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模拟试题(精选20篇)
一、口算(20分)
12-7=14-5=4+9=9+8=
15-5=18-9=59-9=50+8=
10+40=45-5=30+5=75-30=
57-40=10+9=20+5=73-40=
19-9+3=39-9+8=
15-8+2=11-9+4=
二、填空题(33分)
1、80里面有个十;由4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2、十位是5,个位是0,这个数是()。
()个十是100。
3、34的十位上是(),表示()个十;它的`个位上是(),表示()个一。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位是十位,第三位是()位。
5、74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6、把这些数从大到小排一排:76,25,60,19,100,82,46。
()>()>()>()>()>()>()
7、按规律填数
(1)2、4、6、( )、( )。
(2)40、35、30、( )、( )。
8、用30、8、38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9、在○里填上“>”、“<”或“=”
70-30○3060○67-780-10○70-30
一、趣味导入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一开始, 教师如果能用巧妙的导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课堂学习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 在《认识钟表》这一部分教学开始时, 我给学生出示谜语:“一家三兄弟, 高矮个不齐, 嘀嗒提醒你, 时间要珍惜。”学生很快猜出是钟表。我问学生:“你会认钟表吗?”不少同学摇摇头。这时我及时引入新课:“那么,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钟表, 好吗?”这样, 以猜谜语导入新课, 由于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容易产生亲切感,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较快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形象演示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 抽象思维能力差, 我们教师就要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 以利于他们的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要把他们感兴趣的形象应用于课堂,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 在学习得数是8的加法时, 我出示了5个鲜艳的大桃子图片, 问学生:“图片上是什么啊?有几个?学生们边说, 我边写上5。接着, 我又贴上三个, 边贴边问:老师又拿来几个啊?学生边回答我边写上3。接着, 我继续问:“一共有几个桃子啊?”有的学生从1开始数。这时, 我启发学生, 有没有比从头数更巧妙的方法呢?由于我们前面已经学过加法, 不少学生马上回答:“用加法, 5+3=8。”这样, 通过图画的诱导, 使学生准确地理解了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在一起, 变成一个数的运算。这样, 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了, 既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让学生动手操作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 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 动手操作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例如, 在学习6的分成时, 我让学生每人准备六个小棒, 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学生很快有了不同的分法。这时, 我启发学生:“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来分, 比如, 一边按照12345的顺序, 那么另一边就是几呢?同学们来试一试。”学生很快发现, 一边是12345, 另一边则是54321。这时, 我继续让学生动手操作:“那么, 你们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试一试7可以怎么分呢?”学生很快得出结论, 7可以分成 (123456) , (654321) 。这时, 我启发学生:你怎样才能最快地记住他们呢?这时, 有不少学生学激动地说:“老师, 我发现规律了, 左面一组数和右面一组数的顺序是相反的, 我记住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学生不但轻松学到了知识, 还从中总结出了规律,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设置问题情境
单纯的数学问题往往比较枯燥、单调, 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我们可以为学生设置生动的问题情境, 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来。例如, 在学完2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 我给同学们出示课件:春天来了, 美丽的大森林里, 动物们准备召开迎春联欢会, 这时, 树上有3只百灵在唱歌, 树下有5只小兔在吃草。教师提出问题:现在有几只动物?学生很快写出算式:3+5=8。课件继续展示跑来5只猴子。问题:现在有几只动物?8+5=13。然后继续展示:从池塘里跳来3只青蛙。问题:这时有几只动物?13+3=16。不一会儿, 刚才唱歌的百灵飞走了, 问题:剩下了几只动物?16-3=13这时, 4只乌龟慢慢地爬过来了, 问题:最后剩下几只动物?13+4=17。由于课件直观、形象, 对学生极富吸引力, 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很快就算出了问题的答案, 消除了不少学生因见到较为复杂的应用题而产生的畏惧心理。
五、建立竞争机制
一年级小学生都争强好胜, 荣誉感比较强。因此, 我采用同桌比赛、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全班比赛等形式, 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 在学完十以内的加减法之后, 我设计了50道计算题, 让全班同学抢答, 每答对一题给一朵小红花, 最后根据红花数量的多少评出班级的“算题小明星”。在学完2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 我进行了小组比赛, 把全班五十名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为必答题、抢答题两部分, 最后以得分多少评出优胜小组, 还让学生评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注意采用不同的形式, 让学生参与比赛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比赛中去。比赛产生了巨大的激励性, 使学生感到了学习的乐趣, 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 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吧!请亮出你的风采吧!别忘了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25分)
1.把3吨煤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3吨煤的(),每份是()吨。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自然数,比值不变。()
