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招聘的标准体系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立招聘的标准体系(精选8篇)

建立招聘的标准体系 篇1

进行有效招聘体系的创建并不完全出于招聘工作本身的任务要求,而是要以组织经营发展的战略为中心、围绕组织的中短期经营目标、结合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来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工作目标、方法及具体的工作中建立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灵活多样的招聘体系,最大程度保证组织的稳定发展,减少招聘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一、进行工作分析,制定明确、详细的职位要求描述和工作说明书。

在现在组织的发展中,新的工作不断的产生,新的生产技术不断的出现,组织的内外部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及时的工作分析至关重要。对于招聘工作而言,招聘者对工作分析过程的参与,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胜任某项工作所必须的资格条件掌握适时的岗位变化,并及时的预测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人力不足。明确、详细的职位要求描述和工作说明书在人力资源的实务中是重要的依据,同时可以减少招聘工作中的盲目性,避免在对应聘人员高低条件的把握时出现随意性,通过明确、详细的职位要求描述和工作说明书为组织招聘到的也许不是最好的人员却是最适合岗位要求的人员。在招聘过程中,招聘者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能完全被应聘者优秀的个人条件所吸引,要以职位要求描述为基准。这是因为高于岗位要求的人员所获得的工作满意度较低,起薪的要求也会多变,不利于薪酬制度的一致性,同时他们的工作成就感可能会很快的满足最终厌倦而离开,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组织还是个人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人们常说:只有找对人才能做好事。一份明确、符合实际的职位要求描述和工作说明书就是招聘者不可缺的也是建立招聘体系的首要条件。

二、开发合理的组织人力需求变化预测流程

一般来说,人力需求变化的预测是和组织的发展战略、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对应的,对人力需求的预测主要是指在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的预测。有了合理的人力需求变化预测流程不但提高了招聘工作的主动性、增加了招聘工作的时效,增强对市场和竞争对手的适应力,而且能够帮助组织降低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人力风险,从而提高组织的相关利益。

影响组织人力需求变化的因素有:组织结构的调整、市场的供需关系、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组织发展的目标规模、人力的稳定性、行业内其它组织的变化等。为了及时取得这些真实、准确、有效的预测结果,就必须广泛地收集影响人力需求变化的各种内外资料信息。

组织内部资料信息的收集宜采用扁平化的工作流程,根据以上相关因素开发合理的预测工作流程,规范各部门的预警机制和定期报告(如市场部提供目标市场的变化、市场占有率的增减等定量指标的描述),加强招聘者和直线经理的经常性沟通结合各相关部门定期提供的资料信息,可获得一个比较准确、及时有效的内部人员需求信息,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将流程的操作程度作为组织内各部门绩效考核的一项内容是信息获得必不可少的保证,没有相关的绩效考核作保证就很难想象可以获得及时、准确的内部信息资料。

外部信息资料包括的内容:国家经济发展趋势、本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组织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的供需数量、国家和地区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外部资料信息的获取一般由人资部门负责,可采用询问调查、文献调查、委托专业机构、个人面谈等方法。

在得到影响人力需求的各项内外部原始信息资料后,我们一定要进行科学的加工和提炼,找出有用的信息,删除无用的资料。对于信息资料的把握利用程度,具体的操作者一定要具有前瞻性,要从有利于维护组织利益、有利于发挥人力潜能的维度去考量。人力需求变化的预测流程是建立现代科学的招聘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从传统的事务性招聘:登广告、打电话、面谈向现代的有预见性的科学招聘的转变,是由量到质的改变。在人力需求变化的预测流程实施和最终结果得到检验的全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好事前的评估和事后的反馈工作,使预测流程的操作性更强、合理性更高。

三、 创建层次丰富的招聘渠道和灵活多变的招聘方法

人员的招聘可实行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在组织内部进行招聘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能,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积极性,降低组织的招聘直接成本。一个公正、透明的内部招聘服务对于大、中型组织的人力选聘具有非常积极的优势。不透明、不合理的内部招聘服务往往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降低员工的绩效。

内部选聘就是将空缺职位首先通过多种方式在内部予以公布,如BBS、内部网、绩效评估后的反馈会议等,要保证信息在内部传递的最大化覆盖。同时要鼓励员工的积极参与,可以自我推荐、他人推荐、部门举荐等,要做好这一步,建议在做绩效考核时将应聘的积极度和员工或部门相联系,在制度上鼓励员工的应聘,把应聘者的积极性和个人发展联系起来,这样在制度上有积极性,同时也不会伤害员工的自尊心。对于不被选用的员工,要详细的说明原因并提出其个人展望,让每个应聘员工的整个应聘过程都成为一次提高的过程。当内部招聘没有适宜的人选时可采用外部招聘,尤其是在补充初级职位和获取具有新技术、新思想的员工时更适宜采用。

外部招聘的人员来源有职业学校、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行业内的其他组织、社会失业和下岗人员。选用适宜的人员来源要考虑职位的需求和组织的发展,在组织不同的发展时期即使对相同的职位要求,人员的来源也是不同的。对于外部招聘有很多的方法可以采用,这时招聘者还要考虑的是结果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并且在招聘方法的采用上要和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相适宜。在招聘活动中,每个组织都会有很多方法可供选择,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采用长效、公开、经济便捷的电子化招聘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建立招聘的标准体系 篇2

新疆是资源性省区, 结构性矛盾突出, 当前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 任务非常艰巨。同时, 新疆节能的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 节能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配套法规和标准体系还不完善, 特别是重点行业、企业和产品的能耗水平仍较高, 节能管理方面与先进省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节能潜力还没有被充分挖掘。此外, 由于新疆经济结构中电力、煤化工、石油化工、有色等高能耗行业增长速度较快、比重较大, 也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加快节能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同时, 节能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为全面、系统、有效规划新疆节能工作标准化的全局工作, 使其在科学、有序、高效的轨道上顺利发展, 构建自治区层面的节能标准体系, 对在宏观上指导和控制新疆节能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发挥节能标准的门槛作用、严控增量和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制定和实施节能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及意义

1.1 存在的问题

工业节能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与主攻方向[1], 企业是节能的主体。初步调查发现, 目前影响新疆主要工业企业、建筑、交通以及公共机构领域节能工作深入、有效进行的一些问题如下。

1) 工业企业、建筑、交通以及公共机构领域节能工作管理模式与当前经济增长模式不太适应, 总体上还是粗放型的能耗管理模式, 能源消耗总体管理水平和能源制度水平都没有跟上管理集约型、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2) 如今先进技术发展速度很快, 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及规范体系却很不健全, 相对滞后, 两者的发展出现了脱节[2]。没有覆盖全区、全社会各行各业的成体系化的节能标准体系, 不利于主管部门对有限节能专项资金的合理调配、使用, 不利于主管部门对节能工作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情况掌握。

