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品分析教学
本学期利用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在我们各种教学研究的活动中,我们个人各自从不同的教学角度对这个目标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经过了多次的教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学期我们两个人认真地完成学校交给的 各项任务。
学生在识谱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对识谱教学不再厌倦,对其有了很大的兴趣,喜欢利用“曲谱”这个工具为演唱歌曲服务,这是我们本教学工作中最大的一个收获。
学生的音乐素质还是属于低级水平。除了上课以外,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不多,有的同学根本就听不到音乐,所以在识谱教学这一环节上就显得很吃力。学生们表现出来的水平差异很大。
在全校范围内掀起热爱音乐的高潮,让大家感觉到音乐是不可以离开我们的生活。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主要手段:
1、进出教室放音乐;
2、间操活动时音乐经常换,尽量让学生多接触世界名曲,受到最好的音乐的熏陶
一、音乐作品分析概述
所谓音乐作品分析就是以音乐作品本身为出发点进行研究, 运用各种知识从文学、技术两个层面对所要研究的音乐作品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以期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认识与把握。
这里所说的文学层面主要是从作品的背景以及作曲家的背景等方面入手, 用文学语言把音乐作品表达出来, 以分析作品的风格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技术层面主要侧重的是对音乐理论方面的分析, 即对作品主题、旋律、节奏等方面进行的分析。从这两个层面出发, 对音乐作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不仅可以了解作品的体裁、主题的开展、曲式结构等各种音乐结构要素, 更能了解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音乐作品分析在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1. 对声乐教学与演唱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说来, 许多人认为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就是对作品或者作品的歌词声韵进行分析, 这在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 教师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 也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除此之外, 更重要的是对作品的结构、分句、风格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因为仅有好的声音作为演唱的基础是远远不够的, 作品是立体的, 有很强的层次感和结构感, 这些都需要对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才能呈现出来, 否则音乐就会显得干瘪, 缺乏生机。与美术、建筑艺术不同,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其结构也是存在于时间过程之中, 这就需要对音乐作品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关系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研究, 这样表现出来的整体效果才能形成一个完美的空间结构。由此看来, 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声乐教学和演唱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2.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音乐作品的演唱, 声音的处理是建立在对音乐作品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所以, 在声乐教学中, 为了达到让学生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的效果, 教师应教会学生作品分析的方法, 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创造能力, 从而避免出现学生将来只会演唱教师指导过的作品的现象, 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
三、声乐教学中音乐作品分析的内容
1. 曲式结构的分析
音乐形象的塑造有赖于音乐作品的调性、调式、旋律、节奏等各种要素形成一个谐和有致的统一体, 而这个统一体的形成取决于作品的曲式。对音乐作品的完美演唱必须对作品的曲式结构有深入透彻的了解, 否则就无法从全局上把握作品, 更别提理清作品的主要脉络和把握情绪的处理了。所以, 在演唱作品之前, 演唱者必须明确作品的曲式结构, 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和关系。只有这样, 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才能够把作品中情感的衔接、变化以及起伏跌宕准确地表现出来, 才能使情感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2. 调式调性的分析
音乐作品风格与特点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调式, 具体来说, 取决于调式主音和调式音级各音之间的从属与倾向关系。调式不同, 其风格与特点也不同。我国各民族的音乐都有它独特的调式, 各不相同, 这也是区别各民族音乐不同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样是七声音阶的《编花篮》和《不要责备我吧妈妈》, 但它们的调式是不同的, 从而决定了这两首歌具有不同的风格。
音乐作品情绪的变化是通过调式调性的对比实现的。所以演唱之前必须了解作品调式调性的变化, 这样才能在演唱中准确把握情绪的变化, 进行音色调整, 感情的转化。在《江河水》中, “往事常回首”一段进入“我想起当年时”一段, 作者将G调转A调 (E羽调式转E徽调式) , 通过这种转变使乐段之间产生了不同情绪, 形成强烈对比, 音色也由暗调明, 从而使音乐进入了一种新的意境, 使作品内容和情感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3. 作品时代背景的分析
任何音乐作品的形成都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悟, 所以每首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特定的内容, 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社会关系以及作者的情感。演唱者要想准确表现作品, 必须深刻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这就需要对作者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特点进行了解, 首先要分析作品中的人物、事物, 挖掘音里字间隐藏的内容, 真实地再现作者生活的社会环境。需要注意的是这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记载。
4. 音乐形象和演唱风格的把握
除了前面讲到调式不同, 音乐风格不同之外, 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以及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也会造成音乐风格的不同。在对音乐作品进行演唱之前, 学生首先要明确音乐作品出自哪个地方, 属于哪个民族, 然后确定该作品的风格特点, 最后确定演唱的方式和技巧。在演唱时, 演唱者对速度、节奏、和声等各种要素的处理也直接影响着演唱风格和音乐形象。所以, 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理论基础课的教学, 为学生学好声乐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 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重视技术方法的传授, 更要注重对音乐作品分析的教学。在课堂上, 教师不但要教授各个时代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和美学倾向的基本理论知识, 更应让学生深入地感受声乐作品, 提高作品分析能力, 使其在将来的音乐作品表演的过程中, 形成自己特有的音乐风格与美学趣味。
参考文献
[1]毛慧琳.音乐作品分析对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以《阳关三叠》和《黄河怨》为例[J].四川戏剧, 2012.
