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入门指导心得体会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科入门指导心得体会

学科入门指导心得体会 篇1

从初高中那种文化为主艺术为辅的学习模式中,终于来到了大学,开始学习自己喜爱的专业了。带着欣喜与期待踏入了大学的校门。而等待我们的却是那一份茫然无措。专业课却不在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画画素描画画色彩了,一堆堆新奇的概念和理论蜂拥而至,而我们对那些学习的意图用处知道得更是少之又少了。而学科入门指导讲座确实给我们这一只只迷途的小羔羊指明了些许道路。至少,我开始对艺术设计专业有所了解了。

艺术设计系分为五个小方向,分别是视觉传达、数码媒体、室内设计、景观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当然知识与知识间的相通和结合是不言而喻,没有完全独立的一个专业,但是,如何找到着重点,如何去选择自己喜爱的,再以其他小专业的一些理论基础,概念基础来相辅也就变得极其重要。而在选择的基础,必然是先去了解这些小专业了,再通过简单的实践与学习去挑选自己所喜爱的专业。下面就来谈谈通过学科入门指导讲座我对这些小专业的一些认知吧。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体现着设计的时代特征图形设计和丰富的内涵。它的内容包括:印刷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影像设计、视觉环境设计等等等。而视觉传达的构成主要为:文字、图形、色彩,在我看来我觉得最重要的便是色彩了,因为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色彩是第一信息刺激,因此视觉传达信息的接受者对色彩的感知的反射是最敏感和最强烈的。我认为视觉传达是一个对个性,创意,独特想法要求较为高的一个专业,而且现在社会上对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并运用范围广,可在广告设计、书籍设计、装饰设计等领域得以发展。

数码媒体泛指使用各种数字、信息技术制作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包括:虚拟现实、网络艺术、电子游戏、电脑动画、影视广告、网络游戏、多媒体彩信、数字插画等等。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并且熟练掌握和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手段。数码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可以说是当今最前沿的艺术类专业,也是目前毕业生求大于供的几个稀缺专业之一,许多高校还未开设数码媒体专业课,而值得庆幸的是我校开设并一直在发展此专业。

景观建筑设计也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以建筑、园林、规划为研究理论支撑骨架,探索多学科交叉的设计领域。景观建筑设计的理念主要是整体性、文化性和风水的观念,景观建筑与一般建筑相比,有着与环境、文化结合紧密,生态节能,造型优美,注重观景与景观和谐等多种特征。而如今,世界各种景观设计理论与流派纷纷涌入中国,在这全球化的大潮中如何改变目前特色丧失、文化空缺的困扰,如何把握、立足自己便极为重要了。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道、远离你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环境艺术专业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预见性、系统性、特色性、创造性、适应性。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需求旺盛并显示出高度的生命力,甚至有专家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需求每年仍将以20%的比例增长。

室内设计专业,也是我最为感兴趣的专业了。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而且现代的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而且室内设计应该是设计专业里面需学软件最为繁杂的,并且在个人创意及精确度整体性方面要求较为高,是一个体力与脑力相结合,智慧与力量并存的一个专业。而现在室内设计也有了许多流派,如: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极简主义、装饰艺术等等等。而不管有多少流派的产生,切实的创新自我和设计的舒适度一定是最为重要的。室内设

计是在我看来最贴近人类生活的一门专业了。

学科入门指导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科技创新训练,素质,大学生

在21世纪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才的竞争是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国内许多大学定位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大学, 而我国许多大学培养的本科生质量与研究型、研究教学型大学差距很大, 特别是高等教育扩大规模后, 教育目标转变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 毕业生的数量增加, 但质量却有日渐下降的趋势。如何能改变这种现状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提高本科生实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 教育部所属的一些高校实施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正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 北京林业大

*本文系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教学团队项目资学从2007年开始实施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 并开展了大学生走进实验室活动。在2007年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中, 本人指导了两个项目:“川楝黄酮的分离结构研究”和“化学法提高回用纤维性能的研究”, 2009年指导北京市大学生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一项, 作为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指导老师, 下面谈谈对指导林产化工学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的实践与体会。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的作用

