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工作计划(共8篇)
一、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生产”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紧紧围绕公司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明确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目标,实现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
二、培训教育工作的目标
通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公司工业人员全面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素质和管理水平明显增强,“三违”明确下降,力争公司所有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三、培训内容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3.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4.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四、培训教育工作的时间
1.公司法人代表和各部门经理每年不少于30学时
2、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40学时
3.其他管理和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20学时
4.特殊工种每年不少于20学时
5、其他职工每年不少于15学时
6.待、转、换岗重新上岗前,接受一次不少于20学时的培训
7.新工人的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培训教育时间分别不少于15学时、15学时、20学时
五、教育和培训的形式与内容
按等级、形式和工作性质分别进行,管理人员的重点是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作业人员的重点是遵章守纪、自我保护和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一)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
对新工人和调换工种的工人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
三级安全教育是每个刚进公司的新工人必须接受的首次安全生产方面的基本教育,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公司、车间、班组这三级。对新工人和调换工种的工人,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
公司级新工人在进入公司前八天每天上午9:00至11:00
新工人再分配到公司之前必须进行初步的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如下:
1.劳动保护意义和任务的一般教育;
2.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安全知识;
3.公司安全规章制度等;
车间级新工人被分配到车间前八天每天上午9:00至11:00
车间级教育是新工人被分配车间以后进行的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如下:
1.车间工人安全生产技术操作一般规定;
2.车间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安全生产纪律和文明生产要求
4.车间内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危险作业部位及必须遵守的事项
班组级分配到班组前十天每天上午9:00至11:00
岗位教育实行工人被分配到班组后开始工作前的教育,教育内容如下:
1.本人从事工作的性质,必要的安全知识,设备及安全防护
2.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
3.班组安全生产的要求和劳动纪律
20__年公司全年安全培训计划20__年公司全年安全培训计划4.本工种事故案例剖析,易发事故部位及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
(二)特定情况下的适时安全教育
1.季节性加强冬季、夏季、雨雪天、讯台期工作
2.节假日前后
3.节假日加班或突击赶任务
4.工作对象改变、公种交换的培训时间为上岗前五天上午9:00至11:00;下午3:00至5:00
5.新工艺、新操作、新设备、新技术操作前五天上午9:00至11:00;下午3:00至5:00
6.发现事故隐患,和发生事故后
(三)经常性安全教育
在做好上述培训和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贯彻于工作当中,并根据接受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方法进行
1.安全生产意识宣传教育每月第一周周五上午9:00至11:00
2.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每月第一周周五上午9:00至11:00
3.公司定期的安全日于当天进行安全教育活动
4.班组每天三上岗(上岗交底、上岗检查、上岗记录)、和一讲评(安全讲评活动)。上岗前半小时
六、培训评价
1.了解熟悉公司的管理方针、目标、质量、安全和环保意识、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体系的标准、员工纪律。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 它不仅是技术工作的基础, 也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 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标志。
2 企业推行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标准化由于其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内容的科学性和制定程序的规范性使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
现代化生产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分工而产生的。统一技术参数、统一规定要求、统一技术规范、统一管理程序已成为必须的条件。企业通过制定和推行各种技术管理标准, 使企业的活动简洁、科学和规范。因而标准是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
(2) 实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标准化使企业管理系统与企业外部约束条件相协调, 不仅有利于解决原材料、配套产品、外购件等的供应问题, 而且可以使企业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 并为企业创造多方合作的条件。
(3) 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
标准化对象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重复性。企业通过标准化对某些对象进行合理地归纳和简化, 控制多样化和复杂化。如对产品品种规格进行合理简化, 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批量, 为企业创造采用高效率的工艺设备和进行专业化生产的条件, 提高生成效率, 减少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消耗, 降低成本, 以此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4) 新技术稳定引入的重要保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灵魂, 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为任何一项科研成果, 不论是新产品还是新工艺, 从研制到鉴定都有标准把关和衡量, 只有符合标准才能在生产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由此可见, 标准化是创新成果不可缺少的环节, 是引入生产的桥梁和纽带, 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3 企业标准化工作目前的状况分析
我国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实施标准化。即使部分企业想实施, 却不知如何实施。在对企业解剖分析后, 在标准化实施方面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共同问题:
(1) 标准化意识不强
