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共9篇)

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篇1

为激励我校教师不断进取,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创新能力,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东北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学校决定组建教学团队,为进一步做好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一线教学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教学人才结构,完善学校用人机制,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新型本科教学队伍。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7]1号、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要求,实施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形成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与改革,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促进教学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目标

实施“本科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以建设系列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专业教学团队等为对象,以建设优势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优秀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为目标,积极培育优秀教学团队,依靠团队协作的整体效应,加强教学建设,搭建教学信息平台,拓宽教学互动渠道,建设一批“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示范中心”和“品牌专业”,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广大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校级本科教学团队20个左右,省级教学团队5个左右,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左右;培育一批本科教学团队带头人和教学名师。

三、基本要求

教学团队建设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以院系、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依托,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组成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应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教学研究与建设方面成果突出,在带动和激励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在团队建设方面特色鲜明。

团队成员应熟悉专业和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对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四、申报条件及职责

(一)申报条件

每一团队设带头人1名,主要成员和成员若干名。1.带头人申报条件:

(1)在职教授,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致力于本团队建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承担团队核心课程主讲任务,教学效果优秀。

(3)熟悉本学科专业及课程体系的教育教学改革趋势,有明确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改革意识强,目标明确。

(4)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指导本团队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5)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取得较大成绩,主持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或精品课程,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或教材奖。(6)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多的科研成果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在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培养方面成绩显著,在国内本学科专业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一定影响。

2.主要成员申报条件:

(1)担任本科教学工作,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主讲本科课程3年以上,完整主讲过团队系列课程或专业主干课程中的1门课程。

(2)坚持教学科研相结合,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并在近三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厅局(校)级以上科技成果或教学成果,教学工作考评优秀。

(3)熟悉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沿和本课程教育改革的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能积极参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并已取得一定成绩。

(4)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善于团结他人一起工作,指导研究生或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3.成员申报条件:

(1)应具有教师资格或实验系列人员资格。

(2)近三年一直承担本科课程(包括实验实践课等),坚持教学、科研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教学工作考评优良。

(3)熟悉所授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改革意识,能积极参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并已取得一定成绩。

(二)职责 1.带头人职责:

(1)团队实行带头人负责制。在校、院领导下,领衔主持本团队所属优势特色专业或系列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力争在建设期间获得省级以上品牌特色专业或精品课程、示范中心等教育教学成果。

(2)负责规划和组织本专业或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建设期内主持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2项,每年至少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篇,主持编写部级以上教材1~2部。(3)组织完善团队所属专业或系列课程等教学文件建设以及主要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建设。

(4)负责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制定建设规划和措施并付诸实施,为团队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在教学上指导青年教师2~3名。

(5)每学年讲授本团队所属专业主干或基础课程1~2门,本科教学总时数不少于64学时,教学效果达到优秀。

(6)定期组织开展团队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每学期至少主持1次教学观摩课,指导性听课不少于4学时。

2.主要成员职责:

(1)在团队带头人领导下,积极参与本团队建设,承担课程、教材建设和实验室配套建设的相关工作;负责全面管理1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考核等项工作,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建设期内所负责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校级优秀课程的要求。

(2)组织并积极参与所负责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建设期内,主持1~2项校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公开发表2~3篇教学改革论文,主编校级以上教材1部。

(3)定期组织开展本课程的教学研讨、观摩和交流活动,每学期至少主持1次教学观摩课,指导性听课不少于4学时。

(4)积极参与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在教学上指导青年教师1~2名。

(5)每学年每名主要成员至少讲授所属专业主干或基础课程(包括实验实践课等)1门,本科教学总时数不少于32学时,教学效果达到优秀。

3.成员职责:

(1)积极参与所承担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参与课程、教材建设和实验室配套建设的相关工作。

(2)在建设期内至少参加1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公开发表1~2篇教学改革论文,参编1部教材。(3)每学年每名成员至少承担1门本团队所属专业课程或基础课程(包括实验实践课等),本科教学总时数不少于32学时,教学效果优良。

(4)坚持参加团队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每学期同行听课不少于4学时。

五、组建程序和建设周期

教学团队的组织与建设要与学院教学基层组织(系)的建设密切结合,要根据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广泛发动教师踊跃参与团队建设,在完善教学基层组织和机构建设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教学团队的组建工作。

学校在学院申报、初步论证及评审的基础上,由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评议,遴选推荐学校建设的本科教学团队,并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

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4年。

六、经费投入和使用

获得校级以上(含校级)的教学团队,学校将按期投入专项经费进行建设。

学校分别按校、省、国家三级教学团队每年投入3万元、5万元、7万元专项经费进行建设。根据团队性质和实际需求,按照立项资助的方式,由学校每年常规本科教学建设资金优先投入,以支持团队教学条件建设。

学校每学年初按60%建设经费划拨,年度考核合格后补拨40%建设经费,否则不予划拨。

被评为各级教学团队所获得的建设经费,必须专项用于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团队建设经费用途包括:教学条件建设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费、资料费、培训费和会议费等。

