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24-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精选11篇)

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1

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意识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会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大学英语教学应针对目前大学生社会文化意识相对薄弱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促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作 者:杨静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语系,北京,100070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年,卷(期):2007“”(10)分类号:H3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2

一、明确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的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形态,英语在中国大学的教学与学习中,早已不再只是一门语言技能,它还承载着一方国土的语言文化和国民素质,所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方案,教师应该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相结合,并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进行交流,以锻炼学生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人民的交际能力,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二、语言能力的培养

对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具备的交际能力,它与语用能力以及语言策略能力共同构成了外国学者所认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英语老师应该适时适当的向学生指导语用的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策略能力指的是人们对语言的运用应变能力,现在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掌握英语的含义和用法已经非常的熟练,但是如果运用到生活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和他国的人交流就经常会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要求老师针对这一问题,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训练的时候让学生意识到应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去学习,讲究语言应用的策略,这样的练习方法可以弥补学生词汇和语法知识缺乏的不足。这样训练学生学习英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去处理交流中遇见的问题,准确的传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整体交际能力。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以往的教学教法中,人们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就是熟悉掌握词汇和语法,并没有考虑怎样的运用,所以培养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应该联系他国文化,学习他国语言特色以及思维方式,加以训练,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以后同他国人民进行交流时的实际应用,避免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沟通内容上的误解,正确的思维能力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是良好沟通的必要保障。

四、行为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体现者就是行为能力,所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就不容忽视对行为能力的培养。外国人对行为能力的定义就是行为规范的理解和对行为冲突的对策的能力,培养行为能力,首先就应该了解他国的行为规范,例如:基本礼仪和文化禁忌等等,从而避免因为不了解他国文化而在交流的过程中触犯了他国的禁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行为冲突能力就是在已经因为某些因素在交流的过程中与他人发生了争执,这个时候应该灵活的分析导致问题发生的关键因素,采用巧妙的解决方式化解尴尬的冲突局面。行为能力的培养是跨文化交流的体现者,因此,在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系中应该在行为能力培养这一方面加强力度,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社会性发展能力的培养

社会性发展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小部分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后天的培养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培养一个人的社会性发展能力呢?首先应该培养其文化适应能力,也可以说是环境适应能力,因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在其环境上得到了全面的体现,不困是生活环境还是文化环境,都反应着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我们应该对一个地方的文化环境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先清楚的掌握地方文化特色,在根据文化上的差异作出相应的调整,一个人能否迅速的适应一个地方的文化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性发展能力的高度。其次培养社会性发展能力就是培养交流能力,在适应环境的基础上更要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将自己的想法和他国文化产生共鸣,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这样才能在我国文化和世界之间架起坚固的桥梁,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至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同时也吸取他国的优良文化,将祖国文化的发展带向新的高潮。

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 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内容依托教学实证研究》(项目编号:XJK012CGD084)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25-02

1.引言

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具有跨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行为。正如胡文仲所指出的:“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参见姚政芳,2008)随着跨文化交际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逐步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学习者只有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才能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文化教学的导入,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同其文化认知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从而实现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发展。因此,文化教学对高校跨文化素养、语言交际能力、行为得体、善于沟通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总结目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文化教学所涉及的文化内容,旨在为今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一定参考。

2.目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文化教学列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测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作为高校英语教师,我们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时刻考虑将文化作为主题,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作为目的,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习者进行听、说、读、写等各项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文化内容的导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但是在实际文化教学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这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与总结。

2.1英语教师的文化意识薄弱

教师因素是英语文化教学能否落实到位的关键因素。但仍有一些教师的英语教学活动停留在传统的语言知识讲授层面,很少涉及文化教学,很少讲授如何得体地运用语言形式,英语文化知识的介绍只是点到为止,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作为外语教师,自身应具备很强的跨文化意识,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丰富自己的外语文化知识,不断完善和优化知识结构,对跨文化交际和比较文化差异要有深刻的造诣,不能只限于熟知所教的刻本,应大量涉猎课本以外的知识,以完善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能力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

