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结果预知之技巧(精选3篇)
第一,面试官给予你的关于时间的问题都是明确的。例如你询问,会在什么时间能得到通知,如果面试官回应你的是在几天内或是具体的日期,而不是光让你回家等消息,那么或许这就是一个通过的暗号。因为,如果你是面试官中意的人选,那么他希望确保你在离开前能确切的知道接下来的步骤。
第二,面试官不断地与你敲定时间。假如面试官问你“如果下周一来上班,可以吗?”“最晚什么时候可以来入职?”“假如你的时间安排与我们有冲突,要及时通知我们进行调整!”之类的,那么,要注意了,面试官可能怕你被别家公司抢走,正在积极与你确认。
第三,面试官愿意将大把的时间花在回答你的问题上。作为应聘者,总是有各种问题希望从面试官那得到答案。对你感兴趣的面试官,会将每个问题都回答的极尽详细和深入,甚至怕你对回答不够满意而反问你对回答的看法,如果此时你还有所保留可能会辜负了面试官的一片心意啊。
第四,面试官无意识的拖延了面试时间。通常一个面试的时间会在15~25分钟,如果面试官对你毫无兴趣,那么他会很快的找到结束面试的时机,当机立断绝不拖延一秒。如果,你的面试已经超过你预想的时间了,那么可能是个好兆头。
二、从面试官的行为上判断
第一、面试官化身职位推销员,对你滔滔不绝。关于你询问对所应聘职位的内容或细节时,面试官会额外给你讲解很多关于此职位的优势,以及在公司所处的重要位置。如果你发现,面试官正极尽所能将一个工作描述得十分美好了,那么好吧,他想吸引你对职位的关注,你可能入选了。
第二、面试官对你的回答频频点头。在你与面试官的对话过程中,他与你的眼神交流是良好的,并对你的回答频频点头,如果他的身体向你的方向倾斜,那么他极有可能正投入的思考你的回答并有意将你列入候选人名单。
第三、面试官对你是信服而不质疑的。对于你的提问或是回答,面试官都积极的配合并不给予反驳和质疑,因为他是认同你的观点的,并一点一点地对你的话语进行判断以确认的你完全能胜任工作。此时,你可以在内心憧憬你对这份工作的良好愿望了。
第四、面试结束却不是真的结束。要知道,面试官不会在任何一个不喜欢的人身上浪费时间,但是他却在面试结束后带你参观办公区以及介绍你未来可能的主管或是偶然在路上碰见的同事,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判断,你可能有戏。
第五、与面试官握手告别式不能忽略的最后一步。因为,要知道应聘者们与面试官间的握手并不是完全平等的。短暂且无力地握手可能蕴含告别之意,反之则是在预告将与你不久后相见。假如,面试官在于你告别的同时,还轻轻地拍了你的肩膀,那么,这些都是好的迹象。
虽然以上的现象都有可能是面试官对你感兴趣的标志,但却并不绝对,或许只是其毫无意图的随意之举,因此不能通过一两个迹象进行判断,而是要在综合整个面试来分析,当然充足的面试准备以及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过硬的技能储备才是关键。
更多相关的面试技巧分享,欢迎大家阅读:
面试须知的五大金科玉律
如何打破初次面试的尴尬?
十种面试表现容易被“秒杀”
1 面试前的准备阶段
首先确定面试的目的;认真阅读应聘对象的求职申请表, 制定面试提纲, 问话提纲主要围绕要证实的疑点和问题, 针对不同的对象应有不同的了解侧重点;确定面试的时间、地点, 并制定面试评价表。
2 面试的开始阶段——自然、亲切、渐进、聊天式的导入
面试开始, 面试者要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面谈气氛, 使面试双方建立一种信任、亲密的关系, 解除应聘者的紧张和顾虑。常用的方法是寒暄、问候、微笑、放松的姿态。可先让对方简要介绍自己的情况, 此时主试要注意力高度集中, 注意倾听和观察。
3 正式面试阶段
面试中最常用的是发问和聆听。发问的技巧有多种, 面试中较多采用的是开放式的提问, 让应聘者多讲, 然后主试注意聆听。由于面试的目的是了解应聘者, 所以主试不要暴露自己的观点、情绪, 不要让对方知道你的倾向。聆听时, 可作一些澄清式或封闭式的提问, 但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讲话, 不要随声附和, 整个提问可以先易后难, 针对疑点逐一提问, 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3.1 面试中的提问技巧
(1) 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
面试中的提问一般都应该用“开口型”问题, 以启发被试的思路, 激发其“沉睡”的潜能与素质, 从大量输出的信息中进行测评, 真实地考查其素质水平。如“你在原单位的工作, 经常要求与哪些部门的人打交道?有些什么体会?”但是提问的方式有简单收口式提问、比较式提问、举例提问、客观评价提问、递进提问、假设式提问、连串式提问、压迫式提问、引导式提问等多种类型, 就需要主试根据实际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
(2) 提问时, 语言通俗、简明、有力
