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绿色学校的决定

2024-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建绿色学校的决定(精选7篇)

创建绿色学校的决定 篇1

关于创建南京市“绿色学校”的决定

学校是传播人类精神财富,培养青少年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的重要场所。创建“绿色学校”有助于我校师生加深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提高我校师生环境素养,有助于我校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创建“绿色学校”不仅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创建“绿色学校”更是我校参与全社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行动的起点和标志,也是展示我校各项工作的经验,是提高我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的重要过程,它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为此,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南京市“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为使此活动开展有序,积极推进南京市“绿色学校”的各项创建工作,我们将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1、我们将遵循整体发展原则,不断保持和完善已有的环境教育工作,进一步推动学校在各个管理领域融入环境保护工作

2、我们将遵循“共同参与”原则,发动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职责共同参与。

3、我们将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绿色学校”活动是一个长期保持并发展的过程,我们将根据自己的条件,在创建市级“绿色学校”基础上,争取逐步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和国家级“绿色学校”。

4、我们将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师生智慧,全体参与,积极推进省“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

为加强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领导,学校决定成立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分管德育副校长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具体负责联络、协调、组织有关创建南京市“绿色学校”的工作。

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以学校发展为己任,努力提高环境意识,努力提高我校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普及性,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创建有利条件,为了我们的共同目标——创建优美的绿色学校而努力奋斗。

附: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名单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2007年2月

江宁高级中学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周世东 副组长:徐斌

创建绿色学校的决定 篇2

我们都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那么, 校长的“好”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呢?或者说他们的哪些方面的高度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呢?笔者以为至少有如下几点:

一、校长的思想和理念高度

某市经济开发区新办一所小学, 学校发展方向如何, M校长面临艰难的抉择。一个方向是学习市区名校的做法, 以狠抓语数英学科教学质量, 以考上外国语中学人数多为目标, 来发展学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短时间内迅速打响学校名气, 以高升学率昂首跨入名校行列。缺点也很明显, 那就是学生不快乐, 作为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M校长心中自然清楚。另外一条路是以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导向, 开足开齐各种课程, 并积极开创校本特色课程。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是自己几年任期结束, 学校仍可能籍籍无名。思忖再三, M校长毅然决定选择后者。经过几年打拼, 学校逐渐形成了以课程丰富为特色, 以科技创新与发明教育为核心的品牌, 在区市逐渐形成影响。几年来, 学校虽然没有多少考上市外国语中学的, 但是全校开展发明创造课, 人人都是小研究员, 学生个个都做小课题研究, 全校形成了浓郁的研究风气, 学生的科技发明成果倒很显著, 学生的几百项小发明小创造在省市级乃至国家级竞赛中获奖, 还有几十项发明创造成果获得国家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普遍感觉很快乐幸福。学校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逐渐获得了不少家长的认可和赞誉, 市区许多大学老师和科研机构的高知家长, 都慕名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来就读。学校已然进入家长择校的热门学校行列。

生活中像M校长艰难抉择的情况有很多, 比如学生校外实践涉及知行结合教育与安全隐患的矛盾, 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与语数英未被强化学生升学受限的矛盾, 学生习惯养成需要的规范教育与学生个性自由需求的矛盾, 学校课程秩序的稳定与学生兴趣转移的矛盾等等, 每当遇到这些现实的问题和矛盾, 需要校长决策时, 往往考量的便是校长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问题。所以说, 校长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并不是一个玄乎的不可捉摸不可描述的东西, 恰恰相反, 它非常现实生动地贯串于学校工作之中, 渗透在学校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里。作为校长, 心中必定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思想认识, 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和决策。在不少培训活动中, 我们常常听到校长不喜欢听一些教育理念方面的话题, 觉得这些话题都太空洞, 跟教育和管理相距甚远, 喜欢听一些现成的案例和实际操作的方案。其实, 任何鲜活的案例都是由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指导下产生的, 舍本逐末必定是缘木求鱼, 难有真收获。而相反, 对于先进理念的拒斥, 恰恰暴露了校长自身教育和管理理念的落后, 反映了自身对于先进教育思想理念的匮乏, 所产生的陌生感、枯燥乏味乃至排斥等感觉正是自己旧有观念受到冲击后的自然反应。而这些恰恰是自己需要补充或者加强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而后才是行政的领导”。作为校长, 当以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为责任,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 唯有如此, 才不至于将学校带入盲目的境地, 方能保证学校在正确的航道上扬帆远航。

二、校长的智慧高度

生活中, 校长工作面临最多的常常是实际的问题与矛盾, 比如是否允许学生带手机?班主任反映学生手机可以上网, 甚至有浏览传播不良信息的情况;家长说孩子有个手机联系方便, 上学放学报个平安自己能放心, 校长为难了。比如学校制定绩效考核细则, 很多的项目如师德与工作态度、工作量、班主任工作、教学常规、教学业绩、教科研成果等等都规定很细, 可是真正落实起来便发现, 这种考核细则对年轻教师是有利的, 但是对中老年教师却是不利的, 因为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各种教育教学竞赛, 也就是说教科研成果这一块所得会非常少。这样的考核细则便不利于调动中老年教师的积极性, 强硬推行阻力就会大, 容易引起矛盾, 也会出现教师工作懈怠现象。诸如其类非常现实的问题, 经常会困扰着校长, 也考量着校长的智慧。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 恰恰能反应校长的智慧谋略。一个校长能干与否, 评价其管理水平如何, 其实往往是从校长处理这些现实的矛盾和问题中得出结论的。所以, 校长解决问题的智慧策略影响着自身的威信, 也往往决定着学校能否健康有序的前进。

