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时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共8篇)

实时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篇1

分 类:软件项目计划 使用者:E-fanciers

Version: 1.0

项 目 承 担 队伍:烟台大学

计算机学院 E-fanciers小组撰 写 人(签名): 许超 于歌

完 成 日 期: 2009-7-16 本文档使用小组: E-fanciers小组

评审负责人(签名): 孝瑞

评 审 日 期: 2009-7-19

目 录

一、引言.............................................3

1.1编写目的.......................................3 1.2项目背景.......................................3 1.3定义...........................................3 1.4参考资料:.....................................3

二、开发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产品..........................错误!未定义书签。2.2主要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2.3所用工时.......................................4 2.3所用机时.......................................4 2.3进度...........................................4

三、评价............................................4

3.1生产率评价.....................................4 3.2技术方案评价...................................4 3.3产品质量评价...................................4

四、经验与教训.......................................4

一.引言

1.编写目的(阐明编写总结报告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

详细陈述项目开发过程,对项目开发做最后的总结完善,说明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案。

2.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来源、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及主管部门。)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已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包括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网络通信、工业设备、航空航天和国防军事等。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工业领域也一改过去传统的单片机应用模式,逐渐将一些新嵌入式技术引入到系统中。特别是作为软件基础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已广泛为业界所接受,借以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运行效率。是否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已成为工业设备品质优劣的标志之一。

当今的嵌入式操作系统领域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据最近的调查数据显示,嵌入式操作系统有数十种之多的。这种多样性存在是必然的,是由嵌入式系统的定制性所决定的,是针对各个领域和行业的不同需求的应对。也就是说,各个嵌入式操作系统都有自己的应用领域,针对不同的应用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不会出现一种操作系统垄断的局面。自主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绝对不是多余的,也是是对这种多样性的自然顺应,应该可拥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有些国内嵌入式厂商将希望寄托在Linux之上,以为它可以帮助解决所面临的版税和安全等问题。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至少在嵌入式系统领域。首先,Linux还是泊来货,国人并未掌握其核心技术和进程,也并未解决对外依赖的问题。其次,Linux是为桌面系统而设计的,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嵌入式系统高效性和灵活性的要求;再次,Linux的一统也违背了嵌入式系统应用灵活定制的本质特性。

3.定义(列出报告中用到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int taskInit(void);

/*创建一个任务, 返回: 返回任务编号tid, >0: 成功, 其他: 失败.*/ /*name: 任务名称, entryPtr : 任务函数入口, stack_size: 任务栈大小, priority: 任务优先级*/ int taskCreate(char *name, void *entryPtr, int stack_size, int priority);/*启动一个任务, 让taskCreat创建的任务参加调度*/ int taskStart(unsigned char tid);/*tid: 任务编号, 由taskCreate返回*/ int taskPriorityGet(unsigned char tid);int taskPrioritySet(unsigned char tid, int newPriority);/*获取和设置任务优先级, 用于动态调整*/ int taskSuspend(unsigned char tid);/*将任务挂起, 该任务退出调度*/ int taskDelete(unsigned char tid);/*将任务删除 该任务退出调度且回收任务分配的资源*/ int semCreate(void);/*互斥信号量创建, 返回信号量标识sid, <0: 失败*/ int semTake(int sid);int semGive(int sid);/*互斥信号量获取和释放*/ int taskSleep(int ticks);/*任务睡眠(非忙等), 由任务自己调用, 主动阻塞一段时间.时间单位为tick, 即10ms*/ 4.参考资料(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1)项目开发计划;(2)需求规格说明书;(3)概要设计说明书;(4)详细设计说明书;(5)用户操作手册;(6)测试计划;(7)测试分析报告(8)本报告引用的其他资料、采用的开发标准或开发规范。)(1)软件项目计划(2)需求规格说明(3)软件编写向导

(4)国家软件开发文档标准模板

二.开发结果

1.产品(可包括:(1)列出各部分的程序名称、源程序行数(包括注释行)或目标程序字节数及程序总计数量、存储形式;产品文档名称等。)

2.主要功能及性能 基本功能

1.基于参考硬件平台,建立硬件抽象层,完成基本硬件初始化,建立时钟中断; 2.在硬件抽象层基础上,建立多任务操作系统环境; 3.任务调度采用同级时间片轮询机制;

4.实现任务间基本通讯机制:互斥信号量(共享内存); 5.实现基本的时钟管理机制:任务睡眠阻塞;

6.实现一个RS232串口驱动。基于串口驱动实现一个命令行Shell(用一个独立的任务实现),可在超级终端显示信息和执行命令。

扩展功能

7.任务区分优先级,在同级轮询调度基础上添加优先级调度机制; 8.不同优先级任务之间实现抢占调度;

9.在抢占调度的基础上实现优先级逆转保护,避免逻辑死锁问题; 10.将代码移植到另一个硬件平台上运行,验证代码移植性。3.所用工时(按人员的不同层次分别计时。)

编码成员工时:60小时/周,共约400小时;

编写文档成员:共约60小时。

4.所用机时

5小时/天,共约300小时的机时。

5.进度(给出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对比。)

根据敏捷开发方法的指导,每天查漏补缺,实际进度基本和计划进度一致。三.评价

1.生产率评价(如平均每人每周源程序行数、文档的字数等。)

源程序:200行/周

文档:1500字/周

2.技术方案评价

严格遵循开发流程,运用科学开发方法。

3.产品质量评价

按照大赛要求完成了应有功能的基础上有所添加自己小组的特色,譬如,设置相应的出错处理机制,为加强该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也做了相应的措施,总体来说,我们小组开发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功能良好,稳定性强。

四.经验与教训

实时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篇2

随着地下空间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 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掘进机越来越重要。由于地下岩层的复杂性以及工作环境的恶劣性, 作为掘进机开挖工具的盘形滚刀极其容易磨损, 当盘形滚刀磨损至一定程度后, 如不进行更换, 将会影响整个掘进机的掘进效率[1,2]。因此为了保证掘进机的正常高效掘进, 需要在掘进机工作期间实时监测盘形滚刀的磨损状况, 从而为盘形滚刀的更换、掘进参数的调整以及掘进机的高效施工提供技术依据。

