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户口养老保险问题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户口养老保险问题(精选11篇)

农村户口养老保险问题 篇1

一、大连市农村农民养老问题的现状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01.5万,其中农村老年人口有59.7万,占全市老年人口的59%。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市(县)、区围绕农村养老做了大量工作,农村养老条件得到了改善。

1.集体经济实力雄厚是农民老有所养的根本保障。以庄河市城关街道海洋村为例,村上有八大产业,其中贝类养殖、贝类育苗是村集体产业。2007年,该村总收入4个亿,而集体收入1个亿;固定资产超过3个亿;村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村里1300户人家,5300口人,“户户有产业,家家是业主”。全村450名老人,每人每年村上发给福利费8000元,过年过节鱼肉米面按需供应。又比如长海县獐子岛镇,政府每年拿出700多万元,为本地区老年人每月发放300多元的养老金。这些资金从哪里来?靠的就是集体经济。

2.依靠政府投入,实行低保、困难救助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进而解决农村五保、低保户的养老问题。以普兰店市为例,该市有21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83万人,其中农民62万,60岁以上老人11.8万,占14.35%。他们解决农民养老的办法有三:一是从2005年开始建立了农村低保。标准是每人每年1800元,并把五保纳入低保范围,在低保标准的基础上上浮50%,达到每人每年2700元。二是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农民有54.4万人参加,其余参加城保,基本上做到全员参加。每年每人120元,其中个人交10元(“低保”和“五保”户免交个人承担部分),乡镇、县、市级财政分别补助5元、25元和80元。一般人报销50元,“五保户”报销100%(上限为6000元)。三是建立多层次、多元化救助制度。

3.失地、失海农民养老问题得到解决。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被征地、征海的农民越来越多,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全市各地农村认真贯彻《辽宁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暂行办法》,失地、失海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普遍得到了解决。金州区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个人专户基金,该资金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基本标准所需资金总额为基数,由集体和个人按70%的比例,分别由征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中一次性划拨和抵扣,其余的30%由区财政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

二、农村养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在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依然面临许多问题。

1.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在农村,老年人基本都要由子女供养,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四二一”家庭逐年增加,一对中年夫妇养活4个老人不堪重负,因此以子女为赡养主体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弱化。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老人平均拥有的子女数量正在不断下降。本次调查显示,大连农村平均每个老人家庭有3.1个子女,相当于1.5个子女赡养一个老人。二是一些青年纷纷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家庭逐渐增多。调查发现,大连市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老人的70.9%,其中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占13.7%,与配偶单独生活的老人占57.2%。三是个别存在赡养老人意识淡薄的情况。

2.农村老年人收入低、积累少,养老仍然困难。调查发现,大连市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总体水平不高,家庭收入略有不足的占23%,入不敷出的低保边缘户占20.6%,不能参加生产劳动的老年人占68.9%,除33.8%的老年人有养老金、退休金和政府补贴外,大多数老年人靠子女的赡养维持生活,经济状况较差成为老年人生活和养老困难的核心问题。

3.农村养老公共服务缺位。与城市的社区相比,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及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使老年人的生活面临许多困难,特别是精神生活匮乏。调查发现,从未参加过各种文体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80%。还有农民养老保障标准低、保障范围窄,虽然被征地征海的农民得到了补偿,但自然失海的渔民却没有得到补偿等问题。

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建议

党和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历来都比较重视农村问题,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社会是构成中国社会最重要的部分,加之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养老问题的基本解决,使得如何解决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大局和党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通过对大连市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笔者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加大对农村养老问题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认识。农业是基础,是农业养活了工业,工业反哺农业是报恩;是农村支援了城市,中国的工业化不靠农村是实现不了的。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靠“三农”。中国的老年化农村甚于城市,因为,许多中青年农民都进了城,农村只剩“613899”部队(儿童、妇女、老人)。因此,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如同解决城镇职工养老问题一样,要全面贯彻中央的有关精神,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要把为“老”服务当作解决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这是建立公平正义、和谐友爱社会的需要,是解决二元化、缩小城乡差别的需要,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更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

2.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形成农民养老的长效机制。建立农民合作养老制度,用以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可以考虑国家拿大头、地方政府拿中头、个人拿小头。建立农民60岁以后(或丧失劳动能力)全员养老保障体制。同时实行社会养老保险与国家安抚、社会救助相结合的制度。有的地方实行以农村粮补资金购买养老保险的办法,采取“国家补一点、农民交一点”,以低保底线为基数,每年交一定额度养老保险费,然后60岁以后就可以每个月领一定额度养老金,解决老有所养问题。同时,应将社会保障标准制度化,建立保障标准与农村人均收入同步提高、与物价上涨同步调整的长效增长机制。

3.加大国家的资金投入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根本出路。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单靠家属子女不行,单靠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支持也不行,国家必须加大这方面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针对大连市农民养老保障范围窄、保障标准低的现状,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保障标准。农民养老问题是个社会公益性事业,不能靠市场化解决。应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专款专用。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建设更多的学校、医院,还要建立足够的敬老院。现阶段在国家和各级政府有限的财力下,可以强调居家养老为主,但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加,应当建立各种形式的敬老院,以不断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

