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活力课(精选6篇)
生本课堂添活力
为了展示我校特岗教师风采,进一步了解特岗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特岗教师健康快速地专业成长,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根据《城关小学2013年教师暑期业务培训方案》,我校于2013年8月22日上午在教学楼1---3楼举办了“城关小学特岗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城关小学、桑壁中心校、芝河中心校、南庄中心校的教师们分科目观摩了18位特岗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
18位特岗教师十分珍惜本次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他们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博采众长,认真听取教研员老师的专业化建议,以先进的课改理念、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丰富的教学手段,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和风格,亮出自己的教学亮点,向学生和听课教师展示了一堂堂活泼、生动、有效的课堂。
一、整体推进,回归教育的本源
生本教育的哲学基础是以人为本,还学生以“学”的自主性,还教师以“教”的自主性,从而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实行的是“双赢”策略,实现的是“双赢”目标。
生本教育在对学生关注的同时,也为教师进行了正位: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生本教育认为,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的舞台。生本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高度信任学生。生本课堂是对教师自身能力的巨大挑战,要求教师实时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识规律,然后适时、恰当地进行无痕引领、有针对性地诱发和有创意地调控。在生本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独霸者,而是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教师要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和学生共同学习、研究、探讨,和学生互相激励、影响、鼓舞;教师要实时地对学生做出真诚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与生成。要给学生以自信,让学生内心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新课改下的生本课堂是对教师能力的最大挑战。如果教师没有深厚的教学基本功,没有对所教内容的透彻理解,没有对学生情况的充分把握,没有超前的意识、灵活的头脑,生本教育难以实施。因此,教师只有正确定位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育的高效。
二、开展生本教学,我的课堂你做主
生本教育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课堂;它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
1. 依托学习单导学,构建生本课堂
为了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我校积极依托学习单导学模式构建生本课堂,充分展现了“教师欣赏学生,学生尊重教师,个体主动发展,同伴真诚合作”的有生命活力、充满人文氛围的课堂。
以学习导学单为载体,我们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按不同阶段的目标与任务进行划分,确定了学习单导学模式的流程(如图)。
2. 精心设计学习单,有效落实生本教学
生本课堂是实现生本教育的主阵地,学习导学单是实现生本课堂最重要的载体。它是由教师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根据学情与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任务单。因此设计好学习导学单,是生本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1)分析学情。“以学定教”中的“学”,充分体现教学要“适应学生”这一生本理念。分析学情需要把握以下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基础怎样?相关的知识,学生掌握得如何?相关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生具备多少?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的学习兴趣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出现哪些认知错误?教师如何设置台阶来解决这些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教师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思考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
(2)学习目标。这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以学定教”中“教”的核心。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在教师进行学习目标设置时,我们设定了以下具体要求:目标不能太多,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完成。具体要用外显行为动词来表述怎么做、做什么,并说明需要做到什么程度。
