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推荐12篇)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篇1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很多实验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去做效果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那样的器材,或者做了效果也很差。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对有些实验进行改进。例如:用日常生活小物品自制一些教学用具来替代教材上实验的器材。这样更能体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社会”的理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讲《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节时,探究骨传声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能亲手做做敲音叉的实验,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但由于实验器材---音叉不能达到人手一个,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是就大打折扣了,要每个同学都轮流做又很浪费时间,所以我在讲这课时就琢磨,有没有学生身边的器材可以替代呢?经过研究我发现课本的小实验可以这样改进:(两人一组,然后互换)

1.用一只笔去敲一只铅笔,让同桌听声音。

2.自己堵住耳朵,同桌在用同样的力去敲同一只铅笔,感知声音。

3.自己堵住耳朵,将铅笔咬在口中,同桌在用同样的力去敲同一只铅笔,感知声音。

通过三次实验对比学生很容易理解骨传声的存在。做完小实验在给学生解答为什么自己趴在被窝感觉很大声的嚼薯片时,在旁边的妈妈却发现不了,随即我们又利用自己都有的牙齿做了小实验:

闭嘴轻叩牙齿直到同桌说听不到声音,自己却能感知较大的声音,这个看似简单的小实验却能让每个同学感知骨传声的不同效果。

把音叉换成铅笔,效果一样,器材每人都有,大大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让学生感觉身边处处有物理,只要用心,物理小实验小发明随处可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在教学中发现小实验,使学生爱上物理,爱上科学。

长期用电脑,肩膀、脖子疼,这应该是好多人的职业病,所以按摩就成了爱好,每次回中国,最喜欢的就是去按摩,特别喜欢盲人按摩,在重庆家附近,有一家按摩院,很干净,有好几位盲人按摩师傅,我经常去那里,每次都被按摩院里的盲人师傅那种幽默、乐观感动,每次都受盲人师傅的教育。

(盲人按摩,好多人的最爱)

(一)大客车的眼睛那么大,难怪跑那麽快

跟我按摩的那位盲人师傅姓王,知识还很渊博,在那个按摩院里,看样子还有点权威,他是在13岁时因为眼病成为盲人的,因此,他看见过很多东西,知道世界是多么迷人,他还懂医,只要你愿意,他会告诉你的身体情况,一按到哪个部位,就知道你是否睡眠不好,肠胃不好,其实很多盲人都会说这些,关键是他说得很准,我们开玩笑说在他面前没有秘密,他幽默地说:“你有多少存款我摸不到哈”。

他说起眼病,头头是道,眼病共有一120多种,有先天的,有后天的。

先天育人,从来没有看过世界的样子,这种人,幸福是没有比较,不会产生失明后的失落,但也很不幸,从来没有看到世界有多精彩。

他说,他的一群盲伙伴出去玩的时候,虽然他盲,但还是可以迷迷糊糊看见一些大的东西,所以经常就成了带队,有一次,一个先天就盲的小兄弟,问他巴士是什么样子,有多大? 于是,他就把小兄弟带去看停在车站的巴士,让小兄弟去摸,先摸车身有多长,再感受车门,车灯,当摸到车灯时,小兄弟说:“哎呀,眼睛那么大,难怪跑得那么快。”

虽然他们讲起这事情是以一种谈笑的口气,但是我听起来心里觉得很酸,眼睛湿润。。

(二)如果有人换了你的媳妇,你怎麽知道

(盲人拉琴,用电脑)

去那里几次,跟盲人师傅们都熟了,他们聊天的范围也很广,说到他们的恋爱问题,一按摩的客人问他们:相亲怎么办?

他们说:靠感觉,聊天、还要摸„„

另一客人又问他们假如谎报年龄怎么办,如何知道对方的真实年龄?

王师傅说:一般这样的情况,就把女方往更大的说:“你还怕有四、五十岁了”,一般情况下,女方都怕年龄被说大,一急之下往往会说出自己的真实年龄:“我才40岁咧,你怎么把我说那么大呢?”

更有趣的问题,有人问他们:如果有人换了你的媳妇儿,你怎么晓得?

众人都说:一摸就晓得„„ 还有人说:听脚步声就知道„„

还有人问:假如打架,是不是很麻烦?你怎么知道她的方位?一盲人说,先把地形侦查好,抓到就不放。。就是四川的歇后语:瞎子把老婆---抓到就不放。

总之他们都有自己的方式,说起这些,他们的脸上是幸福的表情,虽然他们中的很多根本没有机会谈恋爱,更谈不上结婚。。同时,他们很坦然,一点也不忌讳谈瞎的问题。

(三)哪来那麽多盲哥哦

王师傅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是在成都残联举行的一次活动。

1400多位盲人被邀请到一家农家乐。据描绘当时残联租了几十辆大巴,从各个按摩院把他们集中起来。能摸着打麻将的就打麻将,能唱歌的就唱歌,能钓鱼的就钓鱼,什么都不能做的就晒太阳。

吃饭的时候每一桌配两个服务员专门为盲人夹菜盛汤,十分快乐的一天。

回去时还是大巴士“一环路以内的举手!”“二环路以内的举手!”按居住地的路线来送他们回家。

大巴车浩浩荡荡,过路人看见说:哪来那么多盲哥哟?(盲人参加的各项比赛)

就那么一次活动,那么多年过去,说起这件事王师傅还在兴奋,那么感激。

我问:“你们一天到晚怎么那么开心呢?”,王师傅说:“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开心的事,就要看自己怎样调节,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要不开心呢?”

