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主动 宋婷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主动 宋婷(通用10篇)

学习主动 宋婷 篇1

红庙镇中心小学 宋 婷

一、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本体自信心的一种积极、进取、阳光的面世态度。

主动学习是良好自信心的表现。作为现代小学生,作为新时期的阳光、青春的主体的学生,别人不督促而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是一种良好的人生品质与美丽而富裕心性与个性地张扬。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主动学习是良好个人品质的体现。主动学习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国家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视个人进步与祖国繁荣富强、民族兴盛为己任之大志之人,因此也一定是一个能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无限创造力的人。

主动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责任和使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一切的一切,都在召唤着我们要“与时俱进”,这是祖国和历史的必然。

主动学习也是我们小学生当下要做的要务,且不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也不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更何况“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这是一种勤于动手的习惯,要狠抓“勤”字。要求学生备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叶老有句名言:“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把字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字词典等工具书在语文学习中极为重要,它有助于学生解决生字难词,提高检索、辨析能力。然而,在实际学习中,有些学生往往不注意使用,因而它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究其因,是学生懒,怕费事,盲从轻信,或是只查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对于那些虽认识但意义模糊,用法不清的字词则轻易放过,时间长了,债台高筑,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对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科学求实的治学态度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是主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是学习活动中的“主角”。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预习、解决。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运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课前预习是一种好的学习形式和习惯,通过主动预习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主动预习的意义就越重要。

课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和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四、主动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素质的育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

所以,“教”与“学”是个“同步与和谐”的统一“进行曲和交响曲”。上课时,教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五、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是一个学生积极应对人生的一种“经世”体验和美好追求。试想一想,一个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敢于向面前的困难挑战,敢于寻找“突出重围”的出路,敢于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杀出重围,是一种何等的气概和豪情。

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是一种艰苦而幸福的过程。只有深入其中而又积极、主动思考的人,才是成功的“宠儿”,幸福之人。试想一想,一个连基础知识问题都不敢或不能够回答或面对的人,又怎能够面对五光十色的繁杂世界呢?

上课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并且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也是尊重与欣赏老师的好习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教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教师,适应教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教师。

六、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好习惯

我们知道,学习时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教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敢于质疑,是一种积极地人生历练。“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学习中要积极养成善于提问的好习惯。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敢于质疑,是敢于向一切比自己优秀的人的“比肩”的过程。学习中还要养成与他人积极切磋琢磨的好习惯。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由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所以,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当代信息社会人才的基本素质。

七、上课记笔记的好习惯

俗语讲:好记性不如一个短笔头。中国有句古话: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学习好,上课记好笔记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维进程与教师的思维进程必须一致,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思维不能“溜小车”。

因此,我们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一些教师反复提示、提醒的知识要点、解题思路等,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适当做一些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记笔记还要养成事后整理和复习的良好习惯。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

八、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学习主动 宋婷 篇2

外语主动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外语教学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树立学生是外语学习主人翁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耳听、眼看、动脑、动手的学习活动,培养自辨、自治、自理、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发展智力、情意,从而达到使学生德、智、体、 美、劳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实施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 意义

1.不断探索外语教学的新规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争取外语教学质量有所突破。我们的传统教学注重被动学习,也就是强调记忆、模仿、操练。 但是时代在发展,教学的规则不可能一成不变,现在的社会信息量如此巨大,要想生硬地记住如此多的知识那是很困难的, 所以就要寻求新的方法、新的原则,培养学生本身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加强外语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全面提高外语素质,加强学生外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学生今后外语更高一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机械的记忆固然能够掌握一门外语,但是不能够很好地掌握。被动的记忆只能使自己学到的东西用在很有局限的范围内,要想灵活地运用, 运用这门语言,还需要主动地理解、推广。

