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园生活话题作文(共14篇)
走进我们的教室,首先看到的是48套整齐的桌椅,蓝色的桌布整齐地铺在桌子上。抬头,只见窗台上,窗台上摆放着三盆花。花盆里长满了藤蔓,粉红色,蓝色和红色。就像一个美丽的天使。窗台上还有两条鱼,像快乐的精灵,自由自在地游着。来看看我们的黑板,新设计的弧形黑板,不仅不反光,而且一个个“暗格”。然后看我们的多媒体,连接电视电脑,既可以获取信息,也可以中午看电视,上课也可以看课件,让课程既有趣又美观。每次我们去上课,我们都很专注。46英寸的屏幕,让我们看清楚。
五楼的教室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音乐教室的天花板,像奶酪;阅读室和紫色墙壁,非常漂亮。
操场上进行也是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火红的塑胶跑道,翠绿的草坪。早晨,我们在操场上晨练;中午,我们在操场上开展活动;体育课,我们的笑声洋溢在整个学校操场,洋溢在每个人自己心里……
每次我看到我们学校,我都会想起我一年级的旧乒乓球箱,我会想到灰色的操场,我会想到木制的桌子,它曾经充满了划痕。
一、创设语言情境, 把握文体并释放情感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 对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 会有自己独立的认识、体会和感受, 有时会有急于倾诉、一吐为快的欲望。如果话题作文的命题能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 为他们提供一个情感释放的窗口, 就能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学生文思如泉涌。
每次新学期开学伊始, 学生都会有一种情绪激动、憧憬万千的感觉。这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话题作文: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天之计在于晨, 新的学期开始了, 你有什么打算?以“新学期, 新起点”为话题, 进行作文。学生在作文中倾诉心声, 抒发情感, 激扬梦想。
班上学生小阳, 自幼习画, 周末还参加绘画补习班。在学校举行的“庆元旦绘画展”中, 他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的第一名, 同学们沸腾了。为释放学生的喜悦之情, 激励学生为班集体争光, 我设计了以“我为班级添光彩”为话题进行作文。学生的作文可谓“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 每个学生在写完作文后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迈进。
二、精心指导阅读, 缩小范围并激发情感
对于感兴趣的事情, 学生们都能主动学、主动说、主动做, 同时从学、说、做中切实感受到成功的欢乐。若能以学生的兴趣为话题进行作文, 既可以促使他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也可以激励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使学生激发出对写作的极大兴趣。
我曾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调查, 然后设计了以“我喜欢……”为话题进行作文,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来写, 选择好后把题目补充完整。学生对这次作文很感兴趣, 爱好体育活动的同学, 重笔书写自己如何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爱好科技小制作的同学, 陶醉在自己发明创作的乐趣之中;爱好阅读的同学, 不惜笔墨地抒发自己在书海之中畅游的情感。同学们个个写出了色彩斑斓、引人入胜的好文章。
学生的爱好是不断变化的, 所以“我喜欢……”是一个常换常新的话题, 学生也非常乐意谈自己的兴趣爱好, 并在不断发展自己的爱好中, 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作文。
三、多途径、多形式进行话题作文, 善于联想并升华情感
学生的视野不仅聚焦校园, 而且要投向社会、投向世界。社会上发生的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事件也是学生话题作文的很好素材。为师者应当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民族的荣辱兴衰结合在一起, 升华学生的情感。
2008年,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 举国同悲、寰宇共哀。人们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 学生们也伸出了温暖的手, 把平时的零花钱、压岁钱都捐了出去。于是我设计了以“爱心”为话题进行作文。学生在作文中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关爱, 也感受到了“一人有难, 八方支援”的民族团结精神, 体验到了付出爱, 自己内心中也会充满温暖。
2008年, 中国人民期盼已久的奥运盛会在北京举行, 我让学生在观看奥运会时, 记下最激动人心的场面、最精彩纷呈的瞬间, 开学后以“精彩奥运”为话题进行作文。学生们通过观察、反思、作文, 加强了对“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感悟, 也增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总之, 话题作文设计, 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才能使学生感受得深、写作得真, 学生才能喜欢作文、写好作文, 才能进入“作文即生活, 生活即作文”的理想境界。
摘要:近年来, “话题”式作文作为一种全新的考查模式, 越来越受到学生、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与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相比, 话题作文有自己的特点。它可以让考生自己命题、自己立意、自己选材、自己选择文体, 具有开放性和可写性, 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就话题作文的应用和写作, 阐述了作者的几点认识。
有人说,岁月就像一条河,生活就像一首歌。生活中有得意也有失意,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悲欢也有离合……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只要你善于发现,总能看到它的丰富和美丽。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请以“发现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作文内容与话题要密切相关。
②自选文体;
③自定立意;
④不少于800字。
二、训练达成目标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重点)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难点)
三、设计意图
1.使高中学生学会写复杂的记叙文和中规中矩的议论文。
2.引导学生自觉的围绕“话题”进行审题、立意、选材和构思等方面的训练。
四、指导过程
(一)写作导引:现在,话题作文几乎可以说成了高考作文的一种模式。话题作文有较大的写作空间,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落实这“三自方针”,是自由写作的一种重要实践。
立意自定,是指作者自由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文体自选,是指根据所要写的内容,自由选择适合表达的体裁;题目自拟,是说可以并应该自己拟一个紧扣话题、确切生动的文章题目。这些给了同学们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我们可以按这“三自方针”,写好这篇话题作文。
(二)技法点拨: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的命题特别是2004年以来江苏省的作文命题给我们带来什么新的启示呢?值得记取的至少有以下三点:
其一,中学作文教学要把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落到实处,要把读写结合、注重文化积淀落到实处(而非只喊口号)。
其二,作文教学必须实现个性的解放。求解放,必须坚持走自主、求真、创新之路;要创新,必须以培养创造性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基础。
其三,作文训练应遵循规律,在开放的前提下重视规范,打造扎实内功。
为此,要在以下五个方面搞好扎实的训练:
①审题训练——立足准确,追求深刻;
②拟题训练——立足醒目,追求夺目;
③文体训练——立足合“格”,追求创新;
④表达训练——立足通畅,追求文采;
⑤书写训练——立足规范,追求美观。
(三)思路点拨:人人都在生活之中,但未必能人人都深刻认识了生活。写作“发现”生活的话题,需要作者打开第三只眼睛——“慧眼”,不仅能从惊天动地的大事中发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更能从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发现生活的丰富与美丽,写出“见人之所未见”的独特感悟。
比如一位在医院陪病人的小姑娘,误把透过残窗斜落到过道上的一方月光,当成了白手绢,弯腰拾了一下。这么件小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细微的不能再细微;小姑娘不被人看见则罢,被人看见了恐怕只有尴尬的份儿。假如你目睹这一场景,会涌现什么样的感想呢?恐怕会投去鄙夷的一瞥吧。这能当作写作素材吗?
