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户专项资金总结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技入户专项资金总结(精选7篇)

科技入户专项资金总结 篇1

对重大项目进展事例和突出成效进行文字描述,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创新阶段的项目,需要用通俗语言简要介绍成果,突出典型成效在国内外同类研究的优势情况,突出成果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等相关情况。

2、产业化阶段的项目要突出直接和间接经济成果,尤其是比较国内外同类开发的情况,产业化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1)阐述目前的产业规模,产业化能力,技术推广、扩散及其相关带动作用;产品的品种规模,培育的企业数量及规模;形成的行业标准及行业标准化程度;领域、行业在国内外形成的比较优势,对本行业、本领域以及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带动作用。

(2)直接经济效益情况。已实现销售收入、出口、利税、利润等情况;预计最佳产业化规模,展望未来产业规模和产值,预期实现利税,产品在市场中占有率,开拓国际市场等情况;外贸出口、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成效。

3.在加快创新体系及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成效。相关设施及规范建设情况,建立的相关工程中心、研究中心、测试平台等的数量及具体情况,建设的产业化基地数量等。研究开发的产品,培育的高新企业及大型企业集团的数量及促进其发展等情况。

科技入户专项资金总结 篇2

一、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专项资金的分配过程透明度不高。

主要反映在立项的审批和经费的分配环节,如有的项目预算的分配,透明度不高;项目及预算公示的时间比较短,公示的范围也不宽,公示的效果不明显;项目及预算安排和论证准备不足,行政干预的影响力有时大于专家组的意见;没有统一按要求建立项目库,仓促立项,突击审批,预算分配缺乏刚性,预算指标分配到位率低,资金拨付执行缓慢,分配环节缺乏必要的制衡机制。

(二)、科技专项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

目前科技项目经费在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投入较多,而在以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为范畴的基础研究方面投入很少;研发项目占比偏低,研发资金偏低、项目设置过多,投向分散,资金使用的绩效难以真正体现。

(三)、科技专项资金拨付滞后。

科技专项资金的拨入都是以人大审定后财政部门下拨的数据为准,而当年的预算执行数都是前一年的8~9月份做的部门预算,从编制部门预算到经费计划下达将近一年的时间,专项资金项目计划下达后,项目资金陆续下拨,部分资金甚至12月31日拨付到位。从项目正式下达到资金拨付进度看整体滞后,部分未执行到位,资金拨付效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单位对当年专项资金的安排及使用,从而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并导致资金闲置。

(四)、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不尽合理和严谨。

部门零基预算要求各单位根据年度工作安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申请专项资金。但在预算编制时,部分单位仍旧没有摆脱过去粗放型观念,对申请的专项资金缺乏细致调研,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的项目论证。项目预算申请不够严肃,故意提高预算,项目内容也不够细化,随意虚报,单位申请数远远超过财力,部门预算成了要钱预算。

(五)、科技项目申报、实施管理不规范。

单位在申报科研项目时无重点,不按轻重缓急一起申报,有的实际为同一个项目,却有好几个项目名称,今年以这个名称申报,明年换一个名称申报;科技项目申报缺乏前瞻性,有的年初没有纳入,到年终由于急需再申报,导致财政预算追加项目众多;有些单位资金一到手,随意应付一下,就将项目任意下马或将项目实施时间拖得很长。

(六)、科技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不规范。

一是资金账户分散,部分资金被闲置。专项资金在部分业务部门分口管理,单独设立银行账户,造成资金分散,利用率不高;专项资金下拨渠道和环节众多。有的沉淀在各主管部门,有的沉淀在各具体单位。二是项目实施单位缺乏项目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即使有也落不到实处,造成专项资金的挪用,抽逃、挤占。单位预算难以满足经常性经费,从而使得单位人员支出挤压公用经费,公用经费挤压专项经费。公用经费挤占专项资金,大部分资金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一现使用单位或多象,有的是直接在专项资金中列支办公经费,有的通过调整账务处理,挪用专项资金结余冲减经费支出;或利用成立人、财务不独立的各类公司、技协、学会、培训中心等收取项目实施或管理费或是部门之间以各项活动名义获取项目资金,逃避预算控制。

(七)、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信息不真实。

科技项目资金收支的会计核算,目前在单位的实际操作中,均存在着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收入和支出在时间和数量上严重脱节的问题。一是不管项目是否能批准,其前期经费使用都在经常性经费中列支,挤占了经常性经费。二是由于项目资金一时难以到位,有的甚至跨好几年度,项目完工结算后才到位,项目经费只有支出,导致项目经费红字,甚至难以正常结转。三是项目立项后,款项也已到位,但由于部分是为了争取上级部门资金而立项的,或实际条件发生了变更,没有实际支出,最后将这部分资金移用到其他项目或转入单位的其他收入。四是项目完工后结余不上交或转入经常性经费没有完善的审批手续。五是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材料等有形、无形资产,不纳入单位管理,造成一些国有资产流失。这些预算与执行的严重脱节现象都给专项资金规范核算带来异常困难,以至于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极大地削弱了预算编制的控制作用。

(八)、财政监督不及时,力度不够。

一是专项资金分配时缺乏社会监督。二是缺乏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反馈体系。没有完整地建立绩效监督机制,使绩效监督工作缺乏法律约束与制度保障,造成财政管理上只管拨款,不问效果,部门和单位只管要钱,不讲求效益的状况,也使绩效监督工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受到影响。三是财政支出监督滞后,支出监督的方式方法落后。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事后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对某一事项和环节检查多,全方位跟踪监督少。四是对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处理缺乏应有力度。对于一些不按预算执行或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的问题,没有相应的惩处办法和措施,使得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力度,直接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助长了财政支出过程中的浪费、违纪现象,使管理手段相对弱化,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二、科技专项资金管理改进的必要性

(一)、适应经济发展特殊阶段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谁拥有科技优势,谁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面对新的竞争、新的挑战,要赢得竞争主动权,赢得未来,关键要靠科技进步。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科技强国。只有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才能为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的科研水平至关重要。一个国家的基础科研水平直接决定了国家经济发展基础水平的高低。然而,现阶段,正如上述提及的问题,国家虽然加大了科技项目资金的支出,但是很明显的是,存在着这些问题的制约,使得科技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科研成果产生不高。所以,加强科技专项资金的管理非常必要。

(二)、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的需要

科技专项资金拨付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科研成果。专项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科研成果转化的成本高低,也影响到科研成果转化的成败,因而,科技资金如何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在项目的立项上,在项目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于项目资金的用途、监督、审核等措施的运用,必须切合实际情况,以绩效管理为标准,审核项目资金的运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轻研究,重申请的情况,对于项目的申请,不考核其实际作用,盲目、草率的予以批准,大大降低了科技专项资金转化成为科研成果的可能性,因此,加强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很有必要。

