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原因(精选8篇)
2、学生身体素质差、技术动作不熟练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运动技术掌握不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身体素质差,特别是力量、灵敏、柔韧素质较差,动作僵硬、不协调,教学中遇到一些技术较复杂、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或在运动量、强度加大的情况下就容易受损。二是根据运动技术形成的规律,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和分化阶段,由于学生对运动技术概念理解不深刻,练习中出现多余的动作后技术掌握不稳定,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受伤。
3、场地、器械不合格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例如1:跑道过硬或高低不平,沙坑过硬或有杂物,海绵垫厚度不够,并且海绵垫之间相互衔接不严密,场地过滑等等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例如2:篮球、排球的练习是在水泥场地上进行的,由于地面硬,练习中跳跃动作多,容易造成踝关节、膝关节损伤。例如3:体育设施、设备陈旧、摆放不当。如单杠、双杠、爬竿、爬绳等,受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损坏,学校没有及时修理和更换,学生在练习时不注意看,就很容易受伤。又如:体育课后将铅球、铁饼、标枪、山羊等危险器材随便摆放操场上,又无人看管,学生因好玩致使人身受到伤害。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滨州学院、济宁学院、枣庄学院等5所高校大学生篮球损伤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本研究的文献资料。 (2) 问卷调查法:编制《高校大学生篮球损伤原因与对策》问卷, 了解有关本研究的相关内容。 (3) 访谈法:访谈了部分教师、学生, 获得真实宝贵的资料。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大学生篮球损伤原因分析
2.1.1 高校大学生篮球损伤的内部因素分析
(1) 篮球技、战术水平是大学生篮球损伤的基础因素。篮球运动技战术是柔韧、灵敏、力量、素质、耐力、爆发的融合体, 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并具有极强的团队精神, 才能够很好的掌握篮球的技战术水平, 而大学生一系列篮球专业素质的缺乏使得他们的篮球技战术水平较低, 从而给篮球教学带来不安全因素。
(2) 兴趣低下是大学生篮球损伤的心理因素。
从表1中可以看出, 20%的大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很高, 29%大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较高, 21%的大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较低, 30%的学生对篮球没有兴趣, 总体来讲有51%的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不高, 所以对篮球兴趣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篮球损伤的重要愿意之一。
2.1.2 高校大学生篮球损伤的外部因素分析
(1) 场地器材简陋是大学生篮球损伤的物质因素。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篮球场地器材的数量上, 23%的高校场地器材非常充足, 37%的比较充足, 29%的比较缺乏, 11%的严重缺乏;在篮球场地器材质量上26%的高校非常好, 24%的高校比较好, 38%的高校比较差, 12%的高校非常差,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 高校篮球场地器材在数量和质量上还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 而这种不足给篮球教学和锻炼带来安全隐患。
(2) 教师的水平一般是大学生篮球损伤的外部因素。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一个综合的范畴, 主要包括技术水平、控制能力、表达能力、教授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等。教师对教学的正常进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长期以来对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培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在调查学生时发现, 51%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水平一般是影响损伤的重要因素, 49%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水平对损伤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由此可见, 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对避免损伤, 促进教学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 预防篮球运动损伤的措施
3.1 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 要有预防观念, 思想上不能马虎, 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和训练, 不可以急于求成, 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一步一步进行实施。通过不同的方法开展安全教育, 让学生、运动员了解运动损伤危害性和严重性, 充分认识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2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能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 提高肌肉的力量、弹性和灵活性同时可以提高关节韧带的机能, 增强韧带的弹性, 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 防止肌肉和韧带的损伤。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克服机体机能活动的生理惰性, 为正式练习作好准备。
3.3 在组织教学和训练中要严谨, 示范要准确
在篮球教学和训练中要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训练内容, 强调纪律, 认真做到保护防范工作, 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和训练内容。准确、细致的示范动作在篮球教学和训练中必不可少, 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能够熟练、准确地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这样学生在模仿、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4 结语
总之, 人们在参加各种运动项目时都会造成一些运动损伤, 这些运动损伤给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人们通过自身的经验和研究, 总结出了大量的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的方法。就篮球运动来说, 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篮球运动的专项技术和战术特点, 才能更好地体会到篮球运动的快乐。对于从事篮球教学和训练的教师和教练而言, 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篮球运动, 在教学和训练时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摘要:运动技术必须以身体动作为表现形式, 而身体动作表现以人体解剖结构作为基础。因为篮球运动具有强度大、对抗性强的特点, 在训练和比赛中极易发生运动损伤。为了减少篮球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出现, 本文对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 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对于学生和教师的正常教学和训练造成不良影响。
关键词:篮球,运动损伤,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斌.浅谈体育院校篮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9, 17 (2) :51~53.