由于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很多学生习惯于教师课上讲授,自己被动听课作笔记。教师不介绍英美文化,学生便认识不到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他们很少翻阅有关文化知识的书籍杂志,探索和积累这方面的信息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要积极倡导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努力转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概念,让他们自觉把英语作为一种文化去学习和体会,而非简单的词汇语法的单纯记忆。此外,为了解决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意识不强的问题,教师可以调整课程设置。因为大学的外语课程设置,除了对所学语言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更要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概况全面的认识。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当地开设一些公共选修课,比如英语文化与交际、中西文化对比、英美电影赏析、英美文学诗歌赏析、跨文化交际、圣经文化与英语学习等课程,让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国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督促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或互助学习西方文化,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进行一定量的基于文化主题的演练,通过问题思考、角色模拟、小组讨论、演讲报告、文化知识测试和文化对比等形式来检测、巩固所学的文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3.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文化背景知识是指在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朱家科,2009)教师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加以拓展,则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主题思想,做到语言与交际文化的有机融合。比如谈到食物这一主题的时候,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中西饮食文化的资料,总结中西文化异同、英美的饮食习惯、中西特色菜肴翻译,甚至中国饮食在西方的发展及现状等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异域文化的认识。下面笔者回顾并总结长达2年的文化教学实践中所涉及的部分文化背景知识。

3.1课文的背景知识

任何事件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因此,文化背景知识对文章的理解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比如,在讲授西方节日中的感恩节时,我们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教师还可以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如“Indian”“1492”“Columbus”“1620”“Puritans”“political”“Mayflower”等。借助这些关键词学生就能大致掌握有关感恩节的历史来源。通过描述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文化内容。

3.2宗教典故的背景知识

语言学习中的宗教问题是一个难点,也是个重点。例如,在缺乏宗教文化知识的情况下,见到“the End of the World”,肯定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世界末日的来临。然而,在基督教中,人们却认为是“伸张正义的时刻”。所以,当西方人说“the End of the World”时,实际上相当于中国的俗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又如北京外国语学院编写的“College English”(《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四课)“Why I Teach”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当一名教师意味着是创造的见证人,他目睹人体开始呼吸,开始了生命。)这里的“clay”指的是人体。此句的含义是:父母给了学生身体。是教师塑造了他的灵魂。由此可见“Why I Teach”一文的作者是熟谙《圣经》的。学习者如果也了解《圣经》中上帝创造人的故事,对这个句子理解就容易多了。据《旧约》中记载: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子里,他就成了有灵的人。

3.3价值观的背景知识

宏观文化因素包括价值观念、语用规约、思维模式等因素。价值观是文化的最深层次,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观念、时间取向、道德标准及人生观、世界观等。价值观念提供交际行为发生的背景,系统地解释人们的行为。语用规约主要包括会话规则、合作原则和话语语篇组织规则等。不同文化的人在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着差异。在文化教学中教师应讲解英美人重抽象思维、形式逻辑、演绎推理等方式对语言表达相应的影响与制约。比如,《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三单元的《The American Ideal of a Great Leader》中有如下文字描述:“Lincolns career fits a popular American belief that every child can dream of becoming President. American admire the self-made person—the one who, with neither money nor family influence, fights his or her way to the top.”美国总统林肯的这种个人奋斗历程,受到千千万万美国人民的推崇,这正是因为其符合了美国文化崇尚竞争和个人奋斗的价值观。而这种以个人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就深刻影响着其文化所包含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所以对美国文化的这种个人价值取向的总体把握,有利于学生对其他英语文化现象的理解。

4.结语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中外文化的多渠道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社会对具有国际视野的外语交际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广泛和专业化。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介绍所有的英语文化知识,可以平时要求学生进行各种基于文化主题的操练,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内与课外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的文化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英美文化的书籍,包括英美概况、西方思潮简介、圣经故事、希腊神话以及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既能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开阔眼界,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姚政芳. 学习外语应该具备“跨文化意识”[N].现代教育报,2008(3).

[3]朱家科.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4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中国人学外语的也日渐增多.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冲突,要想与西方人顺利交往,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跨文化知识.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语言,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教师,有责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 者:潘春丹 PAN Chun-dan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苏州,215104 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年,卷(期):20xx 29(4) 分类号:G42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文化差异 非语言交际

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5

毕 业 论 文

学位申请人姓名 学 号 所在学院名称 专 业 名 称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苗茂茹 11022011009 外国语学院 英语教育 桂荷莲 副教授

目 录

中文摘要 关键词········································· i 英文摘要 关键词·········································ii

一、绪论·················································1

二、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和意义···············1

(一)跨文化的含义··················································1

(二)跨文化的重要性及意义··········································1

三、影响文化能力培养的因素·······················2

(一)考试制度的不完善········································2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缺乏英语学习氛围······························3

