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活动方案

2025-0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诵读经典活动方案(精选12篇)

诵读经典活动方案 篇1

(一)线上活动

微信栏目设置《悦读 在路上》,集朗读、专家(名人)解读、名篇、图书推荐为一体,每月推出一期,每学期推出4期,9月启动第一期。

每期推出一篇(节选)文章,由学生(老师)诵读音频,中文教研室教师指导解读,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中文教学、新书推荐等情况名著(名篇)推荐3-5本(篇)。

(二)线下活动

1、诵读

结合本学期团支部政治学习计划,要求各团支部每月至少有一次主题团日活动结合诵读活动(形式不限),各团支部可根据线上活动推荐的名著(名篇),有选择展开本支部的读书诵读活动。

2、大型诵读会

暂定于10月国庆节假期后,举办全院“传承文明诵读经典”大型诵读会。结合“仁”、“义”、“礼”、“智”、“信”,内容由各系按照主题进行筛选,提交中文教研室审核,各系按照不同主题进行诵读,人数不少于150人。

4活动时间安排

(一)筹划准备阶段

(.9.12―2017.9.24)

9月24日前,将所选篇目报中文教研室审核,诵读形式不限。

(二)组织开展阶段

(2017.9.25―2017.10.31)

拟定于10月16日举办大型诵读会;10月份团支部诵读团日活动,需10月31日前报送图片、音频、视频等相关资料。

(三)深入开展阶段

(2017.10.31―1月)

展开“风采团支部”线上评选,各团支部结合每月线上活动推荐,策划本支部诵读方案,并与每月底前提交图片、音频、视频等相关资料,以参加评选。

注:经学院同意,可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名义,将优秀诵读作品可发布网络。

共青团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诵读经典活动方案 篇2

活动中队:

一年级(3)班中队

活动地点:

一年级(3)班教室

活动理念:

了解中华民族的蒙学经典,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读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

活动准备:

1.收集并背诵古诗文及《三字经》。

2.制作精美的书签,为古诗词配画。

3.邀请家长代表参加。

活动形式:

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诵读。

活动过程:

活动一:

诵百家诗文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甲: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在这段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传统经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在文明礼仪的熏陶下,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乙:虽然我们入学还不足一年,但同学们已经能背诵四五十首古诗啦!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一个节目《我是诵读小明星》。

小孙:我们的祖国多美啊!我来赞美大草原的美景。(诵读《敕勒歌》)

小燕:我也喜欢大草原,可是我觉得庐山更为美丽。(诵读《望庐山瀑布》)

……

活动二:

唱唐诗宋词

甲: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蒙学经典。

乙: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蒙学经典。

甲:诵经典传承华夏文明,唱经典却能浸润我们的心田。请听小张、小陈等同学表演古诗新唱。

(小张、小师、小陈等八位同学表演古诗新唱《锄禾》及《咏鹅》。)

活动三:

展诗画作品

活动四:

吟蒙学经典

甲:有一篇奇文,它三字成句,对仗工整。

乙:有一首长诗,它构思巧妙,琅琅上口。

甲:对,它就是古代经典启蒙课本《三字经》。

乙: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中,我们知道该如何认真学习。

甲:从“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中,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乙:下面请欣赏一年级三班全体少先队员表演节目《三字经》。

活动五:

赏书香家庭

甲: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

乙:是啊!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诵读经典不只是我们喜欢,爸爸、妈妈也同样很喜欢。今天有几位同学的爸爸、妈妈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下面请欣赏他们带来(学生和家长一起表演)的精彩节目《书香传万家,亲子共诵读》。

教师: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上下五千年,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璀璨的诗词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书香中我们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与圣贤同行,我们更加懂事明理。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之一,它已经成为照亮我们前行的一盏明灯,我们有责任把它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活动反思:

本次主题队会是走近经典,亲近圣贤的一次尝试。我搭建了诵读的平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形成一个诵读的氛围。

亲子诵读是颇为提倡的家教方式,它是家庭教育的一份古老的宝藏,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来说,它又是崭新的一种学习。开学初,我就要求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阅读,这次的亲子经典诵读就是部分书香家庭的公开展示。

“书香满园关不住,一缕墨韵顺风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诵读的经典只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只要长此以往的坚持,让学生们诵读千古美文,经典一定会润泽其心田,书香必定能陶冶其情操!

经典诵读诵出“经典” 篇3

一、诵读课堂凸显“五重”

(一)重诵读轻分析

经典诵读是对典范性、权威性并经过历史结晶的最有价值的典籍的诵读。它重在“诵”。“诵”,意为“用高低抑扬的腔调念”。日本加藤荣一教授研究了我国唐代的吟诵方法之后提出了“素读法”,就是对经典读物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读的方法。

今天的四堂课,教师们非常注重学生对经典韵文的吟诵,课堂上有自由诵、拍手诵、变换节奏诵、师生对诵、拍桌子诵、摇头晃脑诵,甚至吟唱,变换着各种方式吟诵,让学生意犹未尽,乐在其中。教师很少分析语义语境,很少讲解缘由典故,真正将经典诵读课上成诵读经典课。

(二)重记忆轻理解

科学研究表明:13岁以前是人记忆的黄金时期,此时将大量的经典储存于大脑中,日后随着理解力的提高或生活经验的积累,自然会有“活用”之时。今天的几位教师都将记忆作为诵读的主要目标,很好。在诵读过程中,教师们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反复朗读,有变化节奏读、变换音调诵,有敲打节拍吟、观图视像诵、聆听古韵跟着读,有激发兴趣情感投入吟等等,帮助学生记忆,以达到背诵的目的。大家知道,图画、音乐、韵律、情感、想象等媒介有助于人的记忆,今天的这四堂课教师都很重视记忆的方法选择,而轻解释理解。

