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6月山东省莱芜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4-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年1-6月山东省莱芜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共5篇)

2024年1-6月山东省莱芜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1

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克服成本上升、价格波动等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呈现小幅增长态势。

一、全市工业经济效益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31%,行业增长面为66.7%。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0亿元,同比增长5.31%。从行业看,全市33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的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6.7%。从企业看,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的企业有310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5.1%;过亿元的企业有84家,比去年同期多14家。

(二)企业利润总额增长6.4%,行业增长面为60.6%。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4.3亿元,同比增长6.4%。从行业看,20个行业的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0.6%。机械行业盈利11.5亿元,同比增长67.6%;化工行业盈利1.1亿元,同比增长35.6%;建材行业盈利

1.1亿元,同比增长34.2%;食品行业盈利1.6亿元,同比增长0.9%。从企业看,实现盈利的企业有391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2.1%。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有265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5.7%。

(三)工业企业税收同比下降8.8%,钢铁行业影响明显。上半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国地税税收25亿元,较去年同期少2.4亿元,同比下降8.8%。纳税同比下降的行业有钢铁行业纳税10.6亿元,同比下降18.3%,对全市税收回落的贡献率达97%;采矿业纳税4.9亿元,同比下降10.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纳税2.9亿元,同比下降15.9%;建材行业纳税1.2亿元,同比下降2.7%;纺织行业纳税2392万元,同比下降62.9%。纳税同比增长的行业有机械行业纳税2.1亿元,同比增长6.8%;化工行业纳税9975万元,同比增长9.7%;

食品行业纳税1.2亿元,同比增长264.9%。

(四)亏损额和亏损面同比扩大,钢铁、采掘亏损严重。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有78家亏损,比去年同期多15家;亏损面达16.39%,高于去年同期3.1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达11.01亿元,同比增长83.3%。其中钢铁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7.9亿元,同比增长100.4%;采掘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3亿元,同比增长66.8%,10家煤炭开采企业全部亏损。

(五)企业应收账款同比下降,产成品存货升高。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额达84.5亿元,同比下降17.6%,好于去年同期;产成品存货总额达65.1亿元,同比增长18.3%,增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13个百分点,库存积压明显。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较一季度略有上浮,说明企业二季度货款回收情况和产成品积压情况不如一季度好。

二、建议

(一)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类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如结构性减税、出口退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等),切实发挥好政策放大效应。做好争取中央、省支持资金工作,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要尽快落实到企业。及时向企业发送并搞好政策推介,确保企业了解熟悉政策、用足用好政策。

(二)认真开展企业帮扶活动。围绕解决技术、人才、市场等问题,组织开展切实有效的帮扶活动,并及时汇报帮扶工作成果,交流帮扶经验。对亏损困难企业,深入调研并认真分析原因,通过过桥资金等形式尽力促其恢复生产、扭亏增盈。确有困难且资不抵债无法重新进入市场的,尽快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帮助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对接,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和实用人才。引导、帮助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谋划新项目、开创新产业,把项

目投资放在当地。

(三)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办理项目立项、环评、土地等手续,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工作,尽快完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电、气、路等),力促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竣工投产,保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对年内计划投产、已建成未投产或已投产未达效的重点项目,逐一调度分析,从政府服务职能出发做好各项支持工作,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锁定重点目标企业,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精确招商,对总部迁入我市的大中型企业和落户我市的重大项目,建议按“一事一议”的原则给予政策优惠。

2024年1-6月山东省莱芜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2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分析

(一)亿元企业产值总量略有下降

从重点企业经营状况来看,工业销售产值超亿元企业有175户,今年1-6月实现工业销售产值633.7亿元,同比下降0.7%,户均产值由去年同期的3.64亿元下降到3.62亿元。亿元企业中产值实现增长的企业有101户,增长面为57.7%;产值下降的企业有74户,下降面为42.3%。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幅提升

