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统计局统计工作总结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区统计局统计工作总结(精选8篇)

区统计局统计工作总结 篇1

一、围绕中心,统计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一)统计参谋作用进一步加强

一是做好“双底线”指标的预测预警。积极做好包括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双底线”考核指标的分析预测工作,提出对策建议,及时汇报。1-3季度配合相关部门,取得了全市绿灯最多、红灯最少的优异成绩;二是补充完善经济考核政策。对部门考核,提出相关指标的季度、年度目标任务;对街道(镇)考核,为GDP核算需要,提出效益指标考核时间从全年改为1-11月;对三十强企业考核,提出增加产值指标。通过对考核办法的完善,调动了部门、街道(镇)和企业的积极性,有力推进全区年度目标任务的实现;三是加强GDP相关指标的预测分析。综合科与各专业科室紧密配合,对行业增加值、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销售额、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等主要GDP支撑指标采取月度上、下两期分析评估,及时分析原因,预测走势,提出对策,确保实现GDP年度目标。

区统计局统计工作总结 篇2

3G移动通信给用户提供了更优质化的服务, 它是在2G网络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关于两者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展开, 其中, 寻求消耗资源更小的位置管理策略就是一个热点问题。

在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性管理 (Mobility Management) 中, 许多小区将被划分到不同的位置区内。当移动台跨越位置区边界时要进行一次位置更新 (Location Update) ;当网络发起对某个移动台的被叫时, 要对其所在位置区内的所有小区发起寻呼 (Paging) 以建立通信, 因此, 位置更新和寻呼在消耗网络资源上是相互冲突的。相关研究中, P.S.Bhattacharjee等运用流量模型来模仿移动台的移动性, 然后运用GHA算法对CSA进行分配, 实验表明GHA算法比其它启发式算法速度更快[1]。赵聪等利用终端用户之前的相关性, 提出一种位置管理的用户聚合算法, 提升了系统的性能[2]。袁正午等分析了传统基于运动位置更新算法的不足, 优化了传统算法中的运动阀值[3]。I.Demirkol等采用了基于模拟退火 (SA) 算法求解LAP以及CSA (Cell-to-Switch Assignment) 小区分配的方法, 并对算法的优劣性与其它优化算法进行了比较[4]。黄剑锋等将HOLAP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结合, 在位置区元的概念上提出了相关会聚算法[5], 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理论的蜂窝小区模型的位置区规划。

本文有效利用道路统计建立LAP模型, 在LAP问题中添加了相邻但不连通小区属于不同位置区的约束, 结合用户流量, 在初始化LA的过程中采用了模糊聚类方法得到一个较优的位置区划分, 最后, 采用启发式的进化算法对LAP优化问题进行了模拟求解。

1 LAP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文LAP考虑了有道路连通的区域用户移动性较高, 有山体或者河流的区域的不同小区之间用户移动较少的情况, 建立了以最小位置更新为目标的数学模型。

假定小区总数为N, 道路类型总数为K, 第k (k=1, 2…, K) 种类型的道路集合为, 定义Sk为第k种类型道路的总数, 对于第k种类型的任意的道路, 假设顺序经过的小区序号集合为, 其中为经过的小区总数, 则k=1, 2, …, K, s=1, 2, …, Sk。

LAP的目标是最小化移动用户忙时总的位置更新次数, 即是整个网络忙时所有用户穿过的位置区边界总和。于是LAP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其中, 为第k种类型道路的上两个小区间的流量。

位置区划分除了满足基本的单一性约束外, 还必须满足寻呼容量、话务容量约束, 另外, 根据实际情况, 添加了相邻但没有切换的两个小区属于不同的LA的约束, 三种约束表达式如下:

约束1, 寻呼约束:

其中p*i为小区i的总寻呼负荷, pi为本小区i内的移动用户被叫产生的寻呼量, dij同式 (1) , PBS为单个小区的寻呼容量。

约束2, 话务量约束:

其中, ti为单个小区的话务负荷TMSC;TLA分别表示单个MSC业务区和单个位置区的话务负荷容量。

约束3, 相邻但没有切换的两个小区属于不同的LA

其中, λij为Cell和Cell间的流量。

2 位置区规划

2.1 LA初始化策略

根据模糊聚类方式[6], 将小区间的流量进行单位化作为相似矩阵R中的相似系数。定义R1°R2的计算方式如下:

由此可得到基于位置区更新的各个小区之间的等价矩阵。

初始化位置区规划步骤如下:

(1) 设置约束3的二维数组, 其中 (j=1, 2, …d) 为第j组不能划分到同一个LA的两个小区序号, d为总的不能划分到一个LA的小区集数目;随机产生一个包含{1, 2, …, N}的随机序列L1×N, 并令i=0。

(2) 根据初始化策略计算等价矩阵R*。

(3) 令i→i+1。

(4) 当小区Li已被划分且i≥N, 算法终止, 否则转到Step3;当小区Li未被划分, 将矩阵R*第Li行第D1j和D2j (j=1, 2, …d) 列两个值中的较小值改为0, 并在不违反约束的条件下将矩阵R*中第Li行的较大且不为0的值对应的列 (对应小区序号) 划分到同一个位置区, 然后将矩阵R中对应的已划分的小区序列的行和列设为0, 此时如果i≥N, 算法终止, 否则转到Step2。

