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调查问卷设计

2024-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调查问卷设计(精选8篇)

小学调查问卷设计 篇1

尊敬的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您参与调查。本问卷为匿名形式,不涉及对学校和个人的具体评价,仅供对教学设计问题研究之用,请您放心填写。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了保证问卷结果的有效性,希望您在回答本问卷时尽量坦诚,独立完成本问卷,填写出自己的真实情况。下列问题中,除了开放性问题外,其余均为单项选择题,请将最符合您的选项填入括号内。真诚地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部分:基本资料

1.您的性别()A.男

B.女 2.您的年龄()A.30岁以下

B.30—40岁

C.41—50岁

D.51岁以上 3.您的学历()A.高中/职高/中师

B.大专

C.本科

D.研究生 4.您的学校所在地()A.城市

B.乡镇

C.农村 5.您所教的年级()A.1—2年级

B.3—4年级

C.5—6年级 6.您是否是班主任()A.是

B.否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

1.我系统的学习过有关教学设计的课程,例如,教学理论、语文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技术之类的课程。()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我非常明确《教学设计》课程的学习目标。()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3.我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写教案的过程。

()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4.我能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5.我认为教学设计工作枯燥无味、机械运转,加重了自己的工作负担。()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6.我在教学设计时,制定教学目标主要来自于教学参考中的教学目标。()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7.我的目标设计绝对是以字、词、句的积累与语法学习为教学核心的。()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8.我清晰地知道如何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9.我总是用“学生能……”的形式描述教学目标。()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10.我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教材。()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11.我认为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是一样的。()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12.我在教学设计时会对教科书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顺序调整或增减。()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13.我在教学设计时,更多时候考虑的是传授课本知识。()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14.我十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差异和学习态度,并体现在教学设计中。(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15.不同班级教同样的内容,我几乎不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16.我很清楚语文各种教学目标在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17.我总会在教学设计前充分分析学生后再进行教学设计。()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18.我设计教学内容时总是考虑如何与学生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19.我在课堂教学中,会直接使用他人制作好的教学设计课件给学生播放。()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0.我认为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就是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技术。()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1.我能熟练的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与语文课程相结合。()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2.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收集一些教学资源作为教材内容的拓展。()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3.我评价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4..我的课堂上,同学之间经常互相评价。()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5.我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纸笔测试的成绩为主。()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6.我经常使用表扬、鼓励积极的评价,从正面加以引导。()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7.我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同年级、同科目教师进行的教研活动。()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8.我经常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29.为了完成备课任务和检查,我会照搬教师用书或教案设计。()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30..我会在过往的教学中,教学之后认真地进行反思并写下反思。()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31.我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依靠课本和教材参考,还查阅其他文献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32.我会主动进行资源搜索参加学术交流活动。()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33.我经常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培训活动。()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34.我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培训。()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 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35.我参加的教学设计培训过程中一般都是老师讲学员听,很好毕业的。()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三、开放题

1.新课程实施以来,您认为当前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导致这些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

小学调查问卷设计 篇2

2010年3月,南湖第三小学以“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为主题,在五年级学生中开展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上网检索和集体讨论,最终选定了“节能减排,我们能做些什么?”这个课题,并形成了“节约用纸,我们能做什么?”“节约用水,我们能做什么?”“保护社区环境,我们能做什么?”等三个子课题小组,笔者承担了调查问卷设计指导工作,面向全区教师成功地开设了一节教学公开课。现将指导小学生设计调查问卷的教学过程回放如下,希望能与同行探讨交流。

提供参照样表,引导学生认识调查问卷的结构形式

调查问卷是一种格式化的应用文,有一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一般说来,小学生很少接触。鉴于此,笔者上网检索,筛选了一个相对简单一点的调查问卷(见表1),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之对调查问卷的格式和要求有初步的直观了解,目的是为下一步“围绕课题设计问卷”的实践活动做铺垫。

表1:“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学生调查问卷

此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同学们对生活中浪费现象的认识和看法,以此作为我们研究的第一手材料。答案无所谓对错,希望你能以认真的态度,选择与你的真实情况和想法相符合的答案。谢谢你对活动的支持!下面各项问题能选一个或多个答案,并且打“√”。

1. 你经常在生活中发现浪费现象吗?

A.经常B.有时C.很少D.不清楚

2. 你认为自己有浪费现象吗?

A.经常B.有时C.很少D.不清楚

3. 你在学校发现的浪费现象最多的是什么?

A.学习方面B.吃的方面C.玩的方面D.其他

4.你在哪些公共场所发现浪费现象?

A.饭店B.娱乐场所C.居民小区D.公园

5.举例说说你还看到哪些浪费现象?

在这个教学环节,笔者结合表1,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关于调查问卷的整体性认知概念:1.调查问卷要有“标题”;标题的主要作用是标注调查的内容和问卷发放的对象,即“向什么人”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什么事情”。2.调查问卷的“指导用语”主要用来交代调查目的,交流融洽感情,请求协助,指导答题。3.选择题“备选项”的设计,有特定要求:前三项反映认识的相对差异,第四项涵盖其他情况。4.问题项目即问题情境的设计,要围绕调查目的合理分解。如表1,所有问题项目都围绕“生活中浪费现象”来设计,细分为“被调查者的浪费现象”和“看到的(别人)浪费现象”,通过调查最终可以得出: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类型和程度,且隐含了引导调查对象“自我反思,提高认识,抵制浪费”的教育功能。5.开放性问题设计(如第5题):提供与问卷调查人的交流渠道,这为采集新的信息提供了可能,弥补了问卷设计的疏漏。

从教学的即时性反馈看,第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学生初步掌握了调查问卷样表的结构形式,也积累了检验量表优劣的经验。但第4题没有提供备选项,因此很不周全;也有学生说,B项的“娱乐场所”选项设计不合理———因为小学生严禁进入,无法回答。最后,笔者删去了B项的内容,设计了一个涵盖其他情况的选项———“其他”,从而使第4题的备选项设计趋于周全合理。