三、对科技专项资金管理改进的建议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技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保证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规范分配和安全有效使用科技资金,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越来越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目前科技资金管理现状,笔者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评审评估制度

根据科研项目的特点, 建立健全专家咨询、政府决策的立项机制, 以及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与评审制度, 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 提高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完善专家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机制, 建立专家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透明度, 实行网上申报, 网上评审, 积极实施公告、公示制度;建立统一的科研项目数据库, 对于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 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到验收等信息必须全部纳入数据库, 实行项目滚动管理和有序安排, 避免或减少重复申报、重复立项等现象, 使得科技项目确定更科学、更具导向性, 同时, 方便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了解科研项目的信息。

(二) 、进一步调整科技投入结构。

合理加大对科技基础研究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建设具有公益性、基础性的公共科技基础平台, 适当减少对企业经营性和竞争性产品的投入, 以提升公共技术服务水平, 为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财政科技投入着重向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向从根本上提升事业发展水平的重点项目、向全社会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倾斜, 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 、规范科技资金拨付程序, 提高资金到位率。

科研项目确定后, 由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指标并拨付专项资金,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财政部门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专账, 集中管理科技专项资金, 并按规定用途和进度将资金及时、足额、直接拨付到用款单位, 取消中间环节, 保证专款专用, 严禁截留、挪用。

(四) 、科学编制专项资金预算, 严格规范科技项目申报。

首先单位在编制专项资金预算时要理清思路、精心组织, 明确专项资金申请条件, 对申报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 分清轻重缓急, 优先考虑必须必要的项目, 科学合理的在预算中列示项目;并细化预算, 把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和每项支出的每一款, 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再是成立项目评审委员会, 对申请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综合效益进行严格审核、筛选。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库, 规范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将通过审核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为预算部门提供依据。最后预算部门对用款单位专项资金申请进行严格审核, 结合财力情况进行预算安排或追加。

(五) 、加强资金管理, 规范会计核算。

⒈结合科技自身的特点, 单位要制定客观可行的科技资金管理办法, 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强化资金管理,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防止和杜绝科技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规现象。⒉单位对科技资金应当实行单独核算和统一管理, 保证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 严格按规定的用途和标准使用专项资金。切实做到会计核算的独立性, 在会计科目设置上, 应参照预算会计的有关知识来进行账簿建立, 年初建账时按财政预算部门提供的预算批复设立核算项目, 按项目支出的性质和内容设立目级支出科目。⒊单位财务部门要严格执行科技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将所有专项资金纳入到财务统一管理, 集中核算。对于各项支出项目要认真审核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 保证单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对项目前期经费应先挂账反映, 项目批准后再转入项目支出, 未能批准的应转入基本支出。对项目支出已发生但正式的项目资金未到位时, 应办理经常性经费调入项目经费手续, 项目资金到位后, 再办理调出手续。严格区分拨出专款和专款支出, 防止以拨列支。对项目完工后的专项结余应要求上缴财政, 或经批准后转入经常性结余留用。

(六) 、加强财政监督, 强化专项资金监督检查。

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机制, 切实建立起财政专项资金监督体系。一是强化监督检查, 保障资金安全。财政部门要不定期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强化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与监督,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要和共性问题, 要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坚持效益财政的原则, 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 对资金使用实施“跟踪问效”, 可以明确管理部门及用款单位的责任, 验证和考核预算分配目标的完成情况, 有利于保证资金安全,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及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要结合项目决算、验收等工作, 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制度和绩效考评档案, 提高财政监督的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通过制定相关指标和标准, 对项目抽样检查评价, 对承担单位进行量化打分, 为今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供可靠依据。三是建立资金使用的奖惩机制。完善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鼓励用款单位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对绩效明显的, 节约资金的单位可给予奖励, 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或达不到绩效要求或未开展的专项, 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七) 、强化对科技资金的审计监督。

加大力度开展对科技资金真实合法性的审计监督。通过审计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预算编报和预算执行为主线, 重点检查科技预算管理和资金分配使用中的不真实、不合规、不公开、不透明、项目资金到位滞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突出问题, 促进加强预算管理, 细化部门预算, 公开透明分配预算。二是以科技项目支出为审计重点, 检查虚假项目、小项目大预算、挤占挪用科技资金、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浪费等突出问题, 促进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以项目申报受理、评审立项、预算评审为基础, 检查项目立项审批过程中的不规范、不公开的行为, 促进完善立项程序, 加强内部管理, 健全监管制度, 促进依法行政, 转变政府职能。同时, 审计部门要积极开展对科技资金的效益审计, 积极探索科技资金的效益审计, 促进科技资金“跟踪问效”机制的建立, 促进科技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促进科技投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总之, 国家加大财政科技的投入, 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 从而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科技资金的管理, 加强监督、监控, 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 让科技资金产生更多、更大的科研成果,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摘要:近年来, 我国不断加大了对财政科技投入, 加大了对各个科研单位的科研支持, 为以其科研成果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然而, 我国科技专项资金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严重影响着我国科研专项资金的利用效率, 影响着科研成果的产出。本文就是在对当前科技专项资金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后, 指出加强科技专项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科技,资金,预算,绩效,监管

参考文献

[1]刘新兰, 汪照全.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使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审计研究.2006.3

[2]王旭东, 郭晓雯.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探析.中国城市经济.2007.1

[3]王露, 汤安明.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商业经济.2009.19

科技入户专项资金总结 篇3

一、继续加大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要进一步增加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方向,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和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推进产业创新。加大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引进,优化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资本化、产业化。

二、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统筹整合。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新预算法要求,依法科学规范编制财政科技资金,认真梳理资金的类别和结构,加大对市县的指导和检查,规范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入范围和统计口径。科学界定各主管部门在促进科技事业发展中的职责,明确各类科技专项资金的功能定位,统筹安排科技计划预算。加大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力度,切实解决好行政经费占用科技经费过多的问题。严格按国家要求,将科技专项资金用于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技术创新引导、创新基地和人才等方面,高效配置科技资源,强化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三、完善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竞争性分配、因素法分配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机制,着力解决好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碎片化”问题。综合运用风险补偿、以奖代补、财政贴息、创投引导等方式,优化科技资金的配置。进一步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绩效,逐步实现由无偿直接资助向有带动放大作用的间接资助转变,由单纯资助项目向营造创新环境、提升发展质量转变,由单一评价项目技术水平向评价企业创新能力转变。

四、切实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新预算法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办法,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科技项目实施的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强化监管责任,重视科技资金专项审计成果,对查出的虚报冒领、违规骗取财政科技资金等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加强信息共享,对项目立项、编制预算、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绩效评估等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建立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绩效评价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相关政策、安排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加强科技中介管理,建立对科技中介的监督评估和准入退出机制,规范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行为。

