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复习知识点

2025-03-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春》复习知识点(精选7篇)

《春》复习知识点 篇1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等。

二、词语积累

嗡(wēng)朗润(lǎng rùn)酝酿(yùn niàng)卖弄(màinòng)喉咙(hóu lóng)应和(yìng hè)嘹亮(liáo liàng)烘托(hōng tuō)静默(jìng mò)风筝(fēng zhēng)抖擞(dǒu sǒu)健壮(jiàn zhuàng)宛转(wǎn zhuǎn)蓑(suō)笠(lì)繁花嫩叶(fán huā nèn yè)黄晕(yùn)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

三、文本研读

1、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

盼春(反复和拟人的修辞)

第二部分(2-7)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赞春(三个比喻)新、美、力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泼的感情基调。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表现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拟人。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景。

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感。“嫩嫩的”写质地,“绿绿的”写颜色,准确地写出了春草“新”的特点。

5、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六个动词的连用,表现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侧面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6、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竟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

7、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8、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想象,由实写到虚写,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9、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从侧面衬托出春花的竟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闹”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闹”自中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如果用“飞”字,则无声无息,只能表现飞时的形态,而不能表现声响和景象。

10、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多而明艳的特点。

1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春风和煦的特点。“抚摸”一词巧妙地表达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这是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的柔和。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 的 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2、作者分别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写出春风的什么特点?

从触觉、嗅觉、听觉的角度写出春风的和煦、芳香、悦耳,将春风写得形、声、味俱全。

13、“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一句中“卖弄”指有意识显示、炫耀,语含贬义,用在这里恰当吗?

恰当,文中贬词褒用,从听觉角度生动地描绘出鸟儿在和煦的春风中尽情鸣叫的可爱情态。

1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比喻。写出春雨的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斜织”“薄烟”形象的写出了轻盈、迷蒙的特点。

15、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写出雨中植物新而亮的特点,“逼你的眼”突出草之青,激发读者的想象。

写出一句能表现春雨这种特征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6、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这三句将视线由植物转到人,从白天写到傍晚。动静结合,有动景,有静景。“静默”一词最妙,运用拟人修辞,烘托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营造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1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这句俗语激励人们抓紧大好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18、赞春的三个比喻句分别写出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进程,所以不能调换。

四、中心思想

《春》复习知识点 篇2

一、构建知识网络的具体做法

针对高中数学教材知识特点, 笔者提炼出主干知识, 建立了三大模块知识网络.见表 (一) :

模块 (一) : (1)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有密切的联系, 尤其是二次函数与不等式、二次方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 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图像均可以利用导数求解或作出, 有了导数这一武器, 使函数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局限性, 使其外延延伸到高次、根式、指对数、复合等较复杂的函数, 使其有“英雄用武之地”的广大空间. (3) 利用导数及函数单调性又能较好地解决一元不等式的证明及求解问题. (4) 数列、三角函数均是特殊的函数, 其许多的性质、图像、解题思路、方法均可以从函数角度考虑.

模块 (二) : (1) 空间向量知识, 它是平面向量的拓展与延伸, 利用向量这一工具, 能更简捷地解决立几中的位置关系、距离与夹角大小等一系列问题. (2) 平面解析几何是用“数”去解决“形”的问题, 而向量具有代数和几何的双重属性, 其坐标运算是一种有力的“数”的运算工具.

模块 (三) :二项式定理、古典概率、数学期望与方差等的计算都要用到排列组合.

二、模块知识网络的复习对策

1. 在引题教学中构建基础知识网络———求实

由于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是模糊的、杂乱孤立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与学生一同构建知识网络, 把相关知识串联起来, 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加深对知识整体性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复习课中, 笔者设计了以下引题:已知函数时, 求证:.给出引题后,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涉及哪些知识点?有何联系?你还想到哪些知识点与之有联系?从而得出结论:涉及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解析式, 即函数的三要素, 值域往往是由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决定, 并联想到函数的单调性、导数、最值、图像等知识点, 然后构建以函数为交汇点的知识网络.如表 (二) :

2. 在综合题教学中构建知识网络———求新

一道好的例题, 往往在知识交汇处编制题目, 通过这类例题的教学, 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横向联系, 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符合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特征,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1 已知△OFQ的面积为S, 且,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设, 若以O为中心, F为焦点的椭圆过点Q, 求当取得最小值时, 椭圆的方程.

这是一道集平面向量、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于一体的例题, 通过解题后反思构建如下的以坐标运算为知识交汇点的知识网络.如表 (三) :

3. 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中构建知识网络———求变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在你找到第一个蘑菇时继续观察, 就能发现一堆蘑菇.”解题中适当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并加以总结、提炼, 能促进解题方法的网络构建, 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平台.

例2求证:圆内接矩形中正方形面积最大.

证法1 (几何方法) S=S△ABD=d·AE,

当AE=r时S最大, 此时矩形为正方形.

通过一题多解, 构建以函数、导数、不等式、三角、几何等知识以最值问题为知识交汇点的知识网络.如下表 (四) :

4. 在思想方法教学中构建知识网络———求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是一种隐性知识系统, 最不易被学生掌握.因此要通过显性知识 (例习题) 凸现隐性的知识网络, 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3 (1) 求使log2 (-x)

(2) 已知关于x的方程x2-4|x|+5=m有四个不相等的实根, 求实数m的范围.