(3)自主学习。这是生本教育中“依靠学生”这一理念的充分体现。我校设定的自主学习的形式主要包括课前预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其中课前预习是重要形式,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主要形式。我们一般把课前预习放在本课学习单的前面部分,并于课前一天下发,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作业。也可以出现在上节课“学习单”的后面部分,作为学生课后作业的一部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4)当堂检测。这是以“学习目标”为依据对“自三学习”效果的检测。“当堂检测”强调以下几点:首先,当堂检测的习题要少而精,必须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样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检测学生是否理解知识并学以致用。其次,“检测”必须在课堂中充分完成,所以我们提倡根据所设计的检测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切不可让“检测”草草收场。再次,要及时进行反馈。
(5)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设计要遵循巩固和拓展相结合的原则,并进行分层设计。课后作业的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具有针对性。新课结束后要复习巩固本节课内容,还要考虑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第二,激发学生的兴趣。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所学内容,采用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作业方式。第三,适当控制作业难度。课后作业难度要分层,体现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第四,控制作业量。第五,注意课后作业反馈的及时性。
三、践行生本德育,让“问题学生”实现认知转化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教育成了面对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当我们青睐于一小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时,就免不了产生所谓的“问题学生”。“生本思想”实现了对“问题学生”的认知转化。
1. 以“爱”的名义,融化寒冬坚冰
我们必须承认,后天的不良教育和影响才是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本原因。他们就如同历严冬之寒凝结而成的三尺坚冰,弃之不顾,早晚是伤人的利器。我们需以“爱”的名义,用心的温泉去暖化他们。只有这样,山川融融,才能见大地回春,一派祥和。
问题学生客观地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我们要有一颗包容之心。严格管理是一种教育手段,但对这部分学生来说,过度地压制和训诫,只能激化矛盾。因此,教师要允许他们犯错误,以我们的宽容与理解走进他们的心灵。在真诚的沟通中,让他们感受教师的期待,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慢慢地,他们的戒备之心就会淡了,对教师的信任不断增强。以心交心,多激励,多肯定,别让他们破罐破摔;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分层量化学习任务,让他们少一些学习负担,多一些学有所得的自信。
2. 以“变”的思维,给其用武之地
生本教育将重心放在学上面,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一“变”字,变的不仅是形式,而且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践中,我们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地位,提供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按学科让他们尝试担任组长,带动整组学习。有了责任,他们就不再懈怠。独立预习、研讨展示、课堂点评,每一个环节都做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通过比拼,激发其向上的动力,找到自己的新定位。“变”的思维,既要考虑整个课堂模式转变,又要考虑组织形式不僵化、不呆板,给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天天有新意,节节有氛围,学生怎么会在课堂里“魂不守舍”呢?“变”的思维,还要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上。问题学生的产生始于兴趣缺失,问题学生的消除自然就应缘于兴趣激发。要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和自信投入学习,激发内心向上的动力。
四、运用多元评价,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
传统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考试为目的,“发展”的定义被限定在升学率的前提之下,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规律。生本教育,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以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和方法来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多侧面、多层次地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转变管理观念,实施发展性评价
学业评价绿色指标强调,要培养学生通过学习能自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管理中要转变传统的评价理念,树立学生发展意识。
(1)转变传统的管理意识。传统教育教学中更多是把学生当作管理的对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管理被简化成为“管”与“被管”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学生是被动参与到管理过程中,主动性不强。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就是要把学生纳入到学校管理体系中,让学生积极参与管理,成为管理的主体之一。
