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共8篇)

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 篇1

根据《劳动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劳动合同期限。指劳动合同的时间限制。这是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的劳动合同所必有的基本条款。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的合同期限(即劳动合同的起止时间)、工作与休息时间和试工期。劳动合同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三类。

二、工作内容。指劳动者的工作任务、生产岗位以及工作上应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要求等。这是对劳动者设立的义务条款,是双方缔结劳动合同的基石。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指用人单位提供给劳动者的操作工具、工作场合、工作环境、劳动安全保障等有关工作条件。这是针对用人单位设定的义务条款。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具体明确。

四、劳动报酬。指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奖金等,是关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方面经济利益的重要条款。

五、劳动纪律。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必须遵守的工作秩序和劳动规则,包括厂规厂纪、生产标准、工作范围等。

六、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包括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履行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终止和其他终止的条件等。

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指合同的一方一旦违反某项条款,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规定而承担的行政、经济责任或司法制裁。根据情节轻重可分为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经济赔偿急追究刑事责任等。

除了以上七项内容外,双方当事人还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协定条款是当事人双方自愿协商在劳动合同中规定的权利义务条款。对于保姆来说,签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可根据所处的时代、地区及面临的就业环境等具体情况而定,但都必须包含以上七条内容。

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 篇2

在深受儒家伦理文化熏陶的中国, 伦理是一种实践智慧, 行政伦理学是一种应用伦理学, 是一种职业伦理学。自汉代以来, 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便转化成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民间礼俗。我国上自西周, 下至明清, 讲授为人之道、为官之要、从政之法的各种“官箴”之类的书籍大都以大量的史实总结了官吏从政之道的官德修养和经验教训, 如“掌权为公, 从政为民”、“公正忠义, 廉洁勤政;以民为本, 实行德政”等, 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德行”“民本”为先的从仕标准。在现代公共行政中, 除了讲究时代精神之外, 理所当然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和伦理文化, 其公共行政伦理责任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维护公共利益、执政为民

我们由行政的含义可知, 行政是不同于一般管理活动的, 它是国家政府机关为实现其社会目标而进行的活动, 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 国家是建筑在社会生活和私人生活之间的矛盾之上的, 是建筑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矛盾之上的。这一结论使我们确认, 行政不同于私人、个别人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管理, 也不同于立法、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为解决内部日常事务而设置的行政部门的管理以及非政治的、纯技术性的社会管理活动。行政作为国家的组织活动, 其基本功能就是执行国家意志, 协调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我们在认识公共利益时, 必须注意到:若要使公共利益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利益, 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第一, 公共利益必须是“真实的普遍的利益”, 它代表社会广大成员个体利益的普遍价值取向和利益追求, 并能够以合理有效的社会组织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当个人利益。第二, 它所强调的“统一性”必须是真实的合理的, 社会个体的大多数与作为社会表现形式的制度、组织和政府具有真实的意志基础, 这才是真实的“统一性”。行政活动的权力从根本上说来自人民, 是人民的赋予和认可, 行政的目的必然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的“公共利益”。一句话, 行政工作必须执政为民, 为人民服务, 促进人民的公共利益, 这是这是公共行政人员伦理责任的最高准则和旨归, 也是公共行政人员伦理责任的首要内容。

二、在公正价值优先前提下推进效率

公共行政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 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目标的合理调整和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i的组织体系, 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始终把实现和维护社会正义视为其价值目标。当然, 如何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快速有效地实现行政的社会目标, 同样也是公共行政采取的价值目标, 因而如何在公正的基础上推进效率和在有效率的前提下达到社会公正就成为公共行政实践中的难题。

纵观行政学发展史, 我们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新公共行政学”之前的行政学明显关注公正不足, 偏爱效率有余, 持明显的“效率取向”。威尔逊就认为, 行政学研究的目的, 在于揭示政府能够适当的和成功的进行什么工作, 以及政府怎样才能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及在费用与能源方面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去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至于政府工作是否建立在公正基础上或是否能够有利于社会公正, 均不在考虑之内。韦伯的官僚制公共行政理论也过分强调工具理性。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行政学就是反思这段历史的理论成果, 它主张在公共行政体制和行为中要体现政治和伦理道德的诉求, 其行为及其结果必须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和平等, 行政人员的行政理念和行为也不应是“价值中立”的, 而必须是有社会责任感的道德行为。但是“新公共行政运动”这种对价值的呐喊, 似乎仅仅停留在思想领域, 而在公共行政实践中收效甚微, 在行政实践中, 仍然是效率至上为根据。

我们也强调公共行政的效率原则, 并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效率就是一种公正, 没有效率显然有失公正。但是公共行政与市场原则有着本质的不同, 市场和政府是两个不同的活动领域, 市场中发生的是个人选择行为;政府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公共生活领域, 发生的是公共选择的行为。在市场中, 遵循的是有限的公正、公平的游戏规则, 体现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和平等性, 但在这有限的公正的背后却隐藏着由于复杂的自然、社会因素影响而造成的起点和机会的不平等及用于交换的物品获取方式的不平等, 因而它不可能成为社会生活的普遍准则。在公共行政领域中, 它追求的是实质的社会公正、整体公正, 既关注公正的结果, 也关注其起点和过程, 既关注经济生活公正, 也关注社会政治和精神公正。在对待效率方面, 市场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而公共行政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为宗旨, 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追求公正是公共行政的首要原则、价值取向, 最终要求达到的是在坚持公正的前提下促进效率和有效率的促进社会公正的目标, 理所当然经济效率只有同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相吻合时才有正向的意义, 只有这样的效率才是一种美德, 没有正向意义的效率给社会虽有可能带来暂时的效率, 但最终必然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邓小平指出:“如果导致两极分化, 改革就算失败了。”ii正是在此种意义之上的论述。因而我们认为, 保证公共行政的公正价值优先, 在此基础上获得行政效率, 然后以效率促进行政公正, 使得公正与效率达到“双赢”, 是行政伦理责任内容之一。

