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规学习心得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法规学习心得(共9篇)

教育法规学习心得 篇1

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一

本人于20xx年7月18日至7月22日,在安康市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分别学习了、、、、,以及等课程。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知识广泛实用、与时俱进,教授讲课旁征博引、风趣幽默、引人深思,虽然这次培训不涉及专业课程,但这几天的培训将对本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起到重要作用,是对个人的生活态度,人身素质,工作、学习、研究方法,以及职业规划的一次较全面的指导,本人受益非浅。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大家交流。

一、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面

培训前,总以为专业技术人员就应该一心一意学业务,踏踏实实搞建设,认为学好专业知识,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就行了,其它事有领导考虑,相关人员解决,不用自己管。继续教育心得体会。通过培训知道,作为建设领域的技术人员,特别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应以专业技术知识为核心,向外延伸学习相关的知识,更好的服务于本职工作。以项目建设为例,一个项目的实施会有各种资源的消耗,我们如果需要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就得学习和了解循环经济理论,对比中外类似项目的施工经验,结合施工实际,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或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在已有经验和实践的基础进行大胆创新,而创新的灵感往往需要一个净化思绪的氛围,艺术往往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有效工具,可艺术的鉴赏和感知离不

开相关知识的积淀。事实证明,艺术往往能激发一个科技人员伟大的创新灵感,比如这次培训中,老师提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常常在音乐会中灵感涌现,攻克科技难题,从而为中国的科技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在施工实践中发现新方法、新材料,准备分享给业内同行时,就得学习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把你的创新成果明明白白的表述出来,才能让用的着的同行看的懂、能使用。当然,还有许多相关的知识,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从而厚积薄发,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

交通建设长期工作于野外,特别在安康这样的山岭重丘区修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不可避免,环境恶劣,工作辛苦而繁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大多年龄渐长,身体机能处于下降周期。继续教育心得体会。这就要求我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同时要有积极向上的

心态、豁达的精神面貌,具有适应各种环境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三、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身处一线、心怀全局的眼光

交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作为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一环,看起来干的是很具体的事,却关系全局,修的是路桥,影响的是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工程的造价、质量、进度、安全、环保、节约等都涉及国计民生。如何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只有以全局的眼光为指引,专业知识为基础,用严谨分析比较的方法,做出科学、高效、质优的技术方案和建议书,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有义务提醒或制止决策层不遵照技术规律的盲目决策。为行业科学发展和创新打下实实在在的基础。

四、体制障碍已严重制约着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规划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让我们这些工作于基层事业单位,从事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

员看到了一线曙光。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机制不活,管理教条机械,身份管理重于岗位管理;职称晋升制度缺乏良性循环机制、晋升程序存在严重不公和缺陷;分配存在“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干多干少一个样等等。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以职称晋升为例,上级人社部门要求必须有空岗证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把空岗证等同职称,对后晋升职称人员造成最大的不公平,这个制度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先晋升职称的人皆大欢喜,因为竞争者已经被这一制度挡在门外了,所以先进的人干也行,混也可以,反正职称已经晋升了,待遇已经上去了,就等着更高级别的人退休让岗后再晋升,后晋升的人着急也没用,反正干的再好也没办法晋升职称,拿到相应的待遇,所以也混吧,只要资格年限够了,等人家退休了再晋级。如此下去,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等待和混日子过程

教育法规学习心得 篇2

一、牢记使命, 继续前进, 坚持质量立校战略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近年,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迅速, 办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但质量问题逐渐凸显, 迫切需要从以规模扩张为基本特征的外延式发展, 转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上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经过65年的建设发展和历史积淀, 在三次搬迁、四易校址的艰难岁月中, 自强不息、坚持办学, 成为了以工科为主干、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 具有特色和影响的大学, 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才, 靠的就是质量的不断提升。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时期下, 总体来看, 学校质量提升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有的是在点上推进, 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有的是工作虽然做了, 但力度、深度不大, 效果不明显。