按照上述的步骤, 约束3将完全满足, 同时又将切换较大的小区划分到同一个位置区内。

2.2 位置区的更新策略

进化算法中位置区的更新分为种群 (整体的LAP) 更新和最优个体 (最优LAP) 更新。设定种群规模M (M>1) , 定义两种更新方式如下:

(1) 种群更新。 (1) 计算新个体的违反值pm和tm, 其中, , 分别对应约束1和约束2。 (2) 计算个体的约束违反值Vm, 定义, 其中m=1, 2, …, 2M, pmax, tmax为父代种群和新种群中最大的违反值。如果V=0 (满足约束) 的数目小于M, 则从新种群和父代种群中选出最小的M个V对应的个体作为下一代的种群;否则, 从V=0的个体中选出M个NR值最小的个体作为下一代的种群。

(2) 最优个体更新。更新方式:当新个体的约束值小于优个体时, 则将两者互换;当新个体的约束等于最优个体时且新个体对应的位置区更新成本小于最优个体时, 将两者换;否则新个体不替换最优个体。

3 算法步骤及数值仿真实验

3.1 算法实验步骤

(1) 设定最大进化代数gmax, 按照2.1中的方式来初始化种群。

(2) 根据式 (1) 选出最优解x*。

(3) 对种群中的每个个体xm, m=1, 2, …, M, 将xm与x*以0.5的概率进行单点或随机杂交, 然后对杂交后的个体以1的概率进行变异。如果新个体违反约束3, 则将不能划分到同一个位置区的两个小区分配到不同的位置区中。

(4) 按照2.2中的个体更新方式比较新个体和x*, 并对种群进行更新。

(5) 如果满足终止条件, 算法结束, 否则转到Step3。

3.2 数值仿真实验

设定PBS=28/s, TLA=1500Erl种群规模M=100, 最大进化代数gmax=1000。对5×5蜂窝小区的网络, 按照pi服从=6的泊松分布, ti服从[120, 350]上的均匀分布, 随机生成5组pi, ti和k, 并通过Matlab模拟计算LAP, 结果如下表。

5组位置区划分结果如图1所示。

4 结语

建立了基于道路统计的LAP模型, 通过有效的进化算法来求解LAP问题, 在对LA初始化的过程中借鉴了模糊聚类的方法, 在更新过程中对约束进行了转化处理, 并对更新方式进行了合理的设计, 最后进行了实验测试, 得到了五组不同参数下的位置区划分结果。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摘要:在理论的蜂窝小区模型上考虑了地理位置对位置区规划 (LAP) 的影响, 添加了相邻不连通小区属于不同位置区的约束, 并利用进化算法的群体搜索优势对LAP问题进行了求解, 在初始解和位置区更新过程中借鉴了模糊聚类的方法, 同时对约束进行了调整, 最后, 模拟实际的道路分布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位置区规划,寻呼,位置更新,切换

参考文献

[1]P.S.Bhattacharjee, D.Saha, A.Mukherjee, "An Approach for Location Area Planning in a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Network (PCSN) ",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2004, 3 (4) :1176-1187

[2]赵聪, 郭伟.无线网络位置管理中的一种用户聚合算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 (5)

[3]袁正午, 陈凯.3G网络中基于运动的位置更新算法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2011, 23 (1)

[4]I.Demirkol, C.Ersoy, M.U.Caglayan, and H.Delic, “Loca-tion area planning and cell-to-switch assignment in cellular networks”[J].IEEE Transaction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2004, 3 (3) :880-890

[5]黄剑锋, 徐惠民.切换统计相关用于位置区优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7, 30 (4) :45-49

把握统计思想 做好统计工作 篇3

【关键词】统计思想;统计工作;影响

统计思想是指统计工作中应树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上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基础,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也是统计工作中应遵守的指南。在统计工作中,把握统计的真谛,领会统计思想,对统计本身来讲,有利于提高统计水平和统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对外界而言,有利于树立别的工作及别的理论不能取代和比拟的统计权威。

一、统计思想的几个方面

(一)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它告诉我们统计认识问题是从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侧重点不在总规模或个体,体现了数量观和推断观。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二)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如果各单位之间不存在差异,也就不需要做统计,如果各单位之间的差异是按已知条件事先可以推定,也就不需要用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可以说,均值与方差这两个概念分别起到“隐异显同”和“知同察异”的作用。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三)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四)相关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相关概念表现的就是事物之间的关系。

(五)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六)归纳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二、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应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信息应用和发布等五个环节;而作为统计工作成果的统计资料显然应包括调查的原始资料,整理的系统资料和分析的深度加工资料;统计学研究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同时也研究统计资料的可行性、可信性和可用性。

