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分析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分析(共11篇)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分析 篇1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分析

作者:彭艳红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5年第06期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分析 篇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可见, 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质教育刻不容缓。

一、毕业生就业不诚信现象的主要表现

1、就业推荐材料掺水造假

在求职过程中, 部分毕业生发现具有“优秀毕业生”、“学生干部”、“奖学金获得者”等荣誉的同学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一些大学生在制作个人简历和填写就业推荐表时弄虚作假。

2、面试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

现在, 很多公司为了节约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率, 往往简历投递会通过网络进行, 同时会对毕业生进行一系列测试, 部分毕业生会不顾测试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迎合单位的用人要求, 尽力去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优点。在用人单位电话面试, 一些毕业生想方设法钻空子, 找同学帮忙即时利用各种工具书、网络进行搜索。

3、签订就业协议后随意毁约

在当今就业环境严峻、竞争异常激烈的大形势下, 许多毕业生尤其是相对优秀的毕业生, 往往都会在手上捧着好几份签约通知书, 毁约再签的情况较多。毕业生的不诚信行为使个人诚信度打了折扣, 也降低了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任度。

4、毕业生报到后的诚信问题

据媒体报道, 广东一些用人单位每次批量招聘应届毕业生, 到岗率不足70%的占了将近一半, 有两成多的用人单位到岗率不足50%。毕业生频繁盲目地跳槽。有的毕业生离开学校才一、两个月就换了三、四个单位。应届毕业生的频繁跳槽, 必将加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不信任。

5、不按期偿还贷款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大学难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有效举措, 而且确实帮助了一大批同学。诚信是助学贷款工作能够开展并坚持下去的保证, 只有双方都讲诚信, 银行按时发放贷款, 学生按时足额还款, 这项工作才能长期坚持下去。但近几年个别学生毕业后拖欠助学贷款的行为, 导致银行的风险增大, 经常有毕业生被银行因为贷款问题被告上法庭的事情出现, 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这也是不诚信的一种表现。

二、毕业生就业不诚信行为的原因分析

1、社会诚信意识的缺失

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增加与社会大环境诚信意识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生活中,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社会诚信意识在消退, “拜金主义”在滋长, 在利益面前, 诚信已变得脆弱不堪, 悖信现象时有发生, 涉及信用的经济纠纷、债权债务案件比以往大量增加。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信用监控系统的不完善, 使守信者缺乏保护, 让失信者从中渔利, 社会道德规范对众多的不讲诚信现象没有特别的约束力,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 个人的选择缺失了道德的约束, 不诚信行为也有了生存的畸形环境。

2、沉重的就业压力

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强烈的就业愿望的矛盾是诱发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直接因素。随着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 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 低、中层次学历毕业生供大于求, 就业市场出现结构性饱和, 就业形势相对严峻。大学毕业生经过十几年的校园生活后, 强烈要求投身于社会实践, 参加工作。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有的毕业生为了谋取理想的岗位, 就把就业诚信道德抛到九霄云外。

3、高校诚信教育的匮乏

当前我们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重传授知识, 而忽视培养健全的人格。只有知识教育, 难以培养出有真善美的情感。道德教育往往也只是习惯于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灌输, 习惯于通过行政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不善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来进行熏陶, 不善于以咨询的方式来进行引导, 当然也就难以培育出诚信的道德情感。

4、单位原因

个别用人单位不能信守承诺。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是买方市场, 一些用人单位在占据主动地位的情况下, 遵守协议条款的意识比较薄弱。用工不规范, 承诺的条款不兑现, 收入、福利、住房、三金缴纳无保证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 促进诚信就业

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 按照不同学科特点, 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做好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要结合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以及技能训练活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 发挥全体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作用,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部分学生把“两课”当作一门课程, 当作一门学说去学习, 死记硬背, 应付考试, 实际效果不佳。而在专业课中尤其是名师、学科带头人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做思想教育往往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全体教师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 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取向、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优化德育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实践、体育、艺术、娱乐等活动, 并将德、智、体、美有机地结合起来,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如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学风建设年”、“读书节”, 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等活动, 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注重校园文化的陶冶作用和育人功能。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 大力营造体现时代特征和校园特色的良好氛围, 正确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抵制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净化校园环境, 引导校园文化向文明和谐、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重视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建设, 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升华大学生的情感。

3、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和大纲, 并提供必要的制度和费用的保障。积极探索和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一线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文化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活动。“两课”社会实践是增强“两课”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应采取自主实践与统一组织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挖掘“专业实习”、“三下乡”、“青年志愿者”、“劳动实践周”等活动的思想性, 有效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 受到锻炼。

4、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 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一切工作都要以满足学生的物质、文化需要和陶冶情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应为广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大学生的发展, 挖掘大学生的潜能, 调动大学生的欲望, 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 真正尊重、关心、教育、引导每一个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进步, 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

5、抓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 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明确教育内容和方法,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学习成才、校园交友、健康生活、择业就业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增强其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6、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趋于大众化的今天, 要特别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从入学教育开始就要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 使他们逐步了解认识自己以及所学的专业, 帮助他们确定职业志向, 制订职业生涯路线, 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制订行动计划与措施等。从入学教育开始开设就业指导的内容, 否则到了将要毕业时讲就已经来不及准备应聘必备的素质和技能。

7、狠抓德育队伍自身建设

建设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结合、结构优化、功能健全、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应动态管理德育队伍, 稳定骨干队伍, 补充新生力量。确保投入资金, 开展培训工作, 提高队伍素质。大学生德育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共青团组织、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和学生会等群众社团组织, 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 这几支队伍协调一致, 密切配合, 就会形成一支强大的德育力量。其他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师德如何, 将影响到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应严格要求广大教师要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 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率先垂范, 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使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态度、纪律、业务、品行等方面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全面提高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谭建国.大众化教育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9)