二、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的方法 手段

1. 学习是一种独立的主动的认识和发展的活动,任何人不能代替学生,主要是通过学习系统的概括化了知识体系,它主要以书本知识的形式表现出来,去认识客观世界的。要把人类积累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要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等, 都要依赖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树立学生是外语学习主人翁的观点。 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一味地灌输。

2.坚持外语课堂教学的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信息是指经过努力获得更多的外语信息量,多渠道地提供外语的信息源, 针对学生平时听说和阅读课文的外语材料太少、信息量不足、视野不宽的弊端,课堂教学中安排多听一点生动、有趣、幽默的读物,并逐步提高听和阅读的外语语言材料的量和质。

高密度是外语实践的内容量大、密度高和学生实践面广,并在同一水平基础上从听、说、读、写不同角度展开,以增加学习外语实践的量和外语实践的人数。

快节奏是指用正常的语速进行外语教学,教学节奏明快,环节交替练习轮换紧凑。学生操练外语的内容和学生轮换操练的频率和节奏快速、协调。整个教学过程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束都有强烈的节奏感。

激发学习兴趣 促使主动学习 篇3

【关键词】 激发 学习兴趣 主动学习

古人云:“知之不若好之,好之不若乐之。”乐乃兴趣也。所谓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获得或探究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兴趣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教学中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将改变学生对学习价值取向的认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好学”。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途径是多方面的,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视新课引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的风帆。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首先要设计好每堂课的“开场白”,采取一些新颖、直观、奇特的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兴趣浓厚。下面我谈谈几种新课引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1)实验引入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以感知为基础的。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引课时,做一些精彩小实验,可以把学生引入奇妙的世界,激发兴趣。例如,在学习汽化吸热时,将棉手帕浸在70%的酒精中,浸湿后取出并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待火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学生看后,感到惊奇,探究兴致很高。这样的引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故事引入

用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集中。例如,在学习压强时,讲个故事:那是一个北方寒冷的冬天,河水结了厚厚的冰,一群小孩正在冰面上玩耍。突然,冰面出现了裂缝,裂缝正在变大,怎么办?“快趴下!”其中一个大哥哥一声令下,大家都趴下了……最终在行人的帮助下孩子们得救了。老师讲故事,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听后马上提出问题:“老师,为什么要趴下呢?快跑出来不行吗?”“为什么趴下后冰面裂缝不会变大?”听了故事,进入新课压强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高涨了!

通过一个个扣人心弦、娓娓动听的故事,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乐中学,轻松地掌握知识。

(3)利用多媒体引入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发展,许多兼具影、像、声等功能的教学设备,如实物投影仪、录像机、计算机多媒体等都充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最佳的“视听”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情感因素。例如,学习《我们居住的地球》时,可以播放“神六”在太空中飞行的画面和它拍摄的地球的图片,学生兴趣浓厚,探究欲望强烈。

(4)利用生活实际引入

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现象丰富多彩,是导入新课的好素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新课,很容易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在讲物态变化时,利用“下雪不冷,化雪冷”;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水,而且是在窗玻璃的内表面”,“用久了的日光灯和灯泡的玻璃壁会发黑”等现象引入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5)诗歌引入

诗词歌赋,朗朗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我和学生们一起念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它包含了什么道理?

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五九六九、沿河插柳”,“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生动、鲜活的来自群众的精髓引入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谜语、歇后语引入

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些谜语,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太阳和月球时,叫学生猜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夕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太阳)”接着导入新课,学生兴趣很浓。

(7)歌曲引入

一首大家耳熟能详、欢快动听的歌曲能很快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学习蜗牛时,可以播放《蜗牛与黄鹂鸟》,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重视探究教学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科学知识都是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而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迅猛的阶段,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都非常强。他们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愿望也非常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科学课程的特点,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在学习蜗牛这一知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蜗牛有没有听觉?有没有视觉?有没有味觉?有没有触觉?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唾手可得的资源,一方面让学生人人参与,另一方面也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如,学习《我们居住的地球》时,模拟帆船在大海上远去的情景,证明地球是圆的。我设问:如何利用你身边的器材去模拟这个实验?有的学生拿着一支铅笔在另一学生头上操作,有的学生一手拿铅笔,另一手握着拳头进行操作,有的学生拿着铅笔卷着书本进行操作,有的学生拿着铅笔在自己手臂上进行操作……看!有了兴趣后,学生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教师指导下人人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教学,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强烈、持久,对知识的理解印象深刻。