4.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关键。经济是基础,经济发展不起来,农村养老保障就无从谈起。我国有13亿人口,其中一半多住在农村,他们的养老不能单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同时更需“就地取财”。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以种植、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为中心的农林牧副渔多元化产业,增加税源;珍惜农村土地,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吸收农民土地入股,组建农业公司;吸收城市资金投入农村开发,城乡一体,统筹安排劳动力资源;有组织地做好农民工外出打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村养老保障的基础。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组织保证。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有好的带头人,村委会组织要健全,有一个群众信任、拥护,对老人孝顺,为群众办事的好村官。可以选派大学生当村官。大连市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一村一名信息员的做法很好。乡镇要真正由群众民主选出有品德的、有能力的、关心老百姓疾苦的党委书记和镇长。乡村两级领导是直接与百姓接触的干部,他们直接代表党的形象。

6.建立各种形式的农民养老服务体系,使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网络化。不管是家居养老还是集中养老,都需要一支经过培训,有一定素质和服务水平的养护人员队伍。一是组建城乡一体的志愿者,实行服务储蓄。二是实行搭伙同居,特别是对丧偶的孤寡老人,可以相互照顾,彼此慰藉。三是发动邻里照顾。四是村委会组织临时护工队帮助有临时困难的老人。

7.建立基金良性循环机制和监督机制,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化。当前,我们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上还存在漏洞,监督机制还不很健全,用于社会保险的基金管理还不规范,一些社会保障基金的具体用途也不透明。因此,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调整现有政策,尤其是要加大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努力使社会保障基金增值,使农村社会养老有稳固充足的资金来源。

改革和创新农村养老保险问题 篇2

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有

1.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无异与商业保险制度。按照国内外社会保险理论的共识,基本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根本区别主要体现在强制性和再分配两个方面,再分配因素中不但包括收人群体之间的再分配,而且包括政府在其间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分配部分。虽说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为基本筹资原则,然而,大部分地区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着与上述原则不尽相符,甚至相悖的违规操作现象。如有些地方存在“全部个人交纳、集体不予补助”的现象。这种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某些地方对“集体补助”在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诱导和催化作用估计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有些集体的确没有能力给与补助。因此,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具有储蓄性商业养老金计划的特征。并没有真正发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有的作用。

2.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保富不保穷”“保小不保老”。根据《基本方案》规定,“凡达到了全国和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的农村居民,必须坚持养老保险;凡是已经解决温饱,且基层组织较为健全的地方,坚持政府积极支持引导和群体自愿参加相结合;凡是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地方,暂缓开展这项工作。”我国目前开展养老保险的大多地区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参加养老保险的群体基本上是较为富裕的农民,而经济不发达的落后地区,穷困的农民不能从社会保险制度中获益。这无疑违背了社会保险制度再分配的根本原则。

此外《基本方案》还规定:“集体补助主要从乡镇企业利润和集体积累中支付;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主要是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体现。”这里仅就集体补助和国家予以政策扶持而言,就决定了只有部分乃至少数有集体企业的村、镇,才有条件按照《基本方案》的要求开展这项工作。

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执行中出现了“保小”不“保老”的倾向。《基本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象为具有农村常住户口,年龄在20~60周岁的农村居民”。该年龄段的人口基本处于劳动年龄中,正在从事社会劳动,把其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未来的老年生活,是为社会倡导并为世界所通行的。然而,在有些地方的实际执行中却出现了较大偏差,存在着年龄越大参加社会保险养老越少,而大批在《基本方案》所规定的年龄段以下的人口成为主要的保险对象,使一些人被排斥在这种制度外。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不健全。目前,无论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运行机制存在着行政管理与基金运用不分,农保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不分。一方面,县级农保机构几乎包揽了从政策制定、实施到农保基金的收、发、管、放以及行政监管等全方位的工作。这种“负全责”的管理方式,既没有部门间的横向监督,又没有上下级之间的有效制约,其结果很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和经办机构失控;另一方面,由于法规制度不健全,再加上农保管理体系中业已存在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使有限的监管手段弱化,当出现地方政府挤占、挪用、基金进入地方财政、存入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和基金管理部门自身挤占挪用等情况时,根本无法对违规操作行为加以制止甚至实行制裁。

还有就是以农村保险基金的管理运营方式来说,目前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营运,在相当部分地区无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养老基金管理人才缺乏与管理制度缺失,基金投资主要是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而在目前低利率的背景下,其保值增值受到约束,难以使基金的增殖同国民经济的增长相适应,难以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并且以县为单位作为基金运营单位,存在着基金运营范围小、出路少、难以保值增值等缺陷。这也客观上导致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建立

1.加强法律建设和宣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为保障农民年老丧失劳动能力以后的基本生活,而实行的一项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之所以较成熟,除有其较强的经济势力作后盾外,还是靠完备的法制体系强制推行的。而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与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养老保险法规有很大关系。因此,为促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良性有序进行的发展,必须尽快通过立法建立和健全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