3.真分数的倒数比1大,假分数的倒数比1小。
()
4.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5.如果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面积最大的是圆。()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填正确答案的序号,5分)
四、看清题目,巧思妙算(22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五、实践操作,探索创新(11分)
1.画画,算算。
(1)请你在右面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2分)
(2)如果该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么请你求出圆的面积。(2分)
2.在生产、生活中,经常把一些同样大小的圆柱管捆扎起来,下面我们来探索捆扎时怎样求绳子的长度。下面每个圆的直径都是10厘米,当圆柱管的放置方式是“单层平方”时,捆扎后的横截面如下图所示。(4分)
请你根据图形,完成下表:
3.下图中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分)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32分)
2.霜电器厂有540多职工,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5∶4。这个厂男、女职工各有多少名?(3分)
3.工厂加工一批零件共400个,其中合格的是396个,求这批零件的合格率。(3分)
7.王老师去年获得稿费3000元,稿费收入超过800元的部分,按14%的税率缴个人所得税。问张老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5分)
8.客车从甲城到乙城要10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要15小时,两车同从两城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距乙城还有240千米。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6分)
(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吗?是不是再检查一遍呢?相信你一定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口算。(10分)(每小题0.5分)
9+8= 16-9= 30-20= 40+30=
50+6= 26-10= 28+30= 35-5=
13-4= 7+60= 53-30= 6-50=
9+60= 14-8= 5+7= 34-20=
6+20= 80-50= 64-40= 40+50=
二、填空。(26分)(1、2、3、5、8、10小题各2分,6、9小题各3分,4、7小题各4分)
1、接着五十八,写出后面连续的四个数: 、 、 、 。
2、5元8角=( )角 26角=( )元( )角
3、① 一个数由6个一,5个十组成,这个数是( )
② 32里面包含( )个十,( )个一。
4、根据下面的图,在右边写出四个算式。
〇〇〇〇 〇〇〇 )
〇〇〇〇 〇〇 )
5、看图写数。
( ) ( )
6、看图列算式。
① ②
= 朵 = 个
7、在○里填上“>”“<”或“=”。
79○82 43○29
48+9○48-9 56○56-8
8、找规律,再填空。
① □□○□□○□□○□( )( )。
② 3、1、2、3、1、2、3、1、2、3、( )、( )。
9、根据要求填空。
○
☉ △ ☆ □
■ ◎
10、按要求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三、判断。(正确的在( )里打“√”,错误的.在( )里打“×”。(5分)
1、一个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3,这个数是83。( )
2、34读作:三十四。 ( )
3、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行。 ( )
4、最小的两位数是10。 ( )
5、比20大得多,比100小的数是21。 ( )
四、计算。(29分)(1-20小题各1分,21-26小题各1.5分)
27-10= 58-50 42+8= 50-9=
6+24= 35-5= 27+30= 75-40=
30+15= 56-8= 72-30= 34+6=
75-7= 58-30= 40-8= 50+30=
70-20= 9+6= 14-6= 55+7=
50-40+6= 72+8-30= 45+9-30=
5+30-20= 20+46-6= 34-20+40=
得 分 评卷人
五、数一数,填一填,画一画,再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把小朋友课余生活的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中,并在右边的统计图上涂上色,再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小朋友的课余生活中,( )的人数最多,( )的人数最少。
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写出来,再解答出来。
六、解决问题。(20分)(1小题16分,2小题4分)
1、开学前,妈妈带小红去买文具和新衣服,价格是这样的:
20元 8元 30元 25元
①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②一个书包比一个铅笔盒贵多少钱?
③ 妈妈带了50元钱,买了一个书包,还剩多少钱?
④ 如果妈妈带60元钱,要能买上面三件东西,可买哪三件?列出算式算一算。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或()。
2.30÷()=3/5=()小数=()%=()成=()折
3.5是8的()%,8是5的()%,
5比8少()%,8比5多()%。
4.()是13的20%,75比()多25%,
()比16少40%。
5.一件衣服以原价的八五折出售,可以把()看作单位“1”,现价比原价降低()%。
6.今年小麦产量比去年增产二成三,表示今年比去年增产()%,也就是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
7.某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是96%,也就是()是()的96%。
8.做800个零件,有760个是正品,这批零件的`正品率是()%,次品率是()%。
9.一批货物有1000吨,第一次运走20%,第二次运25%,剩下的货物占这批货物的()%。
10.种树97棵,全部成活,成活率是()。
11.一天6(1)班出勤48人,因病缺席2人,那么这天的出勤率是()%。
12.如果甲数是乙数的113倍,那么乙数是甲数的()。
13.一件商品480元,商场的优惠活动是满300元减120元,实际上这件商品打了()折。
14.跑完240米的一段路,小明用40秒,小亮用50秒,()的时间比()的时间快()%。
一、 填空题.
(1).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生竞赛试题:(3)苹果比梨多( )个,桃比苹果少( )个,梨比桃多( )个.
去掉( )个苹果,去掉( )个梨,三种水果的个数就同样多.
(4)两个十是,这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位是十位。
(5)被减数是14,减数是3,差是()。两个加数都是9,和是()。
(6)4+()=193+()=12
6+()=125+()=10+4
二. 在○里填上“+”或“-”.
11>8○5 8○714○4=10 14○106○5
三、从6、7、8、15四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
()-()=()()-()=()
四、口算
6+9=12-10= 8+8=18-3=5+7=6+11=
4-4+3=18-8-2=9+2+6=6+6+6=16-10+4=
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本)
2、 同学们要种14棵树,已经种了10棵,还要种多少棵?
()○()=()(棵)
口答:还要种_____棵.
3、 同学们在马路两边各插了8面小旗,一共插了多少面?
()○()=()(面)
口答:一共插了______面.
