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精选8篇)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了解江苏省医药类用人单位对药学类毕业生的要求以及现阶段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时发现目前的医药教育是否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发展;同时值药学院建院50周年之际,为了进一步做好我校毕业生工作,了解目前市场对药学类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特组织开展江苏省药学类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调查时间从2010年7月11日开始,历时两周。
一、调查内容
调查主要分为两部分:江苏省药学类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和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友访谈。参与此次调查的小分队人数有50余人,我们按照组员生源地分别对江苏省内南京、常州、无锡、扬州、镇江、南通、泰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11个城市进行了调查。此次活动共回收268份有效调查问卷,其中江苏省药学类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问卷160份,校友访谈问卷108份。
此次调查的用人单位主要是与药学类专业相关行业,主要有江苏省内各市县中医院、药检所、药监局、药企及药厂等。在进行实地采访前,各地区的小组均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上网查询各地区药学类单位的基本资料、所调查单位的地点及联系方式及采访注意事项等。
二、各地调查情况举例
1、泰州走访情况
此次活动重点调查了位于泰州市的中国药城。就其中二十多家医药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药监局等单位进行了采访。通过采访药监局人事处翟振华处长,我们发现药监局招聘人才要求非常高,他们的招聘主要偏向于公务员,不过近年来技术人员相对比较缺乏。翟处长说,对应聘公务员的学生,随着学历的不同,要求也不同。大专学历应聘公务员需要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本科学历应聘公务员需要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硕士以上学历则至少需要一年工作经验,而工作人员要求更高,必须是硕士生以上。由于近些年一直在做改革,所以药监局这几年一直没有招收人才。通过对一些外企的采访,我们发现类似沃森企业、斯坦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外资企业,对学历的要求虽然只是本科以上,但他们对英语的要求特别高,专业级数要求至少6级。
2、无锡调查过程
在无锡市药品检验所,我们得到了吴建伟所长的接待。通过与吴所长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全所定编45人,现有正式职工42人,其中业务人员35人,占83.3%。在业务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8人,中级技术职称13人,初级职称14人。所内设置办公室、业务管理室、质量保证室三个职能科室和化学室、中药室、药理室三个业务科室。该所连续五年参加中检所组织的抗生素、化学药品的快检方法学研究工作,并参与药品检测车的快检手册的编写工作。吴所长表示,他们始终秉持公正、科学、准确、高效的质量方针,为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懈奋斗。
三、医院与药店人才选择异同
在医院里,药学类毕业生主要分布在药剂科。医院与药店的药方有类似之处,但两者在人才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医院倾向于专业知识全面系统、学历及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毕业生,他们认为这类毕业生具备爱岗敬业、热爱集体、团结友善的优秀品质;而药店在学历方面要求不是很高,他们更愿选取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毕业生,这样在销售方面能独当一面。不过,用人单位也主张当代大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对自己进行客观性的评价。
四、江苏省药学类毕业生就业现况
1、苏南北用人单位对人才选择不同
纵观整个调查,江苏省内的药学类单位对药学类人才的学历层次要求是专科以上,其中本科比例稍大。而由于苏北地区医药行业相对苏南地区发展较为缓慢,因而药学类人才的需求也相对较低。苏北地区药店主要以私营连锁为主,药厂以中小型私营企业为主,这些用人单位的工作与学术专业联系并不大,同时考虑到不同学历员工的待遇问题,因而专科及高职学历的毕业生在苏北地区应聘工作中反而占优势。通过调查统计,64%的毕业生表明择业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是个人在单位的发展空间,因而与应聘南方的用人单位相比,每年去苏北地区中小型用人单位工作的本科生就比较少。
2、就业竞争愈演愈烈
从校友口中我们了解到有近一半的工作者没有经过入职上岗培训。原因是药学类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人数较多,只有极少数在外企。一方面,一般性药学类用人单位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本为每个员工进行入职前的上岗培训;另一方面,毕业生刚入职并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进行专业的培训。不过,超过70%的校友表示在上岗三个月以内就可适应工作,这说明我校毕业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较强。
平均每年绝大多数药学类用人单位招聘的药学类毕业生只有3人以下,可见,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就业竞争也势必异常激烈。通过采访调查,我们发现造成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毕业生人数太多而用人单位招聘人数有限,这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客观原因。在私营企业中,毕业生是否被录取由单位高层决定,他们会根据岗位需求及人员素质来考虑人员的招聘。而在国有企业中,人才的招聘在服从整体安排的基础上由各部门决定。用人单位建议:要想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药学类毕业上就必须把自己培养成社会所需求的知识型、动手型的人才。他们说,只要是优秀的人才,用人单位肯定不会拒之门外的。
2)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就业心理。许多大学生过分自信,过高评价自身的能力,怕吃苦,工资要求过高。这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主观原因。
用人单位对此提出的建议为:应届毕业生应珍惜难得的工作机会,多多积累工作经验,好高骛远是不行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当然,这也不是说初涉社会时就把自己定位的太低,而是要把自己放在适当的位置。
3、采取措施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激励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实力,这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加优秀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中药的发展与壮大。
调查结果表明,为更好地发展现代中药,用人单位急需的药学类人才是从事药学研究和销售的技术性人才,其次是管理层次的药学类人才。而调查数据显示,在108位校友中,目前从事管理、科研工作的还比较少,从事技术类工作的约占一半。学校为提高就业率、满足社会紧缺人才,可采取相应措施,如经贸管理学院与药学院相互交流合作,以此加强学生专业知识与管理销售有机结合的能力。
五、综合素质在就业中的巨大作用
在评价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与其他学校的毕业生之间的综合素质时,大多数用人单位表示二者相差不多,部分用人单位则认为我校毕业生偏优越。他们说,我校毕业生的工作态度比较认真,工作也比较勤恳。而在校友访谈中我们发现,所接受采访的108位校友中78%的人处于公司底层。并且近80%的校友目前实际月收入还未超过3000元。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接受我们采访的校友比较年轻,他们大多刚进入职场从事各种工作。
在探讨药学类毕业生的发展情况时,用人单位表示在如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综合能力对毕业生就业成败的影响最大。要想改善教学计划、发展在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必须了解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选择药学类毕业生时非常重视社会适应能力,其次是专业知识、创新能力,此外,人际交往能力也不容忽视。社会适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社会工作经验的支撑,而在所调查的校友中,33%的校友认为在就业中面临工作经验缺乏的困扰。用人单位也表示药学类毕业生目前最欠缺的主要是工作经验。因而学校在平时要注重学生的社会性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见习和实习工作等,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尽快融入社会。