(2)树立学生发展意识,实施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不再以教师为主,而是集合了学校管理者、班主任教师、家长、学生个体、学生群体等多方评价者。评价内容更加全面,从以成绩为主转向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等各个方面。同时,发展性评价关注过程的评价,将评价落实到日常的学习活动中,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校园和课堂内,还要延伸到课堂外、家庭与社会中,不断扩大学生的发展空间。
2.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评价
传统学校评价中更多采用的是整齐划一的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主体间的客观差异,评价低效而导向性不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评价,就要求我们立足学生的实际,从学生个体的实际出发,选择多种评价目标作为引导。
(1)全面了解学生,做好分层工作。在学校管理体系中,针对学生的实际,可以从兴趣、性格、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方面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这一具体工作一般由班主任完成。先由班主任将班级中的学生按照总体目标进行分层,再由学校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汇总,分出大层,然后制订不同的层次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我们将学生分成A、B、C三层。合理的分层对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
(2)制订合理的层次目标。学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出不同的评价目标。对A层学生因其学习基础和方法较好,评价要求也要稍高,更多的要集中于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评价;而B层学生处于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过程中,评价中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态度转变和方法选择的评价;对C层学生而言,要更多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值得注意的是,各个层次间的学生会出现流动,当C层学生逐渐向B层学生(或B层逐渐向A层)靠拢时,要及时调整层次,这样才能更好地评价激励学生。
3. 重视班级建设,实施量化评价
班集体是由几十个学生个体所组成。班级文化、班级舆论、班级风气对学生个体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们要合理强化对班集体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觉约束自己、热爱这个集体、拥护这个集体、建设这个集体。要形成良好的校风,就必须重视班风建设。在班风建设中,我们实施量化评价,通过每月开展“绿色安全文明班”评比活动,将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纪律、礼仪表现、卫生状况、安全事故、家庭环保、比赛获奖等进行量化,按照一定比例评选表彰“绿色安全文明班”,从而使学校的生态德育建设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由于我校努力践行生本教育,在学校管理中改变评价理念,落实评价机制,促进了学生自主健康地发展。
五、实践感悟,师生快乐成长
随着生本教育实践的深入,我们深切感受到从学校顶层设计出发的教育改革给学校发展所带来的推动力。学生从课堂结构转变初期的不知所措,逐渐发展到今天课堂中表现得游刃有余,喜欢挑战高峰体验;教师在角色转变中理念发生了转变,从转型初期的抵触与迷茫到探索过程中克服挫败、体验成功。我们看到了师生的成长,由衷感叹生本教育的魅力。
1. 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
生本教育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潜能充分发挥和增益的过程。它既重视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的外铄过程,更重视由内而外的内发过程,从而为学生自身潜能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在生本教育实验课堂上,学生不仅学得多、学得好,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不再是一件要去应付的苦差使,而是成为一项其乐融融、充满欢愉的活动。
在生本教育体系中,学生成为了知识的真正占有者和享有者,教学的主观效应得到有效实现,学生更积极地将知识内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更牢固。
2. 教师生成教育智慧
随着生本教育实践的深入,我校教师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传统教育体系下的教师仿佛就是一个导游,习惯于对所有的风景品头论足,然后按照自己的口味和理解给学生撰写统一的解说词。生本教育体系下的教师是一位充满智慧的牧者,他把“马群”带领到水草丰美之地,让马儿自由觅食,欢悦驰骋,成为生命的主人。
生本教育的实践带给我校教师最大的变化是理念的更新,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不仅成为教育改革的参与者,更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创造者。在教育实践与反思后,我校教师撰写了大量课例、经验总结和论文。学校为教师们结集出版了生本实践文集《回归自然》、《自然的微声》,德育论文集《生本德育》、《架起心灵的桥梁》,教学论文集《生本课堂》等。其中的部分优秀论文还在市、区级刊物发表。
所谓评研,就是评价、研讨,由学生自行发现学习上的问题,通过小组内自主合作的交流、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单元的课文学习后,学生都要针对自己的学习弱项,自行出题,与同学交换做题,相互评改,自行建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乐此不疲地充当老师与学生的双重角色。他们既是接受考评的学生,又是考评别人的老师,这种角色的并存,让应试教育“谈考色变”的紧张焦虑转化为生本评研的乐此不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种对学习评价的喜好就是学生发展的源头活水!
那么该如何评研?
