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精选6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能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

1、教学板块之一:课程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 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49 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当他去世之后,人们想起他,会忆起哪些往事呢? 让我们在张中行 先生的文字中去了解叶圣陶先生。

2、教学板块之二:整体感知 ① 人物简介

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 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② 初读课文

1、词语注音及解释

(注音)丁卯 繁碎 拖延 搀合 沾溉 草率了事 商酌 冗长 晦涩 譬如 牵涉 遵嘱 锋芒 修润 精炼 冗长 晦涩 譬如 牵涉 商酌

(解释)简明扼要 著作等身 高文典册 草率了事 南腔北调 不耻下问 一以贯之 自顾不暇 街谈巷议 付之一笑 下里巴人 一念之差

句子解释: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选取题材是什么? 明确:叶圣陶先生去世,做文纪念

题材:一是与作者有关的,二是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3、文章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最主要表现了他的什么品德?

明确: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第三自然段:(工作方面)修改文章

第四自然段:(生活方面)送客

第五自然段:复信

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严以律己: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教学板块之三:精读细品 以第三自然段为例

1、齐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叶圣陶先生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严谨认真、谦虚真诚、随和客气等

2、有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例如:

(1)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3)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4)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总结: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谦和诚恳的品质,可见他的宽以待人的品质

4、教学板块之四:综合探究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质?或者说本篇文章还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从哪里可以体现? 例如:

1、第二自然段——与鲁迅郁达夫做对比比较,叶圣陶先生的特点是平实规矩,做事踏实认真。

2、第四自然段——送别(典故)

3、第六自然段——不当面说别人的缺点,体现了他的宽容,待人仁慈。

点拨第七八自然段

以议论和记叙的描写方式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的严以律己的品质特点。在面对“写作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这个问题,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坚持要“写话”,要用简明而有条理的话。不仅是做事,做人也力求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一文,从这些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习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深刻感受了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作为一个大儒者的风范,希望同学们也能向这些优秀的前辈学习,学习他们为人处事的方式并努力实践。

五、作业布置

1、尝试以“----------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要求:突出人物特点。

六、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特点: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工作方面)修改文章(生活方面)送客 复信 会上发言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检测案 篇2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别扭(bié)譬如(pì)鞠躬尽瘁(jū)...B.业绩(jì).C.恢复(huī).D.累赘(zhui).字帖(tiē)细致恳切(kěn)..商酌(zhuó)颠沛流离(pèi)..拖沓(tā)以身作则(zé)..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谦虚

业绩

朦胧

正心修身 B.悔恨

悠久

出板

南腔北调 C.儒家

公寓

丁卯

躬行君子 D.微末

天坛

悲哀

学而不厌

3、课文第一段起到什么作用,下列表达最贴切一项是()A、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

B、交代叶老逝世的时间——除夕之夜,突出“我”的悲痛之情,“罩”字运用得生动贴切。C、表达“我”的悲痛之情。D、总领全文。

4、“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递进 B、解释说明 C、转折D、声音延长

5、选文第三段提到吕叔湘先生的经历,在文章中的作用()A、借吕叔湘先生的亲身经历,突出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作风。B、高度评价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德。C、说明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认真。

D、看似随意的语言,实际是写叶圣陶先生的谦虚和恳切。

6、下列对“凡是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而深受感动”一句分析最佳的一项()A、承上启下,评价叶圣陶先生的高贵品质。B、总结上文,增加我们对叶圣陶先生的了解。C、过渡句,引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事例。“无不为……”,双重否定句,意在突出强调。D、过渡句,重在引出下文。

7、在第三段,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下列对这句话分析最佳的一项()A、语言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性情温和、待人真诚的一面。B、语言描写,写出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态度。

C、神态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性情温和、待人真诚的一面。D、神态描写,写出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态度。

8、选文第四段中写叶圣陶先生晚年不能起床送客部分,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A、当时情景,表现出先生实在不好意思,过意不去。B、体现先生一丝不苟的作风。

