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陕西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精选9篇)

陕西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篇1

评建工作简报

2006年第1期(总第1期)

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06年6月26日

本期要目

● 迎评促建号角起

厉兵秣马战鼓催

——学院隆重召开迎评促建动员大会

● 院领导带头抓落实

专题研究部署工作

★工作指南★

● 评建工作第一阶段工作任务及日程安排 迎评促建号角起

厉兵秣马战鼓催

——学院隆重召开迎评促建动员大会

6月21日下午,我院隆重召开了迎评促建工作动员大会。大会由院党委书记李天祥同志主持,院长彭三民同志作了动员报告,院党委副书记张兴邦、张素丽,副院长李耀辉、杨建勋、董六纪等同志出席了大会,全体教职员工参加了大会。这次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院迎评促建工作全面启动。

彭院长在动员报告中深刻分析了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阐述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对学院建设改革发展的重大作用,并对我院做好评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的需要;是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他强调指出,做好评建工作,对于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科学定位学院发展;加强教学建设,规范和提高管理水平,强化质量意识;凝聚人心,增强理解,增进团结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学院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契机。他讲到,要完成既定的评建目标,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要明确责任抓落实,要突出重点抓落实,要形成合力抓落实,要转变作用抓落实,要加大投入抓落实。最后,彭院长对学院评建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会上,副院长李耀辉同志对迎评促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了学院评建工作领导机构及工作职责,对评建工作6个阶段的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

最后,院党委书记李天祥同志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落实我院评建工作的各项任务,就必须做到思想认识要到位、组织领导要到位、工作措施要到位。要求广大教职员工要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牢固树立“事事都是评估内容,人人都是评估对象”的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迎评促建”工作之中;要求各极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扬“处长就是大干事”的工作作风,既当好指挥员,又当好战斗员。最后,他对抓好评建工作落实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把评建工作方针落到实处;二是要把工作机构落到实处;三是要把保障措施落到实处;四是要把检查指导落到实处;五是要把工作做实、做细。

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崔永红同志代表教职工也在大会上表了态。

(孙建华 供稿)2 院领导带头抓落实

专题研究部署工作

6月22日下午,院党委书记李天祥同志主持召开了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条件与师资队伍建设专题项目组会议,专题研究、安排部署评建工作,各负责单位和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副院长董六纪同志重点学习了学院评建工作安排意见中的任务分解有关内容,使各部门和各单位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与会人员纷纷进行了表态发言,大家一致表示要把迎评促建工作当作当前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全力以赴、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院长彭三民同志就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条件与师资队伍建设专题项目组的工作强调指出:一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评建工作;二要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三要狠抓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四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通报评建工作情况。院党委书记李天祥同志在总结会议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在工作中要讲求方法,努力提高工作水平,抓住重点,周密安排,发动群众,群策群力,打好迎评促建这一硬仗。

(王天志 供稿)

★工作指南★

评建工作第一阶段工作任务及日程安排

6月21日:

1、召开迎评促建动员会(办公室、评建办负责)。

2、布置整理动员会文件资料(办公室、评建办负责)。6月22日——6月23日:

1、评建办研究布置本月下旬工作。

2、党政各部门、各系部直属单位学习会议文件、讨论会议精神。

3、系(部)及教学辅助单位研究成立教学单位评建工作组。

4、各专题项目组、各评建工作组研究部署工作并制定评建方案,党政各部门、各系部、直属单位研究制定本单位评建落实方案。

5、召开教学单位评建工作组组长会议。

6、准备评建工作简报事宜。6月26日——6月30日

1、评建办组织有关人员外出考察。

2、处级干部培训。

3、科级干部、教研室主任及教学骨干培训。

4、选聘校内专家组成员。

5、系部上报评建工作组成员及分工。

6、各专题项目组、各评建工作组、党政各部门、系部、直属单位上报评建方案。

7、编辑评建工作简报。

陕西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篇2

高职专业建设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高职办学理念滞后

明确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所在。回顾一些名校的办学历史, 可以发现, 传统与变革始终是高校发展的一对矛盾。在激烈的社会环境竞争中, 一些世界著名高等院校由于固守传统的办学理念, 在一段时期内丧失了在国家大学中的主导地位, 如十九世纪的哈佛大学。此后, 恰恰由于哈佛大学不断变革, 始终坚持学术自由的理念, 不断更新自己的办学理念, 从而又恢复了特色与活力。[1]因此, 高等学府必须定位准确, 坚持思想和学术自由, 尊重教育教学规律, 形成办学特色, 根据自身的特点为社会发展服务。高职院校目前在办学设计思路方面, 依然比较传统、保守, 行政主导教学的观念没有完全改变, 影响了教学科研的创新。

2.学科专业群建设不够科学合理

学科专业群建设始终是大学的根基。所谓学科群是指由学科性质相关、研究取向相近、内在理论相通的多个学科所构成的学科体系, 每个学科群包含有若干个分支学科, 这些学科可以是同一类学科, 也可以是交叉性学科。许多高校开始探索适合自身的学科专业群。目前在该校的学科专业群建设过程中, 学科群建设单一, 学科群的认识相对模糊。尤其对于一些院系来讲, 学科群划分不明晰, 跨学科课程还不足够, 课程相互融通性也不强。具体来说, 专业只是根据需要进行的简单凝合, 课程缺少实践性, 学科专业群特色不够明显, 规模大小不一, 缺乏稳定的大课程体系, 也没有形成适合该校的学科群专业理论作为支撑。[2]