标准化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 不仅仅是标准化部门或标准化人员的事情, 只有企业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 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全体员工的理解和配合, 是企业标准化活动能否得以贯彻落实的前提。
(2) 标准体系缺失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企业管理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企业标准体系作为基础, 支持其他管理体系, 保证了各种管理体系统一管理事项体系文件内容的一致性, 避免了冲突、抵触和使用者的无所适从, 又能做到多种体系一套文件、统一标准要求。
(3) 没有强有力的组织开展和控制标准化工作
我国很多企业只是把标准化工作当成研发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等的一项从属职能, 另外具体从事标准工作人员容易产生流动, 这导致标准化工作的临时性和缺乏连续性。
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标准, 但没有有效地执行。企业标准化的管理还需要动态的管理, 以便于适应企业经营活动和外界变化。
(4) 缺乏必备的技术和质量标准文件
由于很多企业为了赶产品开发进度, 对技术资料的准备和保存工作严重不足, 缺乏相关标准和规格书, 会造成质量部门的检验文件和生产文件无章可循, 对未来的产品开发也不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对公司的经验沉淀是一种损失。没有基础的技术文件就没法建立基本标准化体系, 直接导致相关标准化工作难以开展。
4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步骤和方法
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开展标准化来说, 首先是一个适应标准化的过程, 是系统掌握和运用现有标准建立标准体系的过程。其次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 结合企业特点, 找出创新点, 走出一条从模仿到自主创新、进而参与全球前沿竞争的道路。创新是有成本的, 制造企业起步低, 不必求全面开花, 但求个别突破, 持之以恒, 定会有所收获。
(1) 建立标准化部门和组织
考虑到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 必须成立标准化部门专职开展和推动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涉及各个部门的方方面面, 在标准化经理的推动下, 成立标准化委员会, 由推进委员会和数个项目小组构成。推进委员会由各个部门的总监组成, 项目小组由相关部门组成, 并设项目组长。
企业标准化工作人员将紧紧围绕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目标, 随时把握市场的脉搏和与企业的经营方向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方向, 研究制定本企业标准化工作方向、计划和措施, 用以指导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企业标准化工作人员要当好企业领导经营决策的参谋, 对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从标准化的高度提出自己的见解。
专职标准化人员和全体人员是鱼和水的关系。在制定标准时, 前者是核心、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但后者是主体;在贯彻标准时, 前者是协调者、咨询者、倡导者, 是形象代表人, 但后者是最终决定人。标准化部门还要做好平时贯标中的咨询指导等具体活动。
标准化组织架构见图1。
(2) 建立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 它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体系建设中, 首先必须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方向来确定体系框架, 即按照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确定技术标准体系的内核, 企业的经营理念、工作模式、发展规模确定管理和工作标准体系的内核;其次必须搜集专业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发展信息, 组织专家进行筛选;第三编制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实施并行工程和分步建设, 即已确定的体系项目进入建库动态管理, 未确定的进入分批编制管理;整个体系则随着企业发展始终处于边建边完善、不断改进的螺旋上升的动态管理。
加强对标准文献的管理, 积极采用计算机管理, 建立标准数据库, 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多检索途径的目录体系, 进行标准情报检索。此外, 还要积极编制有关标准文献的二次文献, 定期、定时将一些标准变更情况及其所涉及的产品内容的更新情况分门别类地送给有关领导、部门, 让他们了解信息, 随时得到最新的标准, 了解国内外的发展动向。标准化库的建立标志着技术体系的雏形诞生, 它为产品规划、设计、质量、市场等确立了标准和方向。
(3) 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标准化体系
配套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推进和保障机制。因为框架内容具有方向性、全局性和系统性要求, 由企业上层来深思、策划, 负责完善体系框架和审查体系各项目内容;项目内容具有技术性和管理性、多样性和动态性, 有日常的更新保证机制, 如进行专项基础标准课题总体研究、实行体系各项目的责任制管理和内审机制管理等, 确保体系健康运行。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推行, 可以与企业已有的管理体系相结合, 与公司的日常工作相结合, 还可以与员工的业绩相挂钩, 以督促体系的执行。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 是体系进行持续改进的基础,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正是遵循P-D-C-A (即策划-实施-检查-处置) 的循环模式, 不断发展前进。人们可以把一个模式从运行的过程, 从策划、建立、运作直到结果的检查和持续改进分成四个阶段实施。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 体系推行的早期直接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资源的节约、产品质量和合格率的提高、生产周期的缩短等方面, 同时直接促进了管理的有序化。
以桑菲公司为例, 图2清楚地反映出标准化工作流程。
(4) 实施超前性标准化
企业在实施技术创新目标、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和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计划时, 必须搞好超前标准化, 以实施超前标准化来促进技术创新。超前标准化包括时间上的超前 (即在产品研制工作前主要性能、功能的确定) 和技术内容的超前 (即制定超前技术指标) , 还应根据企业产品技术发展水平和市场预测制定合理的超前标准, 做到既经济又合理。企业实施超前标准化战略, 能把企业的整个标准化工作带动起来, 把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工作推动起来, 使企业创有目标, 行有标准。
5 结语
企业标准化的动力来自市场, 其目的是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立足长远, 先行一步, 脚踏实地推行标准化的企业,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企业龙头, 成为未来的赢家。
总之, 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 其最终目的就是获取最佳秩序和社会、经济效益。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已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 企业若不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去推行标准化工作、不能运用标准化这一有利武器去提高产品质量和规范服务行为, 那么企业将无法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沈同, 姚晓静, 王长林.企业标准化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
[3]沈同, 邢造宇.标准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5.