政府要不断在农村进行法律宣传,给农村灌输正确的“保险”概念,改变以往认为保险是“骗人的”观念,并告诉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既可以保障自己老年的生活,也可以减少子女将来的负担。以此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并监督地方政府的行为。

2.实行政事分开的管理体制。将农村保险基金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逐步将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基金运营和养老金的发放业务分开。逐步建立起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障金融机构,专事保险基金的管理和投资活动,使农村保险基金主要由行政事业机构经营逐步向依靠市场运营过渡。如设立行政管理机构如社会保障管理委员会,该机构主要是履行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负责制定包括农村在内的社会保障发展规划、重大政策和有关法规、规章,并对社会保障事业机构进行必要的指导与监督。设立专门的执行机构如社会保障事业管理中心。该机构负责社会保障事业的运作,包括实施社会保障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法规、政策与制度,负责日常业务管理,基金的征收、支付和运营等,以后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基金的征收、支付、和运营要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经营机构,以更好地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3.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在基金运营机构之外设立具有权威性和公正的社会监管机构(如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等),该机构的职能是对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有关法规、政策、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基金的收支、运营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为确保监督的广泛性,应建立开放式的监督机制,完善审计、监察、财政等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外部监督制度,以保证基金安全。

本文系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5457290

农村户口养老保险怎么交 篇3

年满60周岁且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居民,不用缴费,可直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户籍在同一村小组的子女必须参保缴费。

如何办理农村养老保险_在哪里办理农村养老保险:

我们是农村青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我们农民得到了实惠,加之今年农副产品收入不错,我们农民手里有了余钱,想用来买养老保险金,但我们不知在哪买?怎么买?

答:民政部在1992年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作出了具体规定。我省在1995年也通过了《湖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并规定本省境内非城镇户口的农村公民可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般以村为单位确认(包括村办企业职工、私营企业、个体户、外出人员等)组织投保。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乡镇招聘干部、职工等,可以以乡镇或企业为单位确认,组织投保。少数乡镇因经济或地域等原因,也可以先搞乡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外来劳务人员,原则上在其户口所在地参加养老保险。

交纳保险费的年龄,一般为20周岁至60周岁。保险费以个人交纳为主。有条件的地方,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可予适当补助,

个人交纳的保险费和集体的补助分别记在投保人名下。

投保人原则上应在其户籍所在地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乡(镇)企业职工由其所在企业组织投保。保险费分按月交纳和一次性交纳两类。按月交纳标准设2、4、6……元等档次;一次性交纳标准设200、400、600……元等档次。

在没有实行独生子女补助的地区,独生子女的父母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其集体补助可高于其他投保对象。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投保人不能按期交纳保险费的,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批准,在规定时间内可将暂管理服务费退还给本人。投保人年满60周岁后,根据其交纳保险费的档次及年数领取养老金。如果投保人在60周岁前身亡的,个人已交纳积累全部全息(扣除管理服务费),应及时退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

投保人领取养老金,保证期为10年。领取养老金不足10年身亡者,其保证期内剩余年限的养老金,可由法定继承人或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继承;无法定继承人的或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的.,由农村社会养老院保险管理机构负责支付其丧葬费;领取养老金超过10年仍健在者,按原标准继续领取养老金直至身亡。

如果投保人将非城镇用户迁往异地的,若迁入地已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将其保险关系(含扣除管理服务费后,个人已交纳积累的以及集体补助的全部本息)转入迁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若迁入地尚未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退还其交纳积累的全部本息(扣除管理服务费)。

农村户口养老保险可以取出来吗 篇4

一般农村户口可以申领,而城镇户口只能转移关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当地社保局申请,其手续包括本人身份证,退保申请书,交纳社保情况(养老本本,医保卡)等材料即可。 且只能退养老,医疗保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社保所交的费用是由两个帐户进行管理,即个人帐户和统筹帐户,如果拿出来的话就只能领取个人帐户里面的金额。但,大多数的钱都是进入统筹帐户里面,本来个人帐户的钱就不多,而且只能退出个人帐户里的一部分,那就更少了,一般在几千元到几百元不等,取决于交纳时间段和交纳档次等。 最后还是建议你谨慎退保,得不偿失.养老保险由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组成,个人账户中只有缴费基数的8%,这个属于个人;单位给交的那部分(大头)都在统筹账户中,个人动不了!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被保险人养老,不得提前支取。如果人挂了,可以由继承人申请取出个人账户的钱。

累计缴费以上,等退休或申请早退,会按相应的比例发放养老保险!