教学团队的建设经费原则上由团队带头人负责支配使用。

七、考核与管理

学校对教学团队进行考核,团队工作业绩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建设期考核。每年团队及其成员必须填写年度考核表,由学院组织进行年度考核和总结,并报教务部审核备案;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建设期满的团队,进行建设期综合考核。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采用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分阶段管理方式,项目在规定期限内建设完成后,学校组建专家组对项目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和验收。验收结果分为通过和不通过。

学校将积极鼓励教学团队采取措施进行建设,并做出优异成绩,为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创建本科教学优秀成果做出贡献。对建设成效显著、成果丰厚的教学团队,学校给予奖励。被评为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的,一次性奖励教学团队分别为5万元、10万元人民币。

对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建设成效差的教学团队,学校将取消该团队建设资格。

八、其他

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篇2

一、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教育部《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 截至到2011年底, 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到1276所, 2011年招生达到325万人, 在校生达到900多万名。据《黑龙江省高等职业学校2012年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 黑龙江省共有高职高专院校41所, 在校生19.6万人。随着高职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 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增长速度难以跟上专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不能很好地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一) 专任教师总量略显不足, 兼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近几年, 高职高专院校办学规模虽然总体增长缓慢, 但由于编制控制等因素, 师资队伍的增长速度更加缓慢, 难以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据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数据平台显示, 2011年, 黑龙江省独立设置的41所高职高专院在校生19.6万人, 专任教师9532人, 专任教师生师比为21:1, 专任教师略显不足;校外兼职教师3300人, 占教师总数的22.3%, 专兼比为3:1, 兼职教师承担的课时占总课时比例为11.83%,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着数量不足和承担的课时比例极低的状况。

(二) 教学团队结构不够合理, 结构性短缺比较突出

从学历结构上看,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偏少, 截至2011年底, 黑龙江省高职高专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为1748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8.44%, 略高于合格标准;专科及以下学历教师199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 不符合教师资格要求。从“双师”结构上看,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有双师素质教师5288人, 占专任教师的55.8%。从“专兼”结构上看, 2011年底, 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2.3%, 专兼比为3:1, 兼职教师比例偏低。另外, 多数高职院校存在个别专业规模较大, 而师资较少的现象, 专业课教师生师比达到50~100:1, 结构性短缺现象比较突出, 严重影响了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三)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仍有政策缺失, 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专兼结合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出台鼓励性及任职资格等政策要求, 便于学校和企业遵循。政策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缺少实践能力、工作经历及职业资格的最低门槛要求和考核要求, 难以保证专任教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持续提升保证;二是对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缺少鼓励性、支持性、补贴性及职称评聘方面的优惠政策, 难以调动行业企业放手让兼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 难以调动兼职教师本人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政策不配套, “双师”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难以体现“双师型”教师的价值, 也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四) 高水平的专业领军人才缺乏, 专业建设及资源整合能力亟待提升

为了保障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效果, 要求高职高专院校逐步建立校企双带头人机制, 培养高水平的领军人物, 整合社会资源, 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培养服务能力。但目前, 有些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还没有配齐, 即使配齐了专业带头人, 其专业建设能力、社会影响力、资源整合力和团队带动力上还比较弱, 还不能成为有影响的领军人物;同时由于政策和资金上的问题, 高职院校很少聘请行业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 难以真正把握专业发展动态并充分整合企业资源, 专业建设水平受到影响。

(五) 专任教师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成长处于自发状态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为实现职业目标, 体现职业价值, 伴随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职位变动等情况, 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设想和规划。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动态性, 通过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促进教师的最佳发展。但目前, 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缺乏学校层面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难以有效指导教师快速成长;教师本身也缺少职业规划, 隐约有一个目标, 但缺少计划性, 缺少成长路径设计, 缺少培育性措施, 缺少团队配合和高端指导, 表现为自我发展状态, 成长速度较为缓慢。

(六) 兼职教师培养缺乏有效措施, 教育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或技术与管理骨干担任兼职教师, 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库, 并实际聘请了部分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但兼职教师承担的课时仅占总课时的11.83%;兼职教师中有30%左右没有职称, 虽然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业务管理能力, 但因其缺乏教育教学能力, 会做但不擅长讲, 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不能很好地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其教育教学能力及职称水平都亟待提升。

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 强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鼓励性政策与环境建设

国家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专任教师职业准入方面的制度, 保证各职业院校对教师入校工作的实践门槛要求;同时也要出台职业院校聘任和管理兼职教师的政策文件, 鼓励企业派出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到职业院校任教, 并给予企业相应的补偿, 为兼职教师评聘职称, 允许他们在不影响企业工作的前提下在职业院校任相应的职务。