2014年1-5月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8.8亿元,同比增长25.1%,高于全区总产值增幅24.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5.1%。从主要行业看,拥有宝钢两家企业的新材料行业产值同比增长53.0%,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高端装备业产值27.9亿元,增长1.8%,新

企业亏损金额有所增加,今年1-5月亏损企业亏损金额1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9亿元。

(五)出口交货值略有回升

据统计,2014年1-6月全区完成出口交货值72.4亿元,同比增加8.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幅8.1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9.2%,比去年同期增长0.6个百分点。

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

(一)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依旧,出口回升动力不足

受外部宏观经济形势不利影响,我区部分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持续低迷,如受全球干货箱市场持续疲软的影响,三大集装箱企业1-6月完成销售产值为16.0亿元,同比减少0.5亿元。出口不力,工业经济回升依然面临很大的压力。

(二)投资总量不足,工业发展缺乏后劲

2014年1-6月我区工业投资仅完成9.4亿元,同比下降37.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7.2%,远低于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因此,后期需要大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转型升级;要继续加大工业投资力度,确保项目早建设、早竣工、早投产,推动工业经济有序发展。

综观今年1-6月,工业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企业生产经营呈增长态势,但面对目前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仍然需要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继续加大工业投资,培育工业经

2024年1-6月山东省莱芜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3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创新,全省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320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4.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992.8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5420亿元,增长6.9%。

一、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

1.农作物长势良好,牧业、渔业生产稳定。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6162.5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目前全省农作物长势良好。上半年,全省蔬菜产量130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1%。上半年,全省猪牛羊禽肉产量185.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9%,其中猪肉产量101.2万吨,增长2.3%;全省禽蛋产量120.7万吨,下降2.1%。上半年,全省生猪出栏1229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6%;生猪存栏1310.8万头,下降3.1%。上半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为245.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

2.工业生产基本平稳,装备制造业领跑工业经济。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8.3%。从企业性质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0.5%,集体企业增长6.7%,私营企业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9%。从产品产量看,在重点监测的102种主要工业、能源产品中,59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其中,全省发动机产量增长23.4%,汽车产量增长20.5%,钢材产量增长6%,生铁产量增长8.1%,粗钢产量增长8.5%,焦炭产量增长2.4%,铁矿石原矿产量增长8.5%,原油加工量下降8.5%,柴油产量下降10.4%。从产品销售看,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2%,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67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从企业效益看,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77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实现利润总额87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3.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663.2亿元,增加222.1亿元。

从四大支柱行业看,上半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增长10.7%,高于全省水平2.4个百分点,增幅居四大支柱行业之首。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6.3%,汽车制造业增长15.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7%,金属制品业增长11.7%。上半年,全省冶金工业增长9%,农产品加工业增长8%,石化工业增长3.9%。

3.固定资产投资略有回升,建设项目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5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从三次产业看,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5430.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完成6989.3亿元,增长12.3%。从经济类型看,上半年,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281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民间投资9112.9亿元,增长19.6%;港澳台及外商投资733.3亿元,下降13.2%。从建设资金到位情况看,上半年,全省本年到位资金1474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到位503.5亿元,下降14.3%;国内贷款到位2099.3亿元,增长8%;自筹资金到位11004.3亿元,增长25.1%。

上半年,全省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77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增幅高于1-5月1.8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0.6个百分点。建设项目投资的贡献率由一季度的64.9%提高到上半年的89.1%。从新开工项目看,上半年全省新开工项目比上年同期增长4.1%,增幅高于一季度19.6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554个,增长26.8%,完成投资2592.4亿元,增长39.8%。

4.市场消费稳步提升,主要零售商品保持增长。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63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从城乡看,城镇508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乡村547.8亿元,增长18.9%。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503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餐饮收入605.4亿元,增长10.4%。

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类值看,上半年,全省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0.6%,中西药类增长19.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1%,汽车类增长11.1%,服装、鞋帽、纺织品类增长10.8%,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8.2%。