结合课题小组的研究内容,分步指导设计调查问卷

尽管学生已初步掌握调查问卷的样式,但要自己动手设计还是有很大难度,同时,笔者在一节课内指导三个课题小组设计调查问卷也不现实,在课堂上讨论也难以聚焦。笔者最终选择了课题“节约用水”来指导设计问卷,而让其他两个小组参与讨论,目的是以“节水组”的问卷设计指导为主,带动另外两个小组,达到掌握要领、触类旁通、自主设计的教学目的。设计指导主要环节如下:

设计比较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标题的重要性

标题是问卷的“眼睛”,好的标题必然反映学生对问卷内容的理解程度。标题也涉及到调查范围大小和调查对象的选择,是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设计相关练习,加深学生对标题的认识体会,而不能由教师直接给出。鉴于此,笔者设计了一个填空题:生活用水现状调查表。继而引导学生思考:横线上要不要加限定词,加什么样的限定词?通过讨论对比,限定词从无到有,由“家庭”逐步缩小到“城市家庭”,最终确定为“城市家庭生活用水现状调查表(学生问卷)”,这个标题显然比较贴切实际。这样,学生对调查问卷涉及的范围、适应对象以及内容有了更加准确的理解。

从家庭用水项目、浪费水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这是调查问卷设计指导的重要环节,即“思维导向”环节。通过这个环节的思维引导,学生能了解如何设计问题和提供合适的选择项。笔者的思路是,要节约家庭生活用水,就必须知道四个方面的相关问题:一是家庭生活中哪些方面必须用水?二是这些使用过的水能不能节约点或二次使用呢?三是有哪些不良的用水习惯造成了用水浪费呢?四是有哪些好的节水措施和方法呢?这四个相关性问题,即使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指导,也难以形成这样周密的思考,而这正是指导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

笔者通过设计框架式问题(表2),发挥思维导向作用,顺利引导学生回答出了这些问题。因此,无论是“节水组”,还是其他两个课题小组,都可以借助这个思维模型,设计出本组的框架式问题,为调查问卷的问题项目和备选项设计做好铺垫。

从课堂教学反馈看,学生受表2框架式问题的引导及第一行示例的提示,能够快速列出“家庭生活用水项目”;而集体讨论和教师指导,又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有利于解决“用水浪费原因”以及“节水办法”这两个难点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其他两个课题小组,只要掌握了这种思维分析方法,即使没有老师的指导,也可以通过网络检索、家长指导、群体讨论,请教专业人士等方式解决问题。因而,这个指导过程十分重要,显示了思维导向的作用和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分析结论列举问题项目,设计合理的备选项,完善问卷设计

有了表3的分析结论,调查问卷涉及的主要问题项目、用水浪费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大体呈现出来了。但认识仅限于现场的同学还是很不够的,如何大面积地了解城市家庭的生活用水现状呢?需要课题小组将分析结论转化为“调查问卷”,供更多的学生测试,从而验证或修正这些结论,为普及环保知识、实施环保教育提供事实依据。

在这个教学环节,笔者最终设计出供小学生使用的调查问卷(表4)。回顾课堂设计的指导过程,最大的难题是备选项的情境设计。以第3题为例,尽管我们知道了“淘米洗菜”用水浪费的原因及对策,但总不能把表3“水量大、淋洗”(浪费)和“盆洗、水量适中”(节约)直接设计成问题吧?设计成表4中的三个备选项的问题情境,还是很费一番周折的。主要是因为备选项的情境设计要简洁明确,无歧义,易理解,适合小学生回答,而这需要熟悉生活、语言贴近小学生理解水平。

表4:城市家庭生活用水现状调查问卷(小学生用卷)

指导用语(如前,省略)

1.你家用水最多的是哪些方面?

A.洗澡B.淘米洗菜C.打扫卫生D.其他

2.请您为您按用水量的大小排序(填序号):

3. 你家淘米洗菜时怎样用水?

A.直接冲洗B.用盆接水洗C.用淘米水洗菜D.其他

4. 你家的剩余开水如何处理?

A.直接倒掉B.刷牙洗脸C.洗锅刷碗D.其他

5. 你家是怎样洗衣服的?

A.洗衣机洗B.手洗C.零散洗D.少成多洗

6. 你家水费支出的情况?

A.经常超支B.偶尔超支C.较少D.其他

小学调查问卷设计 篇3

【关键词】小学 综合实践 问卷调查 课型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03-02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问卷调查被公认为十分常见、简便而富有实效的调查方法。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很好地掌握问卷调查、在实践中充分发挥问卷调查的作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小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存在问卷设计不合理、问卷对象设置不够全面科学,以及问卷结果分析过于表面等问题,所以,教师的适当指导很重要。

陈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卷的调查方法》中指出,做一次问卷调查需要经历五个步骤:1、理清调查项目,确定问卷对象;2、围绕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3、把握发放时机,及时回收问卷;4、统计问卷结果,分析调查数据;5、撰写调查报告,展示活动成果。在以上问卷调查的五个步骤中,设计调查问卷、统计并分析数据以及撰写调查报告这三个步骤是需要教师重点指导的,因此本文将问卷调查课分解设计为以下三个子课型。

一、问卷设计指导课

一份问卷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了调查的效果如何,而想要设计好一份调查问卷,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以往的研究也说明了,很多小学生在设计调查问卷中存在问题的设计与主题关联性不大或者对主题来说意义不大、可供回答问题的选项不够全面合理、开放式问题让人难以回答等问题。因此,指导学生设计好调查问卷,是比较重要也比较有难度的。

