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论文集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本教育论文集(共8篇)

生本教育论文集 篇1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题记

广元市利州区三堆初中黄晶晶

自从教以来,我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可以说是煞费苦心。遇到重要的知识点,我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解。虽然我做了很多努力,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任然不高,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而且在教学中,我感到越教越累,学生也越学越累。

在今年的学习中,我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审视。我原来的教学基本是师本教学,以教师为主导,考虑学生的学较少,是以敎定学。郭思乐教授提出:“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习为本;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学生“好学”,是以学定教。于是,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对生本教育理念进行探究,开始走上了我的生本之路。

“生本教育”提倡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我的学生们明显感到在课堂上我讲得少了,需要他们讨论讲解查找的内容多了。最初学生很不适应,因为长久以来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担心自己的成绩会下降,一位学生对我说:“以前书上满满记得都是笔记,现在老师你不讲了,而是让我们找让我们讲,我们找不到也讲不来。”然而随着生本课堂实行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想法改变了,他们在小组日记中写道:“现在上课时间过得好快啊!”“今天我们组都还没有上台展示就下课了!”“原来XX同学这么棒啊!”等等。

本周星期五,我上了一堂英语生本展示课,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第四单元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制作电影宣传海报,向班上学生推荐自己的电影院。我在课堂上宣布内容后,各个小组就开始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小组长给每个人分好任务,只见有设计海报的,设计口号的,负责揽客的,负责介绍新电影的,每张小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之情。到了展示的时间,我才问了一句“哪个小组先来?”,只见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甚至很多孩子怕我看不见都站了起来,我很为难的抽了其中一个小组上前展示。为了让其他人仔细倾听,我要求其他小组在同学表演时将听到的句子或词汇记在本上,词汇每个计一分,句子计两分。上台的小组表演时,其他人都在很认真地听着并在本子上记着。一组表演完后,就马上有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大声说出他听到的单词。

我一直担心学生上台表演会放不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他们举止自然,台词几乎都是脱稿(我并没有要求他们必须脱稿),还有学生直接向街上推销员一样大声吆喝招揽客人,英语说得不好的也有事儿做,不停地在推销员旁做着夸张的动作,惹得全本哈哈大笑。最令我欣喜的是,一个在我的英语课堂上几乎从不回答问题的学生多次站起来告诉大家他听出的单词,虽然都是很基础的词汇,但大家给了他热烈的掌声。当下课铃响起,没有展示的小组失落遗憾,展示了的小组洋洋得意。我和所有学生一样都意犹未尽,这是一节令我感到惊喜不断的展示课,他们的创意,他们组织语言的能力,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欢笑,都让我感到自豪和发自内心地欢喜。虽然这节课我没有讲语法点,但我知道,学生学到了更多。

生本教育论文集 篇2

关键词:生本教育,课堂效率,有效提问,指导学法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 教师应如何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有效备课, 给生本课堂的每个环节设置完成的时间,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有的时候, 就算我们备了课, 也不见得会上好这节课, 但是如果说我们因为这样而不备课, 那想要上好课, 简直是痴人说梦。所以对我们教师来说, 要有效备课, 不光是抄写教材上的内容, 而是应当精确地定位每一个环节, 严格把握每一个问题, 从而确保能够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在备课之前,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 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及本单元在全册的位置, 明确每组教材的编写目的, 同时联系每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 构思备课。

要想上课的效果好, 教师的每一句话就都要精心推敲, 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 再到课后的总结语, 都要进行精心设计, 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问题的设计也要精心考虑, 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 要少而精, 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业要求有拓展有延伸, 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提高。所以, 每次备课, 我都要广泛查找资料, 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 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 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

二、有效提问, 准确把握课堂的开放程度,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 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 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所以在课上我们设置的问题要巧妙, 既要切合学生自身情况、学识范围和接受能力, 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不宜太难, 让学生心生畏惧, 丧失自信, 也不宜太易, 让学生骄傲自满, 思维也得不到拓展。如何提高课堂提问效果呢?