统计工作的五个环节中,设计是基础,说统计学是方法论的科学,最主要的就体现在统计设计上;统计工作能否达到目的,关键也在于设计。若把统计工作看作是产品生产过程,统计设计就相当于产品设计,统计调查就是施工,统计整理就是组装,统计分析就是质量检验与分析,统计信息应用与发布就是广告宣传与销售。每一环节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但设计和分析是技术性、理论性最强的工作,统计的特殊功能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环节上。统计设计实际上是告诉操作者怎样去调查,怎样去整理;分析与信息发布就是告诉用户统计可以达到什么目的,而这些目的是别的专业达不到的。发达国家为什么对统计如此重视,联合国为什么专门设立统计委员会,关键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今天的社会,统计已相当发达,无论是资料搜集方法研究,还是统计规律研究,其目的都是为了认识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或者说认识统计总体。统计工作者从调查开始到整理出对外服务的系统资料,这一过程使人们对统计总体的外貌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如果我们能再从数字后面找出内部特征,就能总结出现象发展的规律性,结合社会经济运行的法则,就可以提出管理社会经济的有效建议。统计指标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系统,由统计指标所核定的数量是有科学涵义的,指标之间是有严密分工的。因此,统计分析是别的分析所不能比拟的。

三、统计工作如何改进

就统计学的研究对象而言, 其所能涉及到的范围是如此之大,我们所面临的未知是如此之多,需要不断夯实和拓展其学科基础, 以保证统计学定量认知的职能与功能。所以, 从人类不断增加和提高的对统计的要求出发,我们要更强调多学科的交叉与相融, 要不断汲取其他相关学科例如数学、复杂系统科学、混沌学、仿真学、计算机学等的最新发展成果来补充、拓展统计学的基础, 否则,统计学的发展就会缺乏生命力, 就会裹足不前。

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来完成。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可以积累经验,为各部门管理做出更大、更快捷的贡献。如果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业务素质低下,势必贻误正常工作。统计人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同时,企业单位,行业系统,尤其是企业集团需要具有责任心、富有时代感,并有开拓创新精神与较高业务素质,能带领同事一道学习与工作的统计负责人。

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应自尊,要自信、自强,方能自立。统计人员务必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创新,多出成果。与此同时,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应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学习统计知识及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制度和微机知识,支持他们参加统计工作会议,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对工作积极并有较大贡献或较快进步者,应该及时给予表彰。

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学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重视,统计思想体系也越来越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统计工作将会跨上更高的一层台阶。

参考文献:

[1]庞有贵.统计工作及统计思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3).

区统计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4

1、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和统计服务。

一是认真做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与十一个国民经济核算联席会议组成部门搞好沟通对接,对各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运行走势开展分析研判,提高我区国民经济核算水平。

二是做好“四上”企业增减变动工作。会同区直有关单位,深入到企业一线,了解企业情况,切实做好“四上”企业增减变动工作。

三是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工作。积极与编制、民政、工商、税务对接,收集新增、注销、变更单位名录,开展单位资料调查核实,确保单位信息及时准确入库。

四是做好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通过业务培训、法规宣传、违法查处等多措并举,切实提升企业统计基础和统计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数据水平。

五是做好1%人口抽样和劳动力调查等工作。全区共调查26个点,约1800户,6500人。

六是做好统计咨询服务。编印《金安月度经济运行监测》12期,撰写了分析报告20多篇,上报省市区信息70余条(篇)。

2、切实做好农业普查前期工作。

一是成立机构,落实人员。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金政秘〔20xx〕77号),成立了以常务副区长张士银为组长的领导组,领导下设办公室,落实普查办工作人员9名。各乡镇和望城、清水河街道也相应成立了领导组和办公室。二是落实经费和办公场所。区农普相关工作经费已经区政府同意列入预算,各乡镇街普查经费按实报实销的形式予以保障,区、乡普查办分别落实了办公场所。三是启动普查宣传。印发了农普简报8期,印制普查宣传标语横幅60条,并利用QQ、微信、政务微博、村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农普。四划分“两区”,选聘“两员”。全区共划分普查区292个,普查小区756个,选聘普查指导员351人,普查员756人。

3、全力做好省农普综合试点工作。6月22日至7月5日,全省农业普查综合试点工作在我区三十铺镇凤凰村、枣树回民村进行,我区为全省唯一试点县区,全省各市及我市各县区、我区部分乡镇普查办主任、业务骨干共计170多人参加试点,经过清查摸底、入户登记、数据审核、录入上报等阶段工作,共调查普通农户1333户,规模户11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9家。通过事后质量抽查,省农普办对在我区举办的全省农业普查综合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此次试点非常成功,为全省农普正式调查积累了经验。

4、切实做好统计教育培训工作。以统计教育为主抓手,以奖惩机制为举措,不断提升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夯实乡村、企业统计基础工作。

一是着力提升统计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区统计局于5月17日、26日和30日,在区委党校分三期对全区“三上企业”及乡镇街、示范园区统计人员进行统计业务培训。全区50多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67家资质建筑房地产企业、1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及乡镇街园区的统计人中参加业务培训,参训人员达280人次。二是建立奖惩机制。一方面每年对全区首席统计员按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进行奖励,不称职的不奖励,并建议所在地政府更换人员。一方面对全区联网直报企业中表现突出的25名统计员进行表彰,并每人奖励500元。两项奖励全年共支出4万多元

