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史解读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共产党党史解读(精选6篇)

中国共产党党史解读 篇1

十八大报告

 [人民网]:9日上午10:30,中共中央党校谢春涛教授将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访谈栏目,为网友解读十八大报告。人民网将进行视频、图文直播,敬请关注。[20:07]  [主持人]: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以及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由人民网和北京电视台共同推出的特别节目“聚焦十八大”,我是主持人栗坤。在2012年11月8号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胡锦涛同志在会上作出了重要的报告。可以说这次大会受到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也受到了世界广泛的高度关注。我们也看到会出现这样一个标题,说历史进入到了十八大时间。到底十八大对于全国以及世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还特别请到了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教授和我们来进行交流。欢迎谢教授。[10:37]

[谢春涛]:谢谢。[10:37]

[主持人]:我们看到在十八大报告之后,您是在第一时间对于报告进行了解读。我想问问您,看过了报告之后,您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亮点是让您到现在为止依旧记

忆深刻的?[10:37]

 [谢春涛]:我最突出的一个感受,就是这个报告直面今天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思路。胡锦涛的报告在第一部分是回顾过去五年、十年的工作,当然要讲过去的成绩,但是,成绩仅仅讲了两个小段,文字量非常少,接着专门用了比较长的一段讲问题、讲困难。比如说,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说,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远没有解决,比如说,某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还比如某些领导干部腐败严重。我想,我们大家平时接触到的、感受到的,或者说听到的、知道的问题,基本都点出来了。当然,更重要的是,后面的部分,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思路、提出了办法,这一点我印象是很深的。我认为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的负责任的态度,也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回应了老百姓的关切。[10:38]  [主持人]:实事求是,直面我们的问题,直面挑战,直面困难,才能更好地解决它们。刚才您说到了您听过了报告之后的第一感受,有没有哪些特色和亮点是让您听到之后眼前

一亮的?[10:38]

 [谢春涛]:应该说很多了。比如说科学发展观明确地作为指导思想提出来,科学发展观提出快十年了,应该说,日益深入人心,特别是经过了学习实践活动之后,不光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认同了,我们的广大老百姓也认同了,实践当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次明确当做指导思想,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列,我想再远一点可能会写入我们的党章,日后它能够起的作用,毫不疑问更大。再比如这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一个全面的、权威的总结,强调要更加坚定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这也是新的说法。再比如,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作了新的部署。过去十七大讲四位一体,这次讲了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加进去了,这肯定也是全新的。再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提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那就是到那个时候,我们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指标我觉得是惊

人的。[10:40]

 [谢春涛]:再比如,对党的建设提出了八个方面的重要任务。等等,还有别的一些新的东

西。应该说,新的东西是很多的。[10:40]

 [主持人]:亮点频出。刚才您也特别提到了在这次报告当中胡总书记还强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别强调我们走这样的道路是需要坚定地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样三个自信,其实这三个自信也是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自信。回顾到这样一个报告上,您是如何来解读这三个自信的?[10:41]

 [谢春涛]:这个话不会轻易说出来,过去也没说,但是现在可以说了。为什么?我们走这条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说已经有30年的时间了,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从那时候算到今年整整30年,但是事实上,我们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就已经在走这条路,所以实际走的时间就更长。如果加上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为走自己的路所做的探索、所做的准备,当然时间就更长了。我们看,改革开放以来,这条路走得越来越好,十二大提出了这个命题,十三大报告就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初步的论述和概括。那个时候,这个路成形了,思路、框架、要点基本都有了。然后再往后,我们看十四大报告,明确了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一个非常大的突破。接着1997年十五大又明确把邓小平理论当做指导思想规定下来。在这个基础上还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然后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定为指导思想,十七大又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包括对什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作了说明。去年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概念,这一次把道路、理论、制度一起说了。[10:42]

 [谢春涛]:我们看今天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起码包含了三个内容: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今天这么说,那是因为我们经过30多年的探索,路看清楚了,理论也想明白了,制度也比较完善了。所以,强调这三个方面的自信。[10:42]

 [主持人]:这个自信也是来源于我们对于未来的道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走的越来

越坚定。[10:43]

 [谢春涛]:对,还有这次报告当中关于这个道路有很引人注目的一句话,我看很多媒体都引用了,甚至很突出的位置。既不走封闭保守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走什么?就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路对老百姓有好处,对国家、民族有好处,我们只要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会成问题。[10:43]

 [主持人]:所以这三个自信其实也是给了我们很多百姓更多的自信,对于未来我们是充满着希望的。而且我知道,谢教授这么多年一直致力于对于党史的研究和梳理,在去年您还出了一本书叫《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发行量达到了60多万册,很多共产党人,包括很多普通百姓都阅读了您这本书,今年您又推出了一个姊妹篇《历史的见证——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我觉得在您的著作当中,对于十六大以来,就是近十年以来,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挑战和一些思路、想法,都提出了一些您自己的态度,同时可以说我们的国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让世界刮目相看,甚至让世界感到不可思议的一些成就。所以您能不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中国共

产党能呢?[10:44]

 [谢春涛]:这个问题应该说很大。我这两本书可以说都和这个主题有关系。当然还可以写出更多的书来。刚才您提到的前一本书《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主要的目的就是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取得一系列的巨大成就,背后靠的是什么?今年刚出的这本书《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主要是想讲一下中国共产党如何执政。应该说,这两个问题都需要说,当然还可以说更多的问题。这两本书出版之后,应该说受到了欢迎,包括国内,也包括国外。去年那本书已经出了十几种外文版了,其中在英国出的英文版发了一万多册,应该说是不容易的。我想我的书的成功,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大家都知道中国共产党成功了,特别是在外国的一些执政党看来,他们没法和中国共产党比。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到底靠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作为政党,对他们来讲有没有什么借鉴意义?它显然是关注的。我所做的工作,无非是把这些问题说清楚。所以我觉得,中国共产党成功,需要我们的理论工作者的解读,需要告诉更多的党员,包括更多的老百姓。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党,90多年了,依然充满生机活力,执政60多年了,执政地位依然很稳固,特别是最近这30多年来,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又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有些西方国家的日子过得很不好,而中国