(三)教师对学生文化能力的影响······································3

四、培养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途径和方法·····················3

(一)正确理解本国与外国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4 1.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变教学形式·····································4 2.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4

(二)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5 1.实物与图片的使用················································5 2.比较法··························································5 3.设置情景,角色扮演···············································5 4.创设文化背景,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6

五、结论 ················································6 参考文献

浅析在英语教学中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苗茂茹 外国语学院 英语 教育 河南 新乡 4536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和密切,社会信息化的加快使更多的人涉及到跨文化交际。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这对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尤为重要。它不仅有助于中学生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加深对语言本身的掌握。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的初步探讨以及中学阶段对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分析了影响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阐述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i

On the Cultivation of Middl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 Miao Maoru English education faculty of languages Xinxiang Henan 45360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its progress in reform and opening up,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are more frequent and close.The speeding up of the social information makes more and more people involved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o in the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letting the student contact and understand the English national cultur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use of English.It not only helps middles school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its culture and meaning, also help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world and deepens our grasp of the language itself.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middle school stage, the article anlyzes the influence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xpound how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Key word: middle school;English teaching;interculture commmunication ability

ii

一、绪论

根据《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现在英语教学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还应适时、适度的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比较以前的大纲而言,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是我国外语教学界对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认识深化的一种表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用教学大纲的形式强调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明确提出认识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重要性,有着特殊的意义。然而,事实上从我们教材到各类考试,跨文化交际能力意识并没有达到大纲的要求,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发展,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是不可避免的和最基本的。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使许多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由于中西方在社会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方面都有所不同,中必须要全面理解其内在的关系。

二、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跨文化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言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听说读写)和社会文化能力的有机结合体。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具备语言能力是无法很好的解决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各种问题的。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社会及宗教等社会环境不同,造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语境环境因素。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人们说话的方式、习惯不尽相同。在交流中,人们往往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去理解别人的话语,因此就有可能对对方的话语作出不准确的推断,从而产生误解。

(二)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及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得快速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人们可以自由地在互联网上快捷的交换信息,可以说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网络文化已经形成。改革开放的加快使中国正快速走向世界,世界正注

视着中国,中外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一切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双方对中介词的应用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和容忍度,即了解对方思维习惯、认知模式、合作态度等的程度如何,当然也包括对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因此,就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其交际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他对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这是在汉语背景下教授英语的主要目标之一。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师对此重视不够,教学中常常知识语言教学,即一味地传授语言、词汇、语法知识,只是强调语言的正确性,致使学生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常常犯“文化常识”(即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觉得不合适或者不能接受的言语行为),一开口,常常是“汉语思维+英语形式”,不顾场合、时间、交际对象及其他的文化因素。随着对社会信息化的加快,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要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合适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仅要培养人才的外语素质,而且还要培养其文化素质,进而提高综合素质,为21世纪培养外语人才。

三、影响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因素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脱离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是难以掌握其语言的,由于各个国家历史发展,居住环境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着一些文化差异。所以了解这些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是学习语言所必须的。目前,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考试制度的不完善制约教师的教学

考试时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反馈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书面解答技巧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我国层层的升学选拔制度和以分为纲的教育坐标,使得教师学生不得不围绕升学的指挥棒团团转,在这一点上。作为河南学生感受极深。这使得我们国家一直在延用着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此模式下,教师的个人才华和创新才能难以得到中分发挥。由于进度、竞争的原因,以及考试内容、难度和形式的影响,教师不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可能完全按照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样,学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也无法积极主动地

探索新知,其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虽然社会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部分条件,但是由于英语考试体制的不完善,外语课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标在贯彻时往往让许多老师知难而退。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缺乏英语学习氛围

中西方各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它需要我们必须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来面对这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本族语是汉语,学生在只有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英语,而且没有语境可以去练习。因为语言它本身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但是对于中国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交流的对象。因而他们只是停留在学上面,没有去更好的运用,把它做为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如果一个人无论是乘车、购物、问路还是读书看报都必须用英语才能完成,其英语水平必将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提高。而现在中国的现状是,学生在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由中国教师来教授作为外语的英语,这就好像是在陆地上教学生游泳,这根本不能无较好的掌握这门语言。

