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河南工业大学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河南工业大学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篇1

河南工业大学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为加强我校校级实验中心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开放共享,提高实验室综合能力和整体效益,提升实验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决定开展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设立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并制定管理办法如下:

一、建设目标

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要求,高标准,高起点,在校内分期分批建设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建设高水平、基于网络平台的,布局合理、机制灵活、开放共享、各具特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通过“示范中心”建设,推进我校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重组与整合,推进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推进实验室管理机制和教学模式创新,提高教学实验室建设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实验室效益,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河南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基础上,力争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建设内容

以建设点立项建设的方式,依据建设、评估验收标准进行建设,通过建设,在同类高校、同类学科中争创一流,形成特色,并在以下几方面达到要求:

(一)在观念上,具有先进的、以人为本的实验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实验室建设导向,形成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并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现代实验教学理念,并运用于实验室的改革与建设中,落实到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中。

(二)在机制上,形成有利于资源优化整合的实验室良性运行机制。依据学校和学科特点,优化整合实验教学资源,理顺教学实验中心管理体制,加强统筹管理,形成服务多学科、多课程的实验室运行机制,推动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良性互动。

(三)在教学上,构建结构优化、各具特色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模式适应不同学科专业对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实验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提高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等)、研究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且与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各类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实验课程符合学科特点并具有自身系统性和科学性。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广泛。

(四)在管理上,形成人性化、网络化、开放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按照“以人为本,质量第一,服务为先,效率为重”的原则,建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运行平台,实现实验教学、基本工作信息和仪器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健全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政策、人事、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与创新实验考核方法,大力推进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实验。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五)在环境设施上,具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现代化的实验教学环境。仪器设备配置具有先进性,数量配备合理,组合优化,使用效益高,满足各类型实验教学要求。实验室用房、设施、环境、安全等符合国家规范。实验室具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条件,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得力。

(六)在实验队伍上,拥有一支教育理念先进、研究能力强、教学与管理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学与管理队伍。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制定规划,健全制度,鼓励广大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开展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推行理论课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实验教师兼任理论课教学,形成学科带头人或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实验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遴选办法

(一)遴选原则

1.“示范中心”建设点的遴选要有利于推进实验教学资源的调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验室的开放共享,有利于调动实验室改革与建设的积极性。要注重受益面、影响面。

2.坚持标准,公平竞争。根据申报的实验教学中心的整体建设水平、开放共享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依据标准,择优遴选。

(二)申报的基本条件

遴选作为“示范中心”建设点的实验室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为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承担多学科、多专业实验教学任务;

2、实验教学资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重组,具有实验室开放的实验教学环境和工作基础;

3、有新型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工作有一定特色,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基础较好;

4、有满足实验教学要求、符合国家规范的教学实验设施、环境。

5、有人员齐备、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

四、“示范中心”建设点的管理

1、“示范中心”建设点采取一次性申报立项、分资助、分批验收挂牌的方法建设。

2、“示范中心”建设点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负责“示范中心”建设点的设立、督促、检查验收,学院负责“示范中心”建设点的项目建设、具体管理和自查自评。

3、根据“立项论证、目标管理、跟踪建设、严格验收、注重效益”的项目管理原则,“示范中心”建设点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申请立项阶段。学院对照 “示范中心” 建设标准确定拟申报立项建设的实验教学中心,递交“示范中心”建设点的立项申请报告。学校组织校教学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委员等专家进行评审,确定立项后发文公布。

第二阶段:实施建设阶段。批准设立为“示范中心”建设点的实验教学中心实施项目建设,学院加强建设、管理,进行自查自评。学校不定期抽查,视情况组织中期检查或现场经验交流会。

第三阶段:验收挂牌阶段。立项单位在项目建设完成后提交项目完成总结报告、学院自评报告和项目完成验收申请。学校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项目总体验收,对达到建设标准的实验教学中心,授予“示范中心”称号,正式公布并挂牌。

五、建设经费

河南工业大学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篇2

1 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教学示范中心现状

我校计算机教学中心根据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1],中心分为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专业实验教学中心,肩负着全校计算机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并承担全校各种计算机等级考试任务。2008年中心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称号[2],2011年顺利完成湖南省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验收工作。

中心现已具有一定规模,实验室面积达到2 500平方米,学生机房14个,计算机1 200余台,开出实验项目100余个,每年开出教学实验学时40万以上。近年来中心获得学校和地方各种拨款635万元以上。中心不断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和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和人文环境,并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中心现拥有一支数量适当,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专职教师负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与改革、实验技术支持等工作,兼职教师主要担任实验课程的主讲人。中心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7.78%,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55.56%,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总数的66.67%。

2 实验教学理念

2.1 丰富的教学内容

中心根据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所面向对象的不同建立了基础课程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 (如,ACM竞赛培训室、软件技术工作室、硬件技术工作室、研究生实验室) ,并根据不同性质的实验室设计出难易相间、层次分明的实验教学内容。