C、表现出先生自己有独到的思考和理解。

D、通过先生送客的表现,说明了他宽厚待人的一面。

9、作者在本文中提到叶圣陶提倡“写话”的意思是()A.作文要用语简洁,随便自然。B.要按照口语原则进行写作。

C.追求白话文的通俗,反对文言文的生涩。D.作文如同说话一样准确真实。

10、举“做”“作”分工的例子,重在说明叶圣陶先生的()A.宽厚

B.礼让

C.律己严

D.认真

11、关于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作者所持的态度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B、叶先生的“写话”主张是适应时代的发展的,值得高度重视。C、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的主张是切中时症的。

D、因为叶先生待人厚,所以叶先生“写话”主张的本质并不坚决反对远离口语的文风。

参考答案:

1、C

2、B

3、B

4、B

5、A

6、C

7、A

8、D

9、A

10、D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篇3

1、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课文,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4、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

领会本文夹叙夹议、行文平易、内涵丰富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

一、人物介绍: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张中行(1909―),河北香河河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二、基础知识梳理:

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草率生疏()商酌()恳切()

()pì如朦胧()累zhuì()拖tà()

妥帖()诲人不倦()()不耻下问()

jūgōngjìncuì()diānpèiliúlí()

2、解释下列词语或句子。

商酌:

颠沛流离: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叶圣陶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文中找出一些事例说明。

2、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每一层都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部分【课文探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字体浑厚圆润,气概凛然,正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

老师板书题目: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二、预习检测

草率(shuài)生疏(shū)商酌(zhuó)恳切(kěn)

譬如(pìrú)朦胧(lóng)累赘(zhuì)拖沓(tà)

妥帖(tuǒtiē)诲人不倦(huìjuàn)不耻下问(chǐ)

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颠沛流离(diānpèiliúlí)

小结:请同学们注意以下重点词语:譬如、朦胧、累赘、拖沓、颠沛流离

商酌:商量斟酌。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三、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重点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1、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哪几方面的特点?

点拨: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两方面的特点:宽厚待人,严以律己。

2、本文通过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表现他的特点?

点拨:

为吕叔湘先生描文章标点。

亲自和“我”谦虚恳切的商量修润课本的意见。

亲自送客到大门外。宽厚待人

及时给“我”回信表达悔恨和悲伤。

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

强调“简洁”的文风。严以律己

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

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点拨:

第一部分(第1段):叶老去世自己内心的悲哀。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宽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

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4、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点拨: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第二课时

导入: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上节课文,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叶老的德行以及在写作方面的主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学习他在为人与为文方面的风范。

一、为人:

同学们,文中有哪些句子简洁明了的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德行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

例如:

(1)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3)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4)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DD待人厚。

总结: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谦和诚恳的品质,足见其律己严和待人宽的德行。

二、为文

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本文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请举例说说。

点拨:

“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三、理解写法,把握形象。

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点拨:这是因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出示自己的疑难问题,请大家讨论解决。

例如:

1、作者强调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的目的是什么?

强调叶圣陶先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人之师表,并为写他行为的单一作铺垫。

2、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对叶老去世的悲哀,对失去这样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也暗示了他与叶老的关系非比寻常。

五、学以致用,获得启发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 篇4

张中行

《左传》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叶圣陶先生知行合一,德高望重,勘称万世师表。阅读本文,可以中间开花,抓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来把握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日常交往,待人深厚。吕叔湘先生,语言学家矣,也受教育,从此不敢草率。而叶圣陶先生是不草率。待人深厚,也是影响人。修润文章,不耻下问,亲自前来商量,恳切谦虚。德高,尊重人。总不让人为难,又总坚持自己的原则。二是严于律己,推己达人。张中行为文简明如话,文风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写的是话,大家都懂。可见,张中行深受叶圣陶先生的影响。

二、一棵小桃树

贾平凹

作家贾平凹在206月1日出版了最新散文集《自在独行》,倒数第3篇就是《一颗小桃树》。在此之前,他出版有散文集《我的小桃树》。贾平凹为什么以此作为散文集的题目,今年又将其收入到新的散文集中,他对小桃树有着怎样的感情呢?作者的感情前后有变化吗?如果有,有体现在哪些词句?这些词句又体现了作者怎样语言特色?涵泳咀嚼,用心感悟,你自己就能揭开这些谜底。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能够从形、音、义三方面进行辨析。2.略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3.体会文中真挚的情感,了解叶圣陶待人厚,律己严的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1.略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文中真挚的情感,了解叶圣陶待人厚,律己严的原则及提倡“简洁”的文风。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借助阅读,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能力,能通过阅读拥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本文作者通过平平常常的生活小事展现人物的伟大精神,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因此,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升华情感。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句话说:一种习惯,会决定一个人的性格;一种性格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我们要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展现了一位教育家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中体现出的伟大。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一、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作者介绍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2.简介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和语文教育家。他的著作有短篇小说《隔膜》、长篇小说《倪焕之》、我国的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等等。