2018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 篇4

竞争性分配项目申报指南

(一)新型研发机构培育专题(专题编号:2018A101)

1、申报内容

围绕省科技创新工作“八大举措”,引导和鼓励我市各类创新主体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与孵化育成、人才培养与团队引进等活动,培育一批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不断完善我市区域创新体系。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2)申报截止日前未完成注册的机构,可由建设依托单位申报,建设单位须出具承诺函在2018年11月31日前依法在湛江内完成注册;

(3)申报单位具备一定的科研仪器设备、科研人员和资金,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4)申报单位历年未获得过省、市同类经费支持。

3、实施期限:2年

4、验收要求

(1)上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年收入总额比例不低于30%;(2)在职研发人员占在职员工总数比例不低于30%;(3)具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试验所需的科研仪器、设备和固定场所(300㎡以上);

(4)围绕研发方向实施3项(含)以上科研项目,取得1项(含)以上相关成果并实施转化;

(5)实施期内必须申报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50万元/项(安排5个项目);(2)自筹经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少于3:1。(联系人:陈柏年,电话:0759-3339533)

(二)重大科研项目对接专题(专题编号:2018A102)

1、申报内容

支持对接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推动政府、企业、高校院所的紧密合作和优势互补,有效整合政产学研资源,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外地单位申报的,必须在2018年11月31日前在湛江市完成注册,未在规定时间完成的,取消项目立项。)

(2)申报单位必须是已经与湛江市人民政府或湛江市科学技术局签订合作协议或是国家级科研院所;

(3)申报单位具备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和基础,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4)项目产业化实施地点必须在湛江市内;(5)申报单位未获得市同类经费支持。

3、实施期限:3年

4、验收要求

(1)按合作协议要求落实相关工作,或在湛江市内实施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100万元/项(安排3个项目)。(联系人:陈柏年,电话:0759-3339533)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专题(专题编号:2018A103)

1、申报内容

围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八大领域,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2)申报单位必须是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的入库企业,且未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3)申报单位近3年内未获得省高企培育库的入库补贴;(3)申报单位具备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和基础,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4)项目产业化实施地点必须在湛江市内;(5)提供项目查新报告;

(6)鼓励产学研合作,并优先支持已建有研发机构的申报单位。

3、实施期限:2年

4、验收要求

(1)实施期内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工艺1项以上;

(2)实施期内获得3件以上实用新型专利,或申请1件以上发明专利(已进入实审阶段);

(3)实施期内本项目研发成果必须实现产业化,完成新增产值200万元以上;

(4)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5)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6)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4%;(7)实施期内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30万元/项(安排8个项目);(2)自筹经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少于1:1。(联系人:徐宇霞,电话:0759-3338445)

(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专题(专题编号:2018A104)

1、申报内容

围绕省科技创新工作“八大举措”,支持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科技合作,为企业产品升级和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强化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2)申报单位必须是企业,且研发机构已获得湛江市工程技术

研究开发中心认定;

(3)申报单位具备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和基础,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4)申报单位历年未获得过省、市同类经费支持。

3、实施期限:2年

4、验收要求

(1)具备研发所需的科研仪器、设备,且原值不低于300万元;(2)上研发投入不低于企业年销售收入的3%,或多于100万元;

(3)要求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拥有中级职称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不低于30%;

(4)拥有5件以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5)机构设置合理,具备必须的科研管理制度;(6)实施期内必须申报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20万元/项(安排9个项目);(2)自筹经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少于3:1。(联系人:陈柏年,电话:0759-3339533)

(五)科技成果转化专题(专题编号:2018A105)

1、申报内容

鼓励支持企业在湛江市范围内转化已拥有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PCT专利、动植物新品种、高新技术产品和经鉴定科技成果等自主知识产权,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2)申报单位必须是企业,且已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PCT专利、动植物新品种和经鉴定科技成果等自主知识产权;

(3)申报单位具备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和基础,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4)项目产业化实施地点必须在湛江市内;

(5)鼓励产学研合作,并优先支持已建有研发机构的申报单位;(6)如技术、成果属于转让或者购买的,必须在我市进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

3、实施期限:3年

4、验收要求

(1)实施期内相关技术、成果必须实现产业化,完成新增产值300万元以上。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50万元/项(安排8个项目);(2)自筹经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少于2:1。(联系人:黄矢尖,电话:0759-3338967)

(六)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攻关专题(专题编号:2018A106)

1、申报内容

重点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攻关,推动研发成果开展示范和产业化应用,解决湛江市的环境治理难题。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2)申报项目研发重点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固废处理等领域;

(3)申报单位具备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和基础,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4)项目产业化实施地点必须在湛江市内;(5)提供项目查新报告;

(6)鼓励产学研合作,并优先支持已建有研发机构的申报单位。

3、实施期限:3年

4、验收要求

(1)实施期内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工艺1项以上;(2)实施期内获得1件以上实用新型专利,或申请1件以上发明专利(已进入实审阶段);

(3)本项目研发成果开展示范和产业化应用,解决湛江市的环境治理难题。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30万元/项(安排3个项目);(2)自筹经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少于1:1。(联系人:陈柏年,电话:0759-3339533)

(七)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升专题(专题编号:2018A107)

1、申报内容

为更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支持开展科技金融相关培训,鼓励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政策、科技金融

贷款、中介等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2)申报单位必须是发展方向明确,为企业提供融资、中介等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

(3)申报单位具备一定的融资服务能力和科技金融人才,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3、实施期限:2年

4、验收要求

(1)组织至少10期培训班或沙龙活动,培训不少于500家企业;

(2)促成企业融资总额达5000万元以上。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50万元/项(安排1个项目)。(联系人:陈柏年,电话:0759-3339533)

(八)科技创新监测服务体系建设专题(专题编号:2018A108)

1、申报内容

为进一步优化我市科技创新与服务环境,提升部门科技服务能力,支持科技创新监测服务体系建设,以信息化手段完善科技监测与服务体系,实现服务高效化、治理精准化、决策科学化。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广东省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2)申报单位具备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和基础,能为项目实施提

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3、实施期限:1年

4、验收要求

(1)升级优化市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将湛江市更多的科技业务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实现平台间数据融通共享服务;

(2)建设科技业务创新监测预警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高企、平台建设和科技项目等的运行情况、发展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监测预警;

(3)建设科技创新一体化集成平台,实现对市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科技业务创新监测预警平台、政企云OA办文平台、科技面对面——湛江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等多个信息系统的系统集成工作,对用户和系统访问权限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一处登录,处处访问”服务。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240万元/项(安排1个项目)。(联系人:陈柏年,电话:0759-3339533)