[2]林小静.高校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体育世界 (学术) , 2008 (6) :111~113.
[3]吕立功.山东省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 2008, 27 (2) :207~209.
【关键词】体育训练;运动损伤;原因分析
一、运动损伤的生理原因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身体素质不够好。这主要是因为在体育训练中,急于求成,过多强调技术动作训练,而忽视了对身体素质的提高,以至于学员对于有些动作根本没有能力完成或勉强完成,超出机体负荷能力,对运动组织造成伤害。二是身体疲劳。身体疲劳时,肌力下降,收缩放松时间延长,速度减慢,由此常常使对抗肌群产生不协调,丧失完成动作所必须的灵活性和速度,以致造成失手摔倒现象,发生各种性质的损伤;神经疲劳时反应容易迟钝,判断容易出错,动作协调性就会遭到破坏,此时如果再进行具有一定难度的技术动作训练往往就会力不从心,出现意外,造成损伤。实际上由于有的单位领导布置任务层层加码,超前训练,超负荷训练,使体质差的学员勉强跟上训练,往往因体力不佳而发生损伤;三是局部负担过重。由于训练安排内容不当,加之人体部位生理解剖弱点,尤其是在专项训练中局部负担过重是训练损伤的重要原因。四是小伤积累。由于在训练中缺乏科学的安排和组织,运动量过大或增长过快,以致超过人体器官组织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在一些周期性项目中,对人体组织结构过度挤压磨擦,或过度牵扯拉伸,引起小细损伤积累,形成慢性损伤。
二、运动损伤的技术原因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准备活动不正确。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肌肉温度,克服人体的惰性,保证人体各项器官进入最佳工作状态,准备活动还可以提高人体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准备活动不认真,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容易造成肌肉韧带拉伤和关节扭伤,准备活动量过大,则造成身体疲劳,使完成动作能力下降,易造成损伤。通过调查,在军事体育训练中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根本不做准备活动。二是动作要领不正确。由于军事体育动作训练动作技术复杂,对人体的各个部分都提出较高的力量和协调性要求,因此学员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5公里武装越野中脚后跟先着地,过度承受压迫使组织结构得不到缓冲,最容易发生足跟骨痛、小腿胫前骨膜炎、膝部疼痛等。技术动作错误,违反了身体组织结构特点和运动时的力学原理,所以容易损伤。
三、运动损伤的心理原因
学员的心理素质差了是造成成训练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如精神紧张、恐惧、害怕、思想麻痹、技术认知结构不完整等。从准备活动到训练结束的全过程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心理表现:一是过度紧张心理。心理过度紧张,人的肌肉、神经、各组织器官的活动与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影响。刚开始训练时,由于动作要领不能很好地掌握。多数学员心情振奋,情绪高昂,积极性高,一旦出现危险或看到别人受伤后,部分学员情绪立即表现为过分紧张、惊慌、担心,害怕自己也会受伤,因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训练时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分散,思维紊乱,容易出现偏差,导致训练受伤。二是畏惧心理。心理畏瞑会影响神经和机体育量的发挥,使训练者动作迟缓,技术动作不完整,动作僵硬,连续性差,反应缓慢,导致受伤。在警体训练中,有的学员,特别是新学员由于缺乏训练,一时不适应大强度警体训练科目,加之看到别人受伤,因此有些恐惧胆怯,不敢出手,训练中不敢主动投入,畏首畏脚,恐惧怯场,因此,在训练中犹豫不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一旦碰到复杂的技术动作就胆小害怕,导致受伤。三是淡漠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缺乏信心、身体乏力、反应迟钝。一些学员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训练热情不高,想求得平平安安结束,训练中显得比较谨慎,不敢出手,或无精打采、漫不经心,体力不支,知觉和注意力下降,忽略重要信息反馈,在训练中容易失手导致受伤。四是盲目自信心理。其主要表现为缺乏自我认识,没有积极的心理能动因素,毫无压力,盲目乐观,对训练满不在乎,或对训练的复杂性和困难估计不足,骄傲自大,以至于注意力下降,知觉与思维迟缓,造成伤害。在训练中,一些学员自恃身体素质好,训练技术过硬,思想容易麻痹轻敌,自我保护的自觉性降低,随着训练时间增长,身心疲劳加剧,产生厌烦情绪,有时急于求成,造成伤害事故。五是过度兴奋心理。其主要表现为情绪过度兴奋、心跳加速、呼吸加快、动作忙乱、头脑发热、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失控、技术动作失准,出现偏差,导致训练受伤。一些学员为了得到表扬或为了显示自己,训练的热情很高,凭着一股蛮劲、猛劲训练,但由于动作技术掌握不熟练,训练中不多加思考,在技术较复杂的项目训练中容易造成损伤。