3.专业管理思路有待进一步理清

从现有的调查来看, 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建设思路已经明确, 但是缺乏与之配套的专业发展管理体系。高职专业建设管理依然遵循行政化的管理思路。以系部领导为中心, 专业隶属于系部, 专业负责人以及教师均是由系部领导来聘任, 这为系部专业发展带来一些问题。系部负责人大多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多年, 即便是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职务, 主观上想把专业做好, 但是由于很多并不精通教学, 客观上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加之如果一些领导思路不清、专业差异或者出于私人偏好等原因很容易干扰到专业建设以及学科的长期建设和发展。由此造成事实上的专业建设混乱、人事关系复杂, 而教师碍于行政压力, 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严重阻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行政管理模式过重

从高职院校的管理现状分析, 一方面, 很多高职院校原来从事行政工作的教师大多擅长行政管理工作, 缺少机会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科研训练。但是, 随着高职院校高学历人才的不断加入, 现有的专业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对于学校发展形成了明显的不适应。长此以往, 教师得过且过, 疲于应付。另一方面, 一些系部负责人以及行政人员职责划分不明晰, 无法真正服务于教学。甚至干扰了日常的专业建设事务, 系部行政管理工作发生扭曲。这种传统落后的行政管理模式明显制约着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5.专业建设经费管理不规范

专业建设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是保障专业建设目标顺利实施的有效前提。目前在专业建设经费管理使用中缺少相应的专业建设经费实施管理细则。专业负责人在进行专业建设申报、专业建设的整体设计、专业建设完善和实施以及专业课程责任教师在完成实验、实训指导等建设项目过程中缺乏规范化的劳动报酬支付标准, 专业负责人对于各自专业建设经费的情况也缺乏了解, 专业经费的投入和使用缺少必要的监督管理。

高职专业建设管理的思考

1.实行“两条线”管理

遵循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借鉴国家级示范性高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经验, 教学和行政相对分离, 实行两条线管理, 排除系部行政工作对于教学的直接干扰。专业带头人由学校严格遴选和聘任。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减少系部人为因素变动对于专业发展的干扰, 有利于专业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 有利于增强专业带头人的积极性, 提高工作效率, 为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2.组建稳定的教学团队

由专业负责人牵头, 根据专业需要每个专业确定3-5个核心成员, 组建稳定的教学团队, 全校专兼职教师均可参加。每年定期由校长和主管校长召开专业负责人会议, 研究设定专业发展计划和发展目标。专业负责人提出学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专业人员在一起进行研讨并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避免由行政领导进行专业规划和专业设计。

3.行政服务于教学

教学、科研是学校发展的中心任务。教学系部是学校承上启下的核心部门, 可以在系部层面进行去行政化改革试点。系部主任、副主任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活动、确定教学规划以及做好教学后勤保障, 为教师提供一个教能聚神、研能有用的“比武场”和“实验所”。逐渐淡化“官本位”, 凸显“教本位”的管理模式。教学系部的专业教学运行应由专业负责人、课程责任教师、任课教师、合作单位等通过专业化的教学团队进行具体与微观操作, 尊重专业负责人在专业发展中的话语权。

4.规范教师学习培训计划

学习培训是转变高职教师理念、提高岗位教育水平的重要环节, 对于学习培训计划应出台明确的规章制度。学校、系部的各类培训应以专业课程培训和专题项目培训为核心, 明确目标项目任务, 量化管理科学, 坚持培训服务一线教师、服务专业课程的思路, 由专业负责人根据专业需求进行申报, 明确在这一过程中系部领导只起到监督作用的理念。然后由学校根据各专业发展情况以及申报条件进行横向比较, 纵横结合, 尽量避免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 更好地为专业建设发展服务。这样不仅更好地体现了公平原则, 也更加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5.规范专业建设经费使用

专业建设经费的使用应该以项目需要来配套进行。学期初, 根据专业建设计划和专业设计需求, 系部领导汇同各专业负责人将每个专业的发展经费进行合理预算并予以公示, 让全体专业教师了解经费的使用。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 由专业负责人具体完成。由系部领导、专业主管校长监督专业经费的使用情况。学期末, 专业负责人向系部进行经费使用情况的反馈。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专业建设经费在使用过程中挪为它用。尽量做到专款专用, 为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让专业真正做大做强, 让专业建设团队成员能够劳有所得。这种运作机制也容易促进专业建设的进步, 提高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中永、米俊魁、赵荣辉:《高等院校学科群建设刍议》,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2年第7期, 第3页。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篇3

学院下设计算机技术系、通信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数字控制系、基础部和中专部,先后共开设30个专业。学院教学设施齐全,拥有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及实习实训设施,满足了现有各专业教学和实验实训的需要。学院办学理念先进,管理科学规范,在教学中重应用,强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成效显著。2005年以来我院每年都有一批统招专科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同时还有部分毕业生连续分别考入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郑州大学等学校攻读硕士学位,继续学习深造。