以往的问卷设计课都只用一个课时讲完,难免存在讲得不深不透、学生一知半解的问题。因此,本次问卷设计指导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了解调查问卷的结构,能根据研究主题合理设计问卷标题、指导语和致谢语,并能合理确定研究对象。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能根据研究主题合理设计调查问题,并尝试设计一份调查問卷。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为:案例导入——方法指导——巩固练习——交流评价——总结拓展。其中,“案例导入”环节,先给学生展示一份科学的调查问卷范例,从而导入本节课。“方法指导”则让学生根据范例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调查问卷的结构,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完善并板书,并详细讲解指导语以及确定研究对象需要注意的问题。“巩固练习”即让学生根据各小组的子课题,合作列出问卷设计的提纲,写清楚标题、指导语及致谢语,并确定研究对象。“交流评价”环节,各小组展示已经设计好的问卷提纲,其他小组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各小组再根据其他小组所给的建议和教师的指导对问卷提纲进行修改和完善。“总结拓展”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节课的活动过程,巩固对问卷结构的认识,并布置课后作业——查找“问卷中问题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为:复习旧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交流评价——总结并布置作业。其中,“复习旧知”是通过复习巩固上一节课关于问卷结构的认识。“探究新知”环节,学生根据课后查找的“问卷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的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归纳展示,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注意问题呈现具体例子,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来,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完善。“巩固练习”环节,学生根据小组的子课题,合理设计调查问题。“交流评价”环节,各小组展示已经设计好的调查问题,其他小组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各小组再根据其他小组以及教师的建议对调查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总结拓展”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节课的活动过程,巩固对问题设计的认识,并布置课后作业——继续完善问题设计,并将两节课的成果合并,形成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

二、数据分析指导课

实施完问卷,如果没能对问卷结果进行很好地分析,那么收效也依然不大。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知识水平还不是很高,所以对于定量的分析可能只能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而定性分析却是可以挖掘深一点的。

数据分析指导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数据分析的几个步骤——统计结果、发现现象、原因分析,并能通过数据统计结果发现现象和进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

本课型的教学流程为:回顾导入——方法指导——巩固练习——交流评价——总结并布置作业。“回顾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之前活动的照片,让学生回顾已经进行过的活动,各小组汇报活动进展以及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包括回收的调查问卷,从而导入本课。“方法指导”环节,教师呈现一些题目和数据,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并归纳出数据分析的三个步骤。“巩固练习”环节,学生根据小组回收到的的原始调查问卷,小组合作学习,对其中的一道题目进行数据分析。“交流评价”环节,各小组展示小组数据分析的结果,其他小组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各小组再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进行修改完善。“总结拓展”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节课的活动过程,巩固对数据分析步骤的认识,并布置课后作业——对小组回收到的原始问卷所有题目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出分析结果。

三、调查报告撰写课

作为问卷调查法的最后一步,问卷调查报告的撰写有利于将问卷调查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使学生加深对课题的理解,更深入地开展后续的研究。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引导学生辩证分析统计的数据,剖析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趋向。

调查报告撰写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调查报告的格式和结构,学会根据前期数据分析的结果撰写调查报告。由于该课内容比较多,所以由两个课时组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为:案例导入——方法指导——巩固练习——交流评价。“案例导入”环节,先给学生展示一份科学的调查报告范例,从而导入本节课。“方法指导”则让学生根据范例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调查报告的格式和结构,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完善并板书。“巩固练习”环节,学生根据小组前期数据分析的结果独自列出调查报告提纲,提纲要详细到每一部分的打算如何写。“交流评价”环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小组内的交流评价,另一部分为班内的交流评价,教师适当进行点拨指导,学生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调查报告提纲。

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为:复习旧知识——撰写调查报告——展示交流。“复习旧知识”环节,通过回顾对调查报告的格式和结构进行复习。“撰写调查报告”环节,学生根据已经列好的调查报告提纲撰写调查报告。“展示交流”环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组内的展示交流,另一部分是上台在班内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给予适当评价和建议,教师也适当进行点拨指导,学生通过交流,根据其他人的建议完善自己的调查报告。

小学调查问卷设计 篇4

柏苑小学

王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调查,使用调查问卷有什么优点。

2、初步掌握问卷调查的设计方法,并尝试设计问卷。

3、体验问卷调查法。【活动重点】 学习设计调查问卷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投影仪,学生人手一份调查问卷,每小组纸条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来,看大屏幕,画面中这些都是中山美食?你能说出它的名字吗?同学们,这当中,你喜欢哪种中山美食,为什么呢? 听完同学们的介绍,我也喜欢同学们说的这些美食,为了让我们同学们对中山美食了解更多,综合实践研究得更深入,这节课老师教给大家一种方法——调查问卷研究法。

那什么是调查问卷法呢?

二、引出问卷调查法。

(一)教师介绍什么是问卷调查研究法。

投影仪展示:

问卷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获取有关信息和资料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以书面形式给出一系列与所要研究的目的有关的问题,让被调查者作出回答,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尽量通俗一些,学生听的懂)(个别读)

(我们有很多学习方法,为什么使用调查问卷法呢?)一般简便省时,省工,不署姓名,可以获得采访、访问不容易获得的有价值的资料。原来调查问卷设计 1

还有这样的作用,我们就真的要把它学好。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份调查问卷。

(二)指导学生学习什么是调查问卷,了解调查问卷的结构。

三、明确方法,尝试设计。

看范例,了解问卷的结构内容及注意的问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问卷,老师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边看别思考:如果对这份问卷内容进行划分的话,这份问卷的内容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下面把你的想法小组说一说。)

看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与大家一起分享?教师板书。

指明学生说,并让学生补充说。第一部分是调查问卷的标题,第二部分是调查问卷的前言,第三部分是题目和答案。第四部分是感谢语。(教师板书)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强调调查问卷的问题不宜太多,不能太难,并且提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四、问卷设计。教师指导

同学们现在对调查问卷的结构设计一定了解了吧。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设计一下?