[2]程晓凤.略论音乐分析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J].音乐探索, 2008.2.
[3]鞠荣丽.浅谈音乐作品分析对声乐学习的作用[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12.
关键词:高中音乐;民族音乐教学;实施策略
我国教育部所推行的新课改中已经明确规定,高中音乐教材中要渗透民族音乐知识,要让高中生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化内涵,以此来弘扬民族音乐,要将我国各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作为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这就表明高中音乐教师要格外的重视民族音乐课程教学,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从而推动我国高中生用传承的民族精神来继续发扬我国民族音乐这一伟大的艺术珍宝。
1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高中音乐教师在平日里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要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使得学生可以对各民族的地域音樂文化特色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教师在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学习时,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多元化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吸收各种曲艺以及文学、美术艺术的精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以及审美创造的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例如,在学习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的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时,通过播放教材中规定学习的歌曲曲目,来积极地调动起学生对于陕北、西北歌曲的实质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特点强调,促使学生对于西北民歌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学习《刨洋芋》《去上高山望平川》《脚夫调》等民歌音乐赏析时,可以深入地了解“信天游”“花儿”等民歌载体,并带领学生学唱一首经典的民族歌曲。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民族歌曲自身的曲调特点,需要歌唱者有较高的唱腔技巧,因而学生学习起来往往十分的困难且枯燥,这时教师可以找寻一些既具有民族曲风又带有通俗化的演唱形式的曲目,来让学生去学习,以歌曲《山丹丹的花开红艳艳》为例,这是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同时也是带有浓厚民族风味的陕北信天游。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阿宝歌手的歌唱版本。教师先教会学生歌曲的旋律,然后再将民歌演唱时的发声技巧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尽量用传统的民歌唱腔来进行演唱,但不能对其要求过高,以免遏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让每组成员上台来进行演唱,并设置评比环节,以此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的学习乐趣。
2 加强音乐知识的扩充,促使地方音乐走进课堂
当前我国高中人教版音乐教材当中一共分为18个单元,而涉及民歌教学内容的只有短短的一个单元的4个章节,由此可见高中音乐教材中摄入的民族音乐曲风的内容太少,高中普遍对民族歌曲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因而才会导致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对民族音乐知识的认知度不高,缺乏系统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情感植入,因此,新时期的高中音乐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可以是适当地融入一些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鉴赏,如新疆经典民歌《吐鲁番的姑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朝鲜民歌《阿里郎》《卖花姑娘》;陕北民歌《走西口》《送情郎》;湖北民歌《龙船调》以及山东民歌《唱大戏》等,把这些具有高鉴赏价值的经典民族音乐作品科学的编进音乐教材当中,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民族歌曲的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民族情感。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们的鉴赏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高中课堂教学当中,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其涉及的音乐内容丰富多彩,单凭教材学习以及播放歌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高中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民族音乐鉴赏课上,教师要将现代信息设备与传统的民族音乐进行有机结合,把民族歌曲内在的文化内涵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传递出去,来为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此来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例如,在讲解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中提到的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族歌曲特征,来为学生挑选出一些优秀的歌曲视频,如《苍老的大雁》《我要去西藏》《半个月亮爬山来》等;教师也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播放一些较为出名的演唱家所唱的曲目,以及来激发出学生们的观看兴趣,如:腾格尔的《蒙古人》、克里木的《掀起你的盖头来》、才旦卓玛的《北京的金山上》等,并结合歌曲内容来为学生讲解创作的背景等,以此来增强学生们对于民族区域文化的了解,从而感受到中华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
4 结语
民族音乐以其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继承了我国各民族的精神情感以及地域特征的共性,因此,把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在各大高校中广泛的宣扬民族音乐文化以及开展相应的传承活动,是当前音乐教师所要做的首要任务。身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们的民族音乐素养,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以此来让学生都知晓自身的传统音乐文化,使其都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张俊萍.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新课程(下),2014(12):56.
[2]方千鑫.浅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上),2014(5):158.
