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就业(精选8篇)
高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于灜雨1靳丽梅2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趋严峻,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就业形势成为高职大学生面对的另一个课题,解决就业难题,成为在校大学生的热门话题。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论文范文
进入21世纪以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数量越来越多,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高职大学生就业的形式为什么越来越严峻呢?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30万,加上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以及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达 2400万人左右,而目前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而根据统计,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已达650万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 会减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新阶段,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究其原因,除受高 校扩招、我国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等影响外,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明显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高职毕业生供给相对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 构的调整,对高职类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一大批专门人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 型,我国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人才的实际需求要比现有数量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就出现了高级技工奇缺的现象。但是,一些高 职高专院校在专业上却仍未能按市场需求设臵,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差。这就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一方面,不能保质保 量地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不受社会欢迎以致供大于求。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臵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臵。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臵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 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 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z
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臵。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不仅要管理就业工 作,还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就业工作的研究,掌握该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制订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 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 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 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 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五、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 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臵,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创业不仅能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希望每一个有理想、有条件、有能力的青年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积极主动就业的途径,来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总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让我们更坦然的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严峻现实,使得高校毕业生这支宝贵 的人才队伍发挥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前的思考与准备
1. 高职院校大学生正确认识职业规划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前应正确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意义, 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制订长远的职业规划, 思考实现职业目标的策略, 最终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第一, 学生要明确人生的职业目标, 这个目标是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 它要求是可实行、可量化、可操作的, 然后积极思考实现职业目标的策略;第二, 学生要准确评价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 这些兴趣和特长对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有什么帮助, 然后认真评估职业目标和现状之间的差距;第三, 学生要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明确最理想的工作是什么, 思考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工作才是最有价值的工作;第四, 学生要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 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 需要将终极目标按时间分解成几个递进式的子目标, 然后分阶段有步骤地按计划进行推进;第五, 学生要善于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不断增强核心职业竞争力, 突破并塑造不可替代的自我。
2.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前的思考
第一, 过好思想觉悟关。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过程中, 非常有必要适当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 这样有利于预防与增强学生克服焦虑、自卑、自负、依赖、挫折等心理问题的能力, 顺利实现就业。第二, 过好自我认识关。 (1) 学生要明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征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性; (2) 学生要明确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职业工作需要的技能, 达到了怎样的一个水平; (3) 学生要明确是否已经具备了融入社会需要的各种基本能力与行为要求; (4) 学生要明确自己还需要重点积累哪些职业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胜任相关岗位。第三, 过好能力转化关。 (1) 学生要准确定位探求知识的能力, 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 (2) 学生要加强实践操作和拓展技能的能力, 提升实践动手能力; (3) 学生要强化缜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学生要锻炼和提升团队合作意识, 增强团队合作的能力; (5) 学生要培养和发展创新创业的能力, 积累未来发明创造的基础。
3.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前的准备
