国家标准?幸当耀?电务标准”序列,建立起全组织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首先要确定分类编码对象;随之要制定编码规则,即对每一编码对象要制定码长、分层和各码位意义的取值规则;最后编制编码表,即每一编码对象按既定的编码规则编制出该编码数据元素的所有可能的取值表。

在采用UN/EDIFACT标准的情况下,某些代码表应与国际标准的数据元代码相一致。为方便系统内部信息处理与共享,并满足与系统外的信息交换,可以制定简化编码规则标准与上级标准的自动换码表。

3.3用户视图标准。

用户视图(User View)是一组数据元素的抽象,它反映了最终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对数据实体的看法,主要包括单证、报表、帐册、屏目格式等。规范并简化用户视图,是MIS内外信息交换,特别是开发EDI应用系统所必需的,这就需要规范用户视图的命名、分类编码和组成结构。用户视图名称是用一短语表达用户视图的意义和用途;用户视图分类编码是它的标识和分析处理的根据;用户视图组成是指顺序描述其所含的数据元素,一般格式是: 序号一数据元素名称一数据元素定义

对于规范化的存储类用户视图应该标出主关键字。

在EDI标准中,格式化报文是一种规范化的用户视图,在采用UN/EDIFACT国际标准时,必需按其数据元、段、格式化报文来设计标准的业务单证。

3.4概念数据库标准。

概念数据库(ConcePtual Database)是最终用户对数据存储的看法,反映了用户的综合性信息需求。概念数据库一般用数据库名称及其内容(简单数据或复合数据)的列表来表达。

电务信息化与数据环境的重建 篇2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云技术;大数据

大数据已经从战略高度对企业决策和竞争模式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激发出令人惊艳的全新增长方式和服务方式,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关于企业信息安全的激烈争议。如何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并为企业所用,是大数据面临的最大挑战。从聚焦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到对于移动化数据的分析,再到由串行方式获取信息源到直接获取数据源以及数据应用到情景分析来看,大数据技术为数据的角色定位和获取、应用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并为数据不断发掘新价值。大数据通过在移动数据中将电子邮件、图像、不同来源的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相结合而获得价值。

1、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使用计算机来提高个人工作效率,但是在需要许多人一起协同工作的现代工作环境中,更需要提高的整体工作效率。利用网络通讯基础及先进的网络应用平台,建设一个安全、可靠、开放、高效的信息网络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电子化系统,为管理部门提供现代化的日常办公条件及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和办公事务处理自动化,以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各部门日常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电子化、标准化。增强档案部门文件档案、人力资源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等档案的可管理性,实现信息的在线查询、借阅,最终实现资源的完全共享。目前很多企业对管理信息化价值认同度越来越高,随着企业改制及市场化竞争的深入,管理信息化的价值得到普遍的关注,系统的认同感逐步加强,信息化日益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军工企业来说,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现阶段尤其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设计流程进行的管理,设计文件需要在整个设计流程各个环节中有序的组织起来以确保归档图纸文件的管理,实现资源的共享性和安全性。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极大的概念,一个炒作了很久的概念。无论是办公设备公司,还是系统集成公司,都大力推出自己的信息化产品。有办公设备、办公自动化电脑、信息管理软件等等。可见,信息化管理内容庞大,空间不可小视。

2、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2.1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企业信息化出现较晚,在上世纪70年代才起步,发展到如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不过和发达国家尚有差距。多数企业采用的皆是信息化管理模式,但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受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影响较深,某些方面难以满足现代信息化管理要求;规划、标准缺乏统一性,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网络技术虽然普遍,但未加以充分利用,开展信息服务的层次较低;国内信息技术的研发成本较高,而投入的建设资金明显不足。

2.2信息化管理系统组成

第一是硬件部分。建议在车间部署一体机,数据库服务器,以及交换机等设备,这些设备均为调试阶段使用所准备,在进行调试时,借助一台Web 设备,将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安装于其中,结合实际业务量的发展需要,软件可在更多以及更高档的服务器硬件上进行部署。第二是软件部分。数据库采用的是Microsoft SQL Server,或是Oracle数据库技术开发页面则是Microsoft Active Server Page或者Java Server Pages。模块包括:主页面,是企业的信息管理平台,发布信息、内部业务管理、接收用户反馈意见等均于此模块实现,同时还具备个人信息查询管理等功能;系统管理,主要是对系统内部资源的管理;扩展服务接口,通过该模块,结合企业自身性质可定制各种专用的服务功能;外部访问接口,主要提供从外网信息查询和交互;一卡通管理,考勤、消费、门禁等都靠此模块实现;客户管理,主要是针对服务对象,既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第三是网络部分。系统在部署时对企业内部网络或广域网依赖性较大,需在放置查询设备的放置点就近接入企业网。

3、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软件系统的设计

软件系统在整个系统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在设计时,使用统一的架构,软件模块均采取组件化方法进行设计,并设置主控模块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可根据用户终端的要求自动提供相应的服务。设计的操作流程为,网络页面有Web主页、触摸屏页面两种情况,如果显示前者,用户登陆并验证后,会出现不同的管理模块;如果显示后者,则用户只能进行查询。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各类软件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而软件质量的好坏,与代码重用性密切相关。从当前软件的发展方向来看,数据层、显示层已逐渐和业务逻辑分开。为更好地适应这种发展,企业采用易维护且具备高扩展性的多层结构体系,多层结构以中间层管理大量的客户端并为其连接、集成多种异构的服务器平台,对其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高效组合。此设计方法为各种软件组件之间的重新组合提供了便利,有利于生成具备全新功能的组件,而且应用該技术后,系统可以不断积累,还能够对新技术加以有效利用。系统在设计时,对智能设计、业务重构等设计思想都有很好的借鉴,在业务流程不合理需要调整时,无需再通过对系统程序进行修改来实现,对业务生成环境提供的方法加以合理利用,便能够很快地完成业务流程的重组工作,而且可以支持多个流程。

3.2管理系统的实现

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结合客户所需,将其抽象成对象,并对需求进行合理的分层,建立相应的业务模块。同时,合理设计业务逻辑,借助抽象、继承等编程理念满足业务的要求,然后对各个模块加以整合,以取得高内聚、低耦合的效果。采用中间件技术,在缩短系统开发时间、提高成功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主要由中间件提供基础框架,用于建立、运行并管理一个三层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应用。中间层作为此应用模式的核心,意义重大,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网页设计有诸多优点,应得到充分发挥,在页面中运用图片、文字、Flash动画、Vb script脚本、音频、视频以及虚拟三维等技术,可取的其他系统没有的特殊效果。软件界面是由多个相互独立的元素组成的,制作完成后,无需通过编译即可浏览,维护更新较为简单,即便是非专业人员,经过简单的学习,也可自行维护。

4、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是当前企业的主要管理方式,针对其中的缺陷,应作进一步改进,实行信息化一站式管理,此方式在普通企业中非常适用,同时在航空航天以及军工企业中也能起到良好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绍山.一站式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实现[J].航空计算技术,2014.

上一篇:透水演练总结下一篇:电工基础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