5.对外贸易有所发展,利用外资规模扩大。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578.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其中,出口总额30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4%;进口总额273.7亿美元,增长13.6%。在出口总额中,从出口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174.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加工贸易出口109亿美元,下降6%。从出口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出口74.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08亿美元,下降0.5%;民营企业出口122.7亿美元,下降4.5%。从主要出口市场看,对东盟出口58.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对日本48.3亿美元,增长1.1%;对欧盟出口39.9亿美元,下降0.2%;对美国出口33.8亿美元,下降2.1%。从主要出口商品看,农产品出口25.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22.9亿美元,增长9.3%;机电产品出口11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4.8亿美元,下降0.2%。

上半年,全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59.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7%。

6.财政收入保持增长,金融信贷规模扩大。上半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8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其中,税收收入1396.5亿元,增长5.6%,非税收入492.3亿元,增长8.6%。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13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营业税311.4亿元,下降4%;企业所得税149.9亿元,增长4.8%;个人所得税40.5亿元,增长11.3%;房产税40.5亿元,增长18.1%。上半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

截至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677.9亿元,比年初增加1885.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836.5亿元,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870.4亿元。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2219.3亿元,比年初增加2795.2亿元。

7.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收入增幅快于经济增长。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4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5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7%,实际增长7.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实际增长11.5%,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7个百分点。

8.消费价格保持稳定,生产价格降幅收窄。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7%,涨幅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比上年同期上涨2.6%、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2%、衣着类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3%、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5%、居住类上涨1.5%。

上半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1.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1.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1个百分点。

9.用电量、货运量平稳增长。上半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1002.3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2.7%,其中,工业用电量743.1亿千瓦时,增长4.1%。从工业门类看,采矿业用电量75.6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6%;制造业用电量514.7亿千瓦时,增长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用电量152.8亿千瓦时,增长5.4%。

上半年,全省货运量10041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5%。其中,铁路货运量9810万吨,下降3.8%;公路货运量84072万吨,增长9.3%。港口货物吞吐量5250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9%。

二、下半年全省经济运行走势分析

从国际经济形势看,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依旧不乐观。世界银行在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2.8%,比之前的预计下调了0.4个百分点。世界银行认为,受美国的极端恶劣天气、乌克兰危机、中国经济再平衡以及一些中等收入国家的政治纷争、结构改革进展缓慢和产能限制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全球多数地区的经济增长将低于先前的预期。从主要发达国家看,2014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由2.8%下调至2.1%,日本由1.4%降至1.3%。从主要发展中国家看,中国由7.7%降至7.6%,俄罗斯由2.2%降至0.5%,巴西由2.4%降至1.5%,印度由6.2%降至5.5%。世界银行表示,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在2014年晚些时候逐渐加速,而高收入经济体增长加速将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推动力。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全国经济有望实现稳中向好。今年以来,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从目前情况看,成效已有所显现。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增幅与一季度持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高于一季度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高于一季度0.1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增长0.9%,高于一季度4.3个百分点。下半年,随着扩大内需、稳定外贸增长、吸引民间投资、加快简政放权、促进就业创业、减轻企业负担和实施金融定向调控等一系列政策的深入落实,政策叠加效应将有所显现,全国经济有望实现稳中向好。

从省内经济形势看,全省经济将在需求的推动下不断夯实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一是投资需求有望实现稳步扩大。前5个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到12.5%,为2008年以来的最低点,上半年增速已经略有提高,为13.1%。下半年,随着加大有效投资、合理投资,随着通过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进而实现投资结构的整体优化和投资效益的稳步增长,投资在保持全省经济平稳增长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二是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一季度以来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基本呈上升态势,其中,6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5月份0.7个百分点,网上零售增势强劲。下半年,在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全省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三是外贸出口有望好于上半年。上半年,全省出口增速有所波动。1-2月为3.1%,3月份为14%,4月份为-18.7%,5月份为-6.5%,6月份为9.2%。下半年,随着支持外贸稳定增长措施的落实以及一些新兴贸易业态的发展和提速,外贸走势可能优于上半年。