看到他们对生活幸福快乐,满足,让客人每次去那里身心都很放松。

盲人师傅说:我们是弱势群体,但要自食其力,不然社会看不起,连家里人都看不起;我们要学会满足,自信,还要健康快乐,自己首先得看得起自己,珍惜生活,珍惜生命。

我们经常抱怨生活,一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与王师傅他们相比,我们很幸运,„„面对他们的开朗和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我觉得很惭愧„„

用心感受花的美丽)

但是可以

我们真的能听到外太空的声音? 篇2

声音传播的原理

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声音传播的原理。声音的传播属于机械波范畴,机械波通过波动的方式将能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处。而在转移的过程中,声音传播的介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声音的传播来说,传播介质可以是任何相互联结或相互作用的连续粒子。这也就意味着气体,液体以及固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

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声音传播的原理。当我们把耳朵贴近桌子一端,如果这时有人用手指不断地敲击桌面的另一端,我们会听到手指敲击桌面的声音;其中手指的敲击是初始的振动源,而振动的声音则不断地通过桌子表面的振动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在这个简单的例子里,桌子表面首先变成了声音的介质,变成介质之后桌子表面又接着与空气中的分子进行撞击。在这个传递过程中,声波是由一种介质转移到另一种介质的。在传递的最后,气体分子又与人体的耳膜相撞击,这一撞击立刻引起了耳内许多部位的连环振动反应,而大脑也同时将这些振动解读成为最终的声音。

太空是安静的吗?

我们所讲的太空,通常指的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所有区域。而在这个空间中,人们普遍认为它是真空的。但是太空中有着恒星,行星,卫星以及彗星,甚至还有我们不可知的外星生物,我们又怎么能说它是真空的呢?

其实太空实在是太大了,两个巨大的行星之间往往有着上百万光年的距离,而这些行星之间的地带是空旷的。我们通常将这些空旷地带叫做星际空间,由于星际空间里没有任何东西,所以我们会“机械”地认为太空中是真空的。所以声音也就理所当然的无法在太空中传播。因此,即使人们处于一个观察恒星爆炸的理想位置上,但是一丁点爆炸的声音也不会被人类听到。

那么人们在太空中就真的没有办法听到声音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虽然太空中没有介质进行声音的传播,但是当人们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下还是能够听到声音的。可以肯定的是,在太空里是有“声音”存在的。

太空中能听到得声音

第一种情况是人类在太空中可以通过无线电波的方式接收到声音。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太空中穿着宇航服,而宇航服里安装着无线电接收装置,那么你就可以听到你的同伴传来的无线电信号。由于无线电波并不是机械波,而是电磁波,所以电磁波可以在真空里传递。因此你的无线电接收装置一旦得到了同伴传来的信号,接收装置会立刻将信号转化为声音,而声音在宇航服内的少量空气中传播是没有问题的。同时科学家认为,那些不可知的外星生物发出的声音,可能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才能听到。

第二种情况是声音通过头盔与金属物体碰撞,利用宇航服内的空气得到传播的。假设你穿着宇航服漂浮在太空中,当你的头盔突然撞在飞船上,你将会听到这个撞击所发出的声音。因为声波是通过物理介质来传播的,而你的头盔与宇航服内的空气就恰恰扮演了声音传播介质的角色。由于你仍然处于真空中的缘故,无论你的脑袋多少次用力撞击观测仪器,你旁边的观察者都不会听到一丁点撞击声音。

最后一种情况是声音通过“骨传导”方式来进行传播。想象你是一名正在执行任务的宇航员,在你迈出航天飞机的时候,你将脸颊贴在航天飞机表面,因为没有空气,所以你不会听到空气传导的声音。然而你却可以通过骨传导的方式听到航天飞机里所发出来的声音。在声音的骨传导里,声波可以通过下巴与头骨上的骨骼来进行声音的传导。骨传导与空气传导所不同的是,声音的传播绕过了耳膜而直接进入了内耳。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声音的骨传导:比如我们挠脑袋,吃饼干,刷牙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全是通过这样的骨传导的方式使我们听到的。

然而我们应该清楚的是,以上所述的太空中可以听到声音的三种情况都是在极为个别的场景之下出现的。一般来讲,在太空中人类是不会听到任何声音的,即使你大声的尖叫也不会被人听到。所以,尽管好莱坞的编剧们制作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绝伦的声效特写,但是实际上这些不过都是他们的美好想象罢了。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篇3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是初二学生开学的第二课,由于第一节学生刚学完声音的传播,学生会对本节很感兴趣,这节的特点是简单易懂、小实验探究较多,而且非常有趣,学生乐于参与。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挂图和课堂师生小游戏让学生了解人耳构造并知道人耳是怎样感知声音的,让学生知道保护好人耳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的师生互动小游戏让让学生知道人耳的重要性,珍爱健康,同时也要关心他人,特别是聋哑人等。重点: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点:

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教学准备:音叉、小槌、挂图等。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复习提问: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传声介质有哪些?真空能不能传声?(学生作答)引入新课:

老师的讲课声大家都能听到,大家想过没有,如果大家想听到我的讲课声,它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1、要有声源;

2、要有传声介质;

3、人耳能感受声音。前两个我们上节课已经讨论过了,这节课我们通过对人耳朵的学习,来认识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新课教学

合作探究

(一)人耳感知声音途径 1.出示挂图。

师:(出示人耳的构造挂图。)你知道人耳的构造吗? 生:生物课上我们已经知道了耳朵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从外耳道传人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师:你讲得很好。说明你生物学得很好。大家掌声鼓励。你们知道耳聋是怎么回事吗? 生:在声音传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变成了耳聋。

师:正确。一般来说,耳聋分两类:一类是神经性的,是由于听觉神经损坏引起的;一类是非神经的,是声音传导发生障碍(如耳膜损坏)而引起的。前者不易治愈,后者比较容易治疗。

同学们,假如我们都变成了耳聋,听不到任何声音,请想像一下,我们的生活将变成什么样? 生:我们将听不到音乐,听不到老师讲课,无法与他人交谈、沟通,很苦闷。

生:我们上街听不到汽车喇叭声,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生:我们将失去获得信息的渠道,生活在一个非常寂静的世界里。………

师: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听觉,他们生活中存在很多困难,我们健康的人应该多关心,帮助他们,特别要尊重老人,希望你们学有所成,将来有志于这方面的研究,使更多耳聋的人能听到声音。合作探究

(二)骨传导

师:我把刚才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了下来,下面我们放一下,听听这些同学精彩的讲解。大家听是谁在回答问题,问学生自己听起来像不像?

