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建筑调研报告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著名建筑调研报告(共7篇)

著名建筑调研报告 篇1

实践主题: 西安建筑体验报告

社会实践任务: 通过对西安城市或是农村中的各类建筑进行实地参观,并进行考察测绘和研究分析, 使得初学建筑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建筑的功能,技术,艺术三要素之间的关系.能够对建筑传达的语言有自己的主观认识,培养一定的专业眼光,提高专业素养.实践报告正文:

一 活动背景

作为刚接触建筑专业的大一新生,我们正如一张白纸急需有人填写,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入门,专业课老师提倡我们利用自己的假期去到各个不同的地方参观一下不同类型的建筑,增长阅历,培养兴趣.于是我们的建筑体验就在这样的实践课程下启程了.二 活动计划

根据我们班的人数,我们总共分成了六个小组,分头行动.因为我们同在曾经是十三朝古都的古城西安,在老师的提议下我们的体验对象定为古建.我们组成员有五位,花了几个周末的时间,分别参观了西安市钟鼓楼,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市大雁塔,以及曲江会展中心.参观的同时我们又分成了几部分,分别负责测量,写生还有摄影等.经过了几个星期的调研,我们整合出了我们的体验成果-1-

和心得,将其做成小册以作纪念.并给班里其他同学以及老师做了报告,进行学术上的探讨.三 活动内容

经过大家的共同商讨,我们小组五名成员利用了两个星期的周末,将体验对象按照地理位置分成两大块分别进行考察.我们带着自己的速写本,相机,卷尺还有我们那颗求知好奇的心开始了我们体验之旅.西安钟鼓楼篇

西安作为人类史上十三朝的古都,历史悠久,风韵犹存.古建自然是它文化长河里的一个特色所在.通过查阅,我们了解到位于西安古都中心的鼓楼和钟楼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西安鼓楼是目前中国存在的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楼上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 曾先后两次重修, 南北屋檐下分别悬挂着两块匾额,南为“文武盛地”,北为“声闻于天”.课上有学过有关古建的屋顶形式,所以能够判断出鼓楼的屋顶是重檐式歇山.基座呈长方形,分上下两层,下层辟有几道拱形洞门,以供行人车辆出入.重檐歇山式的屋顶外檐斗拱处均有彩绘,这使得鼓楼本身层次更为分明.西安钟楼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之一。它位于西安城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古城西安的标志建筑,被誉为“古城明珠”。钟楼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木结构建筑,基座为正方形.用青砖、白灰砌筑而成,四面正中各有拱形门洞,与四条大街相互贯穿。楼分两层,基座上面是四面空透的圆柱回廊.由于条件制约,我们没有上到钟鼓楼的二层区域,没能感知楼内的空间分配.居于西安市区中心的鼓楼自然成了交通枢纽,楼底已经被后人开辟成各大商场,以供行人驻足观赏.整个建筑通体彩绘,雕工精细,保留了明代独有的建筑风格.我们游走在高大的柱廊间,用相机记录这一切,很难想象这么庞大的一个古建如今穿梭着来来往往的现代人群.在钟楼和鼓楼之间,开辟为钟鼓楼广场,绿草红花点缀其间,造型独特的声光喷泉不时变换,是古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大雁塔篇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始建于公元652年, 据说是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塔身总共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可俯视西安古城。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 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与之呼应的是南北广场,南广场与大唐芙蓉园相通,其间开辟成一条商业街,人流量颇多.而北面则是值得一看的文化广场,在这里有号称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音乐喷泉.每到中午的12点下午的六点,偌大的雁塔区就会在音乐声中为大家呈上一场视觉盛宴.在这里不仅能够感受历史的沧桑,更能享受来自人类文明的震撼.我们几个沿着雁塔走了一圈,发现无论从哪个角

度来看,塔身都有一个恰如其分的比例.不禁惊叹设计者的良苦用心.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篇

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展路1号,于200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配备了酒店、商务写字楼、餐饮、康体及体验中心,构成了如今的西安会展经济示范园区。中心内分布有A.B两馆,馆前有占地八万平方米的露天广场,可供行人休闲娱乐.入口处有一巨型电子屏幕,可以显示最新的商业消息.中心内两大展馆都是采取了大跨度的框架结构,外墙通体都是玻璃幕墙.主馆屋顶采用了钢架穹顶,呈现出飞鸟的状态,使得大体量的建筑有了轻盈的感觉.虽然没能进去,但仅仅是在广场内的一次游览,却已经能让会展中心的恢弘大气展露的一望无疑.通过我们亲力亲为的采集照片,测量数据,我们组员分工合作,将我们收集的信息整理成了一份体验小册并制作PPT,课上跟大家分享了我们此次建筑体验的收获.四 活动总结

通过对西安著名景点的实地考察,我们着实体会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法感受的东西.走近了才发现,西安钟鼓楼坎坷悠久的历史让它在我们心里又多了几分威严;大雁塔古老的塔身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南北广场的空旷,音乐喷泉的壮观,都让我们记忆犹新;陕西历史博物馆里储藏的各种文物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西安这座古城历经的漫长而又辉煌的岁月;曲江会展中心无论是宽阔的休闲广

场,呈鸟儿飞翔状的主馆,还是偎依在主楼旁边的副楼,都体现了曲江会展中心作为国际上知名展览中心的大气和现代感.老师所教的知识只是让初学者从对建筑的一无所知到对建筑一个大概轮廓而已.只是知道建筑师是一种戏剧的作者,是为人们生活安排作计划的人;建筑是一种为人类活动提供安全舒适场所的空间;建筑设计需要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构建房子时需要知道它各部分的构造方法和连接方式等.这些我们知道,也必须知道,但不是我们仅仅需要知道的.要想了解一米具体是多长, 就应该拿尺子亲自去测量,然后牢牢的记在心里;要想知道一个房子的光照足不足够,就得要考察当地的日照条件;要想知道这样设计合不合理, 就得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亲自去感受.我们要具备当我们回忆这样一座建筑物时,我们总会记起它是由许多特征不同的房间构成,日光以及它的色彩的能力。理解建筑并不等于能从某些外部特征去确定建筑物所属的风格,只看建筑物是不够的,必须去体验建筑.老师和书本的存在只是辅助我们能怀着最基本的知识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适合大众却是自己独有的建筑思维方式.此次建筑体验,让我们领悟到不把物品看成具有自身外貌品相的有生命的东西,就不能道出对它的印象。即使入木三分地描述了所有可见的特征,也未必能给我们暗示物品固有的本质.建筑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体, 它的形成是历史的沉淀,更是环境的塑造, 在一个历史环境种顺理成章的东西,在另一个历史环境里可能就是错误的;在一代人中恰如其分的东西,到了下一代再出现就可能成为笑柄。割裂建筑和孕育它的历史文化,我们难免会得出许多极不