综合看,下半年在国家各项微刺激政策逐步见效,全国市场需求不断好转以及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的有利条件支持下,全省经济运行有望逐渐回暖,进一步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三、确保全省经济平稳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较大。为确保全省经济平稳发展,变下行压力为发展动力,应客观、辩证的认识分析当前全省经济形势:一是辽宁经济仍然属于速度效益型,发展速度对于全省经济至关重要,因此,“稳增长”是确保全省经济平稳发展的主要举措。二是当前全省经济处于转型期,加之长期困扰全省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仍未彻底解决,因此,“调结构”是确保全省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之举。三是“稳增长”与“调结构”相辅相成。一方面,立足当前“稳增长”是为了给“调结构”争取更多的时间、空间;另一方面着眼长远“调结构”是为了更加稳定的增长。“稳增长”和“调结构”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发展”——这个解决辽宁一切问题的关键。为此,全省上下应在改革、市场和民生三个方面同时发力。

(一)主动作为——下好“改革”这个先手棋

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有关部门应该主动作为,坚持改革先行,以更大的改革红利激发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继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是深入实施登记制度改革,不断增加各类市场主体,进一步维护好、发展好、落实好认缴登记制,坚决停止省和省级以下设定的企业登记前置许可审批和备案。二是继续简政放权。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职权和审批事项,重点取消对投资创业就业影响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明显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加速清理各类变相行政审批。三是建立和完善权力清单制度。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以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不得实施审批,实现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加快探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方式,逐步做到负面清单之外的事项,由市场主体依法自行决定,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

2.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一是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各项农业补贴要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积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二是积极稳妥推进金融领域改革。进一步增强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序放宽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和融资中介服务机构。三是抓好国资国企改革。充分借鉴先进省市在国资国企改革方面的先进做法,制定出台符合辽宁实际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国资国企改革办法。深入研究和准确定位国有企业的功能性质,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3.又紧又细又实地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取得最大政策效果。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坚决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各项政策措施的牵头部门要对政策落实负总责,参与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应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要加强绩效考核和督查督办,重点针对落实进展缓慢的工作,查找原因、提出对策,明确和强化责任,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

(二)顺势而为——打好“市场”这张王牌

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以企业为中心打造竞争新优势。

1.不断提高各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点发挥大企业创新骨干作用,着力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能。合理确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两头发力,组织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创新联盟,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增加研发投入,尤其要注重盘活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把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鼓励创新的政策和机制推广到更大范围,充分释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能量。

2.积极扶持传统优势行业企业。一是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装备制造业企业重点突破核心装备、系统软件、关键材料等重大技术,加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形成激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长效机制。二是促进冶金、石化企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培养品牌等方式,逐步提高冶金、石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整合资源,逐步在一定范围内构建起一个结构合理、流通顺畅、功能明确的冶金和石化产业体系。

3.扶持新兴行业企业快速发展。一是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依靠现代市场体系培育新兴产业。实行负面清单的市场准入方式,赋予在负面清单以外的各种行业、各类企业相同的国民待遇和市场主体地位。逐步加强功能型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于符合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经济活动,无论何种行业、企业,都予以支持。综合运用规划、财税、金融等宏观调控手段,配合市场进行调节,保证新兴产业的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的供给。二是依托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优势,促进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着力建立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机制,顺应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培育一批能够围绕装备制造业产品生产各个环节开展增值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与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协同发展。

(三)奋发有为——兜住“民生”这个底线

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应该与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一致,经济发展要与民生改善同步,落实好各项既能惠民生又能促发展的举措。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一是继续抓好棚户区改造建设。棚户区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发展工程。要在大规模改造棚户区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逐步将非集中成片城市棚户区纳入统一改造范围。二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薄弱环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在保障政府投入、加强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同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2.促进消费市场发展,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一是增加服务业载体,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依托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大力发展批发、配送、电商紧密结合的各类商品市场,充分发挥商品市场释放居民消费需求的能力。二是培育消费热点。重点抓好信息消费、养老健康消费、绿色环保消费等新增长点,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发展。探索在大中城市建设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健全农村生活服务网络,扩大服务消费范围。

