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歌曲(精选13篇)
“中国梦”主题第二批新创作歌曲
《时间都去哪儿了》、《中国梦》、《百年一梦》、《北京时间》、《孝和中国》、《儿女情长》、《美丽中国》、《假如今天你还在》、《同心筑梦》、《担当之歌》、《强军战歌》、《与祖国有约》、《搭把手》、《梦想起飞的地方》、《老百姓的爱》、《站在草原望北京》、《感谢你中国》、《我梦最美》、《最美是你》、《大梦中国》、《海峡月光曲》、《中国梦最漂亮》、《放飞梦想》、《点亮未来》、《江河恋》、《扬鞭策马追梦忙》、《情对祖国讲,爱对祖国说》、《美丽大中国》、《少年中国梦》、《我们的美好时代》。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文明是一种乡土文明,而中国古典美学是一种以乡土意识为基础的美学。这种乡土意识弥漫于中国古典绘画、诗歌、戏曲、音乐、建筑等各门类艺术之中。这些艺术中所表达的去国怀乡之感、羁旅思妇之愁、山水田园之趣、穷通出处之思,无不与这种乡土意识息息相关。乡土文化还影响到中国古典艺术的表现方式, 那样一种长期与土地,与土地上生长的草木庄稼,与山水、 与自然界的风云变幻打交道的方式,使得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从来都具有某种与自然物象相互感应的特征,无论是 “立象尽意”还是“托物言志”,中国艺术从来都与那些围绕着人的乡土风物血肉相连。这一点使得中国古典艺术从来没有走向某种抽象表达,也没有过于细碎的刻画与罗列。 艺术所呈现的世界始终是一个我们身体所感受到的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这就是中国古典世界观中所谓的“万物”、 “天地”。很显然,中国古典美学精神背后所依托的终极性的存在正是这种整体性的自然 - 生命共同体。人总是将有意义的生活落实到自然天地中,中国艺术所表达的理想也正是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随着现代性的开启,这种共同体意识被打破了。建立在现代技术基础上的空间观念使得自然不在成为与人冥契一体的存在,而成为操控和规划的对象,“即自然以某种可在计算上确定的方式显露出来,并且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始终是可订造的。”[1]与此相关,自然被祛魅,乡村也不在成为诗意的家园,而是整个国家的现代性设计的某个可以操控的某种几何学空间,某种可以加以利用的资源。城市与乡村进一步分离和对立。在传统社会,无论是农民还是读书人往往有着深刻的乡土生活经验,有着与乡土世界的血脉相连的关系。而在现代性规划中,城市虽然不得不依赖于从乡村提供的种种资源(人力、物产)而得到发展,但是城市生活却更多地建立在资本的流动上,资本抽空了人与土地的感性联系,也抹平了人与人之间的具体的身体化的关联。现代性的空间意识源于笛卡尔从几何学的角度对空间的界定,在这里,没有什么不能被纳入一个可计量的几何学的框架下被计算,在几何学的模式中,空间不再是含混多义,而是清晰透明,均质化的,“天上和地下的物质都是一样的,而且世界不是多元的。”(笛卡尔)正是在笛卡尔这里,世界才不再是人生在世的场域,而成为摆置于人面前的一个客体。
现代性的普世价值威胁着前现代那种扎根于土地的具体经验,使之贬值。人不再通过与空间建立起某种本源性神话联结而获得生活的价值与意义,现代性带着其“沥青理智主义”(asphalt intellectualism)不断祛除源自乡土、故土的神话、诗性与情感的力量。这种均质性的空间观念在金钱资本夷平一切差异的流动中现实化(西美尔),并随着印刷资本主义对古典书写神圣性的消解而走向那种以语言为联结的现代民族国家意识(想象的共同体,)。在一种以金钱、 共同语言为中介形成的共同体经验中,那种人与其环境所本有的那种直接的“人身”关系被抽象化(或被某种普遍性所 “中介”)了。现代性空间经验最终取代了前现代那种空间感知。于是,在现代视野中,乡土的美学维度被乡土的经济学维度所取代,以此为基础,乡土不再是生存的家园,而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手段和对象。
中国乡土的现代性改造从晚清、民国时期所推行的一系列乡村行政改组,再从抗战到新中国成立后所实行的一系列土地改革政策,特别是1950年实施的这次土改旨在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些政策无疑大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得国家得以迅速地发展工业,并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使得农村逐步丧失其在传统社会中那种相对的独立性,而成为整个国家宏观规划的一个环节,农业合作化政策的实施最终是为了实现整个国家的工业化目标。而再到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农村进一步为城市化建设提供大量剩余劳动力和生产资源。大量农村人口背井离乡涌入城市,他们居无定所,往返于于城乡之间,为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但在心理和情感上却很难融入城市生活。与此同时,大量妇女儿童及老弱病残则留守乡村,带来了众多的社会问题。而且,在这种城市化进程中,田地闲置、荒芜, 乡村的生存环境被破坏。