原因: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预防:选场地及适当的课程,在正常天气情况下锻炼,准备活动充分、循序渐进。处理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2.关节扭伤:
原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预防:准备活动充分、了解设备使用、循序渐进,处理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3.心力憔悴:
表现: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预防:教练或练习者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处理:离开热的地方,宽衣、湿衣。清醒后给他慢喝些水、注意观察,病人当天不要多运动
4.运动疲劳:
表现:心悸、心动过速,运动后血压、脉搏恢复慢,内脏不适、血尿等。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原因:训练方法不对,不循序渐进、系统训练,运动量大、训练时间过长、休息不充分等 预防:安排合理的训练时间、计划,注意劳逸结合。
处理:调整锻炼计划、运动量,循序渐进、进行系统训练、全面训练。
5.重力休克:
表现:头晕、眼发黑、心难受、脸苍白、手发凉,严重时晕倒。原因:运动时血液都供应下肢,突然静止运动时静脉回流不够,脑缺血缺氧,产生脑贫血。预防:强度运动后,不要马上停止运动。处理:让患者平卧、脚垫高、头低于脚,从小腿顺大腿按摩。
6.心绞痛:
表现:心绞痛经常表现在腿和腹部的疼痛和抽筋现象。原因:经常在冷的地方锻炼,喝冷饮料,不做伸展运动和按摩;不喝盐水会使病情更严重。
预防:注意选择良好的锻炼环境,准备活动要充分,在室内有空调的健身房。处理:休息,让练习者到良好的环境中去。
7.中风:
表现:严重心脏疾病,人体功能受影响,皮肤干、红、热现象,脉搏快、弱,呼吸浅处理:
有知觉:适量喝水、宽衣,如呕吐就不要给流质食物,打电话,送医院等。失知觉:打电话呼救,让他侧躺,观察呼吸,冰块放在腕、踝、腋、颈脉处,不按摩。
8.运动腹痛:
原因2:呼吸肌痉挛(准备活动不够,肺透气低,运动与呼吸不协调)预防:运动前做健康检查,合理安排运动饮食,吃饭前后1小时运动,不空腹、喝水太多运动。处理:减慢运动速度、加深呼吸、调整运动呼吸节奏、手按’住疼痛部位,实在不行停止运动。
9.脚底筋膜炎和神经刺痛:
原因:脚底频繁压力过多产生的疼痛。原因是套路不适合、鞋子问题、预防:准备活动要充分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澡。
11.肌腱、小腿肌痛:
原因:经常提脚跟造成的。预防:运动前后的准备活动和放松要多伸展肌腱、小腿肌 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洗,伸展助减痛等。
12.半月瓣症:
原因:半月瓣症一般由过度膝部动作跑步造成的预防:减少过多的膝部动作,减少转体、跳等的撞击动作。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洗。
13.腰肌劳损:
原因:练习方法不当(急于求成运动而疲劳损伤。预防:学习正确的动作技术不急于求成。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澡。
14.颈椎疾病:
原因:练习方法不当(如:仰卧起坐时不抱颈),颈部运动过多而疲劳损伤。预防:学习正确的动作技术,颈部运动不要过多。
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澡。
15.胫骨膜炎:
表现:胫骨前骨膜与骨有剥离的感觉,产生疲劳、酸痛。原因:练习方法不当,地面不平等,小腿的肌肉发展不平衡,突然的压力。
周鲁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315100
摘要:在校运会比赛中会发生学生运动损伤事件。从体育教师自身来说,分析出运动损伤事件产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使学生在校运会中运动损伤发生几率降到最小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关键词:校运会 运动损伤
一、前言
校运会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因为它能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释放青春活力,体验成功乐趣;校动会是学校体育的重组成部分,它能使学生欣赏运动美,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校运会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提高班级凝聚力。然而在每年的校运会中会发生大小不等的运动损伤事件:小则拉伤扭伤、大则断骨毁容,甚至危及生命。现很多校长将校运会成功标准定位为:风调雨顺,平平安安。这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安全顺利”对校运会来说尤为重要。