三、重视构建和谐课堂

爱因斯坦说:“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当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巨的任务去负担。”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必要前提。所谓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即教师在课堂上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限制,让他们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不对学生的独特见解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学生消除害怕被教师批评的心理障碍,获得创新的环境,从而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师生关系融洽,双方配合得好,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而,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积极营造信任和尊重学生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四、重视创造成功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得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给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教师要真诚地关心和爱护每一名学生,时时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随时表达教师的关爱之心,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主动学习。

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时,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较难的问题不提问后进生,以免他们因答不出而尴尬,影响自尊心。而当提问后,后进生举手时,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若答对了,要及时肯定与表扬;答错了,应充分肯定其某些可取之处,适时分析与引导,并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设问时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差生回答,比较专门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每一个问题对于答问的学生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这样,学生兴趣更浓,积极性更高。

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学生将一次比一次进步,一次比一次成功!对学习的信心越来越足,兴趣越来越浓!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曾指出:“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将使教与学进入双赢状态。作为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成效,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创新。

走出题海主动学习 篇4

一、学生信息科技学科作业现状

1. 学习行为滞后

由于高一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学习行为上还延续初中的习惯与方式,学习的依赖性非常强。

2. 初高中教学内容衔接差异

此届高一学生由于教材的关系,与以往学生相比,在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比如说,由于学生在初中解析数学内容学习不够深入,导致在算法设计时无法找出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我在教授本学科的同时还要充当数学教师一角。所以导致算法教学的进度相对于以往有所减缓,这对于本身课时就紧张的教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3. 学生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虽然同为市学业水平考试学科之一,学生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仍然无法与其他学科相提并论。尤其在作业中,我深刻感受到他们对本学科学习所持有的态度并不认真。

二、作业原则

作业的布置,不单要使学生巩固知识技能,达到课程目标,通过水平考试。我更希望通过作业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我在设计作业的时需要考虑到作业的延伸性、层次性、开放性、前瞻性等特点。同时,针对现实存在的各种情况,我在布置作业时以教学大纲作为依据,根据我校学生能够达到的水平增加相应的难度,以书面作业为主、实践性、开放性作业为辅,将每次课后作业控制在半个小时内完成,不给学生造成额外负担。

三、实践措施

长期单一的书面作业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抵触情绪,因此我坚持以书面作业为主,穿插其他形式的作业,包括口头作业、实践性作业、开放性作业等。

1. 口头作业

通过完成书上交流讨论内容,例如介绍各国各领域对信息的不同定义、你认为信息还存在怎样的特征、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具体表现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本枯燥的概念性知识点。

2. 实践性作业

此类作业以实际操作为平台,由实践带动理论学习。例如文件压缩活动中,当学生完成压缩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文件后,要求他们寻找采用同一压缩工具压缩同一类文件所产生的不同压缩比的原因。。

3. 开放性作业

开放性作业具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挑战性,紧密联系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科学发展趋势。对于这一类作业我借鉴了“3分钟演讲”的形式,要求学生介绍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项信息科技内容。学生查找、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表达,不仅对学科知识有了延伸和扩张,还充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建立课堂与考试之间的桥梁

作业是课堂活动的延续,也是考试的前沿。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通过作业进行巩固和综合运用,而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又为考试提供了参考依据。所以,作业应成为课堂与考试之间的桥梁,三者紧密联系,共同推动学生的学习。

