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11篇)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摘要:促进农村教育是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农村教育的落后不仅关系着我国教育的水平,还关系到农村今后的发展。我们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契机,加强我国农村教育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村

教育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1 产科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对产科健康教育特点认识不足

产科护理与一般护理有着明显区别, 妊娠期妇女基本属于健康状态, 被视为常人的特殊生理阶段, 故对此大多认识不足。现代产科护理强调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观念, 要求产科护士为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促进健康、自我护理、预防疾病等方面知识和具体措施, 增强护理对象自我保健知识和能力, 重点提供产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传授育婴知识和技能。

1.2 对产科健康教育的涵义缺乏认识

产科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教育的信念, 并促使人们自觉采取正确的措施。目前很多护士已初步形成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 但还普遍停留在卫生宣教的低水平上。卫生宣教在于普及卫生知识, 属于单向知识传播, 接受对象较为泛化, 且不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而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评价的活动。

1.3 健康教育没有渗透到护理行为中

产科护理工作繁忙, 工作量大, 护士缺少健康教育时间[4];有的对健康教育存在误区, 弄不清健康教育与整体护理、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的关系;有的不会应用健康教育程序;有的没有抓住各个健康教育的时间段, 流于形式;有的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没有认真履行健康教育职责;有的只针对管理层经常督查的内容进行宣教。

1.4 自主性不够

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有的护士被动地对孕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缺乏积极和主动。而产科健康教育是个综合性的复杂工作, 护士应在健康教育指导、处理个案, 提供具体产前保健、产时护理, 产后康复、母乳喂养及计划生育等方面工作中, 都有其独立成套的护理体现。

1.5 健康教育实施能力及技巧相对缺乏

产科健康教育关系着医护患三方面互动过程, 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关键角色, 其教育方法和技巧得当与否, 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的效果。具体分为:a.加强护患沟通, 沟通又分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前者为主, 应力求语调、语速适中, 通俗易懂, 让孕产妇及其家属能明白护士所讲内容, 后者为辅, 作为配合使用, 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眼神等。b.加强医护沟通, 健康教育作为医疗服务手段, 需要医护患共同配合。护士缺乏与医生沟通, 在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医生的不一致, 病人对医生、护士的信任度降低, 甚至导致医疗护理纠纷。c.操作训练技巧, 产科护士除给孕产妇做好言传外, 还应亲自动手身教, 如正确的哺乳技巧和给新生儿沐浴、抚触等。同时还应评价产妇是否熟练掌握技巧及独立操作。

2 开展产科健康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2.1 加大宣传, 强化服务

护理人员转变观念, 变被动为主动是健康教育实施的前提。要有计划、有系统、分层次地进行整体护理知识培训, 明确健康教育在现代产科护理中的紧迫性、重要性, 并树立正确的以人为本护理观。对产妇要正确评估其心理状态、生理需要, 按入院病人、住院病人、出院病人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地做好各个时间段的健康教育, 并建立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

2.2 建立病区健康教育路径

实行首接负责制, 固定床位责任护士, 设病区责任组组长, 责任组长定时、定日、定周宣教加评价。定时是每天上午、下午进行评价并强化宣教, 定日是每周二、周专职做健康教育;定周是每周开展一次健康教育课堂加电话随访。护士长组织床边护理查房加抽查.随机发放健康教育调查表。

2.3 加强培训, 提高技能

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保障。护士是操作者。也是教育者。要做好健康教育护士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必须提高。护士应积极进行护理健康教育, 加强在职培训、学习和经验交流, 充实和完善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提高产科健康教育质量。

2.4 支持完善, 合理配备, 在现有的条件下, 护理人员要从非护理工作

中解放出来, 合理安排班次, 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实施健康教育, 不同的住院患者、不同的疾病及疾病的不同期表现出的健康需求是不同的, 护理人员在实践健康教育时须注意坚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持续评估的原则。健康教育内容整齐划一, 不能满足每使孕产妇的阶段要求, 因此要因人施教、分类施教、有所侧重, 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雪琴, 陈玉平.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现状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2) :928~929.

[2]施雁, 陈翠萍, 毛雅芬.护理质量委员会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1) :844~845.

[3]王筱慧, 姚梅芳.医院改革形势下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3) :156~158,

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一、当前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礼仪教育实效欠佳原因固然很多,但从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现状看,笔者认为,其中存在的严重的价值目标功利化、教育内容单一化和教育方法简单化,则是其主要症结所在。

1.价值目标功利化

这既表现在认识上,又体现在实践中。从认识上讲,“对道德教育价值认识上的狭隘功利,把道德片面地视为对人的意志与行为的限制与防范;对道德教育目标设定的虚空或低俗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在实践中则搞短期行为,只求迎合,不顾真实的和长远的效果。这种浓重的功利化行为,忽视了或者说是无情剥去了礼仪教育对青年学生人生价值的赋予、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升擢功能。礼仪教育在其本质上属于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正是基于此,“道德”一词才释为“内得于己,外施于人”。如果说礼仪一词表征的是一个人外在行为方面的谈吐优雅、举止得体等合乎“礼”、循于“仪”的话,那么,这个外施的优雅和得体正是“植根于明敏的心灵、无畏的勇气、坚强的毅力和热忱的信念”。反思目前我们在礼仪教育价值目标上存在的偏颇,很大程度上正是漠视了学生在对文明礼仪规范认同过程中内在精神的需求和向更高善的归依的心灵感受。低俗的教育目标导致重在塑造学生心灵的礼仪教育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充斥于耳的“规范”、“要求”训戒,扼杀了学生内心的激情和诉诸心灵的自我精神体验,结果大大阻碍了学生向完美人格高峰的攀登。