提问:别人听录音机录制的声音是你自己的,而自己听起来却不像呢?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你能不能从声音传播的途径出发做一个大胆的猜想。

学生实验,(想想做做)分析结论,并回答上面的问题。

介绍骨传导。

师生共同活动:教材17页《想想做做》实验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从而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贝多芬晚年双耳失聪,他的耳聋就是非神经性耳聋,为了能继续进行音乐创作,他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创做出了大量的乐曲。他感知声音的方式就是骨传导。

小问题:生活中我们通过听录音机录自己唱的歌,感觉不是自己的声音,而别人听我们的录音和我们自己唱的歌却没什么两样?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自己听自己说话是骨传导,听自己的录音是空气传导,所以听起来不像自己的,而别人听自己说话和听自己的录音都是空气传导,所以听起来没什么区别。合作探究

(三)双耳效应

师生共同游戏:让班级一名同学闭上眼睛,让他通过双耳感知声源的位置,看能否找准?再让该同学捂住一只耳朵,让他通过一只耳朵感知声源的位置,看能否找准?(教师暗示不同位置的同学鼓掌发出声音)

结论:双耳很容易判断准确声源的位置,单耳不容易判断准确声源的位置。

人耳能判断声源的位置,这就是双耳效应。

因为声源到双耳的距离不同,声音传到双耳的时刻,强弱和其它特征不同,这就是双耳效应的基础。

三、随堂训练习题。

四、学生总结,教师指导。

五、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鼓膜振动—听小骨、半规管前庭—听觉神经—大脑。

二、骨传导:通过人的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从而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三、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 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案 篇4

本节是在上节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基础上学习,主要介绍人耳的构造,声音可以通过耳朵骨骼等传递。学情分析:

学生对声音通过耳朵听到是已经熟悉的如何传递在自然课也已经学过,但对骨骼传声却不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声音可以通过耳朵和骨骼传播。

2、过程与方法

经过观察物体的发声及听到声音的过程,能简单描述声音的传播途径,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贝多芬的事迹,建立起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放弃和修整自己的错误观点。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1、经过观察物体的发声及听到声音的过程,能简单描述声音的传播途径,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初步认识声音可以通过耳朵和骨骼传播。教学方法:透镜式教学法

教学器材:投影设备、收音机、音叉、钢尺、人耳构造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我们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原因是什么?说明什么?

2、在钢管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 会听到几声?说明什么?

二、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声音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传播速度340米/秒。小明对着大山喊了一声后过一会儿听到了,上述是一种什么现象?

那么对于上述声音小明是如何听到的? 板书课题:§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

三、进行新课

(一)人耳的构造

人是靠耳朵听到声音的,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获知声音的呢?

1、学生讨论人获得声音的途径并讲解。

2、教师讲解并出示人耳挂图: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得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二)骨传导

除了通过耳朵听到声音以外,人有没有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声音的可能性呢?

1、实验验证

(1)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2)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

(3)请同学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思考: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有什么不同?

上述实验说明: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声。科学家把这种传声方式叫做骨传导。

也就是说,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不管哪一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听到声音的。这需要其他途径将声音传给听觉神经。

2、学生阅读课本17页的阅读材料

据说贝多芬当年耳聋后,就是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创作。

(三)双耳效应

学生阅读18页材料回答:什么是立体声?

三、本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收获

四、布置作业:

1、学生查阅资料后解释助听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将同步训练的练习完成

3、收音机上设有stereo-mono开关,既然有stereo为何还要设计mono?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五、板书设计

§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

1、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振动——耳朵——骨膜振动——听小骨等组织——听神经——大脑

2、骨传导:

3、立体声: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篇5

一、填空题

1、人的耳廓有()作用。

2、声音在人耳从外到内传播的途径()。

3、噪音是听起来()的声音,长期遭受噪音的侵扰,人容易得病。噪音和()、()都是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

二、连线题

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功能用线连接,再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听神经收集声波

()耳涡把声音信号报告给脑

()外耳道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耳廓传递振动

()鼓膜传递声波

让世界听到不同的声音 篇6

伊扎特:“半岛”电视台这个说法最先是新华社的翻译方式,之后各地的中国媒体便都加以沿用。其实我们阿拉伯语的名称翻译过来应该是“岛屿” (ALJAZEERA)电视台。

之所以起名岛屿,是因为创办的初衷是想让这个电视台成为一座“孤岛”,这里的孤岛并不是说“双耳不闻窗外事”,更不是割断阿拉伯世界与外界的联系,而是想在这个嘈杂喧嚣的世界中拥有一种“独立于西方社会媒介强权之外”的声音和姿态。如果你看到我们电视台的宣传画:上面是无数半岛电视台拍到的独家画面,中间一个大大的眼睛,上写着“如果大家都看CNN,那么CNN看什么?”现在世界上习惯了听CNN和BBC的声音,我们的下一代都成长在所谓“西方式民主”的新闻阴影里,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改变这一切,至少为世界提供一种不同视角的新闻。

冷凇:现在世界上有一种说法,半岛电视台的成名是由于阿富汗战争的独家报道。就在CNN让观众失望的时候,“半岛之声”横空出世,在报道阿富汗战况方面独领风骚。您如何看待半岛电视台的知名度与阿富汗战争独家报道的关系?