学院实施名牌战略,紧紧把握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依据人才市场需求,构建了专业文凭+实用技能+职业资格的培养体系。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开拓市场,提供全方位快捷服务。开通了校企合作绿色通道,创建了辐射全国的就业网,与国内近百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就业安置合同,毕业生就业率高。经过奋力拼搏,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被陕西省教委评为“先进办学单位”,授予“明星学校”称号。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最佳单位”,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社会力量办学著名学校”,被中国成人教育委员会评为“中国高校先进单位”。

学院在教育理念、教学管理、办学条件、发展战略等方面将突破瓶颈快速发展,使学院成为一所国际化高水平,有特色,国家需要,社会欢迎,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高等学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在新形势下,我院将依据自身优势,广聚人才,与时俱进,争创“产、学、研、用”一体化名校。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段军勇 篇4

吃苦奉献、追求卓越,为祖国铁路建设绽放青春

中铁一局桥梁公司兰渝项目工会主席兼党支部书记

段军勇

我叫段军勇,2006年7月毕业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校期间担任院学生会副主席,多次获得学院一等奖学金,在陕西省第27、28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分别获得5000米第三名、800米第四名,曾获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应聘到中铁一局桥梁公司,现任中铁一局桥梁公司兰渝项目工会主席兼党支部书记。自参加工作以来,用不足5年的时间,从一名技术员到项目的技术主管、综合部长、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成为了公司最年轻的科级干部,用自己的努力创出了一片属于我们当代青年的人生舞台。

一、迎难而上,青藏高原磨练意志

2006年7月,怀揣着梦想、抱负与激情告别母校,我工作的第一个工地是海拔3300米的西宁至格尔木既有线铁路施工项目。尽管母校的培养使我对铁路建设的艰苦环境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到达项目部当天,除了需要自己动手搭建帐篷、生火炉子外,让我无法想象的是在吃饭的时候,由于海拔原因,夹生的“面糊糊”难以下咽。由于高原反应,脑袋像要爆炸一样,在饥饿、头疼、寒冷中迷迷糊糊度过工作的第一晚。第二天起床发现,搭建的帐篷被风给吹跑了,支撑床板的砖头也垮塌了。此刻,所有的梦想与抱负瞬间破灭,我恨不得立刻逃离这个地方、甚至是这个单位。在多次思想博弈之后,我最终选择了留下,并痛下决心一定要战胜恶劣环境、战胜自己。在之后 的工作生活中,我克服了高原反应、适应那种荒无人烟的环境,习惯了每顿吃夹生无味的饭菜,战胜了夜间独自一人整夜守候在既有线道闸口,徒步去两公里之外的工地值班的寒冷与恐惧。最令自己引以为荣的是,因为自己的尽职尽责,及时避免了一场因拉沙车卡在道闸口造成与火车相撞的重大安全事故,及时发现并纠正了因他人技术交底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从那之后,我也成了同批毕业生里第一个独立负责2座中桥、2座涵洞的技术管理人员,并把工程干成了全线样板工程,多次受到业主好评及观摩学习。

二、勇挑重担,郑西高铁争创一流

我的第二个工地是家门口的郑西客专施工项目,由于在青海的经历和感受,我毅然选择了施工一线工作,并选择了最辛苦、最具挑战的测量工作。每天早晨不到5点,就必须带上干粮、背上重达20多公斤的测量仪器徒步开始一天的工作。早点、午餐几乎都是两瓶水、两个饼,背着仪器穿过一个个灌木丛,在一个个墩身之间的钢管架上、一个个布有测量控制点但没有梯子的水井房上爬上爬下,累了、困了就找个树荫打个盹,但更多的时候都只能顶着烈日在房顶度过。

有时,我也想过退缩,但每当我想起母校老师带着我们进行的5公里徒步测量拉练,又给我不竭的动力。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时,我正在15米高的墩顶指挥支座垫石安装工作,面对地震突然而至,随着墩身的剧烈晃动,我并没有慌张,在紧急疏散墩顶其他工作人员的同时,我下意识的把竖立在墩顶的测量仪器进行了快速拆卸并背着重达30斤仪器进行撤离,一个简单的举动,不仅仅是为单位挽回了40万元的损失,更体现了一种对工作的负责态度。

在我眼里,职责高于一切,干事先于一切,奉献重于一切!面对

当时全局购买的首台GPS,我通过自学摸索快速掌握了此项技术,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晴天跑现场、雨天搞培训,晚上算内业、学规范,一个月下来,尽管皮肤被晒成了“黑炭”,但凭借自己母校赋予我“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陕铁院精神,测量数字和精度一次次回报着我的努力和付出,成为了全局先进技术GPS测量放线的实践者、开拓者,总结编写了“GPS交流材料”,在中铁一局集团公司《科技通讯》杂志发表上了“GPS-RTK测量在客专中的放样”,撰写的论文荣获陕西省铁道协会优秀论文三等奖,成为了公司测量领域的精英,两次代表公司参加中铁一局测量比武,两次夺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挑战自我,兰渝铁路全面发展