1. 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 知识的实用性受到了重视, 大学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 教授的知识要学以致用, 要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 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学生的特点是不仅要听讲理论课程, 还要动手实践, 才有学习动力。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我校林产化工学科为例, 学生主动申请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数目不断增加, 2007年6月份北京林业大学首次实施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 全校共批准31项, 林产化工学科申请到8项, 参加学生12人, 通过1年的实践, 已于2008年6月28日全部验收完毕,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7年下半年全校批准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40项, 林产化工学科申请到5项, 参加学生10人;2008年全校批准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97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40项和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计划25项, 林产化工学科申请到11项, 参加学生21人;2009年林产化工学科提交4项8位同学的申请, 等待学校批准, 另外还有一批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计划。学生主动找到老师, 希望老师能够担任他们的指导老师, 指导他们参加各类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 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很大的提高。

2. 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目前的本科生教育主要是理论性知识的灌输, 填鸭式教育, 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 有些实验是几人一组, 1人动手, 其他人看着,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 到了大四做毕业论文时或毕业后, 动手能力差就暴露出来了, 有些学生对学过的最基本的实验、如含水率的测定都不会做, 有些学生控制不好实验条件, 做出的数据重复性很差, 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 增加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科技创新训练机会, 加强大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从而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 改变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 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7年和2008年研究生保送过程中, 林产化工学科有8名参加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的学生被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科院等高校或研究机构接受, 有6名参加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的学生被北京林业大学接受, 另有2名考上研究生, 这说明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 林产化工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我国大学培养的学生虽然理论知识较强, 但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较差, 如让学生写一篇课程论文, 往往是将几篇文献拼凑在一起, 不能很好地利用他人的资料, 开展自己的研究。

通过科技创新训练计划,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会查阅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 学会运用资料为研究服务。如能写出水平较高的文献综述, 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将会有很大提高。本人指导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化学法提高回用纤维性能的研究”, 在项目执行期间, 学生查阅了30多篇专业文献, 发表了1篇综述论文“浅谈废纸回收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运用资料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意识和实验动手能力

科学研究需要一种严谨、求实的精神, 又需要艰辛的劳动。课题刚开始立项时, 学生的想法很简单, 以为用一、两个星期就能完成一篇研究论文了, 好像我们的教学实验, 做完实验, 写上实验报告就行了。他们哪里知道教学实验都是老师精心设计的、实验前各种试剂都已配好, 实验结果的好坏并不重要, 主要是学会方法就行了。而我们的科研试验是要求数据非常准确, 数据有问题还需重做, 往往一个实验需要重复几次才能掌握好条件, 得出准确数据, 有些试验往往需要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才有结果, 也可能会出现实验不成功的情况。通过科技创新训练的试验过程,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意识, 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 为学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基础。在2009年的毕业论文试验中, 发现曾经参加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的学生 (约占专业人数的25%) , 动手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均明显提高。

5. 培养学生分析、写作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实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就进入了撰写科技论文阶段。目前,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足, 导致大部分毕业生不会写科技论文, 写出的是实验报告或是实验总结。通过科技创新训练教会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促进课堂理论教学知识与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 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科技论文比赛, 培养学术交流能力, 2008年和2009年, 林产化工学科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在2008年我校材料学院组织的本科生学术论文大赛中, 论文的一、二、三等奖均被林产化工学科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获得, 本人指导的“化学法提高回用纤维性能的研究”和“川楝黄酮的分离结构研究”两个项目写出的论文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在2009年我校材料学院组织的本科生学术论文大赛中, 论文的一、二等奖也是林产化工学科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获得, 本人指导的“松香改性生漆研究” (北京市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支撑) 所撰写的论文获得二等奖。几年来, 林产化工学科学生参加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8篇, 其中3篇为中文核心期刊, 3篇为科技核心期刊。提交和被接收论文3篇, 充分证明通过科技创新训练, 学生的学术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二、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是项目实施的保证

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体, 项目实施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只看科研产出, 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收获的大小与老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只有教师的精心指导, 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在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6月份实行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中, 本人承担了两组共3位同学的科技创新训练指导任务, “川楝黄酮的分离结构研究”和“氧化法提高回用纤维性能的研究”, 经过1年的研究, 取得了很大进展, 项目结题时每组研究结果均发表1篇研究论文, 一篇发表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另一篇发表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位同学的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数据分析能力、运用资料能力和写作能力均有很大提高, 作为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告诉我, 指导教师精心指导是项目顺利实施的保证。