5、认真做好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以贯彻落实省局开展的“两核查一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认真开展统计执法检查,从5月8日开始,区统计局组织三个检查组,对全区25家调查对象开展统计执法检查,经查有两家企业上报数据与核实数存在差异,区局根据有关法规予以立案查处,责令整改并通报批评。

二、20xx年度工作安排

一是做好各项统计调查工作,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二是做好统计教育培训工作。

三是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11年区统计局工作计划 篇5

一、全力以赴,认真抓好人口普查和各项统计调查工作

1.切实做好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要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充分履行职能。严格按照普查方案要求,制定各阶段工作计划。再接再厉,组织实施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录入汇总、数据审核编码和上报、总结表彰等各项工作,做好对人口普查的分析研究、数据评

估论证、普查质量验收工作,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人口普查各项工作任务。

2.高质量做好年定报和各项调查工作。严密组织实施各项抽样调查、专

项调查及一次性调查,提高标准、确保时效、扩大调查成效。认真做好城镇、农村抽样调查新网点的运行工作,抓好以县(市、区)为总体的各项抽样调查。继续抓好统计定报和年报准备工作,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年定报任务。

3.不断完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认真贯彻执行《苏州市统计数据质量保障体系》和分专业统计数据质量保障细则,依法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完善数据审核制度,强化检查考核力度,对数据收集、汇总处理、资料上报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控制与管理。

二、坚持不懈,继续强化统计监测工作

1.强化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监测。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变化趋势,加强月度、季度和动态监测。不断完善统计考评体系,认真组织实施更高水平小康跟踪监测、科学发展考评监测、重点能耗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监测、社会发展评价、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监测工作。

2.全面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监测体系。围绕全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强对经济转型升级、尤其是工业转型升级的统计监测,密切关注新能源、生物医药、新型平板显示、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低碳经济发展,根据苏州市统计局产业升级监测体系,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联合有关部门,全面组织实施反映我区经济转型升级进度、成果的统计指标体系。

三、锐意进取,进一步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1.抓好统计信息分析工作。重点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优势,加强调研分析,力争在分析报告的数量和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2.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信息供应。在建好“吴中统计信息公众网”的基础上,加强与“吴中政府网”的链接,通过网络及时发布统计信息。要认真做好统计数据发布、信息传播和公开等工作,及时公布全区经济运行情况。

四、开拓创新,加快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1.规范实施抽样调查制度。根据省地方统计调查局的统一部署,抓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统计制度方法做好科学发展评价工作的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严格执行主要农产品产量抽样调查制度、畜牧业抽样调查制度、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制度、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制度、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月度抽样调查工作,并加强对调查对象贯彻执行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2.进一步完善金融统计制度。在切实抓好以区内13家银行为重点的金融统计基础上,逐步将区内新增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纳入统计范围,不断丰富金融统计内容,全面、及时做好全区金融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3.组织实施新兴产业统计制度。根

据省统计局研究建立《新兴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结合吴中区实际,组织实施新兴产业统计制度,及时全面地反映全区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结构,更好地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进程。

4.进一步加强部门统计工作。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工作的意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进一步健全部门统计机构,充实统计人员,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认真执行《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评价指标部门监测目录》,建立和规范部门统计调查指标体系,形成统计监测合力,实现统计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

5.加强文化、体育产业统计。加强对文化、体育产业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文化、体育统计指标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体育产业统计监测方法。统计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统计调查。文化、体育部门要根据全行业统计的要求,全面负责相

关产业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和上报工作,积极开展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监测和分析工作,全面反映文化、体育发展状况,为区文化、体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五、强化管理,积极推进统计各项建设

1.抓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按照市局制定的《苏州市乡镇、街道统计机构及统计调查单位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继续强化统计站(办)管理,充实统计力量,制定对镇(区、街道)的专业考核办法,加强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推进“双基”工作再上新台阶。

区统计局统计工作总结 篇6

第一条为加强统计数据生产过程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加强发现统计违法问题的能力,畅通统计违法问题线索移送渠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办法》《自治区统计局关于统计违法问题线索发现和移送工作办法》,《XX市统计局关于统计违法问题线索发现和移送工作办法》,结合我区统计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X区统计局各专业股室(单位)发现统计违法问题线索并移送统计执法监督局的全过程。

第三条统计违法问题线索发现和移送工作由XX区统计局党组统一领导,各专业股室(单位)负责问题线索的发现和移送工作,统计执法监督局负责问题线索的核实工作。

第四条各专业股室(单位)按照统计工作和统计制度的要求,对本专业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日常监测,对主要统计指标的总量、速度等增减变化情况进行审核评估,对发现数据异常的企业和县

(市、区)及时组织查询。

第五条下列统计违法问题线索,经XX区统计局主要负责人审核后,由相关专业股室(单位)移送统计执法监督局。

(一)本专业统计业务范围内发生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的;

(二)本专业统计业务范围内发生违反国家统计调查制度以及地方统计调查制度行为的;

(三)本专业统计业务范围内发现不执行国家统计政令、统计标准行为的;

(四)发现存在非法开展统计调查项目行为的;

(五)本专业收到的统计违法举报线索;