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为了祖国铁路建设,注定要四处漂泊。郑西高铁通车后,我来到了第三个工地中铁一局桥梁公司兰渝项目部,由于此前的突出表现,我被破格提拔为项目工会主席兼党支部书记。从熟悉的技术岗位突然转岗从事政工工作,对我来说是个新的挑战。由于在陕铁院学习期间担任学生会副主席的经历,培养了我较强的沟通、学习和组织管理能力。首先加强自身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向老同志和身边的同事学习,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大量挖掘一线施工典型事例,进行真实客观的宣传报道。短短一年多时间,在人民铁道报、铁路建设报及集团公司等媒体网页发表刊登宣传稿件300余篇,提炼总结了各类高质量的总结性文章及交流材料40余篇,独立编写了公司首本《项目画册》,强有力的宣传了公司项目一线施工建设中的各种感人事迹及精神,凝聚了人心,推动了项目部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2010年7月,四川广安发生163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上级领导任命我为项目部抗洪抢险队长,在此期间,我始终坚守在抗洪一线,率领众多抢险队员与洪水斗智斗勇,在被冲跑的浮式平台上整整坚守了7天7夜,并成功把浮式平台拖回工地,避免了因浮式平台被冲跑而造成下游水库被撞损的重大事件。每一次灾难发生后,我都能做到舍小家,顾大家,主动承担起灾区员工的安抚慰问工作,同时发起向灾区人民献爱心募捐活动,从毕业至今,我已组织各种爱心捐款活动10余次,募集捐款近13万元,我个人主动捐款近1.5万元。

当我把政工这项工作干得有声有色的时候,很多公司领导都很惊讶的问我,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学什么专业的?我都会自豪的告诉他们,我是一名毕业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专业的大专生。我深刻的感受到,无论文凭高低,从事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注重总结、善于学习;只要敢于担当、勇于突破,只要时刻具备“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母校精神,任何困难与阻碍都是暂时的,没有做不成的事情,更没有做不好的工作。

正因如此,我连续多次获得中铁一局桥梁公司、中铁一局集团公司优秀青年技术标兵、优秀宣传报道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工会主席、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获得中国中铁总公司“百优个人”荣誉称号。

陕西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篇5

捕捉精彩瞬间,传递校园信息,洞察校园焦点、热点、服务全院师生,结交四方文友,共筑校园文学天地。这是记者协会全体成员共同的责任、共同的宗旨和共同的愿望。

陕西国防学院记者协会是在院党委宣传处直接领导下的院级学生组织。她成立于一九八七年,该组织集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于一体,主要配和学院对内外宣传及各种大型活动赛事的宣传报道工作。二十四年来,记者协会全体成员始终以“勤奋、严禁、求实、创新”的校风为训,以“活跃校园文化,培育文学新人,施展自身才华”为目的,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绩。记者协会除完成学院的各项宣传报道工作外,还编辑出版了《国防青年》74期,与校外40多家报刊、杂志社及文学社团有长期友好往来,成为校内外颇具影响的学生组织。

记者协会以柔性管理为主,制度管理为辅,共分为三个部,分别为新闻部,外联部和编辑部。新闻部主要负责校内日常重大活动和各种会议的新闻报道工作,使校内师生能够及时了解校内发生的各种事件。外联部主要负责与外界杂志报社和其他校园组织的联系工作,并把校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写成通讯形式对外投稿,结交四方文友,扩展交际范围。编辑部主要负责刊物的出版和各种宣传画、展板、手抄报、橱窗的制作。

经过二十四年的发展,现在记者协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记者协会在组织发展方面具体实现五化:

1、组织规模多

样化;

2、组织形式社会化;

3、管理内容,程序方法多样化;

4、管理组织系统化;

5、人员素质立体化。在成员培养方面,具体以“四长”(长于管理,长于组织,长于协调,长于学习);“三宽”(特长宽,知识宽,交际范围宽);“三高”(品德高尚,行为高尚,谈吐高雅);“五勤”(手勤,腿勤,脑勤,耳勤,眼勤)为成员锻炼发展标准。

记者协会,是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沃土,是培养造就文学新人的后方基地。诚挚欢迎广大文学,美术,书法,电脑爱好者加盟。

走今记协,你将走近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

陕西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篇6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理工补报最低分321专科批黑龙江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理工类投档线230高职专科批平行湖南省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理工类投档线332高职专科批征集湖南省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理工最低录取分数332专科批次辽宁省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理工类录取最高分460专科二阶段重庆市

来源:(-2009年石家庄经济学院专科分数线_高考分数线_新浪博客来源:(-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高考分数线_2010gaokaoxinxi_新浪博客

点击进入网上在线报名:zsbm.sdzp.net

查询更多高校信息请登陆:

www.henanzs.net

低分也能上大学,咨询QQ:1017940232,1072108433

短信咨询:15098904017

★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考录取查询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录取查询

