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心得(精选7篇)
今年82岁的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草王坝村的老支书。他用了36年的时间只为干成一件事:修水渠。黄大发出生在大山深处的草王坝村,这里常年吃水困难。23岁时,黄大发被推选为村大队长。从他当大队长开始,就决心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但是,缺钱、缺人、缺技术,加上自然条件艰苦,黄大发带领村民修水渠的过程一次次遭遇曲折。直到1995年,这条主渠长72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天渠”才终于通水。人们说黄大发的故事是“现实版的愚公移山”。
黄旭华和黄大发两位老人,一位是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一位是基层的老党员,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奉献,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两位老人几十年如日,把祖国和人民作为最温暖的初心,最崇高的信仰,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他们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们却用默默的奉献,深刻诠释了有能力、敢担当的好干部、好党员的应有本色,他们是新时期的丰碑。他们敢想敢干,始终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命运屈服。他们严守党的纪律,传承党的优良作风,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作风朴实,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严格自律、克己奉公的优良品行。
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们矢志不移、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战天斗地的愚公精神;学习他们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学习他们不忘初心、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党员本色。
一、时代背景:从集中单一到开放多元
“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和“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及学习活动兴起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段中, 在不同时代思潮的影响下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差异。
首先, 从历史时段上看, 20世纪60年代初, 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三年灾害过后的国民经济亟待恢复。当时, 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基本确立, 整个社会开始进入一种高度集中化的状态。当时的“社会结构具有极强的刚性, 其下的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流动非常困难”[2], 因而广大民众的政治、经济活动方式也趋于统一和固定。而“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及学习活动兴起时, 中国正处于历史性的社会转型时期。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逐步建立和巩固, 政治民主化稳步推进, 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生活条件和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与此同时, 社会分层也更为复杂, 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追求愈显差异性和多样性, 整个社会已由过去的高度一体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第二, 从时代思潮上看,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经济建设的困难和曲折在客观上要求人们坚定信心, 发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 甘做集体的一颗“螺丝钉”。当时, 广大民众仍然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 普遍地怀有对领袖的强烈崇拜, 但也有少数人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不足。因此, 倡导发扬以艰苦创业、甘于奉献为主要内容的集体主义精神, 建立人与人之间和睦互助的社会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自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推进, 民族与外来、传统与现代的各种思想相互交融、碰撞, 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追求和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 时代思潮呈现出明显的多层分化和多元取向的特征。广大民众在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改革创新意识、自主意识、开放多元观念、公平竞争观念、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科学和理性选择取向等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3]。然而近年来, 诸多领域却出现了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 各种不正之风或不良思想在较大范围内颇为肆虐, 影响了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 两个时代形成了鲜明对比, 由集中单一化时代向开放多元化时代的转变, 正是执政党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调整榜样教育模式的客观依据。
二、发起目的:核心价值的巩固与塑新
20世纪60年代初, 面对经济建设曲折发展的严峻形势,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及时树立雷锋这一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和奉献精神的典型, 发起全民学雷锋活动, 目的就在于在全社会牢固确立一套新型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巩固一种新型的社会精神文明[4], 从而确保民众坚持共产主义理想, 发挥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力量, 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1世纪初, 针对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以及道德水平持续低迷的现实情况, 中国共产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发起了“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及学习活动, 则主要是为了动员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道德建设, 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 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认同, 从而推进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和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5], 从而巩固和谐稳定的执政环境, 确保执政目标的实现。