作家鲍尔吉·原野刚巧在医院为父亲陪床,目睹这一场景,他没有嘲笑小姑娘,而是觉得:“这一举动充满生机。小姑娘也是病人的家属,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煎熬着是怎样的痛苦,但她的心里仍装着美,不然不会把月光当作手帕。”作家感伤自己在小姑娘之前已将楼道走过几遍,却对周遭懵然无动于衷,反问自己:为何不能象小姑娘一样空灵?许多年后,作家写出了美文《月光手帕》,启迪读者:世俗的眼光使我们失去了多少美的发现,给我们造成多少无法弥补的遗憾!
学习鲍尔吉·原野,发掘并表现生活的美吧。
生活是什么?门捷列夫说:“生活便是寻找新知识。”列夫·托尔斯泰说:“生活不是享受而是很辛苦的生活。”巴尔扎克说:“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歌德说:“生活之树常青。”
五、写作实践。
紧扣话题,从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发现中拟出一个题目,提出对立意、文体、选材、构思的考虑,在小组或全班交流、讨论,听取意见,思考成熟后再动手写出文章。
(习作选萃)
辛酸父爱
铁富高级中学石荣茂
叶落了。
花开了。
时间也随风飘走了,生活也变的更好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它使我感动,使我流泪。它使我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
父亲是个农民,并无额外收入。但生活过得很满足,早晨下地干完活之后,吃午饭时总会来一瓶啤酒,然后睡一觉,下午再去干活。到了晚上还会喝上二两大曲。每逢下雨天爸爸就会出去打扑克来打发时间。生活虽不宽裕,但父亲还是过得不亦乐乎。
渐渐的,我上初中了,开销也变大了。
有一次星期天回家,我却意外的发现爸爸这两天没有喝啤酒。我就好奇的问爸爸:“爸爸,你生病了吗?怎么不喝啤酒了?”爸爸微笑着说:“我这么健壮,怎么会生病呢?只是最近不想喝。”
我没有再想下去。
可过了几个星期,爸爸平日喝的优质大曲也下岗了,换成了塑料大曲(因是用塑料桶装的散酒,故戏称)。
我又问爸爸,爸爸说:“整天喝一种酒,口感不好,想换换口味。”爸爸的眼中透露出一种我琢磨不透的神情来,但我没敢往下想。
时间转瞬即逝,不觉得我已经上了初三,上学的开支更大了。
忽然有一天,我感觉到家里缺少了一种气氛,我仔细一想:爸爸没喝酒。
我去问父亲:“爸爸,今天怎么没喝酒啊!”他的表情变了一下,而后又微笑地说:“近来胃不好,不想喝酒。”从他的言辞中,我似乎听到了什么,但我没问。
一天,爸爸出去了。我就跑到母亲跟前问爸爸戒酒的原因。母亲说:“你现在大了,消费也高了,因此,你爸爸打算戒酒为你省一部分钱,现在还真的戒了。”
听到这里,我的眼泪不自觉的从眼中流了出来,母亲的眼睛也湿润了。
甜甜父爱,辛酸父爱,浓浓父爱。我这时似乎闻到了酒香,那浓烈的酒味正弥漫着整个屋子。近而飘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因为爱,所以爱。”也唱出了父亲的心声。
蜜蜂毫无所求,只求别人快乐,把蜜献给大家;老牛,也无所求,帮助别人干活,帮别人分担忧愁;父亲,更无所求,把爱注入我的心房,使我快乐,使我幸福。
这时耳边不觉传来“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的歌声。
点评:这是一篇用第一人称写的记叙文,文字质朴,情感真挚。有关父亲喝酒的细节描写,很能打动人的心弦。随着“我”的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上学开销的增大,平凡的父亲,用伟大而辛酸的父爱充实了儿子——“我”的成长过程,自然而然的扣紧了话题。习作以议论开头,以议论收束,抒情意味浓郁,观察细致,描写真实,人物对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每次都有人问你未来有什么打算?我恨自己生在近代,当时我要去上海工作,或者去深圳历练。如果我生在古代,恐怕不会被它困扰。如果有可能生活在古代,我愿意做一个官女,一个小官宦家庭。和平盛世,手无权力,家无财富,只有一家和睦,不与世争。那时候,赏春,赏夏荷,赏秋,赏冬雪,岂不美哉?愿当时的闺房外有一个小院,那里有一片绿草,有一条石头铺成的小道。在院子里种花种树,然后摆个秋千。
春天来了,隔墙能闻到鸟的味道,窗户能闻到花草的味道。他穿着一件薄薄的斗篷,跑了出去,门一关上就嘎吱作响。几场春雨过后,绿草如茵,娇艳的花朵在花丛中绽放,有的在春风竞争,有的羞涩地用绿叶掩面,有的含苞待放。绿树也长出新芽,天气变暖。树枝上有几窝黄鹂,屋檐下住着燕子。这时候“几只早生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话应该回答了。天气晴朗,夜晚留下的露水和昨夜的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很可爱。我身边有一个玩伴,推着我的秋千,摇一摇就能隐约看到墙外的世界。一边笑着笑着,母亲的哭声从外屋传来,紧接着是一连串的脚步声逼近。忙提起鞋袜,赤脚走到门口。和妈妈一起来的是一个小学生,长着一张帅气的脸,举止温文尔雅。他们走后,提着鞋袜来到院子里,听见有人唱道:“惭愧去吧,回头看门边,却闻青梅。”只有在冬天赏雪赏梅,才能知道什么叫梅必失三分白雪,雪必失梅一段香。这个时候,身边一定有一个好人。院子里的雪和梅都得到了回报,郊外的风景也恰到好处。
两个人骑同一匹马,走走停停,休息一下,追上去。雪景就在眼前,爱人依偎在身后,这不是很美吗?马蹄南游,印着一串梅花,笑说:“雪和梅真是绝配。”愿当时有茶,亲手烧一套茶具,泡好茶,做一架素琴。褐色像汤,让人留香;琴声婉转,余音绕梁。不会很快吗?唱了一首歌后,我意识到这只是柯南的一个梦!电视上也有古装剧。如果我出生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会是怎样的风景?