依然发展得很好,更让人刮目相看。[10:46]

 [谢春涛]:我去年9月份和今年4月份两次到伦敦,见了不少英国的政治家,不少英国的学术界人士,他们现在对中国的态度、对中国的评论和过去不一样。过去我也接触,往往他们是什么呢?有着很强的优越性,似乎就是他们的制度好,似乎就是他们的文化好,你跟他不一样,肯定是你有毛病。但是现在一些人认识在转变,如果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制度一塌糊涂,怎么解释今天取得的成就,肯定是解释不通的,所以现在有些人变得很谦虚,甚至来问我,让我告诉他们,中国共产党是怎么发展经济的,这个办法对他们

有什么借鉴作用。[10:46] 

[主持人]:他们也在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10:47]

[谢春涛]:当然我不好去指手划脚,中国共产党怎么做,那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他们愿意学不愿意学,或者能不能学到,那又是他们的事情。但是显然中国共产党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革命时期成功了,执政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也是成功了。[10:47]

 [主持人]:我相信巨大成功之后是有很多很多原因促成的,您觉得比较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的党能够创造这么多的奇迹?[10:47]

 [谢春涛]:比如第一条理论创新。我们看中国共产党人在过去这30多年当中,理论不断实现创新突破。我们创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过去大不相同,特别是和改革开放前不相同了。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那就是立足中国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我们不拘泥于当年那些教条,比如从苏联学回来的教条,甚至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具体论述。我们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了。比如社会主义好、共产主义好,要实现人的共同富裕,要实现人的完全平等,要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个价值观肯定是好的,但是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途径来实现这些价值观,在每个国家、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肯定都是不相同的。那么,我们根据中国的实际,不断地解放思想,我们现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过去大不相同了。比如过去单一公有制,今天多种所有制成份混存,过去单一计划经济,而今天我们搞市场经济,过去单一的二元分配,今天还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等等。我想思想解放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再比如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学习,学习从自己的实践当中学习,包括从过去自己犯过的错误当中学习。比如我去年的一本书里面就有这样一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没有像苏东执政党那样垮掉,这个题目很刺激的,德国《明镜》周刊记者看了之后,他觉得不可思议,这样的标题怎么会出现官方认可的书里面。这个问题值得解读。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做的和他们不一样,中国共产党犯过错误,但是我们学习了、我们总结了,我们变得聪明了,这个错误没有白犯。[10:50]

 [谢春涛]:再比如向别人学习,包括向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大胆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我们看这个所谓共同成果很多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我们过去凡是和资本主义沾边的东西我们当做洪水猛兽,但是后来我们意识到,资本主义有不合理的各项制度,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是共同制度,我们学不来,市场经济跟人学的,公务员制度跟人学的,社会保障制度跟人学的,更不用说股票、基金这一大堆东西。所以我们在学的基础上,我们自己在改进,我们在创新,我们甚至超过了有的国家。同样搞市场经济,有些国家的市场经济现在出了很多的问题,金融危机,美国搞出来的,但是中国呢?没有这样的问题。中国的金融状况可以说比所有的西方发

达国家都要好。[10:51]

 [主持人]:在金融危机当中我们是取得了全面的胜利。[10:52]

[谢春涛]:再还比如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时期我们由弱到强、由小到大,最终战胜国民党,靠的什么?靠的人民的支持。人民为什么支持你?就是因为你给人民带来利益,解决民生问题,解决土地问题,组织人民当家作主,还教老百姓学文化,老百姓当然拥护共产党。我们看执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给老百姓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利益。现在我们随便和哪个阶层的老百姓谈一谈,你自己和过去日子相比有没有改善?我想恐怕如果说十年的跨度,甚至再短一点,恐怕都找不出什么人说我和过去没有改善,而且往往改善的幅度是相当大的,甚至很多人都想不到的。

[10:52]

 [谢春涛]:我想就十几年前,我们很多人恐怕都不敢奢望自己还有一辆小轿车。再早一点,房子,那也不敢想象。我记得我1988年博士生刚毕业的时候住筒子楼,能给我一间房子我非常兴奋了,根本不指望能住上一百来平方的房子,想都不敢想。所以中国共产党通过发展,给老百姓带来利益,老百姓当然就拥护这个党等等。我想时间关系,可能说

不全。[10:53]

 [主持人]:太多太多了,您讲的这几点都是每一个普通老百姓感同身受的方面,这也是我们党之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执政为民,一直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很多生活的实惠这些重要的方面。十八大受到了我们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这两天头版头条、所有的版面都已经被十八大的各种新闻所占据了。而且不仅是这样,不仅受到了国内人民的关注,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就像今天我开始的时候说的这样,连世界都在说,现在中国,包括世界,已经进入到了十八大时间。您觉得为什么十八大的召开会在全世界引

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呢?[10:53]

 [谢春涛]: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因为中国的成功。刚才其实我已经提到这个问题了。现在不用说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士,就连发达国家的人对中国都刮目相看。特别是发达国家,有些人过去对中国的评论和现在的评论如果比较一下很有意思。十多年前,国际社会流行什么呢?中国崩溃论,在西方一些人看来,中国快垮了。苏东先垮了,中国无非是多米诺骨牌当中排得稍微后一点而已,甚至有人给出了时间表,1997不战而胜,但是过了没多久,他们发现中国没垮,不光没垮,反而发展得比他们还好。[10:54]  [谢春涛]:至于发展中国家一些人士,他们更是对中国敬佩的不得了。我记得我2007年去过一次坦桑尼亚,有一位高官跟我讲,他第一次来中国是1973年,那个时候中国什么样他记得,但是1978年以后再来,不一样了,每一次都不一样,每一次都有巨大的变化。所以,中国的发展震惊了世界。中国的成功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这个成就完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取得的。所以,举世关注中国共产党,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要作出什么样的决策,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个决策肯定是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去观察的,观察对他们会产生什么影响,对社会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这次包括十八大来了那么多的国外记者,肯定是空前的,而且别的国家的党代会,我想不会有那么多的国

