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计划书

2024-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书(精选11篇)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书 篇1

一、心中有“库”。讲的就是学生心中要有一个庞大的语言材料库,即进行字、词、句、篇等原材料的积累,可以在语言文字运用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唐代的韩愈说:“俱收并蓄,待用无遗。”《劝学》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讲的就是积累对于语文学习重要性的道理。积累要分层次、有系统性:一类是显性材料,指事实性的、知识性的知识。如词语、语言运用、句子的表达、文章。二类隐性材料,指思想积累、生活经验积累、情感体验积累、方法积累等。如生活经验中的事例,它普通但是里面蕴含道理对人的成长会有很多的启示,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提醒、激励作用,又是一个写作的素材。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应考知识性的积累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二是善于对易混字音、字形和同义的词语、成语进行搜集整理:包括教材注释中提到的字、词;分考点训练的资料中的列举的字词;综合训练试卷中出现的字词等。三是掌握词语搭配、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

二、手中有“法”。讲的是如何进行科学高效的积累,需要掌握一些操作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具体来说,可分为:

第一、要养成诵读的习惯,加强语感的积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其本质就是加强语言积累。朗诵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写作无可替代的门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百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精炼、生动阐述朗读、背诵的积极意义。于永正说:“要引导学生背诵。积累语言,犹如银行存款,我们将一生享用它的利息。”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必须去关注语言材料,背诵名句,最好用“陌生化”来提高积累效果。作为一名高三学生,除了在规定的时间内熟背老师指定的篇章外,每人每周还应背诵一两首古诗词、每日摘抄记诵一两句经典、名言 (诗句、格言、俗话、歇后语),这些做法必定能极大地激发自己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言,提高自己考场写作时遣词造句的水平。

第二、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加强材料的积累。

心理语言学家克拉申指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 (包括使用外语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习得的。”也就是说,要使学生获得母语书面语的能力,必须使学生大量积累书面语的语言材料,而读书,正是学生积累书面语言材料的最好手段,让学生在读书中进行积累: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思想。阅读是语文的根、作文的母。对语文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平时多引导学生读读那些文学大家们的优美著作,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体会其中优美的意境、语言,难道不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么?读得越多,越有语感,基础知识就雄厚了,语文成绩就越高了。

第三、要养成练笔的习惯,加强实践的积累。

高三语文复习策略 篇2

一、培养制定计划的习惯

进入高三语文复习,考生首先要了解自身语文学习和语文功底的现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语文学习状况和语文功底现状,就是了解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语文阅读能力、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等状况。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向了解自己的语文老师咨询,二是分析以往语文试卷的答题状况,三是分析自身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强弱。从语文试卷答题情况,可以基本判断出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缺陷。因为一般来说,某个知识点错误率越高,越说明该知识点没有掌握好。语文复习计划就是针对自己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学习和训练。进入高三,语文复习的使命并非是推倒重来,重新建构,而是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语文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达到牢固掌握知识和准确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因此,个人复习计划非常重要。只有针对自身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薄弱环节重点训练,才能避免因全面出击而分散精力。

第一轮语文复习计划要与老师的复习计划基本保持一致,可以实现同步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当然,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的复习最为系统和全面,但它是针对全班同学的,全班同学语文功底各有差异,老师安排复习内容时只能照顾大多数同学。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复习效果灵活调整,加强复习的计划性,这是基于把握复习的主动权而考虑的。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主动出击的复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盲目跟从的学习,往往使自身的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学习的效率会大打折扣。

二、养成勤思考的习惯

很多学生对语文复习的理解还停留在初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机械记忆一般知识上,导致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还是未能形成语文知识体系,语文能力也没有明显的提高,究其原因是不理解思维在语文复习中的优势地位。思维是实现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桥梁,如果说语文知识是一粒粒的珍珠,那么思维就是贯穿语文知识的丝线。人的思维活动具有目的性、概括性、间接性、能动性的特点,考生要把握这些思维特点,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复习过程中对包罗万象的语文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概括,综合抽象,从中寻找出规律;或者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概念,去解析复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思维是借助语言作为物质外壳进行的复杂心理活动,在复习的过程中,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不仅能让人从记忆库中调出相关的知识,而且会调出适合表达的词汇和句式,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锻炼。

三、养成勤于练笔和书面表达的习惯

首先,要提高作文水平,仅靠课堂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堂练习充其量是两周一篇的大作文,这个训练量是不足的。所以考生的写作水平要想再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坚持每周至少一篇练笔,要按一定的规范写作,标题如何,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行文如何等等。一篇精品,看似妙手偶得,实则千锤百炼。

其次,做题时要勤于动笔,注重表达能力的训练。如果表达的结果与老师或书本上的答案不一致,甚至漏洞百出,有的学生可能由此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语文学习的能力差,更加羞于表达。须知,只有千百次训练过程中的失败,才有可能带来最后一战的胜利,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实现成功的跨越。考试实质上就是信息输出,而且是以书面语言的形式,按照试题的要求完整、准确、快速地从大脑中输出对应的信息。因而,我们必须加强书面语言的训练,切不可满足于已经记住,已经理解,或者能够在大脑里得出的答案。一切未经外化的语言,都是模糊的。停留于满足“意会”,而不愿意动手动口“言传”,其答案的误差率会大大增加,这是语文复习中极为忌讳的。

