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古诗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春雪古诗(精选7篇)

春雪古诗 篇1

古诗原文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中。

译文翻译

春风卷着漫天大雪,飘来飘去,落得到处都是。

你看那欣赏雪景的人们,原都是居住在洛阳城中的富贵人家啊!

注释解释

徘徊:来回地行走。诗中指雪花飞来飞去。

君:相当于“你”,有尊敬的意思。

似花处:指雪花落在树枝上,如盛开的梨花一般。

洛城:即洛阳;洛城中:即“洛城东”,当时豪贵宅第之所在。

诗文赏析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是写景;第三句“君看似花处”,有承有转,过渡句,使诗文由景转情。第四句“洛城中”,一作“洛城东”,这里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联系诗题来看这两句,那意思是说冬天已经结束,突然来了一场春雪,这在那些无饥寒之虑的.富贵人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种难得又见的满足和喜悦,于是这熟悉而又新鲜的飞雪,在他们的眼中便成了飞花舞空的美景。但是,对于“洛城外”的穷人来说,他们好不容易在饥寒交迫中熬过了大雪纷飞的隆冬,盼来了春回大地,谁知又来一场大雪,这逝而复回的威胁和灾难,所带来的艰难与怨恨是不难想见的。这首诗的得力之处正在尾句,尾句之中又得力于一个“偏”字,是它构成了虚实两个空间,两种境界,两种生活,两种感情的对比,而诗人的爱与恨,同情与憎恶,也都融入这个对比之中。通过对比所展现的不同状况,及其所孕育的主题等,都留在了诗外,为读者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春雪散文 篇2

元宵节过后,又一场瑞雪飘洒古城,“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美丽的雪花又一次走出了我的梦,飘进了我的眼,缱绻了我的情,温润了我的心。冰洁的手抚摸着我的脸,曼妙的舞牵缠着我的步,我不时地驻足,深深地吸一口清新凉爽的空气,用手轻抚叶上的落雪,顿觉一股清凉的泉流遍了全身。

漫漫天空,“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万朵白花落枝头。冬青叶上的雪半积半融,只在叶心蓄着一撮晶亮的白,周边泛着晶莹的光,透着净净的绿,镶嵌着一颗颗随风摇曳的冰珠,啊!这是叶感激的泪吗?

“ 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不肯消 ”。那挺立了一冬的翠柏,被白絮点缀得如同披着斗篷的哨兵,一片片巴掌似的叶上,竟也积累起一簇簇的雪,叶脊上梗起一条条洁白晶亮的棱,远远望去,就像是无数双纤美骨感的手依依相牵。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院落里枯叶残存的树上,一夜间开满了白花,让本是凋零、干枯的树木一下子活泼可爱了。满树的银条儿,雪球儿,闪着银光,不是春花胜于春花。一阵风起,枝摇雪动,雪花扑簌簌地落下,我伸手接一捧于掌心,任它在我的手心慢慢地融化,冰凉的水顺着指缝流下,我感受到了雪花的蜕变与升华。是啊!它源于江河湖泊,历经了怎样的艰辛、雾化,幻作飘悠的白云,又经凄风冰冻,才修炼成这冰肌晶莹、洁美纯净的雪花,走完了生命最精彩的历程,每一步都是最真的自我,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被积雪压弯了的枝头、叶片上,雪边积边融,一滴滴晶莹透亮的珍珠便挂满了枝稍、叶尖,又滴答滴答地落下。脚下便是湿漉漉的水了,不,这不是水,是小草嫩芽的琼浆玉液,是春天的喜露甘泉。那蒙藏了一冬的生命,正在它的润泽下蓄势待发。

一阵风儿袭来,一股幽香扑鼻。是腊梅傲雪绽放了,花枝上,淡黄的花瓣上,缀上了薄薄的一层雪。“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那雪落腊梅呢?却是恰好的结合,正是相映成景。梅在雪中开,香从雪里来,雪缀梅枝斜,梅俏雪添彩。