一、多向化分析,让数学概念从模糊到清晰
一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意象的建立,就是自己对数学素材中本质属性的内化过程。由于一年级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主要停留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对概念进行多向化的分析,突出概念的本质,让模糊的概念意象变得清晰。
1.突出原型,形成正确的概念意象
教师在学生接触数学概念时,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典型的实例,让学生在初期建立正确的概念意象。例如,学生在认识物体时,关于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首先出示我们经常会看到的各种形状的纸箱、杯子等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分类,从而根据物体的形状分类,认识不同的物体。从经验出发,利用生动的生活形象形成概念意向。
2.突破原型,形成精炼的概念意象
我们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最后抽象到精炼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精炼的概念意象。以一年级认识物体为例,当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时,教师适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教具,通过教具的展示,让学生对不同形状物体的概念意向变得更精炼。最后,出示四种物体的立体图,完成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突破生活中的原型,形成精炼的概念意向。
3.变式的设计,形成深刻的概念意象
对付错误的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面对错误与所学科学之间的矛盾。受生活经验和例子的影响,学生容易把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的特性或已有经验当成概念。因此,这样的概念具有特殊性和片面性,例如,学生在学习20 以内加减法时,学生习惯了等号在右边,学生形成这种定势思维后,当把等号换到左边时,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那么,在教学中,我会用不同的方式,变换等式的书写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和等式的形式。
二、多元化表征,让数学概念从朴素到精致
数学概念往往有很多种表征的方式。教师要运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表征方式,丰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的概念表象变得更精致。
1.结合年龄特点,强化概念意向
数学概念的形成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形成概念意象时,结合实物表征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有具体而形象的落脚点。
例如,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时,在让学生理解“加”和“一共”这一概念时,老师先拿出10根小棒,再拿出5根,让学生看老师拿小棒的过程,并用“。”这样完整的句子描述前因后果,由学生动手拿小棒,边学习边用完整的话描述,从而强化“加法”的概念。
2.丰富表征方式,精化概念意象
在数学学习中,概念的意象总是伴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而模糊的概念意象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障碍,所以,要让学生对概念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丰富表征方式,使概念意象精准化。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到各种物体的教具,到课件出示的物体的立体图像,就是从实物表征到模型表征再到图像表征的过程,通过多层次的表征方式,让学生形成精准的概念意象。
3.注重知识的关联,活化概念意向
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表征,让学生能根据需要在不同表征下灵活转换。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多维度联系,让数学概念从骨感到丰满
形成初步的概念表征只是数学概念学习的第一步,建立起完善的概念体系是学生后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一年级就要打好基础,让学生通过多维度、多元化的概念学习,形成概念意象的基底。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慢慢地让数学概念从骨感走到丰满。
如,认识物体是小学生关于“空间与图像”的第一课,在教学这一课时,通过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不同物体的特征,可以为后面教学认识平面图形打下基础。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是学生概念意象不断强化和完善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概念意象建立对概念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在概念意象建立方面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意象,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习兴趣;生活事例;教学方法
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而且入学时间比较短,对学校的生活有些不太习惯,特别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学习时注意力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小学生快乐高效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笔者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探寻。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1.巧妙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数学课堂学习的首要环节,其方式方法对数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影响,教师通过巧妙地运用导入语言,能够有效地提高和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巧妙设计导语,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2.恰当运用教具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大都喜欢使用数实物的办法来进行数学运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用小学生喜欢的图案、实物作为教具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这样的例题:“有9个苹果,吃了5个,问还剩几个苹果?”在讲这个例题时,教师要准备好9张苹果图片,贴在黑板上,再让学生去数一下黑板上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有9个苹果。”教师可说:“吃掉4个苹果(此时去掉4个卡片)还剩几个苹果呢?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说:“还剩4个,用减法计算。”通过教具可让抽象的运算过程变得具体形象,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还能为分析应用题奠定基础。
3.运用游戏活动提高兴趣
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喜欢做游戏,教师可充分运用儿童爱玩的特点开展课堂教学,并让这个特点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生活事例,增强数学知识理解能力
1.运用生活事例教学
由于数学学习比较抽象,再加上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要学习好数学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形象、生动、有趣,便于小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从课堂教学开始入手,把数学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把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数学化,然后再把数学教学问题生活化。这样能降低数学學习的难度,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讲数学图画应用题时,可用这样的文字应用题来进行讲课:有一天,小明的爸爸买回一箱又大又甜的雪花梨9个,妈妈和爸爸共吃了5个,问小明箱子时还剩几个梨?总共9个梨,吃了5个,就是要用9减去5,还剩4个。这样的事例在日常生活经常出现,运用生活事例教学,学生具备这样的生活经验,便于理解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生活实践培养数学运用能力
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上一年级前可能就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字,甚至会做100以内的加减运算,但要把学生的这种计算能力,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可能就不尽如人意了,因此,教师可通过生活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例如,学习了人民币的知识后,可让学生到超市、商店进行购物或调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使数学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
三、加强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应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来进行数学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官,进行思考来获取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用教材中的开放性数学练习题,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解答这些习题,引导和鼓励学生勤动脑筋、勤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9加几”的问题时,多数学生都能用“凑十法”来计算此类数学题,但有少数爱动脑筋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此,教师应多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学习数学知识,积极主动地探寻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数学学科特点,巧妙设计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兴伟.关注小学低数学课堂实效[J].新教育,2010(11).
[2]陈学武.营造快乐数学课堂引领学生有效参与[J].教育科研论坛,2009(4).
1.最大的六位数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的近似数是()万。
2.最小的自然数是(),自然数的个数是()。
3.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4.由625个万,3001个一组成的数是(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 )。
7.18□3096≈180万,□中应该填( )。
51□096≈51万,□中可以填()。
二.选择。XKb1.Com
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时,只有千位上的.数字( )时,才要向万位进1。
A.是5 B.等于或大于5 C.小于4
2.一个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3万,这个数不可能是( ).
A.35004 B.26412 C.34100
3.4□736≈5万,□里最小的能填( )
A.9 B.5 C.0
4.632100千米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约是( )
A.63万千米 B.632万千米 C.630万千米
三.把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
1673960000≈ 974000000≈ 7954000000≈
1649990000≈ 130720000≈ 204470000≈
四.解决问题。
1.一个数是由2个亿,5个百万,3个十万,9个千组成的,这个数是多少?(写出数位)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它的近似数是(),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近似数是()。
2.按照要求,用“1、2、3、4”和4个“0”组成四位数:(各写一个即可)
(1)一个零也不读:
(2)只读一个零:
一、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每题2分,共10分)形态型号
1、75 ×312 -17160 ÷96
2、10005 ÷29 ×234 -57082
3、4736 ÷32 -148 ×0
4、1620 -862 ×15 -9565
5、345×27 142857×4 5880÷14 6708×4278
50240÷(459-299) 9375÷25-375 19188÷(421-380)
(3790+7895)÷57 (4574-2394)×24 375×(26×12)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与十万位相邻的是( )位和( )位。
2、10个一万是( ),10个十万( )。
3、一个数由5个千万、5个万和5个百组成,这个数写作( )。
4、用“0,2,3,5,6,8”这六个数,组成的最小六位数是 ,最大六位数是 。
5、小红在做一个数乘以36时,误将6看成9,将3看成5,结果得1239,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位数少的自然数比位数多的自然数小。 ( )
2、从右边起,十万位在第五位。 ( )
3、个位、十位、百倍……亿位都是计数单位。 ( )
4、最大的五位数与最小的六位数相差1。 ( )
5、2070000502读作二十亿七千万五百零二。 ( )
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八十万零二十写作 ( )
A、800002 B、800020 C、8000040
2、19□50000000≈200亿,□里能填 ( )
A、5~9 B、5 C、9
3、用2个1和3个0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五位数。 ( )
A、5 B、4 C、3
4、40500000吨,改写成万吨作单位的数是 ( )
A、405万吨 B、40500万吨 C、4050万吨
5、5个百万和5个十万组成的.数是 ( )
A、5005000 B、50050 C、5500000
五、写出下面各数(共4分)
1、十六万九千 。
2、一百零七万零三百 。
3、一亿八千五十万四千零八十六 。
4、二十五亿七千八百六十五万四千二百二十三 。
六、把下列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共6分)
8930000 70500000 3340000
10030000 1780000 460
七、用“万”作单位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共6分)
6205001 万 98240055 万 40096243 万
80777999 万 56740033 万 9842300 万
八、把下列各数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共4分)
34500000000 亿 70000000 亿
800000000000 亿 300500000000 亿
九、综合应用(每题8分,共40分)
1、20只青蛙1小时可以吃500只蚊子。照这样计算,2500只青蛙1小时可以吃多少蚊子?如果50只蚊子重1克,这些蚊子共重多少克?