目前, 盘形滚刀磨损的监测方法主要有异味添加剂方法、开仓监测法、掘进参数分析法和液压检测法[3,4,5,6,7,8]。异味添加剂法原理是在滚刀的轴承润滑剂中添加有特殊气味的添加剂, 在掘进过程中假如盘形滚刀由于磨损等失效, 导致漏油, 会散发特殊的气味, 因而能够更敏感地确定盘形滚刀损坏的信息, 但是该方法只能获得盘形滚刀的损坏信息, 不能得到滚刀具体的磨损状况。开仓监测法是检测滚刀磨损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 但是通常开仓需要带压操作, 安全风险以及查刀成本较大。掘进参数分析法是另一种可对盘形滚刀磨损监测的方法, 但是该方法对掘进机司机要求比较高, 主观性较大, 可操作性不强。液压监测法主要是通过液压系统的压力变化确定滚刀的磨损, 但是液压管路数量有限, 不能检测所有滚刀的磨损信息, 且无法实时监测。

为了解决盘形滚刀磨损状况的实时监测问题, 本文利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原理[9,10,11,12,13], 通过无线结合有线的方式, 建立一套完整的滚刀磨损状态实时监测系统, 并在某工程现场进行现场实验, 验证该系统的可行性。

1 系统原理

盘形滚刀, 作为掘进机的关键部件, 主要包括刀圈、刀体、轴承、刀轴、端盖以及密封装置[14], 如图1所示。盘形滚刀的工作方式为刀轴固定在滚刀刀座上, 刀圈、刀体等相关零部件一起绕刀轴旋转[15], 因此监测的传感器不能直接接触滚刀。而电涡流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 在在线位移测量领域应用很广, 因此利用该传感器测量位移原理, 通过检测传感器与滚刀之间的距离变化, 实现实时监测滚刀的磨损状况。

在测量之前, 将电涡流传感器固定安装在盘形滚刀刀圈正面, 得到滚刀与传感器之间的初始距离S1, 当盘形滚刀出现磨损之后, 滚刀直径变小, 滚刀与电涡流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增大, 变为S2, 如图2所示, 从而得到盘形滚刀的磨损量:

式中:δ为盘形滚刀磨损量, mm;S2为滚刀磨损之后传感器与滚刀之间的距离, mm;S1为传感器与滚刀之间的初始距离, mm。

2 系统模块

盘形滚刀磨损状况实时监测系统总共包括5个部分, 分别是电涡流传感器、无线发送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存储模块以及上位机, 如图3所示。

其中电涡流传感器放置在保护壳里, 该保护壳既可以保护电涡流传感器避免被岩渣损坏, 又不影响电涡流传感器正常工作。整个电涡流传感器包括保护壳固定安装在滚刀刀圈正面, 并尽量靠近盘形滚刀刀圈, 如图4所示, 总共安装S29和S37两个刀座, 实时监测该两个刀座上滚刀的磨损状况, 由于焊接固定电涡流传感器底座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两刀座上传感器与滚刀之间的初始距离不一样, 其中S29初始距离为7 mm, S37初始距离为10mm。无线发射模块包含电池、电路板以及天线三部分, 如图5所示。电池为无线发送模块提供能量, 电路板通过信号线与电涡流传感器连接, 接收电涡流传感器传输的盘形滚刀磨损状况数据, 并通过天线无线传输至无线接收模块。无线发送模块安装至刀盘内部, 可避免被岩渣损坏, 同时传感器与发射模块之间信号线用液压管路保护, 避免损坏。无线接收模块通过无线接收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数据, 并通过信号线传输至存储模块, 如图6所示。无线接收模块安装至主驱动靠近刀盘处, 该位置既可接收无线发射模块发射的信号, 又能方便与存储模块连接。存储模块和上位机一起放置在掘进机主控室, 存储模块接收无线接收模块传输的数据后, 一方面把该数据存储至自带的SD卡上, 另一方面通过信号线与上位机进行通讯, 如图7所示。上位机接收存储模块传输的信号, 并通过上位机界面实时显示S29和S37刀座上滚刀的磨损状况, 上位机监测界面如图8所示, 其中29表示S29号滚刀的磨损量;37表示S37号滚刀的磨损量;打开和关闭串口表示上位机与存储模块通讯的连接和断开;磨损系数表示把电涡流传感器传输的电压信号转换成磨损状况的磨损系数;安全值表示滚刀的极限磨损量, 超过该值 (图示为20mm) , 图中圆圈由绿色变为红色;编号设置表示安装电涡流传感器的滚刀编号设置。

3 系统实验结果及分析

为了验证实时监测系统的可行性, 需要对实时监测的滚刀磨损与实测的滚刀磨损进行比较, 因此选择可以方便测量滚刀磨损的开敞式TBM作为实验现场。实验岩层为燕山早期花岗岩, 主要矿物成分有碱性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 石英占矿物总含量的25%, 岩石坚硬, 岩类为Ⅲ~Ⅱ类花岗岩, 且中间存在夹层。

在实时监测滚刀磨损量的同时, 利用磨损测量卡规, 测量滚刀的实际磨损量, 如图9所示, 记录统计实时监测的滚刀磨损量以及实际测量的磨损量, 表2为S37刀座滚刀的磨损情况, 表3为S29刀座滚刀的磨损情况, 其中误差为实时磨损与实测磨损的差的绝对值:

式中:ε为误差, mm;δ2为实时监测的磨损, mm;δ1为实际测量的磨损, mm。

根据表1和表2数据, 可以看出相对于实测滚刀磨损1mm的精度, 实时监测的滚刀磨损的精度可达0.1 mm, 对滚刀的磨损状况更加精确。通过比较实时磨损与实测磨损, 得出S37和S29刀座上滚刀实时监测的磨损与实测的磨损相差较小, S37刀座上滚刀的最大磨损误差为0.93mm, S29刀座上滚刀的最大磨损误差为0.3 mm。滚刀实测磨损与实时监测磨损存在误差的原因, 一是磨损测量卡规与实时监测的滚刀磨损量的精度不一样;二是人为测量以及读数误差。由于S37刀座上滚刀的旋转半径比S29大, 且S37刀座上滚刀的真实磨损比S29的大, 因此S37刀座上滚刀的磨损最大误差比S29的大。