1. 课题申请前, 慎重选题

课题申请前, 指导老师要选好课题, 林产化工学科的研究范围较广, 课题不能选得太难, 林产化工学科学生的基础课较多, 有数学、化学、物理和外语等多门课, 课程的难度又很大, 学习任务重, 不可能投入太多的时间去从事课题研究, 但又不能太简单, 最好自成一体系, 有研究价值。因此在课题申请前, 要认真思考, 选择既有科研价值又难易适度的题目。另外, 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一般选择适合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做的项目, 因为他们已经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 有一定的实验基础, 同时理论课程负担也不像大一、大二那样重, 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进行研究工作。

2. 课题申请时, 指导学生写好课题申请书

课题申请时, 由于是学生申请, 他们没有写过申请书, 没有经验, 申请时间又短, 学生不可能独立完成。指导老师按照预定课题的研究方案, 指导学生去写, 并不是代学生去写, 要让学生尽量理解并学会写课题申请书, 达到我们科技创新训练的目的, 教师一般要对学生写的申请书修改三次以上。

3. 课题实施时, 起引导、督促作用

课题进入实施阶段后, 首先要教会学生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是课题开始的首要阶段, 使学生掌握资料的收集、阅读、总结等。其次, 教师要安排好实验室, 指导学生如何准备实验原料, 购买药品。进入实验室, 问题就出现了, 繁琐辛苦单调的实验室工作, 往往会消磨学生最初的热情, 加之课业繁忙, 外语四六级的压力、大四学生的就业压力等, 使得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时间越来越少, 这时指导教师要予以鼓励和监督, 督促他们充分利用好节假日和暑假、寒假的时间。同时, 指导老师要到现场指导, 及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最后, 学生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能力不足, 往往实验完给你一堆数据, 其中还有一些异常数据。这时, 指导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数据, 如何对待异常数据, 有时需对某些实验进行多次重复和验证, 才能得出合理结果, 达到我们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的目的。

4. 论文写作

科技论文是科技工作者对创造性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 并得以公开发表或通过答辩的科技写作文体。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是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从事科学研究必备的条件, 因此应利用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对学生进行科技论文写作培养。教师应根据实验结果指导学生写科技论文, 一篇论文需要修改多次, 如能发表, 既锻炼了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 又使学生获得了名誉, 可在保研、评奖学金时加分, 又为找工作时提供学术能力证明, 增加学生参加科技创新训练的动力。

三、建议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有些项目进展缓慢, 没有完成。有些学生想参加, 但项目数少, 资金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 作为指导教师提出一些建议。

1. 加强项目管理

建议学校教务部门应强化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的管理, 做好计划的宣传、实施、监督、评价及验收等工作。项目应纳入学校的正规教学计划, 可作为一门课, 叫做科研实践课, 学生完成项目, 经评价验收合格后, 学校可给予一定的学分, 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 给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5档成绩。这样做可使学生省出一部分理论课时, 用于实际实验操作, 也能激励学生申请、完成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的管理最好实现校院二级管理, 学院负责项目的实施, 中期检查和日常管理, 并定期举行一些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交流活动, 提供良好的科研氛围, 学校负责项目的审批和验收, 课题结题后学校把项目的总结和成果编印成册, 为后续项目的执行打下基础。

2. 拓宽项目来源

现在执行的大学生科研项目大多来源于学校教学经费投入, 还有一些教育部门或地方政府投入, 立项数目较少, 远远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参与, 建议学校考虑鼓励有科研经费的老师参加到大学生科研培训中, 制定一些政策, 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 学生得到了锻炼, 老师提供经费, 也得到一些研究劳动力。目前林产化工学科的一些老师自愿用科研经费指导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我本人也用科研经费指导了两名本科生从事科技创新训练,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我校林产化工学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的实践, 证实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提高了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 弥补了我们正常教学计划中培训内容的不足, 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建议高校转变教学观念, 尽快把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纳入到大学生教学计划中, 加强项目管理, 拓宽项目来源, 适当加大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投入,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 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 培养高素质人才, 为国家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樊世清, 于泽, 朱学义, 等.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煤炭经济研究, 2007, 1:75~76

[2]段徐, 章燕棋, 应美丹, 等.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育, 2007, 3:58~59, 76

