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课堂实录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最后一分钟课堂实录(精选10篇)

最后一分钟课堂实录 篇1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孩子们,你们知道这尊雕塑的名称吗?这又是哪里的标志呢?那你们知不知道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的呢?(学生回答)

师:当 1997年6月30日11时59分,当第一朵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紫荆花即将深深的扎根在祖国大地上的时候,所有中国人的心沸腾了,你们想知道这激动人心的时候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一起来感受那万众欢腾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感知全诗

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知道这是一首诗歌。也知道了这首诗歌一共有几节?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诗歌并听清老师的要求。

1、自由朗读,思考:

香港回到祖**亲的怀抱,他经历了一段坎坷的路程,文中有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请把它找出来。

2、读“风雨归程”

师:课文读好了,并找到了概括香港回归历程词语的同学请举手,好,这位同学你来说说。师:这位同学找到了“风雨归程”。这真是一位会读书的孩子,他找得非常准确,就是“风雨归程”。(板书:风雨归程。)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这个词。

3、理解“风雨归程”

师:孩子们,你们课前收集了香港回归的资料,刚刚又初读了诗歌,谈一谈你对风雨归程的理解。(请两名学生谈)

三、品读文本,感悟诗歌

(一)直奔第三节,感受香港百年的耻辱

师:是啊,经过多少年,多少代人的努力香港才回到了祖**亲的怀抱,孩子们在这首诗中有一节就写到了香港回归的风雨历程,谁能快速地找到它?

1、指名读第三节

师:你真是个眼明手快的孩子,就请你把第三节读给大家听听吧!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2、思考:在这一节中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让你有一种痛心的感觉,请把它找出来。师:划好的同学请举手,请你来说一说。是啊,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多么令人痛心呀。

3、课件出示“那深入骨髓的伤痕——灵魂。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请两三位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读出来。

师:孩子们,谁有过手被划破的经历?疼吗?伤口有多深?那你能想象划破我们的皮肤,穿过我们的血肉,扎进我们骨髓的伤痕有多疼吗?这是谁带给我们的伤痕?又是怎样的伤痕?谁来说说?

师:说得真好,一百多年的伤,一百多年的痛,我们怎能忘记,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一段历史。(播放课件)

师:孩子们,当你们看完了这段资料,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指名说)

师:是啊!我们愤怒、伤心、难过。孩子们,这就是我们香港在这一百多年所承载的屈辱的历史。(板书:屈辱的历史)这百年的屈辱怎能不让人痛心和愤恨?读(学生起读)

5、谈为什么是“铸进”我们的灵魂?

师:孩子们,请看,这里有一个词——铸进。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词。谁能说说“铸”的意思?这里又是把什么熔化了?那我们把“铸进”换成“放进”,“走进”好不好?为什么呢? 师:是啊!“放进”、“走进”时间长了我们会淡忘,可“铸进”是永远地留在我们心里,跟我们的身体和灵魂融为一体了。所以诗人说这铸进灵魂的伤痕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伤痕,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伤痕,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6、齐读第三节

师: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当虎门硝烟的残梦已醒,当百年的耻辱终于得雪,所有的中国人怎能不热血沸腾,让我们带着愤慨、酸楚、激动和自豪来齐读第三节。(学生齐读)

(二)学习第一节,聚焦香港回归前急切的等待。

师:1997提6月30日的午夜,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无数颗心都在期待着那最后一分钟的到来。(师读第一节)请你们也像老师一样深情地读一读。(学生自读)孩子们,你们能想象一下所有的中国人在等待这最后一分钟到来时的心情吗?指名说一说。

师:是啊!所有的中国人都迫切的等待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板书:迫切的等待)

(三)学习第二节,感受香港回归时的神圣时刻。

1、自读第二节,读完用一个词来概括你此刻的心情。

师:孩子们,这全国人民迫切期待的,翘首期盼的、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来到了,请自由地读第二节诗歌,读完用一个词来概括你此刻的心情。指名说一说。

2、理解“是万众欢腾——嘴唇”的意思。

师:是啊,激动,自豪,喜悦,孩子们,离开祖**亲怀抱一百多年的游子终于回来了!我们怎能不喜悦呢?所有的中国人怎能不激动呢?请你们在本节中找到描写所有中国人激动和喜悦的句子,并读一读这句话。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说一说。课件(:是万——唇)请你看着大屏幕把这个句子读一读。a、为什么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请学生谈理解)b、从这微微颤抖的嘴唇中,他们想说些什么呢?

师:是啊!望着那冉冉起的国旗,回想香港回归所走的坎坷的路程,我们所有的中国人想了许许多多,他们在寂静中思考,他们用那颤抖的嘴唇在说呀!孩子们,想一想:那微微颤抖的嘴唇在说些什么呢?请把它写下来。(学生书写)C、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话。D、指名读第二节。

师:是啊,这千言万语最后都汇成了这样一个感人的场景!哪位同学激情并茂地把第二节给读出来。

3、小结

师:这百年的屈辱终于被洗刷,中国人从此挺直了——(脊梁)。这令人激动而又感人的场面将永远定格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吧!(板书:神圣的时刻)

(四)学习第四节,祝福香港美好的未来

1、“午夜”和“清晨”仅仅指时间吗?

师:最后一分钟的等待,最后一分钟的跨越,香港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孩子们这里的午夜和清晨仅仅指时间吗?