★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查询

★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章程参考

★ 录取通知书查询

★ 广州职业鉴定中心

★ 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

★ 华南师范大学录取查询分数线

★ 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费

陕西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篇7

1 高职生素质、专业能力与人才市场新要求的差距

作者近期对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湖北芝友机电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三环华通专营店、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进行访谈调查。调查对象涉及企业一线工人、班组长、企业中层领导, 主要征求他们对高职生的素质、专业能力的要求, 以及高职生的就业表现。在高职生的素质、专业能力方面, 他们谈的较多是专业技能及其拓展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个人职业素养等。 (1) 专业技能及拓展能力。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具备从事某项职业工作所具备的专门知识, 且在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边界不断变化中有较好适应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当前, 我国生产活动的改革、创新如火如荼, 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 使原工作岗位职能不断深化, 新的工作岗位不断涌现。这要求高职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 并能在实践中将其进一步拓展。 (2) 团队合作精神。目前大多企业为了提高绩效水平将决策权下放, 要求基层组织或从事某专项活动均要求按团队结构组织活动, 如公司的基层销售、生产项目、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等大多要求按团队来组织活动。高职生在企业在从事生经营活动中必须适应团队组织形式要求, 善于与团队其他成员合作, 相互支持和帮助, 共同努力实现团队预定目标。 (3) 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在调查中几乎所有企业都把能到第一线工作、能吃苦、爱岗敬业列为高职生重要素质之一。企业迫切希望高职生在所在工作岗位上能吃苦耐劳, 尽职尽责, 工作精益求精, 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 赢得竞争优势做出贡献。 (4) 个人职业素养。企业主要强调高职生要有坚定职业信念, 升华职业人格, 具有专业精神的职业人。

在访谈中, 用人单位表示当前高职生的就业表现不尽如人意。

(1) 专业技能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部分高职生在校学习期间, 学习不刻苦, 钻练专业技能不够, 对所学知识似懂非懂。较多办学单位不太注意教学内涵发展和深化教学改革, 专业培养方案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不衔接, 缺乏应用性、针对性。

(2) 自主学习能力差。有相当多的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且缺乏学习兴趣, 特别是对一些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反应迟钝。

(3) 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大多高职生认为上班拿工资, 能把本职工作完成就不错啦, 没有闲心研究创新问题, 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方法简单, 千篇一律。少数高职生在参与创新过程中缺乏恒心, 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4) 与团队成员关系较紧张。在企业团队里有些高职生自我定位太高, 瞧不起其他成员, 自以为是, 但做起事来却眼高手低。不善于处理团队中矛盾和问题, 协调性、包容性差, 有时无意中加剧、激化矛盾, 使团队成员之间关系紧张, 影响团队目标实现。

(5) 不能吃苦, 爱岗敬业不够。较多高职生不愿到生产第一线工作, 怕苦、怕累, 且欲望较高, 这山望那山高, 常以个人价值实现为由频繁跳槽。

(6) 缺乏专业职业信念。大多高职生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 缺乏意志锻炼, 对自身职业信念信心不足, 畏惧困难和风险, 经不起挫折与失败, 在提升自己职业能力方面也是忽冷忽热。

2 高职生素质、能力差的成因分析

高职生就业素质、能力差的成因本文从生源状况、社会环境因素、高职教育模式作一分析。

2.1 高职生的生源状况

作者走访了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这些高职院校的生源状况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总体入学成绩低, 学习基础参次不齐。我国高职高专录取分数线偏低, 如湖北省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各批次录取控制第二批本科:理科448分, 文史477分, 而第四批高职高专 (一) :理工295分, 文史类300分。两者相差分数:理工153分, 文史177分。学生间成绩参差不齐, 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较大, 且有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 有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 等等。学生文化基础差, 易使学生学习自信不足, 学生间存在的学习基础差异使教学活动组织产生较多困难, 教学内容在就高、就低间艰难选择。

(2) 投入学习资源较多, 却末用在学习上。绝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因家境较好, 都拥有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 有中档以上的智能手机, 有的学生还有电动车、摩托车乃至汽车。这些拥有丰富资源的学生里, 却很少有学生将这些资源用在学习上, 相反, 对学习产生较多负面影响, 如电脑用来打游戏, 看电影。

(3) 学习上情绪化。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学习积极性较高, 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就有抵触情绪, 消及对待。如对一些较抽象的基础理论学习除了受理论功底的局限性影响外, 更多是对学习内容产生逆反心理, 上课时打嗑睡, 玩手机等。而对一些操作性很强课程, 如上实验课的学习热情明显高于上基础理论课程。

(4) 极少数学生心理扭曲。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社会的肯定, 学校关心, 家长呵护;另一方面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等行为不负责任。如学习上惰性、组织纪律散漫、缺乏进取精神等不愿听取老师的引导, 不愿接受学校纪律约束。

诚然, 高职生中不泛有兴趣广泛, 善交际, 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学生, 特别是从小受过特长教育的学生, 有能力, 也很爱好组织或参与各项文体活动、社团活动, 常与同学及校外好友举办一些交际活动, 他们还热衷于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少量的学生热爱所学专业, 学习上刻苦认真, 积极向上。

2.2 社会影响因素

由于高职生的高考成绩不理想, 社会上有较多人认为他们在学习上属于劣等生, 甚至认为他们的智商不高, 等等。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看法也不一, 有的用人单位觉得高职生不是什么人才, 招聘进来后视为一般工人看待和使用。有较多高职生家长望子成龙思想迫切, 对小孩学习等方面的投入较多, 结果小孩高考不理想, 心理上反差较大, 由此, 在情绪、语言等方面给自己小孩较多的刺激。