明智的结论。所以我们更应该“身临”到建筑“出生”的历史环境中去体验, 走出去,走进建筑,才能了解建筑的本质所在.五 小匠拙见

著名建筑调研报告 篇2

三角形与埃菲尔铁塔

法国埃菲尔铁塔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而成的。像埃菲尔铁塔这种形式的由框架所形成的的格架建筑,可以减少结构本身受到的压力,并且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用的材料又最少,这就是实现了建筑物的技术性、实用性与审美的相互促进。

三角形与卢浮宫

享誉世界 的法国卢 浮宫建于1204年,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畔,是举世瞩目的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库。宫殿前的玻璃金字塔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这个入口设计为一个边长35米、高21. 6米的金字塔形状。玻璃金字塔的外形简单突出,墙体清明透亮,没有沉重拥塞之感。玻璃金字塔底部还有三个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镜般。云淡天清的时节,玻璃金字塔映照在池中与环境相结合,增加了建筑的景观。

三角形与金字塔

天坛 著名建筑的另类解读 篇3

天坛是北京的著名建筑,但它的背后却有着非著名的用途;回音壁回音是偶然,声学奇迹是谁的无意之举;祈年殿是方还是圆,改建实现了谁的创意;站岗的亭子爱偷懒,搬来的亭子有深意……

回音壁——就为听回音吗?

回音壁在咱小学课本上就知道它的用途了,回音壁因为周围的一圈墙是圆的,站在一边小声说话,另一边能清晰的听到,以奇特的声学现象成名。然而皇帝在天坛修建这么一个巧夺天工的地方就是为了自言自语用吗?

其实回音壁的回音纯属偶然,这个事实咱们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说出这个事实的老者我们也多次提到,就是出生在建筑世家的马旭初老人。在乾隆以前这堵墙都是干打垒、土坯子,每年都得去抹抹修修,后来感到很麻烦,决定不如干脆做丝缝活,现在的行话叫“磨砖对缝”,就这样巧合了。原来当年只是打算把这儿的外墙盖成圆的,没想到居然造出回音来了,天坛的回音壁正是因为墙是磨砖对缝的,又刚好砌成了均匀的弧形,声音反射位置准确,至于回音壁神奇的回声位置就是我们后人自己琢磨的了。

真实用途:排放祖宗牌位

既然建造回音壁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听回音,那么这里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其实回音壁指的只是周围的墙壁,而这里的正殿叫“皇穹宇”,是专门排放天坛祭拜的主神“皇天上帝”和各位已故皇帝的牌位用的。这些牌位可是祭天时候的重要道具,皇帝得给他们一个一个的磕头,因此皇帝来天坛祭天,头一个地方就要来回音壁视察。

皇穹宇:皇帝牌位为何不够数

在皇穹宇却发现了一件怪事:除了“皇天上帝”,这里只有八个清朝皇帝的牌位,可清朝一共十二帝,牌位怎么不够数呢?咱们数一下,从努尔哈赤到道光正好是八位皇帝,到了咸丰就没有牌位了,难道说从咸丰皇帝开始就不祭天了吗?

原来道光皇帝经历了鸦片战争,签下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身为一个还算有点耻辱心的皇帝,他临终的时候留下遗言:我做皇帝不尽责,不配入天坛。可为了表示孝心,咸丰还是把老爸道光请进来了,从自己开始,牌位彻底不入“皇穹宇”了。不过自此清朝廷签下了更多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每况愈下,后来的皇帝们倒是真的没脸见祖先了。

在天坛中轴线上有三大建筑——祈年殿、回音壁、圜丘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圆的。这可和咱们常规的中国古代建筑不大一样,故宫的建筑 大都是方方正正的,只有个别亭子才是圆的。导游肯定会给您解释,这是因为古人理念当中有一条叫:天圆地方。这天坛是祭天的地方,理所当然的,建筑都是圆的。但是这个理由有点牵强附会,为什么呢?因为祈年殿它天生并不是圆的。

祈年殿——到底是方还是圆?

在一张明朝天坛的地图上,有一个叫“大祀殿”的建筑,它其实就是祈年殿在明朝时候的曾用名。但是对比一下这张图和现在立在那儿的祈年殿,你不禁会提出疑问:这俩建筑是一个吗?怎么看地图上的都是个方形的建筑呀?古代的绘图工匠的手艺不会这么潮吧!其实地图上画的一点都没错,天坛的祈年殿也就是当年的大祀殿,刚刚建成的时候就是一副四四方方的样子。

话说永乐年间,朱棣迁都北京,不仅建造了紫禁城,还按照南京模式,建造了一个重要的祭祀场所——天坛。不过那时候北京还没有地坛、日坛、月坛,只有一个天坛。于是祭天祭地、祈风祈雨,所有的祭祀活动都要在天坛的祈年殿前举行。可转眼一百来年过去了,嘉靖皇帝登基了,祈年殿却接到了一张拆迁重建通知书。

明嘉靖皇帝:勇于改修祖宗建筑

嘉靖皇帝在修改老祖宗的建筑格局上算是颇有建树:十三陵私建石牌坊、树立无字碑,这都是嘉靖皇帝的壮举,这回他又把施工队拉到了天坛。

在嘉靖皇帝看来一个祈年殿怎么能够承担所有的祭祀任务呢?咱得分开了盖,这才算是对各级神仙负责任。于是北京城的北边、东边和西边分别建起了地坛、日坛和月坛,各司其职。而天坛里也单独盖了一个圜丘坛,负责祭天大典,那祈年殿怎么办呢?嘉靖皇帝也没有忘记这位老功臣,给它留了一个比较轻省的任务——祈谷,保佑粮食茁壮成长,就权当是让它退休发挥余热了。

