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来源介绍(通用11篇)
楚昭萍实
典出《孔子家语·致思》。
传说春秋时,楚昭王乘了一艘楼船在长江中航行。这时,江中忽然飘来一个大如巴斗、形状浑圆、颜色通红的东西,和楚昭王的楼船正面相撞。船工见这东西十分罕见,又叫不出它的名字,便把它捞了上来,呈献给楚昭王。
楚昭王看了,也觉得很奇怪,就问群臣说:“你们谁认识,这是什么东西?”
群臣们一个个上前细看,但没有一个人回答得出这是什么东西。
这时,有一个大臣对楚昭王说:“当今的天下,要数孔子的学问最为渊博,应该去请教孔子,只是他远在鲁国。”
“远在鲁国有什么关系,我立即让人骑着快马前去向孔子请教。”于是,楚王一面派使臣骑快马前往鲁国,一面把那怪东西贮在一个与江水相通的小河湾中,装上栅栏,以保持原样,并不让它再漂走。
楚国的使者来到鲁国,见到了孔子。孔子听使臣讲述了那东西的形状及得到的经过,说:“这东西叫萍实,可以剖开来吃,这是吉祥之物,只有成霸业的君王才能得到它。”
楚国的使者向孔子表示了谢意。回国后,他把孔子的话告诉了楚昭王。楚昭王吩咐把萍实取来,剖开来吃,味道果然甜得像蜜一样,好吃极了。
过了很久,那位楚国使者又因事出使鲁因,把楚昭王吃萍实的事告诉了鲁国大夫。鲁国大夫十分惊异,就让孔子的学生子游去问孔子:“老师怎么会知道萍实可吃,而且是吉祥之物呢?”
孔子说:“要记住,生活往往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知识是从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有些是直接知识,有些是间接知识。拿萍实来说,那就是一种直接知识。我从前在陈国的时候,听到一首童谣:‘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甜如蜜,剖而食。’这首童谣正应验在楚昭王身上,所以我就知道了。而这种萍实又为世所罕见,没有大福分的人是不可能得到的,那就必定是个吉祥之物了。”
后来,“楚昭萍实”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建功立业的吉样之物,或用来指称世所罕见的珍贵果品。
苏门长啸
典出《晋书·阮籍传》。
孙登是魏晋时的著名隐士,他志行高洁,博学多才,精通《易经》。当时,曹魏政权实际上已控制在司马氏的手中,一些不肯投靠司马氏的人不断遭到杀害。孙登为了远避祸害,便隐居在家乡西北的苏门山上。他留着垂膝的长发,穿着草编的衣服,与山民为伍。
当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名士嵇康,是孙登的好朋友。嵇康曾经来到苏门山,和孙登一起住了三年。嵇康曾经多次问孙登将来有什么打算,孙登一直不肯回答。后来,嵇康决定下山,又问:
“老朋友,我要走了,你难道没有什么话嘱咐我吗?”
孙登说:“你很有才能,但见识却不多。在当今的世道,有才能的人并不一定能善终。如果你下山出仕,将来恐怕很难保全自己。我劝你还是跟我住在这儿算了。”
但嵇康不听,下山而去。后来嵇康做了曹魏的中散大夫,终于遭到司马昭的`杀害。
过了一段时间,“竹林七贤”中的另一位名士阮籍,也慕名来到苏门山拜访孙登。阮籍闭口不谈出山做官的事,而和孙登大谈高士养生导气的方术,孙登听了,竟然一言不发。
当时的文人学者之间,流行着一种用啸声表示自己名士风度的习惯。阮籍看到无法和孙登谈下去,只得站起身来,凝神屏息,对着群山长啸几声,告辞下山。可是,他刚走到半山腰,猛然听见岭上也传来几声嘹亮的长啸,啸声犹如鸾凤和鸣,回荡在群山之中,震得他心头也仿佛发生颤动。阮籍听了,知道这是孙登的啸声,从这清越、超然的啸声中,阮籍似乎听出了孙登高洁的胸怀。
阮籍回到家中,特地写了一篇《大人先生颂》来称颂孙登,对这位洁身自好的高士表示了由衷的钦佩和景仰。
后来,“苏门长啸”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声态高傲而不同凡响;或者形容人的品格清高旷达,不同凡俗。
大泽诛蛇
典出《史记·玄祖本纪》。
秦朝末年,秦始皇征发大批民工在骊山为自己修筑陵墓,规定各郡各县都必须押送一定数量的民工前往骊山,如果数量不足或不能按期到达,不但民工要被处死,押送的人也一样要被处死。
那时,刘邦在家乡沛县担任泗上亭长之职。一次,他受县尉派遣,押送一批民工前往骊山。半路上,不少民工知道前往骊山筑墓,必将有去无回,纷纷逃亡。刘邦知道自己即使押送剩余的民工到达骊山,所有的人也都难免一死,便在丰县西的一个大泽旁的凉亭中和民工们一起停下来喝酒。
刘邦开怀畅饮,喝得有些醉了,对民工们说:
“我们到达骊山,也不免一死。我决定放你们离去,我也不再回沛县去了。”
民工们对刘邦的义举十分感激,有十几个壮士看出刘邦将来是个大有作为的人,便当即表示愿意跟随刘邦共图大业。
刘邦很高兴,当天晚上便带了这十几个人穿行大草泽。夜,黑漆漆的,大泽中的小路已看不太清楚,刘邦便派一个人在前面探路。
过了一会,那探路的人回来向刘邦报告说:“前面路上有一条大白蛇,看起来十分吓人,我们还是绕道走吧!”