2.教育内容单一化

表现为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狭隘机械论观点。普遍的认识和作法是:既然是礼仪教育,就是给学生介绍、宣讲和阐释有关礼仪方面的规范和要求,帮助学生进行一些礼仪行为训练,因而,忽视了一个对提升学生礼仪至关重要的基础问题——知能结构。如果说礼仪内在的或者说主要的属于一个心灵问题,那么这个内在的心灵问题是不可离开外在的知能支持的。教育学已科学揭示了存在一个人自身的“知——能”结构关系,在这里依照我们的任务,还应该进一步把“知——能”结构关系完善为“德——知——能”结构关系。“德”虽然是我们教育追求的最高的价值目标,但缺乏“知”便不能启迪“德”,缺乏“能”便不能履行“德”。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能结构恰是一个人心灵品性赖于存在的“物质”基础。目前在礼仪教育内容问题上存在的偏颇,恰恰忽视或者说认识不到这个基础的重要性,学生普遍缺乏礼仪赖以提高的宏基厚土,因而,礼仪提升缺乏后劲或自我成长性。

3.教育方法简单化

表现为无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漠视学生对提升礼仪的内在精神需求和心灵感受,把学生单纯地视为礼仪规范的接纳器,普遍采用灌输的方法;教法简单还表现为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闭门造车,坐而论道,不能为学生提供机会与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大量的实践和礼仪价值判断、选择和行动中去体认礼仪要求,很少的所谓实践也往往为琐屑的行为训练所取代。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消积后果只能是:①由于缺乏礼仪教育中有价值的启迪而影响其人格的提升;②由于缺乏实践中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性训练而限制了其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礼仪教育效能的对策

存在于当前礼仪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的偏颇,是造成礼仪教育实效欠佳的主要症结所在。对此,笔者认为在纠偏治颇、切实增强礼仪教育实效的问题上,应积极地采取如下对策。

1.提高对学生礼仪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学生礼仪教育,绝非只是为了完成德育目标所规定的形式任务和学校求太平、避忿争的权宜之举,而是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道德风貌和我国社会安定有序、文明进步和健康和谐的战略举措。礼仪提高对于个人、社会和民族都具有终极的价值意义。这种意义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往程度的提高和社会更加开放时代的到来,愈加显得重要。因此,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应站在战略的高度,带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去对待礼仪教育,不仅对学生负责,还要对社会和民族负责;不仅对学生在校负责,还要对他们的终身负责。

2.确立科学的礼仪教育价值目标

礼仪教育价值目标应该以丰富学生的人生价值内涵和提高学生的人格品位为着眼点。因此,应该坚决摒弃礼仪教育价值目标功利化,搞短期行为的错误认识和作法,对学生真正地实施礼仪教育,使我们的每一种礼仪教育形式都被赋予精神的内涵,成为启迪学生人生、完美学生人格的有效途径。

3.在礼仪教育内容上实施厚土宏基工程

通过进行与提高学生礼仪相关的教育,使学生具备礼仪赖以生成的知能基础。为此,应树立大礼仪教育观,除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外,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1)健康人格教育:通过这一教育,增强学生人格建构意识。优化学生人格结构,引导学生不断自我完善,使他们逐步具备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独立、自尊、理性、自由、自为和“有所执着、敢于担待、‘立于天地之间的道德人格。”

(2)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健康的情趣,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竞争意识和协作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处变不惊、清醒从容、胸怀坦荡、视野开阔、热爱生活以及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重视对人格缺陷者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

(3)角色转换教育:使学生懂得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不仅是多重的,而且是流变的。适应交往的需要,因时因地、文明得体地转换自己的角色,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素养的体现。因此,每个人都应具有敏锐的角色转换意识和能力,能够根据交往的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身份、地位、主次关系,等等,做到平等而真诚,豁达而乐观,从而创造融洽而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

(4)健康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增强他们对各种美,特别是社会生活中不断翻新出现的“假美实丑”现象的鉴别能力,不为世俗的“美”所累,不为乔扮的“美”所惑,使自己在社会交往中内在和外在都符合礼仪之美。

(5)语言交际能力:美好的心灵、稳定的心理素质还需要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传情达意。生活中因讷于言或一句不得体的话令人尴尬的失礼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礼仪教育中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口语交际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对此,既要从广义上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增加他们对社会心理学、风土人情知识的积累,又要通过一定形式,训练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4.摒弃陈旧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德育方法是求诸心,而目前在我们礼仪教育中的方法则多求诸书本。这两种方法都从根本上脱离学生发展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其弊端和违反科学性如前所指。因此,在礼仪教育中摒弃陈旧教育方法,就应该使教育建立在符合学生发展和社会生活两个实际上。首先,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特别是要重视学生在对礼仪规范认同过程中的心灵感受,注重帮助学生通过对礼仪规范的体认而合“礼”循“仪”,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格,满足他们内在的精神需求。教师要切实树立学生的人格发展观。其次,打破过去那种单向传授和坐而论道的做法,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进入教育活动过程之中,通过对符合礼仪的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去体认礼仪要求丰富的价值内涵。再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交往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拓宽他们的心理空间,提高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礼仪素养,还可以通过这一活动,使他们从中品味自己或他人的礼仪素养品位,以激励和鞭策自己更加奋发向上。

参考文献

[1]肖川.道德教育与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生成.中国教育报,1999-12-4.

