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静电场知识点

2025-04-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物理静电场知识点(精选9篇)

高考物理静电场知识点 篇1

真空中的静电场

选择题

1.下列几个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电场中某点场强的方向,就是将点电荷放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B)电场中某点的场强大小与试验电荷无关。

(C)场强大小由

E=F/q可知,某点的场强大小与试验电荷受力成正比,与电量成反比。

(D)在以点电荷为中心的球面上,由该点电荷所产生的场强处处相同

2.如图所示为一沿

x

轴放置的“无限长”分段均匀带电直线,电荷线密度分别为+l、-l,则

oxy

坐标平面上点(0,a)处的场强的方向为()

(A)x正方向

(B)

x负方向

(C)y正方向(D)y负方向

3.如图所示,一个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位于正立方体的中心上,则通过其中一侧面的电场强度通量等于:()

(A)

(B)

(C)

(D)

第2题图

第3题图

4.关于高斯定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高斯面无电荷,则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B)如果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则高斯面内无电荷

(C)如果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则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为零

(D)若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为零,则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5.如图所示,闭合曲面S内有一点电荷q,P为S面上一点,在S面外A点有一点电荷,将其移到B点,则()

(A)通过S面的电通量不变,P点的电场强度不变。

(B)通过S面的电通量不变,P点的电场强度变化。

(C)通过S面的电通量改变,P点的电场强度不变。

(D)通过S面的电通量改变,P点的电场强度变化。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场强为0的点电势也为0

(B)场强不为0的点电势也不为0

(C)电势为0的点,则电场强度也一定为0

(D)电势在某一区域为常数,则电场强度在该区域必定为0

填空题

1、在点电荷的,电场中,作如图所示的三个高斯面,求通过,球面的电通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__________,可知静电场是________场(有源,无源),由静电场环路定理=________,静电场是__________场(保守,非保守)

3.一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圆环,带电量为Q,圆心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________,电势大小为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如图所示均匀带电量为Q的细棒,长为L,求其延长线上距杆端点为a的位置A的场强和电势

2.一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半圆环,带电量为q,求圆心处的电场强度。

3.如图所示,两个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同心球面,且R1

4.一对无限长直同轴圆柱面,半径分别为R1和R2,且R1

一个半径为R的球体内的电荷体密度为ρ=kr,式中r是径向距离,k是常量。求空间的电场强度分布。

6、半径为R的无限长圆柱,柱内电荷体密度,(1)求带电圆柱内外的电场分布;(2)若择选距离轴线1m处为零电势点(),则圆柱轴线上电势为多少?

第六章

电场中的导体

一、选择题

1、导体放在静电场中达到静电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是等势体,(B)导体表面是等势面

(C)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D)电场强度垂直于导体表面。

(E)以上均正确

2、两个导体球、相距很远(可以看成是孤立的),其中球原来带电,球不带电。、两球半径不等,且。若用一根细长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则两球所带电量密度()。

3、把、两块不带电的导体放在一带正电导体的电场中,如图所示。设无限远处为电势零点,的电势为,的电势为,则两导体电势为()。;

4、半径为的金属球与地连接,在与球心相距处有一电荷为的点电荷,如图所示。设地的电势为零,则球上的感生电荷为

();

5、在一个孤立的导体球壳内,若在偏离球中心处放一个点电荷,则在球壳内、外表面上将出现感应电荷,其分布将是:(B)

内表面均匀,外表面也均匀;

内表面不均匀,外表面均匀;

内表面均匀,外表面不均匀;

内表面不均匀,外表面也不均匀。

二、计算题

1.如图,半径为的金属球带有电荷为,外面有一内径为,外径为的金属球壳,带有电量为,现将球壳的外表面接地。求:(1)电场分布;(2)半径为的点处的电势;(3)两球的电势、和它们的电势差。

2.半径为R的不带电的金属球旁,放置点电荷+q,距离球心为r,如图,求:

(1)

球心处的电势以及金属球上的感应电荷在球心处产生的场强。

物理高二静电场学案(学生) 篇2

第一章 静电场

一、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二、要点综述

1.两种电荷: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起电的三种方法: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①摩擦起电是由于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的电子的得失而使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时,由于玻璃棒容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硬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时,由于硬橡胶棒容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②感应起电是指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方式.例如图1-1所示,将导体A、B接触后去靠近带电体C,由于静电感应,导体A、B上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这时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则A和B两导体上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如图1-2所示.图1-2 图1-1