提问内容要适度, 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兴趣, 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 只有适度的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共鸣;提问问题要有启发性, 既要有针对性, 又要结合学生认知能力, 用最准确、精炼的语言表述;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思考时间。

三、指导学法,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生本课堂的各个环节如何处理, 如何进行, 我认为只要是行之有效, 就不一定要拘于形式。“授人以鱼, 不若授人以渔”,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一篇精读教材放在眼前, 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 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 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学生预习和教师备课其实道理差不多, 如果学生每天只是等待教师讲解, 从不主动学习, 那么他们只是一个盛放知识的容器, 自身潜在的能力根本得不到发挥。所以, 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式方法, 引导和教会学生科学地进行预习的方法。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尝试的:课上为下一课留下疑问, 让学生自觉预习, 并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

听好课是学生获得新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课堂上消化吸收的多少。相反, 如果没听好课, 课后做作业不但费时而且费力, 时间一长, 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学、怕学情绪, 各方面也得不到发展。

根据艾滨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 课堂教学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 它富有情, 意味深长, 其作用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 调节学生情绪;二是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 提高思维的质量。教师只有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 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无声的教导学生更容易接受。

四、及时反思, 注重实效不拘形式,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每堂课后, 要及时认真地进行课堂反思, 总结得失, 这是一种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很好办法。所以, 教师应该时常进行教学的反思, 分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错误、失败和成功的因素, 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 促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获得不断提高。

课堂教学看似教无定法, 实际上是有一定的规则可循的, 只要深究新课改的理念, 不断探索与研究, 不断反思与总结, 总能寻觅到适合教学实际的潜在规律,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虽然目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各式各样, 但我认为, 其中课堂教学反思毫无疑问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十分必要的手段。我依旧会像往常一样, 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努力地进行课堂教学反思, 使之成为我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不二砝码。

实施“生本教育”收获教育幸福 篇3

“生本教育”理念的倡导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生本教育”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真正做到将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这对于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很大的帮助。

生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确立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下面就我班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所进行的班级管理中初见成效的几点做法做一下介绍。

一、学期初开展学生自主管理的主题班会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其实不然。后来农民把插秧改为拋秧,却能带来丰收”!学生就如同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化为数条目标和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必须达到时,就如同农民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插秧,结果往往会事倍功半。因为,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不愿受他人管制。因此每学期初我都会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及各方面的量化细则和奖惩办法。当用经过学生讨论并签名的班规来要求他们时,他们从心理上比较认同。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管理,他们自己能够发现问题,自己选定进取的目标,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价自己。

二、在班级中实施分组管理模式

班级分组管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班级分组管理中,整个班级并不是由班主任和固定的班委全权管理,而是由几个小组共同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班主任只是组织者。它注重小组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我班实施分组管理的具体操作为:

1.对全班进行分组

考虑到要在各方面进行竞争的公平性,在各小组的男女生比例、学习成绩差异、纪律表现优劣、性格的内外向等方面进行反复推敲,力求均衡,根据班级的人数可分为6-8人一组。

2.组长的确定

我们班实行的是轮流制,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不少学生胆小、退缩,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自己也可以领导其他同学,也可以发挥自己特有的优点。通过担当小组长他们发现了自己的闪光之处,增强了自信心。

3.小组的职责和管理

各小组内部互相合作,完成本小组所负责的任务。比如管好本班卫生、纪律、出操情况、班级活动等。小组实行积分制,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由于小组积分是由每个学生争取得来的,而且可以随时加分或减分,小组积分每天都处于动态累计状态,这给每个小组及成员带来挑战,增强了学生成长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发展性,同时也让每位同学感受到来自小组之间竞争的乐趣。

组与组之间相互监督开展竞赛,每周小结,积分高者为优胜组,优胜组可得到精神和物质奖励。各小组的积分实行每周一评,并评选出每周的“星级组”。总结时,各管辖组长公布他所管辖的组的积分,对该组的得分、扣分情况作简单的说明,公布各个组员的个人积分,对一周内的表现作出客观评价。班主任再做适当的补充反馈并分发奖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主人翁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所谓班级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发展;让学生对学习富有责任感和积极性;学生以在这样的班级中而感到自豪,自然而然就在学习上自我施压,有效约束自我行为。可以说,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管理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力的,学生融入其中,一言一行都是班级文化的折射。

我班的班级文化包括:

一是由学生自主讨论制定统一的班旗、班徽、班规。统一的班旗、班徽、班规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我班的精神风貌,形成班级的主流精神导向,使学生产生对班级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归属感。

二是创造条件形成班级“宽容和接纳”的精神氛围。班级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基础,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尊重不同的学生文化,要创造条件在认同班集体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学生个性的自由张扬,并使所有学生能养成宽容、包容不同思想和人格的胸襟气度。

