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制度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制度(精选8篇)

1.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制度 篇1

为确保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制定本制度。

1、学校要及时传达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本校实际,做好统一部署。

2、学校每周召开的教师会议,以及班主任的每次班会都要根据校内外环境和季节的变化对师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交通、消防、社会治安、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预防教育,自然灾害安全、防触电、防溺水、防煤气中毒、校内外安全教育及生活中各类安全教育为内容的安全教育。

3、体育教师在教学某些课程,如单杠、双杠等,在课前要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预防工作,同时要有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实验教师在上实验课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化学药品如硫酸等危险物品或涉及电源等,也要在课前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预防工作,同时要有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4、学校每学年要对全体师生进行至少一次的法制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教师依法执教意识,有效杜绝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5、学校在节假日和各种大型活动前要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预防工作,并有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1.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制度 篇2

而现实中,农村学校安全工作尤为令人担忧,这急需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重视。而农村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先天的不足。教育形式化、各方面重视不够、隐患多、家庭教育的缺失……因而,农村学校还应根据学校所处的环境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一、要有真正的安全管理落实机制

对于安全工作,学校应于全体教师间形成安全无小事的共识。学校应成立由校级领导担纲的专门的安全工作小组。学校要制订完善的安全工作排查制度、行政值周制度、导护制度、安全演练方案、应急处理预案、规范教育制度,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签订安全责任状。只有做到有章可循,严格督查,才有可能落实到位。然而,安全管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也不是挂在墙壁上的。这一切的关键是要真正的落实。我们知道从上而下层层都有许多规章制度,但并非都能很好地发挥领导作用,真正地使这些措施落实到位。因此我们还应有一套可操作的奖惩机制。对管理人员做到令行禁止,做到有错必纠、有错必罚的高压态势。校领导也应有连带的责任追究制度,使得每个人从意识上高度对学生负责,对家长、社会负责。只有强有力的奖惩措施,才能使得挂在墙上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并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应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

每个学校的安全制度,可以满满地挂上一面墙壁,措施也很完整。然而,我们回到头来看看我们的这些制度,还只是停留在制度上,我们按着制度实施着制度,然而我们是否想过这些制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安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制订的制度是否有缺失……

南平实验小学规定学生七点半到校,校门也只是在七点半才打开,提前到校的学生只能在校门口等待。这就是学校的制度,我们不可否认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因此大家就按规定办事,而那些早到的学生只能在寒风中等待。因为这是制度。但我们的学校在制订制度时想过没有,有多少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他们要为自己的家庭生活起早摸黑。假若家长是七点上班,也只因早半个小时顺便把孩子送到学校,这应是可以的吧!那就只能在校门口等着。因为这是学校的制度,不到七点半校门不开。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早到的学生进校园?因为制度规定的。如果在这时学生在校园里出了什么情况,谁负责?

这是学校的懒人管理方式,也是制度的弊端及缺位。因此,在安全管理上,我们应以学生的利益为前提,而不是以学校的方便管理为前提,学校应处处为学生着想。那么我们管理上就会有更好措施。我们得重新审视现在的规章制度所存在的漏洞。

三、落实政府责任,消除安全隐患

除了制度的缺失外,我们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也比较淡薄。现阶段,我们的教育体制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学校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们上安全课,而是如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应试能力和提高成绩的方法。还有现在学校的经费困难,城里的学校应该不会为经费发愁,而广大的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完小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此,消除校园安全隐患,也就只能走走过场。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因经费原因只好写在纸上,层层汇报。还没汇报完,安全事件可能就发生了。

农村学校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学校的各种设施有许多已经老化,但由于经费等方面原因,特别是农村完小,有许多学校存在安全隐患,但学校却对此无可奈何。这些问题应是政府真正负起责任,检查不走过场,该政府做的,政府就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旧的设施和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整改、清理。如,对门窗玻璃的更换,对旧电路、旧电线换新改造,对体育设施进行加固、更新。学校也应树立起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态度,不应付了事,而是应根据学校的实际,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每两周进行一次安全工作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四、及时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学校的安全意识