(六)发现统计数据波动异常、基本单位名录库增减异常,统计调查对象填报的统计数据波动异常等情形的,下发查询后,查询对象拒绝或者不如实按时回复的;

(七)在基层调研或者数据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统计违法行为,要求立行整改,但整改不到位的;

(八)发现领导干部、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统计调查对象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在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行为的;

(九)发现存在违反统计法精神文件和做法的;

(十)发现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

第六条专业股室(单位)在对统计调查对象进行查询时,要全程留痕,做到有迹可循,有证可查。

第七条专业股室(单位)发现统计违法问题线索后,应当依法收集和保管与统计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报经XX县统计局主要负责人同意后,及时移送统计执法监督局。

第八条专业股室(单位)向统计执法监督局移送的统计违法问题线索,应当指定人员负责移送工作相关事宜,并制作《XX区统计局统计违法问题线索移送表》(详见附件,以下简称《线索移送表》)。

第九条专业股室(单位)向统计执法监督局移送统计违法问题线索,应当根据实际收集并提供以下相关的证据材料:

(一)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违反统计调查制度行为的证据材料;

(二)不执行国家统计政令、统计标准的证据材料;

(三)开展非法统计调查项目的证据材料;

(四)举报材料:电话录音、举报信、举报邮件等;

(五)查询记录,以及查询对象拒绝或者不如实按时回复查询的证据材料;

(六)领导干部、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统计调查对象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证据材料;

(七)违反统计法精神文件和做法的证据材料;

(八)《线索移送表》;

(九)其他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证据材料。

专业股室(单位)移送的相关证据材料应当是材料原件。

第十条专业股室(单位)移送统计违法问题线索时,应当将《线索移送表》和相关证据材料一并移送统计执法监督局。

第十一条统计执法监督局接收到移送的统计违法问题线索材料,应当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报经XX区统计局主要负责人同意后依法办理。

第十二条对移送的统计违法问题线索的处理方式有以下三种:直接组织核查、直接立案查处、转交下级统计机构办理。

(一)按照《XX自治区统计局统计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试行)》第六条之规定,认为应当由XX区统计局组织开展执法

检查或立案查处的,统计执法监督局应当及时制定检查工作方案,提请局党组会议审议同意后,按照相关规定,依法依规组织核实工作。

(二)转交上级统计机构办理的,统计执法监督局应当制作《关于转交有关统计违法线索的函》。

转交函中应当明确以下内容:核查方式、核查期限、核查对象数量及范围(可指定具体核查企业)、核查的统计指标、核查结束后提交的报告内容等。

第十三条统计执法监督局应当对收到的统计违法问题线索进行登记,对转交上级统计机构办理的线索进行跟踪。

第十四条统计执法监督局收到有关县级统计机构上报的核查情况有关材料,应当对照转交函要求,对有关核查材料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并起草反馈函,经分管局领导审定后及时反馈有关县级统计机构。

第十五条对直接组织核查或者立案查处的,统计执法监督局应当将统计违法问题线索的核实情况及初步处理意见,由相关专业股室(单位)会签后,及时报告XX区统计局党组审定。

第十六条专业股室(单位)违反本办法,对应当向统计执法监督局移送的统计违法问题线索而不移送的,由XX区统计局党组责令改正,在局内予以通报;拒不改正的,根据情节轻重依法依规追究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失察责任。

第十七条统计执法监督局违反本办法,不接收专业股室(单位)移送的统计违法问题线索材料,或者不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的,由区统计局党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根据情节轻重依法依规追究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失职责任。

区统计局统计工作总结 篇7

2004年9月国家统计局统计电子报表南海试点现场会以来,网上直报正在全国兴起,目前在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通过网上直报系统上报统计报表。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实现了统计数据采集模式由逐级上报、层层汇总的传统方式向网络环境下在线直接采集转变。比如,北京市的统计数据网上填报工作己经推广到年定报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约3.2万家,年定报的月网报率均在90%以上;哈尔滨市、杭州市统计局也实现了全市几乎所有专业的网上报送工作,企业上报率达到或接近100%;昆明市统计局的网上直报系统覆盖了该局除农村专业外的所有统计业务。网上直报系统虽然改变了统计工作流程,减轻了企业和基层统计部门的负担,可以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以及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是网上直报的数据仍然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比如真实性不高,数据虚假、指标数值背离指标原意、数据不完整、数据的非同一性、拼凑的数据、数据的逻辑性错误等质量问题。所以研究网上直报地区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网络直报条件下地区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一)企业本身的主观因素

1. 网上直报企业信息化程度。

较高的企业信息化程度,使用计算机和相关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减少错误的发生。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加快了数据收集的速度,保证了数据的精度与准确度,节约成本,避免了诸多环节繁复耗时、低率低下、多错误的数据手工统计与收集。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免许多手工的或计算器的反复运算,甚至变繁琐耗时的计算过程。一般而言,规模较大的企业制度、组织结构相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更为规范,信息化程度更高,统计工作相对容易,便于向统计部门进行网上直报。