外的记者去采访。[10:55]

 [主持人]:因为在十八大召开之前,其实世界上的很多媒体就已经开始高度关注十八大的召开,包括十八大的前期准备,都获得了他们的高度关注,这也说明我们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真的是不断在提升,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次也提出了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您觉得这样的一个提出,在世界上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响?[10:55]  [谢春涛]:强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该说强调了多次。为什么今天还强调?那就是有现实的针对性。首先是国内,有的人不一定完全认同这个路子。在这方面有干扰,有困惑。但是,中央看清楚了。这条路是对国家老百姓有好处的路,这是中国近代以来1840年以来历经艰难曲折最终找到的一条实现民族复兴的光明之路。所以作为我们来讲我们一定要坚持。另外在世界范围内我们也要宣誓,由于要坚持这个路。西方一些人明摆着希望中国出现问题,有些国家的意图我们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得清楚。他们讲出来的一些漂亮话,讲什么制度,讲人权,讲民主,讲自由,似乎这些东西在他们那有在中国这里没有,但是现在我们的年轻人越来越看清楚,这些华丽的词藻背后其实是他们比较阴暗的一些心理。就是见不得中国的迅速发展。过去有西方人讲过,中国是一头“睡狮”,让它睡去吧,一旦醒来不得了。毫无疑问,中国这头“睡狮”老早就醒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所以现在他们有人又散布“中国威胁论”,说军事上的威胁论,中国军费增长太快了,又不透明,而且军工企业投入还没在经费里面,又说我们经济上的威胁论,说中国吸引那么多的外资,出口了那么多的商品,进口了那么多的资源能源,又排放了那么多的污染,所以又拿着碳排放来对付我们,拿着人民币汇率问题来压我们。最近这两年又出现中国人的价值观问题,说中国人的价值观都威胁到他们的价值观了,为什么?在他们看来,发展中国家领导人越来越多,意识到他们学西方那一套东西没有学出好结果来。比如学多党竞争、三权分立的制度,在发展中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学来什么呢?学来了内耗,甚至学来了内乱,而在他们看来,中国一方面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人类共同的生活,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老百姓认同的路,符合自己国情的路,坚持自己的价值观,那么中国的路走得非常好,中国值得他们学习。所以,在这样的国际范围内,我们强调走中国自己的路,我想那也有意义。[10:57]  [主持人]:这也体现了我们的决心和信心。刚才说到十八大报告的亮点,您特别提到了这次报告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五位一体的概念也是在这次报告当中首次提出的。您觉得这样的一个五位一体的新提法的提出,透露了哪些重大的政治信息呢?[10:58]

 [谢春涛]:我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我们看五位一体,应该说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形成,最初我们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然这个中心至今也还是中心,这是最重要的建设。后来我们意识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后来我们又意识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到了十七大的时候,我们又把社会建设加进去了,所以十七大概括是四位一体,这次又加了“一体”——生态文明建设。毫无疑问,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越来越丰富了,我们不光让老百姓吃饱肚子,穿暖衣服,还得让老百姓有文化的享受,还得让老百姓有民主自由的权利,还有让老百姓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再有,我们的老百姓需要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当中,有清洁的空气,有清洁的水。所以,我想生态文明也是老百姓关注的事,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我们大家都生活在空气之中,都要喝水。所以我想,讲出这个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意味着很大程度的观念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我想这个也可以说是科学发展观提出和贯彻、影响的结果。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我们的老百姓接受了,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理讲

明白之后,谁能不接受呢?[10:59]

 [谢春涛]:其中要保持我们一个良好的环境,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意。所以生态文明

提出来,我想提的是非常好的,非常对的。[10:59]

 [主持人]:说明我们的关注越来越全面了。您还提到一个亮点,就是这次十八大报告当中指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整整翻一番。说心里话,这样一个提出对老百姓来说真的是感觉非常鼓舞人心,大家都是欢欣鼓舞的一件事情。同时提高居民的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我们发展的一个目标和根本的目的。所以您觉得,在十八大之后,我们会有哪些具体的改善民生的一些措施呢?[11:00]

 [谢春涛]:这次十八大报告用了专门一个部分叫民生建设讲社会建设,其中特别强调到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之前,我们说的比较多的是全面建设,这次来了一个“建成”,2020年要建成。建成什么指标?这次提了一个非常明确具体的指标,那就是到2020年,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要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这个指标非常震惊。我接受有的媒体采访的时候我就讲,西方国家领导人绝对没有哪个人敢提这样的指标。当然我们的领导人提这个指标,也是非常宏伟的。特别是在这些年,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能够提出这样的指标,非常不容易。因为这个指标你提出来,是可以衡量的。比如说2010年,我看到我们有关方面的数字,我们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19000多块钱,翻一番,达到将近4万块钱。2020年到底达到了没有?那是可以算得出来的。所以我相信这个指标,中央不是随便提的,是经过严格测算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这个指标对老百姓来讲,具体的、实在的。[11:01]

 [谢春涛]:我昨天接受你们财经频道采访的时候我就讲到,我说翻一番,从现在到2020年,八年时间,这个翻一番绝对不可能到2020年那一年才翻的,突然一下就翻一倍了,肯定是逐步的往上增长,每年都增长。好了,我们不管做什么工作,不管现有的收入水平怎么样,我们都可以算一算,如果再过八年,在我们现有收入基础上翻一番,那是一

个什么情景。所以我想,这个非常不得了。[11:02]