(三)重情趣轻机械

经典诵读追求一个“趣”字。让学生在趣中学,趣中诵,才能让学生喜欢上经典诵读。今天的四位教师都很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如《弟子规·信》一课,教师用动画演示呈现“信”字,让学生知道信就是“一个人所说的话,要诚信”,随后又通过学生表演来理解疑难句子,学生觉得十分有趣。《笠翁对韵·六鱼》一课,当教师一连用了六七个版本让学生变化着读,在学生读得情趣盎然之后,教师提出:“要不要再换一个版本?”学生都说“要”,教师戛然而止——“没了”,引起全体师生哄然大笑。当教师讲述了有趣的“王屋山”故事之后,用课件将下面的韵文都显红了,说:“这里这里这里都藏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想不想听?”学生齐声喊“想”,教师又一次戛然而止——“讲不完”,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无形放大。《三字经》一课,教师让学生拍着书桌吟诵;《百善孝为先》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变换着节奏吟诵,甚至教师跟着配乐吟唱,学生都觉得很有趣。这四节课教师紧紧围绕一个“趣”字组织教学,学生一点也不觉得枯燥,达到了“趣味横生”之境界。

(四)重导行轻说教

《弟子规》主要列举了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规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行为规范教材。《三字经》包括历史、天文、伦理、民间故事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这样的经典诵读课有别于文学欣赏课,有别于思想品德课。几位教师都能准确地把准这一特点,思想道德教育适度。如《弟子规·信》一课,教师采用让学生看动画片《狼来了》《曾子杀猪》,在潜移默化中明白讲诚信的重要性,然后再让学生谈谈生活中是怎么讲信用的。《三字经》一课,教师让学生看了故事人物图片后说说“最佩服谁”“你平时学习犯困时是用什么方法克服的”。《百善孝为先》一课,教师安排了看漫画读一读等环节,达到了重导行轻说教的目的。

(五)重鼓励轻催促

由于历史久远,很多经典典故已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对经典有陌生感,因此经典诵读课上好不容易激发起的点点兴趣,应倍加珍护。如《笠翁对韵·六鱼》一课,当学生流利地读出繁体字的《笠翁对韵》书名时,教师毫不吝啬地献上一句:“张老师平时可不服人,今天我真服了你了。”《百善孝为先》一课,当学生读错了自我纠正时,教师一句“改得好”,温暖了学生紧张的心。类似这样的鼓励、褒奖的语言随时可听见。在整个诵读、背诵过程中,教师从不催促和逼迫,学生在课堂中显得舒适、愉悦,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引发。只要学生对经典有兴趣了,钟爱经典、无师自通就不远了。

二、特色课堂显尽“特色”

这四堂诵读课有相通之处,更有独特之处。每节课都特色鲜明,风格迥异。

(一)《弟子规·信》 ——故事解疑的趣诵课

《弟子规》一课最大的特点在于教师用了一个个既经典又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解惑。她播放浅显的《狼来了》的视频故事,让学生明白“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播放《曾子杀猪》的录像,让学生知道“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借助故事解答了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几句话,让学生学以致用。

这又是一节趣味诵读课。动画播放“信”的由来及意义,课前课后的三鞠躬,像古人一样摇头晃脑地读背等等,都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

当然,在了解到有部分学生已经会背的情况下,教师能多花时间指导学生诵出意味,诵出韵味,诵出情味,将会更好。

(二)《笠翁对韵·六鱼》 ——层层推进的吟诵课

《笠翁对韵·六鱼》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将学生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不会背到逐渐会背这一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

揭题之后,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准字音,然后去拼音读,去标点读,竖排读,繁体字读,最后去掉部分句子背诵,变换着各种形式的读旨在让学生觉得诵读过程不枯燥甚至挺好玩的,同时又能增加诵读次数,层层推进,扎实有效。

在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内容之后,教师让学生从《一东》《三江》《六鱼》中发现押韵取题的规律,师生对对子反复诵读,读出韵律,最后师生吟唱,唱出情趣,整个过程层层推进,达到诵出韵味、诵出情味的目的。

整堂课安排了大部分时间吟诵,只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借助注释自己理解韵文,要求学生读懂多少算多少,代表性地讲解“王屋山”的典故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诵读为主、理解为辅的教学特点非常鲜明。

(三)《三字经》 ——好玩有趣的唱读课

《三字经》一课课后学生“很好玩”的表白说明了他们对这堂课的喜欢程度,教师和学生在玩中诵读,在诵读中玩,甚至分不清什么时候是诵读,什么时候在玩耍。

课伊始,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教师读半句,学生读半句;教师读一字,学生接着读;教师都不读,学生全部读,好玩、有趣。稍有理解之后,教师又带领学生拍手读,节奏有快快慢,快慢慢,快慢快,快快快,越来越快,学生总是意想不到,在拍手诵读中享受着快乐。更有趣的是,教师居然带领学生拍着桌子吟诵,学生更来劲了,拍着读着,读着拍着,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背了。最后教师直接给他们配乐吟唱,直到下课了,学生还沉浸在欢快的吟唱之中,意犹未尽,真是一节欢快好玩的唱读课。假如我是学生,也希望天天这样上课。

