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2024-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即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通用9篇)

即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篇1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附:

上报省医改领导小组审定的省级公立医院 改革试点医院单位

一、省级医院(1 家): 贵州省人民医院 二、地级医院(9 家) : 1、贵 阳 市: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2、遵 义 市:贵州省遵义医院 3、六盘水市: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4、安 顺 市:安顺市人民医院 5、黔 南 州:黔南州人民医院 6、黔东南州:黔东南州人民医院 7、黔西南州:黔西南州人民医院 8、毕节地区:毕节地区中医院 9、铜仁地区:铜仁地区人民医院 三、县级医院(10 家) : 1、贵 阳 市:开阳县人民医院 2、遵 义 市:遵义县人民医院、务川县人民医院 3、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人民医院 4、安 顺 市:平坝县人民医院 5、黔 南 州:三都县人民医院 6、黔东南州:黄平县人民医院 7、黔西南州:贞丰县人民医院 8、毕节地区:大方县人民医院 9、铜仁地区:松桃县人民医院

即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篇2

1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

《实施方案》要求:(1)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2)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明确院长选拔任用和岗位规范,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3)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鼓励地方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4)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5)探索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6)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有26个省份医改方案要求与国家要求大体一致,包括:江苏、河北、山西、陕西、广东、广西、新疆、内蒙古、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宁夏、海南、河南、辽宁、江苏、安徽、甘肃、青海、山东、四川、天津、西藏、浙江、江西。

有3个省(云南、福建、黑龙江)除达到国家要求外,在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监管上做出了新的探索。其中,云南要求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管理,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监管制度,建立公立医院监管机制,重点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实现公立医院发展模式从规模建设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管理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运行方式从自我发展向有效监管的转变;福建要求各设区市和较大的县整合组建一个或多个由多家不同等级医院组成的医疗集团,或由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疗联合体,建立以合理分流病人为主要内容、以双向转诊为纽带的分工协作机制;黑龙江要求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北京方案首提公立医院准公益性,要求按照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个方向,实行不同的人事制度、投入机制、运行模式和考核评价制度;推进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更多的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省份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并不是最近的事情。但是,将其最新的医改方案与其以前的医改文件进行比较,也能发现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早在2003年11月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就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3]39号),其中关于公立医院的改革,有很多值得肯定的新颖探索,本文全文照录如下:

(一)建立出资人制度,积极推进管办分离。

明晰公立医院产权关系,将其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范围,并按照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出资人制度,落实医院的法人自主权。在国有出资人代表尚未明确之前,暂由原主管单位代行出资人职能,承担出资人责任。

有条件的地方,可试行组建国有独资的医疗投资发展公司,创新公立医院的产权管理模式。医疗投资发展公司经同级政府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授权,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现有公立医院中的国有资产及财政对公立医院建设的新增投入,并承担相应的职责。

(二)完善院长负责制,落实院长经营自主权。

公立医院院长的选聘由出资人决定。院长的任职资格条件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适用全省。院长的选聘可采取直接聘任、公开招聘、推选、委任等多种方式。医院行政副职的选聘由院长提名,出资人决定。院长在院内具有充分的人事、分配及经营自主权。院长对出资人负责,以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建立科学合理的院长任期目标考核制度。院长的报酬主要与社会效益以及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挂钩,由出资人确定。积极探索效益工资和年薪制等多种报酬实现形式。

(三)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改革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打破人员身份限制,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全员合同聘用制。机构编制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主要对医院人员编制和卫生技术人员从业资格实施管理,医院有权根据医疗业务的需要,自主聘用员工。

改革分配制度。现行工资作为档案工资进行管理。员工的工资福利由医院根据劳、责、绩、效综合考核,按照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核定的工资总额内,自主确定工资分配方案,合理拉开分配档次。

各级政府应加快建立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公立医院员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公立医院员工养老、医疗保险待遇按当地事业单位政策执行。解聘分流人员按当地事业单位的改制政策妥善处理。

(四)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打破部门和行政隶属关系的界限,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在业务、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对部分中小型公立医院,可区别不同情况,整体进入综合性医院或转为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可以通过联合重组进行资源整合,提高规模效益。鼓励城镇综合性医院向社区和农村延伸,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卫生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增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综合性、高水平的大型医院为龙头,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组建医疗集团,整合医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五)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公立医院发展。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和维修、重点学科建设以及执行政府指令任务等方面的投入,确保公立医院稳定、健康发展。同时,要改革完善财政投入方式,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

允许公立医院在做好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开展部分特需医疗服务。公立医院发展、改造所需征用土地、置换土地,参照当地公办学校的有关政策执行。

乡镇卫生院也要合理调整和优化布局,原则上一个建制乡镇保留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保留的乡镇卫生院,参照上述有关原则和具体做法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对其余的乡镇卫生院,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形式,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乡镇卫生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订。

然而,在2009年9月下旬制定的《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浙委[2009]81号)中,却看不到这些具体而有力的措施,也未看到对6年前医改措施实施情况及其效果的大致评估。

2 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实施方案》要求:(1)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2)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3)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4)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不得接受药品折扣,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5)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途径;(6)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价格;(7)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8)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9)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定价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机制。

除福建、北京、天津、宁夏4个省份外,其余26个省份方案要求与国家要求基本一致。其中,福建医改方案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上有特殊要求,即探索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在批零差率不突破15%的前提下实行差别差率的加价政策,分期分批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适当提高床位费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北京方案在医疗服务评价体系上做出了探索,要求建立以医疗质量、费用控制、就医秩序和患者满意度等为重要指标的评价体系,实施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推进实施以服务质量和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天津2009年的医改实施方案以及宁夏则未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提出要求。

3 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实施方案》要求:(1)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明确辖区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主要功能;(2)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制定公立医院转制政策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3)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政策。

有24个省份在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上,与《实施方案》保持基本一致的措辞,包括:江苏、河北、安徽、山西、陕西、云南、甘肃、广西、新疆、内蒙古、江西、贵州、北京、湖北、海南、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四川、西藏、浙江、湖南。