 [主持人]:这意味着我们钱包里的钱越来越多了,生活越来越好了,可能你今年开着奥拓,过两年成了奥迪了,都有这样的可能性了。[11:02]

 [谢春涛]:十八大绝不仅仅讲这个指标,民生问题,重要的方面都讲到了,比如讲教育,比如讲就业,比如讲社保,还比如讲住房。再还有,讲健康。谁不关注健康呢?应该说,十八大报告讲民生讲的是多的,肯定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全面的要求。我们想一下,过去的十年当中,民生建设可以说成就巨大,老百姓在这方面得到了很多实惠,社保体系基本覆盖到了全体人民,包括农村居民都享受到了农村合作医疗,花很少的钱就能看病,甚至能看大病,而且农业税不收了,不光不收税,政府还对发展农业,包括农村的基础设施提供了很多帮助。义务教育真正不收钱了,不光不收钱,中西部地区的学生还能拿到免费的教材,住宿的学生还能吃到免费的午餐等等。过去的十年进步很大,明摆着今后的五年、十年,特别是到2020年,这个进步会更大。[11:03]

 [主持人]:您觉得会有哪些措施的出台可以让我们这个进步能够一步一步稳步地实现呢?

[11:04]

 [谢春涛]:比如最近很多人关注的,也正在谈论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问题。明摆着近期就要出台。这个收入分配改革,我想总的思路其实中央老早就明确了,是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不是说把我们现在已经收入比较高的这些白领或者企业的高管等等把他们的收入降下来,那不可能的,也没有理由,人家靠劳动所得,凭什么降下来,更多的是把中低收入人,特别是低收入人的收入提上去。靠什么提?应该说过去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我们政府规定,在北京地区多少,在别的地区多少,这些年应该说一直在提,现在提的幅度不小了,甚至让外企有些公司都觉得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高得他们都有点不好承受了。所以,出现什么呢?有些外资企业往越南,往老挝这些地方转移的问题。这个毫无疑问,我们的普通劳动者得到了实惠。[11:04]

 [谢春涛]:再比如说扶贫,贫困地区,我们扶贫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特别是国际组织,特别是欠发达国家,来中国学习这种经验。[11:04]

 [谢春涛]:再比如,我们建立低保、社保、失业救济金等等,应该说这方面的努力成就也是巨大的。我想这些已经取得了好效果的措施,肯定要坚持,而且力度会更大,标准会

更高。[11:04]

 [主持人]:总之,我觉得这样一个说法的提出,也让我们更多百姓对于未来我们美好的生

活充满着巨大的信心和期望。[11:05]

 [谢春涛]:我理解包括媒体上这几天报的很多的,老百姓关注十八大,一问往往关注的就是经济发展、民生。希望十八大以后,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11:06]

 [主持人]:而且我们相信也会过得更好。在这一次我们看到十八大报告当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其实也是我们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特别是在报告当中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也写入了一个小标题当中,并且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可行的制度改革和建设的措施。您觉得,这些措施会有哪些新意值得我们来关注?[11:06]

 [谢春涛]:政治体制改革肯定是各方关注的。我们看网上议论的很多,大家都关心政治体制改革,都希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反映出什么?反映出我们的老百姓希望有越来越的民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法律保障下的自由。党也这样希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之一。所以,民主肯定是要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是要不断地往前

走的。[11:06]

 [谢春涛]:当然,进行什么样的改革,大家的认识未必一致。比如说西方人,老觉得过去这30多年中国没有进行什么政治体制改革,光改经济体制了,是不是这样?当然不是。比如过去有一为著名的政治学者他就不同意这个看法,他其中就讲了一个例子,当然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领导人的终身制变成了任期制,我们看毛泽东晚年错误,为什么犯了之后,党内谁也没有犯过,那就是因为终身制。终身制必然带来个人崇拜,如果任期制,当两届就必须下去呢?这些问题我想可能就不会出现了。这个改革肯定是我们实

现了。[11:07]

 [谢春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怎么改?应该说这次十八大报告说了很多。比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人民当家作主最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人民代表大会。我们人民把自己的意愿、愿望、要求通过这个表达出来,我们能够审查政府的工作报告,能够决定政府领导人的上任或者免职,我们还能见度法院检察院这些工作。所以,如果这个制度得到很好的体现,当然是民主的。这些年来,从完善的角度,前不久有一个很大举措,选人大代表要把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按同样比例来选,明白着会选出更多的农民的人大代表。显然,对于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力是有用的。比如这次强调推进协商民主,现在有人把世界上的民主划分两种类型,两种形式的民主,一种叫选举民主,投票,一种叫协商民主。投票民主,西方有,中国也有,但是我们还有协商民主,我们重大事情往往在决策之前协商。比如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的党派协商,比如我们各种不同层级的协商,有民主恳谈会,甚至村里的事情大家一起来协商,你有你的诉求,我有我的诉求,我可能发现你的意见有一些道理,我的意见你也不会觉得完全没有道理。那么咱们大家互相吸纳对方的意见,互相做妥协,形成了共识。这样的决策做出来之后,就容易得到大家认可,容易得到有效的执行。显然这样的民主是要发展的。[11:09]

 [谢春涛]:再比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去是计划经济,政府什么都管,现在搞市场经济,过去的行政审批没必要了。而且可能不光影响效率,甚至可能会让某些官员寻租、腐败。我们大量的废除。再比如大部制的改革,特别是在广东力度非常大。政府几十个部门变成了十来个部门,效率肯定提高了,执政成本降低了。[11:10]  [主持人]:您这样一梳理,我们能感受到,其实在过去这么多年当中,我们一直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而且也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的措施、更大的力度,让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

更加深入。[11:10]

 [主持人]:在十八大报告当中,我们也看到,胡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可以说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也是我们中国和世界交会融合的十年,同时也是中国受到世界影响比较深入的十年。在未来还有很长的日子,您觉得未来中国对于世界人民的发展还会起到哪些