三、运作模式:从党政主导下的政治动员到民众参与中的人性关怀
榜样教育的运作模式是一个包括树立榜样、推广榜样和培育榜样等阶段在内的连续性过程。两个案例在宣传榜样时思路大体相同, 即都主要是由政府充分借助传媒工具推进教育活动;但在树立榜样和培育榜样两方面存在明显不同。
1. 树立榜样之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 选取标准的时代性差异。学雷锋活动前后,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时期,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需要通过树立和宣传崇高的榜样形象来构建并巩固一种新型的社会精神文明, 强化民众对于其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的认同, 因此对榜样的要求主要集中在阶级立场、革命精神、共产主义风格和无产阶级斗志等方面, 而这些方面的标准难免存在对榜样本身及其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拔高倾向;“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和学习活动产生于社会转型时期, 面对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和道德水平的低迷状态, 新一代领导集体就必须主动重塑足以统摄多元化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且符合民众利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 “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标准集中包含了其最新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规范, 要求道德模范不仅品德高尚、事迹突出, 而且应该贴近民众实际生活, 因此也体现了更多的人性关怀;第二, 选取途径的方向性差异。两次活动的榜样都来自于社会平民大众之中, 其中, 雷锋这一榜样的产生, 走过了先由地方共青团组织积极发掘, 再到由中央正式确立, 进而向全国推广的选取之路, 是典型的由政府倾力塑造的榜样;而“全国道德模范”的产生, 则经历了先由中央发起并组织, 再到全国各地开展民众推选, 最终再由中央进行表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党政机关主要负责组织和动员, 而不直接指定道德模范的人选;广大民众则积极参与到评选过程中, 最终产生了公认的模范人物, 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社会选择了榜样。可见前者是单方面地、自上而下地确立榜样, 后者则注重发挥民众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灵活地、自下而上地选定榜样, 二者在选取方向上是不同的;第三, 整合方式的主体性差异。在整合雷锋这一榜样形象的过程中, 地方党团组织和政府与中央上下合力, 使整个教育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得以有效结合, 因此党和政府是整合过程的掌舵者, 整合榜样也是政治动员的过程;而在对全国道德模范进行后期整合时, 一方面政府所组织的面向全国的表彰晚会及各种宣传造势活动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广大民众的自主参与也增强了整合效果, 整合榜样的过程得益于政府与民众之合力。
2. 培育榜样之差异表现在两项榜样教育活动对榜样人物的保障激励有所不同。
在学雷锋活动中, 组织者对继雷锋之后产生的榜样人物所给予的激励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上, 如领袖人物题词、政府高度评价和宣传、民众广泛赞誉等等, 但是缺乏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经济扶持;“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及学习活动中, 除了隆重举办大型颁奖晚会、国家领导人接见、受邀观看奥运会开幕式[6]和各级媒体广泛宣扬等荣誉性的激励形式, 中央相关部门还及时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进行经济帮扶, 并制定《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实施办法》[7], 致力于在制度上进一步保障其生活, 引起了广泛热烈的反响[7]。同时, 社会各界纷纷以实际行动关爱道德模范[8], 使各地区的道德模范得到了经济帮扶。这种精神鼓励与物质支持的有机结合, 不仅强化了对榜样本身的激励效度, 为其保持典型性创造了优良环境, 也对受教育者形成了较大的激励, 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认同感, 使之更加自觉地学习榜样, 最终使整个教育活动更显生机与活力。
四、结论
从20世纪60年代初处于高度集中统一的状态下、社会价值观念普遍单一化的曲折前进期社会到21世纪初社会结构多层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渐进转型期社会,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不同的时代下, 两场风格迥异的榜样教育“大戏”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中, 发起“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 其目的就在于巩固统一化的社会关系和价值取向, 构建并巩固一种新型的社会精神文明, 从而保持民众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为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树立精神大旗。作为活动运作主体的执政党直接塑造了榜样, 通过政治动员和密集性媒体宣传来推进整个活动, 使“全国各条战线上都涌现出成千上万雷锋式的先进人物, 一种奋发图强, 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全社会迅速形成”[9];“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和学习活动则以重塑新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培育优良的社会道德风气, 巩固和谐稳定的执政环境为目的, 由民众广泛参与到评选道德模范的全过程中, 通过执政党和社会大众的良性互动过程, 增强了对模范人物的经济扶助和人性关怀, 因此也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 深受广大民众欢迎。两种榜样教育模式的变化, 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也是执政党和民众双向互动的最终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181-182.
[2]李永清, 等.从革命思维到执政思维——党的历史方位的改变与理论思维的更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7:172.
[3]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131.
[4]王丽荣.试论毛泽东的榜样教育——从学习雷锋好榜样谈起[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3, (6) :30.