有4个省份在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云南方案要求优先扶持到贫困地区和农村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举办的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享有与政府所属公立医疗机构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发展机会;广东方案要求鼓励社会资源投资办医,鼓励港澳台资和外资来粤举办医疗机构;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民营医疗机构实际床位数、门诊量分别达到全省总量的15%左右;福建方案要求在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没有达标的区域,可以优先发展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非营利性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可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营利性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可以采取协议出让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鼓励台商投资医疗服务业;青海方案要求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在卫生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的有益补充。

在发展慈善事业上,重庆方案要求大力发展医疗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慈善捐赠。

此外,天津2009年的医改实施方案以及宁夏的方案均未提及多元办医的相关要求。

总体来看,绝大多数省份并不忽视医疗服务体系多元化的问题,但是对如何加快引入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并没有给出符合地方实际的明确想法和思路,对于各地阻碍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各种因素也没有特别加以指出。由此来看,各地医改方案在这一点上几乎都停留在表明态度,缺乏具有针对性的、能够操作的、有的放矢的改革措施,哪怕是对这类措施的原则性陈述。

地方政府对多元化办医之所以缺乏创新勇气,恐怕也与中央负责公立医院改革的卫生主管部门对管办分开原则作“内分外不分”的理解有关,既然卫生主管部门既要对全行业进行监管,又要对卫生主管部门系统内的公立医院进行内部运营管理,这就意味着卫生主管部门既要当医疗全行业的裁判员又要当公立医疗机构的教练员或领队。在这种相互矛盾的政策导向下,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命运可想而知。因此,即便地方政府在多元化办医方面本有创新的初衷,也只好暂且偃旗息鼓,等待观望。

即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篇3

《意见》指出,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遵循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改革补偿政策,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新机制。同时,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意见》从明确功能定位,改革补偿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上下联动和完善监管机制等方面,明确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意见》将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作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关键环节。在改革补偿机制方面,鼓励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形式,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对试点县级医院的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费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同时,明确要发挥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偿和控费作用,推行总额预付和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规范药品采购供应;以及落实完善政府投入政策等四个方面的主要措施。在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激发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方面,要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明确提出了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深化用人机制改革,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院长负责制,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完善对县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优化运行管理等措施。

《意见》要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要以改革促发展,指出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设立特岗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解决县域居民的看病就医问题。

即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篇4

案的通知

鄂州政办发〔2012〕47号

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鄂州市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行。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三日

鄂州市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进鄂州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形成具有鄂州特色的改革路径和模式,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医管发〔2010〕2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鄂州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建设“两区一市”的总体战略部署,按照“全区域统筹、全流程设计、全方位配套、法人实体运作、政府有效保障”的思路,加快转变卫生发展方式,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城乡一体、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益性质,公平优先,效率提升;坚持解放思想,立足市情,大胆探索;坚持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协调推进。

(三)工作目标

针对公立医院存在的公益性偏离、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建立公益性的管理体制、规范化的监管机制、科学合理的政府保障和多渠道补偿机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考核分配机制、市场化的药品采购供应和定价机制,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实现“三升三降”,即:群众的满意度上升、医疗服务水平上升、医务人员待遇合理上升,医疗总体费用增长速度下降、患者个人支付比例下降、医患纠纷发生率下降。努力把鄂州建成鄂东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和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区。

二、重点内容

(一)创新管办体制,建立权责明确、运行规范的公立医院办医模式

、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成立鄂州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挂靠市卫生局,主任由卫生局局长兼任。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作为政府办医职能的执行机构,对公立医院的资产、财务和领导班子按规定进行监督管理,不干预公立医院具体经营管理业务。具体职能:一是承担公立医院公益性主体责任,统一协调财政、医保、医疗救助、商业保险及社会资本等各方对医院的投入,建立可持续的筹资机制;二是负责公立医院资产运作。对公立医院国有资产依法实施监管,审批公立医院发展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大型设备配置计划等重大事项,按规定向公立医院注入资产和运用公立医院资产控股、参股、并购其他医疗机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效;三是负责公立医院财务监管。编制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经费预算、决算报告。审查公立医院财务预决算。向公立医院派驻总会计师,对公立医院财务进行监督管理;四是负责公立医院领导班子的考核管理。建立健全院长激励约束机制,组织对医院主要领导及管理层的绩效考核。、落实卫生全行业管理制度。将市卫生局现有对公立医院的人事、财务、医院运营的监管职能划归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实施全行业管理,承担以下职能:一是制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二是加强机构、人员、设备、技术等要素的准入,依法对医疗市场进行监管;三是建立行业管理规范和标准,开展公立医院等级评审,督促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四是建立分级医疗管理制度,实行医疗机构分类指导;五是加强卫生信息管理和公示,引导群众合理就诊、理性消费;六是建立医疗质量督查、评价制度,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

(二)创新治理结构,建立三权分离、相互制衡的现代医院组织架构

建立公立医院理事会、监事会,完善院长负责制,形成以理事会为核心,理事会、监事会、医院管理层三者之间相互制衡的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明晰所有权、完善管理权、强化监督权,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具体方案待省、市联合出台《鄂州市公立医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试行办法》后制订,先在市中心医院试点,再在其他市直公立医院铺开。

(三)创新补偿机制,建立渠道多元、持续长效的投入保障体系

1、推行以医院为责任主体的药品购销保障机制。积极改革药品购销机制,逐步取消药品顺价加成15%的政策。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为过渡阶段。在财政保障不能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以医院为责任主体招标采购药品,确定购进药品品种和价格,各公立医院以省中标价为销售价,购进价与省中标价之间的差价部分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偿。达到“两降一保”,即药品采购价格下降、药品销售价格下降,保障医院健康运行。第二步,为零差率销售阶段。在财政保障公立医院的运行和发展的情况下,以医院为责任主体招标采购药品,确定购进药品品种和价格,各公立医院以实际购进价进行销售,最终实现破除“以药养医”机制。