第一, 研究岗位要求。学生要认真研究职业领域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 明确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范, 了解任职相关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学历资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合作精神、职业素质等基本要求, 注重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职业领域相关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第二, 钻研业务知识。学生要刻苦钻研岗位技能, 加快业务知识更新, 优化业务知识结构, 丰富业务知识储备, 掌握过硬本领, 提升工作能力, 适应行业改革的发展需要, 跟上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步伐。第三, 掌握岗位技能。学生要努力学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 积极参加校内校外专业实践活动, 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努力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熟练掌握岗位所要求的各种基本技能。第四, 吸收各方资源。学生要广泛接纳、吸收各类社会资源, 联手同学、老师、家长、亲戚等各方力量, 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岗位核心技能, 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和开阔职业发展空间。第五, 坚定职业信心。学生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看到自己的能力特长, 看到国家的扶持政策, 看到行业的就业机会, 看到学校的帮助措施, 看到老师的精心指导, 坚定未来职业生涯成功的信心。第六, 保持积极进取。学生要始终保持一种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业务恐慌的危机感, 把学习作为一种兴趣、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需求、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和自身进步的阶梯, 始终保持不断进取的心态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求知劲头, 克服应付心态、自满心态和浮躁心态, 珍惜每一分钟、每一个场合、每一点时间、每一个机会。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时的选择与把握
1. 理性就业, 扎根基层, 拓展上升通道
第一, 学生要克服焦躁情绪, 力戒急功近利, 立足基层发展;第二, 学生要注重能力锻炼, 积极拓展上升通道, 比如操作维护系列的上升通道:一般操作维护→主要操作维护→高级操作维护;技术业务系列的上升通道:操作员→管理员→助理管理师→管理师→高级管理师;管理系列的上升通道:作业长→车间主任→部门经理→公司总监→公司总经理;等等。
2. 瞄准需求, 自信就业, 降低机会成本
学生要准确了解准备应聘公司的规模与招聘要求、公司的人际环境、公司能提供的学习条件、公司能提供的福利待遇, 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基本的胜任力, 降低机会成本。
3. 创造市场, 自主创业, 展现人生才华
学生要进行广泛而精细的市场调研, 寻找创业的切入点, 准确定位市场细分, 占领行业制高点, 抢占市场先机, 注重技术创新, 不断推进自有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以发明专利开拓未来。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后的努力与坚持
1. 珍惜机会, 重视文化, 守好岗位
学生要有在这个企业至少干五年、我要为企业做贡献和创造经济效益的想法, 要珍惜进入企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要在第一时间领悟企业文化和地方文化, 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严守岗位纪律, 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2. 勤恳敬业, 踏实忠诚, 谦虚谨慎
学生要认识到工作态度和工作技能会影响职业发展的空间。第一, 学生要认识到给予组织和单位忠诚, 你才能得到对组织和单位忠诚的回报;第二, 学生要认识到个人价值需要通过学习和工作成果来证明和体现;第三, 学生要认识到忠诚赋予你学习和工作的激情, 忠诚的人感觉学习和工作是享受, 不忠诚的人感觉学习和工作是苦役;第四, 学生要认识到只有忠诚的人, 才能够找到归宿感, 组织是你工作的归宿。
3. 融入团队, 学会取舍, 展现魅力
第一, 学生要认识到只有借助组织和单位平台, 个人才能有各种发展和实现目标的可能;第二, 学生要积极融入团队, 认识到组织发展最终靠的是全体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有团队才有个人;第三, 学生要学会取舍, 懂得舍得是精神、是智慧, 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懂得舍得, 人生的运气就不会太差。
4. 精益求精, 提高技能, 追求卓越
学生要在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 在坚持不懈学习和创新中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努力成为复合型的技术人才, 不断攀登技能的高峰,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养成终身学习和勤于思考的习惯, 深思熟虑地处理工作、生活和学习上的每一件事。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 形成全过程进行就业指导、全方位开展就业工作、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局面, 重点从学生就业前、就业时与就业后三个方面加以研究和探讨, 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不仅是高职院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 更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成业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甫忠.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6)
[2]周昱英.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2011
[3]魏建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存在的弊端与心理辅导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9)
【关键词】就业指导教育 就业指导 就业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20-01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情况普遍不好,学生就业没有明确方向。社会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岗位有限,有些岗位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就业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就业指导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非常重要,就业指导教育如何进行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情况。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情况
随着高职院校大量扩招,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很不乐观。社会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就业岗位非常有限,优秀岗位招聘人数少,要求学历,将高职院校学生拒之门外。普通岗位人员流动性大,企业不稳定,工作没有保证。学生在学校着重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就业单位实践考核中不能通过,减少就业几率。有的学生刚步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就业意识薄弱,不能吃苦耐劳,但在选择单位时要求过高,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情况。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
就业指导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就业提供培训、就业心理辅导、就业信息咨询、传授就业经验的一种教育课程,是指导学生就业发展的全过程。就业指导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具有重大意义。学生通过就业指导教育一方面了解到目前社会就业情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另一方面学生参加就业培训提高技能,增加社会经验,在就业过程中充满自信,提高就业成功率[1]。
三、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的问题
(一)不以就业为导向
许多高职院校都将就业指导教育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学生也是为了考试不得不学习。指导教育主要是将书本内容传授给学生,没有考虑到现实就业形势严峻,不会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一些院校领导比较重视学生学成绩和就业指导教学质量,忽略就业指导教育对就业产生的实际作用,教学目标偏离。
(二)就业指导教育方式落后
就业指导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教学目标不是讓学生学会书本知识,而是让学生实际体验就业形式,成功就业。就业指导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从实际出发。但目前就业指导教育方式落后,手段单一。就业指导教学还是采用书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只学习书本就业知识,不能实际体验就业形势,理论没有联系实际。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大多考虑是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很少站在现实角度进行教学[2]。