2、指名回答

师:是啊,在这里不仅仅指时间,也是香港一个多世纪耻辱结束的宣告,更是香港崭新未来开始的宣言!是全中国儿女对香港美好未来的祝福!(板书:美好的祝福)

3、读最后一句话

师:让我们一起祝愿香港的明天更美好吧!读(课件出示“然后去奔跑——”)

4、课件展示今天的香港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 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曾刊登题为《香港之死》的封面文章,断言:“香港回归经济会逐渐衰败。” 你们信吗?(学生说:不信)师:说得对,今天的香港不仅没有“衰败”而且更富活力!

师:请看今天的香港。(课件)。

师:看了这些,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香港?(两三位学生回答)

师:对,我们看到了一个繁荣富强,飞速发展的香港,孩子们,事实证明香港这朵紫荆花,只有深深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才会开得更加鲜艳、更加芬芳。

四、情感升华,总结全诗

1、齐读整首诗

师:百年的沧桑,百年的思念,经过多少代的奋斗,终于盼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孩子们,捧起你们的课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歌。“最后一分钟”,读(配上音乐)。

2、主题升华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吧!(出示课件)

最后一分钟课堂实录 篇2

《最后一分钟》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倾听、等待。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 满怀激情地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小节升旗、自豪。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 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第三小节主要是讲联想、屈辱, 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迎接、展望。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 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一、展示交流, 涌动真情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之一是学习和掌握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训练重点之二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香港, 深刻领会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全国人民激情的缘由,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因此, 教学本课, 教师课前就要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 可按学生自主的原则, 将学生按照“香港被割让”、“香港回归祖国”、“回归后的香港”分3个小组去搜集与整理材料。课始, 播放《公元一九九七》这首香港回归时曾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 继而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图片, 与此同时, 各小组介绍自己是怎样搜集资料的。结合将香港的历史背景、跨越发展融入每一个学生心里, 让学生在学习、交流中, 既学习和掌握了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又激发了爱国热情。这一学习过程, 必将使每一个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国家只有强大, 才能立足于世界;只有强大, 才不会挨打, 才会受到尊重, 才有尊严可讲。

二、听读品读,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分诗, 七分读”。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 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但是, 教学中如果一味只让学生读、读、读, 那将获益肤浅, 甚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 教师要创新朗读方式, 指导学生以听促读, 品中感动。

1. 以听促读, 体会情感。

以听促读, 就是学生有的读、有的听, 互听互评, 从听读评析中感知、感受、感动。具体可采取配乐范读, 学生模仿读, 以及分角色朗读。要让学生边读边听, 边读边学, 边读边思, 于声情并茂, 文味十足中捕捉有效信息, 知道诗题为什么叫“最后一分钟”, 知道这“一分钟”是“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 香港, 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 去拥抱, /去迎接……”知道文中4次出现“最后一分钟”。第一次是倾听等待;第二次是升旗、自豪;第三次是联想、屈辱;第四次是迎接、展望。这样, 在理清线索, 理解诗句的基础上, 感悟到全中国人民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激起对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耻辱感和心头之恨。

2. 重点品读, 想象感悟。

(1) 抓拟人句, 读出亲情。体会还有最后一分钟, 历经沧桑的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激情。这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第一小节中一个“拉”三个“听”, 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 让学生边读边想, 自由说出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重点品读“风雨归程”、“越走越近的脚步”、“心跳和叩问”, 换位体验诗人把香港当做久别重逢的亲人, 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 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到来的难以抑制的高兴心情。

(2) 抓排比句, 读出激动和自豪。体会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 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第二小节7个“是”, 如特写镜头, 真切表现了这种情感。指导朗读, 要抓住“旗帜”、“旗杆”、“寂静”、“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词句, 采用表演, 分角色朗读, 分小组研读、诵读等形式, 深刻体会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 紧扣作者联想, 感受屈辱历史, 领悟如今的扬眉吐气、欢欣鼓舞。以默读, 边读边想和分组朗读方式, 理解第三节: (1) 诗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2) 香港的沦陷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3) 你从哪些字词中捕捉到这些历史事件的?之后, 根据学生的学习思考、讨论交流, 紧扣“历史教科书、第1997页、虎门、硝烟、血和刀光、一纸发黄的旧条约”等词句, 引导学生了解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的那一段屈辱历史, 了解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百多年过去了, 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和心头之恨。如今, 祖国强大了, 看着缓缓上升的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听着耳边传来的国歌声和人们轻轻的呼喊声, 这百年的屈辱在这一刻终于挥之而去, 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 怎不让人欢欣鼓舞!这真是旧中国无能, 丢失了香港;新中国强大, 收回了香港!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深入领会“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 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痛苦的泪为屈辱的过去而流, 欢乐的泪为富强的今天而淌!这一滴泪的分量有多重啊, 竟能使大海沸腾!这就是作者强烈深厚的爱国热情, 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感受。

三、激情诵读, 情感升华

最后一分钟预订 篇3

旅行者使用模糊定价预订网站(请见本刊xxn年xx月Pxx报道)预订时并不知道酒店或租车公司的名字,但他们可以得到最后一分钟的折扣价格,而这些库存都是旅游企业在尝试了其他利润更高的销售方式之后所放弃的。确实,模糊定价网站Hotwi陀说其50%以上的预订是在入住前24小时内进行的,Priceline则允许旅行者在人住同一天(直到晚上11点)进行预订。这种最后一分钟预订的策略甚至进入了主流网站,行业巨头Expedia和Travelocity最近在他们的网站上也加入了模糊定价的功能选项。