[3]尹喜云, 李鹏南.科研训练: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4) 6:99~100

[4]蔡安江, 郭师虹, 阮晓光.浅谈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版) , 2006, (25) 3:73~76

[5]史彭, 李隆.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探讨与实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06, (25) 2:88~91

[6]孙盛涛.大学生科研能力训练与专业课程教学并轨问题探究[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4) 2:113~115

高中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法指导;复习方法

高中历史涵盖古今,沟通中外,纵横交错,是一个多层面的立体交叉体系。学生常常费时费力而学习效果不佳。总结我本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心得,大致如下:

一、记忆方法的指导

学习高中历史,首先要过记忆关。历史记忆的方法包括有:

(1)按照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顺序记忆法;(2)对相似的内容细致观察和比较,找出它们的各自特征——特征记忆法;(3)寻找知识间的规律——规律记忆法;(4)用图表等形式展示知识点——形象记忆法;(5)在与同学讨论中更容易记住——讨论记忆法;(6)通过做一些练习题来检测记忆效果——练习记忆法;(7)先记住知识体系的轮廓,再逐步具体到每个细节——信息压缩法;(8)对于类似的历史事件,从多个方面进行比对——对比记忆法;(9)以列提纲的形式,将知识点归类整理——归类记忆法;(10)探寻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在推理的基础上去记忆——推理记忆法;(11)在全面掌握各个知识点后,可以把各知识点连线组面,构建起知识网络——网络记忆法。

当然记忆方法远不止这些,在教给学生时,应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让他们有选择地去实践和应用,并且要强调一点:记忆没有诀窍,无论哪种方法,都应持之以恒,多重复,勤整理,善反思。

二、自学课本的指导

新课改形势下必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会学生自学,应把握好几个环节:

(1)简明概括段意,把握教材梗概;(2)写出各章节的要点,适当加工后形成提纲;(3)理清事件的各个环节,探寻发展线索,并形成一个系统;(4)根据以上几步,总结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5)设法记清、记牢重要内容;(6)对教材敢于质疑和评价。

三、复习方法的指导

在教材全面学完展开整体复习时,我建议学生在一年内将教材复习六遍,且每一遍的复习目标和方法不同。

第一遍,踏踏实实过每一个知识点,为会考做准备;第二遍, 从高三开始,将教材再认真且快速地浏览一遍,把握整体框架,之后再去细背;第三遍,经过高三上学期的全面学习,争取将知识归整成体系;第四遍,从高三下学期起,进行横向和纵向整理,力争将历史教材交织成经纬网;第五遍,到学期中期,通过大量的练习之后必须回归课本,按块复习,从章节、标题到内容要点,背完之后合上书,再过一遍电影;第六遍,临近高考,查缺补漏,完美收尾。

这样算下来,基本上是两个月就将历史书复习一遍。学生从点到线再到面,完整构建起了清晰的知识网络。

生物学科指导 篇4

今年的暑假是中学阶段的最后一个暑假了,这个暑假过后还有9个月就该高考了,所以这个暑假的重要性再此我不再多说,最重要的是,不要把高三看成炼狱式的痛苦,而应该看成改变人生轨迹的契机。下面对同学们的生物学习提出以下建议:

一、知识储备,赢在起跑线上

1、阅读复习必修1、2、3课本内容,特别是必修1,因为我们高三首先复习的就是必修一;要吃透课本内容,阅读教材最好不少于两遍,特别对自己掌握不牢的地方要重点对待,注意勾、画、圈、点。阅读教材时重点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但也不要放弃课本的边边角角。

2、每看完一个课本章节后,自己动手列出这个章节的知识主干。

3、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及章节自测,并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出错的题目整理下来,一定不要出现忽视基础题,而青睐于一些难题,怪题的现象。

4、如果生物是你的薄弱学科,假期里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补上。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强项一定能弥补弱项,高考什么都能发生,有弱项会使你未战先败。

5、高三对知识点的考查往往具有综合性,所以复习完课本知识后可选择一些套题、套卷练练手,做题时,重视解题规范的训练,注意答题步骤的规范性、严密性,正确的使用生物学科语言和文字组织答案。对于高三一轮的复习资料开学后再考虑也不迟。