2、甲、乙、丙三所学校学生做好人好事的情况统计。请完成下表。
学校平均每人做的件数 人数 总件数
甲校 15 1234
乙校 16
丙校 13 2503
合计
3、某服装厂出厂960件衬衫,一共装了12箱,每箱装8包,每包多少件?
4、电影院里有24排座位,后一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90个座位,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5、塑料盒内装有七张卡片,卡片上分别写着 3 、4 、5 、219、
360 、497 、7 ,甲、乙、丙三人分别各取了其中2张,使用了除法。甲说:
[关键词]:一年级 数学作业 教学探索
前言
数学历来便有“百科之父”的称号,很多家长在孩子刚学会说话的阶段就开始对他们进行数学启蒙教育了。数学学习有利于开发孩子的大脑,培养他们的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科目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我国小学教育阶段,从一年级起,数学就已经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因此,对于处于教学启蒙和兴趣培养阶段的一年级学生而言,学好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业,历来是我国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一份好的作业方案对学生的帮助很大,它能监督学生课后学习,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作业环节同样非常重要。一年级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合理安排课后作业。
1、提前认字,读懂题意
孩子进入小学教育阶段后,学习模式与以游戏和活動为主的幼儿园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必须要考虑这些低年龄学生的适用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科学合理地给他们安排教学任务。通常情况下,一年级学生在学前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语文识字方面,有的学生在幼儿园教育或者家长的知识启蒙教育中已经认识了成百上千个字,但有些孩子的启蒙教学比较薄弱,仅能认识几个比较简单的汉子,对于那些汉字比较复杂的题目,学生根本就看不懂它的意思,就更别谈将题目做对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帮学生认识数学题中的常用汉字,使学生能够读懂题意。为达成这一目的,一方面可以与语文教学展开配合,加快语文老师对学生文字教学的进度;另一方面,数学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指导学生读懂题意,比如说将一年级题目中常见到的“看一看”、“数一数”、“一共有”、“最短”、“最长”等汉字集中起来,在课堂上进行统一教导和辨认,或者做成生词卡片,在早自习或者午休时间让学生认读,使学生尽快掌握和理解这些汉字,读懂数学题意,顺利做题。
2、形式多样,指导解题
对年龄较小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耐性差、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但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也是他们的优点,在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当充分考虑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一方面,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不同,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和自制能力都有所提高,教师在作业布置的时候基本都以书面作业为主,而学生也已经能够自觉地、且有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要给一年级的学生布置作业,就不能向对待高年级同学一样,全部以比较枯燥的书面作业为主,而要采用寓学于乐的学习方式,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游戏性的、实践性的作业内容,可以让学生在与家长的配合互动中完成作业,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娱乐中将知识更轻松更深刻的掌握,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在给一年级学生的作业中,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清楚弄懂题意,学会解题方法,由于小学一年级生刚刚接触数学习题,在接触作业的时候,很多题型他们都没有见过,他们没有系统的数学思维方法解题方法,仅能凭借对数学模糊的认知来进行答题,这样就违背了教师布置作业的初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带领学生用系统的数学思维法去解题,在回家后的作业中,布置相同类型的作业,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的解题方法,使数学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3、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开展低年龄学生数学教学的目标。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习中一些细节点的关注程度,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教师对于学习中比较细微的知识点,要进行重点关注,通过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这些比较容易忽视的知识点的印象,较少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识漏洞;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因为小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鼓励和奖励性指导的,在对他们的作业教学中,可以采用奖励表扬的方式,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一方面,对作业完成情况好,正确率搞得同学,可以课堂上当堂表扬,还能通过奖励小红花或者糖果等小礼物的方式鼓励学生完成作业的激情,对字迹端正工整的作业,可以采用展示表扬等方式,给学生树立带头模范,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时候能有更认真的态度,减少字迹潦草,错误率高的情况,此外,还要优化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指导模式;最后,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用认真而踏实的态度来对待每天的作业,久而久之,让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得以成型,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仅仅是数学学科,其它学科的学习也能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习成绩稳定提升。
结语
如何更科学、更合理的给小学生安排家庭作业,是小学教师一直在思考、探究的问题,无论是增强作业的实践性,还是采用作业分层的方法布置作业,都必须经过实践才能知道最终效果如何。对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而言,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来布置家庭作业。其最终目的都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提高。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加强对教学方法,包括作业教学方法的探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性格特点,提出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方案,让家庭作业在数学教学中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让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模式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封士燕.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的教学探索[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3)
[2]顾晓霞.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黑河教育,2012,(10)
[3]余伟.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评价初探[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2)
[4]刘璐.精心设计课前作业,培养良好预习习惯——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前作业设计与运用研究探微[J].考试周刊,2013,(68)
一、具体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材,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都配有许多精美的图画,这些情境有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还有熟悉的动物、玩具等,读起来以后会发现非常有趣。但是刚入学的学生自学数学课文,阅读上会出现一些困难,往往没有目的性和条理性。所以,教师要根据数学教材的学科特点,用心创设让学生读教材的情境,使学生对需要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进行引导,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最初的阅读兴趣。