民办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期刊名称:信息教研周刊 主 管:中国教育学会

主 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电脑报 出 版:中小学电脑报

协 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 印 刷: 河南地质彩色印刷厂

主 编:王 豫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 定 价:6.8元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1-0100,邮发代号:35-163 广告许可证号 4100004000490 地 址:河南省郑州市经五路66号河南新闻出版局 邮 编:450002 订 购 处:全国各地邮局

电子信箱:qkzx2008@163.com 联系电话:010-63006386 民办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由于公共教育资源的紧缺和社会对幼儿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民办幼儿教育得以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办幼儿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但民办幼儿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在办园主体、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收费、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必须要在加强民办幼儿教育规划与监管、提高幼师业务素质、规范课程设置与收费标准、调整完善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下功夫,以促进民办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关键词】民办幼儿教育;问题;对策

幼儿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基础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对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使其健康快乐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公共教育资源的紧缺和社会对幼儿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民办幼儿教育得以迅速发展。民办幼儿教育是指国家机关以外的法人主体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招生而举办的幼儿教育。从1996年至2005年,全国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比例由13.06%上升到55.33%[1],可见民办幼儿园在客观上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主体力量。然而我国目前民办幼儿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存在教学设施落后、收费混乱、师资质量难以保证、教学内容与儿童实际相脱节、监管缺失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给民办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难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发现和解决民办幼儿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探析新形势下民办幼儿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民办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法规没有得到彻底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确定了国家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协调发展的模式,民办幼儿教育的地位得到了法律文本的承认。但是,国家的政策还未完全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此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仍将民办幼儿教育看成是政府财力不足时解决教育供需矛盾的权益之计,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之间、民办幼儿园教师与公办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平等法律地位仍得不到落实,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受到了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严重制约了民办幼儿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行政监管力度不够。《幼儿园管理条例》指出:幼儿园的管理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国家教育委员会主管全国的幼儿园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辖区内的幼儿园管理工作。然而由于幼儿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致使教育行政部门只注重中小学的管理,而忽视了对幼儿园等幼教机构的有效管理与监督;对于民办幼教机构,只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登记注册而已,至于办园条件、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育形式、收费等问题大多无人问津,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三)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育资源中的教师资源是决定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幼儿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关键。而民办幼教机构,尤其是一些小型的幼教机构和农村幼儿园,由于其本身经费不足,教师待遇较差,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所聘请的教师通常也没有幼儿教育的资质,他们的理论知识、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式方法本身都很差,又缺乏培训和提高的机会,所以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四)教育设施参差不齐。国家对兴办幼儿园有严格要求:如房舍、设施、场地及园内软硬件均有严格标准。在一些大型的民办幼儿园或部分城市幼儿园中,教育设施相对较好。但部分民办幼儿园的条件较差,由于生源不足、收入低,加上自负盈亏,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到幼儿园物质环境建设上。在一些小型的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中,校舍比较小,儿童的活动室较小,光线与通风条件也很差;儿童玩具较少,供儿童智力开发的教具也相对匮乏,电教设备更是缺乏;供儿童进行户外活动的场地也比较小或几乎没有;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安全隐患。

(五)教学内容设置杂乱且不科学。《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应当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健康、科学、语言、艺术等课程。而一些民办幼教机构,不能贯彻国家的幼教方针、政策,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教材使用上一片混乱,或为节省开支而不按要求开设课程,如有的只有一个教学班,由一位教师全权负责所有课程教学等。

(六)幼儿园收费混乱。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按照《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幼儿教育属于非学历教育,所以民办幼教机构的教育收费管理处于失控状态。一些大型民办幼儿园或城市民办幼儿园进行豪华装修和设备配置,借此收取高额赞助费,还有一些民办幼儿园在各地搞连锁经营,推广自己的所谓特色课程和教材,收取高额加盟费。而农村民办幼儿园或临时托管所,办园条件极差,收费无章可循。混乱的收费,严重影响了民办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改进民办幼儿教育的对策

(一)政府规划民办幼儿教育发展。基于教育的公益性,政府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得承担责任。民办幼儿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将之与公办幼儿教育同等对待,对之承担规划、组织和管理的责任。规划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政府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确定规模目标。在一定时期内,我国幼儿教育的总体规模达到多大?其中民办幼儿教育应达到多大规模?我们提出要“以民办幼儿园为主体”,这“主体”在不同时期内比例分别是多少应该由政府进行科学规划。二是地区差别。我国还存在不少经济落后地区,他们是难以接纳民办幼儿教育的,对他们应主要采取财政投入或引进捐资性民办幼儿教育,所以,对他们的民办幼儿教育规模目标应区别考虑。三是达到规模目标的配套措施的确定。规划还应有配套措施,否则目标数字就会落空。

(二)加强行政监管,规范其发展。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幼儿教育,加强对民办幼儿教育的监管力度,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对幼教机构办学资质进行检验,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应与公办幼儿园同等待遇,对其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政府要加强对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的审核,规范收费标准,淘汰一批收费过高的贵族学校,鼓励一些正规幼儿园运用社会资金发展壮大。同时,教育部分要加强指导,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合理引导民办幼儿园之间的兼并与协作,鼓励那些教育设施好,社会口碑好的幼儿园做大做强,淘汰那些教学质量差,安全卫生条件不达标的幼儿园。规范在社会中形成多种类型的幼教模式以满足社会各个消费阶层的需要,促进民办幼儿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民办幼儿园可以逐步推行教师准入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对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员,由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统一进行招聘。同时,对已经在岗却没有教师资格的人员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积极对其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经费、有考核,使幼儿教师适应新课程下幼儿教育的要求。依法保障民办幼儿教师在工资待遇、进修培训、职务评聘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稳定幼教师资队伍。

(四)规范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幼儿教育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幼儿园课程(活动)这一载体得以实现,要提高幼教质量,课程设置尤为重要。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有关规定,对民办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要求与公办幼儿园一致,制定周密的检查评估体系并定期进行评估检查。对不达标或不按要求开设课程的幼儿园限期整改,必要时依法取缔。要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幼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与幼儿发展的实际相符合,适应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有赖于幼儿园硬件设施的改善、教学课程的完善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民办幼儿园可以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比如采用尊重幼儿、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信心、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面向全体幼儿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幼儿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千方百计的选择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开发幼儿的智力,挖掘幼儿的潜力,促进每一个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幼儿教育作为“公益性事业”,应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享有社会公共资源的扶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坚决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与方案,关注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加强对民办幼儿教育的指导、监督与管理;民办幼儿教育机构更要下大功夫,认真面对和解决目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民办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学德育教育在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考核及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着种种困惑,文章就改变目前现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作 者:刘旭东 作者单位:祁阳浯溪镇二中,湖南祁阳,426100刊 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年,卷(期):30(3)分类号:G41关键词:中学德育 现状与问题 改进对策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摘要:干部教育是关系到党的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国际国内环境入手,分析了我国所处的环境以及党员干部的职责,指出了我国现阶段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之策。