(二) 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良性运行机制建设

各高职院校要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专业规划与师资队伍状况, 研究制定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保证专任教师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愿意来校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学校要加大投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校企合作, 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逐步形成学校教师参与企业产品研发, 为企业培训员工, 企业能工巧匠及技术与管理骨干到学校担任主要专业技能课教学和在企业生产车间指导学生顶岗实践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 专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带头人是领军式人物, 是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者和直接实施者, 专业带头人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水平。因此, 学校要做好兼职专业带头人的聘任与管理工作, 把热衷于职业教育, 对专业建设有建树的能工巧匠聘为兼职带头人, 签订协议, 规定服务项目、时间和内容, 给予相应待遇;学校的专业带头人能力建设要做好行业企业影响力、社会服务与科研能力、专业改革与建设能力、行业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团队带动能力等建设。学校要在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明确专业带头人建设项目和内容, 迅速提高其能力和水平, 将他们打造成站在专业发展前沿、掌握业内最新技术、会管理、善建设的领军性人物。

(四)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骨干教师队伍是指学校专任教师中的骨干教师和从企业聘任的骨干教师, 这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成员, 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主要执行者, 是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直接操作者。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要采取校企深度合作方式, 构建双向互聘机制, 加强培养培训, 尤其是要侧重培养骨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实训项目设计与管理能力等。

(五) 专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与“双师”素质提升

学校要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 制定科学的专任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 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任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实践锻炼的主要方式有:短期 (寒暑假) 参观考察的认知性实践、兼职参与企业横向课题或产品研发的参与性实践、半年以上的企业挂职实践、1年以上的企业顶岗实践等;实践锻炼的岗位要与专业密切相关, 能够切实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同时, 学校也要采取鼓励性政策, 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如注册建造师、注册会计师、国际焊接工程师、工程师、会计师等, 不断提升双师素质教师比例。

(六)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 因此, 学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要从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制度建设入手, 以构建兼职教师长效运行机制为重点, 做好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高职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兼职教师考核等方面的培养和管理工作。

三、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 制定科学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提高教师能力与素质的工程项目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宏伟蓝图, 学校要根据事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需要以及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 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提高教师师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的系列工程项目, 强化投入和管理, 保证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和开展社会服务需要, 促使教学团队建设实现高起点和高水平。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投入保障机制, 做好分年度的实施方案, 并有效推进, 以取得良好的建设效果。

(二) 制定激励性的教学团队建设制度, 形成良性运行机制

学校要出台教学团队建设的系列文件和相应的激励性政策, 如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制度、专业带头人聘任与管理办法、骨干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大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建设团队管理办法等, 鼓励团队成员提高素质与能力, 吸引企业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来校任职, 逐步形成专业与教学团队相结合的良性互动运行机制, 不断提高团队的素质和水平, 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需要。

(三) 落实师资队伍建设系列工程项目资金

学校领导班子要根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系列工程项目实施需要, 将相关资金列入学校事业发展五年规划或中长期规划中, 保证师资队伍建设有相应的经费保障, 同时出台师资队伍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考评, 保证资金使用效率。

(四) 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赴国内外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

学校要加大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 强化投入, 采取出国学习、国内进修、专家讲座等方式, 促进其更新理念、提升水平。国外学习主要解决理念更新、先进职教经验汲取、优质资源引进等问题;国内学习与交流主要解决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学能力提高等问题。同时加强校本培训, 从教学管理能力提高入手, 详细培训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行动导向教学等内容, 广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专任教师实践、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要加强对专任教师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出台《专任教师社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等制度, 采取有效的选派、管理、检查等措施, 调动专任教师利用寒暑假及教学空闲时间进行社会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转化为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自觉行为和良性运行机制。学校要出台教师从事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支持性政策, 鼓励教师从省里、市里、企业拿科研项目, 提高其研发能力, 鼓励教师开展社会咨询与服务, 提升其社会服务能力。

(六) 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要根据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要求,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 强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和技术人员来校从事主要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工作, 逐步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学校要与企业合作加强以下三类兼职教师的聘请与管理:一类是聘请来校担任主要实践课程教学工作或参与专业、课程建设的兼职教师, 要与企业协商安排好上课时间, 按照聘任协议支付上课补贴, 并按照专任教师上课方式加以管理;第二类是聘请在学生实习企业或其他校外实习基地指导学生工学交替实习、顶岗实习的兼职教师, 要与企业协商安排指导学生的数量、项目和考核内容, 签订指导协议, 支付指导报酬;第三类是聘请来院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或成员, 并作生产报告、技术讲座, 指导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的兼职教师, 要按照职称高低、工作量大小, 签订聘任协议, 按月或按年支付固定性报酬, 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许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3) .

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篇3

编者按:

海淀园正在积极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扶助园区企业做优做强,促进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级,在机制体制等方面先试先行,是核心区建设的重要使命。“1+20”政策作为创新的重要内容,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海淀区促进创新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办法》旨在为在海淀区营造良好的品牌建设氛围,提升企业品牌国际影响力。该办法通过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对于自行举办或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给予资金支持。对积极开展“政产学研”品牌建设合作研究项目给予鼓励。鼓励专业园、大学科技园、孵化器、联盟、协会等机构建立常年的品牌形象展示大厅,并能够持续开展具有创意性的活动,成为园区、企业、产品和服务品牌建设中重要窗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09〕28号),贯彻执行市政府《关于同意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批复》(京政函〔2009〕24号),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京海发〔2009〕10号),为在海淀区营造良好的品牌建设氛围,提升企业品牌国际影响力,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涉及的扶持资金从海淀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主要用于促进海淀区创新企业有效开展品牌创建工作,促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开展品牌推广。

