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中学生体育课的安全教育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加强中学生体育课的安全教育(精选12篇)

如何加强中学生体育课的安全教育 篇1

文安县大柳河镇中学 王震

体育课的本质任务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如果体育课教学忽视安全教育,就很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健康,甚至造成终身的残疾。因此,体育课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健康。

一、要重视安全教育。

首先体育教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室内体育课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懂得健康与安全的关系,使学生知晓体育课中有哪些不安全的因素,应该怎样去避免。在室外体育课教学中如遇有不安全的地方,应教育在前,防范在先,措施落实,要求明确,才能确保安全。

二、要加强安全措施。

1、准备活动要充分

每节体育课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充分的准备活动,能有效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身体,能更好地投入各项体育活动,更能有效地避免一般伤害事故的发生,如扭伤、拉伤等。准备活动还应该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重点加强某部位的活动。如练习急行跳动,就必须特别加强下肢关节,如踝、膝等部位的活动。

2、组织工作要周密

体育课上的一些事故,不少是因组织工作不当而造成的。因此,必须从安全角度出发,做好体育课教学的组织工作。

(1)投掷项目的教学,我们应做好组织工作,确保安全。第一,无论是长投还是短投,原则上不安排迎面对投。第二,投掷时前后距离、左右间隔均应大一些,以免碰撞伤人。第三,严格纪录,明确信号。教师未发出捡球、拾弹的信号(如手势、哨声、口令等),学生不得冲出去捡球、拾弹。第四学生用的投掷器材,切不可太重,超重会造成拉伤、脱臼等伤害事故,或使正确的技术动作变形。

(2)跳跃教学,首先要把助跑道,尤其是踏跳区、起跳板上的浮沙尘土清扫干净,以免滑倒摔伤。第二,沙坑中的沙子要满,要松软,使用中要不断松沙坑,以免扭伤。第三,无论跳高还是跳远,必须做到前人离开沙坑,后人方可启动助跑。第四,还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过竿、落地方法,以免出现其它事故。(3)跑的教学应该做到第一,规定学生不穿塑料底鞋和皮鞋上课,以免滑倒摔伤。第二,要教会学生在自己跑道跑完全程,不能跑入他人跑道,以免碰撞摔倒受伤。第三,跑道终点线,不能离墙、树木、双杠等固定物太近,以免学生跑到终点,缓冲不及撞上固定物,酿成伤害事故。第四,障碍赛跑最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因此课上让学生跨过、跳过的障碍不宜过高,而且跳箱前面应铺上体操垫子。另外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应在障碍物跑之前给学生讲清楚,提醒学生注意,以防伤害事故发生。

三、问题的解决——减少伤害事故发生

根据观察和了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中学体育课的组织与管理:

1、加强体育课组织管理

体育课程的设计、教法和组织上要科学合理。课前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自我保护和学会宽容,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确保场地器材的安全性

上课前体育教师要认真检查场地器材是否安全,如有不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如果课中出现场地器材问题要立刻停止该项目的教学,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另外在同一堂课中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时,最好安排在场地邻近的地方,互不干扰且距离越近越好,这样便于体育教师把全班学生收于视线之中,以便随时掌握全班学生动态。

3、重点培养班级小组长在体育课教学中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小组长的组织能力,使学生小组长成为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准备活动和保护方法。如:练习跳远项目时,要先做好踝、膝、腰、肩等部位的准备活动。在做不同体育项目时的准备活动时,应让学生思考我们下一步做什么方面的准备活动,逐步让小组长和全体学生积累经验,培养小组长的信心,在课后由小组长在全组学生面前做小结。

4、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由易到难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教学内容即要符合大纲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特点。安排学生作难度过大的运动项目,不但动作难以完成,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还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障碍,易于出现事故。

对于新的体育项目安排要小心,尤其是对该项目的安全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加强对事故的预见性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保护措施,避免伤害事故,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5、处理好体育课上的异常情况

体育课要时刻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并把安全教育写在教案里,要安排专门时间给学生讲解体育课的安全教育理论,时时刻刻想到学生的安全。如在体育课中学生自己身体不适也不告知教师和同学,教师不留心,往往就会发生事故。所以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要观察学生是否有身体不适的现象,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身体有病的学生想上体育课,要请医务室医生开证明,并请家长签字后再来上课,并安排适合该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以防止因体育课安排不当导致病症加重,引发事故。如果该学生确实不能上体育课就让该学生申请免修体育课。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6、加强法制观念,明确事故责任

如何加强中学生体育课的安全教育 篇2

然而, 长期以来, 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标、内容、观念尚存在一些问题。它的教育范畴更应拓展, 其思想品质教育的内容、途径更有待挖掘、探讨。为此笔者仅就实施新课标中对学生思想品质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一、对学生思想品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再认识

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和对文献资料的研究表明:以往我国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思想品质教育的内容可归纳为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自身意志品质教育, 其教育内容不外乎是通过教材, 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增强民族自豪感, (如武术教材和传统体育项目) 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 (如中华体育史、球类项目等) ;通过体育教材培养学生勇敢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肯定这些思想品质教育成就的同时, 我们也不难发现:其思想教育的目标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思想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现代社会对人的思想品质要求, 除了既有传统美德外, 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和时代精神。它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提高责任感, 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人们脑力活动的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而必须调整的思想教育目标。因此, 对体育教学中思想教育目标的重新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 我们在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思想教育问题时, 一定要更新观念, 开拓思想教育的视野, 既要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不畏困难、敢于拼搏的思想教育, 又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教育, 并以此目标为切入点, 探讨思想教育的新内容和教育途径。

