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精选8篇)
2、教师职业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A、多样性 B、专业化 C、崇高化 D、单纯化
3、教学媒体选择依据主要有教学目标和(D)A、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方法 B、教学任务,教学条件,教学内容 C、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 D、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
4、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入新里程碑。它开始施行的时间是(C)。A、38504 B、38869 C、39234 D、39600
5、直观性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是(A)。
A、演示法 B、练习法 C、读书指导法 D、讨论法
6、在合作办学,委托培养劳动用工和教师聘任等方面发生的法律责任属于(B)A、刑事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行政法律责任 D、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
7、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B)负责。A、党委书记 B、校长 C、教授 D、教授
8、“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9、根据耶基斯一的德森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在学生学习较容易的任务时,应尽量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B、在学生学习较复杂的任务时,应给学生制造更多的压力 C、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尽量心平气和的慢慢引导
D、不论学习任务难易程度如何,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都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批改 D、学生成绩与检查评定
11、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A A、对 B、错
12、辛德等人关于课程实施取向问题的研究受到了课程专家的普遍认同,他们将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D)三种。
A、协作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B、忠实取向、协作取向、创生取向 C、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协作取向 D、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1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B)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B、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C、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D、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
14、关于教师的医疗待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教师的医疗应当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
B、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修养 C、医疗机构应当对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 D、以上都对
15、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下列各项与之不符的是(D)。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道而弗迁 C、启发性原则 D、有教无类
16、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不包括(B)A、群众性活动 B、集体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17、“凡是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这体现的教育的目的是(B)。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18、颜回说:“父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B)。A、长善救失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19、以下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D)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0、2010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多样的物种,唯一的星球,共同的未来”,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A)。A、“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B、“节俭消费,崇尚绿色” C、“践行绿色消费,推进生态文明” D、“清洁、安全、绿色、可持续”
21、以下不是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是(D)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原则水平
22、(A)是针对“排斥”提出的,认为学生都应该处于同等地位,享有同等权利,消除人为障碍,是人们追求教育公平理想的具体体现。
A、全纳教育 B、教育公平C、全民教育 D、终身教育
23、“通过学习活动来完成学科教材和学习经验的融合,既突出了教材中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又强调了学生的体验及感受。”这种课程观认为课程是(C)。A、知识 B、经验 C、学习活动 D、教材
24、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为此,他提出(A)教学策略。
A、先行组织者 B、验证假说 C、意义学习D、程序教学
本题解析: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25、道德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A、皮亚杰 B、马斯洛 C、韦纳 D、柯尔伯格
26、“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德育方法中的(A)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27、美国学者傅乐(Fuller)将教师的发展分为教学前关注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教学情境关注阶段和(A)四个阶段。
A、关注学生阶段 B、生涯低落阶段 C、关注能力阶段 D、更新生涯阶段
28、班级举行清明祭扫活动属于(A)类班级活动 A、激励 B、协调 C、指挥 D、民主
29、教师备课工作包括: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和(D)A、设计练习作业 B、了解学生 C、检查学生学具 D、布置教室环境 30、下列哪个台风预警信号的出现,中小学应该停课(C)A、蓝色 B、黄色 C、橙色 D、红色
31、(B)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A、科勒 B、布鲁纳 C、布鲁姆 D、奥苏贝尔
32、下列选项中既属于教师的权利又属于义务的是(D)A、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 B、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C、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D、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33、“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34、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C)。A、认知过程 B、决策过程 C、认知方式 D、认知特征
3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由(C)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A、省级教育主管部门 B、市级教育主管部门 C、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 D、学校
36、课外辅导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是上课的(D)A、前提 B、核心 C、延续 D、必要补充
37、“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体现了――教育理念(C)A、前制度化 B、制度化 C、非制度化 D、前三项兼有
38、某学生即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自己说不好被同学讥笑,他所面临的心理冲突是(C)。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3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B)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0、学会汉语拼音会对学习英文国际音标产生干扰,这种现象叫做负迁移。A A、对 B、错
41、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与形式,使该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D)A、直观教学 B、启发教学 C、比较 D、变式
42、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就是通常所说的(B),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A、常模分数 B、常模 C、导出分数 D、分数
43、目前,课程类型名目繁多,人们划分课程类别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A)A、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44、全国人口普查从2010年11月1日到11月10日进行入户登记,此次全国范围的人口普查是第(C)次。A、四 B、五 C、六 D、七
45、杜威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B)A、对 B、错
46、某人智力年龄是15岁,实际年龄是12岁,此人的比率智商是(B)A、100 B、125 C、135 D、145