第三条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第二章支持对象

第四条 本办法的支持对象包括海淀区创新企业及为海淀区创新企业提供服务的服务机构。

第五条服务机构是指:

(一)位于海淀区的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创业园,以及海淀区内的高技术产业联盟和科技组织;

(二)成立两年以上,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含50万元);

(三)近两年内为不少于五个海淀区创新企业提供过营销咨询、公关、广告、市场调研、培训等专业服务,或承办过不少于五个大型国际展览、研讨会、论坛及其它市场活动,且参与企业不少于10家;

(四)具有海淀园国际化发展服务平台的会员资格,具备定期提供信息的能力;

(五)有至少3名具备3年以上为创新企业服务经验、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及品牌运作能力或意识的专职高级管理人员。

第六条 申请扶持资金的企业须拥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专门的配套营销资金和预算,做到专款专用。

第三章支持方向

第七条 鼓励海淀园品牌建设氛围的营造,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建设活动,促进园区与企业之间的品牌联动。

第八条 鼓励园区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品牌建设领域内开展研究合作,提升园区整体品牌建设的科学性。

第九条 支持园区企业自行举办或与国际一流产业科技联盟联合举办国际性研讨、展览等活动;组织和资助企业参加国际一流的展览、研讨会和其他市场活动,利用新闻报道、展示、演讲、出版物和互联网等手段推广相关品牌。

第十条支持企业采用多种手段、借助不同渠道实施品牌建设工程,争创国际、国内一流品牌,引导更多企业跻身国际和国内知名品牌。

第四章支持措施

第十一条 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搭建品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对积极主动开展品牌建设推广活动的企业,提供海淀区政府和海淀园门户网站及相关媒体的宣传渠道。

第十二条 鼓励专业园、大学科技园、孵化器、联盟、协会等机构建立常年的品牌形象展示大厅,并能够持续开展具有创意性的活动,成为园区、企业、产品和服务品牌建设的重要窗口。对于发挥重要引领作用的单位,采取补助的方式提供资金支持,资助额度不超过支出总预算的50%,每家单位全年资助总额不超过50万元。

第十三条 支持企业积极主动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品牌建设。对于自行举办或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有效实现企业资源与研究机构、专业组织、行业协会及政府等资源对接,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的企业,采取补助的方式提供资金支持,每个活动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总预算的50%,每家企业全年资助总额不超过50万元。

第十四条 对积极开展“政产学研”品牌建设合作研究项目,能够充分发挥企业或机构自身优势,有效调动和整合全球著名研究机构、专业组织、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等资源,确实开展有助于海淀区长远发展的具有长远性、战略性、可行性等合作事项的企业给予鼓励,采取补助的方式提供资金支持,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总预算的50%,每家企业全年资助总额不超过50万元。

第十五条 企业所申请资金扶持的项目必须面向其所属行业和应用行业,服务机构申请资金扶持的项目必须面向海淀区创新企业。

第五章项目申报与监管

第十六条 项目单位可按照年度申报通知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申请。所申请项目应于项目实施六个月以前提出申请,经评审确认立项的项目,在项目结束验收后提供资助。

第十七条 项目单位须对项目资金按规定进行核算,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检查。

第十八条 项目受理、评审、监管及验收工作须严格遵照有关程序进行,如有弄虚作假,资金使用不当者,一经查实,撤消对项目的资助、收回已拨付项目经费并取消违规单位再申请资格。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篇4

1.目的作为顾客服务的窗口,收银员的整体表现直观体现了店铺的顾客服务水平。为激励收银员士气,提高收银员收银的准确率及效率,发挥团队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2.竞赛时间

每周进行数据公布评比,次月月初对数据进行汇总评选出优秀收银团队。

3.参赛人员

参赛人员包括帐管课所有收银员(包括实习生)。以各店帐管课为参赛单位作为团队按团队进行分组,每个资深收银员、领班带领本组参赛选手并担任组长。

4.竞赛的方式及内容:

帐管课应在部门明显位置进行“月度团队龙虎榜竞赛”的展板展示,展板应有以下内容:

4.1各团队名称

4.2团队成员公布(也可以“全家福照片”的方式公布出现)

4.3竞赛内容及分值:

4.3.1团队成员长短款情况 20分 ;

4.3.2收银员错、漏扫描次数20分 ;

4.3.3考勤例外情况20分

4.3.4消磁处理例外情况20分;

4.3.5技能错误数据(如按错键丢卡单情况)20分;

4.3.6收银员是否协助推荐的促销活动,作为评分项20分;

4.3.7顾客表扬 投诉情况及神调例外。

4.3.8、团队有较高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离职率低;以团队的合作为主要的目标,而不应看重某个人的能力,团队要有学、敢、拼、超的劲头

4.3.9、整体团队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与各部门接口流畅,获得其他部门的认可及好评;

4.4.特殊说明:

如有顾客表扬信则作为团队加分项每人2分,批评信则作为团队扣分项每人2分,神调出现例外的团队每人次扣4分,如团队考评项目分值相同,则团队收银金额及笔数情况则作为最终胜出项