二、对思想教育原则的认识与理解

1.教育性和健康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要求选择的教学内容要达到教育目的, 明确教育的方向, 即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祖国,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时候, 除考虑健身和掌握技能外, 还应兼顾培养学生热爱集体, 关心同学, 遵守纪律和法规, 合作与公平竞争的意识, 坚强的意志品质等。

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应遵循健康性原则, 即身心健康原则。这里我们理解为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良好品德的形成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共同作用的过程。而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的情绪特征、良好的意识与道德情感等同出一辙, 对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个性特征有很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中, 培养学生合作、谦让、进取、诚实、友好、自信、公平的心理品质, 消除孤僻、自卑、不合群的心理问题。

2.成功性原则与差异性原则的理解

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是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的一大源泉。因此, 体育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让学生每做一项运动都有成功的体验, 以鼓励表扬为主,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同时还要注意差异性原则, 因为学生间存在思想认识、所受教育程度和环境影响所造成的心理差异, 所以, 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有步骤安排思想教育内容, 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3.系统性原则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中, 教师要有长远计划, 将思想品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课与课之间、教材之间、年级之间都要紧密的联系, 使学生真正受到牢固、深刻的思想品质教育, 体会健康成长的乐趣。

三、实施思想品质教育的途径

(一) 结合室内体育教学, 介绍我国体育发展史、竞技体育

成就、北京申奥成功等,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民族自豪感, 了解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 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

1. 介绍我国悠久的体育发展史,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 中国体育的近代史同我国屈辱的近现代史一样, 是一部血泪史。

“东亚病夫”的耻辱和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 日益显示出中国这一东方巨人的崛起。这足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才能有今天的辉煌成就。

3. 用中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 激发学生勇于拼搏, 不断进取的斗志。

4. 详尽介绍北京申奥成功的历程, 让学生懂得只有综合国

力的提高, 才能获此举办机会 (可以借助多媒体, 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 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

(二) 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法规法纪教育、挫折教育、合作精神的培养。

1. 运用篮、排、足球等集体运动项目,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合作意识。

2. 学习掌握现代新兴运动项目,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如让学生创编简易健身操、自编动作组合、自我组织比赛等,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品质, 体会运动的成功感, 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3. 通过带有规则和要求制约人的项目, 培养学生群体意

识, 教导社会规范, 养成文明行为, 为学生自然人向社会人的成长奠定思想基础。

四、在实施、塑造学生良好思想品质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1.依据终身教育理论和终身体育观念, 对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培养, 也要加入这一“终身理念”。即我们思想品质教育要为学生一生奠定基础, 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 要切实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 使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转变教育观念,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传统的师道尊严和旧的教学观念, 必然导致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中, 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互相尊重的师生平等关系, 互相促进, 调整“命令式的语言”, 建立师生合作伙伴的关系, 这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大有益处, 定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如何加强中学生体育课的安全教育 篇3

【关键词】高职体育 思想健康教育 学生现状分析 实践与思考

对于个体人而言,强健体魄是赖以生存的“硬件”,健全心智是不可或缺的“软件”,只有“两件全、两件硬”,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发展良好。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实践为支撑的基础性课程,从理论上来说,它在“强体”和“健智”方面共同发挥的作用与效果,在众多学科中是无可比拟且不容忽视的。然而,由于传统意识、应试教学及其惯性力量等因素的影响,体育课程活动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育,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偏颇失衡现象。这应当引起“素质追梦群”的高度重视和纠偏改错。本文结合高职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简要阐述之。

一、简析高职学生的思想健康现状及其主要成因

笔者就心理健康状况,对某机电职院500名学生随机抽调研究,信息结果表明:①高职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同龄水平,与普通高校相比相对差距更大;②高职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比男生相对较低,少数女生群体已经显现令人忧心的状况;③随着年龄和级别的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三年级学生群体居高;④与一般性城镇生源相比,来自大城市和农村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更多一些。究其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家庭环境因素。自产生意识和成为学生身份以来,许多家庭除提供经济条件外,更多的要求则是“听话”和“学习”,其它方面别无所求。二是教育机制因素。中小学期间,学校及其教师强调的要求更多是与家庭几乎高度一致,即使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拂水掠面、淡而化之。三是社会负面因素。随着教育途径的多元化,各种不良社会文化思潮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渗透力和冲击力较大,而且不可谓不深。四是自身发展因素。学习品质和精神动力的缺失,曾经失败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创伤,自我发展意识不强,自行教育能力欠缺,还有青春期现象等等。

二、对加强高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简要实践与思考

“要想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庄稼长势良好。同样道理,要想让人的思想没有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本文认为,高职体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点予以入手: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显现高职体育的双重塑造功能。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职院校及其体育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健康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并全面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坚持“两手硬、两手强”的施教原则,努力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积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性基础。如按照国家体育课程相关规定标准,开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间;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开展有目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教育活动,力求教有方向、学有所获。再如,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开放性体育教学活动,以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活动视野,有效增强学生的课程学习情感,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赢得“强体健智”的教化功能。还有,利用体育活动的社会性特征,积极开展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不断锻铸学生“健康第一”的意识与行为。

2、结合课程教学特点,突出学生健康教育,努力显现高职体育的双重塑造功能。体育课程活动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教师若能加以强调和突出运用,则可从中收获不同一般的教化效果。比如,对青春期特征比较明显的职高女生注重开展柔术、健美操和韵律操等方面的内容教学,并激励和引导她们积极参与集体表演活动。既满足女孩群体对形体美的共性追求,又能帮助她们逐步地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意识,提升良好有益的人际交往能力。体育教学及其各类比赛活动,虽然在身心方面的消耗较大,但是能较好地迎合青春期学生活泼好动的学习心态,有利于高职学生内在压力的释放和心理情感的平衡,有利于训炼他们积极进取、勇于拼搏、争先创优的行为能力,有利于开发潜力和促进实践创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协调、和谐合作的共荣意识和集体精神。这对于个性化气质的形成,对于高职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大有促进和裨益之效。

