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7篇)
设计实验
1、设计电路图
2、设计记录表格
3、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
1、连接电路
小组合作分工,认真连接电路,对出现的错误能够及时发现和改正,然后组间展示,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附件2:课堂检测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C.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2、一只灯泡标有“220V 100W”字样,把它接入110V电路路中,它的实际功率是_____。
3、某电度表盘上标有“3000revs/(Wh)”,单独开动某一用电器时,电度表的转盘在100秒内转5转,由此可知,该用电器的功率为______。
4.小华通过学习得到以下结论,你能帮他填写完整吗?
(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依据的原理是。
(2)在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除了需要电源、开关和导线外,还需要、、和。可先将小灯泡与 和 串联,再与 并联接在电路中。
(3)在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应注意:①开关必须
是 的;②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 位置。
(4)如图所示,是晓亮同学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电路图。
①请在甲、乙、丙三处填上合适的元件符号;②在实验开始前,滑片应置 端,当滑片P滑至中点时,小灯泡正常发光,若要求小灯泡的亮度增强,滑片P应移向 端。
5.(湖北省黄冈市)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时,灯泡上标有“3.4V” 字样。小红设计了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乙所示。
(1)请帮助小红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
(2)连接完实验电路后,小红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于电源电压,请帮助小红分析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小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读数为_________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____W。
(4)假若电压表15V量程损坏,3V量程能正常使用,电源电压为6V且稳定不变,仍利用现有的器材完成试验,你认为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25 W 3、500 W
4、(1)P=UI(2)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3)断开、阻值最大处(4)甲电流表、乙电压表、丙小灯泡
5、(1)略(2)小灯泡断路(3)0.3A 1.02W(4)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6V。
附件2:布置作业
1、我们学习了电能表的有关知识,现在又学习了电功率的有关知识,同学们能否利用电能表和停表测算出同学们家中电视机的电功率。
2.请走访你所在的小区居民,一天当中什么时候达到用电高峰,用电高峰期电灯的亮度有什么变化,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居民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1)只让电视机工作,用停表记下在时间t内电能表所转动的转数n。
(2)观察电能表的转动参数求出电能表转动n圈所做的功W;
(3)根据公式P=W/t求出用电器的电功率P。
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理解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体验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并发现其变化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用电器正常工作和不正常工作对用电器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使用用电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教学重点
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理解.●教学难点
电流表、电压表及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学习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
电源(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导线若干、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安排这个实验,是为了巩固电功率的概念,加深学生对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理解。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能力。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再根据上一节所讲的测定功率的方法以及上一章测定小灯泡的电阻的方法,分析要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需要测出那些物理量?需要那些器材?学生很容易想出应测定电压、电流,进一步得出应该用电压表、电流表进行测量。教材还安排了在额定电压、1.2倍的额定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三种情况下,来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其目的是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亲眼观察,从灯泡的明暗程度的变化,体会用电器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不一定相等,实际功率的大小取决于加在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几个步骤,进一步熟悉电压表、电流表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上一章的第五节已经测量过小灯泡的电阻.还记得是怎么测的吗?
[生]利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再利用电压表测出了小灯泡两端的UU电压,然后利用欧姆定律I=R的变形公式R=I算出了小灯泡的电阻.[生]为了测量更准确,还利用变阻器进行了多次测量,然后求平均值.百度搜索http://wenku.baidu.com/view/11813c34b90d6c85ec3ac693.html(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
[师]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我们在上节课刚学过了电功率,谁来说说什么是电功率?
[生]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用电器在1 s内消耗的电能叫用电器的电功率.百度搜索(电功率概念)http://baike.baidu.com/view/127731.htm
[师]电功率能测吗?怎么测? [生]可以利用电能表和钟表测.[生]也可以利用公式P=IU测出电压和电流,计算出电功率.[师]如果我们要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用哪种方法呢? [生]小灯泡不能接在家庭电路上,应该用第二种办法测.百度搜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4373958.html(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 [想想议议]
[师]同学们能设计一个方案来测出小灯泡的功率吗?
[师]大家一定还记得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叫(同学们一起说)额定功率。如果不是在额定电压下叫什么功率,你想要测量的是什么功率,明白了吗?