3) 现行工业企业、建筑、交通以及公共机构领域节能标准种类和标准数量相对较少, 再加上新疆又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在许多方面即便有已发布的国家标准, 在新疆这个独特的环境还应做相应的修订和补充;此外, 在已制定的相关节能管理和技术标准也存在执行不力的情况;再有, 许多现行节能标准存在标龄过长、标准质量不高的问题, 亟待调研新的生产情况进行更新。

4) 占全新疆总能耗50%以上的主要工业企业其重要用能设备的运行状况令人堪忧, 亟需权威部门对其进行检验检测, 并进行相应的改造或更新换代。

5) 新疆能耗60%以上的工业企业领域、建筑领域节能工作人员对标准理解程度参差不齐、管理水平差异很大, 相应标准缺乏有效贯彻落实, 各行各业能耗管理意识较为淡漠, 节能管理工作水平和意识亟待提升。

1.2 必要性及意义

制定和实施新疆节能标准体系对推进该区节能减排工作非常必要, 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立能够指导自治区节能工作的自治区主要领域节能标准体系框架, 便于自治区节能减排工作主管部门从宏观上掌握自治区节能减排工作;有助于节能工作管理部门依据系统理论, 形成自治区节能工作的标准化、体系化、系统化的概念;有助于节能工作主管部门正确梳理节能环节;有助于实现对工作的整体规划、全面立体式的管理。

2) 建立节能标准体系有助于自治区各行业主管部门明确目标、分工合作, 共同安排好节能技改工作。在节能管理、能耗限额标准、节能设备标准和设备能效标准中立体式地规定生产工艺能耗水平、节能设备的应用、耗能设备能效水平、节能管理等各方面内容[3]。各行业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标准了解企业的总体管理、设备水平、能源利用效率等情况, 有助于技术人员分析企业进行节能改造的可行性和潜力, 可根据各自具体实际情况, 制定节能改造规划, 有步骤地实施节能改造工程, 不断提高耗能单位的能源利用效率。

3) 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有力实施将促进自治区各行业、各企业、公共机构更好地贯彻国家、自治区的节能政策;有助于自治区的节能监察、能源审计、合同能源管理等系列工作的顺利开展, 并在工作推进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标准体系, 使节能工作步入一个不断深入的螺旋上升式良性循环中。

2 构建节能标准体系框架

2.1 体系的原则及层次

建立完善、实用的新疆节能标准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全面系统的原则, 宏观管理的原则, 突出重点的原则, 技术进步的原则, 动态管理的原则, 国际接轨的原则[4]。

新疆节能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图主要包含3个层次:1) 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2) 节能基础标准, 各领域相关的基本术语、图形符号、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节能评价原则及其他类标准;3) 涉及各主要领域的节能管理和技术标准, 在这一阶段先考虑道路交通、建筑、工业和公共机构这4个对节能工作影响最大的领域。

各领域都有其相对应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所以按照领域来分子标准体系, 有多少个领域就有多少个对应的子标准体系。在各个领域还可以有自己的标准体系, 如工业领域各行业可以再分更细的具体行业标准体系等。

2.2 标准体系框架

新疆节能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图如图1所示。为简化、方便使用起见, 法律、法规, 基础标准合并为一个层次。

建立各领域节能子标准体系。道路交通领域标准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对于工业领域、建筑领域和公共机构领域的节能标准体系结构可参照工业和道路交通领域的结构图。

3 编制标准明细表及制订地方节能标准

3.1 编制标准明细表

当前我国节能工作相关产业的发展非常快, 使许多领域和行业节能标准的制定严重滞后, 亟需对其进行修订或更新。为完善自治区节能标准体系, 填补地方标准空白, 本研究拟对自治区节能标准体系中的能源管理、能源审计、能耗限额等方面缺少的地方标准开展制修订工作, 最终为标准体系形成完备的支持分支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标准制定的分工, 该项目主要针对工业领域, 不涉及建筑、交通领域具体标准。

新疆工业企业节能标准体系建立工作将涉及自治区电力、冶金、有色、煤炭、石油石化、机电、轻工、建材等行业中的重点企业。各行业节能标准制定小组根据本行业具体情况, 提出本行业主要企业的节能管理标准子体系、节能技术标准子体系, 提交项目专家组审核后确定最终体系框架。最后, 根据体系建立的要求, 充实体系内容, 提出具体制定的节能管理、技术标准标准明细表。

3.2 制订地方节能标准

新疆自2009年3月至2010年制订了包括DB65/2961.1-2009《工业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第1部分:通则》在内的16项能耗限额地方标准, 在节能减排标准制定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奠定了前期基础。

在此基础上, 新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新疆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各行业主管部门及其研究机构拟共同起草《企业能源审计报告编制规范》、《企业合同能源管理技术方法》、《尿素单位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原油 (气) 单位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吨钢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白酒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等数10个能源审计、能源管理和能耗限额地方标准。

该项目拟通过全面收集国内外节能技术资料、相关标准, 在充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各种自治区适用的最新节能技术进行适用性分析、比对、筛选、试验验证, 以保证新制修订标准的先进性、配套性、可靠性。并通过研究实验, 制定和节能新技术充分结合的各领域的节能监测、清洁生产、节能设计、生产过程管理、能源管理、能源审计、能耗计算等各方面规程、标准和方法, 以充分发挥节能新技术的节能、减排和降耗潜力, 形成集约化的省能源、低排放、高产出、低成本模式, 大幅提升全社会的能源消费水平。

4 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新疆经济主管部门对经济、行业、社会运行的宏观调控;有助于领域间、行业间、行业各部门间、行业各企业间进行相互协调;有利于主管部门合理管理和利用有限资金, 促使管理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显著的领域相关企业脱颖而出;通过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 可以达到人力、资金和时间上的节约, 而改善生产服务环境和服务质量, 建立有序化的作业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可获得最佳的管理秩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5]。

标准体系的建立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产品的竞争力[6]。自治区节能标准体系的发布和实施, 可实现对社会管理各方面、企业能源管理方面的源头管理, 节能标准体系贯穿整个社会和经济运行全过程。再附之配套奖惩, 能够加快淘汰落后, 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业的过快增长, 可以正确引导投资方向;能够降低社会运行、经济活动、企业生产等整个过程的能源消耗, 杜绝能源浪费, 减少污染产生, 逐步实现以最小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代价, 获得最大经济产出的目的, 提升社会的活力、企业的生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彦彭.我国节能减排进程的评价与比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 (3) :116-121.

[2]叶凌, 姚杨, 王清勤.节能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建筑科学, 2006, 22 (6A) :1-4.