小学生在心智等各方面还不成熟, 他们对事物及所存在的安全认识还不是很清楚。而农村孩子在安全管理方面有其先天的不足。农村中有许多小溪水塘,交通也不是那么的规范……从家长到社会对安全的认识也不是那么到位。特别是现阶段有许多留守儿童,他们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学校应根据学校实际真正做好各种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如,开展交通、游泳安全等专项教育。可以结合课堂及活动进行教育。如,春秋游及其他活动时引导学生在活动时要注意安全,在马路上不能追逐打闹,不随便横穿公路,过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显然,课题中蕴含着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教育内容。将教材进行延伸,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安全知识。在活动课中渗透,结合班队活动、课外活动进行有机穿插渗透安全教育。

也可进行自我体悟的教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听你忘记了,你看你记住了,你做你学会了”,一句中国寓言,一条外国谚语,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如,我们可以及时把在家乡及报刊上报道的有关溺水事故的事件作为极好的场景教育,我们时时地抓住这样时机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能给学生以震撼,让学生心存敬畏。

做好卫生和安全知识讲座,每班每学期授课两节以上,主要内容是:防中毒、防火灾、防触电、防溺水、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等,使学生远离危险。教会孩子在事故和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以及不和无关的社会人员来往的教育。

五、加强日常常规安全制度的落实

学校安全无小事,这些都体现在我们平常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有切实做好日常常规的管理落实,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行政值周制度。学校行政领导每周轮流值周,主抓安全教育工作,发现、纠处安全隐患和不良倾向,并及时在每天的晨会上通报公告,在教师例会上及时告知教师问题的存在及整改意见,使各种安全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化于无形之中。做好导护工作。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每天导护工作应及时到位,行政人员及导护教师要求在一天中做好早上、中午的巡视制度。巡视学校各项设施寻找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督促学生午间的学习;按时做好关、开校门的工作,严禁校外闲杂人员入校,同时不允许学生无故离校。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落实晨会报告、教育制,进行安全通报及教育工作;利用各种活动形式加强对师生进行安全防患教育……使安全这根弦时刻绷在师生的思想中。

高校资金安全与学校内部制度建设 篇3

【关键词】 高校 资金安全 内部控制 制度 建设

一、前言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校得到迅速的发展,建校规模及学生人数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高校出现较大的变动,这些巨大的变动必然牵动到高校的财务工作,给高校的财务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并逐渐暴露出高校财务工作中的诸多漏洞,高校面临着诸多资金安全风险。如何降低资金安全风险,确保资金的良好运转,是高校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内部控制工作是高校财务工作的核心环节,对高校的资金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中,内部控制制度处于关键地位,它是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高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断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断提高其资金安全管理水平。

二、高校资金安全管理及内部控制现状

1、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挪用公款及贪污现象

内部控制制度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指南。新会计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在防范资金安全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但由于缺乏对高校实际情况的考虑,其内部控制制度通常停留在理论层面,具备较强的原则性,但缺乏合理性及科学性,因此操作性比较低,无实践意义。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误将一些涉及到财务方面的政策法规当成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而这些政策法规通常只涉及到内部控制的部分内容,未能全面、客观、科学地反映高校的内部控制工作,因而也就无法真正地指导高校的内部控制工作。一些高校甚至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在内部控制工作中难以形成自我约束及自我防范的良好机制,致使高校财务管理出现诸多的漏洞,高校财务工作出现混乱的局面,进而降低高校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给高校中一些品德败坏之人的非法行为提供可乘之机,在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中,出现挪用公款及贪污等多种非法现象,不仅影响高校的名誉,而且影响和制约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给高校带来一定的资金安全风险,阻碍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进展