如果模糊预订将最后一分钟的旅行趋势带给了大众,那么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这种趋势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很多旅行预订网站提供的手机网站界面的使用都非常方便,例如Orbitz最近发布的应用程序可以在iPhone和Android操作系统上使用,这些程序充分利用了手机的GPS功能,使得旅行者可以自动搜索附近哪些酒店在提供最后一分钟的产品。对于旅行者来说,在手机上预订的功能改变了他们的旅行方式,并且允许他们随时重新整合旅行计划。

很多最后一分钟预订者是在出发前几天发出订单,甚至有人会等到将车停在酒店门外时才预订房间。或者有的人在中途就想尝试改变计划,比如升级到一个更好的酒店或者在行程中加入一个新的停留点。当然还有一些“最后一分钟牛仔”,他们踏上飞机时,除了一部装载了应用程序的手机外,几乎两手空空,对于晚上将在哪里睡觉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

而这个“最后一分钟人群”中,很多人是有经验的旅行者,经济衰退催生的最后一分钟产品蜂拥而来,这些旅行者已经习惯了把握时机,抓住这种最后一分钟的产品。当智能手机和各种应用程序越来越流行时,有35%的在线预订者说他们计划在未来的12个月内使用移动设备来计划或预订旅行,去年同期这一比例只有19%,PhoCusWfight的研究报告指出一这种率性的旅行者群体有望快速膨胀。

Cindy Gapinski原本不喜欢这种灵感突发的旅行方式,她是一位在芝加哥的创业公司老板。她最近花了四个星期计划到夏威夷度假,其中包括四天在Hilo的一个很有魅力的B&8酒店入住。结果,在她抵达后开始不停地下雨,更糟糕的是,岛上其他地方的天气非常好。她用手机找到了在岛的另一端的一家万豪酒店价格有折扣的房间。这种最后一刻的赌博不仅挽救了她的假期,而且舒缓了她平时在假期前的紧张压力。

电影制作人Lamar用iPhone预订了房间,他使用的一个折扣网站的价格比酒店提供的价格低50%。他曾经对于最后一刻的预订非常担心,比如,价格将很昂贵。但后来他发现,“奖励远远超过了风险”。

目前,有很多问题在困扰最后一分钟预订者:选择有限、几乎没有选择的房间一最坏的情形是完全没有房间。而且,在一个手机设备上进行预订还是有风险:相比使用家里的电脑,用智能手机搜索时,浏览页面并不那么方便,且比较慢,因此会错过多花点时间就可以发现的一些产品。

毕竟,悠闲地通过手提电脑浏览网站和急迫地用手机搜索网站有所不同。旅游企业表示,旅行者用手机搜索,通常会更没耐心,更快地预订。Prioeline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的手机应用程序的用户的竞价次数更少,一般会接受一个折扣并不是很多的价格。

实际上,目前提前1-2天预订的选择更多局限于酒店和租车预订。很多旅游企业没有为这种预订提供太多便利,或者是便宜的价格,从而足以吸引许多最后一分钟预订者。就酒店行业来说,行业的复苏意味着旅行者看到的选择将更少,因为很多时候酒店早就被订满了。旅游咨询机构Smith Travel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0年酒店入住率与上年同比上升了5%,今年有望继续提高。

对于财务分析师Rita来说,她并不介意在入住前不到24小时内预订一个实惠的房间。但现在,她放弃了她平时的习惯,因为她住到了一间“灰暗”和“发出恶臭的”的房间,她阅读用户评论后发现,其他人已经警告了这个酒店堪忧的卫生状况。

最后一分钟课堂实录 篇4

一叶一世界——《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教学实录

(浙江奉化奉港高级中学

张义志

315500)

[课前准备] ①制作一个简单的powerpoint课件。②要求同学深入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③在研究性预习的基础上,自主选择问题。(要求问题源自课文,有探讨价值,能体现思维含量,能激发同学兴趣。)形式上可以独立进行,也可多人合作商讨。收齐后通过分类整理,制成powerpoint课件。[过程实录] [课前播放音乐,《正大综艺》主题曲《爱》] 师:同学们,我们和这个世界,最需要什么? 生:爱!(齐声)

师:是啊,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我们在爱心中孕育成长!可有这么一片小小的叶子,却也闪耀着爱的光芒,并给人希望。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片神奇的叶子„„大家看哪一篇课文呀? 生:《最后的常春藤叶》(齐声)[师板书课题] 师:课前叫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到我们班来收集问题时发现,几乎每位同学都有问题提出,说明我们班确实很优秀。其实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知道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

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齐声)

师:很好!我将同学们发现的问题整理综合了一下,正好有四个,大家请看。[课件展示问题] 1.文章前几段好象与整篇文章没有什么大的关系? 2.贝尔曼是一个失意的画家,为何能创作出杰作?

3.叶子有何深层含义,为什么要用《最后的常春藤叶》做题目? 4.前面很少提到贝尔曼,结尾突然出现他画叶子的结局,合理吗?

全班同学正好是四组,每组探讨一个问题。为了方便交流,每组可四人一小组,小组同学相互切磋。(师生商量了一下,学生觉得这个活动需要5—7分钟)7分钟后,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注意:1.探讨解决问题时,必须结合文本,必须从文本中找证据,所以大家在讨论时必须圈点勾画,同时要随时记下思想碰撞的火花。2.如果讨论中有什么疑问解决不了,可以由上台的同学向我提问。我是大家共有的财产。(生笑,要求老师到自己一组。老师巡视,不一会儿学生就进入了热烈地讨论。7分钟后,四位同学在掌声中先后走上了讲台)

生:我们小组认为,文章前几段主要是写出了这些艺术家一个“穷”字了得,如此穷,得了肺炎后就无钱治疗,只有等死,这是小说的一个典型环境。与文章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师:很好,他说这是小说的一个典型环境。还有补充的吗?