[2]、王珍.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演变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启示,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 (6)

[3]、万略.郑辉军.论人际关系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6)

[4]、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5]、鲁洁.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6]、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3

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社会的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高校要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一定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而诚信教育便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实现人生价值,更对构建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1、诚信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诚实守信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内容,是做人之本,是立事之根。良好的诚信品质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更有利于大学生在未来的事业上取得发展和成就,积极实现自我价值。

2、诚信教育有利于高校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象,对他们加强知荣辱、讲诚信的思想道德教育对高校整体的德育建设意义重大。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客观存在:作业抄袭、考试舞弊;伪造证件、简历注水;拖欠贷款、工作违约等。正是这些现象的存在,更加充分显示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他们树立诚信观念的重要性。同时将诚信的观念内化为指导行为的准则,将大学生诚信观念与行为相统一,进而营造出高校整体良好的德育氛围。

3、诚信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健康发展

当前社会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信用经济[1]。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和健康发展的保障。作为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因此,必须大力加强诚信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休养,进而使大学生运用诚信约束自己的行为,适应市场,为促进社会和谐和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加强诚信意识,渗透生活点滴

1、将诚信教育贯穿始终,渗透在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坚持“渗透”的思路,使诚信教育和教学、管理相互融合,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为出发点,把诚信教育工作与大学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相结合。自学生入学,就要将诚信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课。同时在考试前夕、毕业前夕、评奖评优前期,困难身份认定,学费缴纳等日常管理中,将诚信教育贯穿始终,从入学到毕业,从大事到小情,将诚信教育渗透在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重大事件及重要时间节点,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以班级为单位签订 “诚信考试承诺书”,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清楚认知诚信考试的重要性。

2、塑造诚信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影响人

在诚信教育中,要注意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帶头作用,广泛宣传、引导和推动其他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做诚信大学生。可以结合“青春榜样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在大学生中树立诚信立人的学习楷模,以朋辈的事迹感染人,以朋辈的力量激励人,引导青年学生以诚为本,以信为基,提高诚信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诚信管理

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实施

诚信不仅要抓好教育,培育诚信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2]。把诚信相关方面的制度、规范写入《学生手册》, 新生入学后,在入学教育期间便组织学生集中学习,使大学生诚信的观念第一时间驻扎在他们心里,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将诚信付诸于实践当中。

2、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将工作信息化、精细化

诚信档案本身对大学生的行为具有评价和制约作用,同时有利于工作的信息化和精细化,因此要充分发挥诚信档案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作用。诚信档案的内容除了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外,还涵盖学习活动、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诚信状况,重点要记载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并与评优、贷款、毕业、就业等直接挂钩。例如恶意拖欠学费将在个人档案里显示,学生将不能进行学年综合测评,具有违纪行为将不能参加任何奖项、荣誉的评选。通过有效的奖惩手段,促使学生认识诚信的重要性,时刻注意自己的诚信行为,提高自身的诚信度,以得到良好的诚信记录。

(三)、构建诚信环境,营造诚信氛围

1、积极创建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

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学校不仅是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更是培养诚信品质的重要阵地,因此,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来为学生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3]。第一,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积极进行诚信教育的思想宣传,对典型的诚信个人或群体进行全方位的表扬和宣传。第二,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诚信实践活动,如演讲或竞赛等,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从始至终坚持诚信思想,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诚信的内涵以及诚信品质的重要性。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高目标、低起点,以日常小事为着眼点,将诚信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教育的各个方面,同时采取多种多样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在实习阶段重视对学生诚信实践的指导;在考试前严肃考风考纪,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在志愿服务、调研、参观等各项活动中宣讲诚信思想,学习诚信事例,实践诚信原则,塑造诚信品质,把活动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提升诚信教育效果。同时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也要因时因人而异,如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组织观看有诚信教育内容的音像材料,在文体活动中穿插有诚信教育的节目等;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有关诚信教育的讲座,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辩论赛、知识竞赛以及诚信相关的调查活动等。

3、加强对重点学生群体的诚信教育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特殊学生群体,更需要加强诚信教育,尤其是对国家助学贷款缴费的学生。第一要让贷款的学生充分认识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的感恩精神和积极还贷意识;同时还要使其认识到不按期还贷的不良影响。对就业困难的学生,通过举办各种培训、讲座,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帮助其顺利就业,同时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及时还贷,形成良性循环。在评奖评优阶段,获得资助的学生一定要撰写受助感言,表达自己对资助方的感谢,同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强化诚信教育的效果。

三、结束语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所树立起来的观念和行为的养成,将在其一生中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应高度重视诚信品质的培养,切实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要把诚信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渗透在教育的各项环节中,切实加强与提高高校诚信教育总体工作水平与实效。

参考文献:

[1] 赵蕾.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缺失探讨[D].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

[2] 张琼.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应该做什么[D].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分析 篇4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大力营造校园和谐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治国理念和方略的贯彻与实施,也是当前高校现实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而且我们作为高校纪检的组织要进一步展示优势,认真履行纪检教育职能,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金卡工程英文刊名:CARDS WORLD年,卷(期):200913(12)分类号:G47关键词:诚信教育 和谐校园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分析 篇5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分析

一、选题依据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褒扬和传诵,它对人们修身养性、进德立业及治国安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领域内的诚信缺失现象日益凸显,其中大学生诚信缺失更是引起了中国领导人和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和极大重视。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强调“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诚信”作为公民的一种基本道德规范,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与接受。党的十六大报告也再次强调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胡锦涛2005年1月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守信意识,使大

