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相反数》教学反思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相反数》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初中数学《相反数》教学反思 篇1

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中学刘子延

本节课是一节概念及概念应用课.教科书以现两个思考形式呈现本节的内容.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先以发散思维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变化,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在课堂上.带有激励性的语言,使数学积极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之中,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在对相反数概念的提炼及应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师生有目的的对话,使学生对相反数有了更深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并用数学知识进行了检验,学生参与积极,思维活跃,兴趣高.通过对0有没有相反思的讨论,我又设计了一个开放问题,让学生自己解释有没有的原因,它具有思维的跨度,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从发现、推理、验证到判断这一重要数学探究过程,同时这一问题也是相反数概念的外延,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本节课我感到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参与面不够大,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没有积极思考,不够大胆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担心自己说错了会让老师和同学们笑自己.

通过本节课我得到这样一个启示:

(一)导入新课要结合实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

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二)加深理解新知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新知的教学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三)巩固新知要在生活实践应用中.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

初中数学《相反数》教学反思 篇2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 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 它是以教材为中心, 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 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培养创新意识, 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 学生是主体。同时, 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 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 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 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 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一、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 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 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 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 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 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 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 有策略的主体行为, 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 提高个人的创造力, 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二、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 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 如, 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 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 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 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 达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 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 此外学生的反思还可以是阶段性的, 如:一节课尾声时, 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 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 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 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

三、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 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 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 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 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 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四、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系;教学;新课改

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多年,已逐步走入了新课程的轨道。教师们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动地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面对学生的变化、课程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考试变化中有着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困惑。现将我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些尝试、实践和与其他教师交流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产生如下一些反思:

一、新课程可喜变化

(1)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新课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比传统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2)教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机遇,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们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体素质,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蔚然成风,新课改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新课程实验中的困惑与思考

(1)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此创设教学环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教师常讲“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来吗?部分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更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走出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的意境。

(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

(4)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

(5)“课堂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 常有教师专心课堂教学后记,把教师本人的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比较,描述课堂中出现的异常与教学目标的状况差异以及今后需改善之处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把课后体会混同于教学反思,可喜的是不少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本次课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启蒙运动”,教师不再是“习题的讲解者”,作为课程的建设者的教师案桌上除了数学习题集,还应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论。

(6)评价的多样化与呈现形式与中考指向“短路”。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可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数学学习评价多样化,评价形式要求通过评分+评语形式呈现,而现实的升学压力和功利性,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成为课堂主旋律,更关注中考命题走向、题型分值,而对全新的中考命题新框架、新思路、新亮点,部分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缺泛细致深入的专业化研究。

相反数教学反思 篇4

篇一:倒数教学反思

《倒数》教学反思

杜步中心小学 何燕辉

《倒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

《倒数的认识》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倒数的意义”属于概念的教学,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让学生在深入剖析“倒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教学,结合新课标,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启示一: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由一些有趣的文字和故事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 篇二: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后柳小学

何糜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

在备课中我把重难点定为“倒数的意义和求法”。

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教学,我觉的以下做法比较好:

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由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

4、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5、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在教学中,我对于探求“整数有没有倒数”、“0和1有没有倒数”、“小数有没有倒数”这几个环节,便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作用,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本节课之所以这样设计,也是缘于“枯燥”、“无趣”“内容少”和“老是出错”。“枯燥”是因为这节是概念课,内容上不够生动。“无趣”是因为听到学生们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倒数,一点意思都没有。”“内容少”是因为听到过上了这节课的老师说:“倒数的认识太简单了,这么点内容,学生很快就学完了。”“老是出错”是因为老师在一起交流时吐露的困惑:“倒数这部分知识,要说没有什么难度嘛,为什么学生一做作业就老是出错呢?”缘于个中教和学的实际状况,我再次执教《倒数认识》这课时,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1、解决“枯燥、无趣”问题。

平时我们惯用PPT教学,动画设计好了每个环节,只需老师不停的单击更换页面,整个课堂像是老师的表演专场,PPT的局限性也无法随机展示学生的个性思维,因此,本节课我选用具有强大交互式功能的Notebook课件教学,它能够接纳生成性资源,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在白板前拖拽操作展示各自不同的思维过程,通过交流学习别人的经验,增强生生互动,取长补短,互助提高。