有关乡村的诗意想象,或乡土乌托邦的书写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传统,通过这种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展现了以乡村为依托的中国想象。但在近20年来,乡村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遭受的摧毁和破坏成为一个重大的主题,我们看到森林被大面积的破坏(阿来《空山》),地下的土地资源被一点一点地耗尽、淘空(张炜《九月寓言》),更重要的还有那种乡土伦理被消解, 像阎连科、刘震云、贾平凹、尤凤伟、刘庆邦等人的一些作品中,呈现了乡村整体性的破败沦陷、人心不古,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被资本所异化。在所有这些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贾平凹的《秦腔》。这部作品呈现了一个被耗尽、被遗弃的乡村图景 :农田被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农贸市场、酒楼等侵蚀,清风街的老农们放弃了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从事经商,而年轻劳动力则放弃土地进城打工。整个乡村世界一篇凋零,只剩下一个老人、一个哑巴、一个疯子在卖力气。传统的艺术形式秦腔不得不以走向市场的方式苟延残喘。女人们成为引诱者和偷奸者,兄弟亲情被金钱所征服。这是乡村图景的全面的破败,现代化所带来的是城市的发展与乡村的沦陷。可以说, 乡村所遭受的重创不仅是现实生存层面的,更是一种文化层面的整个延续了几千年的集体经验、情感与想象的瓦解、分裂。它使得我们对我们心灵归宿、对家园的想象变得失去了现实依托。
可以说,现代性所开启的乡土规划仅仅将乡土作为一种物质、经济实体,忽略了乡土在中国人的集体经验与情感中的丰富多义性。虽然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荒废,荒漠化, 温室效应,以及贫富分化、拜金主义等问题。海德格尔在对现代性的“空间的祛魅”所导致的虚无主义进行反思时,借助于古希腊神话中有关土地崇拜的神话,试图重新赋予土地某种原生性力量。海德格尔对现代性的均质性空间体系,及其带来的普遍主义、都市主义、世界主义的后果展开了批判。 在他看来,土地不是地理意义上的某种坐标,或法律、经济范畴,而是人生在世的基础、根基、本源 :“因为人类居住在大地之上,他们就构成了一些空间,这些空间的轮廓并不仅仅是领土性的(在拉丁词terra的词源学意义上),并不仅仅是作为人类在其中设置边境的空白图表。毋宁说,‘大地’变成了古希腊人所谓的‘chthon’,在那里人们居住着, 并形成了一个故乡(homeland)。”[2]同样,对于中国文化而言,乡土不仅是一个现实的地理空间,而且也是诗性的想象空间,还是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生态空间,而且它还意味着一种神话的本源。
也许我们不仅要通过城市来改造乡土,也需要通过乡村文化来反思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在一个更大的均衡的视野中来处理乡村与城市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并不仅仅体现在GDP指标上,也体现在都市与乡村、人与自然、 人与人、身与心之间的和谐程度上。“乡土美学通过诗性乡土、审美乡土、神性乡土的建构,直接为下述三部分人筹划着人的全面发展,启迪着诗性人生、审美人生的高远追求, 营构着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3]因此,中国梦不仅仅是都市梦,不仅仅是发财致富之梦,而且美丽中国梦也是一个美丽乡土梦,它追求的是一种整体、全面的发展,是一种自然、 人性、艺术的统一所形成的大美之境。在这种“大美”的追求中,乡土美学能够给我们启迪,在发展“生态文明、绿色经济”的语境中,我们不仅要意识到乡土的经济维度,更需要在这种语境中恢复乡土的诗性维度,生态维度,和神话维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找到我们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摘要:有关乡村的诗意想象,或乡土乌托邦的书写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传统,通过这种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展现了以乡村为依托的中国想象。但现代性所开启的乡土规划仅仅将乡土作为一种物质、经济实体,忽略了乡土在中国人的集体经验与情感中的丰富多义性。也许我们不仅要通过城市来改造乡土,也需要通过乡村文化来反思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
关键词:美丽中国,中国梦,乡土美学
注释
1[1]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第941页.
2[2]美查尔斯·巴姆巴赫.海德格尔的根[M].上海:上海书店,2007,第42页.