根据表1、表2数据, 得出图10和图11, 从图中可看出随着掘进机掘进距离的增大, 滚刀随着破岩量增大磨损量而增大, 并且实时监测的磨损量与实测磨损量增长趋势一样。通过比较可以得到, 该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滚刀的磨损状况。

4 结语

本文利用电涡流测量位移原理, 建立一套实时监测盘形滚刀磨损状况系统, 该系统包括电涡流传感器、无线发送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存储模块以及上位机。通过工程现场实验, 表明该系统实时监测的滚刀磨损量与实测磨损量相吻合, 误差较小, 验证了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滚刀磨损状态, 说明该系统方案的可行性。

摘要:为了实时监测盘形滚刀的磨损状况, 建立一套盘形滚刀磨损状况实时监测系统, 该系统利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原理, 通过无线结合有线的方式, 将测量的滚刀磨损状况传送至上位机上显示。通过某工程现场实验, 实时监测不同刀位滚刀的磨损状况, 并与实际测量的滚刀磨损状况进行比较, 验证了该系统能够有效监测滚刀的磨损量, 从而实现盘形滚刀磨损状况的实时监测。

实时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篇3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改革 云平台 实验报告

一、计算机课程实验报告的现状与分析

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是计算机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课程实验项目的种类分为基础性、验证性、综合与设计性三类。其中。基础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内容均为计算机及其各种软件的使用操作。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并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其各种应用软件。因此,它与常规的物理、化学实验有较大的区别,没有观测结果和测量数据,也无需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处理。学生所做的实验操作结果全部都能保存在电子文件中,课后,老师可打开文件直接查看学生的文件或操作过程的结果进行评比,这是其它许多学科的实验无法做到的。在综合与设计性实验中,学生独立完成一定的实验任务。实验目的是要有最终的确定性的成果,即形成一个计算机的作品,不像物理、化学的综合与设计实验那样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理论,因而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学生编制书面的实验报告对于实验教学的掌握并无多大的实际作用。计算机课程的实验报告形式应编写电子实验报告为主,通过编写电子实验报告,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总结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由此可以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学生的电子实验报告要求存放在一定的硬件介质中,以供教师进行批改。目前。对于计算机课程实验报告的形式与存放方式,教师批阅电子版实验报告的模式,由各学校自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与分数界定划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结合广州市“天云计划”的具体实施,构建了基于云平台的实验报告系统,系统运转二年来促进了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课程改革,提高了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基于云平台的实验报告系统的建设与计算机课程电子版实验报告的改革尝试

1.建立基于云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学生依托校园网进行资源共享与电子版实验报告的存储,教师通过校园网络进行跟踪学生学习进度、网上对电子电子版实验报告评测。

我们现有的实验报告系统是云计算向服务化的方向发展后,建立在校园网内,依托现有已建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标准、开放、交互、协作、共建、共享”的基础教学综合应用资源库平台进行运作。云計算使得用户可以按需定制。可以以较低成本和较高性能解决无限增长的海量信息的存储和计算的问题。学生可依托校园网进行电子版实验报告的系列完成工作。

学生利用上实验课与自主学习时间,完成实验报告系统中的基础实验、验证实验与设计综合性的实验。并生成电子版的实验报告,存放在云平台中,学生的实验报告上交期结束后,由教师将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集中存档,学生不能再进行修改。

教师利用实验报告系统指导,预先布置上机实验,说明实验的原理,网上对电子电子版实验报告评测。

2.建立了批阅电子版实验报告的标准化模式

基于云平台的实验报告系统,通过对学生的实验报告生成的结果——电子文件进行自动的初步测试,再将测试结果汇总到对应数据分析库中,教师可根据数据分析,进一步明确批阅实验报告有问题的具体部分,及时发现实验教学或理论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同时,学生实验报告经过系统自动批示与教师重点回复批示后,会将结果保存在系统中,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批改后的实验报告与观看教师推荐的学生示范实验报告后,总结自己知识点的不足,会对规范基础与验证性的实验报告的规格与形式形成概念,更好地完成该类别的实验项目。系统也会依据学生知识点的不足,自动生成一个针对知识类别的小型实验报告选题。要求学生重新自愿完成。

教师通过批阅实验报告来检查实验教学质量,认真批阅与审核学生的实验报告,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实验教学的一个组成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撰写实验报告,既是实验项目要求技能操作的教学活动。也是促进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及科研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一种锻炼过程。

通过实验报告系统,可加强师生之间的对于实验教学过程的交流。在实验报告的讨论栏中,有BBs区,可由学生提出各类实验的感悟与要求,对实验器材的准备要求与意见等。提供各类人员上线的消息服务,如教师上线,则系统可对在线的学生进行消息提醒,提示学生教师在线可以立即回复学生的提问。

3.系统建立了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电子实验报告模式

针对在计算机课程的综合性实验中,学生需要通过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整理思考和概括结论等活动。基于云平台的实验报告系统,建立了综合与设计实验前指导区,教师在综合与设计性实验项目之前就要求学生分成合作团队,要求实验报告不能简单地照抄书本,要求人人完成独立的设计实验方案。建立了阶段报告区,在完成的过程中。通过实验报告系统中的分段报告区上传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网上指导。建立了团队合作区,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要在此体现团队的讨论、分工过程。

对计算机课程综合性实验的学生实验报告的批阅,是根据教师布置的项目要求,考察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项目完成的比例、独立完成的程度、创新点、团队配合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数据考核,将结果表格汇总给教师。再由教师对每个人进行验收答辩,强化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解。

4.建立具有抄袭识别的实验报告管理系统

基于云平台的实验报告系统针对电子版实验报告带来的学生抄袭方便的缺点,设计出了一种带有抄袭识别的管理系统,能自动检查综合与设计性实验报告项目的电子版实验报告的格式,检测抄袭度等问题。对于基础、验证性的实验报告。能将检测抄袭度形成数据,由教师根据教学的过程与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自行决定是否采用检测结果。