(3) 已知复数z满足的最大值.

(4) 解不等式

简解 (1) 作出函数y=log2 (-x) 及y=x+1的图像, 如图1, 观察图像可得x∈ (-1, 0)

(2) 作出函数y=x2-4|x|+5及y=m的图像, 如图2, 观察图像可得m∈ (1, 5) .

(3) 作出复数z对应的图像, 如图3, 表示圆上的点Z到点 (-1, 1) 的距离, 观察图像可得最小值是

(4) 原不等式的解集是一个平面区域, 即a=4, c=3的椭圆内部区域, 如图4, 令y=2, 可得解集为:

上述五题都运用了数形结合思想, 把散于各章节的知识集中起来, 构建了以数形结合为知识交汇点的知识网络.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熏陶了数学思想方法.如表 (五) :

最后, 三大模块并非孤立的, 它们之间依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平面向量与三角、方程与解几等.设计在知识交汇点的题源十分丰富, 解题灵活多变, 要不断地渗透训练、领悟, 学会透过表象抓交汇点, 从而找到解题的切入口.我们要善于发现其中的联系, 为我所用, 让各知识点之间得到完美的结合、完美的回归.

摘要:高中数学的复习, 面临知识容量大, 任务重, 学生掌握的知识凌乱、容易遗忘等众多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使学过的知识形成综合体系, 并进一步融会贯通, 自如地去解答各种类型的问题呢?构建知识网络就变得尤为重要.笔者从构建知识网络的必要性出发, 阐述了具体的做法及对策.

语文知识点的总结与复习 篇3

【关键词】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写作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的学习过程漫长,可以说贯穿许多人的在校学习阶段,它是一个不断积累、整固、跃升的过程。总结与复习不是单调乏味地机械重复,而是要整体、全面地回顾审视过往所学到的知识点,在分门别类、条分缕析之后系统地掌握,并使语文素养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语文的知识点涉及丰富内涵,既有分散性,也具交叉性,理清其中的关系与脉络至关重要。总之,进一步地归纳总结、温故知新,可以有效巩固已有所学,而且助益日后的学习和深造。

在语文学习告一段落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搜集整理好历年所学过的完整教材,依据相关性将所有内容进行目录式的归类登记,以便于复习查找。另外,必备的工具书也要准备好。最好能把日常用过的教辅资料、练习题册、考试卷子等一并保存,对其中的重点、难点、错点明显标记出来。这样复习起来更有示例性和针对性。

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和规律,可将语文知识点从宏观的角度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分成两大部分予以归纳,每部分再依据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和写作知识分类加以总结。

狭义的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然而古代汉语肇始于洪荒,延续发展形成如今的现代汉语,其演化变迁以“五四”白话文运动为节点,二者既血脉相承但也差异巨大。学习文言文,可以比较完整地知晓汉语的前世今生。并且具备古汉语基础知识,能够借助工具书的帮助较为通顺地认读普通古籍文章才能承受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国家民族有更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心。二者应得以兼顾、相互贯通,而不可偏废、顾此失彼。

语言知识主要从语法的角度分别研习语文课程中最基本的字、词、句及其所呈现的音、形、义。首先要整合和区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异同,大致明确二者之间演变发展的脉络。从汉字起源入手,了解汉字作为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文化载体折射出的中华文明的历史厚重与博大精深,其形与义的延续、演变能充分体现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中的生存适应性。汉字注音方面,要知晓《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出台的缘由,重要的是拼音的使用规则要扎实掌握。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要学好汉语知识,基本的语法学内容必须掌握,如词的结构、词形变化、词类和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与类型等。鉴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方面存在的变异要做到区别对待,善加分析。其次,修辞法要单独归纳,能够精确地掌握并运用常用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等修辞方法。它是我们在表达准确无误、清楚明白的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和艺术美感的手段和方法,因此熟悉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修辞可以使我们以最恰切完美的语言加工形式去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另外,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它能帮助我们确切地理解书面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其种类和运用及所处位置也需引起重视。

文学知识,大致应以古今、中外的时空关系来加以复习。具体而言,整个语文学习期间教材所选文章的编排或以主题,或以文体的不同相区别,但在整体上会缺乏系统的认识。按创作时间顺序和空间差异把所有接触过的作家及其作品搜集整理到一起有利于在熟知各个历史阶段、各个国家地区社会发展的状态和风貌的基础上对应地领悟到作家的处境和他们的创作动因,对文意的鉴识、文风的赏析都有更深入地把握。

针对每一位作家亦可遵循此法将其所有被选入教材的作品依据创作时间的先后加以罗列,结合对其个人生平的了解再次研读就能体会到人生的不同时期,作者创作意向和语体风格的变化,较为系统地认清作品的文学特色。

文学体裁相关知识的总结十分必要。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文学作品形式的一个要素,也是文学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方式。众多的体裁样式,构成生动丰富的文学形态,产生着不同的美感效果,因而是进一步深入认识和把握文学作品特点的主要内容之一。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将文体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地归纳完毕后,若能结合典型篇目重新阅读理解一番,就会有更为真切、深刻的认识。

写作知识的总结是在前述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掌握得扎实、牢固的基础上进行的。具备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的经验之后,回顾自身创作的得与失,对作文过程中的立意、选材、布局、表述等方方面面的原则、技巧都会更为娴熟,使个人的思想情感更为艺术地得以表达,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下笔自如!