2024年1-6月山东省莱芜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4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39888 万元,同比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191万元,同比增长

4.6%;第二产业增加值199445万元,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252万元,同比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31.34:36.94:31.72,建筑业与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0.14和0.52个百分点,与上年全年比,二产业上升2.14个百分点。

(二)工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3097万元,增长4.6%。蔬菜播种面积22470公顷,增长30.4%;夏粮面积2630公顷,增长54.71%;油菜籽播种面积22870公顷,增长4.43%。生猪出栏98.22万头,增长4.1%;生猪存栏114.25万头,增长5.5%;禽蛋产量647吨,增长8.01%;水产品产量7938吨,增长5%。工业经济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上半年全县工业实现总产值751801万元,同比增长18.1%,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83476万元,增长12.3%,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一是去年以来新增的7家规模工业今年上半年共完成产值24324万元,占整个80家企业产值增长总量的21.5%。二是肉食冷冻有限责任公司、为百水泥厂、威亚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辣妹子食品有限公司、雪峰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5家骨干企业产值均超过2亿元以上,接近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20%。三是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97175万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8.3%。

(三)投资、消费、出口形势喜人,拉动作用日显突出。项目带动成效比较明显,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577120万元,同比增长22.3%。在建施工项目364个,计划总投资112.4亿元, 其中年内新开工项目177个,计划总投资40.8亿元。计划投资在5000万以上的大项目24个,其中新增5个,完成投资额112586万元,同比增长136.9%。工业投资292393万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1901万元,增长80.2%。房地产开发投资84987万元,增长12.7%。商品房施工面积达113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28.3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7%和26.3%。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今年以来,在居民收入稳步提高、节假日消费相对集中、物价水平居高等多重因素的合力推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541万元,增长15.8%,位居全市第二位。城乡市场全面旺销,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6.3%、12.2%,城镇快于农村。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291万元,同比增长15.3%,市场有所回暖。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出口环境趋好。实现进出口总额2984万美元,同比增长245.5%。出口创汇2198万美元,同比增长154.8 %。兴雄鞋业、肉食冷冻、三可食品、昌冠隆体育用品4家企业实现出口额2175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98.95%。

(四)企业、财政、居民创收水平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规模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62658万元,增长18.3%。实现利润总额19431万元,同比增长44.3%。财政增收速度加快,结构和质量有所提升。完成财政收入47676万元,增长18.5%,其中税收收入27885万元(按财政入库口径),增长22.95%,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由上年的56.4%提高到58.5%。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完成21106万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75.69%。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上半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376元,同比增长3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302元,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984元,同比增长13.2%。

(五)财政支出、资金供给保障有力,经济发展环境日趋改善。实现财政支出172959万元,同比增长26.4%。用于教育、社保与就业、医疗、住房保障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达94956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54.9%。投资资金来源充足。实际利用县外境内资金255630万元,同比增长17.2%,完成市定全年目标的57%;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000万美元。金融与经济发展互动性增强。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48343万元,比年初增加180645万元。贷款余额583798万元,比年初增加54149万元。累计存贷比为35.4%,比

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在贷款总额中中长期贷款414581万元,比年初增加60933万元,同比增长9.9%,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上半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分析,突出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全市平均比较乐观,但与全年计划比存在较大差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总体上高于全市平均,但除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于全年目标外,GDP、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收入增速均低于全年计划目标。

(二)经济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从收入结构来看。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尽管高于上年同期2.1个百分点,但总体上仍然偏低,财政收入质量有待提高。上半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7676万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8%,落后于全国、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二是财政增收的不稳定因素增多,税收的增减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程度的高低,依赖于房地产税和土地增值税的增长,而房地产税和土地增值税的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由于缺乏骨干财源和稳定税源,税收任务的完成离不开非正常税款,上半年国税非正常税款达到3935万元。