二、校运会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尽管在校运会中产生损伤的原因很多,但几乎所有的损伤都是可以防止的。本文从学生及学校两方面出发,阐述下在校运会中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1.思想意识不重视。通过分析在校运会损伤发生的各种原因,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不足,其中有的认为“小伤、小病,没有关系”“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等,于是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2.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没做好,没能使肌肉得到预热和协调起来,缺乏力量和灵活性,往往会引发运动损伤。3.动作技术不到位。做出的动作违反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违反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容易造成损伤。如在短跑比赛冲刺环节有些学生过分注重身体前倾造成未跑到终点线发生“前摔”现象。4.身体素质不理想。校运会比赛激烈运动负荷大,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容易引起局部肌肉疲劳从而造成损伤。
5.心理状态不稳定。过度兴奋、激动、紧张和恐惧,都容易造成损伤。6.比赛规则不遵守:在校运会比赛中,任何违反规则的想象都可能造成运动损伤。例如在竞赛的个人或接力项目中,跑入其它道次极有可能造成绊倒现象。
7.运动着装不合适。衣服过松或过紧,运动鞋的吸震力差,摩擦力小,也是造成校运会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二).学校原因 1.宣传工作不深入。某些教师在向学生宣布运动会事件时,只注重对比赛内容的宣传,很少提及安全因素。
2.场地器材不规范。如跑道过硬过滑;沙坑硬,内有异物等。如投掷方向距离跑道很近。
3.规则讲解不清晰。如接力跑教师只是简单的介绍了比赛的场地,关于接力区的位置及完成交接棒之后何时才可以离开自己的跑到未跟学生讲清楚。
4.比赛组织不恰当。有些学校为了节省开运动会时间,在一天之内完成比赛。有的学生在一天之内跑完一百预赛,两百预赛,一百决赛,两百米决赛,4*100米接力赛,那么大的强度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5.安保工作不到位。如在投掷区,很多学生站在运动员投掷目标范围内,但运动会保安人员没有及时提醒甚至没有出现安保人员;在竞赛观看区,很多学生贴近跑到观看比赛,甚至有学生半个身位已在跑道上„„
6.气象变化不关注。在恶劣的天气下进行运动,就容易发生运动受伤。很多时候天有不测风云,校运会刚开始或者校运会开到只剩下半天的时候开始下雨,很多学校为了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不顾天气而未停止校运会比赛。例如,在倾盘大雨的情况下,由于视野普遍较低,再加上地面湿滑,从事短跑、等高速度项目时,就容易跌倒受伤。
三.校运会损伤的预防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在体育课及课外活动课中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要求学生在运动时思想集中。让学生知道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如穿运动服,要求做到“三不戴”,“五不穿”,不携带尖锐物品。此外,参加体育活动要以老师为主导,要听从指挥,尤其是投掷类和接力项目。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意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2.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做准备活动的习惯。明确准备活动的意义,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准备活动,要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在活动时叫体育委员或指定学生领做准备活动,教师在一边观看、指导,做得不充分要指正,不够时要加大点运动量,做得太多太累时要及时提醒,特别在天气冷的时候更要注意。一般都要做到身体微微出汗为止,严防损伤事故的出现
3.重视体育知识技能教学,发展学生体能。在体育课、比赛或者课外活动时,注重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宣传。例如在接力跑课堂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接力跑的基本规则及安全问题。结合新课标思路,课堂上要注重技能教学,每次活动都要有一定的运动量。