文学创作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素材积累的基础之上,写作方法、技巧的掌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是无法之中求有法。通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然后是有法之中求变化。进一步掌握包括写作的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标志。

所有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知识点的总结和复习过程中,必须注意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写作知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能兼顾并使它们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就可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重,胡银根.促进语言知识向学生语文素养转化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8(9).

电子政务 复习指导 2012春 篇4

(2012春季版)

一、课程介绍

《电子政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员全面了解电子政务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认清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规律。

电子政务是行政管理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是行政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又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学生应系统地了解: 电子政务是一种新时代的政府电子管理体系,是政府机构成员工作信息和业务信息的源泉,是政府“政务公开”的帮手,是促进政府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效手段。

开设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电子政务管理问题的敏感性,提高学生操作电子政务系统的实际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引导、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进取精神,使学生们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新理论。

通过学习《电子政务》,使学生了解在信息时代,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治国不可或缺的工具。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情况下,一个信息化的政府已经成为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全球竞争力的要素。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生通过学习,应能理解学习电子政务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确立适合本学科的学习理念,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认识论、方法论基础。

二、考核方式

1、形成性考核, 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为卷面考试,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

期末终结性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由上海电大根据教学大纲组织考试,统一考核要求,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1)考试命题范围包括:《电子政务》、《电子政务通用教程(下篇)》教材以及本复习提纲的内容。

(2)试卷将反映学习目标的各个层次要求;试题难易适中,可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

3、本课程的考试按照认知能力,分为了解、理解、分析、掌握四个层次进行命题。各认知层次的含义如下:

了解:是对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能恰当地表述。

理解:理解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程的理论,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正确的阐释。掌握:是指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解释电子政务教学中的基本问题。

4、考核形式:开卷考试。为了进行考试形式改革,我们尝试进行开卷考试。学生可以自带文字教材《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务通用教程(下篇)》等复习资

1料,要严格考场纪律,必须独立完成,不可讨论,时限为90分钟。

三、题型介绍

本课程考试题型共有四种,本课程的试题类型及分数比例如下: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答案为1个或多个选择,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例如

例题

1、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答案为A B D

A、认识定位问题B、安全保障问题

C、方案制定问题D、运行体制问题

例题

2、以下哪些属于网络组织的特征()。答案为ABC

A、网络化B、广泛化

C、扁平化D、法制化

(二)简答题(21分,每小题7分,考卷中共3题)

例题

5、简述电子政务实施的基本原则?

政务信息化已逐渐从可有可无的处于从属地位的辅助工具演化为必不可少的主要工作手段。为保证电子政务的顺利实施,一些基本的原则应宜遵循:

1、实用性原则;2、可靠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安全性原则5、标准化原则;6、先进性原则;7、扩展性原则。

例题

6、简述政府电子商务的探索模式?(每点1分)

一些国家的政府包括我国政府,将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字信息技术运用于政府市场运作,在实践中探索了一些模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模式:

1、政府对企业的税收电子商务模式。

2、政府对消费者征收税费的电子商务。

3、政府内部的电子商务。

4、政府采购的电子化,利用因特网来完成交易。

5、政府商品储备向市场的抛售,或者储备的轮换。

6、政府与对外贸易企业的电子商务。

7、将政府电子商务作为整个城市电子商务的一个内容,形成政治、经济、生活等电子化的城市。

例题

7、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以WPS、Office等为代表的个人办公工具软件阶段,重点在于利用计算机来提高个人工作效率;

2、基于关系型数据库技术,采用C/S体系结构的阶段,实现了部门级的数据处理、公文处理的自动化;

3、基于Notes/Domino等符合因特网技术标准的平台阶段,电子政务成为一个综合的信息系统,它不同于简单的“上网”。

例题

8、虚拟企业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1、虚拟企业是一种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并迅速占领市场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2、虚拟企业的虚拟特性主要体现在“功能上的不完整性”、“组织上的非永久性”和“地域上的分散性”。

3、虚拟企业使得企业组织内外的疆界可以像流水一样任意扩展。

4、虚拟企业将依据因特网而发展成一种网络化组织模式。

(三)论述题(30分,每小题15分,共2题)

例题

9、联系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论述统一电子政务标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电子政务标准的内容以及你对制定电子政务标准的建议。

答:

标准化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前提。第一、统一电子政务标准的必要性。电子政务建设在全面铺开之前,首先制定一套统一的规范,使各单位在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时有标准可循,从而为构建全国一体化的电子政务大系统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统一电子政务标准的重要性:信息孤岛已经成为阻碍我国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整合资源是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中心课题,连通各个隔绝的系统,把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提升系统,是我国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中心课题。

电子政务标准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在目前的《国家电子政务标准框架》中,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管理标准六个组成部分。