1知识的规整,更好的胜任各种考试的需求。
2考试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手段,要把考试作为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加油站。
评研活动分为前置性作业,小组交流,班里交流,教师点拨提升,教师帮助落实(后教)五个环节。
首先,前置性作业,是不是就是我们以前说的预习呢?其实不能等同的。它所包含的要比预习的“功能”要强大多了。就它的“功能”来说吧,一下子我也不能说得清楚。这里我想谈谈该如何来设计前置性作业:1、设计的前置性作业应该要有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设计的作业要有挑战性,学生跳一下才能摘到。3、设计的作业要有很强的目的性,教师一定要明白,设计的作业为了什么。4、设计的作业要可操作性,别把作业定得太难了。
其次,小组交流。就以上面的作业为例,我们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讨论。这个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课堂时间,放手给学生,这样会给你,给学生都会带来更大的喜悦的。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做的事呀。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在讨论的时候,总是好的学生说,慢的学生就不知如何来说。不知如何引导每个学生都来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现在我想到了一点,不知能否解决这个难题。在以前我就没有设计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现在加了这三项,我想会给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同时也是一个促进作用。小组讨论时有三个步骤:
(1)一定要让小组长有一个明确的分工,谁先说,谁跟着说。(2)说的同学要先站起来,听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听完了别忘了给掌声。(3)同学们在听的时候,如果你觉得同学说得不好或说错了,等同学们说完了再提出意见。(4)如果小组里面的同学不会说的时候,就找小组的同学来教一教。如果你不这样约定的,学生说的过程中就会有同学不听,有同学不说,大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还有在讨论的时候,难免会有同学没有完成作业的,那么没有完成作业的怎么办呢?是不是骂他们一顿,再叫他们补回来呢?我觉得这样是无补于事的。这样下去会让这些学生学习越来越低沉,反感。所以在这个时候,就用和蔼的话语来跟他们说:“既然你们都没做作业了,那你们就把你们小组的成员说的知识记录下来,我相信你下次会完成的。”这样让学生有一个改过的机会,而且虽然没有做作业,但是在听的时候把同学的说的记录下来,这样也有进步,也是学习。在这个过程,老师还要加强检查看看哪个小组发言得好的,就及时鼓励,哪个小组不说的就要及时地指出。
再次,班里交流。通过了上面的小组交流,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多了,但是还会有些题目解决不了,或者有些知识还没有发现的,就可在这个过程来补充了。把刚才在小组里面没有解决的题目带到全班里面,这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补充学生没有接触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请一些学生介绍自己好的经验,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需要。但是在全班交流的时候,很多同学还没有聆听的习惯。学会聆听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保障,所以在这里,老师就要先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了。我是这样来培养学生的:当同学们在发言的时候,一定要每个同学一起来听。如果有同学不听怎么办呢?我就让说话的同学停下来,不说。等到静下来才开始,下课后还要找刚才不听的同学来谈话,为什么刚才不听别人说话?如果我们也不听你说话你又会怎么样?等等。通过不断的加强,学生的习惯都养成了,这样开展起来就很容易了。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看到哪些同学认真听了,就奖一些小粘贴、小红花、小奖章,通过这些激励机制,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的。
这里还要谈谈,在评研活动中,小组讨论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这我还要补充一点,就是在每节课都让他们来说说自己小组表现得怎样。同时一节课还要评出哪个小组表现得最好的,就给一枚小印章,哪个小组表现得不好,不好的要和小组成员谈谈心,下次改正。过一段时间,还要组织一次小组评价活动,就一个问题,让小组来讨论,其它小组来评价,这样不断加强小组讨论的习惯,对小组合作习惯的养成就很有帮助了,做起评研来就容易多了。
小组交流与班内交流就相当于电脑的显示器,没有了它们,电脑就没用了。很多时候觉得学生说的话都很到位了,教师没必要说了,这样就重复了,是不是这样呢?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在这教师恰当地点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不但是对接受能力慢,还是接受能力快的同学都是一个提高。要做到教师点拨,学生提升,弹无虚发,这就要靠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老师帮助落实。一节课完成了,就把作业收上来检查一下,及时发现错误,把学生做错的题目,及时让学生改正过来,同时还让同学们根据做错的题目,重新出一题,这样就大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在这里教师还要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提出的而书本也有的知识。同时出一些练习,让学生加强动手能力。
摘要:微时代的到来,微资源在教育界大力发展,微课应用于教学正在兴起,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正在探索实践中。笔者将生本理念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有效弥补了微课教学的不足,使微课教学绽放出新的光彩。
关键词:生本;信息技术;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9-0132-02
微博、微信、微资源、微媒体、微电影、微学习……“微”正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微课短小精悍,可以反复播放,不受时间、地点约束,将生本理念融入到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中,时刻从学生角度出发,可以实现生本与微课的完美融合,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 生本内涵