关键字:干部教育;干部培训;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及国际环境呈现越来越复杂的形式,这些都对我们的干部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党中央办公厅于2010年8月17日印发了《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纲要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我国干部队伍素质的先导与基础条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与先进建设的必要途径,更是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在干部培训中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的对培训内容进行改革与深化,提高干部培训中的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提高干部的各项素质。2011年既是建党90周年又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所处国内外环境分析

当今世界正处于巨大的发展与变革之中,国际秩序重新洗牌,世界关系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这种环境对我国的发展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国际金融风暴使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世界经济治理结构、西方的发展模式以及价值观受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这些因素对我国在本世纪初的发展虽然造成一定影响,但改变不了我国发展的良好势头。针对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党应该充分认识到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国际国内事物的大局能力,通过培训使各级领导在处理重大事情中能够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与捕获力,以及对危机的应变能力。

我国我党虽然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日益表现出来的矛盾激化,这些是我们制定决策和计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同时,我国的发展环境呈现出境内与境外,网上互动与网下互动的复杂局面,党内部存在的许多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这些都是我国目前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我党要适应这些形势,统筹国际国内大局,进一步实现党的十七大宏伟蓝图,即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 的自身建设。因此,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干部教育培训的缺乏目的性

在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应对上级检查,属于应付式的教育培训。这种应付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培训机构和培训对象两个方面的应付形式。从培训机构方面来看,一些机构对培训工作没有一个科学的调研与长期的规划,培养目标不很明确,工作状态比较随性。有些培训的内容是随意而定,随时而变,有些则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而临时进行质量不高的培训,而培训结束后又缺乏相应而有效的考核手段。从培训对象方面来看,受训者时常认为干部教育培训只不走过场,作作秀罢了,与其工作的主体内容相比显的次要一些,因为主体工作常有硬性要求,而培训则可有可无。

2.2 干部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方式和管理机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培训方式、组织形式和手段已经不能顺应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培训体系安排单一,体现不出多样化。主要表现在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班次和不同对象不能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轮训。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党校以及行政学院是以党员干部和公务员作为教育对象的,因此它们的教育方式与内容与普通的国民教育是存在较大不同的。培训模式与手段单调。这点在地方和基层尤其突出,由于经费、设备等原因,培训模式千篇一律,培训手段落后老化。4)培训考核管理机制空白。目前,培训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与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基本处于状态。

2.3 培训经费保障体制存在缺失性

首先,干部教育的培训经费比较短缺。在我国干部培训经费往往被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但到了基层特别是县乡两级财政往往比较紧张,干部培训经费实际上无法得到保障,干部培训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基层有限的经费中,大部分被用于安排其他的工作而很少用于干部培训,所以干部培训往往是一句空话。其次,干部培训资源分散,培训经费多头管理。目前,组织部门、人事部门、垂直部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都有各自的培训任务和培训经费,各部门间各自为政,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经常成为“无米的巧妇”。经费多的部门培训多组织部门愿意选调,而经费少的部门甚至完成不了目标收不到重视,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培训资源分散,也增加了对培训经费的管理难度,导致培训经费使用效益低下,总体上造成了培训经费的短缺。为完成培训任务,应付检查,做假帐、虚报培训人数和天数这样的培训“渗水”事件也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2.4 教师知识更新缺乏同步性

在很多地方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中,师资队伍往往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教师的来源问题。很多教师是直接从大学或者其他一些培训机构中抽调过来的,县级党校则多从中学、甚至是小学抽过来的负责对干部进行培训,这些师资力量对实战状况不甚了解,意识和经验往往比较缺乏,师资力量薄弱已成为制约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一个重大的阻碍。二是在干部培训中,培训的内容由教师决定,随意性比较大,而且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实际经验不能结合实际制定符合需求的内容,这就无法满足参训学员的需求。在实际中,干部培训往往按照同一期进行培训,而不是按岗位,这也造成了教学内容制定起来比较困难。三是由于经费原因,教师上到高一级学校进修机会少,下到基层挂职锻炼也不多,知识更新慢,无法适应培训的需要。干部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应对之策 3.1 端正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思想认识

首先要解决的是对干部教育培训在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干部培训不是应付上级检查或者完成上级任务,而是为了提高干部在工作中的综合素质和发掘潜能。我们在培训中要树立起干部教育培训的新理念,把对干部培训的认识提升到人才强国和巩固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要把人的素质当成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来考虑。同时还要求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坚持不断的建立起适应新形势发展所需的知识体系。

3.2 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内容的创新

在明确干部教育培训是为了提高干部能力和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科学的规划干部培训的内容,确保所学的知识有实际应用价值。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培训内容的创新。深入到基层与实际中去,了解广大基层干部需要什么,想知道什么,把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安排在培训中,做好培训工作的针对性;2)培训效益的最大化。由于在干部的教育培训中,干部来自不同的部门,干部对培训的内容要求多样化,要求培训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3)培训形式的多元化。针对各级各类干部岗位职责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对岗位必备知识和能力的培训。

3.3 优化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培训投入力度

首先是要加大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投入,主要包括财政支持、师资力量以及机构岗位的设置。要保证投入与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相适应,相协调,不能只做表面工作也不能铺张浪费。其次,优化培训资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对现有的干部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建设一个开放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2)树立市场化的培训理念,发挥市场机制在干部培训机制中的基础配置作用;3)不断的对干部教育培训体制进行完善,建立调控机制,确保对培训工作的规划。

3.4 加强培训队伍的建设

培训者是培训的中心,只有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与水平。要保证培训中的师资人员每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参加更高级别的培训,并且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同时还可以选聘一些具有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机关干部到培训中心担任兼职教师,为干部教育提供新的活力与动力。

参考文献

[1]孙志强.干部教育培训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10).[2]高光明.开展全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J].中国税务,2010(5).