学生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又明确提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为基本内容之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也充分表明了现阶段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因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青年中知识层面最高、思想最活跃、最易接受新生事物、最富有理想信念追求的群体,他们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高层次人才和党政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诚信度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生死存亡。近些年来,有关大学生考试作弊、履历造假、随意毁约、网络欺骗、游戏爱情等系列报道频频见诸于报端,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不容忽视。目前,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研究在一些相关课题中虽有涉及,但大多缺少系统的、切中时弊的分析。笔者认为,提出并研究此课题很有必要。

二、课题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1.目的、意义

第一、现代社会,诚信缺失困扰着世界,诚信问题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内的不诚信现象己扩展到教育、学术、日常交往等领域中,这使得大学生中的诚信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学习、生活、交往、择业等方面,探讨此课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通过研究,为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开展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从而增加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第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内在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公平的经济交易必须是建立在讲诚信的基础之上,这是经济交换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愈发达,愈要求市场主体讲诚信,有道德,这是市场经高校教师在职硕十学位论文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础与标志。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他们是否具有诚信品质成了判定大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并积极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三、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德育起主导和基础性作用,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成败。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合格人才。

第四、既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又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全体公民道

德素质的提高依赖于公民诚信品质的养成和诚信水平的高低。而大学生作为公民中思想道德和文明行为的示范者与引领者,无疑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本课题,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2.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1)国内: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诚信问题成了人们讨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诚信进行阐释,包括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这对进一步研究诚信提供了有力的文献支持。综合各论者的观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诚信的内涵、价值、历史发展、意义、信用、信任等方面,其中尤以经济领域中的诚信研究成果相对集中,为进一步研究诚信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文献有,杜振吉的《儒家的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张锡勤《中国古代诚信思想浅析》,王成《论传统诚信思想及其现代擅变》,王军《重建诚信理念规范经济秩序》等。

(2)国外:

虽然中西的文化、习俗以至价值观都不尽相同,对于诚信的理解也存在差异,但勿庸置疑,诚信是人类共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活动准则,因此关于诚信的研究可谓渊源已久,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西方早期诚信研究的主体是哲学、宗教领域的学者,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诚信研究进入了一个活跃的时期。最引人注目的应该算是经济学的介入了。诚信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由于西方市场经济发育较早,发展得比较完善,相应的在法律制度方面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罚都较为成熟。在代表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和古罗马,诚信很早就由单纯道德理念转而成为法律规范,并在西方世界广泛传播。因此关于诚信方面的论著以经济和法律领域最为多见,如《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朱·弗登博格《博弈论》等等。而一些法律条文在长期实践检验中,也逐渐被证明是多数企业、组织以至个人诚信的有效规则。美、德、英、法等国家民商法中都对“诚信”,“信用”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除此以外,其他领域也展开了对诚信的讨论,其中较具代表意义的有福山(Fukuyama)的《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亚当·B·赛里格曼著《信任与公民社会》等等。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多伊奇认为,人际信任的有无以双方合作与否来反映,两个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会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信任被看作一个由外界刺激决定的因变量。社会心理学家LewiS,weiger等人从信任的特点、维度、基本类型入手,通过系统分析,提出了理性和情感是人际信任中的两个重要维度。心理学家罗特(J.Rotter,1967),赖兹曼(L.wrightsman,1974)等从人际信任特质上个体差异、人格特点的角度,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借助测量、统计、比较,得出结论认为:信任就是个人人格特质的表现,是一种经过社会学习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点。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1.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包括国外有关诚信理论的代表性观点;现有的关于诚信缺失问题研究的文献以及相关的文献;以及本研究中涉及的国家有关的政策、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和文献。演绎归纳法。所获得资料来自于校阅览室各期刊报纸、校图书馆书籍、网上数据库等。

2.研究内容(提纲)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及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诚信的基本内容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负面因素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影响

(二)当前学校诚信教育和诚信制度存在不足

(三)家庭诚信教育的缺位

(四)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及行为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二)完善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三)净化家庭诚信教育环境,做诚信父母

(四)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提高大学生诚信自我意识

四、结语

四、文献综述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社会成员应当具有的道德品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人的诚信道德却在退步,其中大学生诚信缺失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关于诚信内涵及价值,姚培生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成因及重塑对策》中认为,“‘诚’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要求做到内心想的、口头讲的和做的一致,不虚假、不伪装,实事求是;‘信’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彼此平等、相互承诺、说到做到、相互信任的关系。”刘兴华在《论高校诚信教育难的原因及对策》中对诚信这一品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它是中华民族崇奉的立身处世之道。它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均重视对国民的诚信教育。”“人是在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中生存和发展的,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诚实,说真话,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歪曲真相,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人类也才能修养生息,繁衍延续。人的这种本真状态的生存需要在长期的人类进化过程中沉淀、积累、经人类的心理,情感和文化的作用,积淀为一种原初的道德规范。”

关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李国辉在《大学生诚信问题再思考》中分析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一部分平时学习不用功的学生“因考试准备不足,就会冒着受处分的危险作弊。作弊方法也有传统的偷看书本、传纸条、交头接耳发展到现代的手机短信息、探测笔、无线耳机等。”在有关国家助学贷款的诚信缺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申请助学贷款过程中,有少数大学生通过制造虚假贫困证明、伪造家长签名等手段,骗取国家助学贷款和其他资助;另一方面,一些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毕业后,即使有偿还能力也不愿偿还贷款。”一些大学生对感情问题不够严肃,“恋爱不是以真挚的情感为出发点,更多人抱着一种游戏的态度。”一些大学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对简历弄虚作假,“伪造英语四六级证、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及其他各种获奖证书,将诚信抛之脑后。”张桂芳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中认为,社会转型期引发的价值观念的变化、经济体制转型中市场缺乏信用的不良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等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社会诚信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了社会信用体系的正常建立,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诚信。