(四)《百善孝为先》 ——孝道专题的诵读课

《百善孝为先》一课紧扣“孝道”选择材料,从猜字迎“孝”,反复诵读记忆《弟子规》中“入则孝”章节,到《孝经》《礼记》《论语》有关孝道名句对应诵读,最后推荐阅读《论语》《三字经》《孝子》《孟子》,紧紧围绕“孝道”专题进行诵读,以一篇带多篇拓宽诵读的面,达到以一带十的效果。

诵读《弟子规》中“入则孝”章节时教师带领学生变化着节奏读,学生特别感兴趣,变换着停顿读、配乐吟唱更激发了学生吟诵的兴趣,诵读过程是学生玩乐的过程,教师引得巧妙,学生读得精彩。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古诗、文章,展示生命的绿色。

二、活动目的

营造校园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校园内热爱读书良好风气的形成。同时,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提升教师设计活动能力,深化学校读书文化的教育。

三、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

四、活动安排

(一)、启动(9月)

1、在校园内张贴宣传标语、名人名言等,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

2、利用9月13日周一班会,由各班班主任向学生发出倡议,积极宣传创建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实施(9月25--11月30)

1、营造书香班级氛围:制作手抄报,内容有诗文配图或诗意、重点词句解释,名句或优秀短文,最后由学校组织评选。

2、确立专门的读书时间,广泛开展“走近经典”诵读活动:(1)、推荐书目;

(2)、坚持“一诵二读”活动。“一诵”即晨读三分钟的诵读古诗词、名言格言、成语积累、美文的背诵活动。“二读”即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静心阅读,使学生真正的多读书、读好书。

(3)、诗词背诵活动:按《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目》,各班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4)、一、二年级推荐学生参加学校“古诗词背诵擂台赛”。(5)、三、四、五、六年级建立学生“小读者手记”,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学校将举行“小读者手记”展评活动。(6)书签制作比赛

五、活动保障

1、班主任要配合语文教师做好导读工作,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诵读经典活动方案 篇5

传承华夏文明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它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用语用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做好“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

(一)抓住学生的最佳记忆期,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学生诵读诗文经典,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新知识,活跃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要求

(一)广泛宣传经典诵读的目的意义,不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取得社会、家长的支持。

(二)各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抓好过程管理。(三)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诵读,自然成诵。不定诵读指标,以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

(四)各班要结合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评选诵读小能手活动和诵读经典竞赛等,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深化。

(五)各班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势,发挥多种功能,让孩子在活动中诵读。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读内容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课内或课外的经典诵读内容及《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等,具体篇目和朗读形式自定,朗读时间限定在6分钟以内,比赛时要求脱稿。

四、组织开展全校“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参赛对象 全校1----6年级学生

(二)比赛程序 1.初赛

各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此基础上,定于12月20日至21日组织进行初赛,利用校内语文活动课或班会课分小组进行选拔,指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确定决赛参加对象。

2.决赛

决赛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时间初定为2012年元旦前。地点在四层会议室。

(三)比赛规则 1.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2.诵读作品自选,但必须是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3.参赛班级必须脱稿朗诵。诵读时可加音乐伴奏,伴奏音源由选手自备。4.参赛班级比赛时间限制在8分钟以内。(超时将酌情扣分)5.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0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总之,我校将以这次比赛活动为契机,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掀起中华经典诵读的热潮,真正让广大师生阅读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

六、凤山小学“中华经典朗读比赛”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陈增兴校长

副组长:卓诒恭副校长、肖应强副校长

成 员:教导处、德育处、教研组组长、各班语文教师、班主任(负责本班的具体参赛选手的选拔、培训和指导及各班的安全)

凤山小学“中华经典朗读比赛”活动评审委员会: 评委:各位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

凤山小学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6

一、活动的目的

本次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和老师诵读中国古诗文经典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师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师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提升教师设计活动能力,深化学校读书文化的教育。

二、活动的口号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三、活动的原则

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1、在阅读课,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

2、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倡导学生自主阅读一定量的诗文。

3、利用学习园地、手抄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每节阅读课课前5分钟诵读形成常规,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

5、指导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诗文,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6、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7、指导学生撰写诵经读典的体会和感受,评选优秀诵读日记。

四、比赛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5年5月5日 地点:舞蹈教室

五、参赛人:

1.教师队:以组进行参赛,下设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参赛人数可以是1人,也可以是多人或全部人员。

2.学生队:以班进行参赛。参赛人数可以是1人,也可以是多人或全部人员。

六、比赛形式和内容:

1.形式:(集体赛)比赛以教研组和班级为单位,以自选(参赛班级先自选自己最拿手的背诵篇目)为主要形式,同时鼓励穿插舞蹈、吟唱、书画等艺术表演形式,以进一步提升诗文诵读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

2.比赛内容:三字经,弟子规,古诗词,千句文,中华成语,论语,名人警句等。

七、评选办法

1.比赛分组分班进行,抽签决定顺序。(先比赛教师队)

2、评分标准:

(1)精神面貌好。(3分)

(2)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5分)

(3)诵读时间:2---5分钟内。(2分)

(4)附加分:诵读形式丰富,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2分)

3、各评委评分采取10分制,8分起评,评分保留两位小数。自选内容总分为12分。

4、全部评委所评得分需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依据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评出一、二、三等奖。

八、奖励

教师一等奖毛巾一块,二等奖香皂一块。学生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奖状。

九、其它要求

1、各教研组长和各班语文教师高度重视,组织学生扎实开展读书活动,保证学生读书时间,积极参加本次比赛活动,扩大学生知识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提升 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2、各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要认真选材,努力创新形式,悉心指导,丰富内容,确保比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次活动为进一步全面推进和深化诗文诵读,营造书香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平时认真安排、组织。