(九)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专题(专题编号:2018A109)

1、申报内容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支持我市优质特色农业绿色环保、绿色种养、耕地保育、农产品优质安全、节本增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通过产学研方式,开展高标准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建设,着力培育农业发展新

动能,提高农村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2)申报单位必须是企业;

(3)申报单位具备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和基础,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4)项目产业化实施地点必须在湛江市内;(5)提供项目查新报告;

(6)鼓励产学研合作,并优先支持已建有研发机构的申报单位。

3、实施期限:2年

4、验收要求

(1)实施期内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工艺1项以上;(2)实施期内获得1件以上实用新型专利,或申请1件以上发明专利(已进入实审阶段);

(3)实施期内本项目研发成果必须实现产业化,完成新增产值150万元以上。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30万元/项(安排8个项目);(2)自筹经费与支持经费比例不少于1:1。(联系人:赵萍,电话:0759-3338419)

(十)现代农业技术攻关专题(专题编号:2018A110)

1、申报内容

围绕我市种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的需求,突出技术的创新性、前沿性和关键性,强调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种业、生物工程、绿色种养、农产品优质安全、农产品采后处理与储存等技术,推动我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2)申报单位必须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3)申报单位具备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和基础,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

(4)提供项目查新报告;

(5)鼓励产学研合作,并优先支持已建有研发机构的申报单位。

3、实施期限:2年

4、验收要求

(1)实施期内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工艺1项以上;(2)实施期内获得1件以上实用新型专利,或申请1件以上发明专利(已进入实审阶段);

(3)实施期内本项目研发成果必须开展产业化对接。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20万元/项(安排10个项目)。(联系人:赵萍,电话:0759-3338419)

(十一)科技扶贫产业基地建设专题(专题编号:2018A111)

1、申报内容

围绕我市贫困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发展中亟需的科技需求,搭建贫困地区的科技扶贫平台,推进科技扶贫产业基地建设,提升贫

困村农民生产技能,带动贫困户脱贫。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2)农业科技企业或科研院校与湛江辖区内省建档立卡贫困村联合申报;

(3)必须具有一定规模的扶贫产业基地;

(4)优先支持已经承担扶贫工作的农业科技型企业。

3、实施期限:1年半

4、验收要求

(1)扶贫产业基地规模化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年产值增加100万元以上;

(2)搭建贫困地区科技扶贫平台,形成农村创新扶贫新模式;(3)带动脱贫人数40人以上。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40万元/项(安排2个项目)。(联系人:赵萍,电话:0759-3338419)

(十二)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专题(专题编号:2018A112)

1、申报内容

重点组织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围绕我市农村科技需求,开展科技结对帮扶工作和技术承包服务,支持农村科技特派员与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发展农村科技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推进我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本土科技人才。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湛江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2)申报单位必须是省级农村科技派员派出单位;(3)申报人必须是已入库的省级农村科技派员;(4)特派员服务地点在湛江市辖区内;

(5)鼓励产学研合作,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人员科技培训。

3、实施期限:2年

4、验收要求

(1)与服务对象达到正式的合作关系,并为其提供科技服务;(2)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2个,开展技术培训2-3期;(3)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期限2年。

5、经费安排

(1)支持经费5万元/项(安排12个项目)。(联系人:赵萍,电话:0759-3338419)

(十三)科技管理政策研究专题(专题编号:2018A113)

1、申报内容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针对我市科技园区管理、科技项目管理、促进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引进和科技金融管理等问题开展研究,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依法在广东省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2)申报单位必须是了解全省科技政策脉络,具备科技管理政策研究能力的单位;

(3)项目必须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针对我市科技园区管理、科技项目管理、促进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引进和科技金融管理等问题开展研究。

3、实施期限:半年

4、验收要求

(1)提供相关研究成果报告或管理制度办法6篇,且应用价值较高。

5、经费安排

科技入户专项资金总结 篇5

一、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根据县渔业科技入户领导小组总体要求与目标任务,结合我镇养殖生产的实际情况,坚持改革创新,以满足渔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渔民成效为标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案既体现高标准、严要求和科技含量,又具有符合渔民意愿、切合生产实际和可操作性。

二、强化渔业科技指导和服务

按照县渔业科技入户领导小组总体要求,重在增强科技示范户的能力建设,重在形成“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池,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运行机制。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具

体做法是根据示范户的实际需求,紧紧围绕《泗洪县2011年渔业科技入户实施方案》的内容要求,按不同的生产季节开展集中和分散培训,全年集中举办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4期,受训2000人次;每个指导员平均入户指导累计在100天以上;塘口分散培训共30多次,受训人数达500余人次;发放“水产养殖”杂志2000余份,根据年内不同养殖管理时节,自编了“半城农情”信息小报5000多份发放给示范户和养殖户。邀请了有关专家、教授及县科技入户首席专家来镇讲课和实地指导,培训内容主要是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技术。通过培训和指导,使示范户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工作中能认真总结典型,并将好的做法及时准确地投向省海洋与渔业局网站,全年共被省网站录用的相关信息和科技入户资讯共50余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

三、建立档案记录,搞好数据整理

完整的塘头档案数据是技术成果的记载,也是总结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考核的主要依据,组织实施过程中,按照示范工程的具体要求,认真做好档案记载工作,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档案记载的数据,从档案记载的数据中分析示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更好地为渔业科技入户工作服务。

每个塘口都建立了《养殖档案》,对塘口清塘、苗种放养、水质状况、饲料及渔药使用、捕捞和销售等都要求作祥细记载,建档保存,同时,也为申报品牌,水产品追根溯源及以后更好地从事渔业生产留下借鉴资料。

四、示范结果

2011年示范面积1873亩,通过测产与估算,河蟹平均亩产85kg,平均亩产值5500元,利润达2900元。甲鱼平均亩产650kg,平均亩产值7000元,利润达2600元。

总结2011年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及整村推进工作,还有很多不足,我们将认真总结,不断更新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以科技示范户为服务对象,以促进渔民增收为目标,深入塘口地头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积极探索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塘口,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服务新模式,有效地增强渔业技术跟踪服务能力,培育出一批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应用水平的典型示范户,提高科技示范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确保科技示范户和水产养殖渔户,在水产品产量,质量安全及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组织指导员认真做好2011年科技示范户、整村推进和辐射户测产与总结工作,并做好2012年科技入户的各项准备工作。

2、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核心,以现代高效养殖为主线,引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新技术,提高示范户与整村推进的养殖产量和效益,提高养殖者的综合素质。

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总结汇报 篇6

县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部,汉江西岸,全县辖13个镇,现有行政村349个,农户12万户,农业人口49.8万人,耕地总面积93.22万亩。

今年是我县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的第二年,在总结去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乡镇农技体制改革的实际,坚持以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将科技