刘邦这时已喝醉了酒,仗着酒胆,大声说:“壮士走路,从来不会害怕什么,只有不断向前,决无后退之理!什么大白蛇,我去一剑把它斩了!”
于是,刘邦独自一人,一摇三晃地向前走去。走了不远,果然见到一条大白蛇横卧在路中,样子十分凶恶。刘邦丝毫也不感到害怕,拔出剑来,一剑砍去,便把那大白蛇斩成两段。
刘邦便从大蛇身上跨过去,继续前行。走了一段路,他因酒力发作,醉得厉害,想起后面的同伴们,便停下来等候。
后面的壮士们等了一会,不见刘邦回转,便一起前行。他们来到刘邦斩蛇的地方,见到一条被斩成两段的大白蛇,一个老婆婆正在白蛇身旁哭泣。他们很奇怪,问她说:“老婆婆,你为什么半夜三更在这里哭泣?”
“有人杀了我的儿子。”老婆婆回答说。
“谁是你的儿子,他是怎么被杀的?”
“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他化成了一条大白蛇,躺卧在这条道上。谁知道他竟遇上了克星赤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杀了。”
壮士们认为这老婆子是在胡说八道,刚想羞辱她一番,那老婆子突然化成一阵风,不见了。
那些壮士们都十分惊奇,前行来到刘邦停歇之处,把所见到的告诉刘邦,刘邦心中暗暗高兴。那些壮士们知道刘邦是赤帝之子下凡,也更加死心塌地追随他,对他也更加敬畏。
这个故事,《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记载,似乎真有其事,其实是刘邦做了皇帝后,后人编出这斩蛇之事,借此说明他是“赤帝之子”,他做皇帝是天命所归而已。
后来,“大泽诛蛇”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帝王创业。
半面之识
典出《后汉书·应奉列传》。
后汉时有一个人名叫应奉,他十分聪明,并且有一个特别的本事,那就是他的记性非常好,能过目不忘。
这一年,应奉已经二十岁了,想出门游历一番,借此增长见识。
应奉有个朋友名叫袁贺,家住彭城,应奉便前去拜访。来到袁贺家,谁知他却不在家里。
原来,袁贺因为经常要出门,需要一辆马车,就请了一位造车匠,在家中造车。这马车还没完工,他又有急事要出去。就嘱咐造 年匠说:“我要出去几天,你就在家中接着干活。如果有人来找我,你帮我打个招呼。”
这天应奉来访,造车匠就打开门,露出半个脸说:“主人出门去了,过几天才回来,我是在他家造马车的工匠。”
应奉没办法,只好怏怏离去。
时间过得很快,几十年过去了,应奉已年过半百。
这天他出门散步,走到集市上,忽然看见一个老者十分面熟,仔细一想,原来是当年在袁贺家造马车的工匠。
为了证实一下,应奉上前打招呼说:“你不是当年在袁贺家造马车的匠人吗?”
老者一脸茫然,说:“我是造车匠不错,当年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可你怎么知道的呢?”