2. 单位领导重视程度。

领导对统计重视程度体现在领导对统计人员的培训,统计人员的地位,统计人员待遇水平、对统计工作经费投入的多少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没有领导的重视,统计部门人员较少,统计人员整天忙于沉重的报表任务,没有精力对统计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整理,其产品只是一些简单、枯燥、无味的数据,统计数据的质量和价值就被削弱。另外,由于没有领导的重视,统计人员聘用的随意性很大,更换频繁,新手业务不熟,原始记录不全,历史资料混乱,直接影响着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领导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影响着统计数据的质量。另外也存在个别企业领导思想观念保守、谨慎,对网上直报缺乏科学的认识,认为登录公众网后企业的商业秘密容易泄露,这使网上直报的普及遇到阻力。

3. 企业统计人员本身的问题。

一是企业统计人员本身的素质偏低,电脑操作技能不熟练,缺乏相应的网上直报操作知识;二是一部分企业聘用带账会计,经常不在企业定点定时上班,无暇网上直报;三是由于企业的统计人员变换频繁,且没有完善有效的工作交接约束机制,新老统计员工作脱节,从而导致企业虽具备网上直报条件却无贯彻执行,大大影响网上直报数据的准备度与连续性。

4. 企业的统计力量。

企业统计队伍的力量薄弱是许多企业统计工作不如人意的重要原因。企业统计力量包括企业统计人员的数量、统计部门的信息化程度等。统计部门的信息化程度包括统计部门是否使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工作,是否使用专门的统计软件。

5. 组织正规化程度。

组织正规化程度包括组织内部作业是否有标准流程,制度是否健全,企业是否经常检查员工的行为,制度流程的执行情况等。企业内是否具有明确的与统计相关的规章制度,是否具有明确的奖惩制度与统计数据质量紧密相关。如果企业制定了明确的相关的规章制度,那么就相当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起到了约束行为的作用,更倾向于生产出更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因此一个正规的组织的数据将更为真实可靠。

6. 统计人员素质水平。

统计人员的素质包括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前者主要体现在其受教育程度,是否具备专业知识,是否接受过专业培训等,后者主要体现在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包括统计人员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和是否坚持实事求是。

因统计人员的素质而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不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统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生产数据的人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与生产出来的数据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二是在数据的收集、传递、处理、存储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无意失误而造成的误差;三是部分统计人员因为个人利益和上级强权,篡改统计数字,制造虚假的统计数据,极大地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网络直报系统方面的因素

1. 网上直报系统无法满足需求。

一是网上直报系统直接减少了统计审核环节,由企业在网上自行完成自审,所以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网上直报必须加强计算机审核功能。计算机审核功能的关键就在于必审性条件的设立,此功能缺乏灵活性,若加严必审性条件,减少核实性条件的方法,部分企业统计人员会因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统计业务生疏无法完成网上直报任务;若放宽必审性条件,增加核实性条件的方法,政府统计人员往往要花很大精力进行查询、修改。二是网上直报系统没有形成网络互联互通。目前网上直报系统既没有与上级统计部门联网,也没有与当地政府互联互通,只是一个“信息孤岛”,网上直报系统没有发挥应有的优势。三是我国目前尚无一套切实可用的统计综合数据库,由于各专业基础数据应用系统的庞杂,因此综合数据库数据只能分散在不同专业、不同平台、不同结构、不同标准的数据,很难实现一体化检索与查询。

2. 表内审核关系过于简单。

统计部分对网上直报系统设计缺乏科学性,表内审核关系过于简单。例如,网上直报系统中管理费用中间投入大于管理费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大于资产总计、只填能源消费量不填金额或者是能源单价错误等均不会出现审核错误,造成企业财务人员的误解和上报的数据准确率不高。而目前各街镇使用的专业处理程序(上海工业能源交通数据统计系统)的审核关系比网上直报要详细的多,造成两者的数据质量有很大差异。

3. 缺乏对跨月、跨表方面的审核。

网上直报系统中产值、增加值、能源等月报上的累计数均不能与上月进行比较,各街镇统计部门下载企业数据后,往往需要花较大的精力及时间进行再次审核更正后方可上报。

4. 企业缺乏一定的修改主动权。

企业审核上报后,一旦发现错误,必须通过上级部门撤销上报才能修改,缺乏必要的修改主动权,也容易使企业统计人员产生消极心理而放弃修改,造成网上直报数据与纸质报表不符合。

5. 网上直报系统的可操作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数据网上直报处理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试行)》(国统办字[2006]64号)的要求,要以用户为中心,不断完善软件的使用功能。在程序应用上,由于基层统计人员电脑操作水平整体不高,人员流动性大,这就要求网上直报系统操作简单,兼容性强,互动性好,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网上直报系统中使用“通用技术”,尽可能地能与企业信息系统融合,可以方便使用者理解和掌握,让使用者可以凭借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直接进行网上直报,无需额外的学习。在信息需求上建立一种开放式的服务格局,发掘和捕捉用户需求,既满足企业存储传输信息的需求,也要满足各级统计部门开发利用统计信息的需求。另外,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的共享。

6. 统计数据的利用率不高。

例如省统计局只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但缺乏对数据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