结合中国电子政务的实践,在制定电子政务标准时,建议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建立统一标准的注意事项:第一,电子政务的建立必须由政府来指导、监督。第二,标准的制定应以最高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导,信息技术、档案部门和各级行政部门参与的原则。第三,标准的目的首先是政令畅通、互通、互联和信息资源共享。第四,标准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公正性。第五,标准是一个基础工作,标准的内容也应是最基础的。

第二、建立统一标准的要求:必须坚持开放性、广泛性的原则,积极吸收、欢迎社会的各个力量,采取民主的方式共同进行标准的制定工作。

第三、不断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信息安全标准是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信息安全标准化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总之,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

例题

10、如何理解虚拟现实、虚拟身份、虚拟国家和虚拟政府以及“虚拟社区的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

答:虚拟现实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虚拟通过数字化方式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虚拟空间,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时代。

虚拟身份是指网络虚拟社区一般要求用户凭注册成功的用户名和密码以一定的身份登录使用,我们称之为用户的虚拟身份。因为大多数用户在注册时是使用虚假信息注册的。有的用户出于某种需要而以不同的虚假信息多次注册,即形成多个虚拟身份。

虚拟国家是指建立在因特网上、基于宪章、符号和政府系统的相像中的国家。网络国家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是它打破了现有国家概念中特有的地理和国境的界限。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形成一种可以称之为“虚拟共同体”、“虚拟社会”的独特社会面貌。

虚拟政府是指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廉洁政府各机关内部现有和正在建设的网络,并充分利用国际因特网、电子邮件、数码电视等技术形成的一个广泛联接的虚拟政府。

与“虚拟社区的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具体略,详见《电子政务》教材)。

(四)案例分析题(19分,共1题。要求条理清楚)

例题

11、根据《电子政务》教材中电子政务的相关理论,分析《电子政务通用教程(下篇)》中“飞越比特办公管理信息系统”中电子政务的内容、作用,并根据你的操作体会,提出该软件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不少于400字)

分析提示:第一、“飞越比特办公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文办理系统”,包括发文管理、收文管理、文件查询、目录归档等三个方面。(参考《电子政务》以及《电子政务通用教程》的相关内容)

2、“行政办公系统”,包括日程管理、会议管理、协办交办、值班计划等。(参考同上)

3、“信息园地系统”(参考同上)

第二、“飞越比特办公管理信息系统”中电子政务的作用(参考《电子政务》相关内容)

第三、根据本人的操作体会,软件需要进一步值得改进的地方有:(根据各人的体会,最起码三条)

1、加强人性化设计;

2、注意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第3、加强电子政务的交互性。

四、论述题复习举例

1、网络技术对政府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认识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3、网络技术也会造成一些不利于行政决策的新情况,对行政决策产生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哪几个方面?网络时代政府决策的理性选择是什么?

4、试论述统一电子政务标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电子政务标准的内容,以及制定电子政务标准的建议。

5、行政人员受信息技术发展影响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人才结构可分为哪三个层次?

6、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矛盾有哪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现阶段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的对策是什么?

7、论述实施政府信息化的思路。

8、如何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

9、根据信息时代行政公文的特点,论述信息技术对行政公文的影响。

10、根据电子政务的基本含义,论述电子政务的功能。

11、论述政府信息化的内容与功能。

五、复习要求

1、仔细阅读《电子政务》教材,对教材的主要内容应全面了解。

沈阳铁路局春检考试复习题 篇5

1、列车上发现无人的精神病旅客应怎样处理?

答:发现无人的精神病旅客,列车长指派专人看护,安排在车厢一角,乘警应予协助,编制客运记录交旅客到站和换乘站处理,不得转交中途站。

2、《旅客列车出入库质量检查考核办法》中规定旅客列车出入库质量检查内容,分为哪些类别?《汇编》1-22 答:供暖系统、供水系统、供电系统、服务设施设备四个类别。

3、旅客列车“三乘联检”制度,列车始发前,由列车长组织乘警长、车辆乘务长,同时对所有编组列车的用火用电和消防器材进行全面检查,祥细登记在联检簿上,严禁漏检、漏签和代签:必须坚持往返3次检查(出库、折返、终到前),折返站停留不超过3小时的车列除外,但不得少于2次。

4、列车防火巡视检查工作是如何规定的? 答:运行中必须落实列车防火巡检巡查措施,列车长、检车乘务员必须每隔2小时对发电车、餐车、邮政车及“两炉一灶一电”设备进行一次防火巡视巡查(含加挂车),并填写巡查记录。巡查记录不得早签或补签,谁巡查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各部门的防火巡查记录簿必须单独设立,餐车、行李车、邮政车的防火巡查记录簿由客运部门负责设立:发电车防火记录簿,由车辆部门设立。

5、在列车上发现经他人授意安排的无票人员、越席旅客或长途旅客补短途票的,经调查认定后,应如何追究责任?