备注:刘勇岗照相

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开场,介绍比赛活动的主旨和形式。

二、开幕致辞。

三、诵读比赛环节:

经典诵读诵出“经典” 篇7

一、诵读课堂凸显“五重”

(一) 重诵读轻分析

经典诵读是对典范性、权威性并经过历史结晶的最有价值的典籍的诵读。它重在“诵”。“诵”, 意为“用高低抑扬的腔调念”。日本加藤荣一教授研究了我国唐代的吟诵方法之后提出了“素读法”, 就是对经典读物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 只是纯粹读的方法。

今天的四堂课, 教师们非常注重学生对经典韵文的吟诵, 课堂上有自由诵、拍手诵、变换节奏诵、师生对诵、拍桌子诵、摇头晃脑诵, 甚至吟唱, 变换着各种方式吟诵, 让学生意犹未尽, 乐在其中。教师很少分析语义语境, 很少讲解缘由典故, 真正将经典诵读课上成诵读经典课。

(二) 重记忆轻理解

科学研究表明:13岁以前是人记忆的黄金时期, 此时将大量的经典储存于大脑中, 日后随着理解力的提高或生活经验的积累, 自然会有“活用”之时。今天的几位教师都将记忆作为诵读的主要目标, 很好。在诵读过程中, 教师们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反复朗读, 有变化节奏读、变换音调诵, 有敲打节拍吟、观图视像诵、聆听古韵跟着读, 有激发兴趣情感投入吟等等, 帮助学生记忆, 以达到背诵的目的。大家知道, 图画、音乐、韵律、情感、想象等媒介有助于人的记忆, 今天的这四堂课教师都很重视记忆的方法选择, 而轻解释理解。

(三) 重情趣轻机械

经典诵读追求一个“趣”字。让学生在趣中学, 趣中诵, 才能让学生喜欢上经典诵读。今天的四位教师都很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如《弟子规·信》一课, 教师用动画演示呈现“信”字, 让学生知道信就是“一个人所说的话, 要诚信”, 随后又通过学生表演来理解疑难句子, 学生觉得十分有趣。《笠翁对韵·六鱼》一课, 当教师一连用了六七个版本让学生变化着读, 在学生读得情趣盎然之后, 教师提出:“要不要再换一个版本?”学生都说“要”, 教师戛然而止——“没了”, 引起全体师生哄然大笑。当教师讲述了有趣的“王屋山”故事之后, 用课件将下面的韵文都显红了, 说:“这里这里这里都藏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想不想听?”学生齐声喊“想”, 教师又一次戛然而止——“讲不完”, 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无形放大。《三字经》一课, 教师让学生拍着书桌吟诵;《百善孝为先》一课, 教师引导学生变换着节奏吟诵, 甚至教师跟着配乐吟唱, 学生都觉得很有趣。这四节课教师紧紧围绕一个“趣”字组织教学, 学生一点也不觉得枯燥, 达到了“趣味横生”之境界。

(四) 重导行轻说教

《弟子规》主要列举了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规范,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行为规范教材。《三字经》包括历史、天文、伦理、民间故事等方面的知识, 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这样的经典诵读课有别于文学欣赏课, 有别于思想品德课。几位教师都能准确地把准这一特点, 思想道德教育适度。如《弟子规·信》一课, 教师采用让学生看动画片《狼来了》《曾子杀猪》, 在潜移默化中明白讲诚信的重要性, 然后再让学生谈谈生活中是怎么讲信用的。《三字经》一课, 教师让学生看了故事人物图片后说说“最佩服谁”“你平时学习犯困时是用什么方法克服的”。《百善孝为先》一课, 教师安排了看漫画读一读等环节, 达到了重导行轻说教的目的。

(五) 重鼓励轻催促

由于历史久远, 很多经典典故已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 学生对经典有陌生感, 因此经典诵读课上好不容易激发起的点点兴趣, 应倍加珍护。如《笠翁对韵·六鱼》一课, 当学生流利地读出繁体字的《笠翁对韵》书名时, 教师毫不吝啬地献上一句:“张老师平时可不服人, 今天我真服了你了。”《百善孝为先》一课, 当学生读错了自我纠正时, 教师一句“改得好”, 温暖了学生紧张的心。类似这样的鼓励、褒奖的语言随时可听见。在整个诵读、背诵过程中, 教师从不催促和逼迫, 学生在课堂中显得舒适、愉悦, 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引发。只要学生对经典有兴趣了, 钟爱经典、无师自通就不远了。

二、特色课堂显尽“特色”

这四堂诵读课有相通之处, 更有独特之处。每节课都特色鲜明, 风格迥异。

(一) 《弟子规·信》——故事解疑的趣诵课

《弟子规》一课最大的特点在于教师用了一个个既经典又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解惑。她播放浅显的《狼来了》的视频故事, 让学生明白“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播放《曾子杀猪》的录像, 让学生知道“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借助故事解答了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几句话, 让学生学以致用。

这又是一节趣味诵读课。动画播放“信”的由来及意义, 课前课后的三鞠躬, 像古人一样摇头晃脑地读背等等, 都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

当然, 在了解到有部分学生已经会背的情况下, 教师能多花时间指导学生诵出意味, 诵出韵味, 诵出情味, 将会更好。

(二) 《笠翁对韵·六鱼》——层层推进的吟诵课

《笠翁对韵·六鱼》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将学生从不会读到会读, 从不会背到逐渐会背这一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