祈年殿:为何改建成圆形

为了凸显天坛祭天的神圣地位,嘉靖皇帝根据自己对中华民族传统的理解,特意重新设计了圆形大殿的式样,从祈年殿、回音壁到圜丘坛,一水儿的都画了个圆圈建起来,而天圆地方就成了嘉靖皇帝独立设计的理论基础。

在天坛公园里,如果您逛了一遍只看见了中轴线上的三座建筑,那您太亏了,因为在天坛的很多角落都隐藏着意想不到的设计,需要您细细的琢磨,比方说亭子。在天坛里有不少亭子,有一些是“原创”的,有一些是后来“搬迁”过来的。

临时监督员——斋宫小石亭

对于天坛公园的游客来说,看三座著名建筑是件费体力的事儿,咱总得找个歇脚的地方吧。在斋宫门口,就有这么一座亭子,却一直没人去,究竟为什么呢?

您看看它这个头儿就明白了。这亭子很小,大活人肯定进不去,里面被一个身高0.5米,体态匀称的铜人独霸着。别看是个铜人,照样会偷懒耍滑、消极怠工:皇帝来了它上班,皇帝前脚刚走,人家就休假了。为什么呢?因为这铜人只有一个职责:监督皇帝。

铜人:为何上班敢偷懒

众所周知,皇帝在祭天之前,得提前戒烟戒酒、戒色戒荤等等。有没有不戒的呢?还真有,洗澡不用戒,而且还得多洗,天天洗,越干净越好。都说人贵在自知之明,皇帝都知道自己管不住自己,单是戒色这一项就能让他们头疼不已。于是就诞生了这么一个“斋戒铜人”——手里拿块铜板,上面写着“至斋三日”。每次皇帝到斋宫之前,都先命人把铜人先放进亭子里,作用就跟教室里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一样,起着严格要求、时刻提醒的作用。

话说到这儿,在斋宫前面还有一个和铜人亭相对应的亭子,现在也是空的,您知道这里边当年放的是什么东西吗?

要知道皇帝到斋宫来斋戒,就为了第二天到天坛祭天。如今咱游览天坛都是白天,但对于皇帝来说,白天的天坛是难得一见的,因为整个祭天仪式都得摸黑进行。

起床时间:为何亭子说了算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开始祭天的时间是“日出前七刻”,也就是说整个祭祀必须在天亮之前结束,活动时长1小时45分钟。祭天那天是冬至,查了一下,冬至也就是12月22日那天,日出是7点33分,咱倒着推,祭天仪式最晚也得5点45分开始。可参加祭祀这种大型演出,皇帝不能睁开眼睛就出门,还得在斋宫里斋戒沐浴,打扮的时间估计不比准备出门约会的姑娘短。要是这么一算,三四点钟皇帝不就得起床了。您可能会说了,三四点钟就要起,那还不如不睡呢。

答案是不行,就算您睡不着觉也得在床上躺好了,这是祖宗定下的祭祀规矩。而且究竟几点起床,这事儿皇帝自己说了不算,那谁说了算呢?这个亭子说了算,所以它叫时辰亭。那它到底怎么用呢?原来朝廷有个部门叫钦天监,上管天文历法,下管风水选地。头一天钦天监的官员会把皇帝祭天起床的时间算出来,然后放在时辰亭里,再由内臣拿去盯着皇帝准点起床。您想想为了一个祭天,皇帝都要三四点钟起床,为他准备的官员只能望着一轮明月,度过一个无眠的夜晚了。

亭子和瓷器一样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您在国外最容易见到的中式建筑就是牌楼和亭子了。不知道您注意到了没有,这亭子大都秉承了一个设计理念——从外往里看得好看,这要求亭子建筑本身得漂亮,还有一点很容易被忽略,就是从里往外看也得好看,这就要求亭子所处的位置、环境得美。

你从哪里来——天坛里的“搬迁户”

天坛的总面积几乎相当于四个故宫,但想找到亭子也并非难事,拿出天坛的地图,这第一座有话要说的亭子就在离西门不远的百花园里。

百花亭:为何只是一个大信封

百花园里有座百花亭,显然是个赏花看景的好地方,但其实人家肩负着更加艰巨的重任。形象点说,它是慈禧太后的一个“大信封”,而且从前它并不在天坛公园里。

话说1901年11月7日,专门负责给慈禧太后收拾烂摊子的李鸿章去世了,于是政府拨款给这位“最勇于”丧权辱国的李大人建造了一座祠堂,具体地址就在东城区西总布胡同里。当时慈禧太后还在祠堂里给李鸿章立了一块碑,碑上的内容实质上就是一封表彰李大人如何效忠国家之类的“表扬信”。为了抵御日晒雨淋,石碑外面还建起了一座碑亭,论作用可不就是一个大信封吗?

今天的李鸿章祠堂就剩下一堵红墙,慈禧太后的那封表扬信早已不知下落,空留下一个“信封”——百花亭。

巧妙造型:双环亭的设计理念

在天坛内坛的西北角有一座双环万寿亭,大老远的望过去,就像是一对寿桃。可不是我们想象力丰富,而是设计者创意独特。据说这是乾隆皇帝送给老妈的五十岁生日礼物,要不怎么叫“万寿亭”呢?