答:授意人应负私带责任,列车长及乘务人员负联带责任。

6、列车轴温报警时处理办法:《汇编》6-10 答:列车乘务员在列车运行中发现车辆轴温报警时,应立即通知车辆乘务员到现场处理。

7、旅客列车上发现”三品”的处理办法:《汇编》6-10 答:在列车上查出危险品,应予没收,查出的危险品由值乘 乘警保管,对发令纸、鞭炮类的危险品,应立即浸水,在列车最近前方停站时,交车站处理。车站设公安派出所的,由乘警按站车交接程序向派出所移交,车站不设派出所的,则由列车长编制客运记录,移交车站处理。对查出携带危险品的旅客由公安部门依照规给予治安处罚。

8、旅客列车严重超员时发生弹簧压死时应急处理办法:《汇编》6-10 答:列车严重超员时,由车辆乘务员确认转向架弹簧状态,发现弹簧压死时不准开车。列车长要与车站密切配合组织疏散旅客,经车辆乘务员检查确认弹簧恢复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方可琖车。

9、列车上对拒绝补票的人如何处理?《细则》44条

答:列车上对拒绝补票的人,应编制客运记录交列车前方县、市三等以上车站处理,但不能超过无票人员的到站。

10、路局对列车乘务员在库内及折返站横越线路有何规定?

答:列车乘务员横越线路时,应一站、二看、三通过,注意邻线左右机车、车辆动态及脚下有无障碍物。在库内、折返站出入必须跨线时,必须两人以上出行,横越线路时有人防护。

11、局《关于加强铁路邮运安全管理的通知》中规定列车长应如何加强邮运车厢的检查和巡视? 答:列车长应加强对运邮车厢的检查和巡视,列车始发和终到前,必须对运邮车厢进行检查,途中400公里必须巡视一次以上,重点检查运邮车厢预留防火通道情况和运邮人员违规使用电器、炉具问题及清理无票乘车人员。

12、部《铁路旅客人身伤害及自带行李损失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列车是发现旅客在区间坠车时应怎么处理? 答:发现旅客在区间坠车时应当立即停车处理(特别列车不危及列车运行安全时除外)。在不具备停车条件或延迟发现时,列车长应当通过运转车长通知就近车站泒人寻找。同时,列车长应在前方车站发电报,向事故发生地所属铁路局和列车担当铁路局主管部门报告。

13、部《铁路旅客人身伤害及自带行李损失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列车上发生旅客人身伤害事故向车站移交时来不及编写客运记录应怎么办?

答:因特殊情况来不及编写客运记录的,列车长必须指派专人下车与车站办理交接不(直达特快旅客列车运行途中发现人员因伤病必须抢救时,站车交接时列车工作人员不下车参与处理),并必须在三日内向事故处理站补交有关材料。

14、局《旅客列车客运作业标准》对餐车安全有何规定?

答:餐车排烟罩、烟囱油垢一趟一清,灶台油圬一餐一清,无油垢,有记录。炉灶不用油类点火,不上灶内泼油助燃。运行中油炸食品使用列车前进方向第一个灶眼,油量不超过容器容量的三分之一。餐车在库停时炉灶压火,入暖库时炉灶灭火,餐车长指定两人值班,不离岗。

15、局《旅客列车“三乘联检”防火安全管理规定》对车厢电器设备的检查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答:车厢内的电器设备配件齐全,作用良好,各接线柱、端子无松动、脱焊、高热、烧损,电线路无破损、裸露,保险容量符合规定,配电室、配电柜、控制箱、接线箱内无杂物,各门锁良好,按规定锁闭。空调车的应急设备齐全,作用良好,电茶炉配件齐全,作用良好,不得使用手动加热(自动失灵除外)

16、《铁路旅客列车消防管理规定》中要求消防安全台帐应包括哪些内容?《汇编》6-18 答:1.上级有关消防的文件(复印件或摘抄件)。2.列车编组及乘务人员概况。3.列车消防组织。4.扑救火灾事故应急方案。5.防火安全会议记录。6.乘务人员消防安全培训记录。7.乘务人员上岗证登记。8.餐车炉灶清扫记录。9.三乘联检记录。10.消防器材登记。

17、《局站车堵漏保收互联奖罚实施办法》中对列车责任是如何规定的?《汇编》14-8 答:1.本局担当列车下车的无票人员被到站补票的,责任列为列车,由列车担当客运段向到站所属车务段或直属车站进行补偿扣 款。2.本局快车在开车1小时,慢车在一个区间为列车与车站责任界定范围,在此范围外发现无票人员乘车时,由路局对列车担当段进行扣罚。

18、造成冻车有哪些人为因素?

主要是车内角。指厕所、洗面室、锅炉室、乘务员和车厢端门坎下易冻结。20、锅炉水温超过90℃时应如何处理? 答:锅炉内的水温超过90℃时,应减小锅炉火力,同时用手动水泵或电动水泵加速温水循环,使锅炉水温下降。

21、旅客列车上易发生跳车的四个时机是什么 ?

答:一是列车严重超员时;二是列车严重虚糜时;三是列车夜间运行时;四是气温较高时。

22、易发生跳车的6种重点人员有哪些? 答:一是精神疾病人员;二是犯罪嫌疑人;三是无票乘车人;四是上车送客未下去或上错车、坐过站的人;五是利用铁路自杀的人;六是酒醉旅客。

23、《细则》对列车上的验票工作是如何规定的?