2、对资金的控制不到位,存在“小金库”现象

会计工作人员在财务工作中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截留或者侵占单位收入,单位所获得的收入未能及时地列入财务会计账本中,未能纳入单位的预算管理,出现私存私放单位资金的现象,称为“小金库”现象。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发展迅速,资金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涉及的资金也越来越庞大,但因为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部分高校的一些资金的财务报告及会计核算并未真正地纳入高校的财务报告体系,因此极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及不完整的现象,高校的部分预算收入出现体外循环的现象,因此在高校财务工作中,出现“小金库”现象,给高校带来一定的资金安全风险,严重影响和制约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展,阻碍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良好运转。

3、内部控制制度实效性不高,缺乏会计监督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都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仅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上,其实效性不高,无法真正地落实到财务实践中,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即使出现问题,也总是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将大事化小,进而小事化了,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同时,在内部控制制度中,缺乏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督,致使在内部控制实践中,即使出现违法收支现象,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给高校留下诸多的财务漏洞,阻碍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发展,增加高校的资金安全风险。

三、提高高校资金安全管理水平,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高校内部制度的建设,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内部环境是高校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高校内部控制开展的基础条件,因此,高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断改善其内部控制环境。首先,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其文化建设,塑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影响内部控制人员的思维方式,规范内部控制人员的会计行为,使其树立起内部控制观念,形成内部控制精神,在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中自觉地将各项工作做好,将高校的资金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处,提高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水平。其次,应加强高校内部控制人员的控制意识。内部控制人员是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者,其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影响到高校内部控制度的发展,作为高校内部控制人员,其必须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应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中的相关准则和要求,不断规范自身的会计行为,尽可能减少会计差错,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产生,维护高校的资金安全。

2、完善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在高校资金安全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高校资金安全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依据,一个科学、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高校的资金安全风险,促进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发展。因此可以说,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资金安全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效性。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高校内部控制人员的会计行为,明确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中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使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顺利地进行,将高校的资金安全风险降低至最低处。同时,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还应包括相应的会计监督制度,通过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督,减少内部控制人员工作中的差错,避免内部控制人员出现舞弊或非法的行为,进而达到降低高校资金安全风险的目的。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其中事前控制是基础的内容,事中控制是核心的内容,事后控制是辅助的内容,只有通过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面控制,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校的资金安全风险,促进高校财务工作的健康、稳定及快速发展,为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良好运转提供必要的财务基础。

3、提高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管理水平

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不断加强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管理,但整体来看,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管理水平依然比较低,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效性不高,无法真正地应用于财务实践中,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管理水平。领导重视是高校提高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高校财务部门领导是其内部控制工作的核心与权威人物。其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高校的资金安全管理,影响高校的内部控制工作。只有领导充分认识到高校面临的资金安全风险,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高校财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才能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财务工作,组织和领导员工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效性。在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中,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高校的资金管理水平,规范相关的会计行为,减少或者避免挪用公款及贪污等多种非法行为的产生,确保高校的资金安全,使高校内部控制工作有章可循,即使在工作中出现问题,也能参照制度,及时地进行处理,降低高校的资金安全风险,使高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促进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

4、建立健全会计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工作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高校资金安全及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合理、科学的会计内部审计制度,因此高校在加强资金安全及内部控制工作中,必须建立健全会计内部审计制度。首先,高校应肯定内部审计在学校资金安全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授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的权力以确保其独立履行审计职责,同时应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职能在高校中的地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应区别于其他的职能部门,与被审计部门相互独立,且应高于被审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突出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其次,内部审计部门应备有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使高校的内部审计职能能够独立的进行。再次,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进展情况实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相关的内部审计人员对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高校目前存在的资金安全隐患及时、客观地反馈给主要的负责人,同时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使主要负责人能够更好地整理出修改的方案,降低高校的资金安全风险,促进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发展。

四、结语

高校资金安全管理及内部控制不仅仅存在以上几个问题,提高高校资金安全管理水平,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也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财务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地改进,促进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新农等: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风险探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 郑萍: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基于某省36所普通高校内部控制状况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1(5).

[3] 陈爱东、唐静:论高校内控制度的完善和财务风险的管理——基于内部治理的视角分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4).