学校要实现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 必须坚持质量优先、高标准办学, 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创一流, 用质量统领、衡量、检验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学校要正确处理质量、规模、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 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 整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办学质量, 关键在于提高教育质量, 根本在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 坚决贯彻“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管理思想, 紧紧围绕“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有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当前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为契机,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力度, 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督导评价机制、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学校要把创新、创业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突破口,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加大实践实训实习课程比重, 积极建立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 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二、牢记使命, 继续前进,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保证。近年, 学校引进了一大批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 但还存在领军人才严重匮乏、具有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偏少等问题。目前, 在校全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专家等高端人才还是空白, 这对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针对发展实际, 学校今年调整了人才引进政策和鼓励人才脱颖而出政策, 专门印发了文件, 努力培养一批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和学术领军人物, 以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学校要把人才强校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来抓, 围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下大力气引进高层次人才, 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人才支撑;要坚持一手抓人才引进, 特别是领军人才和科研创新团队的引进, 一手抓师资培养培训, 分期、分批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知名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培训进修、在职教育、挂职锻炼等;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两条腿走路, 同时要积极创造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政策环境和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保障条件。

三、牢记使命, 继续前进, 坚持科研兴校战略

科研是高水平大学的显著标志和重要支撑。“十二五”期间, 学校主持、参与各类研究项目1500多项, 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500多项, 科研总量在省内高校排名比较靠前, 但科研整体水平偏低, 科研成果特别是国家级的成果奖项偏少, 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还不够高, 与学校整体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不相符。今年, 学校先后与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社科院、大唐河南发电有限公司等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就联合科学研究、科技攻关、共建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训培养基地等各方面展开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学校通过打造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协同科研、协同育人团队和平台, 锻炼科研队伍, 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学校要做好科研工作顶层设计, 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为核心, 以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和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为重点, 调整好学校科研政策, 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科研与管理的关系、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关系、科研与创新创业的关系, 支持和鼓励广大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增强科研创新驱动力, 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走“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之路, 争取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发明技术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有重大突破。

四、牢记使命, 继续前进, 坚持特色名校战略

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安身立命的法宝。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必须是有特色的发展, 要依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定位、文化积淀、学术传统、学科特色以及地区和行业特色, 逐步形成独具特点、亮点、风格的办学理念、办学特征和人才培养特色。学校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和成果积累, 形成了水利电力学科专业特色和“吃得苦、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培养特色, 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水利电力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 从河南省2015年启动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情况来看, 学校只有水利工程学科被列为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学科——且属于B类, 特色优势并不是很明显。

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的综合体现, 学校必须树立特色意识, 以特色发展、凭特色知名、靠特色取胜。学校要立足于实现“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目标, 继承和发扬已形成的以水利电力为特色的传统和优势, 同时抓紧补齐短板, 避免出现“木桶效应”。学校要按照“打基础、上水平、求突破”的总体思路和“准确定位、提升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彰显水平”的要求, 结合特色骨干大学建设, 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华水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社会服务亮点工程, 集中精力把优势特色学科搞上去, 把人才培养质量搞上去, 把具有华水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社会服务搞上去, 创新驱动发展, 激发学校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扩大特色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铸就华水品牌。学校要使重点特色学科进入河南省优势学科行列, 从而带动其他学科建设发展, 提升学校整体水平。

五、牢记使命, 继续前进, 坚持开放活校战略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 开放办学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 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开放战略的必然选择。近年, 学校在开放办学和国际化交流合作方面步伐加快, 发展势头良好。首先, 与国内其他10所“985”“211”高校一同入选“金砖国家网络大学”项目, 并被确定为水资源与污染治理、能源这两个领域的牵头高校, 实现了河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历史性突破;同时, 学校入选“金砖国家大学联盟”, 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韩国启明大学等签署了合作办学框架协议, 与乌拉尔联邦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留学生教育工作全面恢复, 今年有70名留学生包括10名博士来校学习, “十三五”期末, 学校规划留学生达到400人;中俄合作办学机构、中法国际工程师学院、郑州法语联盟国际合作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 受到了兄弟高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开创了学校特色发展、开放办学、走国际化办学之路的历史新局面。

2016年是学校“十三五”开局之年, 是全面推进“金砖国家网络大学”建设起步之年, 也是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建设特色骨干高校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导,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 按照“以水利电力为特色, 全面提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水平, 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水利电力事业, 把学校建设成为水利电力优势突出、工科和理科基础雄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思路,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抢抓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战略机遇, 全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开放活校”战略, 突出“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 提高办学水平, 激发办学活力, 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奋斗,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 对指导高校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肩负起培养人才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这一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高校必须牢记使命、继续前进、内涵发展、提高质量。