(三)教师对学生跨文化交加能力的影响

中国英语教师最大的局限就是虽然英语是他们的专业,却不能完全自由地驾驭和运用它。而且我们也要必须去承认一个事实,国内的教师很难达到native speaker的水平,并且教师之间也存在着不平衡。除了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外,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一般而言,青年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优于中年老教师。教师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态度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形成都有影响。虽然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文化与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培训,又没有多少人有体验外国文化的机会,在加上教材,教学目的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没能焊好的导入文化,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直到今天,重教法,轻学法,重传授知识语言知识,轻培养语言技能的传统语法翻译还为许多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法将语法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让学生花上许多年去做许多练习去把语言说对,语法使用正确,但也永远也不能说一口流利得体的英语。

四、培养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正确理解本国与外国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充分理解中

西方文化尤其是准确深刻的认识两种文化的异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变教学形式

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教育者必须先教育,转变观念是树立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前提条件。如果英语教育不具备跨文化教育意识,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建立跨文化意识,完全是一句空话。当然就我们的现状看,一夜之间,要求所有的中学英语教师都具备跨文化意识好似不可实现的。但是,至少要要求教师首先具备使自己迅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的强烈愿望。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调整教学思路,重视文化渗透,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以文化教育促进语言学习,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同时,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以从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录像机等为学生设置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结合听说法、交际法等教学法使学生将所有的语言实质和相关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迅速准确的选择出适和语言环境的语言。近几十年来,在我国开始流行的交际法强调的则是语言的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上都进行相应的转变。

2.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给学生讲解语言意义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内容以及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介绍背景文化时可将中英文化作一番比较。这可以加深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理解,激发他们去了解产生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而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度。例如:圣诞节、情人节 感恩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让学生将春节与圣诞节;情人节与“七夕”进行文化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这会给学生带来极大地兴趣,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英美文化、习俗等的书籍。通过阅读,自己找出两种文化的异同,然后进行讨论和交际。这即夸大了学生的阅读,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同时提高了他们运用英语文化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上的,我们需要作多方面的努力。除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外,教师要结合课本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介绍与教学,把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渗透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1.实物与图片的使用

由于中国学生与外国文化知识一般没有亲身经验,我们的教学仅仅靠阅读书面材料或进行抽象东西来达到教学目的。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外国文化,理解其真实含义,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使用生动、形象的手段,如图片、照片与实物动作等。例如:教师在讲解手势语时,可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ok” “Goodluck!” “Welcome!” 等西方特有的手势,这比讲解省时、清晰,学生也容易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新鲜感与喜悦之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外国社会文化的开放和好奇心。

2.比较法

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道歉、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如表示关心的对话:

A: hello, you look tired today.B: yes, I went to bed too late last night.A: you’d better go to bed earlier tonight if you can.这样表示关心的建议在中国比较普通,但根据英文习惯,a 只须说“I do hope you’ll be feeling better soon”或“take good care of youself”这类肤浅的说法以表示关心。反之,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除非双方是父母子女关系。

3.设置情景,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种模拟语言情景的英语教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扮演不同人物角色,在此背景下发生的事情用语言和动作表示出来。它大大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发展,如听力、观察力、灵活性、想象力和即兴表达力等,而且角色扮演肯定会对学生的认识兴趣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他们学习,促使他们自觉的掌握英语。如当今学生掌握了Panda、lion、tiger 等动物单词后,教师可设置一个 5

环节“At the zoo”(在动物园),利用一些西方特有的打招呼方式或者指示语等,让学生扮演,使学生更牢固掌握了已学过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4.创设文化背景,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教学平时应注意收集有关文化方面的音像等资料,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自己设计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西方国家的文化,并注意利用图像资料做好跨文化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开展研究性课程,英语角活动,举办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交流会等。开展研究性学习小组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课题,独立开展研究,主动获取知识,学生不仅了解到很多西方文化方面的知识,还开拓了视野,启发了思维。各个小组间相互推广交流,有利于共同提高,野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