农村户口养老保险问题 篇5

近日,有市民打来热线电话咨询户口在农村,但夫妻两个在县城有房子,那么孩子在城区上一年级需交借读费吗?为此,记者到县教育体育局进行了采访。

县教育体育局相关人员回答如下:

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等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招生政策如下:

1、小学招收入学的适龄儿童必须年满6周岁。

2、小学招生坚持“免试、相对就近入学”和“子女随父母生活”的原则,并实行划片招生办法,房产证标注的实际居住处为招生划片依据。

3、县属中小学招收具有城区户口的学生(隶属于桓台县城区街道办事处管辖),学生户口必须跟随父母。根据其父母固定住所(以房产证为依据),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实行划片招生。如果想要孩子到城区来上学,必须在当年6月30日之前把孩子连同至少一位监护人的户口,一并迁到城区所拥有的房产的名下,方可办理入学手续。户口登记住址与房产证住址必须一致。户口和房产证均截止到当年6月30日。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篇6

1990年, 国家开始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出台一系列政策, 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加, 直到2010年, 保险基金增加到600亿元, 400多万农民已开始领取养老金。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采取个人为主, 集体补助, 国家支持补充的方法。补助金额由村乡镇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确定。

经过10年的发展, 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有以下特点:1、“个人交纳, 集体补助, 国家支持补充”;2、各地区有各自特点, 东部投保比例明显高于中西部;3、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欠缺, 完整的养老保险制度应具备三个原则:普遍强制性;基金由个人、组织和政府共同承担;保证人民基本生活。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强制性和再分配性。

强制性和再分配性是养老保险的主要特征, 政府在中间表现出重要的作用, 其中一部分是由政府来承担支付的。虽然国家采取“个人交纳, 集体补助, 国家支持补充”的政策, 但是国家不可能拿出那么多资金, 只能依靠个人。这样,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就相当于农民在银行存钱, 类似于商业保险, 目前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境艰难, 缺乏很好的安排调整。

(二) 目标人群的覆盖面过窄。

目前, 我国的养老保险采取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入保, 往往入保的农民都是农村相对富裕的人群, 但是对于相对经济条件不好的人群来说, 参保对他们是一个大问题, 富裕的农民即使不参保, 他们以后也不会有太大的养老问题。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参保的农民, 他们所占比重还是很大。因此, 形成了保富不保贫的情况, 再分配原则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三) 保值增值存在困难。

养老基金以县为单位, 缺乏保值增值的措施, 如存入银行、购买国债等, 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在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这块缺乏人才, 没有一个完整的保值增值策略, 很多都是存入银行, 不说升值, 保值也不是绝对的, 通货膨胀、存款利率很低, 养老保险金的保值问题就大了。再加上养老基金管理不善, 不能真正形成效益方便参保人。

三、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原因分析

(一) 历史原因。

5000年历史造成了中国人民养老主要以孝道为主, 现在我国养老保险转变难度很大, 都是因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原因。家庭承担养老的全部责任, 社会没有给老年人太多保障。还有就是传统养老观念是土地养老, 这个观念制约了农村养老保险的前进。

(二) 经济原因。

农村养老保险的成功实施需要两方面保证:首先, 完整的体系;其次, 国家财政的支持。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 同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 目前财政支出大于收入, 投入到养老保险的资金难以满足养老保险工作的进行。

(三) 制度原因。

农村养老保险在制度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 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方面保险制度设计不合理, 国家政府虽然大力支持, 但是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另一方面农村养老保险运作不合理, 在农村地区, 养老保险管理部门五花八门, 工作进行难度大, 有的还出现基金流失等问题。

四、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策研究

(一) 地区策略差异性选择

1、经济发达地区。

对于发达地区更应该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化养老, 加快发达地区养老保险的改革, 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还要做好整合城乡养老模式, 借鉴其他的成功筹资方式, 争取社会各个成员共同承担。养老保险采取个人累计, 缴纳金额由自己决定, 收入高的可以选择多交, 少的可以选择少交。国家对农村养老保险体现了特殊的关照, 这样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发达地区会存在两极分化问题, 都要认真处理解决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2、经济不发达地区。

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要坚持和优化家庭养老。落后地区就要采取不同于发达地区的情况, 这些地区集体力量比较弱, 主要以家庭养老或者土地养老为主。经济不发达地区普遍具备养老的基本条件, 继续进行家庭养老, 这种模式前提是:第一, 保证养老人权益得到保证;第二, 提高农民收入才是解决问题根本途径;第三, 保持对土地的占有权利。

(二) 不同人群的差异性选择

1、纯农民的养老保险。

对于一部分农民来说, 他们的收入依靠土地, 再加上农民的收入不高, 农民年纯收入不高, 所以对于这部分人群应该运用自助和扶助的办法, 国家应该根据不同地区收入水平, 对于收入低的减免缴纳金, 这样广大农民就有了一个公平的社会养老机会。

2、乡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

随着城镇化, 乡镇企业的职工也面临着养老问题, 这些职工和农民不同, 但是他们以前都是农民, 仍然拥有土地。这类人群的养老要区别于其他群体。主要注意几点:首先, 缴费方式;其次, 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接续问题;最后, 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

3、农民工的养老保险。

社会阶层中最特殊的群体, 农民工靠进城打工, 在城市生活, 但是没有城市的户口, 而社会保障是根据户口所在地来实施的, 应该消除户籍的区别, 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养老保险。

摘要:2000年以来, 老龄化问题成为社会关心的主要问题, 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比例大, 老龄化问题更值得关注。因此, 要推进农村改革, 维护稳定,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保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老龄化