六、就业信息渠道
通过校友访谈,我们了解到,他们在校期间所获取的就业信息渠道主要是校园招聘会和社会招聘会,二者所占比例超过50%,而通过学校就业网了解就业信息的只有6%。学校网站上有大量的就业信息,不过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校大学生浏览学校就业信息网的可能性非常小。为了让在校大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就业信息,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多多浏览学校相关网站,在获取就业信息的同时也把自己掌握的就业信息及时公布上去,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各种就业信息。我校在大三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意义重大,我们采访的校友在对此课程极力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1、重点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的严峻与国家的各种就业政策;
2、让学生熟练掌握面试技巧,提前体验面试现场的氛围。他们相信,在学校就业信息网站的帮助下,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下,我校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会大大增强。
七、各种资格证书对毕业生工作是否有益
虽然用人单位需要员工具有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对毕业生而言,在面试的短短几分钟之内是难以让用人单位发现自己的能力的,他们只能靠各种资格证书来让证明自身的实力,这也造成了各种资格考试在学校的风靡。然而绝大多数用人单位表示,他们在录用员工时一般不太看重毕业生考取的各种资格证书。也有一些较小企业对学生的文凭证书比较看重,他们认为药学类毕业生应结合实际选择性考证,毕竟持有证书总是占点优势的。
李开复先生写给当代大学生的一封信——《大学最重要的七项学习》——中有这样一段话,“就读大学时,你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包括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培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握时间,为人处事”。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就业信息,深刻体会到“就业难”的内在含义,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本次调查活动让我们走出校园,真正关心起天下事,丰富了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我们只有深入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服务社会,方能了解社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以致用,本次暑期实践活动真正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奉献,最终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祖国的人才。
附件:用人单位问卷、校友访谈、汇总表、稿件
活动总负责人:刘克平040008146
参与单位:药学院就业与发展协会
08中药资源与开发2班徐亚洲040008137
魏彪彪040008156
颜正飞040008145
王华蓉040008149
为了解高校新办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状况,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新办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基础医学院从2008年开始招收四年制生物技术专业学生, 截止2013年7月, 已有2012届和2013届两届毕业生72人 (其中升学18人)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基础医学院2012届和2013届已就业的毕业生54人, 共发放问卷54份, 收回有效问卷52份, 占调查问卷总数的96.3%。
1.1 基本情况
经过统计, 调查对象的性别、城乡、政治面貌等分布情况如下:
1.2 高校新办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状况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具有丰富的内涵, 它包括毕业生的工作收入、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前景、专业对口、工作满意程度等许多方面。多年来高校一直用就业率衡量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而就业率只能反映就业的数量, 并不能全面反映就业的结构、性质、特点等。特别是新办专业在课程设置、学生培养等方面还不成熟, 做好就业质量调查对学生、就业单位以及新办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 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毕业生就业质量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1.2.1 薪资水平
在调查中, 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毕业生占11.6%, 1500—2000元的占25%, 2000—2500元的占44.2%, 2500—3000元的占11.5%, 3000元以上的占7.7%, 薪资最高的为每月4000元, 最低的为每月1000元。2014年1月,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刘慧代表自治区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2013年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3元。由此反映, 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基本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平, 但由于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 很多毕业生对收入的期望值很大, 再加上现在社会的生活成本比较高, 除去衣食住行等日常花销, 绝大多数毕业生都是“月光族”, 目前的收入水平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1.2.2 专业对口程度
经过四年的大学专业学习, 工作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也反映了就业质量的高低。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医药和食品行业、生物技术公司、科研技术单位等。在调查中, 37.5%的毕业生在行政和事业单位工作, 其中大部分在医院、血站担任检验员;41.7%的毕业生在生物制药企业工作;还有20.8%的学生从事教育、管理、销售等工作, 与所学专业基本不对口。
生物技术专业作为新办专业, 宁夏的就业市场还未完全打开, 而且区内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公司较少, 待遇也不高, 很多学生不愿去生物技术公司;区外特别是较为发达的地区生物技术公司比较多, 但由于该专业70%以上的学生为宁夏生源, 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区内就业。
1.2.3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环境, 还包括心理环境。在调查中, 毕业生认为办公环境非常舒适、比较舒适、不太舒适的分别占19.2%、50.0%、30.8%, 认为职业声望和社会认同度高、一般、较差的分别占32.7%、61.5%、5.8%。由此可以看出, 大部分毕业生 (69.2%) 对工作的物理环境评价较高, 这与很多单位逐步改善工作条件, 吸引人才有关系;但是对于工作的心理环境, 很多毕业生 (61.5%) 认为工作单位的声望和社会认同度一般, 他们对工作单位的软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4 基层就业情况
近些年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 如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特岗医生以及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毕业生在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中加分等措施。但是, 从毕业生的角度来看, 由于目前城市和乡镇的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 毕业生在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经济收入、未来发展等方面有较大的差距, 很多毕业生仍然坚持留在城市中, 真正能深入到基层的学生较少。在调查中, 在基层就业的只有7.7%, 绝大部分毕业生都选择在城市中工作。
1.2.5 就业满意度
就业满意度是指毕业生对现有工作的心理感受或心理满足度, 是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次调查显示, 毕业生对现在工作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的比例分别是1.9%、28.8%、55.8%、13.5%, 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对其就业的满意程度处于一般水平。