高职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一、当前我国高职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

1. 存在学术型的课程价值取向, 忽视课程本身的创新价值、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的明确要求与规定, 因为高职院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来自本科院校毕业生, 而且青年人占教师人数比例较大, 理论多实践经验少, 上课乏味, 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2. 课程体系“内容深”“负担重”“学习难”“课程结构不合理”, 课程编制分化过细, 单一门的学科, 门类多, 课时长。

3. 授课方式, 只注重课堂书本理论讲授, 轻视案例教学方法。

4. 教材选择课程安排有些不恰当。有的高职院校为了完成课时量和学分, 对有些专业不适应课程加量开设课时。

5. 没有处理好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与校本部课程三者关系, 忽视了不同地区的不平衡和各校的特殊性, 忽视学生在课程开设中应有的权利、责任与创造性。

6. 对教师学生课程教材的关系把握不当, 课程内容脱离技能现实。不注重教师的课程开发核心主体的地位与作用, 更不注重学生作为课程使用者的地位和参与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7. 有些年青教师对本科课程教材和高职课程教材掌握不透, 违背了技能培养, 从而使高职生受益不佳, 达不到技能训练效果, 颠倒了本科、高职的区别教法。

综上所述, 作为高职改革核心的高职课程, 应突出高职教育以就业导向为主的特征, 以培养学生技能入手, 改变课程模式, 借鉴国外高职院校优秀经验, 在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扎实推进改革, 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课程体系改革发展之路。

二、高职教育课程目标的取向

只有对高职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 才能增强高职院校教师课程目标的反省意识。比如说, 建议学校可以把一些有用的技术资格证书作为实训课用来实践课程教学, 让技术资格证书的作用真正融入实践教学中, 要知道现代的企业需要的是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才, 而不是教科书本上考试的高分。提高制定高职课程目标的自觉性与自主性是高职教师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所谓的价值取向就是行为目标取向, 意思说:教师的讲课应与学生发展与实践有所结源。教师的讲课对于学生今后就业要有所帮助。另一种取向是表现性目标取向, 这种目标取向特点是把教育宗旨和原则与课程目标等结合起来, 因而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 可用于所有教学实践。行为目标取向是以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行为形成课程目标, 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心灵发生感觉行为变化, 我们所讲的高职课程目标价值取向, 是根据职业岗位对毕业生标准要求, 其本质是对实践技能的追求所在。

三、课程目标要以职业发展为依据

不同高职教育面向不同职业人的培养, 职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对从事它的人有着客观的要求, 所以研究职业及其发展, 对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是十分必要的, 在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对职业教育及职业人的培养, 需要对学生学科和职业及其发展做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 从而进行科学的考察分析判断, 这就要求教师所教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开设, 要体现“广、浅、新、用”特点, 尽量采用实务专题制作课程, 题材来源于社会和企业, 可由教师确定或学生自觉获取, 这就做到重实习、重启发、重活用、重通识、重外语, 这就是当代21世纪高职课程的四书五经, 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创新思路的课程目标。这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显著特征之一。

四、高职教育应重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国内推广时间比较晚, 目前仍未受到普遍重视, 长期以来,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应试教育模式, 其主要缺点为脱离实际的教条式的学科材料, 满堂灌和填鸭式的课堂讲述, 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这就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负担。可时代变了, 要知道培养21世纪的高职生, 关键在于能力培养, 理论教学要灌输到实践教学, 用企业的真实现状引入教学, 尤其是案例教学, 要结合企业案例分析作精确讲授, 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能够接受, 家长满意。把企业的真实案例用在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接受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的教学方法, 更加有利于高职生毕业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产褥期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词:产褥期;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7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7)11-091-02

健康教育是通过专业护士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活动,提高病人的疾病知识水平,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改变病人的不良行为,最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教育活动[1]。产褥期是产妇恢复和新生儿开始独立生活的阶段,这期间产妇不仅要适应全身各系统所发生的明显变化,还要担负起哺育婴儿的重任,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很容易发生产后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为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满足产妇需要,使其顺利渡过产褥期,我院自2003年开始实施产褥期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产妇自我护理的能力,而且提高了社会效益。现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采取的对策介绍如下。

1 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护理人员方面的问题

(1)临床护士健康教育意识薄弱,思想上重视不足。临床护士重操作、轻健康教育的现象较突出,部分护士没有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自己的职责,工作中只是被动地回答病人的提问,而不能根据产妇的需求进行主动的、系统的健康教育。

(2)缺乏教育时间。由于护理工作量大,护士往往忙于应付大量的基础护理、技能操作和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没有时间与病人进行交流。

(3)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大部分护士对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及程序不了解,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等同,因此工作中不能采取正确的健康教育方法与措施对病人进行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4)缺乏沟通交流的技巧。个别护士还没有认识到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沟通语言比较简单、生硬、唐突,未能抓住各种场景护患交流的重点,表达能力欠佳,很难满足孕产妇的健康需求。

(5)健康教育方法不当,内容形式单一。健康教育局限于入院教育、出院指导,对专科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做得不够。产妇只是被动参与接受护理服务,存在盲目遵从、目标性差的弊端。

(6)医护之间协调性差,出现健康教育的不一致。医院健康教育义务应由医生和护士共同承担,低年资护士由于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工作中不注意和医生沟通协调,可能出现解释不到位,甚至错误的解释,不仅使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而且有可能导致医疗护理纠纷[2]