2、解决“内容少、老是出错”问题。

对于新知的学习,我分别安排了两次自学与交流,在自学的过程中内省内化;在交流的过程中深化强化;在解决丰富多样练习的过程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触类旁通;在设难问疑的延伸中延续思考。

本节课让我最欣喜的是我终于能够放手给学生自由,让他们的自学潜力得以发挥,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环境下能够踊跃发言,大胆质疑,学得很轻松很投入很快乐。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得出倒数的定义时,应让学生多说一说哪两个数互为倒数,在得出求倒数的方法时,应让学生多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等等。篇三:相反数教学反思

篇一:相反数教学反思

相反数这一课是有理数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相反数的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掌握一对相反数的特点并会写出已知数的相反数;会化简一个数的多重符号。学习的重难点是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本节课首先复习数轴的有关知识,在让学生在数轴上标出+5,-5,+2,-2,观察+5,-5到原点的距离,+2,-2到原点的距离。引出相反数的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归纳相反数的意义,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学生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也会求数a的相反数,但是有些学生在求用字母表示的数的相反数时往往会犯几类错误,第一,求a+b的相反数,学生会写成a-b,或者把a-b的相反数写成a+b;第二,求a-b的相反数时,写成-a-b,不把a-b用括号括起来。

学习了负数之后,学生存在一个理解的误区,容易误认为带负号的数就是负数。比如学生通常会认为-a就是负数,事实上,-a是什么数取决于a。如果a是正数,那么-a是负数;如果a是负数,那么-a是正数。

还有部分学生对相反数的意义理解不清,一、相反数必须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而单独的一个数不能说成相反数;

二、只有是指除符号以外,两个数完全相同,应与只要符号不同区分开,如+3和-3互为相反数,而+3与-2虽然符号不同,但它们不是相反数;

三、对于相反数的代数意义不会运用,比如题目告诉我们说a+b与a-b互为相反数,学生根据这一句话不会列式,这可能是对相反数的代数意义理解不深。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练习,我认为知识的学习,不仅是要把每个概念弄清楚,更重要的是这些概念的意义和运用。会正确的解题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训练,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点。

篇二:相反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根据新课标的教学思想设计并实施的。我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一个操作、三个讨论。

相反数这节课是在数轴一节课后学习的,而数轴又是初中数形结合的一个重要图形,所以我重点利用数轴对相反数进行讲解。我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数轴,并将数轴沿原点对折,感受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对称性。通过对折还比较容易地解决了0的相反数是0这一难点。(因为对折后原点与本身重合。)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地方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一次讨论是通过观察两个互为相反数的两数,讨论它们的异同点及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第二次讨论是让学生讨论是否任何有理数都有相

反数;第三次讨论是让学生讨论化简双重符号的数的规律。通过参与其中某些组的讨论,我感觉到学生通过讨论既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增强的合作交流的能力。特别是对0是否有相反数的讨论,同学们都很投入,讨论得很激烈,有的认为有,有的认为无,他们都各持己见,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得出0的相反数是0的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我也觉得有不足的地方。首先是我的普通话讲得不够流利,在表达感情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我以后在这方面会多作锻炼。其次就是我设置的三次讨论的时间都比较短,每次都只有23分钟,学生讨论得不够深入。可能设置少一两次讨论,而讨论的时间长一点会更好。最后就是这节课针对中考的练习少了一点。这些都是我以后在教学中要加强的。

篇三:相反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出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会根据a的相反数是-a,能把多重符号化成单一符号。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意义,难点是理解和掌握多重符号化简的规律。

在设计教学时,是先让学生把3对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复习上一节的内容又为本节做准备。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三对数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观察出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出现2个,进一步可发现这两个点表示的数只有符号不同,由此引出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相反数。通过从符号、数字两方面来比较,分析其特征,刻画相反数的模型:数a 的相反数是-a。再通过求具体数值的相反数归纳出: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0。并强调清楚-a不是负数。在难点的处理上利用相反数的概念进行化简。在任何一个数前面添一个-号,新的数就是原数的相反数。例如:-(-6)表示-6的相反数,即是 6。