严格来说, 校长智慧的构成是一个复合体, 它包含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在这些层面上予以表现。虽然校长的智慧本身是一个系统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但是学校管理更偏重于实践, 校长的实践智慧是校长智慧的集中体现。所以, 我们重点分析校长的实践智慧, 尽管校长的其他智慧也在发挥着作用, 甚至深刻地影响着实践智慧。亚里士多德认为, “实践智慧是一种与正确计划相联系并坚持正当行为的践行能力, 而这种践行的对象是那些对人善或不善的事物”。基于对实践智慧的哲学思考, 我们认为, 实践智慧以经验为基础, 但又远远超乎于经验。体现在中小学校长身上, 校长的实践智慧, 就是从实际出发, 能主动驾驭教育规律, 将自身实践与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融为一体, 它表现为有敏锐的观察力、有深层思考, 能敏锐感受、准确判断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 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有价值追求、有人文关怀, 能使教师和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 热爱工作和学习, 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 使学校成为温馨的家园、成长的乐园, 使教育成为开启幸福生活的钥匙。具体说来, 校长的实践智慧, 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系统思考的策略与方法。

在学校这个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相对独立的教育组织中, 作为实践主体的校长, 身处复杂多变的学校生活的核心, 要善于从不同渠道、不同方位、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上, 沿着纵横内外几个方向思考问题, 以形成广度、深度、速度、力度四维度交叉的思维方法。

2.动态管理与指挥的艺术。

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 校长必须有宏观把握和系统推进的管理智慧。校长能“紧紧围着人来转, 跟随时代变化而变”, 从而实现纵览四野, 横观八方,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比如能抓住事故预兆, 采取防患于未然的措施;能够及时地觉察学校教育成员个体和群众的各种变化, 并把握其趋向, 求承前启后;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和发掘学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积极因素和先进分子, 总结经验、褒扬先进。当然, 作为一位领导者, 在洞察问题、省思慎辨及沟通之后, 最重要的就是具有“执行力”。要在实践中使计划、方案、办法成为现实, 就要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 尽可能地使之进行最佳的协调配合, 否则便仅是空洞的“诺言”, 而无实质效益。

3.情绪管理和沟通的艺术。

学校是人的集合体, 人是这个组织最重要的元素。而人是有情绪的, 不管是教师、学生还是校长自身, 都会有一定的情绪变化, 很多事情办好办坏往往不在问题的难易, 而在于情绪是否到位。情绪是心理的反应, 抓住了情绪管理其实就是在进行心理管理, 所以有人认为管理学本质是心理学。校长关于人的情绪方面的管理智慧不仅包括认识和调控自身情绪、善于自我激励的能力, 还包括认识和调控他人的情绪、创造愉悦实践氛围的能力。校长要自信, 又要防止过分自负, 既要相信自己的力量, 还要相信师生员工的力量;校长要对学校发展目标充满信心, 并能以巨大热情为之奋斗;能够真诚待人, 关心师生的情感体验; 同时能够认真办事, 坚持原则, 严格要求, 不感情用事、能够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 遇事不急躁、不冒进, 遇到委屈能忍耐, 遇到名利诱惑时能控制欲望。只有这样, 才能妥善地发挥个人的智慧、并有效地利用他人的智慧取得实践的成功。

4.随机应变的机智与创新。

教育管理过程复杂微妙, 必然不可避免要遭遇一些事先难以预料但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 需要借助随机应变的机智把偶发事件、失误等行云流水般弥合在教育活动中, 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妙境。实践应包含对环境的反思和批判, 如此才能彰显实践主体的意义和价值, 否则照本宣科式的实践, 只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实行、一种技术性或例行性的活动而已, 称不上是“智慧”。

三、校长的魄力和毅力

“魄力”就是一个人处理和对待问题时, 能发挥自身能动性, 忽略不重要细节对整体的影响而做出正确的决定或选择, 常常表现为做事从容, 干练, 从不拖泥带水, 有一定的鼓动性或带动性。

如今的社会是从计划时代到市场化时代转变的时期, 学校的发展是灵动多元的, 风云变幻, 机遇稍纵即逝, 校长如果缺乏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 缺少正确判断和把握学校发展的机遇的能力, 缺少推进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魄力, 学校很快便会在百舸争流的竞争中落败, 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有这样一个例子:K校地处某市中心, 因为城市建设需要和学校自身发展需要, 市政府建议学校搬迁到郊区, 并给出一大块地作为教育用地。可是, 学校的许多老师都不同意, 不愿意到郊区工作, 也指出学校主要为周围百姓服务, 搬远了不能方便群众。周围的群众听到了风声, 也纷纷到市政府反映, 建议学校不搬。市政府征求校长的意见, 校长犹豫不决, 最终拗不过民意, 便放弃了迁校的念头。后来, 市政府动迁了另一所学校。几年后的今天, K校仍然蜷缩在十几亩地的有限空间内, 学生只局限于周围的几个社区, 而另一所迁到郊区的学校现在已然发展成几百亩校园几千学生的大校, 更重要的是那学校已经成为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民生工程, 学校声誉鹊起, 家长趋之如鹜, 生源越来越好, 教育教学质量冠绝全城。早先的郊区早已不是农村, 已经成了城市的新中心, 老城区则已经被边缘化了, 虽然也在发展, 却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荣光。很多老师如今回忆起来, 纷纷指责当时的校长优柔寡断, 缺乏魄力, 使学校失去宝贵的发展机遇。