安全宣传、培训教育制度1 篇4

一、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管理理念,坚持不懈

地把安全管理工作抓细、抓实、抓好,促进学校和谐和学校生活环境的构建。

二、经常对全校师生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安全宣传教育,教育师

生要加强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遵纪守法、珍爱生命,注意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三、结合“安全月”、“119”消防日等,在全校组织开展阶段性、题性的安全教育,如:安全知识竞赛、主题班会、黑板报展示、法制小品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得到教育的目的,使全校师生真正做到学法、执法、守法。

四、落实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学习,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安全工

作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师生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崔蒙学校

1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篇5

一、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组织

1、消防安全责任人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单位消防工作计划,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供经费和组织保障;

2、根据单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及授课人,组织开展消防业务理论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

3、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学习。

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范围和内容

1、对员工应当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应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2、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接受由公安消防机构或其他具有消防安全培训资质的机构组织的专业消防安全培训:

3、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

1)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2)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3)报警、灭火、自救、疏散程序

4)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与维护、保养方法;

5)报火警、扑救初期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安全教育制度 篇6

一、学校德育处要经常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 育、安全教育,并和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状。

二、班主任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班主任必须有安全记事本,每次安全教育都要有记录,学校德育处要随时检查。

三、全体教职员工都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发现学生有危险行为要及时制止并通知班主任、德育处进行教育。

四、学生在校期间,校门卫要看好校门,学生不得无故出校门。

五、任何单位、个人到校找学生都要经过学校保卫科批准,并由门卫或教师派人到教室通知。如有事必须请假离校的,由学生写好请假条给班主任签字后交给门卫方可。

六、学生有事必须中途离校的,取自行车时要有班主任的批条。

七、机动车辆禁止进入校园,如工作需要确需进入的要由门卫提醒司机慢行,并指挥车辆安全行驶。

八、任何教师、班主任不得随意把学生驱逐出教室或校门,如有违反,学校将给予批评。

九、任何教师、班主任不得体罚学生,如有违反学校将给予批评。不准歧视个别生理有缺陷和“后进”的学生,所有学生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十、没有经过班主任的同意,任何人不得把学生从课堂带走。上课期间,教师要负责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如有违反规定导致学生发生意外的,由该教师负主要责任。

十一、学校任何人无权对学生进行人身搜查、限制人身自由、扣压身份证或正常书信,更不准私拆他人信件、包裹。

十二、学校学生主管部门应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对于有危险的劳动项目不得安排学生参加。

十三、全体教职员工都有义务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课间或课后如遇学生遭受外来人员侵害而视而不见者,学校将给予严厉处分。

十四、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攀爬二楼以上的窗子打扫卫生,班主任必须在场,并教育学生注意安全。不准学生用湿抹布擦电器和电器开关。禁止学生随意动开关、电器。

十五、实验室的教师要在大扫除之前把实验室的危险品存放好,并在打扫结束后检查危险品是否完好。

集会、比赛以及外出等活动安全的规定:

十六、全校集会,班主任必须到场指挥学生。各教学楼的楼道要安排专人监控,禁止学生上、下楼梯追逐、打闹。散会后大会主持人要对全体学生有秩序的进行疏导。重大集会前,学校领导组织安全保卫人员对会场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十七、学校召开运动会必须有安全防范措施,班主任到场管理好本班学生,保卫人员负责整个会场的安全保卫工作。运动会期间学校校医不得离开会场。

十八、逢双休日或课间或课后组织校内活动,由组织者通知家长。活动期间有关人员要组织好学生,做好学生安全保卫工作。

十九、学生集会、比赛等活动实行“谁组织、谁负责”的安全工作原则,《体育活动安全管理规定》为保证师生正常的体育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普及学生体育活动,使教学和群体工作既热烈蓬勃地发展,又有条不紊、安全有序地运行,特制定如下安全管理规定:

1、体育教师及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责任心,严格管理,认真履行职责。

2、教师上体育课,既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又要保证学生安全。如上到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教材如跳马、单双杠、铅球、跳高等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体育活动的要领,还要在教学场地对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并安排学生干部协助。如因为教师组织课堂不力而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由任课体育教师负完全责任。

3、体育教师上课时间和活动时间不得擅自离岗,因离岗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由责任者负责。

4、学校教务处要按照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会等体育活动,统筹考虑学生人数、场地、时间、活动项目等,以确保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

5、在组织学生做课间操时,学校安排专人管理,集队速度不宜要求过快,禁止学生在楼梯、过道互相追逐打闹。

6、教师要教育学生必须遵守体育教师的指挥,服从管理,不得擅自动用各种设备和损坏体育设施,违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7、学校总务处主任和体育教研组长要定期检查维修体育设施,如:健身器材、单、双杠、电器开关,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

8、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时,教师要在报告的同时,积极组织将学生送往就近医疗点治疗。

学校饮食卫生制度

1、为保证食品卫生,保障全体师生身心健康,根据《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对周边食堂和商店特制定如下卫生制度:

2、学校成立食品卫生领导小组,食品卫生专人管理和负责。

3、从业人员持有效合格的健康证经培训后方可上岗,学校实行办证经营。

4、学校组织从业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凡患有传染病者不得参加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

5、工作人员上班时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并保持个人卫生。

6、做好食堂内外的环境卫生,做到餐一打扫,每天两清洗。

7、食用工具每餐用后应洗净,保持洁净,食(用)具做到“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

8、不购进、不加工、不出售腐烂变质、有毒、有害、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9、生、熟食品,成品、半成品的加工和存放要有明显的标记,分类存放,不得混放。

10、保持仓库整洁,食品应做到有分类、有标志、离地离墙保管。

11、及时处理好垃圾,搞好“三防”工作。

120、安全生产约谈制度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吸取各类安全事故教训,强化主体责任,根据莎车县人民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安全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学校安全生产约谈,是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事故发生地的下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主要负责人约见谈话,分析事故原因和安全形势,研究工作措施,以及对发生事故的单位负责入进行约谈告诫。

第三条 约谈对象

(一)发生安全事故的部门负责人及班级班主任;

(二)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主要负责人;

(三)认为有必要约谈的人员。

约谈对象应准时参加约谈,不得委托他人。

第四条 下列情形由校长主持约谈:

(一)三个月内发生两起较大安全事故的;

(二)发生重大或者特大安全事故的;

(三)认为有必要约谈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 约谈要听取本单位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经过、事故抢险情况,事故性质、原因分析及教训,重点是采取的措施、强化安全责任等方面的汇报。被约谈对象应当准备书面材料。

第六条 约谈原则上在事故发生后,事故等级、性质确定后一周内组织进行。

第七条 约谈程序

(一)约谈前,书面通知约谈对象,告知约谈时间、地点、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

(二)约谈时,应安排专人记录,形成约谈纪要并及时发送被约谈单

(三)约谈后,被约谈单位应在1 5日内将约谈要求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

第八条 对无故不参加约谈或不认真落实约谈要求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通报批评,并按有关规定追究被约谈人的责任。

第九条 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本校的责任事故约谈制度。

第十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消防设备定期检查、维护制度

一、消防设施应当定期检测、调试、维修和更换,并按时认真填写检查、检测、维修保养记录。

二、每年要到专门检测机构(县检测中心)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存档备查。

三、未经学校同意,不得擅自停用消防设施。

四、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灭火器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检查。对灭火器应当建立档案资料,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置位置、检查维修单位(人员)、更换药剂的时间等有关情况。

五、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保持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

六、每周全面检查一次学校消防安全,严禁以下行为:

1、占用疏散通道;

2、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3、在教学、工作等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遮挡、覆盖;

4、其他影响安全疏散的行为。

防疫与健康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为严格落实学校防疫与健康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健康安全工作的领导,细化责任,制订以下追究制度:

1、班主任教师对发现本班学生存在不良疫情,瞒报、漏报、缓报而造成学生大面积停课的,将由该教师承担补课责任,学校同时扣除该班主任工作津贴,年底班主任工作不予评优。

2、大队部、健康教师对学生在将抗防疫知识宣传不到位,工作流于形式造成疫情发生的,竟不能评为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

3、工会、后勤人员检查当中,存在敷衍了事的,一经发现将扣除领导津贴。

试论解决学校纠纷的教育仲裁制度 篇7

一、教育仲裁制度的概述

1. 教育仲裁制度的概念

在汉语中, “仲”有“在中间”的意思, “裁”表示衡量、判断, 因此, 仲裁的字面意思就是“居中判断”。作为一个法律用词, 仲裁有其特定的含义。笔者认为, 教育仲裁是指学校、学生在教育和受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发生了学校纠纷, 并将这些纠纷提交给教育仲裁委员会裁决, 教育仲裁委员会对其进行处理, 并做出对双方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 从而解决学校纠纷的一种方式或制度。

2. 教育仲裁制度的特征

(1) 它具有迅捷性和经济性。教育仲裁实行一次裁决制, 有针对性地实行一裁终局, 是形成仲裁迅捷性、经济性的重要原因。由于不存在法院那样的上诉制度, 在时间和费用上可以相对节省, 加之实行专家仲裁, 仲裁的审理、结案一般较法院快, 因此, 迅捷性和经济性, 是仲裁的一个重要价值目标。

(2) 教育仲裁制度具有准司法性。仲裁是司法制度的一部分, 但又不同于司法制度, 仲裁是国家法律认可的解决纠纷的方式, 仲裁裁决与法院判定一样具有法律效力及可行性。在仲裁制度上, 当事人可以以书面形式自愿选择仲裁,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约定仲裁事项, 在仲裁机构提供的仲裁委员名册中选择仲裁员, 在仲裁庭作出裁决前自行和解或自愿调解等等。

(3) 教育仲裁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这主要是指教育仲裁实行由专家组成的仲裁员进行审理判决。就学校纠纷而言, 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而司法诉讼中的法官是一个相对固定封闭的群体, 关于案件事实的认定, 虽然法官有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但这是不够的, 因为学校纠纷涉及的案件不仅仅是单纯的法律问题, 还有一些学术上、教育上的特殊问题, 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 他们相对来说还是较为欠缺的。所以, 这就使案件陷入了一种司法审判的真空。

二、教育仲裁制度是解决学校纠纷的新途径

1. 教育仲裁制度的必要性

(1) 学校纠纷的相关救济制度的变化。随着依法治国的方针深入民心, 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 司法以其独特的公正、中立赢得当事人的信赖, 但这并不意味着司法诉讼会使所有学校纠纷案件得以解决, 其原因在于:首先, 高额的费用以及纠纷案件的与日俱增使得诉讼机制出现了功能性障碍, 以至积案如山和纠纷解决途径不畅, 从而使大多数学校纠纷案件被搁置。其次, 由于学校纠纷案件的特殊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使得法院在处理这些诉讼案件时都面临巨大压力, 显得力不从心。

(2) 我国现有解决学校纠纷的救济制度的现状。目前, 根据我国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 学校纠纷的专门解决途径主要是教育申诉, 但申诉的缺陷首先在于受理部门的不明确, 缺乏应有的权力, 从而对申诉的处理容易造成部门与机构之间的相互推诿, 所以在很多情况下申诉会因此被搁置, 纠纷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复议制度仅将被申请人限定为教育行政机关而不是学校, 其范围一般限于对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而不是学校的管理行为。行政诉讼制度也只是针对教育行政机关设置的, 《行政诉讼法》只明确规定了人身权、财产权的司法救济, 同时又排除了行政处分的司法审查。至于民事诉讼, 我国民事法律只有人身权、财产权的规定, 没有受教育权的概念, 造成受教育权的救济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2. 教育仲裁制度的可行性