(一)确定问卷标题。

我们调查的主题是探访中山美食,我们调查对象(也就是调查的人)是中山 市民,进而确定以市民作为调查对象。有调查主题又有调查对象,接下来我们就 设计问卷的标题。课件出示调查问卷的标题,请学生读一读,并根据此次活动的主 题和对象,小组讨论得出标题。【要注意内容,范围,调查对象等】 学生口头交流,老师统一标题贴在黑板上。

(二)提示问卷前言。

师生讨论得出设计前言的意图并板书,再请一位学生读读样卷中的前言,接下来 让各小组分头讨论,口头设计简明的前言。【问候语、调查目的说明语、指导提示性

语言。】讨论之后写下前言,教师评价。小组交流,老师总结归纳贴在标题的下面。

(三)设计问卷题目。

大家明白了标题和前言后,那下面我们就来设计这节课的重点——题目及答案。让学生充分交流想调查的内容,老师板书,并相机归纳成:知识、行为、态度 三个方面。老师把想调查的中山美食设计成调查的问题,举例让学生了解问题 的三种形式,有选择题,也有问答题,选择题又可分单选题和多选题,并穿插 设计时少问答题、多选择题的原则。【通过例子让学生知道答案设计的要求,如至少

要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对立的。】

三、小组合作,设计问题。

(一)我们通过选题开题课,把同学们分成5个研究小组,这5个小组分别是 ……下面每个小组同学们可以设计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卷调查题。

(二)根据五个小组不同的研究内容,分别设计2个有针对性本小组研究内容 的问题。【讨论——提问——展示】

展示同学拍的特色美食图,观看DIY特色食品的视频以及采访视频。让学生说 说想到了什么,拓展他们的思维,再让他们来设计题目。

(三)先在组内讨论,再由组长结合大家的意见确定下来,最后写到纸条上,写 好后就贴到黑板上来,大家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设计得又多又好!

四、反馈评价,总结延伸。

(一)整理题目,展示问卷。

咱们亲手设计的调查问卷已经初步完成了,大家一定设计得不错吧。哪个 小组愿意把你的优秀成果向大家汇报一下?(投影仪展示)下面谁还可以对内容进行改善或补充? 吸取别人的优点,对问卷进行补充?

如何设计调查问卷 篇5

怎样写研究调查报告? 一旦你开始撰写研究报告,那就意味着你的研究工作已接近尾声。有的同学很怕做这一工作,以为撰写研究报告是个高深的工作。实际上,这个工作只是你的一篇带有研究性质的作文而已,只要你牢记这样一个宗旨:中心突出、简洁明了,那么无论你撰写哪一类型的研究报告,你都会成功。

研究报告不是写日记,这个报告是写给别人看的。所以,你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把你所做的工作表述清楚。你应该让读者很快地明了你所做的工作是个什么样的工作,你为什么做这件事,你所采用的研究步骤是怎样的,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你的结论是什么。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报告可以有多种,这根据你所研究的内容而定。不同类型的研究,其报告的写法也略有差异。各种类型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种:

科学实验类型

科学实验类型的研究报告,实际上是一种实验报告。在这一类研究报告中,你必须向读者表明:你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材料是什么?实验过程如何?由实验得到哪些数据?你是如何处理这些数据的?由数据的分析中得出什么结论?如有必要,再向读者阐明有待要讨论的问题。

读书报告类型

中学生的读书报告类型的研究报告不应该受到太多的限制。你对你感兴趣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去查找资料,汇编成文,并在其中谈一些自己的体会。这也是一种研究,只是采用的方法不是实验验证的方法罢了。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去限定读书报告的程式,但有一点必须强调:你的报告内容必须和题目贴切,内容的阐述必须围绕题目而进行,每大段之间最好加一个标题,不同的内容放在不同的大段标题之下,使读者能一目了然。

社会调查研究类型

社会调查的范围很广,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然而,社会调查报告还是有着一定的程式。一般来说,社会调查报告应该包含以下一些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样本的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设计类型

设计类型的研究多种多样,其研究的程度也各有差异。有的设计可能是一种顿悟,有的设计需要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研究性学习针对的主要是后者。该类型研究报告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要求有同一的格式。但一般应包含下面这些内容:设计目的、设计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的成品描述等等。在你们的面前,到处都有着可供你们进行创意的对象,只要你们多思考,勤思考,一定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研究课题。

如何做调查 1 明确调查目标

进行市场调查,首先要明确市场调查的目标,按照企业的不同需要,市场调查的目标有所不同,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时,必须调查宏观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尤其要调查所处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要调查市场需求状况,市场竞争状况,消费者购买行为和营销要素情况;当企业在经营中遇到了问题,这时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市场调查。2 设计调查方案

一个完善的市场调查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1 调查目的要求

根据市场调查目标,在调查方案中列出本次市场调查的具体目的要求。例如,本次市场调 查的目的是了解某产品的消费者购买行业和消费偏好情况等。2.2 调查对象

市场调查的对象一般为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批发商为经销调查产品的商家,消费者一般为使用该产品的消费群体。在以消费者为调查对象时,要注意到有时某一产品的购买者和使用者不一致,如对婴儿食品的调查,其调查对象应为孩子的母亲。此外还应注意到一些产品的消费对象主要针对某一特定消费群体或侧重于某一消费群体,这时调查对象应注意选择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如对于化妆品,调查对象主要选择女性;对于酒类产品,其调查对象主要为男性。2.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是收集资料的依据,是为实现调查目标服务的,可根据市场调查的目的确定具体的调查内容。如调查消费者行为时,可按消费者购买、使用,使用后评价三个方面列出调查的具体内容项目。调查内容的确定要全面、具体,条理清晰、简练,避免面面俱到,内容过多,过于繁琐,避免把与调查目的无关的内容列入其中。2.4 调查表

调查表是市场调查的基本工具,调查表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市场调查的质量。设计调查表要注意以下几点:(1)调查表的设计要与调查主题密切相关,重点突出,避免可有可无的问题;(2)调查表中的问题要容易让被调查者接受,避免出现被调查者不愿回答、或令被调查者难堪的问题;(3)调查表中的问题次序要条理清楚,顺理成章,符合逻辑顺序,一般可遵循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较难回答的问题放在中间,敏感性问题放在最后,封闭式问题在前,开放式问题在后;(4)调查表的内容要简明、尽量使用简单、直接、无偏见的词汇,保证被调查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调查表。2.5 调查地区范围