③接触带电,指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带电的金属导体接触后分开,而使不带电的导体带上电荷的方式.例如,将一个带电的金属小球跟另一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接触后分开,它们平分了原来的带电量而带上等量同种电荷.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从物体带电的各种方式不难看出,它们都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了物体的另一部分.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电荷中和现象的本质都只是电荷的转移.4.物体带电的实质: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物体失去电子则带正电,得到电子则带负电。物体带电的实质就是电子的得失.5.电量、元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国际单位是库仑(C)

-19电量为1.6×10C的电荷叫元电荷,也叫基本电荷.自然界的物体所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电量的整数倍.课堂同步

1.电荷 电荷守恒: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电荷和 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2.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 起电.3.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到另一部分.

4.元电荷:e=,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是.-95.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带 电荷,毛皮带 电荷.当橡胶棒带有2.7×10库仑的电量时,电荷量为-191.6 ×10库仑的电子有 个从 移到 上.6.已知验电器带负电,把带负电的物体移近它,并用手指与验电器上的小球接触一下,然后移去带电体,这验电器将()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中性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2018高考物理必背:电场 篇3

【摘要】:高三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大家要好好把握住高三阶段,好好学习,备战高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4高考物理必背,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课件--第五章 静电场 篇4

本章要点:

掌握:场强、电势及其相互关系,叠加原理和高斯定理的应用,以及电偶极子的电势概念; 理解:安培环路定理,能斯特方程,以及静电场的性质; 了解:电偶层电势,生物膜电位,以及心电信号的形成机制。

5-1 电场强度和高斯定理

一、库仑定律

1.电荷:表示物质的带电属性;

正、负,同号相斥、异号相吸;

电荷量Q(q)

单位:库仑,C 2.点电荷:(point charge)

忽略其大小和形状的带电体。3.库仑定律

a.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

b.大小:与q1、q2的乘积成正比,r2成反比; c.方向:沿连线的矢径方向,同号相斥,异号相吸; d.作用点:受力电荷。

二、电场(electric field)、电场强度 1.电场:

电荷在其周围空间所产生的特殊形态物质叫电场;

电场的特征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2.电场强度:(electric intensity)定义:电场中某点的场强等于单位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的大小; 方向:正电荷受力方向;

单位:牛/库(N/C); 伏/米(V/m);匀强电场:各点的场强大小、方向均相同。3.点电荷场强

方向 :q“+”E与r同向,指向外;

q“-”E与r反向,指向内。

4.叠加原理

点电荷系在某点产生的场强等于各个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 连续分布的带电体

三、电场线和电通量(electric flux)1.电场线(electric field line,也叫电力线)

在电场中作一系列曲线,使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的场强方向,这些曲线称为电场线。性质:

a.电力线起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既不闭合亦不中断;

b.任意两条电力线都不相交。c.静电场是有源场。2.电通量

在电场中穿过任意曲面S 的电场线条数称为穿过该面的电通量,用e表示。均强电场: 闭合曲面:

不均匀电场:曲面,小面元:de = EcosdS=EdS 规定:曲面自内向外的方向为法线正方向。

四、高斯定理(Gauss)1.推导:

表明:由点电荷发出的通过闭合球面的e与球面的半径无关。推广:任意闭合曲面

负电荷 不含电荷 多个点电荷 2.高斯定理表述 * 讨论

a.电通量只与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有关,与电荷分布无关; b.E是空间中所有电荷产生的电场;

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电通量,等于该面所包围电荷的代数和除以q0。c.所选取的闭合曲面称为高斯面; 3.高斯定理的应用

(1)均匀带电球面的电场

设带电量为Q,则 r>R:

r<R:E内= 0(2)均匀带电球体

设带电量为Q(3)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

结论:* E的大小:与场点到平面的距离无关;

* E的方向:垂直于带电平面;

σ>0,E由平面指向两侧;

σ<0,E由两侧指向平面。

【思考】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个无限大平板之间的电场为…,板外电场为…。

练习题:

试求无限长均匀带电细棒在空间产生的电场,设电荷线密度为λ。步骤:

a.分析电荷对称性:即先分析电场分布是否具有球对称、面对称、或轴对称性;

b.根据对称性取高斯面:尽量使所选高斯面上的E要么为0,要么为常数,以便于计算。c.根据高斯定理求场强。

5-2 电势

一、静电场力做功 1.点电荷q电场:

对试探电荷q0作的功为 dA=q0Ecosdl

电荷在静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对它所作的功只与电荷移动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移动的具体路径无关。

表明:静电场是保守力场或有势场。

2.结论: 静电场力沿任何闭合路径作功等于0,可推得 *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在静电场中场强沿任意闭合路径的线积分等于零。

二、电势(potential)电势差 1.电势能-电场力是保守力。

a.电荷放在电场中某一位置时,具有电势能(W)

b.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等于电荷电势能的改变 Aab>0,Wa>Wb电场力作正功,电势能减少 Aab<0,Wa

c.电势能是相对量,规定:q0在无穷远处的电势能为零,即 W∞=0 2.电势:

定义: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在该点所具有的电势能。其大小等于把单位正电荷从该点移到无穷远时电场力所作的功。

单位:伏特(V)。电势是标量也是相对量,其大小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

* 电荷分布在有限范围—选无穷远或地球为电势零点

* 电荷分布到无限远时,电势零点不能选在无限远。3.点电荷电势 4.叠加原理

电荷连续分布的带电体:

5.电势差:电场中两点之间电势的差值

静电场中a、b两点的电势差Uab,等于把单位正电荷从a移到b时电场力所作的功。电场力作功:

三、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1.等势面(equal potential surface)定义:电势相等的各点所构成的曲面叫等势面

规定: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都相等

性质:沿等势面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做功为零;

等势面与电力线垂直.场强大的地方,电势变化得快,等势面密集 点电荷的等势面:

2.场强与电势间的积分关系 注意: 只适用于电荷分布在有限区域内的情况,否则积分上限应为所选的零电势点;在场强分布规律(即函数关系)不同的区间,积分要分段进行;积分线路的选择是任意的,可选取最佳线路积分。

例题:

求半径为R,带电为Q的均匀球面在空间的电势分布。

3.场强与电势间的微分关系(电势梯度)电场中某点的场强在任一方向l上的分量,等于电势在该方向上变化率的负值。讨论:

dl 沿等势面的切线方向时,θ=90°,El =0 dl 沿等势面的法线方向时,电势的空间变化率最大,电势沿等势面法线方向的变化率,叫电势梯度 负号表示场强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

四、电偶极子的电势

1、电偶极子:两个相距很近的等量异号点电荷组成的带电系统

2、电偶极矩:矢量l与电荷q的乘积。方向沿l(电轴)方向。

3、电偶极子的电势公式: 表明: 电偶极子的电势与电矩p成正比。电势分布与方位有关。

以电偶极子轴线的中垂面为零势面、将整个电场分为正负两个对称的区域。

五、电偶层的电势

1、电偶层:相距很近、互相平行且具有等值异号电荷密度的两个带电表面。

2、电偶层外某点a的电势:可将电偶层看成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电偶极子所组成。*立体角:若从a点看到电偶层元正电面,则dΩ取正值,反之取负值。ps为单位面积电偶层的电偶极矩,即层矩。

*表明:电偶层在某点产生的电势,只与层矩Ps与电偶层对该点所张立体角有关,而与电偶层的形状无关。

故整个电偶层在a点的电势: *推论:有相同电荷分布的闭合电偶层在其外部空间所产生的电势为零。

5-3 细胞膜电位

膜电位:指细胞膜内﹑外之间存在的电势差。形成机制: 1.膜内外离子浓度不同;

2.膜对不同离子通透性不同

一、能斯特方程

+设半透膜只允许K通过,不让Cl-通过,左方KCl浓度C1>右方的C2。

++因浓度不同,K向右侧扩散;逐步形成一阻碍扩散的电场。最终K扩散和电场的阻碍达到平衡,此时膜两侧形成稳定的电势差。

经推导得膜两侧电势差: 称为能斯特方程。

其中C1、C2为膜两侧的溶液浓度;

T为半透膜两侧温度,k为玻尔兹曼常数,Z为离子价数,e为电子电量,F=eNA为法拉第常数。

二、细胞静息电位 细胞膜是一个半透膜;在细胞的内﹑外存在着多种离子,其中主要是K+﹑Na+﹑Cl-和大蛋白质离子;K+﹑Na+﹑Cl-离子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透过细胞膜,而其它离子则不能透过;因此那些能够透过细胞膜的离子才能形成跨膜(静息)电位

在生理学上,通常将细胞膜外的电位UO定为0; 人体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值(mol﹒m-3)在人体T=310K时,将上表数据代入能斯特方程得各种离子的平衡电位为: 讨论:用上述计算值与实测静息电位-86mV比较,可见