三、廉洁奉公, 抵制腐败

朱镕基曾明确提出:加强廉政建设, 惩治腐败, 事关国家兴衰。所谓廉政就是为政清廉, 廉洁奉公, 不徇私情, 不当“贪官”。“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为政》) 官员廉洁从政, 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和政局稳定, 为政清廉是公共行政人员取信于民的重要基础。

腐败问题除了制度上的欠完善, 法律上的欠健全, 监督缺乏力度和有效性等原因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行政人员对权力本身认识上的错位。政府的权力、合法性来自什么?根据政治学“契约论”的观点理解, 政府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契约的基础之上的, 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契约或权能委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使社会产生分化, 形成不同的组织, 各组织内部及各组织之间都存在利益冲突。在组织内部, 各成员为了避免无谓的消耗, 以最少成本换取最大利益, 相互订立契约, 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力让渡出来, 形成公共权力, 由全体成员选举的少数代表掌握。掌握权力的少数人根据其成员的要求, 管理公共事务, 维护组织及其成员的利益。在组织之间, 基于同理订立盟约, 把部分权力交给凌驾于其它组织之上的组织 (国家政府) 管理全体社会的公共事务, 维护社会秩序, 进而维护整个社会的利益。在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代表人民管理全体社会的公共事务, 维持社会秩序, 维护整个社会的利益。政府的公共权力是人民群众授予的, 各级行政人员只是人民的“公仆”。公共权力这一属性决定了其作用只能而且必须完全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 绝不能用来为自己、亲属及小集团谋利益, 腐败现象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权力的这种来源和性质认识不清。

由于权力本身是一种强制力,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一元性, 在行使过程中, 有自然腐败的结构性特征,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亘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iii除了从政治和法律的制度完善上、社会监督的有效性上着手遏制腐败外, 更重要的就是从价值观上从公共行政人员的思想观念上对之进行教育, 使之树立起权为民用、执政为民、廉洁自律的观念。从现实来看, 一方面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正快速向前发展, 国家综合实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正在向着文明、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另一方面, 腐败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程度也越来越深。可见, 提倡廉政, 反对腐败, 已是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颗, 也是行政人员的重大伦理责任。

四、恪尽职守, 勤政为民

如果说提倡廉政抵制腐败侧重于从价值观上对公共行政人员进行要求, 那么恪尽职守、勤政为民可以说从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对行政人员提出了规定。在公共行政实践过程中, 要始终将廉政、勤政一起抓, 公共行政惩治“腐败”, 也摒弃庸碌无为的“懒官”。所谓勤政就是忠于职守, 勤奋敬业, 不当“懒官”。

坚持恪尽职守、勤政为民要求公共行政人员在实际工作中, 体察民情, 集中民智, 珍惜民力, 勤勤恳恳地为民办事。要躬下身子深入群众, 倾听群众的呼声, 关心民众疾苦, 体贴民众冷暖。要求公共行政人员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 认真解决问题, 不搞形式主义, 不搞官僚主义, 不搞花架了, 踏踏实实地把工作搞上去。勤政是同艰苦朴素的传统作风紧密相联系的, 它要求行政人员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 勤奋工作, 吃苦耐劳, 勤俭节约。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中指出:“艰苦奋斗, 事业必成;贪图享受, 自毁前程。”“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 必须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 行政就是管理, 勤政就是搞好管理, 全面加强管理。而管理必然包含讲求效率的要求, 因而提高行政效率, 追求卓越行政是勤政要求的应有之义, 行政效率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人员等行政主体从事行政工作结果的度量和评价, 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 它是全部社会活动效率中最重要的部分。行政管理是一门艺术, 一门科学, 提高行政效率就是提高行政的科学性, 以科学的方法来行政, 也就是科学理政。科学理政是政府工作的目标。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不仅要干事, 而且要会干事, 干好事, 干有效的事, 如果不从实际出发, 不遵循客观规律, 不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式, 不仅不能为人民谋利益, 而且还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 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树立科学的态度, 运用科学的方法, 按照科学的程序, 进行科学决策, 科学管理, 科学办事, 确保政府工作正确高效。在廉政的基础上, 进一步科学理政, 恪尽职守勤政为民是每一个行政人员应尽的职责, 是不可推卸的伦理责任。