调查地区范围应与企业产品销售范围相一致,当在某一城市做市场调查时,调查范围应为整个城市,但由于调查样本数量有限,调查范围不可能遍及城市的每一个地方,一般可根据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主要考虑人口特征中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在城市中划定若干个小范围调查区域,划分原则是使各区域内的综合情况与城市的总体情况分布一致,将总样本按比例分配到各个区域,在各个区域内实施访问调查。这样可相对缩小调查范围,减少实地访问工作量,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减少费用。2.6 样本的投取

调查样本要在调查对象中抽取,由于调查对象分布范围较广,应制定一个抽样方案,以保证抽取的样本能反映总体情况。样本的抽取数量可根据市场调查的准确程度的要求确定,市场 2 调查结果准确度要求愈高,抽取样本数量应愈多,但调查费用也愈高,一般可根据市场调查结果的用途情况确定适宜的样本数量。实际市场调查中,在一个中等以上规模城市进行市场调查的样本数量,按调查项目的要求不同,可选择200~1000个样本,样本的抽取可采用统计学中的抽样方法。具体抽样时,要注意对抽取样本的人口特征因素的控制,以保证抽取样本的人口特征分布与调查对象总体的人口特征分布相一致。2.7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市场调查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一般来说,前一种方法适宜于描述性研究,后两种方法适宜于探测性研究。企业做市场调查时,采用调查法较为普遍,调查法又可分为面谈法、电话调查法、邮寄法、留置法等。这几种调查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调查场合,企业可根据实际调研项目的要求来选择。资料的整理方法一般可采用统计学中的方法,利用Excel工作表格,可以很方便地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处理,获得大量的统计数据。制定调查工作计划 3.1 组织领导及人员配备

建立市场调查项目的组织领导机构,可由企业的市场部、或企划部来负责调查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针对调查项目成立市场调查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3.2 访问员的招聘及培训

访问人员可从高校中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中招聘,根据调查项目中完成全部问卷实地访问的时间来确定每个访问员1天可完成的问卷数量,核定需招聘访问员的人数。对访问员须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1)访问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调查产品的基本情况;(3)实地调查的工作计划;(4)调查的要求及要注意的事项。3.3 工作进度

将市场调查项目整个进行过程安排一个时间表,确定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及所需时间。市场调查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调查工作的准备阶级,包括调查表的设计、抽取样本、访问员的招聘及培训等;(2)实地调查阶段;(3)问卷的统计处理、分析阶段;(4)撰写调查报告阶段。

3.4 费用预算

市场调查的费用预算主要有调查表设计印刷费;访问员培训费;访问员劳务费;礼品费;调查表统计处理费用等。企业应核定市场调查过程中将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合理确定市场调查总的费用预算。4 组织实地调查

市场调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进行问卷的实地调查工作,组织实地调查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4.1 做好实地调查的组织领导工作 实地调查是一项较为复杂繁琐的工作。要按照事先划定的调查区域确定每个区域调查样本的数量,访问员的人数,每位访问员应访问样本的数量及访问路线,每个调查区域配备一名 督导人员;明确调查人员及访问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做到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工作 目标、责任明确。当需要对调查样本某些特征进行控制时,要分解到每个访问员,例如,某 调查项目,调查样本1000人,要求调查男性600人,女性400人,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为3∶2,则要求每个访问员所调查样本的男、女比例都应控制为3∶2,从而保证对总样本中男、女比例的控制。

4.2 做好实地调查的协调、控制工作

调查组织人员要及时掌握实地调查的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协调好各个访问员间的工作进度;要及时了解访问员在访问中遇到的问题,帮助解决,对于调查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提出统一的解决办法。要做到每天访问调查结束后,访问员首先对填写的问卷进行自查,然后由督导员对问卷进行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后面的及时改进。5 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实地调查结束后,即进入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阶段,收集好已填写的调查表后,由调查人员对调查表进行逐份检查,剔除不合格的调查表,然后将合格调查表统一编号,以便于调查数据的统计。调查数据的统计可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完成,将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后,经Excel软件运行后,即可获得已列成表格的大量的统计数据,利用上述统计结果,就可以按照调查目的的要求,针对调查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工作。6 撰写调查报告

撰写调查报告是市场调查的最后一项工作内容,市场调查工作的成果将体现在最后的调查报告中,调查报告将提交企业决策者,做为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依据。市场调查报告要按规范的格式撰写,一个完整的市场调查报告格式由题目、目录、概要、正文、结论和建议、附件等组成。

关于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调查报告

2005年2月25日,教育部公布了新的英语四、六级考试试行方案。最近苏州大学学生会利用其独有的遍布全校的关系网络,结合本次考改,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关于四、六级考改意见的调查。

此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599份(文科问卷759份,理科问卷840份)。其中,参加过四级考试的有1044人,一次性通过率为52.97%,参加过六级考试的有525人,一次性通过率为28.95%。

当被问及是否觉得有必要进行四、六级考试时,一些同学觉得根本没必要考四、六级,因为客观题占分大,机率分高;另一些同学则觉得“真金不怕火炼”,毕竟四、六级非“等闲”可通过,多少可以反映一定的水平。

即便如此,大部分同学(文科87.35%,理科84.50%)还是会选择在四级考过之后继续考六级,理由大多如“社会形势所逼”、“多一份证书多一分保障”等,但绝大多数的同学表示不会为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另外在校外参加辅导班,也不会经常利用其他课程时间为四、六级考试做准备。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学位与四级挂钩”问题,部分同学(文科46.64%,理科59.20%)觉得这是由学校自主决定的,但他们(文科70.62%,理科67.00%)希望不要挂钩,因为这样,很多对英语无兴趣的同学可以有更多精力发展自己的其他兴趣;另有部分同学(文科47.69%,理科43.50%)表示:即使学位与四级脱钩,仍会继续考,毕竟以后找工作、考研可以多一张王牌,而且社会对四、六级证书的重视的程度很高,一切招聘单位甚至把四、六级的成绩作为门槛设置;也有个别同学学习英语的动力是为了以后找个外国的老婆或老公,属另类人士。更多的是如前文所讲的种种。