百度搜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4373958.html(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分别测量以下三种情况下的实际功率.(1)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2)使小灯泡两端电压是额定电压的1.2倍,并观察小灯泡亮度.(3)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并观察小灯泡亮度.[师]同学们现在可以设计实验,并做好记录.(学生经过以前的探究活动,已能了解实验活动的基本程序,所以,不必过多讨论,用课件提醒学生即可)
[设计实验]百度搜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4373958.html
●设计思想(实验原理):百度搜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4373958.html ●实验电路:
●实验器材:(注明使用器材规格)●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教师巡视,及时指导.设计完成后,可以进行实验)[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观察: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中存在什么问题:
(教师提醒学生做第(2)个实验时,需小心调节滑动变阻器,以免实际电压超过额定电压,因电压过大而烧坏灯泡.在同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巡视,及时指导)
百度搜索http://wenku.baidu.com/view/0cc49718c281e53a5802ff9e.html [实验现象及原因分析] 课件展示[评估和交流])
实验结束,选择1---2组同学和大家交流.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2.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倍,观察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观察并做记录.5.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说明](课件展示)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时注意:(1)连接过程中开关应始终处于断开状态.(2)根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值,估计电路中电流、电压的最大值,选择合适的量程,并注意正负接线柱的连接及滑动变阻器正确接法.(3)连接好以后,每个同样检查一遍,保证电路连接正确.2.合上开关前,应检查滑动变阻器滑片是否在最大值的位置上,若不是,要弄清楚什么位置是最大位置并调整.3.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要首先明白向什么方向可以使变阻器阻值变大或变小,怎么调能使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大或变小.[实验结论]
由公式P=IU计算小灯泡的功率.(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通过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
(1)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不同.;实际电压越大,小灯泡功率越大.(2)小灯泡的亮度由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评估]
能想到问题,我们都考虑,基本上没有什么错误.<结束> [师]我们这组同学非常自信.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互相交流,谈谈你在设计实验及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新的感想,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我们组认为实验中最容易出错的就是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易错,滑动变阻器阻值就从你想的最大成为实际的最小.合上开关就容易使电表偏转过激.[生]电流表、电压表的接线也很重要,如果接反了,表针“反打”也会损坏电表的.[生]实际接线前可以先将实物按电路图中的位置摆放好,然后再连接,这样接起来不容易连接错,检查也容易.[生]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开始在阻值最大的位置,调节的时候阻值从大到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会从小变到大.测量时为什么不先测低于额定电压时的功率,依次测量等于额定电压和高于额定电压的功率,以免变阻器阻值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还容易错。
[生]在不是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用电器的功率不是额定功率,该叫什么呢? [师]同学们非常认真,非常棒.谁能来解释刚才那几个同学的两个问题呢? [生](同学讨论)不是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时就叫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就可以.[生]我们认为先从低于额定电压开始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先测额定电压更好.这样在观察小灯泡亮度时有明显的区分,容易观察.[师]不知道同学们对他们的解释满不满意,下去以后可以参照以前实验继续探讨.[生]老师,我们发现今天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装置与上一章测“小灯泡电阻”时的装置一模一样.[师]是吗?还有什么?
[生]测量的内容也一样,都是测灯泡两端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生]实验过程中的要求和注意的问题也基本一样… [师]有不一样吗?
[生]两次测量的目的不同,上次是要测电阻,这次是要测功率.[生]从今天的测量数据也可以算出小灯泡电阻.[师]可以的话,大家算一下电阻.[生]三次测量算出的电阻值基本相同,但有小的差别.将三次测量的值加起来算平均值就知道小灯泡的电阻了.[师]大家都求出电阻了吗?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电阻可以求平均值,今天测的功率不能求平均值.[生]上次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这次是为了比较在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和发光情况.U[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请同学们比较计算电阻的公式R=I和计算电功率的公式:P=IU,式中的电流和电压相同吗?
[生]如果是同一次测量,就是同一个电流值和电压值.[师]哪组同学认为你们的实验非常有特色,可以展示给大家,共同交流.(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电功率的理解,巩固了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锻炼了设计实验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更充分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甚至是错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四)课堂练习(课件展示:练习题1、2)
(五)课堂达标检测(1、2题)
(六)板书设计
课题: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UU 公式:I=R 导出:R=I
公式:P=IU 教学反思: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是电学中第二个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进行定量测量综合实验,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完成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重点: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的方法,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本节实验与前面做过的探究实验相比较,更突出了实验探究过程及实验过程中应思考的问题。通过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实际功率的理解,从实验角度使学生了解电流、电压如何影响用电器的实际功率。
本课成功之处:
1. 在探究前理顺了实验原理、计算电功率的公式、实验器材、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连接电路图时应注意的事项、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的选择、表格的设计后,为学生探究实验清理了障碍。2.