其实, 每一所学校都有类似于K校这样面临的发展机遇, 比如每届政府的发展规划中都有关于教育的要求,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有发展的重点工程, 教育科研部门都有规划课题重点课题的立项研究, 每一所学校都有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 每年学校都会参与一些不同级别层次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 每年每学期学校都有重点工作的推进, 等等。诸如其类, 其实都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契机。有魄力的校长往往能抓住契机, 借势发展, 将学校推上一个新的平台。

此外, 校长还应该有果决的执行力。客观说, 现在的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设想, 每当听到校长们的汇报, 都让人为之振奋, 可是, 事实上不少学校都只是口头说说而已, 真正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师生身上的则很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许有很多, 但缺乏执行力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校长不愿意得罪人, 不敢去直面问题, 一味地包容怀柔, 想感化, 尽想着绕开问题, 这是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

当然, 校长的毅力也很重要。再好的设想和行动, 如果缺少坚持, 也会沦为烂尾工程。教育作为长效工作, 学校管理缺乏坚持, 效果就很难显现。生活中, 有些学校一暴十寒, 因为校长的频繁调换造成管理跟进乏力, 这些都使学校发展难有大的推进, 学校发展一味依靠政府等外力, 学校和校长为首的管理团队却无作为, 这样的学校管理并不鲜见。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四、校长的理想与志向高度

人的发展有“高原”和“瓶颈”现象, 学校的发展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学校发展瓶颈的形成与很多的因素相关, 但是校长有无理想抱负或者校长对于学校发展的志向大小有着切实的关系。每一位校长其实对于学校的发展都有理想的图景, 这幅图景不管是清晰的还是模糊混沌的, 不管是宏伟辉煌的还是简陋卑俗的, 都是客观存在的, 也会切实指引着校长带领团队, 为之而努力。但客观来说, 校长理想是否远大, 志向是否高远, 直接决定着他办学的标准和品味。一个以创建全省示范性学校为理想的校长必不会满足于学校已经获得市级优质学校的荣誉, 一个真诚地以素质教育为理想的校长也不会以已有的高升学率为骄傲。校长的理想大小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未来, 虽然因为诸多因素, 学校也许不一定真正发展到校长理想的境地, 但是, 取法乎上, 得乎其中;取法乎中, 仅得其下。没有追求, 自然永无实现的可能。这样的学校不但不会进步, 甚至有可能倒退。

宋代张载讲过这样一句话:“志大则才大, 事业大;志久则气久, 德性久。”作为校长, 只有志向远大, 品德才能完美。志向不仅要大, 而且还要恒久, 这样才能使得学校发展蒸蒸日上, 亘古长青。

五、校长的胸怀要宽广

学校的发展不是校长一个人的发展, 而是校长带动一个群体共同来建设学校, 所以, 人才在学校管理中应该起着最核心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校来说, 知识分子云集, 人才济济, 这是好事, 但也常常是坏事。知识分子的优点很多, 大都有理想抱负, 为国为家施展才华, 但也容易失落, 容易愤懑, 容易钻牛角尖, 文人相轻的旧式陋习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就需要考量一个校长的度量, 考验一个校长是真心发展学校爱惜人才, 还是因一己之私而常常冷落一些人才, 使其英雄无用武之地。

Y校是一所新建学校, 由于政府支持, 面向全国招聘名师, 学校一时云集众多人才。然而人才虽多, 却个性迥异, 校长有一整套的教育发展计划, 能用得上的人才却并不多, 校长因此而对有些教师很失望。部分教师对校长也有意见, 认为校长武大郎开店, 逼着老师削足适履, 干群矛盾日渐沉积, 学校发展自然难以顺利。校长任职两年, 苦不堪言, 不得已, 申请调离。新换来的校长是位大学教授, 本身对于中学管理并不谙熟, 因此很多工作全都放权中层管理者去做, 有些项目甚至直接委托几位老师来做, 自己乐得逍遥, 袖手旁观, 看老师们各显神通。一两年下来, 学校不但秩序井然, 师生朝气蓬勃, 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更是丰硕, 每每参与省市级的竞赛、科研成果展览, Y校总是力拔头筹, 声誉日隆。细析新校长管理, 并无多少直接的管理行动, 但却无为而治, 尊重人才, 搭建舞台, 让众人上进和成功。而这, 恰是他治校最高明之处。“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作为校长, 如果拥有这样的气魄, 能用这样的胸怀办学, 用这样的心态对待教师, 何尝不是教育之幸?作为校长, 如果真的把教育当成事业, 又怎会没有这样的胸襟呢?