入户工作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与创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在全县广泛开展科技推广活动,将科技入户的技术指导员管理纳入“以钱养事”的重要内容。

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在我县的10个水稻主产镇的101个村共建立科技示范户1000个,示范面积13366.2亩,辐射带动2万多个农户,辐射面积17.25万亩,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的工作要求,围绕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加大科技示范力度,强化技术服务,有效地加快了科技成果的推广步伐,为实现我县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取得的成效

1、技术指导员的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服务意识增强。示范户反映,现在的技术指导员发生了三个可喜的变化,即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从“问不到”变为“送上门”,从“找不到”变为“擂到田”。今年全县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以来,技术指导员上门送农业信息、送新技术,为示范户解决实际问题,切实解决了农技推广工作中的“最后一道坎”,示范户评价说,“过去是半年看不到农技员的影子,现在几乎是天天都能看到他们。”、“过去服务只到村,现在服务入了户”。

服务质量提高。技术指导做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培训工作更加扎实,农技资料发放更加及时,田头服务更多更细。全年印发《农技小报》8期96万份,检查得知,90能在三天之内到户,确保了及时性,98的农户8期全部收到。《技术指导员手册》记录情况显示,技术指导员田间指导平均工作日达85.7个。九月份的绩效考核结果表明,示范户对技术指导员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辐射户对示范户及技术指导员的满意度达80%以上。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后港镇的技术指导员杜梅(女)同志,克服困难,严格按照“协议”要求,抓培训,搞指导,农户评价说:“有她当技术指导员,我们种田就有了依靠。”她负责的两个村,旱育保姆育秧面积由去年的零发展到今年的800多亩。

2、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得到了较好落实

通过入户指导、技术培训等优质的服务,使科技示范户掌握了水稻生产的关键技术,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得到了较好落实。9月份的验收结果表明,示范户主推品种、主推技术落实到户达到90%以上,落实面积达到95.5%,其中:580户选种II优838,面积7043.9亩,占示范户的52.7%;有116户选种II优7954,面积1614.4亩,占示范户的12.1%,有184户选种丰两优一号,面积2544.1亩,占示范户19.0%,有115户选种两优培九的,面积1562.32亩,占示范户的11.7%;辐射户主推品种落实面积14.6万亩,占84.9%。

主推技术基本落实到位。水稻无盘旱育秧面积4358亩,占32.6%,比去年扩大3674亩,增加18.6%;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100亩,占98.1%;水稻旱育抛秧大田面积11454亩,占85.8%,机械收脱面积13200亩,占98%。

科技示范户平均单产588.7公斤/亩,比辐射户的平均单产556.7公斤/亩增5.75%,亩平增收46.08元,比普通户的平均单产530.3公斤/亩增11.02%,亩平增收84.10元。充分体现了科技的具大增收潜力。沈集镇黄堰1组的肖从德,今年种植水稻10.6亩,其中II优7954就种了8亩,在技术指导员的指导下进行农事操作,田间没有受到稻飞虱的为害,省检查组测产验收理论单产达760多公斤,比辐射户的620公斤增140公斤,增幅达22.6%,亩增收200多元。

3、示范户的“三力”得到提高

在技术指导员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示范户的“三力”(带头致富能力、学习应用能力、辐射带动能力)较去年有了明显的提高。带头致富能力提高,今年涌现出的年收入过3万元的示范户有85户,过5万元的有24户;学习应用能力提高,多数示范户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到学用结合,创造性地解决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如后港镇刘院村的示范户吴朝雄在应用旱育保姆育秧技术育秧时,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担心抛秧前拔起的秧苗带泥土多,不便运输,不便抛栽,便想到插弓棚盖农膜挡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如官垱镇马沟村的皮成元,去年利用低洼稻田养虾24亩,亩获纯收入300多元,辐射户看到后,想跟着学,但又怕弄不好亏本,他就主动去教,还帮忙联系种苗和销路,目前我县的“稻--虾”连作模式应用面积已达2万多亩,成为我县农业增收的又一大亮点。官垱镇张庙村的王在武既是示范户,又是技术指导员,他示范种植的超级稻两优0293,经县专家组实地单打测产验收,标准亩产达到740公斤,不仅影响了本村、本组的农户,在全县也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4、科技示

范户参与的机防服务初见成效

全县共成立机防队50个,有23个示范户参与其中,拥有机动喷雾器125台,机防面积达23万余亩次,农药利用率提高10%以上,与传统防治法比较,防治次数减少2-4次,防效提高2.6个百分点,亩平节约开支4.2元。成效最为突出的是毛李镇和议村,该村在技术指导员方述清同志的宣传发动下,新购机动喷雾器59台,组织调动10户示范户及辐射户共240人组建6个机防服务小分队,防治面积2137亩,在今年稻飞虱大暴发的情况下,防治次数同于常年,防治成本未增反降,结果是无一块因稻飞虱为害导致“黄塘穿顶”的受灾田出现,受益群众完全接受了这种病虫防治模式,取得的成效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二、工作作法

1、成立领导小组和县专家组,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领导专班。成立了以县政府副县长杜家荣同志为组长,县科技、农业、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

成立了县专家小组。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技术人才资源,我们采取聘用制的方式,组建了××县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专家小组,小组成员5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每人负责两个镇的指导督察工作。

2、动态管理,重新聘用技术指导员,适当调整示范户

今年2月初,我县召开科技入户工作表彰动员会议,总结去年工作经验,对科技入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对科技示范工作中的先进村、先进户和先进技术指导员进行了表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结合今年的实际,部署安排了全年的科技入户工作,对各项任务指标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我县依照“动态管理”原则,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对因外出务工、工作积极性差的少数科技示范户进行了调整,共调整7户。根据上年的科技示范户的工作情况和乡镇体制改革后技术指导员的现状,为有利于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今年全县调整了3名技术指导员,调整比例为6%。重新聘用上岗的技术指导员王在武,因他勤奋好学,工作责任心强,肯钻研农业科技,又热心科技入户工作,今年由他负责的官垱镇张庙、雷场两村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科技入户工作任务。科技入户工作开局良好。

3、制定入户时间表,明确目标任务及要求,签订工作协议,加强工作责任

根据我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2006年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具体工作计划。针对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及水稻关键生产环节,我县制定了详细的科技入户时间表和入户指导内容,让每个技术指导员均做到心中有数。经专家组认真讨论,我县确定了四个主推品种:II优838、两优培

九、II优7954、丰两优1号等;确定了六项主推技术: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水稻无公害生产技术、“猪—沼—稻”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为保证按要求完成好上述目标任务,县技术指导单位与50名技术指导员重新签订了《科技入户工作指导协议》,每位技术指导员结合科技示范户的具体实际,制定了科技入户分户指导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案,要求示范户主推品种落实率达到100%,辐射户达到90%以上,技术实施方案落实100%,进一步明确落实了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推广内容和工作目标。