伊扎特:相信很多人都有和你一样的想法。其实,对阿富汗战争的独家报道并不是半岛电视台成名的主要原因。半岛电视台的成名关键是在于它在阿拉伯和中东社会,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独立和公共姿态。

冷凇:关于半岛电视台在中国观众中的知名度,还有一个原因是贵台多次发布恐怖分子本·拉登和基地组织的录像带和录音带,似乎“半岛”成了恐怖组织与世界相联的唯一纽带。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伊扎特:这有很深的误会。其实,基地组织录像带会同时邮递给许多电视台,比如美国的CNN等都曾经收到过,但是这些电视台由于政治和利益等因素,还有对素材真实性的质疑,使得他们拿到录像带后不敢率先将内容公开。相反,公共属性的半岛电视台则会积极地将新鲜内容在第一时间播出,并邀请专家来到演播室对录像带和录音带的真伪做出分析和判断。之后这些“聪明的”西方媒介便开始以“转载”半岛新闻的姿态来播放本·拉登的片段——这样既逃避了责任,又达到了目的。

其实,西方世界所谓的“媒介公平”是不存在的,连伊拉克战争这样的非正义战争都在西方媒体上说得通,何谈公平?而西方所谓的“媒介公平”背后离不开经济和意识形态的敌对情绪。恐怖袭击时,西方世界称我们穆斯林世界为“绿色”灾难;而当非典到来之时,他们称中国为“黄色”灾难。依我看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介霸权才是一种“白色灾难”。

冷凇:回顾这几十年的西方媒介霸权战略,这种将敌对方一场偶然事故或灾难过度“妖魔化”的做法是惯用的伎俩。其实您所担心的西方媒介霸权也是很多中国传播学者的忧虑。在中国影视市场上,宣扬美国式精神和世界观的影视产品随处可见,成为进攻中国传统文化的软性武器。请问阿拉伯世界的情况一样吗?

伊扎特:现在全世界都试图抵制好莱坞和媒介集团片面性新闻意识的侵入,美国时常在中东地区推广他们的新闻和影视。我非常担心下一代人的思想被西方过度地影响,我认为我们的孩子有权利接触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力量的抗衡不仅存于军事,比如巴勒斯坦之所以在世界话语权上总是处于被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台。战争的原因使仅有的媒介工作者流离失所,原来的电视台被轰炸了多次,早已不复存在,所以没有直接能为自己国家摇旗呐喊的媒介平台。我们第三世界其实更应该重视媒体的作用,针对这方面的投入应该加大,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让世界听到。

现在本·拉登已经开始通过网络来发布他的视频,不再给各个电视台邮寄录像带了,但是半岛电视台的收视率依然坚挺。在我们眼中,人们之间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有必要,条件和技术允许,我们都会去做直播,绝对尊重新闻真实,将问题的两面性都辨证地呈现,至于观众怎么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者单位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物理与生物学科间的交*、渗透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物理”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能力

2、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教学重点

1、人类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

2、骨导的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音*(若干个)、人耳的构造挂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人体的什么器官听到声音呢?

耳朵、

[师]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请同学们观察人耳的结构挂图,想一想生物课上介绍的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人耳的构造]

[师]出示人耳的构造挂图、

[生]分组讨论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生]耳聋是怎么回事?

[师]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

[生]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又是怎么回事呢

[师]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

[生]这两种耳聋能够治愈吗?

[师]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

[生]助听器矫正的是哪种耳聋?:

[师]当然是非神经性耳聋,同学们,假如我们听不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生]那样的话,我们将失去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我们将生活在一个非常寂静的世界、

[师]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听觉,我们每一位健康的人应该关心、帮助残疾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使这些人恢复听觉、

[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将振动的音*放在耳边,听音*的声音、

[生]分组操作(两个学生一组,轮换听音*的声音)

[师]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生]音*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师]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的声音、

[生]听不到了、

[师]请同学们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的声音?

[生]分组操作、把音*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上,能“听到”较弱的声音,把音*放在牙齿上体验,“听到”的声音较强、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骨能传声、

[师]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刚强的意志,真让我们健康人为之震撼

科学世界]、

[师]实际中我们如何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呢?

[生]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眼睛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

[师]如果将你的双眼蒙上,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生]结果表明“能”、

[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介绍双耳效应、

由于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生]老师,我们明白了: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的结果、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音响设备都是双声道立体声或多声道立体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让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人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 这样,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

(1)空气传导

2)骨传导

2、双耳效应

四、布置作业

1、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写在作业本上、

2、小论文:助听器的功能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两课声音的产生、传播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声音的接收和感知问题。通过认识耳朵的结构,以及对耳朵听声音过程的假设和验证,来学习耳朵听声音的原理和过程。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噪声的来源及对耳朵的危害,引导学生了解保护耳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1、在科学探究中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加工、解释。

2、能够利用模拟研究做出假设并验证。

3、探究耳朵感知声音的过程,关注科学,并从中体验乐趣。

4、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5、能通过自主学习,认识耳廓的作用、主动探究鼓膜、6、培养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认识耳廓的作用、主动探究鼓膜、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实验:纸屏、塑料泡沫小球、小鼓、鼓槌;有关耳朵的课件。

2)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自备一大张纸和透明胶带、剪刀。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听一听,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我们是凭借什么器官听到声音的呢?

生:耳朵。

师:人靠耳朵听声音,那么耳朵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出示相关课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视频的方式引出耳朵的功能,以问题的形式唤起对耳朵的探究欲,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互动学习新知。

活动一:认识声音的传播方式。

师:为了理解我们感知声音的原理,需要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声音的传播方式。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吧!