47、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48、下面关于媒体的教学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教学媒体的理论和实践是教育技术的唯一研究领域 B、运用媒体的方式、方法对教学的效果影响不大 C、能找到一种可以适合于任何教学目标的“超级媒体”
D、媒体一般是灵活的,可以相互替换的,关键是在一定条件下采用何种媒体更适合
49、人的发展是指人的――发展(A)A、身体和心理 B、智力 C、个性 D、社会性 50、2012年3月5日,省市有关部门将在英雄广场联合举行广东省全民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月暨广州志愿服务行动日启动仪式。这次活动的口号是(C)。
A、志愿 幸福 B、我志愿 我幸福 C、粤志愿 粤幸福 D、志愿服务 幸福生活
51、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是(A)A、爱国主义 B、民主主义 C、集体主义 D、国际主义
52、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把学生当做教育过程的主体和重心,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A)原则。
A、学生主体 B、因材施教 C、集体教育 D、民主公正
53、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的。自我教育能力由(ACD)等因素构成。A、自我评价 B、自我体验 C、自我激励 D、自我调控
54、“直觉的”思维特征是(C)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5、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或表达困惑,以便日后更加引起他人思考而写的文字,这称为(B)。
A、教育机制 B、教学反思 C、教学工作计划 D、教学工作总结
56、认为“设计好的课程是不能改变的,课程实施的过程应该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的课程实施取向属于(A)。
A、忠实取向 B、相互调试取向 C、创生取向 D、综合取向
57、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三方面。(A)A、对 B、错
58、“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59、我们通常所说的发现学习属于学习中的(B)学习
A、规则-例子 B、例子-规则 C、规则-原理 D、原理-规则 60.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B)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61、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中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是(ABC)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B、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C、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D、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的隐私 62、孔子的“乐教”属于德育方法中的(D)A、榜样法 B、说服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63、今年3月,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在京召开。(B)A、第十届 B、第十一届 C、第十二届 D、第十三届
本题解析:2011年3月5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64、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C)。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学费、杂费、住宿费 65、下列对于新型师生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A、尊师爱生 B、道德上相互促进 C、教学上授受关系 D、人格上平等 66、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C)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67、“情绪反应慢、能自我控制”属于哪种气质类型?(B)A、抑郁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多血质
68、教师在教育方式不当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后,小和声不堪忍受而自杀。该教师根据自身行为应该承担(D)。
A、不承担任何责任 B、承担全部责任 C、承担大部分责任 D、承担过错责任 6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由(C)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A、.省级教育主管部门 B、市级教育主管部门 C、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 D、学校 70、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这是我国(B)的雏形。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结构课程 71、1632年节课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A)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学论》 72、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D)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73、由于数学教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A、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B、低级的动机 C、高级的学习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74、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到2015年,三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B)左右。A、0.7 B、0.75 C、0.8 D、0.85 75、下列哪个台风预警信号的出现,中小学应该停课(C)A、蓝色 B、黄色 C、橙色 D、红色 76、“直觉的”思维特征是(C)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7、刘老师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决定自己是否需改善教学。这种评价类型属于(C)评价。A、诊断性 B、描述性 C、形成性 D、总结性
78、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C)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79、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理事会于2010年7月27日至28日举行特别会议,宣布《基准文件》生效,标志着ITER计划进入决定性阶段。ITER又被称作(B)计划,其宗旨是发展清洁能源。2010年12月24日,我国新一代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2010实验圆满结束。
A、人造月亮 B、人造太阳 C、蛟龙 D、天宫一号
8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B)是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重大问题 A、贯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去年7月13日,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在实施一周年之际,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有好的教师, 才有好的教育。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需要多管齐下。”该负责人表示, 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特岗计划”经费达30.5亿元, 招聘聘教教师师6600889988人人。。
同时, 积极落实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 10597名毕业生中, 90%以上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校任教。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绩效工资, 覆盖在职人员1051万人, 退休人员382万人。以“国培计划”为抓手全面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2010年, 中央财政安排经费5.5亿, 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 其中, 农村教师110万人。
另外还制定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 提出了对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 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基层教师招聘工作的人员,我觉得即便“教师招聘权归教育部门”,对一些地区来说,仍然难以解决教师短缺难题。
以笔者所在的县为例,现在全县有中小学生38 900名,教职工3 699名,按照人社部门的编制标准,我县不但教师不缺编,反而超编200多名,但实际情况是,我县教师缺编尤其是结构性缺编问题很严重。在全国范围看,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在“教师编制的总额还是人社部门说了算”的情况下,教育部门虽然有“招聘权”,但在总量控制的束缚下,很难招聘到实际需要的教师数量,甚至会因为编制已满无法继续进行招聘。
退一步讲,教师编制总额在人社部门手里,而教育部门就算完全掌握教师岗位协调的自主权,也只能是解决学校之间师资数量不均衡和结构性缺编的权宜之计。还是以笔者所在县为例,长期以来,城区学校之间、城区与乡镇学校之间、乡镇学校之间的教师岗位协调、合理流动的权利完全由当地人社部门掌握,教育部门进行正常的教师岗位协调或教师流动犹如“戴着镣铐跳舞”,严重制约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原本就短缺的师资问题更加“雪上加霜”。
由此可见,解决教师短缺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应该给予教育部门教师招聘编制数量和岗位协调的自主权,按实际需要招教师,按学校需求进行岗位协调,唯有如此,才抓住了解决教师短缺问题的“牛鼻子”。
把“分层教学”当成 “因材施教”,是个美好的误会
近期,看到有不少文章把“分层教学”当成“因材施教”,认为分层走班制是在更大范围内的分层,也是更大范围的因材施教。但是分层教学真的是因材施教吗?