精心挑选实验教材。尽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国家精品及“十一五”规划等国内外经典教材;课程设计指导书都由中心教师主编,另外中心还组织编写符合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要求的教材,其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和《C语言程序设计》被评为高等教育 (矿业) “十二五”规划教材。

认真设计实验内容。把全校性公共基础课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课程实验剥离出来单独设置实验课,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局部调整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实践课程,把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改为程序设计大作业,以加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调整部分课程的实验级别,将信息安全专业的嵌入式系统课程调整为选修,新开设入侵检测与取证技术、计算机病毒分析与对抗、PKI原理与技术、信息隐藏与水印技术等专业实验内容。

独立开设实验课程和优化实验项目。中心根据不同教学目的对实验课程优化整合,融入新的计算机创新技术和实践教学改革成果。按照独立设课、单独考核及分段实施等原则,中心开设了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及毕业实习等14门实践课程。经过优化实验项目,面向全校相关专业开设实验项目113个,实验开出率100%,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课程占总实验课程的75%以上。

2.2 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中心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全程参与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以自主式、研究式及合作式为主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从传递性教学转变为探索性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推进启发式、交互式及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修改实验内容,增加讨论型内容;安排学生自学课程内容,在讨论课中,由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发地讨论课程内容;教师结合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课题。

推进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成绩考核从应答性考试转变为实践性考试。在传统笔试的基础上,增加上机考试。中心现有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等网络教学平台 (图1为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教学平台主界面) 。这些平台丰富了教学资源,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环境,也完善了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系统。

中心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教学实验平台等多种方式融合到实验教学中。中心建立了自主模式实验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设立网络及信息安全实验室、智能布线实验室等多个模拟现实工程环境的专业实验室。在智能布线实验室,能够模拟从系统端接到建筑群间线缆布放等环境,并能测试及演示线缆及光纤端接的各种错误状况;通过软件工程实训平台、网络漏洞扫描软件、IDS教学平台、SAP安全与攻防教学平台的使用,将实际实验与仿真实验结合在一起,在更为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实践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中心一贯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训,积极为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提供更好的实习平台和环境。中心建立了中软国际 (湖南) 公司实习基地、广东软件科学园软件人才培训基地、达内科技湘潭千树实训基地和中信软件教育中心实习基地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2.3 良好的教学效果

示范中心建设以来,在专业实验课程中大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鼓励和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计算机专业类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较大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NCRE) 、全国软件资格考试通过人数比例逐年提高。中心成立了湖南省程序设计大赛教练组,对学生进行集训,并且每年举办一次“学生科技活动”。近年来在国内、省内举办的“挑战杯”、各种程序设计大赛和其他创新科技竞赛中,学生参赛踊跃并屡获佳绩。如罗叶飞等同学获2010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刘备等同学获2009年湖南省电子设计大赛三等奖等。毕业设计的优良率在60%以上。

学生对实验教学总体评价良好,在2011年学生测评中,中心教师90分以上占82.7%。中心取得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高等教育成果三等奖1个,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1个。近年来中心教师公开发表教研论文几十篇,获得省厅级教研课题几十项。

2.4 全程质量监控

中心根据学校《湖南科技大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汇编》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构建了计算机教学中心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授课计划、备课、课堂教学、课程设计、作业 (课程设计报告) 批改、辅导答疑、课程考核、毕业设计 (论文) 、实习、教研活动等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由工作依据、工作要求和管理服务要求3个标准构成,中心要求所有实验都有完整规范的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和评价标准,有一套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机制。专门设立了由在职教师和离退休教师组成的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督导组,现场检查,不定期听课,随机对实验教学进行检查和督导,对实验教学质量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另外中心引进了博思特机房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自动考勤和实时监控 (如图2所示) 。

3 示范及辐射作用

3.1 覆盖面和受益面广泛,教学效果良好

中心每年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20多门实训课程,每年开出教学实验学时40万以上。中心立足于地方多科性大学的实际状况,以计算机专业及信息类相关专业课程为依托,不仅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也为机械、建筑、化学、生物、能源、外语等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中心已成为全校学生计算机教育培训的第一课堂。教师编写的教材应用于我校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心开发的毕业设计管理软件在多个学院得到应用,扩大了中心在全校的示范作用。

3.2 向校内外介绍中心建设经验

中心针对多学科交融的特点,加强对外合作,多次向参访的兄弟院校专家介绍中心建设经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学校的专家在参观中心后,就实验室环境建设、实验室文化建设、实验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并高度评价了中心的人文环境、实验设备和教学理念。2010年中心承办“湖南省计算机学会2010年年会暨院长 (系主任) 论坛”,60余名来自全省高校的院长和专家参观了中心的建设,对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体系以及校企合作实验教学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中心人员参加各种实验教学学术交流会议80余人次,介绍了中心的建设经验。