到了大剧院,我看见到处人山人海,十分拥挤。好不容易进了音乐会大厅,我看了看表,还有五分钟就开始了。我赶紧把东西放下。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了以后,音乐会就开始了。
首先,主持人上来介绍今天的音乐会主人公??姚明古。我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不禁有些诧异(姚明大家应该都认识)。接着,这位钢琴家上来了,他严肃而不失礼貌,大方而不失规矩,总之,给人一种像钢琴大师一样的风范。
他弹起琴来,流畅自如,声音是那么悠扬动听。那乐曲,一会儿雄壮有力,是我的心激荡跳跃;一会儿抒情温柔,让人神往,就犹如那连绵起伏的高山,起起落落,让在场观众的心都畅游在音乐之海中。
我用整个身心倾听着,生怕漏掉一个绝妙生动的音符。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音乐会也结束了,在灯光的照耀下,我从梦一般的音乐声中醒过来。看一看表,已经十点了。我回到家,脑子里满是,悠扬的音乐声。
这个暑假不一般,那一场场激动人心的世界杯足球赛,那一次次快乐有趣的同学聚会……使我的暑假充满欢声笑语。
瞧,那糟老头又来了!同学们互相议论着。
正在忙头苦干的我慢腾腾地抬起头,眼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位劳动者正在捡拾着垃圾。
啧,啧。同学小B评论着他,你看,他可真脏啊,太恶心了。语调很高,似乎想让全部人都听见,之后是一阵轰笑夹着蔑视的眼光。然而,老人却不为所动。只见他熟练地弯下腰,一个一个地捡起我们扔在地上的易拉罐。严寒的冬日,我仍然清楚的看到他额上那豆大的汗珠。同学们似乎更加猖狂了,有些胆大的,还将手中的易拉罐投向了他,他仍默默无言。不许欺负人!一位女生站了出来,大声喊道,我们要尊重劳动者!女生的一番正义之词,换来了大家的一阵惊讶,紧之后反驳声涌了过来,不要装伟大,假惺惺。还以为自己是圣人呢!伪君子!女生在众人的叱骂声中红着脸躲开了。然而,战争的胜利又使同学们加紧对老人的暴虐,直到他灰溜溜地离开了。
这不仅仅让我联想到起在墙挂着的那幅《中小学守则》,想着老师问同学们是不能遵重他人,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那时同学们众口同声的喊着:能!
我轻轻地走出教室,不想与他们辨论,因为我明白孤军奋战是必会遭到大家的唇枪舌剑的。
现象一:咬笔杆、苦思冥想, 毫无头绪。
现象二:求助家长或互联网, 东拼西凑, 驴唇不对马嘴。
现象三:放弃独立思考, 干脆抄一篇完事。
现象四:书读得不少, 胸藏万物, 却不知如何组织与表达。
以上几种现象, 可以说非常普遍。现在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几乎空白, 教师常把作文课当阅读课, 有的干脆放羊, 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泛、层次不清、字词乱用、少有灵气。一句话, 学生觉得文章难写或者根本不会写。为了应考, 有些教师到临考时选定几篇范文, 让学生按其结构模仿多次, 加以背诵。
一、造成这种作文教学局面的原因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作文教学局面?现在的学生之所以如此不济, 究其原因, 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 教师耐心不够, 缺少爱心, 重结果不重过程
此次我们课题组一位教师在实验班进行作文批改时, 发现了一个问题:学生写作离不开电脑。教师问:“你为什么不自己写呢?”学生说:“会写, 但写不好, 拿不到高分, 老师会批评, 父母也会责怪。”原来病症在这里, 教师只重视作文写的好坏而不探究学生为什么写不出作文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 这位教师告诉他:“文章一定要自己写, 只有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代表自己, 拿别人好的标签贴在自己脸上, 久而久之, 连自己是谁都会忘记了。”之后, 又带他到熟悉的环境和景点去观察具体事物, 边观察, 边记录, 边做指导, 回来后, 学生稍加整理和构思, 就写出了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因为有自己努力, 有自己和教师合作的喜悦心情, 有真实的景物, 所以该生写起来得心应手。
(二) 教师任意拔高写作要求, 给学生习作设置人为障碍
现行“语文新课标”中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的事物, 写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想象”“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大纲要求这么明确, 又为何会出现学生写不出文章的现象呢?很大原因是有些教师太急功近利, 违反教育规律, 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一些教师目光短浅, 一切向成绩靠拢, 做表面文章, 不是从学生成才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写作, 不愿花时间去了解学生, 忽略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在写作中本应对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加以训练, 却又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写作方式, 学生没有了自己的认知, 即使有了自己的主见, 又不符合教师的要求, 其结果是写出的文章受到教师的差评, 从而打击了写作的积极性。学生不是生来就会写作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际关系, 非要学生按一定的格式、一定的技巧去写人和事, 这岂不是拔苗助长, 适得其反了吗?这样的教学和柳宗元的《种树传》一文颇有相通之处。《种树传》一文道出:不会种树者, 表面上看起来关心和爱护树, 实际上是害了树, 有甚者毁了树。若把树喻学生, 种树人喻教师, 作为教育者, 我们要扪心自问, 我们到底是在培养学生, 还是在毁灭学生呢?
(三) 作文评分标准太机械化
把作文分割成几大块来评分, 材料、语言、思想、写作技巧等, 一一对应进行评分, 结果为了成绩高, 许多教师投机取巧, 布置学生大量阅读、背诵和抄录范文, 以便考试时套用;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写作文, 以中考作文模式来苦心训练自己, 甚至弄虚作假, 张冠李戴, 以粉饰太平, 博得高分, 昙花一现, 真才泯灭矣!