《春雪》诗歌赏析 篇3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古诗简介

首句写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惊”字最宜玩味,它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而新奇、惊讶、欣喜的神情,十分传神。诗句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情: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

三、四句表面是说有雪无花,实际是说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树飞花作春色。这实际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翻译/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注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刚刚。

惊:新奇,惊讶。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赏析/鉴赏

首句中“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旳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旳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旳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旳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旳,感情就不是纯粹旳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旳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旳萌芽旳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旳心情。这一“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旳遗憾、惋惜和不满旳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旳消息。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旳春色,从二月旳草芽中看到春天旳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旳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旳春雪也照样给人以春旳气息。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旳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旳妙处,它富有浓烈旳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沁园春雪 教案 篇4

教学目标一:复习巩固,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素养。时间5分至6分钟。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明确教学内容。

2、展示问题:请说一说描写雪的优美诗句有哪些?

3、前后桌学生讨论交流。时间2分钟。

4、请学生回答,提醒学生注意所说诗句的作者及朝代。(至少要有3位学生发言)

5、布置课后作业:收集与雪有关的诗句或文章,并进行交流。资料准备:

A、描写雪的美妙诗句

①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②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cén 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④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cén 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⑦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北宋·王安石,《梅花》)

⑧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⑨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⑩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12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宋·杨万里,《观雪》)13 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14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15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16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南宋·卢梅坡,《雪梅》)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8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清·洪升《雪望》)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20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B、散文诗(原创)

踏雪寻梅

那个遥远的冬天,在唐诗宋词的寒风里,我苦苦地寻找那朵冰艳的梅花。

山重水复,我的思念如铅色的云横锁苍穹。就在最冷的时刻,你舞动漫天雪花悄然出现,点亮那双守望千年的眼睛。暗香袭来的时候,注定我一生的情节将因你而美丽。流浪的心从此不再徘徊。因为有你,那个冬天不再寂寞。

教学目标二:介绍作者的早期生平,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意识。(时间5分钟)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至1976年),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人。出身于富农家庭,9岁进入私塾读书,17岁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8岁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读了半年,为响应辛亥革命,投笔从戎,在湖南新军当列兵。半年后退出。又在长沙街头流浪了大半年,近20岁时,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读书,25岁毕业,为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第一次到北京。在北京期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从此走上了不平凡的革命道路,最后成为20世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人物。

从他早年的生平,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迪:

1、读书方能改变命运。如果毛泽东辍学经商,或者回家务农,就不可能走上伟人之路。

2、要到最好的学校读书,结交最好的老师和同学。

3、要有一技之长,多看报,多了解时事。4、30岁以前能找到一生的信仰。

教学目标三:介绍词的常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时间5分钟)

一、词的常识:

词产生于唐,流行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沁园春是词牌名。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沁园为东汉汉明帝为他的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然变相强夺公主田园,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叹之,渐成“沁园春”这一中国文人所钟爱的词牌。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

教学目标四(重点):诵读、背诵词的上阕。(10分钟),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记忆能力 教学过程:

1、老师范读或播放该部分的录音

2、抽学生朗读

3、纠正读错的字音。如分(fèn)外

4、根据课文注释,把握本阕词的大意: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眺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河水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连绵的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一样蜿蜒游走),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与苍天比试一下高低。等到天晴的时候,(再看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的娇艳美好。)

5、学生背诵、默写

教学目标五(难点):分析词的上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时间10分钟)展示问题:

1、作者望见哪四种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用四个字概括。(作者望见了长城、黄河、群山和高原。共同之处是雄奇壮阔。这处写景,可以看出作者博大的胸怀。)

说明:此问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可以从对“多娇”二字的理解入手,引导学生概括出共同点。最后老师点拨:能写出如此豪迈的诗句,可以看出诗人具有博大的胸怀。)

2、哪几句诗是虚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最后三句,抒发了作者积极乐观的精神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说明:此问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二,可以紧扣第1个问题的讲授设置以下引题: “诗人的博大胸怀又从何而来?”