生本,是相对传统的师本而言,由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的核心理念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改变以往“师讲生练”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其价值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学习。生本的主要方法论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先会后学、以学定教,最终达到不教而教。生本课堂教学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在课堂学习中学会感悟,体会生活,将知识融入生命。
● 微课内涵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的,还有一些辅助性的资源如微学案、微练习、微评价和微反思,主要针对某一知识点(重点或难点)而设计开发的,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短是指时间短;小是指容量小,主题简短;精是指内容精、设计精、活动精;悍是指应用面广,效果显著。微课在教学中用以辅助学习或拓展学生思维。
● 生本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
1.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并附有辅助性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微课中的微视频可以重播多次,非常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以提高学生应用技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其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型、操作型和综合型。操作性的知识点较为零散,应用微课教学可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对于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微课能帮助学习且视频可以反复播放;对于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微课可以拓展学习,实现真正分层教学,真正达到1:1的教学效果。
微课是时代发展的宠儿,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误区:只注重其华丽的外表(重视视频的制作),忽略了其实质的内容(教学内容),更有甚者仅将传统课堂上课的视频一部分截取,主题不聚焦。为了避免为微课教学而微课的误区,笔者提出生本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
2.生本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可以有效弥补微课教学的不足,一切从学生出发,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胡铁生老师将单个知识点的微课资源用“非常4+1”进行形象化概括。“1”是指微型教学视频,一般为5~8分钟,微视频的制作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4”是指与微课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如微学案、微练习、微评价、微反思等。生本指导下的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就是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探究性,紧紧围绕“非常4+1”,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本贯穿始终。
●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应用
笔者以苏教版信息技术基础5.1“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中的5.1.3“数字化图像的采集与加工”为例,全面阐述生本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
1.以生为本――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围绕学生设计教学活动。在了解学情基础上,创设情境,设计教学。让学生理解、内化并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若引入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能促进学习。在进行5.1.3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创设情境,展示一组“华南虎”事件的照片,让学生看看那真假难辨的照片,并提出问题:照片是如何PS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以生为本――做好微资源制作
微资源制作主要包括微视频和辅助资料的制作,即“非常4+1”。微课资源制作时,要在了解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微视频属于核心内容,制作时要仔细研磨,力求将知识点展示清楚。在5.1.3的微视频制作时,考虑到学生操作水平有差异,笔者将视频分为基础和拓展两部分,并添加简洁的字幕说明。基础微视频详细讲解了Photoshop软件启动、窗口组成、常用工具的使用并附有微练习的详细操作,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体验PS的神奇之处。拓展微视频则包括图像效果的调整以及滤镜的使用,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参考。微学案主要让学生了解需要掌握的内容,具有导读、导学、导听、导做的作用。微练习则起到巩固知识、检查的作用。微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微课学习效果的分析、测量。微反思是教师微课教学的心得体会。在微课教学时,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调整。
3.以生为本――微课教学实践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精美的志愿者图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出为支援祖国的西部开发贡献自己力量。同时,分析图片加工的步骤:图片合成和文字加工,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学生访问局域网Ftp://192.168.16.10,下载本节课的图片素材和微课资源。