重要的作用?我们还能做什么?[11:10]

 [谢春涛]:这些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成为世人关注的一个焦点。很多西方人对我们评价很高,甚至高到我们自己都承受不起的地步。比如所谓G2概念,把中国同美国相提并论,他们有什么想法,我们不清楚,也不一定去猜测他们。但是客观上来讲我们自认为没有到这个地步,但是不管怎么样,中国确实发展了,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巨大的贡献。比如我们的发展首先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贫困问题,这个对世界绝对是巨大的贡献。再一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价廉物美的生活用品,尽管现在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不那么好,特别是外贸出口很受影响。我前不久还在浙江金华挂职,我刚刚回来,大家熟悉的著名的小商品市场义乌,属于金华,义乌小商品的出口,在困难的情况下还是比较大幅度的增加。为什么?生产的都是价廉物美的生活用品。比如袜子,质量很好,但是很便宜。西方人再困难,中还得要穿袜子,也不至于穿不起袜子,所以像这样的东西我们给世界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再还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在国际上是主持公道的。美国人强大,你也不能欺负弱小的国家,也不能看这个国家不顺眼,你就武力干涉,把人家推翻了,公理何在呀,这个标准谁定的呀,他们自己定的。如果国际社会容忍这个事情,这个世界将会一片混乱。所以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发声,代表发展中国家主持公道,我想这对世界政治格局是个非常大的影响。现在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力量、中国的影响,我想任何一个国

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忽视。[11:12]  [主持人]:您讲到的是一些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但是我们要坦白地说除了贡献之外,在未来我们依然会面临很多的压力和挑战,您觉得挑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11:18]  [谢春涛]:我想在国际范围内,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有一些人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快速发展,所以想方设法要遏制中国,要给你找麻烦。比如说想方设法在你国内找麻烦,在民族问题上,在宗教问题上,或者是中国国内的一些社会矛盾,群体性事件问题上,他想方设法给你制造麻烦。在国际上,它更是给你制造麻烦。甚至有些国家直接地对我们采取的一些我们完全不能接受的措施,比如说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比如我们和有的国家的南海争端的问题。还有,人家用不公平的贸易的办法来对待我们的问题。我们的一些大企业到美国去,好多事情就干不成,动不动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理由就来封堵我们的企业。我想这样的麻烦今天很多,日后可能还会更多。但是,我们得想方设法化解这个东西,想方设法为我们发展营造一个和平的、有利的环境。所以,我们领导人这些年来特别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我们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不是挑战,更不是威胁。甚至从我们的传统的价值观、传统文化讲起,儒家文化历来强调和谐,和为贵,中国人历史上没有威胁过什么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东非肯尼亚海岸,代替带去的是中华文明友谊,没有占别人一寸土地。反过来我们看西方人呢?狄雅斯、哥伦布,所谓第五大发现、所谓发现新大陆,带来的是什么呢?带来的是此类战争,带来的是殖民统治,带来的是对土著居民的杀戮和罪恶的黑暗贸易。所以我们不会威胁什么人,但是道理归道理,我们的道理有些人可以接受,但是也有些人不接受,但是最根本的我们面临的难题,不是完全靠讲道理能解决的。所以我们面临的世界是复杂的,这个挑战是严峻的,但是我想,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化解,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任何人

都阻挡不了的。[11:18]

 [主持人]:所以未来虽然是有挑战、有压力,但是更有机遇。我们也应该对于未来更加充

满着信心。[11:19]

 [谢春涛]:我觉得看了十八大的报告之后,对国际的问题、对国内问题的解决,我个人信

心比过去更足。[11:19]  [主持人]:我们特别感谢您帮我们解读了一下十八大报告当中的一些亮点,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在国际地位上与日俱增,对于国际产生的巨大影响,再次感谢谢教授。谢

中国共产党党史解读 篇2

关键词:中国党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引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外形势不容乐观, 党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政治风波, 肩负历史使命, 经受住考验, 奋勇前进, 迈上了新世纪的道路, 并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然而这成功的背后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背景

1、世情

20世纪末, 经济全球化, 世界格局多极化已是大势所趋, 党和国家能否把握时机, 在于依照怎样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党的建设。

2、国情

我国在处于转变体制等“伟大变革”的关键期, 党能否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列, 关键在于党的建设。

3、结合党情的现实提出

当时党的建设面临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 提高执行能力, 解决党内腐败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而提出。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就是党的

理论路线、大政方针的实施, 各种工作的展开, 必须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符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大力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奋斗目标。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就是党的理

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 各种工作的展开, 能够体现出我国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党通过不断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是党的

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 各种工作的展开, 能够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集中民智, 体现民意, 反映民情,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 保障人民获得政治经济利益, 保证人民政治经济权利的行使。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史发展经验的高度总结, 是党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完善党的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方针。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保障。

五、三个代表思想与党史的关系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揭示党史的发展规律, 明确党史发展方向的指导思想

江泽民总书记继承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结合党的发展现状, 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顺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潮流, 引导党和国家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

2、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无疑是党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并长期坚持的历史

党的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是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和具体体现;党的自身建设史, 革命史, 三个代表思想都是贯穿始终的,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3、“三个代表”思想对党史的社会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思想要求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干部, 尤其针对中青年干部展开系统的教育。使党员们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实处, 成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好党员。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党“立党为公、执政为

民”, 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要求并且指明了实现的根本途径。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新的检验党史发展成果的标准

检验党是否在社会变革中起先进作用, 就看它是否符合三个代表内容的要求, 即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六、结束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说明了执政党地位的变化, 对党的发展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行动纲领, 指导党不断完善自身建设, 并且不断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队。

前世不忘, 后世之师。历史的评价留给后人, 功过自有定论。作为这一段历史的鉴定者, 我们无法否认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作用。任何思想的成功之所在, 是在它的指导下社会的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

相信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 党能够紧跟时代步伐,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不辱使命。相信在党的带领下, 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更幸福。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学术座谈会发言选登[J].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 2002 (6) .