对于这次新的四、六级考试改革,很多同学(文科80.24%,理科62.90%)都只是有一点了解,但具体内容不很清楚。被问及“如何看待由100分制改成710分”,多数同学表示疑惑,觉得换汤不换药;也有人抱着无所谓态度;还有则觉得不好,会加重学习负担。

关于如何看待取消合格线,以成绩单取代合格证书,有几种观点摘录如下:

1.是一种进步,很公平合理。

2.学校社会会有无形的合格线来卡学生。

3.高手有利,差生倒霉。

4.增加学生心理压力。

有关英语作为大学公共课程之一的问题,被调查者也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感想,大家(文科75.36%,理科69.20%)还是赞同大学人人学英语。毕竟现在英是国际语言,多学点可多条出路,也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但他们对现行体制的英语教学意见颇多:培养了太多高分低能的人、教学方式死板、无针对性、缺乏语言环境„„看来学校应该鼓励老师们尝试把新的元素融合到平时的教学中去,而不是照本宣读。

调查中同学们针对英语课程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摘录如下:

1.能有外教授课的机会,加强口语教学,强化听说技能,注重实际应用能力。

2.取消等级考试,营造学习英语的环境。根据不同的需要自主决定考证与否,不该用一卷定人生。

3.兴趣第一,不要强迫。

4.开辟日语,法语等第二外语的学习。

调查问卷设计方案 篇6

一、调查的意义与目的:

随着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参观的观众日益增多,由于观众年龄、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使得博物馆能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样性。此次调查的目的旨在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等各类观众参观博物馆的目的,以及对博物馆的期望与建议,通过对观众意见的采集与分析,从而使扩建后的博物馆更加贴近观众的需求。

二、调查内容:

1.观众年龄阶段

2.观众的文化水平

3.观众参观博物馆的目的(意义)

4.参观前观众对博物馆的期望

5.参观后观众对博物馆的建议

三、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参观前与参观后两类问卷)

四、题型设置:多数封闭型选择题结合少量开放型问题

五、调查范围与对象:博物馆内外参观前与参观后的两类观众(两组问卷)

六、调查实施

1.先在较小范围内试行问卷调查,修正并最终确认正式问卷内容

2.在入馆等候区、馆内休息区、出口休息区等观众较为

空闲的区域分类发放问卷,当场回收问卷

3.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编号,统计有效问卷数量

七、调查结果分析

1.抽取有效问卷

2.问卷分类编号

3.按各类问题(年龄、文化水平等)进行答案统计

4.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记录

安全氛围调查问卷的研究与设计 篇7

安全氛围 (safety climate) 作为“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 由一系列可被员工认知的关键要素所组成的, 能够反映目标企业内部当前的安全文化属性、以及企业组织行为的安全管理现状”;其相对于企业组织的当前环境和状态而言, 是可以通过量化工具测试的, 由员工对某一特定时期内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水平的认识程度所反映出来的企业整体安全状态, 该状态具有波动性, 可以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相应演变[1]。

在安全氛围的调查研究工作中, 常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查阅参考文献、对目标企业的相关安全资料收集与分析、专家讨论、对企业员工开展深度访谈、班组座谈、个人交流和问卷调查, 等等[2,3]。其中, 文献参考和资料收集分析主要是为了总结和确定前人的研究结果, 以制订自己的调查内容和具体问题。深度访谈和专家讨论则是对所研究的目标企业即将开展调查的内容和具体问题进行论证, 以确保研究内容和具体问题符合客观实际, 不能偏离研究主题。班组讨论和个人交流则主要是了解不同层次的组织和员工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及理解程度, 便于研究者掌握第一手资料。而问卷调查则是在参考大量文献基础上, 客观分析和总结安全氛围的构成要素, 选择相应的指标作为调查的具体问题, 通过信度和效度分析, 对研究目标进行封闭式测评, 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避免实际操作过程中, 可能因某一环节遗漏而导致的信息误差[4,5];等等。

鉴于调查问卷在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学科领域的普遍适用性, 而安全氛围作为本文的研究主题, 具有上述学科的交叉特点, 因此, 在针对企业开展安全氛围诊断分析工作以前, 对问卷进行研究和科学的设计非常必要。

2 国外安全氛围调查问卷的对比研究

根据文献调查[2,3,4,5,6], 目前国外开展安全氛围量化研究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Aberdeen 大学发掘的远海天然气开采业的80条款安全问卷 (OSQ99, Offshore Safety Questionnaire- Aberdeen University) 、英国的HSE开发的健康与安全氛围测评工具 (CST, Health and Safety Climate Survey Tool- HSE) 、职业心理中心发掘的安全文化问卷 (SafeCQ, Safety Culture Questionnaire-Occupational Psychology Centre) 、Quest Evaluations and Databases Ltd 开发的安全氛围测评问卷 (QSCQ, Quest Evaluations and Databases Ltd Safety Climate Questionnaire) 、铁路安全与标准委员会研发的安全文化调查工具 (RSSB, Rail Safety and Standards Board Safety Culture Tool) 、Robert Gordon 大学电算化安全氛围测评问卷 (CSCQ, Computerised Safety Climate Questionnaire-Robert Gordon University) 、Loughborough 大学的安全氛围评价工具 (LSCAT, The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Safety Climate Assessment Toolkit) 、Serco Assurance 安全文化测评工具 (SASCAT, Serco Assurance Safety Culture Assessment Tool) , 等等。有关调查问卷结构统计情况见表1。鉴于安全文化调查问卷的关键组成要素主要涵盖安全管理措施、安全信息交流、安全组织结构、员工个人行为安全性等方面, 并且其隶属功能具有交叉特点, 也就是既可以反映企业的安全文化, 也能体现安全氛围。因此, 通过适当调整, 安全文化测试问卷的部分结构要素在实际的调查分析过程中, 也可以作为基本的指标, 用来测评企业的安全氛围现状和当前安全管理水平。