3.3 为校企协作提供技术支撑

在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服务水平的同时,中心还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与谭家山煤矿、重庆樱花电气开关有限公司、深圳德迈特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普协和伟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合作和实习交流,同时,利用校企共建实验室、实验实训基地等平台,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中心承办了中信软件教育杯“湘潭市第三届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暨2011年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湘潭邀请赛”,邀请了湖南省内15所高校共59个参赛团队参加。

4 发展规划

4.1 进一步发挥实验室的示范作用

在完成教学、科研与管理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相关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培训班,承接学校的学生实验和工程训练,加强与社会的交流与联系,更好地为地区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从而扩大实验中心的辐射范围和影响,不断发挥中心的示范作用

4.2 继续开展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精讲多练,教考分离,机试为主

从人才培养需求的整体出发,打破单纯为验证理论而随理论教学安排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总体设计,把全学程的实验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构建与理论教学有机协调的技能培养型实验教学体系,精讲多练,教考分离,机试为主。减少以验证理论为主,内容单一的实验项目,增加体现先进实验技术的实验项目数量[3]。

4.3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更加合理,学术水平高,思想道德素质好,热心于计算机实验教学和应用的专兼职实验教师队伍,引进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争取把实验教学队伍优化为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计算机专业教学团队及计算机技术和相关领域应用教学团队。中心将着力引进高级职称和硕士学位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建立一支竞争力强的教学团队,对现有教师尤其青年教师进行在职培养,有计划地外派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相关学术活动。

4.4 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人才。中心在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以便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的要求, 以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教学示范中心为例, 探讨高校计算机教学示范中心的作用、教学理念、发展规划和管理方式等问题, 为高校计算机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Z/OL].[2005-01-12].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59/info11059.htm.

[2]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8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通知 (湘教通[2008]253号) [Z].[2008-06-25].

河南工业大学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篇3

摘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项目是评价示范中心的一项重要指标,特色建设是中心建设的重点。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结合地方理工类大学的特点,着眼于“把握一个中心,推进两个提高,完善三层次体系,建设四个基地”的改革思路,并从实验教学体系、信息化平台和评价体系方面突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特色建设:构建“三轴”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多系统协同的集成信息化实验平台,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经济管理;示范中心;实验教学;平衡计分卡

中图分类号: G647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5)02-0102-0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第二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文件。随后,各省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和政策,支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示范中心应该如何建设才能更具特色呢?国内高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高芬清从如何把科研项目和实验项目结合方面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做了探讨[1],钱小明则从实验教学投入方面对此做了探讨[2],肖升、梅雪从中心组织机构优化方面对此做了探讨[3],孙洪波、周宜君等从中心的管理职能及实验室管理体系构建方面对此做了探讨[4],朱卫垣从实验教学模式及其运行机制方面对此做了探讨[5], 谢云成、李强等从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队伍等方面做了探讨[6], 张文桂从实验平台和环境方面对此做了探讨[7], 王平祥、张俊飚等从中心服务理念、中心开放管理等方面做了探讨[8], 马艳从实验内容、设备、运行机制等方面做了探讨[9]。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结合成都理工大学的优势特点,从实验教学体系、信息化平台和评价体系构建方面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特色建设作一分析探讨。

一、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改革思路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改革思路是指导中心发展的起点。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神,结合成都理工大学传统优势特色,我们利用SWOT分析工具,从中心具备的优势、存在的不足、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了严谨的论证分析,提出了 “把握一个中心,推进两个提高,完善三层次体系,建设四个基地”的中心改革思路,即以学分制改革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中心,提高实验师资水平和实验中心管理水平,完善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三层次体系,建成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实验教学示范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社会服务培训基地。如图1所示。

图1示范中心改革思路图

二、示范中心特色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构建“三轴”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积极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将“厚基础、强能力、专通结合、和谐发展”与“专业特色实验实训”有机结合起来,以社会经济发展对经管类人才的能力需要为导向,在全面实施学分制的基础上,建立跨专业、跨学科的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围绕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社会服务基地的建设,重点培养学生的认知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以“实验内容”、“实验平台”和“培养能力”为轴的“三轴”实验教学体系[10],如图2所示。三轴为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体现出良好的系统性。

1.实验内容和项目的系统性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由独立设课实验、非独立设课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公选实验、个性化实验、毕业设计、创新实验组成的内容完善、结构合理的经济管理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验项目体系。

2.实验平台对实验项目支撑的系统性

中心构建了基础实验平台、综合实验平台、创新实验平台三个平台,分别对应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综合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这三类实验室。其中,专业综合实验室包括经济与贸易实验室、财务会计实验室、营销与策划实验室、物流工程实验室、公共管理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国土资源管理实验室、企业资源管理实验室和旅游管理实验室9个;创新实验室包括资源性企业工程实验室、金融工程实验室、资本运营实验室和ERP实验室4个,形成了以三个实验平台为基础、以三类实验室为依托的较为完善的体系。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系统性