1(三)抽学生起来分段朗读课文,读完后在进行大略讲解,为后面的回答问题做好铺垫。3.自由阅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搀和:chān huo 掺杂混合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冗长:rǒng cháng

(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4.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⑴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明确: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⑵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2)第四自然段:送客 ;(3)第五自然段:复信 ;(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5.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11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二、再读课文,体会先生的高尚品质。

1.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明确:“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2.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明确:(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3.本文记叙的都是哇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同桌交流看法。文中评价性的语句比较多。比如

示例一:“《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位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这一句借他人之口,高度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德行之高。

示例二:“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这一句借《论语》中的话高度赞扬叶圣陶先生是人之师表。

示例三: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明确:文章通过一些琐碎的小事,而表现的却是叶老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伟大思想,可谓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是本文写作特点的一大亮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三、略读课文,明确文章的写作特点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结束语

太炎先生二三事阅读题答案 篇6

太炎先生因为革命意志曾经十分坚定,与其老师也断绝了师生关系。他从师俞曲园先生七年有余,师生情谊甚是深厚。此后太炎先生出乡梓,流日本,与其师不见者十又余年。一日归省恩师,被俞老师臭骂了一顿,话语难堪死了:不忠不孝,非人类也。且十分绝情,要永断师生关系,说曲园无是弟子。惹得太炎先生生了点毛毛火,做了一篇《谢本师》,谢者,非谢谢也,乃谢绝也,意思是:你不认我这个弟子,那我也不认你这个老师。在太炎先生那里:师情,我所欲也;革命,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师情而取革命也。太炎先生的弟子周作人也写过一篇《谢本师》,因为太炎先生后来思想渐趋保守,将汉奸曾国藩尊为人伦模范,引起了其时革命性很高的周作人强烈不满:先生现在似乎已将四十余年来所主张的光复大义抛诸脑后了。我相信我的师不当这样,这样的也就不是我的师。先生昔日曾作《谢本师》一文,对于俞曲园先生表示脱离,不意我现今亦不得不谢先生

敢自嘲者真名士。太炎先生因反满,而国家国家,国已非家。国这个家,已不容他了,所以,他出走日本。到了日本,生活曾经极度困窘,常常是一连好几天都冷火冷灶,举不了火,每天买一块小麦饼过日子,穿在身上的衣服,盖在肚皮上的被子,也有三年而未洗的,困厄如此而德操弥厉。依然不思悔改,性情也不曾稍改,他与日本人山根虎次郎一起办报,文斗解决不了问题,就斥诸武斗,互挥老拳。又常常上街,高呼反革命口号,多次差点进局子。一日,日本警察来查户口,叫填写调查表,太炎先生一挥而就,填的是:职业:圣人;出身:私生子;年龄:万寿无疆。太炎先生并非私生子,本来是私生子者都极力遮掩,非私生子而敢以私生子给自己头上扣粪,太炎先生可能是千古一人吧。

鲁迅先生曾经在《章太炎先生二三事》里说:太炎先生虽先前也以革命家现身,后来却退居于宁静的学者。其实,在革命家与学问家的中间,太炎先生还做过小段时间的宦家。他与袁世凯恩怨两难忘却。袁欲复辟帝制,太炎先生曾于19元月七日,手持羽扇,扇柄上挂着袁世凯授予的二级大勋章,大摇大摆地来到总统府,袁明知来者不善,拒不接见。让章太炎在传达室久等,好不耐烦!章太炎此时暴跳如雷,口口声声大骂袁贼,掀翻传达室的桌椅,打碎门窗的玻璃,这就是当时京城家喻户晓的章太炎大闹总统府。此后袁下令对章太炎监禁,两人因大义而交恶。

