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考试总结(精选9篇)
中小学在线辅导http://
磁场部分是高中物理的必考点,也是重点,经常会与电学或者力学挂钩出大题。三好网一对一老师整理了磁场思维导图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磁现象的电本质
1.罗兰实验
正电荷随绝缘橡胶圆盘高速旋转,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运动的电荷产生了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中高级教师1对1
中小学在线辅导http://
2.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法国学者安培提出,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磁体,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安培是最早揭示磁现象的电本质的。
一根未被磁化的铁棒,各分子电流的取向是杂乱无章的,它们的磁场互相抵消,对外不显磁性;当铁棒被磁化后各分子电流的取向大致相同,两端对外显示较强的磁性,形成磁极;注意,当磁体受到高温或猛烈敲击会失去磁性。
3.磁现象的电本质
运动的电荷(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运动电荷(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所有的磁现象都可以归结为运动电荷(电流)通过磁场而发生相互作用。
二、磁场的方向
规定:在磁场中任意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亦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三、磁场 中高级教师1对1
中小学在线辅导http://
磁极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小磁针在该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磁极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电流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磁场产生的
磁场是存在于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周围空间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磁极或电流在自己的周围空间产生磁场,而磁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磁极或电流有力的作用。
四、磁感线
1.磁感线的概念:在磁场中画出一系列有方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上,每一点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磁场方向一致。
2.磁感线的特点
(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到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由S极到N极
(2)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3)磁感线不相交 中高级教师1对1
中小学在线辅导http://
(4)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
3.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
(1)条形磁铁
(2)通电直导线
a.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环绕的方向;
b.其磁感线是内密外疏的同心圆
(3)环形电流磁场
a.安培定则: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线的磁感线方向。
b.所有磁感线都通过内部,内密外疏
(4)通电螺线管 中高级教师1对1
中小学在线辅导http://
a.安培定则: 让右手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内部磁场的磁感线方向;
b.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相当于条形磁铁的磁场
五、磁通量
1.定义:磁感应强度B与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2.定义式:φ=BS(B与S垂直)φ=BScosθ(θ为B与S之间的夹角)
3.单位:韦伯(Wb)
4.物理意义:表示穿过磁场中某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5.B=φ/S,所以磁感应强度也叫磁通密度
六、磁感应强度
1.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所受的磁场力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导线处的磁感应强度。中高级教师1对1
中小学在线辅导http://
2.定义式:
3.单位:特斯拉(T),1T=1N/A.m
4.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处磁场方向。
5.物理意义: 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磁场本身力学性质的物理量,与检验通电直导线的电流强度的大小、导线的长短等因素无关。
6.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来表示,规定: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1m2面积上的磁感线条数跟那里的磁感应强度一致。
7.匀强磁场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等的磁场叫匀强磁场
(2)匀强磁场的磁感线是均匀且平行的一组直线。
七、安培力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叫安培力 中高级教师1对1
中小学在线辅导http://
2.安培力大小
安培力的大小等于电流I、导线长度L、磁感应强度B以及I和B间的夹角的正弦sinθ的乘积,即
F=BIlsinθ。
注意:公式只适用于匀强磁场。
3.安培力的方向
安培力的方向可利用左手定则判断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那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一要观察分析。家长要通过观察测试,弄清孩子在思维发展方面的现状。哪些是优势,要鼓励他们继续发展;哪些是缺陷,要帮助他们尽早克服。
一般来说,初中生在思维方面常存在:“死、碎、单、浅、慢”等 缺陷。“死”就是学的死,不会动脑筋,平时死学,考试时死背。“碎”是指学的知识零碎,一个个知识点分散、孤立,形不成系统,构不成网络。“单”是指思路单一,考虑问题时,不善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不会举一反三。“浅”就是看问题肤浅,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看不出问题的实质,以及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慢”即思维的节奏慢,反应不灵活。
上述任何一个缺陷都能导致孩子学习上的困难。而且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困难会越来越大,常常出现要他们去学习就像要他们去服苦役一样令人头痛的情况。处于这样思维状态下的孩子,只会越学越糟。所以家长要尽快找出孩子思维方面的缺陷,通过各种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缺陷,并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要循循善诱。科学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从提问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不能起步。
一个学生如果在学习中不善于提问题,他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也就不能有效地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身有体会地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决。”因此家长首先不能挫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要有意识地从鼓励孩子提问入手,培养他们提问的兴趣和习惯。尤其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敢于提问,并反复告诫他们,切不要认为,凡是老师讲的、书上印的,都是不可怀疑的真理,从来不想也不打一个问号。
在起始阶段,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既简单又幼稚,但只要能提出,家长就要给予鼓励和赞扬。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家长正是这样来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能力的。例如,过去孩子一放学回来,家长总喜欢问:“今天有没有测验?”“考多少分?”如果是得了90分或是100分,家长就笑逐颜开。
现在一些聪明家长就迥然不同了,孩子放学回家,家长总是关心地问:“今天向老师提出问题了没有?”“提了”。接着家长更关心地问:“你提的问题老师认为有价值没有?”如果回答,“有,老师认为很有价值。”那么这时全家会欢欣鼓舞,孩子也会受到赞扬。因为他们认为,提出问题是思维有能力的表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更是思维发现力、创造力的表现,是智慧的象征。以上这个事例不是值得我们的家长借签么?