2.实验结束后对三次测量结果通过计算得到的三个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值,能否将这三次的实际功率值计算出平均数,得到小灯泡的平均电功率?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能否计算出平均电阻值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电功率的意义。3. 通过对比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能更好的使学生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本课不足之处: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1.2过程与方法 :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2.2 教学难点
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3 专家建议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说了密度的性质及计算。今天我们乘胜追击,趁热打铁。来用实验的方法,用科学的目光来算算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的密度。
要求出具体的密度,我们利用所学,知道要先求出质量,再求出体积,然后相除得到。密度好办,用天平拿来一秤,但是体积呢。标准的体积,如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圆形这样的还行,但是如果是不规则的物体,体积该怎么求是一个难点,所以我们这节课引入了量筒,通过水——流体来观察体积的变化。
6.2 新知介绍
【师】
今天我们的主要目的是: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师】如果这石块是规则的,比如是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圆形。可以直接用各种算体积的公式得体积。
如果这物体体积不规则呢? 【生】可以用量筒。
【师】我们先来观察下量筒,看看有什么特点。【师】
量筒有很多量程的,常见的有1250px,2500px或者6250px的,称取的时候要以不超过量程,但尽量接近量程,如果要量45ml的水,就可以选用50ml的量筒。
量筒刻度均匀,上下粗细一样。
读数的时候要注意,眼睛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
中间是俯视,会让读出来的比实际的大,右边的图是仰视,读出读数的比实际的小。例如:
【师】在计算密度时体积的测量时,先在量筒中倒入一些水读出水面刻度V1,再把水石块放入量筒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小石块的体积:V=V2-V1 【例题】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固体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或____;图1中读取液体体积方法正确的是____,它的分度值是____ml,它的量程是____;图2所装水的体积是____ml;图3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
ml. 【分析】
知识点:(1)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固体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或量杯;(2)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分度值是指最小刻度,量筒的量程是指量筒的最小测量值和最大测量值之间的范围;
(3)石头的体积,等于所排开液体的体积:石块的体积=量筒中水和石块的总的体积V总-原来量筒中水的体积V水.
(1)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固体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或量杯;(2)根据量筒读当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可知乙图是正确的; 根据如图所示,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100ml,即量筒的量程是0~100ml; 如图所示,量筒一个大格20ml分2个小格,每小格10ml,即分度值是10ml;
(3)图2所装水的体积是40ml,图3小石块的体积V石=V总-V水=70ml-40ml=30ml. 故答案为:量筒;量杯;乙图;10;0~100ml;40;30.
二、固体(小石块)密度测量 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并测出小石块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4)计算石块密度ρ=m/(v2-v1)
2、分组实验记录数据,计算结果
利用密度公式求得答案。【师】如果物体不能沉入水中呢。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办法来求密度。【溢杯法】
“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压入法】
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铁丝之所以细长,就是为了更小影响排水的体积。
【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例题】景宣同学想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家中新买的马铃薯的密度.
(1)在天平调节过程中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端调节,使横梁平衡。
(2)从马铃薯上取下一块,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其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这块马铃薯的质量是____g。
(3)景宣同学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再用细线吊着马铃薯块,使马铃薯块浸没在水中,两次量筒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乙、丙所示.则马铃薯块的体积为____cm3,密度为____g/cm3.
(4)如果先测出水和马铃薯块的总体积,再取出马铃薯块,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这样算出马铃薯块的体积后,求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____。
(5)马铃薯块由接触水面到如图丙所示位置的过程,所受浮力如何变化?____ .
【分析】知识点:
(1)天平使用之前要调平,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天平哪端下沉,调节过程中,平衡螺母向下沉的反方向移动.
(2)天平在读数时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
(3)马铃薯块的体积等于量筒中液面的两次读数之差.用公式ρ=m/v算出马铃薯的密度.(4)先测水和马铃薯块的总体积,再取出马铃薯块,这样马铃薯块上会沾有水,由此分析测得体积引起密度的变化情况.
(5)根据F浮=ρ水gV排分析浮力变化情况. 解:
(1)天平使用之前先调平,调平的方法是: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上,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所以要向右移动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2)天平平衡时,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和游码质量的和,由甲图可知马铃薯块的质量m=20g+4g=24g.
(3)由图乙、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1ml,马铃薯块的体积V=40ml-20ml=20ml=500px3,马铃薯的密度ρ=m/v=1.2g/cm3.