生:我们讨论时,还发现这也是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欧•亨利生活的时代正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金钱至上、人情冷漠,单纯的琼珊,作为一个青年艺术家,生活贫困、事业不得志,在病魔的缠绕下,使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师:你们组分析得这么仔细,能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来探讨课文,做到知人论世,自己想出来的吗?

生:不完全是。我在预习时,看了些资料,再根据自己的体验,提出了以上的看法。师:可见,灵感来自勤奋,只有占有更多的材料,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思考。

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大家再看塑造这样的典型环境的主要目的是干什么?

生:塑造典型人物。(齐声)师:就是我们常说的———

生: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齐声)

师:就单从这一点来看,和全篇关联大不大呀? 生:大!(齐声)师:我们知道正是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下,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琼珊才会把自己的命运系于一片脆弱的叶子!大家看最后一片叶子落下了吗? 生:没有!(齐声)

师:没想到最后一片叶子历经了一天一夜风雨仍傲然挂在墙上,琼珊恢复了生的信念,———又一天,琼西脱离了危险。(生笑)那是因为——— 生:贝尔曼画上的。(齐声)

师:刚才两位同学说得很到位,那么请第二组同学代表发言。

生:我们小组讨论认为,贝尔曼可以画出而且只有他能画出这副杰作。师:看你刚才的语气很肯定,为什么这样说?

生:因为,从第30节,可看出贝尔曼他是个外表丑陋,性格暴躁,生活窘迫,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失意的老画家。这样的人在第32节:对这种白痴的想法虽“连吼带叫的咆哮了一阵”,但第33节却说“可怜的琼珊”、“可恶的叶子”以及第35节“谁说不愿意来着?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们不难看出他善良,有同情心,关爱他人。他完全会去画!

师:你的一番话很有见地!刚才还听你说“只有”,为什么?

生:因为文中还有个苏艾,这个人虽和琼珊友好,琼珊病了,是她照顾,琼珊绝望,是她想方设法拖延,并把情况告诉了贝尔曼,但这个人对琼珊老盯着 叶子的念头并不理解,更何况从文中可看出,她的画技并不高,不可能画出那么 逼真的叶子。

师:大家觉得分析得好不好? 生:好!(掌声)

师:不知这一组的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我们有补充。刚才同学只是根据课文分析了为什么能画,但我觉得贝尔曼之所以画 出的是杰作,是因为这片叶子的意义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用生命换来的。

师:很好!刚才我发现第三组的同学跃跃欲试,你们有什么见解要发表吗?

生:绿叶是一个鲜活的精灵,一份无拘的自由,一份舞动的乐章,它是希望的曙光,信心的象征。(掌声)

师:真是锦口绣心呀!小组还有补充的吗?

生:寒风吹彻,生命之叶永不落!贝尔曼并没有死,他的灵魂,他的希望,他整个的生命之光全集结在这片叶子上了。这最后的一片叶子,这凄风苦雨中的叶子,也是贝尔曼颠沛流离坎坷一生的最后一个亮点!琼珊终于认识到“生命将和藤叶一起终结”是那么可笑,她又充满了对生命的希望!(掌声)

师:说的太精彩了!这篇小说的题目其实有几种不同的版本,比如《最后一片叶子》、《两个病人》、《绝处逢生的琼珊》,为什么我们的编者会选择《最后的常春藤叶》?

生:“常春”二字有着深刻的含义。这片叶子是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是崇高的爱心的付出,是自我牺牲精神的体现,是真善美的丹青,更是人生最精彩的杰作!它维系着两个人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的生命,它是一个人生命的寄托,更是一个人生命的奉献。生命固然不能永恒,但绿色是永恒的,人类的真善美的精神是永恒的!而其他题目都不能体现这么深的含义。师:我提议为他们小组鼓掌。(急烈的掌声)同学们讨论理解都很深入,不仅紧密结合文本,抓住了要害,而且有不少创造性的发现。从大家的分析看,我想问大家这篇文章的最重要的情节在哪一部分?

生:文章的末尾。(大声)

师:恩。哪位同学来读下?(随便指一位同学)生:没有。(生笑)

生:(沉默片刻后补充)作者并没有实写这一情节,只是通过医生、苏艾的口说出的。师:刚才真替你捏把汗,脑筋转得快啊。可大家看如此重要的情节不仅放在结局而且没有写出,这样突然冒出,合理吗? 生:并不是突然冒出!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前文写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副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寄托琼珊的希望的叶子正好为他提供了机会。师:大家觉得信服吗?

生:(迫不及待地站起)记得刚开始第一组一位同学好象说到在这一“艺术区”一个“穷”字了得,他们有着共同的境遇,并且有着深厚的友谊,书中30节“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愿意为你效劳”等就是明证,这可以说是贝尔曼画杰作的情感基础。

生:我想打断下,苏艾和琼珊感情更好呀,苏艾也可以画呀? 师:很好,大家看苏艾有没有可能画这叶子? 生:不可能(较为大声)师:为什么?