三、结束语

实时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篇4

姓名

学号

计算机

任课教师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实验地点

综合楼B102

实验时间

2012-9-26

实验课表现

出勤和个人表现Q1(15+15(组长评分)=30分)

得分:

实验

总分

(Q1+Q2+Q3+Q4)

实验完成情况Q2(45分(组长与教师评分的加权平均))

得分:

实验编号与实验名称:

实验七、常用页面置换算法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现请求页式存储管理的几种基本页面置换算法,了解虚拟存储技术的特点,掌握虚拟存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几种基本页面置换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过程,并比较它们的效率。

实验内容及要求(详见实验讲义与实验指导书):

要求:

1)要求用你熟悉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页面置换模拟程序;要求在主函数中测试。

2)实验报告中必须包括:设计思想、数据定义(包括详细说明)、处理流程(详细算法描述和算法流程图)、源代码、运行结果、体会等部分。

3)必须模拟本实验内容中提到的算法中的至少2种页面置换算法。

4)

比较不同页面置换算法的效率

内容:编写一个程序,使用以下页面置换算法中的某2种分别模拟一个分页系统,并统计同一个页面访问序列情况下不同页面置换算法引发的缺页中断次数。

1、第二次机会算法(Second

Chance)

2、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east

Recently

Used,LRU)

3、最不常用算法(Not

Frequently

Used,NFU)

4、最近未使用算法(Not

Recently

Used,NRU)

5、时钟页面置换算法

6、老化算法(aging)

页框的数量固定为4,虚拟页面数为8。实验输入为访问页面序列,比如0,1,3,2,7,1

实验用到的软件(:)

DevC++,Visio

实验内容及关键步骤(代码)Q3(15分)

得分:

流程图:输入页面访问序列

取访问的页号

查页表

是否缺页?

置缺页标志flag为’*’

按算法不同淘汰一页面

调入所访问的页面

FIFO算法流程图

LRU算法流程图:

函数关系解释图:

实现结果:

图1

图2

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EMORY_SIZE

/*物理块数*/

#define

PROESS_SIZE

/*页面号引用串个数*/#include

#include

/*全局变量*/

int

mSIZE=4;

int

pSIZE=8;

static

int

memery[4]={0};

/*物理块中的页号*/

static

int

page[8]={0};

/*页面号引用串*/

static

int

temp[8][4]={0};

/*辅助数组*/

/*置换算法函数*/

void

FIFO();

void

LRU();

void

OPT();

void

designBy();

/*辅助函数*/

void

print(unsigned

int

t);

/*主函数*/

int

main()

{

int

i,k,code;

designBy();

system(“color

0A“);

puts(“请依次输入页面号(8个):“);

for(i=0;i

scanf(“%1d“,&page[i]);

system(“cls“);

system(“color

0E“);

do{

puts(“输入的页面号引用串为:“);

for(k=0;k<=(pSIZE-1)/20;k++)

{

for(i=20*k;(i

{

if(((i+1)%20==0)||(((i+1)%20)&&(i==pSIZE-1)))

printf(“%d\n“,page[i]);

else

printf(“%d

“,page[i]);

}

}

printf(“*

*

*

*

*

*

*

*

*

*

*

*

*

*

*

*

*

*

*

*

*

*

*\n“);

printf(“*

请选择页面置换算法:\t\t\t

*\n“);

printf(“*

-----------------------------------------

*\n“);

printf(“*

1.先进先出(FIFO)

2.最近最久未使用(LRU)

*\n“);

printf(“*

3.退出

*\n“);

printf(“*

*

*

*

*

*

*

*

*

*

*

*

*

*

*

*

*

*

*

*

*

*

*\n“);

printf(“请选择操作:[

]\b\b“);

scanf(“%d“,&code);

switch(code)

{

case

1:

FIFO();

break;

case

2:

LRU();

break;

case

3:

system(“cls“);

system(“color

0A“);

exit(0);

default:

printf(“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

printf(“按任意键重新选择置换算法:>>>“);

getch();

system(“cls“);

}while

(code!=3);

getch();

}

void

print(unsigned

int

t)

{

int

i,j,k,l;

int

flag;

for(k=0;k<=(pSIZE-1)/20;k++)

{

for(i=20*k;(i

{

if(((i+1)%20==0)||(((i+1)%20)&&(i==pSIZE-1)))

printf(“%d\n“,page[i]);

else

printf(“%d

“,page[i]);

}

for(j=0;j

{

for(i=20*k;(i{

if(i>=j)

printf(“

|%d|“,temp[i][j]);

else

printf(“

|

|“);

}

for(i=mSIZE+20*k;(i

{

for(flag=0,l=0;l

if(temp[i][l]==temp[i-1][l])

flag++;

if(flag==mSIZE)/*页面在物理块中*/

printf(“

“);

else

printf(“

|%d|“,temp[i][j]);

}

/*每行显示20个*/

if(i%20==0)

continue;

printf(“\n“);

}

}

printf(“----------------------------------------\n“);

printf(“缺页次数:%d\t\t“,t+mSIZE);

printf(“缺页率:%d/%d\n“,t+mSIZE,pSIZE);

printf(“置换次数:%d\t\t“,t);

printf(“访问命中率:%d%%\n“,(pSIZE-(t+mSIZE))*100/pSIZE);

printf(“----------------------------------------\n“);

}

/*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

void

FIFO()

{

int

memery[10]={0};

int

time[10]={0};

/*记录进入物理块的时间*/

int

i,j,k,m;

int

max=0;

/*记录换出页*/

int

count=0;

/*记录置换次数*/

/*前mSIZE个数直接放入*/

for(i=0;i

{

memery[i]=page[i];

time[i]=i;

for(j=0;j

temp[i][j]=memery[j];

}

for(i=mSIZE;i

{

/*判断新页面号是否在物理块中*/

for(j=0,k=0;j

{

if(memery[j]!=page[i])

k++;

}

if(k==mSIZE)