(4)若先测水和马铃薯块的总体积,再取出马铃薯块,这样马铃薯块上会沾有水,使得测得马铃薯体积偏大,密度偏小.
(5)马铃薯块由接触水面到如图丙所示位置的过程,排开水的体积先变大后不变,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浮力先变大后不变.
故答案为:(1)右;(2)24;(3)20;1.2;(4)小;(5)先变大后不变.
三、液体(水)密度的测量
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观察示数时应注意问题,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还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
【例题】小明在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小明先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cm3.接着小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0g,然后他将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g.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kg/m3.
【分析】知识点:
(1)读取量筒中盐水的体积时,要读取凹液面的最低处;(2)读取天平示数时要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
(3)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即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4)盐水的密度要用密度的计算公式求出. 解:由甲图可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750px3,由乙图可知,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总=50g+3g=53g,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m=m总-m空=53g-20g=33g,所以盐水的密度ρ=m/v 33g 30cm3
=1.1g/cm3=1.1×103kg/m3. 103. 故答案为:30;53;1.1× 课堂小结
课堂总结:
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仰小俯大(要会分析量筒的误差情况。)测量固体物质的几种方法: 溢杯法、、压入法、沉锤法 液体密度测量:
用烧杯盛液体,天平测质量,烧杯测体积
课后习题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B)A.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休积V1 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休积V2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44g C.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500px3 D.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2.2×103kg/m3
3、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A)
A.①⑤③④⑥ B.⑤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⑤①②④③⑥
4、实验室里常用悬重法测蜡块的密度,如图所示,量筒内原来水的体积为V0,只浸没入重物时,量筒内水与重物总体积为V1,将蜡块及重物全浸入水中后,量筒水面所示总体积为V2,已知蜡块的质量为m,则蜡块的密度为(B)
5、现有水、量杯、石块(足够重)、细绳(质量忽略不计)、待测木块(密度比水的密度ρ水小且不吸水),请你用给出的器材测出木块的密度.
(1)实验步骤:
(2)计算公式(用测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答案:
(1)实验步骤:
①向量杯内加入适量的水,记下量杯内水的体积V0;
②将木块轻轻放入量杯内水中,待木块静止处于漂浮状态时,记下此时总体积V1; ③用细绳将木块和石块绑在一起,放入量杯的水中,待它们下沉后,记下此时总体积V2;
④将细绳解开,拿出木块,记下此时总体积V3.(2)计算公式:
[1]作业布置
1、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板书
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仰小俯大(要会分析量筒的误差情况。)测量固体物质的几种方法: 溢杯法、、压入法、沉锤法 液体密度测量:
【教材分析】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欧姆定 律内容的延续和运用,加深和理解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本节主体内容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算出小灯泡的电阻,即是用伏安法测电阻,它是电学测电阻方法中最基本的测量方法。
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自选仪器、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记 录表格等,特别是关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解决连接电路中出现的种种故障,都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即伏安法; 会同时使用电压表与电流表,了解钨丝的电阻特性;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 定律的实际应用意义。学会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爱护实验器材。培养 学生科学实验的探索精神。【学情分析】
学习了电路基础知识和欧姆定律,多数学生能正确连接电路元件,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
【重点与难点】
设计实验电路,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分析实验数据。【教具与学具】
学生电源、小灯泡(2.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定值电阻(5Ω)、滑 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第三节
一、预习思考
1、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变形公式?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2、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量,用什么方法来测量电阻呢?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阻?
二、自学探究.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电路图
4、实验器材:
5、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6、实验步骤:
三、精讲点拨
1.设计实验
教师指出用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的电阻,在物理上就是伏安法。问 题1:设计伏安法测电 阻的电路图,并根据你的电路图选定实验器材?(叫个别学生到黑板上作图和模拟连接实物图)
问题2:根据你要测量的实验数据,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
教师巡视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要多给予鼓励。最后把不同的实验方案投影出来组织学生简要分析讨论,选 出最规范的作品。
积极思考,讨论,回 答,交流,评估。共同分析展示的学生的实验电路图和记录数据表格,比较自己的,讨论优缺点。
让学生知道伏安法,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2.进行实验
问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完成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到表格中,看哪一组同学做得又快又好。
教师提醒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教师巡视学生实验过程,对于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明确实验任务,实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过程复习实物的正确连接方法,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 合作交流能力。
3.分析评估
展示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并要求学生简要分析自己的实验数据,计算小灯泡的电阻值,并讨论出现的问题:
1.对于实验数据出入较大的组别,鼓励其思考出错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
2.从实验数据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引导回答:灯丝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积极思考,共同分析展示的学生的实验数据,比较自己实验数据的优缺点。提出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能力,从实验数据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小结
1.学生小结学到的知识。2.什么是伏安法?