[4]袁小军.实施企业标准化战略推进科学管理和提升核心竞争力[J].中国标准化, 2005 (1) :50-52.
关键词:信息化 标准化 知识管理
一、企业标准化工作基本任务
企业在实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核心,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企业标准化体系。设立企业标准化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管理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编制适应本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组织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二、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成
1.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实现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其它标准都要围绕技术标准进行,并为技术标准服务。具体来说,技术标准是对生产相关的各种技术条件,包括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式等所作的规定。任何企业都应首先以其高质量的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标准为中心,以高质量的产品(或工程服务)标准为中心,建立完善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2.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对有关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运用标准化原理所作的规定,它涉及各个管理方面,包括企业经营决策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运销管理、经济实体管理、以及标准化管理等。
3.企业管理标准的种类
主要是⑴图样、技术文件、标准资料、信息、档案的管理标准;⑵为进行科研、设计、工艺等技术管理工作而制订的有关设计管理、工艺管理标准;⑷计量管理标准;⑸质量捡验,审核及质量记录的管理标准⑹经济合同管理标准;⑺半成品、协作件管理标准;⑻生产运输管理标准;⑼定额管理标准;⑽成本管理标准;⑾设备管理标准;⑿物料管理标准;生产活动原始记录及台帐及信息管理标准。此外还有能源管理标准、会议管理标准、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标准等等。
三、企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充分理解开展安全标准化的意义。部分企业对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理解开展安全标准化的意义,仅把取得安全标准化达标证书作为企业今后生存唯一目的,而忽视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缺乏主动开展标准化达标创建的积极性,造成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不能真正落实;
2.部分达标企业存在“重考评,轻运行”的错误观念。有些企业认为通过达标考评就可以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安全标准化的内涵是通过风险辨识分析,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3.不能体现全员参与的原则。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其他管理人员认为,标准化工作是管理部门的事。不明白标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
4.企业对安全标准化规范理解不足,对企业基层员工培训力度不够。由于对标准化通用规范10个一级要素和53个二级要素内涵理解不够,造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同时企业未能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定期的培训活动,使职工掌握标准、执行标准、依标作业。
6.企业员工文化水平低,缺乏安全意识,实施标准化投入不足。部分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差、人员少且安全意识淡薄,短期行为严重。导致企业安全管理混乱,安全资金投入不足、生产装置简陋,工艺技术落后,作业人员资格不符等现象存在。企业员工本身文化水平与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不相适应。尽管通过一定的教育培训能有所改善,但要促使其从被动地接受管理到真正主动参与标准化管理,其难度显而易见。企业开展培训教育因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和培训教育设施的缺乏,仅停留在抄几张试卷而已。
四、结论及建议
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以标准化建设为动力,推进企业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及绩效管理工程,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以六项措施确保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
1.是健全机构、明确职责。调整企业标准化委员会,明确成员、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设三个专业标准小组:技术标准组、管理标准组、工作标准组,按照“职责清晰、工作有序、执行有力、考核有据”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标准组织机构。
2.是做好推进工作的宣传与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召开标准化建设启动动员会,明确任务和要求;利用报纸、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系统的宣传,培养企业上下执行标准的文化氛围,使员工全面掌握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3.是全面进行标准化工作调研。开展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确立下一步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起点。
4.是构筑企业标准体系表。按照企业标准体系表中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对照、有机结合的关系,以技术标准为主导,使企业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对“人、事、物”三方面的管理。
5.是建立健全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制定企业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加强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提高技术标准的执行力;制订和统一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制订企业典型设计标准,“以典型设计、典型造价、通用设备”为基础,全面开展企业标准的制订和完善工作;开展以二次系统、信息等典型设计方案为内容的标准建设;建立既在企业内部统一,又符合各单位实际的电网建设、运行、检修、试验等管理标准;建立较为完善、符合实际的工作标准和岗位关键绩效指标。