-[-(-6)] 表示-(-6)的相反数,即是 -6。

再让学生归纳出多重符号化简的规律,是由-号的个数来定,当-号个数为偶数是,化简结果为正;当-号个数为奇数是,化简结果为负。

在这节课上,我遵循学习应是学习者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相反数,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简化符号规律,学生兴趣很高,气氛热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些学生把相反数和倒数混淆在一起,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时没有想到。应在练习中编写几道分别求同一个数的相反数和倒数的题目,让学生区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如:分别求出3的相反数和倒数。这样让学生体会相反数是指一对数,它们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倒数也是指一对数,它们的绝对值不等,符号相同。另外把多重符号化简的习题的难度、数量控制好,难度不要大,题目适量。通过本节课的反思,我想从这几方面加强课堂教学:1.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认知结构,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3.乐思方有思泉涌,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关注学 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才会不断闪现,个性才的以发展。4.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从而使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每一天、每一分钟都学有所获,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篇四:相反数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相反数》教学反思 篇5

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意义。

2、会求已知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3、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4、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1.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会求已知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学习难点: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根据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填空:

、2、-的相反数是______,-10的相反数是______,的相反数是______;

3、|0|=______,0的相反数是______。

二、探索感悟

、议一议

(1)任意说出一个数,说出它的绝对值、它的相反数。

(2)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本身或它的相反数有什么关系?

2、想一想

(1)2与3哪个大?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哪个大?

(2)-1与-4哪个大?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哪个大?

(3)任意写出两个负数,并说出这两个负数哪个大?他们的绝对值哪个大?

(4)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与这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三.例题精讲

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9,-16,-02,0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首先要分清这个数是正数、负数还是0,然后才能正确地写出它的绝对值。

议一议:(1)两个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那个数一定大吗?

(2)数轴上的点的大小是如何排列的?

例2比较-1012与-2的大小。

例3求

6、-6、14、-14的绝对值。

小节与思考:

这节你有何收获?

四.练习

填空:

⑴的符号是

,绝对值是

;

⑵10的符号是

,绝对值是

;

⑶符号是“+”号,绝对值是的数是

;

⑷符号是“-”号,绝对值是9的数是

;

⑸符号是“-”号,绝对值是037的数是

2正式足球比赛时所用足球的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下表是6个足球的质量检测结果(用正数记超过规定质量的克数,用负数记不足规定质量的克数)

请指出哪个足球质量最好,为什么?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第4个

第个

第6个

+20

+30

+1

3比较下面有理数的大小

(1)-07与-17

(2)

(3)

(4)-与0

五、布置作业:

P2习题23

家庭作业:《评价手册》

《补充习题》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与相反数教案 篇6

1、化简:

2、比较大小:

――; |―5| |-3.5|;

|―5| 0; |―3| |3|.

3、绝对值小于4的整数是,绝对值不小于4的非负整数是_________,的绝对值等于5,则的值为______.

4、绝对值是4的数有___个,分别为_____.

【课堂重点】

1、小明的家在学校西边3km处,小丽的家在学校东边3km处.

(1)你能将小明家、小丽家和学校的相对位置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小明家用点A表示,小丽家用点B表示,学校用点O表示)

(2)观察A、B两点表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下列各对有理数,你发现了什么?与同学交流.

2和-2,0.8和-0.8,2和-2.

总结出相反数的概念:

3、学习教材22页例3,完成“练一练”23页第1,2题.

4、数a的相反数可表示为;

则-5的相反数可表示为_______;

而我们知道―5的相反数是___.

所以得结论:

5、学习教材22页例4,完成“练一练”23页第3,4题.

6、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数的绝对值是负数;

B.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C.π的相反数是D3.14;

D.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2)一个数的相反数是非正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

A.正数B.负数C.零或正数D.零

7、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巩固】

1、填空:

-2的相反数是 ,3.75与 互为相反数,

相反数是其本身的数是 .

2、-(+7)= ,-(-7)= ,

-[+(-7)]= ,-[-(-7)]= .