三是在培养孩子提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家长还要重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是通过思维再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要有效地再现和运用知识,就必须指导孩子遵循正确的思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会阻碍才能的发挥。”
对于初中生来说,最一般的方法是在“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和“如何运用”三个环节上狠下功夫。所谓“是什么”,就是要孩子弄清楚,今天老师讲了些什么新知识,有些什么新要求,“我”今天的任务是什么等,一句话:学习目的要明确。
所谓“为什么”就是要孩子独立“消化”教材、理解教材,弄清新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是三个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在辅导孩子学习时,我们要帮助他们把握新知识与学过的知识之间的关系,弄清“为什么要学”的道理,再将新知识分成几个部分,弄清这几个部分的意义。
然后再这几个部分之间,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处,最后再把这些新知识有机地纳入孩子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形成更高层次的知识网络。这就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科学地再现知识、运用知识的思考过程,如果家长能帮助孩子长期坚持、严格认真地进行这种训练,那么他们就不仅能牢固地记住学过知识,而且能迅速地理解新知识和有效地吸收新知识。
一、思维导图的由来。
思维导图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东尼·博赞(Tony Buzan)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
思维导图被誉为21世纪全球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是一种由主题到支干的发散性、逻辑性思维方式,已被广泛运用于生活、学习、工作等领域。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这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它将枯燥单调的文字信息以多彩的颜色、图形、代码、符号等多种元素形象化表征出来,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断刺激着我们的大脑,激发我们的联想,扩展我们想像的空间。
二、我们为什么要使用思维导图? 1.传统线性笔记问题。①埋没关键词 ②不易记忆 ③浪费时间
④不能有效刺激大脑 2.思维导图的优势。①焦点集中 ②主干发散
③层次分明(重要话题靠近中心,不重要话题靠近边缘)④图形、颜色、代码(便于联想记忆,增加创作性)
利用思维导图记录的语言文字相对比较少,能吸引学生专注于阅读思考,调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关注焦点和已有的读写经验、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文学修养等,生发出不同层次的阅读理解和感悟,对所阅读内容进行尽量深入的学习,而且总能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
三、思维导图的形式。
具体说来,思维导图由八大思维导图构成,每个导图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这八种思维导图分别是: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桥型图、复流程图和流程图。八种不同的思维导图也有不同的用处:
圆圈图让我们对事物进行有效的联想;(常用于作文)单泡图教我们去形容、描述一个事物; 双气泡图负责对比相同点和不同点; 树形图帮我们进行事物的分类; 括号图会分解一个复杂的东西; 桥型图教我们理清事物与事物的关系; 复流程图帮助我们了解原因导致的结果; 流程图则帮我们整理事物的发展过程。
四、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1.思维导图在概念知识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将数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简明扼要地表达概念的逻辑关系,呈现概念的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学生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思维导图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加工材料信息,深化知识理解,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对材料进行深层加工,形成一定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维导图在预习中的应用.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多数学生而言,所谓数学预习,就是浏览教材内容,对教材有初步印象,这样的预习显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指导学生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首先让学生在白纸的中央画一个椭圆,用一两个词写上本节内容的主要知识点,作为中央主题,然后从中央主题出发向外画分支(分支多少视内容而定),将每一小节的关键词填到主分支线上,当主分支线上还有更细小的分支时,则重复上述操作。在绘制草稿图形时,学生的大脑处于快速思考的状态,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阅读。完成所有关键词填写后,接着在思维导图上做好相关的标记。例如,在各分支上用彩色笔标注上“已明白”、“有疑惑”、“完全不明白”等,也可以使用“√”、“×”、“?”等符号来标记。如图1所示即为学生预习分数时的一幅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预习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在阅读时能够集中精神,在短时间内把握住阅读内容的要点,理顺自己的思路。同时,标记的使用能让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果。另外,通过检查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师能够迅速找到学生对该内容的思维障碍点,确定重点与难点,使讲课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对运用思维导图这种方式进行复习总结都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在复习中,首先,学生独立对整章知识进行总结,根据自己的理解,理清数学概念、规律及其区别、联系,区分重点难点,画出思维导图。