揭题之后, 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准字音, 然后去拼音读, 去标点读, 竖排读, 繁体字读, 最后去掉部分句子背诵, 变换着各种形式的读旨在让学生觉得诵读过程不枯燥甚至挺好玩的, 同时又能增加诵读次数, 层层推进, 扎实有效。

在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内容之后, 教师让学生从《一东》《三江》《六鱼》中发现押韵取题的规律, 师生对对子反复诵读, 读出韵律, 最后师生吟唱, 唱出情趣, 整个过程层层推进, 达到诵出韵味、诵出情味的目的。

整堂课安排了大部分时间吟诵, 只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借助注释自己理解韵文, 要求学生读懂多少算多少, 代表性地讲解“王屋山”的典故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诵读为主、理解为辅的教学特点非常鲜明。

(三) 《三字经》——好玩有趣的唱读课

《三字经》一课课后学生“很好玩”的表白说明了他们对这堂课的喜欢程度, 教师和学生在玩中诵读, 在诵读中玩, 甚至分不清什么时候是诵读, 什么时候在玩耍。

课伊始, 教师读一句, 学生读一句;教师读半句, 学生读半句;教师读一字, 学生接着读;教师都不读, 学生全部读, 好玩、有趣。稍有理解之后, 教师又带领学生拍手读, 节奏有快快慢, 快慢慢, 快慢快, 快快快, 越来越快, 学生总是意想不到, 在拍手诵读中享受着快乐。更有趣的是, 教师居然带领学生拍着桌子吟诵, 学生更来劲了, 拍着读着, 读着拍着, 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背了。最后教师直接给他们配乐吟唱, 直到下课了, 学生还沉浸在欢快的吟唱之中, 意犹未尽, 真是一节欢快好玩的唱读课。假如我是学生, 也希望天天这样上课。

(四) 《百善孝为先》——孝道专题的诵读课

《百善孝为先》一课紧扣“孝道”选择材料, 从猜字迎“孝”, 反复诵读记忆《弟子规》中“入则孝”章节, 到《孝经》《礼记》《论语》有关孝道名句对应诵读, 最后推荐阅读《论语》《三字经》《孝子》《孟子》, 紧紧围绕“孝道”专题进行诵读, 以一篇带多篇拓宽诵读的面, 达到以一带十的效果。

诵读《弟子规》中“入则孝”章节时教师带领学生变化着节奏读, 学生特别感兴趣, 变换着停顿读、配乐吟唱更激发了学生吟诵的兴趣, 诵读过程是学生玩乐的过程, 教师引得巧妙, 学生读得精彩。

诵读经典活动方案 篇8

《国学启蒙》四年级(古诗、词、古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诵读古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5、通过诵读以及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经典古诗文,拓展知识面。

三、各学期教学标准及评价方式

四年级上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1《观沧海》——16《登飞来峰》)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饮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天门山》、《望岳》、《黄鹤楼》五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四段名句。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3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四年级下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古文。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滕王阁诗》三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4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会读优秀古文。

五、活动安排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在原课程设置基础上,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并明确了各时间段的任务要求。

1、每周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诵读课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

2、在每天晨检上课的前10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重在复习;

3、每天上课前时间10分钟,重在检查,待诵读结束后自然转入学科课程;

经典诵读知识答题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经典诵读教材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拥有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分为小学高、中、低段。其中小学四年级为中段。内容是《弟子规》,《论语》。

二、经典诵读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每两周开展两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班班主任担任,通过晨课让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三、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此次活动是通过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从学生的数据来看,我校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国学的重要性,但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国学的途径单一,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此次活动是通过经典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共10位教师参与。从统计数据来看,我校对经典诵读十分重视,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和评价措施,但是教师认为教材太难,学生很难理解。

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总体情况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保证教师、学生人手有教材;有固定的国学课及诵读国学的时间;定期开展国学诵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取得了以下成效: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经典诵读的路子。

(2)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教师。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

(2)陶怡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怡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存在问题:

1、国学教学形式单一,仅仅在早读时间和少年宫活动时间学习、诵读。

2、活动开展不够,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诵读。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经典诵读与活动结合。

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2、经典诵读与学科结合

与语文科相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3、与音体美等学科结合。

道德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9

2014.3达 旗 实 验 小 学

“道德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达旗实验小学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星河璀璨,圣贤千古,德播乾

坤,文以载道,继往开来。时代需要我们的教育继承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元素,让那些浓缩了华夏五千年思想精粹的睿语哲思熏陶孩子们的言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根本愿望。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以下诵读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中华民

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严谨的道德规范。开展道德经典美文诵读活动,是对全校师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我校旨在通过诵读道德经典,加强优秀文化熏陶,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植民族精神,建构正确的人生信念,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4年3月—4月,学校通过教师会、班会、给家长写信等形式宣讲传统道德文化精神的现实意义并制订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诵读实践。2014年4月开始,各班组织开展丰

富多彩的诵读实践,开展诵读系列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更多学生能主动亲近经典诗文。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2014年9月起,不定期地举办全校

性的诵读比赛,巩固取得的成果,积极组织道德经典诵读研讨会,交流经验。参与活动成果展示,推动道德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

三、具体实施要求

1、实施对象及文化志愿者。

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都要参加道德经典诵读活动,语文教师

作为经典诵读的文化志愿者和主要实施者,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建立经典诵读领导小组,形成具体组织实施的工作网络。