原来老者已经忘了当年的事,而应奉只见过那工匠半个脸,过了几十年还能认出他来,可见记忆力多么惊人。
后来,“半面之识”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人记忆力好,或形容相交不深。
后主入井
典出《南史·陈本纪下》。
南朝陈的最后一个君主陈后主(叔宝),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只顾贪图享乐,从不问政事,成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他劳民伤财,建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与宠妃佞臣在此饮酒作乐,荒淫无度。
果然好运不长,北方的杨坚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大业,派大将贺若弼、韩擒虎等攻陈,很快攻陷陈的国都建邺(今南京)。隋军攻入皇宫,陈后主荒不择路,携二宠妃跳入后宫枯井中,被隋军发现,收捕带到长安。
后来,“后主入井”这一典故,用来指君主荒政亡国。
介推焚死
典出汉·刘向《新序·节士》。
春秋时,晋公子重耳在成为晋国国君之前,曾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他手下的一批智能之士赵衰、狐毛、介子推等也随他历尽了艰辛。
重耳在流亡到卫国的时候,有一次在一个名叫五鹿的地方,饿得再也走不动了。介子推见重耳再不吃东西要饿出事来,便悄悄离开大家,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块肉,煮了端给重耳。
重耳饿慌了,见这肉的味道很好,便狼吞虎咽,一下子把那碗肉吃得精光。吃完了,他似乎想起了什么,问:“你这肉是哪里弄来的?”
介子推回答说:“是我从大腿上割下来的。”
左右的人听了,都十分敬佩介子推为主人勇于牺牲的精神。重耳听了,流着眼泪说:“这……我怎么对得起你呢?”
介子推说:“但愿公子能回国,做一番事业就是了。我这一点疼算得了什么呢?”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终于回晋国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晋文公把跟他一起流亡的人都封了大宫,可就是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是一个贤人,他不去向晋文公争功求赏。于是他带着母亲回家乡隐居去了。
介子推手下的人很为不平,就在宫门上贴了一首诗:
有一条龙,奔西逃东;
好几条蛇,帮他成功。
龙飞上天,蛇钻入洞;
剩下一条,流落山中。
晋文公见了,知道是介子推手下贴的,不由脸红地说:“介子推是有大功的人,我怎么竟把他忘了呢?”
于是,他立刻派人去找介子推,但介子推早已离开了都城。晋文公是个要脸面的人,他不能让别人说他忘恩负义,便亲自到介子推的家乡介山去找。一个老乡告诉他,介子推前些日子背着母亲到山上去了。晋文公带人上山去找,可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
有人出主意说放火烧山,介子推一定会跑出来,晋文公便下令放火烧山。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仍没出来。等火灭了,人们才在一棵烧焦的大树下找到了介子推和他母亲的尸体。
晋文公十分伤心,吩咐将介子推母子厚葬后,才怏怏不乐地回京去了。
【关键词】英语成语 意义来源
一、引言
成语的定义有很多,广义的成语即为习语,泛指一个国家或民族语言中所特有的习惯性用法或特殊表达法,它可以是一个地区、社会或阶级团体所特有的语言,甚至是一个作家或名人所特有的语言;狭义的成语是指英语中长期使用、表意完整且结构定型的短语或短句。. Hartman认为成语是具有“特殊的、通常并不等于各个词涵义总和的词组,通常不能逐字直译成另一种语言”。本文所讨论的成语包括典故(allusion)、谚语(proverb)、格言(saying)、俗话(colloquialism)、俚语(slang)和其他一些结构固定的短语或者短句。丰富多彩的成语往往又受到心理、语言、社会和历史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实际含义与字面意义之间通常呈现不一致性,造成人们的误解。但是,传统的语言研究认为成语习语结构上具有固定性、意义上具有统一性。成语的意义是长期历史发展和文化沉淀的必然结果。很多成语背后都有其独特的与社会生活、民族文化和地理风俗等相关的深刻内涵。
二、成语意义来源的因素
文学海洋,卷帙浩繁,成语意义来源的因素无法尽数罗列,下列分类法只是较为常见的几种。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不同带来成语背后的文化特质不同。它是不同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又进而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地处不列颠群岛的英国自古以来就有发达的航海业和兴旺的渔业。人们在生活中相应表达了许多与航海、捕鱼有关的成语。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进退两难),原指17世纪人们好在船侧系上一块木板,有时水手不得不借助它到舱外维修。这块木板就叫“devil”,立于其上时,水手面临落水被淹的危险,即处于两难境地。batten down the hatches(未雨绸缪),原指用压条封牢舱口以应对远洋航行中不测的天气,现用指防备困难的局面。“all at sea”(不知所措),这一成语用于描述人们在海上失去控制、困顿窘迫的情形,后用指一切不知所措的场合。