通过沙盘演练、情景再现、案例分析、岗位实训、角色模拟、软件模拟、专业实习、实地实习、课程设计、校内外竞赛等方式,达到对学生“认知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的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着各自的功效。

(二)构建信息化实验教学平台

1.建成信息化集成平台,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中心形成了由“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http://www.cim.cdut.edu.cn/lab/)、“互动平台”( http://www.cim.cdut.edu.cn/bbs/),“教务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http://202.115.139.16/)、“国有资产管理平台”(http://202.115.131.220/)、“实验运行管理平台”(http://www.cim.cdut.edu.cn/lab/login.aspx)、“精品课程”( http://202.115.138.30/)、“实验教学管理平台”(http://202.115.139.44/)组成的信息化集成平台,实现了实验教学安排、实验室预约、师生在线互动、学生评教、教学过程监督、成绩查询、实验信息发布、实验设备购置与管理等工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提高了中心的管理效率和信息共享程度。endprint

图2“三轴”实验教学体系

2.实施教学资源数字化,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利用实验中心网站、精品课程网站等信息平台,构建了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辅助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上传了《网上创业》、《管理信息系统》、《成本会计学》等179门实验大纲和相关教学资源;建设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客户关系管理》、《企业经营实战演练》等一批网络课程;在中心虚拟服务器群上安装了100多套教学软件,部分实验软件在中心虚拟服务器群上全天候开放。目前中心的网上数字教学资源达到了1.28 TB,先后有19万多人次通过中心网站访问网上数字资源。网络辅助教学资源的运用,充分调动了教、学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教学的交互性、针对性,有效地开展了课程的拓展性学习,创建了教学评价、课程复习、网络答疑、师生互动等功能,实现了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3.利用集成信息平台,拓展实验开放形式

中心加大了对服务器系统的投入,建成了大容量、集中化虚拟服务器平台,依托信息集成平台,有效地扩大了实验教学中心开放的空间和时间。《电子商务模拟创业》、《物流管理模拟与仿真》、《人力资源模拟管理》等一些专业实验软件在中心虚拟服务器群上全天候开放,学生可以不到实验室并在学生宿舍或有校园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中心支持和鼓励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诸如学生社团活动、科技创新实践、学生创业大赛等,并利用中心的信息平台,组织了3个学生竞赛项目,有近万名学生在信息平台上参与比赛。

(三)构建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示范中心建设目标顺利实现,中心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1.示范中心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模型

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思想,结合实验中心建设管理的特点,设计出实验示范中心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模型[11],如图3所示。首先,明确使命与战略。对实验中心进行定位,明确其使命及存在的价值和要实现的目标,进一步确立实验示范中心的战略;其次,战略分解。运用平衡计分卡,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对战略进行分解,分别确定4个维度的战略目标;根据战略目标设置对应的评价指标,最后实施与反馈。

图3实验示范中心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模型

2.示范中心平衡计分卡的构建

顾客维度。中心的服务对象即为接受实验的在校大学生,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及其家长满意。可构建学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两个考核指标。

内部流程维度。通过对顾客和内部流程两个维度战略目标的因果分析,遵循实践教学的客观规律,将内部流程维度的战略目标分解成优化管理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实验资料建设、加强实验条件建设与维护和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5个。对应构建了实验项目开出率、生均实验面积数、实验室开放率、学生科技作品及论文数量、教改论文及省部级成果奖数、实验项目更新率、网上课程点击率等22个考核指标。

学习与成长维度。拥有一支充分理解实验中心战略并自觉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的师资队伍,这是中心建设成败的关键。学习与成长维度分解的战略目标有3个,一是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再教育;二是吸引、留住高水平员工;三是提高员工的满意率。对应构建了培训与再教育人次数、吸引和留住高水平员工人数、员工的满意度3个考核指标。

财务维度。根据中心建设的特殊性,将财务维度的战略目标分解为提高人才培养投入、提高实验条件建设投入、增加共建投入和控制运营成本4个。对应构建培养员工投入、实验用房投入、实验设备软件投入、实验室运行成本4个考核指标。

3.示范中心平衡计分卡的实施

实验教学中心的平衡计分卡建立后,并不意味着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能自发实现。如果要使实验中心发展战略能真正落地实施,就必须对平衡计分卡进行有效管理,制定一系列保障性措施,保证目标值的实现。实施中,根据平衡计分卡中设定的考核指标,制定对应的行动方案,将行动方案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按示范中心建设进度逐一实施,并进行阶段性测评考核,测评结果与目标值比对,若存在差距,则找出原因。若是人为原因没有达标,则责令其整改,若是指标设计不合理,则需要调整指标。通过多次反馈,不断完善平衡计分卡。

三、结语

示范中心建设是一项复杂且长远的系统工程,要把中心建成真正的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实验教学示范基地、科学实践基地和社会服务培训基地并独具特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实验教学规律,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中心运行机制,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加大资源投入,借助现代信息管理平台,结合本校的历史和优势,逐渐形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高芳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2):123-125.