在上述社会因素环境影响下, 高职生对自己在校学习以及获取高职本、专科学历的社会价值持怀疑态度, 认为学习好坏, 有无高职学历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对学习缺乏动力。社会、家长对自已看法不好, 自己也无奈, 极少数学生呈现“破罐子破摔”精神状态。

2.3 高职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模式近年来有一定转变, 但如何针对高职生现状、特点以及社会对人才质量新要求等方面进行有效改革仍存在诸多问题, 这表现为:

(1)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关注不够。较注意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 而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却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尤其对高职生普遍存在的对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模糊, 对末来人生发展悲观, 对学习厌倦, 心理上的扭曲, 职业信念不足等问题没有深入调研, 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及教学活动一般化、理论化, 没有针对性, 有些工作浮在表面, 治标不治本。

(2) 专业设置不适应人才市场要求。专业是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而设置的学业类别, 它必须随着社会专业分工变化而变化, 但大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考虑社会需要变化不够。据调查, 他们开办专业一般以国家教委专业目录为依据, 或参照别的院校已开办的专业, 或跟风开办所谓热门专业, 等等, 专业设置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3) 偏重理论教育, 技能培养受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设基本上采取普通本科模式, 即“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课时安排受实训、实践条件限制, 理论文化课过多于实训、实践课。同时, 实训、实践课课程安排过于统一化、雷同化, 无法体现工作岗位专业技能操作的要求。

(4) 实训设施短缺, 教材、教学方法陈旧。大多高等职院实训条件差, 实训空间相对狭小, 设备设施陈旧, 数量不足, 无法满足新工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要求。教材内容陈旧, 统编教材更替周期长, 自已编写教材缺乏评价机制, 质量得不到保证, 有些课程还使用普通本科变通教材。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未能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和基础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互动式教学、精讲多练、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等方面下功夫不深, 对学生厌学, 课堂学习没氛围, 期末考试成绩差等问题, 只在学生基础差, 素质差上找原因。

(5) “双素质高教师”极为馈乏。高职院校的大多教师没有在企业工作背景, 持有较高档次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比重小。学校要求教师到企业锻炼大多流于形式, 没有切实可行的、系统的制度和规定。由于绝大多数教师缺乏工作实践经历, 自身实践操作技能水平不高, 无法组织高效实训教学、现场教学, 专业技能课程质量则大打折扣。

(6) 政、校、企协力办学理念尚缺。校企合作办学是高职院校有效组织实践性教学, 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也是学校、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由于两者隶属关系和任务目标等的不同, 校企合作比较困难, 必须借助政府的政策引导、组织协调等才能实现。但政府作为甚少, 目前, 校企合作更多的是处于民间活动状态, 表现为学校一头热, 企业一头冷, 双方无法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

3 高职生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关于高职生的生源问题, 以及如何解决高职生社会地位问题, 作者将另撰文阐述。本文则重论述高职院校如何针对高职生生源的学习基础、特点,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重塑高职生培养模式, 以提升高职生的素质、专业技能等, 使其符合人才市场的新要求。

3.1 强化学生的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针对高职生在就业中出现的问题, 如缺乏奉献精神, 怕吃苦, 爱岗敬业不够, 频繁跳槽, 专业信念不足等等, 进行深入调研, 弄清问题产生的根源, 有的放矢地进行价值观、理想追求、道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对社会、企业生产实践中涌现的好的做人品德和职业道德风尚要引进来, 如聘请社会或企业有良好品德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先进人物到学校进行讲座, 与学生直面交流。还可通过组织学生到社会、企业进行调查、参观、实习之际, 较好引导学生融入、领会社会、企业的良好风貌和精神。抓好学校领导、教师的人格魅力塑造, 以及加强学校管理和服务等, 以营造校园职业道德教育文化氛围感召学生。此外, 学生品德和职业道德水准应作为学生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要涵盖这些内容。

3.2 合理设置专业, 精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为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不衔接, 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须做好以下工作: (1) 要开展企业或行业的需求情况调查, 把握人才需求趋势; (2) 紧盯国家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 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势头, 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资源和优势, 做好专业能力分析, 精心制定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和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3) 与企业、行业协会多沟通、多合作, 共同探讨和决策专业设置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

3.3 淘汰陈旧的教学方法, 调整和改革教学内容和体系

针对高职生的基础和专业能力培养特点, 创新教学方法, 多采用案例和实证分析、模拟教学等互动式教学。针对高职生厌学、课堂学习氛围差等问题, 教师授课要做到教书育人结合, 同时通过精讲多练、课堂讨论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应强调理论知识教育适度, 重在职业能力的培养, 突出学习内容的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 (1) 应增加实训设备、设施的投入, 合理安排实训课程比重。 (2) 精心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于生产实践活动, 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较好结合。 (3) 注重个性化教育。在同一专业中实施几套不相同的培养方案, 各培养方案中的专业选修课安排应有较大区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特长等来选择。