6.是做好企业标准化体系评估及改进。根据企业新的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的试运行情况,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不足,全面组织进行评估,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办法。
参考文献:
[1]李金娥.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J].化工质量.2005
[2]王伟民.标准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绩效的"助推器"[J].啤酒科技.2011
[3]戚亚江.标准化管理体系在豆制品企业中的应用[C].2008中国豆制品行业自主创新高峰论坛.2008
[4]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企业标准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前景[J].波拉提.2010
[5]严伟.企业标准体系的策划和实施[J].上海电器技术.2003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成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领导小组。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的安全第一责任人为组员。
2.成立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执行(内审考评)小组。企业分管安全管理工作的副总任组长,各部门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员及相关人员为组员。
第二阶段:学习阶段
1.组织学习国家各级政府及各级安监部门关于标准化达标工作的文件(2010年国务院23号令、2011年国务院40号令以及各级安监部门的相关安全标准化达标文件)。
2.安排相关人员参加市、区两级安监部门组织的安全标准化达标培训,掌握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的基本流程,掌握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的评分要求和方法。
3.召开企业内部各级人员进行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会议,向企业全体员工进行标准化达标工作的宣贯,动员全体员工开展安全标准达标工作。
第三阶段:内审自评阶段
1.初次内审自评阶段,根据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的内容(13个一级要素,42个二级要素,196条达标标准)要求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整改,通过整改再按评分细则进行内审自评。
2.终次内审自评阶段,通过多次整改、内审、自评,最终达到安全标准化达标要求,算出自评分数,形成自评报告,列出扣分项目。
第四阶段:评审申请阶段
1.根据安全标准化评审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包括营业执照复印件、评审申请书等。
2.根据要求申报工贸企业标准化管理系统。
3.将相关文件报所在地安监办,经安监办同意后,由安监办报区安监局。安监局同意后将进入外部评审阶段。(所需材料一式三份,企业、安监办、安监局各一份。)
第五阶段:外部评审阶段
1.经两级安监机构同意后,企业所在地安监办将带领有资质的外部评审员成立考评组对企业进行外部考评。
2.外部考评未通过,企业继续进行整改,直至企业通过考评。
3.考评通过后,考评组形成评审报告(一式两份),报所在地安监办及区安监局备案。
第六阶段:公示、颁发证书阶段
首先感谢两位专家到我公司莅临指导,对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公司在如皋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南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指导关怀下,为切实提高公司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公司建立了以服务提供标准为主体,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为基础,服务保障标准为支持的企业标准体系。标准体系业已成为指导公司开展各项工作指南和行动纲领。现将标准化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公司最高管理者高度重视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创建工作,为确保公司的标准化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公司成立了标准化委会员,由总经理亲自任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各部门领导任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各部门设置了专(兼)职的标准化员,成立了公司标准化室。同时对标准化委员会、标准化室及专(兼)职的标准化员的职责和权限进行了明确。通过公司标准化组织架构的构建,为公司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公司建立了标准化工作方针和目标,为公司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和努力奋斗的目标。
二、重视宣传和教育培训
为使公司相关部门了解企业标准体系,公司最高管理者多重场合下宣讲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公司综合部先后开展了GB/T 24421.1-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基本要求》、GB/T 24421.2-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标准体系》、GB/T 24421.3-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3部分:标准编写》、GB/T 24421.4-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 1
指南 第4部分:标准实施及评价》专项培训,通过培训,相关部门清楚了创建企业标准体系的内容和要求,为公司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三、全员参与
为使公司建立的企业标准体系既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又符合公司的具体情况,让标准化工作直接深入到各部门。先后开展了自查,然后逐级检查,将运行不合理、与实际不符等情况反馈到标准化办公室,统一协调。
四、层层宣贯,执行标准
制定标准的目的在于执行,不执行等于没有制定。新的标准发布后,由标准编制人员对标准化管理员进行培训,然后由各部门标准化管理员对标准的内容组织本部门全体人员的宣贯培训。通过培训宣贯,使标准要求得到理解,深入人心,并遵照执行,达到有效状态,使企业获得最佳效益。
五、监督检验各部门开展标准化工作情况,确保有效实施标准
公司通过各种措施检查各部门及服务点的标准化工作情况,确保有效实施各类标准。
(1)通过自查方式对本部门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现象,及时分析原因,制订纠正预防措施。