宗教神话:宗教神话是成语产出的重要途径。其集中体现要数典故(allusion)了,它是英语中文化积累的产物,是一种有着深刻历史背景的修辞格。它是一个人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成语典故的历史文化渊源很多,如the heel of Achilles或the Achilles heel(阿喀琉斯之踵一唯一的弱点或要害)源自于希腊罗马神话。传说阿喀琉斯浑身钢筋铁骨,只有脚踵在出生时因为被他母亲的手握住所以没有沾到冥河圣水,才成为其最终被人射中并负伤致死的唯一要害。在特洛伊战争中,他骁勇无敌,所向披靡,杀死了特洛伊主将,著名英雄赫克托耳(Hector),而特洛伊的任何武器都无法伤害他的身躯。后来,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把他的弱点告诉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他被帕里斯引诱到城门口,脚踵被暗箭射中,他因而负伤而死。
政治军事:政治生活中所产出的某些成语习语只从文字层面往往是很难理解的。望文生义的理解和翻译势必成为笑柄。但是理解了词语背后的故事,其意义就不会再艰涩了。试举几例,如“Watergate(水门)”一词以其“丑闻”之意早已为人们熟知,其背后的故事是1972年6月l7日,美国共和党为了争取尼克松连任总统,在竞选中派人潜入首都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事处偷拍文件和利用窃听器刺探民主党的竞选策略和活动情况.结果被当场发现。案发后,尼克松被迫宣布辞职。英语中水门意指秘密非法的勾当,是所有门族词汇的鼻祖。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据载“walls have ears”首见于希腊。传说古希腊国王Dionysius实施独裁时,可以通过其手中拥有的一耳状岩洞的至宝连通整个皇宫。凭此监听皇宫里所有的秘密。另一说是法国卢浮宫建造时,王后Catherine在有些房间安装了可以互传声音的管道以获得许多国家机密和一些人的密谋计划,该成语由此而来。无论是耳状岩洞还是墙壁里的传声管道,都是秘密泄露出去的中介。大约在17世纪20年代,该词正式进入英语词汇,用以比喻秘密也会泄露,或是告诫人们说话留心,免得被偷听。
文学作品:catch一22(第22条军规一无法摆拖的困境或进退维谷的局面)是人们常见的一个成语,它源自美国小说家Joseph Heller于l961年出版了此同名小说。小说中的第22条军规规定,飞行员如果疯了就可以申请回国,但申请书必须由本人书写.而且申请书中必须有逻辑地证明申请人神志是不正常的,不能服役.这条军规表明上有理有据,实际上是一个陷入自我矛盾的骗局,是一条根本无法实现的军规。salad days (少不更事的时期,创作家等的最佳时期)、beggar all description(莫可名状、难以说清)该词语出莎士比亚剧本Anthony and Cleopatra(埃及艳后)。a fools paradise(南柯一梦)、hit the mark(一语中的)均出自Romeo and 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itching palm(贪得无厌)、its all Greek to me(完全不懂)均出自莎士比亚的Julius Caesar。to die in harness(马革裹尸)出自莎翁的Macbeth。green eyed monster (极为妒忌)出自莎翁的Othello。读过莎翁著作的人对理解以上成语可能困难会小一些。
日常生活: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在成语中也得以记录并传承下来。形形色色的人群与形形色色的工作种类孕育了形形色色的与生活有关的成语,有来自木匠、铁匠、裁缝等行业的成语,有描述日常生活的油盐酱醋的成语,更有代表海洋民族特色的成语。如Such carpenters, such chips.(什么木匠出什么活儿),原指不同的木匠手艺也不一样,现喻指不同的人做事的水准不一样。As you sow, you shall mow.(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句简单的劝说,告诉人们只有先播种了才会有收成,其喻义也很明显。
三、结论
成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鲜明有力的表达手段,也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成语的学习离不开对其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意义的了解和探求。但是对成语的理解常常使学习者感到困惑。其意义很少能照字面理解,一旦遇到成语,读者往往无从索解。望文生义的误解或使用不当极有可能产生笑话。成语在搭配上的诸多限制,更使得英语学习者对成语是既爱又恨。因此,了解成语来源,溯源成语内涵,加强背景了解,不仅对成语学习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对恰当使用成语和深入进行文化探究也极具意义。
正如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格林在其名著《论语言的起源》中说过:“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探索成语意义来源也是一定意义上对文化背景,话语环境,历史经济等多方面的综合探讨。
参考文献:
[1]Hartman,R.R.K.Lexicography:Principles and Practice[M].London:Academic Press.1983.