一、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构建互动型教学。”《金孔雀轻轻跳》音乐选自人音版第三册音乐课本,一首二拍子的节奏规律浓浓傣族舞蹈风格的歌曲。我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所以选择以孔雀为题材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以孔雀手势和踮脚走两个基本元素展开的一堂自主、开放、活泼的舞蹈课。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关键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好奇、好动、善于模仿”是儿童的身心特点,所以本课通过观察孔雀的特征以及老师的舞蹈,启发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基本动作。通过欣赏老师的示范,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模仿学习孔雀的动作。针对儿童“好奇”的年龄特点,我的一段精彩的孔雀舞表演作为课堂的开场、新颖的引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感受舞蹈中的美感和乐趣。通过听、说、想、做、跳等活动进行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始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创。我以大孔雀的出现,始终贯穿整堂课,和学生展开一系列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孔雀舞蹈,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音乐,认识傣族音乐的风格,并且掌握二拍子的节奏特点。
3、通过学习舞蹈,准确掌握孔雀舞蹈,训练学生的协调性。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音乐是重点,学习舞蹈是难点。
一:孔雀舞我以一段形象、优美的孔雀舞导入。表演前提示学生我是要用一块布围成一条漂亮的裙子开始跳舞。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跳一段舞蹈,这是跳的一种小动物。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跳的是什么动物?(放伴奏音乐老师表演)生(们):孔雀。
二:学习孔雀舞音乐师出示课题《金孔雀轻轻跳》。师:仔细听孔雀舞蹈的音乐。大家听听看这音乐是几拍子。生:二拍子。师:我想看看哪小朋友最聪明,告诉老师二拍子有什么特点?小朋友听听强拍的位置?(强拍击掌,弱拍拍肩)生:„„
三:学习孔雀舞蹈师:刚刚小朋友是从什么动作看出老师跳的孔雀舞?生:(学生做出那手势的样子)师:有些小朋友摆的孔雀手势不错,现在老师教教小朋友们怎么样更形象的跳小孔雀舞。首先我们先学手势----孔雀手势。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后面三个用劲立起。生:(模仿)
案例分析:
抓住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激发、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舞蹈的审美性。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模仿性的形体舞蹈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学习,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因而本课各个环节都以模仿为主线,将形象的舞蹈通过模仿动物来展开,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小动物。培养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更深一步的了解。一开始教师抓住学生爱模仿表演的特点,利用舞蹈小律动组织教学,通过形象生动地和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比较主动自然集中了注意力,进入学习中。
总之,我是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给出典型的节奏型,并与学生互动感受傣族的孔雀舞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平阴 县 少 岱 小 学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根据新课标要求,我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 1.增强音乐学习兴趣,能主动快乐的学习音乐知识。
2.抓好课堂常规教学,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即安静聆听音乐,轻声高位歌唱、复习歌曲的习惯。)本学期学生学习现状,考试情况以及不足和措施:
通过这个学期几个月的学习,孩子们养成了上音乐课的习惯,也逐渐适应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她们快乐轻松学习是我的宗旨,偶尔遇上孩子调皮时我给予更多的是提醒和改正的机会。这学期我在每一节课学新歌之前都让孩子们对上节课歌曲进行复习,让他们习惯每次都背歌词演唱,有时也用编动作加表演形式帮助孩子记歌词。音乐考试时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得背唱每一首歌。但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大多数学生在演唱歌曲方面情绪不够饱满,没有把歌曲本身的情绪表现出来,只是机械的在演唱,使整个的演唱过程显得非常沉闷,缺乏美感。2.缺乏胆量,这些问题存在于极个别学生,一旦站到讲台上,就会很紧张,从而不能很好的发挥出平时的演唱水平,说明老师平常对学生的锻炼太少。
3.个别学生的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好。识谱能力太差,节奏掌握也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区分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以及附点音符和其所对应的时值。4.歌曲、乐曲数量偏多,每首歌曲必须在计划的课时内完成,造成了学生背唱得难度。如有的学生把歌曲的几段歌词唱混了,其他学生就唱不下去了。
今后的改善措施为:
1.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学生的思想教育。
2.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演唱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
3.加强识谱能力、理解音乐能力和表强器乐教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丰富学生表现音乐的手段。
4.在教唱一首新歌,为了使学生能达到学会全歌,利用示范教学法,都是先将全歌唱一遍,作为一次示范,然后利用钢琴教唱歌谱,最后讲解歌词大意,教唱歌词,这样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利于复杂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后自学的能力。
5.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通过课堂之外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是至关重要的。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唱出心中的歌
引导学生大胆、自信地演唱和表现本课作品
音乐剧是美国的一种喜剧形式。定义详见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二单元:
零点乐队 构建起点为零的乐队
学会演奏一种简单的乐器并能参与器乐合奏,能设计简单的固定节奏性参与伴奏,从中体验与他人合奏的愉悦感,了解器乐演奏中“加花”(本课重点)的含义,能在演奏中即兴创作。第三单元: 美妙的人声
音乐欣赏是一听觉感受为主的感受性实践活动。
人声的分类、声乐演唱形式以及贺绿汀的介绍为本课知识点。人声的特点和音域(略)贺绿汀:贺绿汀(1903-1999),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阳人,歌曲《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管弦乐《晚会》、《森吉德玛》,钢琴《牧童短笛》 第四单元:
流动的音符
本课属音乐创造领域,音乐创造分为两类: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认识和体验音级组合的一般规律,通过遵循音乐材料组合的基本规则和模仿民歌实例,尝试进行2-4小节的曲调创作。(从模仿开始)第五单元:
班级演唱组合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他们熟悉和喜爱的歌曲,根据歌曲的不同特点与风格,采用组合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和已经并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当中演唱所学歌曲。第六单元:
七彩的管弦
本课属感受与鉴赏领域——器乐欣赏课。能够专注地听赏音乐,并运用各种形式(如手势、画线条或色块、律动等)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记住主题音乐或者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听后的感想。格罗非:美国作曲家。《百老汇之夜》、《马克*吐温》组曲、《好莱坞》组曲、《大峡谷》组曲等。巴托克: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民族音乐学家《弦乐、打击乐、钢片琴音乐》、舞剧《奇异的满大人》、小提琴协奏曲、双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等。
本杰明*布里顿:英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第七单元:
音乐在我身边
鼓励学生在探索、发现身边以虐的基础上,能大胆、自信地讲自己的发现展示出来让大家分享。第八单元:
少年好时光 组织一次班级联欢会。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乘着歌声的翅膀
引导学生演唱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歌曲,大胆自信且充满激情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唱。第二单元:
我的好朋友
竖笛与口琴的学习。竖笛有CF调和DG调之分,前者音色柔和、优美,后者音色明亮、活泼。第三单元:
壮丽的诗篇
以听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颂歌的定义。
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贫苦船工家庭,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人民音乐家”,于1939年所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歌曲《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夜半歌声》、《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曲《中国狂想曲》;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等三百件作品。贝多芬:(1770-1827)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出生于德国波恩一个平民家庭。西贝柳斯:(1865-1957)芬兰民族乐派大师,出生在一个外科医生家中。交响诗《芬兰颂》、《萨加》,弦乐四重奏《内心之声》等 第四单元:
声音的表现 本课属于音乐创造教学领域。探索音响与音乐——运用人声、乐器声和其他音乐材料的声音表现一定的情景,对自己和他人的声音探索活动作出评价。第五单元:
八音和鸣
民族乐器分类:按演奏方式,吹、拉、弹、打;辨别二胡、笛子、筝和打击乐的音色,音、画、诗的融和。我国古代八种制造乐器的材料,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创办了“国乐改进社”,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二胡曲《良宵》、《光明行》、《空山鸟语》 第六单元:
运动的旋律
本课属于“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主要涉及“音乐与社会生活”和“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两方面内容,音乐与健康——音乐治疗。第七单元:
传统是条河
本单元是以听赏为主体的综合课,是音乐与历史、文学、美术等相关学科的协同呈现。能识别骨笛、陶埙、钟、磬、古琴并分辨其音色。主动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对相关的听赏曲进行描述,与大家一起分享。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优美的情思
专题抒情歌曲欣赏课,加深对抒情歌曲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以音乐为手段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
帕瓦罗蒂: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高音c之王
格里格:挪威著名的作曲家,挪威民族乐派奠基人。《在霍尔贝格时期》组曲、戏剧配乐《培尔*金特》组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钢琴抒情曲集》等,《索尔维格之歌》是格里格为易卜生诗剧《培尔*金特》写的配乐之一
第二单元: 快乐的乐手
第一部分“更上一层楼”是复习七年级下册学习过的乐曲《新年好》,单增加了吐音技巧和单音复音的伴奏。第二部分“让我来试奏”有两个内容:其一是学习和联系竖笛的单吐音奏法、连音奏法,或者学习和练习口琴的复音奏法。其二是加强视奏能力的培养。第三部分“快乐的乐手”则提高了乐曲的难度,运用吐音与连音和单音与复音技巧,填入二声部和打击乐伴奏,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视、听能力,培养写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第三单元: 青春的旋律
本单元的目的为引导学生自选歌曲演唱,意在让学生有更打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使他们无拘无束、尽情尽兴地歌唱,知识点为指导学生对所唱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教材中呈现的“调号”的常识及五线谱、简谱附点音符对照表,是提供学生课后学习和查阅的资料。第四单元: 黄河的故事
本单元综合了“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音乐与相关文化”及“表现与创作”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选用了冼星海的《黄水谣》、《北边对口曲》、《在太行山上》和张寒晖的《松花江上》,让学生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有一个较为鲜明和清晰的认识与了解。
张寒晖(1902-1946)现代作曲家,原名张兰璞,歌曲《松花江上》、《游击兵》、《军民大生产》等50多首
音乐剧:以简单的有独特性的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兵把这些因素有机融为一体的艺术。《黄河大合唱》: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第五单元: 名曲览胜 加深印象,增强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1、独奏曲的神韵:选取了钢琴独奏曲《月光》,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长笛独奏曲《小步舞曲》。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三种乐器,并结合图景理解乐曲内容;
2、交响乐的魅力:选取了我国作曲家的两首管弦乐作品《蓝花花的故事》和《蜜蜂过江》,这两首作品风格不同,表现手段也有差异,旨在让学生听着不同的银色快和旋律线,进一步体验标题器乐曲的魅力。《月光》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贝加马斯卡组曲》中的第三首 《蓝花花的故事》:《蓝花花》是陕北民歌信天游中流行最广的一首。第六单元: 节日里的歌
本单元属于“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中关于“音乐与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用音乐、用歌声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第七单元: 世界民族之声