7. 网络安全问题。

网上直报系统中安全技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统计报表网上直报过程中,许多企业对网络的安全性、数据的保密性有诸多怀疑,担心公司机密信息和数据被盗取和泄密。

(三)统计制度方面的因素

1. 未制定网上直报相应的法律法规。

强而有力的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完成,统计资料的精确完整,对违法者具有威慑作用,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法》规定企业有义务报送统计报表,没有强制要求企业进行网上直报,因此网上直报是企业自愿的行为。由于观念守旧、系统操作的不完善及网络信息安全等种种问题,很多企业拒绝进行网上直报,这就加大了网上直报普及的难度。

2. 报表报送方式尚欠科学规范。

一方面,因工业定期实行报表超级汇总,区统计局与各街镇基层企业上报报表的时间一般相差一个星期左右,所以大多数企业会处于无法取得数据的困境。另一方面,采取“双轨制”,要求企业既网上直报,又上报纸质报表,以保证统计部门收集纸质报表后及时核对、录入、上报等处理,这种做法增加了企业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导致企业统计人员不愿重复工作,而只采取简便的纸质报送方法。

三、提高网络直报条件下地区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和设想

(一)企业本身的解决对策

1. 企业应提高信息化程度。

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主要包括企业人均计算机的拥有率,企业的信息系统质量和数量。企业首先应该提高计算机的数量,这个是基础,让每一位员工人手一台计算机,这样才能方便实现统计数据的网络直报。第二就是要增加一些实用的统计管理软件。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的,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效果,选择统计软件供应商时从更好地解决自身需求出发,与软件厂商协调做好需求分析,做出真正能够帮助企业切实有效提高管理能力,走出生存危机的产品。

2. 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企业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统计数据的质量以及认识到网络直报的好处,将统计数据网络直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对网络直报工作的投入,切实加强企业网络管理工作,只有这样,从上而下的宣传管理,企业各级人员才会认识到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以及网络直报方式的优越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

3. 壮大统计队伍,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企业应加强企业统计人员关于统计数据录入、审核、上传发送等知识的培训;应通过对信息化战略、网络和数据仓库等新技术应用的培训和学习,提高统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使得统计人员能够充分利用和分析有关数据;同时要注意减少因人员舞弊等原因导致数据质量低下的现象,大力加强统计职业教育,使广大统计人员自觉抵制弄虚作假行为;特别是要制定适当严谨的激励和制约机制,提高统计人员的积极性、责任心。由此才能保证网上直报的数据质量。

4. 提高统计人员的网上直报在线分析能力。

在线分析系统对分组指标的定义和标准化、对数据指标的规范、对操作的规范性、对数据质量的要求等要求非常严格。因此,要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以避免分析结果的失误。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各企业各统计部门理解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义,真正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地去配合、去应用网上直报系统,从而真正发挥系统的作用。

5. 企业应建设统计信息网络。

企业各级人员要重视统计数据的质量,意识到网上直报统计方式的优越性。企业人员应积极配合统计部门的工作,使各地区企业能够实现网上直报,建成以国家统计局为中心,地方各级统计部门为节点的统计信息网络。通过网络化统计,各级单位都能掌握各自辖区的原始数据,以此作为检查数据质量的依据,减少手工或半手工方式下统计的错报,从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6. 提高企业的网络管理水平。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网络管理是实现网上直报的环境基础。企业网络管理中的许多具体工作,如网络管理制度与目标的确立、网络管理流程的制订与实施、绩效评价等,均会影响网上直报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为此,企业开展统计数据的网上直报工作,必须首先加强网络管理水平。企业可以通过开展网络管理的宣传教育、设置内部网络管理部门、制定网络管理制度等多项措施加强网络管理。

(二)网络直报系统方面的解决对策

1. 加强网上直报系统技术与功能。

要以用户为中心开发网上直报软件,并不断完善软件的使用功能。一方面,提高联网直报系统的通用性。为实现联网直报在更大范围推广的目标,必须在联网直报系统已经基本满足数据处理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系统的通用性。通过更好地满足各级统计部门审核、汇总数据的需要继续完善系统功能;同时简化操作界面,使操作方式更加简单易学,继续改进系统的操作流程,最终达到统计人员不需经过专门培训即可上手使用的目标。

2. 应加强网上直报系统的审核关系,填补网上直报系统漏洞。

企业应尽可能地完善网上直报系统设计,填补网上直报系统漏洞。特别是要加强表内、表间的审核;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网上直报的数据质量,最终实现无纸化统计提供坚实的基础,应赋予企业上报后必要的修改权,企业若需要修改只需通过报表旁设的“需要修改”按钮即可修改,上级主管部门也能及时收到反馈信息,取消该企业的上报报表让其重新上报。

3. 建立联网直报系统交互式的信息平台。

联网直报系统可以用来采集数据,建设成为企业提供统计信息服务的平台,及时提供和更新宏观经济和行业的统计信息,同时满足企业对宏观经济信息的需求,一方面这有利于提高企业做好统计工作的积极性,推动联网直报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针对当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企业也可以通过联网直报系统发表意见和建议,使统计部门能够及时地了解基层情况并采取对策,更好地完善联网直报工作。