很多的时候,人们宁愿谈论理想、愿望和奋斗目标,而把梦藏在心底,原因是梦常被误解为虚幻、不真实和“不着调”。的确,梦与理想在一定语义上存在着关联、相应和对称性,可以替换使用,但它们之间是有差异的。梦的本质是有色彩,有浪漫,有心灵的呼唤、精神的感应和强烈的憧憬,在某种意义上,梦是更具人本、人性、人生和人活着的意义的。但有一个误区,一谈梦就要圆梦、梦想成真。特别是一些社会组织管理者们,习惯于把梦与GDP画上等号。我们说,改善人民生活,物质上富裕繁荣,不要虚幻的空想,更不要白日做梦,当然是好事,而且梦想只有变为现实才有力量和意义。不过有一点必须明确,就是人们以梦的方式表达某种生活的、社会的,抑或政治的诉求,表达这种诉求的热切和执着,本身就是精神层面和心灵深处的东西,是实体的、物质的、现实生活的对应面。没有人们丰富、细腻、多样的精神生活,尤其是当社会过度物质化,甚至物欲喧嚣的时候,梦想就会变得残破。因此,筑梦也罢圆梦也罢,“中国梦”不能忽略非物质的文化的精神的那一面,不能少了社会对人的内心的呵护,只有这样的梦才是圆满的。
回到本文的话题上,人类的、民族的、城市的,乃至一个人的阅读生活,它的意义和价值,它的行为方式,是最契合人的梦想,包括契合关于“中国梦”的高雅而高尚的行为,如此评价和论说是绝不过分的。书香致远。阅读支撑想象,文学的梦、艺术的梦如此,经济社会的梦想亦如是,社会主义就是从书本从空想再到实践的革命的运动。书是精神的载体。物质的东西再发达以至于无比牢固也是可以朽掉的,上千年的唐宋,其肥马轻裘和雕梁画栋已不复存在,而流传不朽存活于人心的是唐诗宋词。一部书即是一盏亮着的灯,走进它,可以化解、稀释心中的郁结,内心会温暖、亮堂起来;有如梦想的浪漫和力量,可以驱动人,给予召唤和引领,甚至奋不顾身。一个人和一个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是这个人和这个社会梦的外化,而阅读是这种外化的标志;有梦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而阅读是这个民族希望与梦想的“梦工厂”。
以书为“媒”的出版业,是一个深度参与国家和社会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崇高行业,它的价值关乎人类文化、知识和精神的赓续与传承,当然关乎中国梦的缘起与实现。如今,功利的诱惑,空心化和泡沫化的侵蚀,以及资本、技术的打压,传统出版正处于一个从未有过的艰难局面。但是,作为出版人,我们还是热切地看到国家和人民筑梦工程的桩基,在徐徐夯下,此情此景令人心动,它是美丽的憧憬,也是出版事业的希望。前面说过,阅读是最契合梦想的一种精神行为,同样,梦想给阅读带来机遇。希望和机遇中包含着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一种担当,本人的理解和诠释是三个核心词——使命、坚守和突破。使命,就是出版人要为国家和人民的筑梦大业勇敢地担当起精神家园的关注与呵护,给富裕起来、正在富裕和渴望富裕的人们精神的滋养。坚守,就是传统出版还有一部分读者偏爱,还有特定的目标人群和“追求者”——他们是传统阅读方式的宝贵承载和伊甸园,满足这种需求,也是满足传统出版人自身的功德。突破,就是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到,全球有20亿人被网络捆绑,中国也有2亿人口以上的网络读者,并且人数在不断地扩展。忽略这部分人群,忽略他们的阅读方式,不啻于忽略出版的存在和出版的价值。世界在变,介质在变,而阅读未变,尤其是阅读行为的本质未变。出版人的本质是什么?不是非得出版纸质图书,而是传播有益有价值的精神和文化。所以,我们要跳出窠臼,扑下身子,跨界新媒介出版。内容的组织、选择与传播是我们擅长的,也是永远不变的担当。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人民的梦。国家的梦是指国家富强,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才有坚实基础,人民幸福才有根本指望。国家富强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经济实力和人均水平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拥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综合实力更加匹配,国家安全更有保障,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这一梦想集中体现了“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和“美丽中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推进各项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民族的梦是指民族振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振兴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标志,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我们的民族由强到衰,由衰再崛起到强大,这就是民族振兴。
但在这经济腾飞的时代里,整个社会对教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过高,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从而给教师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今天,教师压力大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问题。教师本是很幸福职业,但现代社会对教师要求各种素质能力的提高,家长的不理解,学生的调皮捣蛋,人际之间的交往,生活的承载-----这让教师承受着有形无形的压力,甚至有人感叹,当老师的,多年工资不涨,回家路途遥远,工作调动渺茫,只好辞职不干。虽只是发发牢骚而已,但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教师的物质待遇有待提高,社会地位有待提升,素质修养有待提升。
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时代发展,教师的一切问题随着我们梦想的实现逐渐得到解决,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自己首先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一个人,一旦爱上了自己的工作,就会全身心地融合在职业工作中。其次,在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今天,不能只满足于目前的知识,否则就如逆水行舟,早晚要被社会所淘汰。
“这是对劳模精神的有力倡导。”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认为,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 是我国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 劳模精神是激励我们意气风发、奋力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由劳动模范担任全总兼职副主席, 将在广大职工群众中起到很好的代表和引领作用。
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着实让广大战斗在一线的工人受到鼓舞。这是来自工会这个“娘家人”的肯定和赞许, 不仅顶戴这一荣誉光环, 同时也有肩负责任的使命感。获此殊荣的许振超何许人也?