2、内容选择。

以《三字经》、《弟子规》等蒙学经典与古诗词为重点,配

以儿童诗、对韵、名言警句、寓言故事等内容的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充分参考《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好书伴我行》等资料。各年级段制订必读内容与选读内容目录。

3、诵读要求。

对学生原则上采用“素读”方式,以记忆为主、不求甚解。在诵读中潜移默化地熏陶道德思想,在诵读总自然而然地养成文明礼仪,在实践中体味经典的人文营养,在实践中修养自己的道德心灵。

4、时间安排。

(1)倡导“每日诵读”。学校在每天早晨第一节课前安排5分钟的“每日一诵”时间,诵读内容由语文老师摘抄于黑板上的诵读角,并让学生在课余时记载到诵读摘录本中,利用晨间活动等零碎时间进行读背,确保每日诵读10—15分钟。

(2)倡导“学科整合”。每周利用儿童校本课时间开展班级读书会与经典诗文赏析活动,并注意“学科整合”。比如在美术课上,让学生给古诗配画;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吟唱配乐诗词,使高深典雅的诗词在学生的口中变得更优美,更亲近。

(3)倡导“校外延伸”。各年级段要激励和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统一制订假期经典诵读内容与要求。

5、活动载体。

(1)环境渲染。学校将悬挂一些推广道德经典诵读的宣传标语,并利用诗、画或学生亲笔书写的名言佳句妆点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专栏内都有活动成果,比如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手抄报等等。

(2)兴趣活动。每学年,学校将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读书节”或“诵读节”活动,平时各班可以通过小型而灵活多样的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比如开展“经典朗诵会”、“诵读音乐会”、“诵读擂台赛”、“知识大考场”等活动。在让学生读准读熟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小品、歌咏、故事等形式

丰富诵读的趣味性。在推广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他人经验,但也要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

(3)评比活动。

学校将以“诵读示范班”、“书香家庭”、“诵读示范生”等评比为载体,组织开展多层面的表彰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先进,并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体系。

6、其他注意事项。

(1)道德经典诵读若要深入开展下去,必定要寻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各班要多向家长征询意见和建议,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2)道德经典诵读推广过程中,要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加强反思意识,达成行动有效跟进。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10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广大师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为在广大青少年中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濡养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一代新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把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与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机整合,根据县教育局在全县学校师生中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有关要求,确定在各中小学开展“读国学经典,浸润美好人生”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在师生中形成以先贤为楷模,勤勉学习,奋发有为,立志成才的思想;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3、逐渐形成“人人诵读国学经典”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 1

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让经典诗词更好地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宣传口号

1、植入国学经典,完善育人模式,创建快乐校园!

2、诵国学经典,育精神品格!

3、让经典阅读成为精神享受!

4、润泽经典,感受幸福,感恩生活!

5、诵读经典,浸润人生,营造快乐和谐的校园文化!

四、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筹备策划阶段(3月1~5日)

1、中心学校根据学校当前总体情况,确定“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内容:《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小学生古诗文诵读》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经典故事等。

2、确定负责人定期选择诵读资料。

第二阶段:宣传启动阶段(3月6日)

1、在学校广播站、橱窗分别做出宣传动员。

2、中学利用早读时间,小学利用课前十分钟分别由各班语文教师做出国学经典诵读宣传启动。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阶段(3月6日起)

1、定时间:确定晨会课前10分钟为固定的国学经典诵读时间。

2、定教师:各班语文教师为国学经典指导教师,负责诵读课和解读课学生的组织、指导。

3、定内容:选择《弟子规》作为必读篇目之一。经典诗词文章

依照上级推荐书目和语文课本篇目相结合的原则确定,让学生人人有材料,处处能诵读。

4、环境营造:为营造浓浓的书香校园氛围,在学校广播站、黑板报、橱窗等开辟国学经典诵读栏目,让孩子们目之所见,耳之所听均氤氲在经典的空气中。

第四阶段:成果汇报展示

(1)各中小学校以班为单位举行国学经典诵读会。

(2)中心学校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3)读书笔记展示:主要以学生习作为载体,展示读书心得,彰显人文教育。

诵读经典 润泽生命 篇11

力,全面提高语文水平。首先,书中诗句所使用的词汇十分丰富,同时还含有许多典故,可以大大充实孩子的词汇积累;其次,可以让孩子学到一些汉语的声律知识,如果把它们应用到作文中,文章就会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再次,书中诗句运用了许多绝妙的对仗,里面含有明喻、明喻、暗喻、拟人、夸张等多种鲜明有趣的语言表达法,这在一般的儿童读物里是很难见到的。假如孩子们能掌握这些语言表达技巧,写出来的文章也会妙语迭出,面貌一新。

隆重推介,闪亮登场

查一查

我在晨读课上,吟诵了《笠翁对韵》上卷一中的第一阕:“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随后,在屏幕上出示了这阙内容。请学生说说自己有哪些字不认识,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正音。从反馈情况来看,难读的字主要有:苍穹(cāng qióng),霽(jì);参(shēn);曜(yào);飒(sà);戍(shù);朔(shuò),

读一读

在反复指导学生充分认读生字之后,逐句指导学生把诗句读通读顺,再引导学生将整阙内容连接起来朗读。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连贯、读通顺。

找一找

这些像诗一样的诗句,众多对句形成一个段落,每个段落都包括“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6种对仗形式,排列顺序也都一样。一般对对子的常识与技巧,就包含在这些优美的诗句中。

