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鲵(精选9篇)

大鲵 篇1

在我国,大鲵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的支流中,大多生活在深山峡谷的溪河之中。大鲵昼伏夜出,常顶着水流在流水口等待食物,发现食物后突然出击一口咬住,待食物死亡后即吞下。

大鲵性情温驯、食性杂,其天然食物包括鱼、虾、蛙、软体动物、肉类、水生昆虫和贝类等。

大鲵 篇2

近日, 水科院长江所鱼类病害研究室曾令兵研究员、水产养殖与遗传育种研究室肖汉兵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 利用自己建立与收集保藏的鱼类细胞系资源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地从患典型出血病的大鲵幼鱼、成鱼体内分离到大鲵虹彩病毒, 填补了一项重要的国内外空白。

大鲵 (俗称娃娃鱼) 的人工养殖发展迅速, 已形成经济价值巨大的产业。但是, 大鲵的病害问题随着其养殖规模与范围的不断扩大而日趋严重,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长期以来, 国内外对大鲵的病害问题研究甚少, 多数处于初级的疾病描述阶段, 而对于大鲵病毒性出血病研究几乎为空白, 仅见一例发现蛙病毒可感染大鲵引起出血病的报道。为了突破大鲵病害问题对其产业发展带来的障碍, 曾令兵研究员团队与肖汉兵研究员团队密切合作, 利用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及细胞系资源, 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分离到大鲵出血病病毒病原———大鲵虹彩病毒。从患病鱼体内分离的病毒感染细胞培养物, 细胞可发生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 病毒可通过连续传代进行培养。病毒核酸特异性PCR反应可扩增出与预期大小一致的DNA片段, 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与比对分析, 其序列与蛙虹彩病毒序列的同源性达到了99%以上, 初步确认为大鲵虹彩病毒 (Giant salamander iridovirus, GSIV) 。

目前, 包括细胞培养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病毒纯化、生物学特性、感染与传播途径等研究以及进一步的鱼体感染试验等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大鲵出血病病毒病原的成功分离为研究大鲵出血病的防控技术和保障大鲵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大鲵的智谋 篇3

如果有一种鱼,能够捉到天上飞会的鸟,那就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了。

这种鱼原产巴西的一个原始密林中,属于大鲵的一个变种。

大鲵是一种有“鱼特性”的两栖动物,它形貌像鲇鱼,没有翅膀,因叫声酷似人类婴儿的啼哭而又名“娃娃鱼”。大鲵喜食蚯蚓、小鱼虾、青蛙、田螺和各种水生昆虫,尤其喜食一种叫石蟹的小动物。石蟹爱隐身河水石缝中,它有个弱点,两只大螯一旦钳住东西便不肯放手,大鲵往往利用这个特点,将自己分泌腥味的尾巴尖,悄悄伸进石缝,引蟹上钩。石蟹见送上门的礼物,忙举起双螯紧紧钳住不放,大鲵便迅速抽出尾巴,回身扑向石蟹,美餐一顿。

可是,大鲵是怎么将猎食目标转向天上的飞鸟呢?

2009年7月,巴西动物考察学家威尔罕与他的考察队来到巴西西部密林,亲眼目睹了大鲵捕食飞鸟一幕。

那是一个骄阳如火的中午,天气热得快要冒烟。威尔罕等人在密林的一棵大榕树下乘凉。突然,他看见一只大鲵正白着肚皮在大榕树下的小溪中拼命地喝水。喝饱了水后,大鲵不回到洞中,却爬上岸来,爬到附近一棵榕树的枝丫上。大鲵抓牢树枝,迎着烈日,头向上,张开大嘴,仰望天空……

威尔罕正诧异着,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只见大鲵将肚子里的水返回到口中,竟将大鲵嘴巴演化成一口小小的清泉!接着,大鲵就保持着这种姿势一动不动,似在等待着什么。

一个小时过去了,大鲵继续着这种姿势。它在干什么?威尔罕百思不得其解。突然,一只鸟儿飞来了。这是一只名叫“椰子鸟”的口渴难耐的鸟儿。它的眼光不耐阴暗,由于密林深不可测,因而大多在密林中找不到水源的目标。而停歇在榕树树枝上大鲵嘴上的“清泉”却能让它一目了然!于是,椰子鸟便急不可待地往清泉奔去。

椰子鸟如痴如醉地饮着“清泉”,大鲵也慢慢地将嘴里的水咽回到肚子里。随着“泉水”的干涸,鸟儿只好把头继续伸进大鲵的嘴里吸水。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啪”的一声,大鲵竞一口咬住鸟頭不放,随着肚腹的一张一弛,那只鸟儿终于消失在它的肚腹中。

后来,威尔罕经过考察,才知得巴西密林由于干旱,水中资源也渐渐枯竭,大鲵的食物也日渐匮乏。出于求生的本能,它将目光转向了天空的飞鸟。

大鲵产业发展学习考察报告 篇4

一、十堰市和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对水域生态环境要求较高。近些年来,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栖息地破坏,全国适宜大鲵生存的生态环境区域缩小,资源衰退。湖北省十堰市神农架山麓,森林茂密、沟壑纵横、溪沟遍布,所属房县是我国大鲵四大原产地之一。湖南省张家界作为铜仁地区的近邻,同属武陵山区,所产大鲵均为“武陵山”品系,也是我国大鲵四大原种地之一。该市有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并设立有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和集救护保护、人工驯养繁殖、病害研究等于一体的大鲵救护中心。

湖北房县群众素来有家庭养殖大鲵的习俗。近年来,在房县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组建了房县兴农大鲵养殖开发专业合作社,着力培植发展壮大大鲵产业。合作社已建有繁育基地6处,存池大鲵3.5万尾,人工养殖初具规模,有供繁育的大鲵亲本5000多尾,每年可新繁种苗2万余尾,全县养殖量已达70000多尾,新增产值1.6亿元。

湖南省张家界市现有大鲵驯养繁殖企业20个,驯养规模超万尾的有1家,驯养规模超过5000尾的有3家,有5家获得《大鲵经营利用许可证》(其中有2家餐饮经营利用许可证,1个展览经营利用许可证(中国娃娃鱼博物馆)),挂靠驯养繁殖场的委托代理驯养户近50户,其村级农民大鲵养殖合作社社员发展迅速。目前张家界市池存大鲵10万余尾,其中亲鲵超过1万尾,拥有大鲵驯养、繁殖专利技术8项。

(二)发展模式

湖北省大鲵发展模式,主要是采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管养殖大户,养殖大户带养殖农户(社员),开创了委托驯养繁殖制、亲鲵登记备案制等新方式。

湖南省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发展模式,是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今年也在发展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如:永定区后坪镇荷花村农民大鲵养殖合作社等。

(三)党委、政府的作用

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好当地资源,湖北、湖南两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十分重视特色产业的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通过调研提出了湖北省渔业要分别以“9条鱼”,带动一方产业发展,房县的大鲵发展就是其中之一。房县县委、政府将大鲵产业列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进行扶持,成立大鲵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优惠政策,聘请全国知名专家、教授与兴农养殖开发专业合作社组建大鲵养殖技术开发中心,县政府出资200多万元用于扶持大鲵生态繁育基地建设。科技局设立大鲵繁育专项科技经费,每年用于大鲵科研经费达10万元以上。该县的白鹤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把培植大鲵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在资金、技术、领导力量上倾力支持,主攻繁育技术,大力培植养殖大户,示范带领农户发展。