答:列车车门口验票由车长负责,列车内的验票工作由列车长组织负责实施,由乘警值班员等有关人员配合,验票原则上每400千米一次,运行不足400千米的列车应查验一次,特殊区间段由列车长决定验票次数的增减。在乘务工作中遇有失误之处的规定?

遇有工作失误之处,应向旅客表示歉意,不得强词夺理。

24、《局标》中规定列车长在巡视车厢时应做哪些工作?

列车长要全面巡视车厢,了解旅客密度,疏导旅客均衡乘车,掌握重点旅客、行包装载及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

25、列车晚点时有什么规定?

答:列车晚点要及时通告,超过30分钟时,列车长要代表铁路通过广播向旅客道歉,做好服务,稳定旅客情结。

26、《局标》中规定列车长出乘时在点名及出乘会中应做些什么 工作?

答:点名:列车长检查务各职人员应携带的证件、业务资料、票据、表报,按规定时间列队到泒班室点名,接受文电、命令、指示。出乘会:

列车长按照文电、命令、指示布署本车次乘务工作重点,提出上趟乘务工作中和问题及改进措施。

27、列车乘务员应如何处理旅客遗失的物品?

答:对旅客遗失的物品应设法归还原主。如旅客已经下车,应编制客运记录,注明品名、件数等遗交下车站,不能判明时,遗交列车终点站。

28、铁路旅客服务质量标准中对仪容仪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穿着规定的服装,配带职务标志,换装统一;(2).精神饱满,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表情自然,亲切和蔼,礼貌待客。

29、《铁路乘车证管理办法》对准予免费实用卧铺的条件是如何规定的?

答:职工(含路外符合使用乘车证的人员)出差、住勤、开会、调转赴任、医疗转院(含职工供奍的直系亲属)、疗养、护送、出入学校、搬家,以本人开始乘坐本次列车开车时刻计算,从20时至次日晨7时之间,在车上过夜6小时(含6小时)或连续乘车超过12小时(含12小时)以上的,准予免费使用卧铺。

30、列车始发作业广播出场后,列车长应做艰哪些工作?

答:列车长、乘警在站台入口处迎接旅客,组织分流、解答问讯、处理有关事宜。

31、什么是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

答:铁路旅客运输服务满足旅客、货主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特性的总和。

32、“三懂、四会”的内容是什么 ?

答:懂得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扑救火灾和疏散旅客的方法,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使用灭火器材、会安全使用紧急自动阀。

33、列车发生火灾时,怎样作用应急照明设备?

答:(1).立即切断电源;(2)开户应急照明开关或启动按钮(3)跟据不同种类车型,开起不同的控制开关。

如:终夜灯、半夜灯等开关。

34、配电室内防火规定有哪些?

答:(1)配电室内禁止存放任何物品;(2)禁止吸烟;(3)禁止闭杂人员进入;(4)离人家锁。

35、电茶炉有哪些防火注意事项?

答:使用电茶炉应注意:(1)在上水箱无水时要及时关闭电源;(2)炉室内严禁堆放杂物;(3)排气管、排水孔严禁堵塞;(4)禁止用水冲洗电茶炉表面。

36、旅客列车上发现客车轴温报警器报警应怎样处理? 答:应立即通知车辆检车乘务员到场处理。

37、旅客列车上发现火险隐患应急处理办法?

答:(1)应立即消灭;(2)对重大火灾隐患应及时向上级汇报;(3)采用可靠的临时性安全措施。

38、灭火器的作用方法?

答:使用时抽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喷管,对准火源根部,另一只手握紧压把,上下相压灭火剂即可从喷嘴喷出。

39、旅客列车上易发生跳车的三个处所是什么?

答:一是列车车门;二是厕所、洗面间、车厢内的窗户;三是列车尾部车门和运转车长作业的车门。

40、每节车厢配备贴身卧具多少套是如何规定的?《局标》 答:夕发朝至列车每车厢按定员×2+10套,其他列车每车厢按定员×2.5套。

41、软卧代软座,硬卧代硬座时是如何规定的?

答:软卧代软座,硬卧代硬座时,软卧下铺按3人,硬卧下铺按4人计算。不再加超员率,上中铺均可发售票。

42、旅客运输的运送其间自何时起至何时止?

答:旅客运输的运送其间自检票进站时起至到站出站时止计算。

43、《客规》对成年、儿童旅客 和外交人员免费携带品的重量是怎样规定?

答:成年旅客 每件不超过20千克,儿童(含免费儿童)10千克,外交人员不超过35千克。

44、残疾人旅行时代步的折叠式轮椅是否是受重量限制? 答:残疾人旅行时代步的折叠式轮椅可免费携带的。45《客规》对旅客携带品的体积是怎样规定动作的?

答:每件物品外部尺寸长、宽、高之和不超过160厘米,杆状物品不超过200厘米。

46、对已经带入车厢内的猫、狗、猴等宠物应如何办理?