1.2.6 职业发展前景
毕业生在工作中能否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方面。调查中, 每年没有任何职工培训、有1-3次、3-5次、5次以上职工培训的比例分别为21.2%、26.9%、34.6%、17.3%;毕业生认为发展空间大、职业前景好的占21.2%, 认为一般的占63.5%, 认为较差的占15.4%。很多毕业生认为目前的工作并不能让他们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 能力水平提高有限, 对职业发展前景并不十分看好。
2 提高新办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措施
2.1 加强专业建设
作为新办专业, 生物技术专业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 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 学院开展“新生入学第一课”系列活动, 邀请学院领导、资深专业教师为新生答疑解惑, 一方面, 从大学精神、大学生活、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讲解, 使学生了解大学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 从学院的创办与发展历程、生物技术的师资队伍、科研平台、科研成果、课程设置、培养方向、科研导师团队入手, 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为了完善培养方案,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学院多次召开集体备课会议和教学工作会议,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学院实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 给每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 从科研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多名学生在校级、区级以及全国科技创新方面的比赛中获奖;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院积极拓展实习基地, 建立横跨校内外, 校内科研实习与校外见习相融合、教学-科研-生产紧密联系的本科生实践教学培养链条。
2.2 实行全程化就业指导
学院实行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 努力把就业工作扩展到各个年级, 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工作, 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特点, 分阶段实施不同的目标教育———大一、大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邀请企业及优秀校友做报告, 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 转变就业观念, 降低就业期望值,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大三进行实践能力培养, 导师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大四进行就业指导教育, 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技巧。通过全程的就业指导, 把就业教育融会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及校园文化教育之中, 不断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积极鼓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 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不断提升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 增强就业竞争力。
2.3 拓展和强化实习基地建设
由于学院从未有过毕业生, 加上实习点担心学生短期实践会影响单位正常的生产和工作, 所以校外实习最初是参观式学习, 基本没有机会动手, 学生收获很少。经过几年的摸索, 学院以实习促就业, 从最初一个实习点增加到三个实习点, 涵盖了医院检验科、药企、生物技术公司, 适当延长实习时间, 提高带教质量, 增强实习环节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程度。
2.4 加强就业调研工作
学院加强同用人单位的联系, 掌握学生毕业后的使用度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度, 以市场为导向, 根据反馈信息, 积极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 及时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 拓宽专业适应性, 努力培养出真正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新办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现况调查, 对高校新办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深入思考, 提出提高新办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校,新办专业,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河.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技信息, 2012 (02) .
[2]杨存博.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 2012 (05) .
[3]杨帆, 石云生.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与途径[J].大家, 2011 (05) .
[4]刘潇.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青年文学家, 2010 (14) .
关键词:高职院校 珠宝鉴定与营销 毕业生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136-01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珠宝玉石鉴定、珠宝首饰营销等领域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珠宝玉石鉴定、珠宝首饰鉴定与评估、珠宝首饰营销的专业知识,具有珠宝玉石鉴定、珠宝首饰营销、珠宝首饰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技能人才。
1 调查问卷设计
1.1 调查对象
2010、2011届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毕业生共计193人,就业率100%。
1.2 调查内容
(1)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2)毕业生就业岗位专业对口率情况。(3)毕业生薪酬水平情况。
1.3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具体有以下三种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2010、2011届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2)无结构式访问法。邀请2010、2011届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部分毕业生回校参加座谈会,广泛、全面地进行交流。(3)电话、网络访问法。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对2010、2011届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毕业生进行访问,并收集信息资料。
2 调查问卷分析
我们通过多种调查方式的综合运用,对193名2010、2011届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2.1 就业岗位分析
2010、2011届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毕业生,在民营企业的有122人、港澳台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有37人、事业单位的有15人、外商投资企业的有8人、国有、集体企业的有7人、国有机关的有2人、自主创业有1人、其他的有1人。
2010、2011届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珠宝营销、珠宝鉴定、辅助检测,就业结构主要是珠宝首饰企业、珠宝检测中心、珠宝质检站、典当行,也有部分从事其他产业。其中,2010届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毕业生,直接从事珠宝营销工作共有51人、从事珠宝检验技术类及珠宝公司其他行政事务工作的共有20人、从事珠宝采购、储运、保管工作的有4人;2011届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毕业生,直接从事珠宝营销工作共有49人、从事珠宝检验技术类及珠宝公司其他行政事务工作的共有13人、珠宝首饰加工制作2人,从事拍卖典当2人。
2.2 就业对口率分析
2010届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相关的占72%,不相关的占28%的。