五、结论

本文研究出了一套整合型的授课模式,能够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而提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材,以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视剧片段或图片导入,让学生资助发现,顿悟文化差异,进行小组讨论,借助文化因素总结与语言知识讲解,指导学生通过情景型角色扮演活动来灵活运用交际策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描述了以下当前中学生所处于的一种状况,证实我们做这个研究的必要性。进而,由于现在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我们一一列举了原因。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吸取世界上先进实物科学技术、文化知识、获取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进行跨文化交际,参与国际活动,使英语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有利武器。最后,我们针对当前的教学环境,我们提出了采用实物与图片法,比较法,设置情景、角色扮演,创设跨文化氛围、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方法等等。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前我们中学生英语教学较为重要的事情。同时,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要求我们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决不能护士对文化意识的培养,决不能忽视对文化意识的培养,绝不能忽视对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一个没有适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不会成为未来世界所需要的合格有用的人才,在未来世界的激烈竞争中就木有立足之地。

六、参考文献

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6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必要性的论述,分析了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些措施。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及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人生价值观、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这一切就构成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还要使他们了解英语所依附和产生的英语文化。目前,中国对各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成了当前外语界的主要任务。怎样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呢?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言者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环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

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遵守着不同的交际原则,这些交际原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们蕴含着文化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遵循什么样的交际原则上,常常会受到他们所依附的文化背景的干扰。

1.价值观念的差异:每个社会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它影响着生活在该社会的人们的思维模式及交际原则。比如说中国人提倡集体主义,相反,西方人更强调个人主义。例如英语某些单词既有褒义色彩,又有贬义色彩,由于中西两种价值观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如ambitious一词,我们常取其贬意,表示野心勃勃,而美国人多取其褒义,表示有雄心壮志。

2.礼仪习俗的差异:社会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沿袭下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习俗文化一般包括称呼、问候、道谢、打电话、告别等。例如,中国人常用“吃饭了吗?”作为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如按字面译成“Haveyoueaten?”外国人听起来就觉得很奇怪,有时会误以为你要请他吃饭。

中国学生学英语没有学习母语的那种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语言的同时一定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由于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质,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种文化本身的功能。全球化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遇到文化障碍是必然的。胡文仲教授认为: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因此,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而且还需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四、在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素养。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效果。许多英语教师对传授语言知识,讲解语法结构驾轻就熟。但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就会感到自身的文化知识不够丰富,语用能力不强,因而对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有畏难情绪。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英语教师应到国外进修学习,亲临所学语言的民族文化氛围,耳濡目染,亲身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2.作好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适当穿插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这些国家的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等。要让学生明白,在交际中,不能死死抱住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因为,即使使用的语法词汇都正确,也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掌握外语的需要。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如播放一些专门介绍社会情况的记录片等,让学生直接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提高外语人才的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外语工作者认真探索,努力尝试。

参考文献:

[1].LinellDavisDoingCulture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inAction[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16-18.

[2].胡文仲.英语教学中为什么要涉及文化[J].外国语,1986,4:10-11.

大学英语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7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交际能力包括可能性、可行性、恰当性、有效性四个方面。可能性即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是否在形式上可能。可行性即某些语言是否能够付诸实施以及实施的程度。恰当性即话语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得体, 以及得体的程度。有效性即话语是否已经付诸实施以及已经实施的程度 (Hymes, 1972) 。交际能力涵盖了用母语及外语进行交际。与母语交际不同, 外语交际的双方往往存在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交际规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交际时, 就有可能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误解, 甚至发生交际冲突。为此, 有学者把外语水平定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分为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前者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三者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协调工作。后者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跨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独存在的。他们之间有着层级关系。最底层是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上面是文化差异的宽容性。最顶层是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这三者之间逻辑关系不能颠倒。没有敏感性和宽容性, 灵活性就无从谈起。而有了敏感性, 并一定能对差异采取宽容的态度。同时兼有敏感性和宽容性, 也不一定保证交际者能够灵活地处理跨文化中出现的问题。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随着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日益全球化,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不断发展, 涉外业务活动的不断增加, 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中运用外语与外国人直接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也就越多。但是在交流与合作过程中, 时常会发生某些冲突或者误会, 而这些冲突或误会的产生往往不是因为语言的障碍, 而是文化的冲突 (cultural clash) 。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有很多种, 造成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 究其根本, 就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 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 甚至是冲突。分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 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 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 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 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

2.行为规范各不相同。行为规范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 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

3.价值取向不同。人们的交际能力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和判断标准, 在它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4.语用迁移造成影响。人们对遇到的现象、事物和行为的评价和解释是建立在本身文化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往往会造成交际的障碍, 其根源就在于忽略了语用的迁移。

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 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动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 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教师就应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上下功夫。