百度搜索他的名字正能量的新闻铺天盖地, 他是地地道道的一线工人, 朴朴实实的草根英雄——出生于1950年, 文化程度为初中毕业, 现为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1974年进青岛港工作。曾先后荣获青岛市劳动模范, 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工人技师, 省自学成才先进个人,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被誉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许振超是一名普通的码头工人, 但他勤奋好学, 成了一名“桥吊专家”;许振超只上过一年多的初中, 可他凭借勤学苦练, 成了码头上人人知晓的“许大拿”。许振超的脱颖而出, 没有什么秘诀, 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学习。许振超在日记中写道:“悟性在脚下, 路由自己找”, “要自己教育自己”。
要是说高手在民间, 那么创新就是在一线。许振超日记中的“悟性”就是他在一线工作中摸索出的那一个个创新成果, 他找出了一个个技术背后的门道来。
许振超的“无声响操作”, 偌大的集装箱放入铁做的船上或车中, 居然做到了铁碰铁不出响声, 这是许振超的一门“绝活”, 其实他之所以创造了这种操作法, 是因为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集装箱、船舶的磨损, 尤其是降低桥吊吊具的故障率, 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证明, 它是最科学也是最合理的。
“一钩准”是许振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门机时的创造。集装箱上有4个锁孔, 从几十米高的桥吊上看下去, 很难分辨, 更别说用在空中摆荡的吊具放下去, 一次把锁眼都对齐, 把集装箱抓牢靠了。但是, 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就是做到了。许振超炼成“一钩准”的诀窍是, 钩头起吊平稳, 钢丝绳走“一条线”。
“一钩净”是许振超的又一项发明。在青岛港开吊车的司机, 都知道一个“四稳”的口诀:就是在舱内起钩要稳, 旋转时要稳, 落钩时要稳和变幅时要稳。但要协调做到这四个方面很不容易。许振超开始练习, 练了半年后, 做到了吊具一钩下去, 一点不撒, 他把这种技术起名为“一钩净”。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004)
作者简介: 姚宏志(1972-),男,安徽桐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引用格式: 姚宏志. 中国梦的话语特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275-276.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世界潮流,立足中国国情,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梦思想,其贡献之处,不仅在于思想理论本身蕴含的诸多新经验、新判断、新阐述,而且在于围绕着中国梦的一系列话语,构成了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
一、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的统一
精英与大众原本是政治学、社会学理论的一对范畴。作为两种不同的话语系统,精英话语通常注重表达的逻辑性和思辨性,追求话语本身的精密程度;而大众话语通常注重表达的通俗性和普适性,追求话语的表达效果,即为大众所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在不少人眼中,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各自理论性的强弱上,而且体现在它们背后所蕴涵的不同价值立场上。在过往的理论研究中,一些人总是有意无意地强调或制造两种话语之间或隐或现的对立,而忽视甚至否认相互间的内在关联。
中国梦的提出,则为两种话语的衔接与统一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一方面,社会精英可以从中国梦的思想资源中,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梳理、解读和论证,努力将中国梦打造成一个科学合理、逻辑自洽、结构缜密的精英话语体系;另一方面,普通大众也可以从这一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的话语中,获得关于中国梦的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中国梦既是精英的梦,也是大众的梦;作为同一个命题,中国梦既可以被社会精英深度诠释,也可以为普通大众乐意接受,并照顾到普通大众的理解能力,双方均能从中找到思想共识和情感交集,体现了中国梦思想理论的魅力和张力,是将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相统一的典范。
二、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统一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既没有丢掉马克思主义这一“老祖宗”,又根据时代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提出了“老祖宗”没有提过的“新话”——中国梦,着力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与中国梦紧紧地联系起来,不仅规划了近期和中期中国“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揭示了实现目标的道路、制度、精神和力量,而且描绘了未来中国的发展蓝图和愿景,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理念、政治抱负、政治意志、政治决策和政治智慧。可以看出,中国梦从一提出,就带有十分强烈的政治话语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坚定政治信仰、增强政治合法性、凝聚社会共识、带领全体成员共同进步的重要工具。