因此, 校长要懂得宽容。一是宽容别人的过失。二是允许别人比我好。要容得别人的才干, 容得别人的学识水平。不但如此, 还要大胆地使用优秀人才;积极挖掘新的优秀人才。校长只有拥有出色的人才, 学校工作才会更加出色, 而这些成果最终却都写在校长的功劳簿上, 是校长出色管理学校的业绩。一位没有容才之量的校长, 是不可能让学校发展得更好的。

其次, 一个好校长要有坦荡之心。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正如陶铸所说:“心底无私天地宽。”校长无论是说话做事, 还是做重大决策, 都要从学校工作出发, 处处以大局为重。因为一校之长承载着学校管理和繁荣发展的重任, 承载着师生和家长的殷切厚望与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使用绿色橡皮布 细节决定成败 篇3

虽然绿色橡皮布在生产过程中与普通橡皮布有些区别,但其在使用过程中与普通橡皮布的区别并不大。下面,笔者将结合我公司的绿色橡皮布技术服务案例,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绿色橡皮布。

案例一:橡皮布上机前未测量厚度,导致印迹模糊

北京某印刷厂使用了新星5000型橡皮布、紫明B-B型印刷机。紫明B-B型印刷机的滚筒有大小之分,大滚筒上包2张橡皮布A、B,小滚筒上包1张橡皮布C。新星5000型橡皮布在一台B-B型印刷机上用得很好,在另一台上却使用效果不好,印迹模糊,被退回。我们对被退回的3张橡皮布进行测厚,发现A、B橡皮布的厚度相差0.04mm,而A与C橡皮布的厚度较接近,橡皮布本身没有问题。于是,我们认为问题是上机前,没有测量橡皮布的厚度,导致橡皮布厚度与包衬厚度不匹配,造成印迹模糊。当把原大滚筒上的B换到小滚筒上,A、C包在大滚筒上,问题就不存在了。

经验启示:使用橡皮布前,应该对其厚度进行测量,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厚度公差偏大的不合格橡皮布。此外,四色机的4张橡皮布厚度应一致。有些印刷机长从来不测量橡皮布厚度,拿来就用,常常出现一些“低级错误”。

对橡皮布制造企业来讲,不要认为橡皮布厚度公差在范围内就可以了,厚度公差是±0.02mm,而不平整度的精度要求只有0.02mm。最好的办法是,销售部门应掌握老客户使用的橡皮布厚度,分类发货,以减少此类问题。例如,对于厚度为1.97mm的橡皮布来说,其成品厚度在1.95~1.99mm都是合格的,可以按1.95~1.97mm、1.97~1.99mm、1.96~1.98mm分为三类,分别发给需求不同的印刷企业,以避免“橡皮布厚度尺寸是合格的,但印刷企业说不好用”的问题。

案例二:包衬厚度调整不当,导致“鬼影”出现

北京某印刷厂使用新星5000型橡皮布和小森四开四色机,其中,橡皮布尺寸为680mm×620mm。某次,该厂反映有2张橡皮布在印刷过程中出现“鬼影”。我们对这2张橡皮布进行检查后,未发现质量问题,后测量了该公司之前使用的国外品牌的橡皮布厚度,发现只有1.90mm,而这2张5000型橡皮布的厚度为1.95mm,厚了0.05mm。于是,我们认为是因为印刷压力过大,把橡皮布压陷,而出现“鬼影”。当把这2张5000型橡皮布洗干净后晾干,再将衬垫减薄0.05mm后,“鬼影”消失。

经验启示:“鬼影”的出现,有两种原因:①印刷压力过大,把橡皮布压陷,短时间内恢复不了;②油墨黏度、细度等出现问题。但这里反映的是橡皮布厚度问题。对此,若橡皮布制造企业能根据印刷企业的具体情况,分类发货,也可避免此类印刷质量问题的发生。

案例三:还原剂选择不当,导致橡皮布纸边痕还原不了

济南某印务中心使用了新星5001型气垫橡皮布,一次,该厂反映有3张橡皮布已经放在架子上十几天了,橡皮布纸边痕还原不了。我们发现,其中1张已没有纸边痕了,估计是自己复原了,1张还有一点纸边痕,另一张纸边痕很深,并有黑色的条痕,经放大镜检查,表面有点破了,黑色的油墨渗入,所以有黑色条痕。于是,我们按照该公司要求,用汽油擦这两张仍有纸边痕的橡皮布,结果没有任何改善,而当擦该公司使用的3张国外品牌橡皮布时,2张国外品牌橡皮布上的纸边痕消失,另外一张有一些痕迹。

后经分析,这是因为新星橡皮布对溶剂的溶胀≤2%,汽油只能起到清洗橡皮布的作用,并不能还原纸边痕。于是,我们采用“大唐”牌清洁还原剂擦洗2张5001型橡皮布和1张还未弹起的国外品牌橡皮布。结果,1张稍有纸边痕的5001型橡皮布很快鼓起,恢复原状;1张5001型橡皮布原本较深的纸边痕反而因印痕过多吸收药水高出平面了,大约几分钟后,慢慢地平复下来;1张纸边痕较深的国外品牌橡皮布,也没有复原。从而可以看出,纸边痕较深、表面破损较重的橡皮布是不能还原的,这就对印刷机长提出一个要求:在印厚纸、卡纸时,不要等到橡皮布上的纸边痕太深了才处理。

经验启示:在印刷压力作用下,橡皮布容易损坏,所以橡皮布质量物化指标中有一项“耐溶剂性”,要求耐溶剂性好(包括耐油性、耐水性、耐酸碱性好),不容易“鼓起”。国际标准ISO 12636规定,橡皮布耐溶剂性的指标是溶胀+4%左右和收缩-2%左右,我公司5001型橡皮布耐溶剂指标是溶胀+2%、收缩-1%,国内一般的还原剂、油墨、洗车水对它不起增厚减薄作用,能保持整体厚度恒定,从而稳定了印品质量。