(一)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1.背景与文化的导入。要正确的理解某种语言, 首先要对产生该语言的文化与背景有所了解。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说, 要想提高学生外语交际能力,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文化与背景的导入。

2. 把跨文化意识渗透到听说中。

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与获取信息。如何适当的应用某种语言, 顺利完成实际涉外活动, 必须要注重跨文化意识的渗透。所以在听说训练中, 教师应让学生观看英文录像和电影、幻灯片, 观察英美人的日常生活交际习惯, 获得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3. 在阅读中渗透跨文化意识。

目前, 高职高专英语所使用的各种教材中都有着丰富的阅读材料, 其中包涵了许多跨文化因素, 学生在阅读中熟悉和了解西方的文化和习俗, 这为教师开展跨文化教学创造了条件。

(二)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

1.建构必需的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首先要求我们具备必需的语言文化知识。在建构文化知识的过程中, 我们有必要树立“主体文化本位意识”。目前, 英语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全球通用语, 英美文化在交流中尽显优势, 高职学生在习得目的语及其文化的同时, 容易不自觉地被同化而失去主体文化本位意识。和谐地跨文化交际, 不是放弃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完全融入别的文化中去。学生在扎实了解了主体文化的同时, 还需要建构牢固的目的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尽可能深入地学习目的语的国家的语言和文化。

2.建构交际能力。了解了各类书籍中介绍的有关文化或文化差异的知识, 具备了正确的认识, 并不意味着学生具备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因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仅是认知过程的结果, 学生在建构文化知识的同时, 还需要具备娴熟的言语技能, 并具备跨文化交际的三个能力要素:即处理心理压力的能力、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的能力。在方式上, 我们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在不同的文化群体的个体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加大文化导入力度。

比如开设“文化讲座”, 让高职高专的学生获取更多的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组织“文化参观”。组织学生去国外实地参观与学习异国文化,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也为他们将来能够到外资企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展开“文化讨论”。文化讨论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跨文化交际问题, 解答特定的文化课题, 加深对某一目的语文化的理解。

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化教学;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国日益发展,吸收西方先进科技知识、传播我国文化的使命对大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需求,要求大学生更加注重运用英语的能力。怎样正确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那么,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包容文化差异,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贾玉新(1997)对跨文化交际做出了解释,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1],强调了这种交际建立在文化背景的差异基础上。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人类创造各自独特的文化,认识并且理解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人们表现出的不同态度和行为的基本能力。这就意味着人们应具备一种自觉性和敏感性意识,那就是对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相似点和差别的敏感性。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而言,人们不仅应该认识和了解西方文化与我们国家文化的相同点,更应该感受到其与我国文化的差异性,如欧美国家的直线思维方式,美国的对民主和个体的尊重等等一些与我国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面对相同点,应该快速察觉,而面对文化不同之处,则应该理解和尊重。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我们的大学生应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采取包容的姿态,采用恰当的交流方式,敏感、迅速、正确地做出判断和反应。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国内外大学英语教学界普遍认为大学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体现在语言知识、交际能力和文化素质三个方面。[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初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主要注重英语知识的积累,基础的夯实。而大学英语教育对大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更加强调英语应用和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加强,满足了国家对未来人才的需求。

当今社会各国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许多中国人都选择出国,而大量外国人也不断涌入中国。大学生如果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正如郑兰淼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或外语学习时,人们下意识地用自己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3],可能会导致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由于对不同的文化差异理解的失误导致的不礼貌言语或不礼貌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别人的疑惑,给工作和交往带来困扰。例如,中国人往往在受到表扬时表现得很谦虚,说“哪里哪里”“过奖过奖”“没有没有”之类的话,然而,如果在外国人面前说“Where,where”、“No,no”之类的话,别人可能会感到困惑,甚至觉得这人很虚伪。而西方人对于别人的赞美习惯性的回答是“Thanks”,表示感谢。如果你在一家外企工作,要求写一封邮件,那么得注重开门见山的表达方式,中国人传统委婉的方式与西方简洁直接的表达大相径庭,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我国国际交流人才的培养和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极其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者对此重要问题提出以下两点策略。