[2]费南多.习语与习语特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李玉平.英语习语及其文化源流[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开天辟地、牛郎织女、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天衣无缝、女娲补天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 刻舟求剑 鹏程万里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安步当车 暗渡陈仓 按图索骥 程门立雪 班门弄斧 兵不厌诈 三顾茅庐 描写友情的成语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心心相印 海誓山盟 拔刀相助 亲密无间 描写花的成语
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锦上添花 火树银花 昨日黄花 春花秋月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 描写山的成语
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大好山河 刀山火海 地动山摇 悬崖峭壁 峰峦雄伟 漫山遍野 江山如画 锦绣山河 描写颜色的成语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一碧千里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翠色欲流 姹紫嫣红 五光十色 青红皂白 绿水青山 描写学习的成语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 笨鸟先飞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只争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力争上游 披荆斩棘 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忠贞不渝 威武不屈 舍生忘死 肝胆相照 克己奉公 一丝不苟 两袖清风 永垂不朽 顶天立地 豁达大度兢兢业业 卖国求荣 恬不知耻 贪生怕死 厚颜无耻
春天 :阳春三月 春光明媚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 春意正浓 风和日丽 春花烂漫
春天的景色 :鸟语花香 百鸟鸣春 百花齐放 莺歌燕舞
夏天的热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挥汗如雨 大汗淋漓 夏天的景色 :鸟语蝉鸣 万木葱茏 枝繁叶茂 莲叶满池
秋天: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菊怒放 秋菊傲骨 秋色迷人 秋色宜人 金桂飘香 秋天的景色:果实累累 北雁南飞 满山红叶 五谷丰登 芦花飘扬 冬天:天寒地冻 北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瑞雪纷飞 冰天雪地 冬天的景色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白雪皑皑 冰封大地 冰天雪地 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
开天辟地、牛郎织女、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天衣无缝、女娲补天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 刻舟求剑 鹏程万里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安步当车 暗渡陈仓 按图索骥 程门立雪 班门弄斧 兵不厌诈 三顾茅庐 描写友情的成语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心心相印 海誓山盟 拔刀相助 亲密无间 描写花的成语
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锦上添花 火树银花 昨日黄花 春花秋月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 描写山的成语
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大好山河 刀山火海 地动山摇 悬崖峭壁 峰峦雄伟 漫山遍野 江山如画 锦绣山河 描写颜色的成语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一碧千里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翠色欲流 姹紫嫣红 五光十色 青红皂白 绿水青山 描写学习的成语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 笨鸟先飞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只争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力争上游 披荆斩棘 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忠贞不渝 威武不屈 舍生忘死 肝胆相照 克己奉公 一丝不苟 两袖清风 永垂不朽 顶天立地 豁达大度 兢兢业业 卖国求荣 恬不知耻 贪生怕死 厚颜无耻
春天 :阳春三月 春光明媚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 春意正浓 风和日丽 春花烂漫
春天的景色 :鸟语花香 百鸟鸣春 百花齐放 莺歌燕舞
夏天的热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挥汗如雨 大汗淋漓 夏天的景色 :鸟语蝉鸣 万木葱茏 枝繁叶茂 莲叶满池
2、开天辟地,擎天玉柱,女娲补天
3、猛志常在,无缝天衣,含沙射影
4、擎天之柱,巴蛇吞象,长生不老
5、吴牛喘月,叱石成羊,生风作浪
6、叶公好龙,守株待兔,十日并出
7、淮王鸡狗,不死之药,画龙点睛
8、炼石补天,月下老人,日薄虞渊
9、天女散花,玉宇琼楼,吉光片羽
10、浴日补天,水满金山,嚼墨喷纸
11、各显神通,点石成金,松乔之寿
12、月里嫦娥,牛头马面,一蛇吞象
13、人神共愤,三头六臂,愚公移山
14、东兔西乌,夸父逐日,妖魔鬼怪
15、广寒仙子,南柯一梦,清都紫微
16、巫山云雨,东曦既驾,大显神通
17、虾兵蟹将,盘古开天,刻舟求剑
18、人面兽心,兴云致雨,涸辙之鱼
19、旱魃为灾,桑田沧海,亡羊补牢
20、云锦天章,火眼金睛,杜鹃啼血
21、沧海桑田,补天浴日,井底之蛙
22、铜头铁额,愚公移山,兴风作浪
形容天气恶劣。
【飘风苦雨】出自哪里?