4.加强运动会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运动会之前要加强对运动会内容的宣传,要把安全工作的宣传放到第一位。宣传时通过两个途径。途径一:体育老师通过教师大会把运动会思路传达给教师,教师在传达到班级的每个学生。途径二:各体育教师在自己所在的班级里加大运动会安全工作的宣传,积极落实到每个学生。5.合理制定比赛规程,精心布置比赛场地。要根据学情及学校的特点,合理安排比赛规程,仔细划分好运动场地、观看区。特别是投掷区要规划在偏僻的、人不经常走动的地方,绝不要靠近体操和球类场地及人行道。6.加大安保工作的力度。赛前向每个班级招募学生安保工作人员,成立校运会安保队,在德育处老师的带领下管理好各自负责的区域,积极做好安保工作。7.加大裁判力度.裁判员除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及时检查下器材场地,如发现跑到上有小石块要及时清理;有些项目学生对规则不是很明确,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裁判员在赛前须强调下比赛规则。如4*100米接力,裁判员要向各运动员强调下完成传接棒后,等其他跑道的运动员跑过之后才可以离开自己的跑道。
8.加大自我保护技能的传授。在体育课时向学生传授自我保护的知识技能。例如,身体失去平衡时,要立即向前或后跨出一步,以保持身体平衡;当人要快要跌倒时,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顺势滚翻,不可直臂撑地;从高出跳下,用前脚掌先着地后屈膝,以增强缓冲作用等。
四.结语
夏天气温高,从而影响人体内外部体温过高,器脏处于过高的温度中容易水肿,危机生命。因此夏天,人体会分泌大量的体液以保持体温的正常。而有些人出汗多出汗少又跟很多原因有关。比如肥胖。体内脂肪,就像是保暖用的海绵,有很强的保温作用。而人体因为运动,也产生大量的热量,肌体内的脂肪正好阻碍了这些热量的散发。而身体为了尽快散热,所以采取大量出汗的方法散热。而偏瘦的人则不用这样。
拓展阅读:
出汗的分类:
温热性出汗
(thermal sweating),是由外界温度升高而引起的,一般除手掌和足趾以外,全身其他皮肤都可出汗。通过出汗发散热量调节体温。夏天坐着工作,每天的发汗量约为300克;体力劳动时可提高10倍;
精神性发汗
(mental sweating),是由精神兴奋或痛觉刺激等原因所引起,发汗主要见于手掌、足趾和腋窝3个部位。人在精神紧张时手心会出汗,即属于精神性出汗。精神性出汗从加刺激到发汗的潜伏期极短,只有数秒到20秒。所以在紧张、恐惧、兴奋等精神因素影响下,神经冲动从大脑皮质传递到手掌小汗腺部,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升高,导致小汗腺分泌排泄活动短期内迅速增强,即产生手掌精神性出汗。也有学者认为另有精神出汗中枢,常保持有兴奋性,一加刺激后即产生反应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在掌跖处表现最为明显,也可见于手背、头面、颈部、前臂和小腿等处。少数人在高度精神紧张时,甚至会出现汗如雨下,汗流浃背的全身大汗情况。在恒温动物中,山羊和兔都不出汗,猫和狗仅在足趾、牛和猪仅在鼻端出汗。这些不出汗的动物是通过浅促吸呼散热来调节体温的。马、驴、骡几乎全身都出汗;除趾球以外的汗腺都属于顶浆分泌腺;在人类,仅限于腋窝部位有顶浆分泌腺,其他全是外分泌汗腺。动物足跖的出汗,认为在捕捉猎物时可防止滑脱,是生活上的适应现象。温热性发汗的支配神经是交感胆碱能神经纤维,精神性发汗的支配神经则是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出汗中枢随动物而异,有的在脊髓,有的在丘脑下部(温热性出汗)等。人的精神性出汗中枢推测是在大脑皮层。汗液约含0.2%的氯化钠外,还含有K+、丙酮酸、乳酸、糖、肌酸酐和氨等。
味觉性出汗
属于一种生理现象 ,如吃某些刺激性的食物 (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 )后引起的多汗。
运动性出汗
随着场馆设施的逐渐普及和完善, 足球运动日益受到广大体育爱好者和运动员的青睐, 发展形势迅猛。然而,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 运动员受伤现象非常普遍且伤病种类较多, 因此探索足球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 对有效预防广大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生足球爱好者进行问卷调查与研究, 总结运动损伤的成因和一般特点,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建议, 为预防足球运动损伤提供一定参考。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设计一份调查表格, 对58名我院学生足球爱好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58份, 回收58份, 有效率100%。此后对收回的表格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