参考文献

[1]毕红霞.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浅析农村养老问题 篇7

(一)一般老人的状况

居制代际分离。在农村,80%以上的老人与已婚的儿子分开居住,即使双方同住一个院子,家产也要分开并分灶吃饭。这种代际分离的居制,用老人的话来讲,老两口独自生活的叫“单过”,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的,叫“跟儿子过”。一个“跟”字,道出了老人被动、无奈的状况。

劳动负荷沉重。在农村,绝大多数老年人不仅在尽力“自养”,还帮助子女照顾孙字辈,只有极少数失去劳动和生活能力的老人需要“养老”。老年妇女常常是最辛苦的人,除了农田劳作,还要洗衣、做饭、喂养家畜家禽,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很大。多数老年妇女还要照顾老伴的生活,而老年男性则可以聊天、休闲,不必照顾他人。

生活水平低下。在村里吃得最差、穿得最破、住得最旧的往往是老年人。他们一辈子辛苦的劳动所得,都用来安排儿子们的生活。男孩儿的三件大事:盖房子、娶媳妇、吃面条(给孙子过满月),这些钱都得老人出。

精神方面缺乏亲情。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身体状况变差,农村公共生活非常有限,老人对亲情的需求更为迫切。但是,女儿远嫁他乡,儿子外出打工,相处时间较长的婆媳之间,关系又十分紧张,老人缺乏亲情与关爱。男性老人一般不介入家庭“内务”和情感纠葛,寿命又往往短于女性,更使老年妇女陷入孤单寂寞的境地。

(二)赡养老人的方式

目前中原农村的社会养老基本是为“五保户”(无儿无女者)而设,有儿女的老人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家庭养老有“轮养”和“分养”两种方式。

所谓“轮养”,就是老人在几个儿子家轮流生活,每个儿子负责供养(管饭)一定的时间(一般7~10天)。被“轮养”的老人多为丧偶老人且以妇女居多,她们在生活上勉强维持温饱,在心理上则遭受煎熬。他们说自己实际上是在几个儿子家“定期流浪”。

所谓“分养”,就是儿子儿媳们为了减轻负担,常常将父母(公婆)分开照顾,一家管一个,致使老夫妻被迫“分居”。为提防老两口互相攀比,或拿自家的东西给对方,竟采取禁止父母见面的极端手段。老人们说,是儿子强迫我们“离婚”了。

二、农村养老困境的性别分析

(一)“父子传承”与“靠儿养老”

按照父权家庭运作规则,家庭姓氏与财产要靠儿子传承,没有儿子,家庭链条就会断裂,而无法接续和运转。所以,“继祖传宗”就成为村民(尤其是男性)的事业或人生目标。如果家庭链条在自己这一代中断,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和不幸。

婚姻是保证父权家庭正常运行的枢纽。一般的农村家庭都是儿子娶妻生子,女儿出嫁。在家庭女性成员的身份认定上,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媳才是“自家人”,而亲生的女儿倒成了“外人”。村民们常说“儿子是条根儿,女儿是门儿亲”。这样,老人除了依靠儿子、儿媳养老以外,别无他选。

(二)“儿子继承”与“财产转移”

在父系传承的制度下,父亲要将自己从上辈继承的家产传给儿子,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儿子,就要“众子平分”。这种代际移交财产的过程,实则是儿子蚕食父母财产的过程。老人需要承担给儿子盖新房、娶媳妇的全部费用,儿子越多,老人的负担就越重。等到最小的儿子结婚时,老人要把最后的家产——“老宅子”翻盖成新房供儿子娶妻,自己就变得一无所有了,完全成为“依赖人口”,依靠儿子的供养。老人就丧失了经济自主权,自然就失去了安全感,“众子平分财产”也常常成为引发赡养纠纷的原因。

(三)婚居制、性别分工与“婆媳矛盾”

“婆媳矛盾”极大地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村民夸张地说:“如今的婆媳矛盾就像是敌我矛盾。”

从表面上看,“婆媳矛盾”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其实质,仍然是父权家庭规则运行的结果。“从夫居”婚姻要求妇女婚后住在夫家成为“婆家人”,迫使媳妇减少对娘家人的照顾和支持,这种不平等难免造成媳妇的心理失衡,对婆家人产生排斥心理。

“男外女内”的性别分工使“照顾老人的事情”一向被视为女性分内的事,儿媳要无条件承担,儿子则可以置身事外,所谓的“儿子养老”实则是儿媳养老。当她们通过抱怨、发怒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压力或不满时,与被照顾者的矛盾和冲突自然在所难免。

三、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

面对当前的养老困境,人们常常将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或兴建农村养老院作为最佳突破口,很少想到从改变父权规则入手来解决养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着力点,应该是探索农村多样化的养老模式。

(一)儿子养老

从目前农村实际出发,男女婚后住在男方家依然是婚居主流,因此儿子和儿媳仍然是养老责任的主要承担者。但是,这种承担应该赋予新的内容。

首先,不能再以婚后居住地来划定儿媳的身份归属,要视其为独立人,认同她对自己娘家应有的养老责任,让她能够理直气壮地为娘家人提供照顾和支持。其次,照顾双方老人不应是妇女的“专利”,应由夫妻共同分担。这两点是对传统性别规则的挑战,如果切实做到,不仅保障了媳妇的权利,也能有效改善婆媳关系。