三是设置班级座右铭。班级座右铭的确立与履行,也是对每个学生的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心态。这将有助于学生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用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意志,毫不畏惧地战胜学习与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挫折。

生本教育感悟 篇4

4月2日至13日,在李局长和我的带领下,我县各中小学部分校长和教师一行51人,牢记唐局长的嘱托,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远赴广州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培训。广州之行,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用心倾听专家报告,仔细观摩教师公开课,虚心向实验学校老师请教,留心观察实验班级的一些具体细节,不断交流探讨学习体会。我个人也被生本教育的魅力深深震撼,生本教育给学生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给教育带来了崭新的活力。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这次学习的感悟与思考。

一、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本教育

这次培训中,我们见到了生本教育创始人、当代知名教育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并与他进行了深度的沟通与交流。郭教授1999年开始在广州等地的部分学校做生本实验,经过13年的发展,目前生本教育在全国各地包括香港、澳门等100多所实验学校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人这样描述:生本教育在中国已呈燎原之势。

在广州学习期间,我们听取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学术报告和丹阳六中荆志强主任的报告,走进了广州花都育才学校、广州市骏景小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小学等生本教育实验学校的课堂,还参加了一次为期半天的小组交流研讨活动。当我们走进生本教育实验学校,走进生本教育实验班的课堂时,我们感到的是惊奇和震撼。因为,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认为不可破解的教育难题——“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而又成绩优秀”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生本教育真正从实践层面揭示了教育本质,回归到教育本体,课堂充满着无限精彩,让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都是那样的快乐、充满阳光。我们可以对生本课堂作出这样一个简单的描述: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流序”。“四突出”即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突出合作:4-6人的小组学习是最大特色;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程”即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这是一个显著特点;班级交流,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不论是广外附小展示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还是骏景小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其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先学,小组互学,班级交流,教师总结。课堂中,学生人人都参与,个个都思考,学习效果极佳。一堂课下来,我们发现全班发言的学生达到80%。同时,学生丰富的词汇量、准确而流利的表达、宽广的知识面、丰富的情感让我们感到惊奇。课堂中学生是主角,学生在展示,教师在帮学,教师重点抓住难以把握、容易出错的问题有意让学生发生碰撞,学生是那样的投入,充满激情,课堂上一个惊喜接着一个惊喜,对于听课的人来说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当听完这些课后,我们才开始理解郭教授讲的这番话:“儿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杰作”、“事实上,很多参加生本教育实验的教师都在感慨,当他们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全面依靠学生时,他们看到了以前想也不曾想到的、无穷的美景”。

针对我所看到的我在思考:我们的教育究竟存在什么问题?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新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个年头,可是成效并不显著,学生负担重,教学效率低,社会有反映。我们过去也承认教育存在的问题,但一般都认为,这是高考指挥棒的毛病,而不是体系自身有什么不妥。但是生本教育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体系自身是有问题的。原来我们对教育的本体认识不清,把教师当成是教育的本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即一切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体系。当今的教育学原理、学校的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一直固守着这个体系。而生本教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师本教育的弊病,也回归了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认为:“教育这件事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教育教学的终端,因而教育的本体应该是学生发展”。生本教育实现了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同步提升,破解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矛盾的难题。我们推行教学改革之所以如此艰难,最要害的是观念问题,而观念转变的最大障碍就是对于质量问题的疑虑。生本教育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就是“生本”既要提升生命,同时也要提高质量。生本教育认为,只有最大限度地把教转化为学,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人,才能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天性、本能和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最好地实现学生的积极、欢乐、高质、高效的学习,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在终端考试或检查中决定性地取得好的成绩,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在走访的几所学校里,我们了解到,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在平时的考查中,去掉考试的控制性,保持考试的检查和练习的功能,以良好的素质来迎接社会的检查和评价,解决现行教育中素质教育和考试之间的矛盾。生本教育的考试方式为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过程。具体操作方法是:某一个知识单元学完之后,由老师先出一张卷子让学生做,然后在小组内学生互相对答案,进行研讨,经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之后,再由学生自己编题来考小组的其他同学。学生一般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他认为必须掌握的问题来编制考题。学生编考题的过程,也是知识再学习的过程,他只有自己会做了,才能编题去考其他同学。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编的考题再编一张试卷让学生做。由此可见,生本教育把考试当作是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考试不会成为学生沉重的压力,从而解决了“提高素质和提高总考成绩的两难问题”,在评研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再次得到极大的释放。