关于提高大学生诚信对策的研究,林庭芳等人在《我国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中,从制度建设角度对改善大学生诚信状况作了研究,指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并作为评奖评优以及就业的重要参考、建立大学生诚信测评制度为诚信制度的实施提供保障、建立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建立大学生诚信奖惩制度保证诚信制度的实施和执行。孙书国在《浅谈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中指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需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在内的方方面面共同努力。乌仔强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谈到,要加强校园诚信环境建设,发挥学校诚信建设主导作用,通过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营造校园诚信氛围,另外还要建章立制,加强诚信监督力度。

在研究、分析了所收集的资料后,笔者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不足之处:一是针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研究思维比较单一,思路不够开阔,很少结合其它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二是针对大学生诚信的内容研究较多而对大学生诚信的价值取向研究不足;三是强调大学生诚信自我教育较多而对大学生诚信自我教育具体过程研究不足。

本文在参考、借鉴这些已有成果的同时,力图克服上述研究的不足,就“大学生诚信缺失与对策分析”问题进行研究,以丰富针对大学生诚信问题进行研究的内容。

五、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提高大学生诚信的对策

难点: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提高大学生诚信自我意识 创新点: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提高大学生诚信自我意识

六、预期的结果

预期能够达到通过此论文的目标,并且有助于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完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以及素质,为大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进度安排

2010年12月—2011年2月,查找整理资料,攒写提纲,整理思路 2011年2月—2011年3月,补充文献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2011年3月—2011年4月,补充、修改并最终定稿

八、参考文献

1、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徐峰:《对大学生信用教育问题的思考》,《东北大学学报》2003,3。

3、汤金洪:《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其对策》,《云南教育》2003,1。

4、江阳刚:《诚信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调查与思考》,《探索》,2003,4。

5、靳诺,郑永廷等主编:《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周学峰:《高校德育应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国高教研究》2003,4。

7、唐凯麟主编:《思想道德修养》,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

8、赵爱玲:《新时期诚信道德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7。

9、左志强:《论诚信体系的建构与维系》,《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1。

10、李坚钱峰:《构建大学生诚信征集体系的探索》,《思想.理论.教育》2004,7、8。

11、李国庆:《关于高校德育工作的理性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4,2。

12、谢斌,蒋玲:《诚信的价值与大学生诚信教育》,大学教育科学,2003年版。

13、擅传宝等:《学校德育教育原理》,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

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10月 15日。

15、郑凌云:《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探讨》,《南方论刊》,2006,2。

16、何洁:《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与思考》,《南京理工大学报》,2006,2。

17、丁继民:《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有效途》,《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l。

18、何霭:《大学生诚信状况与诚信教育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6,6。

19、[美〕麦金太尔:《德性之后》 龚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20、[美]弗朗西斯·福山著,彭志华译:《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分析 篇6

来源: lunwen2.com

一、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现状与存在问题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让中华民族腾飞的重任,是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学生能否顺利成长不仅关系到个^的成才和发展,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问题也就被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匕,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整体匕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在大学生中仍然存在着公民道德缺失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门介方面。

l.公众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淡薄一部分大学生的文明素质程度较低,没有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缺乏社会公德心。公众道德缺失的现象随处可见,如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横穿马路;损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在公众场所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另外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会责任认识不清,对集体事务不够热心,对社会公益活动漠不关心,对他人缺乏应有的同情心,逃避应尽的社会责任等等。

2.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目前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娇惯下成长,他们生活条件优越,极易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过集体生活时,这部分大学生常常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缺乏集体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休息时间在宿舍喧哗吵闹、听音乐、打电话,在走廊上打篮球、踢足球,严重影响他人休息。在学校食堂吃饭不按秩序排队,饭后不主动收拾餐盘。

在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吸烟占座,借书不按时归还,随意在书本上涂鸦等。

3.铺张浪费严重,盲目攀比炫耀近几年来,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对高校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将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精神抛诸脑后。他们只注重从自己的需要与自我满足出发,刻意追求物质享受和奢侈消费,使得铺张浪费、攀比炫耀等不良现象在大学校园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现在高校学生过生日请客吃饭已成风气,他们大多讲究排场,多则几百元,少则几十元。在校门口的饭店里,经常看到学生把父母亲的血汗钱随手花掉,丝毫不感到心疼。

4.道德诚信缺失,功利思想盛行个别大学生还存在着弄虚作假行为,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之风在学校蔓延,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已是家常便饭。应聘求职材料掺水严重,篡改成绩、虚构简历,伪造假文凭、假证书等现象也已屡见不鲜。除此之外,大学校园里还到处充斥着功利主义思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那些抱着功利性动机入党的大学生,对他们来说入党不是追求一种崇高的信仰,而是将成为党员作为牟取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他们先考虑的往往是如何利己,而不是服务他人。人党仅仅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名、利、权等方面的好处,以便于在以后寻找工作时增加一个重要的筹码。

二、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缺失的成因分析

导致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缺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全球化进程中,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入和扩大,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具有腐朽、消极的社会意识形态和道德价值观念也随之渗透到我国,使得当代大学生在公民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个人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智尚不成熟,判断能力较差,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界限容易被混淆,是非黑白观念容易被颠倒。一些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道德信念发生了动摇,“个人本位”、“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的思想意识和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已较广泛地存在个别大学生头脑中。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文化和价值观.-g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奉“个人利益最大化”、“金钱至上”等观点,金钱和利益成为许多人追求的首要目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地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多元的价值观以及社会不良风气严重冲击与削弱了大学生的道德鉴别力,部分大学生的道德准绳松懈,各种公民道德缺失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盲目崇拜金钱和权力、损公肥私、腐化堕落等非道德行为。

3.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只注重对学生智力上的开发,而忽视对其道德方面的教育与塑造。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学校仅仅把升学率作为最主要的工作目标,把成绩与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忽视了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从而导致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并不尽如人意。而学生个人的自我教育意识不够,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4.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目前高校大学生群体已经进入独生子女时代,由于他们成长环境有着特殊性,在许多人身上表现出许多不容忽视的缺点。他们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群体观念淡薄、协作意识差,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不能顾全大局。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只强调个人利益,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往往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自我利益和个人价值。