四、养成积累和反思的习惯

语文知识很琐碎,很容易忽略也很容易遗忘,所以一定要养成随手积累的习惯。考生可以准备两个笔记本:一本是作文素材积累本。写作素材可以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第一,内涵越开放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以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在写作时,碰上不同的话题都可用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论述时围绕材料和话题吻合的那一侧面展开论述便可。第二,注意素材的多样性,应尽可能涉及不同领域,古今中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注意素材的新颖、别致,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当这样的材料准备到50个左右,就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再也不会害怕高考作文。另一本是应考知识积累本或是改错本。遇到自己掌握不好的知识点或很典型的知识点,随时记录下来。这个笔记本就是考生个人的复习资料,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考前看一看,去去心疑,稳定心理。这些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有成效。另外,在每次考试测验后要反思。高考前的每次考试,既是对前阶段复习的检验,又是对下阶段复习的指导。如果冷静、客观、科学地分析语文答卷,就能够从中了解语文复习中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的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训练程度以及答卷时的心理状态、答题技巧,并据此制订有针对性的弥补措施,及时有效地进行复习。每次考完之后,不仅要认真听取老师对全班同学答卷情况的分析,从中学习分析答卷的方法,还要借鉴高分同学的答卷,分析与高分同学答卷中存在的差异,向他们学习答题的技巧。

五、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读书看报可以扩充视野,了解时代动态,把握时代脉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填补新鲜血液。从某种程度上说,不读书看报的人,要想取得优秀的语文成绩是不可能的。当然高三学习时间非常紧张,无须用太多时间,也无须看大部头,每天用一二十分钟就够了,看时要注意随手积累写作素材,每天如此,积少成多,写作就不会无话可说,阅读理解能力也会越来越好。

六、养成利用工具书的习惯

查找工具书,是高三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语文知识很琐碎很广泛,每个人了解和掌握的情况都不一样,老师讲课复习不可能面面俱到。做题时遇到不懂的或疑惑的知识一定要查找工具书解决,这是最好的解决问题和积累知识的方法,远胜于单纯的死记硬背。

七、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

在考场上,学识与思想的传递完全依靠书写,如果书写不好的话,再好的学识和思想,评卷老师都无法了解和感受。可以说书写规范工整,是考试成功的一半。因此,书写工整非常重要,平时养成习惯,考试才能正常发挥。

任何优秀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这些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出色应对高考,还可以受用终身。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篇3

7月15日—8月31日①梳理必修1—5,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中的文言文知识点。②归纳复习18个文言虚词和120个文言实词以及100个古今异义词语。③记忆古代文化常识。④文言文阅读训练。

9月1日—10月31日①分专题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②作文立意、拟题、开头、结尾训练

11月1日—12月25日①论述类文本阅读②小说阅读③传记阅读④作文论证方法训练12月26日—1月22日①语言文字运用②古诗词背诵篇目③针对一月统考查漏补缺

高三语文高效复习计划--二轮复习

2月1日—2月28日①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生在语基、表达等考点的弱势环节复习。②注意在生活中为阅读与作文积累材料。③本月内30%的时间用在做题上,注意总结命题规律与特点。

3月1日—3月31日①偏重阅读古诗文与现代文。②练习作文的写作。③多做模拟题。④关注有关考纲的信息。

4月1日—4月30日①重点是作文。②整个二轮复习已近尾声,要检测一下学生二轮复习的总体效果。

高三语文高效复习计划--三轮复习

5月1日—5月31日①研读考纲,它是高考命题的依据。②大量做模拟题,要注意准备纠错本,记录自己的弱势环节,做好查漏补缺。③多看优秀范文。营造作文亮点。④回归真题,多做各校模拟题。

6月1日—6月6日调节,可适当看书,保持良好心态。

第一轮复习要覆盖面广,每个考点逐一训练,分项落实,要求学生人人过关。

第二轮复习要抓重点,在分项训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解题规范。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 篇4

11届的高三同学目前正进行着紧张的第一轮复习。这轮复习的效果直接关乎明年的高考,重要性无须赘言。那么,如何做好第一轮的语文复习,首战告捷呢?从宏观上说,考生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编织一张高密度的渔网——对知识点进行拉网式复习,能够根据高考要求,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漏网之鱼”的产生。

二是搭起一座多通向的桥梁——语文知识虽然不像数学那样有逻辑性,但是应该知道,如果对语文各知识点间内在联系进行梳理,打通知识点间的沟通与联系,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三是建好一间藏品丰富的仓库——像美文、格言、古诗词名句,典型的理论和事实论据,自己成熟的作文,以往的练习题、月考卷„„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具体到每个板块的复习,则建议做到如下几点:

一、现代文阅读:培养习惯,理清概念

同学们从现在就要培养从整体阅读现代文语段的习惯,即对文章的大体走向有个基本的定向性认知。注意理清内部的逻辑关系,学会从整体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进而较快地把握文章主旨。如果文段后面还附有注释等,千万不可放过,高考卷上不会出现无效的信息,这些注释往往能够帮助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更能有的放矢。

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提高现代文的阅读效率。所谓的“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解题能力”,同学们可以逐步从这十个方面自我分析测评:1.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2.能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3.能理解常见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4.能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5.能分析文章的脉络结构;6.能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7.能概括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8.能评析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

9.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

10.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完成拓展性的主观题。

二、文言文阅读:扣紧课本,事半功倍

关于文言文的考查,以这两年的上海高考为例,无论是实词、虚词、文句理解,还是语段翻译,各个知识点的考核几乎都是源自课本,特别是08卷中的四个加点字的理解,三个直接源于课本。强调课本的重要性还有一个理由:本届高三学生都是整齐划一地使用了新教材,所以,文言文复习首先要复习好课本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对课本所选的经典篇目要篇篇过关,建议同学们不妨再逐字逐句地梳理一下,这样既熟悉了课本内容,又训练了翻译能力,又为写作积

累了素材,一举三得。

一些同学喜欢从课外找一些文言文语段来训练,应该说是有必要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第一轮复习中,千万不要贪多求难,这两年高考的文言文还是较为平和的,篇幅也不长,大家宁可先从浅显的文段着手逐步积累,对文段中所涉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问题,必须做归纳整理,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

三、古诗词阅读:明景悟情,掌握术语

有同学平时做诗歌鉴赏题,会觉得莫名其妙地丢了分,以至于做题时只会“跟着感觉走”。须知诗歌鉴赏是考查学生文学积淀的综合性试题,这几年的上海高考侧重由主观题形式呈现,虽然大体上有一定的难度,但还是有很多规律可循的,如把握重点词语(句)、辨析景与情的关系、对于作者要知人论世等等。建议同学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要有一定量的积累,平时还是要适度的阅读和练习,没有积累,明景悟情就是一句空话;二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学会准确地用术语回答问题,这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

诗歌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同学们在第一轮复习时,先要学会诵读,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运用联想和想像,探究诗歌的意境。古典诗歌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而意境的创造生成离不开景的描绘与情的渗透。纵观这几年的上海春考和秋考,试题大多数都是从景、情两个角度切入设计的。因此,同学们在做诗歌鉴赏题目时,首先要明景,进而要品情。体悟不了景与情的关系,也就无从探究意境,也就答不好题。这既是对学习方法的指点,也是对鉴赏诗词的要求。在诗歌鉴赏的第一轮复习中,请同学们记住:“积累+技巧”是两个着眼点。

四、作文备考:重视积累,准确规范

上海高考作文虽说在审题上不为难学生,但也不是一点要求也没有,以今年的高考题“他们”为例,命题中的“他们”不是孤立的,是与潜在的“我”或者 “我们”成对立统一关系的。不管选取的“他们”是哪一类人,行文中应有“我”“我们”的影子,否则何以谈得上彼此的理解、沟通和融合?今年的那篇满分作文,在这一点上是棋占先手,这也给正在备考的同学以很好的启示。

虽说近几年高考作文都是“文体不限”,误让一些同学以为文体特征无足轻重,但就评卷的实际操作来看,每年因写成“四不像”的作文而导致低分的考生为数不少。像“必须跨过这道坎”写成议论文就较好,而“他们”要写成一篇很规范的议论文就比较难。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可以确立自己一个擅长的文体,把这一种文体练得较为得心应手,并适当涉及其他文体,做到一专多能。作为应考作文,结构应合理,不管是“总分总”式还是“起承转合”式,都必须让阅卷教师能很迅捷地判断出你的文章思路,另外千万别写那种语言轻飘飘,结构意识流,除了你自己理解,别人却不知所云的小男生小女生的随笔文。至于素材,建议要以人文性典型性为主,千万别让瓦特再烧开水、爱迪生再挑灯丝,也别老让屈原跳江,项羽抹脖了。

高三语文三轮复习计划 篇5

一、复习时间:20XX年4月26日——5月26日

二、计划及安排:套题训练及补救练习

(一)周安排(早自习背诵1——6册默写内容):

周二:上午语文综合考试(试卷评、讲)

晚上:语文综合自测一套(学生自评)

周四:试卷评讲

周五:补救练习(教师评改)

晚上:综合自评题一套

周六:补救练习评讲

(二)、命题选题分工(周二考试题由学部订购。共四周时间)

第一周:补救题《高考作文》 刘向军 文建华

第二周:补救题《语言综合运用题》 胡厚强 郭涛

第三周:补救题《现代文及说明文》 刘石江 陈峰

第四周:补救题《文言文及诗歌鉴赏》申国波 王希德

注:1、穿插补救一卷客观选择题若干题 胡厚强 刘向军

2、作文素材整理

三、要求及其它

( 一)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

(二)回归课本。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整理清楚,尤其是容易得分的背诵默写部分。

(三).看纠错本。把纠错本中的错误按基础、文言、阅读、语言运用等分别归类,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四)准备作文。作文占了语文试卷相当的比重,如何才能在作文时扬长避短,写出自己的特色?复习冲刺阶段,大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几个方面的训练:

(1)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积累,从内容、语言、体裁上寻找自己的特色。新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中常用的一种作文形式,其最大的好处,就是给考生提供了扬长避短的空间。大家可以根据读过的书,看过的精彩文章,有过的独特经历,听过的心动的事,有过的好的构思等所熟悉的内容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大家要把这些材料集中起来,按道德、亲情、成长等分类,做好素材的储备。

(2)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几个不同话题,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类型文章的训练,力求在任何文题下都能写出自己的闪光点。

(3)锤炼几篇成功的范文。备考的最后阶段,最好能把一些近几年高考的满分作文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做好迎考的准备。

(4)注意对审题能力的培养。在高考作文题目放开的时候,考生尤其要仔细地审题,对题目内容了解得越透彻,写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

五、做真题。最后阶段,大家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六、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建议大家在复习时要看练结合。可以把做真题的时间放在上午9∶00到11∶30。这样除了可以保持高考复习所需要的训练量,还可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保证高考时良好的精神状态。看纠错本的时候,也要注意不仅仅是用眼去看,必须随时记录一些感想、体会,思考自己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的时候还要回归课本,澄清一些概念。

怎样搞好高三语文复习 篇6

一、夯实基础

高考语文重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像文字、词汇、句子、修辞及文言文知识等都是中学课文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还有文学常识, 虽然《考试说明》中不考, 但是如果缺少一定文学常识的积淀, 在理解诗歌及文言文时就一定会有困难。语文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 无法一蹴而就, 夯实基础是语文学习的必经之路。所以复习中该记住的要记住, 该背诵默写的要背诵默写, 一点不能放松。对于易混难记的知识点, 如字音、字形、熟语、名句背诵部分则应在复习之后随时回顾, 间时巩固, 对于诗歌鉴赏、文言文翻译和现代文阅读这三大难点则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适量的间时练习, 在多次间时练习中, 逐步提高评鉴、翻译能力和答题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 间时复习比不间时复习的效果好。越是较难的材料, 间时复习的效果越比不间时复习好。因此, 化整为零、日积月累的间时复习策略应当成为化解疑难、夯实基础的复习智慧和方法。

二、知识系统化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打比方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塌了的建筑物, 而是为了加固原来的结构, 并且添建一层新的楼房。”这话很精辟, 它告诉我们, 应有效地指导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梳理, 形成知识系统。教师要传授解题方法, 帮助学生尽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使之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充分利用教材

形成知识体系最好的办法是整理教材。在语文复习中, 很多教师认为高考语文中教材几乎不考, 就忽视教材。我认为这是不对的, 因为教材是知识归纳整理最好的依据, 可以使知识形象化。对教材的回归, 对文本的关注, 首先应在“夯实”二字上大做文章。比如字音、字形的识记, 词语 (成语) 的掌握, 名句名篇和文学、文化常识的温习都与高考考点及其能力要求密切相关。尤其是课本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等相关语言知识, 翻译技能的演练, 更是高考古诗文阅读所需知识的源泉, 所备能力的直接生发点。那种脱离教材和文本, 好高骛远式的文言文复习之举是舍本逐木、缘木求鱼的低效劳动甚至无效劳动。其次, 深入“挖掘”文本固有信息是我们应当树立的又一教材使用策略。文章不厌百回读, 常读常新收获多。比如, 我们可以再次挖掘文中人物、事件的全新内涵, 丰富作文素材, 以此来诠释、支撑相应的作文话题或主题;也可挖掘、借鉴文本中适用于高考作文的构思、立意及表达的技法, 还可从课后练习中挖掘、归纳出一些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和方法。总之, 偏重课外复习用书, 而又始终不废教材, 课内课外双管齐下, 彼此兼顾, 应当成为我们复习时恪守的基本原则。

四、注重课堂的语文素养培养

高三复习课一般都和高考挂钩, 注重实用性, 注重利用方法解决问题。这无可厚非, 但难免过于功利。这使得学生过多地注意文章或诗歌会出什么样的题, 标准答案是什么。这样只能“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只会简单记忆知识, 而不能陶冶性情。所以, 即使是高三的语文课堂, 也一样应该注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近几年的语文高考命题, 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检测, 强化问题意识、探究意识, 完成有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 这与新教材的改革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对于高考迎考训练, 我们往往把它局限于字词句的语文知识的分解, 局限于纯知识的讲解, 认为加强素养的考查就是强化知识点的考查。这样已不适合高考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是丰富的, 既有基础知识的积累, 又有文化素质人文素养的养成。

五、突出知识的应用性

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 应注重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精选典型例题, 在学生“悟”的基础上讲清知识规律和解题思路并以做出示范。高三的复习课典型例题既可以是高考经典题, 也可是教材中典型的例子。我选择的典型例题有2006年和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还有第三册教材中的典型例子。这样既让学生明确高考的考查倾向, 又对教材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时还要精选练习题, 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也是复习课的一个中心环节。学生通过实践, 搞好知识迁移, 形成能力。