6、高考改卷是电脑扫描后网上阅卷,所以字迹一定要好!那么字体不太好的同学可利用假期时间好好的练练字。

7、准备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同学可自学选修1;

二、调整身心,赢在终点线上

这个暑假毕竟是你进入高三一年辛苦前的一次大休整,也要利用这个机会放松一下。不要在这个暑假一下子把力气全部花完,还有一年的努力时间,高考前的复习应该是一个“渐强”的过程,所以也要留出一些精力到最后的时候再冲刺。

1、坚持每天半个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强健体魄为高三的攻坚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2、学会劳逸结合,要知道“8-1>8”。意思是说从8小时中拿出一个小时进行运动、娱乐或休息,表面上只学习了7个小时,但由于精力充沛,其效率远大于不间歇地学习8小时。而将每一小时划分成50分钟学习、10分钟休息,这样可获得最佳效率。例如在傍晚散散步、打一会儿篮球。消除一天的紧张,继而晚上能更好的学习。

3、要克服惰性,不要给自己找理由放松自己,做每一件事都想一想对于学习有没有好处,再决定去不去做。例如看电视、玩游戏、打球都当做学习中的一种放松,适可而止。有了这个尺度,再加上持之以恒,一定能成功。

4、养成给自己写便条的习惯。你晚上学习告一段落该休息时,给自己写便条说明下次学习时应该从何时开始,告诉你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工作,你坐下来学习时看到自己写的条子,就会惊讶地发现这将为你节省很多时间。便条对你学习的促进会使你感到高兴。

5、放开手机,过一段没有手机的日子。手机是你和他人联系的工具!可现在的你如果从电话中听到别人的一点信息那么可能引起你的心绪不稳!学习就不能专心,玩的念头又会长出来,只有拿掉手机你的学习才能专心!

11体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篇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和吉林省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加强和改进我县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县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实际,特制订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仅供体育教师参考)

一、课程教学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4.关注地区差异和与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技能的基本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体育课堂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不可忽视的,不要一味地抓尖子生、保中间,而忽略了学困生的发展。学困生也是体育课堂的一分子,他们更需要在技术技能上得到提高,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体育上的需求,积极引导,形成良好的课堂学练氛围,达到本课预期的教学目标。

2.规范性原则。

组织与管理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也具有一定的章法。在体育课堂上要用规范的纪律约束学生,做到合理、公正、科学,所以建立具有约束力的课堂常规制度是体育课堂管理的一项原则。规范性原则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体育课堂常规上,体育教师要有常规,比如制定各项教学计划,提前备课,提前安排器材,学生的常规,如服装要穿运动服,上课要站队,师生共同的常规,如师生问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互动。所以说有一个好的课堂常规,就能使体育课堂更加规范,能更顺利地进行体育教学。

3.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要求体育课堂中各项活动要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对学生尽到教育责任。如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核过程,不但要体现出学生的体质能力,更应该有时代性,对学生的教育与社会同步,社会要求什么,体育教学就要努力去实施。比如,通过体育活动增加学生的爱国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学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体育竞赛活动的管理过程中,要使学生树立公平竞争的观念,培养优良的体育道德和作风,养成遵守纪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的素养,对学生的奖励与处分都要达到教育的目的。

4.遵循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迅速,体形剧变,身体机能迅速健全,在心理发展上,处于智力和能力发展最佳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萌芽期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期。体育课堂的组织管理要充分考虑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的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精选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以及科学的分组练习等。这样才能保证遵循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

5.有效性原则。

体育课堂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而且一周仅有二到三节,所以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则起不到锻炼作用。要有效的利用课堂,就要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减少随意性,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从而获得最佳效果的体育课堂教学。

三、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基本要素

1.分析处理教材 2.分析学生情况 3.分析教学内容 4.明确教学目标 5.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6.选择教学方法 7.关注教学过程 8.明确评价与反思

(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1.分析处理教材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能力与习惯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2.分析学生情况

学习者特征分析关注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性格、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情况。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注意教学的针对性。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以及感知的规律,不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3.分析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这四个方面。分配到各教学单元中,教学内容之间内在联系与把握很重要,理解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教学内容的确立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符合逻辑规律,更要体现体育特点,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体育教学内容选用的判断标准 急需开发的内容: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并符合体育性质的内容。例如,心理拓展训练、领会教学游戏、克服焦虑和孤僻倾向的教材,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教材,运动处方的教材,安全教育的教材等。