1、课堂上更加注重西方文化知识的导入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的对比

语言教学应该包括对两种文化的研究,使学习者学习文化知识,对比两种文化,进行跨文化探究[4]。我们所学的目的语英语是存在于其所在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价值基础之上的,是欧美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那么,要想学好这种语言,就必定要加强对西方文化知识的学习,加深对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由于时间的限制,常常忽略对这部分知识的导入,教师们应当改变这样的现象,注重给学生们进行文化知识的导入和对比。教師在导入的时候不但应注重地道的表达方式,还应该注意挑选西方国家真实生活中可遇到的文化常识,因为第二语言教师提供得体的、丰富的、大量的语言输入对培养学习者语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5]。例如在讲外研版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六单元A Woman Can Learn Anything a Man Can时,可以讲解女权运动的历史渊源,对比我国传统意识中对女性的认识,也可以讲解当代中国女性的社会现状和改变,或是举例说明西方女性平等、独立、努力奋斗的态度。这同时也是大学生,特别是大学女生对自尊、自信、独立姿态的一次有益的思考。

2、课堂上更加注重口语、写作、听力和阅读等方面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运用

欧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异不仅存在于表达和思维方式上,如循序渐进的中国式表达和外国热情直接的表达方式的差别,还存在于价值观上,如谦虚与自我价值认可的差异、热心与尊重的差异和关心与隐私的差异(郑兰淼,2011)。仅有文化知识的输入和对比对大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来说是不够的,传授知识只是教师的责任之一,他们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体验学习过程的机会(Kasper& Schmidt,1996)。大学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文化背景,在课堂多给学生自己参与对比和练习的机会,并强调大学生自身课下对这些知识的运用。在口语和听力练习中,给学生真实生活的场景,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如接听来电时,往往用“This is …”而非“I am”,应指导学生注意此类语用失误。在阅读和写作时,大学英语教师则需让学生注意书面用语和各种写作方式,并且要求学生运用背景文化知识来思考文章的大意和答题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师还可根据大学生英语水平,适当增加一些英语广告,报纸和杂志等反应外国文化和语言运用的真实材料,提高他们将来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结语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加强,既满足了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又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西方文化知识的输入和中西文化的对比,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加强其运用知识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3]郑兰淼.利用英语禁忌思想教学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改革,2011.

[4]杨盈,庄恩平. 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 [J] .外语界,2007(4):13-21.

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9

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论探讨

大学英语是大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教学质量虽有提高,但急需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英语学习中存在着所学与应用严重脱节的问题.我们教授英语,正是为了让学生顺应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掌握一门工具,更好地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服务.因而,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单单是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当前的中心任务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尤其是注重对学生的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作 者:曲秀艳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黑龙江,佳木斯,154007刊 名: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年,卷(期):200826(1)分类号:H319.3关键词:语言能力 交际能力 产出技能

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10

【中文摘要】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来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本文就如何结合该理论来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题进行探讨。论文的首先论述了当代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建构主义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和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和,最后指出文章的写作结构。接着作者介绍了与本论文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概念和本文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概述了国内外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如何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为了提出符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教学模式,作者采用了王振亚的社会文化测试试卷和Chen和Storasta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对目前重庆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此外,还结合问卷了解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实施的建议和意见。根据调查结果,作者提出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和一些具体的教学策...【英文摘要】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CLT)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which was first

proposed by Swiss psychologist, Piaget.CLT defines learning as a process of acquiring knowledge in certain situations with the help of others.The present study mainly focuses on how to cultivate non-English major’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ICC)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T.First of all,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ICC, current cultural?teaching practices...【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非英语专业学生 文化教育 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文关键词】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non-English major culture teach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目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Introduction中文摘要5-69-14

ABSTRACT

Chapter 1

1.1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ICC in 9-10

1.2 The Current Situation

10-11

1.3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of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he Great Impact of CLT o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11

1.4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11-12

1.5 Thesis

Chapter 2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14-25

2.1 Overview of Intercultural 14-16

2.1.1 Definition of Present StudyStructure12-14Literature Review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CC)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ICC14-15

142.1.2 Definition of

15-16

2.2 2.1.3 Components of ICCTheoretical Basis: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16-20

2.2.1 Constructivism

17-19

16-172.2.3

2.2.2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vismConstructivist Views of Knowledge, Teaching and Learning19-20

2.3 Researches on ICC

21-22

20-24

2.3.1 Researches on ICC AbroadHome22-24

2.3.2 Researches on ICC at

Chapter 3 Empirical

3.1

2.4 Summary24-25Study of Current Non-English Majors’ICC25-35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ParticipantsProcedure25-26