答:应该安排在列车通过台由旅客自行照看,宠物发生意外或伤害其他旅客列时,由携带者负责。

47、哪些人可以凭法规规定的持枪证明佩带枪支弹药? 答:军人、武警、公安人员、民兵、猎人。

48、列车上对拒绝补票的人,应编制客运记录交什么车站处理? 答:应该交县、市所在地车站或三等以上车站处理。

49、客票的有效期如何计算? 答:客票的有效期限按乘车里程计算:500Km以上为两日,超过1000Km时,每增加1000Km增加一日,不足1000Km的尾数也按一日计算。

50、局作业标准对餐车供餐时,是怎样要求列车工作人员的?

答:餐车供餐时,列车工作人员是得在餐车逗留、闭谈、占用坐席或陪人就餐。

51、所担当旅客列车途径各站到开时刻?

《春》复习知识点 篇6

现今高三复习模式下, 关于元素化合物的一轮复习一般是放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之后, 此时离高一上学期学生学习这块内容已经过去很长时间, 虽然基本概念已有涉及, 但学生还是有较多的遗忘。而且由于新课程教学一直是在突出能力培养和生产生活实际应用的综合性以及核心主干性, 放弃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架构的严密逻辑性, 再加上化学事实的复杂性、中学教育的阶段性, 这些都造成了复习中耗时长但收益较小的弊病。所以高三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过程中, 我们要打破以前仅仅是围绕单一物质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备、工业制法、应用的主线教学模式, 着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合理重组, 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养成化学基本观念。为此, 笔者在此提出对知识网络的分类化规律化、解题程序化的复习模式。

二、基于知识网络分类化规律化的教学设计

根据知识建构理论, 知识建构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将旧知识同化至原有的新知识, 另一种是重新建构原有的知识, 顺应成为新的知识结构。笔者提出了基于知识网络分类化规律化的教学设计思路 (如图1所示) 。

1.各规律内容解释如下

(1) 价态律:

这是拿到一种物质 (或元素) 首先着手的工作, 因为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化学反应中占着最主要的地位。考虑以下情况:

低价态 (还原剂) +氧化剂→高价态+还原产物

高价态 (氧化剂) +还原剂→低价态+氧化产物

(2) 酸碱律:

从物质的酸碱性出发, 一般不考虑价态变化。考虑以下情况:

酸+碱→盐+水

弱碱阳离子+弱酸阴离子+水→对应弱碱+对应弱酸

(3) 难易律:

是指难 (易) 溶、难 (易) 挥发, 难 (易) 电离。考虑以下情况:

(难) 易溶物→ (更) 难溶物

难挥发性物→易挥发性物

易电离物→难电离物 (强酸→弱酸)

2.具体操作顺序如下

学习者先将物质分类, 利用上述各角度的规律分别画出网络图, 结合新信息, 画出一张新的总网络图, 将以前零散的知识整合成一张有序的网络图。

三、基于知识网络分类化规律化的教学案例

以“铁的化合物”复习为例。

教师活动:请同学列举出铁的化合物。

学生活动:列举Fe (NO3) 2、Fe (NO3) 3、Fe O、Fe2O3、Fe3O4、K2Fe O4、Fe (OH) 2、Fe (OH) 3、Fe Cl2、Fe Cl3, 并能说出各物质的俗名、颜色。

设计意图:调动学习兴趣, 为后面的分类做好伏笔。

教师活动:请同学从价态律、酸碱律、难易律出发分别画出网络图。

小组讨论:得到各网络图。

价态律网络图 (如图2所示) :

酸碱律网络图 (如图3所示) :

难易律网络图 (如图4所示) :

师生活动:讨论、总结、评价、补充, 最后得到新的反应总网络图 (如图5所示) 。

学生活动:写出对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巩固、提高知识结构的网络化、系统化, 起到巩固化学核心观念的作用。

四、解题程序化的案例

学生在掌握好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之后, 反映到考试中来主要是去解决工业流程图题和实验题, 如果能对解题方法做一些程序化的规定, 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如果题中要求书写一个陌生的化学方程式, 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要求学生书写:

第一步, 写好已知反应物和已知产物。

第二步, 分析化合价, 若有变化, 先配好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接着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写出其他反应物及产物, 配平整个方程式。

第三步, 如无化合价变化, 应用酸碱律、难易律, 或题目所给产物, 结合溶液的酸碱性、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写出其他反应物及产物, 配平整个方程式。

2.流程图及实验题的解决

要求学生列出反应开始时的每一种物质或离子, 每过一步 (或加入新物质后) , 运用价态律、酸碱律、难易律来考虑加入的新物质和刚刚列出的哪种离子 (物质) 反应, 划掉这种离子 (物质) , 到最后应该只剩所需产物, 再回过去考虑每一步的目的, 解决所有问题。

希望我们在复习中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规律, 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引领学生通过这些学习学会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逐渐形成化学基本观念, 并对探究更深层次的化学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彭豪.运用“反应图”促进学生化学知识与核心观念建构的探索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2, (5) :17-20.