2、构建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打通基金、打通目录、打通身份,建立多品种、可选择、可转接的医保制度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三网合一”的医保运行模式。探索实施“总额控制、基金预付、单病种付费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办法,实行全域即时结算。一是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预拨周转金制度;二是对门诊统筹的医疗机构实行按人头付费;三是对住院病人实行单病种付费;四是对没有纳入单病种付费的病种,按照“保证疗效、合理施治、控制自费、结余共享、超支共担”的原则实行限额付费。五是落实医疗救助、公益慈善事业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制度,完善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支付方式,有效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3、实行政府分类补偿制度。公立医院通过服务创收解决日常运行经费和在职人员的工资。由政府购买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设立医疗救助基金,纳入财政预算,对公立医院治疗“三无”病人等公益性医疗救助活动给予专项补助;设立重点学科发展奖励基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重点专科建设;政府承担经批准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项目资金;对公立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后的政策性亏损给予财政补贴;对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妇幼儿童医疗机构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按履行公益性职能及市场盈利能力情况给予不同补贴政策。按照“制止新债、锁定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在严格制止发生新债的基础上,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形成的债务的清理化解工作。

4、建立全成本核算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在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对体现医务人员技术价值和低于成本的项目,如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适当提高收费标准。对检查费,特别是政府投资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合理降低。改革医用耗材采购办法,合理控制医用耗材价格。

(四)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城乡共治、资源共享的医疗服务体系

1、完善开放合作、竞争有序的多元化办医机制。放宽医疗市场准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重点发展短缺专科特需医疗,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需求。民营医疗机构享有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的法律地位,在土地使用、人才引进、职称考评、科研项目、专科建设等方面与公立医院同等对待。探索医师多点执业,支持医务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加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管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功能,特需医疗服务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医疗收支节余应按规定用于医院的发展。

2、建立外加推力、内增活力的分工协作机制。一是借力提升公立医院管办水平。通过部、省属医院对口支援,重点加强我市公立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科发展、医院管理等,力争一年起步、两年见成效、三年进入全省市州第一方阵;二是优化区域结对支援模式。采取“分区包建”方式,建立市直公立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结对支援关系;三是探索建立具有内在利益纽带关系的医疗集团。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在保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政投入政策和方式不变、人事关系不变、医疗机构名称不变、隶属关系不变、债权债务主体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市直公立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行政统一领导、人员统一调配、财务统一管理、药品统一配送、业务统一考核,形成有利益联系的医疗共同体,并逐步发展成为医疗集团。

3、建立规划科学、均衡发展的医疗资源配置机制。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完善功能的原则,对现有的公立医院进行调整,强化市妇幼保健院、市传染病医院公共卫生职能,将其纳入公共卫生系列,在妇幼保健院加挂妇女儿童医院的牌子;重新规划建设市精神病医院;引进民营资本将市二医院迁至城南新区。政府不再举办综合性医疗机构,在新规划的功能区引进社会资本建设能够满足当地居民医疗需求的综合性医院,在主城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与公立医院错位发展、满足群众特殊医疗需求的专科医院。重点建设10个特色乡镇卫生院,使之达到国家中心卫生院标准。按城乡一体化要求,在106个农村新社区建设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五)创新激励机制,建立责利相称、人尽其才的人事分配制度

1、完善编制管理制度。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根据功能定位,实行“控制总量、结构管理、动态管理”。原则上,根据实际开放的床位数每三年重新核定一次。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按床位数与人员编制1:1.4的比例核定,500张以下的按1:1.3的比例核定。在总编制内预留5%专门用于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合理配置编制和人员结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不得低于90%。

2、实行岗位分类管理制度。科学确定岗位及待遇,实行因事设岗、竞争上岗、全员聘任、以岗定薪、薪随岗变。编制作为岗位的设定依据之一,不作为人员的身份标识。医院党委书记、理事长、院长、副院长等领导班子成员按事业单位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任命或聘任。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学科带头人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招聘,由院长聘用,报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备案。新进一般人员一律逢进必考、合同聘用、同工同酬。职工聘期由医院根据个人的情况和医院的需要确定。探索推行职称评聘分开机制。职称评定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医院根据自身需要自主决定是否聘用,可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聘任办法由医院理事会提出,职代会讨论通过。

3、实施员工绩效工资制度。公立医院自主确定员工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方案,全员参与社会保险,新进人员试行职业年金制度。完善公立医院人员绩效考核,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等挂钩,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技术尖子人才倾斜,提高临床一线人员工资待遇水平,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科学确定岗位绩效工资总额和分配办法,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按月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比例各占40%、60%,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年终按绩效考核结果发放。医院年岗位绩效工资的总额不超过当年总收入的35%。

4、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按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确定医院绩效目标考核指标。一是医疗业务量。主要考核门诊病人数、出院病人数以及相关检查检测的病人数量;二是考核医疗质量。主要考核治愈率、好转率、诊断符合率、检查结果的阳性率等;三是考核医疗服务效率。主要考核病人的满意率、病人的投诉率、门诊病人的平均费用、出院病人平均住院费用及时间、药占比等;四是经济效益。主要考核成本控制、日常收支结余率、每例病人平均医疗成本、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率等;五是工作难度和医疗技术应用成果。主要考核完成治疗的疑难病人数量和高新技术开展例数等。

5、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和专科建设。大力实施“5121”工程,即“十二五”期间创建国家级重点专科5个、省级重点专科10个,培养学科带头人20名,引进医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100名,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二是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在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全科医生制度;三是构建有利于医院发展的外部环境。严厉打击“医闹”行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大力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六)创新服务理念,建立流程优化、运转高效的惠民便民服务机制

1、打造互联互通的“数字卫生”。在市卫生局设立卫生信息中心,在各级医院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居民医疗信息系统。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预防、卫生监督、血液管理、卫生准入等信息,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实现跨机构、跨部门的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持卡就医实现“一卡通”。

2、建立共享互认的医学检验机制。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鄂州市医学检验检测中心,依托市中心医院成立鄂州市医学影像中心,在此基础上推行医学检查检验“一单通”。

3、完善社会化后勤保障机制。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承担医院的后勤服务,提高医院后勤服务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将一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对医院运行影响相对较小的后勤服务项目,如保洁、运送、保安、餐饮、绿化、洗涤、设备维修等,委托给社会服务企业,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形式保障医院正常运营,降低服务成本。

4、探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根据医院规模、诊疗项目、硬件设施、技术力量等因素,细化标准,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临床路径,逐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实施范围,促进医院因病施治、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5、全面推广“冬梅护理”。提升“冬梅护理”品牌,从亲情服务、人文关怀、生活料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形成“冬梅护理”服务路径。积极推行“冬梅护理”模式,在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提供一条龙式的亲情服务,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组建鄂州市护工服务公司,聘用专业护工承担病人生活料理服务,让医院护士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优质护理工作。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发挥政府在改革中的主导作用,每季度召开一次医改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就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行协调督办。加强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各部门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二)落实责任,跟踪监测。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将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通过责任书形式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制定改革跟踪、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及时掌握试点工作进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强化检查督导,推进改革任务的落实。