演示实验:把拴有小球的纸屏立在桌上,在纸屏的侧面用力敲鼓,使鼓声有一定节奏。

师:当敲鼓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纸屏上的小球在不断地跳动。

师:是什么使小球振动呢?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生:是鼓声使小球振动。

师:就像石子投在水中形成的水波可以一圈一圈地向远处传播的波纹一样,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振动着的声音的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叫做声波。百度水波图片

出示声波的图片

【设计意图】声波比较抽象,而水波学生比较熟悉,通过百度图片,使学生进一步在类比中了解声波。

师:水波和声波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并交流:水波只能沿水面向周围传播,而声波可以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四面八方传播。

师:当敲鼓引起的声波通过空气传到纸屏时,就会引起纸屏跟着振动,并且引起贴在纸屏上的小球也跟着振动。

活动二: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

(一)、认识耳朵的构造

师:我们知道声音以声波的方式传播,那么,我们又是怎样通过耳朵感知声音的呢?那我们需要从耳朵的构造说起。

师:请同桌互相摸一摸,看一看对方的耳朵。观察形状,注意礼貌。生相互观察。

生汇报交流:耳朵软软的,有耳垂,里面有一条弯弯的洞。师:通常我们只能看到耳朵的外部,耳朵的内部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学耳朵的构造。

出示课件幻灯片4,根据图示说出耳朵的结构名称,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二)、听觉产生的过程。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耳朵的构造,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声波引发的振动。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音在耳朵里又是怎样传递的呢?请同学们在实验中推想一下。

2)学生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把假定的声音传播路径画出来)

(3)小组汇报:声音的传递路径是“声源 → 耳廓 → 外耳道 → 鼓膜 → 听小骨 → 耳蜗 → 大脑”。(板书)

(5)进一步了解耳朵听声音的原理。继续出示听觉形成过程的课件,声音的传递路径,验证学生猜想。

活动

三、了解人耳各部分的作用

教师出示了解人耳各部分的作用的课件,让学生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8)师总结:耳廓将声音收集起来,通过外耳道送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充满了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将振动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后传入大脑。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出示的百度图片自主学习耳朵结构,再以检查的方式出示百度课件,让学生说出耳朵各部分名称,为猜想验证耳朵感知声音的过程做好铺垫。

活动四:认识耳廓的作用。

1.学生制作喇叭状的“助听器”,教师巡视。

方法:把一张大纸卷成圆锥状,再用胶带把末端贴好以固定形状,将小的一端靠近耳朵。

2.猜想实验。

师:如果把助听器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感觉有什么不同?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端讲话,音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学生活动,交流发现:将纸筒的大端靠近耳廓后,会感觉声音明显增大,反之减小。

4.思考交流。

师:如果没有耳廓我们的听力会受到影响吗?如果为我们换上一个更大的耳廓又会怎么样呢?

生:听力进一步增强。

5.师生小结: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同时还有保护耳朵内部构造的作用。耳朵真神奇,我们可要好好保护它啊!

【设计意图】通过对耳廓模拟实验研究,进一步了解耳廓的作用,激发保护耳朵的意识。

• 活动五:探究鼓膜作用:

1.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鼓膜具有产生振动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做实验验证。2.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交流设计方案:

(1)将桌上准备的细纸屑放少量在“鼓膜模型”的气球皮上。(2)再用手鼓在“鼓膜”——气球皮的上方制造声音。(3)观察“鼓膜”——气球皮上的纸屑有什么变化 4.分组实验: 温馨提示:

•(1)、当手鼓与“鼓膜”------气球皮的距离保持不变时,用不同的力

• 使手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气球皮的振动与什么不同?

•(2)、当手鼓与“鼓膜”------气球皮用力保持不变时,在距离远近不同地方敲击手鼓,仔细观察气球皮的振动又有什么不同?

•(3)、通过以上的实验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4)、认真填写好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

班级 组别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 观察“鼓膜”的作用 实验器材 气球皮,橡筋,纸屑,拉罐筒,手鼓 实验过程 先将少量纸屑放在“鼓膜”——气球皮上。

再用手鼓在“鼓膜”——气球皮的上方制造声音。

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及以上纸屑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果 手鼓发出声音,鼓膜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汇报:

生1.鼓膜______振动的作用。

生2.发声强,鼓膜振动强。生3.距离近,鼓膜振动强 发声弱,鼓膜振动弱。距离远,鼓膜振动弱。

6.小结:鼓膜很深,而且有弹性,即使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我们耳朵里的鼓膜和气球皮一样,当外界的声音传到

鼓膜时,就会引起鼓膜振动。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我重视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实验探究。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了他们的思维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说说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今天的科学让你有哪些收获?你在哪些方面表现比较棒? 3.鼓膜是耳朵十分重要的器官。我们应该怎样呵护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所经历的活动再回顾,总结经验,提高认知水平,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延伸学习将课堂上的探究拓展到课外,使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延伸到课后探究。

(三)科学素养训练

训练1.观看春晚千手观音舞蹈:了解节目“千手观音”中的舞蹈演员都是聋哑人,她们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学生百度搜索:训练2.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是怎样感知声音的?学生百度搜索:【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等手段解决问题,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探究乐趣。

六、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过渡。

活动一:认识声音的传播方式。首先以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方式。再以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声波。

活动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学生以多种方式认识耳的构造,用模拟实验及课件展示、猜想、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耳朵感知声音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思维。

活动三:认识耳廓的作用。

围绕“助听器”开展的体验活动,采用的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相似研究法,将耳廓与“助听器”的相似点突出出来。

活动四:引导学生认识噪声,了解减少噪声的方法。让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噪声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既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同时解释问题,学以致用。

我听到了爱的声音 篇9

在正月十五那一天,母亲很晚才回到家里,女儿竟还没吃晚饭。母亲也没吃,她带回了一盒元宵。

过了一会儿,母亲煮好了元宵,盛在两只碗里,女儿一碗,自己一碗。

女儿呆呆地望着碗,不动筷子。

母亲就很奇怪,拿起筷子,困惑地问:“怎么了,你不饿吗?”

女儿低声说了一个字:“饿。”

“既然饿,为什么看着不吃?不爱吃?”

“……”

“我记得你是爱吃元宵的啊。”

“妈妈,我怕。”

“怕!”——母亲更奇怪了,“怕什么?”