(三)就业指导教师水平不足
现在的就业指导专职教师数量有限,有的高职院校为了节省教师资源,将不是本专业的教师拿来为学生讲课,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敷衍了事,没有认真考虑高职学生就业情况。许多教师忙于学生毕业工作,无暇深入研究现实就业形式,不能全方位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教育。高职学生即使学习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无法运用到现实就业当中,在应聘岗位时候比较茫然,严重影响学生就业情况。
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方法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就业。因此就有指导教育要从就业实际出发。学校应转变就业指导教学方式,不要一味理论知识教学传授,教学时站在就业角度,从实际中帮助学生就业。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种就业岗位,了解不同学生就业要求。学校还要与正规企业进行沟通,让学生在正规单位就业。
(二)建立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学机制
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学是将学生专业能力与就业情况联系在一起,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教学体系。高等院校就业指导教学要划分许多教学内容。课程上教学生如何树立正确择业观、如何准确收集就业信息,如何面试等等。在教学以外期间,还要定期举行招聘会,为高职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三)加强学生实习锻炼
企业招聘时大多看学生是否有丰富经验,是否具备专业能力。而学校大部分教学时间用在理论知识传授,学生没有实践机会,所学知识不能学以致用,这样就业单位会以经验不足将学生淘汰出去。因此,在就业指导教育中学校可以增加实习课程,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实习课程要有专业指导教师,有正规的实习单位,教学中一对一教学,学生和老师不能敷衍了事,要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学生通过实习一方面了解到知识如何应用,一方面丰富了社会经验,开阔眼界,为就业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就业指导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以就业为导向。就业指导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非常重要,如何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就业情况。目前就业指导教育方式落后,教育体系不够全面,导致学生就业率下降。因此就业教学要结合目前就业形势,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实际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建立完善的就业教学服务体系,并提高学生实习机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就业率,使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华.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
[2]兰楠.浅议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1(04):217-218.
作者简介: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妥善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同时还决定着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作系统、全面、客观的分析,从提高就业竞争力入手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就业水平。
就业竞争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本质上是一种表现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和显著标志,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概括说来,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战胜竞争对手、找到自身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的工作岗位的能力,即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包含以下四个要素。
(一)基本素质
诚信意识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信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市场经济最可靠、最坚实的基石,是维护市场秩序、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准则。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成败。社会上的信用缺失,使德才兼备的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有才无德的人是不会受欢迎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生活的新生力量,应当认真经营好个人信誉这个无形资产。
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是我们这个社会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是一个人能否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一个人工作能力的大小与他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工作方法有很大关系,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即责任心问题则是影响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责任心往往比能力更为重要。大学生一定要树立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这样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以及科学精神等方面。一切职业都要求从业者具有相应的知识,因此,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必须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社会知识,具有完善而全面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二)基本工作能力
学习能力美国预言家阿尔涅·托夫勒就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习能力’的人。”学习能力是未来社会人类应具备的首要本领,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三是分享与合作的能力。
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时代发展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大学生来说,是挑战也是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机遇。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与旧的常规戒律。大学生要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把握机遇,以强烈的进取心锐意进取,实现人生价值,不断为社会和国家创造佳绩。
环境适应能力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在从“学校人”走向“社会人”、“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过程中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环境,这就需要大学生培养、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使自己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是人们增长才学、开启心智,适应社会、准确定位,认识自我、完善自身,协调关系、攻克难关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求职过程本身就是求职者和招聘者之间有效沟通与交流的过程,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是实践经验的结果。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有意识地加强交流沟通能力的训练,一方面将交流沟通技能与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对所学的知识不仅要融会贯通,而且要能清晰流畅地表达,增强交流与沟通的技能;另一方面,在校期间要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身人际交往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美的语言能够使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真诚相见、融洽和睦,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准确地把握语言并能灵活地使用语言,是体现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方面。解释的能力、传递信息的能力以及浓缩资料的能力对任何职业都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使毕业生很好地表现自己,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够清楚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愉快地与他人交往。