至于双环的造型,一是图个新鲜;二是刚好像一对寿桃,一举两得、形神兼备。这么巧妙的创意搁现在,可是要受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这座亭子原本是在中南海里,因为它造型独特,建国初期,周总理亲自指示一定要把它搬到天坛来,让老百姓们都看看。

世界著名景观建筑师风景园林师 篇4

※ 彼得沃克,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园林设计师之一,哈佛大学设计系主任,美国SWA集团创始人,极简主义园林设计的代表。

随着西方,尤其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社会变得日益动荡不安,这种急剧的变化使得人们不得不从各方面进行严肃认真的反思,艺术家们当然也无法置身其外。于是,各种新兴的艺术类型,肩负着反映社会各阶层现实状况的使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这其中就包括有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又称最低限度艺术,它是在早期的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最初,它主要通过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得以表现。很快,极简主义艺术就被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玛萨•舒瓦茨(Martha Schwartz)等先锋园林设计师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去,并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极简主义园林已经日益为人们了解和认可。彼德•沃克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园林设计师之一,由于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极简主义色彩,他也被人们认为极简主义园林的代表者。

不管是谁,当看到他的作品时,大都会被其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浓重的原始气息、神秘的氛围所打动,这也是彼得•沃克作品的过人之处———艺术与园林的无声结合赋予了作品全新的含义。彼德•沃克于1932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帕萨德纳市。195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他的风景园林学士学位。上学期间,他曾经在当时著名的设计师劳伦斯•海尔普林的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毋庸置疑,这一切为他今后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后,他去了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一年后,他与另一位著名的设计师佐佐木•英夫(sasaki)合伙成立了事务所,这也就是现在著名的SWA集团的前身。1976年,在完成了大量单一风格的作品后,感到有些厌倦的彼得•沃克决定去哈佛大学教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并担任了系主任一职(1979-1981)。在那里,他遇见了他后来的妻子玛萨•舒瓦茨(当时玛萨•舒瓦茨还是他的学生)。由于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人结合并合作成立了彼得•沃克-玛萨•舒瓦茨事务所。但是,数年后由于他们各自的设计思想存在着巨大分歧,事务所宣告解散,沃克与其他人先后成立了几家事务所,包括目前他与威廉•约翰逊合作的事务所。如今看来,彼德•沃克成为一名极简主义者是有其客观因素的。早年他在哈佛求学时,受到当时流行的现代主义的巨大影响,与他同时代的导师、学长们对于现代主义的追求深深感染了彼德•沃克,他也因此成为现代主义的忠实追随者。随着对园林认识的不断深入,彼德•沃克开始尝试着将自己喜爱的极简艺术结合到园林设计中。

需要说明的是,彼德•沃克曾是一名狂热的极简主义艺术爱好者,这也成为他日后运用极简艺术的主要动力源泉。其后的欧洲之旅,尤其是法国古典规则园林带给他的巨大冲击更加坚定了他将极简艺术运用到园林设计中的决心。在进行了一些初期的尝试之后,沃克发现这种结合的效果出乎意料的成功,它们所反映出的那种鲜明的特色“如同闪电一样照亮了昏暗的天空。”当时他设计的那些作品包括1980年和舒瓦茨合作的尼可庭院和1983年伯纳特公园等。初期设计尝试的成功促使沃克更加努力的发展自己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一些作品标志着他这种风格的成熟,如1984年的唐纳喷泉、IBM索拉那园区规划、广场大厦以及1991年的市中心花园等。其中哈佛大学校园内的唐纳喷泉尤为典型。它位于一个交叉路口,是一个由159块巨石组成的圆形石阵,所有石块都镶嵌于草地之中,呈不规则排列状。石阵的中央是一座雾喷泉,喷出的水雾弥漫在石头上,喷泉会随着季节和时间而变化,到了冬天则由集中供热系统提供蒸汽,人们在经过或者穿越石阵时,会有强烈的神秘感。唐纳喷泉充分展示了沃克对于极简主义手法运用的纯熟。巨石阵源自他对英国远古巨石柱阵的研究,同时质朴的巨石与周围古典建筑风格完全协调,而圆形的布置方式则暗示着石阵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与其原型:安德鲁的雕塑作品“石之原野”比起来,这件作品从内容和功能上都已经超越了它,唐纳喷泉也因此被看做是沃克的一件典型的极简主义园林作品。步入晚年的沃克仍然在执著的追寻着设计的真谛。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沃克的作品中有着相当明显的日本传统园林的影子,这既是他对日本园林的兴趣与研究的成果,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极简主义与日本禅宗园林的某些设计思想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崇尚简洁与自然。当然,作为一名西方设计师,沃克运用得最多的还是日本园林中的要素:竹子、石块、水体、沙砾等。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日本播磨科学城、索尼幕张技术中心、丰田艺术博物馆等设计作品中。极简主义与日本传统园林的有机结合可以看做是沃克设计思想的又一重大突破。彼得•沃克作为一位著名的园林设计师,数十年来设计了无数佳作,他因此也获得了包括ASLA设计奖在内许多重要奖项。此外,他还出版过《极简主义庭园》和《看不见的花园》这两本书来详细阐述自己的设计思想。对于他作为极简主义者这一重要特征,我们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他的各种极简主义风格的园林作品,同时也对其他艺术门类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你漫步于沃克的极简主义园林中时,不知是否会想起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的那句名言:“少就是多”———简洁的形式中往往却包含了更深刻的意义。※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景观设计之父;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者。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1822-1903)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园设计者。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其与合伙人沃克(Calvert Vaux)(1824-1895)在100多年前共同设计的位于纽约市的中央公园(1858-1876)。这一事件既开了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她标志着普通人生活景观的到来,美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从中央公园起,就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他对结合考虑周围自然和公园的城市和社区建设方式将对现代景观设计继续产生重要影响。他是美国城市美化运动原则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向美国景观引进郊外发展想法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奥姆斯特德的理沦和实践活动推动了美国自然风景园运动的发展。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1822年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他是他的家族居住在该城市的第8代。在他4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从7岁开始他从住在一起的外乡牧师那里接受学校教育。他的父亲是-名成功的布料商,也是风景的爱好者,奥姆斯特德的假日大多花在与家人从新英格兰北部到纽约州北部“寻找美丽风景的旅行”中。1837年当奥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正常的学业。

在接下去的20年里,他努力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在后来景观设计职业的创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在一家纽约布类商店工作,并因与中国的贸易旅行了-年。在1848-1855年间,他学习了测量和工程学、化学、科学种田,并在斯塔滕岛上经营了一家农场。1850年,他和两个朋友用6个月的时间,在欧洲和不列颠诸岛上徒步旅游,从中不止领略到乡村景观,还参观了为数众多的公园和私人庄园。在 1852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作《一个美国农夫在英格兰的游历与评论(Walks and Talks of all American Farmer in England)》。同年12月,作为《纽约时报》的-名记者,他开始了在仍受奴隶制统治的南方的旅行,这是他两次南方之旅的第-次。在1856-1860年间,他发表了3本关于南方的旅行说明和社会分析著作。在这段时期,他用他的笔杆反对奴隶制度的向西蔓延,争取南部各州奴隶制度的废除。1855-1857年间,他是一家出版公司的股东以及《普特南月刊(Putnam’s Monthly Magazine)》的主编,这是在文学和政治评论界首屈一指的杂志。在这期间,他有6个月的时间住在伦敦,并在欧洲大陆上多次旅行,其间访问了很多公园。