2011届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相关的占74%,不相关的占26%的。
2.3 毕业生薪酬水平分析
2010届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毕业生共计103人,其中,工资收入2000~2200元的有30人、2300元的有21人、2400~2500的有18人、2600~2700元的有17人、2800~2900元的有9人、3000~3500元的有8人。
2011届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毕业生共计90人,其中,工资收入2000~2200元的有8人、2400~2500元的有26人、2600~2700元的有15人、2800~2900元的有12人、3000~3100元的有15人、3300~3950元的有9人、4000以上元的有5人。
3 结论与启示
3.1 结论
通过对2010、2011届珠宝鉴定与營销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与分析,我们了解到该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在民营企业工作,主要从事的岗位是珠宝营销、珠宝鉴定、辅助检测等,当然还有20%以上的学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不相关,大部分毕业生薪酬集中在2000~3000元。
3.2 启示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索:
(1)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调整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贴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能力本位、就业导向要求。依据人才成长规律和高职教育本质,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对珠宝鉴定与营销人员的能力要求,结合广泛的社会调研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对照岗位,将能力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岗位技能分解到不同的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之中,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标准,使每门课程和每一项技能训练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地位及任务得到明确。
(2)巩固现有实习基地,扩展现有实习基地功能,新建校外实习基地,实现校外实习基地的多元化。加强与实习基地相关人员的沟通与协调,使现有实习基地的运作规范化、稳定化、长期化。实习基地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工作态度、开阔学生的视野,要将学生的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要将实习基地从商业流通领域逐渐扩展到生产、专业服务领域,以扩大学生的实习面与就业机会。
(3)积极探索,采取强化学生技能培养的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继续引导和鼓励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在教学中大力推广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引发积极性的各种教学方法;推行“导师制”、“珠宝协会”等第二课堂,举办珠宝鉴定技能大赛、带领学生外出调研、参观一些重要的展览、邀请企业专家讲座等教学机制,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4 结语
本次调查只是针对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2010、2011届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毕业生进行,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基本反映了该专业毕业生目前的就业前景。通过此次调查,更加坚定了我们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继续秉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路以及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同时,我们还应该强化学生吃苦耐劳、沟通、团队合作、信息处理、解决问题、创新等职业基本素质,提升他们在职场竞争和发展中的实力。此次调查的结果数据对于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改革以及提升该专业毕业生的职场竞争力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给本来就就业困难的我们更添了一层霜,【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我们更要清楚的认识其严重性,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它!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毕业生就业调查”活动。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1:2009年毕业生就业环境:
据统计今年,中国将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10万,可预计2009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而08年这一特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07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调查报告《【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 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2009年就业现状:
1.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
2.热门专业与需求形式:
那么,专、本、硕不同学历层次的真实就业质量是怎样的?哪些专业的就业质量前景看好或是令人堪忧?理工、师范类型特色院校的就业质量又是如何?在创新创业的热潮下,大学生的相关创业数据是否如大众所料?
第三方机构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对全国855所高校、16.9万20XX届高校毕业生毕业三个月时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覆盖地区包括全国3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发布了《20XX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专科、本科、硕士三个层次中,硕士的就业率最高,就业率与学历呈正相关。而在理工、师范等特色院校中,理工科硕士就业率达到了97。8%,远高于其他院校。
与此同时,报告首次针对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发的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战略,新增了专业预警分析研究部分。
学历越高,毕业生就业率就越高,平均薪酬也越高
报告通过分析不同学历毕业生的就业核心指标,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示了20XX届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从各学历毕业生就业核心指标中可以看出,学历越高就业率越高(硕士94.9%;本科毕业89.6%;专科89.4%),同时平均薪酬也越高(硕士4777.9元;本科3678.8元;专科2939.0元),这也印证了近几年大学生中考研人数逐年增多的现象。
对比分析学科门类毕业生就业质量,专、本、硕三个学历层次的就业率出现了较大差别。专科就业率最高的为制造大类(91。4%),本科及硕士为工学(91.7%、97.5%),这与专科重实际、本科重理论的社会大众认知基本相符。
在三个学历层次中,医学(75.6%、79.6%、85.6%)均为专业相关度最高的学科,均高于其平均水平(57.0%、59.2%、67.9%)。从分析中也可以得知,学历越高的毕业生工作稳定性越强,平均离职率越低(专科39.7%;本科20.8%;硕士9.3%),说明较高学历的教学对学科进行了进一步细分,使得教育更专业化,在找工作时便能清楚地制定职业目标。
同时,数据显示,学历越高,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越高,离职率越低,离职率与学历呈负相关。20XX届硕士毕业生离职率最低(9.3%),其次是本科毕业生(20.8%),第三是专科毕业生(39.7%)。
但是,与本科、硕士相比,专科毕业生的薪酬满意度、就业满意度是最高的。
专业预警: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钩,就业质量偏低
目前,各高校都在新开设一些听起来名头响亮的专业,再于全国范围内广泛招生,很多考生并不十分清楚这类专业真实的就业状况。
报告显示,专科学校需大力发展汽车整形技术、铁道工程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口腔医学、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软件技术专业,这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普遍较高,而英语教育、应用电子技术、食品加工技术、法律事务专业需要控制。
在今后短时期内,经济信息管理、资产评估与管理、商务管理和民政管理这三类专业,要逐渐减少招生比例,甚至在必要时候取消专业设置,从而在就业质量较高的专业上投入更多精力。