倡导主动学习 转变历史学习方式 篇5

一、自主制作时间轴

时间轴的制作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學方式,一来是要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二来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时间轴的设计都是由教师来完成,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然而这样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所以,在课改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引导学生针对每章节的知识点按时间顺序制作简单的时间轴,之后,再进行章节之间的拓展,以加深印象,提高效率。

例如,在教学《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这一章节时,我组织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总结,即: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五大块的主要内容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整理,制作成时间轴,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且也能使学生在动手制作中加深印象,提高效率,进而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

二、问题自主探究

问题探究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强化学生理解,帮助学生突破课程重难点内容的方法之一。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是教师的责任,并且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这一课时,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为什么说同盟会是第一个统治阶级的政党?(2)同盟会和兴中会有什么不同?(3)讨论: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学习观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之,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应该是自主的、多样化的,也是历史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的保障。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组织多种活动来凸显学生主体性,从而全面发挥历史课程的

功能。

参考文献:

陈爱忠.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8).

激发兴趣 主动学习 篇6

关键词:兴趣 主动 中学体育 效果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认识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学效果的好坏要看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教学中,无论教师讲的多好,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将影响到现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会影响着学生以后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新形势下,让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导他们以向往的心情领会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体育教师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最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 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着力增强广大学生的体育意识

体育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体育教学总是体现一定的社会要求,不仅传授科学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影响学生社会化进程,使青年一代的思想行为符合社会的价值观、规范和习俗,从而保证社会的延续性,这就是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角色。所以,要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教师需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去宣传体育的重要意义,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国内外体育大事等,增强学生关注体育和参与体育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能充分显示国家的经济实力、组织能力、科技水平、政治和社会安定,能在世界人民面前充分展示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社会面貌,能振奋民族精神,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能提高民族的素质。学生的认识提高了,自然会形成由认识——兴趣——投入,这一良性循环中。

二、全面强化体育教师的言行影响

体育教师的言行仪表、文化修养、工作态度及较高水平的运动技术、技能对学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我们知道教师在学生学习期间,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给与学生影响都是最深的,而体育教师尤为如此,因为他们与学生接触时间长,在运动中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多,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为人师表,感情流露要真实,要充分。如果一个体育教师的表率作用越好,对学生的影响就越大,而对体育的兴趣,也正是在逐步的接触中提高的,教师成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楷模,因此,教师要用对体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对教育工作的无限激情,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从而使他们能愉快地并以极大的兴趣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

三、合理选用体育教学的教材资料

体育教学内容繁多,要根据不同对象选择教材资料,也就是说教材和其它资料的选择一定要考虑教学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如中学体育教学便是如此:中长跑课体育教师可以提前通知学生把自己最心爱的一样东西拿来,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爱物放到终点,让学生在长距离跑之后得到自己心爱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活动,排除了学生对某些项目的心理障碍,同时也达到本课的目的,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那么面对学生的年龄差别、体质差别这一现实,难易程度要适宜。如果采取了各种辅导方法与练习仍掌握不了,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随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当然,内容简单,没有什么新的东西给他们,同样也很会失去兴趣。

四、有效运用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大力提升体育教学的课堂效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努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培养师生关系的协调性。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把自己的教育对象——全体学生协调起来,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需要,有效协调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这种主导作用并非是教师的主观意识、指令、控制等呆板程度的体现,而应该是引导、启发、激励等动态程度运筹,在课堂上则表现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动强,运动兴趣浓厚,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开发。

2、调动学生情绪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的精神风貌在调动学生的情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给学生的应该不仅是漂亮、优美、干练和动作敏捷的形体语言,并能以恰当准确的各种手势,洪亮有节奏的指挥口令,抑扬顿挫的讲解,风趣的语言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之中,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反响,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练习动作的欲望,使学生在课中保持较高的兴趣与良好的精力。