(一) 本院三大球类运动损伤情况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 58人中有40人在足球项目上受过伤, 伤病率为69%。因此, 在进行足球训练和比赛时, 应特别注意预防损伤。
(二) 运动损伤种类
足球运动中容易发生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有肌肉韧带拉伤、关节扭伤、骨折。首先是肌肉韧带拉伤, 它具体包括:大腿前后肌肉拉伤、挫伤、大腿韧带跟腱韧带拉伤、膝十字韧带撕断等几种形式;其次是关节扭伤, 其表现形式有:踝关节的扭伤、膝关节损伤、脚趾关节损伤等;最后是骨折损伤:脚骨骨折、髌骨骨折等。开放性损伤:擦伤、刺伤、裂伤等几种形式。其他伤病为炎症、内脏损伤等其他损伤类型, 该损伤出现次数低, 危害相对较小 (笔者重点调查放在闭合性损伤方面) 。从表二来看, 闭合性损伤发生率比开放性损伤发生率要高。
(三) 运动损伤部位
表三本院学生足球爱好者运动损伤部位
从表三可以看出, 发生肌肉拉伤的次数最多, 据统计拉伤总数为101, 占受伤总次数的44.1%。关节损伤中的踝关节、膝关节的损伤也比较多, 合计占总数的32.3%。骨折损伤发生率最低, 仅为1.3%。
(四) 运动损伤的轻重程度
损伤程度划分是以能否上课、参加训练或者比赛为准 (参见表四) 。轻度伤是指受伤后可以照常上课、参加训练和比赛。中度伤是指受伤后能部分参加训练或者一周内见习或全休。重度伤是指受伤后需要见习或者全休一周以上方能恢复上课、训练或比赛[1]。以此为标准, 从表四可以看出, 我院学生足球爱好者的损伤以轻度损伤为主;损伤严重者只有四例, 其中三人为骨折, 另外一人做过半月板手术, 损伤的具体成因是场上对方恶意犯规。
三、受伤原因分析
运动损伤种类繁多、治疗方法各异, 而损伤的成因更为复杂。
依据上面的受伤原因统计表, 我们可以看出技术动作不规范是足球运动损伤的首要成因, 在40名受伤的运动员中, 有14人认为技术动作不规范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所占比例将近35.0%。由此看来, 我院学生足球爱好者技术动作的准确和熟练程度仍有待提高。另外, 准备活动不充分和身体疲劳也容易导致运动损伤。调查结果显示, 虽然多数运动员事前做了相关的准备活动, 但仍有11人 (占总数的27.5%) 将准备活动不充分列为受伤主因。这说明许多运动员未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准备活动。有10人将身体疲惫和带伤锻炼作为受伤主要原因, 占总数的25.0%。以上四项是我院学生足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的主要成因, 占损伤总比例的87.5%。其他因素还有恶意犯规、场地条件不良等。笔者将逐一对造成运动损伤的成因进行分析。
(一) 足球项目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足球运动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项目, 具有身体接触猛烈和冲撞凶狠的特征。同时, 足球运动大多数动作需要用脚完成, 本体感受性相对较差, 想准确完成技术动作难度较大。这种高对抗性、大运动量、高技术难度的特征使得足球运动损伤的发生在所难免。
(二) 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状态。
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损伤的发生。调查结果表明, 身体疲劳导致的损伤为10.0%, 带伤锻炼引发的损伤为15.0%, 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损伤占总数的27.5%, 合计为52.5%。
1. 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或比赛时态度不端正。
有些运动员思想麻痹, 认为准备活动可有可无。松懈的态度导致不充分的准备活动, 由于未能对运动器官和脏器进行必要的功能动员, 因此易于发生运动损伤[2]。另有一些运动员训练时较为随意、注意力不集中, 在完成发力动作时因身体懈怠而受伤。在比赛过程中, 部分运动员缺乏自我保护, 避让、滚翻动作不及时导致身体受伤。
2. 心理因素是潜在诱发性因素。
心理因素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表现出来:过度唤醒激发和过度焦虑, 它们均与运动损伤的发生有明显联系。首先是过度的唤醒激发。情绪变化像一把“双刃剑”, 适度的唤醒水平可以促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而缺乏唤醒激发, 则会把身心能量和技术动作发挥局限在较低水平上。其次是过度焦虑。焦虑的表现为肌肉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在这种状态下, 运动员的视野收缩、运动失调、准确性和灵活性随之降低, 从而产生疲劳导致损伤。
3. 技术动作不准确、比赛规则不熟悉是造成损伤的重要因素。