(二)女儿养老

在农村,即使在儿子养老的名义下,女儿也承担着养老、尤其是照顾生病老人的责任。只是从夫居的家庭体系,淡化了女儿和父母的亲密关系,限制了她对父母的服务性支持。我们需要做的是,遵从老人由谁养老的意愿和女儿愿嫁愿留(在娘家)的选择,推动村规民约的修订,鼓励多元化的婚居模式(男到女家、两头居住),为女儿养老创造有利条件。

(三)老人自养

老人自己养老也是一个发展方向。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改变父系家庭的财产分配规则:变只有儿子继承为儿女同等继承;变全部财产分配给儿子为保证自己的经济基础;变年老后完全依仗儿子为年轻时就为晚年做好准备。

(四)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需要村民依据自己社区的情况,自己创造。河南省登封石道乡西窑村已经迈出了难能可贵的一步。其养老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老年午餐桌。“老年午餐桌”就是为“留守”在家的老人提供午餐服务,原则是只保成本不盈利,老人只需交纳低廉的饭费即可就餐,低龄老人或村里的青年志愿者轮流做饭。

爱心超市。西窑村是贫困村,经常会收到外界捐赠的衣物。为避免捐赠物品的浪费,除了对贫困老人免费赠送外,还将物品低价出售给有需求的村民,收入用于老年协会的活动经费,并抽取10%作为紧急救助基金的积累。同时,超市还代销当地土特产品,为老年人增加经济收入提供渠道,增强老年人的经济自主能力。

老年健身队。凡自愿者均可参加健身队,敲大鼓、扭秧歌、做健康操、跳健身舞。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能扩大老人的社会交往,增加老人的生活情趣,使她(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紧急救助基金。“紧急救助基金”的垫底资金来源于政府支持和社会捐助;老年协会、妇女协会的会费及爱心超市收入的10%,作为“紧急救助基金”的日常积累。基金由老年协会统一管理,用于帮助西窑村身患重病、遭遇重特大事故,或其他急需救助的老人和妇女。

作者單位:河南省妇女干部学校

非沈阳户口怎样缴养老保险? 篇8

11月12日,沈阳市社会养老和工伤保险打点局针对老黎民体谅的热门题目举办了具体的政策解答。

带先容信办保险接续

题目一:从至一向在一家旅馆事变,并缴纳养老保险,从20尾,旅馆处于破产状态。此刻我本身想交养老保险,怎么治理?

答:企业假如已经废业,直接到税务部分打印废业证明,携带废业证明与身份证即可治理停保。持停保单、工商银行结算卡治理个别参保手续。

题目二:去职后本身交保险一年多,此刻找到一个新单元,单元筹备给交保险,叨教必要什么手续给新单元呢?

答:单元提供先容信可能劳动条约,到此刻相关地址养老局治理转出,携带转出社保局开具的停保关照单治理转入新单元手续。

转移保险分两种环境

题目三:大连户口,大学结业一年在沈阳事变,此刻公司不给治理五险一金,想本身治理养老和医疗保险,之前没有治理过,叨教可以治理吗,必要哪些手续呢?

答:因为不是沈阳户口,无法在沈阳按机动就业职员养老保险政策治理参保缴纳养老保险费。

题目四:之前在大连交了1年多的保险,此刻在沈阳事变,想把保险转到沈阳来,叨教必要什么手续?去哪治理?必要本身筹备什么原料?

答:若您原本是企业缴费,那么持变换关照单、身份证、扫除劳动相关证明、劳动条约可能户口簿到所属养老分局治理根基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据,再持该凭据到转入地治理申请转移营业。若您原本是个别缴费,那么持身份证、劳动条约可能户口簿到所属养老分局治理根基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据,再持该凭据到转入地治理申请转移营业。

非深圳户口办生育保险报销流程 篇9

第一:孕前准备

1.结婚---结婚证

办证地:户口所在地办证中心

办证资料:双方身份证、合照相片

办证费:工本费等(各地区不同,杂费也不同)

办证人:夫妻本人

2.计划生育----一胎准生证(墨绿色的,全名“生育证”)

办证地:户口所在地计划生育服务所,一般是找村或居委会妇女主任

办证资料:双方身份复印件、女方村或居委会开证明(户口本)、女方一寸相片一张 办证费:按规定是免费

办证人:可家人代办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深蓝色的)

办证地:户口所在地计划生育办公室,一般是乡(镇)或居委会计划生育办公室 办证资料:双方身份证复印件、生育证(有熟人不需要)、男女方一寸相片各一张 办证费:按规定是免费(可能要求你买生育保险)

办证人:可家人代办

第二部分:孕中办证

1.社保----------深圳社保卡(并要包含生育保险)

公司代办,无须个人处理

2.建册----深圳市母子保键手册(俗称建册)