(2)自主探究,图片加工
学生根据微学案,自主学习基础微视频后,自主探究完成微练习:图片加工。
图片合成:将背景.psd、人物.psd、爱心.psd、丝带.psd半成品图片素材组合成示例图片。
文字加工:添加文字时注意字体、字号、颜色、形状的设置(文字的作用:画龙点睛、升华主题)。
教师巡视,深入课堂,与学生对话,了解易错点,并检查学生完成情况,适时点评。
(3)合作探究,画面效果调整及滤镜使用(选做)
此部分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完成基础微练习的学生可学习拓展微视频,对图片的画面效果进行调整及使用滤镜。组长起带头作用,只有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才有资格当组长,否则下次换人,组长做好之后,指导组员,互帮互助,争做冠军组,激发学生的潜能。
(4)成果展示
组内成员评价,评选出最优作品。从主题与图片是否一致、色彩搭配是否和谐、整体设计是否有创意等几方面进行评选。教师评选出最佳作品,并请作者示范讲解操作要点,这样既可激励学生又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
(5)总结反思
刚开始学生边看微视频边操作,熟悉软件后,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逐渐抛开微视频,自主探究、自主创作。本节课有一半学生都能完成拓展性内容,证明学生的潜能永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实践中创新,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育有道,启发潜能”。生本与微课完美融合,是生本在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生本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郭思乐曾说过:“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 原来是儿童自己, 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 全面依靠儿童。”“多少年来, 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就是教学过程的主人。而今天, 我们却认识到了这种判断并不符合实际。……我们需要把为教育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 即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
鉴于此, 我经过不断探索, 逐渐找到了一条作文讲评课的新途径, 即学生展读交流、学生课上互评、学生二次创作”的新流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一、课前任务
作文讲评课前, 我让科代表随机把作文发给学生 (注意不要发到作者本人手上) 。学生拿到别人的作文后, 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为接下来的作文评改做好了铺垫。
二、上课评改
首先, 我在电子白板上出示了作文评阅的标准, 明确打分数、写评语的基本要求。
1.打分要求:参照中考作文评价标准, 开始时, 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其标准和作文之间的联系。分数打得较自由, 或者更多的是凭感性打分。
2.定出评语的标准, 针对打分的自由, 我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打分给出适当的理由。
其次, 作文评改要求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 好的词语、句子下面打上圈号, 同时还要讲出为什么好, 好在哪里, 再找出不足, 圈出错别字, 找出病句, 指出选材剪材方面的不足, 评阅之后, 署上自己的名字。
三、二次创作
一是指在作文评改之时, 评改人可以对文章进行修改, 二是评改人与作者交换意见, 由作者本人修改。这是作文评改课成功的关键之处, 学生成了作文真正的主人, 他能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作文, 审视作者, 剖析优劣, 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 起到了评与学同步的效果。生生交流, 互评互学, 使作文评改课成了学生作文的乐园。
四、课后“美文”
俗话说: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我要求学生们拿到自己的作文之后, 认真地阅读修改意见和评语, 有针对性地审视自己的作文, 适当地进行局部的或整体性的修改, 将修改后的作文交原评改者审阅签字后, 呈交教师。其实, 课后美文也是二次创作的延伸, 是生生、师生互动的成果, 更是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的新起点。
夸美纽斯曾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 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 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我想这种作文的批改方法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践行了这样的教育思想。
这种作文批改的实践, 是我“生本教育”的一点尝试, 成功之处在于既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 同时又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 使他们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体会到“当家作主”的快乐。我想不光是作文课, 其他的课型也完全可以上成活动课, 让学生动起手来, 动起嘴来, 动起脑来, 让课堂真正地闪现思维的火花,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摘要:作文讲评课, 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上好作文讲评课, 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针对教学实际, 我采取了“学生展读交流、学生课上互评、学生二次创作、课后美文”的形式, 让学生参与到作文“写、评、展、学、改”的全过程, 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生本教育 地方课 教学模式
在我校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把“生本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是当前我们学校最紧迫的任务。因此,在我的教學中从课程设计到授课过程我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仔细研究教材进行多样化教学,加强学生的互动性、参与性;借助多种外界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是大势所趋,是从事艺术教育的工作者必须迎接的一个新的挑战。