需要开发的内容:过去有所忽略的好内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等。例如,轮滑、踢踏舞、短拍网球、三门球、花样跳绳、校园定向越野、街舞、跳皮筋、形体锻炼、安全有趣地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教材等。

不能开发的内容:非活动性或非技术学习性的内容。例如,棋牌类、电子竞技、魔术、劳作和纯艺术内容,非体育的服装和道具、没意义的背景、挂图和多媒体等。

精教类教材内容:常见的、可行的、学生喜欢的、教师能教、场地

允许、与学校传统项目相结合的项目。例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体操等。

简教类教材内容:未来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有必要的、具有一定基础的和教学条件允许的项目。例如,轮滑、滑冰、体育舞蹈、网球、远足与野营、台球、保龄球、跳绳、踢毽子、游泳、飞镖、棒球、手球、滑雪、街舞、瑜伽、健美运动、形体、跆拳道、防身术、抖空竹、珍珠球等。

4.建立清晰的学习目标

为了使学习目标的表述具体而明确,一般来说,目标应该包括“条件”(在什么条件下)、“课题”(做什么)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三个基本部分。

体育学习目标:在体育教学中相当于最终目的地。体育学习内容(体育教材):适用于体育教学的体育运动技术与知识(教什么)。

制定学习目标建议

(1)心理健康把重点放在“意志毅力”。(2)社会适应要重提“组织性纪律性”。(3)目标要依托教材和教学场景。(4)目标需要努力并有适宜难度。(5)表述应具体、明确和行为化。5.确定体育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准确性 重点:针对教材、内容而言的。难点:针对学生而言的。什么是重点?

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学习后继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

在体育教学中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例如:跳远教材的重点就是助跑与踏跳的结合;短跑教学的重点是途中跑。

例如:足球:脚内侧传球 重点:踢球脚外转,脚内侧对准出球方向

什么是难点?

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

例如:跳远教材从难点的角度出发,有些人可能是起跳与助跑的结合(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掌握不好,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也有些人可能是助跑步点不准确,腾空时不平衡甚至前倾,落地时小腿不能前伸等。

例如:耐久跑途中跑---重点:摆臂与蹬摆协调配合 难点:重心平衡直线跑

6.选择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2)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3)依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方法。7.关注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具体,注重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2)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精准。(3)教学方法选择恰当、应用合理。(4)教学环节严谨、流畅。

(5)教学活动设计,体现教与学过程。(6)学习活动注重适时点播评价。8.明确评价与反思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

四、课堂教学评价

1.评价原则:评价不是甄别和选拔,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要发现和发展各方面和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要做到客观性评价与主观性评价的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的结合,单一性评价与多元性评价的结合,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即要有教师规定的内容,又要有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

2.评价内容: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四个方面。

(1)体能评价:依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定不同学习水平目标

相关的项目,侧重对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如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与耐力,身体成分等,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基础与进步的幅度。

(2)知识与技能评价:掌握符合一定水平目标相关的运动技能及运用实践的程度,及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相关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3)学习态度评价:即运动参与的行为表现,包括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地投入;能否积极主动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能否认真接受教师的指导等。

(4)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自控力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在体育活动中的竞争意识和大局意识。

3.评价方式: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评价综合表,包括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老师评定,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制,学期小评、学年总评。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加强对毕业年级学生的成绩评定,安排好二次评定及补考、补测工作。

备注:《课程标准》强调应由各地、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本校学生的评价标准,制定评价标准的权利应该下放给教师。

五、课堂教学建议

1.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新教材。2.正确理解新的学习方式,合理运用。3.探究学习一定要有相应的“问题串”。4.合作学习要有共同问题和集体形式。5.自主学习必须有作业有验收有安全。6.中学学生少用“情景教学法”。7.要明晰“主题教学法”使用。

8.教学中既要有表扬为主也要有批评。9.每堂课要有以安全为主的教学常规。

历史开卷考试巧入门学科论文 篇6

初中历史内容繁琐,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那么,在开卷考试的新形势下,我们怎样才能学历史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门。