“应该来自一种精神?猜一猜是什么精神?”(积极乐观)“为什么会有这种精神?”(源于对壮丽山河的热)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以动写静,生动地表现了群山和高原壮丽的雪景。)

说明:本题是结合练习册而设,点明即可。附:以动写静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教学目标六:课堂小结(时间5分钟)

1、背诵上阙

2、小结:上阙诗人重点是写景,展示自己博大的心胸、积极乐观的精神和壮丽山河的热爱;下阙诗人重点写人,他评点古代的英勇人物用意何在?,又带给给我们什么启示?下节课再讲。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收集与雪有关的诗句

五、思考:

1、上阕写景物有何特点?请用四个字概括。雄奇壮阔——心胸博大

二、作者简介

2、哪几句诗是虚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三、词的常识

3、哪句诗采用了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三、背诵上阕

教后反思:

1、描写以雪有关的诗句可安排在课后完成,以节省上课时间。

2、从“多娇”二字引导,学生大多用“雄伟壮丽”四个字概括景物特点。难度不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一:抽背、抽问,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时间5分钟)

教学过程:

1、抽一位学生背诵词的上阕。

如果学生背不了,全体齐读课文。要弄清学生不能背诵的原因,如果因为懒惰,要教学生学会自己处罚自己。比如当众立下保证或自愿罚抄三遍等。

2、抽问:请学生解释词语:唯余莽莽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3、上阕写景,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教学目标二:诵读、背诵词的下阕。(15分钟),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记忆能力

教学过程:

1、老师范读或播放该部分的录音

2、抽学生朗读

3、纠正读错的字音。成吉思汗(hán)还看今朝(zhāo)数(shǔ)风流人物

4、根据课文注释,把握本阕词的大意:

江山是这样的(壮丽),让无数英雄为此(倾倒)。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的帝王,(略差文学才华);像唐太宗宋太祖那样的帝王,(缺少一点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只知道使用武力而不懂得得文治)。而这些都已经过去了,(真正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现在的人们。

5、学生背诵、默写

教学目标三(难点):分析词的下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时间10分钟)问题展示:

1、如何才能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请用四个字来概括,并说说你的理解。

答:要文武兼备,“文”指的是良好的品格:有远大的理想、有博大的心胸、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武”指有特长(如成绩好)、有恒心(能吃苦)、有人脉(和大家的关系好)。

说明:在作者看来,既懂军事,又懂政治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时代英雄。但针对当今的学生,应该从课文中走出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讲。)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1)寄托了诗人要统一全国,建立新中国的远大理想。

(2)激励革命者要文武兼备,成为时代英雄。

3、如何理解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的评价?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了秦朝,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为了统一思想,他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由于注重武力统治,秦朝从建立到灭亡只有15年。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15岁登基,才位54年。功绩主要是北击匈奴,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拓展了统治区域。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之正统。改革政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太宗李世明(599年——649年),在其统治期间,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他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大大提高了文人在政治上的地位,促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

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在发动一系列大规模侵略战争时,也伴随着大规模的屠杀。据国内外学者考证,蒙古国在全世界屠杀的人数达到一亿人左右,其中约有七千万为中国人。这一项记录已保存在《吉尼斯世界记录》中。

作者对上述帝王“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评价带着个人的主观色彩,目的是要激励当今的共产党人即要懂军事,更要懂政治,做到文武兼备。

教学目标四:展示练习,巩固教学。(时间10分钟)

一、注音

沁()园春 分()外 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

二、解释:

1、惟余莽莽

2、红装素裹

3、分外妖娆

4、江山多娇

5、略输文采

5、稍逊风骚

6、一代天骄

7、风流人物

三、填空: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

三、问答

2、上阕中,作者望见哪四种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用四个字概括。

3、上阕中,哪几句诗是虚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5、作者认为,要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请用四个字来概括。

6、“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听写、抽问

二、背诵下阕

三、思考:

1、找出全诗的主旨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要成为当今的英雄人物应具备怎样的优秀素质?