分层教学以智力测验和成绩为依据,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因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更加便利。但是在分层之后的班级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更加明确,学生更加同质化。教师可能会更不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更不知道自己班级内学生的差异性,故而在分层之后的教学班内,因材施教会比过去做得更差。
之所以有人把分层教学当成是因材施教,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误以为把学生分成几类进行教学就是因材施教了。事实上,人与人的差别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仅按照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四类,然后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实际上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这不仅不是因材施教,反而是更加静态地看待个人发展能动性。
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要对学生本身非常了解,知道学生的思维特征、知识水平,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个人学习和教学目标相接近。而无论是走班制分层,还是班级内分层,都是依据学生现有的水平来设计目标,缺乏对学生的深刻了解。
更为重要的是,无论学习和教学有多少个目标,在高考目标的限制下,分层教学很容易变成“慢班”和“快班”,这样的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相去更远。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A.《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 B.《幼儿园教育纲要》 C.《幼儿园工作规程》 D.《幼儿园管理条例》
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通过双生子实验证明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生理成熟因素
3.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出现差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 B.家长教育程度的差异 C.家长教育能力的差异 D.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
4.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是()A.欧文的幼儿园 B.奥伯林的幼儿园 C.福禄贝尔的幼儿园 D.别茨考伊的幼儿园
5.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A.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B.家长与教师作为平等的教育主体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 D.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 6.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A.情境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B.逻辑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C.对话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D.连贯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7.幼儿在认识“方”“万”和“日”“月”等形近符号时出现混淆,这是由()所致。A.观察的无序性 B.观察的目的性不够 C.观察的跳跃性 D.观察的细致性不够
8.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应,这是()A.条件反射 B.重学记忆 C.习惯化 D.有意记忆
9.直观行动思维的典型方式是()A.认知地图 B.探试搜索 C.尝试错误 D.顿悟
10.当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A.怀抱反射 B.抓握反射 C.觅食反射 D.吸吮反射
11.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B.比纳—西蒙量表
C.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D.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1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朱熹
13.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 B.实验法 C.质的研究 D.行动研究
14.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讲习会”的教育家是()A.洛克B.欧文 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
15.幼儿对美的东西总喜欢动手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这说明幼儿的审美感知()A.具有丰富的感受性 B.具有行动性 C.具有丰富的创造性 D.具有表面性
16.我国幼儿在园的年龄范围是()A.3~6岁 B.2~6岁 C.4~6岁 D.3~7岁
17.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意外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所产生的特别紧张的情绪体验属于()A.热情 B.心境 C.应激 D.激情
18.用腋下表给婴幼儿测体温,表示发烧的度数是()A.35℃ B.36℃ C.37℃ D.38℃
19.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20.下列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A.启蒙教育 B.义务教育 C.基础教育 D.全面发展的教育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开端计划 2.质的研究 3.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发育 5.社区学前教育 6.注意转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1.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2.性格有哪些特性?
3.蒙台梭利将幼儿发展分为几个敏感期? 4.幼儿想象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简述学前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特点。2.简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因。
五、分析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7分,共14分)
在“照相馆”活动区里,老师投放了玩具照相机、相册、镜子、裙子等材料,引来了很多小朋友。参与照相的幼儿摆出各种姿势,对照相过程乐此不疲,活动区一度出现了较为混乱的场面。为了找出问题的原因,老师便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幼儿园所在社区的一家照相馆,了解了照相馆里的区域划分、物品摆放、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等。回到幼儿园里,老师立即组织幼儿结合自己的“照相馆”进行讨论,看看自己的照相馆和社区的照相馆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经过认真讨论,幼儿发现应该把“照相馆”设置成几个功能不同的小区域,还应该增加材料等。
接下来,孩子们纷纷从家里带来各种材料,把“照相馆”分成了四个小区域,工作人员也各行其事,活动有序而深入地进行,没有了拥挤、争抢角色的现象。
1.你认为幼儿园开展的照相馆游戏属于什么游戏类型?并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应如何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
2.结合材料谈谈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幼儿园管理条例》。
2.D【解析】格塞尔的双生子实验证明生理成熟因素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3.D【解析】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引起儿童身心发展出现差异性的物质基础。4.C【解析】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是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勃兰根堡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5.B【解析】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都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6.A【解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情境言语的比重不断下降,连贯言语比重不断上升,逻辑言语与对话言语的比重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7.D【解析】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看得不细致是幼儿的特点和突出问题。8.C【解析】习惯化是对外源刺激的反应强度随该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以至消失,停歇一定时间后遇同样刺激又恢复反应的现象。当婴儿注意一个对象时,他的心率会放慢且会将头转向刺激源,但当同一个刺激持续呈现的时候,婴儿的心率就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或将头转开。
9.C【解析】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和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直观行动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
10.B【解析】当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抓握反射,这种反射通常在出生后3~4个月消失。
11.B【解析】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1905年出版的比纳—西蒙量表。12.B【解析】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孟子·尽心上》中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3.D【解析】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14.D【解析】蒙台梭利是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开办“讲习会”的教育家。
15.B【解析】美本身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而幼儿一般通过感知、交往和操作活动得到美感。幼儿感知事物时,总喜欢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甚至抱一抱、亲一亲,手舞足蹈。幼儿是在“活动”中感知美,而不是“静静地”品味美。
16.A【解析】我国幼儿的在园年龄范围是3~6岁。17.C【解析】应激是对突发事件的一种反应。
18.D【解析】儿童体温(以腋下温度为准)超过37℃可认为发热,体温在37℃~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4℃为高热,40.3℃以上为超高热。新生儿负责大脑体温调节的中枢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有时体温高于37℃,但在37.5℃以下,仍为正常体温。
19.B【解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20.B【解析】目前我国还没有把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畴之中。
二、名词解释
1.开端计划是美国自1965年起按照国会通过的一项法律开始实施的,该计划以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为主投入资金,由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家庭条件不佳的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
2.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
3.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4.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脑的发育、生理发育等。
5.社区学前教育是指在我国以学前儿童及其家庭为对象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优生优育优教活动,目的在于尽可能使社区所有学前儿童获得良好的教育与发展。
6.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中去。
三、简答题
1.(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2)提倡终身教育;(3)倡导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现代化。2.(1)性格的完整性;(2)性格的复杂性;(3)性格的稳定性;(4)性格的可塑性。3.(1)秩序敏感期;(2)细节的敏感期;(3)行走的敏感期;(4)手的敏感期;(5)语言敏感期。