一、看好“家门”最关键

所谓看好“家门”,就是依纲据本,夯实基础。“纲”即《历史课程标准》,“本”就是手中的课本。综观各地的中考历史试卷,无论开卷还是闭卷,其立足点依然是最基础的历史知识乃至历史常识。所以要迎接开卷考试,最重要的一步仍然是夯实基础。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有的同学错误的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照书抄,简单。其实,开卷考试同样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只有具备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做到灵活运用。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无一不体现着基础性的原则。因此,我们应该对照课本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逐个板块、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进行复习。该识记的识记,该理解的理解,该运用的运用,千万不要遗漏知识点。切记:要积累就要重视基础。“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是关健。

二、适当“串门”最重要

所谓适当“串门”,指既要注意把握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把握好不同时代相关历史问题的纵向分析与比较,又要注意对相关学科的能力渗透和能力迁移,注意加强历史与语文、政治、地理等科目知识的结合,形成纵向、横向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构建出知识网络。所谓“横串门”就是要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复习,比如把发生在1861年的历史事件串联复习,有美国南北战争、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开始等,所谓“纵串门”就是要把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复习,比如对中国人民抗争史的复习就可以把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知识点连起来复习。对跨学科的综合能力题要以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为素材,比如关注生态环境、人口、资源、海峡两岸关系、西部开发、、中东问题、美日韩关系等问题,使政史地知识在复习过程中结合起来,以提高理解、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等综合能力。

三、寻找“热门”很必要

学科入门指导心得体会 篇7

首先, 音乐美学可以作为合理的知识结构来影响音乐工作者。所谓合理的知识结构, 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 又有广博的知识面, 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打个比方来说, 同样的建筑材料, 可以建一座摩天大楼, 也可以建遍地的平房, 当然建不好, 也可能只是一个豆腐渣工程。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构建的合理一些。李政道博士说:“我是学物理的, 不过我不专看物理书, 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我认为, 在年轻的时候, 杂七杂八的书多看一些, 头脑就能比较灵活。”可知作为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一定要防止知识面过窄的单打一偏向。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一个人在任何领域的发展都很重要, 如果我们去考察那些堪称大师乃至宗师的"五四"文学先驱们, 就会发现大多数在青年时期都学习过或选学过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 比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 (均学医) , 周作人 (先学政法后学土木) , 在艺术史中更有两位知名人士, 他们都是30岁以后才从事艺术专业工作的, 一个是美术家 (抽象派或表现主义画家) 康定斯基, 一个是音乐家王光祈。他们都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究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 他们具有很高的思维能力和美学修养, 善于掌握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事半功倍。也就是说, 他们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丰富的知识, 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 三者综合才使他们取得成功。

对比与联接关系, 注意以下几点: (1) 由半音阶构成的“哭泣音调”, 即中段的动机, 左右手的平行声部需平衡; (2) 与低声部作并行运动的装饰声部, 借此完成音乐线条的涨落, 即音乐情绪的发展、激发; (3) 有效地以脑带手, 注意手指与手腕的协调运用, 以深沉的指触勾勒好旋律线, 注意短促的呼吸应与动机的起伏相协调, 随着手腕的带动和弦音与旋律音保持在两个音色层次上。

4.A1再现段的演奏。再现段的演奏时, 音响、力度均加浓加厚, 作曲家本人的演奏极为激越, 辉煌, 但可惜的是大多数版本却借“凝重、深沉”之名而弹得拖泥带水, 演奏要点是要借助腰、背的爆发力弹好饱满的双八度主题, 注意左右两手的大、小指应保持坚实的“架子”不可松懈;结束前的双臂平行和弦需借助手臂的力量来完成, 要饱满、匀称, 切不可硬砸。

5.尾声的演奏。尾声的演奏是以升c小调的根音、三音为基础, 与中声部半音运动结合而构成的钟声, 演奏时应注意控制好下键的速度、力度。尽可能弹好和弦中的声部线条。掌握全曲的