因而,当他开始以景观设计为业时,奥姆斯特德已经发展出一系列给他的设计工作指明目标的社会、政治价值观。从他在新英格兰所获得的优秀遗产中,他发展出对社区以及文化与教育等公共组织重要性的信奉。他往南方的旅行,以及与因1848年德意志革命失败而被放逐的革命者的友谊,使他坚信美国有必要证明共和政府和劳动力自由的优越性。他受到了一系列的影响,最初来自于他的父亲,此外,在景观艺术方面他阅读了如尤维达尔•普赖斯(Uvedale Price)、汉弗莱•雷普顿、威廉•吉尔平(William Gilpin)、威廉•申斯通(William Shenstone)和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等英国作家的著作,这些影响使他坚信艺术是将美国社会由近乎野蛮的状态改造成为他所认为的文明状态的好方法。

1857年秋,奥姆斯特德因在文学领域的影响,获得了纽约市中央公园负责人的位置。次年3月,他和卡儿弗特•沃克斯*在该公园的设计竞赛中胜出。在接下去的7年里,他主要负责了一些重要的规划项目:最初(1859-1861)是作为中央公园的首席设计师,负责公园建设;之后(1861~1863)任美国卫生委员会主席,负责审查所有联邦军队志愿兵的健康和军队环境卫生,并为军队制定了-套国家医疗保障系统;最后(1863~1865),任加利福尼亚州大型金矿企业马里波萨工业区(Mariposa Estate)的经理。

1865年,奥姆斯特德回到纽约,与沃克斯共同完成他们在中央公园的工作,并设计了布鲁克林的希望公园。在接下去的30年里,直到他在1895年退休,奥姆斯特德创造了很多种设计典范,它们证明了景观设计学(他和沃克斯首先使用该词)职业能改善美国的生活质量。其中包括:大型的城市公园,主要为了景观体验以及缓解城市的人工感受和城市生活的压力;“公园道”,一种带有几种不同的交通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为私人交通而保留的平坦的机动车路面)的宽阔的城市绿道,它们将公园连接起来,并进一步发挥了整个城市的公共绿地的优点;公园系统,为城市的所有居民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公共娱乐设施,风景保护区,这是使特别优美的风景免于破坏和商用开发的保护区;郊外住宅区,将工作与居住区分开来,并创造了一种社区氛围和家庭生活的环境;私人住宅的庭院,在这里,园艺能开发居住者的审美意识和个性,还包括大量的使家庭活动得以转移到户外的“引人人胜的露天房间”;带宿舍区的机构,在这里,建筑的家庭尺度将为文明的生活方式提供一个培养场所,政府建筑的庭园,建筑物的功能任此将更为高效,通过精心的规划,使它们外观的庄严也有所增色。在以上每一领域,奥姆斯特德都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设计方法,显示了他眼光的全面性,也针对每一个项目都提出了独特的理念,在处理即便是最小的细节时也能发挥出超常的想像力。

在其职业生涯中,奥姆斯特德始终强调与其他行业的专家进行协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工程师、园艺师和建筑师。而在1893年芝加哥举办的哥伦比亚博览会中,奥姆斯特德出任场地规划师时的角色则是这种协作关系的一个典型代表。对于规则而拘谨的名誉法庭(Court of Honor)建筑,他在伍迪德岛(the Wooded Island)和泻湖岸边配置大量的自然植被的过程中与东部的建筑师们真诚合作,同时他又和建筑形式更为自由的芝加哥建筑师们合作进行建筑外部环境设计。

奥姆斯特德相信打动人的感情是其工作的目标。这在他的公园设计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创造了景观通道,使游人能融入其中,体验到景观的陶冶,奥姆斯特德称这一过程是“无意识的”。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他在景观设计中追求的惟一目标是使景观体验更为深邃,所有的设计要素都要服务于此。奥姆斯特德总是追求超越现实的品味和风尚,他的设计基于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提炼升华了英国早期自然主义景观理论家的分析以及他们对风景的“田园式”、“如画般”品质的强调。英格兰鹿园是田园景观的缩影,它具有空间扩展感,庭院修整得非常美丽,修剪过的草坪十分平整。他发现这种风格是缓解城市生活不良影响的良策。他在陡峭、破碎的地形中采用“图画般的”风格,大量培植了各种各样的地表植被、灌木、葡萄树和攀援植物,从而获得了一种丰富、广博而神秘的效果。他自己对这效果的最强烈体验是他1863年前往加利福尼亚时途经巴拿马海峡所感受到的。这两个风格都具有不确定性,在实际操作中都缺乏针对性。在奥姆斯特德的表述中,“风景(scenery)”一词并不是指能清晰见到并被明确定义的可视区域。它必须包括“近处光与影的重要组合,或远处细节的遮掩”两者之一。这些品质在风景对精神的无意识熏陶过程中是必要的。另外,作为美学敏感性的培养基础,它们也是设计的关键要素。“精巧”的品质包含了丰富多变、错综复杂性,以及纹理、色彩和色调的精细层次,这是奥姆斯特德艺术与文明化目标的基础。他教导到,检验文明程度的最终试验就是这种精巧,体现在“人们愿意对形式和色彩处理上的细小差别投入研究和劳动。”

代表作品:纽约中央公园

纽约中央公园南起59街,北抵110街,东西两侧被著名的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园西大道所围合,中央公园名副其实地坐落在纽约曼哈顿岛的中央。340公顷的宏大面积使她与自由女神、帝国大厦等同为纽约乃至美国的象征。100多年后的今天,纽约中央公园依然是普通公众休闲、集会的场所。同时,数十公顷遮天蔽日的茂盛林木,也成为城市孤岛中各种野生动物最后的栖息地。※ 乔治·哈格里夫斯George Hargeaves,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哈格里夫斯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风景园林系主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风景园林大师乔治·哈格里夫斯(George Hargeaves)在自然的物质性和人的内心世界深处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使我们对风景的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所设计的、场所所特有的、充满诗意的风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互动性和隐喻,使我们惊醒并深收感动。