由表1可知, 安全氛围调查问卷的关键组合要素常随着不同研究者所探究的目标、具体问题对象、行业差异等而有所不同。从1980年以色列科学家祖哈[7]到2004年香港的Oi-ling Siu[8], 众多的研究者开发了多种描述企业安全管理氛围的关键元素。元素组合虽然众多且不同, 但几乎所有的组合都包含有“安全管理工具的质量、管理层对安全的重视及身体力行的程度、危险源信息交流程度、安全规章制度的质量、员工参与程度、部门负责程度、安全专业人员工作质量”等等[9]。

3本文安全氛围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研究

当前已有较多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科研领域开发出多种能够描述安全氛围的关键组合要素量表。尽管这些问卷组合要素在研究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从其覆盖的研究内涵和外延来看, 都在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管理监督作用、信息交流及反馈、安全业务方案、员工参与、安全行为、安全信仰以及安全价值观, 等等方面[10], 开展了相关探讨和分析, 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3.1 本文安全氛围调查问卷的关键组成要素

在文献参考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企业安全管理特点, 通过对比分析、专家探讨、员工访谈等方法, 并根据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安全系开发的针对企业安全现状调查诊断的ESDQ (enterprise safety diagnosis questionnaire) 问卷中有关要素的确定和问题的选择方式, 筛选出32条款、涵盖24个关键组合要素的问题, 经调整和修改后, 作为安全氛围研究的基本构成项目, 对相关调查问卷予以设计和分值标定, 见表2。

本问卷包括四部分:名称和编号、说明词、问卷主体和附加资料, 采用不记名和书面选择的方式, 各条款答案采用记式打分法, 给出5个选项, 由答题者从中选出唯一项, 并仿照李可特 (Lierkt) 量表法确定分值, 由最低1分到最高5分变化, 以便于目标企业安全氛围测试的量化结果统计和分析, 保证诊断效果的客观性、准确性。

3.2 安全氛围调查问卷的试测

安全氛围调查问卷的试测与研究者所确定的问卷条款及分值设计有关。在本问卷设计完毕后, 课题组随机抽选30人进行问卷试测, 并对答题结果采用SPSS12.0专用统计软件, 就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予以检测。

3.2.1 安全氛围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鉴于安全氛围调查主要涉及态度、意见等认知性问题, 因此本问卷设计的信度试测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最常用于意见式问卷调查可靠性检验的信度系数法, 其公式如下:

undefined

其中, k为问卷中题项的总数, S2i为第题得分的题内方差, S2T为全部题项总得分的方差。借助于专业软件SPSS12.0, 本问卷试测的信度统计检验的内部一致性值为0.789, 表明该问卷的可靠性较好, 能够满足调查要求。

3.2.2 安全氛围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

本问卷的效度试测主要采用因子分析的结构效度检验法, 通过从问卷中提取部分公因子, 以反映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及问卷的基本结构, 因子分析的公式如下:对p个安全氛围关键要素随机测量的样本X′=[X1, X2, …, Xp], 假设X有公共因子为F= (F1, …, Fm) ′且是不可观测的向量, 因子载荷矩阵A, X的特殊因子ε, 且ε的协方差阵为对角阵, 并含有随机误差, 则有

undefined

采用相关法则, 对假设公共因子作p个要素样本的回归分析, 则Fj (j=1, …, m) 对安全氛围关键要素X1, X2, …, Xp的回归方程为:

undefined

经过因子旋转, 可以最终获得因子得分的估计计算公式:

undefined

根据SPSS12.0对试测样本的统计运算, 本问卷结构效度检验中的公共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70.06%, 各问卷条款在其所属公共因子上具有较高的载荷 (大于0.4) , 问卷的可靠性较好, 问卷内各条款设计比较合理, 基本能够满足安全氛围调查诊断需求。

4 结论

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 明确了调查问卷的开发与设计的相关准则、方法及要求, 深入探讨了安全氛围诊断问卷的构成技术路线。通过对国外部分安全氛围参考文献的对比研究, 就有关调查问卷的选取及关键要素的组合开展了对比与分析工作, 为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氛围调查问卷关键组合要素的选取, 提供了理论依据。

设计开发出适合我国企业安全氛围现状调查研究的量化诊断问卷, 并提取和确定关键组合要素, 按照有关准则, 对各题项设定分值。试测结果显示, 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高、题项的结构效度较好, 能够满足调查研究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陆柏, 傅贵, 付亮.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的理论比较研究.煤矿安全, 2006 (5)

[2]HMRI (Her Majesty’s Railway Inspectorate) .A review of safety culture and safety climate literature forthe development of the safety culture inspection toolkit[M].Research report367for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2005

[3]F.W.Guldenmund.The nature of safety culture:a reviewof theory and research[J].Safety Science, 2000 (34) :215~257

[4]Health&Safety Laboratory.Safety culture:Areviewof the literature.Broad Lane, Sheffield, 2002

[5]Australian Transport Safety Bureau.ATSB Aviation Safety Survey-Safety Climate Factors.Released under the provi-sions of Section25 (1) of Part4of the Transport SafetyInves-tigation Act2003

[6]Douglas A.Wiegmann, Hui Zhang et al.Asynthesis of safety culture and safety climate research[C].Technical report arl-02-3/FAA-02-2,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at-lantic cityinternational airport, NJ, 2002 (6)

[7]Dov Zohar.Safety Climate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Theo-retical and Applied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80, 65 (4) :96~102

[8]Oi-ling Siu, David R.Phillips, Tat-wing Leung.Safety climate and safety performance among construction workers in Hong Kong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strains as mediators[J].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2004 (36) :359~366

[9]傅贵.基于行为科学的组织安全管理方案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 15 (9) :21~27