4、结合我县实际,扎实认真开展技术培训

三月份开始,迅速掀起农业科技培训热潮,调查走访农户得知,今年的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培训时间有长有短,培训质量较以往任何一年都高,农民接受培训达3次以上,培训的内容切中要害,深受农民欢迎。一是对技术指导员进行培训,全县对50名技术指导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1次,集中技术培训2次,包镇专家组成员分片对技术员进行培训3次,通过对技术员指导员的培训,使他们更新了知识结构,掌握了关键技术要领,业务素质得到整体提升。二是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培训方式采用以镇、村为单位集中培训示范户,以组为单位分散培训辐射户。培训内容有水稻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无公害优质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猪-沼-稻”高效农业生态模式应用技术。全县共培训科技示范户2500人次,培训辐射带动户36500多人次。做到了培训时专家和技术指导员有备课笔记,室内培训时示范户有听课笔记,现场培训有文字记载和影像资料,有受训农户的签字认可依据,收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5、技术指导,做到“六到户”和“四到田”。5月份的抽查和9月份的验收,技术指导员平均入户指导次数达8次以上,第一次是宣传精神,培训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了入户技术指导方案;第二次是对科技示范户和幅射户进行分组培训,掌握了幅射户的基本情况;第三次是落实主推品种,发放物化补贴;第四次是对部分科技示范户的田块进行了取土,第五次是对水稻旱育秧技术进行了田间指导,第六次是对一代二化螟为主的病虫害防治进行了田间指导,第七次是稻飞虱防治田间指导目前,第八次是田间估产验收。基本做到了“六到户”,即技术指导方案1000份落实到户、技术指导协议1000份落实到户、《科技示范户技术手册》1000本送到户、科技光盘1000盘送到户、农技小报8期96万份送到户、11.6万元的配送物资送到户。“四到田”即高产品种落实到田,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到田,旱育秧技术指导到田,病虫防治指导到田。

6、办好样板示范,以点带面抓促进。一是在3月份,科技入户专业组在后港镇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参加活动的农民达1500多人,发放宣传资料,讲解主推技术,送优质稻种、优质肥料下乡,扩大了科技入户的影响,全县各镇领导对这次活动反映积极,纷纷效仿,迅速在各镇、村、组掀起了送科技下乡的热潮;二是我县建立了科技入户核心示范区,我县分别在曾集镇楚河村、高阳镇官桥村、官当垱镇雷场村建立了500亩科技入户高产示范田,将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进行集中示范展示,获得成功。全县各村、组农户代表及1000个示范户在参观了官垱镇雷场村优质高产示范片后,一致认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采用示范展示的方法是最有说服力的;三是在科技入户示范村,以科技示范户为主题,开展了机防服务试点,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懂技术的优势,以机防组织为载体,加强科技入户,将群众在病虫防治过程中难以把握的技术问题,通过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7、抓宣传报道,促工作开展。县政府的分管领导和农业局的主管领导,对宣传报道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确定了宣传通讯员,拨专款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摄影照相器材等必须工具。技术指导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非常辛苦,他们靠的是一辆摩托车来完成随叫随到的上门服务工作,经历大风大雨,烈日酷暑是家常便饭,平凡的工作中,也会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对这些闪光的亮点,我们及时的捕捉,通过电视媒体、《沙洋周刊》、《荆门(日)晚报》、《农技小报》、《工作简报》等新闻载体播报、刊载,给予弘扬表彰,以示鼓励,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简报》通过正面报道的形式,及时反映科技入户工作进展情况,报道致富带头人、优秀指导员和成功的高效种养模式等先进典型,反馈部、省、县三级领导检查后的结果与评价,让广大技术指导员及科技示范户在工作和生产中,了解全局动态,学习有榜样,工作有参照,有力促进了科技入户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自我评价

1、《工作简报》发行有了良好开端

2005年只印发过2期《工作简报》,今年共印发10期《工作简报》,每期75份,发至县委、县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县农业局班子成员及50名技术指导员,并以E-mail形式发送至农业部和省科技入户工作水稻专家组、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简报》编辑部,有2篇被采用。

2、入户技术指导符合要求

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次数平均达8次以上,用于此项工作的时间符合要求,平均工作日85.7个。

3、广泛开展了工作、生产交流

全年召开2次技术指导员工作交流会;在4月份水稻育秧期,各示范村均组织进行1次旱育保姆育秧技术现场示范操作会;在9月份水稻成熟期,组织1次全县示范户参加的超高产田现场观摩会。

4、产量预测工作顺利完成产量预测工作量较大,我县在八月底就开始安排布置任务,1000个示范户的产量预测结果全部按时上交到县,符合质量要求的只占85%。预测结果显示,示范户增产效果明显,辐射带动效应明显。

5、工作动态上报及时

以《工作简报》形式上报工作动态比较及时,中期和后期的工作总结能及时上交。

6、初步开展了工作有效机制研讨活动

全年召开3次县专家组会议,专门研讨如何开展科技入户工作才能提高工作成效,如何调动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积极性等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

1、少数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好。由于部分示范户的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对科技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只会做,不会说,组织号召力差,辐射带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2、舆论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讯员未经专业培训且非专职工作,宣传报道缺乏深度,高质量的稿件少。

3、服务体系不完善,部分技术指导员思工作积极性受影响。农村基层农技推广体制实行改革后,全面打破了“铁饭碗”,乡镇原有的农技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管理上实行的是多渠道,管经费的与管工作的部门分家,监管力度弱化,经费拨付不及时,不利于充分调动技术员工作积极性。

4、宣传报道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5、工作有效机制的研讨活动需更深一步开展。

五、今后的打算

1、在人员管理上下功夫努力解决好技术指导员的工作报酬问题,调动工作积极性。抓好督办检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绩效挂钩,奖惩兑现。深入开展工作有效机制研讨活动,认真搞好调研,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县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撰写有份量的专题论文1-2篇。

2、在入户质量上下功夫做到三个保证:保证入户时间,保证入户次数,保证入户质量。

3、在宣传报道上下功夫专家组办公室将宣传报道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确定专人,重点抓好致富典型和先进工作经验的宣传报道,年办《工作简报》20余期。扩大发行范围,下发至示范户;提高稿件质量,争取《中国科技入户网》采用数2篇以上,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简报》采用数5篇以上。

4、在落实主推品种上下功夫根据今年品比试验结果,经集体讨论,筛选确定明年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示范户应用达100%,辐射户应用达95%以上。

5、在引进新技术上下功夫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将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进一步扩大,同时抓好新技术的引进和试验,搞好技术储备,促进科技进步。