但是,如果对中国梦话语特色的认知仅限于此,还是不够的,还要看到它为拓展中国梦的学术话语空间,为沟通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之间的桥梁所做的努力。中国梦的思想理论清楚地表明,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未必总是以冷峻的、生僻的、诘屈聱牙的面孔出现,那些中性的、宽容的、实在的概念、命题或表述,可能更容易引起人们的亲切感和充实感,更容易引起人们特别是学术研究者的青睐,更容易得到他们的学术支持和学理支撑。他们学术性的话语有助于厘清中国梦政治话语的历史背景、现实意义、基本特点和社会功能,提高政治话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政治话语的解释力和感染力。眼下学术界对于中国梦的学术研究才刚刚展开,实现中国梦的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统一尚待时日,尚须探究。
三、现代话语与传统话语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就将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中国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梦;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就是中华民族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国梦由于处在这一现实背景和现代性语境之中,自然脱不了现代话语的特征,是现代话语在无产阶级政党使命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问题上的投影,当然与烙上了鲜明“西方化”印记的现代话语并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现代中国梦是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传统中走过来的,它不仅是中国先进分子百年求索的现代梦想,也是对中华民族曾经出现的几度辉煌盛世的历史重温,还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精神家园的认同和追求,从而使中国梦彰显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传统话语风格。
中国梦的这种现代话语与传统话语的统一表明,不仅传统与现代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鸿沟,就是传统话语与现代话语之间也并非不可调和,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由传统话语向现代话语的转换;当然,二者的分水岭关键不在于时间上的先后,而在于各自特定的政治体系和社会关系使然。
四、民族话语与世界话语的统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日益深度地融入世界,“中国道路”“中国实践”“中国奇迹”“中国经验”“中国模式”等日渐引起世人的关注。如何用中国话语对此进行解读,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发展进步提出的迫切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重要表现。在此背景之下,中国梦应运而生,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理想、精神气质、价值追求等积极因素转化为我们的话语优势,契合了时代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中国话语的现实要求,是中国话语对时代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有力回应。因此,中国梦可谓是一种地道的民族话语。
不仅如此,中国梦还是一种切实的世界话语。在当今世界,追梦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发展进步潮流。虽然各国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利益诉求,但世界人民对美好理想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相通的,因此,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亚洲梦、非洲梦、欧洲梦等在内的世界梦有诸多相融相合之处,中国梦不是脱离世界发展潮流而产生的一种夜郎自大的旧梦。中国梦话语也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话语,它是开放的、发展的,是世界梦的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话语与世界话语的辩证统一体。这种辩证统一体不仅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有助于我们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沟通与交流,树立起中国的美好国际形象,同时有助于冲破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话语体系对世界的支配和垄断地位。
责任编辑:陆广品
神七飞天,太空揽月。多少年后的今天,又是一个同样的季节,几代人的梦想实现了,儿时的那个梦中飞船终于开始了他的太空之旅。从古至今嫦娥奔月的遐想,从中到外“可上九天揽月”的追求,地球人的千年梦想在如今的中国实现了!
神七梦是神奇的梦,它是千年的中国梦想,人类的梦想,多少人为这个梦想沥尽了最后一丝心血,多少人守着这个梦想带着无尽的遗憾飞向了天国;神七梦不再是神奇的梦,因为中国,也因为有这些执著的追求者,有一批批英雄的航天人,神七不再神奇。
我想,在更多圆月当空、星星满天的夜里,我们的炎黄子孙还会有更多神奇的梦想出现,还会在那淡淡阳光沐浴的早晨去追寻他们的梦想。到那时,我们可以说中国人的梦想不再是梦,因为神七,我们更加有理由相信梦想对于中国不再神奇!