本单元属于感受与鉴赏领域,引导学生重点灵缇亚洲有关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五木摇篮曲》是根据日本熊本县的同名民歌改编而成,仿佛描述一个卖身为奴的小姑娘的悲惨遭遇和盼望盂兰盆节能够回家的心情。
《鹦鹉》是一首颇具印度尼西亚风格的民间歌曲,由该国最具代表性的竹制乐器“安格龙”伴奏。歌曲为对比是二段体。《拉格》(西塔尔与小提琴)拉格是一种旋律的框架,每种拉格都有自己独有的音阶、印成以及特定的旋律片段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西塔尔是印度最流行的一种拨奏弦鸣乐器。
《美丽的国土》是巴基斯坦最著名的歌曲,著名歌手、作曲家索海尔*拉那于20世纪70年代创作,他被该国总统授予“最佳成就总统奖”,巴电视台颁发“最佳音乐奖”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真情的呼唤
让学生自选歌曲并进行艺术处理,然后唱歌同学听,让学生通过探索性实践发现:使用不同的符号(速度、力度、情绪用语)来记录音乐的变化,在经过人生的演唱、器乐的演奏,音乐才能更好地达到感染听众、传递情感的目的。《手拉手》(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主题歌)由意大利作曲家乔治*莫罗伯作曲,曲作者享有“欧洲迪斯科大师”的美誉,曾于1976年为电影《午夜快车》、1983年为电影《闪电舞》、1986年为电影《空中尖兵》配乐而三获奥斯卡音乐奖。第二单元:
阳春三月
本单元属于音乐创造学习领域。“演练与探索”对实验音乐三个乐章——《春讯(Ⅰ)(Ⅱ)》、《春雷》、《春雨》进行演练;“创造与表现”模仿《春讯(Ⅱ)》的创造方法设计《实验音乐——集镇的春节》。第三单元:
艺苑风景线
本单元属于“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教学领域:第一部分“音乐与意境”体现了音乐与诗歌、语言的关系,让学生理解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关系,从而恰当地选用音乐,烘托诗词。散文的意境,并懂得:音乐是有组织的、流动的乐音和音响;第二部分“音乐与任务形象”;第三部分“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作品能直观形象地再现任务和自然景观,而音乐是非具象的听觉艺术,往往需要通过联想来体味和认识作品的创作意图,正由于此,音乐具有更广阔的表现空间;第四部分“电视栏目和电视剧片头音乐”在于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影视”之间的关系。第四单元:
民乐奇葩
培养学生理解、尊重、热爱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观、价值观。
冬不拉:哈萨克族最流行的民间弹弦乐器,可用于独奏、合奏和弹唱的伴奏;马头琴:蒙古族最常见的民间拉线乐器,适用于演奏柔和细腻的抒情乐曲;扎木聂:藏族最有特色的弹弦乐器;马骨胡:广西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拉弦乐器,琴筒为马腿骨做成;巴乌:云南省彝族、苗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经常使用的吹奏乐器;葫芦丝: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行于傣族、彝族、阿昌族等民族;芦笙:我国西南地区苗族、瑶族、侗族最常用的吹奏乐器。第五单元:
乐手实验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器乐演奏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能与他人合作,为乐曲设计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并为旋律加花添彩。第六单元:
世界民族之声
本课属于“感受与鉴赏”领域,聆听世界各国民族面见音乐,领略其风格特点。能说出听赏曲的曲名,并进行简单评述。
第七单元:
协奏曲品茗
协奏曲实质一件或多件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能背唱《梁祝》主题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爱我中华
(略)第二单元: 走进室内乐
(略)
室内乐原指修宫廷和贵族家中演奏、演唱的世俗音乐,以别于教堂音乐和戏剧音乐。他十七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十八世纪末开始,指由少数人演奏、演唱的音乐。现在指各种重奏曲及用少数乐器伴奏的独唱曲、重唱曲。
小夜曲是18-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声乐、器乐体裁,起源于中世纪唱诗人在恋人窗前唱的情歌 莫扎特:奥地利做区间。作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钢琴、小提琴协奏曲等,是欧洲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华彦钧:民间盲人音乐家,又名阿炳。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
吴祖强:作曲家、中国音协名誉主席。与人合作舞剧音乐《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和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
第三单元: 歌剧探幽
马可:作曲家。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白毛女》(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施光南:作曲家。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周总理,您在哪里》、《祝酒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剧《伤逝》、《屈原》,歌舞音乐《白蛇传》,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小提琴独奏曲《瑞丽江边》等。
威尔第:意大利作曲家,一生创作了27部歌剧以及若干声乐曲。《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阿依达》、《奥赛罗》等。歌剧是一种将音乐、戏剧、文学(诗歌)、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第四单元: 欧陆经典
交响曲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大型套曲。传统的交响曲常由四个乐章组成。德沃夏克:杰克作曲家。《e小调第九交响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狂欢节序曲》和歌剧《水仙女》等。斯美塔那:捷克作曲家。《被出卖的新娘》等8部歌剧、《我的祖国》等11部交响音乐作品、2部弦乐四重奏及若干钢琴曲与声乐曲等。格什文:美国作曲家,《蓝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第二狂想曲》、《古巴序曲》、以及歌剧《波吉与贝丝》等。
第五单元: 人声的交响
(略)第六单元: 国风新韵
(略)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花季 雨季
聂耳:人民音乐家,我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奠基人,原名聂守信。《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飞花歌》、《卖报歌》等。第二单元: 管弦华章
吕其明:作曲家,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交响诗《白求恩》、《铁道游击队》,弦乐合奏《龙华祭》等。郭文景:作曲家,《川崖悬葬》、《蜀道难》,歌剧《狂人日记》、《夜宴》,《御风万里》是为庆祝香港回归而作。
音乐形式:一指音乐作品的表演形式,另一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曲式)。第三单元: 梨园春秋
中国戏曲是世界艺术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他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为一体,表演程式和声腔体系独具一格。