“怕你在元宵里下了毒……”

女儿抬起头,目光定定地望着母亲,眼中已噙满了泪。

“你这是说的什么话?”

“妈妈,你把筷子放下吧!我不想死,我也不愿你死……”

“可我……”

“可我觉得你肯定在元宵里放了毒……”

女儿的眼泪,吧嗒吧嗒掉在桌上,掉在碗里。

母亲缓缓放下了筷子,表情一时变得异常严肃。她也目光定定地望着女儿问:“你今天究竟是怎么了?你头脑里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荒唐的想法?''

“妈妈,我今天听来家里玩的同学讲,别的中学里有一名女生和我一样爸爸也死了,妈妈下岗了。下岗的妈妈就买了一盒元宵,煮时下了毒,结果她和她女儿吃了以后都死了……妈妈我知道你也下岗了,只不过你一直装出每天都去上班了的样子……妈妈我真的很怕死,也不愿你死……”女儿说罢,哭了起来。

而母亲则起身走到了女儿身旁,女儿扑在母亲怀里,双手紧紧搂抱住母亲。

母亲抚摩着女儿的头,用特别温柔的语调说:“好女儿呀,妈妈有多么爱你,你是知道的。妈妈怎么会忍心毒死你呢?妈妈才四十多岁,小时候挨过饿,十六七岁下乡,整整10年后才返城,结婚了仍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你10岁时我们终于有了房子,你爸爸又病了多年……妈妈的命虽苦,可妈妈珍惜自己的命,才不愿死呢……”

母亲也流泪了,眼泪掉在女儿脸上、手上……

母亲又说:“好女儿呀,不错,妈妈是下岗了,妈妈是一直在瞒着你这件事。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就是去找工作的呀!”

“找到了吗,妈妈?”

“暂时还没有。”

“那,我们以后怎么办呢?”

“这是妈妈应该考虑的,这你不必发愁。你同学对你讲的事,也许是真的,也许是假的,即使是真的,那个母亲的做法也是种罪过的,妈妈才不会那样呢!”

“妈妈,我错了,我不该胡乱瞎猜疑你。可……可我们以后究竟该怎么办呢?……”

“女儿,你先放开妈妈……"

女儿放开了母亲,母亲就又回到桌子那一边坐下去了。女儿仍像刚才那样目光定定地望着母亲,但眼中已充满了信任。

母亲慢言细语地说:“好女儿,如果我们要鼓起勇气生存下去,那么,你就得和妈妈共同接受另一种现实。”

女儿说:“妈妈,不管那另一种现实是什么样的,我都有勇气和你共同面对它。”

“其实那另一种现实无论对我还是对你,都并不多么可怕。”

“妈妈,你就说吧。我做好种种心理准备了!”

“我们住的这个两室的单元房,你爸爸活着时我们不是已经买下了吗?首先,我们把它卖了。而且妈妈已找到了买主。那么,我们就有十几万元钱了……”

“可……我们住哪儿呢?”

“我们将用一半的钱买一处一居室。所以你以后不可能再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了,你同意吗?”

“这……我听妈妈的。”

“在那一间房子里,我们要摆一张双人的大床……”

“我高兴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

“双人床上还要想办法架一张单人床,你将睡上边的单人床……”

“为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呢,妈妈!双人床上架一张单人床,看上去多古怪呀!”

“必须那样。因为,将有一个男人和妈妈睡在双人床上

“……”

“女儿,听明白妈妈的话了吗?”

“妈妈,你要给我……找一个后爸!”

“是的。他比妈妈年龄大,五十多岁了。他是一个有技能的人,善于修理家电。剩下的钱中,妈妈将动用两万,租一个门面,向他學习家电修理,与他共同开一个家电修理部。其余的钱,为你储蓄着,留作你上高中上大学的学费,女儿,这就是我们未来的生活。妈妈本不打算在今天晚上和你说这些,但是你想得太多了,妈妈只好现在就讲……”

女儿眼圈一红,又低下了头。

“他……那个男人,会对你好吗,妈妈?你们不会整天吵架吧?”女儿的声音比母亲的声音更低。

“妈妈怎么会找一个对妈妈不好、整天和妈妈吵架的男人呢?”

“他……也会对我好吗?……”

“妈妈保证他也会对你好,只要你能渐渐习惯于接受他。”

“他……不酗酒吧?……”

“他偶尔也喝,但是绝不酗酒……”

“他赌钱吗?我讨厌赌钱的男人……”

“妈妈怎么会找一个赌徒呢?”

“妈妈,你可要看准人呀!”

“妈妈已经四十多岁了,不是那么容易被男人的假相欺骗的。”

“那么,妈妈,这一个现实,我也接受。”

女儿抹了一下眼泪,抬起了头,她望着她的母亲,见她的母亲脸上也和自己一样正淌着泪。

母亲抹了一下眼泪,嘴角微微一动,似乎笑了一下。

女儿觉得母亲真的是笑了一下,于是自己也笑了一下。

女儿低声说:“妈妈,咱们吃元宵吧,要不凉了。”

母亲说:“对,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于是女儿首先拿起了筷子。

“女儿,吃出了什么馅儿的了吗?”

“山楂馅儿的,酸甜,我爱吃。”

“女儿呀,咱们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命运就像这元宵做成的过程一样。做元宵不是首先得有馅儿吗?咱们就是元宵馅儿。咱们被放在社会那只大簸箕上摇啊摇啊,渐渐地黏满江米面,一个个元宵就做成了,那就是咱们的命运形成了呀。咱们不能被摇散了,咱们应该经得起摇,摇散了的馅儿还怎么能滚成元宵呢?只要咱们自己不散,只要咱们本身酸甜酸甜的,咱们的命运就也会像元宵一样,有自己的滋味儿。你说对不对?”