湖南省张家界市已把大鲵产业发展作为当地旅游的特色项目发展。省、市积极统筹协调张家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大鲵保护区共同发展。仅大鲵救护中心的建设,国家、省、市已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多年的支持与发展还培育出了全国知名的大鲵产业企业湖南润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张家界金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分别亲临实地视察了该市大鲵保护、驯养繁殖和利用情况,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七套、十套节目及数十家国内外媒体都对张家界的大鲵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报道。

(四)、渔业部门的作用

湖北、湖南两省和房县、张家界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履行职能、职责,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推动大鲵产业健康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依法管理,有序发展。房县渔业部门由过去主要以“堵”为主转变为以“疏”为主。在技术指导方面,他们对全国较大的大鲵养殖基地和公司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先后与中科院水生所、长江水产所、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教授建立技术指导合作关系,从亲鲵的选育、到养殖池的选点、设计与建造、病害防治等都进行直接的技术指导。张家界渔业部门对大鲵的管理,由过去依法“没收、罚款、放生”变为“引导、扶持、服务”。坚持抓公司带大户,大户带农户,使其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在湖南省渔业部门的倡议下,由湖南省润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牵头与湖南大鲵救护中心等单位发起,于XX年2月经湖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了“湖南省大鲵保护与发展协会”,并创办了全球唯一的公益性的大鲵行业网站—“大鲵保护国际协作网”。其宗旨为:“保护大鲵,维护生态平衡”,依托it行业最新技术,建起了大鲵行业信息平台。

中国大鲵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探讨 篇5

刘懿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特有,处于水生动物向陆生动物进化的过渡类两栖动物。它在研究动物进化方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被称为“活化石”,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人们对大鲵的研究历史较长,涉及到内容有形态学、生态学、胚胎学、人工养殖和繁殖等方面,现根据作者收集到的资料和多年的实践,综述了我国大鲵研究现状,并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作些粗浅探讨。

1.研究现状

中国大鲵的研究,历史悠久,根据研究工作情况,可简单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至解放后的60年代,古籍中《山海经》、《史记》、《本草纲目》、《康熙字典》等记载大鲵内容有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用途等。50-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百业待兴,中国大鲵的研究多以民间形式为主,小范围的室外观察和养殖是其主要形式。

第二阶段:从70年代开始至90年代中期,中国大鲵的研究细致也偏重于实验,由个体生态到繁殖生态,由野外观察到室内实验,由宏观到微观,特别是形态特征观察、系统解剖分析、生态生化、饲养和人工繁殖都取得了理想成绩。大鲵皮肤光滑湿润,具有成对的疣瘤,体色变化大,又杂以较淡或浓的斑纹,皮肤厚度随体长增大而加厚。表皮由里向外是生长层、过度层、角质层。角质层中密布微血管,有益于水中皮肤呼吸。表皮层中细胞层数分布不匀,故皮肤表面形成丘状突起。皮肤腺是多细胞腺、粘液腺和颗粒腺,而颗粒腺随个体的发育而增大,皮肤腺分泌的混合物是一种色氨酸和芳香簇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1)。大鲵头骨分为软骨脑颅和膜性硬颅两部分,软骨脑颅和膜性硬颅结合不紧密、易分离。幼体舌弓一对,鳃弓四对,全为软骨;成体舌弓一对,鳃弓两对,第二对鳃弓骨化,其余为软骨。脊椎分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但荐椎分化不明显,以荐助与腰带其位置呈不固定相连,代表了两栖类中较为原始的种类(2)。大鲵咽、食道和胃之间已有分界。口腔底壁的前方有不发达的舌;食管短而粗,粘膜上有纵行皱壁;胃呈纺锤形的长夹,肌层发达,喷门口很大;直肠特别粗大,长度达腹腔长度的一半。胃肠强大表明它有充分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肝脏发达,分左右两叶,右叶大于左叶,有胆囊,胰独立,不与肝混合,但胰管与胆管合并。肾一对,粉红色,呈长柱状,前部的细段超趋于退化,输尿管不直接通膀胱,尿液先到泻殖腔,然后再到膀胱。雄性大鲵无专门的输精管,而是借助于输尿管输精,但保留有输卵管,即缪勒氏管(Mullerlan duct)。雌性大鲵有卵巢一对,呈带形的夹状卵巢(3)。大鲵幼体以鳃和外鳃进行气体交换,随着个体发育,外鳃萎缩消失,代之以皮肤和肺进行气体交换维持终生(4)。大鲵心房分隔,肺循环有利于陆上生活,颈动脉导管、波氏导管、房间隔的穿孔、后主静脉、腹壁静脉以及皮肤呼吸等均原始而适应于水栖生 活,表现出它处于脊椎动物,从水上陆的新旧交替和沉上启下的过度地位(5)。大鲵脑小而平直,无明显隆起和弯折,中轴呈一直线。脑仅占颅腔深度的1/2,长的2/3,脑的重量是体重的0.16%。脑神经十对,无端神经(6)。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大鲵15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后发现: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大鲵体内只有H4和M4两种同工酶,红细胞上有M4一种同工酶;大鲵体内LDH同工酶中,以M4占绝对优势;除生殖腺及脑外,在幼体至成体的发育过程中,LDH同工酶未见变化;大鲵体内各组织LDH含量及前述两种同工酶相对含量不同(7)。

大鲵多生活在海拔100-1200m,水源多为溶洞水和泉水,河床两岸多为石灰岩,河中多裸露的卵石,水流湍急,水质清澈透明,溶洞较多的溪河中。大鲵怕光,白天行动呆滞,夜间异常活跃,爬出洞穴,寻找食物。它的食性很广,主要摄食蟹、鱼、虾、水生昆虫等,有时误食树叶、水草等(8)。大鲵人工饲养,水温低于10℃或高于25℃,摄食量减少,体重呈负增长(9)。通过对大鲵饲养池水质测定,在水温14±0.5℃,经换水后6,24,48,72,96,120小时测定溶氧等6个项目,二次测定取平均值,统计发现PH值、NH4+-N与池水停留时间无相关性,而溶氧、有机物耗氧,亚硝氮、磷酸盐磷与池水停留时间有显著相关性。饲养水温10-24℃,PH7.3-7.4,溶氧3.5mg/L以上,总硬度和总碱度应稍比鱼的高,Ca2+:Mg2+约为3:1,余氯含量在0.05-0.5mg/L为宜(10)。用鲻鱼、黄带鲱鲤及黄鳝作为饵料,用黄带鲱鲤和黄鳝饲喂的大鲵比用鲻鱼饲喂的生长快,饵料系数低;用三种饵 料鱼轮换喂养的大鲵比用三种饵料分别单独饲喂的大鲵生长要快,饵料系数要低(11)。对大鲵的驯化,从摄食淡水水生动物改变为摄食海产鱼、虾,投喂海水鱼类最高饵料利用率达95.2%,饵料系数1.87-4.02。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混喂试验表明,对海水鱼类的摄食率为68.9%,淡水鱼类是60.8%(2)。用人工配合饲料喂养大鲵比用动物性饵料喂养的大鲵,幼体生长速度快33.3%,成体快37%。幼体适宜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5%,成体为48%。饵料系数幼体为3.5,成体为3.2(3)。