团队协作能力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个人能力的提高,但许多人在乐此不疲地追求各种等级证书的同时,却忽视了团队精神的培养,不少人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准则,不屑于“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好汉三个帮”等古训。而现代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运用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企业内外有关人员接触,能够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使命与目的的人。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否具备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将成为未来职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砝码。
(三)专业技能
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需要运用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关键标准之一。大学生要结合所学专业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市场需求掌握多种技能,提升竞争优势,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
(四)求职技能
求职不仅需要实力,更需要勇气和智慧。大学生掌握了求职技巧和方法,就会使求职活动更科学有效,就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求职能力包括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准确定位能力、抓住机遇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这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达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
制约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因素
制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因素有多种,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也有来自学校和就业市场的外部因素。制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内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而是大学生多种素质与能力的综合体现。在高职院校中,有的学生学习上缺乏目标和动力,对生活悲观失望;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有的学生追求知识的单一性或专一性,认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走遍天下。在学生中出现了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功利轻素质、重科技轻人文、重实用轻理论的现象,导致自身素质畸形发展,综合素质不高,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与错位,就业效果不理想。
核心竞争力不突出。就业竞争力不仅是综合素质的展示,更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要想超越竞争对手,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的学生缺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意识,因此竞争优势不明显。
就业观念落后。有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自以为是,在择业过程中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地追求超出本身能力的职业岗位;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不积极参与双向选择,而是听之任之。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大学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埋怨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从而产生失落感自责、自怨、自卑的心理,形成心理障碍。
制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外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管理的错位。我国的高职教育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其“产品”就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明确办学思想,定位准确,突出办学特色,以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市场中求生存,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盲目追求上规模、求数量,盲目追求专业设置的大而全,忽视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忽视内涵发展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走粗放型道路,以致学校的发展特色不明显,培养的学生就业竞争力薄弱,影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就业市场不规范。我国公平、公正、合理的人事制度与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人才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大学生就业市场必需的信息体系和服务体系还未建立,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相当部分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与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健全。此外,就业过程中地域、学校、专业、性别方面的歧视依然存在,家庭地位、社会关系等影响了就业的公平性,人为地造成就业困难。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与以市场为主导的就业方式不相称的,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势必影响毕业生健康就业心理的形成,导致就业过程中不良现象的恶性循环。
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整体就业水平,需要从学生、学校、社会三方面入手,三管齐下。就学校层面来说,高职院校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质量人才市场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只有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的学生才能在未来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高职院校要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内在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上,要树立人才培养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的思想和观念;在基础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上,要树立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的思想和观念;在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关系上,要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于一体,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和观念;在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要树立在一定的教育目标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以及加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和观念。
加强学生特色能力的培养,塑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在就业市场上取得优势,须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意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区别于本科教育的“系统知识素质”,又要区别于中职教育的“以能力型素质为主”。在专业技能方面,如果高职毕业生与中职毕业生一样只能获得初级或中级技术等级能力与资格,那么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毫无优势可言的;如果高职院校毕业生只掌握专业技能,而不具备专业核心理论知识,那就等同于中职生,在职业市场上是没有竞争力的;如果高职院校毕业生只重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没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比不过本科院校毕业生,在专业技能方面比不过中职生,就会在就业市场上陷入被动。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柔性的、现代的教学模式,形成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坚持人才培养以“核心技能、核心知识”为中心,贯彻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科学的思维方式。