“妈妈,你不但说得对,而且比喻得好极了。以后我要把你的话写进作文里!”

女儿的语调乐观起来了。

“还吃吗?”

“妈妈,再给我盛一碗!”

在正月十五,有一个人听到了这母女二人的全部对话。

那一个人是我们都不太相信存在着的上帝。

上帝被母女二人的相互理解感动了。于是上帝使那个将要介入她们命运的男人的心肠变得更好,性情也变得更好。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篇10

流程设计:

我将为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流程为:

听生活中的各种(感受声音无处不在的在我们身边)→观看微课视频(耳朵的构造)→提出问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分组实验完成学习任务单→推测验证(观看微视频声音的传递)→ 实验验证声音的传递→拓展利用传声游戏进一步体验感受声音的传播教学过程

(请在此处以时间为序具体描述微课程的所有环节)1.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16秒

2.提出问题:声音传到耳朵,耳朵是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0秒

3.呈现耳的结构模型图,讲解耳的构成 38秒 4.3.介绍模拟实验的实验材料以及组装方法。39 秒 5.做模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2分钟14秒

6.结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图像分析,让学生明确鼓膜的作用。40秒

7.利用传声游戏进一步体验感受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1、了解耳朵的构造,知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选取合适的材料组装鼓膜的振动的模拟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3、并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揭示鼓膜的作用,体验实验的乐趣。

【重点】:用实验探索声音引起鼓膜振动,我们就听到了声音,会自己操作实验。

【难点】:声波传递鼓膜,引起鼓膜振动产生的声音。【材料准备】:

纸杯或纸筒 棉棒或火柴、细线、橡皮膜、小镜子 微视频 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你们听到什么声音? 引导学生听,感受声音无处不在的在我们身边

2.提出问题:声音传到耳朵,耳朵是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兴趣。

二、了解耳朵的构造,探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呈现耳的结构模型图,讲解耳的构成。

引导学生明确了解耳各部分的构成 2.自主学习

耳朵分为: 每一部分有包含:

耳朵各部分的作用:

三、观看微视频了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额?

四、演示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解声音引起鼓膜振动,我们听到声音的。【微课导学】

观看微课程视频,了解实验操作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操作:

1、在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块橡皮膜,绷紧后用橡皮筋固定,当作鼓膜;把一根面棒或火柴棍系在细线上,并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棉棒上紙片的现象。

对着纸筒发出声音,我观察到。

2.将橡皮膜扎破,再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现象。

我观察到: 怎样保护鼓膜? 课外延伸

1.与同学交流鼓膜的作用及实验的现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篇11

一年前,我在北京,在奥林匹克青年营,我认识了一位沙特阿拉伯的营员。一次,我拉他去营地中医所针灸。扎完针后,他说:我原以为有这么古老技术的中国很封闭、很古板,新北京新奥运让我看到原来中国这么发达、开放。我想留在北京学医,这里不仅可以学到神秘的中医,还能学到西方先进的医学。这一年,我19岁,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青年营。

幼时的我曾很抵触外国人误解和扭曲中国,我曾一度激愤地呐喊:那不是真正的中国,不是!在我看来,他们不曾看到我们过去的高度发达,不曾看到我们过去的辉煌灿烂,更不曾看到我们过去那傲视苍穹的王者风范!然而,伴随着祖国沧桑巨变一路征途,我渐渐发现空含满腹的愤怒只是徒劳无获而已。我们曾停歇、彷徨、呐喊、挣扎,无数的仁人志士也曾抱着一息尚存,尚思报国的拳拳赤子之心,慷慨赴难,悲歌就义。但历史的惊鸿让我们惊醒,当面对外来的不了解、不认同、批判甚至偏激的时候,冷静的思考,思考如何展现真实的中国,才是我们唯一理性的选择。

若要世界听懂我们的声音,挺直的腰板、浑厚的底气才是我们呐喊的资本,博大的胸怀、微笑的表情才是我们振翅的姿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懂得,我们,新时代的青年,除了满腔热血,更要有直面问题与困难的勇气,要用开放的姿态去迎接外界的质疑甚至敌意。要看到,虽然我们已用实力赢得了掌声,但不是全世界都已认同了中国。前方的路途,依旧布满坎坷与荆棘,但我们相信,以理性的灵魂坚定今日的信念,中国定能赢得世界的尊重!

六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面对宽广的未来天际。就让我们挺起自信的胸脯,毅然接过前人的火炬,以崭新的姿态,与祖国一同,走向世界!

让格莱美听到中国的声音 篇12

7年磨砺,240万资金,美国一流制作团队打造一张专辑唱片,在目前低迷的唱片市场,这些数字让人难以置信。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韩红做到了。她同样做到的还有某种含义丰富的宣示——尽管从政,我并未放弃音乐。

其实,这是韩红的一贯风格。

坚持发出自己的声音

继承了藏族歌唱家母亲的基因,韩红很小就显露出音乐天赋。

曾经在一次娱乐节目颁奖晚会现场,韩红儿时一张穿着小花裙子、挽着菜篮子的照片让大家笑喷之余惊讶不已——照片上那个小姑娘的眼神中,俨然透着一股不可动摇的坚定。韩红解释,她从小就是个坚定的孩子。后来,她把这股子劲儿用到了音乐上。

“从6岁起,我就知道自己很会唱歌。也是从那时起,我就坚定地告诉自己,将来一定要做歌手。”

但是,那时,韩红一定想不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样的歌唱家。

她不可能想明白,生于1970年代初的韩红在成长记忆里没有流行音乐。而她又出生在一个严肃的军人家庭,“流行”似乎距离一个偏远地区军人家庭的孩子更加遥远。

幸运的是,韩红在北京长大。在这个中国文化的最前沿阵地,她不但9岁就加入少年儿童合唱团,接受了专业的音乐训练,而且在中国流行音乐一片荒芜之时,韩红因“地利”而触摸到了最早的春能唱过我,因为他们不会有这样的感情在里面。”