[5]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工作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08-03-28 (8) .
[6]李菲, 李亚杰.一批全国道德模范受邀奥运会开幕式[N].人民日报, 2008-08-06 (1) .
[7]中央文明办帮扶生活困难的全国道德模范反响热烈[N].人民日报, 2007-12-13 (5) .
[8]赵树杰.好人有好报——社会各界关爱道德模范纪实[J].党建, 2008, (4) :32-33.
母亲病重,带着妈妈上大学
1986年,刘婷出生在江苏省湖州市双林镇,父亲在工厂上班,母亲是小有名气的裁缝。“儿子”的出生,让小两口兴奋不已,爸爸特意给“儿子”取名“刘霆”,希望他能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刘婷长得漂亮,很多人见了都说:“好漂亮的孩子!你是男孩吧?”刘婷很奇怪,自己是女孩,为什么他们会说是男孩呢?上学后,刘婷被分到男生群里。她没有办法选择想去的女厕所,但男厕所她也不去。平时,她几乎不喝水,憋着尿。走在路上,母亲经常指着一些小伙子对她说:“你长大后,就像他们那样。”刘婷脸都急红了:“我是女生,长大后,我要化妆、打扮。”
初中、高中,刘婷在痛苦中煎熬过来了。13岁那年,她家庭发生了一系列变故:父亲下岗,母亲被查出尿毒症。为了给母亲治病,父亲卖掉了新房子,父亲外出打工常年不回。刘婷问母亲:“男人怎么这么靠不住?妈妈,我还是想做女人。咱们要靠自己。”
2005年,刘婷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浙江林学院园林与艺术学院。拿到录取通知书,刘婷就毅然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母亲怕影响刘婷学习,怎么都不同意。刘婷说:“不会的,妈妈,我照料好了你再去上课,这样才会放心。”
就这样,刘婷把户口迁到大学所在的浙江省临安市,每天照顾母亲、读书上课,周而复始。母亲患尿毒症,买的饭不能直接食用,刘婷就用水稀释掉盐分,再将菜夹到母亲的碗里。她们租的房子在四楼,每次去医院打针,在楼梯口,刘婷都会蹲下来示意背母亲。母亲都是一把推开她,坚持抓着扶手一步一步走。刘婷瘦得皮包骨头,母亲的手搭在她的胸口,碰到的全是肋骨和“怦怦”的心跳。为了不让母亲在寒风中赶到医院打针,刘婷还学习了扎针技术。
不幸的是,母亲的病情还是加重了。医生说,尿毒症到了晚期,生命最多维持两年,唯一的办法是尽快做肾移植手术。然而,巨额的医疗费让一贫如洗的她们一筹莫展。
刘婷开始打工赚钱攒手术费。她到学校食堂勤工俭学,这样不仅可以在食堂免费用餐,每月还能领到50元。此外,刘婷还可以带一份晚餐给母亲。看到刘婷如此辛苦,母亲十分心疼,她说:“我们家一无所有,还要为我治病,不如死了痛快。”刘婷安慰母亲:“你一定要坚持下去,我大学毕业就没问题了。实在不行,我的肾可以给你一个。”
时间一久,刘婷边上大学边照顾母亲的事迹被报道出来。2006年,她先后被评为“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浙江骄傲”、浙江十大“孝心好儿女”、杭州十大“平民英雄”、“全国道德模范”,还担任了“中国母亲援助行动”爱心宣传大使。知道刘婷的事迹和困境后,上海中山医院院长感慨地说:“我们从没见过这样的大学生。”2006年1月20日,该院为刘婷的母亲做了免费换肾手术。
手术很成功,母亲获救了。刘婷却独自流泪,觉得再想完成自己的心愿估计不可能了。一个小学生给她写信:“刘霆哥哥,你这么孝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刘婷不敢告诉记者内心真实的想法,担心有人指着她的鼻子骂她给小孩子做坏榜样。
刘婷试图说服自己,不轻易上街。即使偷偷跑出去买点菜,她也把帽子压得低低的。她数次想到了自杀。只有独自关在洗手间,换上女装,给自己化个淡妆,她才信心大增。刘婷流着热泪自言自语:“刘婷,你要加油啊,总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刘霆变刘婷,我本俏娇娥
母亲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更深的困境包围了刘婷。大学毕业工作不久后,一身女妆的刘婷,不得不因为同事们异样的眼光离职了。
巨大的精神压力让刘婷不堪重负。她曾对母亲说想做变性手术,母亲很担心:“妈妈一直亏欠你,我真的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阻止你。你现在是一个道德模范了,做了手术,你怎样活下去?”