由于本科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法等与专科学校不同,所以在专业预警体系上也有差别。本科应鼓励发展的专业有审计学、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信息工程、网络工程、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和教育技术学等这类专业性强的学科;同时,金属材料工程、音乐表演、旅游管理和对外汉语这四大类专业需要控制招生数量,政治学与行政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园艺、材料化学和植物保护的专业就业质量偏低,建议限制发展。
报告称,有效建立专业预警体系,客观具体地统计分析不同专业的就业质量,不仅可以避免毕业生结构性失业,还可以助力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希望各高校不要盲目新设专业,从而保持学生、学校及社会之间的供需平衡。
理工、师范院校的学历与薪酬呈正相关趋势
为掌握不同类型院校的就业特色,本次调查选取具有较强代表性的理工院校和师范院校两个类型进行就业质量分析,以期从高校分类视角掌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理工、师范院校的三个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其中,理工科硕士就业率达到了97.8%,为特色院校中最高,而师范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0。1%,为特色院校中最低。大众普遍认为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最理想的职业是教师,而现阶段招教考试也越来越难,这也是师范院校本科生就业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和普通综合性院校一致,学历层次越高,薪酬越高。20XX届理工、师范院校的硕士毕业生平均月薪皆为同类别中最高(5244.8元、4176.3元),专科生最低(3049.5元、2248.6元),但显而易见,同层次的理工科比师范类的平均薪酬高,鉴于理工科的技术性、严谨性较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多,薪酬普遍偏高也在合理范围之内。
给大学生创业泼盆冷水
双创持续升温的背景下,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客观分析发现,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并不如预想的高,创业企业也面临着不同的困难。20XX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从高到低分别是专科(2.6%)、本科(1.2%)及硕士(0.6%),这也印证了专科毕业生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一致的比例最高(13.9%)。
大部分创业者创业资金来源为父母亲友的支持(专科64.8%、本科58.9%),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也是资金筹备(专科41.1%、本科47.0%),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一颗想要通过创业实现个人理想的心(专科56.5%,本科58.0%),创业当老板,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希望大学生创业者们能够坚持初心并实现梦想。
报告显示,毕业生们对创业实训与模拟、创业相关课程、创新创业大赛持普遍满意的态度,同时,硕士毕业生创业比率较低(0.6%),也对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相关教育的满意度较低(约40%),这也与硕士毕业生的创业意愿不强有一定关系。
一、用人单位调查分析
1、单位基本情况: 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1日,上海维管段成立于2006年7月1日, 负责京沪、沪昆线、合宁线、陇海线上海铁路局管内共计1592.9正线公里、5695.9条公里的牵引供电设施的养护、维修及故障抢修工作,包括:接触网、牵引变电所(亭)、远动系统(不含通道)及由上海铁路局提供给维管段使用的有关设备、设施(含动产、不动产)的养护、维修、故障抢修以及变电设备定期预防性试验。在南京、杭州、合肥、徐州分别成立有南京、杭州、合肥、徐州维管分段,设有51个供电工区,南京、杭州、合肥、徐州4个变电检修车间,33个牵引变电所,31个分区所,10个开闭所,4个分区所兼开闭所,2个AT所;7个职能科室(安技科、办公室、财务室、物资室、机械室、调度室、人劳室),轨道车(含平板)57台,轨道平车48台,现有员工2236人,单位员工平均年龄23岁。根据中国铁路“十一五”发展规划,2009年、2010年中国还将先后开通武广客运专线、甬台温铁路、温福铁路、集张铁路、石太客运专线、郑西客运专线、新菏兖日电化改造、太中银铁路、广深港客运专线、沪宁城际、京九电化改造等项目,届时运管公司将有望对这些新开通的7820正线公里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设备进行维管。而未来的三年内运管公司将实现维管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设备1万正线公里,未来五年内将达到2万公里的规模。运管公司也将逐步实现由牵引供电(含电力)的单专业维管,向牵引供电、电力、工务、电务多专业乃至综合维管发展。
2、单位招聘人员需求 人才需求:上海维管段计划在未来五年来员工人数预计将达到5000人。招聘要求: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或技校学生人数按1:3:6的比例进行招聘。一般,本科毕业生按照高层管理人员培养;专科毕业生按照中层干部及技术骨干培养;中专或技校毕业生按照一线操作工培养。目前单位待遇情况:到单位实习6个月,每天20元生活补助,基本生活能够满足。所有员工的生活用品基本由单位发放。在实习期满(或拿到毕业证)后,月收入约1600元;在一年以后,根据所上的岗位不同,收入也不同。转正以后的收入大概每年在四万元左右。
3、单位其它方面 企业文化生活:单位的文化生活也非常丰富,每年要举行演讲比赛、各类体育比赛等项目。我院2006级市场营销班学生叶莉在参加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组织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个人一等奖。单位也办有自己的刊物,员工在刊物上发表的图文信息均有较高的稿费,勉励员工多方面发展。企业在员工的培训方面也投入巨大。新进员工在安徽蚌埠(接触网)和浙江萧山(变电运行)培训基地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还要选派优秀员工到清华大学等地方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并在每年还设有其他各类知识的培训,如财务知识等。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公司非常重视员工的发展,鼓励员工在政治上有追求,希望更多的优秀青年员工加入党组织。
4、中铁对我院学生的整体评价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较具共性的品质是: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单位对前几届毕业生在工作表现很满意。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对我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评价中,认为我校的专业课程80%的内容比较符合中铁的需要,认为我校毕业生在政治理论及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评价很好,在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相对较强;学生基本能服从组织的安排。在对我校毕业生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认为我校毕业生在危机处理和对所从事岗位未来发展的判断力方面有所欠缺。希望毕业生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2009年3月份到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在蚌埠接触网培训基地参加岗前培训的我院09届14名毕业生与其他大学本科生共计六十余人同场竞技参加结业考试,我院有13名学生通过考试,且前七名均为我院09届毕业生。
5、用人单位对学院的建议: 通过调查,单位认为:我校教育体制完善,毕业生总体素质很高,思想积极上进,能团结周围员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在业务中能起到一名优秀骨干的作用。同时也对我院提出了宝贵意见,单位提出:建议学院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培训,对学生心智模式进行锻炼。在了解到我院开始职业化培训试点的消息时,比较关注,希望学院能把职业化培训搞好,但同时,单位认为,职业化培训应作为岗前培训体系建设,进行短期的职业能力的素质拓展,让学生发挥个人其特色,提升其个人特质,而不应该贯穿于学生长期的学习生活中,不能过于标准化,形式化。单位希望学校能加强学生创新