战国·宋·墨翟《墨子·尚同上》:“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飘风苦雨】词语辨析:
【飘风苦雨读音】:piāo fēng kǔ yǔ
【飘风苦雨的近义词】:狂风暴雨、狂风怒号、狂风骤雨、大雨倾盆。
【飘风苦雨的反义词】:风和日丽、春暖花开。
【飘风苦雨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飘风苦雨】如何造句:
1、去汉中市第四中学的公车上,士鑫哥哥给姿懿和紫迎介绍了“飘风苦雨”的成语典故。
孟舒,高祖拜为云中守。因匈奴犯边,士卒战死数百,坐罪免官。文帝立,官。
田叔,赵国陉城人,他的祖先是齐国田氏的后代。
【无出其右】是什么意思?
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无出其右】出自哪里?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无出其右】词语辨析:
【无出其右读音】:wú chū qí yòu
【无出其右的近义词】:天下第一
【无出其右用法】:复句式;作定语、谓语
【无出其右】如何造句:
1、看此片会发觉周星驰在香港喜剧界的影响力真的无出其右。
2、他的棋艺高超,这一带无出其右者。
3、他要人人都说他的小说好,是无出其右的最上作品。
4、民国以来,张大千执画坛牛耳,成就之大,无出其右。
5、他的心算能力既快速又准确,全校师生无出其右。
6、两年前就已经达到筑基境六层,不仅天资卓越,也十分勤奋,风头一时无出其右。
7、楚国从君王士大夫到平民百姓,对凤凰的热爱与崇敬,达到了无出其右的程度。
8、黄言说的话很有道理,有能力把自己隐藏的如此完美的组织,势力之大,确实无出其右。
9、纪春身上立时寒热两极,骤寒骤热之间煎熬万分,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无出其右。
10、杨锦英自诩天赋才情,整个清风城无出其右,年轻一辈领军人物,别人仰望不可及的天才。
【无出其右】典故:
汉高祖刘邦刚建立汉朝的时候,还有许多异姓的诸侯王。有一次,刘邦带兵前往代地镇压陈稀的反叛。
途经赵国,赵王张敖深恐刘邦怪罪于他,便下令做了许多美味佳肴,亲自端着盘子,送给刘邦吃。
谁知刘邦故意大摆皇帝的威风,岔开两腿,大模大样地坐着。不但不回礼,而且开口就骂张敖招待不周。赵国的宰相赵午等见刘邦如此寻衅,羞辱赵王,气愤异常。回宫后,他们竭力劝说赵王反叛刘邦,赵王执意不允,并把手指咬出血来,要大臣们不要再提。
大臣们见赵王不答应,便决定瞒着赵王去暗杀刘邦。谁知事情泄露,刘邦大怒,下令逮捕赵王及其近臣。
赵午等都自杀了,只有赵王和大臣贯高被捉去,并要把他俩押解到都城长安。许多忠于赵王的旧臣都想护送赵王去长安。刘邦知道了,立即下令,如有人胆敢跟随就灭他三族。
田叔、孟舒等十几个臣子就剃掉头发,身穿红色衣服,用铁圈柬住头颈,伪装成赵王家奴,一起去了长安。
到了长安,刘邦亲自审讯贯高,要他说出赵王谋反经过。贯高把赵王如何不肯谋反,还阻止臣子们谋反的经过详细他说了一遍。刘邦这才相信赵王确实没有谋反,但仍借口说赵王没有教育好臣子,把他降做宜平侯。
赵王向刘邦谢恩,并请刘邦宽恕随他而宋的田叔、孟舒等大臣。刘邦一听有如此忠心的大臣,便召见了他们。通过谈话,刘邦对他们的才学过人,有勇有谋,忠心耿耿,品德高尚有了真正的了解,他感慨地说:“哨:现在汉朝的臣子没有一个能超过他们的。”
外国使臣输了。却心有不服,来使试探地问:“与我对弈的.,是贵国几流棋手?”宰相答:“三流。”对方持怀疑态度,提出要与一流棋手再行对弈。
宰相说:“必先胜三流后,方可与二流对弈。再胜,对一流。”对方质疑:“为什么不以一流相对?岂不是小瞧于我!”宰相哈哈大笑“你有不知!在我国,棋分九级。一般外史来访,有约对弈者,均从五级下起。因高看贵国,才使三流棋手与君对弈。”来使方收敛了怒容。
宰相捋捋胡须,又说道:“前两局小胜于你,实乃照顾贵国颜面,你却不肯罢休,‘事不过三’吗,无奈第三盘不得不大胜于你!”