/*如果不在物理块中*/

{

count++;

/*计算换出页*/

max=time[0]

for(m=2;m

if(time[m]

max=m;

memery[max]=page[i];

time[max]=i;

/*记录该页进入物理块的时间*/

for(j=0;j

temp[i][j]=memery[j];

}

else

{

for(j=0;j

temp[i][j]=memery[j];

}

}

print(count);

}

/*最近最久未使用置换算法*/

void

LRU()

{

int

memery[10]={0};

int

flag[10]={0};

/*记录页面的访问时间*/

int

i,j,k,m;

int

max=0;

/*记录换出页*/

int

count=0;

/*记录置换次数*/

/*前mSIZE个数直接放入*/

for(i=0;i

{

memery[i]=page[i];

flag[i]=i;

for(j=0;j

temp[i][j]=memery[j];

}

for(i=mSIZE;i

{

/*判断新页面号是否在物理块中*/

for(j=0,k=0;j

{

if(memery[j]!=page[i])

k++;

else

flag[j]=i;

/*刷新该页的访问时间*/

}

if(k==mSIZE)

/*如果不在物理块中*/

{

count++;

/*计算换出页*/

max=flag[0]

for(m=2;m

if(flag[m]

max=m;

memery[max]=page[i];

flag[max]=i;

/*记录该页的访问时间*/

for(j=0;j

temp[i][j]=memery[j];

}

else

{

for(j=0;j

temp[i][j]=memery[j];

}

}

//

compute();

print(count);

}

/*显示设计者信息*/

void

designBy()

{

printf(“┏━━━━━━━━━━━━━━━━━━━━━━━━━┓\n“);

printf(“┃㊣

实验七:页面置换算法

㊣┃\n“);

printf(“┃

学号:1001010042

┃\n“);

printf(“┃

姓名:黄浩全

4.9.9.0>┃\n“);

printf(“┣━━━━━━━━━━━━━━━━━━━━━━━━━┫\n“);

}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与实验体会Q4(需手写,10分)

得分:

1、在FIFO算法可以很容易用数组实现,而LRU算法可以用数组实现,不过用结构体会更明显简单。结构体成员变量可以记录页号进入的时间,和最近使用的记录。相对比数组更容易理解和实现。

2:首先,FIFO(先进先出)算法和LRU(最近未使用算法)两者之间,FIFO算法明显会比LRU容易理解,而且比LRU算法较容易实现,但在性能方面,LRU的确在优化方面做的比较理想。再且在考虑页框和页表号之间的问题用代码可以容易模拟,但是真是在物理内存块中是如何实现,那确实是很难以理解,需要真正理解到内存内部的知识才知道这两个算法是怎么实现的。

评阅教师特殊评语:

评阅教师:

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篇5

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摘要:本课程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对账务处理子系统处理流程、数据文件、总体结构的分析和讲解,使我们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如何被用于会计信息系统,并实现购销存及薪资管理过程中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和输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我们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会计;应用分析和设计工具正确地描述不同时期不同企业的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处理流程;根据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需要确定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正确地理解和评价会计信息系统,并为不断完善和创新会计核算与管理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会计 会计信息系统 信息 实验

我们知道,会计信息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它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状况,并会计信息系统为管理、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有一种会计理论把会计理解为信息系统。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经济的信息化关键是企业的信息化,而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90%的信息来源于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的会计信息绝大多数是由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会计工作经历了从手工会计电算化再到会计信息化这一发展过程。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将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组织处理会计业务,为企业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并管理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系统。

会计是一种注重操作的工作,因此,学习会计信息系统的最好方法是进行会计实践。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这个课程里,我们担任了各种会计岗位,学习了如何建立账套、增加操作员、进行财务分工、录入期初数据、编制凭证、制作UFO报表等内容,还有对薪资管理子系统和应收应付管理子系统的管理。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这个课程让我们更加了解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信息系统工作流程。

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本课程以几个操作模块为主干向我们介绍会计信息系统工作,涉及了总账管理子系统、UFO报表管理子系统、薪资管理子系统和应收应付管理子系统。

模块一:总账管理系统

总账管理系统是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软件的核心系统,适合于各行业进行账务核算及管理工作。总账管理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同其他系统协同运转。总账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完成账务处理工作的系统,无论是企业内部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还是企业外部有关决策者所需要的会计信息,都必须由总账管理系统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加工处理后才能取得。

主要可以有以下用途:系统设置;凭证管理;出纳管理;账表管理;期末处理。

模块二:UFO报表管理系统

UFO报表是报表事务处理的工具。它与用友账务管理软件等系统有完善的接口,具有方便的自定义报表的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内置多个行业的常用会计报表;该系统也可以独立运行,用于处理日常办公事务。

模块三:薪资管理系统

薪资管理是各企事业单位最经常使用地功能之一。在用友ERP-U8 8。61版管理软件中,它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存在。它的功能包括薪资类别管理、人员档案管理、薪资数据管理、薪资报表管理。

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收集、记录和存储有关人员和工资数据;(2)计算汇总工资、分摊工资费用、完成工资核算处理;(3)生成工资发放表、处理银行代发工资业务;(4)产生各种所需的工资报表并进行分析;(5)实现与相关系统的数据传递。工资管理系统应在完成工资核算的账务处理后自动生成凭证,并把有关转账凭证数据传递到账务系统中,实现相关数据的自动传递。

模块四:应收应付管理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应收应付系统,主要是当企业发生购货与销货业务时,进行销售发票与购货发票的开出,与业务凭证的生成。以及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收回与冲销,票据贴现等业务的处理。

最后,我们由于课程不足的关系,有些模块没有完成,如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采购管理子系统等等。

总的来说,会计信息系统工作既是程序性十分强的,而又可以从中发现很多乐趣的。

会计是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算,记录,收集他们的有关数据资料,通过加工处理转换为用户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背景下,这样的信息系统无疑就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存储、处理与输出,并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向使用者提供所需会计信息,辅助他们管理、预测和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学习好会计信息系统工作不仅要学好书本里的各种会计知识,而且也要认真积极的进行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让理论和会计信息系统操作有机务实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掌握会计信息系统。