教育法规学习心得 篇3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记得小时候有一本杂志,我家四口人抢着看,它就是——《读者文摘》。刚开始我喜欢看其中的漫画、笑话。后来被精美的封面所吸引,有经典古画,有清纯美女,有山水名胜——典雅高贵、别具一格,令人赏心悦目。

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品读文章,更是由衷喜爱。文章内容丰富而有内涵,贾平凹、周国平、梁晓声、毕淑敏、池莉等大家的散文都是我的最爱,总是逐字逐句细细地看。还有许多无名作者的经历也很感人,令人深思共鸣。岁月荏苒,《读者文摘》又改名为《读者》,我也由学生成长为教师。但我对它的喜爱依旧。读它,是一种幸福。它所选的美文让我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就像一本好书值得珍藏,没过期过时之说。就连工作繁忙时,我也不忘读它,那是享受,是放松,是启发。如同清泉,洗涤心灵,陶冶情操;如同知己,默默与我交流倾谈;如同亲人,轻柔地慰藉与抚平受伤之心……

记得在《读者》中,曾看过一篇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这是我最喜欢的章节之一,几次拜读后轻轻阖上,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肖川教授在我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

在书中,肖川教授讲到了宽容,他说:老年人是较能宽容的,原因恐怕就在于老年人已经历练人生,见怪不怪,更能接纳人类广阔无限的多样性。青年人是最需要被宽容的,他们初出茅庐,棱角未钝,往往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而宽容、宽松、宽厚给人以安全和融洽,更易于个性自由全面的发展,青年人也最需要以宽容的精神来行事。在我们的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有力量,它对于造就健康人格,培植宽容,真诚,信任与正直的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我想到了为人师的我,看到学生听讲不认真,作业没有完成,课文不会背,我也会很生气,但是我意识到了批评已起不到太大作用。如何既严格要求学生而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与自信,这的确不容易做到。我现在教的是初三年级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正是自以为成熟,以为自己可以决定一切的反叛时期。升学的压力已经是高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剑,看着一张张可爱的面孔,实在是不忍心再去吵他们,于是我先管好了自己的情绪,接着把更多的指责变成了引导和奖励,渐渐地学会了对学生的宽容。因为在讲台上,是我们在人生舞台上的一部分,凡事也都只能“不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吾心”。

是啊,回想这么多年自己走过的路,正是自己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宽容之心待孩子,以善良之心爱孩子,以欣赏之心看孩子的结果,让每一个成人都不再麻木、都易于感动,我们的生活会更加阳光灿烂!

读《读者》,你会有许多的感动,你会有许多的领悟,你还会有更多的反思。有一篇文章题目叫《优雅的离别》,讲的是2008年岁末的一天,开心辞典节目现场。与王小丫对坐的是一位有着美丽卷发的时尚女子,她一脸笑容,正在认真答题。她叫臧涛。答题过程中,通过小丫的介绍,作者了解到这样的情况:33岁的臧涛不幸患上乳腺癌,做了乳房切除手术后不久,丈夫与她离婚。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击下,她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化疗。然而到2008年底发现癌细胞已经残忍地扩散。坐在台上的她,生命已开始倒计时!然而,就是这个美丽而坚强的女子,那么从容与淡定,她毅然放弃治疗,并做出了一个让人敬佩的决定:捐献自己的眼角膜。臧涛顺利答对六道题目之后,获得了央视送的一份大礼:一台小巧的笔记本电脑,她把它送给自己年仅十岁的活泼可爱的儿子。在节目现场,她与答应为她做角膜手术的姚小明博士见面,并当场签署器官捐献协议书。她的举止落落大方,笑容优雅从容,丝毫看不出是个重症患者。臧涛表示,如果可能,她希望自己的眼角膜能够移植给一个小孩儿或一位老年人。她说:“孩子生活刚刚开始,是那么的需要光明;而老年人能在有生之年看见身边的一切,心中不会留有遗憾。”