3、坚持战略发展眼光,开展多元教学评价,努力显现高职体育的双重塑造功能。现代社会冲满激烈的竞争力,强烈呼唤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作为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及其广大教师,应当本着“以生为本、高度负责、长远规划”的战略眼光,坚持和具有“改革、发展创新”精神,积极有效地开展个性化教育教学活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做出正确导向,并源源不断地输送正能量元素。以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为例,应始终本着“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勇于改革以运动技能为主要考核内容的传统评价模式,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分量,并积极开展以激励性为主的学生评价和学习评价活动,以不断增强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比如,把学习结果和动态化过程考评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体能技能训练效果与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师单向考评与学生自评、互评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如何加强中学生体育课的安全教育 篇4

论文关键词:体育课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教育健康第一

论文摘要:安全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安全教育,素质教育就成为一个不完整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就会缺少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今天,如果学生缺少了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就会缺少必要的防护,那么为他们终生服务的美好愿望就会落空。可以看出,在体育课程中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是完全符合新课标和“阳光体育运动”的思想和理念的。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在当前学校的体育教学教改中,特别倡导“阳光体育”活动,“阳光体育”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它能让全社会、所有学校重视体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从而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成长,把健康放在首位。但是,体育活动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有的难免会发生一些伤害事故,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安全上好每节体育课,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同样也成为我们体育人关注的焦点。

一、对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教育观念

1、在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社会中,家长非常重视小孩子的安全,很多家长出于对儿女的保护而出现了对儿童体育锻炼的负面认识,上体育课会给孩子写个假条,或是严格控制孩子参加任何体育活动,以求平安。

2、在家长和校长对安全事故的极度恐惧中;,在体育教学难免发生事故的现实中,在上级有关部门“校园内绝对不能发生事故”的严令中,整个校园内的体育设施,如单杠、双杠、爬杆、吊环等,有危险性的`器械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球类等在教学中有相撞、摔倒、扭伤可能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自行取消了。

3、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求平安,每节课都只让学生跳跳绳、做做徒手操,考核成绩不是看“绝对成绩”,而是比较虚实的成绩。就如每年的学生素质达标类成绩,合格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虚实的。

4、学生学习负担重,家长注重的是孩子的升学成绩,不是孩子的健康体质。大部分学生平时运动少、体质差,显得“弱不禁风”,有的怕苦怕累怕运动,认为运动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事,所以校园内也出现了一些怪现象:胖子多了,戴眼镜的多了……这就是缺乏锻炼造成的恶性循环。

二、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积极应对,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1、安全来自于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体育课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处理方式密切相关。要维护好课堂管理或纪律,首先教师本身要提高思想业务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有真正的责任心;只有教师有了责任心,学生安全才有最基本的保证;只有妥善处理违纪行为,才能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2、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更应了解他们的病史,以便合理地安排这类学生,防止因体育教学运动量安排不当导致意外事故。体育教师更要掌握一定的运动医疗常识,这样在遇到问题后,才能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应急处理。 3、体育教师应当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安全保护技能,如场地器材安全布置、运动器材检查保养、教材难易度的搭配、动作练习安全保护等。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没有,体育教学中的安全要靠师生共同维护,因此,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教会学生互相保护的方法,真正做到预防安全事故,要使保护安全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从上述不难看出,当一个体育教师真难,当好一个体育教师更难。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还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掌握一定的医疗常识,同时培育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体育课教学忽视安全与安全教育,就很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健康,甚至造成终身的残疾。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消除事故隐患,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三、通过一些切实可靠的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1、学校和体育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首先要制定好各项规章制度,如《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制度》、《学生体检制度》、《紧急情况处理制度》,要用制度和严谨的工作程序来确保学生安全,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2、体育课由于在室外活动,学生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教学的组织形势有全班的、小组的、个人的,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应是一项具有严格组织纪律的教学。在教学之初,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体育课堂常规中规定学生准时集合上课、队列合理调动、场地器材合理布置、课堂纪律等都需要学生从集体利益出发,开始遵守、服从指挥。教师要严格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提高学生执行常规的自觉性。例:每节课上下课必须严格执行点名制度,对无故请假的和自行缺课的学生,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和家长。要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做法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从而实现“健康第一”教育观念。

3、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教学安全防范,也是课中最易引发事故的原因,所以,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再进行组织教学,消除对学生健康不利的外部因素,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

综上所述,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加强自身对课程改革的学习和研究,而且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努力探索学习体育的新路子;不仅要加强安全教育,而且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因为新课标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11月1日起施行。

[3]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2-43。

[4]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14(8)。

[5]李洪体育情境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6)76-78。

[6]周元超安全逃生自救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2006(8)63-55。

[7]陈颙史培军自然灾害[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10。

如何加强中学生体育课的安全教育 篇5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学科。体育活动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有时难免会发生一些伤害事故。完成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是安全,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是教师、学生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切实做好预防安全事故的工作,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要求我们每个体育教师都要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来因地制宜排除安全隐患,制定好安全保护措施,通过自身的努力,把安全事故降低到最低点,实现内容丰富,健体强身,健康安全的体育课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