[3]吴望生, 张番, 唐志刚.基于AHP模型构建高校节能降耗指标体系[J].节能技术, 2009, 11 (6) :550-554.

[4]陈佳鹏, 丁日佳, 李冬嵬.论我国煤炭标准体系构建思路[J].煤炭工程, 2007, (4) :97-99.

[5]倪耀琪.无以规矩, 不成方圆-浅谈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J].浙江能源, 2004, (5) :54-55.

建立标准体系 创建服务品牌 篇3

在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北京一福)的荣誉墙上,大大小小的称号记载着他们27年的光辉历程。

2014年4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评审专家组代表一行三人进入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就北京一福申报2014年首届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进行为期一天的现场评审。

着力标准化建设 创建服务品牌

从“ISO 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到“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服务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再到成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一福始终立足标准化建设,在行业中成为典范。

2012年,北京一福申请了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对原有的标准化体系进行了优化重塑,细致梳理了从老年人入院咨询、办理手续、入住享受各项服务直至离院环节,力争在服务流程上做到“程序最简、效率最高、服务最优和管理无缝衔接”,最终形成了241项标准。2015年,北京一福以98分的优异成绩通过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的审核,得到专家的高度认可。

北京一福从“身体、心理、社交”等多方面分析老年人的需求,对自身的建设能力和同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剖析,围绕“恪守标准,执行到位;规范服务,管理高效;持续改进,创新竞先”的标准化方针,以充分体现“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硬件设施”为切入点,以“系统开展需求分析、重新梳理服务和管理事项、全面整合资源,优化养老服务标准体系”为总体思路,实现了老年人需求与院内资源的全面对接,创建了优质的养老服务品牌。

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院长常华介绍,福利院坚持走质量型发展道路,以标准化建设为重要技术支撑,不断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

推进质量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

多年来,北京一福始终把提升为老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视作兴院之道、强院之策,遵循“一心一意奉献老人,全心全意贡献社会”的办院宗旨和“传人情扬仁心,用笑脸尽孝道”的服务理念,致力于打造“高品质、规范化”的专业为老服务。

通过制定标准、落实标准,一福充分体会到: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就是要通过“服务质量的标准化、服务方法的规范化和服务过程的程序化”来获得全面优质的服务,以满足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

建立标准化的运营管理体系 篇4

迪士尼影片《海底总动员》里有只记忆时间只能维持七秒钟的小鱼。现在,这只小鱼游到某些开发商的鱼缸里了。这些开发商对于自己耗费巨资获得的开发经验和宝贵教训的“记忆”像小鱼尼莫一样短暂——虽然项目做了一个又一个,但每操作一个新项目时,还是会犯曾经犯过的错误,一次次重复交学费。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则出现项目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

没有标准化运营神马都是浮云

出现上述问题的企业,一般都将各项目产品关键标准的把控权交给了各项目,交给了专业能人,而没有建立企业层面的标准化运营体系。当项目启动后,各项目在缺乏统一指导的情况下自出心裁。当能人离开后,组织能力一切归零。

为解决这些问题,万科等领先企业建立了标准化运营体系。通过不断发掘并整合项目实操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实现“像麦当劳一样运作”的标准化运营。第一,让项目操作经验教训得以总结并在新项目得以推广;第二,增强企业在规模上的承载力,保证规模扩大后的风格统一。房地产标准化运营体系的三个层面

价值链整合、部门协同和标准化动作是房地产企业推行标准化运营的三个层面。

作为一家价值链整合型企业,万科将多个非核心操作环节实施了外包。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合作方能够快速理解万科标准?一方面,万科与核心外包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将自身的标准化要求融入材料设备等产品供应商的生产环节;另一方面,坚持主动对销售代理等服务供应商进行标准要求培训。万科希望合作伙伴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在进入万科对接体系之后的第一时间了解万科对工作标准的要求,避免工作偏差。几乎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存在工程外包的问题,一些企业不重视对外包单位的标准化要求和培训,结果自身要求传达不到位。

在企业内部标准化层面,万科首先由总部进行标准化流程总体规划,对流程大纲和方法论上提出统一要求。其次,组织各层级专业部门根据可行性研究、项目及产品策划、设计管理、采购与供应商管理、施工过程管理、营销管理、客户服务、成本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测量和监控管理等业务环节建立面向产品和客户的跨部门流程系统。

万科还进一步在上述跨部门流程中找到关键节点,对关键节点进行操作动作层面的详细描述。在会所功能设置这个环节,万科专门有《万科集团住宅会所科目配置研究报告》,对于各产品线的会所配置功能设置、空间标准、设备标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比如明确要求某些产品线的会所应设计厨房,以便于业主开展商务会议或业主租用聚会。又如在橱柜布置方面,万科明确规定橱柜布置应遵循洗、切、炒的流线,以间距800为宜,炉灶应避开窗口设置,并考虑两人同时操作可能,橱柜进深大于560,长度在2000-3000之间。吊柜进深350,净高不小于500。电气插座应避免靠近水盆、灶具,并结合家具布置。

也许有些人会问,这些技术细节国家和地方都有相应的规范,企业有没有必要另起炉灶来做呢?我的看法是,非常有必要。通用规范充其量也只能满足最低的使用性或安全性需求。举例来讲,对于高层建筑,室内喷淋是最有效的灭火手段。但是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只有全部采用中央空调的地方才要求必备喷淋系统。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除了写字楼之外,即使最好的高层住宅也不必配备全套喷淋系统吧——这显然不符合高端客户对于安全越来越高的要求。此外国家规范也无法按照企业的产品档次要求进行分层次描述。因此除了明确无疑的常识性标准之外,企业都应建立高于国家规范的自身标准体系。而选择哪些节点建立企业标准,则是专业人员和专业咨询公司应思考解决的问题。

如果没有贯穿三个层面并细化到动作级别的标准化运营体系,很难想象万科如何超过500亿元的企业规模上保证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均衡协调,保证客户认知的高度统一和产品服务的高质量。走向标准化运营的六大难关

在整个公司内部分享有价值的专业知识并形成公司标准,听起来很诱人。有人甚至宣称行业的未来属于能够做好标准管理的大中型企业。但标准化运营实施起来却有很多难关需要克服。第一,建立循序渐进的标准化运营路径。

经常有房地产企业的流程运营主管向我抱怨,老板天天调整组织架构,每个人的岗位职责都搞不清楚,何谈组织运营标准化?我的回答是,标准化运营不要奢求一步到位,而是应该在可行的选择集里做到最优。事实上对于发展期的企业,特别是对于那些大股东占绝对控股地位的企业来说,组织架构和其他方面的经常性调整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情况下我们更有必要推行标准化运营,以备当前岗位人员流转或升值时操作性标准出现青黄不接。