生:前面我们这一组同学已经分析过贝尔曼可以画出而且只有他能画出这副杰作。(第二 组同学反应强烈)

师:第二组同学维权意识很强啊。(生笑)刚才第四组同学分析很细致,如果把它们整理一下,就是一篇评论文章。但这篇评论文章美中不足的就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生: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在结尾高潮处戛然而止,使人恍然大悟。

师:苏联有位作家曾说过,“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即“卒章显志”。短篇小说的大师们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结合第55节中有关语句描述一下贝尔曼是如何画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要求:符合人物性格, 力争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想象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有适当的情境描写。

(学生开始动手快速写起来)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写到这为止,但是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班的才女已经写了很多,下面请她给大家读读好不好? 生:好!(掌声)

生:(读)暴风雨何等残酷,摇得树枝“吱吱”作响,砸得玻璃好象要破碎一般。而这个老人———生命垂危的老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点着灯笼爬上梯子。雨水砸得他睁不开眼,顺着他不平的脸,转弯而下;那双曾握笔狂舞的双手,瑟瑟发抖。他不是在画一片叶子,而是在画友情,画人生,画他对人生充满了希望,画他对艺术充满了热诚,画他对暴风雨的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无所畏惧!一夜的风吹雨打,一夜的攀高落下,一夜的执笔调色,他„„他离开了。(学生沉浸在她的描述之中,寂静,最后一片掌声)

师:不仅写得好,而且读得也是这么好。刚才我已经被你的文字和声音深深地打动。我记得罗丹有句名言:“要点是感动,是爱,是希望,战栗,生活。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作一个人。”经过探讨解读,我们已经被小说中折射出来的人性美深深打动,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贝尔曼用生命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回答呢?(寂静了1分钟,思考)

师:昨天晚上我在备课时无意间看了些图片,看后我感慨万千,今天我也把它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师深情地叙述)[课件展示] 1.山里娃,谁为你遮风挡雨„„孩子,我为你的教育而哭泣!2.同龄人的境遇:王致中17岁,在贵州以背煤为生。一筐煤40公斤,从煤坑向上爬100米,然后再走1000米山路,挣1元人民币„„

3.美丽的城市,流浪的老人„„有人哭,就代表着他的渴望„„

师:(小结)也许我们看惯了花开花落,看惯了叶生叶落,也看惯了生死轮回,却很难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路,怎样走好自己的一生,怎样做人,这节课也许给了我们很多启迪!现在已经下课了,有可能我们还有很多话要说,想说,或者还有问题需要讨论,但是由于时间限制,我想请大家把自己的感想或疑问写在我们的周记本上,我们做进一步地交流,好不好?

生:好!(大声)师:好的!下课![简评] 把讲台让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读,是本课最大的教学特色。

这节课不是由老师设计好教学内容,去启发、诱导学生的感知、理解,而是从学生的阅读出发,形成教学目标,再由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个辅佐者、引导者、促进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中学生自主研读和分组研讨,发动小组内同学进行合作学习,提示学习方法,让学生先行充分交流问题。课的小结部分有一个闪光点,就是在对文章内容总结的基础上,稍加提升,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使知能情意相融合,实现语文课堂功能的升华。稍嫌遗憾的是还要强化文本,一定要将作品赏析与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揣摩、积累语言,精彩语段与句子要反复读悟,一些重要字词要拎出来,课内应有适度的、随机的、切合文本特色的语言训练。另外由于时间关系,最后的内容展开不够,还可以稍加开拓一些。

整节课综合起来看,教学的操作是严谨的,体现了新课程三大新理念:生活性、生命性、发展性,也告诉我们:只有学生自己才能发展自己。

最后一分钟教案 篇5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我首先用风雨归程这个词语作为切入点,接着抓两个重点句的理解,然后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诵读诗歌,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同时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孩子们,你们知道这尊雕塑的名称吗?这又是哪里的标志呢?那你们知不知道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的呢?(学生回答)师:当 1997年6月30日11时59分,当第一朵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紫荆花即将深深的扎根在祖国大地上的时候,所有中国人的心沸腾了,你们想知道这激动人心的时候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一起来感受那万众欢腾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感知全诗

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知道这是一首诗歌。也知道了这首诗歌一共有几节?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诗歌并听清老师的要求。

1、自由朗读,思考:

香港回到祖**亲的怀抱,他经历了一段坎坷的路程,文中有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请把它找出来。

2、读“风雨归程”

师:课文读好了,并找到了概括香港回归历程词语的同学请举手,好,这位同学你来说说。

师:这位同学找到了“风雨归程”。这真是一位会读书的孩子,他找得非常准确,就是“风雨归程”。(板书:风雨归程。)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这个词。

3、理解“风雨归程”

师:孩子们,你们课前收集了香港回归的资料,刚刚又初读了诗歌,谈一谈你对风雨归程的理解。(请两名学生谈)

三、品读文本,感悟诗歌

(一)直奔第三节,感受香港百年的耻辱

师:是啊,经过多少年,多少代人的努力香港才回到了祖**亲的怀抱,孩子们在这首诗中有一节就写到了香港回归的风雨历程,谁能快速地找到它?

1、指名读第三节

师:你真是个眼明手快的孩子,就请你把第三节读给大家听听吧!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2、思考:在这一节中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让你有一种痛心的感觉,请把它找出来。

师:划好的同学请举手,请你来说一说。是啊,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多么令人痛心呀。

3、课件出示“那深入骨髓的伤痕——灵魂。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请两三位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读出来。

师:孩子们,谁有过手被划破的经历?疼吗?伤口有多深?那你能想象划破我们的皮肤,穿过我们的血肉,扎进我们骨髓的伤痕有多疼吗?这是谁带给我们的伤痕?又是怎样的伤痕?谁来说说?