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音乐上保存和吸收了徽剧、汉剧、昆曲、梆子戏的特点,声腔主要由西皮、二黄两大系统组成,板式极为丰富 行当与脸谱:京剧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文场与武场:文场使用的乐器主要有京胡、京二胡、月琴、小海笛、唢呐;武场主要有鼓、大锣、小锣、堂鼓、板、钹
第四单元: 舞剧音乐漫步
杜鸣心:作曲家,舞剧音乐《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合作)、交响诗《飘扬吧,军旗》、交响音画《祖国的南海》和《青年交响乐》以及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等。德里勃:法国作曲家,舞剧《葛蓓莉亚》、《希尔薇亚》,歌剧《拉克美》以及艺术歌曲《出发》、《桃金娘花》、《卡迪斯姑娘》等、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罗斯作曲家,舞剧《火鸟》、《彼得鲁斯卡》、《春之祭》,交响音乐《士兵的故事》、《婚礼》、《管乐交响曲》、《俄狄浦斯王》、《圣诗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浪子的历程》、《阿贡》等。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的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第五单元: 世界民族之声
(略)第六单元: 金色音乐厅
一、加强学科融合
关于“音乐学分析”名称的涵义、演化与讨论, 延续了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的热点话题, 并且在近些年的各个报刊杂志的撰文中都有讨论。本次会议, 这一名称问题仍旧受到了与会者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不想进一步讨论这一名称的涵义, 只是对此次会议中由这一名称讨论所含带的各学科融合的趋势, 深有感触。
在大会专家发言中, 彭志敏教授提出的:两支音乐分析队伍 (作曲技术理论和音乐学) 要协同;郑英烈先生提到作品分析名称的演化发展;高为杰教授表明音乐学分析与作品技术分析二者应“打通”;钱亦平教授大会发言及提交的论文《音乐分析的历史观察点》的分析, 则是立足于音乐分析与音乐史的密切联系之上;赵晓生教授关于“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网络状的音乐分析”则说明音乐分析的广泛视角, 综合各学科的必然必要性。作曲家高平在创作与钢琴演奏的角度, 说明了音乐分析与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学科融合的逐步渗透, 在笔者所授课程的名称更改中也有所体现。笔者自工作以来, 一直担任所在综合类艺术院校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及音乐表演专业的作品分析课教学, 课程名称经过了从“曲式”——“曲式与作品分析”——“作品分析”的演变, “分析”内含的扩大, 其实体现了作品分析作为共同课的必修课程之一, 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教学越来越有必要性。
例如在教学中结合音乐史的知识, 增加音乐体裁的讲授, 结合曲式演变的特点, 使学生能更加理解曲式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会弥补学生对于非规范化曲式的理解。又如适当增加视唱音乐主题的内容, 可以增加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课堂学习气氛。因此各个专业课程 (如音乐赏析、音乐史、和声、复调、视唱练耳甚至合唱指挥等) 间的横向联系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加强相互间的交流联系、进行教学经验的研讨, 学生也应有意识的增加所学知识的关联。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提高效率。
不仅音乐学科不同专业间:音乐学、音乐史、音乐美学与作曲技术理论之间;甚至不同学科间, 如音乐学、心理学、医学、文学、美术学、建筑学等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分会场的交流与讨论中, 又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学科融合的理解。如李小诺教授的题为《从感知觉特征看音乐信息的构成——兼论音乐分析多维视角的必要性》的学科交叉的观点, 提出音乐分析从心理学、美学、民族学、社会学、音响物理学、认知学等各个不同学科的视角出发来进行综合分析的必要性;山东艺术学院王晶的论文《柴可夫斯基的“他者”意识与其<第四交响曲>中的悲剧性体现——兼论跨学科视域下的音乐史与音乐分析教学》, 以及分会场的发言《文本与酷读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中“同性恋情结”的隐秘叙事》, 为音乐分析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二、端正科研态度, 学习科研方法, 增强科研能力
高为杰教授的音乐分析要关注细节——行而下的分析;赵晓生教授关于音乐分析中的“层次分析”, 他把音乐分析分为六个层次:1.原像分析;2.谱符分析;3.阅读分析;4.音响分析;5.接受分析;6.形而上的纯理论分析, 最终要回归原象, 提高到哲学、美学等的综合分析。
姚恒璐教授对学士论文的弊病, 提出了深刻的几点现象:选题盲目、罗列技法现象、只做资料汇编等。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论文写作方式:论文的结构设计、具体的写作注意事项等, 提出要在分析实践中有感而发、分析中以点带面、特征至上、表述简明扼要、图以致文、言简意赅。对于作曲技术类音乐分析论文的写作思路, 姚恒璐教授提出四点:要以作品的文本证据说话;通过理论思辨, 运用技法分析加以印证;思考音乐分析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挖掘音响美、彰显形式美、构思逻辑律。
张惠玲教授对《春之祭》中几个简短段落的节奏分析;李吉提教授题为《春城无处不飞花——中国当代音乐研究》的大会发言;高佳佳教授的论文《王西麟交响乐作品主题研究》等都为大家又提供了具体的作品分析“个案”, 具体说明了音乐分析的方法。
作曲家秦文琛、金湘、王西麟、高平等从个人创作的角度所谈的经验和实践举例, 对音乐分析的方法也起到了更为具体形象的启示。
在教学实践中有这样的现象:表演专业的学生中常有学生觉得, 对于自己的表演专业来说, 学这门课有啥用处?分析乐谱是多么费时费力、无用的功课!确实, 作为舞台表演的“动”和坐下来认真研习乐谱的“静”, 二者的矛盾, 更需要表演专业的学生, 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浮躁, 踏踏实实的静心坐下来。大量具体的乐谱分析实践, 是不可回避的必要学习过程。尽可能的与他们专业所学习的曲目相结合进行作品分析教学, 尽可能的与他们的专业结合,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学习目的, 脚踏实地的从文本分析入手, 是音乐分析不可回避的基础学习。同时也应关注在学习中, 加强学生的自学和独立分析乃至科研能力。
三、重视教材建设, 科学课程设置
陈鸿铎教授的《如何构建合理的音乐分析课程及教学体系——以音乐分析专业研究生教学为例》;郑中教授的《<音乐分析>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规划》等论文;贾达群教授、向民教授等专家、教师对各自学院学院作品分析课程的介绍等, 为高校音乐分析课程的课程设置及教学, 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参考。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 认为对于作品分析课程, 即便是共同课, 一学年的讲授仍旧是非常紧张的。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多的使学生参与教学, 需要“分散时间和精力”;由于大课人数多, 学生作业就不能兼顾到每个人, 一旦作业讲解的针对性强一些, 也会花费不少时间;分析课是需要大量分析实践的, 而课堂的分析实践远远不够, 但是布置作业, 缺少改题课讲解时间, 学生的自觉性跟不上, 效果又很不理想。因此共同课作品分析的教学, 应当严格控制班级授课的人数, 适当增加一点改题讲解时间。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提高学习效果。
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钻研课堂教学方法
郭新教授提交的大会论文《启发式教学的反馈——以巴比特<三首钢琴曲>第一首的分析制图为例》说明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步骤, 为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个案”分析。