以上, 从价值抽象层次上进行归纳, 列举了公共行政人员伦理责任的几方面主要内容, 它们也是有层次的:维护公共利益, 执政为民是处在最高层次的, 是行政伦理责任的准则和旨归, 其它三项责任均建立在此基础之上。追求社会公正, 实际上就是维护公共利益的公正, 在这种公共利益的公正价值指引下, 效率才具有正向意义。当然, 也只有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 才可能做到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腐败, 也才可能勤勤恳恳为人民做事, 为人民谋福利。失去了这一前提和基础, 失去了这一准则, 公正、廉洁、勤政均无从谈起, 为人民服务将不复存在。选择了公共行政职业, 就必然选择了这些伦理责任, 就必然要求去履行。

摘要:结合西方现代行政伦理思想, 本文认为, 在现代公共行政中, 除了讲究时代精神之外, 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和文化也要继承和弘扬, 由此, 公共行政伦理责任的基本内容有四方面:维护公共利益、执政为民, 在公正价值优先前提下推进效率, 廉洁奉公、抵制腐败, 恪尽职守、勤政为民。

关键词:公共行政,伦理责任,公正,廉洁,勤政

参考文献

[1]张庆东.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实现途径[J].中山大学学报, 2003年, 第1期

[2]邓小平文选[M] (第三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 139页

浅析合同法基本原则内容 篇3

关键词:合同法基本原则;合同自由;合同公平;诚实信用

一、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及内涵

法律原则指包括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在内的整个法制活动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法律准则。它是储存于法律规定中的价值准则,不是法律规定本身,不直接涵摄案件事实,须被法律规定或法条承载。但这种承载并非明白无误地直接宣示。直接宣示只是部份法律原则的确定方式,但多数法律原则必须从法律规定中借助整体类推或回归立法理由的办法推求出来。那些贯穿于某一类法中的最高层次的共同性价值准则,可称为该类法律的基本原则。具体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整个合同法制度和规范中的价值准则,是合同法的主旨和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制定、解释、执行和研究合同法的出发点。

二、合同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合同自由原则

合同自由原则即契约自由,一直都是各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合同自由的内涵是丰富的,包括是否订立合同的权利、自主选择合同相对人的权利、合同内容合意确定权、合同变更解除或终止权、合同纠纷解决方式确立权,直至涉外合同中法律适用选择权等。甚至还包括合同效力会因有违合同自由原则而遭到合同无效等制度的纠正。因此,合同自由应是合同法当然的基本原则。但在我国,此原则多有保留。我国《合同法》第4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据此规定,合同自由原则便成了合同自愿原则了。但很明显,合同自愿的范围相当狭窄,以该法第4条条文本身而论,其内容只相当于合同自由的一项而已。再则,自愿原则也没有自由原则深刻。自愿原则就不包括自由原则的实质精神—当事人达成合意即可产生相当法律效力的私法自治思想。但事实上,我国合同法对此已作出了规定,那就是《合同法》第8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而合同成立即为当事人达成合意。故从提高合同自由意识上考虑,也以合同自由原則比较好。至于有人认为以合同自愿为称,有利于对此作出合理的限制,则是多虑了。因为自由本来就不是绝对的,而是受合理限制的。质言之,以合同自由称呼此项原则更合理。

2.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这里讲的公平,既表现在订立合同时的公平,显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公平处理,既要切实保护守约方的合法利益,也不能使违约方因较小的过失承担过重的责任;还表现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因客观情势发生异常变化,履行合同使当事人之间的利益重大失衡,公平地调整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诚实信用,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诚实,要表里如一,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二是守信,要言行一致,不能反复无常,也不能口惠而实不至。三是从当事人协商合同条款时起,就处于特殊的合作关系中,当事人应当恪守商业道德,履行相互协助、通知、保密等义务。

《合同法》第42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①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②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③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第43第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该二条规定的是缔约过失责任,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基本依据是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第92条规定,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该条讲的是后契约义务,履行后契约义务的基本依据也是诚实信用原则。

3.平等、自愿原则

平等、自愿原则合同法的平等原则指的是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包括订立和履行合同两个方面,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是区别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征,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则赖以存在的基础。合同法的自愿原则,既表现在当事人之间,因一方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合同当事人与其他人之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自愿原则是法律赋予的,同时也受到其他法律规定的限制,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愿”。法律的限制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实体法的规定,有的法律规定某些物品不得买卖;国家根据需要下达指令性任务或者国家订货任务的,有关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不能“自愿”不订立。这里讲的实体法,都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涉及社会公共秩序。法律限制的另一方面是程序法的规定。有的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某类合同,需经批准;转移某类财产,主要是不动产,应当办理登记手续。那么,当事人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不能“自愿”地不去办理。

4.遵守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合同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该条规定,集中表明二层含义,一是遵守法律(包括行政法规),二是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 篇4

当和一位陌生的朋友初次见面时,第一时间就要将自己介绍给对方,好的自我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在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简单讲,自我介绍就是将自己介绍给别人。从礼仪上讲,想做好与众不同的自我介绍应注意以下两大问题:

一、自我介绍时机:

不同的场合要进行不同的自我简介。如:应试求学时、在交往中与不相识者相处时、有不相识者表现出对自己感兴趣时、有不相识者要求自己作自我介绍时、有求于人,而对方对自己不甚了解,或一无所知时、旅行途中,与他人不期而遇,并且有必要与之建立临时接触时、自我推荐、自我宣传时、如欲结识某些人或某个人,而又无人引见,如有可能,即可向对方自报家门,自己将自己介绍给对方。

二、自我介绍注意事项:

1、做自我介绍时首先要注意时机:要抓住时机,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自我介绍,对方有空闲,而且情绪较好,又有兴趣时,这样就不会打扰对方。

2、讲究介绍态度:态度一定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应镇定自信、落落大方、彬彬有礼。既不能委委懦懦,又不能虚张声势,轻浮夸张。表示自己渴望认识对方的真诚情感。任何人都以被他人重视为荣幸,如果你态度热忱,对方也会热忱。语气要自然,语速要正常,语音要清晰。在自我介绍时镇定自若,潇洒大方,有助给人以好感;相反,如果你流露出畏怯和紧张,结结巴巴,目光不定,面红耳赤,手忙脚乱,则会为他人所轻视,彼此间的沟通便有了阻隔。

3、注意介绍时间:最好能够简洁的进行一分钟自我介绍或不超过一分钟都行。话说得多了,不仅显得罗嗦,而且交往对象也未必记得住。为了节省时间,作自我介绍时,还可利用名片、介绍信加以辅助。

4、注意自我介绍基本内容: 包括3项基本内容:本人的姓名、供职的单位以及具体部门、担任的职务和所从事的具体工作。这3项要素,在自我介绍时,应一气连续报出,这样既有助于给人以完整的印象,又可以节省时间,不说废话。要真实诚恳,实事求是,不可自吹自擂,夸大其辞。

5、注意介绍方法:进行自我介绍,应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如果有介绍人在场,自我介绍则被视为不礼貌的。应善于用眼神表达自己的友善,表达关心以及沟通的渴望。如果你想认识某人,最好预先获得一些有关他的资料或情况,诸如性格、特长及兴趣爱好。这样在自我介绍后,便很容易融洽交谈。在获得对方的姓名之后,不妨口头加重语气重复一次,因为每个人最乐意听到自己的名字。

改进工作作风公开承诺书

xx市科学技术局,就改进作风、提升效能、做好服务,郑重作出以下承诺:

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察实情、讲实话、用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二、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模式,精简审批程序,推行网上受理“一站式”服务,提质提速提效。实行“阳光审批”,实现项目组织与项目评审分离,实施项目管理全程监督。

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推动“一区多园”建设,按一园一特色原则,加快发展xx高新区各县(市、区)特色专业分园,辐射带动各地实现错位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落实改善创新环境五年行动实施意见。优化创新环境,促进转型升级,引领新型工业化。

四、深化产学研合作,集聚创新资源,组织企业与高校对接,引导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共建创新平台和创新联盟,引入创新团队搭建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和技术创新联盟。构建现代科技服务体系,实施科技惠民工程。

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压减“三公”经费支出,严守财经纪律,建立和完善制度,严格执行标准,严格签批报销程序。廉洁自律,秉公办事,全面塑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以上承诺,请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予以监督。监督投诉电话:xxx。

市直机关工委改进作风公开承诺书

我代表肇庆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就改进作风、提升效能、做好服务,郑重作出以下承诺:

一、加强党建,提高素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省、市委重要会议精神。继续加强市直机关党务干部培训,争取三年内轮训一遍。年内举办4期“市直机关干部讲座”,提高党员干部服务大局、推进工作的能力素质。

二、转变作风,高效办事。严格落实工作职责,实行首问负责制,凡是基层党组织请示的工作或党员群众咨询的事项,做到一次告知,对符合规定、资料齐全的办结时限不超过5个工作日。对党员群众的来电来访给予明确答复,暂未能办理的说明原因。

三、深入基层,作出表率。扎实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服务基层、企业和群众。工委班子成员带头转作风,定期到各直属党组织调研指导机关作风建设,到国有企业、“双到”扶贫点了解情况,做好服务。在市直机关组织开展“党委书记接待日”活动,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单位、基层和一线。以窗口单位为重点组织开展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活动,树立党员干部好形象。

四、执行制度,廉洁从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五个不发文”、开短会、讲短话、接待务实节俭等规定。坚持廉洁自律,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慎独、慎微、慎行、慎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以上承诺,请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予以监督。

课堂常规的基本内容(定稿) 篇5

课堂常规的方法

王建鹏

各位老师:

下午好,根据体育学会的安排,这节课由我和大家一起探讨学生、教师、课堂常规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作用,以及形成课堂常规的方法,大家在这儿做了一天了,想必已经非常难受,但是希望大家再坚持一会儿,在听课的过程中,如果感觉对你们有用的地方给点掌声,如果说的对你们没有任何值得学习的地方请不要给嘘声。谢谢大家的支持,(幻灯片)

任何一名体育老师都知道,良好的课堂常规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条件,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体育教学形式多样,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纪律性,就难以控制教学的全过程。所谓课堂教学常规,就是在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是广大体育教师经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采取的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的程序性工作,而且,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也是符合学校的有关教学规定,并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程序相匹配的教学制度。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必须的和重要的。(幻灯片)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一般包括:学生常规、教师常规、课堂本身的常规三个方面,具体的内容有编写计划和教案,准备场地和器材,集合整队与师生问好、点名或清点人数、宣布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见习生、检查服装与佩带物、安全检查与安全教育、准备活动,集中注意力与激发情绪、放松练习,课后总结等内容。