有人可能误认为耐溶剂性指标低是气垫橡皮布的“还原性不好”,其实不是,气垫橡皮布凹坑复原性能靠的是气垫层,印刷压力消失后,其一般能在48小时内恢复,只要表面不损坏,都能恢复再使用,这也是其区别于普通橡皮布的优点之一。如果觉得48小时太长了,可用专用还原剂,如英国哈蒙还原膏、日研还原剂等,只要沾上一点点,3~5秒内擦干,橡皮布压坑就会马上鼓起,须注意的是,不能沾得大多。但“等不及”现象不应成为常态,橡皮布不能用坏后才修补或调换,应每天下班不用时,就清洁晾干,一般要求3块橡皮布轮换使用,以大大延长橡皮布的使用寿命。

nlc202309032124

案例四:包衬材质选择不当,导致橡皮布出现压痕

内蒙古某印刷厂使用了新星3000型橡皮布,其投诉:橡皮布在使用过程中不耐压,回复性不佳。我们查看橡皮布实际受压面的情况后发现,因为印刷中橡皮布在双张和多张的受压下表面凹陷,难以再次使用。在查看中还发现操作工在选择和放置包衬时存在问题。该公司使用了一台光华PZ41020对开四色机,包衬的厚度要求是1.30mm,包衬材质要求是印刷专用的炮底纸或类似炮底纸材质的纸张。而该公司使用的是157g/m2 双铜纸(厚度为0.13mm),数量达10张,这样只达到了厚度要求,却忽略了多张纸张叠加后因硬度过大,失去了其相对吸压缓冲性能,造成橡皮布回复性降低,平整度受损。

后来,我们改变橡皮布下包衬的材质、数量以及排列。在包衬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将157g/m2双铜纸更换成4张厚度为0.30mm的白底白卡纸和1张厚度为0.10mm的128g/m2双铜纸。然后把包衬分成3层放置:第一层为2张厚度为0.30mm的白底白卡纸(总厚度为0.60mm),第二层为1张厚度为0.10mm的双铜纸(总厚度为0.10mm),第三层为2张厚度为0.30mm的白底白卡纸(总厚度为0.60mm),以上叠加厚度达到印刷机包衬厚度要求1.30mm。

将包衬和橡皮布一同安装到印刷机上。结果,橡皮布的更换频率明显降低,印刷网点的清晰度明显提高,有时受压后只需要更换包衬,涂少量的橡皮布还原剂,即可继续印刷。

经验启示:在该案例中,普通处理方法是让压坑、压痕恢复,当然这是必要的。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减少压坑产生的概率。生产中,应将二者相结合。炮底纸虽属硬衬垫,但有吸震作用,并且较耐压,但一般印刷企业往往用铜版纸来代替,铜版纸受压后会被压“死”,用卡纸代替炮底纸是一种办法,既可保持炮底纸的特性,又可适当降低成本。但时间一长,橡皮布还会产生压坑,所以必须换衬垫,其次才是整修橡皮布,如果不换衬垫,换了新的橡皮布也没有用,因为能将橡皮布压成凹坑,衬纸必定“受伤”,只换橡皮布,不换衬垫,一定会影响印品的平整度。

(摘自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印刷橡皮布用户使用技术手册》)

创建绿色学校的决定 篇4

(七)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健全“文化素质+职 80 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 81 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在学前教育、82 护理、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领域,健全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 83 通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 84 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逐步扩 85 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 86 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

(八)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 88 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 89 学习型社会建设。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 90 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工程,加强涉农专业、91 课程和教材建设,创新农学结合模式。推动一批县(市、区)在农村 92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利用职业院校资源 93 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重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退役士兵接受职业 94 教育和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待。

二、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96

(四)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各地要统筹做好中等职 97 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落实好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加快 98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99 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推进县级职教中心等中 100

等职业学校与城市院校、科研机构对口合作,实施学历教育、技术推 101 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在保障学生技术技 102 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 103 基础。有条件的普通高中要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

(五)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 105 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 106 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探索 107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 108 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建立符合 109 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原则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或并入高等 110 职业院校,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形成定 111 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

112

(六)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 113 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 114 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115 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 116 分类管理,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招生、投入 117 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

118

(七)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健全“文化素质+职 119 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 120 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在学前教育、121 护理、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领域,健全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 122 通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 123 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逐步扩 124 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 125

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

126

(八)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 127 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 128 学习型社会建设。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 129 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工程,加强涉农专业、130 课程和教材建设,创新农学结合模式。推动一批县(市、区)在农村 131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利用职业院校资源 132 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重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退役士兵接受职业 133 教育和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待。

三、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135

(九)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创新民办职业教育办学 136 模式,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 137 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138 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 139 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引导社会力量 140 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社会力量举办的职 141 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依法享受相关教育、财税、142 土地、金融等政策。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143 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管理和评价。

144

(十)健全企业参与制度。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 145 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 146 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 147 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

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 149 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建 150

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对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其 151 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各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152 给予支持。对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 153 业或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支持企业通过校 154 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人才,不断提升企业价值。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 155 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156

(十一)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157 分类制定行业指导政策。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行 158 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监管。行 159 业组织要履行好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 160 学、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 161 期发布制度。

162

(十二)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 163 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职业院校 164 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 165 理能力。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 166 事会。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

167 坚持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党委领导下 168 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 169 相互兼职制度。完善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 170 配机制。