4.5竞赛评分:

竞赛项目中按团队数量排名,每一项分值满分为20分,第一的团队的满分(如7个团队,第一名的20分、第二名18分、第三名16分依此类推)综合评比分值最高的团队获得“最佳收银团队”称号

5.奖励形式

6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篇5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以及江苏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精神,在我院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变革,能为区域经济发展解决科技问题的科研群体,进一步提升我院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研团队建设鼓励大胆探索,鼓励学科交叉,鼓励校企合作,鼓励国际合作,鼓励模式创新。第三条 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学院相关技术学科领域,重点应开展高新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相关教学改革研究。

第二章 组建团队的条件

第四条 学院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要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根据学院科研工作的实际,科研团队可分A、B 两种类型。

第五条 A 类科研团队为实体科研团队,团队依托学院重点建设的工作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及研究所等机构建立,如与教学团队为同一实体,则有双重的建设目标。具体条件如下:

1.团队以学科领军教师或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教师和专兼职技术人员相结合,已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研究队伍,团队规模以10 人左右为宜; 2.有明确的、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在区域和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

3.团队成员近三年有市级以上的鉴定(验收、奖励)成果或专利,有一批高水平的论文;或有与企业合作的产业化项目2~3项,项目经费达10 万元以上(含10 万);

4.团队成员组成中至少有1 名以上教授或获得部省级相关人才计划资助人员,有3 名以上副教授和具有硕士学位的讲师,45岁以下人员不少于50%,团队部分人员应来自企业和其它相关学科; 第六条 B 类科研团队为虚拟科研团队,团队依托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重大科研项目建立,具体条件如下:

1.重大科研项目是指承担的省级以上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和人 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项目有明确的自主知识产权目标和标志 性创新成果计划,有可行的研究方案和技术实现路线。或是与企 业合作的产业化项目,单项项目经费达20 万元以上(含20 万);

2.团队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组建,团队成员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但可以契约的形式明确成员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

3.团队成员的组成应打破系和专业的限制,做到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优化组合,形成整体合力;

第三章 申报与审批程序

第七条 申报时填写“科研团队建设项目申报表”,经团队负责人所在系(部)审核后报科研处。第八条 科研团队申报时间为每年5 月底,A 类科研团队申请建设年限一般为三年,B 类科研团队建设期限根据项目周期确定,在合同期限内团队成员不得申请或加入新的科研团队。第九条 审批实行回避制,并按下列程序进行:

1.由科研处会同人事处和教务处,根据科研团队的申报材料,结合团队的研究方向和学院专业(学科)建设情况组织预审,并提出预审结论; 2.由学院学术委员会组织答辩和评审; 3.公示;

4.院长办公会议批准并公布。

第四章 团队建设目标与内容

第十条 科研团队的建设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全院教师科研工作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提升我院科研工作水平。

第十一条 A 类科研团队通过建设,应将所依托的工作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研究所建设成区域或行业内具有示范作用的科研基地;应取得部省、市级以上鉴定(验收)且评价为省(市)内先进的科研成果或专利;应有明显经济效益的高新技术研究或应用技术研究的产业化成果;应主持2 项以上省、市级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被三大索引检索1 篇以上;三年内要举办1次以上大型学术会议。

第十二条 B 类科研团队通过建设,应很好地完成在研的重大科研项目;应取得相应的鉴定(验收)且评价为省内先进的科研成果或有明显经济效益的高新技术研究或应用技术研究的产业化成果;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

第五章 团队管理与考核

第十三条 团队负责人由学院聘任,并签订聘任合同。团队成员由团队负责人根据团队具体情况,参考学院人员聘用的有关规定自主聘用,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四条 团队负责人可跨系(部)公开聘任团队成员,亦可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对不能履行职责或不能按质按量完成科研任务的成员,团队负责人有权解除与其的聘任协议;团队负责人如不能完成和履行合同职责,学院有权提前解除与其的聘任合同。

第十五条 团队要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每年要有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要阶段性工作研讨和反思,要建立适合本团队管理的规章制度。

第十六条 根据不同类型的科研团队,学院支持每个团队年建设经费5~10 万元,考核不合格团队停止支持。

第十七条 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团队项目的开拓、新项目的预研、特殊仪器设备的购买、参加大型学术会议、学术交流以及团队人员经费等,其中用于团队人员经费的比例不得超过30%,由团队负责人按照业绩差额发放。

第十八条 学院将从成果、专利、论文、人才培养等方面定期组织评估和检查,对团队进行整体考核。第十九条 阶段检查不合格团队,学院将责令整改,并缓拨团队建设经费,若再次阶段检查不合格,学院将取消该团队。对A类科研团队,三年考核均为优秀者,学院将给予奖励,如果团队愿意继续建设,学院将继续支持,滚动发展。

第六章 附则

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篇6

生产运营部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按照我公司对团队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根据生产运营部团队建设工作会议安排,为提高团队凝聚力,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团队建设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建设是企业在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团队,并对其团队成员进行训练、总结、提高的活动。