家乡西藏,已经成为韩红独特的能量源泉。一次去兰州演出,到了离兰州挺远的地方夏河县,在藏区,那儿有一座拉卜楞寺。路上车坏了,大家都下来推车,推完了,韩红没有马上上车,“我说我想走走,慢悠悠的,抬头看着天,就这么走着。当时天上地下都那么空旷但是我心里却不觉得孤独,远处有山,我的旁边有条河,远远的还能看见有人赶着一群牛在走,就像一幅画。他们很悠闲自得,我也很悠闲,我知道如果人在这种环境下生活肯定不会想太多物质上的事。我渴望这种生活,因为这样会是非常惬意的,这是我一直向往的。”于是,《穿行》的第一段歌词就在这种远离尘世的悠然中诞生了。

然而回到北京,下半段却怎么也写不出来了。直到再次回到家乡,高远空灵的雪域才又点燃了韩红的激情。“在家里我们很多人在一起聚会,把酥油灯点起来,大家一起跳‘锅庄’,锅庄是康巴地区的一种舞蹈。那时候,我很自然地就把歌词的下半段写出来了。”

“酥油灯燃起来,锅庄吗跳起来,康巴人的生活,是这样的自在;姑娘们唱起来,汉子们跳起来,牧人的生活,在山水间穿梭。”流淌的歌词,是韩红自己心境与向往的写照。“我觉得我的心灵在这首歌里得到释放。”

除去城市的喧嚣,韩红在西藏找到了沉积心灵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也是繁忙的都市人渴望的。这些被浮躁淹没的纯真,正是人们出发的初衷,可是它们却被遗忘了,韩红的很多MTV都是在西藏拍的,镜头中韩红看着风马旗,牦牛群,啥达的眼神,是一种装不出来的归属感。

其实,几十年来,在韩纽心中,西藏正在超越家乡的概念,作为民族元素之一,代表中国文化的声音。“作为一个藏族歌唱家的后代,又作为一个来自藏族的音乐工作者,我一定要把本民族的东西,代表中华民族力量的东西展现出来。”

当互联网,MP3、MP4等所有现代化的设备和通讯技术都已经能够到达那片雪域高原的时候,虽然同为藏族歌唱家,韩红已经与前辈有了很多不同。她学习的歌曲不再靠是单一的口耳相传,学到的也不再是单一的民族音乐,接受方式的多元化和技术的飞跃,使得韩红作为歌者所关注的视野大大扩展。因此,韩红也正努力在带着西藏音乐一起往外走。

把中国流行乐推向格莱美

这一次,韩红的目标是格莱美。

2009年10月9日,出任空政文工团副团长不到三个月的韩红,亮相太庙,隆重推出自己筹备达7年之久的新专辑《听我的声音》。

而正是这张专辑中的歌曲,让担任制作人的美国顶级音乐人大吃一惊,“韩红一定是混血!”这是他们听了韩红录制的《文成公主》小样后地第一反应,而且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感觉。

在他们心中,一个纯粹的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不可能有这样好的声线和感觉。至少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

不过这次,他们确实遇到了。崇高理想主义的韩红,为了这张专辑,从20多首歌中精选再精选,不惜废掉十几首。“中间反复了好多次,但是没达到满意的效果,怎么办?只能反复。”一向急脾气的韩红,这次付出了无比的耐心。主打歌《听我的声音》是由美国人作曲,开始用英语填词,可是小样拿过来翻译成汉语后,却怎么也合不上音韵。就这一首歌,韩红先后找了好多词作者,最后还是新生代作家郭敬明完成了这个任务。“他的词跟英文原词有很多的韵一致,非常厉害。”

问题不仅出在作品本身,新专辑采用了美国一流的音乐人来制作。除了技术层面的水平之外,双方文化理念上的差异,几乎让他们彼此崩溃。“唱片制作团队有不少美国顶级的音乐人,比如麦当娜和迈克尔·杰克逊的吉他手等。因为文化存在差异,我们经常会为一些理念和细节发生争执。吵了不知多少次,翻译夹在中间都快疯了。“虽然最后的结果是韩红与对方的想法在专辑中各占了50%,但是真正让人发疯的是美国的音乐人不了解中国,甚至从来没有听过中国的流行音乐。

“现在我们的流行音乐几乎完全按照欧美的流行音乐标准来衡量,这是误区,但也是现实。而且接下来的方向可能人们看待音乐就会开始脱离单纯音乐的范围,增加娱乐的因素,这是一个时代的特点。”与很多新生代流行音乐人不同,韩红与她这一辈的流行音乐人,都经历了中国流行音乐从无到有,伴随着流行乐的沉沉浮浮,喜怒哀乐一路走来。对于中国流行音乐,他们更了解,也就更着急。

“我为什么请美国人来做?第一就是我要尝试一下不同国度的人对音乐的理解;第二就是我要感受一下不同国家的音乐人,音乐家对中国音乐的看法;第三就是我也要尝试看看有没有这样的突破口,让中国的声音在世界上被人有所了解。“而这最后一点,应该是韩红最重要的目的——虽然目前整个亚洲的流行音乐尚未在世界流行乐坛占据一席之地,但中国的流行音乐总归要走向世界。

韩红甚至已经在考虑制作《听我的声音》的英文版。

另一方面,她在努力发掘少数民族音乐的力量。“他们对中国人真正的本土民族音乐一定感兴趣,因为在他们的思想里这本身就是神圣和神秘的,他们想去了解。”现在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流行着韩红翻唱的一首维吾尔语喀什民歌,夹杂着流行元素和民族风韵,很受欢迎。

“这是我的强项”,韩红计划接下来将蒙古族,朝鲜族的民族音乐融入流行音乐,因为“它们太有吸引力了,而且代表着中国”。

上一篇:企业文化更新下一篇:韩国留学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