下面我就这三个方面逐一做介绍。一.学生上体育课常规:(幻灯片)提前做好上体育课的心理准备。

作为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爱玩是他们的一个特点,在教室里做上一天,一想到下节课是体育课,多数学生内心还是很高兴的,毕竟,体育课相对文化课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当某一节体育课由于特殊原因不上的时候,他们会表现的很不高兴,这说明他们为体育课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2上下课均要排成横队,上课铃响后由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及出缺席情况。

老师要要求学生每节课都有规定的地方站队,而且有固定的队形,不要这节课在这个地方,下节课又在另一个地方,这样学生都搞不清到底应该在哪儿站队,体育委员要在上课铃响之前将队伍组织好,这样会给老师省去好多事情。

3教师到学生队伍正前方立正站好宣布上课,师生问好。下课时师生互致再见,拍掌解散。

这条比较重要,宣布内容能使学生明白这节课的目标,下课集合解散能使学生回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对学生的心理也是一种放松。

4上课铃响后,迟到者必须向教师说明理由,得到许可方能进入队列。

对迟到的学生必须问清楚,要明白是什么原因迟到了,是个人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并对这些现象要区别对待。

5、不能上体育课者,要提前向体育教师请假。根据病情决定休息或见习。见习者要在排尾列队。

这一条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的,每个体育教师不但对所带班级的学生身体状况有了解,还一定要清楚,那些学生是不能上课的,特别是对一些有特殊疾病的学生,心中一定要有数,还有就是本来能上课的,假装不能上课,对这些学生,老师一定要做到清楚,要区别对待。

6学生穿运动装或轻便装和胶底鞋上课。

这是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室外课的特点。现在都有校服,应该问题不大,没有校服的要要求学生穿适合运动的轻便装,不要上体育课穿紧身的牛仔裤,学生做个深蹲起,咔擦一声,裤裆扯烂了,引的同学们哄堂大笑,7、课堂上不准带手套和帽子(特殊情况例外),不戴饰品。

特别是饰品和钥匙,在上课前不能佩戴在身上,以免发生意外事故。(举例说明在训练时朱浩和孙星星头划烂的事)

二、体育教师教学常规(幻灯片)

1、学期开始时,体育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本校的实际,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每次教学必须写好教案。

这 一点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要做到的,每学期开学,学校里发的教案上第一页就是学期计划,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填写计划和教案,如果连计划和教案都没有,那这个体育课一定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课。

2、必须进行器材的检查和布置,场地需提前画好。若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处理,逐级上报。(举例说明三闸上山羊时出的情况)

3、做好体育委员和体育小组长的培养工作。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体育教师也一样,在上课过程中也需要一些体育干部来协助教学。比如体育委员的带队到指定地点等候上课,整队报告人数;以及进行小组练习时,需要一名小组长来管理等等。但在现实教学中,没有利用这些优势,往往会因为某个小组的内部争论导致上课正常秩序遭到破坏,从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4、开始上课时,体育委员整好队伍,师生互相问好。

5、教师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

这是一条常识,也是体育老师必须要做到的,老师本身他就有示范作用,如果老师上课的时候穿便裤,皮鞋,那学生也会模仿老师,不穿运动裤,如果那样。各位试想一下,如果学生都模范老师的话,那这个课堂上就会是奇装异服。(幻灯片)

6、每次课练习开始,教师必须严格整理队伍,并进行一些简单而又能迅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队列练习和其他练习。

老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来,才能提高上课的效率。

7、每堂课必须安排学生进行必要的准备活动和适当的放松运动。

准备活动是为了使身体达到良好的上课状态,同时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在每节课时,都要进行准备活动,放松活动是为了使学生在紧张的练习中尽快除疲劳,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肌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开始的准备活动和结束部分放松活动的设计,让我们的体育课有头有尾、有始有终,真正让学生受益。

8、每堂课必须讲清重点难点,给学生做出比较正确的示范动作。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反复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本次课重点需掌握的东西,同时,我们老师在给学生做示范时,一定要正确,规范,大方。

9、每堂课后小结时,应以正面的教育为主,课结束时与学生一起收拾体育器材。

小结时要对做的好的方面提出表扬,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的措施,并有计划的安排收拾器材的学生,不要随心所欲,想起谁让谁收拾,这样,会让学生觉得不公平。

10、每次课后教师要填写好教学小结和出缺席情况。学生的出勤情况要做好登记,这是考核的一部分。

三、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幻灯片)

1课前常规

⑴、体育委员上课前应主动与任课教师联系,明确课的内容与要求,教师要了解有无见习生。

⑵、体育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或亲自动手,及时布置和检查场地,准备教具,一切准备工作应在课前准备就绪。

⑶、学生因病、伤,不能上课时,课前应主动向体育教师说明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布置他们随堂见习或参加适当的活动.⑷、教师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仪表后,应提前到达规定的集合地点等候上课。

2.课中常规(幻灯片)

⑴、准时集合上课:上课铃响后,由体育委员及时在指定地点集合整队,检查上课人数。

⑵、上课礼节:体育委员整好队伍,下达“立正”口令,然后向教师报告上课人数,随后师生相互问好。教师即向学生宣布本课任务与要求,迟到学生向教师报告,说明原因,经教师允许后方可入列。

⑶、上课服装:学生上体育课时应穿运动服和球鞋,不准穿大衣、裙子、皮鞋、高跟鞋、凉鞋,不准戴帽子、头巾和手套、不准佩戴徽章和携带小刀等。

⑷、每次上课教师必须严格点名制度。学生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⑸、上课时,学生必须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注意安全,爱护器材,服从教师及小组长的指挥,努力完成各项练习任务,学生在课堂中不得嬉笑打闹。不经教师允许不得擅自离开课堂。

⑹、课结束前,教师要集合全班学生,对本次课进行小结评比,指出优缺点,提出课后练习要求,宣布下次课内容,布置学生课后整理场地和归还器材。

⑺下课时教师离队前向学生告别“同学们再见”,学生立正齐声回答“老师再见”!