小学调查问卷设计 篇8

关键词:调查法;敏感性问题;随机化选答技术

一、设计与研究敏感性问题的必要性

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经常用来了解个体和群体的基本情况及总结经验。其中的调查问卷基本上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因此,调查研究的适用范围更广、收集资料更快,技术手段相对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则完全取决于被调查者的合作程度,即调查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被调查对象的回答必须是真实的。当调查内容涉及到个人(或单位)隐私、法律和道德行为规范等敏感性问题时,往往会拒绝回答或故意“假答”。要解决由于调查内容具有敏感性而导致的调查结果的“失真”现象,获得尽可能可靠的调查数据,就必须对敏感性问题进行“去敏感化”操作。

二、敏感性问题的成因分析

敏感性问题之所以具有敏感性,主要是由于这类问题涉及到个人(或单位)隐私、法律和道德行为规范等,一方面人们有对个人(或单位)隐私权保护的本能;另外,由于不遵守法律或道德规范,轻者会招来闲言非议或社会的不认可,重者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如果回答者感到对这类问题的回答不能得到保密,就会失去了安全感,从而使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变得“敏感”起来。

三、敏感性问题的措辞

仔细的措辞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减少敏感问题的影响。有以下一些方法:

1、释疑法。即在问题的前面写一段消除顾虑的功能性文字,或在问卷引言中写明严格替调查者保密,以及采取保密的措施。

2、假定法。用一个假定条件句作为前提,然后再询问被调查者的看法。例如:有的人不愿意暴露自己想调动工作,在问卷中可以设置“假如允许各类人员自由调动工作的话,您会调动工作吗?”

3、转移法。即把本应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答的问题,转移由被调查者根据他人的情况来阐述自己的想法。例如,调查工人的劳动定额是否合理,如果直接向每个工人提问,则可能得不到真实的信息。但如果采用这样的提问方式:“你觉得对于大多数工人来说,劳动定额制定的是否合理?”这样提问的则可能会得到较为客观的资料。

四、传统的“去敏感化”技术及评价

对敏感性问题的“去敏感化”首先的思路是降低问题本身的敏感度。如在对敏感性问题的表述上,采取下列措施:

1、指出该行为不是异常行为而是普遍现象。如大多数教育管理部门都有挪用教育经费现象,本单位上年度挪用教育经费金额为:a. 40万 b. 30万 c. 100万 d. 60万 e. 80万 。

2、增加敏感性问题的句长。研究表明,敏感性问题的句长影响其敏感性程度。由10个字以下组成的短问题比由33个字以上组成的长问题的敏感性更大。

上述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问题的敏感度,并且降低的程度是有限的。从前文的敏感性问题的成因分析可知,“去敏感化”的技术关键应该是通过科学的技术设计使得回答者对这类问题的回答结果得到保密,提升其安全感。但是,这种安全感的获得,仅仅通过研究者对回答者的“回答将得到保密”事前承诺是无法实现的。因为,通过事前承诺获得的安全感是被动的,不真实的,而真实的安全感应该是被回答者主动体验到的,只有主动体验到的安全感才是被回答者认可的“真实的”安全感。回答者一旦获得这种真实的安全感,敏感性问题才会对他失去敏感性,从而达到“去敏感化”的目的。基于这一思路的“去敏感化”手段是匿名法,它是指在调查研究中不对回答者的姓名等真实身份作出回答要求,即此使得回答者获得安全感的一种方法。这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但它不适用于个别调查。

五、随机化选答技术(RRT)及评价

目前,一种更为科学和成熟的“去敏感化”技术是随机化选答技术(Randomized Response Technique,简称RRT)。它通过在调查中事先设置一个特定的随机化装置,使得被调查者以预定的概率来回答敏感性问题。由于这一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为被调查者保守秘密,所以,相对于直接回答调查,它更易于获得被调查者的信任和合作。

随机化选答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两个模型:沃纳模型(Warner Model)和西蒙斯模型(Simmons Model)。

1、基于沃纳模型(Warner Model)的相关问题随机化选答技术

沃纳模型是1965年由沃纳(Warner)提出的,随机化选答技术也是在沃纳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设计原则是根据敏感性特征设计两个相互对立的问题,让被调查者按预订的概率从中选答一个,调查者无权过问被调查者究竟回答的是哪一个问题,从而起到了为调查者保密的效果。

2、基于西蒙斯模型(Simmons Model)的无关问题随机化选答技术

西蒙斯模型是1967年由西蒙斯(Simmons)提出的。其设计思想仍是基于沃纳的随机化选答的思想,只是在设计中,改用无关的问题代替了沃纳模型中的敏感性问题的对立问题。通常选用与敏感性问题无关且容易获得的样本特点作为无关问题进行提问,如,生日、性别等。

随机化选答技术比传统的“去敏感化”技术更加具有保密性,因此也更容易获得被调查者的配合。因此适宜于调查敏感性程序很高的问题。但两种技术模型各有优缺点,也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相关问题随机化选答技术模型中,由于对每一个敏感性问题都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陈述,故不论回答者回答“是”或“否”,其他人均无法知晓他回答的是哪一个问题。而无关问题随机化选答技术模型中,则可以根据回答者是否具备无关问题的特征而推知其回答的是敏感性问题还是无关问题。如,若是已知被调查者不具备无关问题特征,则若其回答“是”,则可断定其回答的是敏感性问题;若是已知被调查者具备无关问题特征,则若其回答“否”,则同样可断定其回答的是敏感性问题。此时,如果肯定回答敏感性问题不符合社会规范,则前者会对被调查者构成威胁;与之相反,如果否定回答敏感性问题不符合社会规范,则后者会对被调查者构成威胁。可见,相关问题随机化选答技术模型具有更强的保密性。(作者单位:日照市东港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协会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倪加勋.调查概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7月.64-68

[2]杜子芳.市场调查实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7月.106-113

[3]饶贤清.敏感性问题抽样调查方法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19周.77

[4]王晓红.敏感性问题基本模型的探讨[D].延边大学,2006年

上一篇:房产销售营销方案下一篇:衡阳市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