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试点城市名单 篇5

一、东部地区(11个)

第一批

辽宁省鞍山市上海市江苏省镇江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潍坊市广东省深圳市 第二批

天津市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三明市广东省珠海市

二、中部地区(11个)

第一批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安徽省芜湖市安徽省马鞍山市 河南省洛阳市湖北省鄂州市湖南省株洲市 第二批

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太原市吉林省长春市江西省新余市海南省三亚市

三、西部地区(11个)

第一批

贵州省遵义市云南省昆明市陕西省宝鸡市 青海省西宁市

第二批

重庆市四川省南充市甘肃省庆阳市

即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篇6

一、运行效率指标(提供2011年、2012年数据)

实际开放床位数,编制床位数。

平均住院日

年门急诊人次、年出院人数、门诊均次费用、出院人均费用、药占比

参保职工住院县外转出率、参保居民住院县外转出率、新农合住院县外转出率

二、医院人员情况

(一)人员编制情况

1、人员总数(指全体工作人员)名(其中,聘用人员名,在编制人员名)

2、编制数(指编制名额,非实际在编人员数)名

其中:1.差额编制数名

2.自收自支编制数名

3.其它形式(注明是什么形式)

3、编制内人员工资财政拨款情况

工资是否到位是 □否□

工资拨款比例:差额%。

(二)人员构成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包含聘用的卫生技术人员)人

其中:医师人、护士人

职称:副高级以上(含副高级)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中级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比例%

初级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比例%

(三)进编人员的录用程序(请简要说明)主要问题、困难是什么?

(四)自聘人员通过何种审批程序,主要问题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五)聘用医师、护士是否与医院在编人员同工同酬?是□否 □

(六)政府是否全额承担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发放情况?如不是财政及医院各自承担比例是多少?

三、主要学科建设

(一)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等主要学科设立是否齐全?

(二)是否开设血液透析、新生儿、病理、传染、职业病防治和精神卫生等薄弱学科?

(三)是否设置重症医学科,如设置共有张床位。

四、公立医院改革进展情况

(一)县级层面是否设立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领导机构?如有,填写机构名称、主要负责同志职务及成员单位。

(二)县级层面是否围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出台了文件?如有列出文件名称

(三)院长选拔任用方式:

□组织部门考察任用□公开选拔

□人事部门任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领导机构选拔任用

(四)是否已完成县医院标准化建设?

(五)落实政府财政投入政策:

□ 政府负担公立医院基本建设;

□ 全额负担;□ 按一定比例负担;□ 贴息贷款

□ 政府负担公立医院大型设备购置;

□ 全额负担;□ 按一定比例负担;□ 贴息贷款

□ 政府承担公立医院重点学科发展经费共支持了专科每个专科万元; □ 政府承担公立医院政策性亏损补贴;

□ 对于政府指令性公共卫生和公共服务任务予以经费保障;

□ 其他,请注明:

(六)县医院是否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是□否 □

具体协作方式为:

□ 建立紧密型的分工协作机制(包括托管、成立医疗集团、院办院管等);

其中,实行县医院托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个

成立医疗集团个,医疗联合体个

直接院办院管(分支机构)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个 □ 建立松散型的分工协作机制;

其中,与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七)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 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共增加编制个;

□ 实行编制备案制;

□ 县级医院有自主招聘的权力

□ 完善对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

□ 提高医务人员工资待遇水平。

(八)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情况:

1、是否取消药品加成?是□否 □

2、取消药品加成的具体形式?

□完全取消药品加成;□ 逐步降低直至取消药品加成,目前已降至%。□ 取消部分药品(如基本药物,请注明)的药品加成3、取消药品加成后的收入损失(可多选):

□财政予以补偿,占收入损失的比例%,□医院自己消化,占收入损失的比例%;

□ 其他,请注明:。

(九)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情况:

是否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否 □

哪种医保开展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城镇居民□城镇职工□新农合□

主要形式:

□ 总额预付□ 按病种付费,选择个病种□ 按人头付费□ 按床日付费□ 其他,请注明:。

五、开展便民惠民服务

(一)是否实行预约挂号;是□否 □

(二)实行优质护理,覆盖县医院科室,医院开展优质护理病区数所占比例达%;

(三)是否实行基本医保即时结算;是□否 □

(四)是否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是□否 □,覆盖病种数量个。

(五)是否开展远程会诊:是□否 □,平均每月会诊量例。

即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篇7

1 概述

第一,公立医院绩效工资特征及使命定位机构。公立医院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上很多老人、妇女、儿童与军人等的医疗需求无法在市场上得到完善。公立医院存在的最主要使命就是提高市场上一些私立医院不能提供的公益性服务。绩效考核是激励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作的主要手段,如何实施改革,恢复公立医院的功能,已经成为公立医院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二,公立医院工资与机关单位的特殊性。我国公立医院根据事业单位特点,可以利用自收自支、全额拨款与差额拨款等三种方式进行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可以结合事业单位特点、实施分级分类岗位管理制度,表示了不同职责评价理念产生的差异。在此种基础上,公立医院实施了多劳多得工资制度,导致医务人员差距越来越大。如果同岗位、同级别、同学历的人员获得相同工资,就不能发挥出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时,还要综合衡量、综合判断,利用社会评价标准等合理权衡职工工资。第三,公立单位工资与企业绩效的特殊性。首先,企业实施的绩效考核相对简单,便于操作。企业可以直接建自己的利润作为指标,实施绩效管理,但公立医院必须充分考虑公益性,不能直接用收入成本进行衡量,必须将公益与工作效率结合分析,实现公益与效率的同步发展。其次,医院管理机构比企业管理结构复杂。公立医院的主要职责是救死扶伤,所以人性化要求与服务标准等要求较高,一般企业不能达到此种标准。再次,医院科室门诊较多,既有复杂的脑力工作,也有简单的指标衡量。最后,医院工作风险性较大,疾病传染与辐射环境是每个医院都面临的问题。