3、已知A、B两点分别为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且两点间的距离为7,则这两个点表示的数为_____和______.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浅见 篇7

笔者认为, 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 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让他们了解数学的重要价值, 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处理好知识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之间平衡与和谐的整合, 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 是以教材为中心, 通过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 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 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形成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改革中, 教师是关键, 学生是主体。师生能力的提高, 都是在实践探究中逐步完成的。由此可见, 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 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 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那么, 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 “教师讲, 学生听”的模式, 已成为教学中最普遍使用的方法, 而要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只是“听”, 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 就要有内容。因此, 学生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为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地体验课堂所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记简要摘记可促使教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 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 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二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 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反思性学习。学生的反思, 可以是对自身认识进行反思 (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 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 , 也可以是联系他人实践, 引发对自己行为的比较反省 (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 达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 还可以是对生活中的某种现象, 或是周围的某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 学生的反思还可以是阶段性的, 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1. 在解决问题中反思, 掌握方法

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 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如果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 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 就会导致解题质量不高, 效率低下。因此,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 确定解题关键, 回顾解题思路, 概括解题方法, 使解题过程清晰, 解题思维条理化、精确化、概括化。

2. 在集体讨论中反思, 形成概念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 所以, 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 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 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 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 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 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 因此, 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 实现自我创新。

3. 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 提炼思想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 主动获取知识。其实,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 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境来决定解题方法, 这种方法是受具体情境制约的, 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 它的适用范围就很有局限, 不易产生知识迁移。因此,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 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 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 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 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4. 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 体验优势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 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学生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 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 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 不断优化解题过程, 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促使学生形成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5. 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 享受成功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 忽视对结论的反思, 满足于一知半解, 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 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 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 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 使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 理解基本概念。

三帮助学生获得反思效果

在引导学生反思时, 如果每次只是简单地做一做, 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因此, 教师需给予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 让学生体会到进行反思的好处, 使他们在反思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 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例如, 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 笔者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学生, 对一些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 就要求大家向他 (她) 学习。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只要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 就是最大的成功。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 因为他 (她) 已能战胜困难, 战胜自我, 获得胜利了。这样的鼓励会让学生感到自己在不断反思后, 能够不断地成功。只要学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 他们就会不断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也就能更好地探索数学规律。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价值

据了解,对于学生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大多数教师都归因于学科内容难、学生素质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教师以外的因素。只有极少数教师认为是自己教得不好。而学生却认为,自己学习有困难,大约三分之一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有人更是提出这样的观点,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些充分表明,老师在学生学习困难形成过程中是有一定的责任的。所以,作为老师,应该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

在数学教学中,反思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促进认识升华的可靠途径。我国古代的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国外的学者也对反思的重要性作过阐述。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美国的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以说,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认识。反思可以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整改,发现的问题及时探究,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反思还能提高数学意识,优化思维品质。那么课后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呢?以下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1.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该节课学生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巧、领会的数学思想等,是教师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必具条件。教师反思教学目标,实际就是要通过反思教学过程真正弄清楚学生到底有没有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前提和结论;会不会灵活运用定理解题,定理本身包含的思想方法、定理的适用范围如何、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否已经掌握等。要知道这一切,首先我们必须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如果上课学生精力集中、反映积极、动作迅速、心情愉快等,则意味着学生态度热情、主动参与、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如果上课学生无精打采、置若罔闻、拖拉疲塌、焦头烂额等,则意味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很吃力,效果欠佳。其次检查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情况。若多数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正确完成规定的题目,则教学目标可以说基本达到;若多数同学迟迟动不了笔或只能做题目的某些步骤或即使做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对本节内容没有真正弄懂,知识技能没有过关。再次是批阅学生课后作业情况。如果学生做题思路清晰、推理有据、定理公式运用得当、计算准确、步骤详略得当,说明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相反如果学生做题颠三倒四、乱套公式、乱用定理、计算错误不断等说明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技能不过关。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找出问题所在,思考补救的措施。该补充的就一定要补充,该纠正的错误一定要纠正;该集体强调的一定要集体强调,该个别辅导的就要个别辅导。将当堂课内容补起来,以便进行下面的学习。