《春》复习知识点 篇7

1. 对比议论类(05全国I)假设你是李华,最近国内一家英文报纸正在讨论北京动物园是否应迁出市区。以下是你所在班级讨论的情况。请你给该报写一封信。

2. 数字图表类(04北京)某学校对中学生课余活动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请根据图表1提供的信息描述学生每天的课余活动,并针对图表2中任何一个数据中反映的情况写出你的一个看法。词数不少于60。

3. 地点介绍(06全国)假定你是李华,应英国朋友Bob的要求,写一封短信介绍你校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内容须包括下面两幅图中的相关信息。

4. 人物类(06北京)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将组织一次由各国学生参加的“和平,友爱”夏令营活要求报名者提交英文个人简介。假设你是王珊,请根据下列信息写一篇个人简介。

5. 活动安排(08年全国卷Ⅱ)学习中文的各项活动安排。

6. 记叙文 (08年天津卷) 记叙乘地铁时遇到的一件事。

避免常见错误

1. My mother work in a school.(works)

2. They are worker.(workers)

3. My aunt worked hard and he was busy.(she)

4. His parents are all from London.(both)5. They get up early yesterday.(got)

掌握地道的英语 (括号中的句子更好)

1. My money is very little.(I have little money.)

2. My money is more than yours.(I have more money than you.)

3. People in my family are more than those in yours.

(There are more people in my family than in yours.)

4. I teach better than he.(I am a better teacher than you.)

5. I think the plan is not good.(I dont think the plan is good.)

学会变换句型

1. I was too excited to go to sleep.

I was so excited that I couldnt go to sleep. (用从句替换)

2. They got married five years ago.

They have been married for five years. (用完成时替换)

3. He got up early so that he could catch the first bus.

He got up early so as to catch the first bus. (用不定式替换)

4. Try again and you will succeed.

If you try again, you will succeed.(用条件句替换)

5. I am sorry I missed the bus.

I wish I had caught the bus. (用虚拟语气替换)缤 纷 世 界Bin Fen Shi Jie缤 纷 世 界Bin Fen Shi Jie

BEIJING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Chinas top legislature, concluded its annual session Wednesday morning.

“The session was successful, with the further accumulation of common understanding,clarification of goals and reinforcement of confidence,” said Wu Bangguo, chairman of the NPC Standing Committee, in a speech delivered at the sessions closing meeting.

The session resulted in a full representation of the will of the people and the main concepts oft 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he said.

NPC deputies, with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commitment to their mission, exercised their duties as entrusted by the Constitution and law, he said.

At the session, the NPC adopted a number of important documents,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s work report, central budget and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 for 2012.

While deliberating the governments work report, deputies agreed that the country made progress in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renas in 2011, making for agood beginning for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20112015), Wu said.

This year will be an important year for China, as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will be heldlater this year, Wu said.

The NPC will work for the steady growth and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as it welcomes the 18th CPCNational Congress, he said.

The NPC also adopted several decisions on deputy elections for the 12th NPC and methods fort he election of deputies to the 12th NPC from Hong Kong and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as well as work reports for the NPC Standing Committee,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and the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

This year, the country will carry out elections for deputies to the next NPC using the same ratio for rural and urban areas for the first time, Wu said.

He pledged to ensure stable and orderly elections in line with relevant laws.

At the closing meeting, lawmakers adopted an amendment to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The revision embodies the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 of respecting and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and is a key improvement to the current legal system of criminal prosecution and litigation, Wu said.

The NPC will work to educate the public about the revised law and prepare for its implementation, he said.

Since this year marks the last session of the 11th NPC, Wu said the NPC will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gained in previous yea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ts work, he said.

Top CPC and state leaders Hu Jintao, Wen Jiabao, Jia Qinglin, Li Changchun, Xi Jinping, LiKeqiang, He Guoqiang and Zhou Yongkang attended the closing meeting.

Less than half of the free umbrellas taken by commuters on rainy days as part of a Shanghai Metro project have been returned, according to the citys transport agency.

Passengers have been able to borrow the“Umbrellas for Love”since 2008, with all 280 stations initially issued with a stock of 100.

However, as the city is enduring daily deluges, staff at some stations say their stocks have run dry.

At South Huangpi Road Station on Monday, a sign stated that all umbrellas had been loaned out. A passing service center worker said:“Nobody gives them back.”

An employee at Lujiabang Road station gave the same answer, saying they were waiting for anew batch to arrive.

“Due to public demand and the high rate at which the umbrellas disappear, we have had to distribute extra batches at least three times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said Fan Wenjun, a media officer at Shanghai Metro operation management center.

Data provided by the center showed that of the 88,000 umbrellas allocated to stations, less than half are still in circulation. The return rate was 47.5 percent for the entire metro network in February.

Passengers can borrow an umbrella after writing down their name and phone number at the service center. Usually passengers will be reminded to return the umbrellas within a week to where they were borrowed. Each umbrella is numbered and belongs to a specific station.

“But we dont require passengers to show their IDs or verify their contact information. These umbrellas are loaned out of love. We hope people can cooperate with us,” said a subway worker at Lujiabang Road Station.

A metro employee surnamed Fan at Peoples Square Station, the busiest in the city, estimated that at least half of passengers give false information, which they discover when they call to remind them to return the umbrella.

China Daily talked to eight Shanghai residents. All said they would return the umbrellas.

上一篇:学校的篮球场是我的乐园作文下一篇:关于春节的手抄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