那一刻,我被文中的臧涛所感动。她优雅的黑边眼镜,她时髦的俏丽卷发,淡淡的微笑,从容的举止,折射出的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面对风雨,岿然不动,宠辱不惊,是超然的境界。看完文章,想想我们自己,工作、生活中还有哪些克服不了的困难呢?让我们一起在有限的生命里,創造生命之美,敢于面对、敢于承担、敢于付出……我把文章读给我的学生听,他们感动地哭了,为伟大的母爱、为坚强美丽的主人公。这比任何苍白的大道理都更有教育意义!我给学生朗读的文章有很多,如:《三文鱼的生命旅程》,讲述了三文鱼充满危险和悲壮的一生,它们遭遇重重困难,却义无反顾地去经历,去搏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告诉我的学生人生应该像三文鱼一样,去勇敢地经历和成长。又如:2009年一期的卷首语《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文中写到“谁也无法预报心灵之花开放的时辰,更无法向你描述它们怒放时的奇妙景象,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花,每时每刻都在人间开放。当有人在向世界奉献爱心,这样的时刻,就是花开的时刻。”我对我的学生说:“希望你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将来走到社会上,世界会更温暖,而你们也将会是受益之人。”

我爱《读者》,《读者》中的真情故事,让我懂得了感恩、宽容和爱,善待长辈、善待亲情、善待友情;《读者》中的海外文明,让我紧跟上健康时尚的生活节奏,让自己永远不被时代抛弃。更为可喜的是我对这本杂志的热爱已经深深影响到了我的女儿和爱人。现在每逢来了新的一期《读者》,他俩跟我抢着看。

朋友们,当因工作繁忙、家务缠身没有太多时间品读大部头名家巨作,不妨拿起《读者》赏析、浏览,定会喜欢上“它”。课题《作为学习策略的教育理论读物选择研究》的研究,让我把以往所喜爱的书籍从中的收获,收集、整理运用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教育法规》心得体会 篇4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教育法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案件逐年增多,由此引发的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纠纷与日俱增,学生家长因学生在校期间受伤致残甚至死亡向学校索赔的金额不断攀升。校园伤害事故不仅会影响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而且是造成社会不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校园伤害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波及教育系统内部,而且已经成为一个世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预防校园伤害事故、妥善解决和处理此类纠纷。最近,通过在教管课程班学习《教育法规》这门课程得到很多启示,几天的学习中,首都师范大学程振勇教授在学校伤害事故方面进行了精辟的讲解,感觉收获颇丰。以下是本人这方面的学习心得。

一、学校是否属于学生的监护人之争

分清责任主体是承担损害赔偿的前提,妥善解决学生伤害引发的经济纠纷,是校方与家长之间化解矛盾、消除分歧、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稳定社会的关键。当前我国校园伤害事故之所以难处理、处理难,就在于人们对校园伤害事故责任主体的认定上,存在着观点分歧,导致在法律规定上,无法可依,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也无据可寻。

是不是只要学生在上学(上课)期间发生伤害事故,学校都要承担责任?如果不尽然,学校又是在什么情形下应对在校学习期间受到伤害的学生承担责任?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上,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看法常常相悖。家长认为,学生只要到校学习,家长就将其监护责任转移给了学校,学校不仅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而且应当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而校方则认为,学校不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不负有对学生的监护职责,学校是否承担学生事故损害赔偿的责任,是基于教育法对学校管理职责的规定,对学生承担有限的管理责任。那么学校与学生之间究竟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法律关系?我国现行法律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职责与学生监护人的监护职责虽有相近内容,但这两种职责的性质和法律渊源却有不同。前者是学校作为承担公共教育职能的社会机构,基于《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而形成的一种公法范畴的职责与义务;后者是基于民事法律所确定的监护权,而在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形成的司法范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两种权利由于来源与性质上的差别,不能混淆。尤其监护权是建立在亲权基础上的,不能脱离法律的有关规定和亲权的范畴而谈监护权的转移。视学校为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认识,不仅使学校承担难以担负的责任,而且也难以解释何以学校只有监护责任而没有相应的权利,何以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要符合法律规范,而不能像父母管理被监护人一样管理学生。

就目前的民事法律规范而言,没有明确学校是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或应当承担监护责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总体上来讲是基于教育与受教育而形成的教育关系,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法律关系的特殊规律,应当适用教育法调整。因此,学校并非学生法定意义上的监护人,尽管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负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

二、学校管理职责范围与学校事故责任承担

根据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判断学校及教师对事故的发生及其后果有无过错、过错大小,来确定责任主体,依此进行损害赔偿,应是分析、解决此类纠纷遵循的一般原则。

1、意外事件。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是无法预见和不可避免的,学校及教师对事件无任何过错,不负任何责任。但如果事故发生之后,教师没有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救险,延误了治疗,造成伤害者伤情加重,就应负责,这是一种事后责任承担。