1.2 病人及家属方面的问题

(1)对产褥期的认识不足。产妇对产褥期保健知识的理解存在许多问题,对于一些正确的知识,如“初乳应喂给婴儿,而不应挤掉”,“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另一侧”等,虽然认为有道理,但行动时却往往背离。原因可能是自身对健康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加上家中老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产妇屈从于老人的压力,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

(2)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偏低。与临床大量年轻护士的涌入,专科知识缺乏,沟通能力欠佳有关。

(3)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很多孕产妇住院期间过份依赖医护人员,缺乏自我保健的意识,对照顾婴儿缺乏信心,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2 采取的对策

2.1 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和健康教育观念

大力推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提高认识,更新观念[3]。护理管理者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护理质量测评。同时,指导护士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4],使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增强,能积极主动地深入病房与患者沟通交流,满足产妇的健康需求。

2.2 个体化健康教育

要因人而异、因能力而异地进行健康指导,使专科理论知识在与患者的反复强化互动中得到丰富和发展。据报道[5],进行健康教育最适宜的时间是病人入院2~3天后,而病人最乐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方法是结合病情不同时期的进展进行教育,并且希望家属参与学习。因此,在临床宣教时,护士必须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2.3 提高护士的语言沟通能力,增加产妇及家属对

护士的信任度

良好的沟通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6]。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首先要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教育时要使用职业规范语言,面带微笑,做到文明、礼貌、亲切,这样会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沟通技巧的改进,使健康教育能顺利开展,得到病人及家属的密切合作,实现更加有效的护理。

2.4 合理利用人才资源,把健康教育贯穿在护理全

过程中,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

日常护理操作时,正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护理工作繁琐、工作量大,护士很难有密集的时间与患者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而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既节约时间,效果又远远高于专门时间对患者进行说教,如在操作时讲解该项操作的意义和注意的问题,出院前进行生活饮食、锻炼的指导等等。患者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自身的需要,此时向患者进行讲解,既能使患者得到相关知识,满足她们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也能把护士对她们的关心及时传递给患者,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5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实施健康教育时,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是确保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7]。可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现场示范指导,通过多种参与方式,使产妇真正获得母婴护理的正确知识。如我科增加了宣传栏形式的健康教育,护士通过查阅文献,把相关疾病知识、饮食指导、日常保健知识整理后贴在宣传栏内,定期更换,满足患者多层次的知识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6 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具体化,进行有目的、系统的

健康教育

针对孕产妇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身体状况、学习动机等,将入院宣教、饮食营养的护理、乳头及乳房护理、情绪交流、个人卫生、临产先兆、新生儿护理技术、哺乳技巧、出院指导等,分阶段、系统地进行健康教育,纠正不健康的行为模式。

2.7 重视家属参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产妇家属是分娩前后给予产妇生活协助、心理依靠、情感支持的支柱。家属的文化信仰、对分娩的认识、生活经历等将直接影响产妇的心理、分娩方式、角色适应、自理能力以及出院后的康复,新生儿的养育同样需要家属的帮助。因此,住院期间,护士应加强对家属的教育,使其尽快掌握科学护理新生儿的技能,并主动参与,形成护士、产妇、家属三方面互动,以利于新生儿的心身发育。针对产妇和家属育婴知识和技术缺乏的情况,在分娩后或剖宫产术后产妇返回病房时,护士应进行育婴技能的示范,指导家属动手操作,再选择适当的时机手把手教给产妇,让家属和产妇共同参与这些护理,提高患者和家属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产妇向母亲角色转变,防止和减少产后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

3 结论

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帮助病人恢复健康、预防疾病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在我科开展的产褥期健康教育受到了产妇的好评,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总之,护士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满足患者的需要,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兆美.注重骨折病人的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66.

[2] 蔡德芳,桂鸿斌,李江涛.护理健康教育中潜在的法律责任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0-201.

[3] 李顺.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1,7(52):81.

[4] 刘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4-715.

[5] 黎丽艳,彭环,莫志林.应用临床路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1-62.

[6] 王海平,王玉华.健康教育中护患沟通技巧[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0):601.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9

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7-12-15 22:12:2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为探索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素质的新措施,促进党员的先进性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组织了专门力量对我县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现状

截至====年底,全县共有党组=个,基

层党委=个;党总支=个;党支部===个;党小组===个;党员====名,增长率=.==%。其中:女党员===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农村党员====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党员年龄结构情况:党员总数中,年龄在==岁以下的====名,占==.=;==岁至==岁====名,占==.=;==岁至==岁====名,占==.=;==岁至==岁===名,占=.=;==岁以上===名,占==.=。其中农村党员在==岁以上的有===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党员文化结构情况:大专文化以上===名,占==.=;中专(高中)====名,占==.=;初中及以下====名,占==.=。全年培训入党积极分子===人,发展新党员===人,全县党员逐步向年轻化、知识化迈进,党员质量明显提高。近年来,我县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在省、市组织部门的有力指导和县委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央、省、市组织部门对党员教育培训的要求和工作思路,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着力在营

造氛围转观念、改进方式求实效、集中优势建基地、完善机制求发展、制定措施扩成果五个方面抓好落实。探索出教育培训与实验示范相结合的新型党员教育模式。形成了现阶段抓党员的教育培训,必须根据当前发展的需要,突出科技知识的培训和实际应用,紧扣抓培训就要讲科技知识,讲内容就要结合发展需要,强素质就要做到示范带头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新导向。现在,我县的党员教育培训,有基地实践、有政治理论和科技知识、有实地参观、有实验示范、有优良品种、有先进技能、有市场信息,为基层党员提供多角度、不同需求的党课教育培训内容,使党课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具有实效,形成了由过去仅为理论培训的静态形式变为了现在内容丰富、动静结合多种形式并存的新的党员教育培训的模式。我县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教育工程”和副科以上领导干部下基层讲党课制度,农村党员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在发展中发挥出了明显的带头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总体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些乡镇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培训与应用结合不紧密,培训方式有待改进,培训投入不足,师资亟待加强。三是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四是少数农村党员的思想观念和思想认识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还存在着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科技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掌握农村实用新知识、新技术不够,尤其缺乏科技致富的本领,加之家庭经济脆弱,扩大家庭生产投入困难,科技知识运用乏力。