2013年,是刘婷最为煎熬的一年。她说:“妈妈,这样一天天活着,真难受。如果你身体健康,我就能离开世界了。”母亲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再不做出决定,她很可能会失去儿子。
于是,母亲带刘婷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从解剖学讲,刘婷是男性,但她认为自己是女性,这是一种先天性别认同障碍,与大脑组织结构有关。
医生问刘婷:“你要变成男的吗?”刘婷坚定地说:“不,我要还性为女生。”医生点点头:“你本来就是女生。”母亲坐在旁边,泪水刷地流了下来。作为母亲和女人,她体会到了刘婷这些年挣扎的痛苦,并开始接受现实。
广州有家医院表示愿意免费帮助刘婷实现做女人的梦想。母亲内心在痛苦挣扎,刘婷却是从未有过的平静。她抱着母亲,安慰道:“妈妈,我在一个男性的身体里委屈地住了29年。今后,我只想做您的女儿。”她特意将名字由“刘霆”改为“刘婷”。
还性手术涉及面部整形、下体手术和隆胸手术。2014年10月9日,刘婷在医院接受第一次手术。也许是姗姗来迟的快乐冲淡了手术的痛苦、听着手术刀“哧哧”的声音,刘婷甚至当成了享受。术后,刘婷的脸肿得像馒头,呼吸困难,3个月后才消肿。母亲给她拿着镜子,刘婷看着自己高挺的鼻梁、女性化的五官,开心地笑了。
2015年1月19日,医生为刘婷去掉男性器官,再造了女性器官。7小时的麻醉后,“他”变成了“她”。术后第三天,麻醉棒被取出来,刘婷感到伤口阵阵揪心地疼。她不敢翻身,甚至不敢咳嗽。关键时刻,刘婷感冒了。她极力控制住,不让自己打喷嚏。
nlc202309090730
母亲小心摇动着床柄,让刘婷坐立起来,喂她水喝,还拧干毛巾为她擦拭身体。每天,母亲都下厨,希望刘婷能多吃一点。当医生对刘婷宣布“你已经和女性一样了,祝贺你”时,母亲突然跑出病房,蹲在地上痛哭不止。那一瞬间,她仿佛觉得,自己的儿子没了!
刘婷努力绽开笑容。她想让母亲看到,做她的女儿更幸福。每天6点,刘婷会准时醒来,中午休息1小时,晚上12点前入睡。看着刘婷的身体一天天好转,母亲也逐渐变得快乐起来。许多朋友见了刘婷,不由感叹:“你越来越自然了。”
2015年4月18日,经历8个月4场手术的刘婷,带着手术证明,准备从广州飞回浙江户籍所在地临安办理新身份证。机场工作人员看她一身女妆,身份证性别栏却写着“男”, 拦住了她。刘婷只得耐心解释。机场工作人员好不容易了解清楚事情原委后,终于放行。6月3日,领到了新身份证,刘婷终于恢复期盼了29年的女儿身。
出院后,刘婷做了术后第一次形体恢复瑜伽,从未学过的她很快找到了节奏。做完后,她出了一身汗,格外轻松。她又开始了精心照顾母亲的生活。母亲换了肾,需要终生服药。每次从冰箱取东西,刘婷都要和母亲抢来抢去。母亲心疼刘婷,不想让她碰冷的东西,刘婷更心疼母亲,担心她碰到冷东西不舒服。她成了母亲名副其实的“贴心小棉袄”。
人生有了转机,但歧视并未消失。刘婷发现,自己被老朋友拉进社交网络的黑名单。她主动加人,却屡遭拒绝。一位好友直言不讳:“你一夜间变成大美女,我们怎么受得了!”也有人委婉地问她:“你是不是做男人太累了,想让人照顾?”