2、学生在上课期间因互相打闹而受伤害。上课期间,教师负有监督管理职责。对在此期间发生的学校事故,教师承担责任大小,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但需要强调的是,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管理职责上的不同要求并不意味着人为地降低教师应尽的管理职责。

3、学生受伤不是学校所为,但与学校场所设施管理不完善或教育教学仪器、设备保管、存放有关,学校要承担部分民事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场所设施造成的学生伤害承担责任,与学校建筑设计、施工中暴露的质量问题关联,但更多地与教职工是否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向学校报告有关。

4、学生课余时间受伤。课休时间是事故多发段。教师的职责,是要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躲避危险的能力,这是其一;其二,一旦发生事故,要及时采取措施做好善后处理。中小学教师的职责并不是如幼儿园阿姨那样履行保育员角色,也不是超市中的保安,不可能全天候地监视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关键看学校在课间是否负有监管责任及到位情况。

5、学生自杀、自残。学生的自杀与教师有无关系,取决于:一是学生自杀与教师的`行为有无一定因果关系;二是教师的行为是否违法。如教师毫无根据地怀疑学生有偷窃行为,停其课,强迫其交待甚至拳脚相加,学生不堪受辱,愤而自杀,教师自然要承担法律责任;学生考试作弊,被监考教师当场抓往,学生因羞愧而自杀,尽管教师的行为与学生自杀有关系,但行为是合法的,不应承担责任。

6、教师上课期间离开教室。教师在上课时随便离开课堂,期间学生打闹造成伤害,学校责任所负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学生的年龄对该行为后果的判断能力。美国大多数法院在审理此类事故时,并不是将教师在不在场作为唯一的侵权责任要件,还要考虑教师离开的时间长短、离开的原因、学生身心发育情况、上课内容及活动性质等。

7、学生上下学发生伤害事故。学生每日上下学,是维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这时学生的双亲对其子女的保护监督基于亲权关系,而学校教师也必须加以指导并采取必要保护措施。但每一位学生在上学时从家中出发到学校放学时由学校出发回到家中,期间的请记住我站域名/]安全,除有特殊情况外,应由学生个人及亲权等保护者负担责任。如果学生集体上下学是学校规定,则可解释为学校已介入学生上下学的生活领域。这时,学校在法律上对于集体上下学就有安全维护的义务。

8、公休时间(包括寒、暑期)学生伤害事故。原则上说,学校对学生安全保护责任的职责范围限于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时间,但这并不等于说学校对于公休时间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就不负任何责任,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在这些时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无联系。如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学生在寒暑期做作业时发生了伤害事故,教师是否承担责任的前提是,教师在布置学生作业时有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作业内容对学生人身伤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

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受到损害或致他人损害,学校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应该承担多少责任?我认为,应视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校方面是否应当为去或留校活动的所有学生承担责任,而在于学校事先是否承担了对这种活动管理监督的责任。

三、我国目前现行的关于学生伤害事故的立法状况

在处理校园伤害事故案件时,我国法院一般依据现行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处理。而民法通则的相关条款过于原则,一旦发生校园伤害事故,同一类案件可能导致司法实践中两种完全不同的判决。实践表明,仅仅依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处理学校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已经不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依据民法精神,充分考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参照国外校园伤害事故依法处理的已有经验和做法,针对校园伤害事故这一特殊人身侵权行为,制定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专项法律,依法处理,就成为解决校园伤害事故的必由之路。

可喜的是《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简称《方法》)已经实施。这是目前我国第一部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专项法规。《方法》中明确了学校对学生承担的责任性质是教育、管理、保护责任,确立认定学校承担责任的划分原则是过错责任,细化了学校管理责任的范围,规定了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方式,界定了学生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的项目和标准,提出了解决校园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的资金来源。《方法》实施以来,法院及其他处理机关严格按照《方法》的规定,依法处理了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既保护了未成年学生的权利,又维护了学校的合法权益。实践表明,制定校园伤害事故的专项法律,依法处理校园伤害事故,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

教育法规学习心得 篇5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后欧阳修等人所编《新唐书》对此略有修改:“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但从1840年以来,由于闭关锁国错过了工业革命等重大发展机遇,落后挨打成为中华民族的苦难记忆。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抛头颅洒热血,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再次踏上了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纵观世界各老牌发达国家,哪个没有殖民掠夺史?只有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无数跌宕起伏,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新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此,我们要加强四史学习,以史为鉴,加强忧患意识、提高务实精神、明确未来指向。加深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和历史必然性的把握,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增强守初心、但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更好战胜前进征程上的困难和挑战。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2