[2]钱小明.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成效的认识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111-117.

[3]肖升,梅雪.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组织架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126-129.

[4]孙洪波,周宜君,刘颖,等.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8(3):307-309.

[5]朱卫垣.经管类实验教学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创新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435-438.

[6]谢云成,李强,曹优明,等.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8):125-128.endprint

[7]张文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4.

[8]王平祥,张俊飚,何德华.农业院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110-112.

[9]马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建设研究与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2):303-304.

[10]卢海霞,匡建超,曾德彬.地方理工院校经济管理实验示范中心特色建设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104-107.

[11]KAPLAN,R.S. AND NORTON,D.P. .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s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2,70(1):71-79.

Research on Featured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LIU Yong1a,LI Pu1a,WANG Pu1a,XIANG Qirong1b

(1.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College of Management Science

b.Institute of Sedimentary Geology,Chengdu Sichuan610051,China)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evaluate the demonstration center, feature construction is a key center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from the aspect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evaluation system. Including, using SWOT analysis tools, and put forward the reform idea center;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axis"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grated information of experimental platform of multi system coordin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balanced scorecard.

Key words: economics management; demonstration center; experimental; balanced scorecard

河南工业大学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篇4

为贯彻落实大学党委部署的《佳木斯大学2007年重点工作》,为加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学校社会服务功能,根据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要求,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采取合作、共建方式,建立佳木斯大学校级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

一、建设目的和原则

1.建设目的: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科学技术研究的资源优势和企业吸纳、转化科技成果的市场优势,推动企业及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促进学校与企业的结合,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商品化水平,解决科研选题的针对性和成果转化中在工艺、装备、测试、标准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全面提升学校和企业科研水平和开发能力,使之成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基地、开发基地和推广基地。

2.建设原则:以提高我校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突出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破以传统学科分割为特征的科研管理与组织模式,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促进学校与企业联合,鼓励院际联合,整合校企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形成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合理布局,提升学校综合创新能力,注重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要与我市经济发展优势和产业结构相结合,为我校更好地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地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资源共享。

二、建设目标:

经过3~5年的重点建设,力争使2~3个工程中心达到或接近省级工程中心的水平,并为进入省部级工程研发中心奠定基础。使工程中心成为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校加强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组织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和聚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平台。

三、立项与建设

立项与建设管理主要包括立项申请、评审、计划实施等。

(一)工程中心建设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1.依托重点学科或优势学科群,整合资源高起点构建;在相应技术领域中有坚实的工程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基础、特色和业绩;具有相关支撑学科、技术的系统集成条件,有利于推动学科交叉,可以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市场前景的研发项目和科技成果。

3.已有科研成果工程化所需要的部分装备和基础设施,并能够为项目的建设、运行提供必要的配套保障。

4.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和转化经验的精干管理班子和技术带头人,能够在该领域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工程化研究开发与转化素质较高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队伍。

5.具有较好的工程化运作管理水平和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6.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建设思路,所提组建方案切实可行。

(二)项目申请

符合工程中心立项申请基本条件的学院或部门,根据工程中心建设规划,编写《佳木斯大学校企共建工程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评审

评审工作贯彻科学、公正、注重质量和宁缺勿滥的原则。

学校成立工程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科技处成果办。

学校对报送的《佳木斯大学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将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进行实地考察。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和考察结果,择优批复立项。

(四)建设实施

1.依托学院或部门依据立项批复,落实资金与建设条件,组织项目具体实施。工程中心建设期间,依托学院或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按时报送工作总结。科技处将对工程中心建设情况进行检查。

2.依托学院或部门应当保证工程中心建设期内负责人的相对稳定。工程中心建设过程中,如对原计划进行必要调整,须经学校组织专家重新论证并批准后实施。

3.工程中心必须有足够用于研发和成果转化使用的厂房及相应条件实施,且相对集中。确有行业或领域特点者,须在立项申请时说明,并按学校批复的建设规划执行。

4.工程中心建设资金可实行多元化融资,鼓励社会投资机构、企业或个人投资工程中心的成果转化工作。中心建设资金的政府拨款须专款专用,主要用于项目研究和人员培训。

5.工程中心建设周期为三年。

四、措施

1.加大工程中心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

“十一五”期间,学校在进行财政预算时,对工程中心建设等项目要重点给予支持。2.建立健全工程中心建设工作责任体系

校级工程中心建设采取学校、依托单位二级管理。

校级工程中心建设由科技处归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依据学校和佳木斯市科技发展战略及行业技术发展状况,编制工程中心发展规划与实施计划,制订有关工程中心建设与管理的政策和办法。指导工程中心的运行和管理;确定工程中心立项,组织工程中心的验收与评估;对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进行备案。