二、工作主题

百川汇海可撼天,众志成城比金坚。

三、基本原则

1、部门领导要树立核心形象与威信,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做好团队的带头人。

部门领导要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分享给手下,在工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树立自己的威信。部门领导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既是工作计划的制定者,又是实施计划的领头人,作为团队的“领袖”,其个人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团队的领头羊,不仅要用平和之心客观公正地对待各个工序的每件事和每个人,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搞好本部门团队建设的同时,要顾全大局,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要过分追求本部门的得失,而忽视了部门间的协调合作,从而影响了公司整个团队的建设。

2、目标统一,方向一致。

在团队建设管理中,每个成员的目标可能出现不一致的现象,部分成员可能会有打工者的心态,干一天算一天,学习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在团队中由于地位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对工作的目标和期望值也会有很大的区别。部门领导应该善于捕捉成员间不同的心态,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劲往一处使,使团队形成凝聚力。

3、抓规范,抓执行。

衡量一个公司管理是否走上正轨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制度、流程是否被员工了解、熟悉、掌握和执行,是否有监督和保障措施。让员工熟悉、掌握各类制度、流程、不但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需要,也是满足公司长远发展和员工快速成长的需要。事实证明,没有一套科学完整、切合实际的制度体系,管理工作和员工的行为就不能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就会出现无序和混乱,就不会产生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团队。

为了建设好公司的大团队,要从我们的小团队做起,要运用各种形式,加大学习力度,抓执行力,抓落实兑现。

4、用有效的沟通激活团队建设,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沟通是维护团队建设整体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沟通可以使团队建设中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促进彼此间了解;可以消除员工内心的紧张和隔阂,使大家心情舒畅,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沟通的力量,是不容置疑的。有意见、有矛盾,不说出来会积怨,出现问题相互推诿,可能出现更大的问题,这些都是沟通不够的表现。部门领导和员工要经常进行工作沟通、生活沟通,使彼此之间得到了解,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人和”的环境。

5、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增强员工间的团队协作能力。经常性组织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如小型运动会、安全环保护知识竞赛、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生产技能大比拼等,比赛胜出的团队给予适当的奖励,不但会增加员工之间相互协作能力,而且可以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增加员工的企业幸福感、家园感,提高工作积极性。

四、工作目标

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树立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气氛;改进团队内部的沟通与信息交流,最终做到五个统一: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规则、统一的行动、统一的声音。

五、组织机构

为统筹推动团队建设工作全面开展,生产运营部成立团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机构设置如下:

组 长:霍光福

副组长:李冠华 付东德 王柏春 成 员:蔺迎 毛彦刚 张鹏程 张平

六、工作分工

1、霍光福:负责生产运营部团队建设工作的监督、组织、协调。

2、李冠华、付东德、王柏春:负责生产运营部团队建设工作的方案制定、组织及监督落实。

3、蔺迎、毛彦刚、张鹏程、张平:负责生产运营部团队建设工作的落实。

七、工作要求

公司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工作的实施,生产运营部各部门要广泛参与,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现就工作开展作如下具体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

没有一支好的团队,公司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更谈不上公司的发展与员工的进步;没有一支好的团队,公司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暂时和偶然的,公司团队建设如此,部门的团队建设同样如此。生产运营部现73人,在进行生产操作过程中,不管从各个工序小团队,还是到部门这样的大团队,加强团队建设具有不可替代性。

2、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协同推进,形成领导有力、层次清晰、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要注重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扎实推动团队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

3、着重抓落实

团队建设需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切不可走形式、摆花架子,若制定出“有声有色”的团队建设制度,而在实施过程中打折扣、降低执行力度,那么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依然不能彻底解决,只是“水中花、镜中月”,看起来很美罢了。

团队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员工素质也不是一下就能提高的,只有让员工统一目标,统一思想,团队才能统一步调。此外团队建设必须从细微之处抓起,细节既能体现员工思想也能体现员工素质,所以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团队才能有整体的提升。最后要使员工深刻的意识到:努力工作,做出成绩就必然会得到回报,而懈怠懒散也终将得到惩罚。一个团队优秀与否,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必须引以重视,打造一支精英团队势在必行。

阿拉善左旗珠拉黄金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篇7

一、协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协同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形式, 在实施计划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协同教学的团队成员需要时间来建立一种信任的、开放的团队关系, 团队成员之间也应该鼓励有建设性的讨论, 甚至建议协同教学的团队成员之间进行友善的争论练习, 妥协并不是促进合作的唯一方法, 冲突也可以视为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应该明确的是, 协同教学中的沟通不限于协同教学的计划和实施过程, 而应当持续从设计到反馈评价的全过程中。为此, 一方面, 应该建立成员之间的正式的沟通机制, 保证成员之间有充分的沟通时间和渠道, 如定期的会晤、反思会谈等。而另一方面也要定期对进行协同教学的教师进行强化训练, 包括学习协同教学的基本原理, 合作的技巧, 以及对时间的把握技巧以确保在教室中的衔接。