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坚持开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课程,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基本计算机应用能力,且能开设《专业英语》等课程,只有较强的英语能力,才能及时了解到行业的新型技术及设备。在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希望学校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能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同时,单位尤其希望学校能灵活变通顶岗实习时间及内容。单位热切希望能与学院办定向班。定向班的学生在第五学期时,建议学院进行一些有关铁路方面的知识培训。需要增加力学的内容,铁路基本知识,接触网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能基本了解国家现在铁路建设的发展方向,能知道应用的一些技术和国外的铁路发展情况。单位希望能更早进入学校招聘毕业生,希望能在每年的10月就能到学院招聘下一届的学生。以便能选择更多优秀的学生到单位工作。
二、毕业生调查分析 我们到了该单位的四个分段,与我们近几届分到该单位的毕业生进行了交谈。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我校毕业生对母校普遍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学校整体发展和办学思路、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工作管理等方面比较满意。在谈到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电力类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时,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希望学院越办越好。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学弟学妹们到中铁工作。
1、学生对母校的建议 他们在工作中感到自己的知识还是比较欠缺,建议学院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感觉只有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了,才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希望辅导员老师更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多与学生多沟通。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 学生能否就业并服务于社会, 是对学校办学方向、办学思路、办学质量的全面检查。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标准, 是看其培养的学生受社会欢迎的程度、看学生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及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1]。职业学校要想长期存在并不断扩大规模, 必须保证“出口”畅, “出口”畅通是目前职业教育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 我校对2009年即将毕业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就业意向调查, 随机抽取其中180人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见表1、2。
由表1可见, 毕业生就业思路有所改变, 不再限于本地。但是, 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 100.00%的毕业生将国营单位作为就业的最佳选择, 只有极少数毕业生愿意在诊所工作, 34.38%的毕业生宁可转行也不愿意在诊所工作。
由表2可见, 毕业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估计过高, 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够。鞍山市目前工资待遇一般情况是:在个体诊所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工资为600~800元/月;在民营医院工作的应届毕业生, 拿到上岗资格证之前只能当导诊员, 工资为600~800元/月;在国营医院当导诊员的应届毕业生其工资与民营医院导诊员工资持平, 等拿到护士执业资格证后, 其工资有所增加, 但不会超过1 500元/月。因此, 毕业生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 期望值过高, 这将会对毕业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但是, 有一点可以看出, 毕业生的保险意识有所加强, 41.25%的毕业生明确提出, 所在单位必须缴纳相应的保险金。
2 措施
2.1 组建专门的就业指导体系
学校必须配备专门的就业指导员进行社会调查, 弄清社会需求, 这样不但有利于毕业生分配, 而且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就业指导员应德才兼备, 具有责任心、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热心职业指导工作, 并具有一定咨询能力、预测能力、沟通及语言表达能力, 因为他们肩负着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任, 如果他们的指导有误, 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
2.2 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及时进行就业形势教育和观念教育
刚毕业的学生, 把自己定位过高是普遍现象。但是, 有些学生会出现一年甚至几年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经过挫折, 他们才能接受现实, 哪怕只有500元工资的工作也会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去做。为了不让毕业生就业走弯路, 学校应该及时把社会就业形势告知学生, 并进行就业观教育, 让他们明白不是只有在国营医院上班才叫就业, 自己创业、到民营医院或者企业工作也叫就业。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立稳脚跟后, 才能想如何过得更好, 如何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2.3 学校要下大力气开拓就业门路
(1) 在校内, 就业指导员可通过联系用人单位, 介绍本校毕业生情况, 并发出邀请函, 接待来访的用人单位。
(2) 在校外, 就业指导员需携带本校简介、毕业生简历等资料, 向用人单位进行介绍。采用适宜的沟通技巧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固定的供需关系。当然, 这种方式也将使学校投入加大, 因为融洽关系的建立是需要时间的, 需要经常沟通与联络, 没有投入是不会有收获的。值得注意的是, 学校推销要比学生推销更具说服力, 更容易被用人单位接受。
(3) 寻求中介代理, 付给中介代理商一定的费用, 利用代理商现有的关系网络, 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 成功率大, 效果明显。但是, 从调查结果看, 只有16.00%左右的毕业生愿意接受中介服务。
(4) 建立完善的毕业生人才信息网。任何用人单位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与学校进行沟通, 学校可以及时将用人信息详实公布, 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
2.4 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
学生就业后, 学校要经常走访, 了解毕业生情况, 从中找出学校教育与实际需要的差距, 以便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合社会需要。
2.5 保证毕业生质量
这里的质量含义是指:学校教育要让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 适合社会需要的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健康的体魄等。只有毕业生符合社会需要, 才能源源不断地输出;若不能符合社会需要, 就会被淘汰, 且将严重影响以后毕业生的就业。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意向
高职高专院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提高大学生整体就业率的最大潜力所在,也可能成为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全局性问题。因此,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本文采用的研究数据均来自“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2006年在江苏部分高校中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调查对象为某高校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共发出调查问卷480份,回收424份,回收率为88%,其中有效问卷390份。
调查内容采用自编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设计的问题由样本基本情况和就业意向考察两部分构成。调查以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分析方法调查问卷用spss10.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百分比分析与卡方显著性分析方法。
结果分析