其次, 音乐美学可以培养良好的审美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 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 甚至达到自动化, 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艺术活动中, 审美心理定势主要是:主体经由一系列审美思维活动反复作用所形成的思维倾向和专注状态,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审美思维方式。它制约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同时又是迈入新的审美创新思维流程的内在前提。波兰音乐美学家卓菲亚·丽莎主张培养听众, 就是因为音乐审美效果是受审美主体准备状态限制的, 所谓准备状态, 指的就是欣赏者的生活经验, 艺术修养即信息储存, 也就是“心理准备”。人的心理活动总是与心理准备密切相关的, 一定的心理准备决定一定的后继心理活动的发生, 也就是说音乐审美效果是受审美主体的准备状态的限制的。美学修养作为构成部分进入审美主体, 并像信息一样储存下来, 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一时虽看不出有什么改变, 但随着信息量的不断积聚, 它会提高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敏感度, 就这一点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再者, 从艺术感知的角度看, 一切艺术实践都需要美学修养这个基本条件, 一切生理正常的人都能感知声音的自然属性, 这种感知叫做生理感知 (即快感) , 而能够体会音乐的意味才叫艺术感知 (即美感) 。所谓艺术感知, 它是在生理感知的基础之上, 能够体会、领悟、理解、阐释艺术的意味的感知活动。阿萨菲耶夫所说:“他在听, 但没有听到”。这并不是说他没有听到声音, 而是说没有听懂音乐。听音乐的人只停留于生理感知而没有进入艺术感知的境界。快感是生理机体的舒适感觉, 不需要以审美评价基础, 它在本质上是物质性的。凡是与审美判断有关的情感都属于精神范畴。审美情感是一种精神的愉悦, 不是物质情欲的发泄而是人的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 审美情感里包含着丰富的理性因素。

在生活中人们随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 在艺术工作中也是如此的, 当问题产生时, 我们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 就现象谈现象。而此时经验也会显得势单力薄, 想要有效的化解就必须求助于哲学美学的思考。借用茅源老师《未完成的音乐美学》一书中对于哲学的认识:人类与一般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人类会思维, 而思维就离不开哲学。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错综复杂, 人为了更好地活着就不能简单的靠经验活着, 而应该主动地借助哲学。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音乐美学是音乐工作者必不可少的思想工具,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它对于我们的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结构, 再现后的速度不可放慢。就力度而言, 在整体上呈渐强的态势, 而在速度上应作渐快的处理。

四、结语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 《升c小调前奏曲》最具有代表性且深得人心。从他的音乐中, 我们不难感受到一种挥之不去的沉重, 一种与生俱来的冥思苦想, 这便是他的心境的写照。对忧郁小调的情有独钟, 庄严缓慢的速度, 对特定节奏形式的坚持, 细小主题的重复回旋, 这些都足以证明作曲家内心的矛盾。《升c小调前奏曲》至今仍享誉世界乐坛而经久不衰, 深受各国音乐界的喜爱, 成为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中的佳作以及世界钢琴音乐文献宝库中的珍品。

作者简介

杨燕女 (1978-) 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音乐系钢琴教师。

摘要:研究美学本来一向是哲学家的事, 因为美学就是哲学的组成部分。而对于一个艺术工作者来说, 研究它的意义究竟何在?本文将从美学的属性入手一探其实践依据。

学科入门指导心得体会 篇8

所谓自主,就是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个性为主旨,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发展。

所谓探究,就是从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问题开始经历认识过程,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大胆假设,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结果,讨论假设等。通过体验探究,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一、学生的学习探究从领悟自主学习开始

科学学科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科学学科教学中,通过倡导这种自由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学生产生求知欲,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先导性条件。每一节课开始,科学教师应围绕学习主题,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他来解决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教师可以通过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生动新奇的科学实驗、逼真生动的科学教具,以达到在极短的时间内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学课堂的实践活动中。

2.尝试自学,运用鼓励手段让学生乐于探究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角,教师则永远是配角。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新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独立动手操作、独立探求新知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发现新知。

3.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材料,尽可能多地创设学生间的交流机会

在科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只是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科学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和谐的发展。

(1)提供学生自主动手实践的机会

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多提供机会让学生操作,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2)创设学生间交流的机会

当学生对待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后,都会千方百计寻求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调动知识体系和经验储备中的相关信息,对问题真相进行大胆探索。

二、营造学生自主探究的氛围

1.注重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在科学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长探究的能力,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

2.教学方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自主活动方式

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学习,因此在这样的课堂中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师生关系是尊重主体的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

在自主探究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学是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直接参与的各种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实践证实,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在科学教学中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融洽师生关系,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和指导者,这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 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滨河路小学)

上一篇:心理健康课教案——青春期性心理下一篇:校友会致辞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