总而言之,本学期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让我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资料:

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篇6

《会计信息系统》在实际运用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门专业的学科,它是针对会计系在大三上学期开设的,它融汇了会计、管理、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在科技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我们只有在大学里密切结合社会实践,关注新科技知识,掌握技能,我们才能在以后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被社会所接受。

我们学习了《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应用基础、系统管理与企业应用平台、总账管理、UFO报表管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现在我主要简单说说系统应用基础、系统管理与企业应用平台、总账管理、UFO报表管理、应收应付管理。

在系统应用基础中,我们学到了《会计信息系统》的用友URP-U8管理软件,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简称,它是一个企业综合运营平台,用以满足各级管理者对信息化的不同要求:为高层经营管理者提供大量收益与风险的决策信息,辅助企业制定长远发展战略;为中层管理人员提供企业各个运作层面的运作状况,帮助进行各种事件的监控、发现、分析、解决、反馈等处理流程,力求做到投入产出最优配比;为基层管理人员提供便利的作业环境,易用的操作方式以有效履行其工作职能。

它经历17年的发展,汇聚了几十万成功用户的需求,累积了丰富的行业先进企业管理经验,以销售订单为向导,以计划为主轴,其业务涵盖财务、物流、生产制造、CRM(客户关系管理)、OA(办公自动化)、管理会计、决策支持、网络分销、人力资源、集团应用以及企业应用集成等全面应用。

系统管理与企业应用平台,我们知道了我们应该先从系统管理进入,注册之后在进入企业应用平台,进行相应的操作。

总账管理系统是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软件的核心系统,适合于各行业进行账务核算及管理工作。总账管理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同其他系统协同运转。

UFO报表是报表事务处理的工具。它与用友账务管理软件等系统有完善的接口,具有方便的自定义报表的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内置多个行业的常用会计报表;该系统也可以独立运行,用于处理日常办公事务。

薪资管理是各企事业单位最经常使用地功能之一。在用友ERP-U8管理软件中,它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存在。它的功能包括薪资类别管理、人员档案管理、薪资数据管理、薪资报表管理。

应收应付管理:应收款管理主要用于核算和管理客户往来款项;应付款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核算和管理供应商往来款项。

以上是我对《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的知识一个简单的介绍,说实在的这门课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来说是很实用的。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专业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培养适应信息化的应用型人才的呼声日益高涨,而不会使用ERP的人员最终将被现实所淘汰,尤其在经济竞争剧烈的二十一世纪,人才竞争更是剧烈,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掌握好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虽说我掌握得不是很全面,但我还是学到了一些基本的知识,我很感谢老师的教导,也很感谢学校开设了这门课。这门课的开设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在科技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要在竞争的环境中得以生存,要么我们就要拿出我们的真本事来,要么我们就会被现实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一个千百年来不变的事实。所以我们要顺应时代,以专业的技能武装自己,学习《会计信息系统》,在大学里主要通过亲自上机操作,让自己懂得一些实际操作,以便以后到社会中能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过程有一定的认识。

实时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篇7

实验报告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学科实验教学的层次和水平。目前, 实验报告以纸质文档上交的比较普遍。但纸质文档带来了很多缺点。首先, 信息含量低, 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创新能力受限;其次, 学生互相抄袭, 分析总结能力无法得到充分锻炼;第三, 管理落后,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实验报告的分数不好统计, 容易出错, 还容易造成实验报告的遗失, 实验教学检查不方便等等问题。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 使实验报告电子化变成了可行。但电子文档的集中上交, 增加了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而且灵活性差, 统计容易出错。基于以上种种原因, 我们开发了实验报告管理系统, 通过互联网, 学生可以上交实验报告及查看成绩, 老师可以批改, 管理员可以归档实验成绩及实验报告。教学检查时, 可以快速准确地查找多年的实验报告并列出所有相关数据。

1 系统的功能模块

系统的总体设计分为三大模块:管理员、教师及学生。系统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1) 管理员模块:由学院班级管理、实验课程管理、实验人员管理、系统及数据维护四大部分组成。数据输入后, 可进行修改, 停用, 删除操作。还可根据学院班级, 用户账号或者用户姓名等进行模糊查询。系统会根据系统参数所设定的时间对学生自动毕业, 对于学生休学、转班、复学也可进行相应的操作。对于实验课程, 根据实验大纲导入所有的实验项目, 课表导入后, 系统自动关联课程—实验项目—时间—地点—任课教师—学生的关系。学期结束后, 管理员需对实验报告及成绩进行归档。

(2) 教师模块:由实验报告管理和实验学生管理两部分组成。教师进入系统后, 可以列出多年任教课程的实验, 默认为当前学年学期。可以查看实验课表, 可设置各个报告的提交限制时间。要改实验报告时, 点击各个实验名称可以显示该实验的完成情况, 包括未批改、已批改、未提交的学生人数及名单;并且可进行相关的批改操作。批改后, 成绩自动登记在成绩单上。

(3) 学生模块:由实验报告管理和用户管理两部分组成。学生进入系统后, 可以列出本学期所有课程, 点击课程显示该课程的所有实验项目的具体情况, 包括课程名称、实验名称、上交截止时间等。上交完报告, 学生可以查看查看分数及评语。

2 系统基本流程

如图2所示, 学期初, 管理员先输入本学期相关的所有数据, 包括课程信息、学生信息和课程表等。所有数据的导入, 只需特定的EXCEL表格, 即可进行批量导入。任课教师可以先设置各个报告的提交限制时间, 默认为空。学生做完实验, 登录系统交实验报告。任课教师进行批改, 系统自动登记成绩。学期结束, 管理员对实验报告及成绩归档。

3 数据库的设计和系统实现

本系统为Web App, 编写语言为PHP, 以apache为服务器, 使用oracle数据库, 前端使用Java Script, j Query等, 下面给出系统主要功能实现的实例。