四、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1、本堂课老师讲得多了一点。

2、还要加强朗读。

《沁园春·雪》学案

一、听写、解释: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红装素裹:课文指红日照耀下的白雪

3、分外妖娆:格外的娇艳美好

4、江山多娇:江山是这样的壮丽

5、略输文采:略差文学才华

6、稍逊风骚:缺少一点文治功劳

7、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

7、风流人物:真正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8、只识弯弓射大雕:只知道使用武力而不懂得得文治。

二、抽问:

1、上阕中写景有何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格?。

答:①写景的特点是雄伟雄丽;

②写景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高远的志向。

2、上阕中,哪几句诗是虚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①虚写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② 抒发了作者积极乐观的精神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①这两句诗运用了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②生动地表现了群山和高原壮丽的雪景

4、要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

答:要文武兼备,“文”指的是良好的品格:有远大的理想、有博大的心胸、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武”指有特长(如成绩好)、有恒心(能吃苦)、有人脉(和大家的关系好)。

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①寄托了诗人要统一全国,建立新中国的远大理想。②激励革命者要文武兼备,成为时代英雄。

三、了解:

1、诗词大意: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眺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河水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连绵的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一样蜿蜒游走),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与苍天比试一下高低。等到天晴的时候,(再看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的娇艳美好。)

江山是这样的(壮丽),让无数英雄为此(倾倒)。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的帝王,(略差文学才华);像唐太宗宋太祖那样的帝王,(缺少一点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只知道使用武力而不懂得得文治)。而这些都已经过去了,(真正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现在的人们。

2、文学常识:词产生于唐,流行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沁园春是词牌名。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沁园为东汉汉明帝为他的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然变相强夺公主田园,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叹之,渐成“沁园春”这一中国文人所钟爱的词牌。

3、时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

4、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至1976年),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人。出身于富农家庭,9岁进入私塾读书,17岁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8岁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读了半年,为响应辛亥革命,投笔从戎,在湖南新军当列兵。半年后退出。又在长沙街头流浪了大半年,近20岁时,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读书,25岁毕业,为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第一次到北京。在北京期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从此走上了不平凡的革命道路,最后成为20世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人物。从他早年的生平,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迪:

1、读书方能改变命运。如果毛泽东辍学经商,或者回家务农,就不可能走上伟人之路。

2、要到最好的学校读书,结交最好的老师和同学。

3、要有一技之长,多看报,多了解时事。

4、30岁以前能找到一生的信仰。

5、何理解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的评价?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了秦朝,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为了统一思想,他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由于注重武力统治,秦朝从建立到灭亡只有15年。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15岁登基,才位54年。功绩主要是北击匈奴,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拓展了统治区域。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之正统。改革政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太宗李世明(599年——649年),在其统治期间,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他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大大提高了文人在政治上的地位,促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

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在发动一系列大规模侵略战争时,也伴随着大规模的屠杀。据国内外学者考证,蒙古国在全世界屠杀的人数达到一亿人左右,其中约有七千万为中国人。这一项记录已保存在《吉尼斯世界记录》中。

作者对上述帝王“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评价带着个人的主观色彩,目的是要激励当今的共产党人即要懂军事,更要懂政治,做到文武兼备。

6、描写雪的美妙诗句

①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②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cén 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④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cén 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⑦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北宋·王安石,《梅花》)

春雪与小草散文 篇5

回到家里,面对一身一脚的雪,我来了雅性,反正也是弄了一身的雪了,一不作、二不休,甘脆,去大雪中感觉一下下雪的滋味,我同爱人打了一个招呼,踏雪游春去了!