2.反思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所借助的辅助工具。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发现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挂图、模型、实物、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反思教学方法,首先要根据学生在当堂课的表现,从他们学习中最吃力、最不易理解、最不易掌握的地方突破,从他们最无聊、最无味的地方入手,从他們容易忽略却很富有教学价值的地方拓展。其次,教师要积极寻求最利于学生接受、学生也乐于接受、最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性、最利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最佳教学形式。如果课题引入得太平淡,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给学生讲解数学家的成长历程、新奇的数学问题、身边的数学问题等;如果是定理公式的推导证明仅仅限于教材、学生不好理解,可以挖掘新意改变策略,以充实的内容、浅显易懂、循序渐进形式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同时激发其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如果是例题习题的处理上缺乏深度,学生不好掌握,可以层层深入、举一反三,在同学们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尽量培养他们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能逐步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也一定能够提高。

3.反思教学价值

初中数学《相反数》教学反思 篇9

[教学目标]

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2.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3.会进行多重符号的化简。[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和掌握多重符号化简的规律 [学案设计]

(一)回忆旧知:

1、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

2、画一条数轴并在数轴上描出表示5,-2,-5,+2 这四个数的点。

3、观察上图并填空:

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

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二)自学新知:

1、自学课本第10、11的内容并填空:

相反数的概念:

只有()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概念的理解: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在原点的(),且到原点的()相等。(2)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0的相反数是()。

(3)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3是3的相反数,-a是a的相反数,因此,当a是负数时,-a是一个()数(填正或负)

-(-3)是()的相反数,所以-(-3)=(4)相反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特殊的关系。如:“-3是一个相反数”这句话是不对的。

2、例1 : 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1a(1)-5(2)(3)0(4)(5)-2b(6)a-b(7)a+2 233、例2 判断:

(1)-2是相反数()(2)-3和+3都是相反数()(3)-3是+3的相反数()(4)-3与+3互为相反数()(5)+3是-3的相反数()(6)一个数的相反数不可能是它本身()

4、问题:-(+5)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简它们吗?

5、例3 化简下列各数中的符号:

1(1)(2)(2)-(+5)(3)-[-(+5)]

3(一)尝试练习:

1.只有__________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_______.[] 2.+5的相反数是______;-2.3是______的相反数;1与______互为相反数.

3.若x的相反数是-3,则x______;若x的相反数是5.7,则x______35.

4.化简下列各数的符号:6____,1.3____,3____.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是相反数

B.3与+3互为相反数

C.与互为相反数 52251311D.的相反数为

44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符号相反的两个数是相反数

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一定是一正一负

C.任何一个数都有相反数 D.0没有相反数 7.下列各对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有〖 〗

(-1)与+(-1),+(+1)与-1,-(-2)与+(-2),+[-(+1)]

11与-[+(-1)],-(+2)与-(-2),与.

33 A.6对 B.5对 C.4对 D.3对

8.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6的点有___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 与原点的距离是9的点有___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

(二)过关检测

1.若a2.3,则a_________;若a1,则a_____;若aa,那么a_____.

2.数轴上离开原点4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它们是______(关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5是相反数

B.与互为相反数

C.-4是4的相反数

D.是2的相反数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在一个数前面添加一个“-”号,就变成原数的相反数

B.111与2.2互为相反数 c.的相反数是-0.3 53122332D.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它们的相反数也互为相反数

5、化简:-(+3)=_____;-(-4)=_____;

(三)中招连接

1、(2007年)3的相反数是

2、(2009年)﹣5的相反数是 【 】

(A)(B)﹣(C)﹣5(D)5

3、(2010年)的相反数是【 】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反思 篇10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传统的五段式,即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多问题:学生被严重束缚,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不到很好的发展;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效率低下。通过两年多来学校“有效教学”的培训,我深刻地理解到:有效教学势必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成为我们每个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结合两年多来认识的有效教学理论和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认识,我作如下五个方面的反思。