我认为当前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正确的去对待安全事故,采取有效的办法去减少事故的发生。这里就如何预防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与大家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体育教师自身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并在体育课堂中随时教育学生在运动中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体育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体育课中的安全隐患隐藏在许多细小的环节中,必须把安全意识放在首要位置,只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才会有高度的责任。体育教师是主导,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很重要:首先,在上体育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教案及场地、器材的准备。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场地和设施实际,精心组织教学,严肃课堂纪律,上课下课均应整队清点人数。多班在操场上课时,要做好场地安排,不得相互挤占场地。再次,要求学生必须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按程序参加规定的项目学习训练,要服从指挥,不得从事与本节课内容无关的一切活动,不鼓励带病坚持运动。作为体育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责任重大,采取积极主动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以确保体育课堂教学安全。

当然,不仅教师要有安全意识,也要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如平时体育课中要求学生着装要轻便,穿运动鞋,不携带小刀、钥匙等尖锐物品,教育学生注意细节能有效防止安全事故。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不安全的行为对自己和对他人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有了安全意识,学生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行安全的体育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要加大体育课安全教育宣传。开学初利用学校安全教育大会和体育课,充分强调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学生避免危险事情发生。要求学生尽量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活动,不能私自作做危险性的动作。比如:踢足球时,学生脚部力量很大,容易造成踢伤学生的伤害事故。室外的每一节体育课,在导入语或活动要求中,都要明确提出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任何事故。这样时时提醒,让安全这根弦在学生头脑中紧绷不松懈。让学生知道课堂怎样做才是安全的。

三、进行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体育教师在备课时,一定提前检查场地和器材的安全,避免学生做动作时发生意外。上课开始时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做好场地器材和运动服装的检查。由于一些学校的运动场地不平坦和运动场地四周有障碍物,都会容易出现摔伤、扭伤和撞伤。面对各种教学安全隐患,首先体育教师要熟悉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了解和熟悉上课环境,利用备场器械的时候作必要的维护,对保证上课的安全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其次上课前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不准学生穿皮鞋、凉鞋,冬天生活用棉衣,及禁止学生佩戴校徽或穿着附有金属装饰物的服装。再次认真研究总课程表体育课的安排,了解同时上体育课班级的教学内容,加强场地器材的合理安排。避免出现同一场地有练田径,特别是田赛项目;又有踢足球的,纵横交错,拥挤不堪的现象。

四、教会学生如何避免运动损伤

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措施,最重要的是自我保护。现在许多学生是被父母呵护有加的独生子女,抵抗挫折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体育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时如何预防运动创伤的方法以及自护常识:如在运动前要确定体育设施的安全可靠、要遵守竞赛规则、注意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保护帮助、在一些球类运动中争抢动作不要过大。教育学生运动前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准备活动;教育学生在运动中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要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进行锻炼;教育学生运动后要做整理放松活动,以使疲劳的身体快速恢复。教师除了要注意安全,教会学生掌握体育运动安全知识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如教会学生如何区分安全和不安全的运动行为;了解安全的运动方法:如跳跃时用正确的方式落地、摔倒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教会学生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育运动,减少不安全因素,避免事故的发生。要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够运用所学的安全知识来规避危险。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

体育教师在课堂中要随时运用实际例子教育学生如何避免运动损伤,并以身作则。运动损伤不仅给学生带来身心痛苦,还对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信心有很大打击,同时也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预防运动损伤教育,使学生了解自身特点或容易出现哪些方面的损伤而提前进行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教会学生在发生运动损伤时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自我急救

安全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加学生的安全知识,而且要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自救技巧。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趣味性强,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运动安全方面的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出现事故后的处理能力差。为有效预防和处置体育锻炼中的各种意外伤害,有力维护学校的正常体育教学秩序,体育教师应掌握常见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并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时发生运动创伤后正确的急救措施。作为体育教师除了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预见和预防安全事故,采取有效的办法去减少事故发生,利用体育理论课向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的同时,也要利用体育实践课来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应急自救技巧、教会学生常见运动创伤的简易处理方法。以备在发生运动损伤时的第一时间里,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方法正确处理受伤部位,达到自救的目的

如何加强中学生体育课的安全教育 篇6

当前,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伤害事故,这一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尤为突出。应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学校开展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何在体育课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到警钟长鸣,把安全教育放于首位

体育教师在校内体育场所开展体育课或课外活动锻炼时,要把安全第一的教育思想贯穿整个课堂,体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宗旨。做到安全教育到位、管到位、措施到位。在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既要注重自身的安全,又要维护其他学生的安全;对于学练高难度的环节,教师要做好示范动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等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谨任意蛮干;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意识转化成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教学中教师要把安全教育深入课堂。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学科。体育课是学生技能提高与技术掌握的主阵地,是他们健康学习和幸福生活的起点,是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良好开端。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把安全教育渗透其中,可以避免或减少学生在体育课中受其伤害。

1、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教师要对这节课的安全状况,做一个分析,排除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如:课前教师检查运动场地、器材是否安全;同时,要检查学生着装:不让学生穿牛仔裤、带跟的鞋子等进入活动场地,避免学生扭伤关节,损伤身体;还有的是佩戴多余饰物和身上不该装的尖锐的器物和有危险的佩饰,这些都会带来运动损伤。再者,不能在同一个场地做几个项目的运动。如有的同学踢足球,有的同学在做其它的活动,踢球就容易碰到其他同学给其他同学的安全带来威胁,这些做法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各项组织工作,确保教学过程的安全。

2、教学活动中的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教学内容

目前的体育课程标准能给教师和学生很大的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空间,在许多存在危险教学内容如体操类,教师可适当降低难度,以适合大多数学生能接受为目的选择教学内容,也不必因为考虑到危险性而避开这些内容教学。另外,从安全地进行体育教学出发,可适当选择改变教学方法。也可选择适合学生运动的项目来代替。可以按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发展。