雪还在下,在大雪的衬托下,这个天空都雾蒙蒙的。

今天的雪是名符其实的鹅毛大雪,雪片足有拇指指甲大,飘沸沸扬扬,密密麻麻。雪片落在脸上,立即化为一滴清水,凉嗖嗖的。脚下犹如踩在棉花上,松软的很,由于气温比较高,近地面部分已经溶化了;走不远儿,鞋底就粘上厚厚的一层,感觉穿的是发糕鞋,个儿都长高了。

雪还在下,路边的田野没有了往日模样,已经看不出垄沟、垄背,平日里趾高气扬的高粱茬子,玉米茬子都不见了踪影,只有几许的荒草还露着头,虽然没有牡丹的艳丽,没有梅花的傲骨,没一丝的绿色,干枯的肢体在皑皑白雪中却显得那样鲜明,有个性。

走近了一株在我们地区被称为莠子的野草近前,毛茸茸的果穗上粘满了积雪,细细的茎杆被压得如月牙,穗头已经贴在雪面上。我为那条纤细、一尺多长的茎而感动,是什么力量让它弯的那样深,就是不折?我将那条莠子穗采了下来,细细观察,原来莠子穗上还有那么多的种子没撒出去,只要茎杆不折断,就可以通过风将种子撒在不同的方向。修长的茎杆是最好的风向标。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我为莠子草顽强的生命而叫好!

在一株我们地区称了蒿草前我停下了脚,蒿草高高的个子,像一株小树,茎杆有拇指粗细,一米多高,我橹了一把挂着冰雪的枝条,细仔一看,还有少许种子,我为蒿草的坚贞所感动。此时,我想起了一句农谚:三月茵、陈四月蒿,五六月份当柴烧。现在已经是三月份了,是不是地下已经生出小蒿草?我不顾雪的冰冷,我扒开了厚厚的雪,在蒿草的根部,我真的看见了淡黄略带灰白色鲜嫩的蒿草芽儿,已经哄破土层,融化的积雪已经将顺着蒿杆儿,流到了根部,直接滴在蒿草的嫩芽上,我恍然大悟:原来高大的蒿草是在接受更多的雪水,通过茎运送到根部,为生命的下一个轮回蓄积水分。在大雪天蒿草的新芽也是鲜嫩的。大自真有学问。

《沁园春雪》说课稿 篇6

杨家清

各位领导,大家好!

《沁园春 雪》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一篇传统教材,在座的各位都很熟悉。之所以选择这类教材,是因为我作为一位老教师除了展示自己务求实效的教学风格外,还想展示一下学而不厌、常教常新的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提纲、教具资料准备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作一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位置

《沁园春•雪》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一共有四课五首诗,是诗歌单元,内容是吟颂自然物语。

《沁园春•雪》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这首词,无论是思想性、艺术性,都能统领本单元。教学好这首词对于学好这个诗歌单元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老师明白了这一点,在确定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时就会有明确的方向。

2、教材写作发表的背景

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胜利后,又从陕北出发,渡河东征,奔赴抗日救国第一线。途中在陕北清涧县适逢大雪,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于是创作了这首《沁园春·雪》。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企图发动革命内战。毛泽东高瞻远瞩,不计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谈判。在渝期间,著名诗人、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索句,于是毛泽东就将这首《沁园春·雪》赠与柳亚子先生。后来便发表在《新华日报》上,柳亚子1 也和了一首。《沁园春·雪》在重庆一发表,立即引起了轰动,并教育了广大革命群众和民主进步人士,使他们认清了形势,坚定了信心,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同时也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蒋介石命令其御用文人写词来压倒沁园春雪,结果都写不出。蒋的文胆陈布雷连叹数声写不出。弄得蒋介石恼羞成怒,十分尴尬。介绍这一背景,其意义一是有利于理解课文,二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的目标定为: ①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品味本词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③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将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4)领会本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感和价值观。前三点为智育目标,后一点为德育目标。

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所在,对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本课的教法学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主2 要使用诵读法、品读法和探究法。