171

(十三)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研究制定院校、行业、172 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支持政策,发 173 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鼓励 174 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探索组建覆盖全产 175

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健全联席会、董事会、理事会等治理结构和决 176 策机制。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

177

(十四)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制定多方参与的支 178 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 179 创新。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 180 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 181 载体。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 182 果,可依法依规在企业作价入股。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83

(十五)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 184 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 185 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186 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健全学 187 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 188 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 189 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190

(十六)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 191 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 192 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 193 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 194 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 195 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196

(十七)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 197 师专业标准。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探索在职业 198 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加强校长培训,实行五年一周期 199 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政府要支持学校按照 200

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 201 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兼职教师任教情况应作为其业 202 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推进高水平学 203 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地方政府要比照 204 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核定公办职业院校教职工编 205 制。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206

(十八)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 207 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208 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 209 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 210 的远程教学。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11 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212

(十九)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 213 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 214 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和规范职 215 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 216 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 217 土化人才。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 218 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影响。

219

学校表彰优秀学生的决定 篇5

各年级、各班:

xxxx学年度,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师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弘扬优良校风,激励全校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追求人生进步,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学校决定表彰一批先进班集体和先进个人,经民主评选,学校研究,决定授予高一(1)班等19个班级 “先进班集体”称号,授予廖逸涵等9名同学“优秀学生标兵”称号,授予吴泽运等名同学“优秀学生会干部”称号,授予游凤祥等223名同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授予毛婉彤等682名同学 “三好学生”称号,授予尹宇枫等3名同学“优秀升旗手”称号。

学校希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要发扬成绩,戒骄戒躁,努力学习,继续进步。学校号召各年级各班、全校学生在新的学年里要学先进,赶先进,不断优化班风校风,以优异的成绩向师长汇报!

创建绿色学校的决定 篇6

甲校的这位教师对学校提拔中层领导感慨地说:“光提拔小能人,啥时候能轮到我呀。”;乙校的该位教师则对学校任用中层领导取笑说:“好赖提拔个人,用的都不是人。”

甲校学风受褒扬:“求真务实,整日上。”乙校歪风遭贬斥:“人浮于世,每况下。”

甲校信誉牢固树;乙校毁名远在外。

某人微博上的这段话语可谓道破天机,一语中的,真乃发人深省呀!校长的日常话语,反映了用人方向,敲定了学风基调,决定了学校品牌,折射了领导素质。

学校教育是国家科技进步、民族未来之希望。创造学校知名的教育品牌,树立学校优良的社会信誉,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关键。教师是学校工作的直接承担者,调动其积极性举足轻重,这就迫切需要出现一位知人善任的校长组建一个品质优良和素养高尚的领导集体。那么这样的校长和领导集体应该具备什么品质素养呢?

一、大公无私,吃苦奉献

身为学校领导成员,要始终战斗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前沿,和教师一起团结拼博,勇挑重担,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成为广大教师的楷模,从而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相反,若领导们见名利就上,见工作就让,少担课或干脆不教课或佯装担了课却让别人代上,自己背着双手在校园里转来转去,整日无所事事,只是开教职工例会时对广大教师吆三喝四,要求教师义务值班而自己却不尽责,疏于管理,人浮于事,自己高高在上,位居特权,不用签到上班,不怕抽查空岗,来无踪去无影,只检查教师的工作,只凭借瞬时的教师在岗抽查而不分青红皂白就对教师抱有偏见和成见,甚至随意就对教师在经济上和业务考核分数上严厉扣罚,这只会造成广大教师离心离德,出勤而不出力,进而由敢怒不敢言转变成矛盾的公开对立和激化,导致教职员工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漠不关心,结果学生勤泡网吧,彻夜不归;恋爱成癖,外面开房;成群打架,伤人致死;吸烟喝酒,聚众赌博;考试作弊,学风败坏。这种君临天下式的人治不法治的管理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毁灭,学校的日益衰落,校园简直成了社会罪恶的发源地。

二、团结清廉,严于自律

学校领导班子要团结和睦,互谅互让,清正廉洁,以身作则,接受监督。在工作中不能拉帮结派,排挤他人,以个人的好恶来决定用人,全然不考虑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学校的后勤服务、用品采购及维修保障中,不能争权夺利,尔虞我诈,谋取私利,贪污腐败。如果领导成员人品不端,争夺权限,假借学生自愿购买教辅资料之名,向学生变相强行收取费用,并自己私开卖资料者的收据凭证以应付检查,欺上瞒下、昧取钱财,收受商业贿赂,吃回扣;利用政策的不完善,实行学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使学校公共资产流失,变为某个人的私有财产,大量的学生食宿费用流入个人腰包;照顾亲戚或其他关系,使用临时人员,消耗了学校有限的办学经费,对教师的加班劳务补贴则尽可能减少,甚至从教师的合法收入中扣除一部分充当。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学校领导生活作风败坏,玷污了学校这块圣洁之地,在全体师生心目中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挫伤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直接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滑坡。