3、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实践证明,在学习的各个年龄阶段,以游戏作为准备活动的内容之一,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游戏中欢乐的色彩,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绪和兴趣,会使同学们情绪饱满地过渡到基本部分。应在教学中遵循这样的环节,多种小型的游戏——基本教材练习——对抗竞赛——放松整理——结束。这种安排体现了如下过程: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参与意识,完成教学内容,同时达到提高身体素质,检查教学内容落实的目的,此外,还可提高竞赛意识,这样安排教学环节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圆满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 篇7

一、几种方法

1. 强迫

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 学生若不完成就强迫, 或延长学习时间或采取处罚措施, 总之, 你不动我采取各种措施推你动。这种方法最容易造成学生反感, 甚至反抗, 有一句话叫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所以此法一定要慎用。

2. 说教

给学生讲大道理、讲过去、讲未来、讲成功和失败、讲父母辛苦……这种方法也叫唠叨, 此法虽比强迫方法文明了许多, 却也容易造成学生厌学。因为学生最怕唠叨。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感觉到你在教育他的时候, 你的教育已经失败了!

3. 创设情境

一个人如果一次吃15克的食盐, 是非常难受的事情, 但将食盐放进一道菜里, 则吃盐就会变成一种享受。这菜便是盐的情境。如果教师能把学生所学知识放在学生感兴趣的环境下, 则学生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 并且学习的热情可持续下去。

4. 展示

展示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人的基本追求是物质追求, 高级追求是精神追求, 最高追求是价值追求。人人都有展示的欲望, 而展示恰是实现自己价值追求的途径。展示就是把自己‘的思路、观点、方法、甚至问题, 用一定的方式告诉公众, 让公众与自己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并感到幸福, 同时自己也感到幸福的过程。教师若能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展示平台, 则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被动起来。

二、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

相当一部分学生某个学科学不好,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喜欢这个学科的老师。学生一旦反感了教师, 甚至与教师对抗, 其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完全丧失。所以有些教育专家说:“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必然有好的教学成绩。在冷酷无情的师生关系下谈不到教学质量!

三、为人师表

叶圣陶说: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在于为人师表。我们教师要求学生做到, 自己首先要做到, 要求学生不做的, 自己坚决不做。要学生不迟到, 教师坚决不能迟到, 要学生诚信, 自己首先要诚信, 要学生主动学习, 自己更要主动工作。一个被动工作的教师不可能带出主动学习的学生, 言传身教, 身教是第一位的。我们常说, 要献一份爱心, 如何去献爱心?是身教而不是言传。献爱心, 要用自己的身体语言, 而不是空洞的说教。用身体语言才能让学生去主动学习。

四、自己人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做“自己人效应”。即:如果你想让别人听你的话并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事, 你就要让这人感觉到你是他的“自己人”。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就是这个效应的体现。如果学生感到老师是他的自己人, 是可信赖的朋友, 甚至是他精神的寄托, 则学生对教师必定“言听计从”, 何愁他不完成你布置的任务?对教师来讲, 这样的学生在任何事情上都能主动进取!

五、单独布置任务

有一种方法可使好学生感到教师是他的自己人, 这种方法就是:单独给学生布置任务!

姚××在初中时品学兼优, 让教师感动的一点是:他每天都为班主任主动打水。而一开始的打水却是老师给他布置的, 并非自愿。在姚××看来, 教师让他打水是看得起他, 他感到与众不同, 人生的价值得到体现, 教师是他的“自己人”, 老师布置的所有任务, 他都主动完成。姚××上了某重点高中, “打水”的优越感没有了, 没有人单独给他布置作业, 他感到失落, 学习不再主动, 成绩大步后退!