1、教师主导。一是作好整个教学的问题设计,让整个教学有具体明确的方向,不致于盲人骑瞎马,乱闯。二是控制好整个学习的流程,使整个学习井然有序。三是适时点拨,让学生踮起脚后能摘到桃子,始终让学生保持浓厚的激情。

2、以学生为主体。即坚持以训练为主线,老师当教练,让学生当运动员,做课堂的主人,制订一十八个问题的训练体系,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

3、诵读法运用。诵读法是诗歌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要贯串教学的全过程。可将配乐朗读和随堂朗读、齐读与单读、全读和轮读、朗读和诵读有机结合,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记忆,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4、品读法运用。将本词中几个重要的词语让学生找出来品味其准确精妙。如望、舞、驰、惜等等。培养学生选词炼字的推敲能力和品味词语含义的能力。品味词语含义的能力也是中考的一个考点。

5、探究法运用。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用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学习课文内容的任务,第二课时进行读写练习,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一课时:围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环节1简介背景、导入新课。环节2 配乐朗诵,整体感知。环节3研讨全词,弄懂主旨。师生一起围绕20个问题开展。

1.词的开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北国雪景图)哪两个词表现了此图的博大?(千里、万里)

2.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千米高的塬上)

3.登高远眺,作者用了个什么字领起下文(望)?揣摩下有哪些同义词,可不可以代替?为什么?

4.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景物?(长城、大河、山脉、高原)

5.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奔放的气势?(使用比喻、拟人、化静为动)用了哪两个词让山脉高原以动感,有没有可以替换的词,为什么?(舞、驰)

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吗?(不全是)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联想、想象)

7.除此以外,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与上文一起构成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8.哪个词自然地把眼前景带到想象之中?(须)有没有可以替换的词?

9.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江山如此多娇)

10.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句,总括上阕,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1.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

12.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雄才大略,战功赫赫„)

13.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惜)此字有几层含义?4(褒、贬、自信)

14.(概括“惜”字用词讲究分寸的表达作用后)词中还有几个类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5.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评古为颂今)16.歌颂今天的哪种人?(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17.那么主旨句是什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

18.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有什么关系?(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19.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0.概括一下本词的主题思想。

环节4学习小结。学生书面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环节5背诵课文。齐背、分组背、个体背交替进行。

第二课时:读写练习,知识迁移。通过五个练习达成迁移目标。一是基础知识练习(字词);二是品句练习;三是写作练习。练习前老师拓展欣赏柳亚子的和词和陈毅元帅的咏雪词。以家乡的雪为题,写段话描写家乡的雪景。四是巩固背诵。五是课外搜集描写雪景的诗句和文字片段。每人编辑一个学习报。全班集中展览交流评比。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五、教具资料准备。

配乐朗诵MP3。课件PPT和投影仪、电脑和柳亚子、陈毅和词文本。附1:《沁园春·雪》的和词(柳亚子和)

毛泽东是在1945年10月7日随信将著名的《沁园春·雪》书赠柳亚子的。柳亚子对这首词推崇备至,并写了一首也很著名的和词。和词如下:

沁园春·次韵和毛主席咏雪之作,不能尽如原意也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

叹青梅酒滞,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时,尹瘦石曾为毛泽东画像。尹瘦石向柳亚子索取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柳亚子的和词,柳亚子遂书赠尹瘦石,并加写如下跋语:

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中共诸子,禁余流播,讳莫如深,殆以词中类似帝王口吻,虑为意者攻讦之姿;实则小节出入,何伤日月之名,固哉高叟,暇日当与润之详论之。余意润之豁达大度,决不以此自欺,否则又何必写与余哉。情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恩来殆犹不免自郐以下之讥欤?余词坛跋扈,不自讳其狂,技痒效颦,以视润之,始逊一筹,殊自愧汗耳!瘦石既为润之绘像,以志崇拜英雄之慨;更爱此词,欲乞其无路以去,余忍痛诺之,并写和作,庶几词坛双璧欤?瘦石其永宝之。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一日,亚子记于渝洲津南村寓庐