(2)通过制定日常检查表对各部门及服务网点进行标准执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并对不合格现象进行整改。
六、企业标准化工作情况
通过标准化工作开展,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评价分析如下:
1、职责明确,考核有效,大大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性 通过制定各岗位职责,明确了各岗位职责要求和岗位目标,大大提高了员工责任性。然后根据考核标准每月对各部门及服务点工作进行考核,提高了员工积极性。通过部门目标的实现保证公司总目标的实现,用户满意度明显提升。
2、制定了服务规范,为客户服务提供了承诺
公司制定了《客户服务》、《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保洁、绿化、灭杀》、《安全防范》等服务规范。通过服务规范的制定,为客户提供了承诺。
3、制定了服务提供规范及质量控制规范
多年来,公司领导层始终把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提高服务保证能力和确保服务质量放在企业生产经营的首位,牢固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念,以人为本,狠抓服务质量工作。根据“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相关要求,公司以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质量控制规范、运行管理规范等标准的建立,将服务要求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同时通过人力资源,设施、设备及用品标准,财务管理标准、信息标准等保障标准的建立,为公司物业服务规范化提供了保障。
公司通过开展标准化工作,为企业创造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标准化体系,深化标准化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努力。
为贯彻落实《韩店镇生产安全策划项目》要求,切实做好今年安全标准化企业创建工作,促进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确保我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加强管理,夯实基础,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的贯彻实施。以开展企业标准化创建为基本手段,以保持、巩固和提高创建成果为重点,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为目的,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促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二、组织和实施
(一)、成立安全标准化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及时召开创建工作会议,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保障措施和时限安排。
(三)、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调度和安排创建工作,及时掌握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安排。
(四)、督促各车间、工段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将标准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抽调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相应的创建标准化工作小组,集中精力抓好安全标准化的创建工作。
三、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步骤 启动阶段: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组织机构编制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实施计划
咨询阶段:评审机构组织宣贯培训针对提出问题按标准实施整改;
标准转换和全员培训学习阶段:安全标准内部转换
训学习; 自查整改阶段:对照标准自查、整改准查找差距继续整改对照标准自评对照标标准全员培层层动员宣贯培训实施目标责任管理; 评审机构现场咨询检查继续对照标准自评;
四、各阶段开展的主要工作
1.启动阶段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总经理为委员长,副总经理为副委员长,各部长及资深技术人员组成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委员会,下设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办公室,由主管安全的部长担任主任,主管设备、电气、技术、生产和研发的两位部长担任副主任,各专业小组组长为成员。推进办公室下设基础管理、机械、电气、燃爆热工和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5个专业小组,由各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担任小组成员,具体负责、指导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日常推进工作。各项目的相关联部门的部长作为各项目整改措施落实的责任者具体承担组织落实和监督职责。
二是层层动员强化宣传培训。为顺利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公司进行了层层动员和培训。公司召开了公司全体干部、安全员参加的创建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动员大会,会上总经理作了动员讲话。阐明公司“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和谐盘起”的主旨。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办公室相继对公司中骨干、安全员共15人进行了宣传培训;举办了3期24学时共133人次参加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为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
三是编制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实施计划。按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经与咨询评审机构沟通,公司制定了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总体推进计划,对评审工作的每个阶段的具体开展均制定了详细的工作
计划,明确了时间、任务、步骤和担当人员,确保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序进行。四是加强过程控制,实行目标导向。公司制定了每个阶段的任务并制定了详细的开展计划,由安环办办公室统一协调、指挥、监督,由各小组具体落实,每周召开碰头会总结、修订推进工作;每月向公司总经理总结汇报一次推进情况并修订次月计划,确保整个达标推进工作有序、可控的进行。
2.咨询阶段的主要工作