(一)、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就能更好地组织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课程表准》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教师在上新课前,首先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用书上提示的教学步骤,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达到了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之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顺利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它既要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目标要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等特点。比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一节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正确理解空间图形展开图的意义,二是能通过自己动手,找出正方体的所有展开图。这两个目标优化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明确了课堂教学方式。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教学内容也相应地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三部分。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教学点,即知识点、能力点、非智力因素点。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点,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握准知能的结合点。能力点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掌握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非智力因素点主要指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信心、性格、习惯和情感。另外,对教学内容来说,还有一个教学容量的问题。教学容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数,量过大,学生接受不了;量过小,学生吃不饱。必须在保证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随时调控教学容量,着重调控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学生接受训练量、师生的双边活动和学生的多边活动量。因此,课堂教学内容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将教材内容实行科学的组合,并按一定的程序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意义,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易适度。教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要加强 知识间的相互有机的联系,重视语言知识的系统化、和连续性。同时也应该关注技能训练的程序化,注重真实语境下的活动设计。并且科学地安排教学顺序和层次,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在讲解九年级《三角函数的应用》这一节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内容:给定量角器、卷尺,测量旗杆高度,并且以此设置多个变式题型。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真正体现三角函数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充分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一般教学原则。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为此,教师应努力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采用“启发式”、“诱导式”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要注意教学方法选择的适时、适度、适当、适合、适应原则,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学过程要有流畅性。教师要注意教学环节的连接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教学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转换是否恰当合理。在转换之间,教师的指令是否清楚。学生是否能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教学要讲究生动性,要求教学过程充满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不断的期待。教学过程中的失误会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只有教师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出新,教学结构严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优化课堂教学活动

叶澜教授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强调在人的交往中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动”起来。因此,打破课堂的沉闷和焦虑,克服传统课堂中的单一和枯燥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明主和谐的状态中主动学习,形成课堂中师生有效互动,是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反思的重点。要实现课堂中师生的有效互动,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把握准确到位;

2、对学生学情的充分了解;

3、对教学环节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

4、对辅助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的精心选择;

5、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比如:在九年级上学期复习《二次函数》时,学生在解决问题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函数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考虑到每一种可能的方法,并在讲解时引导学生一题多解。

(五)、优化课堂教学的评估与反馈

课堂教学中的评估应根据教学目标,对语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度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时既要评估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情况,也要注重对教学方法、过程和效果的评估,评估时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估的指标要明确具体,语句表达力求精练、准确,既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又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课堂教学的反馈要适时、具体。学生练习正确时,表扬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练习出错时,要讲出原因,并提供同类练习,及时强化训练;对学习基础 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多提供参与机会,多鼓励,多表扬;对基础较好的 学生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努力方向。反馈是控制的灵魂,是对课堂教学活动实行控制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动、静观察相结合,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反馈信息。课堂练习与家庭作业是评估与反馈的重要方式,对于随堂练习与家庭作业,我们可以采取分层设计的方式,这样能很好的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讲了七年级《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后,可以设计如下A、B、C三级随堂练习。A级:计算(1)、︳-2︳-2004+(0.04)【(-5)200

320

2003

×】(2)、-3+(-5)×(5)

222230

B级:(1)若有理数x、y满足

22006(x-1)+∣x-12y+1∣=0,求x+y(2)若∣a+b+1∣与(a-b+1)互为相反数,判断a、b的大小关系 C级:用★和☆表示一种运算:对于有理数a、b,都有a★b=a和a☆b=b,则(2006★2005)☆(2004☆2003)的值是多少?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反思 篇11

一、新课程可喜变化

1.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新课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比传统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呈现勃勃生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学习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2.教師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机遇,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们迫切需要更新理念,提高整体素质,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蔚然成风,新课改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新课程实验中的困惑与思考

1.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此创设教学环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

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教师常讲“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来吗?部分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更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走出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的意境。

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

4.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有的教师整天忙于制作的课件只是课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数学课应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图画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课件只是一种点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理性思考。

5.“课堂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

常有教师专心课堂教学后记,把教师本人的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比较,描述课堂中出现的异常与教学目标的状况差异以及今后需改善之处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把课后体会混同于教学反思,其实这只是教学反思的一个方面。本次课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启蒙运动”,教师不再是“习题的讲解者”,作为课程的建设者的教师案桌上除了数学习题集,还应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论。