附2: 陈毅和毛柳的咏雪词

沁园春·和咏雪词①

两阕新词②,毛唱柳和,诵之意飘。

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诗怀③如海,怒浪滔滔。政暇论文④,文余问政⑤,妙句拈来着眼高。倾心甚,看回天身手⑥,绝代风骚⑦。山河齐鲁多娇,看霁雪⑧初明泰岱腰。

正辽东⑨鹤舞,涤瑕荡垢⑩;江淮⑪斤运,砌玉浮雕。池冻铺银,麦苗露翠,冬尽春来兴倍饶⑫。齐欢喜,待桃红柳绿,放眼明朝。[1]

2诗词注释编辑

①柳亚子:名弃疾,江苏省吴江县人,民主人士、诗人。他是清末著名的进步文学团体南社的发起人之一。早年参加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来同情和赞助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8年在北京病逝。著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诗词选》。沁园春,词牌名。和(h),依照他人诗词的韵脚或意思写诗填词。压境:迫境,覆盖境内。

②两阕新词:指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和柳亚子的《沁园春·次韵和毛主席咏雪之作》。雄风:豪放的文风。宋玉《风赋》:此独大王之雄风也。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京怀,感时书事》诗:雄风吞七泽,异产控三巴。③诗怀:诗人的情怀。郝经《宿州夜雨》:塞上诗怀尤索莫,天涯壮气独昂藏。滔滔:毛泽东词中有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句。柳亚子词中有黄河流浊,举世滔滔句,影射国民党反动派气焰嚣张。陈毅步毛、柳原韵,以怒浪滔滔形容毛、柳词气势雄壮如浪涛滚滚。

④政暇论文:是说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之余,从事文艺创作。

⑤文馀问政:是说柳亚子在从事诗歌创作之余,也参加政治活动。或曰向毛泽东请教国家大事。

⑥回天身手:指能挽回不易改变的局势的本领。《新唐书·张玄素传》:张公论事,吸回天之力。此指毛泽东。

⑦绝代风骚:当代无双的诗人。风,指《诗经》的国风;骚,指楚辞的《离骚》。风骚,指文学才华。

⑧霁雪:雪初停,天放晴。泰岱:即山东境内的泰山。泰山别称岱宗、岱山,故称泰岱。

⑨辽东:辽东半岛,代指东北地区。鹤舞。形容大雪纷飞。鲍照《舞鹤赋》: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形容鹤的羽毛像霜和玉一样的洁白。这里因以白鹤的翱翔来形容雪花的飘扬。

⑩涤瑕荡垢:又作涤瑕荡秽,比喻清除旧的恶习、旧的势力。语出东汉班固《东都赋》: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这里指清除国民党反动势力。

⑪江淮:长江、淮河一带。斤运:运斤的倒装,运斤成风的简缩。斤,斧头。典《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断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断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运斤成风说明匠石技术巧9 的熟练和高超。词中借以歌颂大自然的奇巧。诗句江淮斤运,砌玉浮雕形容大雪之后江淮一带的魅力景象如同灵巧的工匠雕琢出的玉石浮雕一样。

国学教案《春雪》 篇7

学校:上饶县上泸镇中心小学

姓名:徐红连

联系电话:***

邮箱:635639426@qq.com

第二十一课

春雪(唐·韩愈)教学设计

上饶县上泸小学

徐红连

一、教材分析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词卷)》第二十一课分别选录了唐代韩愈的《春雪》、唐代张旭的《山中留客》二首代表诗作,第一首古诗《春雪》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描绘了姗姗来迟的白雪纷纷扬扬的画面。构思新颖。全诗变静态为动态,把冷落的初春写成热闹的仲春,是一首另开生面的佳作。同时《春雪》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爱情小说。还有日本同名电影《春雪》,讲述了一对贵族恋人的爱情悲剧。“西涧春雪”是茶名,产于滁州。第二首古诗则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和劝说,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二、目标设定