2 公立医院绩效工作改革难点分析

2.1 绩效考核指标或体系不健全

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制度是医院实施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主要由院长对医院预算及成本费用等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由各科室主任对本科室的收入与支出状况进行衡量。从之前医院的考核现状来看,医院院长过分重视医院经营收入,不能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导致各科室成本及相关费用等没有得到科学归纳,没有将相关工作合理分配到人,导致医院实施的绩效工资与实际绩效考核相偏离,不能正确评判医务人员的工资配比,很多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都受到了影响,导致绩效考核目标无法实现。

2.2 绩效考核执行力度不够

绩效考核执行是绩效考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进行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但是很多医院具有岗位构成复杂、量化难度大、绩效群体性强等特点,导致绩效考核在实际执行中难以实现。同时,绩效体系构成较复杂,还没有设定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绩效考核工作量较大,导致绩效考核执行中与个人利益直接联系的考核项目难以执行。

2.3 绩效指标分层难度较大

在实际考核中,病人满意度、实际贡献、服务态度以及各科室效益等均要实施量化处理。但是由于执行指标不规范,导致医院绩效指标实施分层分解时,经常在比较重要的绩效范畴内出现很多不能量化处理的问题。而且医院人员的职务差异较大,护士、医生、行政后勤等的绩效考核差异较大,没有形成统一的考核标准,不同岗位中寻找一个平衡点较困难。

2.4 激励程度把握不当

激励程度把握不当导致绩效工作在日常实施时经常出现激励不足、激励无效与激励偏移等问题。实施绩效工资时经常按照企业模式方法工作,产生了很多负面效益,影响了患者与百姓的利益,所以必须加强绩效工作力度,合理调整,避免出现误差。

3 提高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的方法分析

3.1 构架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考核体系

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考评体系是保证公立医院绩效改革顺利进展的基础。为了保证医院绩效工资考评体系符合医院的实际发展,必须在充分了解、分析医院特点的基础上,编制考核体系,根据岗位设置合理的体系。同时,还可以根据公立医院现有岗位工资类别,结合工作内容划分不同等级的考核体系,实施以岗位薪资为主、技能辅助的工资原则。此外,多听取工作人员的意见,共同探讨并构建合理的工资考评体系。一方面,提高岗位职责与薪资工作的保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激励作用。

3.2 实施绩效工资分配保证制度

第一,提高公立医院人员的思想认知,促进其顺利实施,构建富有活力的分配制度和内部运行机制,促进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第二,充分发挥医院各组织的作用,加强医院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教育,保证医院工资绩效改革实施时,可以得到医院人员的认可和接受,创造积极向上的内外部环境,促进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实施与推广。第三,将绩效工作分配制度作为医院各级行政部门及卫生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让医院卫生人员和行政人员积极对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在长期工作中总结经验,实现以点带面的工作效果,给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第四,正确理解并认识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作用及内涵,防止盲目追求导致改革目标与实际目标相背离,影响绝大多数人工作的积极性。

3.3 合理完善绩效指标分层作业

公立医院在进行目标管理时,经常由医院高层领导制定医院战略目标,提出长期规划,由各科室人员将其传递给相关人员。在目标传递和管理中,经过逐层分解、落实与监督等,完善了绩效考核体系,实现了医院、工作人员与科室的有机结合,保证了医院各项工作的进展。同时,医院还必须根据日常工作态度与绩效,选拔一批较优秀的人员协助医院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等部门认真做好医院绩效指标管理工作;还可以实施奖惩机制,鼓励医院医务人员积极地参与到医院目标实施和管理活动中,协调好医院各科室的关系,提高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效果。

3.4 发挥独立机构的作用,平衡各方利益

公立医院实施的绩效工资涉及很多方的利益,实施绩效改革实质上是实现多方利益的妥协和平衡的过程。在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时,必须强调民主性,要求职工会、行政方等多方参与到其中,正确反映不同基层与群体的心声;制定战略目标或构建指标体系、岗位评价、工资差别评定等与人员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时,可以由第三方进行操作,从专业化服务、全新视角等方面分析问题,平衡各方利益,促进绩效工资改革工作的完善和发展。

4 结论

公立医院实施的绩效工资改革是一项长期进展的工作,必须在实践操作中分析并总结经验,促进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的实施。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绩效改革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为了促进绩效工资改革的发展,必须及时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措施,促进绩效改革的顺利进展。

参考文献

[1]谢蕾,伍林生.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改革的难点及对策[J].重庆医学,2011(4).

即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篇8

根据国务院部署,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五部门公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了16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各地也选择了37个省级试点地区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启动近一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形成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医院多方努力、综合改革和单项改革相结合的工作格局,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积极开展重大体制机制改革探索

各地按照“四个分开”的原则,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在重大体制机制改革的各个方面涌现丰富多样的做法。

(一)在实行“管办分开”、改革管理体制方面。试点城市逐步形成了四种具体模式,鞍山、潍坊、七台河、芜湖、鄂州、株洲、遵义等市设立市政府管理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北京、洛阳市成立了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镇江、宝鸡市直接委托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上海、马鞍山、昆明市在卫生行政部门之外设立公立医院管理机构。这些探索强化了政府的办医职能,大大加强和改善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治理,提高了公立医院的运行绩效,同时绝大多数地区注意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注意维护卫生体系的完整性、协调性、连贯性。

(二)在实行“政事分开”、改革治理机制方面。各地围绕明确政府办医主体、合理界定所有者与经营者职责、完善公立医院院长选拔任用和激励约束机制等环节进行了大量有建设性的探索。潍坊、深圳市采取签订委托管理合同或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形式,北京、潍坊市构建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或院长考评体系,镇江、深圳市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这些改革将放权、选能与问责更好的结合起来,既增强了公立医院的生机活力,发挥了医院院长的聪明才智,又保障公立医院切实履行政府赋予的各种公益性功能。