来使羞红了脸,却面带笑容连连称是,并赞美道:“大国有大气度,有高人!”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但因各地习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而台湾地区是在除夕午后,进行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祖先。还有的地方初一在家里祭拜之后,还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主要是在坟地烧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亲人的墓地祭拜。
<<<返回目录
春节传统饮食习俗
腊八粥
“腊八腊八粥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喝腊八粥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腊,在远古时代本是一种祭礼的名称,夏朝称“清祀”,殷商称“嘉平”,周朝时改称“腊”。“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故“腊”“猎”相通。因为一岁之终,农作物已收晒完毕,农闲了,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祭”。南北朝时,农历十二月初八才被正式固定为“腊八节”,在这一天要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腊月初八这天,中国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据史料记载,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富人还是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而颇受人们喜食。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的前奏,可以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腊八节后,春节将至,人们便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年糕
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做方法。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饺子
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中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而且在北方吃饺子还寓意这一家人来年团团圆圆。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关于森的成语
以“森”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森严壁垒] 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
[森罗万象] 森:众多;罗:罗列;万象:宇宙间各种事物和现象。指天地间纷纷罗列的各种各样的景象。形容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
“森”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毛森骨立] 森:阴森;立:竖立。阴森可怖,汗毛都竖了起来。
“森”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万象森罗] 指天地间纷纷罗列的.各种各样的景象。
[门禁森严] 指政府机关门口的警卫极严密。
[戒备森严] 警戒防备极严密。
[剑戟森森] 比喻人心机多,很厉害。
[刁斗森严] 刁斗:古时行军,在晚上敲击以报时或报警的用具。森严:整肃,整饬。防卫严密。形容军队的营地戒备森严。
[壁垒森严] 壁垒:古代军营四周的围墙;森严:整齐,严肃。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
“森”字在第七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关于移的成语
以“移”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移樽就教] 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移天易日] 易:更换。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
[移山造海] 移动山岳,造出大海。比喻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移山填海] 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仙术法力高超。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移山跨海] 移动山岳,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
[移山竭海] 移动山岳,使大海干竭。比喻力量巨大。
[移山回海] 移动山岳,旋转大海。比喻竭尽全力,克服巨大困难。
[移山倒海] 搬动大山,翻倒大海。比喻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雄伟气概。
[移山拔海] 移动大山,拔起大海。形容力量巨大。
[移气养体] 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移花接木] 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移宫换羽] 宫、羽:古代乐曲中的两种曲调名。原指乐曲换调。后也比喻事情的内容有所变更。
[移风易俗] 移:改变;易:变换。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移东就西] 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移东补西] 用之方面的钱、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移船就岸] 就:凑近,靠近。改变原来主张,乘势凑上去办成某事。也比喻不招自来。
“移”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星移物换] 星移:星辰移位;物换:景物变幻。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
[星移漏转] 星位移位,更漏转换。谓夜深。
[星移斗转] 斗:北斗星。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时移俗易] 移:变动;易:改换。时代变了,社会风气也变了。
[时移势易] 指时代、情势等都已发生变化。
[时移势迁] 时候不同,情况也发生了变化。
[时移世易]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时移世异] 那个时间已经过去,世情或处境也都发生了变化。
[时移世变]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同“时易世变”。
[权移马鹿] 指恃权专横跋扈,任意颠倒是非。
[潜移默转] 不露行迹、自然而然地转移或转变。同“潜移默运”。
[潜移默运] 不露行迹、自然而然地转移或转变。
[潜移默化] 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潜移默夺] 指不露形迹地改变或取得。
[潜移嘿夺] 指不露形迹地改变或取得。同“潜移默夺”。
[潜移暗化]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同“潜移默化”。