1、初读词文,读准词文中的生字新词。

2、尝试根据节奏进行朗读,并能运用气息,按情感表达的需要,轻重缓急地进行诵读。

3、结合译文再读词文,理解词文所表达画面与意境。

4.品味、揣摩诗中凝练的句子。5.正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策略构建

为了充分贯彻国学教育中传承与弘扬并举的教育宗旨,国学诗词教学诗以晓词牌、识格律、明词意、察词情、习写法五项技能为教学目标,遵循读、思、悟、练四能一体化发展的培养思路,加强朗读、思考、感悟、用法的整合,巧妙运用引、插、拓三种资料补充方式,广开学生视野,构建读中启智,思中明法,悟中察情,练中习法的课堂流程。

四、流程设计

1、导入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六朝以来骈偶的文风,提倡散体,务去陈言。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韩愈的诗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开创了“以文为诗”的“说理诗派”诗风,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对后世影响很大。

2、解析古诗

(1)、出示古诗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分句解析

第一、二句中的意象:“新年”,即阴历的正月初一,伴 随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喻示着新的一年或是春天的到来。“芳华”,芳香美丽的花,或美好的年华。

“草芽”,小草的的嫩芽,喻示着春天的到来,或是勃勃的生机。“都”“初”“惊”三字,分别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第一句中的“都”字,体现出诗人对于春天以来却就不见芬芳的鲜花的那一种期盼春天的急切心情。

第二句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初惊”二字。单以第二句而言,很容易将“初惊”字解读为这一年初次见到春意的惊讶,意外之意;但联系第一句,代表着春天开始的那一天早已过去,却并未感受到一点春意,直到二月小草才抽出了一点绿芽,这其中蕴含的其实是历经了长久的失落与等待之后的那一种欣喜,是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心情,故“惊”字,应解释为惊喜而不是单单的惊讶。“初”字虽然代表了初次,但联系前面的“二月”,却表现出诗人对于春来太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这两句的意思是: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期间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从第一句“未见芳华”的失落,到第二句“惊见草芽”的惊喜,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本诗第三、四两句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构思精巧,想象奇诡。在常人眼中,雪一直就是万籁俱寂的寒冬的最有利表现,因此对于体现着万物复苏、生机焕发的春天而言,即使不是对立的,也必定是格格不入的。诗人却反其道而行,通过“却嫌”“故穿”二词,运用拟人手法将白雪塑造为一个美好、灵动而又充满了情趣的形象,写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讲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实则更是显出作者看到如此美景后感慨、高兴、欣喜之情。这本应是春天迟迟不来的罪魁祸首,却也等不及那还未真正来到的身影,于是纷纷扬扬的,穿过庭前的树木落下,装点出一片春色。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一翻再翻,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3)划分节奏

词有节奏,句有停顿,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试着用节奏线画一画停顿的地方,(学生听并划出句子内停顿的地方)。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做飞花。(学生试着自读与对读,教师检查学生朗读的节奏划分,并让学生汇报读,相机引导)。教师引导:注意停顿与延音是有区别的,停顿是无声而有气,延音是有声有气,是声音的延续,再来体会停顿与延音的区别,反复强化朗读部分。

(4)、全文赏析

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真正的春天虽然还未来到,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纷纷扬扬,自己妆点出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化成一片欣喜。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

五、总结

韩愈的诗并没他那和杜甫的诗并称“杜诗韩文”的散文那么流传广泛,但通过这首诗,我们却深切体会到了韩愈的诗力求新奇,别具一格的特点,相信对于今后我们对于韩愈其人及其作品的解读,都有着不小的帮助。

六、当堂检测

⑴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

⑴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意思对即可)⑵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 新年:指 农历正月初一。故:故意。

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被穿树飞花的春雪化成一片欣喜。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

七、板书设计

21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释义

1.芳华:芬芳的鲜花。

2.初:刚刚。

3.庭树:花园里的树木。

4.故:因此,所以。

上一篇:红树林读后感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我爱劳动》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