3.课后常规(幻灯片)

⑴、下课后教师应检查学生整理场地和归还或移交器材的情况,以保证下节课教学的正常进行。

⑵、课后教师应主动征求学生对本课意见,写好课后小结,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

四.常规建设在体育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幻灯片)

每一门学科都有属于自己学科特点的常规,当然我们的体育课也不例外,甚至体育课的常规是众多学科中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门艺术,因为它有它的特 殊性:

1.必要的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课的基本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是通过学生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紧密配合来达到掌握体育的“三基”和锻炼身体的目的。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不仅要进行智力活动,而且主要是让机体直接参与体育锻炼的实践活动。同时,体育课教学以操场为课堂,外界干扰多,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因此,只有建立起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各种活动的纪律,才能使学生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课堂的各项活动。教师必须事先把课堂组织好,才能生动活泼、井井有条地完成教学任务。(幻灯片)

2.课堂常规的建立便于组织教学,能加大课堂练习的密度。有的教师上体育课,虽然班级学生人数多,运动场地小,体育器材少,但由于他们建立了课堂常规,规定了必要的措施和要求,课仍然上得很好。如有的老师采用轮换教学时,在调动队形、变换项目、指导练习等教学环节上做到组织严密、措施合理、行动迅速。节省了教学时间,相对地也就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加大了课的密度,因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3.建立课堂常规有助于加强思想教育。(幻灯片)体育课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这种要求应贯穿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则是一个重要方面。

4.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幻灯片)

由于学校普遍存在运动场地小,而且同时上体育课的有好几个班的现象,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常规,那么整个操场就像是在让学生在上自由活动课,根本感觉不到老师的存在。

五.形成良好课堂常规的几种方法:(幻灯片)

1、抓时机,练排队。

最好的时机就是在与学生初次接触的时候,帮助学生排好队伍,并反复强化训练,如“我是第╳队”“我是第╳队第╳个”,这样一来,学生在第二次排队时基本上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在以后的课中,通过一些队列游戏来训练学生快速排队的能力,如“快快集合”这个游戏可以分成比快、比齐、比前后间距等若干小游戏,等学生意识强化后再提高比赛要求。在此需说明的是,队伍训练不能操之过急,等学生一个要求掌握后在提另一个要求,并在一开始就要规范口令,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抓课堂,立常规。通常在学生最初的几节课中就要把教学常规“抓实”“抓准”“抓住重点”,以后在每节课中都要融入常规教育与训练,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所谓“抓实”,就是教师在向学生制定任何一项规定后,必须严格执行,并且贯彻到每节课中,逐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抓准”,就是先挑选一些适合学生的常规要求,能帮助他们尽快地建立基本的教学秩序,保证有序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所谓“抓重点”就是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教师要抓住重点问题来解决。

3、抓规范,巧训练。不同的学生,必然存在着个体差异。就必须规范课堂常规,规范口令,规范动作,使学生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接受正规的学习训练,同时有趣而不枯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稍息、立正”时,教师不仅要会教还要做的好,根据学生的特点,他们最喜欢模仿教师的样子,所以对动作的要求一定要严格。但又要注意练习的时间和方法,不能枯燥的反复练习,可以用比赛的方法来提高兴趣。可以把口令改为数字,提前约定,当教师叫“1”时,学生就做立正的姿势,叫“2”时就做稍息的动作,然后在来比赛,指导学生快乐地把动作一步步做到标准化。

4、抓方法,重效果。常规训练渗透在体育课中每时每刻,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也不可能时刻都提醒学生,因此在课中要善于发现省时省力的有效方法,既能减轻自己的负担,又能训练学生良好的常规。

文化市场的基本内容 篇6

所谓 文化市场,是指按价值规律进行文化艺术产品交换,和提供有偿文化服务活动的场所。

是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中介。

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能供人们消费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和活动;二是要有组织这种活动的经营者和需求者;三是要有适宜的交换条件。

主体

文化市场主体一般是指各类文化产业单位。

文化产业,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在我国,文化市场主体一般包括演出业、图书报刊业、广播影视业、娱乐业、音像业、艺术品经营业、网络文化业、文物拍卖业、文化旅游业等门类。因此,文化市场可以划分为演出市场、娱乐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电影市场、书报刊市场、艺术品市场、文物市场等多种类型。

★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

★ 深圳企业活动策划

★ 清算情况说明范文

★ 清算报告范本

★ 清算审计报告

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 篇7

一、接受、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

《条例》明确对特种设备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监察, 可概括为设计、制造、安装、维修 (保养) 、改造使用、检验、使用等7个环节。其中, 设计、制造、安装已“先天”造就了特种设备的品质, 检验、维修和改造则是“后天”确保其功能的保障, 只有在使用环节中才能发挥其价值。因此,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点是使用环节, 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及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他们的重点工作是搞好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 实施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 逐步建立使用环节的动态管理机制, 接受和配合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 不断提高特种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水平。