择业观念的调查笔者设计的问题分别涉及就业目的、择业标准、职业定位等几个方面。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就业目的有明显的功利价值取向。毕业生对就业有明确的判断和意愿,而不是茫然不知所措。毕业生对于就业目的的选择依次是:生计需要(32.6%)、实现自身价值(27.7%)、享受物质生活(11.0%)等。这表明现代社会中讲求利益导向、效率优先等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专业水平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以“为社会做贡献”为就业目的的仅占4.6%,这表明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择业具有较强的利己性和功利性。女生在就业目的中选择“生计需要”的高达40.0%,而男生则把“实现自身价值”作为就业目的的首选因素。经卡方检验,X2=45.156,df=7,P=0.00<0.05,性别在就业目的的差異上呈显著性。
2.择业标准呈现多重性趋势。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是:工作稳定性(19.7%)、经济收入与福利待遇(19.5%)、行业发展前景(16.7%)。而选择“适合兴趣爱好”、“发挥能力”、“专业对口”等因素的只占很小的比例。这表明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加注重实惠、注重稳定、注重发展,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标准上呈现出明显的多重性。
3.职业定位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虽然有45.1%的学生在刚上大学时就确定了未来的职业,但仅有14.4%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将来的择业目标具有清晰的定位,31.8%的学生进大学时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还不确定,在毕业前对今后的职业选择仍然不太明确或根本没有定位的学生分别占29%和3.6%。个别访谈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的择业目标曾经发生过变化。因此,必须加强就业指导,特别是面向低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促使毕业生尽早明确自己的择业目标。
择业心态的调查为了解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心态有哪些变化,本研究针对就业压力、专业对口、就业期望等问题设计了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1.就业压力的调查。毕业生普遍感受到巨大的就业压力,93.3%的毕业生觉得就业压力较大或很大;61%的学生看到校友毕业时找工作的情形后十分着急;88.5%的学生担心自己毕业时找不到好工作;62%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感到不太乐观或者不乐观,这表明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认识比较清楚,并表现出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有平静、乐观、兴奋,更多的是紧张、无奈、烦躁、焦虑。
2.专业对口的调查。有53.6%的毕业生希望以后从事的工作能够专业对口,只有16.7%的学生不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有36.4%的毕业生明确表示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有46.9%的毕业生主张“先接受,再调整”。在竞争面前,毕业生理智地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女生希望以后从事的工作能够专业对口的占57.2%,男生只占42.9%,经卡方检验,X2=6.088,df=2,P=0.048<0.05,性别在专业对口方面呈显著性差异。
3.就业期望的调查。77.9%的毕业生表示如果求职状况不尽如人意,会降低就业标准。只有2.1%的毕业生表示不接受与期望值不一致的工作。而在选择接受与期望值不一致的工作的毕业生中,只有23.8%愿意努力适应工作,有高达74.2%的毕业生则准备“跳槽”或继续深造。如此高比例的毕业生选择就业后再调整,意味着他们在初次就业后流动的可能性和比例都较大,这会给用人单位带来不良影响。有25.9%的毕业生希望直接就业,有71%的毕业生打算继续深造或在参加工作后继续深造,这说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对学历的看重,相当多的学生并没有把“高职高专毕业”与“就业”直接联系起来,这将直接表现为求职行为的被动与消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有待提高。男生选择“参加工作后继续深造”的占47.0%,而女生则高达66.1%。经卡方检验,X2=16.707,df=3,P=0.001<0.05,性别在毕业去向上呈显著性差异。
就业去向的调查在问卷中,用“择业地区”、“择业单位”、“择业行业”、“薪酬期望”四个关于职业的显性特征的变量测量毕业生具体的就业意向偏好,统计结果如下。
1.择业地区的选择重自我利益。51%的毕业生首选城市就业,愿意去县级及以下地区就业的只占3.3%,愿意去西部地区就业的只占5.6%。这说明毕业生在择业选择中更加看重自我利益,忽略了社会责任。尽管学校大力宣传并采取了许多鼓励措施,但仍然收效甚微,这不能不引起重视。有36.4%的毕业生选择回生源地,其中一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有这样的要求;另一部分则是希望借助亲朋好友的社会关系获得理想的工作。女生选择回生源地的高达39.7%,男生只有26.5%;而愿意去西部边远地区就业的男生占10.2%,而女生只有4.1%。经卡方检验,X2=21.413,df=6,P=0.002<0.05,性别在择业地区上呈显著性差异。
2.择业单位的选择呈多元化趋势。学生的理想就业单位依次是:学校及科研单位(占52.8%)、国家机关(占21.5%)、自主创业(占8.5%)、外资企业(占7.4%)、国有企业(占4.9%)、中小及私营企业(占2.1%),其他(占2.8%)。虽然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有了更为广泛的选择,但由于国家机关、各类学校等事业单位工作比较稳定,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等方面占有优势,仍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只有8.5%的毕业生有自主创业的想法,虽然所占的比例不高,但应该是今后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选择的趋势。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大学生创业的有效扶持体系,学校在就业指导中应进一步加大创业教育的宣传,以此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男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占14.3%,而女生只有6.5%,经卡方检验,X2=37.072,df=6,P=0.00<0.05,性别在择业单位上呈显著性差异。
3.择业行业的选择期望值较高。毕业生希望从事的职业排序在前三位的是:教师(占36.9%)、公务员(占30.0%)、管理人员(占13.3%)。毕业生不切实际地抱着过高的期望值,必然会导致就业难。过高的期望值是大学生为自己顺利择业设置的一道障碍,这就需要高校及早进行就业观的指导和教育。
4.薪酬期望的选择趋于理性化。有73.3%的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为1000~2000元,只有6.7%的学生月薪的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说明大部分毕业生薪酬期望趋向理性化,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较为健康,就业心态日趋成熟。男生对月薪的期望值在1000~2000元之间的占61.2%,女生则高达77.4%,月薪期望值在2000~3000元之间的男生占23.5%,女生则只占11.7%,经卡方检验,X2=14.129,df=3,P=0.003<0.05,性别在薪酬期望上呈显著性差异。
择业渠道的调查在就业渠道的问题上,有36.9%的学生选择家长和亲友介绍,17.7%的学生选择校外招聘会,16.4%的学生选择校内招聘会。这表明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视野开阔,希望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信息。亲友介绍工作不但可靠,而且有良好的发展预期,因而受到毕业生的普遍关注。互联网和大众传媒可使信息传递更加迅捷,使毕业生的选择面大大拓宽,降低了择业成本,但许多毕业生面对大量的信息无从下手,不知所措而错失良机。主动联系用人单位的占13.8%,反映了学生主动就业意识的增强。毕业生选择学校提供的信息的较少,这说明学校提供的大量信息没有被充分利用,或者学校需要考虑提供给学生的信息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影响择业因素的调查在影响择业的因素的调查中,学生对“用人单位看重毕业生的哪些条件”进行排序,排在前三位的是:学历(占23.3%)、职业能力与特长(占22.3%)、所学专业(占16.9%);对于影响择业的不利因素,毕业生的选择是:学历层次偏低(占25.1%)、社会关系不足(占16.4%)、自身竞争力有限(占13.3%)、缺少实践经验(占13.3%);对于影响择业的主要问题,毕业生的选择是:人才供大于求(占37.2%)、就业市场不规范及凭关系走后门现象严重(占13.6%)、毕业生就业思想不端正,期望值过高(占8.5%)。以上调查结果说明:(1)毕业生已经认识到用人单位首先看重的已不是学习成绩,而是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2)高职高专毕业生对自己的学历与就业竞争力信心不足。(3)多数毕业生认为社会关系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这表明目前我国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程度与公平性较低,大学生在择业时仍然存在依赖心理。(4)毕业生认为现在的人才市场是供大于求,这反映了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忧虑。