中国共产党党史解读 篇3

《九十年》给继续深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编写组提出的对以往党史著作“进行充实和提高”的重要指示精神,《九十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有关重要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修订完善,丰富了对于一些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的基本判断和精彩点评,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性观点,予以了有力批驳,达到了正本清源的目的。《九十年》是一部具有时代高度、理论深度、历史厚度的精品力作,为我们深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九十年》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党的不懈奋斗史、自身建设史,也有党的理论探索史。《九十年》和以往的一些党史基本著作相比,注重更为详细地阐述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发展历程,阐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过程,分别以专门的章节阐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形成和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过程,阐述了这些思想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阐述了在这些思想理论指导下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过去,我们习惯性地专注于党的不懈奋斗史,而对党的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鲜有涉及。“十三五”时期,必须加强党的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研究,深化湘籍重要党史人物的研究,如做好毛泽东在湖南建党专题研究工作等。

如果把党的90多年历史比作一幅长卷,那么撰写党史基本著作就既要展现出它的磅礴气势,又要展现出它的绚丽多彩。这就需要既写好宏观又写好中观、微观。《九十年》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不少地方写出了历史的丰富与多彩、精细与鲜活。例如,在写到大生产运动中,中央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带头行动时,《九十年》是这样表述的:“毛泽东在自己窑洞下面开垦了一块地,种上了菜;朱德组织一个生产小组,开垦菜地三亩;1943年,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举行纺线比赛,任弼时夺得第一名,周恩来被评为纺线能手。”这些细节,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真切的了解,增强了党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而我们在编写党史基本著作的时候,往往在写宏观方面更加偏重,但就是缺乏一些真实的故事、感人的细节来支撑。这方面,与我们没有掌握丰富的文献、翔实的史料有很大关系。如,我们的正本一卷中,对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写得比较多,但是对湘乡八路军临时办事处(接待处)、衡阳八路军办事处却浅尝辄止,就是因为我们掌握这方面的资料不多。另一方面,对于水口连队建党、红一方面军的成立、通道会议与通道转兵、湖南和平解放所创造的长沙模式等在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党史事件,我们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在《九十年》依然没有得到反映,这说明我们的研究还不够,还需要继续挖掘资料深化研究。现在,特别是一些带有抢救性质的资料征集,更要加大力度。

《九十年》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党史问题的新判断、新结论,注意吸收史学界公认的新成果、新评价,对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建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理论等,作了准确的记述、精辟的分析和公正的评价。比如,关于抗日战争的评价,充分体现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反映了党史界、抗战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重要论述,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又如,《九十年》对“文化大革命”根本否定,同时,把“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区分开来,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建设在一些重要领域仍然取得一定进展”,但“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九十年》还从5个方面进一步总结“文化大革命”留下的经验教训,对防止“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内乱在中国再度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对毛主席的历史评价,《九十年》采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大会上代表党中央所做的最新评价和最高评价。我们要以《九十年》为参照,把党中央关于党史问题的新判断、新结论和学术界公认的党史研究的新成果、新评价,学习好,运用好,在修订党史正本一、二卷时把它们很好地吸收进去。建党百周年时,要完成正本一、二卷的修订工作,与第三卷同时推出,各地也应从实际出发考虑这项工作的开展。

《九十年》对重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史研究给予了有力指导

《九十年》作为第一本真实完整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历史研究成果的权威著作,对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都有了更为深刻系统的认识,为开展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研究编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法指导。

《九十年》一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史实准确、文字生动、细节典型”。注重用鲜活的故事、感人的细节来表现历史,用丰富的文献、翔实的史料来展现历史。这对做好《湖南改革开放实录》《新世纪新征程》等重点新时期党史专题资料征编,具有可操作性的示范引领作用。

《九十年》在写改革开放新时期这段历史时,注重写人民群众的探索实践对于中央决策形成的基础性作用,如农村承包到户的出现、乡镇企业的涌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些创举等,都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大胆创新的产物,后来其中的许多成功做法又得以升华为党的政策,并在全国推开。这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开展湖南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专题写作,应该注意征集整理以下党史资料:如改革开放初期贯彻新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整顿;20世纪80年代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1985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90年代的企业改革、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宏观调控的经验的积累和发展、股份制改革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农业产业化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等。同时,还要按照“一突出、两跟进”党史工作要求,及时收集整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湖南发展的历史,做到“紧追不舍”,随时“收录入史”,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深化对我们党这段历史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基本經验等方面的研究。

《九十年》关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尤其是后20年历史的编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更为开展地方党史正本三卷的编写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九十年》从“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到“改革开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波澜壮阔、登峰览景,全面系统记述和总结了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成就、经验,同时也很好地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要文献精神。这些布局,在体制上是一个创新,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因此,我们要以《九十年》为参考进行谋篇布局。

《九十年》在写作方法更有独到之处。如坚持党性原则与坚持科学精神的统一,坚持按照历史本来面貌写历史同站在时代高度写历史有机统一,坚持写党的历史同写人民的历史、国家和社会的历史的统一,坚持写“党怎么说”同写“党怎么做”的统一,坚持写宏观同写中观、微观的统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等。作为我们地方党史正本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特点。在编写党史正本第三卷时,既要注意全党全省带普遍性的内容,又要注意各地区各部门的特殊性,认真研究地方和部门特点,尽量反映历史发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防止千人一面。对那些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典型经验和人物,要给予更多的笔墨。这是党史书稿中最“出彩”“出色”的地方。这里讲的地方特色,至少应当包括如下方面内容:一是地方党组织活动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二是地方党组织结合本地实际的决策和创造性的工作及结果;三是地方党组织自身建设发展情况(包括产生、发展、沿革、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四是发生在本地区的具有全国全省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活动;五是本地党组织在贯彻上级重大决策和指示的过程中创造的典型经验。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届湖南省委在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就注意结合湖南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制定决策,创造了许多在全国有影响的经验,如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株洲三项制度改革和株洲电子所改革的经验,湘潭职业教育和汨罗素质教育的经验,长沙县少生快富的经验,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的建设,湖南的高速公路网的建设,洞庭湖的治理,湘南的产业转移和对接等。这些就是个性,就是我们编写湖南党史正本时需要用力挖掘和体现的内容。