六、增添一些趣味性

由于高三的复习课注重方法规律的整理归纳和针对性的练习, 所以复习课难免程式化, 难免枯燥机械。结果是老师教得索然, 学生学得无味。所以, 在复习中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诗歌鉴赏专题。中国古典诗歌, 内涵丰富深刻, 聚集、积淀了人类智慧和文化精髓。但现如今的中学生读起来, 总有几分隔膜。因此, 教师应注重提供感悟背景, 铺设欣赏情境, 渲染欣赏氛围, 诱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古诗鉴赏”世界。

七、关心时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写在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副对联, 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 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 和“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恰恰形成对比。其实, 当代青年学生更应该有这样的胸怀。我们培养的下一代不仅要有真才实学, 而且要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和壮志, 这也是新课改语文高考的方向。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读报时间结合新闻选修教材内容精选一些时评文章让学生去看去读, 这样, 学生既能了解国际国内时事, 又学会了新闻的写作方法, 还能积累新鲜的写作素材, 是非常有用的。

我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读报时间看书报, 了解社会, 写新闻评论, 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总之, 高三的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 这需要我们探索如何优化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更好地面对高考。

摘要:高三语文如何复习是高三语文教师面对的棘手问题。如何高效复习, 直接影响学生高考语文成绩, 关系重大。提出夯实基础、知识系统化、充分利用教材、注重课堂的语文素养培养、突出知识的应用、增添一些趣味性、关心时事等是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高三语文,复习方法

参考文献

[1].《人是教育的对象》.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教育心理学著作

高三语文复习与备考探究 篇7

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很多人看来,学生语文学不学都差不多,高考成绩区别不大。殊不知,高考成绩的好与差,关键还是在于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来学。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形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都会明显提高。但现在不少学生不爱学语文,对语文课失去了兴趣;因此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课堂中去,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

树立高分意识

一个人的目标越高,他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大。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应该在平常的教学中为学生树立高分意识。要让学生明白选择题要力争得到满分,主观题要尽量少丢分,掌握答题技巧,多得一分是一分,作文要争取得高分甚至于满分。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高低。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评分,不仅注重考察学生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注重作文内容上的深刻、材料上的丰富、语言上的文采、构思上的创意,而后面这四点正是考生力争高分的着眼点。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必须让学生树立争高意识,以发展等级为目标,向发展等级要分数,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分项训练,必然会有其收获的。

加强基础知识积累

高三的复习要讲效率,学生不能被动地、盲目地复习。老师要带领学生了解高考的考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复习中,要夯实基础,学生的头脑中要构建出系统的知识体系。从成语、病句、语言表达到古诗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等专题,老师要引领学生掌握各个板块的知识点及答题技巧,让知识提升素养,让技巧提升能力。

早读是学生加强知识储备的最佳时机。老师应该做好规划,让学生知道每天早读该读什么,该记忆什么。有了目标学生才会有动力,效率自然会高出许多。针对高三背诵的特点,以高考要求背诵的64篇古诗文为主要对象,每个早读合理进行落实,当堂背诵,当堂检测,在诵读中领略古诗文的魅力,在检测中提高背诵的准确度。除了背诵,早读还可留下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成语复习、美文朗读、作文素材积累等,加大知识储备。

注重答题方法与技巧

近几年高考采用网上阅卷的方式,“马太效应”应引起学生足够重视,一定要让学生注意认真书写、规范作答,避免因非智力因素丢分,同时还要让学生多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大家知道,理科特别注重答题方法与答题技巧,语文学科也一样要注重;理科答题有套路,其实语文学科也有。做选择题,认真解读题干和选项,利用排除法能较准确、快速地完成这一部分内容,其中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解题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做完选择题,相信第一直觉,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解答有明显的套路可操作,要注意总结。比如,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的答题套路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情节,烘托人物心情。

加强备课组成员的合作

在高考中,要与其他学校、其他班级展开激烈的竞争,但是备课组成员间应该进行紧密的合作,决不能各自为战。一个人成功了,几个班级优秀了,那不是真正的成功,而是需要打漂亮的整体战。在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里,备课组全体教师要认真解读高考大纲,准确把握高考动向,做到资源共享。语文知识点繁多,备课组应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每一个专题、每一个板快可以分给每一个对应的教师,由一个教师负责研究整理一个专题、一个板块,这样一对一的方式会保障每一个教师的时间充裕、精力充沛。这样的知识点研究得透、题选得精。备课组把所有专题板块汇集在一块共同使用,可以避免走弯路,更可以避免题海战术,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

面对新课改下高考的新挑战,语文教师要继续努力、开拓进取,探索出一条让农村高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大幅度提升,让理科尖子生的语文成绩拔尖的成功之路。

高三语文总复习计划 篇8

9月1~30日

1) 

认读3500个常(次常)用字,挑出没掌握的字,分散识记。

2) 

挑出易写错的字和易误写的词语,分散识记。

3) 

复习标点符号知识,并练习掌握。

4) 

复习常用的8种修辞方法,并练习掌握。

5)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联系。

6) 

归纳复习18个文言虚词和200个文言实词。

10月1~31日

1) 