实施全程式学生生涯设计指导,培植新的就业增长点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生命价值的有效保证。高职院校要从学生进校起就进行就业教育,有计划、分层次、全过程实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确立职业目标,传授求职技巧,提升职业品质。通过多种形式的就业教育,使学生明确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要在对学生进行一系列职业兴趣的测定与选择、职业性格与价值取向的测评、职业能力综合评定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定位自我,从而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做出合理的选择与规划。
进行创业教育,树立新的就业观念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使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不仅能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还能为其他人提供就业岗位。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更新就业观念。通过创业教育唤醒、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开拓创新,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其次,要在课程设置上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再次,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搭建创业人才培养的载体和平台,为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条件。最后,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策划活动,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为培养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宁夏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随着宁夏高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整体发展,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改变,高职学生的就业情况喜忧参半.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区高职学生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破解宁夏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作 者:高铮 作者单位: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宁夏,750001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年,卷(期):“”(12)分类号:G关键词:离职学生 就业现状 对策 研究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院校在围绕国内经济发展,促进学生就业的同时,还需进一步突破学生就业的定势思维,积极进军国际劳务市场,探究高职学生境外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对境外就业问题研究还处在理论的层次,并且研究的对象多为一般劳动工人在境外的就业问题。而对高职学生的境外就业,尤其是境外就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却很少有人问津。本文将以新加坡国家为切入点,以商丘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从“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探究高职院校学生境外就业的培养模式。
2008年7月,商丘工学院与新加坡用人单位签订劳务输出协议,我院积极探索,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打通毕业生在新加坡就业之路。如何促进高职学生境外就业,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高职院校学生境外就业培养模式的思路
高职院校学生境外就业培养模式将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对“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高校“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实现途径等。在“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运用课程设置与教学理论,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新的培养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
1.1“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校企合作”是将“订单培养”与“校企合作”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和合作型的“订单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和“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走产学研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
1.2转变学生就业的定势思维和就业观念
如上所述,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国际范围的就业空间却依然广阔,现阶段高职学生应开阔视野放眼世界。
1.3 推动制度创新, 逐步实行评估标准国际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普遍缺乏能够得到国际公认的质量标准, 教育水平得不到认可。我们要主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努力为有关部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质量标准,逐步实行评估标准国际化,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
1.4调整课程设置,满足境外客户的实际需要
国际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且其知识体系必须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实现学生境外就业的目标,高职院校就必须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构建科学合理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全面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和英语水平的提升。
2.高职学生境外就业具有一定的优势
2.1具有较强的职业定位
从当前的国际人才需求结构来看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现象。处在金字塔底层的同时又是需求量最大的为基层人员,即直接从事实践操作的技术人员;处在中间位置的则是企业的普通管理人员,包括高级技术人员;处在金字塔最顶端的则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董事长或总经理。
2.2具有一定的英语沟通能力
高职学生由于接受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沟通能力有了大幅度地提升。与一般的劳务输出人员相比,高职学生在语言上进行沟通的能力较强。这就增强了其适应劳务输入国的社会环境和从事正常社会交往的能力。
2.3具有务实的职业素养
作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他们自知在知识、学历等方面比不上本科生,因此他们的职业定位更务实。他们能够清楚的面对自己的劣势,他们具有危机感。因此他们对工作始终保持谦虚的姿态;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务实上进的作风,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3.结论
高职院校学生境外就业,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国际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强调学科交叉,发展行之有效的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可以改变高职院校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努力开展以人为本、以提升能力为主的教育,从而树立国际观念,变本土化教育为国际化教育,实行开放式办学,广泛开展国际间在高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参考文献:
[1]陈峰.国际劳务市场高技能人才需求对高职教育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2):55.[2]徐盈群.实施 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次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10 .