(1) 学生实验报告提交

学生在线填写实验报告, 按照教师要求在系统提供的编辑器中进行书写, 添加所需的数据, 比如表格、图片等。 (如图3所示) 点击提交后, 后台服务器首先判断对应实验报告的文件是否存在, 通过“select R_DRAFT_LOC, R_CONTENT_LOC, R_EXPORT_LOCfrom T_REPORTwhere R_STU_ID=?ANDR_TRIAL_ID=?”获取此实验报告的文件的路径, 判断其文件是否存在, 若存在则将内容写入文件中$file=fopen ($content Loc, ’w’) ;fwrite ($file, $data) ;fclose ($file) ;同时, 为了避免出现乱码的问题, 我们需要进行转码, 代码如下“$content Loc=iconv (″UTF-8″, ″GBK″, $content Loc) ;”。当然, 若实验报告设置了时间限制, 系统会在保存实验报告前判断“SELECTREPORT_SUBMIT_TIMEFROMT_EXPERIMENTS_HISTORYWHEREID=?"获取其实验报告限制的时间是多少, 与当前时间对比, 若超过时间, 则返回$msg=“已超过报告最终提交时间!”;

若报告未书写完成, 可以点击保存, 在下次进入编辑时可以继续编辑上次保存的报告, 此时报告的路径被保存在另一个字段中R_DRAFT_LOG, ”select R_DRAFT_LOCfrom T_REPORTwhere R_STU_ID=?ANDR_TRIAL_ID=?”。完成后点击提交即可交由课程教师批改, 在教师没有进行批改前, 学生可以提交多次。

(2) 教师批改实验报告

教师可以看到报告提交情况 (如图4 所示) , 也可以对学生的提交时间做出限制, 批改时可以对学生的报告加入批注、评语等。若学生报告存在问题, 需要学生修改, 可以使用驳回功能, 要求学生修改好后再次提交。若学生报告没有问题, 教师可以给成绩和评语。批改结束后系统将记录教师的批改痕迹, 并存放在另一个文件中。文件的路径将存储在T_REPORT的R_CONTENT_AFTER_LOC字段中, 并且改R_STATUS为对应的状态, 那么此时学生即可查看到自己的报告批改情况了。

结语

系统在实际应用已经有两年时间, 期间在不断的测试与完善当中。学生与教师反馈的意见非常重要, 为此, 我们增加了用户反馈模块, 它可以显示一些系统的最新消息, 用户也可发送信息给系统管理员, 提出自己的意见及建议。另外, 为了用户操作方便, 用户进行的每一步操作, 都有详细的帮助显示出来, 让学生和教师不需通过培训即可操作。今后, 我们会不断完善系统, 让它在实验教学管理上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永革.基于ASP的网络实验报告管理系统[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02) :62-64.

[2]方淑梅.通用实验报告网络化管理系统[J].辽东学院学报, 2009, 16 (03) :232-235.

物流配送实时监管系统设计 篇8

关键词:物流;配送;实时监管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1-0012-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especially the requirement to modern logistics by E-commerce, it is becoming a common idea that advanced IT is necessary to logistics. It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jects for many logistics companies on how to construct a modern logistics &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distribution center. In this thesis, a real time supervision system for logistics & distribution is design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from logistics company, as well as customers; it is targeted to eliminate the“invisible part”and uncontrollable status throughout logistics & distribution.

Key words: logistics; distribution; real time supervision

1引言

1.1设计背景

物流被称作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是二十一世纪的黄金产业之一。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物流上的应用,使得物流管理正在跨入智能化管理的领域。例如,配送中心的配车计划与车辆调度计算机管理软件,在美、日等国已商品化。它能大大缩短配车计划编制时间、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闲置及等候时间、合理安排配送区域和路线等。

在我国,由于观念、制度和经济上的种种制约,物流的发展非常缓慢,与社会、市场的需求差距较大。而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电子化程度低,只有少数物流介绍在互联网上提供了企业状况、业务范围、报价系统、运费支付、在途货物查询等功能。所以,我们亟需解决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仓储设施的现代化配置、配送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问题。而所有这些管理,都需要实时的监管,才能让我们的管理更加有效。物流配送实时监管系统的推出和实施,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电子化管理的进程。

1.2设计目标

物流配送实时监管系统的实施,可以实现配送资源的智能化管理与调度,同时实现了事前规划、事中监管、事后追溯的管理目标。根据这些管理目标,我们对系统的设计目标应该有以下几个。

(1)实时监管,满足配送业务需要

物流配送实时监管系统设计系统可以对系统内的配送活动和车辆进行实时监管,可以加强对业务的管理,满足客户和配送中心对配送业务的需要。

(2)提高效率,加强对配送车辆的有效调度

通过对车辆的合理调度,可以延缓车辆折旧率、节约能源来达到投资回报的最优化,降低了车辆的使用成本,同时也加强对配送车辆和线路的管理。

(3)实时获取配送的相关数据,及时决策

实时获取配送的相关数据,及时进行配送资源优化,指导企业决策。

2物流配送实时监管系统组成

物流配送实时监管系统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保证对车辆的管理需求,优化配送中心的资源使用。物流配送实时监管系统应用GPS卫星定位、无线通信(GPRS/CDMA)控制、无线数据(GPRS/CDMA)传输、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GIS)、条码扫描技术、高效数据库以及数据挖掘决策系统、智能化管理等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2.1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可以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处理、对数据的有效管理、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相互关系。通过对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它可以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图形用户界面的形式为用户提供各种空间信息,如各种类别的电子地图(交通图、旅游图、街区道路图);各种商务信息(如各种商业街区,商店分布、商站网点分布、供货存货分布、河道分布);各种商务背景信息(如人口分布的相关信息、宾馆酒店分布、金融保险分布、企事业单位分布、医院分布、桥梁、危险品码头);各种业内管理信息(如业内站点分布、货流、周转、库存、人员配备、各地区广告宣传、上传信息管理、业务分管责任与效益)。

2.2通信网管系统

通过(GPRS/CDMA)公共移动网的连接,在配送中心实现物流配送系统与车辆终端设备的双向的语音和数据通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又可以实现配送中心之间和配送中心内部的数据通信。