4. 加强网上直报的网络安全。

统计报表的网上直报过程中,许多企业对网络安全、数据的保密存在忧虑,担心公司机密数据、信息被盗取或泄密,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把网络安全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增设安全防范措施,预防和防止病毒感染和黑客入侵,做好备份恢复系统。在网上直报系统中进行必须提供严格的用户认证机制以及权限许可机制,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属性和权限,非统计人员禁止进入,切实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三)统计制度方面的解决对策

1. 加强统计法制化建设,加大依法统计的力度。

要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完成、统计资料的准确无误就必须搞好统计法制化建设。具体而言,首先为基层顺利开展网上直报工作提供法律保障,上级统计部门必须及早制定相应的文件或通知;其次,从侧面促进网上直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各街镇统计部门在开展网上直报工作过程中,对配合程度特别差的企业,应当及时与区统计局沟通联系,联合开展统计工作专项检查。

2. 积极探索网上直报制度,研究建立联网直报工作基础规范。

为方便各统计部门更好地利用网上直报平台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切实减轻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工作量,并同时满足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需要,市、区统计局应在继续推行网上直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下级统计部门以及基层企业的沟通和协调,积极增设相关业务指标,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联网直报从组织工作、报送渠道、数据处理流程等方面均与传统的报表报送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必须研究建立适应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工作基础规范,对联网直报工作流程实行标准化管理,从而进一步推进联网直报工作的深入开展。

3. 制定网络直报方式试点企业标准。

从试点的情况看,小企业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及实力的限制,普遍存在人员、设备配备不到位的情况,影响了推行联网直报的效果。因此,通过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标准,在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中推广联网直报,可以切实减小全面推行联网直报的难度,最终使得网上直报统计数据质量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Klein,B.&Rossin,D.F.Data errors in neural network and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An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J].Data Quality,1999,5(1):25。

[2]李金昌:论什么是统计数据质量[J],统计与决策,1998(9)6-8。

[3]朱冬辉: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5(16):59-62。

[4]方晓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J],浙江统计,2004,6:51-52。

[5]初蓓、贾志琦:影响统计数据信息质量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3):103-105。

[6]张秋香: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与对策[J],统计科学与实践,2005(3):41-4。

[7]余招勤:统计主体对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21(4):65-67。

区统计局统计工作总结 篇8

一、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对发挥统计整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统计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管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加强统计工作;经济越搞活,越需要发挥统计监督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作用得到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其职能也从单一向多功能发展和完善。摆脱了单纯为上级、为计划编制收集资料和提供信息的观念,向具有提供信息、咨询、实施监督等多功能的统计现代化目标迈进。

统计的整体功能,即统计信息、咨询、监督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彼此依存,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相互促进。只有发挥三种职能的整体效应,才能充分体现统计工作在决策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统计信息职能是统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是保证统计咨询和监督职能得以发挥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准确、丰富、系统、灵敏的统计信息,科学决策和管理是不可能的,发挥统计咨询和监督职能也就缺乏科学依据。因此,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对发挥统计整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1.宏观经济管理是建立在大量的经济总量信息的分析基础上的。企业统计是建立完备的社会经济统计的微观基础,微观数据不完整、不真实、不准确,直接影响经济总量信息的完整和准确,影响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和决策水平。

2.企业要实现经营机制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实行现代化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统计信息系统。

因此,统计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统计工作关键在于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一个很好的工作模式。

二、制约统计整体功能发挥的因素

近几年来,统计工作在改革中不断提高和发展,无论在统计队伍建设,统计信息网络建立方面,还是在内部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等方面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从整体上看,仍未完全摆脱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下统计工作的观念和习惯,阻碍了统计工作整体功能的发挥。

1.统计方法单一,自上而下基本上仍沿袭过去的统计報表制度。

2.企业内部指标体系不完整,现有指标体系只是对应上级主管部门设置的指标报表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只能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已经发生的事实,没有发挥科学预测的作用。

3.缺乏强有力的统计工作制度保证体系。由此可见,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立统一的工作秩序和标准,实现统计机构网络化,原始记录规范化,台账报表标准化,统计资料档案化,管理制度科学化和计算手段现代化,是实现和发挥统计整体功能的基础和保证。

三、扎扎实实搞好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充分发挥统计整体功能

1.建立稳定的统计机构,充实统计队伍。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统计培训经常化、制度化、目标化。

2.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统计报表制度。做到统一管理,内容明确,填制流程合理,格式规范整齐。

3.建立健全各种统计管理制度,这是实现统计规范化的保证。按照统计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程序化的要求,完善企业统计工作的各项制度。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咨询、监督职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企业原始纪录、统计报表的统计台帐目录,及时公布内部检查整改的情况,对企业内部检查不合格的单位提出要求,限期整改。

4.加强统计分析,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5.建立统计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统计手段现代化。

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为企业统计工作发挥反馈信息,提供咨询,实施监督和支持决策的功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开辟统计工作新领域,即参与企业发展决策,经营开发决策等创造了条件。因此,我们要把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踏踏实实做好这项工作,使统计工作更上一层楼。

上一篇:团支书9月份工作总结下一篇: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