(四) 教师本身素质不高, 下水作文难成
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自我解嘲:“我自己也不会写, 至于考试作文, 选定几篇范文, 让学生按要求模仿, 即使拿不到高分, 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考试还是可以应付的。”试想一个不会写文章的教师, 又怎能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
二、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现象, 我们认为若真要农村学生写好作文, 首先, 教师要有爱心、耐心。其次, 教师要敢于写下水作文, 而后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实际年龄情况及学识, 有针对性地布置作文。
此次, 我们刚好参与了“以农村生活为对象的素材积累方法”的初中乡土作文教学的课题研究, 在试验班, 我们的教师就遇到了上述情况, 课题组教师在实验班上了一堂《我的校园》作文指导课, 布置《我的校园》作文题, 结果有十多个学生不知从何处入手来写。甚至有一位学生, 只写了一句话:“我走进校园看到许多同学。”就这一句话, 没有下文了。于是指导教师带着学生共同去校园中观察体会, 教师带他们到小树林走走, 边观察边问:“小树林有什么, 听到什么, 看到什么, 对此, 你们有什么心情, 想起了什么?”由于学生从现实生活环境中提升了自己的认识, 所以这篇《我的校园》都写出了自己独特的风采。那个只写了一句话的学生回去后, 认真地写了一个片断:“我坐在教室里, 向窗外望去, 就能看到可爱的小树林。小树林里有高大的梧桐树、害羞的四季桂, 皮肤粗糙的扁柏……这些树大小不同、高低错落、形态各异, 还有那枝头上, 细小的麻雀, 叽喳叽喳叫个不停, 这片小树林的确是我心中的一道风景。”
(一)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的耐心、爱心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爱是作文教学的润滑剂。只要把爱融化在个体事件中, 融化在人心中, 还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文章么?爱这种情感体验不需要高深的知识, 也不需要什么大道理, 只需一个眼神, 一个动作, 一个细微表情, 就能传递出无穷的爱心来。对农村学生进行作文教学要学习孔子的教育方式, 师生关系融洽, 讨论问题随和, 教师在教学中能处处从细微处体现真情, 从平凡处表现关爱, 这样我们的学生又怎么不会爱上写文章呢?其实, 我们不必对学生要求太高, 重要的是在“爱”的前提下, 耐心地培养学生敢说、敢练、敢写的能力, 这样学生自然就会爱上写作。
(二) 作为写作指导教师, 在平时还要敢于写下水作文, 在写作方面给学生以示范作用
要善于和学生沟通, 对学生写作情况要有所了解, 对学生自己写的作文, 不管写得怎样, 要抓住机会, 在多个场合进行表扬, 这好比刚学会走路的孩子, 走得摇摇晃晃, 确实很不雅观, 但毕竟是他们自己走的, 走得多了, 就会跑了。其实写作跟小孩走路是一样的, 刚开始很不好, 甚至让人啼笑皆非, 但慢慢地就会发现写作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 走进去了, 就会发现那里面无奇不有, 无比精彩, 就会体会到无穷无尽的写作的乐趣。而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此中的乐趣, 这就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去认真思考了!
一、用批注给以鼓励,激发学生的热情
鼓励,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如果你翻阅一下我们班学生的日记,会发现教师绝不是简单浏览一遍,打上个等级就算了。而是逐句赏读,细心批注,留下中肯评价。对日记中的动人之处,我会全部勾画出来,在旁边写上“精彩”“生动”“传神”“富于感染力”等批语。有的日记泛泛而谈,枯燥无味,但选材有新意。我在日记后面就会写下这样的句子:“你用一双慧眼发现了‘珍珠’,如果将过程写具体,‘珍珠’就会放光彩。”并且,还尝试让学生写二次日记,即可以根据教师的修改建议,第二天重新写前一次的内容,那些得“优秀”的日记,我会在班内让“小作者”读给同学们听。真实的经历或见闻,优美的文笔,被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学生们听起来特别认真。谁的日记能在班上朗读、传阅,他们会自豪得像凯旋的将军。
对于教师的批注,学生们经常互相传看。对于勾画出的精彩片段或词句,他们则细细品味,学为己用。在琢磨评语、品味佳句的时候,学生已经体验到了写日记的乐趣。真正实现了由“让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写日记成为了学生生活中的一种好习惯。
二、给学生以榜样,让学生从身边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激发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对班里日记优秀者,对他们的日记进行讲评并开展评比活动,在讲评中发现和肯定学生日记的“闪光点”,使“闪光点”成为学生习作的榜样和提高的动力。具体的做法是:先让部分同学朗读经教师批改后的日记,再让全班同学各抒己见、广开言路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让同学们评选出最优秀的日记。并开辟优秀日记板报专栏,进行刊登,予以肯定、表彰,这样在同学中树立活生生的榜样形象,让学生知道在自己的身边就有优秀者,就有不怕写日记的同学,从而激起他们向榜样学习的力量,激发写好日记的兴趣。
三、教师示范,以身作则写日记
班级里总时不时地就会有几个学生忘了带日记本而不写日记的。做教师的要理解学生:若是我,会坚持天天写日记吗?我决定尝试自己写工作日记,并经常读日记给学生听,很多学生走进了教师的日记,并以此自豪,学生们也总在盼望,盼望自己有一天能成为教师日记的主角。“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教师的行为,已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因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做“只说不练”的假把式,要既说又练,要言传,更要身教,给学生以直观、实际的影响,激发学生写好日记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习作的技能。
四、家校联合,家长参与写日记
除了师生互动以外,还通过让家长看孩子的日记,写评语,借助日记这个平台,促使孩子成长进步。有许多家长参与了互动,有的这样写道:“孩子,你从一件小事中明白了要下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你真懂事!妈妈很高兴。”有的家长写道:“能完整地叙述故事,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感受,孩子,从你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你真是受益匪浅啊。”有的家长还写了:“多谢教师的良苦用心。”这样的互动环节,激励了孩子,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比单纯的教育效果要好上百倍。