4.(1)主题与时间不稳定,易变换;(2)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3)缺乏计划性和预定的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过程本身;(4)想象的创造成分还保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不能在语词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想象。
四、论述题
1.整个幼儿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能力不高,仍处于学习评价和自我评价的阶段,其自我评价表现出以下特点:
(1)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的评价。幼儿初期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往往都是成人简单的复述,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性评价。
(2)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幼儿基本上是对自己的外部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而不能深入到对自己内心品质进行自我评价。
(3)从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不是从具体事实出发,而是从情绪出发,带有主观片面性。
2.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主要原因如下:
(1)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生理、认知、社会性、自我表现发展的需要);(2)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主动性活动、独立性活动、创造性活动);(3)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情绪情感的发展)
五、分析应用题
幼儿园开展的照相馆游戏属于角色游戏。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应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参加游戏,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2)以间接指导为主;
幼儿的游戏是对幼儿生活的反映,其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和源泉。教师要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的游戏,以间接指导为主。
(3)按游戏发展规律和游戏类型不同而指导。
由于不同的游戏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对游戏的指导还应考虑到游戏的种类和特点。
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环境的教育意义
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特别是幼儿精神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扩展到社区的大背景下进行,充分利用社区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不仅扩大了教育的空间,也使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
(2)社区资源的教育意义
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教育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多方面的支持。
(3)社区文化的教育意义
社区文化无形地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优秀的社区文化更是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一般来说,文化和文明程度较高的社区,幼儿园的园风相对较好,教育质量也相对较高。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真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 B.实验法 C.质的研究 D.个案研究
2.下列关于错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错觉就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 B.错觉的产生是由于个人心理原因 C.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
D.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 3.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性 D.注意转移
4.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是()A.机械识记 B.形象记忆 C.意义识记 D.语词逻辑记忆
5.对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的行为进行研究时,常用的方法是()A.实验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问卷法
6.下列选项中被称为感觉运动游戏的是()A.玩沙和玩水的活动 B.与视觉、听觉相关的活动 C.与嗅觉相关的活动 D.与味觉相关的活动
7.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容易辨别的是()A.正方形 B.三角形 C.梯形 D.圆形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托儿所保教任务的是()A.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B.对幼儿进行适宜的艺术陶冶 C.教幼儿认识简单的字 D.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9.下列选项中适合对学前班幼儿进行教育的做法是()A.应该开始学习汉语拼音
B.每天至少上三节课以适应小学教学 C.可以用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 D.与幼儿园大班没有根本的区别
10.个体所有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人的()A.性格 B.能力 C.个性 D.气质
11.下列选项中符合婴幼儿心率特点的是()A.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B.年龄越小,心率越慢 C.时常忽快、忽慢 D.时常停止
12.婴儿“认生”一般发生在()A.1~2个月 B.2~4个月 C.6~12个月 D.10~12个月
13.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开始发展的时期是()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4.我国农村不发达地区为了适应所在地区园舍缺乏、设备不足、适龄幼儿多的特点而采取的农村社区学前教育形式是()A.二部制幼儿园 B.完全幼儿园 C.学前班 D.巡回辅导班
15.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A.感觉 B.知觉 C.刺激 D.表象 16.下列最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是()A.角色扮演法 B.行为操练法 C.发泄法 D.表扬鼓励法
17.实现游戏化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游戏活动的()A.自主化 B.社会化 C.虚构化 D.教育化
18.提出“白板说”的思想家是()A.华生 B.洛克 C.卢梭 D.格塞尔
19.婴儿获得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是()A.0~1岁 B.1~1.5岁 C.1.5~2岁 D.1.5~2.5岁
20.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性格 2.幼儿园课程 3.手眼协调 4.敏感期 5.想象
6.儿童发展的危机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1.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发展有哪四个基本要素?
2.如何辨别把握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一般性与个别性的关系? 3.学前儿童兴趣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4.陈鹤琴的“五指活动”包含了哪些教育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简述学前教育各层次目标制定的基本策略。2.简述幼儿园活动的类型。
五、分析应用题(共14分)新学期开始了,鹏鹏和明明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幼儿园。鹏鹏出身于农民家庭,而明明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有人说,明明将来肯定比鹏鹏有出息。
请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以上是质的研究的定义。
2.C【解析】由于儿童发展水平不一样,错觉也存在个体差异性。3.A【解析】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4.D【解析】语词逻辑记忆也称逻辑记忆或词的抽象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即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
5.B【解析】观察法是对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的行为进行研究时常用的方法。6.A【解析】玩沙和玩水既可以锻炼幼儿的感知觉能力,又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属于感觉运动游戏。
7.D【解析】对幼儿来说,对不同的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8.C【解析】教幼儿认识简单的字不是托儿所的保教任务。9.B【解析】学前教育应注意与小学的衔接。10.D【解析】气质是个体所有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1.A【解析】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心脏发育不完全,心肌收缩能力较弱,主动脉口径相比肺动脉小,故每搏输出量比成人少,因而只有增加搏动频率才能适应机体组织的需要。因此,年龄越小,每分钟心率、脉搏次数越多。
12.C【解析】婴儿“认生”一般发生在6~12个月。
13.A【解析】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幼儿阶段是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开始发展的时期。
14.C【解析】农村在没有幼儿园的地方可建立学前班,目前,学前班是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
15.A【解析】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16.B【解析】行为操练法最有利于儿童亲身体验,内化行为规则。
17.D【解析】教师将教育内容融入游戏中,才能真正贯彻游戏化的教学方法。18.B【解析】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19.D【解析】婴儿最初的语音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1.5~2.5岁是婴儿获得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
20.A【解析】发展的关键期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提出来的。
二、名词解释
1.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是指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包括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3.手眼协调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动作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4.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5.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6.儿童发展的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
三、简答题 1.(1)成熟;
(2)练习和习得的经验;(3)社会性经验;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年龄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各个阶段中既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每一个阶段里总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从总的发展过程来说,这些阶段的先后次序和时距大体上是恒定的。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从一定年龄阶段中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特征中概括出来的,因此它只能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趋势,而不能代表这一年龄阶段中每个儿童所有的心理特征。
3.(1)兴趣比较广泛但不稳定;(2)兴趣比较肤浅且容易变化;(3)兴趣表现出年龄差异和个别差异。4.(1)儿童的健康活动;(2)儿童社会活动;(3)儿童科学活动;(4)儿童艺术活动;(5)儿童文学活动。
四、论述题
1.(1)把目标的制定当作幼儿园教育过程的起始环节,目标的确立要先于过程。(2)目标的内容包括认知、情感、技能三个领域。目标的内容要全面,要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