在《认数》的教学中,在读教材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数的含义,初步抽象出数的概念。“数一数”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的第一课,主题图展示的是游乐场的一幅画面,小朋友看到情境图以后会非常兴奋,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他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小学生活的向往。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读课文”,他们会兴致勃勃地去读:1个滑梯、2个秋千、3匹木马、4架飞机……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成了他们数学学习的内容,孩子们感觉到数学就是这样无处不在。学生读完了“课文”,相互之间说一说图上有些什么,于是,“读”成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因为如果没有“读课文”,想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几乎不可能的。就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开始激发了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
二、巧妙设疑,体验阅读兴趣
阅读教材,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思考、交流,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疑难,不仅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更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与钻研教材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课本的能力,所以接下来的数学教学中,本人经常设计学生学前阅读,培养课堂阅读的习惯,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学习《8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时,我首先出示情境图,放手学生阅读,让他们读出例题场景图的内容,明白游泳池中有5人,池边有3人,一共有8人。接着启发他们思考:根据图意能列出哪些加法算式?又能列出哪些减法算式?引导学生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分析思考,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在自学、小组交流基础上,知道例题的要求是根据图意写出四道算式,完成“一图四式”的教学目的。
又如:《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示小朋友喜爱的小猴采桃的情境图,让小朋友认识一下他们的好朋友小猴,再播放小猴叙述的“已经采了23个桃,树上还有5个”的有用信息,紧接着跳出另一只小猴,并通过声音展示小猴的心理活动:“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这个问题。在小朋友产生疑问的情况下,再出示:“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这时候,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阅读、思考,列出算式,通过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当学生完成计算时,我继续通过多媒体出示:“树上原来有28个桃。”对问题做了回答,为以后口答问题作以铺垫。本人认为,设计课前预习中的阅读课本,为课堂教学中的课件阅读作准备,课堂教学的巧妙设疑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读思结合,巩固阅读兴趣
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指导学生看书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先教给学生基本的读书、理解能力,再使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最后在形成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学习效果。学生通过读思结合,巩固阅读兴趣,最终达到“不教”的目的。
一()班姓名:成绩:
一、口算。
7+13=12-6=19-8=13-7=12+5=14-6=11+0=16-5=11-3=10+5=15-9=11-5=14-7=16-6=7+8=12+4-9=10-5+8=9+7-2=11-5+3=
二.在内填上“>”“<”或“=”。
13-7()718-9()1013()2+1012-6()613+3()1012-4()7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64+()=1315-()=8 10+()=10()-5=1211-()=7 12+()=1514-()=85+2=()-6
四.夺红旗
1、常用的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有( )、米、( )、厘米、( )。
2、常用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单位有( )、千克、( )。
3、一盒牛奶重500克,( )盒牛奶重1千克。
4、小明骑自行车绕操场行一圈是400米,每天早晨骑2圈,他每天早晨行( )米;再行( )米就是1千米。
5、填一填,算一算:
5厘米=( )毫米 30分米=( )米 400厘米=( )米
6000米=( )千米 7分米=( )厘米 4千克=( )克
9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37厘米+13厘米=( )分米 1吨―400千克=( )千克
6、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本数学书的.厚度是5( )。
(2)小红的体重约是35( )
(3)一个乒乓球重6( )。
(4)一辆卡车载重量是5( )。
二、选择:
(1)1千克和1千米比较( )。
A、1千克大 B、1千米大 C、无法比较
(2)青藏铁路全长( )。
A、1956米 B、1956千米 C、1956分米
(3)一艘远洋货轮可载货( )。
A、3000克 B、3000千克 C、3000吨
三、判断:
1、1吨铁比1000千克棉花重。( )
2、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
3、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长约2313米。( )
4、因为400>4,所以400米>4千米。( )
四、按照要求排排队:
(1)30吨40千克 3040千克 30吨400千克 3004千克
( )<( )<( )<( )
(2)9米3毫米 9米3分米 9千米3米 9米3厘米
( )>( )>( )>( )
五、解决问题:
1、一本数学书的厚度为5毫米。8本这样的数学书厚多少厘米?
2、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重6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3、6头大象重24吨,8头大象重多少吨?
一、从枯燥走向有趣———体验快乐
1. 生动的情境式作业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对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 而喜欢贴近生活实际, 富有情感的作业, 因此教师可把一些枯燥的知识融于生活实际, 有趣的故事情境中, 让学生在轻松一笑中完成作业, 掌握知识.
2. 愉快的绘画式作业
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设计一些绘画式的作业, 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如, 学了1, 2, 3, 4, 5, 6, 7, 8, 9, 10这些数后可以让一年级的小朋友用数字画画, 不但可以增强他们对学数学的兴趣, 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现代数学要树立一种大学科的观念, 所以在数学作业时要有意识地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 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从课堂走向实践———形成能力
树立大教育观, 走出封闭狭隘的课堂, 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 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 引向社会, 引向生活, 使作业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
1. 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 好奇心强, 遇事喜欢动手摆一摆, 画一画, 剪一剪, 拼一拼.为此, 我们应选取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课外作业, 让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的观察、测量、拼摆、制作、实验去感受、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 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认识了“米和厘米”之后, 让学生测量家中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长度;认识了“人民币”之后, 让学生利用学具中的人民币与爸爸妈妈进行等值交换, 进一步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通过这些活动, 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 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业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启发学生把已有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综合应用.在数学实践活动中, 我根据内容多少分为当日完成的课外作业和多日完成的小课题学习.如下面是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的综合实践活动:
(1) 到华联观察一些文体用品的形状, 了解他们的价格, 并填入下表.
(2) 试读出每种文体用品的价格 (×元×角×分) .
(3) 模拟付款.
(4) 估计一下, 买这几种文体用品各一个, 大约要多少钱?计算一下, 实际用多少钱?
通过这一活动, 一方面巩固并应用了人民币的知识, 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从个体走向互动———学会合作
打破传统作业“独立作战”的形式, 变个体型为合作型, 采用互动协作原则, 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相互切磋, 共同完成作业.