大鲵的人工繁殖,1978年湖南省桑植县娃娃鱼研究所与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协作,从野外捕获成熟雌雄大鲵,人工催产,成功孵出大鲵幼体,开始了我国大鲵人工繁殖的启蒙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鲵的繁殖为卵生,体外受精。卵细胞是分期分批成熟的,从5-10月,卵巢中均有成熟卵,但主要繁殖季节是夏季。大鲵卵有三个特点:一是卵大,成熟卵径达5-7mm,产出后为7-9mm;二是卵黄多,为均黄卵;三是成珠链带状。大鲵卵包有三层膜:外包膜、胶体膜、卵黄膜和一胶体球,起保护作用。大鲵胚胎发育,早期卵裂是盘状卵裂,分裂沟只限于动物极的胚盘,在植物极的卵黄区无分裂现象,孵化的幼体前肢未曾出现分叉,仍有明显的卵黄夹未曾吸收完毕,故胚后仍有一个卵黄营养期。刚孵出的幼体体长28-31.5mm,有三对外鳃,没有平衡器,不运动时身体侧卧水底而不能保持身体平衡,但经一个月发育后,身体才能维持正常平衡(14-16)。1989-1994年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肖汉兵等,利用地下室建造水泥池,人工饲养大鲵亲本,雌雄体精卵人工培育业已成熟,并经人工催产产卵排精,人工授 精、静水孵化,连续4年出苗。通过160倍镜检,大鲵正常精子呈尖椒状,全长约190μm,头部呈尖椒状,约占全长的25%。头部最宽处4μm,尾部细丝状,约占全长的3/4,尾上可见细小的纤毛摆动,头部和尾部之间无明显颈部(17)。精子活力是制约大鲵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据观察,大鲵精子的运动时间、速度与离子浓度有关,在无离子水中,运动寿命极短,几乎不出现快速运动状态,当溶液中NaCl含量达0.01-0.05%时,能显著促进精子运动。在0.20-0.35%的NaC溶液中,游动精子的比例最高,精子快速运动时间最长。但当NaC浓度达到0.65%以上时,精子几乎不游动(18)。大鲵卵子受精后迅速吸水膨胀,卵有不同形状,圆球形、椭圆形、葫芦串形、棒形等,吸水量最大为椭圆形,帮状卵吸水最少。卵吸水后最终体积4.5-5.2ml,密度为1.027g/ml,在水中轻摇就会上升漂浮,有利于静水冲气孵化(17)。大鲵早期胚胎发育,根据其发育特征划分为31个时期,即受精卵、二细胞期、四细胞期、八细胞期,多细胞期、囊胚早期、囊胚中期、囊胚晚期、原肠早期、原肠中期、原肠晚期、神经板期、神经沟初期、神经沟晚期、神经管期、尾芽期、尾芽中期、尾芽晚期、鳃板早期、鳃板中期、鳃板晚期、前肢芽出现期、前肢芽发育期、鳃丝出现期、鳃丝增长期、眼点出现期、心跳期、外鳃循环期、后肢芽期、尾血循环期、孵出期(19)。胚胎发育适宜水温为10-22.6℃,其耗养率是随着发育进程而逐渐增加,但不是等距离的简单直线变化,有平稳和高峰期阶段,以原肠期、前肢芽期、外鳃循环期和孵出期对溶氧需求突出、敏感,若此时孵化水体缺氧则极易引起胚胎发育停滞、畸形 甚至死亡(20)。

第三阶段: 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至今,为大鲵人工养殖快速发展期,正如中央7台99年夏报道:“据农业部最近报道,从现在起大鲵的增殖养殖技术,将是我国水产行业重点竞争的焦点,大鲵也是国家重点开发的品种。”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河南、陕西、浙江、广东等省,大鲵人工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据不完全统计,湖南省经鱼政管理部门批准,发了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大鲵养殖场有8家,湖北省从98年5月到99年10月,在不到18个月的时间里就创办大鲵养殖场10个。初步形成了大鲵人工养殖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试验性养殖向生产经营性过度。大鲵人工养殖规模也有几尾、几十尾到成千上万尾,如湖南衡阳市白鹭湖农场,建有工厂化恒温养殖车间3000m2,人工饲养亲本600尾,3000多公斤。广州市华宝珍稀水产养殖场人工饲养亲本6-7千尾,几万公斤。旨在突破大鲵人工繁殖关,子二代上市利用,抢占市场,获得最大经济利益。

2.存在问题

2.1 本底不清。据资料报道,我国大鲵自然资源分布于黄河、长江、珠江的中下游如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十七个省区,呈断裂型分布,其资源量较多的产地有贵州、四川、湖南、湖北、陕西、河南等省。但这些资料大多是60、70年代或80年代初期的调查结果,时过境迁,大鲵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如何,资源蕴 藏量怎样,情况不明。建议开展全国性的大鲵自然资源调查,了解它们的分布状况、生活环境、生活习性、食性、繁殖和生长发育规律等。摸清本底。为保护和增殖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2.2 基础工作薄弱。一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设备优势人才优势雄厚,但因试验经费不足和该动物的独特生殖生理和生活习性,使不少攻关项目和课题中途夭折,即使坚持下来,也大多偏重实际应用技术研究,上升到理论高度不够。而一些生产单位,虽有资金优势,囤积鲵种成百或几千尾,但技术力量不足,大多是从野外收购原种驯养,聘请技术人员进行苗种繁殖,科研生产结合不紧,进展不大。建议大力推行产学研紧密结合,生产单位负责提供生产场地、生产资金、生产管理人员,科研单位提供试验分析仪器设备、试验药品等,负责项目设计,并组织实施,成果共享。这样有利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既能急生产所急,解决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又能适时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取长补短,相互推进。从目前情况看,根据生产发展需要,尤其要加强大鲵繁殖生态和繁殖生物学研究,了解其自然繁殖习性和生殖细胞发生、发育规律,为实施大鲵人工繁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3 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不成熟。

大鲵具有特殊的生殖生理、生活习性,人工养殖必须达到最佳生态环境和全面营养供应,才能达到最佳催产效果。过来,大鲵人工繁殖课题,虽有多家研究,也取得了不同程度进展,但在人工生态条件下,怎样促进大鲵雌、雄性成熟并同步发育,和准确选择催产时间催产技术等问题,虽做过有益探索,但成效不大,三率(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偏底,使国内目前还 没有形成大鲵批量生产苗种的基地。而部分掌握大鲵人工繁殖技术的人员,互不通信息,技术处于严格保密状态,不利生产发展。2001年冬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牵头,网络全省大鲵驯养繁殖单位,成立“湖南省大鲵驯养繁殖研究协会”,创办会刊,定期或不定期地会议交流,这种形式很好,可望加速大鲵人工驯养繁殖研究步伐。