面试时主考官的提问与谈话, 应力求使用标准性以及不会给被试者带来误解的语言, 不要用生僻字, 尽量少用专业性太强的词汇;提问的内容、方式、与词语, 要适合被试者的接受水平。
除特殊要求, 例如压力面试外, 一般不要提那些使考生难堪的问题, 也不要就某个问题, 特别是枝节性问题 (如对某个概念的理解, 或对某个观点、学派之争) 纠缠。
提问应简明扼要。据研究表明, 一个问题描述的时间最好在45秒以下, 半分钟左右为宜, 不能超过1.5分钟, 超过这个限度, 不论被试, 还是其他主试, 都会感到不好理解。
此外, 主试提问时, 还应注意不要无精打采, 应活泼有力, 并配上得体的手势, 使问题产生一定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3) 问题安排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面试的问题, 一般都要事先准备好一部分, 尤其一些基本问题与重点问题, 事先都要拟定安排好。问题的提出, 要遵循先熟悉后生疏、先具体后抽象、先微观后宏观的原则, 这有利于被试逐渐适应, 展开思路, 进入角色。特别对一开始就有些紧张、拘谨的考生, 要先给其几个“暖身”问题。
(4) 善于恰到好处地转换、收缩、结束与扩展
收缩与结束, 指的是当被试滔滔不绝而且离题很远时制止的一种方式。直接打断当然是一种方式, 然而采取下列方式进行收缩与结束, 效果会更好些:
先可以假装无意之中掉下一枚硬币、钥匙、烟卷、打火机、笔记本、钢笔等东西, 利用声音打断被试的思路及话头, 然后再抓住机会说:“说得不错让我们谈下一个题目。”或者说:“刚才说到哪里啦, 我特别想听听你对……问题的看法。”或者说:“我特别喜爱那个知道你对……是怎么看的?”显然被试会在这种诱导下结束刚说的话题而进入另一个。还可以利用定时闹钟、电话铃响等干扰技术。
当觉察到被试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只是其中一部分, 还有想法出于某种原因不愿谈出来时, 主试可以追问一句:“还有吗?”虽然只是3个字的问话, 却可以对考生的心理产生足够的刺激力, 由此也许能让考生马上说出一些真实的想法来。这就是所谓的扩展。
(5) 必要时可以声东击西
当你觉察被试不太愿意回答某个问题而你又想有所了解时, 可以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例如对于“政治问题”许多人不愿真正表白自己的观点, 此时可以转问:“你的伙伴们对这个问题或这件事是怎么看的”被试者因此会认为说的不是自己的意见, 说出来不会暴露自己的观点, 因而心情放松地说了很多, 其实其中许多都是他自己的观点。
(6) 积极亲近, 调和气氛
面试中如果主试与被试处于一种和谐亲切的气氛中, 被试对主试有一种信任感与亲近感, 那么被试往往愿意如实地回答问题, 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主试拥有一颗同情心并理解被试, 能够变换自己与被试的位置, 置身于被试的位置上来分析与考虑面试的内容与方式, 那么主试就有可能获得其他人无法获得的或自己意想不到的信息。
(7) 注意为被试者提供弥补缺憾的机会
第一, 主试要善于观察, 善于提问, 提高消除紧张与弥补缺憾的技能;第二,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 要适当启发被试或给予被试适当的思考时间;第三, 面试结束前, 提一两道可使被试自由发挥的问题, 例如, “你认为自己的特长是什么?”
3.2 面试中的聆听技巧
(1) 要善于发挥目光、点头的作用
面试中, 主试在听被试回答时, 目光要恰到好处, 轻松自如。在室内, 两人的目光距离应为1~2.5米, 主试的目光大体停留在被试的嘴、头顶和脸颊两侧范围内, 给对方一种你对他感兴趣、在很认真地听他回答的感觉, 同时伴以和蔼的表情与柔和的目光与微笑。听被试回答问题时, 要选择在无关紧要处点头, 否则容易泄露答案带来麻烦。点头也可以用“嗯”等其他示意行为代替。
(2) 要善于把握与调节被试的情绪
当被试因刚回答的一个问题没答好儿情绪低落时, 可以采取鼓励支持术。你可以说:“我觉得你的实力可能不止于此, 要争取把潜力发挥出来。”或者说:“下个题对于你来说, 可能难了些, 但好好努力, 能答好的。”
当发现被试一见面就处于紧张状态时, 可以采取前面提过的“暖身”题的办法给被试一种“温暖”感, 也可以采取“示弱”术、亲切称呼与“请教悦心”等技巧。所谓示弱, 即在被试面前装着不懂。例如说:“你是这方面的高材生 (专家) , 我是门外汉……不太懂。”所谓“亲切称呼”, 即指称呼“小李”、“老张”之类的简称, 或直呼名不称姓。所谓“请教悦心”术, 是指面试时, 主试可以适时地以请教的口气同被试交谈, 这有利于唤起被试的优势感, 使其戒心松弛, 既便于被试正常发挥, 又便于主试了解。例如:“据说你非常擅长于……能否谈谈……?”“我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个问题:……你专门学过, 我想请教一下你……?”