二、履行定期检验义务

为及时发现和消除特种设备的缺陷隐患, 防止事故发生, 国家对其实施的是法定的强制性定期检验, 以达到延长使用寿命, 保证安全与经济运行的目的。因此, 使用单位应做到:

(1) 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 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单位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根据使用单位自身的特点, 安排定期检验计划, 确保检验工作如期实施。

(2) 主动与检验单位落实检验时间和有关的工作要求, 检验单位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 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检验。

(3) 应按计划的检验时间停车检验。

(4) 检验后, 应针对特种设备技术状况和检验单位出具的检验报告, 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对符合使用要求的, 及时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 不得继续使用。出现故障或有异常情况时, 使用单位应及时进行全面检查, 待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重新使用。

三、实施使用管理要点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已涉及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 由于其结构、种类和工况条件、用途各不相同, 在各产业、行业和部门之间的管理形式亦不尽相同, 管理工作基础也各有特点。但在使用与管理上, 都应以“一个夯实、二个求实、三个落实”、“正确使用”和“精心维修保养”作为工作的落脚点, 这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根本保障。

1.“一个夯实”的含义

“一个夯实”是指使用单位要夯实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基础, 即加强特种设备综合管理, 掌握特种设备的准确底数。对使用单位来说, 只有掌握各类特种设备的确切底数, 才能逐台进行管理, 避免产生漏洞。但在实际中发现, 一些单位存在着“底数不清, 参数不准”的情况, 特别是设备数量多、门类繁杂的单位, 设备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安装位置及登记牌号等内容都不一致, “张冠李戴”现象严重, 给注册登记和日常管理带来很多困难。为防止此类问题发生, 除了要认真贯彻《条例》及特种设备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 增强人们对特种设备管理的法制观念和相关知识外, 建议采用“表、证、档、账、标”五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 “表”, 即《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使用单位应准确填写与注册登记设备属性一致的原始参数及内容, 管理人员应认真核对, 并将其生成电子文件, 报当地安全监察机构登记备案后存档。

(2) “证”, 即《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特种设备在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向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记应当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3) “档”, 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按照《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要求, 档案内容应包括: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 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定期检验建议和定期检查记录;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附属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应按单台独立成册, 按类别存放、记录和妥善保管, 避免损坏和丢失。

(4) “账”, 即《特种设备管理台账》。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管理台账》, 将本单位所有特种设备按其属性、类别、系统等记入台账。应详细记载设备名称、型号、出厂编号、注册登记牌号、安装具体位置和检验日期等内容, 便于日常查阅。

(5) “标”, 即《登记标志》、《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按《条例》、《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要求, 对特种设备实行注册登记和定期检验制度, 并发放《登记标志》、《安全检验合格标志》。使用单位应按规定要求将其置于该设备的明显位置上。

2.“二个求实”的要求

“二个求实”是使用单位求实有否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求实有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使用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 (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 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 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安全管理工作。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是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管理, 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1) 特种设备凭证使用。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分为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实施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和办理使用登记证, 是国家对特种设备使用采取行政管理和实施安全监察的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行政规定, 逐台 (套) 使用登记, 促进使用单位合法使用特种设备。在使用登记时, 对安全技术状况较好, 没有缺陷危及使用安全的特种设备发放使用登记证, 从行政和技术上明确了使用单位在正常的工作和操作条件下, 可以使用该台 (套) 设备, 期间还要履行定期检验的义务。为使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除了对本体要求外, 还必须根据特种设备的各自特点, 装设必要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相关附属仪表, 并进行定期校验、检修, 保证其灵敏可靠和正常运行, 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人的因素决定一切, 任何机械、设备都离不开人的监视、控制和操作。因操作不当或违章操作引起的机毁人亡事故屡见不鲜。故此应对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 使其掌握基本理论和安全作业知识, 做到“四懂四会” (懂特种设备的结构、性能、用途和工作原理, 会使用、保养、检查和排除故障) 。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和安全规程, 认真填写运行记录或工艺生产记录,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严禁违章操作, 拒绝执行违章的指挥, 积极主动参与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 确保特种设备的正常使用与安全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 应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3.“三个落实”的内容

“三个落实”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1)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党和国家历来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 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不仅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 也会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 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因此, 确保特种设备安全既是经济问题, 也是政治问题。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人们:安全就是生产力, 安全就是效益, 没有安全, 生产力就不能发展, 社会就不能进步。

为进一步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促进经济发展, 《安全生产法》中第五条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条例》第五条明确了“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安全生产法》和《条例》的实施, 对主要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地位进一步予以明确, 无疑对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这是最基本的管理制度之一。明确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有利于分清工作职责, 确定各自的工作范围, 便于实行技术、经济和安全责任考核。