当前,风景园林事业正在向艺术和科学两个方向深入发展,世界上许许多多的风景园林师都在进行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全球的角度来看,美国风景园林大师乔治·哈格里夫斯教授无疑是拓展当代风景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当70、80年代,生态设计热潮席卷美国大地的时候,哈格里夫斯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理智、坚定地去开辟风景园林艺术的新天地,尽管这种探索在当时颇有风险,但是他义无反顾,他认为风景园林应该首先把艺术放在第一位,艺术是风景园林之灵魂。从哈格里夫斯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悟到风景过程的神韵。美国评论家约翰·伯得斯利(John Beardsley)称赞哈格里夫斯为“风景过程的诗人”。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哈格里夫斯的老师彼得·沃克(Pele,Walker)认为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是其同代人中难得的表现模式可能性的人,(人们)可从他身上学会如何投身于设计实践中去。”迄今为止,哈格里夫斯教授的作品共获得包括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大奖在内的国内外各种奖项达57次之多,其代表作包括烛台点文化公园、广场公园、拜斯比公园、哥德鲁普河公园、辛辛那提大学总体规划、葡萄牙的Parque do Tejo e Trancao公园、澳大利亚的悉尼奥运会公共区域景观设计等。

哈格里夫斯于1977年毕业于佐治亚大学环境设计学院,获得风景园林学士学位(BLA),197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获风景园林硕士学位(MLA),毕业后他在美国著名的SWA设计集团工作,由于表现出色,两年后即被委以主要设计师的重任。1983年哈格里夫斯创立了自己的哈格里夫斯设计事务所,从而开始了风景园林艺术实践的新尝试,与此同时,他还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从事风景园林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1996年起他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风景园林系主任和以皮特·路易斯·哈伯克(Peter Louis Hombeck)命名的教授职务。

尽管哈格里夫斯的作品不多,但是其艺术的原创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仅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还受到公众普遍的赞扬。从哈格里夫斯教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大自然的动力性和神秘感,基地特有的人与大地、水、风等自然要素的互动,以及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参照。凡是亲身游历过哈格里夫斯作品的人,都会有一种强烈的现场心理体验,而这种感受仅凭相片和录像是难以表述清楚的。实际上,哈格里夫斯创造的是一种全方位的、动态的景观构图。欧洲传统园林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如画般”的、封闭式的构图,强调视觉上的和谐与均衡。而哈格里夫斯则认为对于当代风景园林设计来讲,开放式的构图更为重要。1982年,他在夏威夷亲眼目睹了龙卷风所带给大地的一种“令人惊骇的美”。那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古典主义宁静的秩序、也不同于静态的如画般构图的景象。由此他产生了要表达另外一种自然美的愿望,变化、分解、崩溃和无序成为他日后探索的主要方向。

美国著名大地雕塑艺术家史密生的外向型作品如“沥青的倾泻”等,曾对哈格里夫斯产生丁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史密生作品的研习,哈格里夫斯顿悟到时间、重力、侵蚀等自然的物质性与人的出现可以发生互动作用。他认识到文化对自然系统会产生潜在的伤害,而生态学的方法又无视文化从而远离人们的生活。因此,他致力于探索介于文化和生态两者之间的方法即以物质性为本(physieality),从基地的特定性(site-specific)去找寻风景过程的内涵,建立与人相关的框架,其结果是耐人寻味的和多样化的。哈格里夫斯把这种方法比喻为“建立过程,而不控制终端产品”。也就是说,他在基地建立一个舞台,让自然要素与人产生互动作用,哈格里夫斯称之为“环境剧场”。烛台点文化公园的风门和迎潮水湾、费德勒斯绿色室外剧场(Fiddlers Green Amphitheater)让水、风、人成为场地的动态要素。而德顿住宅花园(Dayton Garden)则让主人与现代雕塑和哈格里夫斯创造的花园形成相互对话交流的状态。此外哈格里夫斯常常使用隐喻式的叙述方法来表现基地的特征和参照体系。如哈列昆广场(Harlequin Plaza)以野餐巾的图案将办公楼环境戏剧化,路易斯威尔滨水公园(Louisville Waterfront Development)的三角形水湾则是对基地历史上船只停泊处的追忆,哥德鲁普河公园则以地形表达了水的动力性,烛台点文化公园的圜五群则隐喻了基地的历史。

代表作品: 烛台点文化公园(Candlestick Point Cultural Park)

沐浴海风,体验惊涛骇浪,这是烛台点文化公园给人的最深切的感受。哈格里夫斯在这里导演了一曲风与水的交响乐。该园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市的海湾,背靠烛台体育馆,占地18英亩(约7.3hm2),基地原为城市的碎石堆积场。在基地的常年主导风向上,哈格里夫斯设置了数排弯曲的人工风障山,并在最里侧的风障山上开启了风门,作为公园的主入口。同时,又将迎接海潮的两条人工水湾深入园中腹地。“u”形园路的两个临水端点辟为观景台。整个公园朴实天华,但又耐人寻味。显然,这个公园的建成,为我们扩大了景观美学的范畴,提供了新的体验自然的方式。

广场公园(Plaza Park)

该园位于加州圣·何塞市市中心,占地3.5英亩(约1.4hm2)。这里既是人们日常休闲的场所,也是节日举行庆祝集会和演出活动的舞台,公园的周边为艺术博物馆、旅馆、会议中心和商务办公楼。在这个狭长的基地上,哈格里夫斯以斜交的直线道路系统为框架.以月牙形的坡地花境和1/4圆的动态旱地喷泉广场为中心。呈方格网状排列的22个动态喷泉隐喻了圣·何塞市的气候、地质、文化和历史。晨曦中飘渺的雾泉呼应于旧金山海湾的

晨雾,随着时光的推移,雾泉转变成不断升高的喷泉.象征着当年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人挖掘的人工:水井;当夜幕降临之时,喷泉与地灯交相辉映,如同灿烂的星光,表达了硅谷地区由农业转向高科技产业的繁荣景象。此外园中维多利亚式的庭园灯暗示了该城300年的历史。园中的果园则又让人联想到这里曾纤址水果盛产地。