三、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帮助他们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当人民群众和集体财产受到损害时,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应挺身而出,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第二,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克己奉公、无私奉献,思人民之所思,想人民之所想,时时刻刻做到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三,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自觉地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行为的侵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非尽善尽美的,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个人私欲,导致某些社会不良风气抬头,反映在道德层面上,会带来引发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道德行为。

第四,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从而得到健康发展。

其中道德教育的作用尤为突出,良好的公民道德教育能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为促进其他方面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保障。

四、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对策思考

1.优化校园环境,创造良好氛围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保障学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对人有着重大的影响。优化大学校园环境,还应做到大力宣传好人好事,树立先进典型,学习先进事迹,注重榜样模范的作用,杜绝不符合公民道德的行为。

在学校中形成一种弘扬与建设公民道德的良好校园氛围,使得广大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与道德素质。

2.强化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及行为规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还应建设一支学术精湛、品德高尚、能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高校要健全激励机制和监督惩处机制,加大师德师风的监督和惩处力度,规范从教行为,激励先进模范;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塑造人民教师良好形象,大:匀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被学生尊敬、家长认可、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

3.弘扬传统文化,注重文化育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一向都是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没有优秀文化的滋养,中华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发挥文化的作用,积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tl豪感,增强民族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篇7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令人担忧

当代大学生身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带了经济的繁荣、生活的富裕, 但它同时也生产出“唯利是图”这个人性的怪胎, 这种市场经济扭曲的价值观念冲击着我们传统的“诚信”道德体系, 一时间席卷各个行业、各个领域, 就连素称“象牙塔”的高校也不能幸免。有些学生受到这种风气的熏染, 将网络生活中的虚假行为方式活生生照搬到现实世界中来。现实社会应该是实事求是、有一说一的, 可是有些学生说假话、办假事, 父母、老师、同学和朋友都是他们欺骗的对象, 亲情、友情和爱情都能成为其游戏的内容。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履历胡编乱造——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 人人都有一摞的各种证书;学业弄虚作假——考试作弊队伍庞大、手段先进、组织专业, 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实验数据假想、漏洞百出;追逐名利、投机取巧——评奖、评优、入党、保送等问题上, 一些学生想方设法请客送礼, 投机取巧拉关系, 将社会上的腐败之风演绎得淋漓尽致;骗贷逃贷、随意违约——有些大学生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 有些学生恶意拖欠学费, 有些学生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等等。[1]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因此, 在现阶段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对于构建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一, 确立诚信教育在大学生德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人无信不诚、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诚信日渐成为人们立身处世之本。作为高等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应牢固树立诚信教育在高校德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着力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和素养, 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创造条件。首先, 高校应将诚信教育纳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将培养恪守诚信原则、自觉维护信誉、讲信用、重然诺的良好品质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其次,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 教育形式要突出多样化, 教学效果要强调实效性, 应结合具体的事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把诚信教育的思想观念不断灌输到大学生的头脑之中, 使他们懂得诚信是做人的起码要求;再次, 各专业教师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环节中有机的渗透诚信教育, 同时严把考试关、杜绝学术腐败, 将诚信育人的要求贯穿在课堂、作业、教学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中。[2]

第二, 正视社会上失信问题的存在, 理性分析, 正确引导。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社会上有些人在金钱和权力的驱使下良知迷失, 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 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不断滋长。作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 面对这些社会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 向学生讲实话, 因为现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立体化多渠道的信息社会里, 而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其次要教育学生辩证地认识这些问题, 分清是非黑白, 少受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再次, 引导学生认识到, 我们党和政府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 并且一直在采取措施和这些不良风气进行斗争:[3]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连续两次强调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4月4日的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了要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同时, 党和政府也在逐步加强和完善诚实守信的法律制度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加大失信的惩处力度, 努力营造一种诚实守信的社会大环境, 促进全社会诚信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三, 健全大学生诚信制度, 构建严格考评体系。在诚信教育问题上, 创新机制是动力, 完善制度是保障。因此高校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 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制裁等。一是制定诚信条例, 对大学生的各种失信行为, 从定义、表现形式到处罚规则和申辩程序做出详细的规定, 让每一位学生了解、熟悉, 使得全体师生在诚信评估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将学生在校期间综合情况如实记录, 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情况、品行说明等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 供学校、就业单位和各金融部门查阅, 从学生的未来发展方面警示其信用风险。三是诚信奖惩机制, 将学生的诚信状况与评优评先、入党等相结合, 对失信的学生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4]。

第四,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打造诚信教育的校园环境。笔者以为,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诚信教育的问题, 还要从加强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做起, 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内在因素、突出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和思的共鸣, 从而增强自身的诚信修养。学团部门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深入细致地开展各种有益的诚信教育活动, 如演讲、朗诵、辩论、报告、讲座等;同时, 以各种考试为契机开展“诚信签名”, 评选“诚信标兵”、“诚信模范”等活动, 在校园内积极倡导和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在实践中夯实诚信品质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措施, 高校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广大学生走向社会,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体会诚信、理解诚信, 并自觉运用诚信, 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诚信素养, 从而真正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

总之,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一个信用缺失, 道德沦丧的国度, 不可能有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经济。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高校应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建设, 努力培养出能够担当历史重任的明礼守信的高素质人才, 为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摘要:在当前形势下, 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更影响着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就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任雪莲.浅谈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 (9)

[2]、唐大超.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及对策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4)

[3]、刘锡萍.谈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J].青大师院学报.1995 (6)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分析 篇8