依托学院或部门是工程中心建设的依托单位,负责工程中心的建设与日常管理。主要职责是:组织编制工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协调并解决工程中心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资金及其他配套条件;负责遴选聘任和考核工程中心主任、技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制定工程中心建设与发展的考评体系,负责工程中心日常考核和预评估,并将考核和预评估结果报送科技处;配合主管部门做好工程中心的验收与评估工作。

在依托单位领导下,工程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主持工程中心全面工作,并负责提名推荐工程中心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和技术委员会成员人选。

工程中心主任由依托学院或部门聘任,科技处备案。工程中心主任任期3年,依托单位对工程中心业绩和工程中心主任进行届中考核并报科技处核准。对考核不通过的科技处将建议依托学院或部门予以解聘。

技术委员会是工程中心的技术咨询机构,其职责是负责审议工程中心的发展战略、研究开发计划,评价工程设计与试验方案,提供技术经济咨询和市场信息,审议工程中心工作计划等。技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技术委员会由工程中心所在领域科技界、工程界和相关企业与经济界专家组成,技术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三年。

工程中心实行项目合同制和人员聘任制。研究开发队伍由固定人员和客座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由工程中心主任在校内外聘任。客座流动人员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和研发项目的实际情况聘任,经工程中心主任核准后作为流动编制。

3.建立健全工程中心建设工作评估检查和验收制度

对校级工程中心建设,实行报告、中期评估检查和项目验收的办法,适时处理工程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对工程中心建设实行报告制。项目责任人将工程中心建设进展情况、统计、经费预决算及有关资料汇总后报科技处。

对工程中心建设实行中期评估检查制。由科技处组织实施,主要的任务是对学校的配套经费到位情况、工程中心建设的进度情况、建设质量、建设效益等进行评估检查。对建设优秀的工程中心将增加经费投入、在科研项目上给予重点支持;对建设不合格的工程中心,视 情况取消建设资格,今后不再资助;对首批未能入选的拟报校级工程中心,经过几年建设,成效卓著的,可以申请进入建设资格。

依托学院或部门完成工程中心建设任务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并提出验收申请,编写《佳木斯大学校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总结报告》。科技处组织专家按照项目议定书对工程中心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的工程中心确定为校级工程中心,正式命名并授牌,纳入校级工程中心序列管理,聘任工程中心主任。对于未通过验收的工程中心,科技处责成依托学院或部门对验收专家组提出的问题限期加以整改。被责令整改的工程中心一年之内可再申请验收,通过验收后正式命名并授牌,仍未通过验收的取消校级工程中心建设资格,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

河南工业大学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篇5

关键词:内涵建设,六位一体的实践课程体系,综合能力培养

1 建设背景

我校是以经、管、工为主, 经、管、工、理、文、法、史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以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努力满足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提出的“知识面要宽, 基础要扎实, 适应性要强, 实践创新能力要高”等要求。实践教学因其相对理论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参与性、综合性与创造性等特点, 可有效突破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时空局限, 缩短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 一直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特别是在教育部大力推进教育“质量工程”的背景下, 学校更是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力度。多年的成果积淀, 使学校实践教学基地之一的文科实践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于2007年获得了教育部授予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称号。这是我校发展历史上经济管理实践教学改革首次获得国家级认可的荣誉, 是校领导长期高度重视和正确指导的结果, 是全校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 也是中心全体人员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奋斗的结果。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学校领导和中心教师也清醒地认识到, 前期的建设成果与深化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还有不小距离,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以下简称“示范中心”) 内涵建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国家级示范中心的功能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缺少对大学生开展科研、创新创业、参加竞赛等实践活动的全方位支持;二是实践课程模式较少, 实践课程设置还未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相互协调发展的格局;三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缺乏高质量的系统设计和引领, 实验、实习等课程“模式单一、简单分散, 层次偏低”现象普遍存在。

为更好地发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中心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 以教育部“质量工程”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 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为契机, 以示范中心承担的探索和创新任务为引领, 坚持以大学生能力提升为导向, 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 打破过去示范中心作用有限和实践课程模式单一的格局, 积极探索和构建“实验、实训、实习、科研、创新创业、竞赛”六位一体的实践课程体系, 通过优势互补、相互渗透与融合, 加强示范中心内涵建设, 为经济管理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六位一体”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在原有实践课程改革成果的基础上, 从2008年开始, 根据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中心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与具体指导下, 着手全面推进示范中心内涵建设与创新发展。经过近5年的探索与实践, 取得了可喜成果。目前, 已开设经济管理专业各类实践性课程60多门, 实现了经济管理22个相关专业的全覆盖, “六位一体”的实践课程体系格局初步形成。