办证地:怀孕2月后到深圳所有能保医保的大医院第一次产检,并建册(比如妇幼保健

院,最好选离家近的,方便以后的多次检查)

办证资料:不需要,直接填写清楚资料就好

办证费:手册本身免费,第一次要自费做B超等才能发给你

办证人:孕妇本人,及陪同人员

3.深圳的计生证明-----计划生育证明(报销的主要依据)

办证地:在深圳现居住地的居委会或村委计生办公室

办证资料:双方身份证、结婚证、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深圳市母子保键手册(以上5证全部要求验原件,但要复印件留底)、女方一寸相片一张

办证费:免费,比较正规

办证人:孕妇本人,及陪同人员

第三部分:孕检及生产报销

1.验证------医院验证,盖章可报销

办证地:之前建册的医保医院

办证资料:带齐社保卡、身份证、深圳市母子保键手册、计划生育证(现居住地开具的)

农村户口养老保险问题 篇10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基金投资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4—0060—02

面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的形势,面对试点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要解决广大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问题,就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代替传统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这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承载农民的保障功能: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在现有的收入水平上,农民没有能力考虑自身的养老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农村老年人口与城市退休人员一样实现了老有所养。便于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提供了必要支撑。

(二)有利于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护和调动他们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使他们逐步进入小康行列,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有利于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在广大的农村,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要想从根本上转变农村传统的生育观念,实现农村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从养老保障人手,这是治本之策。

二、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原因有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也有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现阶段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起来集中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制度本身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

《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样。由于大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绝大多数普通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在这种资金筹集方式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或鼓励性储蓄,也正因为这一点,导致了不可能强制要求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是,如果要使这项工作开展下去,常常需要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这又违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自愿性原则。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设计时就使其执行陷入了两难境地。

(二)保障水平过低,保障制度不稳定

《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规定,农民交纳保险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月按2元、4元、6元、8元……20元等10个档次参保缴费。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这样低的缴费额,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农民在缴费10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可以领取4.7元,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这对农民养老几乎起不到作用。如果每月投保4元、6元甚至是1O元,也仍然难以起到养老保障的作用。此外,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民政部颁布的《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这些办法普遍缺乏法律效力。因此,各地对这一政策的建立、撤消。保险金的筹集、运用以及养老金的发放都只是按照地方政府部门规定执行的,不是农民与政府的一种持久性契约,因此,不具有稳定性。

(三)保费投资形式单一,基金保值增值困难

《基本方案》规定,“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主要以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实现保值增值。”按现行政策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县(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在指定的专业银行设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专户,专账专管,专款专用。保费只能用于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不直接用于投资。这一方面造成政府的包袱加重,已经出现参保的人数越多,国家赔得越多的局面。另一方面,为了使资金能够平衡运行,国家原先承诺的养老保险账户的利率只好下调,造成投保人实际收益明显低于按过去高利率计算出的养老金。使人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信心大打折扣。随着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资金积累越来越多,当前以县为单位的分散管理形式不仅增加了基金被挤占挪用的风险,而且由于投资形式单一。没有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也难以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使养老保险基金没有增值反而“缩水”,削弱了未来的保障能力。

(四)机构管理费用入不敷出

按照《基本方案》的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经费可以按所收取基金的3%来支取。但是按规定提取的管理费难以满足开展业务的需要。有的市(县)提取的管理费连给职工发工资也不够,再加上会议费、宣传费等,缺口很大。

三、解决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思路

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缺陷及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扶持

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预筹积累为特征的储蓄型保险制度,没有城镇养老保险中社会统筹部分,即在城镇社会保险中,如果个人交纳保险费越多,集体补助也越多,个人账户积累资金也越多,未来领取的养老金就越高。而现阶段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实际执行中,集体补助比重过小,国家扶持微乎其微。所以,今后要从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出发,加大国民收人再分配向农民和农村的倾斜力度,从制度设计上使农村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上的基金收益明显高于储蓄收益,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真正具有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调动广大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二)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

由于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缺乏法律效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所以,只有通过立法,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才能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

(三)创新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是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目前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范围通常是依据政府的法令规定,只能购买国债或存入银行获取利息,不能购买股票和进行其他投资。这使养老金不能实行资本化,养老保险基金也不能进行资本运营。而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国家应该逐步放松投资管制,建立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所必须的基本组织结构和基础设施,创新更多的投资渠道,向养老基金开放国内股票市场、其他有价证券市场等。

(四)取消提取经办机构管理费规定,对经办机构经费实行财政拨款

农村户口养老保险问题 篇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 其中百分之七十五的在农村。目前我国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迫切要求政府重视。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261万人, 比上年增长3.9%。其中, 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 增长3.0%;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 增长5.4%。2013年中国农民工总量达2.69亿人, 月均收入2609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农民工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值得大家去关注。

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中国的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与此同时, 农民工的养老保障问题的关注也贯穿于改革发展的过程之中。

改革开放后, 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 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速。发展初期, 由于城市经济发展快速, 本地劳动力不能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为了能够赚到更多的收入, 很对农民工到大城市寻找机会。然而大多数农民工只能在用人单位做临时工, 这就意味着农民工只能领取工资, 不能享有养老保险。这时, 没有专门的制度去保护农民工的权利, 在制度方面处于空白状态。