我们不可能千篇一律地让学生为我们去“打水”, 如果那样的话是荒唐可笑的, 但我们的每位教师都可以做到单独给学生布置“任务”, 这“任务”当然包括“学习的任务”。

六、指导学生写好学习报告

作业是被动学习的产物, 因为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总是面对所有学生的, 学生们在做作业时没有优越感。“学习报告”是主动学习的结晶, 虽然学习报告的题目, 大多仍然是老师布置给全体学生的, 但学生写出的报告, 不可能干篇一律。教师若能对每位学生的报告给予指导, 其实质就是单独给学生布置了任务, “作业”大都有标准答案, 教师的批改, 是红色的“√”号。学习报告是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对新知识的理解, 对教材文本的再创造, 只有更好, 没有最好。教师若能认真阅读学习报告, 并给予方向上的指引, 其实质就是同学生谈心, 在进行心灵的沟通!

我们可以设想: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一个报告的题目是《论不等式的解法》。首先教师对报告应有大致的要求:什么叫不等式、不等式有哪些性质、常见不等式解法有几种?这些问题让学生举例子说明。学生交回的报告肯定各有千秋, 假如数学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报告, 首先加以肯定, 再给出他们完善报告的方法, 则学生们定会努力思考、主动交流。那么有关“不等式”问题, 学生永远不会失去兴趣, 他们甚至有可能在这个方面有所建树, 这就是创造性学习。

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 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师也是一样) 。教师指导学生写好学习报告, 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 更不是强迫, 而是师生间心灵的碰撞, 教师很自然地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自己人”。

七、结论

1. 问: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

答: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他的自己人。

2. 问: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的自己人?

答:教师单独给予学生布置任务。

3. 问:如何给学生单独布置任务?

答:让学生写学习报告。

4. 问:如何让学生写好学习报告?

答:单独指导学生写好学习报告。

针对某一个题目, 让学生不断地写报告, 我们教师不断指导。他们一次比一次写的好, 一次比一次认识高, 一次比一次更接近真理, 临毕业时学生如果真能写出《高中物理》、《高中数学》、《论高中地理》……诸如此类的报告, 他们就都是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

有效引导 促进主动学习 篇8

一、创设趣味情境, 促进主动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努力创设有趣情境,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从而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 课前准备了一个钝角三角形和一个锐角三角形, 创设了下面的情境:“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朋友 (出示两个三角形) , 可是这两个朋友吵起来了, 希望你们来帮它们评评理。”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 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锐角三角形说:“不对。你虽然有一个钝角比我大, 可其他两个角都比我小, 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师:“同学们, 你们认为谁说得有理呢?为什么?你们愿不愿意一起来探索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呢?”这样, 将三角形拟人化, 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课堂教学中, 还通过质疑、争论, 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又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 我创设“失物招领”的情境:“陈小海同学于5月18日上午放学时, 在学校操场拾到m元人民币, 请失主到学校大队部找颜老师认领。”问:“为什么用字母m表示钱数, 怎么不用具体的数来表示?”“你认为这个‘m元’是多少元?”“如果不用字母m来表示, 还可以用哪些字母表示?”这样的设计, 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一个从未接触过的知识领域, 并激起学生的兴趣, 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二、精心设计问题, 促进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 教师就要精心设计问题, 要把握本课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点。所提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对一些概念、定义、法则的思考, 从而获取新知, 并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设计的问题还要注意班级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及能力, 分层次提问, 这样才能让每位学生都获得发展。

如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这一课时, 在学生探索边的关系时, 我提出了这几个问题: (1) 你所带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2) 把3根小棒剪成长短不一后, 任取3根还能围成三角形吗? (3) 为什么有的可以围成三角形, 有的不能? (4) 你觉得要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5) 如果用a、b、c表示三条边, 它们的关系可以怎么表示?这样层层递进地提问, 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搭建脚手架, 促使学生一步步去探究、去交流、从而解决这一个个问题, 当这些问题获得解决后, 学生也从中发现了三角形边的关系这一重点知识。当教师把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 学生从中看到完成任务的希望时, 这才能形成最理想的学习状态, 才能获取相应的知识, 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才能得到培养。