【关键词】中职卫校 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19-02

诚信,是为人最基本的品德,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之一。然而,近年来,中职卫校学生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等诚信不端行为时有发生,诚信教育已成为了中职卫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一、中职学生诚信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守信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较为突出,如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学术不端等,而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对中职学生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重智育轻德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应试能力,学校和家长往往更看重学生的分数,而不太重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导致德育受到轻视,影响学生诚信教育的开展。

(三)中职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中职生源大多是初中毕业生甚至是未毕业的学生,年龄在14-16岁之间,他们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社会阅历较为肤浅,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自我约束能力较低等,因而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习气的侵蚀,导致诚信缺失。

(四)诚信教育制度建设不完善的影响。尽管中职学校建立了学生品德操行实施办法,也对学生进行常规的品德操行评定,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操作性强的考核监督奖惩机制,对学生弄虚作假条例不够明确,监督奖惩机制也不到位,因此无法有效地促使失信者逐渐学会守信,鼓励诚信优秀者进一步守信,最终没有真正达到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加强诚信教育的意义

(一)社会呼唤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动力。在社会转型期,一些人为了某些利益,不断地冲击着道德的底线,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因此,加强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国民道德素质和行业文明程度,是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最终实现人民生活和谐与幸福的迫切需要。

(二)培育仁爱医者需要诚信教育。中职卫校肩负着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任。如何解决学生群体出现的诚信问题,我们责无旁贷。对于学校而言,精神和品格的塑造,远比灌输知识、培养能力更为重要。因此,中职卫校必须加强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构建“荣辱与共”的约束机制,抓早抓小,耐心培育,让学生在获得专业毕业证的同时,也获得道德通行证,成为一名真正的守信公民和仁爱医者。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诚信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并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诚信这一道德基石。中职卫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通过诚信教育,培育学生诚信意识,最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外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三、对策

(一)丰富教育载体,筑牢思想之堤。学校是育人重地,责任重于泰山。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不只是“才”,更需要的是真正的“人”,有“人”有“才”,才是“人才”。所以,教书重要,育人更重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

1.加强隐性教育,促使学生在体验中自主成长。牢固树立“环境育人”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底蕴的育人功能。一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在节庆之际,在LED屏幕连续播出诚信标语,如五四节推出“强国使命青年担当”宣传语、母亲节和父亲节推出“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等感恩宣传语。二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开展护士节职业道德教育及护士授帽仪式、“向老师献真情”、“与同学增友情”等系列感恩活动,开展“四季”诚信建设活动、道德讲堂、青年志愿者以及各类社团活动,将诚信教育贯穿到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以隐蔽的方式向学生传达诚信做人的理念,寓教于乐,促使学生在体验中自主成长。

2.强化课堂教学,筑牢诚实守信的自律基石。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精神家园的培植,把隐性教育与课堂显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的功能。结合学校学生特点,学校编制中职生诚信教育系列教材——《诚信中职生》,通过课堂教学,开展诚信知识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探讨诚信做人的道理。同时,将诚信教育融入完成作业、考试等教学活动中,一旦发生抄袭或作弊行为,将取消本学科成绩,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筑牢诚实守信的自律基石。

(二)强化守信激励,褒扬诚信之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因此,诚信的品质要从小培养,通过对守信学生的奖励和激励,使学生养成诚信的良好习惯。

1.加大对守信行为的表彰和宣传力度。对诚信班级和模范个人给予表彰,通过校园广播、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营造守信光荣的舆论氛围。

2.加快建立诚信激励机制。首先,加强激励内容开发,开辟校园守信学生的“绿色通道”,将学生的诚信情况与奖学金评定、三好生评选、优秀团员、入党、向用人单位优先推荐等挂钩,形成褒扬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和制度环境;其次,加强激励品牌塑造,打造一批星级班级、星级宿舍等的激励品牌,让守信激励措施广为传播,落到实处,让守信者处处受益;最后,加强激励活动策划,举办各种守信激励宣传推荐活动,不断强化诚实守信的社会导向。通过褒扬诚信,让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真正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加强失信惩戒,高悬惩戒之剑。学校教育关口前移,防微杜渐,构建具有惩罚和震慑功能的失信惩戒机制,实现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教育实效。

1.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把失信违规者列入“黑名单”。对于列入“黑名单”的学生或班级,根据违规性质和影响程度,分别采取“一对一”警示约谈、“一对多”班级间通报等措施,共同依规实施惩戒,形成扬善抑恶的制度机制和校园环境。

2.增强信用约束机制的效应,让信用约束机制成为学生管理考量的内容。强化对学生监管性约束和惩戒,通过建立数字化、信息化的学生诚信档案、健全信用信息公开制度以及塑造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等方面来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对于重度失信行为,采取在校期间内不得参加各类评先、评优活动,不得申请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等惩戒措施。对于中度失信行为,采取在本年度内不得参加各类评先、评优活动,不得申请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取消学生干部资格等惩戒方式。对于轻度失信行为,学生管理部门应当督促其停止失信行为并进行整改,同时采取信用提醒和警示约谈等方式予以惩戒。可见,信用约束机制不仅具有对失信行为进行惩罚的作用,而且还对潜在失信者产生震慑和警示作用,让失信的动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对失信行为产生事先约束性,切实增强信用约束机制的效应,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能。

综上所述,中职卫校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坚持依规惩戒与以德引领相统一,以严明的法律和校规戒尺划定行为边界;以崇高的道德追求标注精神境界,提高学生诚信教育实效,从而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具有扎实医护技能和高尚诚信品格的“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1]赵洋.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7)

[2]黎昕,许维勤,陈宇海.诚信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C]//诚信文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3

【作者简介】陈运英(1964— ),女,广西南宁人,南宁市卫生学校党委副书记,高级讲师。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分析 篇9

王营洁

江苏省宿迁市卫生学校22380

1[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崇高的品德和良好的个性,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紊质,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为各行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新形势下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迫切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对策