师:说得真好,一百多年的伤,一百多年的痛,我们怎能忘记,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一段历史。(播放课件)

师:孩子们,当你们看完了这段资料,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指名说)师:是啊!我们愤怒、伤心、难过。孩子们,这就是我们香港在这一百多年所承载的屈辱的历史。(板书:屈辱的历史)这百年的屈辱怎能不让人痛心和愤恨?读(学生起读)

5、谈为什么是“铸进”我们的灵魂?

师:孩子们,请看,这里有一个词——铸进。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词。谁能说说“铸”的意思?这里又是把什么熔化了?那我们把“铸进”换成“放进”,“走进”好不好?为什么呢?

师:是啊!“放进”、“走进”时间长了我们会淡忘,可“铸进”是永远地留在我们心里,跟我们的身体和灵魂融为一体了。所以诗人说这铸进灵魂的伤痕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伤痕,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伤痕,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6、齐读第三节

师: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当虎门硝烟的残梦已醒,当百年的耻辱终于得雪,所有的中国人怎能不热血沸腾,让我们带着愤慨、酸楚、激动和自豪来齐读第三节。(学生齐读)

(二)学习第一节,聚焦香港回归前急切的等待。

师:1997提6月30日的午夜,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无数颗心都在期待着那最后一分钟的到来。(师读第一节)请你们也像老师一样深情地读一读。(学生自读)孩子们,你们能想象一下所有的中国人在等待这最后一分钟到来时的心情吗?指名说一说。

师:是啊!所有的中国人都迫切的等待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板书:迫切的等待)

(三)学习第二节,感受香港回归时的神圣时刻。

1、自读第二节,读完用一个词来概括你此刻的心情。师:孩子们,这全国人民迫切期待的,翘首期盼的、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来到了,请自由地读第二节诗歌,读完用一个词来概括你此刻的心情。指名说一说。

2、理解“是万众欢腾——嘴唇”的意思。

师:是啊,激动,自豪,喜悦,孩子们,离开祖**亲怀抱一百多年的游子终于回来了!我们怎能不喜悦呢?所有的中国人怎能不激动呢?请你们在本节中找到描写所有中国人激动和喜悦的句子,并读一读这句话。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说一说。

课件(:是万——唇)请你看着大屏幕把这个句子读一读。a、为什么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请学生谈理解)b、从这微微颤抖的嘴唇中,他们想说些什么呢?

师:是啊!望着那冉冉起的国旗,回想香港回归所走的坎坷的路程,我们所有的中国人想了许许多多,他们在寂静中思考,他们用那颤抖的嘴唇在说呀!孩子们,想一想:那微微颤抖的嘴唇在说些什么呢?请把它写下来。(学生书写)

C、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话。D、指名读第二节。

师:是啊,这千言万语最后都汇成了这样一个感人的场景!哪位同学激情并茂地把第二节给读出来。

3、小结

师:这百年的屈辱终于被洗刷,中国人从此挺直了——(脊梁)。这令人激动而又感人的场面将永远定格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吧!(板书:神圣的时刻)

(四)学习第四节,祝福香港美好的未来

1、“午夜”和“清晨”仅仅指时间吗?

师:最后一分钟的等待,最后一分钟的跨越,香港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孩子们这里的午夜和清晨仅仅指时间吗?

2、指名回答

师:是啊,在这里不仅仅指时间,也是香港一个多世纪耻辱结束的宣告,更是香港崭新未来开始的宣言!是全中国儿女对香港美好未来的祝福!(板书:美好的祝福)

3、读最后一句话

师:让我们一起祝愿香港的明天更美好吧!读(课件出示“然后去奔跑——”)

4、课件展示今天的香港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 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曾刊登题为《香港之死》的封面文章,断言:“香港回归经济会逐渐衰败。” 你们信吗?(学生说:不信)

师:说得对,今天的香港不仅没有“衰败”而且更富活力!师:请看今天的香港。(课件)。师:看了这些,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香港?(两三位学生回答)师:对,我们看到了一个繁荣富强,飞速发展的香港,孩子们,事实证明香港这朵紫荆花,只有深深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才会开得更加鲜艳、更加芬芳。

四、情感升华,总结全诗

1、齐读整首诗

师:百年的沧桑,百年的思念,经过多少代的奋斗,终于盼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孩子们,捧起你们的课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歌。“最后一分钟”,读(配上音乐)。

2、主题升华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吧!(出示课件)

师:不忘屈辱恨这是扬眉吐气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满怀激动心这是期盼已久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饱含欣喜泪这是无比幸福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放飞祝福情这是无限美好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愤恨,所有的激动,在些时此刻都化为一股浓浓的爱国情。(板书:爱国情)(请全体起立)

3、总结

最后一分钟_ 篇6

――题记

“最后一分钟!”决绝的声音惊醒了迷失的自己,放弃吧?不,不!或许最后的挣扎还有用。成功的几率低的让我触目惊心,但我相信自己!

又是一节体育课。“老规矩,慢跑六圈快跑一圈。”体育热情洋溢地说。我们迈开了步伐。第一圈:轻轻松松的跑完,抬眼望去,阳光洒满,暖洋洋的。第二圈:不知怎么了,今天怎么有点力不从心,呼吸开始变得急促脚步开始被打乱。不行,这才第二圈,我要坚持!第三圈:嗓子有点火辣辣的疼,周围的也开始叫苦连天,掐着腰,一步跑几步停。我一个踉跄,几乎要跌倒地上,不行,爬起来,坚持就是胜利!