三、注重引导过程, 促进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要讲究灵活性, 要及时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作为引导的“话题”, 灵活地组织教学,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学生发生错误时、有创造性见解时、认知冲突时巧妙地引导学生, 帮学生解除思维上的障碍, 使学生能学。教师要善于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有利的教育时机往往一闪而过, 这就要求我们敏锐地去观察, 才能及时发现, 同时, 又要求我们明智地去对待, 才能有效引导。

例如, 在比较小数“0.25, 0.025, 2.05, 0.205”的大小时, 学生一般按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去做, 也就是先比较整数, 再比十分位、百分位……这时有个学生认为不需要一位位的比较, 只要把这些小数都补充成3位小数就能很快分出大小。这说法一出现, 同学们议论纷纷, 开始尝试, 最后得出“比较小数大小, 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 把每个小数写成位数相同的小数, 更容易比较”的结论。这一结论更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小数的大小, 全体学生更易掌握。课堂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契机, 抓住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引导, 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拓展思维的空间, 深化探究的兴趣, 必有不一样的收获。

四、关注学生实际, 促进主动学习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把握引导的度。不要认为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该讲授的课不敢讲, 该示范时不敢示范, 不管什么内容的课都让学生自主探索或合作探究。有效的指导应该是该讲授时讲清楚, 该扶一把时扶一把, 该放手时大胆放手。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么什么时候该讲、扶、放呢?学生从未曾接触的知识、起始课的知识要讲。如“用字母表示数”、“圆的认识”、“周长”等, 学生第一次接触, 在学生初步认识后, 教师就要明确地讲授有关知识、概念。而对于新旧知识联系的课, 可半扶半放, 如“百分数的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等, 因为学生已学过分数应用题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则可借助已学知识对学生加以引导, 大部分知识让学生去探索, 只要在适时引导一下即可。对于较简单的知识, 如果方法又是前面学过的, 则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 如“梯形的面积”, 因为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了, 教师只要多加鼓励就行了。这样的放手, 不仅让学生从中获取了知识, 也因此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自主学习 主动建构 篇9

一、创建生本课堂,落实自主学习的理念

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是生本课堂呢?马老师的课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就是生本课堂。纵观整节课,学生都是在马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展开大量的自主学习活动。课堂的第二个环节——“猜想方案,探究新知”环节,马老师放手让学生利用1号学具自主探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第三个环节——“提问质疑,操作验证”环节,马老师让学生利用2号学具进行操作,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从而验证了前面的猜想。“方法让学生自己找,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这种自主学习的理念正是近几年全国各地一直倡导的,也是当下我们小学数学课堂必须落实的。但是,目前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仍然存在满堂讲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是不会高效的,凡是高效的课堂都是自主学习的课堂。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真实地表达想法、提出疑问、展示个性。

二、重新加工教材,做到为理解而教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一节典型的求平面图形面积的课例。先推导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是常见常用的教学思路,而马老师打破了这一教学常规,增加了验证环节,这是充分研读教材后,对教材的再加工。这样的设计落实了“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这一新课程理念。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重点,马老师设计了如下的程序:(1)让方案设计正确的学生上台展示,演示计算方法的获得过程,这是初步的感知理解。(2)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公式的探究,并引导学生思考、弄清推导公式时的两个关键问题(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这是深化理解。(3)课件演示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整个过程,这是再次强化理解。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真正理解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马老师的这节课启发我们,课前要多下工夫研究教材,课堂上要舍得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探索时间,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师只在问题的关键点、困惑点、易混点、知识生长点处讲解,做到“为理解而教”。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数学课堂应该教会学生必要的数学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有人说:“不懂得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提出了让学生获得“四基”,其中之一就是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史宁中教授把数学基本思想具体概括为:抽象、推理和模型。在马老师的这节课中主要渗透了三种数学思想:一是转化的思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这里就蕴含着等体积转化这个重要的数学思想。这种转化的思想在后续的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仍要用到,以及在计算环形的面积及不规则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时,也要用到。二是模型思想。在猜想探究环节中,马老师让学生尝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验证猜想后又用字母式子表达出来,这样的过程就是建模过程,渗透了模型思想。三是符号化的思想。用字母表示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一环节就体现了符号化的思想。学生在获取上述数学思想方法后,将终身受益,他们将会应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四、扎实训练,促进技能的形成