母亲看出了刘婷情绪的变化,让她不要理会风言风语,还陪着刘婷去拍艺术照。在摄影棚,摄影师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这分明是明星坯子啊!如果你演电影,准出名。”照片洗出来,母亲一张一张地翻着看,连连赞叹:“真好看啊!”
活出自己,最美蝶变是佳人
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后,刘婷渴望成功。凡是有关女性的东西刘婷都想学,都想去尝试。她告诉母亲:“我如同新生儿,就是一张白纸,有无限的可能性。妈妈,我终于可以重新开始人生了。”同时,刘婷也很愧疚,“您没有过一天安稳日子,我要非常努力,让您欢度晚年。”母亲泣不成声:“看到你现在这么快乐,妈妈相信,以后你会做得更好。你看,妈妈多幸福,这一生先有了一个儿子,又有了一个女儿。”
从刘霆到刘婷,从绝望到希望,刘婷有着比常人更强烈的冲动——创造更精彩的新生活。但是,在微信、微博上,仍然会有人指责她。母亲每每看了,难免伤心。刘婷安慰母亲:“做一件事情,有人支持,就会有人反对。骂和被骂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2015年7月,刘婷看到知名选美赛事——国际联合国小姐选美大赛的通知。她对母亲说:“妈妈,我想试一试。”一路走来,母亲太了解她了,就点点头,说:“你放心地去吧,不要牵挂妈妈。”
刘婷能否参赛,引起组委会的激烈争议。十多位成员分成立场截然不同的两派。反对者说:“既然是道德模范,就是一个标杆,不能有半点含糊。变性后参加选美比赛,在世界选美史上没有先例。”刘婷谈了自己的想法:“人活着,就要敢于追求自我。我向往美、向往爱,就得学会勇敢和坚强……”她的执著精神,改变了反对者的看法,组委会给了她一个机会,刘婷由此成为参加国际性选美比赛的变性第一人。
赛前,刘婷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封闭式训练。很多选手是参加过类似大赛的舞蹈演员和模特,最小的只有20岁,竞争相当激烈。由于刘婷人缘很好,选手们很快把她当成了亲姐妹,这让她有了归属感。刘婷走路时,脚尖不由自主地向外撇,还时不时地跳一下。为了纠正这些小毛病,别人休息,她就继续强化练习,练到每天腰酸背痛,躺在床上,连翻身的力气也没有。即使回房间的路上,她也会背诵中英文发言稿。刘婷知道,母亲一定眼巴巴地盯着电视机,期待女儿美丽身影的出现。
9月22日,中国赛区总决赛在广州举行。身穿红色上衣、牛仔短裤的刘婷走过T台,全场一片欢呼声。在才艺展示阶段,刘婷用中英文介绍了背着患病母亲上大学的故事,还告诉大家,自己由一名男性还原女儿身,实现了近三十年的心愿。
大屏幕打出一张“广州号火车票”,上面写着“刘婷站——刘婷站”,主题是“本性绽放”。当晚20时,主持人郑重宣布:“本次大赛单项奖最美蝶变奖的得主是——刘婷!”刘婷捧着奖杯,幸福地笑着。电视机前,母亲的泪水横流。
刘婷从小喜欢文艺,对人生充满浪漫的想象。还原女儿身后,她做演员的梦想越来越强烈,刘婷告诉母亲:“我知道这很天真,但我余生还是要天真下去。”幸运的是,国内已有多名导演和她接触,表示愿意为其量身打造电影。
2016年1月,刘婷历时一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我本佳人》,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创作是痛苦的过程,她从第一个章节的撰写一直哭到最后,甚至多次都想不写。小说终于完成后,刘婷主动找到媒体。她说:“我没有错,为什么不能站出来?如果我继续保持沉默,对那么多关心我的人,是不负责任的。”这本自传,写的是她30岁前的人生经历。她希望人们以此重新认识变性人,也期待更多和自己一样的人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可。
手术虽然很成功,但刘婷无法生育,这让母亲多少有些遗憾。刘婷说:“我照顾您时,觉得妈妈就是个孩子,这让我有种母爱的感觉。如果以后经济条件允许,我会领养一个。”
刘婷平时也较忙,但只要有时间她都带母亲去旅游。母亲坐在观光游览车上,高兴得像个孩子。她对刘婷说:“妈妈这一生,真是没有白活!”刘婷靠着母亲的肩膀说:“妈妈,今天看了山,下次我带您去看海!”母亲欣然同意:“太好了,妈妈还没看过海……”
得到学校通知,我于2号上午在家收看了第四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圆中国梦 德耀中华》。典礼进行了一个小时四十分钟,这段时间里我被道德模范者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着,久久不能平静。
助人为乐的何玥、见义勇为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诚实守信的替子还债的吴恒忠、敬业奉献的罗阳、孝老爱亲的罗长姐,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动地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圆中国梦 德耀中华,54位道德模范以高尚的道德、优秀的品质、感人的事迹为我们讲述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这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对道德的最美诠释,也是我们一代又代人对真善美的无尽追求,更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最为耀眼的一种精神传承。让我们像他们一样去做个好人,让做个好人成为我们人生的起点和目标,让我们把这种美德传扬的更美、更远!