1. 温情的家长合作型作业
有些作业孩子不能独立完成, 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 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 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得作业具有浓浓的“亲情感”.如学了“方向与位置”后我让学生找在生活中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要找资料比较困难, 这时就可以发动家里的父母一起帮忙找.
2. 友情的学生互动型作业
小课题研究、做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孩子的合作, 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在学完“人民币的认识”后我让孩子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出一期小报, 小组里有负责找资料的, 负责绘画的, 负责抄写的, 负责版面设计的, 大家分工明确.在这次活动中大家出谋划策, 彼此信任, 互相帮助, 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 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
总之, 作业形式应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引, 面向全体学生, 密切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 针对不同的知识特点灵活设计多样性作业,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摘要:实施新课改, 要求不断变革我们的教学行为方式, 我们不妨从作业设计上入手.长期以来, 由于认识的褊狭、“应试”的导向, 使得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久而久之, 作业也成了学生的包袱, 一个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活动, 大大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细思量巧设计, 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 注重形式的创新性和内容的趣味性, 让学生一方面巩固知识, 另一方面发展情感, 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上面思想进行了改革, 探索出几种作业布置的形式.一、从枯燥走向有趣——体验快乐二、从课堂走向实践——形成能力三、从个体走向互动——学会合作总之, 作业形式应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引, 面向全体学生, 密切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 针对不同的知识特点灵活设计多样性作业,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激发兴趣;习惯;培养;倾听;应用数学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
(一)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语言是一堂好课的基础,它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第一册中的“6和7的认识”教学时,我在计数器上连续拨上1、2、3、4、5,边拨边让学生数,然后问:“5比4多几? ”学生回答说:“5比4多1。”于是我趁机说道:“由于5比4多1,所以5就站在4的后面了,那么,5的后面是几呢?”我又一个一个地拨下去,还是边拨边让学生数,并大声地读出来,因为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了数字,对这部分内容不太陌生,所以,学生齐声答道:“6。”于是我又顺势拨了一个珠子,问道: “6的后面是几呢?”学生一起回答: “7”,此时点明课题,并板书“6和7”。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二)运用教具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运用数实物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因此,教学中我投其所好,以小孩子喜欢的气球作为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加减混合”时,我进教室之前先准备了三种颜色的气球,然后等到上课时就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讲加减混合,今天如果谁表现的好就把气球奖励给谁”,孩子们一听可高兴了。于是我先在左手里拿着5个粉色气球,然后在右手里又拿上3个绿色气球,然后我把两只手顺势合起来问:“现在老师的手里有几个气球?”同学们争抢回答后,我板书“8”,接着我把手里粉色气球放下了2个,又问道:“现在老师的手里有几个气球?”学生们回答过后,我板书了算式,又讲了计算顺序,而且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每次提问孩子们对这节课都记忆很深。通过上述例子不难看出,教具可以使抽象概念变得具体,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他们打下了剖析应用题的基础。
(三)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我们从事教育事业,就必须善于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依据其心理特征,投其所好,方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不妨抓住并利用好儿童的这一特性,让这一特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中,我给每个孩子都发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拨动钟表让孩子自己感知整时,知道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并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指一指,看一看。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反过来又作用于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他们会听并且认真听的好习惯。在习惯训练中,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训练。
(一)让学生善于倾听并大胆表达想法
例如在讲授新课“8”的写法时,我通过板书演示,让孩子看清楚笔顺和该字
在日字格中的位置,并且引导他们:“我们在学习7的写法时,需要横线和日字格平,数线稍微倾斜,那么大家看一下8需要注意什么呢?”于是我又让孩子看我写8让孩子们自己学着去口述,在日字格里写数字8需要注意哪些,并及时掌握。
(二)良好习惯的培养从有限的强迫性复述开始
一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坚持听讲的时间有的是十几分钟,有的只能坚持几分钟,那么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就需要从有限的强迫开始。课堂中最平常的方式如学生回答问题前先提示:“仔细听,等会让你们来说说他说得怎样?”或者学生回答完问:“你们听明白了吗?”“谁能来再说一遍?”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有意强迫中慢慢学会倾听。
教学中,我还会特意加入这样的听说训练,如学习5以内加法后,我进行这样的训练:小朋友乘电梯,明明说:“我家在5 楼”,小红说: “我家在小明家楼的楼上”,问小红家在几楼?教学十几时,让学生听说“1 个十,6个一组成几?”学习连加之后让孩子听“小明排在队伍里,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这个队伍有几人?”……通过这样的听说训练,我发现孩子们提炼信息、复述信息的能力渐渐变强了。
(三)在鼓励中坚持加强孩子倾听的积极性
很多孩子在听到教师的问题后只管自己举手,根本不去注意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眼睛看着发言的孩子,也可以在一个学生发言结束后,追问一句:“谁听懂了他的意思?”并对能举手讲明白的孩子大力表扬:“老师真喜欢你,你是全班最会听的小朋友。”经过表扬,或许这孩子以后每次同学发言时都会听得特别认真。如教学《9加几》一课,我出示了“9+9=?”一题,一般学生的思路都是凑十法,有位学生这样回答:“我的方法是想5+5=10,9和5相差4,4+4=8。”当时这位学生回答的声音并不响亮,我都听得有点困难,没想到好几双小手举了起来,兴奋地说:“老师,我听懂了,我来说他的意思。”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一阵欣慰。所以,在倾听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比如,学习“数一数”这节数学课,首先要把数数有意识地引向学生身边。如:让学生数身边的实物: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家里的、路上看到的一些事物,并把这些发现讲出来。教学中,学生从数画面上的事物到数自己生活周围的事物,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数学就在身边。还有,在学习连加连减时,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购物,给孩子10元钱,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东西,看看钱够用吗,或者让孩子分担一些买小东西,(在10元钱范围内的),让孩子自己算好钱,从妈妈那取,这个过程既加强了口算能力和自理能力,也让孩子感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在实际参与中,学生从数学学习活动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了生活,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在感知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不断促使学生产生爱学校、爱老师和同学、爱家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填空。
1、从3、7、6、8、5、10中选3个数,写出4道算式。
_________ _________
2、写出4道得数是12的算式。
_________ _________
3、按要求画。
① 比☆多3个。
☆☆☆☆☆
_________
②比○少4个。
○○○○○○○
_________
③和□同样多。
□□□□
_________
3、按规律接着画一组。
① ○△△○△△○△△( )
② □△○□△○□△○( )
③ ○○○□○○○□○( )
④ ▲○▲○○▲○○○( )
4、按规律写数。
①15、16、( )、18、( )、( );
② 19、( )、( )、16、15、( )。
③1、3、( )、7、( )、( );
④ 0、2、( )、6、( )、( )、( )。
⑤19、7、( )、13、( )、( );
⑥ 20、18、( )、14、( )、( )、( )。
5、数一数、比一比。
① ▲▲▲▲▲▲ ●●●●
▲比●多( )个,●比▲少( )个。
② ■■■■■■■■■
比■少( )个,■比多( )个
二、口算。
10-0=
5+1=
8-1=
0+3=
7+5=8+6=
8+4=
7+9=
10-9=
8+9=
9-4=7+8=
3+9=
7+7=
10-6=
6+5=
10-0=7+6=
5+3+1=
8-4+6=
1+9+6=
18-8-6=
7+8-5=
19-9-7=
三、列式计算。
1、乒乓球队有男生7人,女生8人,一共有多少人?