2.4

病害增多

在自然界,大鲵喜居山区洁净的溪河中,病原少,加之大鲵生命力强,再生能力也强,如有创伤,不加医治,也能很快愈合,所以病害甚少;而人工养殖,由于生活环境改变,人为因素影响,致使大鲵病害增多,据观察,目前危害大鲵的疾病主要有:腐皮病、腹水病(又名腹肿胀病)、内脏白点病、水霉病、烂尾病、口腔溃烂病、赤皮病(又名出血病)、肺气肿病、肠道吸虫病,毛细线虫病、弯体病、蝌蚪瘪病等10余种。尤以腹水病、赤皮病和内脏白点病危害甚重,死亡率高,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务必引起研究工作者和饲养商的高度重视。

3.发展前景探讨

3.1 大鲵的科研、观赏价值

大鲵所代表的两栖类是鱼类和爬行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有古老的“活化石”之称,是现代生存两栖类重最大的种类,其结构又比较原始,是极好的试验材料。因此,中国大鲵不仅是我国特产的珍贵稀有动物,而且对于研究动物的进化和地理分布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科学价值。大鲵皮肤光滑湿润,具有成对的疣瘤,背部色彩斑澜,前肢四指似手,后肢五趾如足,体形硕大肥嫩,嘴巴特大,叫声“呜哇,呜哇”似婴儿的啼哭,故名娃娃鱼。我国江西靖安人民对大鲵更喜爱有加,县政府于2001年决定,把大鲵作为吉祥物。大鲵作为观赏动物历来为人民所喜爱,可使公园、动物园和游览区增添新奇色彩。

3.2

大鲵的药用、食用价值

据资料介绍,大鲵肉可以有效地治疗贫血、霍乱、痢疾、发冷、血经等症,同时具有补溢疗虚、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防癌健体等特殊用途。皮粉拌桐油可以治疗烧伤、烫伤,尤其是对面部的烧烫伤的治疗不留疤痕更显神奇无比,可谓伤科的灵丹妙药。其胆汁可以解热明目,胃可治小孩消化不良,皮肤分泌的粘液可预防麻风病等。

大鲵的肉质洁白鲜嫩,肥而不腻,味道特鲜,含有极为丰富的营养物质,是高级滋补保健珍品,被誉为水中“活人参”。据分析,大鲵肉蛋白含十七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必须氨基酸含量为39.69%,大于牛肉31.15%、鹿肉32.98%,营养价值高于后二者(21)。如若将其深加工成口服液、小包装方便食品或药用营养保健品,一定畅销国内外,前景十分看好。

3.3 大鲵的生产成本底、产量高、效益好

大鲵生存适应能力强,最佳生长水温10-24℃,水温低于6℃或高于28℃即停止摄食,进入冬眠或夏眠状态。饲养水体要求水质清新、环境安静、光线暗淡。可如山沟溪河、房前屋后庭院式养殖,也可室内车间式工厂化养殖,以及居室阳台盘养式。养殖方式灵活简便,易于群众接受推广。

大鲵的生长速度很快,据我们试验:大鲵群体年均增重50-70%,体重1-2kg的个体,最大增重数达2倍以上,饲料系数2.5-3.5(鲜活肉食类),综合直接养殖成本每kg90-100元。而目前大鲵市场行情:0.5kg尾幼鲵,每kg售价1600元左右,3-4kg尾每kg售价800-1000元,体长规格10-15cm小鲵开口价400-500元/尾,只是有价无货。加上资金利息、折旧等费用开支,投产比为1:3-4。

综上所述,大鲵的科研、观赏大,药用、食用价值高,人工养殖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效益好,市场需求潜力大,尤其上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大鲵人工繁殖成功,子二代上市利用,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会急剧增加,有望成为我国“三高”农业和出口创汇拳头产品。因此,选择良好养殖场地,人为创造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人工养殖有着广阔的前景。参考文献

吴翠蘅等

中国大鲵的皮肤和肌肉系统解剖

两栖爬行动物学报

1983 2(4)P13-23 ⑵

邱幼祥等

中国大鲵的骨学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自)

1986 6 P11-15

彭克美等

中国大鲵的形态观察和内脏解剖学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1998 5 P41-44

宋呜涛

大鲵呼吸系统的解剖

动物学杂志

1989 24(5)P45-47 ⑸

程红等

中国大鲵心血管系统的解剖

北京大学学报(自)

1984 3 P77-89 ⑹

吴翠蘅

大鲵神经系统解剖

两栖爬行动物学报

1988 2 P93-102

马成仓等

中国大鲵乳酸脱氢酶研究Ⅱ组织分布

水生生物学报1996 20(3)P256-269(8)四川省长江水产资源调查组

大鲵的资源调查

淡水渔业

1974 2 P14-16(9)曾庆民等

大鲵人工养殖生态习性的观察

福建水产

1992 2 P10-14(10)刘鉴毅等

大鲵饲养池水质状况分析

淡水渔业

1992 2 P16-18(11)陈碧霞等

不同饵料种类喂养大鲵的比较试验

水产养殖

4 P10-11(12)杜琦等

改变大鲵食性的探讨

动物学杂志

29(3)P54-57(13)金立成利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大鲵

野生动物

3 P30-31(14)阳爱生等

大鲵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动物学报

3 P240-246(15)阳爱生等

大鲵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动物学报

29(1)P42-46(16)阳爱生等

大鲵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淡水渔业

2 P1-5(17)刘鉴毅等

大鲵成熟精、卵的形态学研究及受精卵孵化中的变化

淡水渔业

3 P6-8(18)肖汉兵等

离子浓度对大鲵精子活动的影响

娃娃鱼的人工养殖技术资料汇

渔业致富指南

2000 2 专刊 P144-151(19)刘鉴毅等

大鲵早期胚胎发育观察

动物学杂志

25(2)P42-45(20)刘鉴毅等

大鲵胚胎耗氧率的初步研究

动物学杂志

30(1)P18-21(21)权清转等

大鲵肉氨基酸成分分析

淡水渔业

大鲵 篇6

雾灵山大鲵养殖繁育产业化发展

情 况 简 介

北水泉乡雾灵山村位于雾灵山北麓,比邻北京市密云县花园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为薄弱,主要来源于本村仅有的几百亩林木,目前已砍伐殆尽。百姓的主要经济收入来自于外出打工,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至今,村里拥有的唯一的可开发资源就只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2008年通过村班子和北京投资商的共同努力,为该村成功的引进了一个新的稀有物种也可以说是财神爷——大鲵。通过专家论证,雾灵山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优良的水质非常适宜大鲵这个物种的生存,同时也建成中国华北第一个大鲵养殖基地。

雾灵山大鲵养殖繁育基地筹建分两期工程投资,总投资530万元。第一期为2008年5月份至年底,投资150万元,养殖场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投入大鲵种苗500尾,目前大鲵长势良好。第二期工程2009年5月份至年底,预计投资380万元,养殖场扩建3000平方米,投入种苗1000尾,目前正在筹建中。