学校体制的保障:弹性的教学时间, 协同教学的实施, 需要有弹性的学习时间作为配合。因为实施协同教学, 教师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协同教学模式, 多元化的教与学的形式使得教师的上课时间颇富弹性, 有时上30分钟, 有时可能只要15分钟, 有时又需要70分钟。所以, 学校应该设置弹性的教学时间, 便于教师进行协同教学。开放的空间设置实施协同教学的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讨论、相互之间的支持活动, 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的社会互动, 甚至不同班级的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有许多互动, 所以在空间的设计上如果采用开放式的空间设计则对成功实施协同教学有相当大的帮助。在协同教学起步较早的美国和日本, 这几年都将两间或三间教室靠近走廊的墙壁打掉, 扩大学习的开放空间, 以便于三个班级进行共同上课, 或分组学习。确立全校协同教学的体制, 在实行协同教学的初期, 学校应该确立全校协同教学的体制, 这样将有利于学校形成积极进行协同教学的氛围, 不让有意进行协同教学的教师因成为“特殊现象”, 放弃进行协同教学的尝试。不仅如此, 确立全校协同教学的体制还便于学校进行统一排课, 成块分配协同教学的时间, 无需教师花费过多的时间在频繁的调课上。

二、教学团队结构分析

良好的教学团队是协同教学成功实施的前提保证。首先, 协同教学只能依赖于教师的自主选择, 而非行政命令。协同教学的团队组建需要合作者的默契配合, 很可能需要合作者进行长期的磨合。教学团队的组建如果由行政部门来决定, 教师们认为这样的团队将很难合作成功, 教师将感到“他们只是被扔在了同一个教室里, 这将严重影响协同教学的成功实施。教师会对协同教学缺乏信心, 他们会觉得自己缺少足够的训练或是缺少对协同教学基本原理的预先了解。其次, 团队成员的选择不能只考虑兴趣上的一致, 更重要的是考虑各方面的互补和匹配。学科知能、兴趣、视角、经验背景和资格水平上的差异有助于强化团队的集体优势。如果双方都倾向于支配, 好胜心过强, 则可能在互动中进行竞争;反之, 如果双方都太过于谦让, 课堂中就会缺少生气。第三, 如果团队中的人数超过3个, 则涉及到团队中的角色和职责的分工。通常, 如果团队大于两个人或是有3个人, 往往就需要一个团队领导者。这个领导者负责团队内外部的运作, 比如召开会议以及协调课表, 对外的支持等。每个团队成员的角色在参与团队的讨论和计划制定会上确定。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协同教学实施的现状的分析, 从协同教学的实施、教学团队的组建、学校政策的保障、教师教育的支持四个层面提出了策略和建议, 为我国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了一步。

摘要:本文将研究的主题定位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协同教学。借鉴国外的中学数学教学的经验, 制定并实施了协同教学, 并对教学团队结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协同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定仁:《教学思想发展史略》,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4年。[1]李定仁:《教学思想发展史略》,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4年。

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篇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的作用,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设立“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设立的宗旨是:充分发挥政府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培育一批以重点学科建设、重大领域发展为重点,以基础平台建设为依托,以科技项目为纽带,以凝聚科技创新人才为主体的研发团队,围绕国家、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整合科技资源配置,增强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第三条 专项资金来源于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该项资金为无偿资助。

第四条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负责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的申请受理、评审、立项等管理工作。

第二章 条件与范围

第五条 申请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专项资金资助的条件:

1、申请专项资金必须围绕贵州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材料产业、中药现代化、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能源与资源、环境、交通与建筑和城镇化、人口健康与公共安全等十一个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并能引领上述领域科技创新的研发团队。

2、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条件:应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发集体,具有公认的领衔人,有较强的团队建设平台和环境条件,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较好的研究工作积累;团队核心成员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学历的人数应不少于5人(平均年龄不超过45周岁),并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研发工作。

3、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领衔人条件:院士、省管专家、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个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博士,原则上近五年来曾主持或正在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且申报当年的年龄不超过55周岁。

第六条 专项资金资助范围:凡在贵州省地域范围内的科研机构(不含省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不分所有制,凡符合申报条件的均可申报。

第七条 申请者所在单位应具备较好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基础,并能提供科研所需的仪器、设备、工作环境和其它必备的科研条件,保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的顺利实施。

第三章 申请与评审

第八条 申请者按照“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申报指南”要求申报,并根据科技活动的性质条件,确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的研发方向、预期目标和任务。

第九条 省科技厅每年3月1日至31日受理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的申请。

第十条 专项资金的评审由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确定当年资助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和资金额度。

第十一条 获得专项资金资助团队的所在单位要给予资金匹配,匹配额度不少于省资助额度的50%。对不给予匹配经费的承担单位,合同撤销,经费收回。

第四章 实施与管理

第十二条 省科技厅同受资助者所在单位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即可下拨经费,受资助者所在单位收缴管理费不得超过资助经费的3%。

第十三条 由省科技厅和受资助者所在单位负责监督经费的使用,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工资、福利和奖金、购置交通工具等与本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无直接关系的开支。