“我的中国梦”,这是我初2014级13班积极响应学校关于“中国梦”主题班会活动的主题。在此次主题班会上,同学们总结以往,通过对“我的中国梦” 的深刻理解,做出了很多感慨和畅想,同时全班以《感恩的心》歌唱表演的形式悼念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 7.0级地震。
此次主题班会充分展现了我班对我的中国梦的深刻理解,在会上,先有主持人播放我们班同学在课下精心准备的资料,接着大家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我的中国梦》的理解和自己的中国梦,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然后我们班全体同学为了悼念四川雅安大地震全体表演《感恩的心》,接下来是班主任做总结,最后由我们的班长熊燕丽做班会总结。此次主题班会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有任课老师对《我的中国梦》的看法和自己的中国梦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中国梦,也有同学们对《我的中国梦》的看法和自己的中国梦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中国梦,体现了老师和同学们为自己的中国梦坚持奋斗的精神,同时也鼓舞了班里的同学们发现自己的中国梦,并努力奋斗以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同学们在会上发表了自己对《我的中国梦》的看法和自己的中国梦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同学们的中国梦各有不同,但都乐观积极向上,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学生积极向上精神状态。正如梁启超所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当代中学生就该这样,明确自己的中国梦,并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大家多样的中国梦深深的震撼了我,大家对实现自己中国梦的决心也深深的打动了我,证明我们有巨大的信心和勇气去实现自己的中国梦,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不断努力。一个人,是渺小的;但是当他和祖国联系起来是,就是伟大的。一个梦想,是渺小的,但是当它成为祖国的梦想时,就是不可估量的。
关键词: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世界大同梦
中国梦,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理念,也是一个具有复合型的理念。它体现了对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中国政治的关切,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括性概念。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使得不同阶层民众的社会需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改革在给我们带来喜悦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如职场腐败、贫富差距、食品安全、道德滑坡、环境危机,等等。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概念恰到其实,意义重大。通过“中国梦”这一高度富有内涵的理念提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 中国梦体现了中国自己的路径
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在国家危难之际、在多国斥吼的状况下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宝贵精神。事实表明,中国人民如果不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的状况,外来的理论思想不能够与中国实际的革命与建设相结合,中国就会出现屡战屡败的残酷现实。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家领导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将其与中国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经过不断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梦”的产生不同于“美国梦”、“欧洲梦”,它是一个在拥有悠久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慢慢形成的,它的产生绝非偶然。它体现了无数人民群众对于国家强盛的夙愿,承载着一个曾经积贫积弱的国家发愤图强、自力更生的美好愿望,它与那种追求个人崇拜、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的“美国梦”是截然不同的。也与那种主张殖民扩张与物质享受的“欧洲梦”是不同的。“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脚踏实地、吃苦能干、不称霸不扩张,争取世界和平的道路。
美国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不惜牺牲他国的利益来满足本国人民的需求,从而无止境的侵犯别国的利益,以不足世界5%的人口消耗世界1/3的能源,这种消费模式是世界资源承受不起的,因此抑制与杜绝这种极端行为是每个国家应有的意识与责任。中国历来是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共同发展,面对社会别国国家的极端行为,中国都是力图做到协调一致,警醒本国民众。中国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力求“天人合一”、“和实生物”、“顺应自然”,以此避免像美国这样的“非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欧洲梦”以力图保护欧洲的整体政治经济利益为目标,以维护有利于欧洲发展的权利分配结构,甚至将捍卫欧洲式的生活体系作为其全部政治内容。与“欧洲梦”的发展路径相比较,中国的发展模式更利于本国的发展,更利于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发展。“中国梦”的发展观更具普遍性,从而超越了“欧洲梦”的狭隘思想。
二、中国梦是人民大众的梦
中国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遐想。它是每个百姓的梦,是每个家庭的幸福梦、安全梦、自由梦;是国家的和谐梦、富强梦、成功梦。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的代言人,时刻以实现人民大众的权利自由为己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宣称,“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更是把共产主义社会看为是一个“联合体”。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共产主义就不可能实现。
中国有集体利益的优良传统,以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重视集体利益的同时,也从未忽视过个人的利益。这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体制下表现的尤为突出,美国鼓励每个个人发展自身的优越性,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今天的“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已摆脱了极端集体利益的羁绊,将实现个人利益与实现集体利益完美的结合起来,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三、中国梦是“生态文明梦”
三百多年的工业文明用事实证明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巨大力量,世界工业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潜质发挥到了极致,一系列的全球性环境危机终于忍耐不住我们人类的肆意妄为,需要开拓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支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全生态世界观”是生态文明的社会表达,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是一个必然实现的中国梦,是以创业文明、人格文明为未来导向的发展模式,是将生态、产业、伦理合而为一的文明状态。
“生态文明梦”不仅是一个理念,而且是一个文明理念。生态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它是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分不开的,它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反应。
“生态文明梦”,是一种精神,它激励全国人民的创造活力;“生态文明梦”,是一种境界,它标志着中国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生态文明梦”是一种信念,它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生态文明梦”,是一个目标,一个激励人心、积极进取、惠及整个世界的伟大目标。
今天,我们已经养成了做梦的习惯,渴望为公共事业代言的普通民众也越来越多,他们希望将自己的“生活”与国家的“梦想”联系起来,加入到一起“做梦”的行列。然而实现梦想的道路和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前的中国现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的深水区、发展的瓶颈期,等等顽疾的攻坚期。“中国梦”,它是由不同阶层、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全国人民一起汇集起来的梦,它有着不同的意义、不同的道路、不同的观点,甚至包含着不解、怀疑、忧虑。我们正在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这条道路究竟多么难、多么崎岖,没有人能够知道,我们需要动员所以的勇气和力量,投入于实现中国梦的行列中。“中国梦”不是一个梦想,它是终将实现的目标。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于细节,而不是空喊口号,我们要将这个伟大目标投入于社会实践中,体现在我们的文化、社会文明的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金元浦.中国梦的文化源流与时代内涵[J].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2013.