拜斯比公园(Bvxbee Park)

哈格里大斯非常关注废弃地的利用,在加州帕罗·奥托市(Palo Alto),他化腐朽为神奇,将一个占地30英亩(约12.14hm2)的垃圾填埋场变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滨水公园。在覆土层很簿的垃圾山上,他小心翼翼地进行地形塑造,在山谷处开辟大地之门,在山坡处则用土丘群隐喻当年印第安人渔猎时就地填起的贝壳堆。曲折于山上的自行车道由破碎的贝壳铺成。观鸟台随山就势而筑,掩映于哈格里夫斯选择的野草丛中。由高速公路的隔离墩形成的V形臂章序列,成为公园附近机场跑道的延伸。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电线杆场,电线杆顶部形成的虚的斜平面与土山上起伏的实的曲面形成了很强烈的场所感。这里长明的沼气火焰时刻提醒人们基地的历史,从而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总之,这是一个值得人们用心去体验的休闲公园。

哥德鲁普河公园(Guadalupe River Park)

该园是沿穿越圣·何塞市市中心长达4.8km的哥德鲁普河改建的。由于常遭受洪水侵袭,美国工兵原准备沿该河修建一条防洪堤,但圣·何塞市政府则希望通过整治这个河道,来带动河道两岸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并在此建设一个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共活动空间,于是由哈格里夫斯教授为首的一个集风景园林,水利市政、结构、地质专家等组成的设计小组,提出了一个全方位的滨河公园修建方案,将防洪功能与公园功能完美地给合起来。该公园系统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泄洪道,上层则为滨河散步道和野生动物保护地,并连接着其周围 的新的市政建筑、住宅和商业开发区。同时还保留了一点早期的自然状态的河堤。该设计最为引入注目的是河岸波浪状起伏的地形,不仅暗示了水的活力和流动性,而且还有利于在泄洪时,减慢水流的速度。

2000年悉尼奥运会公共区域设计(Sydney Olympics Project)

中国著名钻石品牌调查报告 篇5

一、周大福

1929于广州市河南洪德路创立,当时周大福主要经营传统黄金饰品。后由郑裕彤博士接手经营,并开始转向以钻石为首的珠宝首饰生意,现为香港及中国最著名珠宝首饰品牌,每年销售额占市场第一位。

周大福秉承“做中国第一珠宝品牌”的品牌信念,以超卓工艺技术及创新首饰设计驰誉钻石行业。周大福是全球最大钻石胚供货商 DTC 全世界 84 个特约配售商之一,拥有直接配售天然钻石原胚资格。产品类别有:戒指、吊坠、耳饰、项链、手镯、手链、脚链以及配件,摆件和礼品,另外还包括一些定制业务。“绝配”、“惹火”、“DISNEY”、“K-gold”系列是当下市场销售良好的珠宝品种。

二、六福

成立于1991年香港,由一群资深的珠宝专才创办,汇集各始创股东于珠宝业超逾三十年经验,无论采购、销售、行政、财务及市场推广各方面均群策群力,成绩斐然。

“永恒的美,爱不释手”,六福尤为关注女性和美,这也是其品牌理念的精华。其产品讲求简约设计及独特款式,具有创新的欧陆风格,并且种类多元化,有戒指、耳环、吊坠、项链、手链、手镯、胸针等。大类上看,除「六福」品牌外,亦拥有针对年青人市场的「 Ice g.」品牌。

三、金至尊

成立于2003年香港,但发展迅速,短短数年,已迅速受到中港澳消费者的认同和青睐。

以“一诺千金,无微不至,以客为尊”为品牌服务理念,金至尊致力以高科技融合于珠宝首饰设计及生产,产品多样,包括:钻戒、对戒、项坠、项链、手链、手镯、脚链、耳环、耳钉、耳坠、胸针和挂件等。

四、周生生

1934年,周生生在中国广州开业,1948年在香港奠基,其以富现代感、时尚的形象,致力于将品牌命名中蕴含的美好愿望带给顾客:“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目前,周生生著名的产品有八心八箭爱钻系列和diamond in motion等。

五、周大生

周大生是由海外华人于1966年香港正式创立的,现已成为国内市场最具影

响力的珠宝首饰品牌之一。

“情系今生,我心永恒”,周大生公司坚持着:大气、优雅、时尚,具有含蓄、典雅东方韵味,同时融合现代时尚品位。周大生特别提供钻石定制服务,也包括生产销售钻戒、对戒、项坠等业务。

六、戴梦得

1993年成立于北京,现已成为以经营高品质镶嵌类珠宝首饰和翡翠为主,集矿石开采、切割、首饰制造、批发零售、科技商贸为一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

其立足于通过销售珠宝饰品,来传播珠宝文化,引导人们对“美”的领悟,寻找“不是最贵,而是最令自己感动,与自己最贴切的首饰”为理念,传播人间真情。它的设计风格既蕴含国际流行风范,又符合中国传统审美,并以生产销售戒指、颈饰、耳饰和腕饰产品为主。

七、越王

始于1901年的绍兴陈氏银楼,“悦人.越己”是其著名的品牌诉求语,一语双关地道出越王珠宝自身“不断为女性创造美的物饰,以实现品牌的自我超越”的愿景。

越王珠宝着力于产品个性化设计和概念创意开发,是综合上游钻石贸易、珠宝翡翠设计、生产加工和终端销售于一体的珠宝综合服务商。

八、福辉

“福辉”品牌创建于1984年福州,凭借其对精湛工艺、专业服务孜孜不倦的追求,始终秉承实干创新的精神,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福辉集加工、贸易、展览业务于一身,主要生产和销售各种钻石及其他宝石,铂金镶钻石首饰及钻石系列工具。

九、谢瑞麟

谢瑞麟正式成立于1971年香港,一直以来都很注重设计,结合中西传统、荟萃中西文化,为的就是最终能够呈现给人们最完美的浪漫体验。

从市场上来看,“灿烂”、“飘”“心连心”和“刁钻”系列是其传统品牌,而TSL和Saxx则是其两大支柱系列。

十、老凤祥

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由创始于1848年的老凤祥银楼发展沿革而来。“共创经典、共享品质”,它将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传承与创新,在品牌建设、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不断突破,已发展成为中国珠宝首饰业的龙头企业。