通过实地考察和市场调查,大鲵由于其具有优良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在市场上售价1000元人民币每市斤,而大鲵的养殖成本为增长一市斤需饵料投资为50-60元人民币,而且由于雾灵山村的水质富含砷元素,含氧量较高,造成大鲵生长迅速,几乎每月可以增长一公斤的体重,可见大鲵养殖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人工繁殖大鲵的关键技术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亲本培育池建设。亲本培育池是依据大鲵的生理特性建造,建成封闭式的椭圆形小池,每个池面积4~6 m2,每个池内安装2个进水管和1个排水管,进水管向同一方向倾斜,形成流水。池底用小卵石间隔20 cm铺成,池内用大卵石筑成穴洞,穴洞面积约占亲本培育池的1/3左右。

2)亲本放养。选择体质健壮,无外伤,体重在5~8 kg大鲵作为繁殖亲本,雄性大鲵选择在7龄以上,雌性在8龄以上。雌雄单独饲养,催产前再进行配对和强化培育。

3)亲本的培育。

营养调控:亲本培育时的饵料尽可能满足多元化,平时以投喂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及富含微量元素饵料为主。在产后和产前1个月内,投喂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食物一般选择溪蟹、米虾、青蛙、泥鳅、鱼块等,投喂量多少以吃完不剩为宜。雄鲵繁殖前3个月要多喂溪蟹,少喂高脂肪类饵料,雌鲵临产前一个月投喂一定数量的青蛙,可提高卵带质量。根据性腺发育特征,用控制投喂食物品种和数量的方法调节性腺发育的速率。

水流调节:池水深度0.3~0.4 m,穴洞水深0.2~0.3 m,水流速度0.3~0.5 m/min左右。雄大鲵从春季开始逐步加大水量以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繁殖季节需要人工营造流水声和加大水流的刺激。

光照调节:根据月相变化规律从春季开始给大鲵补充一定强度的自然光照。穴洞里面光照在50~200 lx,池中在1 500~2 500 lx。

温度调节:繁殖期间水温控制为16~22℃。从春季开始对雄大鲵池适当增加一定流量的井水,提高雄大鲵池水温1~2℃,加快雄大鲵性腺发育进度,解决雄大鲵性成熟比雌大鲵推迟的难题,使雌雄大鲵性腺同步成熟进入繁殖期。也可适当降低雌大鲵池水温,延缓雌大鲵性腺发育进程,以达到雌雄大鲵性腺发育同步成熟。

4)性腺发育成熟度判断方法。从6月份开始就要密切注意雌雄大鲵性腺发育和活动情况,每周全面检查1次,根据性腺发育状况及时调节大鲵的食物、水温、水深、水流量、光照强度等因素,以促使雌雄大鲵同步达到性成熟。雌性亲体成熟标志为腹部膨大而柔软,用手轻摸腹部有饱满松软且富有弹性之感,将亲本托起观察腹部有蠕动,可选作催产。雄性亲本成熟标志为泄殖孔内周边有一隆起圈上小白点比较突起,内周边红肿明显,可选作催产。

5)人工催产。

催产剂:选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混合使用。

催产剂量:根据性腺发育程度作相应调整,剂量一般为(LRH-A2)2~10 ug/kg+(HCG)100~500IU/kg。

催产方法:亲本催产方法分两次注射和一次注射。成熟度稍差分两次注射,两次注射必须注意控制第一针剂量,一般为整个剂量的1/10,成熟度好的采用一次注射,注射部位为大鲵后背部肋间。

人工授精:采用干湿法人工授精,待雌性大鲵产出卵胶膜后,随即从池中将雌性大鲵捉起,轻轻放入布担架内,用湿黑布蒙住其头部,然后一人用手将尾部向上稍稍托起,另一个人手端干净瓷盆,用经过消毒的手托住卵带一端,然后向下轻轻让卵带缓缓地流入盆中,卵带长度控制在20~30个卵粒为宜。然后立即将准备好的大鲵精液加到卵带上,两手轻轻晃动盆子,使精卵充分混合。待5~10 min后,加入少量纯净水,经过约0.5 h,换2次盆中的水,即可进入孵化阶段。

6)孵化设施与孵化条件。孵化装置包括:(1)孵化水池与进排水系统;(2)孵化塑料篮;(3)轴杆;(4)固定圈;(5)隔离塑料篮绳(图1)。所述的轴杆位于固定圈的圆心处,连接丝的一端与轴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圈固定连接,孵化篮设于固定圈与连接丝围成的空隙中,其篮口设有支撑浮漂。该孵化装置通过池水的流动带动孵化篮以轴杆为圆心转动,为受精卵的孵化提供微流水环境,提高了大鲵受精卵的孵化率。

注:1.孵化水池与进排水系统;2.孵化塑料篮;3.轴杆;4.固定圈;5.隔离塑料篮绳

水温:孵化水温19~21℃,水温变化幅度严格控制在±1℃。

溶氧:受精卵在孵化期间,水中溶氧量不得低于5 mg/L。

光照:光照控制为50~100 lx。

水源:用地下井水和水库水混合,各占50%左右。

孵化过程中每隔1~6 h需用羽毛轻轻翻动卵子1次,当胚胎能自行运动旋转后就不需人工翻卵了。对于未受精的和发育不良、坏死的胚胎要及时剔除,以防感染正常胚胎。

7)幼鲵培育。刚孵化出的稚鲵由于发育尚不够完善,还不能开口摄食,主要通过腹部卵黄囊获得内源营养[6,7]。历经25~31 d,卵黄囊日渐变小直至消耗殆尽,逐渐发育为开始主动摄食的幼鲵。开口饵料可投喂红虫、摇蚊幼虫、蝇蛆等,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新、水温稳定及病害防治等。随着个体生长发育,经过1~2年时间,幼鲵的肺逐渐完成发育,鳃开始逐渐退化,心脏发育逐步完善,四肢形成完整。当肺成为大鲵的主要呼吸器官,最终变态发育为成鲵,便可按照常规的饲养方法进行养殖。

2 结果

1)孵化装置。大鲵受精卵的孵化装置根据大鲵受精卵孵化的不同阶段需要,精准控制孵化温度和水流大小,为受精卵的孵化提供了一个微水流环境,显著提高大鲵受精卵的孵化率,同时辅以充氧装置和温控装置,为受精卵创造最佳的孵化条件,提高大鲵孵化率。

2)人工孵化。恒定孵化温度在19℃左右,每个塑料篮放200枚左右,孵化时间为38 d开始出膜。所繁殖的苗种体色自然,体形正常,体质健壮。

3)繁殖结果。2012-2015年的4次试验中,共繁殖♀41尾,♂36尾,大鲵亲体从催产到产卵效应时间为3~6 d。受精率分别为45.7%、62.3%、85.0%和86.2%,孵化率为分别为28.6%、56.7%、71.4%和72.6%,4年共计繁殖苗种9 089尾。繁殖后的亲鲵体质健康,成活率100%(表1)。