(3)目标主语要统一,表述要前后一致。目标主语最好以幼儿“行为发展目标”提出,这样有利于教师始终围绕“如何促进幼儿发展”来选择适宜的教育策略与手段。
(4)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目标制定的越明确、具体,实施起来就越容易,这样也更有利于活动之后目标评价的进行。
(5)目标制定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只有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和方向。
(6)目标制定要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制定目标时要考虑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和发展目标,尽量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7)目标制定应体现幼儿园整合课程的特点。幼儿教师要深入分析具体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从所教领域出发,挖掘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潜质。
(8)目标制定适宜幼儿的发展需要。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制定目标,让孩子有更多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的学习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2.(1)生活活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包括进餐、饮水、睡眠、关系、如厕等,所占时间约为幼儿在园生活时间的一半。
(2)保育活动。保育是指幼教机构中教养人员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从事的卫生保健和安全防护工作,保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
(3)教育活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4)一日活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接待幼儿入园、早操、教育活动、间隙活动、自由游戏活动、进餐、睡眠、午点、离园、晚间活动、盥洗等。
(5)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和成长。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象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
五、分析应用题
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生理成熟主要是按照遗传的程序进行,但是环境对生理成熟也有相当有力的影响。
(2)遗传素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幼儿心理的影响。环境可以对遗传因素起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环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因素及幼儿的生理成熟进程。
教育综合知识
一、选择题(1分1小题,共50题50分)
1.2017年10 月31日,习近平率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只有________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A.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B.奋勇前进、勇往直前 C.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D.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2.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中提出,要推行_________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
A.教师考核管理
B.教师聘任管理
C.师德师风一票否决
D.师德考核负面清单
3.2017 年11月23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建中国制造________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对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加强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A.2035
B.2050
C.2020 D.2025 4.2017年12月6日,______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家纷纷对此举表示反对,认为这将危及到该地区的稳定。
A.美国
B.欧盟
C.俄罗斯
D.法国 5.2018 年1月9 日,朝韩高级别代表团如期在板门店“利平之家”举行会谈。双方就_______的相关事宣达成一致。
A.朝鲜参加平昌冬奥会
B.离散家属团聚 C.举行军事部门会谈
D.朝鲜半岛无核化
6.《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其教师资格将依法_____。
A.取消
B.注销
C.撤销 D.吊销 7.关于《教师法》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教师法》1994 年1月1日起实施
B.《教师法》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教师的单行法规
C.《教师法》仅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
D.《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8.《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末成年人免费开放的场所不包括_____。
A.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B.体育场馆
C.图书馆
D.儿童活动中心
第 1 页,共 7 页
9.“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这是_____时期的选官制度。
A.西汉
B.东汉
C.魏晋南北朝
D.唐朝 10.近代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巴洛克“音乐之父”是______。
A.匈牙利的李斯特
B.德国的巴赫
C 奥地利的舒伯特
D.奥地利的贝多芬 11.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______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相当于
B.略高于
C.不低于
D.略低于 12.相关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结构中特别重要的“四心”是指_________。A.责任心、自信心、合群心、自尊心
B.责任心、自信心、宽容心、自尊心 C.责任心、自信心、宽容心、合群心
D.宽容心、自信心、合群心、自尊心 13.不同的焦虑水平会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难度小的学习内容,______较好。
A.焦忠水平低
B.焦虑水平高
C.中等水平的焦虑
D.正常焦虑 14.“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情绪状态属于________。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15.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其中,本我遵循________原则。
A.快乐
B.现实
C.良心
D.自我理想 16.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________。
A.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B.比纳一西蒙量表 C.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D.韦氏幼儿智力量表 17.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被称为“曲圣”。其代表作是_______。
A.《墙头马上》
B.《待女离魂》 C.《汉宫秋》
D.《窦娥冤》 18.我国_______中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活动。
A.春节
B.端午节
C.元宵节
D.中秋节 19.由我国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撰写的世界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_______。该著作也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 20.1764年,英国织布工_______发明了名为“珍妮”的手摇纺纱机。
A.哈格里夫斯
B.拉马克
C.史蒂芬森
D.珍妮
第 2 页,共 7 页
21.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曾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A.苏霍姆林斯基
B.伏尔泰
C.卢梭
D.杜威 22.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前夕,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_______”的好老师。
A.有文化、有纪律
B.有文化素养、有爱心耐心 C.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D.有知识、有爱心
23.2018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要将学习贯彻总书记对教师的股切希望和要求作为_______首要任务和重点内。
A.教师终身学习B.教师师德教育
C.教师专业发展 D.教师以德施教 24._______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A.布鲁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卢姆 2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______。
A.逻辑思维
B.发散思维
C.求新思维
D.形象思维
26.长期致力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停止思考几天之后,突然有了解决的办法。这属于_______。
A.知觉模式
B.功能固若
C.原型启发
D.酝酿效应
27.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称为()
A.重组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同化性迁移
D.排列性迁移 28._______是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 加策略。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
29.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开放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基于_______的典型教学模式。
A.建构主义
B.认知主义
C人本主义
D.行为主义
30小华为了得到妈的表扬和奖励,最近学习很刻苦,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这主要是受到了_______内驱力的影响。
A.附属
B.认知
C.自我提高
D.他律 31.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________。
A.尝试一错误说B.认知一发现理论C.联结一认知理论D.有意义一接受学习理论 32.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________。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第 3 页,共 7 页
33.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是________的社会活动。
A.创造物质财富
B.创造精神财富
C.培养人
D.培养年轻一代 34.教育与生产劳动由紧密结合走向分离是在________。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5.关于孔子,论述正确的观点是________。
A.法家学派创始人
B.著有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学记》 C.秦国时期最伟大的教育家 D.我国私人办学的创始人
36.关于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因,马克思的观点是_______。
A.人的身心发展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 B.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C.人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直接动因 D.环境因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37.关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方略和措施,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
A.提高认识是启动点
B.加大投入是物质保障 C.发展学生智力是核心内容
D.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是关键 38.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提出,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_______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A.德智体