注重教材建设, 统编教材更替周期不能太长, 自编教材一定要组织校内外专家评选、认定, 积极选购国内外高职专业课优秀教材。

3.4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必须是一支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这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核心教学资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 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 从制度上要求教师到企业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2) 拓宽“双师型”师资引进渠道, 应把企业 (含民营、合资等企业) 具有较强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 且有一定学历的技术人员作为“双师型”教师一个重要来源。 (3) 可开展学校之间“双师型”教师的交流、流动等活动, 使各校“双师型”教师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4) 政府应加大国家重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投入和管理,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高职院校教师到基地受训。

3.5 深化政校企合作办学

在深化政校企合作办学中, 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国家应出台有利于社会、学校、企业三者发展的产学研政策, 明确企业和学校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 出台有效的、操作性强的支持措施, 如对实施产学研结合的企业实行费税优惠等。

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形式可多样, 包括企业聘请学校教授担任企业顾问, 企业委托学校进行技术和产品研发, 学生到企业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 等等。在校企业合作过程中, 企业在可能情况下, 应向学校提供适宜的实验设备、设施、场地以及相关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数据等。学校要提高办学实力, 学生的素质和专业技能让企业可信, 能解助企业解决一些生产上、技术上的问题。

此外, 随着我国民营企业迅猛发展, 民营企业以及部分合资、独资企业都可以纳入校企合作办学对象。

3.6 教学主体多元化, 教育机制逐步市场化

教育主体应以国立高职院校为主, 但应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民间机构及个人积极参与办学, 这可增加对高职教育民间投入, 丰富其教学资源。同时将有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结合, 学校为企业大量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成为可能。

高职院校办学主体多元化客观上促使办学机制市场化, 学校更具有独立性, 学生择校更具有选择性, 高职院校间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将日趋激烈, 这对提高办学质量是有积极作用的。诚然, 要注意教育市场化的负面因素影响。

3.7 建立建全对高职院校监督和评价机制

政府部门应会同有关行业部门、企业代表共同组建对高职院校的社会监督和评价系统, 在相关的制度和政策的框架下组建机构, 安排专业人员, 构建运行机制, 等等。监督和评价方式可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方式, 如通过专业评价机构每年或两年对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进行评估、排名, 对排名前列的学校要予以适当激励, 对末名可实行淘汰制等。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要履行高等教育法规定的社会职能和责任, 自觉将办学信息向社会公布, 虚心接受政府和社会相关机构的调控与监督, 对存在的教学问题, 要认真整改。

摘要:作者于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对湖北5所高职院校、5家企业通过走访、个别访谈、座谈会、互联网信息搜集等方式, 初步了解当前企业对高职生的素质、专业技能等方面新要求, 以及高职生的培养、就业表现与其不适应问题。本文对此进行较深入分析, 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专业技能,团队合作,爱岗敬业,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叶燕, 莫坚义.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质要求及评价的调查分析[J].大学教育, 2014 (5) .

[2]董绿英.关于柳州部分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质要求及满意度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6) .

[3]宋丽丽.高职“五化一体”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 2014 (10) .

[4]陆清, 许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应实现四个转变[J].教育与职业, 2013 (35) .

陕西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高职院

0引言

电子商务自1997年在中国兴起至今已有12年,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目前,规模以上电子商务网站已有12282万家。截止2009年,电子商务服务整体营收有望达到630亿元。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自2001年以来中国教育部门非常注重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目前,中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经达到几百家,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多。但是,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存在“供需矛盾”:一方面,企业迫切需求能够做电子商务的人才,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要从我国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谈起。

1高职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专业培养定位不清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原来的中专院校升级合并而来的,办学时间普遍短,加之电子商务专业开办时间短,由于办学经验不足,一些高职院校难以清晰地界定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往往套用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形成一种本科压缩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偏重理论,不适合培养应用性。另外,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在本科院校开设时间也不长,教学模式不成熟,导致压缩版的本科教学模式更加不成熟。学生在校学习了3年不知道自己的就业方向是什么。

1.2课程设置泛而不精,各课程之间不能相互融通很多院校没有明确电子商务的概念,认为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因此,在课程设置的时候把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的拼在一起。比如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网页制作,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等课程,各个课程使用各专业的教材,讲解一些基础的理论,教师也按照专业课的标准去讲授,使各课程之间不能相互融通。学生掌握的只是计算机网络和商务方面的条块分割的基础知识,泛而不精,没有针对性。

1.3缺乏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现有师资大多数从计算机、网络、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调派,没有系统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另外一些教师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这类教师虽然具备比较系统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但同样缺乏实践经验,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就没有办法引导学生去参加实践。

1.4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偏重书本,实践环节较为薄弱。近几年来很多高职院校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建设电子商务实验室,购进电子商务模拟软件让学生模拟操作。但是由于学校的财力有限,投入明显不能满足需求。另外,这些模拟软件都是固化的傻瓜化的模式,不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能力。电子商务地发展日新月异,商务模式不断革新,仅靠一些模拟软件无法让学生具备实用的商务操作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实习和理论教学环节是分开的,课本知识和实践操作不能很好的融合。