道德模范颁奖典礼有感【2】
魏杰彪冒着生命危险勇跳黄河救人的高尚道德,得到了社会的赞扬,此为得;单位给予两万元奖励,此为得;魏杰彪将奖金捐给骨癌女孩,引发爱心大接力,也可谓得然而,还有更多的好人不是高富帅,都是小人物,甚至还在为安身立命而犯愁。如何让有德之人皆有得,是关系到好人之城 究竟能走多远的大问题。
一时做好人易,时时做好人难。魏杰彪并非偶然,其与新乡市近年来大力推进公民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和德润新乡建设活动是分不开的。当一座城市将宣传和推动好人现象作为常态意识,放大善行德行效应,形成良性循环,必将引发连锁反应,引发更多的爱心故事。可以十分肯定地说,好人做好事的动机绝非是冲着自己有好报有好得。但是,作为社会总体评价机制,我们必须做到让有德者有得。
为让有德者常在,有德者有得,新乡市着眼建立长效机制,从结对帮扶形式、帮扶对象、帮扶标准、帮扶流程、考核办法等方面都有具体措施。该市采取文明单位与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建立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关系,对道德好人实施规范化、动态化、长效化帮扶。
让有德者有得,还需要继续探索如何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机制,让好人之城成为好人的坚强后盾,最终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好人模式,让好人作为城市道德标杆带头引领,让标杆真正成为一呼百应的带头人,让标杆的善举真正发挥出规模效应,繁衍出更多人的善举。这样,我们的城市才会真正成为一座温暖之城、道德之城、最美之城。
每一个好人的个体行为,都是一盏引领民心的明灯,感动着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当善行成为一座城市的寻常事,文明便有了深深扎根的土壤,爱心便有了不断生长、传递的希望。
学习道德模范心得体会【3】
最近一段时间,在全国上下掀起了评选道德模范的热潮。社会上树立了一批被人民认可的道德典型,我们应在这样的背景下,好好学习,提高自身的认识,端正对社会的认识,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道德有着多元的标准,比如爱国、宽容、厚德,也包括孝道都应该是传统美德的体验。很多民族都有宗教信仰,而有人说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信仰,现在中国社会上被物质浸染后,人们的信仰被倾向于了金钱和权利,这样的人是很可怕的。这样的人生没有指示灯,会失去方向,变得迷茫。而我们要说,中国人除了有悠久历史中所一直存在的宗教信仰外,在现今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广大人民心中更有一种自身存在的优良传统和道德指标,更多的民族英雄就是我们大家的楷模,他们身上所存在的优良品质就是我们的信仰。我们的楷模有千千万万,他们不一定是地位很高,多金富有的人,他们就是我们身边,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他们平凡得就如身边的你我他。就是这些平凡的人,在他们平凡的人生中,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鞠躬尽瘁,对周围的人甚至陌生的人无私奉献。他们把平凡谱写成了不平凡,从平民英雄上升到我们心中的道德楷模。
我们现在正在提倡要创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首先要有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每天发生的很多小事,我们没有在意,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符合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许许多多小事,恰恰表明人心向善是我们社会的主流,甚至已经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一个人从小心目中的道德楷模可能有很多很多,有的是从书中知道的,有的是在影视作品中了解的,但哪一个人物给你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震撼,才能对你的实际生活有所帮助,而社会这次再次掀起道德楷模的学习,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激励和启发,让我们常常去敲敲心灵的门窗,问问我们自己做的怎样。