会议中提到的音乐分析课中关于多媒体课件的设置和使用问题。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对教学硬件条件的要求较高, 因此根据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 尽可能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时间, 达到教学成果最高“性价比”的目的。
另外笔者有以下几点课堂教学心得:
1.针对共同课教学的学生对象, 因为没有作曲理论的学习, 所以教学中适当的赠多了音乐语言结构的讲授, 例如“十大要素”、主题剖析、音乐发展手法等的学习。其中音乐的织体分析、和声分析、音乐发展手法的分析, 是学生的难点。同时也是曲式分析不能回避的“重点”, 因此, 不仅在课程开始的授课中就要认真讲解, 在之后的曲式结构宏观结构中也要使学生重视。即重视细节分析。
2.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适当增加相关专业音乐作品的举例分析。如声乐专业中, 增多声乐作品等。
3.对于谱例的欣赏。课堂教学除采用CD音响、教师钢琴弹奏谱例外, 增加表演专业学生对学习过的谱例的演奏和演唱,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课堂的教学秩序要严格掌控, 同时安排好教学时间, 否则会出现舍本逐末的效果。
4.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专业术语, 增加形象的比喻和想象, 提高学生对曲式的理解。
5.对于“模棱两可”的、不太规范化的曲式, 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对于曲式形成的原则、曲式发展演变的历史特点。针对共同课教学, 要适当降低难度, 减少非规范化曲式的分析讲解是可以的, 但是绝不能回避不讲, 尤其是曲式原则性的、与曲式发展历史相关的内容今后应更加重视。把握授课内容的“度”, 适当的难度, 适当的进度, 是作品分析共同课教师今后一直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63-01
音乐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音乐美感,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爱上音乐,为学生能够欣赏音乐、创造音乐奠定基础。对不少学生来说,音乐课“让我欢喜让我忧”,很多学生对音乐充满兴趣,渴望提高自己的欣赏、演唱与演奏能力;但是,音乐课却让很多学生感到爱不起来,无法燃气课堂学习音乐的热情,教学效果不佳。本人结合多年的初中教学实践,在此探讨一下音乐有效教学的思考。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音乐热情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又和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教师把音乐教学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更好地认识生活,在生活中感知各种音乐现象,就会对音乐充满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高效音乐课堂,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对各种音乐现象深入思考和探究,增强他们的探索欲望,这样的教学自然就会高效。
比如,教师可以播放学生比较喜欢的流行音乐,让学生初步区男声与女生的区别,并让学生试着演唱同一首音乐,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男性演唱的声音多以低音为主,而女性的声音则以高音为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对音乐初步感知。给学生播放一首比较欢快紧凑的兔子舞音乐,再选择学生平时经常听的较为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分析比较,选出自己喜欢的音乐旋律,并讨论喜欢的原因。选择同一首学生比较熟悉的音乐,根据不同的乐器演奏让学生分析鉴赏比较,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通俗音乐和经典音乐,让学生分析对比,通俗音乐只能流行一时,而经典音乐却散发出永恒的魅力。这样,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逐步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二、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突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感觉到机械呆板,产生厌烦心理,无法真正地完成教学目标。一种教学方式无论它多么科学先进,如果教师总是一成不变,也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渐渐产生一种厌倦心理;一种教学方法无论有效,如果反复用这种方法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时间长了也会失去兴趣。因此,初中音乐教学一定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突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让自己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丰富。
例如,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演唱《爱我中华》,可以让学生以合唱的方式来演唱,也可以让学生选择一首最能代表自己心情的音乐,开办一个小型的音乐鉴赏会。学生结合节日背景,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并在演奏和播放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来表演,学会把音乐与情感统一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师教知识、学生被动学知识的习惯,不断拓宽音乐的表现内容,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可以独唱、合唱,也可以开演唱(奏)会,引导学生改编音乐,把情感与音乐有机融合,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效率
初中音乐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学生能够很好的和老师及时反馈自己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让老师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学生存在的需求,不断地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改进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内容,不断地丰富教学方法,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够达到和谐一致为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放下所谓的尊严和架子,保持比较亲切友善的态度,一改自上而下地传授式教学模式,充分的尊重和热爱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