(2)进行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安全措施的落实,教学内容的安排、场地、器材的利用一定要合理。针对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提出预防的措施和要求。体育教师要做到课前提前沟通,协调好各种环节,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场地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体力情况,随时调节体力较差的学生的运动量,防止自伤或互伤。同时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老师要认真组织教学,杜绝放羊式的教学,教师切记不可擅自离开教学课堂。教师要处理好突发事件。学生一旦发生受伤,根据不同情况,即时进行处理,做到三快:即快抢、快救、快送医院,把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3)课后的放松、及时总结工作

活动课后的安全工作不可忽视。完成一节体育课教学任务后,要做好充分的放松工作。放松能有效的缓解身体疲劳,按照运动负荷的大小,适当选择放松时间,使心率平缓下来。使身心得到放松,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体育课后延迟性的肌肉酸痛。如教师可让学生闭目站立或围坐到垫子上,聆听音乐。让学生得以享受,心理得到放松,如果能与身体舒缓的动作相配合,放松效果定会更佳。

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总结。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如果学生有伤病就有必要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要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以便更好的进行体育教学。

浅谈如何加强小学体育教育 篇7

关键词:小学教育,体育教育,问题,方法

素质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全新的理念和视角, 从素质教育视角来看, 当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还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比如教学思想比较落后、教育主体不明确、教学目标缺失、教学方法陈旧等。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要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包括知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体育教育是提高小学生的身体能力素养的重要过程, 而且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门重要学科。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 应该要加强对体育教育问题的解决, 加强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从而使得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有更加浓厚的兴趣, 并且能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进步与成功。

1、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社会已经逐渐形成了全民体育形式,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体育训练, 体育教育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中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 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在当前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学理念还比较陈旧, 还采用常规模式进行体育教育。以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为主, 对小学生的主题地位的考虑不多。在新课改背景下, 对小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水平的要求较高,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要学会如何使用利用体育课程来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 而不是简单地掌握各种体育动作。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在现实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出现出较多的问题, 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 体育课也丧失了它本身应有的意义。

第二, 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当前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还比较薄弱,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填鸭式教育, 将大纲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 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小学生才是主体, 使得学生接触的体育学习素材的范围比较狭窄,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对体育知识以外的东西进行考虑, 而且教学过程中对各种新媒体的应用不足, 没有结合信息时代的特征以及背景, 使得体育学习成为一种机械化的过程, 因此使得小学生的积极性被磨灭。

第三, 体育教学的实效性较差。当前我国很多小学的体育教育实效性较差, 可以说整个教育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体育教育与体育精神的结合, 教学过程变成一种简单的说教, 在这种形式化教育过程中, 并没有将学生当做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来看待, 使得现实的体育教育远离了生命的本质, 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被磨灭。

2、小学体育教育的方法

2.1、明确体育教育的主体

小学体育教育是提高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的重要过程, 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 由于小学的体育教学理念陈旧, 因此教育中各种理论性内容依旧是主要教材, 因此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各种传统理念的改革, 加强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要意识到小学生才是体育教育的主体, 要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养作为小学体育教育的原则和目标, 以保证和素质教育理念相符合。 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中形成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小学生模仿练习的状态进行改变, 使得小学生可以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以小学生的利益和发展为本, 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新的学习环境, 小学要确立以“健康第一”为先导的终身体育教育方向, 对体育课程进行优化, 积极发挥小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让小学生能够真正爱上体育课程, 能够从体育课程中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 能够加深对体育与生命之间的关系的认知。当然, 教师也应该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 能够实现与小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 给小学生更多的关注, 对小学生的状态进行了解, 掌握小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弱点, 从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案, 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2.2、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

当前小学教育一直在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体育是对小学学生的身体能力素养进行培养的重要课程, 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 使得教育过程中老旧的观念还比较严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 体育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高, 体育教育应该要根据当前信息时代背景的特征, 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首先应该要加强对新媒体教育的认识, 体育教师应该要对小学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计, 尤其是当前新媒体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 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制定新媒体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等, 从而提高学校小学教学效率。 其次要借助新媒体平台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 很多小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比较低, 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借助新媒体给小学生播放一些有趣的体育视频, 让小学生在观看这些体育视频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并且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体育运动。除开传统的体育运动之外, 还应该要加强对其他运动的介绍, 比如轮滑就是很多小学生喜欢的一项运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这些运动的介绍, 利用新媒体资源丰富小学生对这项运动的认识, 从而使得小学生可以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真正喜欢上体育, 从而将对体育的热爱转变为学习的动力, 能够逐渐融入到课堂氛围中, 提高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2.3、加强课外活动教学的力度

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的有限的时间进行小学体育教学, 很难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应用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将体育课堂延伸到课后, 使得小学生在课后也可以进行学习, 不断加深锻炼。在课后实践过程中应该要注重两个方面, 第一, 加强合作, 在课后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小学生之间的合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很多小学生自己一个人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进行体育训练, 但是一旦有其他小学生一起, 则小学生的兴趣度会高很多。因此在课后, 可以进行合作练习。合作学习指的是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分别组成小组进行讨论的过程。对于体育课程而言, 在加强小学生的体育合作能力的训练过程中, 可以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 也能促进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给小学生预留出准备的时间, 比如在课后举行一些比赛, 小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讨论, 商量战术, 让小学生能够在与其他小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自主的思考, 学会自主地解决问题, 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老师。第二, 组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在课后教学过程中, 也应该要多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 小学生对游戏比较感兴趣, 在游戏过程中融入一些体育运动, 可以使得小学生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3、结语

综上所述,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 素质教育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 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则指的是要做到以学生为本, 把握正确的教育目标, 实现高效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未来教育过程中, 应该要加强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改进, 新媒体平台和资源的应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成安平.浅析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2011, 09.