三、改进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作用。重视党员教育培训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是最具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生产性投入,要坚持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作为一项事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大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认识,牢固树立教育培训是基础性建设的观念。乡镇党委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作好本乡镇农村党员教育的长远规划和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好农村党员“素质教育工程”,积极探索适合本乡镇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二)拓宽培训渠道,改善培训条件,增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力量。

一是要加大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优化农村党员教育资源配置,重点是扩

大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领域,进一步加强县、乡两级党校的建设,努力把党校建设成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理论学习的主要阵地。要充分利用县内外党员教育培训试验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农户,宣传科技、推广科技、帮助群众掌握和运用科技,发挥较好的实验示范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农业广播学校的教育优势,提高办学质量,加大开放式的教育培训力度。三是要努力提高教育培训师资和管理者素质。要积极协调,争取上级行政、科研、科普部门的支持,通过加强乡镇农科站建设、组织农科员进修、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办法,促进教员更新知识,积累和交流教学经验,优化师资配置。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党性修养、政治方向、道德水平、理论功底、知识储备、实践经验、教学能力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0

文/杜小红

摘 要:针对“9+3”免费教育计划的实施现状,分析其现存的问题,指出要顺利地完成藏区“9+3”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从重视抓好教学、纪律保障、促进藏汉学生交流等方面入手,深入细致地开展各项工作,发展学用结合的民族教育。

关键词:“9+3”教育;职业教育;管理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9+3”教育的现状

“9+3”教育是四川省在藏区实施的三大民生工程之一,提供免费政策吸引藏区学生到内地来学习,一方面让他们到内地来感受现代文明,接受新的职业观;另一方面学到一门在内地能找到工作的技术。从“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至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2.藏区学生管理中存在的困难

(1)地域差别,风俗习惯迥异

藏民族能歌善舞,有“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之说,性格豪爽耿直,生性活泼、好动,但他们不太适应内地的生活。

(2)藏区学生背景不同,年龄差距大

在现有藏区学生中,人员结构复杂,年龄差距大。有汉族也有藏族;有来自农区的,也有来自牧区的;有家庭条件优越的,也有条件较贫寒的;有初中毕业的,也有从未上过学的;有曾在外打过工的,也有在家务过农的。

(3)社会阅历、求学目的不同

藏区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不少是留守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长期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9+3”学生中也有部分是社会青年。藏区学生普遍对学校教育有着积极、主动的需求,但也有极个别的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这就要求区别对待、因势利导。

二、应对对策分析

1.学习方面

“9+3”学生的教育,学习是关键,要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1)夯实基础知识

“9+3”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基础知识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虽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这要求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上进一步提高。

(2)狠抓重、难点

抓好重、难点,能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一定要分清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会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引导学生投入实践活动中

职业教育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个环节,教学必须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终身学习预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在这方面,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要使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老师的言传身教固然重要,学生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必不

可少。

(4)对藏区学生采取“1+1+1”式的帮扶策略

我校实行了“1+1”联系制度,即为每位藏族学生确定一名素质高、能力强的老师,他们负责与藏族学生沟通,掌握学生情况,提供及时的帮助。

我认为还应开展在学习上的“1+1”结对活动,即为每位藏族学生安排一名优秀的汉族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学习上的帮助,使其在学习上有疑问时能得到解答,我将此归纳为“1+1+1”式帮扶策略。

2.纪律方面

(1)德育,常抓不懈

我校在全校开展“爱学校、爱岗位、爱学生”活动,通过全校性的学习、讨论、演讲活动,营造学校、教师、学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班级的主人。

(2)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

首先,注重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榜样学生的良好带动作用体现在各个方面。老师要加强对榜样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让其成为班集体向前进的动力。

其次,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需要教师灵活处理与运用。古人有“因材施教”的说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教师要发现并巩固后进生的优点,以此来带动缺点的

改进。

(3)在学生中进行“后果教育”

“后果教育”是将事情的“后果”直接或间接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说服教育,还可让学生从媒体或其他渠道去了解“不良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使心灵上受到震撼。

(4)学校要与家长多沟通

家长、学校、班级齐抓共管,会起到奇效。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会有助于学生自觉性、自律性的增强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5)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法制教育

定期或者不定期围绕包括《宪法》《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的法制教育,增强全体藏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安全意识。

3.促进藏区学生与汉族学生的交流,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1)引导藏区学生参加学校社团活动

学校应通过汉、藏学生共同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来促进汉、藏学生间的交流。学生社团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2)通过各种全校性的各类活动,促进交流

藏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很多学生在艺术上有一定的天赋。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联系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画起来、唱起来、跳起来。

“9+3”学生教育既重视职业知识教育,又注重德育,还注重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出职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才。现在“9+3”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很好,有学生选择在成都等内地城市就业,也有学成回当地工作,现在四川藏区相关政府的公务员、事业编制的一些岗位,明确要求从“9+3”学生中定向录取,这也说明了“9+3”学生教育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

参考文献:

[1]黄莉。中等职业教育现存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杨靖。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3]王育仁。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单位 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

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篇11

关键词:高等教育 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等教育呈现出一系列问题:教育与社会的时空距离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就业的选择空间相对缩小,形势不容乐观;社会需求与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矛盾,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相脱节;教育理念跟不上全球化潮流等等。问题的产生虽然是多种原因的综合反映,但是专业的更新与课程建设是问题的中心环节。