3 讨论

1)大鲵性腺发育同步化与产卵最佳时机。据报道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湖南省的阳爱生等[4]就进行了大鲵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当前大鲵人工繁殖采用注射脑垂体、LRH-A、HCG和高效催产合剂,均能使大鲵产卵,授精后即可孵化出幼苗,但很少突破大鲵苗种批量繁殖[5,6,8]。目前我国大鲵非原产地的人工繁殖技术总体水平是:(1)繁殖率偏低,即亲本与苗的比为1∶20左右,一般在1∶5~10,有的甚至为1∶5以下;(2)受精率低,一般仅为20%;(3)随之而来的孵化率也很低。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苗种,不少单位依靠经济实力到处搜集野生资源,有的养殖场蓄积亲本达5 000~6 000尾,人工繁殖采用以多取胜的战术,结果是严重耗损可贵的野生大鲵资源来换取苗种。有的单位1年人工繁殖下来,大鲵亲本死亡竟达200~300尾[9,10]。如此大的代价对野生大鲵资源保护而言,就是一种技术犯罪行为,应该引起从事大鲵人工繁殖的科技工作者关注与思考。综上所述,目前大鲵人工繁殖的技术水平不高,还有很大的发展与提升空间,大鲵的人工繁殖仍存在严重的技术瓶颈。

无论是雄鲵或雌鲵,只有其性腺在适当成熟时期注入催产素才能顺利完成“生理成熟”、完成精卵结合受精大业[7,10]。也就是说人工催产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而由于大鲵是野生动物,在人工环境下,是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且通过生产实践证明,野生大鲵的生长与发育,最显著的特点是个体差异比较大,这就带来大鲵性腺发育成熟的时间不同步,存在早晚的差别。不少繁殖单位对大鲵性腺发育成熟时机把握不准,基本处于“模糊”概念,处于乱点鸳鸯谱的盲目状态,一般采取以多取胜的方法,采取分批进行催产,产出的卵大部分质量不高,受精率低下。大鲵的产卵时机从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而言,大鲵性腺发育要达成熟的Ⅳ期末。从细胞学的特征而言,卵细胞的细胞核要极化偏位,精细胞发育变态完成,这和两栖类、鱼类基本相同[6,11,12]。但这些毕竟是体内的标准,采用常规肉眼观察是无法获取的,给性腺发育成熟度判断带来一定的难度。结合本地实际,对亲鲵编号驯养情况与每年人工繁殖的情况,做详细记录,逐号跟踪进行相关分析,总结分析大鲵人工繁殖结果与亲鲵个体大小、摄食、生长及催产时间的关系。依据亲鲵腹褶的形态、泄殖孔内凹程度、腹部松软程度以及活动姿态等,采用经验鉴别与形态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判断。在繁殖季节,雌鲵泄殖孔充血,腹部膨大而柔软、富有弹性。雄鲵泄殖孔边缘有一排外突的小白点,外围有一椭圆形隆起。实际操作过程中详细记录每个繁殖周期,其中最佳有效催产期的常年水温的积温是个重要参数,找出一个繁殖周期水温积温的参数值来确立大鲵催产的有利时机。依据4年来大鲵繁殖的经验,安徽中部地区人工繁殖大鲵最佳时间段应该在每年的8月中下旬。

2)大鲵孵化方法。大鲵受精卵的孵化对水质、水流、水温和溶氧要求极高。在自然状态下雄鱼有背卵孵化的特性,说明卵在孵化过程中必须经常翻动[12]。人工授精完成后,将受精卵徐徐倒入塑料滤篮,每个卵带控制在20粒左右,若受精卵带较长则必须将卵带剪断。刚开始6 h内不要触动,6 h后将受精卵子小心移入深10 cm、直径20 cm的塑料滤篮内,用泡沫浮于水面上,卵子逐渐吸水膨胀。每个篮可容200枚左右的受精卵(图2),过多的受精卵会影响出苗率。可利用水压跌水增氧,始终保持微弱的流水状态,满足受精卵发育溶氧要求。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消毒,防止卵带感染水霉而影响正在发育中的受精卵或胚胎。若相连的2个受精卵或胚胎中有1个是坏的,必须及时将其剪掉,防止感染好的受精卵或胚胎。在神经胚期胚胎发育对震动敏感,不要搬动,此时暂时停止摘除坏卵的工作。在鳃板早期胚胎易贴壳死亡,经常轻微摇动一下胚胎,使胚胎卵黄膜与内胶膜不粘贴太紧,以防卵黄膜破裂,影响出苗率。

参考文献

[1]汪松,解焱.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红色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1.

[2]章克家,王小明,吴巍,等.大鲵保护生物学及其研究进展[J].生物多样性,2002(3):291-297.

[3]侯进慧,朱必才,童玉玮,等.中国大鲵研究进展[J].四川动物,2004(3):262-266.

[4]阳爱生,卞伟,刘国钧,等.大鲵人工催产试验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湖南水产科技,1980(4):22-25.

[5]罗庆华,卢成英,刘清波.中国大鲵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J].四川动物,2005(3):417-420.

[6]石岳香.大鲵的生殖与发育观察[J].生物学通报,2008,43(12):5-7.

[7]刘晓勇,仇登高,吴文化,等.大鲵受精卵孵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J].科学养鱼,2009(11):7.

[8]黄颖颖,陈春娜.野生中国大鲵的人工驯养[J].水产科技情报,2009,36(2):102-104.

[9]艾为明,敖鑫如.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模拟生态繁殖[J].水利渔业,2005,25(6):46-47.

[10]王海文,卓君华,欧东升.促使雌雄大鲵性同步发育技术[J].水产养殖,2009(1):8-10.

[11]骆剑,肖亚梅,罗凯坤,等.中国大鲵的胚胎发育[J].自然科学进展,2007,17(11):1492-1499.

大鲵感染虹彩病毒的诊断和治疗 篇8

关键词:大鲵虹彩病毒;诊断;防治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有尾两栖动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很重要的科研价值及药用和营养价值。近年来,随着大鲵人工养殖不断发展,各种疾病也不断暴发,尤其是病毒性疾病,给养殖户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2013年7月,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某大鲵养殖场发生了以大鲵体表和四肢多处溃烂、充血及出血为特征的疾病,经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为大鲵虹彩病毒。现将诊治结果报道如下。

1 基本情况及临床症状

2013年7月,陕西省商洛某大鲵养殖场大鲵突发异常,行动缓慢,摄食减少,前、后肢严重肿胀、溃烂且局部出血,采用肌肉注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头孢噻吩以及中药浸泡等治疗措施均无效,并在治疗过程中陆续死亡,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数量越来越大。

2 病理剖检

对病死大鲵进行病理剖检,其结果如下:病死大鲵头部、前、后肢、尾部严重溃烂、肿胀,颈部、腹部、下颌均有大量出血点,腹腔内有淡黄色的积水,肝脏肿大且松软无弹性,胆囊充盈,脾脏、肾脏肿大有白点。

3 实验室检测

3.1 患病大鲵虹彩病毒的细胞扩增检测

取病死大鲵的肝、肾组织各0.5 g于研磨器中加入2 mL无菌水在低温下研磨制成悬液,转移至15 mL离心管,放入-80 ℃反复冻融3次,然后转移至1.5 mL离心管中,12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作为病毒提取液备用。取一瓶已培养了48 h的EPC细胞,弃去培养液,吸取0.2 mL病毒提取液接种到此培养瓶中,吸附1 h,加入含2%胎牛血清的MEM培养液于25 ℃培养,同时做空白对照,24 h有CPE反应,72 h后CPE反应强烈,细胞已完全脱落,确定患病大鲵为病毒感染,见图1和图2。