[2]葛冬妹.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J].小学生 (教学实践) , 2015, 10.

[3]殷国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果[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5, 20.

如何加强中学生体育课的安全教育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

一、对高职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课的必要性

1.贯彻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活动中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规定各高等院校必须维护学生在校园里的合法权益,保证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法律法规把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依法治校,确定为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的法定义务,所以学校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课,实际上是贯彻了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当今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

3.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要求。对高职学生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课,能提高高职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和学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首先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大都认为校园是一方净土,环境比较安全,所以也就忽视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其次对于学校来讲,大多数学校管理者注重对学生的管理而轻视对学生的教育,对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投入少,很少开展实质性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工作也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

2.高职院校开展安全教育课的内容比较单调。一方面高职院校开展的安全教育课内容还不是很不明确,学校校园内有哪些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学校要教给学生哪方面的安全知识等,学校管理者都需要仔细研究和分析。二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课的内容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导致安全教育的内容落后。

3.高职院校开展安全教育的途径比较单一。安全教育是学生进校以后首先要接受的一项基本的教育,必须和其他教育一样遵循教育的规律,但安全教育又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必须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走访调查,笔者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安全教育课开展得不够且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很少进行真实情景的演练,各种逃生和自救技能比较欠缺。

三、高职院校开展安全教育课的对策

1.提高认知,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高职院校管理层要加强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同时也是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通过安全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秉承“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各级管理部门要从“稳定压倒一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课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工作中、制度贯彻上高度重视。同时作为高职院校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保卫处,不仅要抓学校的安全管理,更要抓安全教育,注意防患于未然,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课促进学校的安全管理。

2.突出特色,开展多种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高职院校安全教育课的开展应形式多样,例如可以实行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补充、再配合真实情景演练“讲练结合”的安全教育模式,通过各种形式的相互配合来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课堂教学可以以讲授为主,结合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沟通,方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主题教育活动可以以讲座、主体班会、辩论会等形式开展,使安全知识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学生的大脑;真实情景的演练要经常开展,由专业人员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各种逃生、紧急情况的处理,让学生通过演练学会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3.紧跟时代,规范安全教育课的内容。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注意适时调整安全教育的内容,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安全教育要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高职院校要将这些新的要求和内容纳入到学生的安全教育中去;二是要将安全教育内容同学生的专业实习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把安全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生的课堂。同时,学校还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防止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人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J].安全与健康,2004(4).

如何加强中学生体育课的安全教育 篇9

一、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率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纳入全班学生的视线之中,教师本人在遵守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时刻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有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格的法律法规观念,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举止文明,谈吐文雅,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成为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率。如:体育教师每天早晨第一个到操场组织训练,每天傍晚最后一个离开操场,认真训练,精心组织上课,一丝不苟的搞好场地器材的维护。体现出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上课不迟到、早退、请假、旷教,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工作纪律,体现出严格的法律法规的观念。冬天面向寒风,夏天面向太阳,把方便献给学生,把困难留给自己。表现出一种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良好的道德风尚。深入学生,和学生们一起训练,一起活动。干一行,爱一行,无悔自己的职业选择,表现出一种正确的择业观。

二、结合课堂常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也是体育教师向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如,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

三、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1、在室内课上,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讲述中国体育的名人名事,运动员平时的艰苦训练和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励志故事。使学生不仅爱好体育,还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国家为集体奉献的精神。使学生从思想上打上在遵守职业道德的烙印,把职业道德根植于学生心田,使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在中长跑、爬山和武术等项目教学时,可渗透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劳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没有艰苦创业的意识,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毕业时,只盯着待遇高或条件好的大城市、大企业,不愿意下生产线;干工作讲条件,图实惠,不讲实干和奉献,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中长跑、爬山或武术课中德育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3、在球赛安排战术位置时,教育学生一定要有奉献精神,要有团队意思和配合意思。要有“甘当绿叶”精神。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职责,既有分工也有配合,同时渗透择业观的教育。尽管社会上职业种类繁多,内容也千差万别,但是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的职业的合理构成。不可能大家都去从事某一“好”的职业。因此,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学生懂得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将来的职业,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职;扎扎实实为社会做贡献,这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职业差异,不管自己的具体职业如何,只要自己勤奋工作,能够在本职岗位上作出相应贡献。

4、裁判练习时,教育学生要根据“公正、准确、严肃、认真”的裁判要求去执行,按照规章办事,公正执法。同时,可渗透职业纪律教育。职业纪律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它反映着社会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并以规章制度等形式确定下来,成为人们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准则。尽管每个人的职业岗位不同,但其基本原则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求从业人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认真负责。这是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

四、与课外活动紧密联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1、布置职业道德课外体育作业,教师凭学生的职业道德汇报来掌握学生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

2、开展职业道德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以职业道德为保证,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向教师如实汇报。如爬山和中长跑或裁判工作等等。

3、建立职业道德档案,经常监督随机抽查,及时反馈。对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能以职业道德为保证的学生要大力宣传和表扬,对那些职业道德信誉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谈话,转变思想,使之加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加强自我教育,更容易使学生把一定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变成自己的行为。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诸如开展创建“文明球队”“体育道德风尚奖”“裁判员志愿者”体育单项协会等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服务大家,与人友好合作等职业品质;单项组织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倡导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社会公德,倡导诚实守信、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等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促进学生整体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总之,体育教师要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努力营造一个职业道德的教育氛围,让职业道德教育的气氛充满体育课堂,充满职业学校的校园,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 篇10