五、日记展评活动,优秀日记编辑成集
为了提高学生写日记的浓厚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我定期举办日记展评活动,让学生在展评活动中找差距、学优点,使学生认识到写日记对一个人的学习生活起着巨大的作用,也从日记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善美,深切体会到“生活处处皆语文”。活动结束后评选出优秀日记,教师为其作者颁发了喜报,通过展评活动,在学生中营造了一种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
六、关注生活,学会思考和联想
会观察,学生的文思才会自由飞翔。课堂小天地,生活大世界。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才能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信息,才能有的写,写生动。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与发现。家里的小宠物、盆栽的花草、悬挂的名人字画、父母的喜怒哀乐,路上兜售货物的小商小贩、热情服务的交警,路两旁的建筑物、绿化带、广告牌,学校里会“说话”的墙壁、有趣的课间活动、教师同学的言谈举止、班级的荣辱,影视剧中的人物、故事,读书后的感想等等,都可以成为同学们日记的内容。所以,要引导他们启动“慧心”,用一双“慧眼”去观察、思索、探究。
只要教师正确引导,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日积月累,习作时自然胸有成竹,水到渠成。有心,方能留意。留意,云也含情,石亦生辉。学生的思绪会如鸟儿鼓翼放飞。
又一次跨进这所校园,仅仅半年时间,我已在也不是这里的学生,怀着伤感、怀念的心情游荡在校园中,看着熟悉的景物,忆着那些做过的傻事……大柳树还在风中摇曳,开了又谢月季还是开了又谢,那不知名的花想扇子一样,想孔雀的羽毛一样依旧美丽。操场上依旧干净、整洁,场中央还有着体育课的痕迹,跑道上依旧弥漫着汗水的气息,一棵棵杨树还是里在操场外围,看着拼搏的青春。我们以前也是坐在足球场上肆无忌惮的打闹,我们也曾在操场上说过幼稚的誓言,我们曾在跑道上飞驰,追赶着不知是什么的梦想,我们曾经也在大柳树下许下了我们天真的誓言和幼稚的约定,可是终究是我们太天真,太无知。我们我们分别了,约定和誓言化为泡影,这到底是谁的错?是我们还是时间?
大门外,新一届的学弟学妹们正在门外除草,看着他们幼稚的脸庞忽然有些羡慕,mp3里回荡着:“越单纯,越幸福,心像开满花的树,大雨中,期待着有彩虹……”眼底泛起了泪花,一滴泪坠落,好像在纪念我失去的那些美好……我漫步在小树林,校园最神秘的地方。那里有一个个秘密,或是埋在土里,或是刻在树上;那里也有一个个愿望,或许在树梢上,或许在树洞里,或是经历了太久,已经随着纸张一起腐烂,消失在了时光里。我也曾经把秘密埋在那里,我慢慢剥开那一层层的土,拿出那个粉色的水晶瓶,打开来看,纸张上还散发着泥土的香气,看着那泛黄的纸张,看着那幼稚的字迹,脸上莫名多出了一丝笑容。
那笑容不知是苦笑还是嘲笑,但那笑容只在脸上停了一秒钟,立即收起,因为我意识到那些代表单纯、神圣的东西是不可以被轻视的。继续在树林漫步,数着那落叶:一片,两片,三片……那一片片的叶子如同破碎的记忆慢慢拼凑起立曾经的画面……
单纯的曾经,单纯的他们,曾经单纯过的我们都会永远留在校园破碎的时光里。――后记
很多年轻人在现实中迷茫,困惑,不知所措。于是就虚度光阴,在网络上,在游戏中,在街道边……无时无处不看见我们年轻人无所事事的身影。我们真的有些茫然,考学吧,工作不好找,考上了和不考的效果差不多。工作吧,工作的压力那么大,繁琐的事情又特别多,同事间的关系处理又那么费神……所以很多的青年朋友选择了逃避,“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当然鲁迅并没有真正的逃避,但是我们又真的躲避了吗?自然有很多人选择了逃避,但我们知道这其中更多的是无奈。我们难道想这样吗?我们不这样做又该如何?
我想最主要的还是我们年轻人的态度问题。我们应该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我们应该积极的去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想办法,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以积极的行动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躲避。虽然考上大学以后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但在大部分人都是大学学历的情况下,没有大学学历的竞争优势不是更小吗?工作压力大?工作单位就是一个社会圈子,要工作就必然会有同事关系。再者,没有同事间的互助合作,即使在优秀的人也不会有很大的作为。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但更是互助共赢的社会。只要生存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进步。如果没有生存的压力,我们的祖先可能还生活在原始的大森林里哪。那么如何拥有一个好的生活态度哪?正确面对社会现实:要知道社会是一个由多元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社会是光明的,但也有阴暗面;世上有好人,但也有坏人。看待社会不能过于理想化,要看到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平等是客观存在的,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社会的公平性,而应正视社会,承认差别,努力去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对待社会不是满腔的抱怨,而是要化抱怨为动力,努力改造社会。同时也要正确看待自己:遇到挫折,应先从自己的主观方面去寻找原因。坚信“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长短处,只要积极有为,扬长补短,“长风破浪”就会“有时”;要停止自我比较,不要担心不如别人,要接受自己,确立一种自强、自信、自立的心态,否则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和别人攀比要知己知彼,这样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两人能力、知识、技能、投入是否一样,否则就无法去比。有了这一条,人的心理失衡现象就会大大降低,也就不会产生那些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感觉。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就是要学会自我鼓励:要有辨证的挫折观,多读些圣贤哲理与名人传记。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挫折,如何战胜挫折,圣贤们的思想与名人们的事迹予以我们许多启示。“自古雄才多磨难”,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正是在挫折和逆境中做出的。