要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和理想源泉。当代青年大多没有经历过战争和贫苦,没有亲身体验过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变化,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了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岁月和艰苦历程,才能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到那里去,让党员更好地不忘初心和使命,切实增强信仰、信念和信心,从而坚定理想信念。

要在“四史”学习教育中提升党性修养。我们现在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盛世中,都是共产党员先辈们用生命和献血换来的。通过学习“四史”,能让我们更好地重温红色革命精神,青年党员要学习先辈们不惧艰难困苦的意志,在学习中锤炼坚强的党性,追寻先辈的步伐,尽心尽力坚守岗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奋力征程新时代。

要在“四史”学习教育中提高担当作为。党的奋斗史中涌现出无数革命先烈、英雄模范和时代先锋,面临各种困难挑战,他们牢记宗旨、矢志不渝、牺牲奉献,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榜样。我们应该在本职工作上谋大局,脚踏实地的做出实实在在的工作,做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新时代上海青年干部,努力为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历史做出自己的贡献。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是对每一位党员同志的基本要求。每位党员干部,都应好好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使头脑更加清醒坚定,行动更加坚决有力。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3

近日,本市召开“四史”学习教育工作任务部署会,会议强调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推动全市党员干部知史爱党、明史爱国,于“四史”中感悟初心、践行初心、坚守初心,让初心薪火相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共和国70年的奋斗史,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书写的光辉历程,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用勤奋的双手书写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70多年前,抗日战争爆发,“到延安去”成为了中国大地上最响亮的口号。许多革命志士从全国各地纷纷如潮水般涌向延安这座小城,聚集在宝塔山下,渴求加入这个立志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尽管缺吃少穿、忍饥挨冻,但心中怀揣着的复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一直鼓舞着这些共产党人,带领着延安人民抵御了国民党的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为赢取战争的胜利、建立一个有着光辉未来的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仍未完成,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以党史国史为镜,“照”出落在肩膀上的复兴中华的使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为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__年历史画卷中,闪烁着一道道耀眼的光芒,那是一位位共产党先辈的光辉身影。革命战争时期,广大共产党员为战争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改革开放初期,广大共产党员为富强中国敢闯敢拼敢为人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大共产党员投身基层一线矢志奉献,带领着广大基层干部在扶贫路上践行初心。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党员干部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以党史国史为镜,以每一名伟大的共产党员先辈为镜,“照”出自身存在的差距,向他们对标对表,不断在奋斗的路上弥补差距,及时纠偏,永葆共产党人的纯臻本色。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4

近日,上海市委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今年全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主题,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有着十分紧迫而又深远的意义。

“四史”学习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当今年代的党员大多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遇到过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学习“四史”要紧扣时代特征。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定力。例如,上海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要牢牢把握这一特征,激励上海的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担起新使命、实现新作为。

“四史”学习教育是提升党性修养的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道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而如今有一些党员对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缺乏深入了解,他们贪图安逸,坐享其成。学习“四史”要紧扣实际。例如,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当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同样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物。以“四史”开展党性教育,要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要在现实中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

“四史”学习教育是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的需要。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当前,有一些领导干部意识到自己本领恐慌、能力不足,对如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又无从下手。其实,通过学习“四史”便可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再加以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理论指导实践,最终达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党员干部来说,历史更是好的营养剂,多一次重温我党的历史,心中就多增添一份信念。常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读史明智,用心体会前人的智慧,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心智。为国家兴衰,争做弄潮儿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5

回望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坚定前行的路。4月14号,上海市委中心组举行今年首次学习会,专题学党史。市委书记李强强调,要努力先行一步、学深一步,切实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汲取开拓前进的强大勇气和力量。当天下午,市领导还前往全市多处红色革命遗址瞻仰。5月12号,市委中心组再次举行学习会,专题学新中国史,增强党的意识、弘扬爱国主义、激发奋斗精神……