二、生本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这次广州生本教育学习,我边听边看边反思,得到了三点启示: 1.教学改革“破冰”的关键在观念的转变——我们的观念不能再这样陈旧下去了。

我们花大气力推行有效课堂,已经多年了,到现在我们才有了这么一点点“破冰”的感觉。为什么教学改革如此艰难?就是因为传统的观念固守着我们的思维阵地。中国教育千百年形成的以教师的教为主体的“师本”体系,一下子颠覆过来非常艰难。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教学改革的推进,必须先转变观念。这次我们学习所接触的教师,个个都是那样的自信、充满阳光。他们对“生本”的认识达到很高的境界,改革对他们来说是自己内在的要求,不是他人强加的。老师对“生本”实验已经悄悄地跟踪观察多年了,最后认准了“生本”,是带着激情进入“生本”实验的,所以一入手就做得非常漂亮。因此,我们的教学改革必须实实在在地走好这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必须对教育的本质重新认识,我们的教学和管理,我们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确立“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的观念。

2.教育改革必须坚定地从课堂改革切入——我们的课堂不能再这样继续灌输下去了。

这次学习,激发了我的激情,还因为生本教育的实验成果让人赞叹,更让人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之光。我们从中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教育改革必须坚定地从课堂改革切入——我们的课堂不能再这样继续灌输下去了。要彻底改变满堂灌、低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以生为本、充满生命律动的课堂模式。学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要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把教学交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这一点,我最大的感受是:生本教育仍然是教无定式,从这次学习观察来看,各校的经验不一,各具特点,使我感到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他之所以被许多教育人士迅速接受和走红,是与当今我国迅速发展的国情和人们的现代意识、特别是民主意识的迅速增强相适应的。

3.教育的理想就是激扬生命——我们的教育不能再这样扭曲下去了。

这次学习,确实对我触动很大。学习中当我们见到生本实验学校的孩子们那样自主、自信、轻松而快乐地学习时,就自然联想到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那种苦学苦教的情景,想到社会上“关注孩子健康”的求助,想到一些课堂里还有那么多正在酣然入睡的学生。当想到这些时,我们的心情就异常地沉重。我们的教育应该有理想也更要有责任去激扬鲜活生命,我们的教育不能再这样扭曲下去了。我认为,生本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生本教育为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模式。我们也深切地期待,生本教育将会为更多教师所认同,会在我县生根、开花、结果。

三、对实施生本教育实验几点建议 自2009年开始,我县二中、城关小学已进行了“生本教育”实验,在近两年的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了他们课堂中实实在在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展示交流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学生的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质疑探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可谓是初见成效,但我们深知要臻于完美,尚任重道远。为此向在座的各位校长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1.校长的执行力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为任何一项改革试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要经历很多困难和挫折。这需要校长坚定不移的改革毅力和行政执行力。遇到困难不是退缩而是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走向成功。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所以在处理好事务性工作的基础上,校长要把主要的工作精力放到教学改革上来,要站在改革的前沿,率先垂范,从方案的制定到落实,从活动的组织到经费的保障,要亲自参与到改革中来,定期参加集体备课、听评课等教研活动,把领导责任制等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把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教学改革上来。

2.建章立制是改革实验的基本条件

改变自己本身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必要的督促和监控是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学校要将每一位教师的实验情况与教师的综合考评、评优晋级挂钩,增强教师教学改革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突出制度的导向性。要分阶段,从“学生、教师、备课组、年级组、学校”五个层面,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研究推进策略,把实验工作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推进。

3.转变观念是改革实验的前提条件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学校要深入开展学习《人民教育》“生本教育”专辑,郭思乐教授《聆听教育的春天》、《教育走向生本》和《教育激扬生命》等理论专著,并分别组织相应的理论测试、教学论坛等研讨交流活动。切实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解开教师思想上的枷锁,养成敢于想、大胆做的好习惯,为改革铺路架桥。