3.2

26-2728-33

3.3 Instruments3.4 3.5.1 27-283.5 Research Analysis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Social-culture Test28-29

3.5.2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29-3131-333.7

3.5.3 Analysis of 3.6 Research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ScaleResults of the Open Questionnaire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Summary34-35ICC Based on CLT

33-34

Chapter 4 Cultivating Non-English Majors’35-47

4.1 The Significance of

35-3636-43

4.2 4.2.1 Constructivism to Student’s ICC DevelopmentConstructivist Models on Cultivation of ICC

Teachers’and Students s’Role in Constructivist Models36-37Task-based ModelMethods43-46Motivation43-44

4.2.2 Cooperative Model37-4141-43

4.3 Other Related

4.2.3

4.3.1 Activating Students’4.3.2 Creating a Democratic and 44

4.3.3 Designing Various 44-45

4.3.4 Making Full Use 45-46

4647-49

4.3.5 4.4 5.1 Interactive EnvironmentCulture-related Activitiesof Multimedia and Online ResourcesDeveloping Students’Autonomous AbilitySummary46-47

Chapter 5 Conclusion

47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ThesisFurther Study47-49I53-58III59-61

5.2 Suggestions for

Appendix

References49-53

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前言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将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提升,拓宽学生的外语文化事业,是高校英语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为此,下文将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

1.跨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教育意义

第一,外语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不断的强化文化教学,能够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好外语,并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第二,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学,能够逐渐培养其文化意识,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语言行为方式之后,让学生能够得体的使用语言。此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的外语学习中,学生除了对语言文字符号进行辨识,不同语言的社会历史、生活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都会对语言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

2.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

2.1拓宽第二课堂视野

第二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环节,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相比,难度较大,更加关注的是英语文化方面的教学。由于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的教学,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学生接触到英语文化的冰山一角。而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需要将课下知识与课上知识进行结合,并充分利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以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综合交际能力的提升。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能够体现出英语文化氛围的课外活动。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表演英语短剧,并且短剧的形式需要源于大学英语教学教材,但是要具有一定的灵活度,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的同时趣味的形式,以一种特殊形式的活动形式,将教育内容灵活化。在第二课堂中表演短剧演习中,教师可以将富有地域文化的故事进行改编,让学生在特定的故事情节中感受文化气息。

2.2充分利用课外资源

跨文化英语交际需要具有丰富的课外资源,课堂上书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来扩充学习资料。大学英语课外资源引用的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资源利用:第一,图书馆;第二,网络图书馆;第三,教师推荐。首先,图书馆是学生知识资源扩充的重点基地,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首先,需要学生接触到多元化的外国文化,才能够在实际的英语学习中,实现知识与文化相衔接。而高校图书馆中包涵着众多的国外文化典籍,是英语学习重点资源。而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网络图书馆逐渐想兴趣,网络图书馆有着更加便捷的特点,学生能够在任意场所搜索到知识。此外,教师将适合的英语语言学习资料推荐给学生,学生能够进行优质针对性的知识学习,避免在进行资料搜集中出现盲目性。

2.3制定科学的教学体系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同时驾驭两种文化的语言教学活动,其本身涉及的领域极端广阔,在不同文化的交融过程中还会触及到很多从未接触的领域。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科学的教学体系成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从当前的教学活动水平提升角度来看,科学的教学体系应当包括有学生跨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目标;基于教学目标制定的沟通两种文化的教学大纲,规定具象的教学活动目标;专业的、拥有外国留学经历的教师队伍;为教学活动准备的目标语言教学环境。

2.4研究英语文化背景

要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主要从英语词汇和习语中获得英语文化背景的学习。在平时的英语词汇与习语的学习中,能够将民族文化特征直接展现出来。英语的文化背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性,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扎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并且具有着迥然不同的民族形象和文化色彩。因此在实际的学习中研究词汇与中文词汇之间的差异性,通过实际的对比,能够从巨大的文化反差中迅速掌握英语文化内涵。例如,竹子的英文是“mushrooms”,在汉语中形容事物大量增长可以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但是在英国不产竹子,所以没有这样的说法。只能说“like mushrooms”。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英语教学逐渐趋向于国际化。而大学英语教学正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重点教学阶段,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浅显,不能扎根于英语文化内涵的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本文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进行论述,提出提升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2]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上一篇:教案古诗蜘蛛下一篇:网络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