第二,获取企业决策层的持续支持。

当标准化运营深入到动作行为级别时,仅仅靠所谓标杆企业模板和员工主动是不可能完成的。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是将掌握关键业务机密员工的独有知识进行组织外化。至少有两大因素导致这一进程非常困难。首先,核心员工可能因为担心自身知识贬值而抵制分享;其次,将个人知识总结为一般性知识,并在企业范围内共享,保持知识鲜活性的同时提炼标准的可复制性,在思路和技术上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来完成。只有决策层的持续支持才能让这项困难的工作落实到位,实现持续改进。万科等领先企业目前依然在不断优化自身标准化运营的途中,领导层从理念上的重视和操作上的支持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第三,让优秀人才与标准化运营相得益彰。

近几年,国内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改良路径经历了从游击队(依赖个别专业人才,缺乏标准化运营)到正规军(开始重视标准化运营,期待取代个人能力),再到飞虎队(既重视标准化运营,又重视优秀人才的个人能力)的三大阶段。充分发挥标准化运营体系和优秀人才个人能力双重作用,使之相得益彰,房地产企业才能建立牢固的组织能力。一方面,优秀人才的个人能力使企业的标准化运营体系不断升级充实,另一方面标准化运营体系则将提高所有员工的工作能力,让更多人才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并不是所有的环节都可以很好地简单标准化。对于房地产公司尤其如此,很多知识性员工的工作难以提供量化指导和检查。此时标准化运营体系能做到的是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经验教训案例和工作要点指导,但如何消化这些案例和指导并创造性地运用在新项目的工作中,则要依靠人才的主观能动性。第三,标准化运营本质上是个战略问题。

从顺驰到融创,孙宏斌(博客)在失败和坚持中对标准化体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180°的大转弯。在顺驰时代,老孙偏执地实施战略扩张,甚至试图让保安都知道顺驰的战略和核心价值观,却疏于企业管理及产品把控。在这一阶段,他将运营权利尽可能地下放,集团层面不做任何统一,更不用提标准化的问题。而现在老孙将融创定位为高端精品住宅开发商,将占有稀缺的土地资源和打造品质作为立身之本。因此他本人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运营管理和产品品质上,“慢慢走”,逐步建立集团层面的标准化运营体系,为未来的再次发力积聚能量。

研究其他企业也发现类似问题,万科为什么极端重视标准化运营?因为万科的发展逻辑是“先做大,再做强”,企业管理的层级和项目不断增多,如果缺乏标准化管理,必将走向顺驰式结果。星河湾将自己的核心能力定位于产品溢价,所以也非常重视产品细节的打造,以及细节打造能力在各项目之间的传承性。

第四,实现基于产品线的开放式标准化运营。

麦当劳在对薯条炸制和汉堡制作进行动作分解的基础上实现世界一流的标准化运营,房地产企业也一样。标准化运营落实到操作层面必须是产品细节和操作动作的标准化。这些标准化细节和动作可以分为两大类:适用于全公司各类项目的普适性节点和适用于某些特定产品的节点。标准化体系建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标准化节点的类别和特点,基于产品线对部品标准、工法样板、成本结构、推广套路等进行深入分析,定义关键标准化节点。

冯仑(博客)谈到王石(微博 博客)为何有闲暇登山时曾讲了一个万科早期的故事,某次万科物业被客户投诉,王石在解决完问题之后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讨论制定了一个今后就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甚至预防预案,在全公司进行培训。从此万科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这是标准化运营体系开放性的一个极好的案例,王石就是因为制定出一套让规则本身可以不断成长的规则,才有闲暇去登山。一个优秀的标准化运营体系就应该这样开放:不断的有新知识补充进去,老化知识替代出去,需要标准化知识的人能第一时间从系统中获取知识,才能保持生命力和持续运营。

建立招聘的标准体系 篇5

通过介绍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核心,在分析2000版ISO9000族标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学习、宜传、贯彻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几点方法.

作 者:李冰  作者单位:新疆阜康冶炼厂,831500 刊 名:新疆有色金属 英文刊名:XINJIANG YOUSE JINSHU 年,卷(期):2003 26(2) 分类号:F27 关键词:实施   标准   建立   体系  

★ 小型企业会计制度

★ 小型企业年会策划方案

★ 小型企业员工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 颁奖曲

★ 电影《秘果》悸动版推广曲歌词

★ 爸爸妈妈辛苦了!

★ 春曲抒情散文

★ 采莲曲白居易

★ 考试三重曲

招聘官挑选简历的6个标准 篇6

1、过长的简历毫无作用

简历的长度和厚度:招聘者平均在每份简历上花费1.4分钟。一般会阅读1页半材料。过长的简历毫无作用,而且不容易突出重点。在简历后附上一大堆证明材料的做法并没有增加录取机会,但没有发现负面的影响。

2、传统邮递效果更佳

投递的方式:通过email和网站递交的电子版简历,得到的关注比通过邮件要少。平均会减少23秒左右。此外,我们发现会有约5%的电子简历会由于网络或其他问题没有被招聘者看到。因此,我们建议仍然通过传统的邮件方式,除非雇主明确表示出偏向性。

3、硬性指标要过硬

选择方法:约有20%的雇主承认他们会使用一些级别较低的助理人员来处理简历,这些人员会有一些硬性的.选择标准。另有45%的雇主认为他们进行初选时,也基本只看这些硬性指标。

常见的标准?以雇主使用的频繁程度为序:1、六级英语证书2、户口3、专业背景4、学校名声5、在校成绩?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标准不一定会在招聘要求中注明。?

4、外企重视英语和学校

关注要点:中国的公司和外资企业的关注点有一定区别。总的来讲,外企更重视英语和学校名声,中国公司看重专业和户口。越是热门的公司,其往往对在校成绩更关注。建议学生制作不同的简历来突出不同的要点。

5、总体印象重要所学课程次要

简历内容:只有23%的人能在半小时后大体描述它所看过的简历上学生具体活动和职位。他们只有一个对学生性格的总体印象。所以:是学生会副主席还是部长并不重要,关键是你不要给人留下一个书呆子的印象。但如果说谎,也容易出局。

很多简历上会列出自己的学习课程,只有4%的公司会仔细阅读。建议:你可以列出,但必须是重要的,而且不要超过一行。

6、简历表达好增加录取机会

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探索 篇7

1 标准体系促进了企业管理

桂林乳胶厂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根据国家《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建立企业标准化系统的意见》等文件精神, 建立了企业标准体系。但由于当时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的经营模式限制。在建立标准体系的时候, 企业缺乏主动性, 而且没有正确处理好标准体系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关系。因此, 当时的标准体系合理性、协调性、科学性不够, 体系显得非常庞大, 包罗万象, 对生产技术管理指导性差。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产品外销量越来越大, 各项技术标准日新月异, 国家对内销产品也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如对企业生产组织、技术管理、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标准体系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然而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成为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事实证明, 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对企业确实产生以下效果:

1.1 技术标准形成标准体系的主体。

原来桂林乳胶厂的标准体系表中, 技术标准含量约占标准的15%~20%, 主要为产品标准、工艺规程、和通用试验方法标准, 并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主。随着采用国际标准和生产销售发展要求, 国家和顾客对产品的卫生、安全、标识、包装、品种、质量稳定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企业不得不自行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来满足这些法规、标准、顾客需求, 并加大了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控制。以避孕套产品为例, 国家标准修订频繁, 并等同采用ISO标准, 在产品性能指标上不断提高, 接收质量水平也不断提高。为此, 桂林乳胶厂先后制修订和实施了内控标准、详细的操作规程 (SOP) 、产品卫生规程、产品检验规程、包装检验规程、过程控制规程等标准文件, 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得到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通过了国内外多种认证, 并荣获国家名牌产品称号, 产品销售的区域不断扩大。所以, 如果没有这些技术标准作为主体, 是不可能使企业适应市场不同的需求。

1.2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紧密为技术标准服务

原来我厂的标准体系表中,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含量约占标准的70%~80%, 而且很多标准与技术标准不相干。如分房、幼儿园、食堂、图书室、门卫等, 而生产、科研、技术管理等与技术标准配套的管理标准含量不多, 内容上基本沿袭过去的一般管理制度, 对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职责、管理程序、考核方法等规定不到位, 指导性差。

针对这些问题, 依据国家关于企业标准体系建立的系列标准, 通过调整和完善企业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 使标准体系有的放矢, 理顺了管理渠道, 明确了管理职责有效地支持了技术标准的贯彻实施。

1.3 标准贯彻实施能力不断提高

我厂建立标准体系比较早, 但当时注重的却是形式上的存在, 以满足上级机关的检查考核为荣, 标准贯彻实施能力不足。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是企业标准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这次完善企业标准体系活动中, 我们通过大力宣贯标准的过程, 使有关人员进一步明确企业标准化的目的即“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变被动建立体系为主动建立;变满足上级要求为满足企业生存需求;变拥有标准体系为持续改进完善标准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的过程不断提高企业贯彻标准的能力。其能力表现在:根据企业发展方针目标制定企业标准化计划;收集和研究国内外标准;加大对标准实施的人员、资金、设备等资源投入, 组织和实施标准;提高标准制修订水平。使每个标准有发展方向, 有实施和检查, 有修改和提高。

1.4 标准体系管理手段科学化、现代化

原来我厂的标准体系只采用简单的绘图表示, 现在我厂运用了电脑网络技术, 使体系的全图、要素表、直至标准文本全部链接和四层展现, 并放在企业内部网络上共享。使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便于查询和提出改进建议, 而不是堆积在标准化人员抽屉里。对标准信息的管理上除与国家标准出版机构、研究机构建立信息联网外, 还与国外发达国家标准库联网, 过去获得一份最新ASTM标准需要数天时间, 现在联网后, 不超过1天就能解决, 大大提高了标准体系管理效率。

由于我厂在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中注重实效, 作法创新, 获得了区、市标准化主管部门的较高评价。

2 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

我厂的标准体系如前所述, 建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后, 与企业发展同步不断完善、修改、调整。今年, 我厂被自治区确定为桂林首家“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单位”后, 加大了标准体系建设的力度。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制定完善企业标准体系计划

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和建立标准体系一样, 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与企业各项工作各个部门进行协调, 需要有组织的开展, 需要资源的配置和人员培训。因此, 以我厂技术部牵头制定了详细的完善企业标准体系计划, 报厂领导批准。事实证明, 周详的计划对完成系统工程是非常重要的。

2.2 调整和加强了标准化领导小组

我厂标准化领导机构是厂标准化领导小组, 后经多年的变化, 老人相继退休, 新的年青技术骨干、管理骨干力量不断出现, 如不及时调整将无法领导企业标准化活动正常开展。调整后, 我厂标准化领导小组成员扩大到16人。包括厂领导、工程技术、科研开发、质量管理、经营销售、市场监管等方面专家。并将调整后的厂标准化领导小组人员构成、管理活动、职责分工以企业文件发布。其主要活动包括对企业标准化计划的审定、企业标准的评审、企业标准体系规划管理、企业标准化工作协调等。同时调整了企业兼职标准化员队伍, 形成和加强了企业标准化新格局

2.3 对相关人员进行大范围的标准化培训

为了更好地完善企业标准体系, 使之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企业标准体系要求、企业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及工作标准要求、企业标准体系评价要求等新标准, 我厂对调整后的标准化领导小组成员和兼职标准化员进行了系统的标准化培训达150人次。主要培训内容是:

GB/T 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 1.2-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GB/T 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

GB/T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GB/T15498-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GB/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

培训后对参加人员进行了考试和发证, 使所有从事企业标准管理人员做到持证上岗。目前, 我厂标准化人员均不同层次地获得了国家、企业从事标准化工作的资格。

2.4 研究和调整了标准体系架构

研究和调整了企业标准体系框架, 由原来繁琐的体系框架表调整为简洁的框图, 如下图。

2.5 标准整合, 修订、发布

调整企业标准体系框架后, 我们组织了全部兼职标准化员对企业现行标准进行了登记、修订, 对需要补充的标准加以分类补充制定。由于前期对兼职标准化员进行了培训, 因此在制、修定标准时, 所有标准在名称、格式、内容编辑等方面与国家标准要求基本相符, 并采用了TDS电子标准模板编写, 减轻了统稿人员的编辑负担, 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重要的是企业标准化领导小组成员都经过标准化培训, 提高了标准审查水平。在这项工作中, 我们认识到, 要提高企业标准水平是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的最终目的, 而提高企业标准水平的关键在于企业标准的编制人员和审查人员的标准化水平。

在编写和审查标准时, 我们非常注重和强调企业标准与国家新颁布的质量管理、市场管理、医疗器械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等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性。

目前我厂完善企业标准体系的工作已经进行到这步, 产品标准的复审也还在继续, 我厂将计划在近期完成所有企业标准的复审、报批、发布。

2.6 管理过程调控

在完成所有企业标准制修定发布后, 我厂将对这些标准抽样考核, 检查这些标准的实施情况, 对存在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不断完成管理过程调控, 使企业标准体系不停留在形式上的存在。

2.7 自评改进

抽样考核后, 企业将按GB/T 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标准进行自评和报上级标准化管理机关验收。

2.8 持续改进

我厂获得标准体系AAA确认后, 并不以此满足。企业还根据AAA确认时专家提出的改进意见进行了不定期检查和整改, 使企业标准体系达到更高要求。

3 标准体系的创新思路

企业通过建立标准体系的过程逐步体会到: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建立企业的标准化体系才是我们的目标, 它的建立才能使企业的标准体系发挥作用。