B.德智体美
C.德智体美劳
D.德智体劳 39.我国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不包括_______。
A.生理成熟期提前 B.自我意识减弱 C.学习目的实用化 D.心理问题增多 40.具有“表扬可能宠坏儿童,所以很少给予儿童表扬”典型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_______。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溺爱型 41.关于我国学制,表述正确的观点是_______。
A.我国古代学制萌芽于商朝
B.壬寅学制是由中央政府颁布并得到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C.壬戌学制规定课程无男女校的区别
D.1996年《中华年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专门规定了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 42.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目标属于_______。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第 4 页,共 7 页
C.过程与方法目标 D.能力目标
43.属于相对评价的是______。
A.高中毕业会考
B.全省教师招聘考试 C.教师资格证考试
D.计算机等级考试
44.“教育目的应该由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是_____观点。
A.洛克
B.孔德
C.柏拉图
D.涂尔干 45.关于德育工作表述,不正确的观点是_____。
A.“学会学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B.班级教育活动属于德育途径中“实践育人途径” C.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D.“一分为二”看待学生是贯彻长善救失原则的基本要求 46.关于班集体形成与培养表述不正确的观点是_____。
A.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班主任要大胆使用积极分子并将其培养成为班级的领导核心
C.面对教育基础比较差的班级,班主任首要工作是建立正常的班级秩序 D.所有的班级舆论都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47.李老师善于通过微信、QQ、博客等途径做学生班级工作。李老师扮演的角色是_____。A.班级管理的设计师
B.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C.优良班风的培养者
D.协调多方关系的艺术家 48.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不包括_____。
A.学制
B.课程理论
C.儿童观
D.课程传统 49.终身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是_____。
A.自我导向学习
B.家校合作学习
C.在职合作学习
D.传递接受学习50.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_____。
A.自我教育
B.师范教育
C.在职培训
D.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二、简答题
1.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按照现代德育要求,孔子在教育颜回的过程中遵循了哪条德育原则,贯彻该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创新教育核心,简述影响学生创造力因素。
第 5 页,共 7 页
三、辨析题(4分1小题,共3题12分)
1.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而讲授法则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方法。
2.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在头脑内反复思考身体动作的进行过程。这表明在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反馈因素很重要。
3.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强化就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三、论述题(本题13分)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请结合实际,论述一条现代合格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
四、案例分析(本题15分)【案例材料】
第 6 页,共 7 页
初二学生明明,父母在外打工,平常都是60多岁的爷爷照顾他和妹妹生活,明明性格内向,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差。最近一段时期,明明上班主任张老师的数学课时,经常迟到、打瞌睡、做小动作、课堂作业不会做。为此,张老师非常生气,在班上多次“爆粗口”,公开批评明明,并且迁怒其他同学。有一天,明明又迟到了,张老师不禁火冒三丈,揪着明明的耳朵,把他弄到教室讲台前,当着全班学生面,对其训斥道:“你就是个弱智、白痴,读书简直浪费时间和金钱,以后不会有啥出息,还不如早点退学回家”。听到这种伤人的话,明明哭了,就与张老师吵起来了,说张老师不尊重学生,是个不合格的老师。其他同学对张老师的骂人行为非常不满,私下给张老师起了个外号——变态老师。期末考试结束后,张老师在对明明的操行进行评定时写道:该生智商较低,学习不努力,经常不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成绩差,读书不会有出息,建议下学期不要来校读书。看到张老师的评语后,明明爸爸把明明打了一顿,并在过完年后,带着明明外出打工去了。【问题】
请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请根据教师职业造德,分析张老师违反哪些教师职业行为规范?(4分)2.请价据教育学理论,阐述班主任进行操行评定时,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6分)3.请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阐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教学措施。(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是()。
A.非形式化教育
B.形式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制度化教育
2.在世界教育史上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普通教育学》
D.《实验教育学》
3.提出“教育即生长”思想的是()。
A.苏格拉底
B.杜威
C.康德
D.斯宾塞
4.学生是以系统学习()为主。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活经验
D.实践经验
5.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可以说是最早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6.教师和学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学校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班级组织
D.集体
7.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的()。
A.班级管理能力
B.终身学习能力
C.学生管理能力
D.教育教学能力
8.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课堂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活动教学
9.把“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价值取向的依据是(。)
A.综合发展的理念
B.优先发展的理念
C.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D.快速发展的理念
10.教师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反映了教育()。
A.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B.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C.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
D.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11.提出“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是()。
A.梁启超
B.蔡元培
C.陈鹤琴
D.陶行知
12.个体心理发展遵循着颇为一致的规律.表现出与他人一致的共同性,但又表现出相对特殊性。这体现了个体心理发展的()。
A.阶段性和连续性
B.方向性和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3.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生要区别之一是()。
A.学习使人类获得了经验
B.学习使人类行为发生了持久的变化
C.人类学习以语言为中介
D.在人类的整个活动中都贯穿着学习
15.“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持这一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布卢姆
D.加涅
16.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A.举一反三
B.触类旁通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
17.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现象,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根据遗忘曲线所揭示的遗忘规律,学生的复习应做到()。
A.及时复习
B.短时复习
C.过度复习
D.集中复习
18.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掌握道德知识
B.陶冶道德情感
C.锻炼道德意志
D.训练道德行为
19.在认知风格研究中,威特金认为,具有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学生更可能选择的学科是()。
A.语言学
B.建筑学
C.艺术
D.数学
20.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的研究中发现,要使学习效果最佳,一般而言,动机应该维持在()。
A.最高水平
B.较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较低水平
21.处于基本法地位的教育总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2.与道德和宗教相比较,现代法律以什么为本位?()
A.权力
B.约束力
C.权利
D.义务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这条规定属于()。
A.禁止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权利性规范
D.强制性规范
24.教育法规的调整对象是()。
A.教育活动
B.教育行为
C.教育关系
D.教育法律责任
25.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学校有权对有违法行为的教师()。
A.追究民事责任
B.追究刑事责任
C.进行行政处罚
D.给予行政处分
26.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公民属于()。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有民事行为能力人
27.在学术著作中对教育法规所做的解释是()。
A.司法解释
B.行政解释
C.地方解释
D.学理解释
2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权在()。
A.国务院
B.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9.从教育法律关系上来看,教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允许或要求的限度行使教育职权属于()。
A.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
B.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C.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
D.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
30.“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哪项要求的具体体现?()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二、判断分析题。请判断每小题的正误,在答题卡题号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无论正误,均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1.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
32.义务教育的享有具有非自愿性。
33.技能是通过感知而自动化的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
34.学校对学生负有监护责任。
35.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的影响更具深广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简述班级管理的内容。
37.简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至少列举三个)
38.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有哪些?