(三)在实行“医药分开”、改革补偿机制方面。各试点城市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创新政府投入方式,提高投入管理水平。北京、上海、鞍山等市对新建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大型医用设备投入由政府保障;北京市对离退休人员费用给予全额保障,芜湖、马鞍山市采取由政府投入将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化养老保险;北京市建立了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财政补偿政策,对公立医院政策性亏损予以合理补偿;陕西省子长、府谷县级医院人员工资由政府全额预算保障;鞍山、马鞍山市和陕西省子长县探索逐步化解公立医院的历史债务。上海市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共调整了2859项临床诊疗大类项目的收费标准,同时适当拉开二、三级手术收费标准;安徽省向试点城市下放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权,提高了护理收费标准。在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方面,各地探索形成了支付方式改革(如镇江市)、预算管理(如陕西省子长县)、设立独立药品管理中心(如芜湖市)、通过增加财政补助(如鞍山市)、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或设立药事服务费(如深圳市)降低甚至取消药品加成率、实行差别加价(如北京、鄂州市)等5种具体方式,减少用药行为的扭曲,控制医药费用的上涨。

(四)在实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完善分类制度方面。上海等地方探索剥离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功能。

以上这些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在点上已经触及最深层的根本问题,展示了改革的多种可能途径。这些探索为进一步比较、评估和总结,最终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和广阔的选择空间。

二、大力推进医疗服务体系调整重组

各地按照中央部署,根据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针对区域、城乡、结构等医疗资源配臵不均衡情况,采取各种方式促进医疗资源的调整重组,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一)加强薄弱区域和薄弱领域的能力建设。北京、上海、鞍山、深圳、芜湖、洛阳、宝鸡等地采取中心城区控制发展、整合资源、搬迁重建,郊区、新区、卫星城区新建、改扩建、举办分院等方式,优化公立医院地区布局,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减缓中心城区的医疗服务和交通压力;同时,通过制定振兴规划、增加政府投入、完善调控政策,加强儿科、妇产、精神卫生、老年护理、康复等薄弱领域的能力建设,满足群众的医疗保健需要。

(二)优先发展县级医院,统筹城乡卫生发展。中央财政投入300多亿元,支持2000多所县级医院进行标准化建设,改善县级医院就医环境和条件。全国普遍开展城乡对口支援,1100多所三级医院与2139家县级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城市三级医院为县级医院培训6000多名骨干医师,明显提高县级医疗管理和服务能力。各地采取招聘专业卫生技术人才、选派到城市大医院进修培训等方式加强县级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陕西、江西等省和子长县、府谷县等县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增加政府投入,改变以药补医机制,维护了医院公益性,带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发展。

(三)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方面。各地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着眼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市大医院与县级医院、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三个领域,积极探索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有效机制,形成了签订长期协作协议、托管、组建医疗联合体或医疗集团、实行院办院管等不同形式。镇江市依托江苏康复、江苏江滨两大医疗集团,将城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加入并实行一体化、紧密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和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率显著提高,2010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门急诊量占全市门诊总量的54%。芜湖、马鞍山、鞍山、洛阳等试点城市也探索组建医疗集团,促进资源共享,实现集团内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纵向流动和业务分工协作。深圳、厦门等地探索采取“院办院管”的方式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了群众的认可度和信心,实现了资源纵向流动、服务上下联动,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各地贯彻落实并不断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壮大医疗资源,满足群众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合理分流公立医院病人。厦门、昆明等市给社会办医留出发展空间充裕,用地用房、财税、医保、人才等支持政策齐全有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快速。厦门、宝鸡市注意鼓励发展上规模、上水平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厦门长庚医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台资合作医院、厦门眼科中心成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宝鸡市吸引社会资本全额投资近6亿元建设宝鸡高新医院,医院设臵床位达到1000张。

三、全面加强惠民便民措施推广实施

各地根据公立医院改革工作部署,围绕群众关切的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突出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看得准、见效快的惠民便民措施,让群众尽快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好处,增强对改革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一)在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有1200所三级医院建立多种形式预约挂号平台,实行预约诊疗和分时段就诊,缩短了群众看病就医等候时间。有4964所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21个省在辖区内所有三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家属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降低,患者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医患关系变得密切和谐。绝大部分基本医疗保障统筹地区在医院实现了住院费用即时结算,减轻患者垫支、排队和跑腿问题。

(二)在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方面。在全国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试点,有效控制了治疗费用,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自负比例,3000多名儿童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北京、镇江等市推行医院全成本核算,加强医院财务监管,控制医疗成本。上海、厦门市出台了控制医药费用的综合措施,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上涨。

(三)在不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方面。到2010年底,制定的临床路径累计达到22个专业222个病种,全国有30个省(区、市)共计1383家医院的8292个临床科室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累计收治临床路径管理病例36万多例。遴选25个省的96家医院作为卫生部电子病历试点医院,在上海、厦门、无锡市开展全面试点。开展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工作,共评估236个建设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48个医院。

北京、上海、潍坊、七台河、鄂州等地的惠民便民措施内容丰富、措施有力,得到群众和社会各界肯定。北京市三级医院就诊患者的初诊预约比例为22%,出院病人复诊预约比例整体达到59%,产科复诊预约比例整体达到92%;在三级医院全面启动无假日门诊和预约诊疗,目前有27家地方三级医院(包括所有21家市属三级医院)和12家部队医院开展了双休日全天门诊,日均门诊量达到工作日日均门诊量的44%。上海市提出方便群众就医、配药、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改善院前急救和医院急诊服务、加强监管和宣传等五个方面共27项改善医疗服务的具体举措,全部36家三级医疗机构均已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工作,部分医院的专家门诊预约比例已达到专家总号源的65%。潍坊市推出20项便民利民的优质服务项目,逐一制订服务路径,确保落实实处。七台河市实施“十免、十降、十提高”三大惠民措施,全面实施“868”人民满意工程。鄂州市推广“冬梅护理”品牌,开展“感动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实行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三网合一”,各医院设立城乡医保审核大厅,实现窗口服务当天结算。