4.典型带动、活动推进是改革的重要措施

发现和培植生本教育实验龙头学科和骨干教师是改革的首要任务,各学科先摸索出基本的教学模式,给老师们树立学习的榜样,然后以点带面、全员推进。实验要在全校铺开,形成改革的大环境。可以允许教师改革有快慢,绝对不允许原地不动。要及时宣传、报道实验动态,推广典型经验与成果,抓两头、促中间,均衡推进生本教育工作。要通过调度会、优质课、优秀教师评选、同课异构、专题研讨、教学论坛等多种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提升,让课堂在活动中改变,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5.课题研究是解决难点问题的必要方式

围绕制约生本课堂实施的共性问题,列为研究课题,成立典型问题攻关团队,定期举行阶段性专题研讨、交流活动,逐步解决制约生本课堂构建的难点和共性问题,突破实验瓶颈。比如前置研究和小组的管理与评价是难点,我们就要专题研究如何设计课前小研究,如何科学管理小组,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难题。再如,城区小学班额大是生本教育课堂上学生小组展示互动的制约因素。我县城区小学的班额均在60人左右,如何在大班额的班级里高效率的实施生本教育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其次,生本教育不提倡阶段考试,只看终端考试(中考和高考),这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但实际教学却很难做到。缺少了阶段考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难诊断出来,更无从治疗;考试的评价和激励功能也很难发挥。教师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学校如何有效地评价教师?教体局如何有效地评价学校?这都有待于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和完善。

生本教育心得 篇5

一直以来我都对自身教育存有疑惑,越来越不知道自己该怎样教书了。老师尽心尽力的教,学生却丝毫提不起兴趣,问题出在哪了?直到这个寒假接触到生本教育。它向我诠释了老师应该怎样去教,学生应该怎么去学,如何才能使教学课堂生趣盎然。人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很久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已经迷失了方向。一句“知识改变命运”,成了钳制人们教育思维、毒化中小学生教育的一株美丽的“罂栗花”。其根源就在于,人们在日常的中小学教育中把知识等同于书本知识,已经把知识的来源窄化为教材、教辅、作业。教育已经是一种“死”的教育。老师忙着应付上级,写死的教案,教学生死的知识,学生被动的学习,让学习成为老师一厢情愿的事,结果可想而知。而生本教育的课堂有以下特点:

1、突出学生

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2、突出学习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

3、突出合作

生本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生本教育使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生本教育使学生获得了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生本教育是学生获取“交往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学习就主动了,老师、家长再不用发愁了。

2、生本课堂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在生本课堂里,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发言、聆听„„所获得的知识是真正“学懂了”、“会学了”,“生本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3、生本管理使学生获得了自信、自尊、自爱,由“他律”变为“自律”。在生本管理中,学生获得了充分的信任,逐步树立了自信心和责任感、懂得了自尊、自爱,并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形成了“自管自”的良好局面。

4、生本备考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变“怕考”为“敢考”、“爱考”。生本备考使学生直接参与系统复习,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综合;对考纲,考卷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让学生自己当“司机”做“探路人”,其效果比师本备考要好得很多。

教育在于心自由,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是时候放权了,只有让学生保持学的兴趣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生本教育不仅仅以生为本更应该注重孩子生命的发展,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畅游,这才是教育的执行的初衷。

生本教育交流材料 篇6

现在我就结合郭建芳老师的课以及刚才的地理录像课谈一下自己对生本教育的几点浅显的认识跟各位老师一起交流一下:

我觉得我们去看一节课时要抱着辩证的心态,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会存在很多值得改进和商榷的地方,我们看一堂课要看它的主流,应该重点看这堂课的优点,看哪些方面值得自己去借鉴,值得自己去吸收。从不同的课堂中不断吸取别人的优点,自己的课堂才能够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充实。

郭建芳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前置性作业安排的非常充分,郭老师和学生均在课前都做了大量的预习和准备工作,为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本上将“生本教育”的理念贯穿到了课堂设计的各个具体的环节,在培养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探索。注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知识涉及丰富,注重了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的养成。但由于我们学校生本教育也还刚刚起步,处在初步探索实验的阶段,老师在课堂实际操作过程中,经验还很不足,方法不多也欠灵活。在一些知识的处理上还是缩手缩脚,存在不敢放手给学生的问题。学生对生本教育课堂还很不适应,因此在展示讲解,以及回答问题上都还很是放不开。效果不是太理想。

地理“极地”一节的录像课对“生本教育”的理念体现的非常充分,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教学形式多样并且生动活泼,学生的讲解风趣幽默,有很强的感染力,互动性很强,确实把学习的主体由老师转向了学生,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天性和潜能,从而使学生积极、快乐、高质、高效地学习,体现了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的思想。并且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关爱,气氛和谐温馨。整个课堂不再只是教师授课的地方,把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们展示自己、互相交流的平台。