《九十年》给积极谋划建党百年纪念、续写历史新篇指明了正确方向

《九十年》的“结束語”,以“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为题,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既对党的90多年历史作了全面总结,又对党的90多年历史作了理论升华。党史研究随着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而发展。2020年是湖南党的早期组织创建10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此,我室编制的《2016—2020年工作规划》,提出了实施建党百年的研究工程任务,续编《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大事记(1920—2020)》《中国共产党湖南简史(1920—2020)》,编写出版《中国共产党湖南组织建设100年》《中国共产党湖南百年图志》《中国共产党百年湖南人物》等。如何出色地完成这些任务,《九十年》为我们续写历史新篇指明了方向。

《九十年》为我们续写历史新篇提供了崭新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如何谋划建党百年纪念,历史观的问题、方法论的问题非常重要。《九十年》通篇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这就是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及其条件下去对待去把握,并运用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比如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等。《九十年》对党的历史贡献的客观回顾、对历史经验的精练总结、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揭示,使整部著作建立在一种丰富确凿、充实生动、宏大充盈的历史基石之上,产生着一种无可辩驳、无法质疑、无比自信的思想力量,这也是一种基本的哲学方法论。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体现了最基本的哲学观。事实也是这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寻策于史、问策于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社会主义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乃至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都是总书记关切的对象,并且这些历史发展的规律又反过来成为总书记分析考察客观世界的方法和钥匙。

《九十年》为我们续写历史新篇揭示了一些新的党史内涵。《九十年》很好地体现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统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一突出、两跟进”这些党史征研的基本要求。此外,它还提示我们在党史征研和纪念工作中,要注意一些新的党史内涵:一是“党史是最不能忘记的初心”。这就是突出党史的重要性,明确党史的“不能忘却”和“不能否定”,进而将人们的心灵引领到党史的开端,也就是“初始之地”。二是“党史是最原始的动力”。这就是从党史中破茧而出的忧患意识、自强意识、复兴意识,释放出的一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生生不息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三是“党史是最深刻的自信”。这种自信的力度、高度、深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敬畏历史的高阔视野、炽热浓烈的赤子情怀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四是“党史是最紧迫的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告诫我们,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能犹豫,不能观望,不能懈怠,不能软弱,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去干,去跋山涉水,以大无畏的精神去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一) 篇4

(一)——艰难曲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同志们,中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93年的光辉历程。

93年来风风雨雨,我党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中华民族魏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学习党史,回顾党在过往93年路途上的风风雨雨,熟悉和了解我党自创建以来所发生的一系列大事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主要就1921年建党至1949年建国这一段时期的历史进行授课,希望同志们能够认真听讲。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以及本国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深重苦难和各种屈辱,无数仁人义士都在不断探索民族复兴的方法道路,从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尝试君主立宪制;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带领中华民族走上革命的道路。但这些尝试都没有取得成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成功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究其根本原因,是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很大的软弱性。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同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下层劳动群众严重脱离,并害怕发动他们。这样,就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力量更没有勇气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

最终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个角落盘根错节。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它又失败了。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寻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它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不仅唤醒西方的无产阶级,而且也唤醒了东方的被压迫民族。这场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所进行的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由于十月革命发生在情况和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北方邻国,因而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一个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的诞生,使正处在苦闷和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看到新的出路和光明前景,给中国先进分子正在苦思焦虑地探索着的种种问题提供合理的解答,更给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苦斗的仁人志士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李大钊是中国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他在1918年著文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上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胜的协约国一方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会议不顾属于战胜国一方的中国的权益,规定战败的德国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地开始了。

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掀起爱国风暴。在北洋军阀政府的严厉镇压下,这场风暴一度转入低潮。从6月3日起,学生重新走上街头讲演,又有大批学生被捕。在此重要关头,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参加人数达六七万。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如燎原烈火蔓延全国,扩展到20多个省、市的100多座城市。五四运动突破青年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性革命运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

北洋政府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不得不于6月10日释放被捕学生,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6月28日,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一大批拥护十月革命、接受共产主义并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逐步具备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四项条件。1920年8月和10月,上海、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别成立,1921年7月下旬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统一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式成立。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随后我党领导了一系列工人运动,但取得的成效并不明显,党在斗争中逐渐认识到,现阶段的中国,仅仅依靠罢工或其他合法斗争是无法赢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的。

1923年6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辅助工农的三大政策。

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7月广东国民政府成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挥师北伐,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北伐军势如破竹,到1926年底,已控制除江苏、浙江、安徽以外的南部各省。

虽然革命形势逐渐好转,但在伟大领袖孙中山逝世以后,蒋介石逐步控制军队和政权,实力迅速膨胀,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于4月18日在南京另行成立“国民政府”。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二、在土地革命中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后,经过一系列新军阀混战,建立起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这个政权对外实行反苏、亲帝的政策,对内竭力维护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限制和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残酷地镇压、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因此,同北洋军阀一样,它仍然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独裁专制政权。

与此同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也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政治方面,为彻底清算并纠正党在过去工作中的严重错误,决定新的方针,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军事方面,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标志我党所领导的武装部队就此建立。10月初,起义军在南下广东途中遭到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同当地农民武装汇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入湘南。而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于9月9日发动。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随后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2月11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下我党发动了广州起义。起义军一度占领广州绝大部分市区,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起义失败,张太雷和许多同志壮烈牺牲。退出广州的起义军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参加革命斗争,一部分到广西左、右江一带同农民起义军汇合。