其次,教师批阅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把握学生对整个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对其在思维导图中体现的思维错误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
第三,在复习课堂上抽取部分典型的作品,先由大家讨论该思维导图的优劣,进行补充与深化,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提升,由于初中生的思维水平有限,教师的提高主要是将本章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提取。各章、各单元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让学生自己找出联系,把所有的思维导图编织成自己的知识网,整个过程也是其乐无穷的。
五、相关问题。
当然,万事万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思维导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应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大家再一起研究解决。
2017.3.20 教导处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思维导图。在它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思考,会在头脑中随时迸发出新想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昨天写了一篇有关记忆法的介绍的文章,很多家长看后都在微信上找我,问我的记忆法课程主要是做什么的。很多人似乎还不是很了解,那我就简单说一下,就像在文末我会提到的一样,我的记忆法课程最主要的就是中小学孩子进行记忆训练,以记住更多的知识。在以前的文章里面我多多少少也提到过,我的课程里面包含有记忆法,学习法两个大板块。在学习法里面,又有细分,我之前说过的“快速阅读”训练,“思维导图”都是属于之中的一个小课目。
可能有的时候,我在发文章的时候,没有进行细分,以致于让一些家长比较混乱。那么今天,我就直接说明,或许大家的看文方向会更加清晰明了一点。今天要说的,是关于学习法,关于怎么写好作文。
相信一直关注我的读者都该知道,要怎么写好作文的文章我也是写过不少,但是在公开课上和微信上,还是有很多人在问这个问题。我们教研组甚至在考虑要不要把写作加到精英班的课程里面去。作文不比其他,这是需要长久的锻炼和积累,但是很多学生是连怎么去锻炼和积累都找不到方向,从而导致作文是越写越差,分数怎么也提不上来。
我们这里且不谈高考,现在对于一些初中生来说,中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卡。能不能进入重点中学,作文能拿多少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语文150的总分,作文占去了比总分三分之一还多的分数,可见作文的重要性。好多学生最后毁就毁在作文分数上,到了高考,高考作文更是致命的一个点。
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在咨询的时候问我怎么才能写好作文,为了结合我们的课程,所以我把写好作文的学习方法作成了思维导图,这样更加方便理解记忆。很多时候学生会问我,满分作文真的可能吗?大部分学生不相信的,但是很多事实告诉我们:满分作文是存在的,并且非常有可能的。那么任何一篇文章,满分是怎么来的?
我这里说一个公式:作文结构+句子主干+故事(感元)+故事对称=高分(满分)作文!
关于以上公式,下面我用一张图是剖析了大量满分作文而归纳总结出来的思维导图来解释,相信大家就会很清晰明了了。
分拆部分:
第一点:作文结构——头+身+脚
第二点:作文讲究对称美
第三点:句子的5大结构都要注意
第四点:五大感官结合
你从上周就开始胃疼,你想去看医生
下星期六是一个好朋友的生日--你还没有买礼物和生日卡 你有好几个月没有回家,也没有写信或打电话
明晚8 点有个1小时长的电视节目,与你的教学有密切关系 你在图书馆借的书明天到期
外地一个朋友邀请你周日去玩,你需要决定是否前去,去与不去都需要在下周四前电话通知。你身上只有5 块钱,需要取钱
你要在下星期五交教案之前把它复印一份
昨天邻居老李约你下周三晚上去打牌,你正好手也痒痒了,准备大开杀戒一把了!你欠某人200 元钱--他明天也将参加那个教学调研 你明天早上从9点到10:30点要参加一场教师培训 你的年级组长留下一张便条,要你尽快与他见面
一直对自己的本科学历耿耿于怀,想要报读在职研究生学习,下周三晚上有个机会难得的咨询会。干净内衣只有一套了,还有一大堆脏衣服没有洗 你想好好洗个澡
你的公开课将在明天下午4:30点钟进行研讨,预计1小时 大家明天晚上聚餐
你错过了上星期五的教师会议,要在下星期五之前复印一份会议记录 书架上有一堆想读的书,可惜总是没有时间读。
朋友的email已经发过来有1周了,没有回信,也没有打电话给他
再下周一要上交期末总结,预计要花费10个小时完成,而且只能用业余时间 你邀请恋人后天晚上来你家烛光晚餐,但家里什么吃的也没有 一直想要进行体育锻炼,每周2次每次1小时,一直没有找到时间
对于一个小时的学习内容。最佳的复习间隔和每次的时间限制如下所示
10分钟后——复习10分钟
24小时后——复习2-4分钟
1周后——复习2分钟
1月后——复习2分钟
6个月后——复习2分钟
1年后——复习2分钟
这道信息从此就进人长效记忆并存储起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相信朋友们都对这句诗句很熟悉,那么这句诗出自哪里呢?