传播学中病毒式传播的名称由生物学导入, 因病毒式传播模式与生物病毒的感染、扩散机制类似而得名。关于病毒式传播概念的界定, 目前学界还没有统一说法。本文将病毒式传播的概念界定为:一种基于口碑传播, 以网络社交媒体为主要平台的, 借助节点受众之间的人际关系网络, 通过受众主动参与实现信息裂变式蔓延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传播方式。
2 微博话题的病毒式传播模式
微博的诞生开启了自媒体传播的黄金时代, 其零门槛发布、搜索关注、转发评论、话题聚合, 实名认证等功能成为病毒式传播的基础, 病毒式传播也已成为微博话题传播的常用策略。
2.1 病毒式传播的要素
1) 有吸引力的病原体 (话题本身) 。
“病原体”即被推广的话题信息, 它通过对目标。群体利益、爱好、接受信息习惯的迎合制造兴趣点, 吸引关注, 其本身应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和话题性。
2) 传播途径 (微博人际网络) 。
分享是病毒式传播的关键环节。微博的“关注”机制使博主和粉丝之间形成了“一对多”的传播网络, 通过粉丝接力式的扩散转发, 可使信息呈现几何级数的裂变式扩散。在这一过程中, 意见领袖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作用, 形成信息传递的二级传播。
3) 易感人群 (转发受众) 。
易感人群是可能接收信息并进行二次转发的用户, 易感人群的受、传行为, 不仅与对该信息的关注度有关, 也是用户自我满足与需求的反映。对受众来说, 分享是一种表达自我态度、思想、价值观的方式。
4) 噪音。
任何传播过程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噪音的干扰。在微博话题的传播过程中, 噪音干扰一方面在于其他热门话题的冲击和挤压;另一方面, 部分粉丝节点会对话题存在意见干扰, 使话题产生变异可能。
2.2 微博话题的病毒式传播模式分析
下面, 本文将以微博话题“冰桶挑战”为例, 对微博话题的病毒式传播模式及特性进行分析。
1) 事件介绍。
“冰桶挑战赛”2014年夏发源于美国, 规则要求参与者在社交网站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 同时邀请3人参加挑战, 接受挑战者需要在24小时内完成挑战, 否则捐款100美元给ALS研究协会。冰桶挑战在全美科技界大佬、职业运动员中风靡, 参与者包括比尔盖茨、NBA球员科比等。
2014年8月18日, 小米董事长雷军宣布接受DST老板Yuri的点名, 将冰桶挑战引入中国, 以新浪微博为平台延续挑战。18日-22日, “冰桶挑战”在微博以病毒式传播的形式迅速蔓延, 成为一场成功的病毒式传播案例。
2) 微博话题的病毒式多层传播模式。
(1) 初级传播 (话题诞生阶段) 。
初级阶段, 在保证信息吸引力和话题性的基础上, 信息制造者将信息投入信息碎片中, 人为操纵或自然获取第一批粉丝转发。
在“冰桶挑战”案例中, 8月15—18日, 雷军率先发起, 通过点名李彦宏、刘德华等名人进行话题扩散, 在这一阶段, 该微博话题的扩散主要通过小米公司、百度官方账号为主要传播途径, 并受到了新浪科技、微公益等热门账号转发。
(2) 二级传播 (话题成长阶段) 。
在二级传播阶段, 由大V意见领袖作为二级传播群体, 进行文本的再创造和扩散, 逐渐影响粉丝, 推动话题迅速升温。
在“冰桶挑战”案例中, 19—20日, 李彦宏、田亮等早期被点名的明星积极参加挑战, 成为话题的二级传播者。他们的转发将冰桶挑战引向娱乐圈, 使话题进入快速成长期。
(3) 三级传播传播 (话题成熟阶段) 。
在三级传播阶段, 普通通用户自发参与, 话题开始裂变式扩散, 正式升级成为热点新闻, 吸引纸媒、网媒等媒体引用报道, 话题热度达到巅峰。
自19日开始, “冰桶挑战”进入微博“热门话题”分类, 并快速刷新阅读和热议数, 话题进入明星领衔、全民爆发的高潮阶段。
(4) 衰退散热。
微博话题的病毒式传播是一个多级扩散的过程, 但并不是无限上升, 在其抵达巅峰后, 会逐步衰退。
“冰桶挑战”话题在持续热议一周后, 进入衰退期。一方面由于明星参与率降低, 大众热情减退;另一方面, 8月24日“范玮琪公布怀孕喜讯”等新议题出现, 有效转移了群众注意力, 冰桶挑战话题受到新热点的冲击, 逐步衰落。
3 微博话题病毒式传播的特性
3.1 生命周期短
病毒式传播的生命周期通常很短, 具有迅速爆发特性。一则信息需要在一两天内迅速引爆, 才能产生强大的传播效力, 并陆续进行后续的二次、三次刺激。
3.2 几何倍数的传播速度
在微博的关注、转发机制下, 博主和粉丝之间形成“一对多”的传播网络。不同粉丝圈层的多级扩散使信息呈现几何级数的裂变式高速扩散。
3.3 受众主动传播
传统的广告发布方式单向传播, 具有接受环境复杂、受众戒备抵触心理等局限。在病毒式传播的各传播圈中, 信源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可信, 大众在二次传播过程中有更加信服的心态。
3.4 意见领袖效应
微博的实名认证功能使得娱乐明星、行业领袖、公共知识分子、草根网红等群体获得“实名认证”的“加V”权利, 他们逐渐搭建起自己数量庞大的粉丝圈, 成为传播中的关键节点。据微博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 在“冰桶挑战”话题的传播中, 橙V用户发博量只占7.8%, 但其带来的转发微博占39.1%, 可见大V意见领袖对话题传播的关键作用。
3.5 潜移默化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 受众对信息的潜在广告性质有极其敏锐的辨别力和警惕性。一起成功的病毒式营销事件, 其信息本身应当是有价值的, 传播方式应该是含蓄和缓的, 对受众的影响应该是潜移默化发生的。
3.6 二次模仿与文本再创造
如何让事件在一轮高潮后保持热度, 掀起第二轮高潮呢?这就需要引导大众进行二次模仿, 实现用户对文本的再创造。微博用户对于信息的接收和反馈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引导粉丝在原始文本的基础之上, 对信息进行创意重组与二次模仿, 是传播成功的关键。
3.7 去中心化
微博话题传播的去中心化, 意味着在每个传播节点的解码、再编码过程中, 都有可能使舆论方向发生变异, 这种变异的方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可能是升华性的, 也有可能导向歧途。
摘要:病毒式传播因其传播模式与生物学病毒感染扩散机制有显著相似性而得名, 其传播基于用户口碑传播和人际传播, 以短时间内的爆发式影响力、几何级数的传播速度为主要特征, 是一种低成本、高效力的传播模式, 在传播学和营销学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近年来, 微博成为病毒式传播的新型媒介形态, 相关热门话题和大事件不断。本文从传播学视角为病毒式传播做出概念界定, 分析微博话题病毒式传播的模式及特性。
关键词:病毒式传播,微博话题,多级传播模式,冰桶挑战
参考文献
[1]李璐.2014年8月微博热门话题报告—微博数据中心.2014.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2015.