2、白兔16只,黑兔10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
3、10辆汽车,开走6辆后又开来8辆,现在有多少辆?
4、红花6朵,蓝花4朵,黄花8朵,一共有多少朵?
5、17只小鸟,飞走7只后又飞来2只,现在有多少只?
姓名班级等级
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7.45的小数点向右移一位是(),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倍。
2.5.9807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精确到千分位是()。
3.一个不为零的数乘一个小于1的数时积()这个数;乘一个大于1的数时,积()这个数。4.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1.8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2.用竖式计算(12分)
14.8×38.2=48×0.352= 35.6×5.06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6.728×3.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0.98×99=0.98×()--0.98×()
6.0.4×90.8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值是()7.0.13×7的积有()位小数,0.84×5的积化简后有()位小数。8.在○里填>、< 或 =
32.6×0.99○32.68.56○8.56×1.1 3.99×1.0○3.9956.2×1.2○56.2×0.99 9.根据48×32=1536 写出下面各题的积。4.8×32=()0.48×3.2=()480×()=15.364.8×()=0.1536
10.整数部分是0的最大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二.判断题(共5分)
1.1.25×(0.8+1)=1.25×0.8+1。()2.两个小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1。()3.0.02与0.03的积是0.06。()4.一个数的2.05倍一定比原来的数大。()
5.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它的百分之一,积不变。(三.选择题(共10分)
1.一个数(0除外)乘比1大的数,他们的积()这个数。A.大于B.小于C.等于
2.要使2.3×□+7.7×□=4.06,□里应填()A.4.06B.40.6C.0.0406D.0.406 3.0.38×0.25的积有()位小数
A.1B.2C.3D.4 4.一个数(0除外)乘0.01,所得的积()原数。A.大于B.等于C.小于D.以上都不正确 5.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8.0,这个数最小是()A.7.99B.8.1C.7.94D.7.95 四. 计算(32分)1.直接写得数(8分)
0.8×25=0×4.23=0.57+0.43=0.02×500= 12.5×8 =50×0.04 =80×0.3 =1.1×9=
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算)(12分)4.2×7.8+2.2×4.29.5×101
(8×3.82×1.250.125×72
四、列式计算。(9分)
1.4与2.25的积,乘3.6,结果是多少?
2.比4.7的1.5倍少3.05的数是多少?
3.比4.8的2.5倍多3.28的数是多少?
六. 解决问题)1.劳动课上,同学们学习炒菜,每1千克青菜中大约需食盐0.006克,现在要炒500克青菜,大约
放食盐多少克?(6分)
2.甲车和乙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6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行90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1.08倍,两地相距多少千米?(6分)
3.甲乙两人共同生产一批零件,甲每小时生产30个,乙每小时生产36个,5小时后,这批零件
全部生产完,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6分)
4.几名工人在三峡水库的一边植树32棵,每棵树相距3.64米,从第一棵树到最后一棵树共长多少
米?(6分)
1. 联系生活, 要注意真实性
让数学走近生活, 使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这是本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 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门外汉,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础的数学和知识技能,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数学教学中, 命题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在解题中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命题时联系生活, 更要注意尊重生活的真实性, 反之会给学生不应有的误导。例如, 某《分数混合运算》的单元测试卷上有这样一道试题:
六 (1) 班有学生100名, 根据下列的条件分别列出算式, 求六 (2) 班有多少名学生?
(1) 六 (1) 班学生是六 (2) 班学生数的, 列式___。
(2) 六 (2) 班学生是六 (1) 班学生的, 列式___。
(3) 六 (1) 班学生比六 (2) 班学生多, 列式___。
(4) 六 (1) 班学生比六 (2) 班学生少, 列式___。
不难看出, 命题者的本意是以班级学生人数为载体, 通过题组对比方式考查学生对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掌握的情况。这道试题, 从纯知识的角度出发, 属于基本知识, 估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掌握。但是这样的试题显然是命题者为了追求数字计算方便, 而违背现实生活事实而编造出来的。首先, 试题设置的条件“六 (1) 班有学生100名”就不符合教育部门关于“原则上, 普通中学每班学生44~50人, 城市小学40~45人, 农村小学酌减……遏制部分中小学班额数过大的势头”的规定。其次, 列出算式后计算出的答案分别是: (1) 400名; (2) 25名; (3) 80名; (4) 133名。稍有一些常识的人都知道, 在同一所学校内, 同一年级班级人数也就相差3、5个, 不可能相差300个, 也更不可能出现学生数133.33这样的小数。造成这样的结果原因就在于命题者在命题时没有注意生活的客观事实, 只是一味从知识点的角度考虑, 使命题中的生活情境失去了真实性。
新课改倡导数学联系生活, 但绝不是联系那种严重脱离现实的生活。如果将这道题这样改, 既能达到考查知识点的目的, 又不会使现实生活失真:
六 (1) 班有学生45名,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列出算式, 求六 (2) 班有多少名学生?