生本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其实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因此需要我们积极地实践和探索。我个人认为物理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生本教育特别注重课堂设计。“生本教育”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差别很大,看似老师讲的少了,实际要付出的努力比以前要多的多。“生本教育”的落实,必须特别强调课堂的设计,老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思维,结合课本内容,想方设法设计教学环节,在课件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学习、开动脑筋的能力,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中把权力下放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老师的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课前课后不仅仅是简单的写教案、熟悉教材、查阅资料,同时还要了解班内学生的状况,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每一个环节,应如何引导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题目的难易程度,题量大小在备课时要全面考虑,通过集体备课,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上课。在课堂上设置的问题不应贪多,要有代表性、典型性,能涵盖本节应掌握的各个知识点。

第二,生本教育课堂一定要安排好前置性作用。生本教育课堂强调课前的充分准备和学生的提前预习,以便课堂教学更有成果。老师必须要在课前完成课堂设计,将需要学生提前预习的内容进行提前安排,在上节课的末尾安排下一节课的预习和准备内容,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准备讨论问题或课堂展示。课前老师还要有重点的对学生的预习准备工作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适应“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

第三,“生本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本教育的优势即体现在以学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因此,在课堂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都

要将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交流、展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学、自问、自答,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已经掌握的课堂上不再讲解,掌握不了的,在课堂上先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请其它小组帮忙。最后由老师讲解并巩固练习。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敢于“放手”给学生。在生本教育的今天,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纠正。在实验探究或知识的探究中,不但要敢于放手学生,而且在例题讲解或习题讲解中都可以放开给学生。针对一个知识点教师先讲解一两个典型的例题,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授之以渔”的效应,学生会了思考,学会怎样分析问题,解一则全通,同类形的题目就能自行解决。这样在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总结学习的方法,获取好的学习效果。

第四,要恰当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浓厚的探究兴趣是以生为本的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与交流,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能力和思想。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引导,他们就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物理学本身内容非常生动也非常丰富、知识的系统性与生成性是学生物理探究学习的重要教学资源。恰当地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置身在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中,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要特别重视以实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学习《分子

热运动》时,我们在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布朗运动的实验,并通过自主阅读教材,解释这一现象,让学生能通过实验证据,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与体验也是很好的创设情境的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认识到物理的价值。

第五,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学中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关键。让学生有机会成为我们的“老师”,成为同学们的“老师”,这样做的结果都会必然使得学生认真投入和自我投入,成功就产生于这样的不断自我激发之中。我们在进行物理实验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用探究实验过程代替验证实验结论的实验方法,将每一个可以改造的演示实验尽可能改造为分组实验,每一个分组实验必须按要求完成。在前一节下课前,首先布置好下一节课需要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前对即将进行的小组合作实验活动进行资料的收集,对探究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设疑,并搜集一些非实验内容而与实验内容相关的信息,以备在课堂上有所表述和展示。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完全依靠学生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让讨论、研究、数据记录、问题答疑、数据修正等工作能够得到顺利的进行,学生通过发现现象、积极思考、认真记录数据、小组讨论,总结得出实验的一般结论。教师对于学生的评述方面,在时间上、言行上,都要给予学生最大的发挥限度,不流于形式。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有力地指导和调控。学生遇到困难情绪低落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意志力,给与激励;学生探究迷茫,百思不得其解时,要注意启发;学生讨论热烈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把问题引向深人;学生探究成功时,要及时给与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逐步形成的,我们老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教学内容,按照低入、多做、深思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

创新能力。初始阶段,学生虽然兴趣很高,但是缺乏探究方法和经验,要帮助学生设计探究计划,安排探究步骤。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究,学生探究能力有所提高后,再逐步放开,减少具体的指导,尽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六,生本教育要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生本教育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方式由上到下变为平等的交流互动,并保持适度的讲解。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不再是老师告诉学生为什么、怎么做、而是要由老师设计环节,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怎么做,老师起到的是设计、引导、参与的作用,老师有时是旁观者,有时是导演,有时是演员,有时又会是裁判。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最终达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目的。为了达到交流互动所要达到的这些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注意课堂气氛要融洽、师生感情要和谐。生本教育理念指出教育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放松地学习的氛围,放心大胆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才会高,才容易产生灵感。如果老师上课一脸严肃,甚至一脸的“凶像”,课堂气氛必然会变得沉闷而又紧张。学生生怕惹着你,哪还有心思听课,也就不敢起来发言了!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生才会有话愿说,说得透彻,有独特的见解,有创新。才会活跃起来。