39.简述在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实现过程中道德因素的影响。
40.简述学校事故的基本内涵。
4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四、论述题(10分)
42.联系实际谈谈影响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五、分析说明题(10分)
43.老师问:“由两个1组成的最大数字是多少?”学生答:“11。”老师又问:“由三个1组成的最大数字是多少?”学生答:“111。”老师再问:“由四个1组成的最大数字是多少?”学生答:“1111。”第三个回答显然是错的,因为11的11次方要比1111大得多。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必备考点九)
考点1 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迫使清政府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采取了“废科举,兴学校”的措施。
2.我国近代史上最早制定的系统的学制是 1902 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颁布的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秘籍】
用”的思想。
14.1985 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了“四有、四爱、两精神”,规定了地方承担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15.1986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根本大法。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具有公益性、统一性、强制性三个基本性质。
16.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两基、两全、两重”。两基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全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重指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
17.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8.2001 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19.2010 年 6 月 21 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根据《中长期规划纲要》,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1.《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学制方面的主要发展任务:(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2)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4)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6)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7)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一、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
1.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3.认识心理异常现象;
4.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二、简述团体辅导的功能
1.在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
2.经验与感受的分享:在团体中,每个成员的问题被泛化与减弱了,这种经验的分担,具有治疗性功能;
3.多元的价值观与信息的冲击:团体成员有着不同的背景、经验和观点,能互相启发; 4.反馈的功效:团体辅导能提供给成员丰富的接受反馈的机会; 5.现实生活的实验室:团体辅导提供成员在一个与真实生活类似的情境中,接受多元的刺激,来学习面对、处理自己的困难与问题;
6.经济效益:团体辅导节省时间和人力。
三、试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认知法。这种方法主要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1.阅读和听故事;
2.录音录像:让学生看富有教育意义的录音录像; 3.艺术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4.联想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来训练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故事接力等。
(二)操作法
1.游戏;
2.作业:借助练习、劳动、手工等各种作业; 3.心理测验;
4.讲演:事先准备和即兴发挥,可以训练口才,培养机智,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5.唱歌:调动情绪,引起共鸣。
(三)讨论法
1.专题讨论:针对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新学期,讨论如何适应环境;考试前,讨论如何是克服考试焦虑;放假前,讨论如何度过假期。
2.辩论; 3.脑力激荡;
4.配对讨论:两个人先讨论,得到结果,再与另两个人的意见写上,形成四个人的意见,再与另四个人一起协商,获得八个人的结果。
5.六六讨论:分组讨论,每组六人,每人发言一分钟,人人参与且省时的讨论方法。6.意见箱:要求学生平时将意见或问题投入意见箱,在上心理课时,想全班宣读,共同讨论。
(四)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
1.哑剧表演:老师提出主题或情景,让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例如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赞美别人的情景,促进非言语沟通。
2.空椅子表演:一个人表演,适合于社交困难的学生。如与异性交往困难。
3.角色互换:参与的人有两个或更多。如一个人扮演失败者,一个人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和角色。
4.双重扮演:要求两个学生一起表演,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有问题的学 生表演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什么,这样可以重现事实,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5.改变自我:让学生扮演自己改变后的情况。例如,多动学生,扮演改变后不再多动。6.魔术商店:老师扮演店主,学生扮演买主,贩卖理想、健康、幸福、财富等,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及原因,老师问愿意拿什么来交换。
(五)行为改变法:利用行为强化的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行为或消除不良行为。
1.奖励与惩罚; 2.示范学习; 3.肯定性训练; 4.果敢训练。
四、试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和程序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保密性原则; 5.教育性原则; 6.最佳经济原则。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程序:
1.确定心理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学生基本情况:如个人简介、家庭生活情况、生理状况、重大事件等; ② 智能状况及教育建议; ③ 个性特征及培养建议;
④ 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建议; ⑤ 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⑥ 职业能力倾向分析。2.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 3.结果解释与教育建议 ① 计分; ② 结果解释;
③ 提出教育培养建议。4.建立心理档案
① 设计心理档案的格式:可以采用文本的形式或电脑软件的形式; ② 将信息录入或填写。
五、简要说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2.学生主体性原则; 3.参与性原则; 4.民主性原则; 5.差异性原则; 6.多样性原则;
7.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原则。
六、简述发展性咨询的特点
1.咨询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学生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咨询的对象是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但在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心理素质尚待完善;
3.重视发展的原则,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4.发展性咨询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总体目标和实施过程中;
5.发展性咨询着重解决的是引导学生在一个更新层面上的自我认识,开发自我潜能,突破自我认识的局限性,使学生自信心和能力上有新的发展。
七、简述适应性咨询的特点
1.咨询的对象是在适应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人;
2.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或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正常需要与其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冲突,大部分工作时在咨询对象的认识水平上加以帮助;
3.强调教育的原则,重视咨询对象理性的作用;
4.适应性咨询的工作侧重于学习指导、交往指导、生活指导等方面,主要解决学生在这些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5.适应性咨询伴随学生学校生涯的整个过程,指导他们完成各年龄段的自我发展任务。
八、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2.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3.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
4.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九、使用奖励和惩罚应注意什么?