第十五条 获得受资助的团队未能及时开展相关工作或擅自中止团队建设工作,将撤销合同,追还全部拨款,已支出部分由受资助者所在单位偿还。

第十六条 获得受资助团队的实施期限一般为2?3年;团队负责人每年十二月底填写《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专项资金与执行情况报告》,经所在单位审核后,报送省科技厅备案。

第十七条 受资助的团队按合同完成后,须填写《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专项资金验收书》,经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省科技厅,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验收。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科技厅负责解释。

卫生院医疗服务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篇9

公共卫生服务团队是我院公卫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实现医疗服务窗口前移到乡村,重心下沉到网底,使团队的工作贴近百姓,贴近健康,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设置和组成

依托全院设置10个团队,并统一配备便捷的交通工具和服务装备。团队内部按村划分为10个服务网格,每个网格根据服务人数和范围配备责任医生、护士、公卫人员,实行责任医师网格化管理。

广泛深入社区,主动上门,全方位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行“五统一,五公开”即统一文明用语、统一着装、统一装备、统一制定服务流程、统一服务要求,公开服务团队、公开服务项目、公开服务职责、公开服务时间、公开服务热线。团队人员在公卫科的统筹安排下实行“预约制”,预先安排服务时间,凡是能下沉的适宜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应下沉到乡村,确保服务到老百姓。

二、制度和管理

(一)管理体制

团队实行医院院长直管和科主任具体负责的管理制度,行政上接受医院院长领导,业务上通过公共卫生科统筹安排。

(二)医院、公共卫生科一体化管理制度

(1)医院对团队行使行政管理权,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药品管理、业务培训、考核奖惩、信息化和后勤保障等,并进行检查。

(2)公共卫生科团队的药品由医院药库统一调拨。

(3)推行双向转诊制度。签订双向转诊协议,提供便捷、连续、优质的服务。

(三)业务培训制度

(1)公共卫生科定期组织组长和组员的培训,组长可采用逐步上派轮训或外派定向培训。

(2)团队每月必须组织一次培训,组长负责制订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团队内开展日常业务讨论,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开展业务学习,普训公卫知识,提高队员的综合业务水平。

三、职责和任务

(一)团队职责

1、主动做好乡村的沟通协调工作,组织本团队成员认真完成基本公共卫生工作。

2、认真制定本团队的、月度工作目标,并有详细可行的周工作安排。定期开展团队的工作总结并进行点评,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

3、督促团队成员严格执行服务规范,防止差错事故发生。安排团队成员轮流参加各项培训,改善工作态度和方法。

4、每月对成员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5、对团队工作中出现履行职责不到位、下达的任务不完成,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等行为而造成的医疗责任事故、重大传染病暴发、疫苗接种差错事故、群众负面影响等负主要责任,并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

(二)工作任务(1)公共卫生服务

1、应急防控

①做好传染病人和接触者的流调、居家隔离等工作,开展疫点处理和漏报调查等。

②开展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收集、报告、分析、参与调查和处理。传染病相关信息登记和报告准确率、及时率和处置率达100%。

③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传,包括避灾防震、煤气中毒防范、家庭自救等应急知识的演示、教育工作。

2、预防接种

开展计免接种工作,做好预约登记,扩大对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

3、慢性病防治

①及时为居民建立真实的电子健康档案。

②对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肿瘤患者实施规范的动态管理,定期跟踪随访,随访结果(临床治疗、生活行为、健康指导信息)及时录入计算机实行动态管理并保存纸质的签名随访记录。

③每年开展辖区居民家庭保健活动。

④按规定对老年人和高危人群进行随访和干预。

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①每月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次以上,重点做好卫生应急,重大传染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和食物中毒等防治知识的宣传。

②在医院宣传栏制作防病知识专刊。③发放健康宣传资料。

④深入特定场所进行传染病、职业卫生、心理健康、亚健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5、康复管理

配备开展康复服务的基本设施和专兼职技术人员,进行康复期病人随访以及康复服务。

6、妇幼保健管理

①新婚随访每两月1次。

②督促早孕妇女建立《围产期保健卡》,产后访视3次以上。③每两年协助开展1次妇女病普查,妇科肿瘤随访率90%。

④每季度开展1次生殖保健知识讲座。

⑤开展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新生儿访视3次以上。

⑥开展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等指导与咨询。

⑦建立育龄期、更年期妇女、0-6岁高危儿童健康管理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

四、绩效和考评

1、团队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其绩效纳入医院统一考核,奖励分配应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医院要适当加大团队考核分值权重,体现勤劳多得、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奉献多得的分配原则,团队中表现突出者可高于医院分配人均水平的10%-20%发放,医院在考评和分配中要充分听取队长的意见。

2、绩效考核与每团队和队员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及公卫办半年绩效考核情况进行挂钩。

3、组长享有每月组长津贴,按任务完成情况和公卫办半年绩效考核结果分为一、二、三等,适当拉开津贴差距。

4、团队成员的考核结果,与医院考核、技术职务晋升挂钩同等条件下,表现突出者可优先考虑。

***镇卫生院

上一篇:《语文天地七》教学设计下一篇:关于时间疗伤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