[2]程美东.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J].文化建设,2013.
[3]伍景玉,王站星.中国梦语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中国梦承载着巨大的凝聚力和正能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续和发展,具有深刻而独特的理论品格。
(一)中国梦与天朝梦、美国梦、世界梦的关系
1.中国梦与天朝梦。中国梦是天朝迷梦破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天朝梦是腐朽封建王朝的终结,政治腐败,社会制度落后;文化思想禁锢,闭关自守;科技严重落后,生产力发展缓慢,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而中国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革开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和人类文明成果,发展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2.中国梦与美国梦。中国梦与美国梦都是两个大国在遭受殖民统治,追求自身理想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并凸显其政治意识,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美国梦是建立在反殖民和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基础上,追求物质财富的个人梦想,是资产阶级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但美国梦逐步沦为霸权主义,向外扩张和掠夺。而中国梦是在反封建、反殖民,追求国家独立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过程中形成,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使我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民主自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3.中国梦与世界梦。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中国梦立足于本国,致力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致力于构建世界繁荣。中国梦的最终目标可以看成是建设和谐、繁荣、稳定的新世界格局,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为世界梦注入正能量,传递正能量。中国梦开放于世界,与世界同发展、共分享。
(二)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梦是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愿景,是国家、社会和个人力量的集中凝聚。其中,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国家富强,才能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核心,中华民族不但要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更要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只有人民幸福,才能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
(三)中国梦独特的理论品格
1.中国梦的理论渊源。中国梦是在我国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双重培育与激励之下,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与形成的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升华。中国梦与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是关于国家、民族、个人关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同时,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包容性、实践性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完成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我国赢得了民族独立,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发展。中国梦,是在我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现代化相结合,构筑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国梦以独特的宽广眼界,扎根于历史与现实,扎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升华为政治理念和精神追求。中国梦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理论素养,凸显中国特色。
2.中国梦的理论话语权。理论话语权是一种软实力,涉及思想传播、价值认同、形象塑造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中国梦的理论话语权涉及我国所要求的实际权利和利益诉求,即政治经济权力,体现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主动权。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后,以其通俗性、国际性、主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使中国梦从社会层面上升到思想层面,从思想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从舆论话语权转向理论话语权。中国梦是能够让世界听得懂、能信服的理论话语,能够让世界人民理解中国理论、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
中国梦的通俗性。中国梦以朴实无华的词语表达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和理论特质。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力量以其通俗的话语,疏通了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中国话语与国际话语之间的话语隔阂。中国梦立足于广大人民大众,拥有坚实的话语权基础,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这是中国理论话语权的根基和血脉,也是中国梦的力量所在。掌握中国梦理论话语权,不再简单套用西方的理论话语体系,也不再照抄照搬古代的言语来分析中国丰富独特的伟大实践,而是运用自己的言语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中国理论话语体系解读中国,研究中国,指导中国。
中国梦的国际性。中国梦是世界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非洲梦等有相通的地方。实现中国梦,能够为世界带来机会,为世界人民所理解;能够惠及世界人民,为世界人民所欢迎;能够推动人类进步,为世界人民所接纳。中国梦,向世界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让世界人民所理解和接受。
中国梦的主动性。中国梦不是外在的理论,而是内化于人民群众的心中,自觉自愿把中国理论转化为伟大实践:主动进取,转化为力量。同时,随着中国梦的国际化,中国理论主动为世界所吸纳。中国梦以其包容性、开放性、实践性,主动吸收世界文明,使自身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增加理论话语权。此外,中国梦以“我是什么、要什么”的主动开放的理论,主动构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中国文明影响世界文明,加强理论话语权;而不是“我不是什么、不要什么”被动的理论,疲于应对质疑和猜忌。
3.中国梦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中国梦把中国理论推入到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新境界。“中国梦的产生,是一种思想体系的理论高度,反映着社会变化的历史必然趋向,是对一个关乎党和国家命运问题的深刻回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属性上的定型化。”[1]中国人民以一种主动进取积极拼搏的精神实现中国梦,是对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精神的自觉和自信。
中国梦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体现在理论创新上,开辟了新的话语空间,拥有新的理论话语权,拓展了新视角[2]。中国梦把中国与世界、历史与现实、现在与将来、个人与社会、国家与民族等紧密联系起来,对中华民族做了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减少理论和实践的盲目性。同时,中国梦把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道路等有机结合起来,统一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之中,这充分显示了中国梦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
另外,中国梦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还体现在集大成,传递正能量。中国梦,集中国古代文化精髓、西方文明成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有机统一成为一个整体,蕴含丰富的科学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同时,中国梦把整个国家、民族、社会和个人的各种力量无缝对接与整合,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正能量,向全球传递正能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旗帜。
二、中国梦的实践品格