6、在培养致富带头人上下功夫拓宽服务范围,实现种、养、加全方位指导,扶持种田大户和致富能人,培植典型,为农民增收寻找新的途径。

7、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层层办好高产、高效示范样板,镇500亩,村100亩,组20亩,通过办点示范,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8、在服务模式上下功夫总结植保机防经验,在全县推广。经常召集示范户开展集体活动,交流经验,互帮互学,技术指导员主要是组织引导。

科技入户专项资金总结 篇7

关键词:“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管理,资金使用效率

2005年,东莞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并决定从2006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10亿元,连续5年投入50亿元,用于“科技东莞”工程建设。东莞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力度,继续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市财政将每年安排20亿元,连续五年共100亿元,重点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东莞”工程在“十一五”期间投入的资金运作情况如何?收到了什么样的成效?存在哪些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加以改进?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不仅对于“十二五”期间提高“科技东莞”工程质量有现实作用,而且对于珠三角乃至全国地方政府管理专项资金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钱无处花和无钱可花同时并存。

“十一五”期间,东莞市财政总共安排了50亿元科技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科技创新。但到“十一五”结束时,已立项资金为38.8亿元,占比为77.6%;实际拨款为26.8亿元,占比只有53.6%。一方面,“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钱无处可花,产生资金沉淀;另一方面,企业又深感科技创新的资金匮乏,急需科技创新资金。有钱无处花和无钱可花并存的事实不仅使东莞市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决策打了比较大的折扣,而且在客观上也延迟了东莞企业自主创新的进程。

(2)“广撒网”和“少而精”的困惑。

从理论上讲,“科技东莞”专项资金应该投放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及重大项目,扶大扶强,才能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前提条件是政府官员能准确把握投资的风险,投资得当。这种投放方式的弊端是,一旦投资失误,不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老百姓很容易察觉,社会舆论压力会很大。虽然人们都会讲要宽容自主创新和投资的失败,但如果真的产生巨大的投资失误,还是会影响政府的声誉和执政能力,也会引起老百姓的强烈不满。在广东就有采取“少而精”策略失败的案例,例如,惠州前几年曾投入大量财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现在看来效果差强人意。财政专项资金的另一种投放方式是“广撒网”。“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投放就是采取这种广种薄收、“撒胡椒面”的方式,几十万、百来万的小项目多,大的项目不敢给予相匹配的资金扶持。由于每一个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大,四两拨千斤的杠杠效应也不明显。但对政府官员来讲,滥用财政资金的压力相对较小。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是把鸡蛋分散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是“科技东莞”专项资金决策者必须面对的一大苦恼。

(3)资金使用效率评价缺乏客观准确的依据。

虽然东莞市科技局的领导曾经在新闻采访中认为“科技东莞”工程已见实效,东莞科技实力已经实现蜕变,但这种方式颇有自拉自弹自唱,自我欣赏的意味,也不能排除东莞市科技局为了部门的利益夸大“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事实上,东莞的官方机构不仅从未公布详细的资金使用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佐证材料,而且也没有系统总结“十一五”期间“科技东莞”工程工作经验的文字材料,更没有深入分析“科技东莞”专项资金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科技东莞”工程的资金使用效率可能确实很高,但至少从学术的角度来看,东莞的官方机构没有对纳税人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

(4)资金无偿使用的弊端明显。

由于“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无偿性,一些企业拿到钱并没有把钱用在自主创新的刀刃上,而是挪作他用或应付了事,甚至想方设法把这笔钱装入个人的口袋,真正用于自主创新的钱非常少。“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无偿使用也助长了企业的依赖性。不少企业一遇到问题就找市长,要求市政府提供资金资助,误把东莞市政府当成印钞公司。不仅如此,一些企业得到政府资助几十万还嫌少,得不到专项资金支持的企业就骂娘,反而影响了企业发展的生存环境。此外,“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无偿性,不仅增大了东莞市财政的压力,而且也是难以长久持续的,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

(5)官员经济腐败的隐忧。

“科技东莞”专项资金有效使用的关键之一是掌控专项资金的官员都是廉洁奉公的,如果官员有腐败行为,“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就很难保证。“科技东莞”专项资金既不用还本,又不用付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笔资金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谁都想要,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可以凭实力要,没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可能搞歪门邪道要。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用少量的钱贿赂官员,以牺牲纳税人的利益为代价获取不当利益的现象并不少见。官员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措施保障,也很可能被“糖衣炮弹”打中。官员可能一次、两次能抵挡住诱惑,但长期和巨额资金打交道,就很难说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其实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6)扭曲的“科技东莞”工程利益链条。

目前,有专家学者从学术上关注“科技东莞”工程,也有企业家从实业的角度关心“科技东莞”工程,还有政府官员从东莞的未来谋划“科技东莞”工程。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也有些学者研究科技创新只是为了从中捞取名利,研究的结果粗制滥造,既没有理论价值,又没有实用性。也有企业关心“科技东莞”工程,只不过其目的是想从东莞市政府的腰包里掏点钱来花,一旦钱捞到手,科技创新的事情可能就忘在脑后了。也有一些政府官员关注“科技东莞”工程只是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搞一点政绩,装点门面。如果没有一种力量能斩断这种扭曲的经济利益链条,“科技东莞”工程也可能最终演变成一项“豆腐渣”工程。

2 “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管理中造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

(1)门槛高且不尽合理。

“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相当一部分钱没有花出去,与申请科技创新资金的高门槛有着密切的关系。申请科技创新资金的企业首先必须满足一系列的约束条件,例如,申请科技创新资金的企业必须做到“研发资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税收必须占销售收入的5%”。仅“研发资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这一条款就把许多企业拒之门外。其实,“税收必须占销售收入的5%”和企业科技创新也没有多少必然联系,但也破灭了不少企业科技创新的希望。

(2)程序复杂,审批时间长。

繁琐的程序和审批时间长是企业申请“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另一个难跨过的坎。从“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申报到立项拨款不仅需要东莞市科技局的论证,而且还需要与东莞市财政局进行跨部门协调,最终还要经过东莞市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审批,走完所有程序最快要几个月,一般也要1年。多头审批和流程长也有一定的好处,能层层把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乱花钱,但是,复杂的程序和多头审批不仅令不少企业望而却步,而且使这笔资金成为“雨后送伞”或“锦上添花”而不是“及时雨”和“雪中送炭”。正如东莞市沙田顺发集团董事长许爱顺所说,漫长的申报时间和繁琐的申报程序打消了不少企业申报的积极性,影响了这笔资金的使用效率。不仅如此,一些创业初期的企业在急需钱的时候,只能望梅止渴;当企业拿到钱的时候,已经病入膏肓,回天无术了。漫长的申请时间往往使新创企业错过了黄金发展时间。