8月7日—8日,晟明公司咨询组对我公司创建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工作进行了现场咨询检查,针对咨询机构提出的112项整改项目,推进办公室组织制定具体的整改计划,将112项整改项目进行了具体分解、落实、明确整改责任人和完成时间,由各专业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的项目的整改监督指导。咨询阶段共完成整改项目109项(未完成项主要为职业危害分级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测以及需要停工整改的项目计划利用国庆放假期间整改),整改率97.3%。
3.标准转换与培训学习阶段开展的主要工作
将各项目按照专业分配给各专业人员,参照标准的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制定公司内部标准文件并下发到相关部门和岗位。制定整体的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对象、培训人、培训时间组织各相关岗位的人员学习标准要求并做好培训考核评估。
4.自查整改阶段开展的主要工作
按照《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公司4个专业考评组于2011年6月和2011年7月对公司所有考评项目组织进行了两轮自查、自改、自评工作,期间共查找各类不符合项116项,整改完成113项。整改率97.4%。整改完成后,在咨询机构的指导下,公司组织了一次全面地自查评分工作,公司自评得分851.14分。
四、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途径,是规范安全行为,有效防范事故的需要;是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是推动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各车间和工段要充分认识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把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列为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班子,明确责任,分析现状,制定实施方案,采取措施,切实加强领导。将标准化创建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做出成效。
(二)建立工作制度,构建长效机制
要建立和完善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制度,努力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一是考评制度。建立基础台帐,定期组织考评,总结推广成熟的经验做法,通报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二是动态管理制度。在考评的基础上,对企业安全状况实行分级分类监管,督促企业提档升级。三是公告制度。各级部门和车间负责统一公告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情况和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信息,并将相关情况逐级报送至办公室。办公室会定期将各车间标准化创建和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全区。四是激励约束制度。积极探索在安全信用、经济政策等方面建立与标准化创建工作相适应的激励约束制度,将标准化创建与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相结合;与目标考核相结合;与各类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促进企业达到安全标准化。
(三)加强调查研究,实施分类指导
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调查研究,摸清标准化创建工作现状,实施分类指导。根据本厂安全生产情况、企业规模和行业类别,分类、分层次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针对本厂实际,要有重点的扶持,起到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要有重点的帮促。通过试点示范、现场交流的方式,发现和总结不同企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培养先进典型,树立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样板车间”、“样板班组”等,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
(四)强化业务培训,及时总结经验
一、企业档案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成
秉承“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档案管理原则, 企业档案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以提升档案服务能力为目标, 以“创一流, 集团化、标准化、信息化”为主线, 引入过程管理、精益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等理念;通过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岗位、档案工作制度、档案管理标准、档案安全管理风险、档案工作绩效考评等“五位一体”建设, 使档案管理超前融入各项业务工作, 形成全流程控制和闭环管理的“大档案”工作格局。
二、企业档案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策略
1. 明确档案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为高效推进档案管理, 企业全面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企业 (集团) 、职能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三级档案管理体系, 形成“集中统一领导、分层分级管理”的档案工作机制。成立了由企业法人任组长的档案鉴定销毁领导小组;建立以档案管理部门为核心, 专兼职档案人员为基础的档案工作体系。同时, 建立档案工作协作组或课题组, 组织机关和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管理人员攻关档案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为规范档案管理奠定坚强的组织保障。此外, 企业应注重提升全员档案意识, 积极引导员工树立“档案管理是企业软实力建设重要范畴”、“档案是企业重要文化资源”“, 大档案”等三大观念, 营造“人人参与档案管理”的氛围。
2. 统一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针对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分散、重复、操作性不强等现实情况, 全面开展企业档案工作制度适应性评估, 以增强档案工作制度的执行力、现实性、科学性、合理性, 在贯彻落实国家、行业、地方等档案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着力开展企业档案制度“废止、修改、新立”工作, 减少制度的偏离度。企业集团公司出台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应覆盖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全部事项;经集团公司审批同意后, 基层单位因工作需要可编制相关内容的实施细则, 将极大减少制度的雷同、重复和冲突, 形成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自身等四级层次清晰、内容完善、便于操作的档案规章制度体系。通过实施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制度发布、宣贯、实施、考评的“集团化和一体化”管理, 为规范开展企业档案工作奠定科学的制度基础。