解一解

由于《笠翁对韵》是写给古代儿童的,其中有许多典故,学生理解上有很多难点。倘若能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对于学生的诵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和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重点理解了以下诗句的意思:

①海树:海边的树。

②苍穹:这里借指天空。苍穹即青天。

③牛女句:牛,牵牛星;女,织女星。

④参商句:参和商是二十八宿中的两宿。商即辰,也即是心宿。参宿在西方,心宿居东方,古人往往把亲友久别难逢比为参商。

⑤两曜,古人把日、月、五星称七曜,曜就是星。

⑥戍旅,古代守边的士卒。

⑦朔雪:北方的雪。

背一背

先让学生逐句逐句背诵,再两句一连背诵,最后将整阕内容尝试着背诵下来。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设计了这样镂空形式的题目

_____对地,_____对风。_____对长空。_____对海树,_____对苍穹。_____,雾蒙蒙。_____对天中。__________,雨霁晚霞红。__________,参商两曜斗西东。__________,飒飒寒霜惊戍旅;

__________,漫漫朔雪冷渔翁。

唱一唱

枯燥的背诵,会使学生诵读的兴趣冷却。恰好,学生诵读版本有配套的光盘,其中,有唱的配乐。于是,每每学完一阕,背完一阕,我都会引导学生附和着音乐进行演唱,学生情绪高昂,在美妙的旋律中也不知不觉加深了记忆,增添了情趣!

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尽管《笠翁对韵》是写给古代儿童的,然而,其中的很多诗句也可以灵活运用。巧合的是,在执教苏教版教材第五册语文书中的《金子》一课时,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一层绿茸茸的小草。”教学时,我问:“同学们,你们理解‘绿茸茸’这个词语吗?”谁知,学生们竟在底下小声嘀咕“花灼灼,草茸茸”这两句正是出自《笠翁对韵》中二冬第三阕的内容。这学期,我在执教课题研究课时,对其中部分诗句的灵活运用,也着实动了一番脑子。我教学的是六支的首阕。在教学“芙蕖”一词时,我问道:“同学们,芙蕖是什么呢?”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以,我相机出示教材中《荷花》的片段“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学生们恍然大悟,欣喜地说道“是荷花,是荷花!”“对,芙蕖就是荷花的别称,除此之外,咱们背过的《笠翁对韵》中,荷花还有哪些别称呢?”在指导学生回忆、诵读的基础上,相机出示“芙蕖、藕花、菡萏、芙蓉。”此时,恰逢学完《少年王勃》,我又设计了这样的说话题“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文《滕王阁序》。这真是‘__________’

啊!”在学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我出示了以下词句:“男儿腹内五车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 博学多才 才高八斗 汗牛充栋 好学不倦 见多识广 满腹经纶 妙笔生花 学富五车 才华横溢 博古通今。”

家校联系 通力配合

诵读《笠翁对韵》,贵在坚持。然而,由于学生在校诵读的时间有限,显然,我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只有寻求家长的鼎力支持,诵读才能进行到底。从家长反馈来看,学习能力弱的同学背诵起来困难很大,费时多,易遗忘,因此,我进行了调整,允许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放慢脚步,延长背诵周期。

温故知新 锲而不舍

根据遗忘规律,遗忘呈先快后慢的趋势,于是,每背完一卷,我便利用晨读课,语文课前五分钟进行复背,日复一日,持之以恒,日有所诵,日有渐进。

诵读经典,我的学生不仅习得了一种灵活的语言修辞技巧,更培养了随机应变的语言应对能力。我想这也正是我坚持诵读《笠翁对韵》的原动力。

诵读经典育人无形 篇12

当你踏进湖北省襄阳市人民路小学美丽洁净的校园,会感觉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顺着长廊的方向抬头看,文化走廊上方覆盖着透明穹顶,内绘“仁、义、礼、智、 信、孝、德”等几个大字的走廊尽头,一座半人高的古书形的石雕上刻着学校赋: “万汉水泱泱,载流光,贤德俊冕,千世存芳……”,读着上面的文字,一股深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一、一个好读本,培养学生好习惯

“可不求甚解,须熟读成诵。诵中悟理, 悟多则多,悟少则少”。学校将传统的国学经典与现代的德育规范结合起来,精心选编出一套《儿童经典诵读》读本,作为学校校本教材,供广大师生使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开设了“经典诵读”特色校本读书课程,每天坚持上午课前10分钟经典诵读,每间教室墙上,都悬挂着 《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学生对“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等句子早已耳熟能详,并已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两个主阵地,营造校园好氛围

1.充分利用空间阵地

校园是一个立体的育人环境,除了公共场所的公示栏、橱窗,教室内墙上的黑板报、 学习天地等传统阵地外,人民路小学还在校园东侧兴建了巨幅经典诵读文化墙“凌云长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古今先贤睿智的形象和精辟的格言深入人心,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办公室、楼道、走廊的墙面、 地面,甚至草坪边、路灯上,方寸之地都可大做文章。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名人画像装扮着校园的每个角落,国学经典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2.创新利用多媒体阵地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伴着袅袅的古典乐曲,古诗词朗诵声飘扬在校园上空。这是下午上课前十分钟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诵读欣赏”、“大师诵读”等栏目,以经典诗词为主要内容,每天两首,让孩子们聆听经典。此外,学校巨型电子屏定期更换经典诵读宣传标语和视频短片,为校园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