3.课堂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积极回答,思考并完成相关练习。检测学习效果,加深对伏安法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设计一份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⑴实验目的⑵实验原理⑶实验器材⑷实验步骤⑸实验电路图⑹实 验数据记录表格⑺实验结论。
一、较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在本节课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了自己教学主导者的地位,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这样 做有利于学生形成尊重事实,大胆探索的学习态度,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条件
每当学生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下获取成功时,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创新意识增强,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因此,本节教学中注意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 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如:在连接并联电路时,及时对困难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使他们也能通过亲自实验 探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 得到发展。整节课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入探究,学习积极性甚高,思维活跃,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他们从中尝到了学习的无穷乐趣。既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了 条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三、学中动,动中学,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
整个教学活动体现了新课标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体现了“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的现代教学思想。如:以生活中的灯的熄灭现 象为切入点,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让生活走进课堂。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使学生的视野和素质得到拓展和提高。在情景中去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认知,在认知中去归纳,在归纳中去提升。同学们在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基础上,使获得的知识真正 得到消化吸收,并转化为经验。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他们交流合作的能力,同学们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得到了加 强。
本节课是符合新课程标准,但觉得以下问题有待商榷:
1、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
2、讲述过程中语速过快,讲解过多,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造成了他们跟不上节奏而放弃听讲的念头。
3、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浪费了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时间超过规定要求。课前学情估计不足,导致课堂上对于部分学生的不配合流露出不满的情绪,没有积极调动所有学生,这也是我教学经验不成熟的表现。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安全用电的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了解并掌握触电时急救常识及注意事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工作中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讲明安全用电的基础知识,它不仅是安全用电的基础,又是安全用电的基本保障;
2、讲解电工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重点在于对常用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1、讲解触电时急救常识及注意事项;
2、阐明今后工作中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3.教学用具
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小灯泡 电脑平台、小灯泡、门铃、电源、导线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形式 1 什么是触电?
触电是指当人体接触或接近带电体,并有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人体的受伤或死亡的现象。电流对人体有哪些伤害? 电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来自电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分为两种类型:电击和电伤.1).电击 是电流通过人体而造成人体内部组织破坏,使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造成的伤害。
2).电伤 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伤害,如电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等。
A 电灼伤:有接触灼伤和电弧灼伤。
接触灼伤:发生在高压触电时电流通过人体皮肤的进出口处,伤及人体组织深层,伤口难以愈合。
电弧灼伤:发生在短路或高压电弧放电时,电弧像火焰一样把皮肤烧伤、烧坏,同时还会造成眼睛严重损害。
B 电烙印:发生在人体与带电体有良好接触的情况下,在皮肤表面留下和被接触带电体形状相似的肿块痕迹,往往造成局部麻木和失去知觉。
C 皮肤金属化:由于电弧的温度极高,使得其周围的金属熔化、蒸发并飞溅到皮肤表层而使皮肤金属化。
注意:电击与电伤往往同时发生,同时还会引起二次事故。二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人体也是导体,电流对人体的危害性跟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流的频率、通过人体的部位及触电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电流的大小: 人体对电流反响一览表: 结论: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强,触电死亡越快.2 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
1)时间越长,电流所积累的能量越多,引起心室颤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时间越长,电流的热效应和化学效应会使人体出汗、组织电解,从而使得人体的电阻逐渐减小,流过人体的电流逐渐增大。
绪论:时间越长,危害越大。3 电流的频率
人体对不同频率的电流的生理敏感性是不同的,因此不同频率的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也是有区别的。
1)直流电的伤害程度较轻
2)工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较重。4 电流通过人体的部位
电流通过人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致人死亡,但以通过心脏、中枢神经、呼吸系统最为危险。人体的状况
触电者的伤害程度还与其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有关。三 常见触电的原因与触电方式 1 触电的原因
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2).设备不合格; 3).违反操作规程; 4).管理制度不严格。2 触电方式