幽默作家库尔特·冯尼古特(1922-2007)的代表作《五号屠场》(1969)。上这一堂课的时候,作为教师,你可以运用多媒体以形象生动地形式来给学生展现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接着让学生观看《五号屠场》的电影光盘,给学生一段时间谈论观后感。然后给学生讲解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理论,以及荒诞的后现代主义的元小说叙述、不确定性、碎片拼贴和重复等特征。接着和学生一起剪切小说的片段,通过主人公毕利的二战经历,亲眼目睹德累斯顿的大轰炸,以及他荒诞、悲观、无奈和屈从的一生。看哪部分属于元小说叙述,哪些地方表现了小说的不确定性、碎片拼贴和重复等特征。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后现代主义这个文学理论一头雾水,比较透彻地了解后现代主义这个文学术语,也能够充分理解小说《五号屠场》的反战及屈从的主题,了解战争的虚伪和残酷,理解作者的反对战争和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这就使得原来枯燥、空洞的文学理论的介绍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有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和掌握了大量的文学知识,又教会了学生如何运用文学理论去分析文学作品,为学生写毕业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教师就不仅仅是对学生“授之以鱼”,还“授之以渔”,而后者才是文学教学的目的所在,不仅极大地扩展了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容量和密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英美文学课的教学质量。
3.3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常常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说教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法,而在多媒体技术辅助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软件和硬件的帮助,可以挑选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材,或者从大量的有着不同缺陷的教材里编选适合学生的教材,给课堂的多样性提供条件。它能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现教学内容,使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量多,内容新,使传统古板单调的文字教材变成有图、有声、有色的图文并茂的教材,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而是一边听教师的讲解,一边观看课件的演示,随着教师的讲解,或者是观看电影光盘,或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优美片段。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会自己学习,独立思考,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成为新型的具有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外语人才。
教师在英美文学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诸如规定从学校的图书馆里借阅哪一个作家的哪一部文学名著,或者通过学校的网络观看这部名著的电影,不仅可以丰富学生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
1. 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度
问题1:你最喜欢以下哪门公共选修课?选择第一位的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第二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2:你认为高职大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是?选择第一位的是“就业”,第二位的是“社会竞争”。
2. 对就业前景的看法
问题1:面对自己的就业问题,你感到:选择“不乐观”的占39.5%,“比较乐观”26.7%,“乐观”12.0%。
的课外生活,增长学生的文学知识和欣赏能力,而且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减少课堂的讲解时间,从而扩展教学容量,同时也可以无形当中给学生上网指明正确的方向。通过E-mail来批改学生的文学作品评论和学期论文,和学生探讨不同作家的作品,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可以为那些在课堂上不善于表现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这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传统的闭卷考试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对学生用功程度和记忆力的考核,对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抑制和扼杀。这种命题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程爱民教授根据其调查结果提出:少用闭卷,增加主观题期末考试与学期论文和读书报告相结合。[3](14-18)这总结了大多数关于英美文学考试改革的意见。刘存波等认为测试可采用更多的形式,并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如讨论、口头表述、写影评、上网查资料等,再结合课堂表现和课程论文。[4](89)笔者通过多年的英美文学教学经验认为,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实施上面所提到的各种各样的考试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主观性的试题可以用网络上的考试软件进行;客观性的试题诸如作品评论、学期论文,教师可以适当地在不影响学生隐私权的情况下把它们放到网上,让大家互评,教师再评,最后的综合成绩就是这个学生的客观试题的成绩。实行多种多样的考试方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教学对于学习语言、学习文化知识、促进外语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学是一种资源,英美文学教学应在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条件下,多方位、多层次地开发这一资源,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习者的人文修养水平、文学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熊英.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J].辽宁高职学报,
[3]程爱民.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课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0,(1):14-18.
[4]刘存波,罗承宁.高校外语专业外国文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6):89.