总之,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生本教育其实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倡导的是教无定法、因材施教的理念和思想,要求是全面将教学活动变成依靠学生的活动,变成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让学生遵循先感受后认识的规律开展学习。教学的方式不要模式而模式,要顺应生命自然教育,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愉快中学习。

以上是我一些并不成熟的认识,由于我对生本教育的认识和研究还很浮浅,可能有很多地方说的不够恰当,不够到位,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生本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其实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因此需要我们老师们积极地实践和探索。

课堂不只是教师授课的地方,还是学生们展示自己、互相交流的平台。整个过程中,老师不停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以加分的形式激励更多的学生,以培养其质疑能力、个性感悟与自信。

。“我很欣赏生本的教育方法,它很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很能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而关注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开放多元的,在吸引学生的同时也在挑战教师。

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的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符号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

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

(1)前置性学习;

(2)小组交流;

(3)班级交流、聆听、质疑与碰撞;

(4)课后延伸拓展、广义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教他们怎么学、学不会的老师

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汇报、质疑、讨论常规化”。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要做的:

课前:

1、以课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案一体设计(即前置性作业)。

2、选择承担研究任务并主讲的学生小组,必要时先培训主讲学生。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又不能捆绑住教师的手脚,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时刻牢记在心,要当好一个帮助者、引导者。

3、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或提出的问题,找到相应解决方案。对于生成性的新问题不能置之不理,这不但是学生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4、估计引领学生继续思考的切入点可能有哪些,以便在课堂上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5、准备练习应用或反馈评价所需要的问题,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发展评价项目。

课中:

1、仔细倾听研究小组的讲解思路,观察与提问同学的互动情况,仔细做好记录,及时点评。点评间隔时间不超过5分钟,否则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展示思路的优点与不足。

2、在学生错讲、漏讲、讲解不透、概念出现模糊的地方,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要提倡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要学会感受挫折,这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两面。

课后:

1、反思、整理、记录教学反思。对课堂上争执不下的一些问题,查阅资料、寻找思路。

2、准备练习应用专题训练资料;解答学生的质疑或单独培训主讲学生。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做到的:

课前

1、各小组由教师指定或小组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完成前置性作业,找出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在课前在同组或是同学中得到解决。

2、组内分工协作,将研究的讲解思路写在作业本上并相互进行预讲。

3、将需要板书的内容提前板书在黑板上。

课中

1、研究小组分别介绍研究(讲题)思路,同时相互补充,找出关键词或关键数据的方法,分析思路。有条件的也可以投影或是多媒体展示。

2、听课同学随时质疑或提出自己的困惑,研究小组进行解答。根据教师的点评,修改归纳整理思路。

课后

生本教育初探 篇7

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造成了耗时多、情绪低、效果差的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教师不相信学生。所以,我们的教师就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生理、心理、学习发展的需要,以取得教育的主动权。

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要尊重学生的意愿, 挖掘学生学习潜力,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有话想对老师说,有事想请老师做,有困难想请老师帮的良好氛围。

其次,教师要解放学生,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解放学生双眼,不要只盯住课本,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解放学生大脑,点燃思维的火花; 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 解放学生嘴巴,使学生谈天谈地谈真理; 解放学生空间,让学生在大自然里丰富自己的自然知识。

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针对闪光点适时进行鼓励和引导, 这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二、做好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以学生为本的保障

(一)让学生学会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给学生质疑的金钥匙,使学生善问,显得极其重要。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问。良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间平等、和谐,学生间相互协作的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在讲授过程中举手提问。 提出问题时要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如果出现混乱,老师一定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发言,养成静听别人说完再举手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

其次,教给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要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对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我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示范法、提示法、激励法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提问。学生经过多次练习就掌握了提问的方法,知道了从怎样的角度去提问,提问也就更有针对性。