三、三个相结合,促师生参与互动

1.经典诵读活动与多学科整合

学校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为固定经典诵读课,由专任语文老师进行授课。学校语文教师结合我区“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改革模式编写的导学案,在教研会上通过集智备课讨论形成定稿,为学生“量身定做”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经典教材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既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努力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既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出发点,又兼顾到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授课教师创设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并注重课内课外的延伸,力争使经典诵读深入人心。各年级组、 教研组深入研究教材,每月寻找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典型文本,进行重锤敲打,在组内研讨、上课,然后推选优秀课在每周三下午的语文教研会上进行全校交流。

在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局限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实践,还注重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经典诵读与音乐、美术、 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学科整合。音乐课上鼓励孩子们给古诗词配上节奏吟唱;美术课适时引导学生根据某一首诗的意境作画;综合实践活动课穿插开展“古诗吟诵展示会”、“经典美文伴我行”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背、唱、 演、说、画等形式品味经典的精粹,感悟人生的真谛。

2.经典诵读与课间活动相结合

仅仅利用每周一节的经典诵读课来引导学生学经典、悟经典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采取分散训练,教师每天布置一定量的经典诵读任务,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背诵,上学放学路上可以背诵,踢毽子玩游戏时可以背诵,课前一分钟对子互背或全班齐背…… 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常常被学生挂在嘴边, 给他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色彩,充分满足孩子爱动爱表现的特点,也减少了课间无序打闹的情况出现,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背诵的任务,正可谓“时时处处踏歌声”。

3. 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学校在把经典渗透到年级、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做出了尝试,如本校三年级的年级文化主题为“诗情画意”,由此产生了“孟浩然班”、“李白班”、“杜甫班”等以著名诗人名字命名的班级。各班都在围绕诗人的诗词风格、人物特点、经典代表作进行小组文化建设。这样一来,学校文化、年级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一脉相承,处处与经典相衔接,时时与经典相照应。

四、四个好时段,创一天独特风景

1.晨间——诵读引导,书声朗朗

晨间安排10分钟经典。教师根据学期初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诵读指导,培养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培养文明品德。

2.午间——特色铃声,巩固诵读

每天中午放学,为了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学校大胆尝试, 把《论语》《弟子规》及许多古诗词中的经典改成了轻松、欢快的放学铃声,陪伴着孩子们的吟诵结束上午的学习,既巩固了诵读内容,又创造了和谐的诵读氛围。

3.傍晚——诵读检查,有序展示

放学前,学校依次安排各班进行十分钟夕诵。有诗词领诵,有《三字经》《弟子规》 轮读,有高年级的《论语》解读,每天如此, 坚持不懈,既是对学生掌握经典情况的一种检视,同时更为同学们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

4.课外——延伸拓展,激励诵读

在学生家庭作业中适当布置课外诵读, 让经典走进家庭。家长与孩子一起读背国学经典,形成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局面。有条件、有能力的家长可为孩子配乐朗诵,亦可边舞边诵,使孩子徜徉在诗文诵读的海洋里,形成家庭教育一道独特的风景,促使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

五、五种活动载体,提升学生素养

在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校精心策划,细心组织,积极搭建展示平台,每学期进行一次“风雅颂”国学诵读节目汇报, 每年一次国学经典剧表演,加上各班的经典书法比赛,国学小报展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仁、义、礼、智、信、善、德、孝” 植根于校园,植根于孩子心灵。具体活动形式有:

1. 演绎经典。每学期将各科教师联合起来选择经典篇目排演课本剧。如快板表演《笠翁对韵》、舞蹈情景剧《诫子书》……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又提高了文学审美能力。

2. 以经典诗句铭志。“给孩子人文的底蕴,还孩子多彩的童年”是学校教育的追求目标。组织学生把平时学到的经典诗句进行分类,从中选出奋发进取、立志爱国的语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学生不仅积累了优秀的诗作,而且丰富了内涵,提高了品味,受益一生。

3. 寻访诗人足迹。在假期,可以根据襄阳本地的地域文化,引导学生去寻访诗人足迹。如学校组织学生饱览襄阳山川,让他们感受孟浩然、皮日休、李白等一些伟大诗人在襄阳留下的不朽诗篇;游鹿门山,感受浩然文化;游古隆中,追忆诸葛智慧,参悟介子遗训……

4. 经典擂台赛。每学期,每班利用班队会开展“经典诵读擂台赛”。选手们兴致勃勃、摩拳擦掌、厚积薄发,俨然成为一个个小诗人,豪情万丈,意气风发。期末评选表彰“经典诵读小明星”,促进了学生的持久兴趣和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5.书写经典。每年校园艺术节上总会有一批小小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书写经典,无论是端庄秀美的楷书作品还是笔走龙蛇的行书作品都将经典美文演绎到极美境地。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目前,结合本校的实情,教师们正着手研发一套属于自己的经典读本,其内容除涵盖国学经典、中外名家名篇之外,还结合了古今襄阳文化意蕴,选编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经典诗文,使学生对家乡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两年多的经典诵读给我们带来收获的同时也引导我们向更深、更高远的层次的思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经典诵读,在学生心灵中播下的不仅仅是经典的种子,更是优秀文化、文明素养、传统美德、健康情趣、良好习惯的种子。时间愈久,他们生根、 发芽、结果就愈多。而且,经典诵读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教师们通过学习、传播、研究经典,开始有了“厚重”的感觉,底气更足了,教研也逐渐能跟着“感觉”走了。学校则通过经典诵读和研究找到了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德育工作的抓手。

上一篇:初一新学期周记下一篇:科普知识竞赛100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