6.评价的多样化与呈现形式与中考指向“短路”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可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数学学习评价多样化,评价形式要求通过评分+评语形式呈现,而现实的升学压力和功利性,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成为课堂主旋律,更关注中考命题走向、题型分值,而对全新的中考命题新框架、新思路、新亮点,部分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缺泛细致深入的专业化研究。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12

一、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

总结我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积累, 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在教学实践前进行的反思。

这一点, 往往被教师们忽略。其实在备课与制订课程计划的时候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至关重要。现实教学中, 很多老师在进行反思的时候, 往往是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表面上的反思, 而很少有人去反思自己教学方式和方法背后的教学观念。很多人只就事论事, 单就某一个教学方法的使用而去思考这样做或不这样做, 没有深层次地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 好处究竟在哪里, 以及为什么不选择其他做法等等。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商敬友在他的《语文教育退思录》里这样写道:我从事语文教育已有四十余年, ……然而, 追思往事, 失误之处不少, 不只是方法上的失误, 更重要的观念上的困惑。观念指导行为, 行为决定成败, 专家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 只有在教学前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才可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第二,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反思。

凡是从事教学的老师都知道, 课前的备课都会对课堂教学的各方面做出充分的设计, 然而, 当我们的这些教学设想在教学中真正实施起来时, 却未必能顺利进行, 它会受到教师自身、学生基础、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教育机制监控自身的行为表现、关注学生的反应,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反思、处理并做出适当的调整。

1. 反思新课引入情境是否得当, 所提的问题或例子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第一课时的时候, 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如下情境:两棵树之间的水平距离为8米, 两棵树的高度分别为7米和1米, 一只小鸟由小树顶飞到大树顶。问小鸟飞了多少米?这样的问题情境很有情趣,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由此可见, 新课的引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环节, 良好的开头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反思教学重点、难点是否得以解决。

例如:学习分式时, 介绍了分式的概念之后, 我通过填表让学生发现:当分母为零时分式无意义。此处先讲无意义, 再讲有意义, 既降低了难度, 又加深了印象, 这就是我不断反思后得出的突破难点的一个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能否突破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良好, 而且还会影响到以后知识点的学习。

3.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的改革应顺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从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改掉学生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法。

第三, 在教学实践后的教学反思。

在进行了一节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后, 应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回顾, 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 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进行课后反思应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原则, 即把教学中成功的方法与失败的例子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反思。

1.总结精彩之处, 反思遗憾片段。

在上述勾股定理的学习中,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觉得这就是教学的精彩之处。

教师要习惯将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教学中的心灵感触等, 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 可以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但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需对它们进行必要的回顾、梳理, 并对其做出深刻的反思和剖析, 使之成为我们提高教学水平的有力保证。

2.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会对学生有伤害。

作为与学生接触频繁的数学教师, 我时刻对自己的行为反思, 因为教师的行为可能会在无意中伤害学生, 虽然这并不是教师的本意, 但这不当的行为会对学生的心灵构成伤害, 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接触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3.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是否让各层次学生得到发展。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通常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 要求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 掌握同样水平的知识。但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不同, 学习态度不一样, 哪能做出同样的要求呢?因此,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 认真研究各层次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只有因材施教、因“层”施教, 我们的教学才能主动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从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主导, 学生时刻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 从学生的行为、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学生对老师的期待、评价中都会反映我们的教学状况。我经常与学生聊天,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动向;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掌握知识的程度, 从而折射出自己的教学状况, 不断修正自己的失误, 改进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当然, 教学反思的途径很多, 我们还可以通过同事的听课评价、家长对学生发展的意见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总之, 一个成功的教师就是在教学中反思, 在反思中积累经验, 在经验中学习而不断成长、发展起来的。

摘要:在备课与制订课程计划的时候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至关重要。现实教学中, 很多老师在进行反思的时候, 往往是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表面上的反思, 而很少有人去反思自己教学方式和方法背后的教学观念。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 认真研究各层次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13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一般都要经过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主动建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初中数学的小主人。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达到新课程要求标准。具体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抓好学法指导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引导学生预习,细心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反思《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二、加强互助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外,更应该充分利用优等生这个教育资源,进行好生差生配对,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了差生的发展,构建了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它也弥补了教师课后辅导时间不足的缺陷。