(2) 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 是做好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以国有集体经济为主, 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今天,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已趋向多元化发展。对某种 (类) 特种设备而言, 拥有者可能是集团、有限责任制公司或个人, 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对不同的企业、组织或个人来说, 也有其不同的内容。就一般企业管理而言,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可以是专职的, 也可以是兼职的, 但必须遵循特种设备管理的一般原则, 协调好与生产安技、财务、劳资、教育培训等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做到既有明确的分工, 又要密切的配合, 能够共同推动和促进特种设备的使用实行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同时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内, 应根据本企业特种设备使用数量及技术状况, 指派相应数量具有特种设备基础与技术知识、懂业务管理、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 具体从事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运营使用单位, 应当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 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 可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3) 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随着现代化管理方法日趋完善以及人们认识的提高,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也越趋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各自的使用特点, 逐步探索和适应其运行规律, 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 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章制度, 减少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 消除企业内部之间、上下级之间、管理与生产之间的不协调因素, 有效克服不讲责任、职责、工作效率与经济效果的不良现象。因此, 科学地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逐项落实执行, 是管理好特种设备的重要条件和降低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

由于特种设备各有其特点, 使用范围广, 使用单位错综复杂, 从十几万人的特大型企业到个体私营业主, 管理层次和管理形式都有所不同, 制定的规章制度也各不相同, 但都应包括: (1) 各级岗位责任制。这是使用单位最基本的管理制度之一, 有利于分清工作职责, 确定各自的工作范围, 便于实行技术、经济和安全责任考核; (2) 基本工作管理制度。包括特种设备的选购、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登记、备件管理、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技术档案管理和统计报告等制度。这些制度的贯彻实行, 能够奠定使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3) 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应具有安全检查、维护保养、检验、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维修保养、改造、事故报告及接受安全监察等制度; (4) 操作规程。主要包括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这是保证正确使用特种设备, 做到安全运行和维持正常生产 (使用) 的先决条件; (5) 应急预案。建立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 以及重点特种设备的监控制度, 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以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事故与危害, 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4. 正确使用

特种设备的存在价值在于使用, 而任何特种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特定的工作条件, 其使用寿命长短, 生产运行效率的高低, 又直接影响到使用价值。虽然特种设备一般都给定了初始的使用寿命范围, 但使用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特种设备的实际寿命, 影响到正常生产 (运行) 秩序和经济效益。主要措施有: (1) 正确确定使用条件, 加强使用过程中技术要素的控制, 严禁超压、超温、超负荷运转; (2) 合理制定操作规程和严格执行; (3) 合理选用安全保护装置, 确保灵敏可靠; (4) 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严禁违章作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学校、幼儿园、体育场馆、娱乐场所、旅游风景区等公众聚集场所进行作业, 可能危及公众安全的, 应当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 设置安全隔离区和明显的安全标志, 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防事故发生。

由于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运行伴随高度的危险性和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因此运营使用单位应做到: (1) 每天使用前, 应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 并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 (2) 应将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3) 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熟悉上述设施的相关安全知识, 并全面负责安全使用工作, 至少每月召开一次会议, 督促、检查安全使用情况; (4) 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配备相应数量的营救装备和急救物品; (5) 乘客应遵守使用安全注意事项的要求, 服从工作人员的指挥, 工作人员应向游客讲解安全注意事项。

5. 精心维修保养

(1) 特种设备使用后能否保持完好状态, 提高使用效率, 延长使用寿命, 达到安全经济运行, 除了正确使用外, 还必须精心做好日常维修与保养工作。

(2) 特种设备维修保养, 是使用过程中自身的客观要求。鉴于特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 会因操作条件变化, 运动部件转动造成振动及运动磨损等, 导致技术状况发生变化, 甚至产生严重缺陷或隐患, 若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 势必影响正常运转或引发事故。所以, 做好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及时排除隐患或改善其使用状况, 既能防患于未然, 减少不必要损失, 又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 并作出记录。发现异常情况, 应及时处理。

(4)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和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 并作出记录。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篇8

一、物质层文化

是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加以表现的表层文化。 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是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容貌、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也构成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行为层文化

行为层文化是指员工在生产经营及学习娱乐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指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包括企业行为的规范、企业人际关系的规范和公共关系的规范。企业行为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行为。

1.企业行为的规范是指围绕企业自身目标、企业的社会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行为规范。企业行为的规范从人员结构上划分为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和员工行为等。

2.企业人际关系分为对内关系与对外关系两部分。对外关系主要指企业经营面对不同的社会阶层、市场环境、国家机关、文化传播机构、主管部门、消费者、经销者、股东、金融机构、同行竞争者等方面所形成的关系。

3.企业公关策划及其规范。

4.服务行为规范:是指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制度层文化

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与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它规范着企业的每一个人。企业工艺操作流程、厂纪厂规、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等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

1.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的总称。

2.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为有效实现企业目标而筹划建立的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企业组织结构的选择与企业文化的导向相匹配。

3.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求得最大利益,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企业的制度文化是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

四、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

1.“参与、奉献、协作”的企业精神,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企业信条的集中体现,它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通常通过厂歌、厂徽、厂训、厂规等形象地表现出来。

2.“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哲学: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提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企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物关系上形成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现象。与民族文化、特定时期的社会生产、特定的经济形态、国家经济体制及企业文化背景有关。

3.“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体现在处理股东、员工、顾客、公众等利益群体的关系中,包括利润价值观、经营管理价值观和社会互利价值观。

上一篇:建筑设计师职责下一篇:车站实习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