问题2:对“毕业之时即我失业之时”赞同的比例:21%。
3. 关于就业的价值标准
问题1:选择就业单位,你要求的月工资是“800—1000”占5.6%,“1000—1500元”占32.0%,“1500—2000元”占32.2%,2000元以上30.1%。
问题2:你将来毕业后,首选的就业单位是:选择“三资企业”占25.1%,“国企”22.3%,“国家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占19.7%,“民营企业”16.7%,“自主创业”16.3%。
问题3:在找工作时我最看重的是“工资高、福利好”占39%,“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占30%,“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29%。
4. 如何看待就业
你认为将来就业主要靠(限选两项),选择“个人能力”占68.3,“社会关系”占21.7%,“公平竞争”占8.7%。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职大学生普遍关注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成为严重困扰大学生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不断提高,但同时又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学校和学生家长十分关注的话题。
学生对就业前景的看法不是很乐观。调查中选择乐观的比例只占12.0%;比较乐观22.7%,不乐观39.5%。有21%的学生赞同“毕业之时即我失业之时”。确实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一是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所引起的。二是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势必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和难度。
主观因素:缺乏就业心理准备。有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把“就业难”问题强化,认为毕业之时,就是失业之日。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标准与社会的需求存在矛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而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引导大学生及时调整自己,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具有现实意义。
关于就业的工资标准,过去普遍认为学生要求过高。其实通过调查,发现多数高职学生的要求还是比较实际的,月工资选择1000元—2000元的共占64.2%。这也与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当。面对着就业难的趋势,学生能够认识形势的严峻性,选择先就业能独立养活自己再说。与此同时用人单位还在不断降低大学生的薪资水平。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就业值较高,选择月工资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学生也占了30.1%。
关于就业单位的选择,首选的是三资企业。这有许多因素,包括三资企业收入较高或者认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等。不管怎么样,对于工作的选择,大学生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这是可以理解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又能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是幸福的。但现实不总是这般美好,因为就业形势的严峻,如果片面强调兴趣、特长就会影响择业的成功。
大学生选择工资高、福利好的工作无可厚非。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将个人利益置于更为理性的地位,当他们将获得经济收入用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时,以经济收入高低来决定就业价值选择标准是可以理解的。稳定的工作可以减少负面生活事件的发生,降低应激压力,使毕业生以健康的人格投入工作。而且,大学生就读在许多家庭看来也是一种投资,高额学费的付出,有些学生还是通过借贷来完成学业的,如果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的工作工资偏低,也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的。这是知识与人才没有受到重视,所以有些地方就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当然大学生选择的薪资水平也要有一个合理的尺度。
对于就业能力的看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市场经济越来越强调人的自主性、独立性与竞争性。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看法就越来越理性,他们普遍认为就业要靠自己。所以对将来毕业就业选择主要靠个人能力的学生占68.3%。这与计划经济时代的“等、靠、要”思想不同。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思考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很重要选择,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使大学生客观地分析自我、分析现实和社会需求,从而成功择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事关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和社会稳定,针对大学生各种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就业心理指导,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课题。
成功择业与否,首先是择业目标的确定是否恰当。在就业指导中首先要分析就业形势,确立就业目标。确立就业目标是维护良好就业心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从科学的角度讲,理想的职业就是指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充分显示自己个人才能的职业。但择业现实不可能使所有的毕业生提供理想的职业和工作岗位。恰当的就业目标其实是一个在发展变化中不断完善、不断调整的动态目标系统,是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物质生活的满足于一体,并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兼顾的一个有机体系。有了这样的就业心理准备,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与自身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就业目标,适者生存,找到自己合式的位置,就能经受得起挫折。只有认清了就业形势、确立了就业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才不会被就业问题所因扰。
其次要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一些大学生为在求职问题上屡屡碰壁而灰心丧气,这是不可取的。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自我,即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要开展好心理疏导工作,自信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但自信是以充分的就业准备为基础的,即正确地认识自我及就业形势、确立恰当的就业目标、搜寻就业信息以及做好求职材料准备等等。树立自信的最根本途径还是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大学生只有学好学业、发展特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时才可能信心十足,才不会产生毕业即失业的悲观情绪。
再次要更新观念,理解、帮助学生。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是以现代心理咨询技术和手段为学生进行就业价值观、自我认知、择业决策、就业准备、面试技巧、事业发展等方面启发自助的过程,其中心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要教育他们把个人兴趣、志向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成功择业。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指导 就业能力