古诗《菊花》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
⑴秋丛:指丛丛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环绕一遍。
⑸篱(lí):篱笆。
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⑺尽:完。
⑻更(gèng):再。
赏析
东晋大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一、全等三角形思维导图
二、相似三角形思维导图
三、几何初步和三角形思维导图
四、投影与视图思维导图
五、圆思维导图
六、实数思维导图
七、代数式思维导图
★ 数学教学计划思维导图
★ 初中上学期第四单元数学思维导图
★ 七年级下的数学思维导图
★ 初二下学期的数学思维导图
★ 初二的数学思维导图欣赏
★ 小学数学教研计划思维导图
★ 思维导图与演讲
★ 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 关于思维导图的简单学习方法
心得体会
王德宇
开学之初,全市在德州十中组织了德州市思维导图班培训学习。我和全校的10名一线优秀教师参加了培训学习。
从早晨5点半起床集合出发,到下午5点半结束,整整12个小时,紧张、有序、高效。每位老师都按时到达,认真听讲,积极记录,还时不时的用相机记录精彩瞬间,无论中午的饭间的交流还是回来时车上的激烈探讨,都觉得收获颇丰,真的是不虚此行。
当天上午,我们到达德州十中时正赶上下雨,不能说暴雨如注,也可以说大雨级别了,等我们冒雨办完手续,坐到会场上时,已经接近8点了,我们还没有真正静下心来,杨金伟老师精彩报告就开始了。
杨老师从自身的亲身经历讲起,讲了运用思维导图上课以来的十几年的收获,可以说收获很大,甚至带动了一所学校的成功,然后从什么是思维导图,到如何制作思维导图,尤其是展示了许多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的例子,下午的会主要是组织教师们参与整个思维导图的制作,让一位教师到台上进行板演,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老师们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应该改进的地方,大多基本掌握了思维导图的制作。
通过此次培训,我受益匪浅:
1.深刻认识到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像思考和笔记工具,它用“画”的方法来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组织结构性思维工具。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去整理思路,层次感强而不累赘、框架清晰且不容易遗漏,简单明了、快捷缜密。我的思绪可以任意驰骋,所想无不及,因此很难疏忽任何一点想法或者关键点。
2.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摒弃自己言辞穷尽的缺陷,尽情发挥自己涂鸦的本领,将联想的翅膀尽情打开,记录点点滴滴的细枝末节,可谓是其乐无穷呢。
3.思维导图提倡的是抓关键字、关键词,这将迫使我们思考事物的关键点。能够极大的培养学生对问题的高度概括和理解,这种能力是一种终生受益的能力,思维导图的恰恰做到了这一点。4.色彩缤纷,图形多样,可以让我们的大脑长时间停留在这个美丽的画面,增强我们的记忆力。思维导图像一棵大树,有很多枝干,枝干可以有很多细小的分支,可以向各个方向延伸,然后挂满累累硕果。
我认为“思维导图”对于致力于发展自己学习能力和提高思维水平的人具有非凡的功效和价值;这种方法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学活动中可以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最有力的工具;总而言之,思维导图的应用前景非常光明。
思维导图,使我学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体验到了生动而具有高效率的课堂训练。以前的课堂是死板的、枯燥的,知识点也是靠自己硬背的,课上的学习也是低效率的。而思维导图教学法,将枯燥的知识点与色彩鲜明、美丽的图案、粗细线条相结合,构成了一幅幅醒目的导图。所有的知识点都归纳其中,且鲜明的色彩对比能刺激你的大脑神经,使人兴奋,让你把学过的知识点印在脑海中。
【思维导图考试总结】推荐阅读:
思维导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10-07
功能分析思维导图06-09
名著西游思维导图09-10
语文课文思维导图10-29
初二物理思维导图12-18
思维导图介绍105-25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06-05
中学语文单元思维导图10-11
思维导图学习简介11-12
如何高效学习思维导图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