三、凡事公开,处事公平和为人公正

首先,一年一度的教师业务考核细则要公平合理,结果要公开透明。若教师有疑问,主管领导要做好耐心的解释说明工作,不能不让看,或只让看本人的,用手捂着不让看别人的。对教师工作的民主测评要当场画票公开,领导不能随便把民意票带到自己的办公室暗箱操作,更不能贬低教师的得分,抬高自己的等级,囊括“优秀”于领导班子中。否则,教师只能望眼欲穿,尽管努力工作,成绩突出,也无缘于“优秀”的考核结果,这就沉重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由于一次性提拔任用的中层领导太多,他们巧取豪夺一切晋级条件和机会,教师对晋级深感绝望;勤奋工作实绩突出,为晋级而上下打点,可学校领导仍然不给任何晋级所需的业绩条件不说,还想把晋级名额给别人,从而心灰意冷,最终勉强幸运晋级的教师不干了;学校为其创造了晋级条件而晋级成功但因对学校的现状不满的教师也不干了。反正骨干教师再努力工作,实绩再突出,业务考核民主测评也是三等,和各种荣誉表彰也无缘,提拔任用学校领导也不在考虑之列,更不可能有奖金福利。于是,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教师教学骨干脱离了教育教学第一线,干起了无关紧要的事务;勉强留任的也没有了应有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这直接造成了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的每况愈下,学校的社会信誉被毁,生源质量越来越差,高考成绩不堪入目,完全丧失了以往的辉煌。

其次,荣誉表彰要公平。领导不能以职务之便随意就把荣誉的桂冠扣在自己或某个人的头上。结果,不是班主任的倒成了优秀班主任;教学成绩一般化的获得了优质课证书,而教育教学效果一贯显著、成绩长期优秀的教师反被某些领导主观认为是“工作不一定负责任”或“学生基础本来就好”,这些有能力的教师就只能望空兴叹,两手空空,与各种表彰始终无缘,甚至没有晋升职称的机会。没有机会的好教师就要懈怠,何谈对教师的敬业激励呀?

最后,提拔任用学校领导要公正。在学校,一个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是第一位的,这是在全体师生中能否树立起威望的关键。只有德高望重之人,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成绩突出的人,才能以自身人格的魅力来影响和领导他人,才能把工作干好。反之,若以关系用人,礼金取人,任人唯亲,让那些资历浅薄,没做出什么成绩之人当了领导,让教学不行之人当了教导处主任,让管理不行之人当了办公室主任,甚至让人品更不行的平庸腐败之人当了后勤主任,还美其名曰是大家所选,民意所向,而实际上他们只会巴结逢迎,趋炎附势,这就严重打击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跌入低谷,社会信誉就会一败涂地。为了保证生源质量,避免恶性循环,就只好弄一块遮羞布罩住学校官僚们的无耻嘴脸:高考报名前花大价钱从外校进口成绩好的学生来报考,仅以此来提高高考上线数,粉饰门面,欺骗社会舆论而已。正是这种卑劣的学校官僚们,得了荣誉,晋了职称,成绩好的教师只能靠后站。如此的用人之道,真是让人愤怒,谁还会努力工作呀?此类官僚不除,学校教育之难未已。

四、讲民主平等,求合作交流

在学校的各项决策和发展、校规和校纪的制订方面,尤其是关乎教师切身利益与晋升职称密切相关的业务考核细则方面,领导集体研究讨论拿出草案后,要召开广大教职员工会议,让大家积极参与讨论、研究和学习,畅所欲言,发表意见和建议,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以使草案更加科学合理。若领导不和广大教职员工民主平等地合作交流,那么制订的草案就会有失偏颇,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不利的。

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领导要和广大教师民主平等地进行探讨合作,沟通交流。虽教无定法,但一定有法。什么教法好?只要学生能掌握所学,学以致用,提高了能力和成绩,就是好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一线教师最富有发言权,他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学校领导应相信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相信他们的工作能力,应放下手来多关注教师的生活疾苦、工作业绩和教学成绩,搞好服务褒扬工作,而教师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严抓日常的教学过程管理,做学生的知心人。领导要为教师提供一个教研平台,使教师都能勤于改革,锐意进取。若领导对教师不能知人善任,那就会对教师不放心,就会对教师的日常出勤和教学的各个环节经常进行过细的严格检查和干预。教师为了让领导满意,整天忙于形式,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甚至有些领导只凭主观认识,不顾师生实际和学科特点,不进行任何试点预演,就强制推行某一种外来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学一些空洞的理论教条,不提供任何案例分析,就强迫教师行之于课堂教学之中。这种脱离实际、独断专行的教研风气,一心想出名的变态心理,完全扼杀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群星斗艳的研讨学风,使广大教师失去了自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唯命是从,盲目追捧,何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善解人意,体贴人心和不求索取

作为领导,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关心教师疾苦,体察教师生活,及时发放教师应得的合法收入,更不要借口少发,挪作他用,久拖不发。教师夏秋农忙,修房盖屋,婚丧嫁娶和过年过节时,领导要主动关心和体恤下属。相反,若领导班子趁着放假偷发节日福利,享受当领导的津补贴,甚至还要扣发教师的合法所得充当对教师的加班补贴,只对教师在新年时发一个假惺惺的全家问好的短信加以安抚,那怎能让教师满意呢?这样的领导集体有何德何能来激励教师们勤奋工作呢?悲哉!