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目标,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实践特质。中国梦既不纠缠于历史,不是简单地寻求古代的辉煌,也不是恢复中国古代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更不苛求于现实,而是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践精神,脚踏实地实现中国梦,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中国梦的发展实践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我党在一次次血与火的考验中,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之梦。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之梦承载了中华民族饱受屈辱、赢得独立解放的苦难辉煌。解放后,既有曲折和教训:“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极大地破坏了我国生产力,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沿;也有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不懈努力,艰苦创业,建立独立而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中国梦承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艰辛与成功开创。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中国已经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发展之路。
(二)中国梦的实践特质
实践孕育理论,又检验理论。中国梦是实践的梦,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中国梦是从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形成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质。“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典范。”[3]中国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出发,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个人的具体利益整合,把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结合起来,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目标,一步步化为现实。通过实践,最大限度汇聚各种力量,实现中国梦。
1.中国梦的挑战性。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实现中国梦是我们时代最大的课题,是国家、民族的呼声,是人民的呼声,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我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贫富差距、城市与农村差距越来越大等等。同时,国外存在一些遏制和阻碍实现中国梦的敌对势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充满风险和挑战。所以要聚焦实践,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冲破陈旧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直面矛盾,回应时代呼声,实现中国梦。
2.中国梦的现实性。中国梦得到世界广泛的共识和共鸣,有成功的实践基础。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和现实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一百多年近代中华民族的斗争实践和六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走出来,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和实现路径。中华民族复兴是所有中国人的理想信念,是中国精神。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和力量是中国人民,调动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凝聚中国力量,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真抓实干。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深厚渊源和现实基础。
3.中国梦的世界性。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无疑会受到世界各国不同的态度。在实践中,必须做出回答和应对。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走向古代传统的农业文明,而是走向世界、走向海洋,面对西方文明。中国梦必须改变传统时代的思维、生产和生活方式,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思维和生活。中国是世界的中国,是全球化的中国,是现代化中国。中国梦以中国模式,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提供更多的实践。我国应注重实践,促进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融合,实现中华文明转型,实现中国梦,为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担当起应尽的义务。
4.中国梦是一个美好愿景的追求过程,并已进入新的历史征程。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实现过程。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美好愿景,是一个追求过程。“两个一百年”发展战略,是中国梦的基本目标,是中华民族跻身先进民族之列,为人类文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是实现中国梦的第一步。但中国梦绝不会到此止步,而是继续正道直行。中国梦由一个个静态目标所组成,是一个更高要求的动态目标。中国梦是静态目标与动态目标、具体图景与抽象愿望相结合的发展战略。中国梦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分阶段、有目标地脚踏实地地实现中国梦。
2、“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但我们同属于一个国家,所以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先贤顾炎武早就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因为,国家好,大家才能好!
3、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追求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总书记在最近的几次讲话中既强调了实干兴邦,又强调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4、“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中国梦”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程似锦。
5、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我们的复兴之路、追梦之旅。我们要朝着“中国梦”曙光初绽的方向奋勇前进,开创祖国更为光明的复兴前景。一要勇于冲破陈旧观念的障碍。二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三要勇于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一、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是什么?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并且强调了中国梦的实现道路,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艰辛和充满希望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中国梦经历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中华民族的今天”,也将迎来“中华民族的明天”。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对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作了总结:“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这正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中国梦的历史主线。
二、中国梦的历史内涵
(一)中国梦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国人民在追求中国梦过程中虽然有艰辛的历史经历,但却有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信念。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国家战乱、人民备受奴役、生活饥寒交迫是当时的历史状况。从那时起,改变中华民族备受屈辱的命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回顾历史,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用了10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
(二)中国梦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没有捷径可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把远大理想转化为一项又一项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分步实施、分阶段完成,才能在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基础上,沿着正确的道路抵达胜利的彼岸。改革开放以来,党在不断深化对基本国情的认识。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条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接力奋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人骄傲和自豪的伟大成就,但要把中国梦最终变为美好现实,仍要面对许多新的困难,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三)中国梦的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
【中国梦的歌曲】推荐阅读:
中国校园励志歌曲09-15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10-20
中国梦歌曲实施方案12-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的实现07-02
中国梦的优秀作文:我的“中国梦”感想11-06
浅析中国梦与中国青年梦的关系11-02
少年中国梦的朗诵稿05-28
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06-02
简述中国梦的实现途径06-26
中国梦的演讲稿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