到第四圈……第五圈……第六圈,我已经接近虚脱了,走着走着,腿怎么也没有知觉啦,只剩最后一圈冲刺,这可怎么办?看看同学们,有的干脆弃权了,有的蹲下去绑鞋带偷懒。说:“走,咱们也歇歇,最后半圈再跟上。”要不要停歇?我问自己,不行!因为还有这么多人和我一起拼搏。“不了,我自己跑。”甩开的手,忽然一身轻松。最后一圈,我来了!

一过起跑线,同学们都像脱缰的野马,肆意的狂奔了起来,我可不能落后,可还有最后一分钟,怎么办?我实在坚持不住啦,体力透支到了极限,心里像堵了一块大石头,我绝望的闭了双眼。“加油!”老师的呼唤,让我猛地睁开了双眼,放弃可不是我的一贯作风。大口的吸气,卖力的摆动双臂,终点线近在眼前。

终于……过了,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的进球 篇7

但到了初三,踢球的机会几乎为零。在我们几个球迷百般央求下,体育老师终于答应了我们踢球的请求。下午第二节课,老师安排女生练习体育加试的项目,让我们男生去踢球。

“耶——”我们不由得欢呼起来!

也管不了人数多少了,我们直接分成两个组,就热火朝天地踢了起来。体育老师的裁判松极了,很少能听到他的哨声。可能是他想让大家自由一些,放松一些,缓解一下考试的压力吧!

时间过半,比分是零比零。

这时,校长走了过来,他站在球场边看了一会儿,然后在体育老师耳边说了几句话,他们俩就一起上场了!看见校长上场,我有些兴奋。心想:“别看你平时是张‘张飞脸’,到了球场上我可不管你是不是校长,我一定要盯紧你,就像你平时盯紧我一样……”此时,我方主力迅速带球,左躲右闪,他看我位置好,一脚把球传给我,我见时机成熟,大喊一声:“射——”不料球猛地砸在了校长的身上。可他似乎毫不在意,断下球后,抓住我方空档,左冲右突,竟躲过了我方几个球员的拦截。我紧随其后,找准机会,迅速把球铲了过来。校长见状,急忙追赶,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上。时间不多了,比赛进入白热化。

校长看了看表,迅速做了安排。他让大部分球员都压向了我方球门,然后和队员相互传球。我们不知是计,拼命地跟着球跑,只见球往后一传,传到了校长脚下,他突然一脚长传,把球传到了我方球门前面,对方球员接到球后,迅速传给了一位头球高手,只见他奋力一顶,球进了!丁零零……下课的铃声随之响起。“进了,进了——一比零!”校长为这最后一分钟的进球,乐得手舞足蹈。

看到校长“大孩子”的模样,我心想:“姜还是老的辣啊!你平时若都能像现在一样,那该多好啊!”

【评点】

选材新颖,妙趣横生。作者重点来写校长,是因为校长踢球毕竟少之又少,人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作文具体写球砸在校长身上,校长摔倒、传球、欢呼,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使校长的人物形象非常生动,真可谓是呼之欲出。

语言简洁,生动活泼。中考作文的写作提倡多用短句,因为短句形式活泼,不易出现语病,本文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另外,跳跃式的段落,非常有特色,既节省了笔墨,又使文章有条不紊。

审题精准,扣题自然。“最后一分钟的”进球,写得可谓是恰到好处。“校长为这最后一分钟的进球,乐得手舞足蹈”,既自然地扣题,又突出了中心。

——读《最后一分钟》有感 篇8

——读《最后一分钟》有感

1997年7月1日,是个值得牢记的日子。因为那是万亿中国心凝聚的日子,因为那是个万民欢腾的日子——党在向人民群众慰藉:香港回归祖国了!1997年7月1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当大大的醒目的、鲜红的零字出现在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的哪那一刻,密布于满天的乌云终于被驱散。寒冷的空气也被赶走,露出了晴朗的湛蓝天空和温暖的太阳,全中国的人民、华侨同胞们积聚心中已久的爱国情感和激动的波涛终于喷涌而出,欢呼声、礼炮声响彻云霄„„

中国人民在百年的噩梦中被崇高的爱国情意所唤醒,在虎门销烟里举起代表着胜利喜悦的五星红旗,我高兴,我兴奋,但回首这中国一百年来的屈辱史,却令人既愤怒又惋惜:从鸦片战争到圆明园的毁灭,从大屠杀遇难同胞到震惊世界的重庆大惨案,这些,不,不止这些,还有许许多多让人惨不忍睹的事件都是中国屈辱史上仅仅的一小部分,但又无不讲述了中国所受的屈辱。

《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对香港回归的激动、兴奋、无比喜悦的心情,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国家弱小,就要被人欺负,香港原本就是中国的土地,960平方千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我们中国人民、政府却要经历千险万苦、付出沉重的代价,忍受着各种风吹雨打后才争夺回了这块宝贵的土地,细细分析,还是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拥兵自重,被迫签订了辱国丧权的不平等条约。

是啊,只有勿忘国耻,振兴 中华,才能不被别人欺侮。我们出生在21世纪,一个和平的年代,一个中国这只金鸡腾飞的时刻,但如果我们不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谁还能保证香港、台湾、澳门不被他国占据,圆明园毁灭,英法联军空袭重庆、鸦片再卷入中国等各种悲剧在我国重演,中国人再被当作无力反抗的小羔羊而让人任意宰割?