一日:和朋友在我的小天地里聚会,是我生活、工作的地方,很温馨,我想可能是因为有父母的陪伴吧。那天我们聊的很快乐,我感觉很幸福,有朋友真好!唯一遗憾的就是:少了peng和HL。
二日:没什么特别的,休息、听音乐、看电视。
三日:下午吃了妈妈特地去六里桥买的甜点,那家店的甜点很好吃,十分香甜、非常美味!晚上我们小区里放电影,看了“疯狂的石头”,很有意思,那天晚上我笑的很开心。22点回家后打开电脑上网 ,习惯性的去看peng的博客并留言,一直在网上游览到23点10分下网。
四日:逛街、上网、休息
五日:原本想去“家乐福”楼上的商品城买个软件,可怕那里卖的是盗版,只好作罢,于是和父母一起去了“首图”查资料,在书的海洋里停留一天,觉得很充实。借了一箩书,除了工作所需的一些专 业书籍外,还有一本小说是“宁财神”的《假装纯情》。原本只是因为曾经听到过这个人,所以就找了他的书,最初只是想随便翻翻,可看着看着我就被书里的文字所吸引了……
六日:品茶、写博客、休息、听音乐、看电视
七日:看书、休息、看电视、写博文
以上就是我的假期生活,很休闲、很愉快,放假真好!
记得有一次,班里开家长会,老师让我在全班和全体家长面前朗读我的一篇作文《运动会上的缺水灾难日》,我可没有在这么多人的地方朗诵过,心里很紧张,心想:要是我紧张读错了怎么办?要是读得不流畅怎么办?回到家,告诉了妈妈,看见妈妈鼓励的目光,让我的自信心变得越来越强。
今天,就是朗读范文的日子,早晨,我还是很紧张,爸爸妈妈拍着双手,一起喊着:“韩杍润,你一定行的!”他们为我打起加油,让我不再害怕。我走出家门口,听见小鸟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在为我鼓掌,知了在草丛“知了、知了、知了……”的叫着,好像在说“加油、加油、加油”,汽车在马路上嘀嘀嘀嘀的打着喇叭为我鼓掌,蝴蝶在花朵上扇动着翅膀为我鼓掌,啊,有小动物在鼓励我,有爸爸妈妈鼓励我,让我的心里都充满了自信。
上台的时候,我富有感情的朗读了我的文章,台下大家听的津津有味,朗读完后,老师、同学和家长们的掌声久久不息,让我感觉很光荣,很自信,也让我对作文有了兴趣。
关键词:众媒时代,网络新闻评论,话语解读模式,差异化
一直以来, 新闻评论就被称作是媒介的声音, 其中, 社论和一些重型评论文体被称为媒介的旗帜和灵魂, 可以说新闻评论在组织舆论、反映舆论、引导舆论和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起着其他传播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普及, 可以说当今已进入众媒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 网络新闻评论不断发展壮大, 逐步实现了由媒体意见发布到媒体与公众声音的整合。
1 研究背景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 截止2015 年6 月底, 中国网民的数量达到6.68 亿, 同时, 截至2015 年12 月,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 亿, 较2014 年底增加6 303 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4 年85.8% 提升至90.1%, 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移动上网设备的普及率提高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这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使越来越多人选择用手机分享和评论事件, 并借助其发声。中国网站排名的数据显示, 2015 年下半年, 腾讯网访问量位居第二位, 同时, 从2010年4 月份中国新闻网站市场份额来看, 腾讯的新闻网站位居第一。可以看出, 腾讯网作为商业网站的代表, 具有影响力和广泛受众, 为此笔者选取了腾讯网的评论栏目《今日话题》作为研究对象。
腾讯网“今日话题”是“评论”频道下的子栏目, 创办于2005 年12 月, 受众打开腾讯新闻首页可以看到, 其于网站首页中间靠上位置, 从其位置的显著性可以看出两点:一是网站对今日话题栏目的重视程度, 二是网络评论专题在当今网站差异化竞争中的地位。
此外, 在今日话题的特点方面, 网络和报纸成为其重要的新闻来源, 话语风格以阐释类和揭批类居多, 选题类型着重民生, 因此, 网民的参与度比较高。
2 概念界定
2.1 众媒时代
2015 年的腾讯年会, 提出众媒时代一词, 简单来说众媒时代, 一切皆媒体, 从学界角度讲, 众媒时代的典型特征可以分为五个“众”, 表现形态的“众”即用户多元新需求, 推动媒体表现形态分化;生产主体的“众”即信息生产的进入门槛进一步消解;传播结构的“众”即用户为核心的社交化传播成为常态;传播平台的“众”即内容平台、关系平台、服务平台皆成媒体;多屏跨界的“众”即智能手机之外, 媒体终端多样化。可以说, 众媒时代万物皆媒, 这对新闻评论来讲, 意味着只有适应众媒时代下用户和叙事模式的变迁, 才能够求得生存。
2.2 网络新闻评论
关于网络新闻评论的定义, 根据笔者对文献的梳理, 目前存在三种定义模式, 张名章在《网络新闻编辑》中将网络新闻评论定义为:就某个人们关心的重要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发表评价性意见。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秦州在《网络新闻编辑学》将网络新闻评论定义为:以互联网为载体, 就新近发生的事件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一种文体。符建湘在《新闻评论》中指出, 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开放性、即时性、集纳性、交互性、个性化、以及民意性的特点。因此, 本质上定义的网络评论应是网友依据所发生的新闻事实或突出的社会现象、重大事件而发表的意见。依据新闻评论主体的不同, 网络新闻评论可以划分为网站评论、专家评论、网民评论这三类。同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产生了一种新的评论形式——整合式网络新闻评论专页, 是体现一个新闻网站水平、彰显其特色的重要指标。由一组新闻报道或评论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组合而成, 在网站页面上占据“一页”, 外观呈现为“一篇”评论的样貌。既体现了传统新闻评论的特点 (强烈的新闻性、鲜明的思想性、论说的公共性) , 又具有鲜明的网络特征 (超链接、容量大、多媒体、互动性强) 和整合式新闻“创意、策划、特色”的优势。
3 众媒时代下新闻评论栏目《今日话题》的写作变迁分析
3.1 传播者理念:《今日话题》栏目的话语变迁