如今,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设计的就业门槛也越来越高,如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顺利就业是高职毕业生必须面临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就业能力的高低是高职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而就业指导工作又是提升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深入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纵观毕业生的就业率,我们不难看出,因为没有很好地了解所学专业,没有合适的自我职业规划,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念,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
因此,我们应该以就业指导工作为切入点,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1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温饱,还关系到一个人的尊严。”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的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49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指导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课题,最早起源于美国。1911年美国的哈佛大学在世界上首开先河,在大学生中开设了就业指导课。1923年我国的清华大学成立职业指导委员会,周寄梅老先生的名言“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拉开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序幕。
对大学生而言,就业指导一方面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其顺利就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则是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教育普及面越来越广,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精准分析就业市场,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明确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帮助高职学生作好全面的职业规划是我们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把就业指导工作做全做细,使其融入到大学学习生活中,才能让高职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前景心有所想,未雨绸缪。
2 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作好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很盲从。他们往往是依从家长的意愿和老师的建议,以及信赖社会媒体和社会大众的舆论导向。很少有学生能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填报志愿。这样,大多数学生必然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了解,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学什么,不知道所学专业的性质,更弄不清自己将来的职业倾向。
因此,对大一新生我们就要进行职业启蒙教育,以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为主,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帮助学生从进入大学阶段一开始就确立人生目标、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职业规划有利于高职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规划的职业积累经验,做好准备。但是职业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从心理、观念和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使每个学生都能尽快找准自己的定位,在此基础上,还要帮助学生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状况、用人条件和自身的兴趣爱好等特点,明确不同学生的竞争优势,进而帮助其找准自己感兴趣的就业范畴和努力方向。
3 通过多种途径,提升高职学生的求职能力
在就业市场上,每年都有很多毕业生去求职面试,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其实这并不全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还涉及到在面试时个人的一些表现。很多高职生缺乏求职面试训练,对制作简历、应对面试的指导,也没有太多职场礼仪的训练,无法给用人单位留下一个良好、深刻的第一印象,对就业前准备处于困惑中,有时甚至会走向误区,比如:过度包装,花费过多精力和钱财用于展示自我外在形象和简历上,弄巧成拙;回答企业提问,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表达效果,说话时注意分寸是极为重要的,反之则影响了求职的成功率。我们可以在就业指导实践课上开展模拟面试,通过实地模拟面试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感而发,有的放矢地进行面试技巧的讲授;在就业指导的理论课上,帮助学生分析各种就业信息,以实际案例来讲解求职过程的注意要领,把握求职要点。
其次,我们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主管,人力资源部门经理来校作报告,亲历讲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以及面试中的实用技巧。
此外,我们可以与达成校企合作的企业建立订制班培养计划,让企业专家制订学生课程内容与考核办法,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企业顶岗实习,这些都给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的机会。
通过这些途径,帮助学生明晰个人的职业性格和职业能力,为明确求职方向提供帮助;同时,也帮助学生合理解决求职面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升其求职能力,进入企业工作后,也能够较快转变角色,适应企业文化,提高就业竞争力。
4 转变就业观念,探求多元化就业模式
毕业生人人都希望能选择最理想最合适的工作,于是他们集中在一些薪资高,福利好,工作环境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司和企业应聘,出现了扎堆就业现象。即使有的毕业生在这里没有应聘成功,他们也没有降低对薪资和职位的要求,眼高手低,不能胜任理想职位。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宁愿待业,或做临时工作,也不愿意“屈就”。
所以高职学生必须要转变就业观念,不仅要打破“一业定终身”的传统,而且要剔除掉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和盲目跟风的想法,真正从自身看起,合理定位,理性就业。
一方面高职学生要放宽眼光——不做大池子里的小鱼,要做小池子里的大鱼,这也是一种适时的选择。比如广大的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型企业数量和发展机会相对较多、企业管理方式较灵活,在这里工作后续发展的前景非常广大。另一方面,破除“专业对口”就业的传统观念,可以先就业再择业。此外,高职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考虑自主创业,到农村基层就业等多种方式。
总之,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应作好就业指导工作来帮高职学生从自身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了解所学专业,作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顺利满意就业。
参考文献:
[1]杨邦勇.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就业工作研究,2007(8).
[2]邹渝,邵云雁.塑造“职业人”提升“就业力”——高职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3]温宗和.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8).
[4]http://wapbaike.baidu.com/item/%b0%b1%e4%b.
【高职大学生就业】推荐阅读:
高职学生就业前景11-26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评价10-12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困境10-16
高职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12-05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论文05-29
高职就业问题分析11-28
高职学生手册学习07-08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研究06-21
重点大学办高职刍议07-06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论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