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技能型劳动者,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持的重任,中职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的劳动素质、缓解国家就业压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中职教育偏向于职业技能的授予,德育教育远远滞后,长此下去将不利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该报告将德育教育摆在首位,彰显中职学校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迫切性。1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从社会环境分析。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进程加快,而大多数的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可塑性很强,社会变革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给青少年带来消极影响,而使他们的价值观念 多元化,过分强调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有的甚至把金钱的多寡、政治地位的高低、职位的升降作为自己人生价值实现与否的标准,并不同程度呈现出信仰缺失,漠视传统美德,言行不一现象。

(2)从学校环境分析。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存在误区,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纪律教育,忽视对学生道德水平、个人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公民道德观念和白我管理能力等各方面都欠缺,且现存的德育教育内容空洞枯燥,方法陈旧俗套,根本不能激活一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其结果只能是低效的。

(3)从家庭环境分析。当前中职学校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明显提高,他们在家庭中骄横无理,顽皮任性,且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只注重学习成绩,忽略德育教育,毫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造成孩子对策的骄横放纵,使其在学业上缺乏独到见解与坚韧的意志力,在人格上自私狭隘,缺乏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精神,遇到困难、挫折意志薄弱,一撅不振。

(4)从学生个人分析。现阶段,中职学生的入学分数普遍不高,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受到更多的来自他人的鄙视,由于文化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生活目标,少数学生心理被扭曲,有逆反心理,甚至部分学生形成了仇视社会型和偏执型人格。他们不但对自己、对社会都缺乏信心,而且把社会上许多负面的东西带进了校园。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巨大压力,易产生厌学、辍学、考试焦虑、悲观沮丧等不良晴绪。

2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对策

(1)要克服认识偏差,积极转变德育教育观念。明确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并走出中职教育就是单纯进行专业知识、劳动技能的职业教育的认识误区,把德育纳人教学的整体规划,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克服那种上学只是学文化、专业技能的偏差认识,走出重专业知识学习、轻思想品德修养的误区,牢固树立要学会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的思想。新形势下职校德育工作应把教育学生、服务学生融为一体,把 “管理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德育工作者应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增强学生的自治能力,使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能力得到锻炼提高。

(2)要加强师资建设和教学教法的改进。当代青少年处于一个多元、开放、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道德发展、价值选择和人生取向等方面都面临着多元选择,青少年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我判断、自我抉择、自我控制和自觉成长,因此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加强老师的模范作用,发挥教师职业情感的感染力,是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改变重传递,轻思考培养方法。青少年道德观的建立,行为规范的养成,既需要静态的晓之以理,更需要动态的品德践行,良好人格和道德习惯的养成,既有赖于严格的要求和纪律约束,更有赖于学生自身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自律慎独。要结合中职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使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或生产实践中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抉择,学会在与人交往中体验情感,在克服困难中磨炼意志,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履行道德行为。

(3)要积极完善德育评价制度。要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强化德育工作的考核与评价制度,努力摒弃一切以分数为标准的传统,根据学校的实际,建立科学、全面、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努力使德育目标具体化,德育评价情景化,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认真重视,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把德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只有全社会通力合作,才能创造和谐的德育氛围,而这正是学生个性品质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提供坚强保证。

参考文献: [1]仇春霖《美育的呼唤》,《中国教育报》,1995年4月1

[2]《我把心献给孩子》39页,苏霍姆林斯基

[3]《学生的精神世界》202页,苏霍姆林斯基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分析 篇10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高等院校应当正确认识大学生诚信现状,认真分析产生诚信问题的原因,深入研究诚信教育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现状;对策

大学生是中国正在崛起的后继力量,也是社会群体中成长起来的精英和骨干力量。做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德育教育,将对我国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积极的影响,而诚信教育正是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用理性的心态正确评价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分析并认清出现造成诚信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提高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切实有效方法。

一、当前大学生所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国家政策、体制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的转型过程中,在这期间各种思潮涌现,其中也包含一些消极因素并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具体到诚信素质上则主要表现为:

1.抄袭论文、考试打小抄的现象频频出现

现在很多高校的考试作弊现象已经司空见惯,甚至被很多同学视为拿到毕业证的“法宝”,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作弊手段高科技化,做作业互相抄袭。还有同学公然剽窃他人的论文,据为己有,伪造各种实验数据。作弊手段真可谓花样百出。

2.信用意识淡薄

恶意拖逃贷款、故意欠缴学费、随意撕毁协约等是其主要表现。还有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不严肃对待,随意违约毁约等。这都是缺乏信用意识的突出表现。

3.欺瞒师长同学

有的学生为逃课或者迟到用尽各种办法,想尽各种理由;更有的同学为了一己之利,不惜骗自己的同学好友参加传销组织,害己的同时又害人;也有的同学欺骗家长,肆意挥霍家长给的学费。以上现象都反映了部分大学生道德中阴暗的一面。

4.网络道德缺失

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但是有的学生浏览不健康网站,制造传播病毒,甚至在网络上造谣诽谤,散布虚假信息,对他人的名誉造成恶劣影响,严重干扰正常的网络秩序。

二、大学生产生诚信问题的主要原因

1.自身修养

大学生往往涉世不深,道德评判和独立思辨能力均有欠缺,所以他们很容易被一些错误消极的思想给误导,从而造成他们诚信观念的缺失。也有些学生是自控能力和道德规范行为的自觉性不强。另外还有少数学生责任感不强,为达目的,不惜背信弃义,偏离诚信原则。

2.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道德形成也有巨大影响,某些家长偏片面追求学生成绩而忽视对其道德的引导,甚至有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注意个人言行,不能言传身教,这都是导致个别学生诚信缺陷的原因。