除了这几次规模较大的起义外,党还先后领导了海陆丰、琼崖、鄂豫边、赣西南、赣东北、湘南、湘鄂西、闽西、陕西等地区的武装起义。到1928年初,党先后发动近百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有一部分很快地失败了。它们的失败证明:在中国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是行不通的。而一些坚持下来的起义军,大多活动在位于数省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较远的偏僻农村地区,这就为后来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召开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教训,对中国革命一系列根本问题做出基本正确的回答,尽管还存在一些认识不足,但大体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革命运动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随着斗争的发展,我党所建立的革命根据地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和其他红军部队相继组建,在红军中确立起“党指挥枪”的原则。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31年11月在瑞金举行,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从1930年秋到1933年上半年,国民党军队对各革命根据地发起多次大规模“围剿”,红军相继取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随后,由于“左”倾错误领导,红军反对国民党军队第五次“围剿”的斗争陷于失败。

于是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随着红军主力撤离后,留下来的红军游击队则坚持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展开了震惊中外世界的长征,一路上,我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跋涉大草地,与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坚决斗争,终于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流传下了珍贵的长征精神。

而在长征途中,还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就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会议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在长征途中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长征后保存下来的红军虽然人数不多,但却都是党极为宝贵的精华,构成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骨干。

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就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而我党由杨靖宇所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便始终坚持在一线同日本侵略者展开艰苦的游击战争,最后,杨靖宇同志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愤怒的日寇解剖了他的尸体,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残暴的侵略者也为之震惊和折服,当年杀害杨靖宇的岸谷隆一郎特意为他举行了“慰灵祭”。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党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联合抗日的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八路军,在南方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也就是俗称的新四军。改编后的人民军队迅速开赴抗日前线,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

战争开始之后,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战役,特别是淞沪、忻(xin)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而八路军所取得的平型关大捷,更是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场胜利,打破了不可战胜的神话。1938年10月,随着广州和武汉失守,中国抗战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我党紧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1940年8月至翌年1月下旬,由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更是极大的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展开全面抗战的同时,我党始终没有放松自身建设。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1939年10月至1940年初,毛泽东先后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完整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思想。1945年4月至6月在延安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到战略反攻,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进程中彻底打败了侵略者。1943年后,华北抗日军民开始发起攻势作战。1944年,各敌后根据地普遍对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随后,中国抗日战争转入全面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至此,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而这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四、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国家和平民主的光明前途,毛泽东亲赴重庆进行国共两党谈判,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达成“双十协定”。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规定改组国民党一党政府,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最终撕毁政协协议,于1946年6月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面对国民党强大的军事进攻,我党领导各解放区军民沉着应战。中原军区主力成功突围,各战场捷报频传,人民军队8个月内歼敌71万余人,挫败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调整部署,改为对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人民军队继续执行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要作战目标。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战役胜利,挫败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在西北,中共中央机关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指挥西北野战部队与敌军周旋,相继取得青化砭(bian)、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战役的胜利,初步改变西北战场局势。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8年秋,由于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拉开战略决战的序幕。随后人民解放军又先后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0日夜至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百万雄师强渡长江,于4月23日解放南京。随后,各路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向中南、东南、西北、西南各省胜利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干净、利落地解决残余敌人。

而在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全会确定了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蓝图,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加强共产党的思想建设,警惕资产阶级思想侵略的问题,号召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新中国,只能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9月21日,中国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为纪念在长期斗争中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会上一致决定: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外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于1949年9月30日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礼。毛泽东亲自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党章学习 篇5

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党章本身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的教科书,作为年轻的一代,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和党章,对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党的优良作风,对于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都是非常必要和有用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走过的80年辉煌的历史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经历了27年的历程。在这27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思想汇报 篇6

1921年的7月,中国共产党,一个与时俱进的组织正式成立了。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阶段,根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就要提出在这个历史阶段的具体的一些目标。自诞生之日起,实现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便成为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员终生的奋斗目标。而他们也确确实实这样做了。

在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使得中国人民苦不堪言。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必须坚决贯彻反帝反封建的使命,必须实现中国社会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化。在接下来将近30年的时间里,无数共产党员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英雄不问出处,共产党中有很多无名的英雄,但是我们知道,这一个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始终铭记着最初的誓言,用自己的满腔热血昭示出无怨无悔的生命姿态。1937年至1945年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国最终赢得了胜利,这与中国共产党的英勇奋战是分不开的。1949年与***政府进行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取得最终胜利,从根本上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上的第一个三十年,完成了很多空前伟大的事业,彻底解放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这一个阶段的共产党员们在坚信共产主义理论的同时,用生命与鲜血诠释了对理想的热爱。

1949年,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使中国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新任务,开始探索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它带领人民对私有经济进行改造,大规模地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但是,从1966年到1976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失误,中国的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上的第二个三十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却是光明的。中国***也逐渐走向成熟,为此后一系列划时代意义政策的提出,奠定了基石。

1978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提出了新时期的新任务,那就是: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把工作重点放到现代化建设上。中国通过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逐步确立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国的面貌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长期保持较快发展势头,社会生产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第三个三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新时代。现在,中国共产党还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执政理念,在近几年又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如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这些新的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国

共产党的进一步成熟。讲科学发展观,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方面的主张其实都是中国共产党多年以来一贯坚持的理论在现在的一个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比过去加深了,把执政理念能够更贴近百姓,更贴近社会实际。

从中国共产党这89年的历史来看,中国人民之所以始终信任和

拥护中国共产党,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关系中华民族命运和前途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个重大关头,始终能够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提出合乎实际的目标和任务,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最朴实的理念,与时俱进,脚踏实地。中国共产党在仰望星空的日子里,走的是脚踏实地的路。

上一篇:《诗两首》教学设计下一篇: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