[流移失所] 犹言流离失所。指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居移气,养移体] 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
“移”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愚公移山]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尤物移人] 绝色的`女子能移易人的情志。
[习俗移性] 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
[日不移影] 日影没有移动。形容时间极短。
[日不移晷] 比喻只一刹那,非常迅速。
[曲突移薪]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同“曲突徙薪”。
[迁风移俗] 犹言移风易俗。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换羽移宫] 见“移宫换羽”。亦作“移商换羽”。谓乐曲换调。宫、商、羽均为古代乐曲五音中之音调名。后也比喻事情的内容有所变更。
[换斗移星] 改变星斗的位置。比喻手段高超,神通广大。
[革带移孔] 形容身体因老病而日惭消瘦。
[改政移风] 改变风气习俗。
[覆海移山] 翻转大海,移动大山。形容力量巨大。
[传柄移藉] 指权势转移。
[不可移易] 不能动摇、改变。
“移”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众难群移] 众人心中都有疑难。
[一脚不移] 借喻坚定不移。
[一定不移] 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同“一定不易”。
[星霜屡移] 星霜:星辰运转,一年循环一次,每年秋季降霜,因此以星霜指代年岁。表示岁月更换。
[下愚不移] 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物换星移] 物换:景物变幻;星移:星辰移位。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
[退如山移] 退却时象一座山在移动。比喻遇到变故,沉着镇静。
[守节不移] 坚守节操,决不改变。亦作“守节不回”。
[世异时移] 世、时:社会、时代。异、移:不同、变化。社会变化了,时代不同了。亦作“时移世改”、“时移世异”、“时移俗易”、“时异事殊”。
[矢志不移] 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桑荫未移] 指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同“桑荫不徙”。
[日中则移] 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同“日中则昃”。
[日中必移] 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同“日中则昃”。
[确凿不移] 确实可靠,不容怀疑。
[确切不移] 形容真实可靠,不容怀疑。
[贫贱不移] 移:改变。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
[南山可移] 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不可更改。
[默转潜移] 指暗中转换移易。
[默换潜移] 指暗中转换移易。
[默化潜移]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同“潜移默化”。
[坚定不移] 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斗转星移] 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寸步难移] 连一步都难移动。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禀性难移] 本性难以改变。
[本性难移] 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百折不移] 屡遭挫折亦不改变其操守。
“移”字在第六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人心齐,泰山移] 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移”字在第八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旧时俗语。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旧时俗语。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
龙驰虎骤:谓群雄逐鹿
龙雏凤种:指帝王后裔
龙德在田:《易·乾》:‘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龙德在田谓恩德广被
龙雕凤咀:喻辞藻之美
龙断可登:谓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龙断之登:谓谋利求财。龙,通垄
龙蹲虎踞:犹言龙盘虎踞
龙多乃旱: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龙幡虎纛:将帅之旗
龙飞凤舞:①形容气势奔放雄壮或姿态生动活泼。②形容笔势雄奇生动
龙飞凤翔:①谓帝王的兴起。②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龙飞凤翥: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龙飞虎跳: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凤呈祥:《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后以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
龙肝豹胎:指极珍贵稀有的食品
龙肝凤髓:喻指珍奇的佳肴
龙鬼蛇神:喻奇诡怪僻
龙翰凤雏:喻杰出的`人才
龙翰凤翼:喻杰出的人才
龙胡之痛:《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後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
龙虎风云:①《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龙化虎变:《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龙荒蛮甸: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荒朔漠: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江虎浪: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龙精虎猛: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龙驹凤雏:喻英俊秀颖的少年。语出《晋书·陆云传》: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兒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龙楼凤城:犹言龙楼凤池
龙楼凤池:指禁省,皇宫
【成语的来源介绍】推荐阅读:
立案的材料来源09-18
万圣节的来源09-13
来源于动物的寓言故事06-06
噪音来源分析06-12
《百家姓.边》文言文的历史来源07-21
《百家姓.单》文言文的历史来源09-25
项目投资的资金来源及融资方案分析11-05
单一来源公示模板06-19
借款用途及还款来源06-05
融资租赁资金来源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