在日常教学、训练或比赛中, 基础技术动作不规范非常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比如在脚踩球、顶球落地时易因重心不稳倒地, 它们都会造成踝关节扭伤或腕关节撑地扭伤。还有部分运动员不熟悉和理解比赛规则, 将粗野动作当成勇敢顽强, 把犯规动作当成合理接触, 从而增大损伤发生几率。
总体而言, 足球运动损伤发生率很高, 损伤成因复杂多样。但是, 只要我们有针对性地逐个处理, 就能降低损伤发生率, 促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四、预防与建议
(一) 加强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防患于未然。
在足球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 广大师生必须杜绝麻痹思想, 坚持以预防为主。体育道德是运动和竞技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足球运动也不例外。教导每位运动员合理使用技术动作, 减少和杜绝恶意犯规与伤人行为是教练和老师的职责, 更是每个运动员必备的素养和应尽的义务。
(二) 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教练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 认真研究教材, 估算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 做到心中有数, 加强基本技术教学指导, 合理安排训练的运动量。训练时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荷量和伤后体育活动的安排, 防止引起局部负担较重。同时也应留出部分时间和空间给运动员, 让他们依据自身体能状况灵活增减运动总量, 防止因疲劳造成损伤。
(三) 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 提高它们的功能, 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自我保护行为不仅应贯彻于训练和比赛中, 还要体现在训练后的恢复休息中。在训练比赛中, 如进行跳顶、过人、运球突破时, 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避免造成损伤。训练比赛结束后应充分休息, 补充体能损耗[3]。
(四) 加强心理教育和训练。
在制订计划时, 要把心理教育和训练纳入其中, 重视运动员认知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作用, 加强双方的交流和沟通, 为运动员提供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场所, 帮助他们释放因训练、比赛或者其他个人因素而积累的心理负担, 培养其心理平衡和自我控制能力, 增强进取心和面对复杂情况时的判断力与决策能力, 促进运动员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协调发展。
(五) 建立足球运动损伤档案, 提高对运动损伤的重视程度。
建立运动员个人损伤档案, 不仅有助于积累资料、总结规律、提高教学与训练的水平, 增强效果, 更有利于保护运动员[4]。
五、结语
调查表明, 肌肉拉伤和关节损伤是最主要的损伤形式, 这也是由足球运动的大运动量和高对抗性所决定的。同时技术动作不规范, 准备活动不充分也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 只有合理安排教学训练, 加强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 端正训练态度, 才能有效降低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更好地保护运动员。如果在体育锻炼时, 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 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 轻者影响训练, 重者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因此, 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足球运动具有很强的对抗性且技术动作复杂, 造成种类繁多、程度多样的运动损伤。因此, 国内外许多专业人士对足球运动损伤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作者以本院学生足球爱好者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对如何预防及减少足球运动损伤作了研究。
关键词:足球运动,运动损伤,原因,预防
参考文献
[1]胡济群.足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3) .
[2]谷贻林等编.足球.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4-10-1.
[3]苏静主编.常见体育运动伤病及防治.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9, (第1版) .