3.学校教育

很多学校不注重德育和智育的平衡,忽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或者学校诚信教育内容,不贴近实际,理论大于实际;教育方法缺乏多样性和有效性。有的教育者工作者在于学生的交流中不实事求是,说话做事不客观,脱离事实,说到做不到,也会对学生的诚信道德产生不利影响。

4.社会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利”字成为很多人行为和观念的主导因素,导致了一些人为追求“利”而出现了诚信缺失的行为,这种现象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例如社会公益的工作很少有人去做,没有好处的事情不做,他们在意的是付出与回报的比例,这些因素极都大地腐蚀着学生的心灵,从而导致诚信的缺失。

三、加强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几点对策

高校依然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大学生诚信素质的直接培养和教育者,在学校教育管理的视角下,我认为督促指导大学生开展及加强诚信道德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深入开展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广泛开展以“诚信”为主线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2.构建全程全员诚信育人体系

诚信教育应纳入学生教育管理的日常体系,开展全程全员育人。从德育到各科教学,都要渗透着诚信教育。诚信教育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反复强调背叛诚信原则的危害性,创建讲诚守信的氛围。

3.健全诚信道德约束机制

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一是设立便于查询的诚信信息库。签订诚信承诺书,对学生守信、失信情况予以记载,制成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二是依据实际情况及需求的建立科学客观的诚信评价体系。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行为归纳分析,定出可操作的量化考核标准,测评结果作为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形成对学生诚信的刚性约束。三是构建力度到位的诚信监督机制。对诚信教育的开展与落实、诚信评估的结果进行宣传公示,设立监督热线、信箱、受理部门等,构建多方位的诚信监督体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

4.营造诚信网络舆论环境

学校要利用大学生喜欢在网上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的特点,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开发网络资源,建立诚信教育网站,掌握网络宣传主动权。教育学生遵守网络秩序,恪守网络道德,倡议诚信上网,展示真实自我,争做文明使者。学校成立网络安全管理小组,强化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把好信息出、入口关。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分析 篇11

一、加强学生思想修养,夯实学生诚信基础

中等专业学校的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加强诚信教育的关键阶段。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必须要将诚信教育抓紧、抓实、抓好,切实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夯实诚信基础,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夯实财会专业学生的诚信基础,要从加强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入手,从源头上确保学生思想纯洁、品德高尚。

二、倡导诚实守信风尚,激发学生诚信意识

和谐社会呼唤诚实守信风尚,经济健康发展需要诚实守信的财会人员。抓好中专学校财会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就要在学校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和谐风尚,增强学生诚实守信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变“要我讲诚信”为“我要讲诚信”。倡导诚实守信风尚,要着力强化学生“以诚相待”的观念。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用真心实意以诚相待,敢于讲真话、吐直言。教育学生教师要有话说在当面,有事摆在眼前,互相“肝胆相照”。要在学生中倡导光明正大、心胸坦荡的生活风尚,使虚假庸俗的风气没有生存之地。倡导诚实守信风尚,要着力强化学生“立说立行”的观念。

三、教职员工以身作则,当好学生诚信榜样

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教育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抓好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学校每名教职员工共同关注的大事,需要每名教职员工真心对待,树好标杆。对于中专学校的青年学生来讲,与学校教职员工接触机会较多,教职员工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职员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范本。因此,学校的每名领导、教师、职员和工人,都要从为学生健康成长负责的高度,在诚信方面率先垂范,处处讲诚信,时时重形象,自觉当好学生的榜样,以饱满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四、建立完善诚信制度,规范学生诚信养成

青年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成长期,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光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够的,学校、班级都应当建立完善相应的诚信制度,对学生的诚信行为和诚信养成进行有力的约束和规范。近年来,为推进诚信教育顺利发展,各个学校陆续建立起《学生诚信档案》。实践证明,这是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学生诚信档案》可以记录每名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表现,例如:参加过几次无监考诚信考试,在考试中有无作弊行为,是否受到关于违背诚信的处分等。学校可以按学期或学年,定期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诚信档案》,利于家长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育改进。学生毕业后,学校可将《学生诚信档案》推荐给用人或招生单位,供用人或招生单位在录用、录取时参考挑选。为加强对学生诚信缺失的整改。同时学校还应当建立起严格的惩处制度。学校、班级要按照《学生守则》的相关规定,制订配套的《诚信缺失惩处规定》,将学生诚信缺失纳入违纪处理范围,使学生在诚信面前不敢越轨。学校、班级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对照检查、问卷调查、逐个摸查的办法,对每名学生进行诚信评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诚信方面的缺点,及时整改。

五、建设校园诚信文化,熏陶学生诚信理念

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激励学生,教育学生。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学校应大力建设诚信文化,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营造浓厚的诚信氛围,熏陶学生的诚信理念。在学校的办公楼、教学楼、院墙、走廊等醒目位置,应适当设立一些有关诚信教育的标语、文化牌、宣传栏等,在教室、寝室、食堂、操场、文体活动中心等学生常用活动场所,应悬挂一些有关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校园广播、校报校刊应大力宣扬诚信美德的好人好事,使学生经常处于诚信文化的熏陶中,时刻激励、提醒和反省自己。学校、班级在搞好诚信文化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要结合学生特点,经常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诚信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学校领导、教师要在多了解学生、多观察学生、多分析学生的基础上,通过举办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文娱晚会,广泛开展“诚信标兵”评选活动,举办“诚信就在我身边”专题演讲比赛,组织学生观看有关诚信教育的影视录像片等多种方式,促进诚信教育的效果。针对目前中专学校青年学生爱好上网的实际情况,学校应在校园网主页上增加诚信教育的内容,依托网络技术,开展诚信教育、诚信征文、诚信调查等活动,不断提高诚信教育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学校应利用好每年的“3·15”消费者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公民诚信度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大局”的理性认识,帮助学生强化诚信理念。

上一篇:青年教师读书交流心得下一篇:青春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