(一)使用奖励应注意:1.多注重精神奖励;2.少用实物奖励,更忌用贵重物品奖励;3.不要滥用奖励,要让孩子体会到只有经过努力,有了进步或表现良好,才能获得奖励。
(二)使用惩罚应注意:1.惩罚要温和;2.惩罚要适度;3.惩罚要明理。
十、心理辅导人员应具备的专门素养
(一)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3.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隐私; 4.量力而行,谨慎从事; 5.虚心学习,认真钻研。
(二)专业知识素养:
1.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专业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医学等知识);
3.专业技能(心理测量的技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技能、设计与实施个案辅导的技能、心理辅导的面谈技能、心理矫正与治疗技能)
(三)心理品质素养: 1.敏锐的观察力; 2.良好的记忆力; 3.丰富的想象力; 4.创造性思维; 5.语言表达能力; 6.诚挚的同情心; 7.浓厚的兴趣; 8.坚强的意志。
十一、如何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
1.适当运用心理防御机制; 2.正确看待挫折; 3.正确认识自己;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十二、如何注意用脑卫生?
1.适度用脑;2.保证睡眠,起居有规律;3.注意营养;4.学会科学的休息方法。
十三、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2.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3.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4.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十四、试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1.讲授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和学科渗透等形式,以小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认识指导法:旨在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和水平,如指导阅读、举办故事会、参观访问、课堂讨论、自我表述和自我评价等;
3.活动体验法:即通过亲身参与,加深体验,以丰富和发展小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如做游戏、示范表演、实地观察、写作文、谈感想、绘画、演讲等;
4.行为改变法:即在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鼓励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行为训练、行为塑造、榜样示范和游戏性的奖励与惩罚,以达到良好行为养成和强化的目的;
5.自我调控法:即通过引导小学生自我教育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利于增进心理健康,如鼓励和要求小学生写日记、周记和小结,适当组织展览,谈收获、体会、感受等。总之,各种方法都有其实用性,也有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灵活掌握,综合运用。
十五、试述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1.遗传:在心理障碍中,尤其是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遗传占有重要地位。
2.其他生物学因素:除了遗传之外,病菌、病毒干扰、大脑外伤、化学中毒、严重的躯体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
(二)心理因素
1.早期经验:童年的经验对个体心理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可以追溯到个体早期的经历,都源自于早期的矛盾和冲突。
2.人格特征:同样性质和强度的刺激,作用在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体身上,其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研究表明,各种精神疾病,特别是神经官能症往往都有相应的特殊人格为其发病基础。
3.心理冲突:主要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三)社会环境因素
1.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生活事件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生活事件会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因此它是预测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2.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① 家庭环境:家庭在儿童性格形成及心理成长中有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家庭成员的榜样等来实现的,其中教养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② 学校环境:一方面,教育体制、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制度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同伴关系等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③ 社会文化;④ 生态环境因素。
十六、简述影响效度的因素
1.测验题目的质量(难度、区分度等)2.施测的条件(环境、被试等)3.测验长度
4.被试自身的影响因素
十七、简述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
1.信息的收集 2.心理的诊断 3.信息的反馈 4.确立咨询目标 5.帮助和改变 6.结束
十八、简述心理咨询的一般过程
1.开始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三项,即建立咨询关系、掌握来访学生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诊断。
2.指导与帮助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有三项,即制定咨询目标、选择咨询方案、实施指导与帮助。
3.巩固与结束阶段:这一阶段心理咨询的工作时巩固效果和追踪调查。
十九、名词解释
1.网络综合症:是玩网络成瘾所致的症候群,初时表现为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以后可发展为躯体依赖,多表现为平时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
2.失眠: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常表现为难以入眠、不能入眠、维持睡眠困难、过早或间歇性醒来而引致睡眠不足。
3.健康:是一种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4.社交恐怖:主要是指害怕出现在众人面前,回避与别人谈话,特别的对于被人注意更为敏感的一种心理障碍,他们不敢到公共场所,是一种缺乏自信的心态,害怕自己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怕跟别人对视、怕引起别人的注意。
5.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
6.心理障碍:也叫精神障碍,是指由不良因素引起的各种心里异常现象,如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人格障碍、行为异常及各种精神疾病等。其本质是由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心理活动异常,以致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贻害公众、家庭和自身。
7.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①身体、智力、情绪适合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8.厌恶疗法:是将某些不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与来访者需要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其本质是建立一种新的条件反射,用来对抗原来的不良行为,最终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9.心理辅导活动:就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专门活动。
10.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是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人员,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的过程。
11.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或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受暗示者的心态改变是下意识的,其受影响的过程是不自觉的。
12.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增进心理健康水平为 目的的教育活动。这种课程主要是以班级活动的形式而展开,有时又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它面向全体学生,属于发展性教育。
14.精神分析疗法:把来访者所不知晓得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前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召回”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以便使症状消失。
15.观察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到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方法。
【2024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推荐阅读:
2024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六06-28
2024山西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专业知识06-27
2024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体育基本知识道)06-17
2024教师招聘11-12
艺术基础知识教师招聘09-30
2024教师招聘时事政治06-04
教师招聘考试法律知识06-22
美术教师招聘专业知识整理05-28
体育教师招聘专业知识考试题目09-08
2024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