(1) 六 (1) 班学生是六 (2) 班学生的, 列式___。
(2) 六 (2) 班学生是六 (1) 班的, 列式____。
(3) 六 (1) 班学生比六 (2) 班学生多, 列式____。
(4) 六 (1) 班学生比六 (2) 班学生数少, 列式___。
2. 创设情境, 要注意情境素材的选择
新课程提倡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同样如果在试题中融入学生喜爱的情境, 不仅能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情中解答试题, 也能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 命题者在命题时要注意试题素材的选择, 可选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情境, 如家乡的美丽景物、特产以及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或者家庭生活的场景等。
例如, 在《生活中的数》单元试卷中, 有这样一道题:下面三幅图是中国魅力城市永安市的标志性建筑, 北塔高32米, 南塔比北塔低一点, 永安市市标比北塔高一点。请回答: (在相应的空格里画√)
问题1:永安市标可能有多高?
问题2:永安市南塔可能有多高?
题中所选取的图片, 对于永安市学生来说非常熟悉, 也非常喜欢, 现在竟然出现在试卷当中, 使学生们倍感亲切, 学生作答也更加认真, 这些数据深深留在学生的脑海里, 久久不能忘怀。
3. 挑战性试题, 要注意挑战的程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课堂教学时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内容, 同样试卷中也要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试题, 满足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 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在命题时要充分考虑挑战的高度, 如果难度过大, 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样的挑战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反而会使这部分学生失去解决难题的信心。
例如, 北师大版《乘法》单元试卷中的最后一道试题为:东门小学李老师买了4个足球和2个篮球, 共付人民币420元, 南门小学张老师买了同样的3个足球和4个篮球, 共付人民币540元。足球和篮球每个多少元?
要解决这道题, 首先将这两位老师所买的篮球或足球变成相同的个数, 然后消去其中一种球, 才能求出其中一种球的单价, 最后再求出另一种球的售价, 算一算共需要经过8个计算步骤, 而且第一步需要将李老师买的“4个足球和2个篮球共付420元”转化成买“8个足球和4个篮球共付840元”, 这个条件隐蔽性强, 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由于挑战的高度太大, 因此没有一个学生能做出来, 这样的挑战性也就相当于摆设了。如果将这道试题改为:“东门小学李老师买了4个足球和2个篮球, 共付人民币420元, 南门小学张老师买了同样的4个足球和5个篮球, 共付人民币690元。每个足球多少元?”这样, 学生很容易从条件中发现张老师之所以比李老师多付690-420=270 (元) , 是因为张老师多买5-2=3 (个) 篮球而引起的, 很明显一个篮球的价钱就是270÷3=90 (元) , 求出了篮球的售价后, 足球的售价也就迎刃而解。
解决这道需要6个步骤, 同样具有挑战性, 虽然步骤多了一些, 但容易看出其中的数量关系, 这样的挑战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能力解决, 也就能达到设置挑战性试题的预期目的。
4. 设计题型, 要注意题型的创新
在试题的编制中, 除了要有常规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应用题等) , 还要有一定的创新题型, 让学生有新鲜感,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年、月、日》的单元测验,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试题:
下面是粗心的小虎写的一封信, 请用“”将信中的三处错误画出来, 并在原处改正。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兴趣;习惯;问题
数学教学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对学生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培养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更加重视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并重点强调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重要性,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其性格、智力等素质能力还未开发与发展,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不仅会使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知识得到促进与提升,还有助于小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使小学生向着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思想的方向迈进。
一、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近况与问题
1.数学学习近况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实施,但是由于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其心智、能力表现都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启蒙与开发,因此,一年级的小学生在目前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是很热衷,并且还存在非常多的不良学习习惯,影响了小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数学能力的发展。其不良学习习惯具体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容易被外界因素吸引或者干扰其他学生学习;在数学习题书写时字迹潦草,不仅存在错别字,还总是写错或漏写,使人不了解也看不懂他在写什么;不懂得审题或审题不认真、马虎,常常计算出错;太过依赖他人,经常抄写他人作业;上课小动作不断、爱玩游戏等,这些不良习惯,都制约着小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因此,改正小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是目前教育事业急需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
2.影响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问题
(1)心智不成熟
一年级小学生在心智方面的不成熟是小学生儿童时期所存在的主要内在因素之一,而正是由于这种因素的影响,才导致小学生不能以成熟的态度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与干扰,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思维转移的情况,这种内在因素是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培养的主要问题。
(2)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小学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过程中的引导者,数学是一门由运算组成的学科,其主要依靠的能力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现今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往往只是采取以讲授的方式为小学生解答难题,却很少运用引导的方式使小学生独立找出答案,这种现象极不利于小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才会出现不会审题、经常抄袭他人作业、太过依赖他人的情况。
二、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主要措施
1.教师应树立良好榜样,从而正确引导
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在其能力的表现中,模仿能力是一种表现极为突出的能力,而教师是与小学生接触非常密切的人,因此,教师在日常对小学生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小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老师榜样形象的树立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激发小学生模仿与学习的兴趣,加强对小学生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2.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
创新教学方式,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具有多样化与新颖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讲授十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采用色彩比较艳丽的辅助教学工具,对小学生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数学演练,同时,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被新颖、颜色艳丽、可爱的教学辅助工具所吸引,实现高度的注意力集中,从而使小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
综上所述,通过对当前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近况与问题分析,我们了解到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的重要性。明确对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强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小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成果与教学质量,还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在未来的长远发展,为我国的人才之需提供强大的坚实后盾。
参考文献:
[1]彭著宇,邱其容.培养学好数学的七个习惯[J].今日教育, 2015(10).
[2]陈敏.孩子,让我伴你成长[J].好家长,2015(28).
【小学一年级数学模拟试题】推荐阅读: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题12-31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一单元综合测试题10-15
小学数学二年级试题07-07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06-09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2-06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12-12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试题(六)打印10-05
小学一年级拼音测试题07-25
小学一年级英语考试试题12-25
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