2.1“六位一体”内容之一:实验类课程建设

实验是指为检验、论证已知理论或结论正确与否或是为探索和研究某些问题而实施的具体的、有步骤的、有数据的、有算法的操作行为。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是专门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解释经济、管理等理论问题或现象而开设的。按照学校办学定位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中心实验课程建设注重实验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尤其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互动性、启发性、完整性, 从而形成适应学科特点及自身系统性的实验课程体系。在具体环节和功能区分上, 既注意把握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实验课程和综合实验课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又力争体现验证性、应用性、研究性实验诸多手段的个性化效果, 切实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程改革中, 中心不断加强规范化管理, 要求实验课程必须有实验报告, 要预设实验目的、实验环境, 进行实验操作, 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阐述实验结果。通过系统化的实验课程,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 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理论分析和动手验证与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

2.2“六位一体”内容之二:实训类课程建设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 是指在可控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这类课程以专项业务导向为主, 主要形式是通过模拟软件再现企业实际业务的规范及操作流程, 如:财务会计、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贸易单证等, 使学生在接近于真实业务的软件实训平台上进行操练, 通过一个个具体单项业务, 熟悉经济管理活动基本要求, 锻炼和培养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同时实现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教”与“干中学”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教学模式的转变。目前, 中心不仅自己开设了不少实训类课程, 如国际贸易实务、税收一体化、银行柜台业务等课程, 而且还为经济管理专业所需的业务技能实训课程提供优质的软硬件平台和环境支持。

2.3“六位一体”内容之三:实习类课程建设

实习类课程是以综合任务为导向, 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放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 以锻炼综合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 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 不仅提供实习机会的单位有限, 即使有单位接收实习学生也往往是走过场, 效果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 中心与公司配合, 主动研发并开设了经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习课程, 在校内模拟社会实习环境, 搭建仿真实习平台, 通过业务资料真实化, 场地情景化, 业务流程逼真化, 配合若干主题与环节, 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地将实际的业务运作模式、业务流程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在仿真实习中获得对经济管理实际运行的充分体验。在具体方法上, 则是根据实际部门的业务流转单据, 设计业务流程, 并按照组织结构进行岗位分工, 设定不同角色,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体验、岗位轮换、团队合作等全过程地参与实习活动, 感受真实的实习内涵, 实现职能岗位轮换训练和跨专业的业务集成训练。

这样做的好处是: (1) 可较好地解决学生实习难的问题, 在校内就可为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实习机会, 在受控条件下, 高质量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业务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2) 加深学生对经济运行规范和经营管理的认识, 锻炼和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熟悉业务之间的关联与流程的能力; (3) 使学生身在学校, 就可在仿真场景中应用和检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强化岗位认同感, 发现自己与岗位要求的差距。

2.4“六位一体”内容之四:科研性实验课程建设

科研性实验是将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并与实验技能有机结合的一种训练形式。科研性实验也是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开展科学研究, 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 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面对学校高度重视和加强科研工作的现实要求, 中心积极创造条件, 为学校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办学实力提供科研实验支撑和保障。围绕科研性实验课程建设, 中心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一是组织相关学院和中心教师开展科研实验能力培训, 重点培训如何开设科研性实验课程, 如组织实验经济学课程培训;组织教师观摩国内外专家讲授行为分析实验课程;组织中心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等。二是购买科研用信息数据和工具软件, 如天相财经信息系统, EVIEWS, SPSS分析软件等, 保证科研性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三是开设研究性实验课程, 如期货市场分析、投资技术分析、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研究等。四是配合会计专业建立“行为会计分析”实验室。五是中心教师对学生的创新科研活动给予专门指导, 并辅导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六是整合实验课程内容, 在已开设的实验课程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内容, 鼓励并促进教师将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环节转化,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 中心还设立专用实验室并配备了高性能计算机, 全天候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 支持学生开展课外科技与创新活动;学生的课外研究性实验、科学竞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等活动也都在此进行。

2.5“六位一体”内容之五: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创新创业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思维和能力的课程。这门课程是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新获取的信息, 通过自主探究, 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近年来,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我校学生过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一直处于自发状态, 缺乏平台支持和系统专业的教学指导。相对其他高校而言, 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总体发展缓慢。为改变这一局面, 中心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精神, 一方面, 主动积极开设全校性大学生创新创业通识性课程, 逐渐增加创业类相关课程, 如面向本科生开设创业实践课程, 面向研究生开设创业投资实务与案例研究课程;另一方面, 在现有实验课程中增加创新创业方面的内容, 如电子商务模拟、企业资源规划等课程均增加了与创新创业有关的知识和训练。此外, 中心正积极探索适当方式, 整合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我校学科横跨工科和商科、门类较为齐全的优势, 力争以选修课程带动学生创业项目的开展, 以学生创业项目的开展促进课程改革, 积极筹建大学生创业成果孵化平台, 为逐步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6“六位一体”内容之六:实践能力竞赛类课程建设