著名建筑调研报告 篇6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一、企业概况

******有限公司创建于******年,位于中国江苏省*******,其核心产品主要是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钢铁、有色冶炼、化肥、石化等)和尖端产业(国际航天等)服务的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覆盖中国各地区。产品涉及石油化工、天然气液化设备、等多个领域。

公司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注册资本******万,***年末资产总计*****元,利润总额:*******元,**********有限公司拥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江苏省质量信用产品证书、通过了IS09001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荣获了AAA资信企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外向型企业。***年***月公司被核准注册“***”商标,其品牌产品经销到多个省份。公司始终把质量和信誉放在首位,一贯推行严格的质量管理,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因产品质量引起的顾客投诉情况。

“****”商标专用权是我公司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在市场经济中,商标成为区别商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商品标志。企业商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的象征。我们要爱护“****”商标形象和信誉,决不辜负广大消费者对它的厚爱。

二、商标申请注册及使用情况 我公司“***”商标于****年***月***日注册,注册号为:第****号,核定使用为第***类。产品核定包括:省略号自己填

公司有良好的商业信誉,被有关单位和国家机关授予了众多的荣誉称号:“企业信用等级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等。目前“***”产品在国内市场获得了非常好的口碑,产品在打标上、包装上进行统一设计、规划、制作和编号。不断提高了“***”商标的知名度和企业的形象。在未来我们将更加努力,将“****”牌远销国内外。

三、对商标的认识、愿望和请求

在当今市场竞争中,商标是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工具,是企业经营理念的升华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结晶。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影响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我公司按现代企业管理目标,正确行使商标权,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对商标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在人员、制度、机构等方面做到切实落实:

1、公司明确公司办公室分管商标管理工作,并由公司办公室专人负责商标注册申请、商标变更转让、商标使用管理及对外商标争议事项的处理和协调。

2、公司制订了商标管理制度,并纳入企业品牌战略加以具体实施,自商标注册以来,在各级工商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公司的商标使用管理工作走上了正轨,为企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提供了有力保证。目前企业的综合实力雄踞本地同行业骨干的优势地位。为进一步实施名牌战略,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增强市场的竞争力,更好的保护注册商标的使用权,特请求江苏省工商局认定“**”商标为江苏省著名商标。

某某公司

世界七大著名钢结构建筑赏析 篇7

1. 巴黎艾菲尔铁塔

艾菲尔铁塔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

该塔塔身为钢架镂空结构,有海拔57米、115米和274米的三层平台可供游览,第四层平台海拔300米,设气象站。顶部架有天线,为巴黎电视中心。从地面到塔顶装有电梯和阶梯,共计710级。

据了解,铁塔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预制梁架、150万颗铆钉、12000个钢铁铸件,总重7000吨,由250个工人花了17个月建成。

2. 纽约帝国大厦

帝国大厦是一栋超高层的现代化办公大楼,它和自由女神像一起被称为纽约的标志。地上建筑有381米高的帝国大厦,自1931年以来,雄踞世界最高建筑的宝座达40年之久,直到1971年才被世贸中心超过。

上个世纪30年代,建筑师设法增加了一节200英尺高的圆塔,使帝国大厦的高度为1250英尺。这座摩天大楼只用了410天就建成,也可算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帝国大厦一直是世界最高的大楼。

3. 旧金山金门大桥

金门大桥横跨南北,将旧金山市与Marin县连结起来。花费四年多时间修建的这座桥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结构之一。它已不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但它却是最著名的。

金门大桥的巨大桥塔高227米,每根钢索重6412公吨,由27000根钢丝绞成。1933年1月始建,1937年5月首次建成通车。钢塔耸立在大桥南北两侧,高342米,其中高出水面部分为227米,相当于一座70层高的建筑物。塔的顶端用两根直径各为92.7厘米、重2.45万吨的钢缆相连,钢缆中点下垂,几乎接近桥身,钢缆和桥身之间用一根根细钢绳连接起来。

资料显示,钢塔之间的大桥跨度达1280米,为世界所建大桥中罕见的单孔长跨距大吊桥之一。

4. 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整个建筑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它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一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

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4 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

据称,歌剧院的音乐厅最特别之处,就是位于音乐厅正前方,由澳洲艺术家Ronald Sharp所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这个大管风琴由10, 500个风管组成,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此外,整个音乐厅建材使用均为澳洲木材,忠实呈现澳洲自有的风格。

5. 圣路易斯盖特威拱门

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盖特威拱门,是美国最高的独自挺立的纪念碑。这座闪闪发光的用钢制成的圆弧造型,拔地而起,有将近200米高,跨度也是近200米,和高度完全一样。

据记载,芬兰裔美国人、著名建筑设计师伊洛·萨里嫩在1940年代后期的一次全美设计竞赛中设计了盖特威拱门。可是,该工程直到1963年2月才开始动工,1965年10月完工。后来,拱门上增添了一个运输系统,让人们可以登上拱门顶端的一个观景台放眼眺望。盖特威拱门座落在密西西比河畔,被人们誉为通往西部的大门。

6. 吉隆坡双子塔

吉隆坡双子塔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美芝律,高88层,是当今世界名冠第一的超级建筑。巍峨壮观,气势雄壮,是马来西亚的骄傲。它以451.9米的高度打破了美国芝加哥希尔斯大楼保持了22年的最高记录,成为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巨型建筑。

这个工程于1993年12月27日动工,1996年2月13日正式封顶,1997年建成使用。它是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用20亿马币建成的。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西泽配利是这座大楼的设计者。

7. 伦敦千年穹顶

千年穹顶,位于伦敦东部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威治半岛上,是英国政府为迎接21世纪而兴建的标志性建筑。

穹顶直径320m,周圈大于1000m,有12根穿出屋面高达100m的桅杆,屋盖采用圆球形的张力膜结构。膜面支承在72根辐射状的钢索上,其截面为2×φ32,这些钢索则通过间距25m的斜拉吊索与系索为桅杆所支撑,吊索与系索同时对桅杆起稳定作用。

上一篇:基于人文关怀的高校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下一篇:游淹城春秋乐园小学生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