3.1.1 标题变迁:“陈述式”向“疑问式”的转变
笔者观察了1 453 期到3 992 期的新闻评论标题变化, 总体呈现一个典型特征, 标题由最开始的“陈述式”居多转化为“疑问式”居多, 经过查阅相关文献, 笔者发现使用疑问式的标题好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首先, 标题采用疑问句能够吸引受众注意力和好奇心;其次, 受众求知欲也可以通过采用疑问句形式激发;最后, 标题疑问句能启发受众思考社会问题。总之, 疑问式转变, 不仅增强了与受众互动, 同时也体现了商业网站引发反思的社会责任感。
3.1.2 文本风格:“文本分析”转为“深入挖掘”
信息冗杂是众媒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 因此, 如果想要在冗杂的信息中心引起受众关注, 就意味着每则评论要针对一个客观事实或者客观现象。今日话题结合自身网络资料整合能力和空间庞大的优势, 能够将事件的完整经过、背景和发展过程等全面揭示出来, 同时将客观事实本身和自身网站的评论融合起来, 可以说是信息量丰富的深度新闻。
如2015 年12 月18 期的《婚礼礼金为何困扰中国人》这篇评论中, 首先通过新闻由头:重庆一对新人办婚礼, 新郎四位大学同学没空参加, 也漏送了份子钱, 结果新人又专门请客, 只请这四人, 意在让他们补交礼金, 场面极其尴尬。借此引发了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被这样的人情往来困扰?紧接着结合中国现状通过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这样的话题不仅体现出其评论的深度, 同时也可以看出其结构完整与逻辑明确。
3.1.3 理念特色:“娱乐时代”的“理性化”倡导
“今日话题”作为一个深度的网络评论专题, 在专题内容搭建和保持的理念方面拥有自己特有的风格和定位, 它着重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一直遵守客观、理性、积极、向上的立场, 因此, 做更多强调建设性的而不是直接批评的内容就成了其栏目主张, 对民众起到启蒙和引导作用。
以2012 年的《钓鱼岛事件》为例, 今日话题创作了24 期钓鱼岛特别节目。这24 期节目, 充分体现了今日话题的理性倡导, 大多文章驳斥激进暴戾的情绪, 高扬理性大旗, 足见其栏目的观点倾向。
3.2 受众认知:《今日话题》解读模式变迁
3.2.1 认识网络新闻评论思维: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并存”
在《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一书中, 书中关于“二元对立”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三个, 如:“意义产生于对立”“模棱两可既形成于对立逻辑, 又对它构成一种挑战”“二元对立在结构上相互关联, 二元对立的功能各种意义条理化”。从《今日话题》中可以看出, 疑问式的标题允许发出多种声音, 页面下的评论也允许受众发声……这表明网络新闻评论已接受了“多元价值”共存的思想生态。
3.2.2 认识网络新闻评论功能:从“引导舆论”到“言论表达”
这一切的变化体现在《今日话题》的定位上, 2005 年成立的定位思想是“关注大家的关注”,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今日话题》栏目的主导思想变为“做专业的评论、用常识解读新闻”, 这体现出新闻评论教化引导功能的弱化, 相反, 多元化思想的存在使新闻评论宽容成为可能, 用常识解读, 体现在当今的众媒时代, “言论表达”性新闻评论其起点较低, 言论的发表不设置文化程度门槛, 但法律是其最低限度, 这就意味着道德限度完全依靠自律。这一言论发表主张能够将个性化评论发扬光大, 使新闻评论多样化趋势延续。但这种现象造成的信息冗杂、分散注意力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3.3 媒介环境:《今日话题》的差异化营销
3.3.1 版面设计:碎片化时代的“去繁就简”
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曾表示, “碎片化时代”的典型特征是信息过载, 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信息不够结构化、不够智能化、不够个性化。因此, 在今日话题的版面设计上, 可以发现腾讯的新闻评论版页面只简洁地分为时事版、历史版和读者来信三个版块。具体打开《今日话题》一页, 会发现只有四个板块:最新专题、相关推荐、往期专题和联系我们, 这就大大集中了受众的注意力。
3.3.2 内容为王:原创精品评论占主导
当下新闻网站中新闻评论来源主要有四种:一是引用权威纸媒的文章和观点;二是专栏作者或特约撰稿人;三是编辑评论, 由网络媒体的编辑独立完成评论的整理和写作;最后是网友评论。
通过对《今日话题》编辑团队的了解, 笔者发现, 每日话题中的评论文章与其他新闻网站不同之处在于它用以专题的形式呈现话题, 并且由腾讯网络编辑在原创性、时效性原则下独立完成。例如, 2013 年湖南卫视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火遍中国大江南北, 11 月18 日编辑王杨针对其发表的题为《< 爸爸去哪儿>:中国父亲多失败?》的评论文章, 直指《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红火的背后, 反映出的社会普遍现象, 即父亲教育的缺位, 令人深思。
3.3.3 关注受众:受众主体地位的回升
在腾讯网PC端的网页上, 有“联系我们”一栏, 这一做法受众地位上升是表象, 其深层次的意义主要有三点:首先对网站来讲, 读者看到自己撰写的内容被网站刊登出来, 自然会对今日话题加以关注, 并通过人际传播鼓励身边人转载, 类似于“滚雪球”和“病毒式传播的方式”, 这种传播方式对网站积累人气非常有帮助;其次, 把个人意见放到“公开的自由市场”这一做法不仅让其他读者听到不同声音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话题的讨论, 从而进一步挖掘社会真相;最后鼓励网民理性发声这一做法对构建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4 问题反思:众媒时代《今日话题》网络新闻评论新认识
【以校园生活话题作文】推荐阅读:
以初中生活话题作文06-17
以校园为话题的作文七年级11-03
以校园的早晨为话题初中作文600字07-14
走出校园话题作文09-25
校园作文:大学校园生活06-21
生活感悟话题初中作文06-24
积极面对生活话题作文06-26
关于走进校园话题作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