一、高校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陈旧,结构单一

教材是传承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卞要依据。目前,高校教材尤其是文科教材具有陈旧、缺乏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在内容上落后于时代发展,并且空洞,与现实脱节,旱现方式基本上都是“从概念到概念”。教材结构单二“抄袭”的现象普遍,教材枯燥无味,学生学习这种教材普遍感到收获甚微,教材的不适合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这也对学生今后就业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薄弱,教学手段缺乏现代化,虽然很多高校都实行多媒体教学,但也只是把原有的黑板加粉笔的板书做成了简单的多媒体形式而己,缺乏生动性。另外,教学设备陈旧,经常出现问题,有时做好的东西到教室就放小出来了,总体来看还是单调简陋的教学手段,这极大地限制了教师单位时间内知识的含量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三)评价方式不利学,重知识,轻能力

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而且,考试的形式单一、范围狄窄。主要形式是笔试、口试、论文,在这几种形式中,闭卷考试采用最多,其他形式使用较少。考试内容重书本理论知识,而且有的老师在考试之前又划范围,定重点,学生只要按照划定的内容死记硬背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种考试评价仅限于确认学生的学生成绩,很少提供教与学的改进信息,从本质上说是失去了考试评价的教育性功能。

(四)人才的培养与人才的币场需求相脱节

一所大学办的是否成功,就业率应该是一个衡量指标。囚此,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应与人才市场相联系,一个学校的招生应与人才市场需求相联系,即:所招学生的地区分布、结构层次、招生数量都应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专业的设置也应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而我们现在是老专业要保留,新专业的设置又比较麻烦,所以就会出现“教育产品”积压的后果,对学校的社会声誉及招生和就业的良性循环产生不良的影响。

(五)教育观念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教育观念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观和教育价值观上。传统的教育质量观只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深浅来评价教育质量的高低,因而考核上也是按照这种思想来进行,忽视了能力和索质的培养。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与主体(人、群体)的价值关系的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教育行为的价值取向。它所反映的小是教育本身,而是教育与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陈旧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价值观不重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失去平衡,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一的要求。

(六)就业率应该是一个衡量指标

因此,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应与人才市场相联系,一个学校的招生应与人才市场需求相联系,即:所招学生的地区分布、结构层次、招生数量都应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专业的设置也应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而我们现在是老专业要保留,新专业的设置又比较麻烦,所以就会出现“教育产品”积压的后果,对学校的社会声誉及招生和就业的良性循环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高校教育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在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中,高校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狭义的人才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从利技革命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出发,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转变“重学轻用”的观念,树立全面的质量观;转变繁琐主义教育思想,强化大学教育的基础性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树立创新性学习观。

1、在教育模式上: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刑人才。允分利用网络时代的特征,给学生允分的选择权利,选择的范围包括课程、教师、时间、地点、工具、环境、形式等等。

2、在教育功能上:更加重视复介刑应用人才的培养,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走产学研结介的道路。

3、在教育内容上:重知识、重能力,更重索质;知识、能力、索质协调发展。

4、在教育手段上:现代教育技术将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和阶段,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信息化、网络化教育手段普遍取代传统的课堂班级制和黑板加粉笔的教育方法。

5、在教育投资上:国家、个人、企业多元化的投资,必将取代靠政府投资的单渠道。

(二)要深化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

1、要改革办学体制

改革办学体制,就是要按照《纲要》中指出的那样:“要改变政府包揽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这里关键的问题就是要理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与社会各界和高校三者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起国家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社会广泛参与、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这种新体制的基本含义和实质,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改变政府包揽一切。政府主要是通过正确运用国家的法规、方针政策,向高校拨款,并运用行政手段,对高校的办学与发展等进行宏观规划、指导和管理。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与学校结合.参与高校共同办学,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使高校真正成为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这样才能强化高校的自我调控能力,摆脱政府对高校的专业设置、招生、人事机构设置、收入分配、投资和基建等方面统得过死,从而增强高校的办学活力和动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潜力,提高办学效益,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2、要改革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高校内部旧的管理体制能否转换,这不仅关系到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程度,更重要的是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高校的潜力很大,但并没有全部挖掘出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旧的内部管理体制造成的。因此,要改革,特别是要抓好人事管理制度和奖金分配制度的改革。 要改革人事管理体制。长期以来,高校的人事制度,就是易进难出,一潭死水,造成了教学人员与非教学人员、教师与学生的比,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比例。由于人事管理体制统,得太死,加之没有实行严格的“四定一聘”岗位责任制.因此,造成了职责不明,人浮于事,浪费人才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尽快改革旧的人事管理体制,建立起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人事交流制度,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挖掘高校潜力,并把富裕的师资力量用来支持社会办学和科研,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要改革奖金分配制度。多年来,奖金平均主义的分配办法,在大多数高校中占主导地位,这种分配方法,在教职工思想上影响很深,并且已形成一种自然政策,它严重地束缚了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高校的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地建立多劳多得,有突出贡献的受重奖的配套激励机制,和奖勤罚徽的政策,取代平均主义,这样才能激励大家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把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加快高校教育改革的进程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教学改革是主旋律,如何使我们教学管理体系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人才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除了要满足专业的需要外,要注意交叉学科之间的学习。必修课的设置要尽量少而精,选修课的范围要大些。

2、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我们的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习,都是知识性的,时间短,不利于深入;内容窄,只能让学生了解些简单的生产流程,达不到真正的索质提高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或者有,也只是流于式。因此,我们必须要特别重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的机会,给他们个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使他们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3、改革考试方法,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估体系。考试无论从内容到方法都应朝着有利于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向发展。考题设计要与其他学科有互动动联系。考试的方法应灵活多样,通过多方位的考核,全而对学生进行评估。通过试卷考察、动手操作(科研能力)、实际案例分析、课堂表现等方而综介考察学生,规定出各部分在评分中的介理比例。考试的方法和考試的内容应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成长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论[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2]魏伟论.人文关怀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J].教育园地,2009(6)

[3]钟晓龙.大学班级自我管理的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管德明.创新办学理念,促进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协调发展[J].江苏高教,2005(1)

上一篇:最励志的祝福短信下一篇:当前作风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