2如何解决高职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商务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他们具备企业经营管理和贸易营销的知识,能够应用电子商务系统,能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是的商务管理。不但可以做互联网上的国内贸易,还可以在互联网开发国外客户,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企业产品的营销。能够设计适合企业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二是技术支持型电子商务人才。这类人才能够掌握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的知识,理解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设立思想和流程,能够为企业维护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电子商务项目。比如ERP应用和技术支持人才。三是综合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他们是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其特点是通晓电子商务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维,懂得“为什么要做”电子商务,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能够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招生时文理兼收,学生素质层次不齐。所以学校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应用能力,以培养商务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和技术支持性电子商务人才为主。

2.2理清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思路,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在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应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注重各个课程之间的融通。应当加强电子商务课程的开发,比如把国际贸易实务和电子商务应用结合在一起,开发出国际电子商务实务课程,而不是单纯的把电子商务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单个的去开设。压缩某些课程比如大学英语开三个学期,可以改为电子商务英语。大一可以一些基础性课程,比如市场营销,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概论,网页制作,数据库,VB语言等,从大二开始就应该注重各门知识之间的的融合,比如开始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上支付与结算,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与物流,电子商务安全,国际电子商务实务等课程,大三的课程则更应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比如开设,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设计,ERP系统操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网络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

2.3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培训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师资较为缺乏,学校应注重电子商务的师资队伍的培养,没有素质高的老师就很难培养出素质高的学生。第一,要引进有经验电子商务专业骨干教师,他们来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其主导作用。第二,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各个授课教师进行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的培训,让他们对电子商务有系统的理解。第三,要让教师加强和其他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式的交流,因为目前电子商务教学改革仍处于探索当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第四,要加强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定期派教师到企业去参加实践,提高认识,提升技能水平。第五,加强教师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和企业的交流,使教师的知识及时的更新。第六,从企业技术,管理第一线聘请具有双师素质的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到校教授一些课程。

2.4进行科学的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和老师都要作出努力。首先,学校方面不但要建设现代化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安装电子商务软件,ERP软件供学生实习,而且要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真实的实践平台。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服务器,让学生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社会经济贸易接轨。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的方式,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开发项目化课程,增加案例教学,课程实验、大型作业、综合设计、项目方案书设计的比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协作,实际操作的能力。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举办各类竞赛和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得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3结语

陕西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篇9

第一章

第一条

本会由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友自愿组成。校友总会由学院批准设立,校友分会由校友总会同意并备案。

第二条

本会会员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本会的宗旨是继承和弘扬学院优良传统,加强母校同校友之间的联系,通过开展教育、科研、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增进情谊并鼓励校友在各自的事业中开拓创新,共同为母校繁荣与发展,为祖国的建设与富强贡献力量。

第三条

本会开展的活动接受学院指导。

第二章

第四条

校友总会的职责是:

(一)在学院指导下开展工作;

(二)负责与校友分会联系,增强学院与校友的凝聚力;

(三)组织开展校友之间的科技合作、文化交流和联谊活动;

(四)听取校友对学院发展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向学院反馈;

(五)搜集、整理校友名录,建立校友档案;

(六)举办有益于社会、有功于学校、有助于校友的各项活动。第五条

校友分会的职责是:

(一)受校友总会的指导,参与校友总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二)落实校友总会的工作部署,开展校友分会的各项工作;

(三)动员本分会校友为母校和本地区、本单位建设发挥作用;

(四)反映校友的意见和要求,对有突出业绩的校友及时上报校友总会;

(五)组织校友为学院和校友会筹集发展、活动基金;

(六)完成校友总会布置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

第六条

本会的会员分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第七条

个人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会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会的意愿;

(三)本人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友。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属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友: 1.曾在铁道部第一工程局职工学校、渭南铁路工程学校、渭南铁路成人中等专业学校、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工作过的人员;

2.学院授予和聘请的名誉专家、顾问及其他长期兼职人员; 3.目前在校学习、工作的学生和教职员工;

(四)各校友分会为本会团体会员。第八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的活动;

(三)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第九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支持和参加本会组织的各项活动,维护本会合法权益;

(二)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三)协助本会筹集校友会活动和发展基金;

(四)协助沟通学院与所在单位的关系,促进校企合作。第十条

本会会员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四章

组织机构

第十一条

校友总会设会长一名,由院长担任;副会长、常务理事若干名。

第十二条

校友总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学生处。第十三条

校友总会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副秘书长若干名。第十四条

校友总会理事会每届任期5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学院审查批准同意。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第十五条

为了加强和推进校友会工作的开展,按系(部)、原班级、现工作单位所在地区或大型单位成立校友分会。

第十六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学院资助;

(二)捐赠;

(三)利息;

(四)其他合法收入。

第五章

活动开展

第十七条

校友总会和校友分会定期开展活动,以保证校友和学院之间的联络。

(一)每两年由校友总会负责召集各地校友分会负责人联席会议。主要任务是:讨论工作计划,研究组织建设,开展各项活动等。

(二)各地分会每年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一次。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交流信息,增进友谊等。

(三)不定期举办学术交流、科技交流和经验交流活动。

(四)协助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社会交流、筹备校庆活动等。

第六章

章程修改

第十八条

对本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并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七章

第十九条

本章程经

****年**月**日理事会表决通过。第二十条

上一篇:【实用】小学开学第一课活动总结下一篇:浅议如何有效确保安全行车