市委以上率下、有力领导,各区党委、市委各工作党委、市各委办局党组(党委)迅速行动,积极推动“四史”学习教育起步开局。

当前,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战场”,上海正奋力化危为机,志在逆风飞扬。艰难时刻,为何能有亮眼表现?全凭信仰如山、信念如铁、信心如磐。随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实现高质量开局,上海党员干部正从“四史”中源源不断汲取强大精神动力,坚守初心使命,为百姓带来更多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

“四史”学习教育,也为推动常态化抗疫和复工复市凝聚了人心、注入了动能。面对疫情给线下消费来带的冲击,市商务委党组通过“四史”学习教育,汲取奋斗与创新精神,倾力打造“五五购物节”,强力释放消费需求,持续带动了消费市场复苏。

作为党的诞生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上海正通过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和智慧,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更好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更好增进人民福祉。

教育整顿学习心得 篇6

------人民公安为人民

作为一名从警9年的人民警察,很清楚的知道警察的使命崇高,责任重大,他尽管没有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但他拥有充实的精神财富。而我把无愧于事业、无愧于百姓、无愧于自己作为工作的座右铭,经常用职业良心这个天平去衡量自己、鞭策自己。

通过这三天的教育整顿学习,受益匪浅。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一是牢记公安机关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中就要真抓实干,真心做到永怀爱民之心,常办利民之事,恪守为民职责。二是严格自律、清正廉洁、廉洁执法是直接关系人心向背的公安的形象,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权利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谋取私利,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的腐蛀影响,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纪律规章制度。三是要脚踏实地多好本职工作,要树立责任意识和敬业的精神,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同时要求真务实。四是要牢牢把握好习总书记“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在工作岗位上践行好“人民公安为人民”职责使命,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为全区社会治安稳定进自家的绵薄之力。

实践语文主题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7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一开始,我觉得语文课老师不去讲,学生能明白吗? 一篇课文我们从字、 词、句、内容分析都讲得那样仔细翔实了,有些学生都还是马马虎虎,一知半解,如果真放开了,不知我们的学生能考几分。 再说了, 这简直就是对我们语文老师的否定, 难道这么些年来我们的工作就白干了,这样辛苦。可以说,我对这种做法还持怀疑态度。书中说要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去想、去体会,教师不要死死扣住几个字词,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刨根问底,把很美的一篇文章教得支离破碎,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乐趣,还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上一周,我们语文组内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学生一次无意中的回答让我似乎明白了让学生去读、去悟是完全可以的。 这次集体备课我上的是《 诺曼底号遇难记》 ,当课文进行到“ 人们惊慌失措,你推我桑,失魂落魄,船舱里一片混乱,照这样乱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就在这嘈杂声中,哈尔威船长和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夫大副的一段对话稳住了局势,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时,怎样读这一段对话,我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表现出的超乎常人的镇定和沉着冷静。 举手的学生很多,他们都想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于是我问扮演洛克机械师角色的史××同学,怎样才能读好? 他说这时候机器已经瘫痪了,作为机械师的洛克,他心里一定很难过,所以我要读得沮丧一点,这一点还真提醒了我,说实话,在其他班上课时我还没想到这一点呢。 说得多好啊,我让学生送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回想这节课,就是因为给其他班要上课, 还要照顾到给全县评优课的老师让路, 所以我们班挨到了最后,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熟了课文,读出了文味。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就会去揣摩人物的思想,所以才有了刚才的一幕。 这两天的课,我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讲,效果挺不错。

浅谈学习心得 篇8

有幸听了江苏省张家港市二中26位优秀教师的地理课、政治课、语文课、物理课、生物课、历史课、数学课,受益匪浅。这些教师的课,或设计精美,或朴实自然,他们创设教学情境,投入情感,启发学生回答问题,我时常被教师的精彩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绪所感染,这次听课让我对新课改的理念又有了一次升华。

先说听课感受。这次听的课是初一、初二年级的数学课、地理课、生物课、物理课、历史课、政治课,初三的物理课等,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和力和授课时丰富的课堂评价以及对学生的尊重。比如在授课中,教师的言语表达简洁明了,语气又很亲切,多鼓励无批评,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在听课过程当中,执教老师那良好的教学机智,丰富的史料知识,典型试题易难训练,语文词句反复朗读揣摩,课文的范读,物理的演示与动手操作,幽默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良好的课堂应变能力等,让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本身的素质也非常重要。

1.上课教师的课前提问、知识点的巩固、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容易贴近学生。

2.上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生活,做到了学以致用,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堂整体设计思路好。