2003年之后, 国家开始对农民工各项权益越来越重视。2005年12月14日, 新华社被授权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1997]26号) , 2006年3月27日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1 (国发[2005]38号) , 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主要包括费率低、广覆盖、可转移。部分农民工保障制度可直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提出抓紧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与接续办法。

2009年2月5日, 中央公布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 (摘要) 》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到了2010年, 经过连续三年全国人大讨论并多次修改的《社会保险法》得以通过, 并于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的法律体系中, 使制度更加具体化, 法律化。

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普及率低, 覆盖范围有限

与过去相比, 我国的经济发展如此快速, 但是, 由于地域以及经济发展的限制, 农村有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不下去。由于地域的差异性, 我国各地的社会保障内容也有所不同, 经济发达地区制定的保障项目已经比较完善, 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域的限制, 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问题。

(二)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渠道狭窄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资“以个人缴纳为主, 集体补助为辅, 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制度。国家的政策扶持和集体补助都主要来自对乡镇企业支付的养老保险资金。然而, 欠发达地区无力缴纳保险费的农民在集体补助和国家财政支持方面只能得到很少甚至得不到。而富裕地区的农民有能力自己缴纳保险费, 同时, 又能得到集体补助和国家财政支持。由此可见, 这种筹资模式使得欠发达地区和没有能力投保的贫困农民老说, 这种好的政策享受不了, 从而造成了“保富不保贫”的不公平现象。

(三) 贯彻执行过程中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 为了使广大农民得到好处, 国家规定, 凡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无论家里子女参保与否, 都可以领取每月55元的补助。但是执行的过程中, 为了提高参保率, 有些县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办公室硬性规定, 凡是家里有子女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者, 家中老人就领不到每月发放55元的财政补助, 使农民由自愿变成被自愿, 也歪曲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本意。后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办公室在多方面的压力下, 改变为家里子女不参加养老保险, 家中老人仍可以领到国家给的55元钱。可见政策在基层执行的过程中如何不被歪曲使其很好的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 养老保险意识不高

由于农村地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大多数农民对养老保险这种制度持怀疑态度, 觉得还是养儿防老才是正道。这对我国养老保险的施行带来了困难。此外, 还有人认为, 我国多耕地实行的是家庭责任承包制, 除了儿子养老之外, 还有土地养老。这可是双保险。然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耕地面积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逐年下降, 人多地少的矛盾将日益凸显。

(五) 收入水平不高

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言, 由于地域限制, 生活水平不高, 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许多农民由于收入不高, 不愿意缴纳养老保险费。由此, 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方面, 面临很大困难。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有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实施。

(六) “养老并轨制”存在的问题

“养老并轨制”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衔接转移、权益累计, 是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取得的又一大进步。[1]然而保障水平仍存在且可能较长时间内存在巨大差异。由于实际经济、认识力、财力等各方面综合, 就决定了城乡居民将来实际的养老保险水平通过这次办法可以将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缴费标准档次增加两档, 且最低档从每年缴费50元提高到100元, 最高档从1000元提高到2000元, 这有利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多缴费, 将来获得更高保障。与职工养老保险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 即将来获得养老费绝对数的巨大差异。

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 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 加大国家扶持力度[2]

农村养老保基金筹资是以“以个人缴纳为主, 集体补助为辅, 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制度。但是国家扶持方面微乎其微。所以, 今后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将国民收人再分配政策重点向农民和农村方面倾斜。在制度设计上, 提高农民个人账户的收益率, 使农民自愿的去缴纳养老保险。

(二) 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 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

虽然, 各个地方出台了针对自己地区的农村养老保险办法, 但是没有上位法的明确授权, 因此, 缺乏法律效力, 在养老保险的执行过程中, 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从而导致强制交纳保险费、少发养老保险金等。这样, 使农民失去了对政府的信任度。所以, 只有通过立法, 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 才能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 才能在养老保险执行过程中证明国家的权威性。

(三) 通过多种方式, 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能够使得养老保险金不断的增加, 是每个农民愿意看到的。一方面, 农民养老得到解决;另一方面, 也给国家减轻了负担。国家可以把投资在这方面的资金可以用在更需要帮助的地方。 (1) 充分利用税收激励手段, 快速增加养老金。 (2) 扩大金融机构参与养老金投资管理, 提高投资效率。将基本养老金投资管理交由专业金融机构负责。允许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参与投资管理, 发挥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专业优势和产品特点, 提供其多样性投资管理服务。

(四) 加强完善“养老并轨制”

2014年2月7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 将两项制度合并,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是要实现养老保险真并轨, 不但要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相互扎实衔接, 更要实现广大职工与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现状的分析, 得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解决对策, 以至于更好的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刘贺.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 2010.

[2]潘莉.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理论分析[J].学术论坛, 2005 (2) .

[3]陈浩.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 2013.4.

上一篇:社区卫生医师培训计划下一篇:那一次我读懂了_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