触电的方式:按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触电可分为三种情况: 1)、单相触电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
理想情况下,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由于触电电流不能构成回路,通过人体的电流为零,不会出现触电现象,如图1所示。
图1 单相触电的理想情况
实际情况下,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触电时,触电者会死的很惨。多数情况下,强大的触电电流会将人体烧焦。
触电电流的形成:
在三相交流电网中,每一条输电线与大地之间都存在分布电容C,电容值的大小与线路的分布情况有关,架空线路、线路分布越长,其分布电容值就越大。并且线路与大地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绝缘电阻R。这样,每根导线与大地之间可以组成一个等效阻抗Z(Z=R//jwc)。当发生单相触电,触电电流Ib构成的回路如图2所示。
例如:在10KV的电网中,如果采用16mm2铜芯电缆输电,该电缆每千米对地分布的电容值大约为是0.22μF,线路总长假设为1000m,导线对地的绝缘电阻是几千M,可以忽略不计。发生单相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Ib约为1.171A, Ib远大于人体所能承受的安全电流(10mA),使人致命。可见,供电线路越长,供电的面积越大,单相触电的后果愈加严重。
图2 单相触电的实际情况(2)中性点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 如图3所示,在三相四线制(380/220V)电源电路中,触电电流的路径为:从电源火线通过人体、大地、接地体、变压器中性点再回到电源火线,构成了回路。假如人体电阻按1K计算,人体承受的电压几乎是电源的相电压220V,则通过人体的电流大约220mA。这个电流远远大于致命电流,因此这种触电情况是十分危险的。
2)、两相触电
指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时,电流从一相导体经人体流入另一相而发生的触电。如图4所示,此时,加在人体上的电压为线电压。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与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无关。假如仍在三相四线制(380/220V)电源电路中,人体电阻按1K计算,则通过人体的电流可达380mA,足以使人死亡。
图4 中性点接地系统两相触电 3)、跨步电压电击
当带电体有接地故障时,有故障电流流人大地,电流在接地点周围土壤中产生电压降。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即为跨步电压。由跨步电压引起的电击事故为跨步电压电击。
范围:高压故障接地处或有大电流流过的接地装置附近,都可能出现较高的跨步电压。在距离接地故障点8~10m以内,电位分布的变化率较大,人在此区域内行走,跨步电压高,就有电击的危险;
接地故障点4m以内(因室内狭窄,地面较为干燥,离开4m之外一般不会遭到跨步电压的伤害);在室外人体不得接发生高压设备、导线接地故障时,在室内人体不得接近近故障点8m以内。如果要进入此范围内工作,为防止跨步电压电击,进入人员应穿绝缘鞋。
安全电压 一般情况下,36v以下的电压是安全的,但是在潮湿的环境中,安全电压是24v,特殊的甚至在12v以下。
哈巴河中学 胡建美 一.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1、过程与方法:根据公式P=IU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本节拟采用与伏安法测小灯炮电阻的实际进行对比学习,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是电学中第二个要求定量测量的实验,它关系到电压表,电流表和变阻器等电学器件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所以对学生要求比较高,正确选择仪表及合理地进行实验,准确地记录及处理实验中的数据是个关键,教师注意适当引导。教学重点:用伏安法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难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关系,自己设计电路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和各种故障的排除
教学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二、说教学设计方案 复习导入
1、什么是电功率?
2、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3、前面我们学习了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参考这种方法,你能设计实验测定一个小灯泡的电功率吗?如何测定呢? 实验过程:
1、注意电源的正负极,电压表、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初步估计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2、设计实验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再进行实验。
3、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及灯泡的明暗程度进行比较。评估交流:
1、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能正常工作,此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2、实际电压偏低,小灯泡消耗的功率越小,灯光变暗.不能正常工作;
3、实际电压偏高,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增大,灯光过亮,若长期使用会影响灯泡的寿命,还有可能直接烧坏小灯泡。
4、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通过改变电阻来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三、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在这堂课中充分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做到了五个“能让”。
(一)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比如实验前,学生要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什么位置,开关的闭合情况,实验中,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学生们都观察得特别仔细。
(二)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比如根据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思路,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如何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思考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三)能让学生表述的尽量让学生表述,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引起重视,对于这个问题,就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表述,而不是教师刻意的呈现与说教。
(四)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这堂课中我充分挖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功效性,使每个学生都动手参与了实验,并在实验中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设计 教案】推荐阅读:
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案03-18
物理教案-实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09-28
大班科学教案《小灯泡亮起来》及教学反思02-02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探索小灯泡》03-27
灯泡的启示的哲理美文06-07
浅谈变频电机试验的功率测量10-17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12-15
测量的教学反思10-02
《电流的测量》教学设计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