比如, 我们作过质量管理体系的都知道, ISO9001将顾客需要作为关注焦点, 这个焦点通常以合同或技术标准、协议等形式表达出来。光有需求是不够的, 必须有组织、职责、文件、资源、控制、监督测量、纠正活动等一系列活动要素为条件才能实现顾客的需求。同理, 企业仅有标准体系也是不够的, 标准体系的实质是标准或规范文件的集合体。只有通过组织、信息、实施、监督、修订、评价等一系列活动要素为条件才能发挥标准的作用和体现标准化对企业的作用。

因此, 桂林乳胶厂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适合企业发展的标准化体系。为了叙述之便, 我们简单地把它基本要素排列如下, 它的一般要素结构为:

这个体系包含了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静态包含了标准体系, 它是一个数据库;还包含了企业标准化的组织机构。静态部分是动态部分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动态部分最能体现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的状态, 人员素质和业绩。如标准信息部分。企业分别为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乳胶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广西标准化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具备美国ASTM标准、美国FDA、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东盟技术标准等40余个网络成员资格, 因此具备了标准研究和更新的良好条件;

又如体系中的标准化活动模块, 企业标准化组织每年将围绕这些内容总结和计划工作, 包括标准的更新修订、备案、采标、培训等使标准化在企业不是停留在口头上, 书面上, 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作, 并且是看的见摸的着的实际工作;

而标准化绩效方面模块更能提升标准化人员的素质和地位, 如企业在创名牌过程中, 由于高邦避孕套产品具备采用国际标准验收合格, 以及AAA级标准体系社会确认等资格, 符合名牌产品加分条件, 成为行业名牌产品得分最高的企业。通过这些事例增强了企业领导投资标准化的信心和决心, 更加稳定了企业标准化人员队伍。

4 共同探讨 夯实企业基础管理

通过我厂前阶段的完善企业标准体系的初探实践, 使我们更加认识了建立和完善以技术标准为主体, 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 将产品实现的要素、过程等分别纳入到企业标准体系, 使产品生产加工步入标准化管理轨道, 同时与企业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 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是加强企业标准化基础的有效措施, 也是促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 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以此为基础, 桂林乳胶厂先后获得美国PATH机构认可贯彻实施GMP规范的企业, 避孕套、医用手套、检查手套获得欧盟“CE”产品质量认证证书, 避孕套获得FDA“510”预销售通知书 (美国市场准入) , 南非“SABS”产品质量认证证书, 产品质量全面达到WHO标准和ISO4074:2002标准, 并通过测量标准化认证、环境体系认证和职业健康认证;2007年, 高邦安全套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2008年开始引入精益生产, 今年又取得了巴西国家卫生组织的手套产品质量认证和美国美联公司的现场审核合格证书, 目前企业正在中国化工集团总公司的领导下开始推行六西格玛管理。

在完善企业标准体系的探索实践中, 我们还认为, 企业不应局限于企业标准体系的存在形式, 而应侧重于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这就是企业标准化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能力。它包括谁来管理、管理手段、管理理念。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长期的持续的系统工程, 它的效果应该从企业效益、企业社会形象等多方面考察。

从目前和今后我国和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看, 企业标准化将面临更多新的课题, 如:企业标准化如何适应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企业标准化在我国规范市场过程中的动态管理;企业体制改革后的标准化体系;企业标准体系与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化等。我们将与行业内外标准化专家们一道共同探讨、夯实。

企业基础管理, 为企业在不断变幻的国际国内市场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出更大贡献。

摘要:本文介绍了桂林乳胶厂建立标准体系, 创建A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基本做法, 并在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中获得技术和各项管理的进步。企业不仅按照相关标准实施, 而且勇于思考和创新。并提出了企业今后探索思考的方向。

关键词:标准化,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编)

[2]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3]GB/T1.2-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4]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5]GB/T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6]GB/T15498-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建立招聘的标准体系 篇8

目前国内的会展统计体系还不完备,前段时间我到沈阳、长春、济南、青岛等城市做了一下考察,也特别关注了一下当地展会的统计数字,交流中大家都认为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规范。

据我们了解和调查,国内展会的统计数据有三个极端,有的侧重于展会期间的成交额,有的重视展会给举办城市带来的产业提升和相关收益,有的则偏向于展会给展馆本身带来的收益。这三个方面都不够科学和全面,因此,加强对会展统计的研究、制定会展统计的标准势在必行。

要制定我们自己的会展统计标准,一方面要参考会展发达国家的统计模式和方法,因为中国会展业最终要融入到国际化的背景和潮流中,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也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而是要结合我国国情,遵循科学、有效、客观的原则,形成我们自己的标准和体系。

就目前国内会展业发展情况来说,这个通行的标准必须有国家相关权威部门来制定。我们认为,北京一些相关的会展研究机构、相对比较权威的协会或者商务部相关的司处等等都可以牵头来制定这个标准。制定标准是当务之急,执行工作可以交给统计部门来做。

目前,宁波已经将会展统计提上议事日程,一方面要联合各方力量,包括统计部门、有关基础部门等来共同操作:另一方面,在内容上争取将各个方面、各个角度都吸纳进来,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可信的真实的数据。因为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统计体系,不但有利于整个会展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考,为我们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青岛市人民政府重大节庆活动办公室副主任谷佃军

我们前一段时间急需一些会展方面的数据,虽然四处搜集,却无法令人满意。一是数据少;二是数据口径不统一,无法分析、比较。如某市统计的是会展产业直接收入,直接拉动经济的数字,而另外一个城市拿出来的却是会展产业总收入,拉动经济的数据。

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统计机构是统计局,会展统计还是应该由统计局来具体操作,拿出来的数据才更专业,更权威,更有说服力。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从全国到地方,都没有会展统计标准,同样的问题在文化、服务等行业也存在。

我个人认为,建立会展统计标准可以分两步走一是通过行业组织,在系统内部尽快统一会展统计标准,以便于地区之间横向的交流和对比,二是向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传达我们的心声,推动统计系统和标准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步适应会展业发展的需要。

中联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开立

从宏观一点的方面讲一个展会的成功与否以及能否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展会策划者对展会主题的选定,展会主题的选定主要来源于市场信息、参展商意愿以及最终顾客期望的收集。现在的展会不同程度上对下述信息表现出关注,如:参展商满意度,观众满意度等,在收集信息的方式上有自己收集、委托展览服务公司等。当然信息的收集只是反映组织者关注的一个方面,由于同类展会信息不可能共享,因此现在都各自进行,对各行业展会信息的统一管理尚显缺乏。