温习高中语文第一、二册要求背诵的诗文。

2) 

近义易混词语辨析。

3) 

易误解的成语复习。

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训练。

5) 

文言文阅读训练。

11月1~30日

1) 

温习高中语文第三、四册要求背诵的诗文。

2) 

复习有关语法知识。

3) 

辨析并修改病句练习。

4)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训练

5) 

现代文阅读训练。

12月1~31日

1) 

温习高中语文第三、四册要求背诵的诗文。

2) 

记忆文学常识。

3) 

着重记忆名句名篇。

4) 

诗歌鉴赏训练

1月1~31日

1) 

作文训练

2) 

综合模拟题训练

2月1~28日

1)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在语基、表达等考点的薄弱环节进行复习。

2) 

注意在生活中为阅读与作文积累材料。

3) 

本月内30%的时间用在做题上,注意总结命题规律与特点。

3月1~31日

1) 

偏重阅读古文与现代文。

2) 

练习作文的写作。

3) 

多作模拟题。

4) 

关注有关考纲的信息。

4月1~15日

1) 

重点是作文练习。

2) 

二轮复习已近尾声,检测一下两轮复习的总体效果。

4月16日

~

5月15日

1) 

研读考纲,它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

2) 

大量做模拟题,要注意准备纠错本,记录自己的弱势环节,做好查漏补缺。

3) 

多看优秀范文,要知道高考中作文是个重头戏。

5月16~31日

1) 

回归真题,多做各校模拟题。

2) 

看纠错本,查漏补缺。

6月1~6日

 

心理调节期,适当看书,保持良好心态。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 篇9

撰写:何学文 现阶段,语文复习思路是,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归纳高考试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巩固知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规范意识。全面复习和专项突破相结合。分析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专门的复习方案,抓落实。因此,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认真思考,反复研究,特拟订本计划:

一、复习原则

1、由全面基础复习转入综合复习,对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

2、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

3、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应试技巧。

4、在“练”字上动脑筋,下功夫;在“讲”字上做文章。

二、具体做法

1、基础知识重在“补”

语音、字形力求准确。词语选用(实词、虚词、成语)重在筛选。病句重在分析病因。

基础知识的复习是较为有效的部分,经过第一轮的专项训练后,学生已掌握了相当数量的零碎知识和多种多样的方法、规律。因此如何提取、运用是第二轮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发现自己的遗漏点是 1

学生复习的重点。继续在每次模拟考试前一个礼拜有意识的让学生每天用十分钟的时间进行前五题和名句默写的综合训练,以此作为一项自我挑战的内容,同时还能达到加强做题稳定性的作用。

2、现代文阅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散文)重在“法”

(1)要想做好现代文阅读题,必须具备应有的“内存”,我们反对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第二轮复习中,还是得挤出时间让学生每天看一点,读一点,写一点,进一步拓展他们的阅读面。

(2)要想做好现代文阅读题,第二轮复习的关键在于老师的精选、精讲。老师要精选有代表性的现代文阅读文章,然后是精讲,要讲出题人的出题意图、作者的写作意图、阅卷老师的批阅主旨,让学生有路可走,有话可讲,有理可悟。重点培养学生的读题意识、踩点意识、推敲意识、验证意识。

3、文言文阅读重在“本”

文言文复习是最有章可寻的,其“章”就是我们的课本。以课本文言文为纲,总结考纲中18个虚词、120个实词的用法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二轮复习中,还是要回归课本,复习课文,学生多读(名篇、名句)、多记、多归纳,不断地重复,夯实基础,扎实文言功底。

4、诗歌鉴赏重在“悟”

(1)不主张一味地做题、解题,而是先让学生去感受诗歌、深入诗歌。

(2)要做好诗歌鉴赏题,在第二轮复习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点评作用。此时的学生头脑中已充塞了很多相关内

容,包括背景、风格流派,乃至鉴赏的术语也是应有尽有。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学生的“做”、教师的“批”,找到学生的失误点,确立讲评的重要点、困难点,最后通过教师“评”,启迪学生的思维,理清答题的思路,尽可能地避免“贴标签”行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鉴赏。

5、作文重在“准”

这里所说的“准”,就是指审题要准确无误。作文一旦跑题,将会满盘皆输。高考作文不能一味地追求“新”,而是要在审题准的基础上再去求新,因此加强审题训练是确保作文得45分的重要环节。

这里所说的“准”还包括体裁的准确无误,写什么文章像什么文章,平时训练就要严格要求,严厉打击“四不像”文章,让这种文章在平时就被扼杀。“准”,还包括思辨的“准”。文章没有思辨性就没有深度,没有深度就不能得高分。

根据经验,高考前限时作文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至少每周一次完篇训练,稳住“形式”得分。考前重点抓“内容”这一亮点。基础等级要求内容充实,发展等级要求材料丰富。抓好“内容”专项训练,可以一箭双雕。

三、要注意的问题

1、课堂容量问题。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但不是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面面俱到,而是重点问题舍得用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舍弃,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