对学校工作滿意度的调查笔者的问题涉及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与学校教学工作两部分。
1.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调查。有66.2%的毕业生表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对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与毕业生的沟通和个别咨询指导不够(占23.6%),就业指导工作未得到充分重视(占21.5),就业指导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占13.8%);对于“你希望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哪些服务”的回答是:为就业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搭桥(占32.6%),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占16.4%),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占13.6%)。在访谈中,有的毕业生提出应提高校内招聘会的针对性,只有专业对口率较高的招聘会才能提高签约成功率。部分学生还提出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了解就业市场行情,然后把信息提供给学生。有的学生对就业指导的效果表示不满,认为针对不同的专业,就业指导应有所区别,特别是对就业相对比较困难的专业更应该加强针对性的指导。校内的学习和求职招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如果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提高就业率,就业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但从目前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与完善。
2.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调查。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不高,认为合理的只占2.6%。当问及如何改进课程设置时,有48.7%的毕业生要求“多开实用性课程”,有32.3%的毕业生要求“增加社会实践课程”。在访谈中,很多学生反映在学校所学的课程到社会上用处不大,究其原因,有的是内容陈旧,与实际脱节;有的是只学理论,不讲操作,等到实习的时候还要从头学起。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策建议
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对待择业的问题上存在就业期望值较高、择业功利性较强、竞争自信心不足、缺乏职业规划、创业意识不足等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对高校教育教学及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不高,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学生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在择业时,要正确地认识自我,给自己一个客观正确的定位。在正确评估自己的同时,要充分地了解社会需求,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结合起来,给自己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树立合理的就业期望,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要鼓励学生从基层做起,自觉服从社会需要,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要注意培养学生面临挫折与不利处境时的心理耐受能力,同时要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中明确指出:有首创精神和学会创业,应当是高等教育主要的关注点,目的是使毕业生更容易就业。高等院校培养的未来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岗位创造者。因此,学校要多渠道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的培养训练,多渠道地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使学生拓宽就业思路,从被动就业转向积极创业。
学校教学: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说,大学生就业取决于社会需要与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归根到底取决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增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有效地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题。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从社会对人才的近期和长远需要出发,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在进行专业调整、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以及调整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的就业作为重要衡量依据,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全面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应用型人才。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关注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不断积累社会工作经验,为成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就业服务: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够使其准确定位求职目标,避免在求职过程中因非能力因素而影响就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就业效率。因此,应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在就业指导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帮助毕业生客观分析就业形势,全面了解就业现状及前景,加大分析和开拓就业市场的力度。要将提供有效信息作为就业服务的重点,积极、主动地与用人单位联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要加强政策宣传,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另外,还要加强对毕业生情况的调查分析,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及就业意向,抓重点专业、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咨询。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在学生入学后就要有计划地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向大学生系统地传授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大学生从心理上、方法上全面做好择业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王国宇,曾宪皆,何艺辉,黄劲.关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意向的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4,(12).
[3]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4]王永珍,苏煜.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作者简介:
【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推荐阅读:
调查毕业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情况06-03
高校毕业生就业薪酬调查报07-26
2024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问卷09-22
2022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10-14
202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06-26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报告10-07
届毕业就业形势调查报告10-23
大学生毕业就业状况调查报告06-05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06-24
毕业生就业单位回访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