(1) 教育仲裁处理学校纠纷的社会效果。由于学校纠纷主要涉及的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纠纷, 有一定的身份隶属和情感上的特殊性, 但是当事人双方都希望纠纷的解决不至于破坏双方的和谐关系, 而诉讼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对抗性, 往往增加了双方的敌意, 导致双方的沟通更加困难, 不利于纠纷的解决。而教育仲裁在仲裁员的主持下, 在解决纠纷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势变化和具体条件, 在适用规范上和公平的原则基础上进行整体上的综合考虑, 适当进行衡平。

(2) 教育仲裁处理学校纠纷的满意程度。学校纠纷案件有它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单靠司法进行审查从而实行一刀切的办法是不可取的, 因而收到的效果也是最差的。而教育仲裁在处理学校纠纷的案件中, 一方面在审查程序上保持公正原则以及仲裁员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裁决;另一方面教育仲裁形式灵活, 非正式的特点可以进行充分协商, 尽可能做出使当事人能接受的满意结果。

三、建立教育仲裁制度的构想

1. 建立教育仲裁制度的价值目标

(1) 教育仲裁的艺术性和公正性。在教育仲裁过程中, 始终重视学校与当事人的和解、调解以及与仲裁裁决的衔接是教育仲裁艺术性的体现。仲裁是召集各方专家、学者在一起, 就争议事项进行法、理、情的论证, 在保证程序公正的前提下, 对当事人双方进行和解, 以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效果。

(2) 教育仲裁的公正性。仲裁的公正性是仲裁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 也是仲裁作为一种民间性质的法律纠纷救助机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和生命的所在。就教育仲裁制度而言, 公正就是解决纠纷过程中各纠纷主体行使权力的正当性和争诉的解决结果具有当事人和社会的可接受性。

(3) 教育仲裁的效益性。教育仲裁作为学校纠纷的解决方式之一, 它直接产生于市场经济, 把效益作为教育仲裁的基本价值目标, 是发挥教育仲裁制度整体效能的必然要求。

2. 教育行政仲裁委员会的设立

(1) 教育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就教育仲裁委员会的组成而言, 教育仲裁委员会应由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和委员七至十一人组成, 仲裁委员会主任由政府主管教育的负责人或教育法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来担任, 副主任和委员应聘请有关法律、教育法、主管教育行政人员来担任, 其他的教育仲裁委员会的成员还应有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代表, 以保证其民主性和公正性。

(2) 教育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受案范围是教育仲裁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决定了教育仲裁对学校纠纷解决或处理的广度和深度。本文所指的学校纠纷仲裁是指学校在其教育、教学或者教育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有关教育权利义务的法律纠纷, 依法向学校纠纷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 并由其对双方作出具体的约束力的裁决, 从而解决学校纠纷的活动和制度。

(3) 教育仲裁制度的程序。首先是申请与受理。教育仲裁的申请是指争议一方的当事人即申请人根据仲裁协议将已经发生的争议正式提请仲裁委员会审理裁决以维护其合法权益行为, 一般需要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书, 申请人提出仲裁申请是仲裁程序开始的必要条件之一。其次是仲裁前准备。其中包括指定工作人员;送达仲裁文书、仲裁规则与仲裁员名册;书面通知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仲裁员审阅当事人提供的资料, 制作阅卷笔录;仲裁庭成员应在分别阅卷的基础上, 在首次开庭前, 首席仲裁员召集并主持案件评议, 即仲裁庭的预备评议。再次是仲裁调解。仲裁调解, 是指在仲裁程序中, 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仲裁庭的自行决定, 在仲裁庭的主持下, 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资源协商, 达成协议, 解决双方争议案件的活动和方式。最后是开庭与仲裁裁决。调解不成的应当开庭仲裁。仲裁庭应当在开庭前四天将开庭时间、地点等事项书面通知当事人然后由仲裁庭按照仲裁规则审理案件。结束时, 根据查明的事实和认定的证据, 依据法律, 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所作出的具有约束力的判定。在仲裁案件审理结束时所作出的仲裁裁决是终局的, 裁决对纠纷各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执行力。

参考文献

[1]李晓燕.教育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第1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3]范愉.ADR原理与实务.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

[4]谭兵.中国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5]宋连斌.仲裁理论与实务.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6]唐德华, 孙秀君.仲裁法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2.