3.2 患病大鲵虹彩病毒的PCR检测

取前面已经制备的病毒提取液和阳性对照病毒株(阳性对照病毒株选用本实验室分离的大鲵虹彩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iridovirus,CGSIV))。按照病毒DNA小剂量抽提试剂盒的说明书提取组织和细胞分离病毒的DNA。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蛙病毒属的代表种FV3主衣壳蛋白(MCP)基因高度保守区序列(登录号:AY548484)设计引物用于检测,引物由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合成。序列如下:

CGS-T-F:5′-GACTTGGCCACTTATGAC-3′;

CGS-T-R:5′-GTCTCTGGAGAAGAAGAA-3′;

总体积为25 μL的反应体系为:0.25 μL TaKaRa Ex Taq(5U/μL),2.5 μL 10×Ex Taq Buffer(Mg2+ Plus),0.25 nmol/L dNTPs 1 μL,引物 (50 pmol/L)各0.5 μL,DNA模板3 μL,反应条件为:95 ℃预处理3 min,进行30个循环,每个循环反应包括 95 ℃ 30 s,52 ℃ 30 s,72 ℃ 1.5 min,循环完成后,72 ℃充分延伸10 min。

PCR产物经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用Gene-Genius凝胶成像系统拍照,病鲵病毒提取液检测结果呈阳性,确定患病大鲵为虹彩病毒(CGSIV)感染,见图3。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测,该养殖场发生的以大鲵体表和四肢肿大、多处溃烂、充血、出血为特征的疾病,诊断为大鲵虹彩病毒(CGSIV)感染的病毒病。

1:标准病毒扩增结果;2:阴性对照;3:病鲵病毒提取液扩增结果。4 诊断结果图3 结果与标准病毒株PCR检测对比

5 防治措施

确诊后,将患病大鲵与健康大鲵进行严格隔离,对养殖场、养殖水体及养殖用具等用聚维酮碘和高锰酸钾彻底消毒。对饵料鱼用高锰酸钾进行浸泡,对未患病大鲵注射大鲵虹彩病毒灭活疫苗0.2 mL/kg,每隔2周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次。对患病大鲵注射大鲵虹彩病毒灭活疫苗,注射量为0.2 mL/kg·次,每隔2周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次,期间再注射我们自制的中西药结合的抗病毒药物,注射量为2 mL/kg·次,连续注射三天。用药一周后死亡数量逐渐减少。两周后,已无死亡现象,发病的大鲵部分开始摄食,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6 讨论

该养殖场大鲵被确诊为大鲵虹彩病毒感染,大鲵虹彩病毒(CGS1V)是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蛙病毒属Ranavirus中的一种,为双链DNA 病毒,其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一旦发病,只能通过注射一些增强免疫和消炎的药物,治标不治本,往往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要想遏制病毒病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前注射疫苗。目前我们已经研制成功针对大鲵虹彩病毒的灭活疫苗。通过注射大鲵虹彩病毒灭活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大鲵虹彩病毒病的发生,降低养殖户的养殖风险。

在对该养殖场发病大鲵进行病毒检测时,我们选用的检测方法有细胞扩增和PCR检测两种。通过细胞扩增检测,即使很微量的病毒量也可以检测出,但此方法只能确定是病毒感染而不能确定是那种病毒感染,而PCR检测方法通过与已知标准病毒进行对照,可以确定感染病毒的具体种类,但此方法由于检测过程较为繁琐,常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扬长辟短可以大大提高检测虹彩病毒的准确性。

大鲵 篇9

小木匠华丽转身

20世纪90年代,家住安徽省休宁县溪口镇花桥村的农民吴其能,是个头脑活络的木匠,他在溪口镇街道上经营着一家木材加工厂,是当地屈指可数的富裕户。

2002年夏天,吴其能看到有个渔民在菜市上叫卖8条野生娃娃鱼苗。心想,“娃娃鱼又叫大鲵,是受国家保护的动物,这么小的鱼苗即将成为有些人盘中的美味岂不太残忍太可惜?娃娃鱼是黄山儿女的骄傲,绝不能让它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不如掏钱把这几条娃娃鱼苗买回家养健壮后放生。”吴其能花150元钱把娃娃鱼苗买回家,精心码砌了一个小水池,给它们安了新家。

随着国家对公益生态林保护措施的加大,吴其能意识到,自己原先木材加工的营生必将没落。 花桥村位于新安江支流沂源河畔,这里山林碧翠茂密,峡谷溪流清澈,生态绝佳,若能发展娃娃鱼养殖,不仅保护了珍稀物种,也给后代子孙开辟出一条可持续的财路。

吴其能关闭木材加工厂,开始了漫长的人工繁育娃娃鱼之路。为了弥补理论知识的欠缺,他购买大量科技书籍研读,还去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向专家教授们学习专业知识,逐渐熟悉了娃娃鱼的生活习性。娃娃鱼对水质、水温和周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它每天要大小便,如不及时换水就容易感染。换水也有讲究,要刚没过娃娃鱼的背,深了浅了都不行。因为娃娃鱼是两栖动物,靠肺呼吸,头在水中必须能抬起来,否则呼吸困难就会死掉。

养殖娃娃鱼的周期需要5年时间,所以养殖成本很高,在那些搞繁育的日子里,陪伴吴其能的是一条家犬和一盏电灯,冬季大雪封山,酷暑蚊虫成把,也未能动摇他的意志。

破解世界繁育难题

娃娃鱼雌雄性成熟不同步难以繁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野生自然条件下,雌性娃娃鱼产卵时,雄性娃娃鱼的精子还未成熟;雄性的精子成熟时,雌性的卵巢开始退化,导致娃娃鱼的野外自然成活出苗率不到1%。吴其能渐渐发现,人工繁殖最关键的是要使用特殊技术,使雌体和雄体能同时排出高质量的卵子与精子,并进行人工授精。但娃娃鱼跟青蛙一样都是体外受精,因此雌性娃娃鱼开始产卵时,要增加水循环,靠人工手段对雄性娃娃鱼进行催产,以使它们的精子提前成熟,在雌性娃娃鱼排卵后15秒 内进行人工授精。在随后的历程中,吴其能又克服了人工催产中亲鱼个体大小不同、何时介入、卵分裂受精时水温控制等关键性难题。在潮湿阴暗的繁育室里,为了避免受精卵相互粘连,要用手不停地缓缓搅动卵粒,还得及时挑拣出“问题卵”,吴其能在繁育室一呆就是半天,连出来换口气的时间都没有。苦心人,天不负,2003年秋季,吴其能精心培育的娃娃鱼受精卵孵化出了幼苗,一共四千多条,出苗率接近30%。