关键词:排球运动损伤教学原因预防
虽然排球运动可以给人带来快乐,但是每年也给很多运动员带来伤痛,让很多运动员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心爱的岗位。在这时候找到他们为什么会有伤痛,怎样才能够避免伤痛,以及有了伤痛后怎样处理就有了重要的意义。具有多数运动的特点,它也需要更多的关注。
一、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 心理素质
从事各行各业的人有被要求要有极高的心理素质,这项活动也不例外。在排球运动中,运动员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所以如果在训练中,他们的思想处于走神状态,很有可能发生意外。再者,心理素质不好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可能会放空,身体反应不过来。又或者处于极度兴奋状态等等,这些都不利于比赛,极有可能造成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幅度和速度达不到平衡的状态,从而造成损伤。
(二) 身体因素
1众所周知,剧烈运动之前都需要适当的准备运动,来放松关节,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增加肌肉力量与供氧性。另外,准备活动持续多久要掌握好,不可过长也不可过短。太长的话,会使肌肉感到疲劳,不利于后面的运动;太短的话,又没起到准备的作用,还更可能造成肌肉拉伤。专业的选手在准备活动后还要休息一会儿。
2与准备运动类似,在运动借结束后还要放送活动,让肌肉和内脏能够慢慢调节到平静状态。否则的话,肌肉会僵硬从而造成损伤。
3一个普通人都有一定的运动承受极限,有些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常常不顾自己的身体极限,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这时,乳酸会堆积在肌肉内,轻者造成肌肉酸痛,重者造成肌肉对外界的刺激反应不明显,力量和速度也降低,日复一日,损伤积累,爆发时便后悔不以。
(三)训练因素
1排球运动的动作都是经过专业分析的,标准时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伤害,而有些运动员的动作却不标准。不标准的动作有悖与人体的构造和内脏的功能,对内脏和肌肉带来压力,不及时纠正的话就会有损伤,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康复训练。
2教练在训练时不严格要求学生,放任学生嘻嘻哈哈,不端正学习态度。又或是不会灵活运用,只是按照传统的模式,不会根据每个学员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计划。训练时保护措施很重要,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伤害。
3训练的场地选择同样重要,如果场地表面凹凸不平,那么运动员在奔跑时就有可能摔倒,导致擦伤,骨折等等。排球运动常常有弹跳动作,如果地面太硬,运动员从空中跳下来时,地面没有起到缓冲作用,就会造成对膝盖的压力。长此以往的话就会有膝盖方面的伤痛。
(四)其他因素影响
温度,地域的改变也会不利于运动员的训练。比如运动员长时间的在潮湿的地方训练,关节,骨骼,肌肉等都会被损伤,甚至可能的风湿病。
二、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1在训练时,教练应该加强运动员思想素质的建设,减少运动员在即将比赛时的焦虑感和紧张感。不少运动员在比赛前都非常兴奋,甚至于前一天晚上无法入睡,影响第二天的发挥。
2时时都有保护自己的意识也是训练时教练应该灌输给运动员的意识。在任何时候,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健康才是运动员幸福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借助外力来达到保护的作用。比如,使用护膝,护腕等保护工具。
3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必定有一个强健的身体,而有一个强健的身体需要更丰富的营养。换句话说,运动员是起普通人每天消耗的能量的几倍,所以每天的饮食更应该得到重视。除了糖分应该补充充分外,其他物质如矿物质也十分必要。好的食谱对运动员的新陈代谢起到促进作用,更有助于运动状态的恢复,疲劳状态的消除等。
4在运动过程中,肌肉,关节,骨骼最容易受到冲击。所以训练过程中会尽量的让这些部位的力量得到提升。肱二头肌,髌骨软骨,腕舟状骨,腕舟骨,腰椎等都是在运动中容易被伤害的部位。在训练中,要加强它们的力量,在比赛中,也要保护这些部位。
5消除运动过后肌肉的疲劳感。有充足的睡眠,同时要保证睡眠环境的舒适。有一定的整理活动,比如运动过后捏,按肌肉,是乳酸排出体外。进行温水浴,放松整个身體。
6运动员能有一个安全,训练环境。
7教练能够根据学员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做到从简单到难的转变。而不是想要学员一口吃成个胖子,否则的话,只会起到揠苗助长的效果,甚至会危害学员的健康,形成运动的伤害。
三、小结
排球运动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美好的回忆,不论是在奥运赛场上还是在平常的生活中。而排球运动也的确是充满了刺激,大大的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不管是专业运动员还是排球运动的爱好者,都不希望他们因为排球运动而受到病痛的折磨,从此,丧失对排球运动的兴趣,甚至有心理阴影。希望参与排球运动的人都能知道伤害发生的原因从而能有效的避免伤害,都能享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
本人知识以及阅历有限,有很多问题不能面面俱到,不足的地方还望各位谅解,在此希望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霞,胡广娟浅析高校普系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剑南文学;2010年第11期
[2]吕在艳浅析高校体育排球课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课程教学研究;2013年第12期
[3]蒋荣顺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成才之路;2010年第35期
【运动损伤的原因】推荐阅读:
运动损伤原因02-20
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10-18
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方法03-13
浅析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03-24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07-27
常见的运动损伤课件09-10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01-21
常见网球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康复03-25
分析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调查的统计论文07-05
常见运动损伤康复训练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