3.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简练而有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老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在教学中有的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担任角色,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地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做到了贴近生活实际。

5.上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教具,创设争论焦点,逆向思维教学。有些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操作,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动手能力,体现了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在做中学的教学新理念。

6.授课者总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的情感产生交融,促成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学得自主、学得主动、学得灵活、学得扎实。新授内容都是通过学生身边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把新知变成能力。

7.授课者教态尤其自然,过渡语言很自然,鼓励、评价学生的语言恰如其分,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8.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完善思维。

听了江苏省张家港市二中26位教师的课,他们各自的教学艺术风采,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打动了我。他们的课堂教学,让我直观地看到教师在新课改中的模范作用,他们认真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启迪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使我明白了一些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课前精心预设。老师在课前都以与本节课有联系有情趣的故事与学生非常和谐地交流,引发学生兴趣,拉进关系,使学生内心有一种亲切感。课前在教具、课件上准备得充足,对学生的水平、实际经验等都能做到充分的估计预料,有的放矢。课中精讲多练。老师根据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学中玩,玩中学,非常适合孩子们的特点。对一些较困难的问题,又在适度的情况下,开展小组活动,并且老师能提出既明确又具体的要求,讨论有目的,说话有依据。整个课堂上,充分利用课件、学具,对学生思考后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及时准确地予以解决。他们的课堂教学、一言一行,是一面镜子,自己在实践中与他们的差距很大,要在短暂的一节课中,收到好的效果,还必须认真学习。课后回味评价、总结很重要。他们都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加强巩固。注重学生互评,师生评价,并给予肯定。我认为这样做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是一种加油的妙方。我也向他们申请上一节课,得到了他们的同意,上的是七年级地理上册《多变的天气》,课后与他们进行交流,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另外,我与本县二中教师赵兰参加了市一中的历史同课异构、市二中的语文磨课活动,还有评课活动,从中汲取了不少经验。磨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成长环节。通过几次磨课,在教学中的不足可基本接近零,从而上出优秀课。

在听课之余还对江苏省张家港市二中的学生管理、食宿管理、微机室、阅览室、茶室、档案室、器材室、实验室等进行了观察,并向其负责教师询问,他们都把自己的责任说得非常清楚。

通过此次学习,我学到了其他老师的长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新的教学理念还有待学习,今后要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完善教学艺术,提高效率,必须不断地“充电”,不断探索实践。

教育专著学习心得 篇9

但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谈何容易。一是因为师生在年龄方面存在着代沟,教师喜欢的,学生不一定赞赏,而学生崇拜的又很难是教师的所爱。二是因为教师的社会职业与学生的社会角色不同,就某种程度来讲,学生对教师心存猜忌与提防,惟恐“言多必失”,在与教师的交谈中,往往抱着“投石问路”的心理,采取“挤牙膏”应对策略,你问一句我答一言,你不掌握实底,我便搪塞敷衍,光打“擦边球”,不接触实质,因而有些时候师生之间的“促膝谈心”,只能是教师推心置腹的摆事实,讲道理,学生则充耳不闻,闻而不戒,起不到一点作用。

要改变这一状况,真正与学生心心沟通,就要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站在同一层面上,在对待问题和事物时允许学生持反对态度,更允许学生申辩自己的理由,教师能耐心听完学生的申诉,给予肯定和引导,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向你倾诉,与你交流,你才能打开学生心结,使其摒弃心病,健康成长。

那教师应该怎样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呢?

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要求师生间互相尊更。“自薄的人,知道尊冀他人,因而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相反,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也不可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强调学生要尊重教师,其实进入青少年的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开始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强烈要求别人尊重他们,尤其希望家长和教师的尊重和理解。但是,学生由于知识的局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日常言行中经常出现差错,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很容易伤及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他们采取一些偏激的行为影响学习。教师不能总以教育者自居,处处要求学生,必须放下架子,注意尊重学生,以疏导、帮助、关爱和信任来取得学生的尊重。

其次,要学会宽容。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学有所成,所以对学生严格要求。但是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年幼,豁要教育。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求全责备,而是要宽容,要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方会把教师当成朋友。喜欢教师,才能“爱屋及乌”,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正是成功的前提。

教育专著学习心得(2):

趁着寒假的空闲,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渗透与运用,会让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出实效,促进新课改的推进

上一篇:新店开业培训方案下一篇:常见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