现在,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炮火的吞噬,这些从哪儿来?这是从抗日战争中涌现的许许多多革命烈士、英雄、壮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以及人人奉献精神换取的。

“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这是当初我入少先队

员时的呼号、承诺,这句口号——不,它已不再是一句呆板的口号,而是变成了我奋斗的目标,也同样是它,时时鞭策着我,激励着我,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少先队员,自豪地面对胸前用先烈们用鲜血染成的红领巾。

最后一分钟课后反思 篇9

24* 最后一分钟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香港回归祖国似的场面,文章是以诗歌的形式,作者通过旗帜,旗杆,微微颤抖的嘴唇等特写镜头,描写了香港回归时的场面。并且联想到香港屈辱的历史,联想到鸦片战争以来英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最后也通过描写紫荆花来暗示香港回归祖国后的辉煌未来。

我用的是温故知新导入,由于三年级学习过《香港,璀璨的明珠》这一课,由此,让学生介绍他所熟知的香港。但是在此部分我应该引导学生从香港的历史,香港的回归,与香港今日的辉煌来介绍,还有就是,学生与预习不充分,没有一个孩子知道关于香港的历史,真是不尽人意。不过同时我又在同情他们,农村的孩子就是孤陋寡闻,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希望有一天能让这些孩子全部走出农村。看看外面充满知识的社会。

在走进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初读了一次课文,解决不理解的词语,但是从实际的学情方面,我发现在阅读课文中不用使用这种方法,一是因为字比较少,二是因为他们都是识字,所以不用要求很高,可以直接进入课文,略解决一下就可以。然后直接问学生课文一共讲的那几件事儿,对于学生在学习诗歌时,应该先去感受诗歌的特点,然后指导朗读诗歌,然后从这四小节中去体会文中主要讲的事情。现在我在上课时有一个误区,就是总是想着怎么调动孩子,其实我发现只有当你自己身在课文当中才能带动孩子进入课文。所以不得不说我这就是一节失败的课。

在学习第一节,让学生直接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就读了一遍能体会到什么啊。现在想想书读百变其义自现,应该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理解,自己去感悟,我一直在逼问,最后导致课堂气氛相当的不好。导致我的心情,直接导致课堂效果。接着我直接问学生在本节中运用了一个修辞手法,现在想想这个问题问的缺心眼,应该从学生体会到的感情中去抛出问题,你们是如何感到这种感情的,学生大部分会说从哪句话,并且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这样写能更好的写出了人们的期待(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接下来的过度我都要哭了,什么呀?(迎接香港回归的时刻全国人民和作者都是满怀激情的,那么咱们一起来看看,当国旗升起时,我们那时的感受?)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节。

和第一节差不多,没有抓住重点(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从这句话中能够体现出香港回归时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最重要的地方我没有抓住,所以这一节课真是。。。接下来的那两个小节也都同上,一塌糊涂,说一百遍,抓住重点。

如何处理历史课堂最后十分钟 篇10

一、引导归纳总结

在学生学完一节课的知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讨论、总结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使知识得到深化、升华。

例如:在讲完《秦帝国的兴亡》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这节课所学的主要问题:秦的暴政、秦末农民战争、秦灭亡,然后找出目标——结合今天所学的内容,给上述问题加上关联词语。这样在历史课上运用语文知识,学生会感到很有趣,做起来很认真,也能轻松地说出:(因为)秦的暴政,(所以爆发了)秦末农民战争,(导致了)秦灭亡。这样,既归纳了知识,同时又总结了规律,使知识得到升华。这也体现了“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原则,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打分评价补充

可以先由一个同学作小结,然后再由其他同学进行打分评价。如果哪位同学认为有不足之处,将不打满分,然后再由这位同学来补充。刚开始时,同学们大部分是重复具体知识,渐渐地能够总结出知识框架,把知识浓缩升华。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力争让更多同学发言,在此过程中教师只需适当点拨。

通过这种方法的训练,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这一过程中,有些同学想到的问题或许老师想不到,对今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设置情景讨论题

讨论在现代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注意的是讨论要有限度。在讲秦朝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一代暴君,你是怎样认为的?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如果你是当时的君主,你该怎么做。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找出课内或课外有关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过失的材料。通过这一问题既培养了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又巩固了课内知识、丰富了课外知识,同时最后一问又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这样比直接要求学生背诵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有哪些暴政效果要好得多。

四、让历史贴近生活

学生的历史知识是一些历史资料的拼合,而不是历史本身,学生接触的多是前人积累起来现成的历史知识,对历史的本来面目缺乏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运用重现历史情景的方法,让学生编演历史剧。例如《宋金南北对峙》一课,前30分钟让学生提供资料,展示学习目标和要求,对本课作简要介绍。学生分三组讨论学习。然后给5分钟的准备时间,每组出一位代表扮演岳飞、秦桧、宋高宗,表演10分钟历史短剧《岳飞抗金》。

通过这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也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和发展个性的机会,从中也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感悟到历史就在自己身边。

五、加强人格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人格教育是很重要的。而历史课自有它特殊的使命和很好的优势,因为在各个历史时期和朝代,都有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涌现出来,杰出的历史人物是学生学习的好榜样,他们的身上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财富。在讲完他们对人类巨大的贡献后,更应该强调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高尚品德。如:诸葛亮的励精图治,包拯的铁面无私,祖冲之的刻苦钻研,苏武的不屈气节,司马迁忍辱负重,岳飞的精忠报国等。

上一篇:满满正能量早安心语下一篇:年会互动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