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用行动诠释了真爱与无私;高淑珍用单薄而坚强的肩膀挑起了炕头小课堂;天使何玥捐献器官延续了三个人的生命他们有着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但平凡的背后,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那是不平凡的坚持,那不平凡的勇毅。让我们认识到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是相互支持的,道德的力量是可以传递的.是他们的爱与付出让奉献与感动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让道德的精神文明之花开遍人间。
吕保民同志曾在武警北京总队某支队服役四年半,但他时刻以武警的标准要求自己,退伍不褪色,离岗不离职,在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没有退缩,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武警战士。在与歹徒的搏斗中虽身中数刀,但是没有动摇他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信念。
吕保民同志服务群众、不畏艰险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服役时间不长,但是吕保民同志心中始终怀揣着人民,把人民放在首位,只要人民有需要,他就会竭尽所能为人民办事。我们身处基层,每天的日常工作都是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群众找到我们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尽力而为,努力做到能办的事不让群众多跑腿,能快速处理的事不让群众久等,节省群众的时间,也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在工作中,要多一份耐心,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问题的根源;要多一份责任心,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处理,寻找最好的解决之策;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不是人民的父母官,是为人民办事,要戒骄戒躁,不滥用职权,不推脱责任。群众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的付出最好的回报。良好的口碑是自己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用心、用情,把切实办好事、办实事落到实处。
吕保民同志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吕保民同志心中有大爱,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勇于伸出援助之手,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我们在生活中应该互帮互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别人会心存感激,当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不遗余力地帮助自己。在工作中要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身。
杨明扎根贵州黔西山区,足迹遍布黔西多所学校。他坚持走访山区留守儿童,帮助困难家庭,资助贫困学子,联系公益组织、企业助推乡村学校建设和发展,始终守护着黔西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的坚守,杨明和山里的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亲切称他为“杨爸爸”。
为了山区的孩子,他毅然选择坚守。,25岁的杭州小伙子杨明放弃月入过万的工作,来到贵州省黔西山区支教。那里条件非常艰苦,没有通村公路,出行只能靠走或摩托车带;没有教师宿舍,住的是杂货间,窗户是纸糊的,冬天特别冷;那年恰逢西南地区旱情,吃水不便,得走很远的路用扁担挑水喝。一年支教结束,杨明毅然决定继续留下。在曾经位于深度贫困镇的景山小学,他一人承担多个年级的教学任务,不顾山高路远,坚持逐户家访,足迹遍布30余个行政村。
为了山区的孩子,他再次选择留下。203月,观音洞镇新合、熊洞两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新开了幼儿园,杨明又一次主动请缨,每天往返近30公里,一师一园守护村里10余名学龄前儿童。杨明曾考上公费研究生,可为了大山深处的孩子,他再次选择留下。