(3) 要注意从言辞、音色、音质、音量、音调等方面区别被试的内在素质
4 面试的结束阶段
要给应聘者以提问的机会;不论应聘者是否会被录用, 面试均应在有好的气氛中结束。同时, 主试应立即整理面试记录, 并填写面试评价表, 核对有关材料, 作出总体评价意见。在总结评价时, 对以下情况要特别注意:不能提供良好的离职理由;以前职务 (或工资) 高于应聘职务 (或工资) ;本人曾被老改过;家庭问题突出;经常变换工作等。如果对某一对象是否录用有分歧意见时, 不必急于下结论, 可安排第二次面试。
参考文献
[1]肖鸣政.人员素质测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8.
(2)求职动机与工作期望。面试官通过了解求职者为何希望来本单位工作,对哪种职位最感兴趣,在工作中追求什么,判断本单位所能提供的职位或工作条件能否满足其工作要求和期望。
(3)专业知识与特长。了解被测者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其专业知识与特长是否符合应聘职位的专业要求,作为对专业知识笔试的补充。
(4)工作经验。这是面试过程中所要考察的重点内容。此项内容,是通过了解被测者的工作经历,来查询其过去工作的有关情况, 以考察其所具有的实践经验和程度。通过考察工作经验,主试者还 可考察出被测者的责任感、主动精神、思维能力以及遇到紧急情况的 理智状况。
(5)工作态度。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了解被测者过去对工 作、学习的态度;二是了解其对要应聘的职位的态度。
(6)事业进取心。事业心、进取心强烈的人,一般都确立有事业上的奋斗目标,并为之而积极努力。表现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刻意追 求,不安于现状,努力把工作做好,工作中常有创新:进取心不强或没有什么进取心的人,必然是无所事事,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能敷衍了事,因此对什么事都不热心。这样的人是难以做好本职工作的。
(7)语言表达力。面试中被测者是否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 点,语言表达是否得体、合乎逻辑。
(8)综合分析能力。面试中被测者是否能对主试人所提的问题 通过分析抓住事物本质,并且说理透彻,分析全面,条理清晰。
(9)反应能力。反应能力,即头脑的机敏程度。面试时,被测者 对主试者所提问题能否迅速、准确地理解并尽快作出相应的回答而 且答案简练、贴切。
(10)自我控制能力。在面试中,对管理阶层人才测评,自我控制能力的考察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在遇到上级批评指责、工作有压力或是个人利益受到冲击时,能否克制、容忍、理智地对待, 不因情绪的波动而影响工作:另一方面干工作是否有耐心和韧劲。
阅读延伸:面试有哪些类型?
1.结构化面试 所谓结构化面试指的是在面试中,使用结构化的面试指导表对 所有面试者提一样的问题,问题有标准答案。这样的面试不利于被测对象的发挥,对测试管理类等个性化色彩较强的岗位的应聘者不适合。这种面试方法对面试结果的横向比较、统计比较方便。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面试指导表的设计质量对面试结果的信度、效度(推荐阅读:人才测评工具的测量效度)影响很大。
2.非结构化面试 面试考官所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个人的关注点和求职者的回答不断提出纵深的问题。答案是开放的,没有唯一的标准。
3.情境面试 将被面试者置于应聘岗位的实际情境(或者模拟情境)之中,观测被面试者的反应、表现,分析其对问题的回答,甚至要求被面试者 指出面试情境中暴露出企业有哪些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这种面试能反映出求职者的真实情况,效果较好。
4.系列面试 将面试的问题分成若干方面,分别由该方面的专家面试。每个 求职者分别单独被各个考官面试。本方式的要点是,各个方面专家 的看法要独立,不能相互打听。
5.小组面试 若干人员组成一个面试小组,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测试一个方面;被面试对象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可以对一个人发问,也可以要求 几个人回答同一个问题。这种面试会较快达成一致意见,效率较高。 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如果面试小组中有一个权威人物 (公司老总或者人力资源专家等),往往这个人的意见会左右他人的 意见。为了使而试结果更全面、客观,权威人物最好最后发言。
【面试结果预知之技巧】推荐阅读:
教你这样预知面试的结果11-18
中行面试结果06-25
邮件问面试结果02-10
美国留学签证申请之面试技巧04-14
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师试讲必知五大注意事项05-24
宁夏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技巧之教师教学技能篇——教学设计03-25
预期结果范文06-06
考核结果反馈06-07
中法战争结果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