2.3车载终端

车载终端上集成了GPS、GPRS/GSM(或者CDMA)、条码扫描等多种先进的技术,通过GPS、GSM和条码扫描技术获取数据,而通过GPRS/GSM(或者CDMA)进行数据通讯,实现与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系统实时的信息传递。

2.3.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具有全球性、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与航天)、全天候性优势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系统。通过车载设备上搭载的GPS接收系统捕获、跟踪卫星,接收放大GPS信号,进而记录GPS信号并对信号进行解调和滤波处理,实时地获得导航定位数据或采用测后处理的方式,获得定位、测速、定时等数据。

2.3.2 GPRS/GSM(或者CDMA)

车载终端在中国移动的GPRS或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上,使用TCP/IP协议进行车载终端和配送中心之间的数据通信。这种数据通信方式,具有传输稳定、可靠,安全性高的特点。而GSM(CDMA)的语音通话功能和短信(SMS)功能又是这些数据通信充分的补充。

2.3.3条码扫描技术

车载终端上的条码扫描功能,能及时获取配送货物上的物流编号,并与这个车载终端的编号对应起来,所有的数据将被传输到配送中心的系统上,进行存储和进一步处理。

2.4配送管理

物流配送是这个系统的中心,包含了后台的数据库系统和前面的客户操作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有:配送客户和订单管理、配货管理、配送线路优化管理、运输管理系统、车辆调度管理、仓储管理、货物追踪等等。

3物流配送实时监管系统设计应用

3.1优化配送

物流配送系统基于GIS系统,实现配送过程的运力配载、车辆调度和线路优化,多点配送的合理优化线路。

物流配送系统根据客户订单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由物流配送中心完成一个周期客户运送订单的分析优化,针对不同类型客户分别进行收取货物安排和配送货物在线分拣、打包、配送。根据送货车辆的装载量、客户分布情况、配送货物订单的情况、送货线路的交通状况等因素,系统进行送货线路的自动优化处理,形成最佳送货路线,保证企业成本及效率指标最佳。优化工作完成后,应产生车辆与线路的对照关系表,即哪辆车对应哪条线路,每条线路的货物总量与车辆的装载量相匹配。每辆车的送货线路,包括线路上客户的顺序及名单,然后按照线路为每辆车配货,装车,送货(收货),管理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线路微调。

通过物流配送实时监管系统的建设,我们可以把每一个配送车辆都看作一个移动的配送节点。在物流系统中,这种配送节点可以作为移动的仓库进行货物的进出和调配管理,也可以作为配送车辆来处理。在这个节点上,应该可以有收取货物和派送货物两种功能;所有的配送节点都通过先进的通讯方式由配送中心统一调配。送货、取货路线应保证线路闭环管理;从配送中心仓库最近的客户起,送完或者取到最后一份货物时,车辆应离配送中心仓库最近。

3.2实时监管

配送车辆上的车载装置,搭载了GPRS/CDMA等设备,使得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实时监管系统能与车辆一直保持数据连接状态;利用车辆上的GPS设备,物流配送实时监管系统能还能够对移动配送车辆的准确位置、速度和状态等必要的参数进行监控和查询,从而科学地进行调度和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3.2.1车辆状态监控

配送中心的系统通过与车载终端的全天候的数据连接,通过接收GPS信息和GIS分析随时掌握配送车辆的位置、行驶方向、车速等情况。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在GIS地图上模拟车辆的行驶状态,对车辆的超速、行驶路线等情况进行监控,并且可以通过车载终端的对驾驶员提醒,还可以通过GSM语音系统监听配送车辆上的紧急情况。

3.2.2物流配送节点监控

在配送车辆出发之前,根据车辆的配送路线,事先设置配送节点(收货和送货的地点),并在地图上的任意以这个位置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作为节点/站点,在车辆进入该节点或者离开该节点时,终端会有声音和信息提示;同样,监管系统也会收到车辆进出节点的信息提示。通过对车辆进出节点的提示,以及配送终端对货物条码的扫描,配送中心可以在第一时间准确掌握车辆中配送的货物情况和车辆目前的状态,进而可以对配送车辆进行动态管理,如线路变化、派送增加取消,等等。

3.2.3配送路线监管

根据配送节点和实际的交通路线,可以将条配送路线设置成n个路段的路线,同时在每一个路段上可以设置该路段的超速门限值,限制行驶时间,以及偏离路线的报警。当配送车辆在某路段超速,或者偏离行驶路线,或者在限驶时间段行驶时,终端会有声音和信息提示;同样,配送中心也会收到车辆的路线报警信息提示。通过交警部门的联网,实时设置道路拥挤路线,重新优化配送线路。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车辆情况,设定业务时间,当配送车辆在设定时间内未完成指定业务,将自动提示配送人员和配送中心系统。

3.2.4动态监管

由于做到了实时的数据互联,系统可以根据配送的业务变化、车辆状态和道路状态有效地改变配送业务、配送路线等,最优化地使用配送资源。

3.3全程跟踪

物流配送实时监管系统的全程跟踪包含两个部分的含义:

从客户提交配送订单开始到配送完成的各个环节,系统会记录操作时间并进行自动计算,可以调出进行运作分析,同时系统对每一段的处理时间进行标准化处理。因此在货物的配送之前,客户能比较精确地得到配送方案,而配送中心可以完全遵照配送方案实施配送。

第二个全程跟踪的含义,就是客户通过系统提供的高科技手段,随时了解货物目前所处状态,下一步到达地和时间等等状态。并且支持客户实时查询,让客户能全面跟踪货物情况。

3.4数据存储、分析和决策

物流配送实时监管系统的后台数据库可以存储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业务受理与调度数据、各类信息服务数据、终端设备上发的数据、报警与监控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等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挖掘,可以为物流配送企业下一步的业务发展决策起到关键的作用。

4结论

本文初步规划构建了一个物流配送实时监管系统,并详细阐述了这个系统的功能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最终的物流配送实时监管系统将会非常完善,相信会给物流配送企业和客户带来巨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川. 信息化是物流企业的发展之路[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12.

[2] 刘琪彦. 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方案设计[J]. 中国铁路,2003(10):10.

上一篇: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下一篇:学雷锋红领巾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