[7]陈久奎.我国教育仲裁制度的建构研究:一种解决教育纠纷的新途径.教育研究, 2006 (5) .

[8]谢志东.我国行政救济制度问题研究.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2002 (1) .

[9]汪祖兴.试论仲裁的公正性与中国仲裁的监督机制.现代法学, 1998 (6) .

1.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制度 篇8

关键词:《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职院校;成本核算;问题;对策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成本核算意识不足。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培训所需经费都是由国家政府财政部门一手包办的,这为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来源解决了后顾之忧,使筹措经费问题成为了政府相关部门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许多高校在这种惯性思维的影响下,完全不考虑由政府发放的教育经费能否在高校中得到合理的适用,其使用、支出项目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也无人关心。这就使得许多高校在应用教育经费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主动开展教育成本核算的动力与意识,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逐渐降低。这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高校领导多出身于科研、教育专业,缺乏与成本核算相关的财务方面的知识储备,对开展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以及方法认识不足。二是,高校大多数教职工认为教育成本核算是高校领导层的事与自己无关。

(二)成本核算基本内容研究有待完善。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对教育成本核算具体对象的确定上,相关研究学者存在一定的争议,于是就出现了教育成本核算对象难以明确的现状。其次,当前教育成本核算的具体范围尚不明确。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大致范围主要应与培养和教育相关的财政支出和费用有关,但由于高职院校与此有关的费用支出项目较多主要分为学生的助学金和奖学金费用、后勤保障费用、教师的离退休费用、教育科研费用四类,具体哪些费用应被划入教育成本核算的范围存在一定的争议。最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成本核算方法。当前大多数高校在对其教育成本进行核算时,只是将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简单的整合与堆集,并没有形成一套统一、有效、规范的成本核算方法。

(三)受旧会计制度的影响较深。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指的是2013年制定实施的全新的会计制度,在此之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核算长期以来主要受到旧会计制度的影响。《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这三大与高职院校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的制度,都没有针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核算设置与之相关的报表、账簿、会计科目。且高职院校旧的会计制度在教育成本管理与核算方面并没有为高校提供具有可操作意义的指导意见。此外,旧的会计制度还要求高职院校将收付实现制作为其主要的会计核算制度,由于这一成本核算方法,在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此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新制度下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教育成本核算意识。在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应在充分认识到成本核算对高校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为教育成本核算努力营造一种良性的外部环境,从学校领导层到普通的教师提升学校全体员工教育成本核算的意识,将成本核算管理变为一种文化,在高职院校中进行培育和发扬。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在坚持对现行教育成本核算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努力朝着教育成本的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方向奋进。

(二)明确教育成本核算内容。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内容的明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对成本核算的具体对象进行明确。由于高职院校主要以为不同类别、专业、层次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为主,因此,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应是国家统一、正规招收的专科生、本科生以及硕博研究生。其中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学生由于教育成本花费较单一,且只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因此不应被包含在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范围内,应在高职院校的账务上给予单独的体现。其次,对教育成本核算的具体范围进行明确。由于高职院校的后勤保障费用以及教师的离退休费用与学生的培养教育关系不大,因此不应被包含在教育成本核算的范围之内。科研费用由于种类较多,且目的不同,因此应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到学校教育成本核算范围之内。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则全部归入到成本核算范围内。最后,对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进行明确,主要的核算方法为成本核算法、会计资料转换法、调查统计法,这三种核算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可用于不同的成本核算情况,对这三种核算方法的合理运用能够大大的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上一篇:浅谈“业务转型及风险管理”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感恩父母征文:给妈妈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