刘彩芹

学校安全是社会安全的一部分,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谐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所以作为班主任,必须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有了师生的安全,才有班级的有效管理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要熟悉政策学会沟通

学校的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框架内进行的,班主任首先要认真学习设计安全方面的法律发挥,特别是《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校环境管理暂行办法》等以及教育部制定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文件,按照文件要求教育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不违法,不规范。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光是讲大道理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班主任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安全教育的案例,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如:讲食品与药品安全,可以结合某县、某某学校和中毒案来教育学生。讲交通安全,可以用事例来教育学生很有说服力。

二、要教给知识,培养能力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班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自护自救常识教育。多给学生讲食品安全常识、交通安全常识等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做到“三懂”,懂的各种危险危害形成原理,注重了解不安全事故的细节;懂的预防各种危险危害,积极开展安全宣传。要都觉各种不安全的因素以及不法分子对青少年学生的侵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风暴等),人为灾害(如: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等)的发生,事实会对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构成威胁,所以,班主任要加强安全教育,种子时间、演练,可以让学生做到三会,学会报警方法,学会预防为先的方法,学会自护自救的方法。引导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学会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的能力。教育他们果断、正当的进行自护自救,机制、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所以从根本意义上讲,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班主任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可以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三、要以创建性预防为主。

如何加强学生体育健身的指导 篇11

关键词:体育健身;体育习惯;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22-01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爱好是心理学范畴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少年儿童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特点。例如体校的学生,纯技能型的运动项目像跳水、体操等年龄在6~12岁时就已经开始训练,甚至更早;而体能类的运动项目如田径、柔道等,一般在12~18岁时就开始训练。当前中小学生的年龄段在6~18岁之间,可以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多达上百项,总有一二个体育运动项目是学生的爱好所在,以至于最终被孩子们所选择并接受。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 因此,兴趣爱好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就十分重要。有人形象地把当前的体育课程叫做“玩”的课程,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此达到健体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发育和心理的发展,青少年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兴趣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仅从兴趣出发为运动而运动、为游戏而游戏的情况会越来越少,有目的地进行锻炼,追求画龙点睛的、有明确规则的体育运动的倾向增强。由于体育活动场所及器材的限制,致使一些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受限,加之学习负担重,升学竞争激烈,一些青少年的体育兴趣随年龄的增加反而淡化,进行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一倾向应引起重视。因此,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将锻炼身体形成自觉的行动,这是指导青少年体育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实际问题。

三、保证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每天一小时,把锻炼的时间还给孩子

“但闻朝夕读书声,不见操场健身郎”。在书包越来越重的同时,中小学生的锻炼时间也越来越少。课上学完课下补,城市内多数学生还要应付周六周日的各种课外辅导班,学生的休息时间被严重挤占。调查显示,60%以上的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更没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75%的学生认为体质不好是缺少锻炼造成的,30%以上的学生说没有锻炼的时间。目前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剥夺了孩子们体育锻炼的机会。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加强了体育与保健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比重,这是对青少年进行系统教育的主要依据。但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结合身体锻炼与他们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和深化体育基本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更自觉和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这也是形成良好体育习惯的认识基础。其次要注意使他们系统地掌握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方法,并作为有效的体育手段,以完成这一阶段的体育任务,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出众的体育意志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青少年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意志品质的好坏与体育运动中能否夺取胜利有直接的关系。对青少年学生来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受益终身的一件大事。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锻炼过程中一定会产生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遇到各种困难,人的性格不是天赋的,而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学校的体育教学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力,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要在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理智而又富有热情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意志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相互帮助与保护,培育他们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五、建立学生健康电子档案,健全学生体质下降问责机制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普遍缺乏睡眠、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时间,数据表明,学生学的时间多,玩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近视率、肥胖率等逐年上升,就连高中毕业生参加“招飞”、入伍的身体合格率也持续走低。

因此,各中小学校要把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情况,落实“阳光体育一小时”情况,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以及学生健康体质情况,要建档,便于对学生体质跟踪管理。同时把学生体质达标率作为学校评价考核教师重要指标之一,同学校的绩效考核同时进行。健全学生体质下降问责机制,学校及上级部门要敢于对不达标的任课教师(班主任)问责。

六、加大经费投入,确保体育活动质量

全国两会上温总理明确指出,今后的教育经费投入要达到GDP总值的4%。这就意味着,基层学校,也要在体育活动经费上,加大投入。购置体育器材,重新规划体育活动场地,保证每名孩子得到二项基本体育技能的锻炼,确保“阳光体育一小时”的活动质量。努力构建体育特色学校,力争达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校园体育。

规划场地,合理配置体育器材,广纳优秀大中专体育专业毕业生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这是保证学生体育工作质量的前提,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保障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正常展开。

让孩子们享受阳光,放飞快乐,这是学校办抓好校园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身健体,这是全民健身的目标要求,也是每所学校应尽的义务。学校体育活动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朝气和生气,反映着学校的精神面貌,也反映着学校的校园文化水平,只有校园体育健身活动质量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如何加强中学生体育课的安全教育 篇12