总体说来展会统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权威的展会统计信息可以给办展者、参展商、观众提供参考,在很大程度上给他们以导向,这些数据可能关系到参展商及观众对展会的满意程度、参加意愿等。

就目前来说,会展统计体系的建立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广泛了解行业主管部门(政府)的态度,以及展览组织者所关注的方面至关重要,了解一些与展会相关人群的隐含需求,作为开发的重点,与办展环境相关的数据要与办展城市统计部门联系,另外,由于展会涉及各行各业,因此,各行业数据的统计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以获得较准确、权威的数据,最后,应找具有强大统计技术支撑能力的专家、科研人员研究体系的建立及其合理性、行业展会信息的保密性,当然,这也是办展者能否利用该系统的关键。

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国区总裁兰德龙

提供真实有效的展会统计数据是主办机构的义务。励展的展览会的数据统计是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来操作的,而且所用的数据统计标准是励展全球统一的标准这样做保证了我们数据的真实性。我们必须对我们提供给客户的统计数据负责。对我们而言,数据的真实性对维系我们与客户长期的、持久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关系正是建立在诚实与尊重之上。所以,那些致力于提供高水准客户服务的主办机构应自己承担责任来实施相应的标准和制度。

真实的统计数据便于我们了解展览会的真实情况,包括其在市场中的位置,以便对展会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估,并识别出需要加强的领域和需要调整的项目。同时,真实的统计数据能使我们能获得目标群体详尽,精确的情况,以便在未来的展会里更好地锁定这些目标客户,通过各项展会服务最大化地满足他们的业务需求。

励展于2005年11月30日首次在“环渤海电子周”中利用独立媒体信息审计商BPA来核实观众人数和登记数据,开创了中国展览行业引入第三方对展会数据进行专业审计的先河。我们今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NEPCON CHINA 2007展会再次引入BPA全球展会审计对所有基于注册登记的观众统计数据进行审计,这一次的审计还涵盖了观众登记统计系统及查证程序审计,以检测是否有重复数据并最终得出精确的观众人数统计报告。此外,BPA还会对观众进行取样调查,逐一联系抽样名单中的观众并确认他们出席过该展会。

尽快建立相对完善的会展统计体系可以帮助中国提升会展业的诚信度,帮助参展和参观客户在一个众多展会充斥的市场里鉴别良莠,优胜劣汰,促进中国会展业的理性发展。

数据统计标准可由国家主管会展业的管理部门牵头,邀请展会主办机构组成的专业协会或者直接邀请大的会展主办机构参与讨论并共同制定,然后主办机构可以自己决定是遵循这些标准还是不予执行。那些符合这些标准的展会更有资格在国际上推广自己的展会。

我个人认为,在中国建立会展统计制度或体系不是很难的一件事,但问题是如何保证在执行中、在统计的各个环节中不打任何折扣,不作任何折衷。如果不能保证统计体系的良好的、透明化的运作,最后公布出来的统计数据仍然没有参考价值、权威-陛和可信度。

提供精确的数据统计是需要投资的,因此,在中国,建立展会数据统计系统的直接障碍是费用。那些知名的主办机构会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投资登记系统和其他系统以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青岛海名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门振春

我们企业举办的展会比较多,其中有一半的展会数据统计工作完全由企业自身操作,另一部分则分别交给了北京和上海的两家第三方机构进行运作。

我认为,未来国内展会的数据统计有两种趋势,一部分企业因项目少、组织结构体系不健全,统计数据一般会请第三方机构来出具,而另一部分企业会逐渐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数据统计体系。这两种趋势没有主次之分,但执行统计主体有别,像会场登陆等专业化的统计数据会趋向于由第三方机构出具,而企业内部的信息库、信息分析系统由于牵涉到企业机密,其主流趋势是由自己运作。

建立完善的统计体系对会展企业本身来说意义重大。会展业发展到今天,“数据”已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和建立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完成参展商和参观商最大程度的信息交换,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而没有这个数据、这个体系,或者不建立自己的统计体系,完全交给第三方来操作,则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可能会造成与客户沟通不够顺畅等问题,影响企业的信誉。

目前建立会展统计体系有三大障碍,一是没有一个权威的部门牵头,二是某些机构或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可能会抵制这个体系,造成执行上的困难,第三就是谁来做的问题,要达到一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还有待于引导和带领。

我认为,这个标准应该由一个中介机构来制定这个机构可以是官方的,当然也可以是民间的或是某营利机构,因为制定这个标准是一个前期投入非常大的项目。

武汉尚格展览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珺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展会数据统计标准是一项比较繁杂、庞大的工程。我个人认为可以考虑首先以省为单位开展,并且首先在相对比较容易的领域展开,比如展馆。

采用形象的方式来说,就是在进行会展统计的时候,提供给统计对象一个表格,列举需要提供的数据,以及数据统计的标准。比如,场地出租率是多少?统计标准是什么?相当于提供给统计对象一个公式。有了这个公式统计口径就规范多了。

现阶段发展会展统计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统计数据的“出口”问题。到底由谁来做会展的数据统计,不同的部门或机构,对于会展统计的认识、态度以及专业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侧重点也不同,得到的数据出入也就比较大了。如会展办和会展行业协会以及统计局相比,会展办相对来说比较宏观,行业协会的数据统计要相对客观,而统计局则更加专业、细化。

因此,目前亟待建立统一的数据统计标准,并且要确定由谁来做统计。我个人认为应该由会展行业部门来操作会展统计,由此得来的数据会更专业、更客观。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助理、北京汇邦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侯金歧

2006年以前,展会的相关数据统计工作都是由我们自己做。2006年起,我们开始邀请第三方机构做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技术、设备都相当专业,做出的统计结果充分体现了统计的客观、准确、完整性等特点。第三方做统计工作比较科学合理,因为它不受主办方的束缚。主办方做统计的目的性很强,失去了统计的本意,对参展商或观众缺少起码的指导意义。

建立健全会展统计体系在规范会展市场、加强对会展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展会的规模、参展效果、观众满意度以及服务质量,这对主办方对下届展会做出准确、合理的定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就我们公司而言,今年我们将在人力、物力上加大对展会数据统计的投入。

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信息部主任赵伟

缺乏会展统计体系已经成为国内会展业与国际接轨的瓶颈之一,虽然会展业已被列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但在具体的统计细则方面却仍是一片空白。