今天我将结合我在11月13日至23日参加黑龙江省中小学骨干教师音乐学科“国培”学习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来谈谈艺术组在落实“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和“校本教材的研发”过程中的一些想法。
此次国培历时10天,由我们本省的50多名音乐教师和内蒙古的50多名教师在一起共同培训学习,所以无论是在培训的内容上,授课专家的资历上,可以说培训内容充实丰富,活动安排细致周到。荣幸的是还能和内蒙古的同行们在一起学习交流,一起探讨两地的音乐文化和教学模式。
在培训的第一天由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的张晓明副院长给我们讲授的课改路向:《 新命题与新谋略,》他一共进行了四个专题的讲座,在他阐述第二个专题核心谋略,以学定教的理论中,谈到了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他认为现阶段的教学应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打造高效的生本课堂。让音乐课从“师本教育”逐渐走向“生本教育”。他从理论联系到具体的几个教学课例,分析教学环节中生本教育理念的运用,给我以很大的启发。
在今后几天的培训中,很多专家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给予了肯定,特别是哈尔滨市阿城区进修学校的肖艳老师讲解的区域性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她阐述了开发和利用区域音乐课程资源的意义,特别强调了生本意义。她是从一线教师一步步走到了教研员的工作岗位,她对生本教育理念在音乐课堂的运用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所处的阿城区有很多的满族同胞,所以她利用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资源潜心开发校本教材,大胆尝试让地方课走进课堂,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地方特色的内容融入教学,丰富了学生的地域文化,也将民族的艺术更好发扬和传承。
当专家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给我的启发很大,我们所处的地域环境,也有很多可以利用可开发的资源,比如朝鲜族的民族文化,我们就可以尝试让朝鲜族的音乐走进我们的课堂,这就是利用了地方性的资源充实了校本教材的内容,因此,这也将是我们在下一阶段重点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地方课走进生本课堂”。
要求做到:“六个一”即学生学唱一首民族歌曲,聆听一首民族音乐,认识一件民族乐器,会说一句民族语言,学跳一个民族舞蹈动作,会讲一个民间故事或传说。
我们学校现阶段正处在对生本教学课堂模式的探索中,音美学科自学校提出生本教学的课堂模式后也做出了一些尝试,比如音美组的分项教学,就体现了生本的教学理念,我们将音乐分成了器乐、舞蹈、乐曲赏析,美术分为硬笔书法、国画 、 剪纸 、 篆刻 、 草编等。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学科。分项教学经过一年的试行,不同学科都取得可喜的成绩。
音乐学科在公共课程教学中,探索出了一些适合学生艺术发展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下面这四个模式就是我们几位音乐教师一起总结出的:
一、“课前三分钟”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课前三分钟是让学生上台介绍一首他们自己搜集的歌曲或乐曲。如课前三分钟赏析古典乐曲,课前三分钟听赏感恩歌曲,课前三分钟听赏流行音乐。
二、“个人展示”模式
除了在课前三分钟体现个人展示外,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们也运用了个人展示的模式来教学:创设环境,授予舞台,给予机会,监督学生在舞台上用美好的嗓音来歌唱,提倡“轻声歌唱”,从而杜绝了全班齐唱而出现那种“喊歌”的现象,让音乐课堂充满着美妙的歌声。
三、“小组合作”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就是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起来,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四、“先学后教”模式
生本教育提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如在欣赏歌曲时,我先让同学们根据已有的音乐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作品进行分析,并结合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研讨,如果他们通过努力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再给予点拨。这样就会更有效地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美术学科在公共课的教学中,也探索了一些经验,如杜鹃老师大胆尝试让学生讲课,就充分体现了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上课之前布置下节课要讲的内容,从大体方向上进行指引。尝试之初,她自己也是没有太大的信心,所以只是规定很少的一个部分让学生去讲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从开始的每节课给学生五分钟时间,到后来学生只给她剩五分钟的时间,从刚开始时指定学生,到后来学生们争相参加,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同时也肯定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受学生喜欢。
12月5日,艺术教研组举办了以美术学科“我的课堂我做主课堂5分钟学生讲课大赛”为核心内容的主题教研活动。来自高二学年的八名参赛选手,教态大方、语言流畅、内容充实、多媒体运用熟练,赢得了评委领导和老师的好评。本次学生讲课大赛的极大成功是艺术教研组在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一个突破性尝试,由此更坚定了我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信心。
【生本活力课】推荐阅读:
秋天的活力12-31
增强企业工会活力05-27
如何激发组织活力06-11
活力课堂激情校园07-10
如何创造活力社区10-14
打造活力英语课堂11-08
持续激活组织活力12-03
【精华】活力青春作文12-04
活力五四策划06-08
创新模式彰显活力课堂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