一、前言

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 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 一部分教师还仅仅停留在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上, 忽略了基本理论和技术理论的教学。虽然目前有些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 执行“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生活一辈子”的要求, 每天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大多数学校仍在探索之中, 有些还流于形式。在参观学习、听课、阅读有关资料后, 对当前部分较有特色的学校跟踪调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和实际上课情况分析来看, 我们不免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那就是不重视对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 体育课基本上被上成了“锻炼课”“达标课”, 或是在课堂上进一步加大课的密度和负荷来达到运动量, 以增强学生体质等。增强学生的体质毫无疑问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 但不应该成为单一的任务。中学体育教学不能仅仅为了运动而运动, 以高负荷的运动增强学生的体质, 而是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相关常识和知识, 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运动。传授体育知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如何理解, 摆在什么位置确实急需探讨和研究, 以利于体育改革明确方向。

二、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知识的传授

不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 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比较片面, 是中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比掌握运动技能更重要, 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掌握了体育知识、技术技能, 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才能最终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和习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体育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 科学地开展体育教学

通过阅读新课程标准不难看出, 理论课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中地位很高, 但比例少。纯理论课教学会让学生觉得相对枯燥, 因此, 在进行理论课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其系统性, 并且能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 课前要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教材, 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明确该课题在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然后对教材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 从中准确地概括出教材的中心和重点, 明确其指导思想。 (2) 通过搜集和课题内容相关的资料, 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中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紧扣课题, 在思想性强、科学性好的前提下, 充实趣味性强应用性好的资料和实例, 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感到体育实践的确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找准知识传授的切入点, 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实践氛围中轻松地掌握所需的体育理论知识。例如, 在高中田径必修模块教学内容中, 本来学生通过在小学、初中的学习就对田径各项目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学内容仍单纯地安排跑、跳、投等理论、技术的讲解, 就会让学生有一种听天书的感觉, 显然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设置的形式, 可以假设运动会比赛的场景, 分组扮演运动员和裁判的角色,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灌输学生未知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站在运动员的立场来考虑怎样才能提高运动技能的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既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了学生活动的浓厚兴趣, 又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2. 教师应正确理解传授体育知识对增强学生体质的意义, 掌握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传授体育知识和增强学生体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锻炼效果。在实践教学中, 让学生在掌握一定体育知识的基础上,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把时间还给学生,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例如在篮球单元的教学中, 教师在教会学生各种传接球的方法后, 就应让学生在自我练习中运用, 并不断提高, 这样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积极热情地去学习, 而不是教师安排练习什么就练习什么, 被动地接受, 体现不出自主性和创造性。当然自主性决不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 都应当及时加以纠正, 使学生正确、有效地掌握体育技能, 更好地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 教师必须掌握中学体育教学中每项任务的实质及要达到的目标, 并让学生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身体, 增强学生体质;系统地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安全思想教育。体育课的教学活动, 从教师备课到上课, 始终要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结合学生实际安排课的负荷量, 而绝不是首先以收到锻炼效果所需要的负荷量来安排教学。达到一定的负荷量和密度是增强体质的需要, 也是掌握基本技术所必需的, 但不能片面理解增强体质就是体育教学的唯一目的, 因为单靠每周两三学时的体育课是不能实现增强体质的目标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只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 而忽视学生体质的增强。体育教学是人体直接参加活动, 通过思维与体力相结合的实际活动来掌握教材, 并在学习技术动作的过程中, 多次反复练习, 使有机体承受一定的负荷量, 这样就能促进身体的发展, 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 也能锻炼意志品质, 增长体育知识。

4. 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由于体育课是高考非考试科目, 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 使对体育课的认识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 对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没有太高的要求, 这种状态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一线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的积极性, 使部分体育教师失去了职业发展的理想。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部分学校高中讲的体育理论知识与初中阶段讲的差不多, 没有考虑各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活动能力的差别, 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掌握的不足, 对体育课兴趣不浓。要改变这种现象, 首先要正确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 我认为这是目前体育教学中体育知识传授是否到位的关键所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体育教学对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就在于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是否把课程标准的精神与学校条件、学生特点进行有机结合, 并有效地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 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因此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必须及时更新, 融最新的专业体育知识和科学的教学理念于课堂之中,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5.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学模块分为必修和选修内容。在选修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的不同, 选修项目的不同, 结合教学实际, 及时把握知识传授的时机, 合理安排好选项教材。例如在篮球模块教学中, 可先安排一节篮球理论课, 借助介绍学生心目中的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科比·布莱恩特、姚明等人的表现和欣赏精彩的比赛片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抓住有利的时机向学生传授一些必要的篮球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 使学生对篮球运动有进一步的了解, 为以后的动作技术、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 切实达到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的目的。

6.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比赛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宣传

目前, 各学校组织各项体育比赛体现出中学生对各种体育比赛都有不同程度的喜欢, 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些喜好, 结合这些比赛的进程及赛况, 在比赛前的体育课中适时地传授与比赛项目有关的体育知识,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班级篮球、足球、羽毛球等比赛前, 讲篮球、足球、羽毛球等技术战术知识, 学生个个听得认真并积极实践;在广播体操、健美操比赛前, 讲影响动作质量因素的知识, 学生会听得认真。还有部分学生对国际、国内的重大比赛也极为关注, 特别是在召开亚运会、全运会、奥运会等综合性的重大赛事时, 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相关体育知识, 并引导学生运用体育知识去观看、观赏体育赛事, 学生会学得有效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学得有意义, 体育知识的传授也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 为了体育教学能更快更长远地发展, 加强对中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 并不断提高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识, 更好地发展学生体育学习、培养学生体育态度和习惯, 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为此我们体育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忽视、学生轻视体育知识的现象, 要做到这些, 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重视。

参考文献

[1]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张洪斌.论中学体育理论知识教学[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5) :416-418.

上一篇:河南狂犬病暴露试题下一篇:未来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