2、讲练比例问题。第二轮复习容易形成“满堂灌”或“大撒手”,这样都不利于学生学懂会用。每堂课都要精讲精练,合理分配好讲练时间。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问题。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

4、讲评的方式方法问题。任课教师评前要认真阅卷,抓住学情,评中归类、纠错、变式、辩论等方式相结合,抓住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纠正。也可采取“自教自”的办法,让学生讲好解法,讲错误处(这种方式,由于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极易让学生接受)。

5、信息反馈的问题。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加强信息反馈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反馈渠道主要是通过练习或检测收集信息。定期穿插以选择题为主的定时定量训练,内容以检测刚复习过的知识为重点,兼顾后继复习内容。

四、进行个别辅导,加强方法梳理,心理疏导,满怀信心,参加高考。

个别辅导主要有三种对象:一是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是提升作文水平);二是本

一、本二预测线上的学生,尤其是语文单科薄弱的学生;三是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针对不同对象因材施教,力争语文学科在2009年高考中来个皆大欢喜。

五、复习阶段划分

根据我校高三复习工作的整体安排,结合我校语文教学工作的实

际,09年上期语文复习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2009.2.9-3.10结束第一轮复习

2009.3.11-4.30进行第二轮复习

2009.5.1-6.5做好语文知识的查漏补缺工作,强化训练,同时关注高考的最新信息,对高考热点进行重点训练。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的策略 篇10

策略一:分析学情,在提高复习针对性上下功夫

成功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否则因材施教将是一句空话。所谓分析学情,就是要了解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薄弱环节,进而以学生的知识短板为导向设计复习教案。许多教师往往不重视学情分析,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习惯于按照《考试说明》和考点,采取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方式,对凡是考点涉及到的知识进行一字不落的复习,结果不仅耗时长,而且收效甚微,吃力不讨好。笔者认为,高三备考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我们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刀刃上,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对于识记类的成语、名句名篇默写等内容的复习,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老师重在做好督促检查。而类似文言断句这一考查点来说,如果学生做题准确率已高达90%,就没有必要进行详细复习。否则浪费时间不说,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为此,我非常注重学情分析,努力把复习点落实到学生的知识能力上,使复习课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在开展古诗鉴赏题的复习时,我通过分析学生的答卷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答案不是错在答题步骤,而是错在答案内容,学生丢分的真正原因在于读不懂诗歌,不了解诗歌大意。为此,我改变了以往重在解题模式讲解的方式,将复习重心放在教会学生如何读懂诗歌大意,了解诗歌主旨上,当为学生除去症结后,此类题型的得分率便大大提高了。

策略二:精练细评,在增强复习实效性上下功夫

练习是高三语文复习不可或缺的环节,需要我们把握好训练的度,并不是练得越多越好。“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铺天盖地的习题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令学生不堪重负,面对海量的习题,有的学生变得麻木和无所谓,做习题时采取应付式态度。有的学生甚至把习题束之高阁,视而不见。我们要进行精练,所谓精练,就是要求我们精选习题,做到有优中选优,为学生量身订做份量适度、分层达标、高质高效的练习题。为此,在选练习题时,自己先做一遍,选择适合自己学校学生水平的习题,对于本校学生来说,太难的题就要舍弃,避免挫伤学生积极性。所谓细评,就是讲评答案时不能局限于就题讲题,而是以题引出知识点,启迪解题思路,点拨解题技巧,探寻解题规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现在一些老师在讲评答案时,一味低头读题、分析题目,学生埋头听讲、疾笔记录。这种做法,其实是老师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这与单纯给学生提供标准答案没什么区别,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正确的答案,非常不利于引导学生对答题规律的探究和思维方法的改进,使讲评课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为此,我在讲评时一般不急着公布答案,而是与学生分析出题意图以及答题盲点,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还知道为什么。同时我还尝试在原题的基础上借题发挥,将答案要点进行拓展延伸,力求评一题,通一类。比如,讲解广东高考小说阅读《面包》的第一题: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先引导学生审题:回答这道题的关键词是情节,因此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情节,并弄清情节由几个部分组成。从而得出这道题变换一种问法就是——概括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据此,再引出此类题的其它问法:①请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文章的情节是怎样展开的?由此,让学生明白同一个考查点问法不同,答题思路、答案要点随之变化。

策略三:尊重学生,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下功夫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这是基本的教学常识。然而一些老师为了赶进度或给学生多讲些内容,而喜欢“满堂灌”,课堂气氛沉闷,让人昏昏欲睡。一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游离于课堂之外,一些原本语文成绩不错的学生也被这样的授课方式弄得“思维惰化”,难以再进一步提高成绩。为此,我在复习课堂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让学生组织试卷的讲评、某个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并推选成绩优秀的学生走上讲台,激励他们通过“讲课”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也让其它同学领略其语文素养,让这学生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又能激发他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比如讲评试卷时,让学生互换答卷,相互点评答案,使学生在相互点评中促进思考,巩固消化考点知识,进而提高审题、解题能力。