支教至今,杨明积极助推教育均衡发展,在他的奔波牵线下,促成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小学与黔西市观音洞镇沙井小学的校际结对。杨明一直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致力于控辍保学、教育脱贫。他特别关爱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在观音洞镇两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支教时,他积极开展特殊家庭走访,成了一些特殊家庭孩子的“代理爸爸”。
晓苏分明就是看到了“道德模范”在当下社会的这一核心取向与实利构造,因此,他决意剥开这个词语以及承担此一词语的主体的面相,向那摇摇欲坠却一直不肯彻底离场的“幽灵”以致命一击。在《道德模范刘春水》中,他以乡村为背景,以“寻找刘春水”为开端和叙事线索,讲述了一个多年向镇上推选道德模范却屡屡落空的村长在这一竞争激烈的“战势”中的得利与失利,并通过不同人物的讲述,展现了一出道德与伦理全盘失范的时代滑稽剧。
在油菜坡村长罗日欢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这一年村里推选的道德模范刘春水在全镇评选中高居第一,村长兴奋不已,决意大做宣传。刘春水是习久芬家里的第二位上门女婿,在岳父和继子皆瘫痪、妻子去世的情况下,他没有放手而去,而是继续照顾一家老小,令村民感动不已。眼看“道德模范”的称号即将到手,刘春水却躲了起来,这让村长和镇上来的宣传委员都无比恼火和困惑。
小说选择了村长罗日欢、习久芬和刘春水三个人的不同视角,对失踪事件进行了“罗生门”式的讲述。在村长看来,能够获得“道德模范”的荣誉应该举家、举村欢庆,哪有失踪之理;在习久芬看来,刘春水的人品无可挑剔,得到这个荣誉也是实至名归。她力助村长想要留住刘春水接受采访,女婿却无声无息地逃掉了;刘春水的自述则全面地解开了失踪之谜,他详尽地讲述了自己为何愿意“嫁”到习家来的原因:一个来自遍地光棍的穷山沟的汉子,四十八岁才倒插门有了自己的女人,可是命比黄连苦,不到半年妻子就去世了,他又重新面临着“缺妻”的困局。那么,他为什么没有选择离开呢?这步步展现、步步追问越来越逼近事情的真相。
从以上三个层次的讲述来看,《道德模范刘春水》在叙事上有着相当细致和巧妙的考量。这种讲述方式并不新鲜,可是当它与故事内容的走向相得益彰时,它的功能就被发挥到了极致。在《罗生门》中,黑泽明让不同人对谋杀案进行讲述,就是为了展现深不可测的人性以及事情没有“真相”这一悖论。我以为,晓苏也当是出于对人性的探寻与深入之心境,才选择了这种方式。不过,与《罗生门》不同的是,在晓苏那里,谜底最终令人猝不及防地揭披出来:刘春水并不是不愿意离开,而是在离开前夕,与丈母娘喝酒后睡到了一起,从此他不再提离开,全心全意伺候瘫痪的老小,没想到被不明真相的群众推选为“道德模范”。羞愧之下,他只好躲到阴沟里藏了起来。这一躲,固然表现出他还残存着一线良知与羞耻感,但却暴露出了“模范”评价机制的虚弱可笑。在“模范”的背后,实则是“失范”,失掉的是乡村秩序和古老伦理之“范”。那曾经建立、规约与塑造了中国千年乡村的重要规则,被全盘解构掉了,而且是被“缺妻”这样可笑又可悲的荒谬逻辑解构掉的。
晓苏犀利地勘破了这一悲剧性的格局,他知道这不是刘春水与习久芬的问题,也非乡村的粗风陋习,而是今日乡村在城市化进程的压榨与掠夺下丧失所有的困境。乡村不仅失去了土地和生存资源,就连天然而强大的婚配资源、生殖资源也一并被夺走了。城市在掠夺来的滋养里日渐畸形地富足,乡村却从此在一无所有里破败、萎靡、凋零,或许直至消失。因此,倘若将这个故事置放于当下社会的链条之中,我们可以说,“失范”不仅是乡村道德的丧失,更是整个中国的古老品格在现代性发展中的丧失。
从那么微小、日常化的推选乡村“模范”的故事进入,却最终令我们发现了一个严峻的现状,这种呈现方式所需要的耐心与韧性,正与乡村曾经的生存逻辑具有同等质地。而在荒诞故事中包孕的痛苦、笑料中隐藏的泪痕,种种悖论,种种唏嘘,无不是我们当下残缺软弱的价值观与理念的折射。
【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心得】推荐阅读:
学习全国劳动模范事迹个人心得感想07-07
全国道德模范10-08
看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有感07-02
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先进事迹材料06-09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07-17
全国卫生与健康学习心得05-28
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心得07-09
学习《2012年全国“两会”精神》心得06-21
全国优质课学习的心得体会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