(3)政府部门把握不准投资的风险。

“科技东莞”专项资金为什么采取广种薄收的投放方式,其主要原因就是政府部门对投资风险的担忧。其实,这不仅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而且也反映了东莞政府官员对花纳税人的钱的谨慎态度。我们知道,最聪明的投资者也难免失误,更何况是政府。事实上,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准确预测财政资金投入的效率和结果。从政府官员的角度来看,“科技东莞”专项资金采取“广撒网”的策略,可以有一箭三雕的作用:其一,可以防范投资风险,“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些投资项目会产生好的效果。其二,滥用财政资金的压力相对较小。如果把大量的财政资金资助几个重大的项目或企业,一旦失误,老百姓很容易察觉,社会舆论的压力非常大。相对来讲,“广撒网”的资助方式,在官方不提供全面详细资助信息的情况下,老百姓不容易作出准确的评价,官员滥用财政资金的压力相对较小。其三,“科技东莞”专项资金也有点像免费的“唐僧肉”,地方政府把大中小企业、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都照顾到,相对来讲比较公平,社会矛盾比较小。

(4)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人们的传统思想一直认为,财政专项资金具有无偿性的特点。东莞市政府官员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将绝大部分“科技东莞”专项资金采取无偿分配的形式使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财政专项资金无偿分配可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财政专项资金无偿分配就可能牺牲效率、滋生腐败和产生诸多的社会矛盾。其实,“科技东莞”专项资金既可以采用无偿分配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有偿分配,无偿分配只是“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其中一种选择而已。从长远来看,“科技东莞”专项资金采取有偿分配为主应该是发展方向。

(5)政府不同职能部门权责利的制约。

“科技东莞”工程至少涉及3个关键部门:东莞市科技局、东莞市财政局以及东莞市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这3个部门各自的职责是什么?有多大的权力?怎么来协调?这些问题一直都没有很好地解决,部门间经常相互扯皮,这无疑要耗费项目申请者的大量时间。“十一五”都过去了,为什么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还没有协调好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利益分配。在有特色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只要在审批上“卡”一下,项目申请者就会用钱“拉”一下,这样大家才“ok”。只要你有拍板权,不用去寻“租”,自然会有人舍小利取大利,主动交“租”的。当然,如果你没有拍板权,你想寻“租”也是异想天开。政府职能部门的权责利不协调是阻碍“科技东莞”专项资金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6)社会腐败的侵袭。

现在我国社会腐败的毒素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在不断扩散。官员经济腐败、企业产品假冒伪劣和专家学术造假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社会腐败的温床既是“科技东莞”工程利益链条扭曲的现实基础,也是东莞科技创新的致命杀手。

3 加强“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对加强“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管理提出以下措施:

(1)适当调整管理“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政策。

为避免“科技东莞”专项资金大量闲置和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东莞市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尽快消除管理制度上的障碍,适度调整管理“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政策。一是适度降低“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申请门槛,尤其是新创高科技企业的申请门槛。二是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行为,减少审批环节,推行并联审批制,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建立限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办事拖拉、互相推诿的办事人员,应视不同的情况,追究相应的工作责任,严肃处理利用“科技东莞”工程吃、拿、卡、要的办事人员。四是废除一些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但与科技创新关系没有直接联系的约束条款。

(2)理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机制。

健全职能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既是提高东莞市政府行政效能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科技东莞”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协调机制不仅有利于解决在实施“科技东莞”工程中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遇到的磨擦、矛盾和冲突,而且能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产生合力。协调机制不健全,必然出现相互牵制掣肘、扯皮推诿的现象,从而导致“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效率低下。为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效能,东莞市政府应合理界定负责“科技东莞”工程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利,尤其是上下边界和水平边界,要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健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确保权责利一致。

(3)创新“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运作模式。

至少可以考虑3种创新的财政专项资金运作模式。第一,股本化运作模式。以股本金的形式资助科技创新企业,一方面可以使“科技东莞”专项资金变成一只会生蛋的鸡,促进资金的循环利用,提高运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改善其资产负债结构。第二,科技创新引导基金运作模式。从“科技东莞”工程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第三,风险投资公司运作模式。“科技东莞”工程与民间投融资机构相结合,共同组建风险投资公司,把资金地有效投入富有盈利潜力的高科技企业。

(4)加强开展科学的项目风险评估。

科技创新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失败的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例如,东莞某研究院声称,已经开发出高、中低速,能应用于不同场合的电动汽车样车,这给一般人的印象好像东莞拥有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基本条件,其实电动汽车的样品和电动汽车产业化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程。高科技成果如何实现产品化是一个世界难题,实现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更是难上加难。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数据,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一般失败率达70%,完全失败率达20%—30%。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发达国家为60%—80%;我国真正实现产业化的科技成果不足5%,发达国家也只有20%—30%。科技创新的产品价值实现,需要克服消费观念、技术瓶颈、生产成本、配套设施、市场开发等一系列障碍,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科技创新产业化的夭折。实行科学的项目风险评估,是提高“科技东莞”工程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

(5)加强对“科技东莞”专项资金进行的绩效评估。

被“科技东莞”工程资助的项目单位必须具有明确的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具体指标以及目标约束机制。东莞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探索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统一性指标与专业性指标相结合的有效办法,要使评价结果不仅真实可靠,而且要经得起时间和纳税人的检验。要通过对“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估,促使“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专款专用,实现资金绩效的最大化。

(6)加大“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

缺乏“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监管或监管不到位,不仅会直接影响“科技东莞”工程的效果,而且很容易滋生经济腐败。我们要花大力气研究监管“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机制体制以及可操作性的办法,从而保证“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和避免滥用。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国也动用财政资金发展经济,但政府每一笔资金的来龙去脉都十分清楚,老百姓可以随意在网上查阅。“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管理应借鉴这种公开透明的监管办法,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主动接受老百姓的监督,被政府资助企业或项目的每一笔资金来源和使用都应该有根有据地放在网上,接受公众的审查和监督。政府职能部门也要加强对“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日常监管,要对“科技东莞”专项资金实行动态管理和绩效评估,不能放任自流。“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管理应该有问责制。对于在“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管理中失职的人,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岳德霞.科技创新提升幸福东莞的意义、难点及对策建议[J].特区经济,2011(11):40-42

[2]彭桂芳.培育发展“两自”企业,创新东莞发展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08(4):10-14

[3]吴忠泽.科技创新是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J].中国软科学,2006(9):13-17

[4]王芳,刘永安,何家林.东莞市科技创新能力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2):6-10

[5]麻文奇.技术进步对东莞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86-91

上一篇:党小组学习记录表下一篇:突破话题作文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