小胜不收兵。吴其能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养殖费用也不断攀升,至2005年,吴其能养殖的万余尾娃娃鱼已花光他的一百多万元积蓄,甚至连儿子、儿媳在外打工的血汗钱也被填了进去。内外交困时,银行拒绝提供贷款,全家人吃饭都成了问题。在一般养殖条件下,娃娃鱼苗第二年可以达到1千克左右,长到2千克的商品娃娃鱼才可以销售,此时的娃娃鱼还要两年才能上市卖钱。危急关头,吴其能向主管部门申请经营资格,主管部门多重考核后,给他颁发了《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按规定只能销售娃娃鱼的子二代及伤残不育体。有了上市许可,吴其能仿佛得到了救命良方。经多方辗转奔波,终于联系到买家,铜陵一家江豚保护机构收购了上百条7厘米长的娃娃鱼苗,每条价格500元,这几万元销售款如雪中送炭,解了吴其能的燃眉之急。

度过难关之后,吴其能的娃娃鱼陆续上市,形势好转。此后不久,他牵头成立了休宁县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经过两年时间的刻苦科技攻关,采用生态、生理、物理相结合的形式,在分析总结娃娃鱼人工繁殖经验的基础上,于2007年9月1日成功繁殖孵化出12对娃娃鱼双胞胎,9月10日又人工成功繁殖出罕见的娃娃鱼6对三胞胎和126对双胞胎,使娃娃鱼人工繁殖成活率达到95%以上,彻底解决了娃娃鱼性腺发育不同步的难题。

吴其能的娃娃鱼培育出了三胞胎!这个爆炸性消息迅速传遍溪口镇大山里的各个角落,溪口镇政府、黄山市畜牧水产局的工作人员现场拍摄照片后,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世界著名两栖爬行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尔宓教授鉴定求证。在仔细观摩发去的娃娃鱼双胞胎胚胎图片后,赵尔宓教授肯定了吴其能培育出双胞胎娃娃鱼的真实性:“娃娃鱼目前只有30%左右的出苗率,人工孵化有相当的难度,能孵化出这样健壮的幼苗还很少见,这个成果相当不易。”而今,吴其能的受精娃娃鱼卵在江浙一带非常受追捧,养殖户要排队购买,每枚售价近百元。吴其能仅受精娃娃鱼卵这一项年进账好几百万元。至此,吴其能经过十多年潜心研究,掌握了一整套业界领先的成熟娃娃鱼养殖新技术,在鱼池设计建造、亲鱼培育、娃娃鱼人工催产孵化、幼鱼养殖等方面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

由于娃娃鱼繁殖技术的突破,繁殖速度加快,娃娃鱼的数量滚雪球般猛增。2011年,吴其能自建的房子后面所有的养殖池已是“鲵”满为患,他把目光盯向了房子后面海拔一千多米的太山。考虑到娃娃鱼喜阴、喜暗,能在低恒温的山洞里仿野生环境生长的特性,当年年底,在溪口镇政府政府的支持下,吴其能投资八百多万元,在山体中凿出了一个庞大的Y形隧道,隧道长600米、高2.5米、宽3.5米,面积3000平方米,冬暖夏凉,完全符合娃娃鱼生长的温度要求。目前,他养殖的娃娃鱼已突破6万尾,一跃成为安徽省养殖规模最大的“娃娃鱼王”,在全国名气也很大。

放流终圆“鲵王”梦

今年3月底的一天,记者慕名来到吴其能家中,只见三层洋楼墙壁上“鲵源楼”三个大字豁然呈现眼前。等待片刻,一个头发蜷曲、身材健壮、目光犀利的老人从基地赶来,他就是吴其能。在吴家西边的厢屋中,养着二十多条重达几十千克重的种娃娃鱼。吴其能指着一条灰褐色的娃娃鱼说,它是这里最大的一条雄性娃娃鱼亲本,身长1.7米,有31千克重,长这么大需要十多年时间,按照娃娃鱼寿命130岁计算,目前还算青少年。

记者随吴其能来到他的娃娃鱼洞中王国,走过一段潮湿的水泥路,便清晰地听到水珠滴落声,黑漆漆山洞中扑面而来的湿漉漉冷风寒意刺骨,过道两边是3层水泥池子,第一层养的是放在塑料盆中只有壁虎大小的娃娃鱼,二层养的是尺余长的娃娃鱼,最底下住“包厢单间”的都是十千克左右的大家伙。而它们吃的都是野生的活小鱼,别看它们的样子笨拙,吃起小鱼来动作非常敏捷。吴其能每天喂的都是大山溪流中捕获的鲜活纯天然野生河鱼,每天6万尾娃娃鱼仅吃小鱼费用就要一千多元。娃娃鱼非常爱干净,养娃娃鱼的池水是一百多米岩层下找到的矿物质含量高的地下泉水。吴其能说,隧道内常年保持温度20℃,这种自然生态环境培育生长出的娃娃鱼很纯正。

“娃娃鱼既要开发也要保护,要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野生娃娃鱼资源恢复,必须让娃娃鱼回归大自然并安全生存,这才是我养殖娃娃鱼的目的!”2009年初,吴其能得到消息,农业部正在筛选娃娃鱼增殖放流种苗供应资质单位,便立即申报。几个月后传来好消息,他送检的娃娃鱼样本由于种群质量高、野生种质基因纯度高,顺利通过国家农业标准化与监测中心检疫检测,经公示后成为全国8家娃娃鱼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之一。2005年,休宁县在娃娃鱼重点分布区流口镇率水河、大源河建立娃娃鱼自然保护区,珍稀物种在这里得以休养生息。娃娃鱼不仅在物种分类和进化上地位显著,还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最喜捕食河流中的小鱼虾,可以说放流的娃娃鱼繁衍成功不仅说明水质显著改善,更是区域生物多样性恢复与生态平衡的有力佐证。为此,2009年起,休宁县实行全年禁渔管理,群众还自发成立了护鱼组织,为黄山娃娃鱼等珍稀物种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经过近几年的生态修复,如今的三江源保护区,河中游鱼成群,水质良好,山涧溪流中不时可以观赏到肥硕娃娃鱼憨态可掬的倩影。

2013年10月的一天,流口镇一个渔民在率水上游无意中网捕到一条近3千克重的健硕灰黄色娃娃鱼。得到这个消息,吴其能激动得热泪盈眶,这说明三江源水质已经显著改善,保护区已成为娃娃鱼的乐园!他连夜找到那个捕鱼者,花2000元 买下这条宝贝,把它养在山洞中压惊调养,心疼地说:“老伙计,等过些时日把你调养好了,就把你放归大自然。”

娃娃鱼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及观赏价值。此时的吴其能又开始了新的思考:现在娃娃鱼市场价格每千克高达四千多元,一般百姓根本消费不起,让这一人间美味以低廉的价格走上寻常百姓餐桌,以规模养殖促进平价销售,是市场的必由之路。2012年,吴其能首批投资1000万元在风光秀丽的海阳镇盐铺村建设的珍稀水生动物繁养殖基地正式动工,20亩的养殖基地主要进行三十多种龟类、娃娃鱼等人工繁育研究,并建成多种珍稀水生动物的展览馆。他同时在盐铺镇设立销售基地,在南京、上海等大城市铺设销售网络,为他的两万多尾已经达到上市标准的娃娃鱼和即将开始的集群化生产寻找销路。

作者声明: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编、上网、转载,违者必诉诸法律!

【大鲵】推荐阅读:

上一篇:笑看人生百态下一篇:民主推荐动员讲话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