Cl-离子正好处于平衡状态,即通过细胞膜扩散出入的Cl-离子数目保持平衡;K+离子两结果相差不大;Na+离子相差很远,说明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其通透性很小

5-4

心电图和心电向量

一、心电的产生和心电偶 1.心肌细胞的电偶极矩

a.无刺激时,心肌细胞形成一均匀的闭合电偶层,对外呈电中性。医学上,静息时膜两侧内负外正的电荷分布称为膜的极化;b.细胞受刺激时,膜对离子通透性改变,此时心肌细胞类似一电偶极子,随着刺激在细胞中的传播其电偶极矩是变化的,这一过程称为除极; c.除极结束。心肌细胞又呈电中性;

d.除极完成后膜对离子通透性立即恢复原状,即细胞恢复到极化状态,该过程称为复极。复极过程亦伴随一变化的电偶极矩;

e.复极结束,整个细胞恢复到极化状态,又可接受另一次刺激。

可见,心肌细胞受刺激后在除极复极过程中,形成一个变化的电偶极矩,其周围空间的电场和电势是不断变化的。2.心电偶的电性质及其描述 * 心电偶:把心脏(即所有心肌细胞)简化为一个处在容积导体中的偶极子模型,简称心电偶。

* 心电场:心电偶和容积导体的导电,在体内形成一心电场,体表会产生随时间变化的电势。* 心电图:为体表电势变化的记录。(1)瞬时心电向量

一个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产生变化的电偶极矩,某一时刻所有心肌细胞的电偶极矩矢量和,称为瞬时心电向量。

瞬时心电向量的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不断作周期性变化。(2)空间心电向量环

对瞬时心电向量进行平移,使箭尾收在一点,把箭头的坐标按时间、空间的顺序加以描记,连接成的轨迹曲线称为空间心电向量环。

空间心电向量环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称为平面心电向量环,也叫向量心电图。(3)平面心电向量环(4)心电图的形成原理: * 将平面心电向量环(即向量心电图)在某导联轴上投影,即得该导联的(标量)心电图。方法:用环体分割投影法。

例:平面心电向量环,求其在X轴上(即在标准导联I的导联轴上)投影得到的心电图波形。步骤:(a)过零电位点O作导联轴Oa的垂线,叫分割线。

(b)按环体箭头运行方向的时间顺序,以及它在导联轴上的投影大小和正负,按比例画出心电波形。

在一个心动周期内有三个心电向量环: P环 - 心房除极而形成,QRS环 - 心室除极而形成,T环 - 心室复极而形成。

分别对应于心电图中的P波、QRS波、T波。

二、心电图导联

通过电极将体表电势与心电图机相连的电路称为心电图导联。

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是标准十二导联系统。分为标准导联、加压肢体导联和胸导联。以R代表右臂,L为左臂,F为左腿。

1、标准导联I、Ⅱ、Ⅲ:

为双极肢体导联。

导联轴为:RL、RF、LF,如图,右腿接地。用于记录体表两点间的电位差变化。

2、加压肢体导联:

为单极肢体加压导联。

导联轴为:aVR、aVL、aVF。用于记录体表某处电位的变化。方法是将心电极的负端接到零电位O点(即中心电端),正端接某个肢体处、如L、R或F。

3、胸导联:

为单极心前胸部导联。

导联轴为:V1、V2、V3、V4、V5、V6。方法是把心电极的负极接中心电端,正极接心前胸的不同部位测其电位的值。

5-5

静电场中的导体

一.导体的静电平衡

1.静电感应:在外电场作用下,导体中电荷重新分布而呈现出的带电现象 2.静电平衡:导体内没有电荷作定向运动的状态

3.静电平衡条件:导体内任一点的电场强度都等于零 * 推论: a.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等势面

b.导体表面的场强垂直于导体表面

二.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的分布

遵循以下3条规律:

1.静电平衡时导体内没有净电荷,导体所带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2.导体表面附近的场强与该表面处电荷密度的关系: 3.电荷在孤立导体表面上的分布规律(定性): 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表面凸出而尖锐的地方(曲率半径小),电荷面密度较大;在表面平坦的地方(曲率半径大), 电荷面密度较小;在表面凹进去的地方(曲率为负),电荷面密度更小.* 尖端放电:

三.静电屏蔽

1.空腔导体(无论接地与否)将使空腔内空间不受外电场的影响;2.接地空腔导体将使外部空间不受空腔内的电场的影响

5-6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一、电介质及其极化

1.电介质(dielectric)定义:电介质为不能导电的绝缘体;

特点:电子处于束缚状态,没有可移动的自由电

荷,一般不能导电。2.分类

无极分子:分子正负电荷“重心” 重合。有极分子: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3.极化(polarization)定义: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垂直于外电场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出现一层正电荷和一层负电荷的现象。种类:

无极分子极化——位移极化 有极分子极化——取向极化

二、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 1.介质中的电场

由于外场作用,介质中出现极化电场E’,此时 E=E0+E’

实验证明:E’=-E,称为电极化率,只与介质有关 2.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r =1+

3.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三、平行板电容器

静电场的能量 1.电容:

两个带等值异号电荷的平行板导体,电容平板电容器:C=S/d 2.带电电容器中的电能:W=CU2/2=QU/2 3.电场的能量与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

能量储存在场中,静电场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

电场的能量:

高考物理静电场知识点 篇5

热学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1848年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指出绝对零度(-273.15℃)是温度的下限。T=t+273.15K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

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

波动学

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

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发现红外线;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1894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揭开无线电通信的新篇章。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

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难点 篇6

1、基本公式:s=v0t+at?/2

2、平均速度:vt=v0+at

3、推论:

(1)v=vt/2

(2)S2—S1=S3—S2=S4—S3=……=△S=aT?

(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6)vt?—v0?=2as

汽车行驶安全

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

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

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高考物理必修二考前知识点 篇7

(一)能、势能、动能的概念

(二)功

1功的定义、定义式及其计算

2正功和负功的判断:力与位移夹角角度、动力学角度

(三)功率

1功率的定义、定义式

2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概念

3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式:瞬时功率、平均功率

4功率的计算:力与速度角度、功与时间角度

(四)重力势能

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2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式

4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零势能参考平面

5重力势能系统共有

(五)动能和动能定理

1动能的表达式

2动能定理的内容、表达式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表达式

二、重点考察内容、要求及方式

1正负功的判断:夹角角度、动力学角度:力对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或相反,导致物体加速或减速,动能增大或减小(选择、判断)

2功的计算:重力做功、合外力做功(动能定理或功的定义角度)(填空、计算)

3功率的计算:力与速度角度、功与时间角度(填空、计算)

4机车启动模型:功率与速度、力的关系式;运动学规律(填空、计算)

5动能定理与受力分析:求牵引力、阻力;要求正确受力分析、运动学规律(计算)

6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达式、设定零势能参考平面;求解动能、高度等

物理必修二学习方法

(1)立足课堂,夯实基础。课堂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阵地,只有把握课堂,抓牢“双基”,学习必要的方法,才会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2)注重探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物理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实验探究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并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估;除了学习物理知识,还应学习相关的研究方法,如:转化法,控制变量法,对比法,理想实验推理法,归纳法、等效法、类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3)强化训练,提高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课外适当做一些补充练习是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提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培养、提高审题能力。

(4)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遇到学习的难点、疑点,由于初三阶段的学习较为紧张,不能花很多的时间去慢慢“磨”,应做好标记,跟同学讨论,最好求得老师的解答,理解过程,掌握方法。

(5)归纳概括、串前联后,形成综合能力。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并将新学的知识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注意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做到前后贯通。如学习功率的概念时可以对照已经学过的速度概念进行综合思考。

(6)规范解答,注意细节。“规范”在考试中主要体现在简答题、作图题、计算题中。历年中考中,因解答不规范而失分的情况屡见不鲜。

物理必修二学习技巧

细读书,多设问,培养自学能力

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

(1)课前阅读,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可列出如下提纲:①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②做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⑧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单位是什么?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

(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宇、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如阅读“重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课文时,抓住“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和“总保持”.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团究竟.

高考物理知识点和公式总结 篇8

1、牢记物理公式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高中的物理公式真是无法想象的多,老师讲、自己看都可以懂,但重要的是要记住,时间一长就可以灵活运用了。

2、想要学好物理就要对物理概念理解

理解并非单纯的死记硬背,在面对一个新的物理量需要掌握的时候,重要的是要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解决问题。只有做到这样的深层次的理解,才算真正的学会一个新的物理概念。这之后才能在去解决问题时没有阻力。

3、高中的物理概念要学会应用

高考高一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9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上一篇:小学体育说课稿《篮球的运球》下一篇:食品包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