特色学校创建的多维路径 篇7

一、理念引领特色

理念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观念体系。它经过人们长期的理性思考与实践而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特点。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办学理念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

首先,创建特色学校需要哲学理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需要哲学统摄,需要从人生哲学和文化哲学的高度来把握。哲学思维统领学校实践的方方面面,舍此就无法真正寻觅和体会教育的义谛。“哲学的知识和哲学的思考,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哲学解放了教师的想象力,同时又指导着他的理智。教师追溯各种教育问题的哲学根源,从而以比较广阔的眼界来看待这些问题。教师通过哲理的思考,致力于系统地解决人们已经认识清楚并提炼出来的各种重大问题。那些不能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其次,创建特色学校需要过硬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对教育活动的指导比之哲学更直接。教育理念是一个庞大的观念体系,包括教育观、教学观、德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发展观等。掌握教育理念,不仅包括领会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理论,还要了解当今世界教育思潮的发展动向,如终身教育思潮、被压迫者教育学思潮、教育个性化思潮、全民教育思潮以及教育的民主化思潮等。要认识不同教育思潮背后的不同哲学派别,以及不同教育思潮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论。掌握教育理论能增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能引导和推动特色学校的构建。

再次,创建特色学校需要理性认识特色。特色的本意是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色彩和风格。特色学校是基于学校应具有的一般共性之上,以其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区别于其他同类并为社会所认可的学校。它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为自己的品牌。真正的特色学校既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又不断创新和改革;既尊重学校发展史,又不断创造新业绩。这种已形成的特色又往往经得住时间的检验,能日益成熟和发展为学校光荣的历史传统,不会因某位校长的升降变迁而中止或改弦易辙。有人误解“特色”,把创办特色当作目的和“作秀”,既违背教育方针,也扭曲特色的本真。

二、管理营造特色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领导作风和治校方略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特色。校长要具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着对国家、社会、师生以及对自己负责的精神,要树立危机意识、问题意识和品牌意识,要能够深刻剖析学校的历史传统、周边环境、社会条件、办学资源,准确定位,明确目标。如北京市海淀区的万泉小学,依学校所处的内外部条件,制定了“三高”的办学标准,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培养高、精、尖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管理专家的基地和高水平教育科研的基地”。

校长以什么样的管理思想造就学校的办学特色呢?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物本管理”,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基于“社会人”假设的“人本管理”,重视人的第一资源的作用,尊重人,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基于“能力人”假设的“能本管理”,重视人的潜力的开发,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成为当今较为理想的管理思想。学校管理者应建立“培能”、“用能”和“激能”机制,让能者光荣、能者有为、能者有位、能者多酬,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样,以学校全体成员都认同的管理思想来造就学校的管理特色,提升学校整体的文化氛围,这是人本管理的升华。为此在管理上必须做到两个过渡:一是由刚性管理向文化管理、柔性管理过渡;二是由经验治校向理论治校、依法治校和理念治校过渡。那种信奉“不学管理照样管理”、“管理三年,自会管理”的经验主义,与创建特色学校南辕北辙、格格不入。

三、教师践行特色

一所学校的特色往往是由学校教师的群体特长塑造的,是全体教师教育经验的累积和升华,这是创办特色学校的真正财富。开发学校第一人力资源教师的潜力,建设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是创建特色学校的重中之重。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对于教育,兴之抑或亡之,在于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特色,关涉教师的学习、备课、上课和科研的方方面面,尤其要凸显“人人向学”的学校特色。终身学习要求“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时时是学习之机,事事是学习内容”。为此,教师必须首先是爱学之人。严谨治学是特色学校的教学特色,教师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不知以为知,主观臆断、道听途说、囫囵吞枣、装腔作势。认真严谨的教风往往能影响学生形成求真务实的学风,这种好的风气代代传习,支撑学校的办学特色。科研尤其是校本研究是创建特色学校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围绕教学实际状况和特色创建中存在的真问题搞研究,既能突出特色,又能促进教学。

四、学生彰显特色

学校是育人的基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学校是否有特色,不是口头上标榜的,也不是形式上宣传的,而是在过程中做出来的,具体落实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学生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是片面发展还是全面发展?是幸福地发展还是留下“后遗症”地发展?是终身向学还是再也不学?这是创建特色学校的试金石。乐学应是学生的重要特色。夸美纽斯致力“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主动、积极、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是特色学校的共同追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构建特色学校必须以学生的幸福快乐、全面发展为旨归,必须真正实现“转轨”,真正转向素质教育。既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发展特长,这是特色学校的题中应有之义。

五、改革强化特色

国内外教育改革层出不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一浪高过一浪。在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普通高中八大领域的课程改革包括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以及必修与选修结合的课程体系全面展开。课程改革强调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总体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整体素质为目的,立足地方实际,以人为本,突出基础性、选择性、适用性和创新性,此乃当下一定时期中小学创建特色学校的精神依凭,也是以改革强化特色的重点研究项目。如,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及其评价研究,校长提高新课程执行力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各科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研究,基于新课改的高校招生改革方案的研究等。围绕本校已初步形成的特色或有意向要创建的特色选题是研究的风向标。在未来一定时段,中小学深化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加强校本研究和行动研究,重视课程体系的构建,重视德育的实体性和实效性研究,对创建特色学校具有强化作用。

总之,特色是学校的个性,特色学校各有特色。“可以是在教育(德育)工作上,也可以是在教学工作上;可以是在课外活动上,也可以是在课堂教学上;可以是在办学模式上,也可以是在教育方法上,教育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特色也应该是丰富多彩。”这些既可单独作为特色学校的一个元素,也可共同构成特色学校。但无论是何种特色学校的创建,都需要理念引领、管理营造、教师践行、学生彰显和改革强化。

上一篇:金融市场例卷整理下一篇:《用纸造一座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