例如,学生在学习中学历史时了解到有关盛唐的绿腰舞、胡旋舞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这些舞蹈的知识,让学生给自己当一回历史老师,介绍盛唐时期的音乐艺术,老师能够仔细的听学生来讲解,坐一会学生的学生。并和学生一起探讨有关的音乐舞蹈,并给学生介绍有关的舞曲音乐,既能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又能够让学生感知盛唐风土人情。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知道有关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让学生来给老师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老师引导学生欣赏古曲《高山流水》等,这样能够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尽管很多学生都喜欢唱歌,但是,一般都带有很强的盲目性、随意性、表面性。而音乐学习则是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去懂得基本的乐理,引导学生科学的用嗓、用气,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去感知音乐,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美妙,培养学生的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生动的表现力,有音乐来陶冶自己的性情,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通过音乐来激发自己学生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结合学生的音乐基础,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演练和演唱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感知、体悟,在科学练习、提升,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创造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欣赏琵琶音乐,初中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不强,如果单一的向学生播放有关的音乐,学生理解不了,欣赏不动。此时告诉学生理解音乐的相关知识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比如,结合白居易的《琵琶行》故事、主人工的经历、遭遇,感知音乐的背景知识和音乐情感,在根据诗歌有关音乐的描写,诸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等诗句,帮助学生通过具体乐音、节奏与旋律感知音乐作品的内容情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有效性成为衡量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最为重要标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成为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评判标准。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策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 姝.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养成了一定的上音乐课的习惯,也逐渐适应了老师的教学方式。现将本学期音乐考试做如下质量分析:
考试对象及内容要求:
考试对象为三年级4个班的学生。参照小学音乐学段目标,采取听乐赏析、节奏拍击、歌曲演唱、表演律动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生演唱习惯、科学发声、音乐兴趣、掌握节奏、运用音乐知识等方面的水平。内容为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六个单元内的歌唱、欣赏、音乐知识。
学生总体成绩分析
(一)成绩统计
优良的学生占80%,合格的学生占100%。
(二)本年级学生现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具备的基本技能: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对唱歌兴趣浓厚,能主动练习,能较好唱好歌。
(三)本年级学生不足的地方:
1、唱歌方面
学生主两个音的转换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气息的连贯性也有待加强。部分优等生能根据老师提供的乐谱,很快的练习并掌握,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待加强。
2、节奏与音乐知识:
三年级的学生对唱名的认识差距大,学生认读时吃力,个
别学生甚至没有唱名概念,不识节奏谱,体现出学生缺乏对音乐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3、音乐赏析:
考试中发现只要老师在课堂中能根据学段目标要求让学生仔细听辨、捕捉形象、参与表现过的,学生的音乐记忆都非常好,听到主题音乐能说出曲名,对乐段变化敏感,对形象体验生动,而且喜欢聆听音乐,习惯好,思维活跃。音乐欣赏中共同的问题是:学生一般都只能用语言描述音乐,表达手段比较单一。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部分学生对七个音符概念不清,音准掌握不好,习惯把音符读成阿拉伯数字。
2、本学期大多数学生在演唱歌曲方面情绪不够饱满,没有把歌曲本身的情绪表现出来,只是机械的在演唱,使整个的演唱过程显得非常沉闷,缺乏美感。学生在演唱方面都能注意“轻声”演唱,可是,学生唱歌的位置控制不好,不能做到“高位”。大多数学生在演唱歌曲方面情绪不够饱满,没有把歌曲本身的情绪表现出来,缺乏美感。
3、缺乏胆量,这些问题存在于极个别学生,一旦站到讲台上,就会很紧张,从而不能很好的发挥出平时的演唱水平,说明老师平常对学生的锻炼太少。
4、个别学生的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好。识谱能力太差,节奏掌握也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区分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以及附点音符和其所对应的时值。
5、歌曲、乐曲数量偏多,每首歌曲必须在计划的课时内完
成,造成了学生背唱得难度。如有的学生把歌曲的几段歌词唱混了,其他学生就唱不下去了。
6、由于学校活动以及教学任务需完成原因,本期课堂上音乐游戏及表演的活动开展不多。
改进措施:
1、加强音乐基础知识讲解,在活跃课堂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构建音乐知识。
2、在教唱一首新歌,为了使学生能达到学会全歌,利用示范教学法,都是先将全歌唱一遍,作为一次示范,然后利用钢琴教唱歌谱,最后讲解歌词大意,教唱歌词,这样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利于复杂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后自学的能力。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演唱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
3、加强识谱能力、理解音乐能力和表强器乐教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丰富学生表现音乐的手段。
4、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学生的思想教育。
5、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后进生,让他们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6、不受课本知识束缚,音乐课堂与平时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感觉到音乐就在我们身边,音乐随处可见。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
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吧。
【音乐作品分析教学】推荐阅读:
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12-29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09-27
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11-27
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分析思路01-01
毕淑敏作品分析06-05
用文学理论分析作品06-29
当代艺术家作品分析07-26
中班幼儿绘画作品分析12-18
影视作品分析期末作业01-24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分析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