大学生参加实践竞赛活动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 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整合知识能力、科学思维能力, 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年全国和地方都会举办多种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竞赛, 对学生来说, 参加这类活动是一次难得的展示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 其过程充满着竞争与合作、交流与分享的快乐。为帮助部分优秀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竞赛, 中心充分利用自己在实践教学平台和师资方面的优势, 把辅导学生参赛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针对不同的竞赛项目, 中心专门安排教师, 从难度、深度和广度上重新进行课程设计, 并以集训的形式, 对选拔出的优秀学生给予全程高强度训练和指导。此外, 中心还专门提供场地和设备、软件等供学生参赛前训练所用。几年来, 主要参赛项目有:“MBA企业竞争模拟挑战赛”“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用友高校创业者经营模拟沙盘对抗赛”“北京大学生 (挑战杯) 创业大赛”“GMC经营决策大赛”“物流决策模拟大赛”等。学生在中心和学院教师的精心指导下, 充满自信, 在参加国家级和北京市大学生各类综合能力竞赛中, 屡获佳绩。

3“六位一体”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3.1 高水平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学科研队伍, 是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后劲, 这是“六位一体”实践课程模式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如今, 中心已形成了以教授、博士为负责人的高水平专职实践教师队伍。专职实践室人员共22人, 其中正高级2人, 副高级6人;博士 (含在读) 6人, 硕士11人。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以及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相对稳定、富有活力的实践教学队伍。为了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中心每年不仅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 而且定期举行学生座谈会, 开展问卷调查, 及时听取各种反馈意见, 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工作目前已实现常态化。

3.2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且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度保障。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从管理制度、教学管理文件、过程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中心遵照学校教学管理有关规定和要求, 结合教学实际, 不断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从制度上规范实践教学秩序和行为。中心先后制定了教学实践室管理及工作规程、实践教学工作条例、学生实践守则、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等管理办法, 修订了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等教学文件40多份。

3.3 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建设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中心提倡采用任务导向和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指师生根据设计好的具体任务, 共同确定的实践教学行动, 启发思考并引导教学过程的方法,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式的学习达到应用能力的培养。任务导向、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法重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 主张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通过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实现了以“教”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方法向以“做中学”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负责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协调、监督、控制与评估等。实验的组织实施由学生完成, 学生了解实验背景或案例, 自行查阅文献, 设计方案, 查找数据, 撰写实验报告, 进行交流答辩,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锻炼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4 相关配套项目建设

至2012年, 中心大部分实践教学设备得到了更新, 为方便教学和训练, 中心还建立实践课程案例库, 汇集了10多门实践课程的约100条案例;中心还为主讲教师拍摄了实践课程视频片12部并上传到中心网站供学生选课时参考;在此期间, 中心组织教师开展了实践课程题库建设, 共有15门实践课程建立了规范的题库并投入实际使用, 极大地减轻了教师出题时的工作量。

4 应用情况与实施效果

4.1 优化了对学生的培养

“六位一体”实践课程体系自2008年逐步形成以来, 在全校各专业实施, 受到学生高度认可, 大家普遍认为:“六位一体”课程体系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了多种选择。通过全方位的实践课学习与训练, 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更多地认识所学专业的业务内容, 对所学专业对应行业的工作流程有更深入的认识。此外, 还培养了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掌握、分类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改革,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参与课外实践活动面超过50%。从2008年以来, 在中心和学院教师的精心指导下, 学生在参加北京市和全国大学生各类实践创新能力大赛中屡获佳绩。如学校代表队获2008年“MBA企业竞争模拟挑战赛”亚军、优胜奖;“‘用友杯’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北京赛区冠军;“2008年第5届用友高校创业者经营模拟沙盘对抗赛”北京地区一等奖;“2008年第四届‘用友杯’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季军;“2010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北京赛区总决赛一等奖;“第6届用友高校创业者经营模拟沙盘对抗赛”全国总决赛优胜奖;“2011年第七届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北京总决赛二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12年在“北京大学生 (挑战杯) 创业大赛”中, 我校有6支代表队获得二等奖。

用人单位对我校加强实践教学的效果也给予高度评价。几年来, 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左右。用人单位普遍认为, 我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上手能力、协作能力都较强。从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的毕业生质量调查看, 优良率超过97%。

4.2 示范中心内涵建设产生了良好影响

2008年《开拓创新, 建设资源共享的一流经济管理实验中心》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系列特色教材建设》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面向首都服务业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开拓创新, 建设资源共享的一流经济管理实验中心》荣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中心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同年中心还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2008年以来, 中心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 省部级课题10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出版专著、教材和译著14部。“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建设和创新研究”和“把市场建在教室, 把企业交给同学”获批为北京市级教改项目并已于2008年结题。

上一篇:家风为题的三年级作文下一篇: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