3. 加强企业档案“三大”标准建设。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三项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专业设置多元化、文件类型多样化、归档范围复杂化等实际情况, 统筹考虑档案收、管、用业务热点, 企业档案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应按门类进行一并部署, 工作标准应按岗位进行明确和设置。为解决档案人员岗位调整对工作连续性难以得到保证的实际情况, 企业应制定出台《文书档案管理标准》、《科技档案管理标准》、《会计档案管理标准》、《实物档案管理标准》、《多媒体档案管理标准》、《声像档案管理标准》等各门类业务标准, 明确档案收集、分类、组卷、装订、管理、保护、利用等多种要求。同时, 改变以往先规范岗位工作、后形成工作标准的模式, 通过角色设计与相关岗位匹配, 编制相关岗位的工作标准、岗位工作手册、档案业务操作手册, 确保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等业务工作实现标准化管理。
4. 加强员工角色管理。
企业的快速发展, 使内部各项工作相互融合, 员工角色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势。为规范各项业务工作行为, 统一明确企业机关和基层单位主管档案工作领导、档案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人、档案室负责人、档案部门专职档案人员、各部门分管档案工作负责人、各部门兼职档案人员、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不同档案管理职责和业务角色, 确定各级干部员工档案管理的相应任务, 并纳入其工作标准和岗位业务流程和岗位工作手册, 构建完善的企业档案角色管理体系。
5. 完善企业档案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为切实提升执行力, 企业应建立健全档案工作考评验收和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将档案管理纳入企业对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和责任状, 为档案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政策;二是建立档案验收机制, 本着“以评促建”原则, 在企业内部开展档案工作评级评估和门类业务验收考评工作, 明确档案过程管控标准和质量要求, 完善档案材料的“前端控制、中端指导、末端评价”;三是统一档案关键业务流程的绩效考核指标, 对档案归档率、档案数字化率、账物对应率等指标进行绩效考核, 确保档案管理规范;四是采取同业对标、定期通报等手段, 对档案齐全、完整、准确等指标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宣传先进督促落后, 形成完善的档案工作常态化管理机制。
三、创新档案标准化管理工具
1. 搭建企业档案流程化管理平台。
为厘清档案管理短板, 解决归档不及时、归档质量较低的实际问题, 企业应变革传统“事后催交”的管理模式, 全面梳理和优化档案业务流程, 构建以流程管理为主线的档案管理体系。国家电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在档案工作中引入ARIS流程管理平台, 以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为试点, 将电网建设项目的35个里程碑节点中的16个节点确定为档案管理节点。划定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房地证、环评管理等23个方面442项关键表单, 确定档案收集、归档、移交、借阅等流程步骤, 制订按期归档率、档案数字化率、档案整理规范率、归档合格率等26项评价性指标, 并利用ARIS平台, 将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相关制度、业务流程关键环节档案工作绩效考评指标、岗位档案职责、档案管理角色任务在业务流程中进行拆分和匹配, 形成上下一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程档案流程手册、岗位手册和风险防控手册, 使工程项目实现了档案管理重心前移, 帮助工程项目管理提前掌握了不同建设阶段的档案管理要求。经过为期一年的工程项目档案流程化管理实践, 档案流程化和标准化管理经验覆盖到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实物档案等全部档案业务范畴, 搭建了档案管理业务与其他业务的端到端流程架构, 使档案专业化管理在业务活动操作层面得到落实, 实现了超前控制和源头管理工程档案归档率由51%提升到100%。基于业务流程的职责、制度、绩效、风控、标准的“五位一体”管理, 不仅形成了档案工作流程化和标准化的管控体系, 使档案工作实现了“三同步”, 也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了专业管理参考。
2. 大力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1)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是重要的档案数据中心、业务管理中心和利用服务中心, 是企业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围绕企业基础管理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以服务用户为原则, 依托局域网, 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和管理。一方面, 加大数字化档案馆建设, 基于协同办公管理系统和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构建高度有序的分布式档案信息数据仓库, 通过对档案收集整编库、档案数据库、操作日志等进行规范化管理, 形成多点归档、一点储存, 一点开发、多点利用的信息化管理格局, 实现企业档案资源共享。 (2) 为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和档案信息网络化查询利用的需要, 加快开展档案数字化处理, 为广大干部员工充分提供便捷高效的档案查询、借阅和利用。同时, 引入“大数据”管理方法, 本着“4V” (体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价值密度Value、速度Velocity) 的特性, 对档案信息和数据进行在线编研、采用信息挖掘、智能分析、数据监控等手段, 深化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和服务水平。 (3) 着力开展电子文件管理研究, 划定电子文件、电子数据的归档范围和管控方法, 采取企业各个业务信息系统与档案管理平台的对接的方式, 实现电子文件及时、规范归档, 确保企业信息资源安全、合理、规范管理。
现代企业的迅速发展为档案工作者搭建了宽阔的事业舞台。档案工作遇到的问题不容回避, 更不能有“避重就轻”、“看堆守摊”的思想。随着现代企业发展的步伐加快, 整合企业档案资源、形成档案管理合力、构建档案标准化体系越来越重要, 也越来越急迫。“兰台石室传统, 提高何止一头”, 档案工作者应用心研究档案工作规律, 大胆创新, 通过深化标准化管理手段使档案工作能控、在控和可控, 为社会公众透过档案体味百年企业、感受现代企业魅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9) .
[2]王众托.知识管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M].科学出版社, 2009 (10) .