全国城贸联(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作为唯一一个全国性、权威性的展览组织者行业协会,受商务部委托,自2007年开始了展会评级工作。城贸联会长及秘书长都非常重视商务部的委托,认真抓好和落实此项工作,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B/T10358-2002]专业性展览会等级的划分及评定》,在医药、汽车用品两个行业的展会中进行了A级展会评级试点。经过城贸联秘书处的初审、专家组的再审,并在国内众多权威网站公示后,目前,首批“A级展览会”已经出炉,下届名单筛选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展会评定过程中统计信息是一个很重要的评定标准。部分A级展会的评定工作已经结束,新一轮的A级展会评定已经开展起来了,作为城贸联信息部,我们也会进一步完善要求,加强信息统计和评选工作,并结合评定部门为商务部展会评级认定做好支持工作。

北京爱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盛登峰

爱展还是会展业的一个新兵。我们的服务对象包括广大的专业观众、参展商、展会组织者和展览机构,提供的主要服务包括预登记、现场登记、多功能自助登记、厂商展台登记、现场客户需求调查,业务机会匹配、客户关系管理等。通过这些服务,使得会展这个连结广大厂商和专业观众的平台,能够变得更加便捷,让会展交流变得更加顺畅。

会展数据统计的意义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其最直观的效果在于可以说服企业和观众应该参加哪个展会。要建立会展统计体系,肯定需要利用高科技手段,有些操作模式和标准在里面,这不是一套软件就能解决的问题。这个标准的制定,我们认为应该由第三方来做,这个“第三方”不能有利益牵涉在里面,最好是相关的非营利性机构,标准制定过程中,各种问题要进行统一,包括一些专业名词,像什么是普通观众和专业观众等等,这样可以确保大家说话的平台是一致的,标准制定出来之后,行业内的主要单位要认可,而负责执行的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机构,这样大家才能信服。另外,标准也是需要营销的,要让人们去接受这个标准。

制定标准不能闭门造车,单纯为了管理而制定标准,而不是为用户着想,那这个标准很难被人所接受。目前理想的状态是有一个相关的组织或主管部门来推动这个标准的制定,像德国、法国都是有一个完全中立的主管部门,但中国目前没有这种相关的权威性组织。我想,可以由前几位的大企业联合来制定标准,这样中小企业和后来者就只能遵守。当然引导方需要摆正心态,但只有引入大的企业共同操作,制定出来的标准在执行和可行性方面才更现实。

北京宝卡会展科技开发中心总经理张海潮

统计主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我们主要提供宏观的统计数据。

目前中国会展业的统计现状是,技术含量普遍偏低、统计数据缺少准确性、权威性和指导性。整个会展统计市场比较混乱,缺少专业的管理机构对整个会展行业的发展进行统一管理。

政府部门或是独立存在的第三方机构来做统计系统的标准比较科学合理,首先它不受限于任何一方,它做出的统计数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展会的真实情况,对参展商及观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政府机构自身的优势是具有权威性和监督职能。然而,目前我国并没有一家真正这样的机构。

商务部贸研院北京国贸促进有限公司总经理汪雷生

在实施展览统计工作中,利用电子与网络技术为重要技术支持,不仅能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能保障统计内容的准确性。我公司曾为义乌中国小商品博览会、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五金产品博览会、中国消费品交易会等数十个知名展览品牌做过相关的数据统计工作,统计工作是由我司开发的《商展通》软件来进行的,该软件主要对展览观众的国籍与地区分布、行业与职业构成、感兴趣的项目与产品、获悉展览信息渠道等内容来进行统计,这个统计过程贯穿展前、展中与展后的整个过程。

我们的数据统计工作以目前国际比较通行的标准进行,譬如展览面积是以展览组织机构提供的展位平面图进行现场人口核实,观众是以德国国际展览业协会(AuMA)的发布标准进行识别,报告的统计数据可按人次或按人数进行报告。统计标准以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的认证标准进行制定。

数据统计的意义在于帮助展览组织者透过数据所提示的信息来评估工作的方法与方式,调整相关策略与战术,从而全面提升展览的组织水平。对于我国展览行业而言,其意义在于能够使展览品牌与实际成效的核心信息透明化,给参展商与观众在信息对称的状态下进行选择,从而杜绝骗展、以次充好等危害展览行业健康发展的现象产生,规范展览市场。

从会展业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德国展览会统计资料自愿审核协会(FKM)的经验最具借鉴。该机构着重于对展览物理层面的审核,制订展览会数据统计的标准和规则,并聘请专业经济审计机构对展会主办者填报的展览会统计数据进行审核,从而保证了统计数据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西安远华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呼庆源

总体来说,按照主题,会展统计可分为展会本身的统计、地方管理展会的主管部门(如各地会展办公室)、各行业协会的统计。

展会自身的统计为微观统计,旨在用一些统计数据来吸引更多观众以及参展商的加入,这些统计多属于一些专业性的展会,它的受益方为进行统计的展会主办方。

地方管理展会的主管部门的统计为宏观统计,便于主管部门对本地展会进行管理,调控以及对资源进行整核。此种统计方式的受益方为政府机构。

各行业协会的统计,它是相对比较专业的统计,它的受益方为参展企业、观众和买家。但是,此种调查有很大难度。首先,我们国家统计系统还不健全,存在一些问题,第二,行业协会的统计有区域性限制。因此,此种统计有一定的局限性。我的建议是先完成展会统计的局部工作,再逐一将局部统计进行统一,最终实现以点到线,以线带动面之目的。

另外,展会本身的统计最可取,因为作为统计受益方,有足够的动力及精力对这项工作进行操作。

编后:

调查、采访过程中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是,会展统计体系受到广大参展商、观众和高质量、高水平会展活动组织者的欢迎和期待,他们普遍认为,会展统计数据是一个展会品牌和信誉的象征,建立一个成熟且完善的会展统计体系,可以有效直观地发现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加快我国会展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可见,尽快建立我国的会展统计体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目前缺乏统计相关标准,是我国会展统计数据混乱,统计体系迟迟不能建立起来的症结所在。

据考证,会展业发达国家一般由第三方运作会展数据统计,虽然也有主办方自己操作的一情况,但无论是哪方实行,最终都要由会展业协会等业界权威机构对统计数据进行公正审核,以向国家统计部门、宏观管理部门和经济研究部门提供真实的数据,并面向社会进行套布。

虽然会展发达国家的会展统计标准和统计体系可以加以借鉴,但建立我国的会展统计体系则必须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如对于单个展会的各项数据统计,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市场化运作,由展会主办方自愿邀请第三方统计机构做数据统计。而对于整个会展统计体系的建立,则要考虑到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发展快、政府参与度高的特点,应由政府出面尽快确定会展统计的主体执行机构,这个主体执行机构可能是统计局、会展行业协会或者其他相关机构。

目前,会展统计应该由会展行业协会具体操作的呼声比较高,从我国会展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也应该加强行业协会职能,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但是鉴于我国会展行业协会成立晚,运作体系还不成熟,如果由其运作,则必须有政府的支持。

上一篇:履行认真承诺实施方案下一篇:我又长大了一岁小学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