其实,在此之前,太炎先生与袁世凯曾有过一段蜜月,他曾致书袁世凯,力陈人才之重要。袁世凯看了,高兴答道:至理名言,亲切有味。还把太炎先生招致麾下,于19,委任东北筹边使。太炎先生曾自供:兄弟看来,不怕有神经病,只怕富贵利禄当面现前的时候,那神经病立刻好了,这才要不得呢!在东北筹边使现目前的时候,太炎先生的神经病是不是立刻好过?不太清楚。我们只知道,太炎先生获得了这一任命,高兴地往长春走马上任了。太炎先生本色是书生,哪知道这所谓筹边使其实是个光杆司令,装相罢了。可是,他不太懂,上任之时,想象场面一定隆重欢迎、热烈欢迎的:机场有官员列队拍手掌,路边有小学生列队打腰鼓,晚上有文艺明星弄歌舞晚会。结果呢,什么都没有,惹得太炎先生大发雷霆:本使为民国政府所任命,吉林地区官员竟敢目无本使,就是目无国民政府。太炎先生还真把这帽子当回事了,可是呢,吉林都督陈昭常也不抗辩,只是微微一哂。这不是自找难堪?这是王蒙先生所谓的尴尬风流吧?却是没了风流,只剩尴尬。

是真名士自风流,可是,一入官场还会是真名士吗?一入官场谁也名士不起来,哪怕是章太炎先生。太炎先生后来脱了蟒袍,又当名士去了,敢掀袁世凯桌子了,敢砸袁世凯家的玻璃了,好!好!好!这才是真名士。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从章太炎先生与其师俞曲园先生断绝师生关系来看,章太炎确实最初革命意志比较坚定。

B.章太炎先生曾写过一篇《谢本师》,来表达他对恩师的谢意和敬意。

C.章太炎先生敢于自嘲,敢于说自己是私生子,这恐怕应该是真名士的表现吧。

D.从章太炎先生与袁世凯的恩怨来看,章太炎不会逢场作戏,不能适应官场的一套,不适合做官,给自己弄得好尴尬。

E.文章选取章太炎先生的几件事情来展现他的个性,从文章的选材来看,详略得当,处理很好。

(2)文章标题是太炎先生二三事,从文中所记叙的.几件事情来看,章太炎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6分)

(3)文章第一段写周作人和章太炎断绝师生关系,第四段记叙章太炎在担任东北筹边使时的一件尴尬事。作者写这两段有什么作用?(6分)

(4)文章结尾说好!好!好!这才是真名士。你认为章太炎先生是真名士吗?谈谈你个人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1.(1)(5分)AC(B、章太炎的《谢恩师》,不是表达他对恩师的谢意和敬意,而是表明与恩师断绝关系。D、并不是章太炎不会逢场作戏,不能适应官场的一套,而主要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官职也只是一个光杆司令。E、文章的选材上并未详略得当,因为几件事情在记叙笔墨上基本均衡。)

(2)(6分)(每点2分)

(1)性格暴躁;与日本人山根虎次郎一起办报,文斗解决不了问题,就斥诸武斗,互挥老拳;与袁世凯交恶,暴跳如雷,口口声声大骂袁贼,掀翻传达室的桌椅,打碎门窗的玻璃。

(2)敢于自嘲,真性情,真名士:敢于自嘲,说自己是私生子,大闹总统府。

(3)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牺牲一些东西:为了自己的革命立场,与恩师断绝关系。

(3)(6分)

(1)这两段的共同作用都是能使传记内容更丰富,能使我们多侧面了解传主,(2分)

(2)具有趣味性,增强可读性。(2分)

(3)写周作人和章太炎断绝师生关系,还可以说明章太炎对作为学生的周作人影响之深;(1分)第四段写章太炎的尴尬事,可以体现出章太炎的书生本色,(1分)还能衬托出他反对帝制的决心和勇气。(1分)(答出两点即可)

(4)(8分)是真名士。敢于自嘲,敢于大闹总统府,大骂袁世凯,掀翻桌椅,打碎玻璃;他为了自己的革命立场,可以与恩师断绝关系,这一切都说明了他有着真名士的特征和表现,所以说他是真名士。

上一篇:首届风筝节文化节活动方案下一篇: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综合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