2024年1-6月山东省莱芜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5

上半年,张家口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8.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较一季度增速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7.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林业增加值1.5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9%; 牧业增加值37.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渔业增加值0.2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

一、农业生产特点

(一)、蔬菜产量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蔬菜产业规模和质量均有所提升 上半年,张家口市蔬菜总产量达37.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蔬菜市场价格一直高位运行,行情明显好于去年,呈现产销两旺局面,种植效益可观。特别是大棚草莓发展迅猛,总产量达209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5.8%。

(二)、畜牧业生产稳中趋进,总体形势好于一季度

上半年,张家口市畜牧业生产呈现稳中趋进的发展态势,畜牧业总产值7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

在主要畜产品生产中,一季度生猪价格低迷,养殖利润大幅下降,养殖户亏损严重,甚至难以为继,对全市畜牧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入二季度后生猪、家禽、禽蛋等畜产品价格上涨,生产形势出现明显好转,出栏较前期有所加快,牛奶总产量同比增长加快。

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112.2万头,牛出栏11.73万头,羊出栏125.69万只,家禽出栏1508.2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5%、-5.0%、4.5%和5.4%;肉类总产量14.21万吨,同比增长3.4.0%;禽蛋总产量为9.98万吨,同比增长9.9%;牛奶奶

总产量56.90万吨,同比增长6.0%。

全市生猪存栏130.36万头,牛存栏54.81万头,羊存栏259.46万只,家禽存栏1761.46万只,同比分别增长-0.1%、-1.0%、13.0%和2.1%。

(三)、林业生产快速发展,渔业大幅回落

由于今年张家口市造林面积减少,林业生产呈快速下滑局面,林业产值较去年下降26.9%。渔业生产小幅回落4.2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因林业和渔业生产总量偏小,对全市农林牧渔业总值和增加值增长影响微弱。

(四)、农林牧渔服务业平稳发展

上半年,张家口市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实现稳步增长,农林牧渔服务业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2%,其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和增长贡献率较去年有所提高。

二、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利弊因素分析

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近年来,张家口市继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保粮、强牧、稳菜、优果、壮特”的思路,大力培育畜牧、蔬菜、果品、杂粮、马铃薯、特色食品等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呈现出种植业、畜牧业并重,种植业内部粮菜并重,大力培育林果业的发展局面,产业结构更趋合理,调整效果逐年显现,农业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对张家口市农业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二是近年来,张家口市立足干旱缺水的市情实际,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旱作农业、节水农业,广泛推广膜下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丰产技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作物新品种普遍推广,大大提高了作物单产。畜禽品种不断改良,既增强了畜禽抗病能力,又增加了畜禽产品产出。三是良好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生产极为有利。总体来看,今年全市各县区气象条件普遍好于往年,温度适宜、降水充沛、光照充足,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全年丰收在望。

制约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相对于种植业,张家口市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不完整,大型龙头企业少,加工转化能力低,如遭遇市场波动,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差。二是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和畜禽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价格波动大,农业生产处于“高投入、高变数、高风险”状态。种养户对农业生产形势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农民扩大生产、增加投入的积极性。三是种养户接受农情信息的来源渠道少,分析市场环境、辨别市场信息能力较差,而农业生产普遍周期长,种养户难以对市场信息做出及时有效反应,往往因摸不准市场节奏造成损失。

三、建议

1、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升产业效益。坚持贯彻抓产业必须抓产业化,抓产业化必须抓龙头企业的基本思路,积极引进、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作强,可以说龙头企业带动力有多大,农业产业的发展前景就有多大。

3、要努力确保畜牧业平稳发展,提高养殖户生产积极性。一是加大畜牧业生产投入,切实落实生猪、奶牛的扶持和补贴,转变养殖方式,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发展适度规模化养殖;二是加大畜禽良种推广力度,提高畜禽良种的覆盖率和良种化水平,不断提升畜牧业比较效益;三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畜禽防疫水平;四是加强市场调控,规范市场流通,维护和提高农民获利水平。

上一篇:银行党员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情况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