关键词:施工;总承包;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安全管理变得日益重要。在日常施工过程中,施工总承包企业需要控制好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减少安全隐患,实现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许多企业对自己的安全责任认识不清,管理不规范,出现要么通过分包合同推脱责任,简单的以包代管;要么下到分包单位最基层工段越级管理。国家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做好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是工程总承包企业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工程总承包企业在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中应负起组织策划、教育培训和监督检查的角色。
1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含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境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制度、人员教育培训、设备设施运行管理、作业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方面。
2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义
安全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它要求企业将安全生产责任逐一落实到每个操作岗位,每个工种、每个从业人员,强调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完善安全标准化考核和评级办法,对于真正落实企业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从基础上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3 做好施工总承包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总承包企业要根据现场施工的安全标准,认真组织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和措施。
3.1 构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的设置要遵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即总承包项目的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施工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工作重大问题的组织研究和决策。安全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应包括设计、勘察、施工、设备供应等全部相关单位的主管领导,保证安全管理职责全部落实,组织机构的设置应体现专业高效精干,要求组成人员应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或省级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同时又要有丰富的施工现场实际工作经验。
3.2 要有风险意识
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是一项预防措施,现场施工只有事前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总承包企业HSE经理要组织各分包方安全工程师对各自的单位工程或分项工程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确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据调查分析,建筑施工中主要危险源分别是: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触电。危险源识别包括: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如:台风、地震;造成能量和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失效的因素,如: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
危险源和控制措施一经确定,就必须纳入管理范围及时传达到施工作业区的每位工作人员,同时设置危险源安全标志牌。要高度重视本区域安全动态,危险源若发生变化,尤其是升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人身和机械设备的安全。危险源的撤离和警告消除必须在确定无安全隐患时才能实施。
3.3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由于施工过程中项目的安全风险时刻存在,所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即在施工中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对于承包方、施工方、项目组等要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和完善施工审查制度、安全技术标准、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施工管理等安全制度。主要包括:
(1)施工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以责任书形式将目标责任逐级分解到施工分包方、项目组和作业岗位。
(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查制度。对工程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如打桩、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支拆模板等,必须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审查通过后准许开工。
(3)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必须要求各工种各分部(项)工程定期以书面形式进行技术交底。
(4)班前安全活动和安全教育制度。按要求做好记录和保存档案。
(5)施工安全管理规定。一般包括:针对危险源的运行控制编制的项目安全管理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如:《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针对具体操作岗位制定的作业指导书,如:《起重作业操作规程》;针对重大的、不可预测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如:《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等。在项目安全管理策划中都应明确下来,以保证施工过程中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3.4 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训
对于现场施工人员来说,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让施工人员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识,从而减少人为的不安全因素发生,使因人为失误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最大程度得到控制。安全教育、培训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实施。一般来说,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员等需要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工程的现场情况、安全隐患,项目安全管理方针政策,施工必知的安全知识,施工设备的安全操作和劳动保护意识。对于临时施工人员,需要就工程基本情况、现场环境、施工特点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教育和培训。而对于特种作业人员(电工、机械操作工、焊工等)来说,不但要让他们熟悉一般的安全教育知识,还必须根据国家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管理规定,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只有具备相关资格证书才能进入岗位。
3.5 加强安全监查力度,防范事故发生
安全生产检查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施工总承包企业在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监查过程中,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来执行,对于特种施工项目必须要有特种专业的要求。安全管理中的安全生产检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够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消除安全隐患,改善施工人员的劳动环境。通过安全监查,能够发现并消除施工中的危险源,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施工。在所有的安全生产检查中,检查人员必须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精通业务,熟练掌握安全法律、法规,特别是行业的安全检查标准、规范;检查中检查尺度要严、要准;检查后,在下达隐患通知单的同时,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措施,便于有的放矢的进行整改。对那些管理混乱、无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的项目与个人,按规定处罚。
4 结语
总之,所有参与施工和管理的人员都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管理者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管理办法,从整体上将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完善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做好总承包企业的安全管理监督工作,不能有半点疏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洪涛.推广标准化管理 规范项目安全生产[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2.1.
【企业标准化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企业标准化工作评分表09-17
企业标准化达标工作基本流程11-04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方针和目标10-26
企业厂务公开工作标准09-19
企业安全标准化标准09-15
物流企业标准与标准化07-24
企业安全标准化规范06-11
连锁企业如何实现标准化06-10
企业管理标准化汇报12-03
服务型企业创业计划书标准格式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