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各地围绕广大医务人员关切的工资待遇、职业发展、执业环境等问题,完善政策措施,努力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理解改革、投身改革的积极性。一是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上海市建立了符合国际规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2010年全市招录1830名住院医师进入39家培训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天津、深圳、镇江、潍坊等也开展了全科医师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高医生临床能力。二是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深圳、马鞍山、鄂州等市创新编制管理方法,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解,使公立医院人员编制与医院功能定位、工作量等实际情况相符合。三是实行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各地普遍实行岗位设臵和全员聘用,建立科学的人员绩效评估制度,实施岗位绩效工资。鞍山市适当放开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和工资总额的限制,对医院的特殊人才和引进的高端人才可实行年薪制或协议工资制;芜湖、鄂州市规定医院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技术骨干倾斜,其中学科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年收入不低于院领导年收入。四是增加对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投入。洛阳、遵义、宝鸡、西宁等增加了招聘人才、培养人才或奖励人才的投入,推进学科而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五是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各地普遍开展“平安医院”建设,全面推进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工作,厦门、七台河、马鞍山、洛阳等市建立了有效的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臵机制、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六是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昆明、北京等地积极探索医生多点执业,鼓励卫生人才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作用,其中昆明市办理多点执业人员接近1200人。

总体来看,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从宏观方面看,试点地区医疗资源配臵开始向好的方向调整,公立医院布局结构开始调整优化,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日益提高,公立医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需求、城镇化发展的一致性、协调性在增强;从微观方面看,随着一系列看得准、见效快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公立医院在服务、安全、质量、成本、效率等方面开始改进,人民群众开始享受到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好处。各试点城市的具体措施和做法,丰富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政策措施和策略方法,为进一步推进改革积累了经验;试点探索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能力和水平。这些为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中央确定的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方向和主要内容是正确的。

即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篇9

一、工作思路

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坚持点面结合、远近兼顾、突出重点、边试边推,紧紧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全省实施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措施,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和医务人员受鼓舞。同时,在和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市)积极探索公立医院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将实施惠民便民措施和推进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力争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

二、开展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

(一)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1.推进管办分开,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均由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建立统一、高效、权责一致的政府办医体制。采取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等多种形式确定政府办医机构,由其履行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绩效考核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任用。

2.推进政事分开,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理事会、院长及医院管理层、职工代表大会等的职责,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

3.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具体途径,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鼓励以收付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4.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同经营性质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完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资产管理制度、财务与会计制度、治理机制和监督管理制度。规范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的转换程序。严格界定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经营性质,按照经营性质规范管理。政府不得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二)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制定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方案,除外,各设区市分别选择1所基础较好的县级医院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以药补医机制、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绩效考核、优质护理、总额预付、实施临床路径、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县乡医疗联合体等为重点的综合改革。

三、开展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

(一)理顺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强化经营管理责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人员聘用和内部收入分配改革。推行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完善公立医院院长任用制度,探索公开招聘院长,在任用或招聘中突出专业化管理能力。加强院长管理能力培训,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按照国家政策指导建立院长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二)推行医院精细化管理。以推行医院成本核算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依托信息系统建立医疗、财务、费用、绩效考核动态监管机制,把医疗质量、效率、效益有机结合,使医院经营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客观性,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的经营管理机制,控制和降低医疗服务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经营效益和运行效率,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

(三)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基本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实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等挂钩。推进同岗同酬,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临床一线护士和医师工资待遇水平。

(四)完善公立医院投入机制。逐步实现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向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转变。合理调整公立医院收入结构,今年县及县以上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比重不超过47%。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收费标准。落实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政府投入政策。对公立医院承担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任务按照服务成本给予专项补助。

(五)加强公立医院监管。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并将评价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工作人员平均收入水平等挂钩。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严禁超诊疗范围服务,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和医疗欺诈行为。规范医疗机构医疗广告发布行为。加强医务人员“三基”训练和医德医风教育,认真做好医师定期考核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工作,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对公立医院履行功能定位和发展建设、投融资行为的监管,强化预算、收支、资产、成本核算与控制等财务管理的监管。

四、有效控制医疗费用

(一)合理控制医药费用。继续执行年省卫生厅出台的控费措施,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医药费用增长幅度控制在规定水平。同时,在全省各级公立医院推行大包装药品拆零配发,降低药品费用。

(二)将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对医药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疾病的诊疗行为监管。制定并执行医保和新农合使用目录外药品的控制标准,定期检查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目录外药品使用比例和次均住院费用情况,每季度通报检查结果。严格控制目录外药品使用比例,今年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目录外药品费用比例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内,促进公立医院优先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广泛使用适宜技术。积极推进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分别实行省属同级医院之间和设区市级同级医院之间的检查结果互认。

(三)积极推行临床路径。全省三级医院和30%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其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分别不少于每家医院20个和10个。在7所中医医院开展13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四)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推进一般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采购成本和采购价格。逐步推开植(介)入类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所有医疗机构都要采取适当方式公示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各医院高值耗材价格。凡医疗机构新引进、开展的医疗设备、项目、技术、医疗服务设施等,应向卫生、物价等主管部门申请新增收费项目,经批准后方可施行。

(五)探索多种基本医疗保障付费方式改革。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单病种付费的病种种类和试点范围。在不低于5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新农合总额预付制、按人头付费试点,实行“总额控制、分批拨付、包干使用、超支不补、定期考核、违规扣减”的制度。结合医保基金预算管理,探索实行总额预付办法,根据定点医院上医保的实际使用量加上合理的增量,测算出总量指标和预付金额,按季度预付。探索由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与公立医院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将患者住院前与本次住院疾病相关的门诊检查纳入医保结算支付范围,鼓励支持患者做到门诊先检查后住院治疗,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五、积极推行惠民便民措施

(一)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全省所有三级医院实行网络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多种方式预约诊疗,社区转诊预约的优先诊治。到底,全省所有三级医院社区转诊预约占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0%,本地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50%,其中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达到60%。

(二)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着力改善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门急诊设施和条件,按日平均就诊人次需求配备轮椅、平车、候诊椅及饮水设施。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医疗服务信息,提供导诊、叫号、咨询、报告单打印服务和志愿者医院服务。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人,可开具2~4周的处方用量,方便慢病患者配药和就医。急诊病人抢救推行“三先三后”,即先救治后检查、先抢救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确保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和救治的及时有效。

(三)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在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行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通过购买服务等措施,鼓励、支持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

(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全省三级医院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其中,省属三级甲等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50%以上的病房,其余设区市三级医院覆盖30%以上的病房,所有省、市属二级医院和30%的县级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五)实现基本医疗保障费用直接结算。做好医院信息系统与基本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的对接,公立医院对统筹区域内的参保者只收取住院医药费用个人自付部分,其余部分与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直接结算。明显降低参保病人预交金金额,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向医院拨付一定数额的周转金,并按时足额结算医疗保障费用。