(二)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教师都从学生中来,都已摸索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如果把它也像传授书本知识那样教给学生,则会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比如,我告诉学生分析应用题不光要采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种基本方法,还要采用把已知条件调一调、把隐蔽条件找一找、把思考范围缩一缩、画幅图看一看、联系实际想一想、把多余条件去一去、同熟悉题目比一比等其他辅助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也就好比有了一串解题的“金钥匙”,能事半功倍。又如,在自主探究时要有目的让学生观察或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的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感受体会学会数学知识。

(三)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是生本课堂中的一种常规化模式,如果合作不好,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会加速学生两极分化。在刚开始实验时,我们班学生在交流时总是那些优生在说,其他人只是被动地听,不知该做什么怎么做。我通过调研分析,找到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其一,任务呈现不明确,学生对做什么、怎么做不清楚。其二,没有利用好小组长,致使大家的发言多次重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维碰撞、相互启发。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在课堂上耐心地引导他们这样操作: 首先,让有问题的人发言,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余人解答; 如果没有问题,让小组同学按事先排好的顺序来汇报。遇到一组内4个人都不会的问题时,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在班级交流时解决。别人发言的时候,要求其他人必须注意倾听,有不同意见先举手示意,经组长同意后再补充。对于交流的结果在小研究上要有体现。别人列举的典型例子、解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用得恰到好处的词语,都要吸收过来,为我所用。由于同龄人之间交流,少了畏惧感紧张感,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挥了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做好激励评价,努力打造生本课堂

善意而恰到好处的激励评价,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的火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自信的力量。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思维、行为表现及时地给予激励性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技能与方法的形成。 当学生们合作探究时,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各不相同,学生们的合作表现也各有不同,我们就要及时点评以对学生给予肯定和激励,促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我在课堂上常以表扬、鼓励学生的话语为主,说得最多的是 “你的表现真让老师惊讶”“你表达得越来越好了”、你如果在表达再大胆一点,就更好了”“你真棒”……这些真诚的赞赏、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深入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要大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相统一,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并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快乐、轻松、有效学习新知识,快乐地成长,使他们能驾驭学习、把握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相信,只要我们信任学生,授之以渔,不断反思实践,学生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快乐学习,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生本教育的感悟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72-01

社会迅猛发展,教育与时俱进,课改势在必行,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权利,以致我们的许多学生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由“为教而教”逐步转移到“为学而教”的轨道上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探究性是自主学习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一,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第二,精心设计好“导入语”,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吊起学生的“胃口”。我们都知道,生本教育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其方式也主要是“以生带生”“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这样的课堂才是开放的课堂,然而在这样的课堂上有时也会给我们一些感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生带生”

我们知道所谓的“以生带生”就是指“一帮一”“一带一”从课前的预习到课堂上的练习基本都是依靠这一环节来完成。但是有时候学生并不是完全按照老师的设想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这一环节还取决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有些同学自由散漫,自我约束力较差,这就有可能会在“互助”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问题,从而还会延伸出教学秩序混乱的问题,这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对这一现象我们也许可以从小组的划分上作文章,使小组的组合形式多样化,也可以尝试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小组,让同学们尝试与更多的同学交流、学习和互助。 这样自由组合的小组会使学生感觉自己在小组中是独立平等的,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更加容易建立自信。对于组与组之间的差距,我们可以选择因材施教的形式,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帮辅弱势小组,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先学后教,多学少教”

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今天“学生自学—展示交流—教师点拨—总结教学”成为主流。但是一些学生并不能做好自己的“学”,在自己“学”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这一欣赏课时需要同学们搜集和查找与课本所选作品有关的画家及其作品的学习资料。由于其作品较多不可能每个人都完成的非常详细,所以我首先告诉同学们可以搜集到这些资料的网址,然后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不同来分工查找。这样以来学生在查找相关内容时就有了更强的目的性,自然准备的也就充足了。

三、学生的思维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我们都会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因此,学生的思维就会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样有时就会在课堂上出现一些学生思维的怪异、独特和不符合实际情况,有时甚至会打破课堂上的组织性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也许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有好处,但是却不利于学生思维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发展。然而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准确性和完整性的问题老师是责无旁贷的。教师需要及时准确的对学生的作业以及发散性思维做出正确的评价,让同学们明白语文课文中所体现的真、善、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分析方法,真正做到“既要放,又能收”。同时在发散性思维练习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采用及时评价的方式,让同学们针对不同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样可以对这一现象做一定的缓解。

上一篇:国际象棋办学特色下一篇:十大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