策略四:注重激励,在增强学生自信心上下功夫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高三学生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应该说大多数学生主观上都想追求进步,渴望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学。然而在学习困难面前,许多学生又极易丧失自信心。成绩差的学生常会因跟不上学习步伐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成绩好的学生也时常因为某一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名次后退而大受打击,进而灰心丧气,情绪低落,此时特别需要老师的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重拾信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紧张的备考当中去。然而,我们一些老师非但没有暖融融的鼓励,反而是冷冰冰的责骂,比如有的老师在讲评练习时,经常会因学生对比较简单的题目做错而大肆责备学生,“这么简单的题做错,怎就这么笨,这样的水平还参加高考?”看到成绩好的学生因某一次测试不理想时,一些老师立马沉不住气,破口就对学生说“你这是走下坡路,高考时候,危险啊!”等诸如此类的话,令学生的自信心倍受打击。为此,我非常注重给予学生正能量,鼓励他们奋勇前进。比如面对成绩不理想就情绪低落的学生,我会耐心地安慰他:“考试的分数并不完全等同于自己的语文能力。一次考试,只是对前阶段复习效果的检验,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下一阶段的复习。对待复习考试,我们不能只看重分数,更要注重分析总结自身存在的不足,认真听取老师对答卷情况的分析,学习分析答题的方法和技巧,避免重犯错误。”同时,我处处留心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学生。比如,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我一定细批,在每一篇文章里,我尽量找到“肯定”他的地方,哪怕是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用得精彩,我都会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上课时,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书 篇11

2010年秋季学期一开学, 随着工作的变动, 我接触了新的学生, 第一节课下来, 我就陷入了深思:课堂上, 面对我的启发引导, 面对我的滔滔不绝, 学生们竟浑然不觉, 整整一节课, 变成了我的“独角戏”。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板书, 学生记忆;教师带一张嘴巴, 学生辅一双耳朵。这样的模式怎么能实现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面对困境, 我深深的反思:必须对课堂动“大手术”, 才能承载高考的期盼, 也才能将新课程理念真真切切地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而动这一场“大手术”必然会带来阵痛, 只有阵痛, 才能带来新生。纵观市教研室近年的活动主题, 我看到了两个教学改革关键词:转变、效益。找到了病症, 找到了“手术刀”, 接下来的工作不管有多困难, 也能看到希望了。

第一关键词:转变

1.转变角色

市教研室马老师强调, “转变教学观念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先导, 而观念的转变首先表现在教师角色的转化上”, 应“以‘导演、演员’来对应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目前的问题是, 很多教师把学生当成观众, 教师自己作为演员, 其结果是作为观众的考生虽然很欣赏教师的表演, 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却因为缺少体验而无法高质量地完成答卷。因此, 教师应把自己转变为导演, 让学生成为演员, 成为课堂主角, 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课堂由“教堂”转变为“学堂”。

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来教学, 这样有利于师生合作的加强, 有利于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如果教师仍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俯瞰学生, 摆出一副布道者的形象, 师生之间就很难形成共鸣。这一点, 我很受著名节目《非诚勿扰》的影响。之所以喜欢这个节目, 不仅是因为主持人孟非、点评人乐嘉个性的打扮, 更吸引我的是整场节目主持人犀利的点评、正确的舆论导向, 那种温和轻松的氛围, 自然平淡, 没有丝毫的做作, 给人一种很睿智、很亲切的感觉。我想, 教师能否也如主持人一样的睿智, 在课堂上营造出宽松的氛围呢?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做到鼓励、尊重、理解、关爱、宽容。教师只有本着一颗慈爱之心, 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而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必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注重感情的投入。

2.转变观念

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过去课标“识记”、“理解”、“运用”的层递式认知目标体系, 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 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观念不再是“学生一杯水, 教师一桶水”, 而是教师“一眼泉”的观点, 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 更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新课标下, 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的需要,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中心, 灵活安排教学环节, 设计教学过程, 创造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 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参与、体验和感悟, 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足够的时间, 让他们体会过程和方法, 接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使三维目标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第二关键词:效益

转变了角色, 转变了观念, 这使得课堂效率的提高成为可能。而高课堂效率也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终极目标。但也有部分教师认为, 实行新课改, 就有可能看不到成绩, 就要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学生家长看不到成绩, 就可能关系到学校的发展甚至存亡;教师看不到成绩, 就可能遭到学校的否定甚至待岗停职。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大家的手脚。而事实情况怎样呢?本人认为, 传统的教学无异于给病人输血, 但是要想病人彻底痊愈, 我们要做的不是输血, 而是让病人自己造血。所以, 为了应对日新月异的高考,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发展学生的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必须做到摸透学情, 教而有法。

所谓摸透学情, 指的是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做到有的放矢。如在习题讲评课中, 课前我对学生的试卷进行了统计分析, 对学生的得失做到了如指掌, 进而对讲评内容做了大胆而科学的取舍。在客观性试题的选取上, 由初步的四道题到最后只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两道题;而在主观性试题上, 则选择了考查诗歌鉴赏能力和考查鉴赏评价及作品结构把握的三道典型性题型进行讲解。正是科学合理的取舍为学生的分析讨论和知识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在岗在编教师辞职申请书下一篇:三年级小学生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