(六)扎实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和完善以“五位一体”长效机制建设为主要载体和重点的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受理、认真解决患者投诉,提高群众满意度。底,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应达到“平安医院”的要求,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全省各县(市、区)均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

六、加强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

(一)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

1.实施省、市医疗机构设置和省会中心城市医院资源配置规划。在省、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框架下,制定省、市、县公立医院设置与发展规划,确定全省公立医院的功能、种类、数量、规模和布局。优化配置公立医院资源,采取新建、改扩建、迁建、整合等方式,扩充公立医院资源,重点加强新区、郊区等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儿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妇产科、精神卫生、老年医学、康复等薄弱学科服务能力建设。

2.建立全省公立医院建设项目库,全面掌握全省公立医院现有业务用房、基本建设、专用设备等基本情况。对“四个一批”项目(即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实行动态管理,为公立医院项目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探索对中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康复医院、老年护理院分类管理办法,在政府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3.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发展。完善公立中医医院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基层、进农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支持10所县级中医医院基本设备配置,扶持建设10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和15个农村特色专科专病项目。继续开展47个省级中医专科专病重点病种诊疗方案的优化工作和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建设。继续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开展“十病十方”的研发和推广使用,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中药制剂的研发和使用。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研究制订有利于公立中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经济政策。

(二)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

1.政府在每个县重点办好一所县级医院。在已实施52所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的基础上,再支持11所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对常住人口数超过30万人尚无二级甲等医院的5个县(市)进行重点帮扶。底前,实现我省人口数超过30万人的县(市)均有1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目标,使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

2.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继续实施“千名医师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民办实事项目,城市三级医院帮扶县级医院。采取合作、托管、选派院长、团队支援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继续推行城市三级医院向县级医院轮换派驻医生制度,每个县不少于1所医院,每所医院不少于5名医生。建立对口支援绩效考核评估制度,制定对口支援绩效考核办法,开展全省对口支援绩效中期考核评估工作。

(三)推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1.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贯彻落实《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7号),认真实施《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完善设区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把民营医院建设纳入各地卫生资源布局规划,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积极引进台资到我省举办独资医院。对需要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的,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应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合理空间。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公立医院改制。加强对民营医院的行业监管,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依法规范执业,促进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2.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细化并落实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凡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应按程序将其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的定点服务范围,签订服务协议进行管理,并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报销政策。鼓励采取招标采购等办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政府下达的医疗卫生支农、支边、对口支援等任务。保证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按照批准的执业范围、医院等级、服务人口数量等合理配备大型医用设备。鼓励医务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3.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按经营性质开展经营活动。非公立医疗机构要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所得收入除规定的合理支出外,只能用于医疗机构的继续发展。

4.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得超过本院医疗服务资源的10%。

七、推进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建设

(一)加强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252号),细化工作方案,加快形成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双向转诊的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在政策、编制、资金上支持公立医院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二)加强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支持。探索推进县乡纵向技术合作和建立医疗联合体,由县级医院分工挂钩乡镇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医疗管理进行指导和支持,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

(三)在城市三级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采取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医保支付、医药服务价格调整、财政投入等政策,开展以门诊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和人员培训为重点的分工协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量,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格局。今年内各设区市城区、有条件的县(市、区)全面建立起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干负责、分工协作、双向转诊制度。

(四)积极推进城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三级康复体系建设。省属医院应与对口协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三级康复试点工作,各设区市也要开展2~3个三级康复体系建设试点。

(五)探索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治疗和管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慢性病人健康档案和全省慢性病信息数据库,推广慢性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管理模式。通过预约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对病人实施用药指导、行为干预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等社区随访管理,医防结合,进一步提高我省慢病防治工作水平。

(六)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制定全省三级医院巡回医疗工作方案,全省三级医院均要组建医疗小分队,定期到边远县、乡开展巡回医疗服务。

八、加强人才培养和临床重点学科建设

(二)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根据医院的功能定位、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等因素,合理确定医务人员编制,研究解决护士不足和支援农村、基层人员编制问题。

(三)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800名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善培训模式和政策措施,加大培训基地的监管力度,提高全省培训基地管理水平和师资带教能力。统一临床能力考核模式及标准,确保培训质量。加强政策指导,支持医院以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为核心开展医务人员岗位培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引进、培养若干学术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

(四)加强县级医院骨干人才培养。以基本科室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实施“县级医院骨干人才培养项目”,采取“导师制”的一对一培养模式,为县级医院培养100名骨干医师和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县级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健全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县级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完善县级卫生人才职称评价标准,突出临床技能考核,淡化论文和外语要求。

(五)加快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建设儿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等3个临床急需发展学科,并与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相衔接。

(六)加快卫生人才培养。卫生、教育部门和高等医学院校要根据我省“十二五”期间医院床位扩张对卫生人才的需求,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培养能力,扩大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多种形式培养卫生人才。

九、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一)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衔接的、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规范社保卡就诊“一卡通”流程,拓展医院信息系统各项业务功能,支持医院和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协调、连贯、便捷的服务,重点推进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和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建设。同时,为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高效医疗服务监管制度提供技术支持。

(二)健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进一步健全完善现有远程会诊系统,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推动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开展远程医学活动,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检查、远程教育和信息共享。建立远程病理会诊系统。

十、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把这项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制定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省卫生厅、省医改办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牵头单位,要加强对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省卫生厅要整合内部力量,设立专门的临时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机构。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公务员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物价局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

(二)强化支持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认真落实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积极支持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要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密切跟踪工作进展,积极制定合理解决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落实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和推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等有关配套政策,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三)积极宣传引导。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宣传动员工作,发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改革,发挥改革主力军作用。要广泛宣传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加强政策解读,使全社会理解、配合和支持改革,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营造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省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安排,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完成时间,落实责任,确保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按计划如期完成。省卫生厅、省医改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对省属和各地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

【即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即墨市中小学片区划分09-16

即墨市长江路小学读书11-03

即墨考察感想07-07

即墨教师招聘07-16

参观学习即墨28中学的心得06-21

上一篇:那个令人感动的夜晚作文下一篇:人教版五上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