三、课内重视听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四、指导学生思考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五、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但不是烂做搞题海战术,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

六、指导学生记忆。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14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效果关系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迅速进入思维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思维由浅入深,进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良好的课堂导入,犹如一座沟通的桥梁,衔接旧知识和新知识,还可以以旧知识的巩固带动新知识的理解。当然在导入时,应先了解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知识水平,设置更高一级的知识水平,才能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要求,此外有效的导入还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

二、反思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大环节的策化上,让过程的设计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课堂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转的格局,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着,鼓励主动探索,大胆质疑。

在组织教材上,应根据教学目的,仔细斟酌教学密度、广度、深度和速度的安排,不能随意性很大,时而过难时过快,挫伤学生学习信心。时而过浅过慢,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时间设置上,应研究一堂课的复习提问、新授知识、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的时间,应当堂完成本节课教学计划,不能留尾巴。

三、反思师生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浅议初中数学反思性教学 篇15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性教学,学生反思,教师反思

一、数学反思性教学的价值探讨

1. 让教师的理论知识更具体化, 便于传授

如何让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更科学地传授给学生,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反思教学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帮助。原因是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 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文化氛围的影响, 从而使得他们的知识和学生学习产生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例如按照新课程标准,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如果一个数学教师在上完一节数学课后, 发现自己竟然是满堂灌的上课方式, 通过自我反思, 他就会有所觉察和感悟, 从而改正自己的教学方式。

2. 反思性教学让教学更符合教学理论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 反思可以让教与学脱离长期形成的惯性模式, 从而使其教学更符合教学理论。反思会对一些看似如何符合逻辑, 但是要对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现象进行纠正, 从而可以让我们从习惯性教学中解放出来, 有助于初中数学教学更为科学。

3. 反思教学使教师理论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都得到提高

如果教师善于反思, 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如果你掌握了理论, 而又不停地进行反思, 那么反思后就会逐步对你以前不合理的认识或理论进行重构, 产生质的飞跃。从而让教师的教学经验更为丰富, 专业能力更加过硬, 创新意识也更加明显, 容易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而对学生来说, 通过反思可以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少走弯路,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内容

1.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学生应该对自己数学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这个反思既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 也是一个不断验证的过程。学生应该对自己原来认为以及思考的和现在所认为的进行比较分析, 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或者现在看来仍然是成功的地方, 进行不断地分析和琢磨, 然后作为学习经验, 应用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当中。此外, 学生应该对学习知识的内容进行反思, 这时候, 数学教师必须起到应有的作用, 尤其是我们要对本质相同的数学想象, 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进行反思和总结、归纳, 这样才能提高反思的效率和质量。最后我们要对学习数学的方法进行反思, 好的方法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但并不是好的方法适用于所有数学知识点的学习, 数学方法不能脱离要学习的内容而存在。学生应对学习当中所用的方法进行不断的反思, 从而使每个学习方法应用到最为合理恰当的位置, 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2. 教师应该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反思, 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反馈, 又是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前反思主要确定教学目标是否合理, 规划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目前设定的教学模式是否合理, 教学过程中遭遇意外情况时应如何处理等。教学前反思, 是教师反思的一个预备环节, 内容不易太多, 但要把握关键环节。

教学中反思, 既包括了对教学前反思的验证, 又包括了教与学互动过程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思考采取的教学方式目前看来是否有效, 是否需要改变目前的教学策略等。教学中反思是初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关键环节, 教师必须加强教学中反思性教学技能的锻炼。

教学后的反思, 是指教师在上后一节课或者上完某一计划阶段的课后进行的一种反思。教师应该通过这种反思, 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通过纵向或横向比较的方式, 找到原因所在, 然后进行改正。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发现初中数学实施反思性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也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以及自身的特点, 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科学合理设计。我相信, 通过反思性教学的开展, 一定能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畜牧兽医水产局行政审批科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