我们倡导“为理解而教”,但更要注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达到扎实、有效,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要达到熟练,这“两基”都必须通过适量的练习才能达成。马老师这节课练习设计扎实有效,具有以下特点:(1)练习的数量足。这节课分4次练习,共练习了7道习题,超出了课标对新授课练习量的要求。(2)练习有层次。本节课不仅练习量足,而且练习设计有层次。前面5道基础练习题使学生巩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面的“做一做”“比一比”属提高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足量的习题、扎实的训练确保了课堂教学的质量。(3)练习的形式多样。马老师这节课在练习时使用“变式训练”,在“做一做”出现了“一底两高”,由原来的“一底一高”变化而来,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明白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需“对应底乘对应高”。“变式训练”是我国数学教育奉献给世界数学教育的“瑰宝”,“变式”可以从多角度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强化了数学知识的联系与变通。

以上是笔者对本节课的四点评析。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遗憾艺术,但只要我们心中始终有学生,自觉持守自主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创建高效课堂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 篇10

一、创设情境,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有实验研究表明,如果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他的积极性,比那些处于一般环境中的学生要学得更加轻松、 更加有效率。由此看出环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努力让他们去感受、思考、领悟。

比如,我在教授 《桃花源记》 一课时,文中有一句话“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有的同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遂与外人间隔,不复出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从来到这里就没有出去过,这么多年,外面的世界变化这么大,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外面的衣服什么样?另外,陶渊明的 《桃花源诗》 中的描述与此处也有出入。我当时一听也懵了,就和学生一起查找资料,看看谁的理解更恰当。这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高,收获也很大, 这就在无形当中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之后,在这件事上我表扬了那位大胆提问的学生,别的学生也对他投以赞许的目光。这样子的做法不仅让他们更有动力去自主学习,还会让他们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

二、小处着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我们不要想通过几次班会活动,就能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是很不实际的。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要从小处入手,慢慢点燃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比如说,教授古代散文 《赤壁赋》 后,结合文中出现一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我用讨论交流的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整合从初中到高中文人感慨“个人生命短暂,宇宙无穷”的句子。没想到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一出,学生们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感悟到:许多文人的感慨都是一样的情结,只不过他们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有的学生说,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他们的境遇。还有的学生说,他们的感慨大都与他们的心态有关。在他们发言的过程中,我一般都不发言, 因为我要把舞台留给这帮 “演员”, 没过多久,教室里就陆陆续续地有掌声,这是他们对同学由衷的认可。我想他们在赞美声中,自我学习的意识一定增长不少。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自己用实践证明了他们有学得好的能力,这就是“我要学”的表现。

三、贴近生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应该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语文教学的领域。教学内容充满生活气息,变得有趣的时候,学生才愿意去学。

比如说,我在教学 《岳阳楼记》 的时候,我让学生观看了游客参观岳阳楼的场景,再现岳阳楼胜景。这个时候,去过岳阳楼的学生马上就变得兴奋起来,没有去过的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会有太大的陌生感。当学生陶醉在美景之时,我就布置作业,让学生来充当导游,来为我们介绍岳阳楼的美景,看看谁做导游最合格。学生们马上就活跃起来,学生争相查阅资料,实地观察,积极写解说词。通过这次活动,有的同学觉得导游这个工作很适合自己,让他们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四、构建参与式课堂,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什么是参与式课堂呢?就是师生以平等的身份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仅是课堂的倾听者,还是学习计划的制定者、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者。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已知的基础知识,撰写小论文,编演课本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上一篇:大型植物租摆合同下一篇:司马光教学设计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